教学论重点复习内容

合集下载

课程与教学论的复习重点

课程与教学论的复习重点

课程与教学论的复习重点(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英语课程与教学论薛国军

1.教学过程设计

2.课程开发的基本模式:泰勒模式

3.现代教学论发展的里程碑:杜威基于经验的教学论

4.多尔的建构性后现代课程论

5.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6.课程与教学论的理论基础

7.当代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8.理解课程

一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设计就是以获得优化的教学过程为目的,以系统理论、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教学过程实施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修改方案的过程。广义的教学设计指的是把课程设置计划(总体规划及各门具体课程计划)、教学过程、媒体教学材料看作教学系统的不同层次而进行的系统设计;狭义的教学设计是指对某一门课程或某一项教学单元、课时或某一项培训等此类微观教学系统的设计。

教学过程是为实现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通过对话、沟通和合作,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进程,其基本环节和内在逻辑结构都是动态的。

教学顺序指教学内容的各组成部分的排列次序,决定先教什么、后教什么。言语信息的教学顺序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一项言语信息与另一项之间几乎不存在学习迁移的联系;另一类是有意义的言语信息的学习,需按一定的逻辑联系安排教学顺序。智慧技能的教学顺序设计,主要有三种理论指导:①布鲁纳(J. Brunner)的螺旋式课程及发现教学法。②奥苏贝尔的渐进分化理论及先行组织者教学结构模式。③加涅的分层方法及序列化教学。态度的教学顺序可按加涅提出的榜样人物法。其教学步骤可以是:让学习者了解与相信榜样人物,例如学习著名物理学家或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科研事迹等;看到榜样人物从自己的行动中或从取得的成功中得到快乐;通过这类活动,使学习者在产生共鸣中得到强化,这就增加了他们采取类似行动的可能性。动作技能的教学顺序可按加涅和布里格斯(L. Briggs)提出的先教局部技能,通过适量练习,掌握关键要领后,再进行全套程序的学习的原则进行,其教学顺序可以是:①认知阶段;②分解阶段;③定位阶段。

教学论复习重点

教学论复习重点

教学论复习重点

每套题包含的题型及数量如下:

多项选择题(10道)

二、名词解释(5道)

三、简答题(3道)

四、论述题(2道)

五、案例分析题(1道)

一、教学过程复习重点:

教学过程的本质;

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人类已有知识经验的认识活动和改造主观世界、形成和谐发展个性的交往实践活动的统一过程。

教学过程的理论基础;

一)教学过程的认识论基础

(二)教学过程的心理学、生理学基础

(三)教学过程的社会学基础

(四)教学过程的系统科学基础

教学过程的特点;

一、教学的目的、任务和内容受制约于社会需要(P28)

二、教学与发展相互制约与促进(P29)

三、教与学相互影响与作用(P30)

四、教学的效果取决于教学诸要素构成的合力(P32)

教学过程的功能;

一、知识传递功能(P34)

二、技能形成功能(P37)

三、智能培养功能(P39)

智能培养的途径(P39)

四、个性发展功能(P41)

二、教学目标复习重点:

1、教学目的与教学目标的关系。

教育的总目的是国家为整个学校系统制定的,对各种形式的教育和教学活动都有指导和制约作用。教育目的只有具体落实到教学活动中去才能够逐步实现。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是通过一系列具体的教学目标落实到教学活动中去的。我们也可以说教学目标就是进一步具体化了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p48

2、教学目标分类理论:重点把握各种理论的代表人物及基本观点。

(一)布卢姆等人的分类

布卢姆等人把教学目标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技能领域三个主要方面。

1.认知领域的目标

包括知识、理解、运用、分析、综合、评价。

这是布卢姆本人提出的分类。

小学英语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重点

小学英语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重点

第一章

小学英语教育的内涵:指向学生的发展。

小学英语教育的具体内容:

1、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基础。(基础性)

2、为学生的知识获取、技能学习、素质培养等打基础,具有未来性。

3、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全面性)

