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病虫害综合治理及方法

合集下载

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

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

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农业生产中,病虫害是难以避免的问题。

病虫害不仅会直接导致农作物产量的减少,还会对农产品的品质和农作物的生长周期产生不良影响。

为了有效控制病虫害,保障农业生产的稳定进行,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应运而生。

本文将详细介绍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的应用。

一、什么是病虫害综合防控?病虫害综合防控是一种综合考虑农作物生长环境、病虫害发生规律和特点,运用生物、物理、化学等多种手段进行综合治理的方法。

其主要目的是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保障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同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二、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1、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利用天敌、微生物等生物资源来控制病虫害的方法。

如利用天敌昆虫释放到田间,捕食害虫;或利用某些微生物的拮抗作用,抑制病菌的生长繁殖。

生物防治具有环保、可持续的优点,但对病虫害的防控效果相对较慢。

2、物理防治物理防治是利用病虫害的物理特性,采取物理方法进行防治。

如利用害虫的趋光性,设置黑光灯诱杀害虫;或利用温室大棚的保温性能,控制植物病害的发生和蔓延。

物理防治效果显著,但对技术要求较高,有时需要结合其他防治方法。

3、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使用化学农药来控制病虫害的方法。

化学农药见效快、效果好,但对环境有一定的污染。

为了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可以选择低毒、高效的农药,并采用科学的施药方法。

三、病虫害综合防控案例分析以某地区葡萄种植园为例,该园采用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种植抗病性强的品种: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土壤条件的抗病性强的葡萄品种,从根本上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

2、生物防治:种植园内投放赤眼蜂等天敌昆虫,捕食害虫;同时使用生物农药,如Bt乳剂等,抑制病菌生长繁殖。

3、物理防治:安装黑光灯诱杀害虫;定期修剪病枝、弱枝,保持植株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

4、化学防治:在必要时使用高效、低毒的化学农药,如苯并硫菌灵、甲霜灵等,对病虫害进行控制。

通过综合运用以上防治手段,该葡萄种植园有效地控制了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不仅提高了葡萄产量和品质,还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

病虫害防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病虫害防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病虫害防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病虫害是农作物生产中常见的问题,对农作物的健康生长和产量产生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地控制病虫害,农民需要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和采取相应的方法。

本文将介绍病虫害防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并给出相应的案例分析。

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为辅病虫害的防治应以预防为主,即在种植作物前,加强对土壤、水源、气候等环境因素的调查和分析,合理选择品种和种植技术,采取科学的田间管理措施,尽量提高作物的抗病虫能力。

例如在种植水稻时,选择水稻品种中的抗病虫种类,加强土壤管理,合理施用有机肥料等。

在种植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作物的生长情况,及时发现病虫害的初期征兆,迅速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如合理用药、灭虫等方法,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例如,在果树种植中,农民可以根据果树生长阶段的不同,选择适当的防治措施,如合理施用农药,设置黄板、诱虫灯等。

二、生物防治,有机防治为了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农民应优先考虑生物防治和有机防治方法。

生物防治是指利用天敌、寄生虫、捕食虫或病原体等生物对害虫进行控制,促进生态平衡。

例如,在蔬菜种植中,可以引入一些天敌昆虫,如瓢虫、蚜虫寄生蜂等,帮助控制害虫的数量。

有机防治是指通过合理的土壤管理、有机肥料的使用、合理轮作等措施,提高作物的抗病虫能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例如,在葡萄种植中,农民可以采用有机肥料,增加土壤的肥力,提高葡萄植株的抗病能力。

三、配套措施,综合防治病虫害防治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综合措施,包括合理的田间管理、科学的防治技术、抗病虫品种的培育等。

例如,在大田作物种植中,农民可以根据病虫害的严重程度选择适当的防治技术,如适时灭草、合理施肥等,并结合防病虫品种的使用来综合防治。

此外,农民还需要加强病虫害监测,及时了解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和发展趋势,以便进行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例如,在水稻种植过程中,农民可以采用粘虫板、黄板等方法对病虫进行监测,及时控制病虫的发展。

综上所述,病虫害防治是农作物生产的重要环节,农民需要遵循预防为主、生物防治、有机防治和配套措施等基本原则,采取相应的方法进行防治。

(完整版)病虫害防治措施

(完整版)病虫害防治措施

(完整版)病虫害防治措施病虫害防治措施一、病虫害的概述病虫害是农业生产中常见的问题,指的是植物遭受疾病和虫害的损害。

病虫害不仅会导致农作物产量下降,还会影响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因此,采取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措施至关重要。

二、病虫害防治原则1·综合防治原则: 综合运用物理、生物、化学等手段,采取综合防治措施,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

2·预防为主原则: 加强病虫害预警系统,提前预测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性,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减少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性。

3·综合治理原则: 针对具体病虫害,多措并举,综合治理,以提高防治效果。

4·生态友好原则: 优先采用对生态环境无污染或污染低的防治方法,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三、病虫害防治措施细化1·病虫害监测和预警a) 设立病虫害监测点,定期进行病虫害调查和监测。

记录监测数据,发现异常及时报告。

b) 利用病虫害防治预警系统,实时获取病虫害预警信息,采取相应措施。

2·农田管理a) 做好土壤管理,合理施肥,增加土壤肥力,提高作物抗病虫害能力。

b) 做好田间管理,及时清除杂草,采取轮作措施,控制病虫害的传播。

c) 合理安排种植结构,避免连作障碍,减少病虫害发生。

3·生物防治a) 发展和利用天敌、寄生虫、微生物等进行病虫害的生物防治。

b) 通过引种、增殖等方式,增加有益昆虫数量,控制害虫种群。

4·物理防治a) 利用物理手段防虫害,如陷阱、隔离网等。

b) 覆盖作物使用防虫网,防止害虫的入侵。

5·化学防治a) 合理使用农药,科学施药,确保农药使用的效果和安全。

b) 轮换使用农药,减少抗药性的发生。

6·技术防治a) 推广高效、低毒、安全的防治技术,如光落水、激光驱虫等。

b) 采用催芽剂、生物肥料等促进作物生长,增强作物抵抗病虫害的能力。

附件:2·农田管理记录表3·农药使用记录表法律名词及注释:1·农药使用管理办法:农药使用时须严格按照农药使用管理办法进行操作,保证农药的合理使用和安全性。

农作物小麦病虫害防治治理方案

农作物小麦病虫害防治治理方案

农作物小麦病虫害防治治理方案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由于气候变化、病虫害等因素的影响,小麦的产量和质量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威胁。

为了有效防治小麦病虫害,保障农民的经济收益和国家粮食安全,制定综合治理方案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一种1200字以上的综合治理方案。

一、病虫害防治技术1.多种防治方法的综合应用:农民可采用综合防治方法,包括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以增加防治效果。

在种植小麦之前,进行土壤消毒,以减少土壤中的病菌和虫卵数量;同时在田间采用防虫网、覆盖膜等物理方法,防止病虫害的侵入;引入天敌生物来控制害虫数量;合理使用农药,减少农药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

2.合理的种植制度:通过合理的种植制度,可以增加小麦的抗病虫害能力。

例如,轮作小麦和其他作物,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合理选择品种,选用抗病虫害的品种进行种植;进行适量的施肥,增强小麦的抵抗力。

3.引进抗病虫害品种:通过引进抗病虫害品种,可以降低小麦受病虫害侵害的风险。

农业科研机构可以加强品种选育工作,培育出抗病虫害的小麦品种;同时,加强品种试验和示范,推广应用抗病虫害品种。

4.加强病虫害监测:及时了解小麦病虫害的发生和流行趋势,对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农民可以定期巡田,观察小麦的生长情况;同时,可以引入现代农业技术,例如遥感技术和无人机,对农田进行遥感监测和空中巡查。

二、科学施药1.合理选择农药:农民在使用农药时,应选择对目标病虫害有较好防治效果的农药。

同时,应注意选择有毒性较小、环境友好的农药,以减少农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严格遵守农药使用规程:农民在使用农药时,应严格遵守农药的使用规程,按照建议的剂量和使用方法进行施药,避免农药过量使用或使用不当导致农田污染和农产品残留超标。

3.定期更换农药:由于病虫害对农药的抗药性,农民应定期更换使用的农药,以防止病虫害对农药产生抗性,增加防治难度。

三、加强科技支撑1.建立病虫害监测网:建立小麦病虫害监测网,可以实时了解病虫害的发生和流行趋势,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大豆主要虫害及综合防治措施

大豆主要虫害及综合防治措施

大豆主要虫害及综合防治措施大豆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然而,它也容易遭受各种虫害的侵袭。

以下是大豆常见的主要虫害及综合防治措施。

1.豆荚蝇:豆荚蝇是大豆生产中的一种重要虫害,主要危害豆荚,导致豆荚变形、裂缝、腐烂。

防治措施包括:清理田间杂草和豆荚上的虫卵,及时收获成熟豆荚,可以采用黄板诱虫、粘虫球等黏陷剂进行监测和防治。

2.豆蝽:豆蝽是大豆生长期内的主要虫害之一,它以吸食豆荚汁液为主,会引起豆荚畸形、减产。

综合治理方法包括:合理轮作和间套作,增加有害昆虫天敌的数量,及时进行防治,如使用化学药剂或生物农药等。

3.大豆蚜虫:大豆蚜虫是大豆病害的重要传播者之一,它会引起大豆叶片黄化、卷曲、凋落,还可能传播大豆花叶病毒等病毒病害。

综合治理方法包括:清除野外寄主植物,增加天敌的数量,适时采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

4.大豆蛾:大豆蛾是大豆生产中的一种较为常见的虫害,幼虫以大豆的茎、叶片为食,导致大豆逐渐萎黄、减产。

综合治理方法包括:培育具有抗病虫能力的品种,采用化学药剂喷雾、灌根等方式进行防治。

5.金银花蝽:金银花蝽是大豆生长期内的一种常见虫害,以吸食大豆的茎、叶片汁液为主。

综合治理方法包括:尽早发现发生虫害的苗圃,清除虫害的泉源,加强调查监测和早期预警,及时采取化学药剂进行防治。

综合防治大豆虫害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选择抗病虫害的品种,选用耐虫害的大豆品种进行种植,减少虫害发生的可能性。