4、面向全体学生。(全体性)

5、是一门必修课,具有强制性。(强制性)

小学英语教育的性质:

既有英语教育学的性质,又有小学教育学的性质;既是小学阶段的英语教育学,又是英语学科的教育学。

1、是小学教育学与学科教育学的分支学科;

2、是语言教育学的分支学科;

3、是培养小学生英语基础知识与能力的学科;

4、是以小学英语教育学理论与实践经验为指导的学科;

5、是为小学英语教学提供教与学理论的重要来源;

6、是为小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方法的学科。

小学英语课程的内容:

两级内容

一级内容

1、总体目标:听、说、玩、读、演

2、具体内容:对英语的兴趣和好奇心、口头表达能力

3、内容分析:理解简单的活动指令、参与简单的角色扮演、唱简单的歌曲歌谣、听/读懂简单故事、正确书写单词字母、视听接触语音。

二级内容

1、总体目标:语言技能、语音知识

2、具体内容:语言技能(听、说、读、写、玩演视听);语音知识(语音、词汇、语法、功能、话题、情感态度、基础学习策略、文化意识)

3、内容分析:有持续的兴趣和爱好

英语课程设置的原则:整体性、多元性、灵活性

实践要求:

师范生应该能够较全面的理解具体内容与要求,并能够比较熟练地示范,如听录音后声情并茂地模仿,唱歌,说歌谣。总之,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必须要先做到。

中国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考试资料

《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考试资料

(Oo467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考试资料第一章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历史开展

第三,学科专家的建议。

因而,为获得恰当的教育目标,需要对相关资料进行两次我别一哲学的甄别、心理学的甄别。为准确又清楚地陈述目标,泰勒建议使用由“行为”和"内容”所构成的“二维图表”.

③学习经验:指学习者与他能够作出反响的环境中的外部条件之间的相互作用。选择学习经验的五条一般原则:

第一,为到达既定的教育目标,给学生提供的学习经验必须既能给学生有时机实践该目标所隐含的行为,又能使学生有时机处理该目标所隐含的内容;

第二,必须使学生在从事教育目标所隐含的行为的过程中获得满足;第三,学习经验所期望的反响是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的;第四,有许多特定的经验能够用来到达同样的教育目标;

第五,同样的学习经验通常会产生几种结果。

纵向组织:指不同阶段的学习经验之间的联系。

横向组织:指不同领域的学习经验之间的联系,如

五年级地理课与五年级历史课提供的学习经验之

间的联系。

连续性:有效的纵向组织的一个主要因素。

序列性:

整合性:指课程经验之间的横向联系。

⑥泰勒认为评价本质上是确定课程与教学方案实际完成教育目标的程度的问题。

.1)把评价与目标结合起来,评价本身不是目的,而

泰勒评价理念的特点. 只是到达目标的手段;

2)用评价观替代了传统的测验观,从而通过扩充评1 价概

念的内涵而作出了真正的奉献。

(2)过程模式

①由斯腾豪斯系统确立起来。

②对目标模式的批判-目标模式误解了知识的本质

目标模式误解了改善课程实践的过程的本质

③过程模式的根本内容

D 课程开发的任务就是要选择活动内容,建立关于学科的过程、概念与标准等知

教学论复习题(5篇)

教学论复习题(5篇)

教学论复习题(5篇)

第一篇:教学论复习题

生物教学论

一、名词解释

1.中学生物学教学论:中学生物学教学论是由生物学、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技术等诸多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形成的,兼有文、理学科特点的学科课程,课程内容主要涉及中学生物学教学的基本理论、教学策略、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其主要任务是研究生物学教学中教与学的原理,探究生物学教学活动规律。

2.生物科学素养: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公民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知识、探究能力以及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它反映了一个人对生物科学领域中核心的基础内容的掌握和应用水平,以及在已有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科学素养的能力。包括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3.科学素养:指了解进行个人决策、参与公民和文化事务、从事经济生产所需要的科学概念和科学过程。