2.必要时可采取化学药剂进行防治,注意选择合适的农药,并按照使用说明进行合理使用。

3.配合使用生物农药,通过增加天敌数量、释放捕食性昆虫等方法进行防治。

4.合理耕作管理,及时清理田间杂草和秸秆,减少虫害滋生的环境。

5.加强田间巡查,及时发现并处理病虫害早期状况,防止虫害扩散。

6.采用合理的轮作和间套作制度,减少虫害的滋生和传播。

7.积极利用生物防治,利用天敌等自然方式控制害虫数量。

8.引入机械防治技术,如粘虫球、黄板诱虫等,用于监测和防治。

病虫害防治的技术措施和方法

病虫害防治的技术措施和方法
精准施药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无人机、智能 施药机等,实现精准施药,减少农药 浪费和环境污染。
02
农业防治措施
选用抗病品种
总结词
选用抗病品种是农业防治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选择具有抗病性强的品种,可以 有效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详细描述
在选择农作物品种时,应优先选择经过抗病性鉴定并证明具有较强抗病性能的品 种。这些品种对常见病虫害有较强的抵抗力,能够显著降低防治成本和环境污染 。
智能化和精准化防治
智能化监测系统
01
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建立智能化监测系统,
实时监测病虫害发生情况,提高预警和防治的及时性。
精准施药技术
02
利用无人机、智能施药器械等设备,实现精准定位和施药,提
高防治效果和减少农药使用量。
个体识别技术
03
利用图像识别、机器学习等技术,实现病虫害个体的识别和跟
时间残留对农作物和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03
优先选择生物农药或有机农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量。
科学施药技术
根据病虫害发生规律和防治要 求,确定施药时间和次数,避 免错过最佳防治时期。
按照农药使用说明配制合适的 浓度和剂量,确保防治效果的 同时避免浪费和污染。
采用先进的施药器械和技术, 如无人机、静电喷雾等,提高 施药效率和均匀性,减少农药 流失和飘移。
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系统,对病虫害进行基因改 造,降低其繁殖力和适应性。
纳米技术
利用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开发高效、低毒的纳米农药和纳米诊断 技术,提高防治效果和减少环境污染。
合成生物学
通过合成生物学技术,设计和构建具有特定功能的微生物或细胞系 ,用于生产生物农药或进行病虫害生物防治。

粮食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

粮食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

粮食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相关推荐粮食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精选5篇)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能无误进行,常常需要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是书面计划,是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等。

写方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粮食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精选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粮食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1为了做好2022年小麦春季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防控目标重大病虫防治处置率95%以上,综合防治效果达到85%以上,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50%以上,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45%以上,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

二、防控策略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分类指导、节本增效”的原则,推进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适时组织应急防控,抓住重点地区、重大病虫、关键时期,指导开展综合防治,强化科学用药、减量用药,实现小麦病虫害防治“两增两减”,保障小麦生产安全和质量安全。

三、防控重点以条锈病、赤霉病、纹枯病、麦蚜为重点,密切关注白粉病、麦蜘蛛。

四、防控措施(一)返青拔节期。

以防治小麦条锈病、纹枯病为重点,挑治蚜虫和麦蜘蛛。

加强小麦条锈病病情监测,全面落实“带药侦查、打点保面”防治策略,减少菌源外传,延缓蔓延扩散。

坚持“发现一点、防治一片”,及时控制发病中心;当田间平均病叶率达到0.5%-1%时,组织开展大面积应急防控,并且做到同类区域全覆盖。

防治药剂可选用烯唑醇、戊唑醇、氟环唑、丙环唑、醚菌酯、吡唑醚菌酯、嘧啶核苷类抗菌素、丙唑-戊唑醇、氰烯-戊唑醇、烯肟-戊唑醇等。

同时兼防纹枯病、白粉病、麦蚜、麦蜘蛛等病虫害。

当纹枯病病株率达到10%时,可选用井冈-腊芽菌、噻呋酰胺、戊唑醇、丙环唑、烯唑醇、井冈霉素、多抗霉素进行防治。

当白粉病病茎率达到15%-20%或病叶率达到10%时,可选用环丙唑醇、腈菌唑、丙环唑、戊唑醇、氟环唑、烯唑醇、咪鲜胺、醚菌酯、烯肟菌胺等进行防治,严重发生田块应隔7-10天再喷1次。

病虫害防控宝典:综合治理方法

病虫害防控宝典:综合治理方法

病虫害防控宝典:综合治理方法一、引言病虫害综合治理是指运用生态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信息科学等学科知识,结合现代农业技术,对农田生态系统中的有害生物进行科学管理,以达到控制病虫害、保护农作物、提高农业产量和质量的目的。

病虫害综合治理强调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注重生态平衡,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保障农产品安全和环境保护。

本文将详细介绍病虫害综合治理的方法和策略。

二、病虫害综合治理方法1.农业防治农业防治是病虫害综合治理的基础,主要包括以下措施:(1)选用抗病抗虫品种:选择适应当地气候条件、抗病虫害能力强的品种,是防治病虫害的有效手段。

(2)轮作和间作:轮作可以改变病虫害的生活环境,降低病虫害的发生;间作可以增加农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提高抗病虫害能力。

(3)土壤改良:通过施肥、翻耕、排水等方式改善土壤环境,增强作物生长势,提高抗病虫害能力。

(4)田园卫生:及时清除田间杂草、病残体等,减少病虫害的传播源。

2.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利用天敌、微生物等生物资源,对病虫害进行有效控制的方法。

主要包括以下措施:(1)天敌昆虫:引入或保护天敌昆虫,如寄生蜂、捕食性昆虫等,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2)微生物制剂:利用拮抗微生物、病原微生物的拮抗剂等微生物制剂,对病虫害进行防治。

(3)性引诱剂:利用性信息素诱捕或干扰病虫害的正常交配,降低病虫害的繁殖能力。

3.物理防治物理防治是利用物理手段,对病虫害进行控制的方法。

主要包括以下措施:(1)诱杀:利用灯光、颜色、气味等诱杀病虫害。

(2)隔离:在农田周围设置隔离带,阻止病虫害的传播。

(3)筛选:对种子、种苗等进行筛选,去除携带病虫害的个体。

4.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利用化学农药对病虫害进行控制的方法。

虽然化学防治具有快速、高效的特点,但长期使用会导致环境污染和病虫害抗药性增强。

因此,在病虫害综合治理中,化学防治应作为辅段,在其他防治方法无效时谨慎使用。

使用化学农药时,应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并严格遵守农药使用规定,确保农产品安全和环境保护。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措施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措施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措施农作物病虫害是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影响农作物品质和安全的重要因素。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农作物病虫害,需要采取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措施。