4.探究:“探究”即探索研究,努力寻找答案,解决问题。追求知识的确凿性。

5.教材和教科书:教材是教师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使用的、供学生选择和处理的、负载着知识信息的一切手段和材料。从表现形式上来看,它既包括以教科书为主体的图书教材,又包括各种视听教材、电子教材以及来源于生活的现实教材等

教科书是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它是最具代表性的核心教材。所以它只是是教材的一种,与之并行的还有大量的教学辅导用书、各种视听教材、电子教材以及来源于生活的现实教材等。

6.概念图:是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它包括众多的概念,以及概念和命题之间的关系。每个概念之间的关系通过连接线上的词表示。

教学论复习要点

教学论复习要点

教学论复习资料

一、概念

1.教学;广义上,教学就是指教的人指导学的人以一定文化为对象进行学习的活动。在狭义上,我们所说的教学就是学校教学,是专指学校中教师引导学生一起进行的,以特定文化为对象的教与学相统一的活动。

2.教学规律;是教学及其组成成分发展变化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是教学活动内在的东西,是人的感官不能把握的,只有思维才能把握。

3.教学过程;是指教学活动的启动、发展、变化和结束在时间上连续展开的程序结构。

4.教学系统;实质上是由相互作用着的教师、学生、内容与环境等空间结构性要素,和目标、活动与评价等时间进程性要家构成纳持殊复合体。

5.教学要素;是构成教学系统的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基本单元

6.教学的“新三中心”;在教学要素结构中,学生是中心;在教育内容的范围上,经验是中心;在教学过程的组织上,活动是中心。

7.教学内容;指“学校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技能、技巧、思想、观点、信念、言语、行为、习惯的总和

8.教学组织形式;是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围绕一定的教育内容或学习经验,在一定时空环境中,通过一定的媒体,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结构与程序

9.班级授课;是以固定的班级为组织,把年龄大致相同的一群学生编成一个班级,由教师按照固定的课程表和统一的进度,主要以课堂讲授的方式,分科对学生进行教育的组织形式

10.教学活动;是人的一种待殊活动,它实质上是教师组织引导学生主动用于教学内容的过程及其方式

11.教学目标;在泛义上,教学目标的涵义定位于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是一个泛化的视角,涵括面是全层次的,在广义上,教学目标的涵义定位于教育内部教育与学生的关系,是—个比较大的视角.它的涵括面主要指“教育目标”,不包含“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只包含“教育目标”、“培养目标”、“课程目的”、“课程目标”、“科目或学习领域教学目的”、“年级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在狭义上,教学目标仅仅包含“科目或学习领域教学目的”、“年级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12.教学环境;广义上说,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利学技术发展水平、社区文化、家庭条件以及亲朋邻里等等,部属于教学环境,因为所有这些在某种程度上都制约和影响着教学活动的成效:从狭义上说,即定向于学校教学活动而言,主要是指学校教学活动的时空条件、各种教学设备、校风班风、师生关系等等。

李秉德《教学论》笔记和课后题详解

李秉德《教学论》笔记和课后题详解

目录分析
1
第1章绪论
2
第2章过程论
3
第3章目的论
4
第4章原则论
5
第5章主体论
第6章课程论
第7章方法论 (一)——教学方法
第8章方法论 (二)——教学组织 形式
第9章方法论 (三)——教学媒体
第10章教学环境论
第11章反馈论 (一)——教学评价
第12章反馈论 (二)——教学管理
第13章余论——中外 教学论研究及实验的 现状与展望
10.1复习笔记 10.2课后习题详解
11.1复习笔记 11.2课后习题详解
12.1复习笔记 12.2课后习题详解
13.1复习笔记 13.2课后习题详解
读书笔记
这是《李秉德《教学论》笔记和课后题详解》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心得。
精彩摘录
这是《李秉德《教学论》笔记和课后题详解》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精彩内容摘录。
1.1复习笔记 1.2课后习题详解
2.1复习笔记 2.2课后习题详解
3.1复习笔记 3.2课后习题详解
4.1复习笔记 4.2课后习题详解
5.1复习笔记 5.2课后习题详解
6.1复习笔记 6.2课后习题详解
7.1复习笔记 7.2课后习题详解
8.1复习笔记 8.2课后习题详解
9.1复习笔记 9.2课后习题详解