一、绿色防控措施1.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利用天敌和微生物等自然生物调控农作物病虫害的方法。

引进和培育天敌和有益微生物制剂,可以有效控制农作物病虫害,且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无害。

例如,利用田间天敌(如田螺、草蛉、桦蚜等)控制病虫害;培育有益微生物(如枯草芽孢杆菌、木霉等)制作生物农药,可避免化学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2.植物抗病虫害育种植物抗病虫害育种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繁育选育具有抗病虫害能力的新品种。

新品种具有病虫害抗性和传染性低的优点,可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3.合理轮作合理轮作是改善土地质量和减少病虫害的有效措施。

轮作能够减少单一作物连续种植所导致的土壤酸碱度、养分摄取失衡和病虫害滋生的问题。

通过将作物轮换,可以保持土壤肥力,促进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平衡,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4.优化施肥优化施肥是通过施肥调整,调节土壤养分平衡,降低肥料浪费,减少不合理施肥对环境的影响。

合理使用有机肥和化学肥,可改善土壤肥力和作物品质,增强作物抗病虫害的能力。

例如,使用有机肥料能够调节土壤酸碱度,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保水性和通气性,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5.防范措施防范措施主要是避免病虫害的滋生和传播。

例如,清除病虫害的栖息地和繁殖地,及时拔除病虫害感染的植株,加强灌溉、通风等管理措施,预防病虫害的发生。

二、统防统治措施统防统治是综合利用各种措施,对病虫害实行全过程和综合防控的方法。

该方法包括以下措施:1.监测预警通过现代农业技术手段(如传感器、气象站、卫星等)对作物病虫害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预测病虫害的发生,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一旦发现病虫害,可以通过电脑技术制定防治方案,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防治。

2.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种病虫害防控方法。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原理途径和措施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原理途径和措施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原理途径和措施一、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原理在自然界中,农业有害生物(包括病原微生物、害虫等)是在综合环境条件下生存和发展的。

在这种综合环境条件下,生物与生物之间通过食物的联系,结成一个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农田生态系统。

在这个系统中,农业有害生物本身既是一个组成成员,又受这个生态系统的制约,各个组成部分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其中任何一个组成部分发生变动,都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从而导致有害生物种类及其种群数量的消长和为害程度的变动。

农田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整体,应用任何单一的防治措施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有害生物病虫为害的问题,尤其是单纯依靠化学防治的措施,往往只能收到暂时效果,而终将导致整个农业生态系统的破坏,引起病虫害的再猖獗,造成环境污染等。

因此,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其道理也就在这里。

综合防治,就是利用自然控制,协调运用一切适当的技术,把有害生物的种群数量控制和维持在经济受害允许水平以下,只有在预测到有害生密度超过规定的受害允许水平界限时,为了暂时减少它们的密度,才谋求化学药剂的防治措施。

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途径(一)改变生物群落的组成。

目的在于使群落中的有害生物种类和数量减少,天敌和有益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增加,从而有效的控制病虫的发生。

具体办法有两条,一是实行植物检疫,防止新有害生物的传入,限制危险性病虫有害生物的蔓延;二是引进、驯化、防治和保护天敌。

(二)恶化害虫发生为害的环境条件。

目的在于减少其发生量,提高其死亡率,从而把有害生物的发生量降低到不致于造成经济损失的程度。

实现这个任务的主要办法是采取一系列的农业栽培技术措施。

(三)提高农作物的抗性。

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增强作物本身抵抗或忍受有害生物侵害的能力,二是使作物的危险生育期与病虫害的盛发期错开,从而达到减轻或避免受害的目的,主要采取抗性育种和改进栽培技术的农业防治措施。

2024年农作物病虫统防统治工作方案

2024年农作物病虫统防统治工作方案

2024年农作物病虫统防统治工作方案
一、加强疫情监测和预警工作。

建立完善的疫情监测体系,加大对各类病虫害的监测力度,提高疫情预警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二、推广绿色防治措施。

加强对生物防治、低毒化学农药的推广应用,并加强技术培训,提升农民绿色防治意识和技术水平。

三、加强病虫害综合治理。

通过综合利用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手段,加强对农作物病虫害的综合治理,减少病虫害对农作物的危害。

四、加强对病虫害病原的研究。

加大对病虫害病原的研究力度,通过深入研究了解病虫害的传播机理和发病规律,为病虫害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五、优化疫情防控服务体系。

建立健全的疫情防控服务体系,加强省、市、县三级联动,形成完善的疫情防控服务网络,确保病虫害的及时控制和管理。

六、加强疫情防控宣传教育。

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对疫情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疫情防控意识和能力,促进病虫害的有效防治。

七、加强疫情防控技术支持。

加大对疫情防控技术研发和培训的投入力度,提高农技人员的技术水平,为农民提供更加专业的技术支持,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更加高效。

八、强化疫情防控措施落实。

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要强化疫情防控措施的落实,制定细化工作方案,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达到疫情防控的效果。

九、加强对农民疫情防控意识的引导。

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对农民疫情防控意识的引导,倡导农民树立预防意识,主动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共同维护良好的农业生产环境。

玉米病虫草害的综合治理

玉米病虫草害的综合治理

玉米病虫草害的综合治理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在生长过程中常常会受到各种病虫草害的侵袭,严重影响了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为了更好地保护玉米作物的生长,提高产量,降低病虫草害带来的损失,农业专家们提出了一系列综合治理的方法,以期有效控制玉米的病虫草害问题。

一、病害的防治1. 玉米穗腐病玉米穗腐病是玉米的常见病害之一,主要是由真菌引起的,严重的话会导致玉米产量的锐减甚至无法收获。

防治玉米穗腐病的方法主要是选择抗病优良品种,选用健康种子,合理密植,及时清除病残株,保持通风透光,减少空气湿度,及时采取化学防治。

2. 玉米叶斑病玉米叶斑病是由细菌引起的,常常是在潮湿多雨的季节容易发病。

预防玉米叶斑病的最重要的方法是要做好田间管理,合理施肥、合理浇水、浇水不可溅到叶片,有疫情时要及时用药防治。

3. 玉米锈病玉米锈病是由黄色链格孢引起的,严重者会造成减产甚至颗粒不育。

防治玉米锈病的主要方法是选择抗锈病的玉米品种,保持通风透光,保持玉米田的整洁,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防治。

二、病害的监测和预警要做好病害的综合治理,必须要有科学的监测和预警系统。

可以利用农业气象条件、病虫发生规律和玉米生长期来预测疫情,当监测到病虫的发病情况时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以保障玉米的生长健康。

三、病虫害的防治1. 玉米螟玉米螟是玉米的主要害虫之一,会在玉米苗期和玉米灌浆期危害较大。

综合治理玉米螟的方法主要是采用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式,增施有机肥,合理施用农药。

同时我们还可以采用性信息素诱捕、混合播种、间作栽培以及采用抗虫玉米品种。

2. 玉米蚜虫玉米蚜虫是常见的害虫之一,喜温暖干燥的环境,如果发生危害,会造成严重的玉米减产。

我们可以通过优良品种的培育、留茬不深、根据适度施肥及时收获等一些具体的措施来控制玉米蚜虫的危害。

3. 玉米蓟马玉米蓟马是一种多食性害虫,危害玉米和蔬菜等多种农作物,严重时会导致减产。

对付玉米蓟马的方法主要是采用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式,增施有机肥,合理施用农药。

病虫害的综合防控措施

病虫害的综合防控措施
分类
病虫害可分为病害和虫害两类, 病害是指植物受到病原菌的侵害 ,而虫害是指受到昆虫的侵害。
病虫害的传播途径
自然传播
通过风、雨、气流等自然因素传播。
人为传播
通过种子、苗木等植物材料的调运、运输等人为活动传播。
病虫害对农业的影响
01Leabharlann 0203产量减少病虫害会导致农作物减产 ,影响农业经济效益。
品质下降
综合防控的效果评估
防控效果评估指标
包括病虫害发生率、防控成本、环境影响等方面 。
反馈与调整
根据评估结果,对防控措施进行调整和优化,提 高防控效果。
ABCD
数据收集与分析
通过实地调查、实验对比等方式收集数据,运用 统计分析方法对防控效果进行分析。
培训与宣传
加强培训和宣传工作,提高农民的防控意识和技 能,推动综合防控措施的普及和实施。
化学防治是指使用化学农 药来防治病虫害的方法。
根据病虫害种类和发生规 律,科学合理地使用农药 ,避免盲目用药。
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 的农药,减少对环境和农 作物的污染。
注意农药的安全间隔期, 确保农作物在收获前没有 农药残留。
03
病虫害的监测与预警系统
监测系统的建立
监测站点布局
根据病虫害发生的特点和 规律,合理布局监测站点 ,确保全面覆盖。
科学灌溉,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有 利于农作物生长,提高抗病能力。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指利用天敌、寄生性昆虫、微生物等生物资 源来控制病虫害的方法。
利用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病毒等,可以防治病 害。
保护和利用天敌,如瓢虫、草蛉等捕食性昆虫和赤眼蜂 等寄生性昆虫,可以有效地控制害虫数量。
引入外来物种或基因,提高作物的抗病、抗虫性。

(完整版)病虫害防治措施

(完整版)病虫害防治措施

(完整版)病虫害防治措施(完整版)病虫害防治措施1. 病虫害的威胁病虫害是农作物生产中常见的问题,它们会对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造成严重的威胁。

病虫害会导致农作物叶片枯萎、果实腐烂甚至死亡,严重影响农民的收入和食品安全。

2. 病虫害防治原则病虫害防治的原则是综合防治和综合治理。

综合防治包括预防、监测和防控三个方面,综合治理包括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三个方面。

3. 预防措施选择适应当地气候条件和病虫害抗性强的品种;合理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采取轮作和间作等措施,防止病虫害的连作;保持农田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降低病虫害的发生;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病虫害的寄主植株,避免病虫害在田间扩散;加强农田排灌工程建设,保证农田排水和灌溉的正常进行;4. 监测措施建立病虫害监测体系,定期对农田进行巡视,并记录病虫害的发生情况;使用专业的病虫害监测设备,如红外线摄像机等;进行有针对性的病虫害监测,根据不同病虫害的生物学特性确定监测方法;5. 物理防治措施使用防虫网、遮阳网等进行物理屏障防治;进行喷洒、喷雾和熏蒸等物理处理;进行冷冻、高温处理等物理灭菌;6. 生物防治措施使用天敌、寄生虫和拮抗微生物等生物制剂进行防治;利用植物的抗病虫害特性培育抗病虫害品种;采用生物辅助控制技术,如利用昆虫捕食病虫害等;7. 化学防治措施使用合理的农药,按照农药的使用说明和农药施用规程进行施药;不滥用农药,避免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定期进行农田土壤和农产品的监测,确保安全使用农药;8. 科学研究与技术推广加强病虫害的科学研究,深入了解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传播机制;推广病虫害防治的先进技术和经验,提高农民的防治能力;加强病虫害防治人员的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9. 综合利用各种防治手段综合利用各种防治手段是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关键。