小学数学教学论重点复习资料

小学数学教学论重点复习资料

第一章关于小学数学课程

一、小学数学学科的性质

(一)数学的产生及其研究对象

1、数学的产生

2、数学的研究对象

(二)小学数学的学科性质

1、生活数学观

2、儿童数学观

3、现实数学观

二、小学数学学科的任务

(一)发展公民数学素养

精英数学大众数学

数学素养:一是指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具有运用数学技能的能力,能够满足个人每天生活中的实际数学需求;二是能正确理解数学术语的信息。

(二)培养数学思维

(三)将数学运用于现实情景的能力

二小学数学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对某一阶段学生所达到的规格提出的要求,反映了这阶段的教育目的。小学数学课程目标:回答小学数学“为什么教”的问题。

二、影响小学数学课程目标的因素

(一)社会发展因素

1、生活的变化

2、社会发展对公民数学素养的要求

(二)儿童发展因素:

(三)数学科学的发展

经典数学现代数学

三、我国小学数学课程目标的演变与分析(一)问题辨析

1、“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与“培养初步的思维能力”,两个目标是否一样?有何区别?

现在:培养学生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增强运用数学的意识。

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与“探索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这两个目标有何区别?

(1)强调学生解决问题是一个探索的过程(2)探索的过程是一个数学化的过程。(二)我国数学课程目标的演变1、清末算学的目标

1903年《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算学,其要义在使日用之计算,与以自谋生计必需之知识,兼使精细其心思。

1912年《小学校教则及课程表》

2、1920—1948年五次修改《小学算术课程标准》

教师招聘《中小学语文教学论》复习要点

教师招聘《中小学语文教学论》复习要点

教师招聘《中小学语文教学论》复习要点

一、重要知识点

1.以下不属于说话能力要素的是(组织语言能力,表情达意,理解语言能力)

2.阅读能力的核心是(理解书面语言的能力)

3.新中国成立后,设立语文课程,“语文”的含义是(口头为语,书面为文)

4.现行教学大纲对一、二、三年级安排的识字量为分别为(400.750,550 )

5.评估要做到(科学全面)

6.对语文教学目的的表述最全面、最准确的大纲是(《义务教育大纲》)

7.阅读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独立阅读)

8.结合作文,训练听说的方式是(口头作文)

9.课标规定,要求“认识”的字要做到(会读)

10.下列不属于教学目标的设计误区的一项是(陈述具体)

11.以下关于阅读教学的描述正确的是:阅读教学是以学生阅读为基础的认知过程;阅读教学必须以学生的阅读、思考为基础;阅读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作文能力包括观察、思维能力;命题立意能力;遣词造句能力;选材、组织能力。

3.小学语文基本功训练的特点是:综合性;阶段性;实践性。

4.语文学习质量评估的主要方式包括:记分;等级;评语。

5.板书的意义包括:概括教学内容;展示教学过程;启发学生思维。

二、分析题分析提示

在教学《少年闰土》一课时,有的教师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在讲解闰土给“我”讲的几件事情上,而对于作者为什么要写闰土讲的这几件事,其中反映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却很少下功夫指导。

请对上述阅读教学状况加以分析,并说说阅读教学中如何做到教学目标定位恰当。

分析提示:(1)针对材料的分析—《少年闰土》这一课重点应是:

学科教学论总复习要点

学科教学论总复习要点

学科教学论总复习要点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总复习要点

1.简述学习《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意义。

第一,理论意义:使学习者形成关于语文教育的科学认识,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理念,从而增强毕业后从事语文教学工作的自觉性;第二,实践意义:通过语文课教学实践活动,使试教者具备初步的语文教学能力,为将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简述语文学科的性质。

(一)语文学科的技能性和实践性

阅读、写作、听话、说话都是技能,这些技能只有在亲身反复练习,反复实践中才能获得。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学习语言,这是任何人学习语言的必由之路;学语文必须积累大量的语言感性材料,这要靠自己的语言实践。学语文必须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和敏锐的语感,而这些东西,只能在读写听说的实践中才能获得。单靠听老师讲课是不行的,别人是代替不了的。

(二)语文学科的思想性和人文性

语文是思维的工具,是交流思想的工具。思想感情通过语文来表达,语文由思想感情来驾驭;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指语文教学中的文化特质——文化知识和文化精神,它与语文课的思想性溶在一起,构成一种精神力量,渗透在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首先是语义,而后是语境,再是社会内容和相关知识,历史文化背景,再则是主体的人生观、世界观,再则是民族心理特征,以及审美心态、情趣和美的发现与欣赏。

(三)语文学科的社会性与综合性

语言是社会现象。语言是人类社会的纽带。语言一开始就具有社会性。人们是在社会生活中学习语言的。语文学科的综合性也来源于语文作为交际工具的本质属性,并且与语文学科的社会性有密切联系。

语文是以培养学生阅读、写作、听话、说话能力为主要目的和主要内容的文化基础课。

语文教学论复习重点.doc

语文教学论复习重点.doc

第一讲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本课程力求呈现语文课程与教学的理论性、实践性与综合性。

二.学科定义:

课程与教学论是一门基丁实践性Z上的融取了诸多学科知识的研究语文课程与教学经验与规律的教育学科。它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属应用教育学。

第二讲学科基本概念少理论

一.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接受语文教育家叶圣陶等人的建议决定取消“国文”、“国语”两个名称, 统称“语文”。

二.课程定义

课程是为各级各类学校实现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它的培养目标、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包括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而营造的学校教疗环境的全部内容。

三.课程论定义

课程论是依据对课程系统,学生心理特征,社会需要的不同认识和价值取向而建立起來的关于课程编制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第三讲前代教材和教学经验今用

一.与教材相关的几个概念

■“语文课程内容”:指语文课程计划、标准、编制、实施、评价、改革等。

■“语文教材内容”:教师和学生用于教学的所有资料,包插教师文本(课程标准、教案、教科书、教学用书——教参和教辅资料)和学生文本(教科书、阅读书目、练习册、作文本等)。

■“语文教科书内容”:通称“课木”,是根据课程标准编订的教学主要用书,包括语文教木和读木。

■“语文教学内容”:是语文课堂教学具体形态层而的概念,指教师教语文和学生学语文的一切活动。也即教师所教的语文和学生所学的语文。

二•语文教材编排理念

1 .文选型(包括选注型):按时代或文体顺序编排文选的教科书。

2.理规型:以既成知识体系作为课程中心内容來编排的教科书。

前者主要是阅读教材,后者主要用于写作教材。建国以后的主导性语文教科书,按照编排类型的不同有综合型和分科型Z分,但也笼罩在“范文制度”中。

教学论复习重点

教学论复习重点

每套题包含的题型及数量如下:

•多项选择题(10道)

二、名词解释(5道)

三、简答题(3道)

四、论述题(2道)

五、案例分析题(1道)

一、教学过程复习重点:

教学过程的本质;

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人类已有知识经验的认识活动和改造主观世界、形成和谐发展个性的交往实践活动的统一过程。

教学过程的理论基础;

•一)教学过程的认识论基础

•(二)教学过程的心理学、生理学基础

•(三)教学过程的社会学基础

•(四)教学过程的系统科学基础

教学过程的特点;

•一、教学的目的、任务和内容受制约于社会需要(P28)

•二、教学与发展相互制约与促进(P29)

•三、教与学相互影响与作用(P30)

•四、教学的效果取决于教学诸要素构成的合力(P32)

教学过程的功能;

•一、知识传递功能(P34)

•二、技能形成功能(P37)