可以根据病虫害的种类和发生程度,选择合适的防治方法进行综合防治。

10.病虫害防治是农作物生产的重要问题,只有采取综合的防治措施,才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病虫害,保证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和产量。

报告病虫害防治效果

报告病虫害防治效果

报告病虫害防治效果一、背景介绍近年来,农作物病虫害不断增多,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有效应对这一问题,本文将报告病虫害防治效果,并探讨相关应对措施。

二、病虫害防治效果总览经过一段时间的病虫害防治工作,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防治病虫害,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下面将分别从病害和虫害两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三、病虫害防治措施及效果1. 病害防治措施(1)合理轮作:通过科学合理的轮作制度,减少连作带来的病害滋生和蔓延,同时能够有效改良土壤质量,提高农作物抗病能力。

(2)防治剂使用:精确选用合适的防治剂,并按照正确的用药方式进行喷洒,提高防治效果,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经过实验和观察,各类作物病害防治剂都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

(3)病害监测预警:建立病害监测预警系统,定期对农田病害进行监测和记录,并及时发布病害预警信息,提醒农民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这一措施能够帮助农民及时了解病害情况,提前做好病害防治准备。

2. 虫害防治措施(1)生物防治: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例如引入天敌、使用放线菌等,能够有效控制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该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化学防治:针对一些大面积、猛烈的虫害情况,采用化学防治方法。

在使用农药时,注意选择低毒、高效的农药,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使用,遵循安全操作规程,确保农作物安全生产和环境安全。

(3)农业生态工程建设:加强对农田生态环境的修复和建设,建立和完善农作物病虫害综合治理系统。

通过生态工程建设,增加农田生物多样性,培育有益昆虫,提高农田生态平衡,从而减少虫害的发生。

四、病虫害防治效果评估通过对病虫害防治效果的监测和评估,结果显示我们的病虫害防治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在病害方面,各类病害的发生率明显下降,产量和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

在虫害方面,各类虫害的数量得到了有效控制,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得到了良好的保护。

五、下一步工作展望尽管我们在病虫害防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面临诸多挑战。

农业病虫害防治指导方案(三篇)

农业病虫害防治指导方案(三篇)

农业病虫害防治指导方案农业病虫害防治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可以保障作物的健康生长,提高产量和质量。

下面是一份农业病虫害防治的指导方案,内容包括病虫害的防治原则、病虫害的监测和诊断方法、防治措施的选择和应用等。

一、病虫害防治原则1. 综合防治原则:采用多种防治手段综合治理,包括农艺措施、物理措施、化学措施和生物措施,以降低病虫害的发生和损失。

2. 预防为主原则:加强病虫害监测预警,通过合理的种植结构调整、土壤改良措施、良种选用和种植管理,预防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3. 综合防治优先原则:优先采用无公害、环保的防治方法,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人畜的危害。

4. 绿色防治原则:鼓励使用生物防治、微生物制剂等更加环保和安全的防治方法,减少对农作物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二、病虫害的监测和诊断方法1. 田间监测:定期对田间作物进行病虫害监测,包括观察病虫害的发病情况、种群密度、生长状况等。

可以利用显微镜观察病虫害的形态特征,或者采用黄板、黄水桶等方式进行监测。

2. 实验室检测:对病虫害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病原体的分离鉴定,以及虫类的分类鉴定。

可以借助PCR 技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方法进行诊断。

3. 经验判断:结合田间观察和实验室检测结果,根据经验判断病虫害的种类和严重程度。

三、防治措施的选择和应用1. 农艺措施(1)良种选用:选择抗病虫害性较好的品种,或通过杂交育种培育出耐病虫害的新品种。

(2)合理间作和轮作:通过合理的间作和轮作措施,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3)调整种植结构:合理调整作物的种植结构,避免连作和同作。

(4)土壤改良:改善土壤质量,加强土壤肥力管理,提高作物的抗病虫能力。

2. 物理措施(1)清除病毒源:及时清除病毒感染的植株,以减少病毒的扩散。

(2)清洁田间:清除作物残体、采集病虫害标本、清除病虫害危害物等,减少病虫害的滋生和传播。

(3)防风网和温室:利用防风网和建设温室等措施,防止病虫害的侵入。

病虫害的综合治理与综合防控

病虫害的综合治理与综合防控

病虫害的综合治理与综合防控病虫害是农林业生产中常见的问题,严重威胁着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为了实现高效的农作物生产,综合治理和综合防控病虫害成为了迫切需要探索和实施的重要任务。

一、综合治理的概念综合治理是指在病虫害发生的全过程中,采取多种方法和手段综合施策,达到预防、控制和根除病虫害的目的。

这种方法注重从生态环境、生物因素和物理手段等多个层面进行干预,避免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对人体健康的威胁。

二、综合治理的基本原则1. 系统性原则:综合治理需要全面考虑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从而设计出适合实际情况的综合治理方案。

2. 预防为主原则:通过提前防范和预测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性,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避免病虫害的发生和进一步传播。

3. 综合防控原则:综合防控包括物理防控、生物防控和化学防控等方法,综合运用这些方法可以提高病虫害的防控效果。

4. 生态友好原则:综合治理的方法和手段应该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避免污染和副作用,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三、综合治理的方法和措施1. 良好的农业管理:加强农作物的栽培管理,包括良好的灌溉、施肥、病虫害监测和病虫害预警等,以增强作物综合抗病能力。

2. 生物防治:通过利用天敌、捕食者等生物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例如,引入天敌昆虫来捕食害虫,或者使用生物杀虫剂来防治病虫害。

3. 物理防治:利用物理手段防治病虫害,如设置防虫网、陷阱、土壤消毒等。

4. 化学防治:只有在其他方法无效或不适用时才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并严格按照规定使用。