•三、智能培养功能(P39)

•智能培养的途径(P39)

•四、个性发展功能(P41)

二、教学目标复习重点:

1、教学目的与教学目标的关系。

•教育的总目的是国家为整个学校系统制定的,对各种形式的教育和教学活动都有指导和制约作用。教育目的只有具体落实到教学活动中去才能够逐步实现。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是通过一系列具体的教学目标落实到教学活动中去的。我们也可以说教学目标就是进一步具体化了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p48

2、教学目标分类理论:重点把握各种理论的代表人物及基本观点。

•(一)布卢姆等人的分类

•布卢姆等人把教学目标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技能领域三个主要方面。

• 1.认知领域的目标

•包括知识、理解、运用、分析、综合、评价。

教学论重点复习内容

教学论重点复习内容

第1章绪论

1.什么是教学教学有哪些任务

教学:指教的人指导学的人进行学习的活动;即教和学相结合或相统一的活动;

教学的任务:教学所应完成的任务是多方面的,包括思想品德的培养、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授、技能技巧的获得、身心各种能力,特别是智力、创新及实践能力的发展,以及健康的审美情趣乃至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完满个性的形成;

中心任务:面向全体学生,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实施以思想道德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来培养社会主义新人;

2、为什么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

1学校是专门的教育机构,有受过专门训练的专业人员,在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按照一定的方针与规定,进行有组织的教育工作,其影响是巨大的,能对家庭和社会教育的影响发生主导作用;

2学校是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的场所,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中有着特别突出的重要地位的一部分;

3教学是学校实施教育的主要途径,其产生的教育作用最全面、最深刻、最系统、占用时间最多;除教学外还有生产劳动、文体运动和各种竞赛,以及党、团、队等其他课外的组织、活动和措施等;

因此,教学工作被视为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在整个教学系统中有着特别重要的地位;

3.简述教学活动的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要素:

1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的根本因素,包括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已有的智能结构、个性特点、能力倾向和学习前的准备情况;

2教学目的:教学活动是有目的的活动,教学目的是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不同层次、不同性质或方面的教学目的应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或结构,落实到学生身上;

3教学内容:是教学活动中最具实质性的因素,是一定的知识、能力、思想与情感等方面的内容组成的结构或体系;具体体现在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及教材上;

中学思政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重点

中学思政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重点

第四章思想品德与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准备第一节教师备课的基本要求

新课程要求教师以学生发展为本,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建立开放、民主的课堂环境。备课中主要要处理好以下三对关系:

1.教师与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做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是认识和发展的主题。

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整合三维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预设与生成:在良好的预设中生成。

“生成”理念的根本特点是过程性,强调生长与过程,强调师生与教育情境的交互作用,强调在这种交互作用中不断生成课程与教学目标。

3.理论与生活:生活体证理论,理论提升生活。

第二节课时教学方案的准备

通常所说的备课,主要就是指针对具体课时、在相应准备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设计过程。具体讲,一节课的教学方案即微观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主要是在把握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做到两个“相结合”:掌握教材与掌握学生相结合,集中备课与分散备课相结合。

一、学思结合、解读教材

所谓教材解读就是指教师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实际,在研读、探究课程标准和教材文本的基础之上,整理出教材教学内容的主要观点、实质内容及其逻辑理路,明确教材中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明确教学重难点和师生探究、对话的主题,从而把握领会教材实质的活动和过程。我们要有新课程的教材观来加以指导教材解读。

教材解读的一般要求:“懂、透、清、升”

“懂”,就是弄懂,包括弄懂教材的基本知识和逻辑体系。

“透”,即通常所说的”吃透教材“。首先,要把教材中的重点、难点、疑点、热点搞清楚,扫除“地雷”、清除“死角”,但这只是平面意义上的“吃透”。更重要的是要对教材理解深入,融会贯通,成为自己的体系。

课程与教学论重点 复习资料 期末必考

课程与教学论重点 复习资料 期末必考

《课程与教学论》期末总复习

第一章 绪论

一、课程与教学论的涵义 关于课程与教学的理论。 课程、教学的涵义。

课程就是对教学内容及其进程的安排。

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活动,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增强体质,形成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

二、研究内容、任务与宗旨

研究对象:事实问题;价值问题;技术问题。

研究任务:探清事实、揭示规律;确立价值;优化技术。 三、发展历史 教学论学科的形成:

(1)夸美纽斯1632年发表的《大教学论》,是教学论学科诞生的重要标志。

(2)1806年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发表,是教育学和教学论学科发展成熟的重要标志。

课程论的独立与大发展:

(1)诞生:1918年,博比特《课程》发表。 (2)1949年,泰勒《课程与教学原理》发表。 四、学习“课程与教学论”内容 课程论:

课程的基本理论; 课程目标与内容; 课程实施与评价; 校本课程开发。 教学论:

教学的基本理论; 教学目标与功能; 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管理与评价; 教学设计。

五、学习“课程与教学论”意义和方法

是什么,做什么,怎么做;学什么,为什么学,怎么学。 意义:

(1)课程与教学论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工作 (2)课程与教学论需要系统学习 方法:

(1)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 (2)理论联系实际

一方面要积极地运用实际经验来阐释和理解理论;另一方面,要学以致用,即关注教育现实,努力运用所学理论去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

(3)不断反思

学思结合;学必有思;以学促思;思而知学。 (4)扩展学习

教学论复习题

教学论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教学:即教师教学生认识客观世界,进而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教育活动。

2.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师和学生立足于当前基础之上,以具体的教学活动为依托,指向未来时空的一种结果。

3.教学组织形式:为了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照一定制度和程序相互作用的结构形式;或者说,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人员、程序、时空关系上的组合形式.

4.班级授课制:也称班级教学,是将学生按年龄和文化程度编成有固定人数的班级,由教师按照教学计划统一规定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时数,根据课程表进行分科教学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5.教学模式:建立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基础之上,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的,将教学的诸要素以特定的方式组合成具有相对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框架,并具有可操作性程序的教学模型.

6。引导—发现式教学模式:是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着眼于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意志力培养的教学模式.

7.情景-陶冶式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创设一种情感和认知相结合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中获得知识,同时得到情感陶冶的一种教学模式。

8.掌握学习教学模式:就是在“所有学生都能学好”的指导思想下,以集体教学为基础,辅之以经常、及时的反馈,为学生提供个别化帮助以及所需的额外学习时间,从而使大多数学生达到课程目标所规定的掌握标准.

9。“合作教学模式”:以“合作教育学”为思想基础,是以尊重学生的个性、深刻体现人道主义精神为宗旨的教学模式,其主要特点是师生之间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合作关系。10。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按照一定的教学目标,运用科学可行的评价方法对教学活动的准备过程和结果给予价值上的判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论重点复习内容

第1章绪论

1.什么是教学?教学有哪些任务?

教学:指教的人指导学的人进行学习的活动;即教和学相结合或相统一的活动。

教学的任务:教学所应完成的任务是多方面的,包括思想品德的培养、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授、技能技巧的获得、身心各种能力,特别是智力、创新及实践能力的发展,以及健康的审美情趣乃至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完满个性的形成。

中心任务:面向全体学生,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实施以思想道德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来培养社会主义新人。

2、为什么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

(1)学校是专门的教育机构,有受过专门训练的专业人员,在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按照一定的方针与规定,进行有组织的教育工作,其影响是巨大的,能对家庭和社会教育的影响发生主导作用;

(2)学校是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的场所,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中有着特别突出的重要地位的一部分;

(4)教学方法:指在课内外采用的各种教学方法、教学艺术、教学手段或各种教学组织形式。

(5)教学环境:任何教学活动都必须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这一定的时空条件就是有形的和无形的特定的教学环境。

(6)教学反馈:教学是师生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交互活动,信息交流的情况要依靠反馈来表现。