五、综合防控的前景和挑战综合防控的前景非常广阔,可以提高农林业生产效率,降低农药使用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然而,综合防控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是技术问题,综合防控需要各种技术和手段的综合运用,需要不断地研究和创新。

其次是经济问题,综合防控的成本相对较高,对农民经济承受能力提出了一定要求。

此外,政策和法制的完善也是综合防控的关键。

六、总结病虫害的综合治理与综合防控是农林业生产中重要的任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抗源的搜集
抗源即对某一害虫表现抗性的一切植物材料。
抗源搜集可以从本地区,本国开始,搜集当地 古老的地方种和正在推广的优良品种以及适应 性强的高世代材料,这样育出的品种对当地条 件才会有较强的适应性。 对外地和国外的品种资源也要有针对性搜集加 以利用,以弥补当地品种所欠缺的性状。
(3)抗虫品种的筛选、鉴定
6. 染色检验 用不同化学药品对粮谷、豆类进行染色,通




过观察颜色深浅程度鉴别有无害虫及害虫种类。 7. 漏斗分离检验 检查种子或其他植物产品是否带有病原 线虫时,可采用漏斗分离检验法。 8. 洗涤检验 用蒸馏水洗涤种子,经离心处理后检查沉淀 液中的病原真菌孢子和线虫。 9. 分离培养检验 主要用来检验潜伏于种子、苗木或其他 植物产品内部不易发现和鉴定的病原菌,或外表有病斑但 无病原菌可供鉴定时均可采用此方法。 10. 噬菌体检验 利用噬菌体在某种病原细菌平面培养基 上产生的噬菌斑来检验病原细菌的方法。
损失,且传入后难以防治的; 三是能随植物及其产品、包装材料等远距离传 播,尤其是能随种子,苗木人为传播的危险性 病、虫、杂草。
(二)植物检疫检验的方法
1. 直接检验 随种子、苗木或其他植物产品运输传播的病、



虫、杂草,如有明显的症状或容易辨认的形态特征,用直接 检验法。 2. 过筛检验 在虫体、虫瘿、菌核、菌瘿、杂草种子与作物 种子或其他粮谷类产品混杂的情况下,多采用这种检验法。 3. 解剖检验 很多病害或病害初发阶段,在种子、苗木及其 他植物产品表面无明显症状,诊断比较困难时,需用解剖检 验进行鉴别。 4. 比重检验 用于检查颗粒与种子大小相仿的带病种子、菌 核、虫瘿、杂草种子等。 5. 荧光反应检验 利用病原微生物在植物组织中荧光反应能 力比正常组织的荧光反应强若干倍的原理,检测植物组织内 是否带有病原物。
综合治理有如下特点:
(一)从生态全局和生态总体出发,以预防为主,强调利用自然界对病
虫的控制因素,达到控制病虫发生的目的。 (二)合理运用各种防治方法,使其相互协调,取长补短,它不是许多 防治方法的机械拼凑和综合,而是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基础上,确定 最佳防治方案。综合治理并不排斥化学防治,但尽量避免杀伤天敌和污 染环境。 (三)综合治理并非以“消灭”病虫为准则,而是把病虫控制在经济允 许水平之下。 (四)综合治理并不是降低防治要求,而是把防治技术提高到安全、经 济、简便、有效的准则。
作物病虫害综合治理及方法
作物病虫害综合治理的概念
很久以前,人们就致力于寻找一种理想的防治病虫害的方法。19
世纪末,由于美国从澳大利亚引进澳洲瓢虫防治吹绵蚧获得成功, 引起了人们对生物防治的极大兴趣。此后,世界许多国家都开展 生物研究,想以此作为最理想的防治方法。 到20世纪40年代,由于人工合成了有机杀虫剂,随后相继合成了 杀菌剂等,其使用方便、价格便宜、效果明显,一时间化学防治 就成为防治病虫害的主要手段。但经长期大量使用后,产生的副 作用越来越明显,污染环境,造成公害,病虫害产生抗药性以及 大量杀伤有益生物等,导致有些病虫害失去控制。最后人们终于 从历史的经验得出结论,任何依赖单一方法解决病虫害的防治问 题是不可能的。 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在国际上兴起一种新的病虫害防治对策, 即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简称IPM。
三、综合治理方案的制定
病虫害综合治理作为有害生物管理体系有一个
逐步发展、改进的过程,无论防治对象是一种 害虫(或病害),还是一种作物上的多种害虫 (或多种病害)。都要形成一个较完善的综合 治理体系,一般要经过以下方案:
(一)调查作物地病虫害种类,确定主要防治对象
以及需要保护利用的重要天敌类群。 (二)测定主要防治对象种群密度与为害损失的关 系,确定科学的、简便易行的经济阀值(或防治指 标)。 (三)研究主要防治对象和主要天敌的生物学特性、 发生规律、相互作用与各种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 明确病虫害种群数量变动规律,提出控制为害的方 法。
(三)从保护环境,恢复和促进生态平衡,有利于
自然控制角度出发 植物病虫害综合治理并不排除化 学农药的使用,而是要求从病虫、植物、天敌、环 境之间的自然关系出发,科学的选择及合理的使用 农药,应特别选择高效、无毒或低毒、污染轻、有 选择性的农药,防止对人畜造成毒害,减少对环境 的污染,充分保护和利用天敌,逐步加强自然控制 的各个因素,不断增强自然控制力。
外检疫两部分。 对内检疫又称国内检疫,是国内各级检疫机关, 会同交通运输等部门根据检疫条例,对所调运的 植物及其产品进行检验和处理,以防止仅在国内 局部地区发生的危险性病、虫及杂草等有害生物 的传播蔓延。 对外检疫又称国际检疫,是国家在对外港口、国 际机场及国际交通要道设立检疫机构,对进出口 的植物及其产品进行检疫处理。防止危险性病、 虫及杂草等有害生物的传入和输出。
(四)从经济效益角度出发 防治病虫的目的是为
了控制病虫的为害,使其为害程度低到不足以造 成经济损失。因而经济允许水平(经济阀值)是 综合治理的一个重要概念。 人们必须研究病虫的数量发展到何种程度,才采 取防治措施,以阻止病虫达到造成经济损失的程 度,这就是防治指标。病虫为害程度低于防治指 标,可不防治;否则,必须掌握有利时机,及时 防治。
1986年11月中国植保学会和中国农业科学院植
保所在成都联合召开了第二次农作物病虫害综 合防治学术讨论会。 提出综合防治的含义是:“综合防治是对有害 生物进行科学管理的体系,它从农业生态系总 体出发,根据有害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 充分发挥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因地制宜协调 应用必要的措施,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允许 水平之下,以获得最佳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 益”。
(一)植物检疫的工作范围及内容。
1. 植物检疫的工作范围 根据国家所颁布的
有关法令、法规、双边协定和农产品贸易合同 上的检疫条文等要求开展工作。对植物及其产 品在引种、运输、贸易过程中进行管理和控制, 目的是防止危险性有害生物在地区间或国家间 传播蔓延。
2. 植物检疫的任务 植物检疫的主要任务有3
我国于1974年召开了综合防治学术讨论会,总结了
国内外的经验与成就,在此基础上,于1975年春全 国植保会议上,确定了“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 植保工作方针。 指出“以防作为贯彻植保方针的指导思想,在综合 防治中,要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因地因时制宜,合 理运用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措施,达 到经济、安全、有效地控制病虫为害的目的”。
作物病虫害综合治理的主要措施
一、植物检度
植物检疫也称法规防治。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由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专门机构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应用现代科学技 术,禁止或限制危险性病、虫、杂草等人为的 传入或传出,或者传入后为限制其继续扩展, 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它对保护一个国家或地区农林业生产和农林业 生态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一)选用抗病虫的作物品种
最理想的作物品种既具有良好的农艺性状,又能
够对环境中不良因素(如病虫)表现出综合抗性。 从抗性育种发展历程的趋势看,首先是培育单抗 性品种,继而是培育集团抗性品种,最后是培育 综合抗性品种。 一些具有综合抗性的品种已经问世,并在生产中 发挥作用,如向日葵、烟草、小麦、玉米、棉花、 苜蓿、甘蓝等已育出了具有综合抗性的品种,植 物远缘杂交为这项工作开辟了广阔的前景。这些 具有综合抗性的品种在有害生物的综合治理工作 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一、综合治理的含义
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方法很多,各种方法各有其
优点和局限性,单靠其中某一种措施往往不能 达到防治目的,有时还会引起其他的一些不良 反应。 1967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在罗马召开的“有害生 物综合治理”会议上,提出IPM的定义为:综 合治理是一种有害生物的管理系统,依据有害 生物的种群动态及与之相关的环境关系,尽可 能协调地运用一切适当的技术及方法,将有害 生物控制在经济损害允许水平之下。
1. 抗虫育种
作物抗虫育种是把符合育种目标的抗源材料通
过适宜的育种方法,将不同亲本的优良性状聚 合在一起,育成抗虫而优质、高产、抗逆性强 和适应性广的优良品种。
(1)育种目标论证
目标植物应是具有重大经济价值的作物。 目标害虫应是在相当大范围内持续大发生,已
成为某作物生产中的重要限制因素,且其他防 治措施又难以控制或其他控制措施相当不经济, 不安全的害虫。
(二)从安全角度出发 根据生态系统里各组成成分的运
动规律和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既针对不同对象,又考虑 整个生态系统当时和以后的影响,灵活、协调地选用一种 或几种适合作物实际条件的有效技术和方法。 如生产管理技术、病虫天敌的保护和利用、物理机械防治、 化学防治等措施。对不同的病虫害,采用不同对策。几项 措施取长补短,相互辅佐,并注意实施的时间和方法,达 到最好的效果。 同时将对生态系统内外产生的副作用降到最低限度,既控 制了病虫为害,又保护了人、畜、天敌和植物的安全。
个方面: (1)禁止危险性病、虫及杂草随着植物及其 产品由国外输入或由国内输出; (2)将国内局部地区已经发生的危险性病、 虫及杂草封锁在一定的范围内,防止蔓延,并 积极采取措施,逐步消灭; (3)当危险性病、虫及杂草传入新地区时, 采取紧急措施,就地消灭。
3.植物检疫的内容 植物检疫分为对内检疫和对
(四)在进行单项防治方法试验的基础上,提出
综合治理的措施组合,要力求符合“安全、有效、 经济、简便”的原则,先进行试验,再示范验证 后予以推广。 (五)在此基础上根据科学研究不断提供的新信 息和方法及推广过程中所获得的经验,再进一步 改进和完善治理体系,使IPM从单一作物上的单 种害虫(或病害)、多种害虫(或多种病害)水 平,向整个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多种病虫草害的水 平发展。
可分为田间鉴定和室内鉴定。田间鉴定指在害
虫常发地区,将供试材料播于田间,让自然害 虫侵袭,从而对大量品种进行抗虫性筛选。 室内鉴定是因种种原因不能进行田间抗性鉴定, 而采用人工接虫抗性鉴定方法。但需注意的是, 用于接虫的昆虫在饲育室内经过数代的反复近 交,会降低其致害力和繁殖力。 应将野外采集的与室内饲育的同一种生物型混 合在一起,促进其异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