(7)教师:教学活动中要依靠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包括教师的思想和业务水平、个性修养、教学态度、教学能力等。

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有的教学要素都是围绕着学生这一主体而组织安排的,教学质量和效果也是从学生身上表现出来的,学生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占着主体地位。

(2)教学目的一方面受社会发展的制约,另一方面受人本身发展的制约。在两重制约的结合点上形成了不同层次的教学目的。教学目的形

成之后,又制约着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其主要是通过具体的课程与方法来实现。

(3)教学内容(课程):社会的发展和人本身决定着教学的方向,也决定着课程的具体内容,即直接制约教学内容的是社会的需要、文化科技发展的水平和学生身心各方面发展的程度。形成后的课程是教学活动中最具实质性的因素,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4)教学方法主要受制于课程,他把课程的内容化为学生的知识、能力、思想和情感,从而为达成教学目的而服务。在方法的进程中,同时受到教学环境客观条件的制约,方法是由教师来掌握的,因此,教师的教学能力水平对于方法的效果来说,起着关键的作用。

(5)教学环境主要受制于外部条件,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可控的和不可控的,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教学过程,同时教师和学生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去制约教学环境。

(6)教学活动的反馈主要是师生双方围绕着课程和方法而表现出来的。教师要有意识的去扑捉学生的反馈,从而获取大量信息以提高和改进教学工作。

(7)教师:以上六个要素都对教师发生影

响,他们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教师的活动。他们大都是通过教师来影响学生的学习活动的,因此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发挥主动性去调整和理顺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使其达到最优化的程度,以收取最大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

第2章过程论

1、教学过程的定义。

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人类已有知识经验的认识活动和改造主观世界、形成和谐发展个性的交往实践活动的统一过程。

2、教学过程的本质(实质)

(1)从认识方面看,教学活动是学生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表现在:

第一,学生认识对象具有特殊性;

第二,学生的认识条件具有特殊性;

第三,学生的认识任务具有特殊性。(2)从交往实践看,交往过程中的交往实践具有特殊性,表现在:

第一,交往实践目的的特殊性;

第二,交往实践环境的特殊性;

第三,交往实践方法的特殊性。

2、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

(1)教学的目的、任务和内容受制于社会的需要;

一定学校的教学目的、任务和内容是由一

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

②教学目的、任务和内容受到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和科技文化发展状况的制约;

③特定社会的文化价值、民族心理对教学目的、任务和内容的决定作用也很明显;

(2)教学与发展相互制约与促进;

①教学受制于学生的发展水平;

②教学与发展可以相互促进;

(3)教与学相互影响与作用;

①教师和教的活动起主导作用;

②教师的教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基础;(4)教学的效果取决于教学诸要素构成的合力。

3、教学过程的基本功能?

(1)知识传递功能;

(2)技能形成功能;

(3)智能培养功能;

(4)个性发展功能。

4、如何理解教学过程的理论基础?

(1)教学过程的认识论基础;

(2)教学过程的心理学、生理学基础;

(3)教学过程的社会学基础;

(4)教学过程的系统科学基础。

第3章目的论

1、简析教育目的与教学目标的关系(2006年)。

(1)教育目的对教学目标具有指导作用;(2)教学目标的划分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过程;(3)教学目标就是进一步具体化了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

(4)教学目标是教育目的是否达到的检验标准之一。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以是否达到教学目标来检验教学效果和教育目的是否达到。

2、简述教学目标的作用?

(1)指向作用:目标的指向作用是通过影响人的注意而实现的。有了明确的目标,人在活动中就会把注意集中在与目标有关的事情上,尽量排除无关刺激的干扰。

(2)激励作用:在教学活动中,要想充分发挥激励作用,就必须与学生的内部需要相一致,同时教师还应该当依据学生的兴趣、动机、意志、知识和能力水平及他们的个性差异,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3)标准作用:一方面教学目标是检测教学效果的标准,另一方面教学效果也为评价教学目标的合理性提出反馈信息,以便使下阶段的教学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