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沙漠里的奇怪现象_(8)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阅读练习及答案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阅读练习及答案
篇一:导学案及答案
十一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一、目标导学
1.理解沙漠中奇观现象及产生的原因。
2.学习文章的写作思路,体会这种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的
写法的好处。
3.反复朗读,体会文章所带有的一定的文艺色彩。
二、自主预学
1. 一读课文,借助字典、书下注释,完成下列问题。
(1)给加点的字注音。
玄奘()戈壁()戳穿()...
万顷()海市蜃楼()僧侣()...
(2)解释下列词语。
单枪匹马:光怪陆离:可望而不可即:
2. 二读课文,结合书下注释和有关参考资料填空。
竺可桢(1890-1974),家、家和家,我国近代气象事业创始人之一,著有。
3. 三读课文,回答问题,并提出你的疑问。
(1)课文里提到的沙漠里的可怕的、奇怪的现象有哪些?
(2)读完课文后,产生的疑问。
三、互动探究
(一)交流讨论“自主预学”中的内容。
(二)文本感知。
1.阅读第2、3两段,思考:沙漠到底是不是像法显和玄奘说的那样恐怖吗?为什么在他们看来沙漠是如此的恐怖呢?沙漠里的一
些奇怪现象可以正确解释了吗?
2.阅读第4段:从科学的角度解说沙漠中“光怪陆离”现象的
原因。
思考:这一段中,作者说明的对象是什么?文章是怎样来解释这一现象的?
3.朗读第5段后思考:作者如何从科学的角度说明沙漠中“鸣沙”现象的原因?
4.作者解释了一些沙漠里奇怪现象的原因,你认为作者想告诉
我们什么道理?
5.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第二部分(2—5):
(三)合作探究:
1.品味文章生动的语言
(1)“两年前我和五六个同志曾经走到这鸣沙山顶上慢慢滚下来,果然听到了隆隆之声好像远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同步习题及答案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同步习题及答案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同步习题及答案
一、积累运用
(一)词语积累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玄奘( ) 遵循( ) 海市蜃楼( ) 岛屿( )
____(chuō)穿____(gē)壁万____(qǐng) ____(chóng)拜
2.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1)沙漠是这样荒凉,空中看不见一只飞鸟,地上看不到一只____________。(野兽禽兽走兽)
(2)那时既无大队骆驼带了大量清水食品跟上来,更谈不到汽车飞机来支援,当然就十分____________了。(艰苦辛苦困苦)
(3)这一魔鬼的幻术到了19世纪初叶,才被法国数学家和水利工程师孟奇所____________。(揭穿戳穿戳破)
(4)解放以来,我们的地质部、石油部、中国科学院的工作人员已经好几次横穿新疆塔克拉玛干大戈壁,并没有什么____________的东西阻挡了他们的行进,这是什么缘故呢?(鬼怪离奇光怪陆离)
(二)语言运用
3.请判断下列句中引号的用法。
(1)当人们欢天喜地向大湖奔去的时候,这蔚蓝的湖却总有那么一个距离,所谓“可望而不可即”。( )
(2)孟奇随拿破仑的军队到埃及去和英国争夺殖民地,当时法国士兵见到这“魔鬼的海”极为惊奇,就去问孟奇。( )
(3)古人说:“见怪不怪,其怪自败。”( )
(4)他喜欢一个人说了算,但却被某些人吹捧成“依靠职工办好企业的最佳管理者”。( )
4.说说下列语句中的画线部分在句中的作用。
(1)据一些专家的意见,只要沙漠面部的沙子是细沙而干燥,含有大量石英,被太阳晒得火热后,经风的吹拂或人马的走动,沙粒移动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在沙漠里不但光线会作怪,声音也会作怪。玄奘相信这是魔鬼在迷人,直到如今,住在沙漠中的人们还有相信的。群众把会发生声音的沙地称为“鸣沙”。现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县靠黄河有一个地方名叫鸣沙山,即沙坡头地方,科学院和铁道部等机关在这里设有治沙站。站的后面便是腾格里沙漠。沙漠在此处已紧逼黄河河岸,沙高约一百米,沙坡面南坐北,中呈凹形,有很多泉水涌出,这块沙地向来是人们崇拜的对象。据说,每逢农历端阳节,男男女女便在鸣沙山上聚会,然后纷纷顺着山坡翻滚下来。这时候沙便发出轰隆的巨响,像打雷一样。两年前我和五六个同志曾经走到这鸣沙山顶上慢慢滚下来。果然听到隆隆之声,好像远处汽车在行走似的。据一些专家的意见,只要沙漠面部的沙子是细沙而且干燥,含有大量石英,被太阳晒得火热后,经风的吹佛或人马的走动,沙粒移动摩起来,便会发出声音,这便是鸣沙。古人说:“见怪不怪,其怪自败。”沙漠里的一切怪异现象,其实都可以用科学道理来说明的。
1这段文字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用一句话概括回答。(2分)
2、这段文字所说的鸣沙现象产生的条件。(4分)
3、作者引用“见怪不怪,其怪自败”这句古人的话是为了说明什么?(3分)
4、这段文字是按什么顺序具体说明“鸣沙”这一怪异现象?(2分)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答案
1、沙漠里的鸣沙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
2、(1)细而干燥(2)含有大量石英
(3)经太阳曝晒(4)沙子被振动而摩擦起来
3、沙漠里的一切怪异现象,其实都可以用科学道理来说明的
4、逻辑顺序(从现象到本质)
(新)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沙漠里的奇怪现象》课件
沙漠里可怕的景象具体的表现有那些?让人可怕 的原因是什么?
非常可怕:
沙漠中,“有很多恶鬼和火热的风”,“沙被风 吹永远流动着”,无比恐怖;“空中看不见一只飞鸟, 地上看不到一只走兽。举目远看净是沙”,十分荒凉; “认不出路,只是循着从前死人死马的骨头向前走”, 多少沙漠过客遭到悲剧的结局。
十一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学习目标
1、了解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及其形成原因 2、掌握说明文的基础知识 3、培养科学的世界观
点击图片看视频
走进作者
竺可桢(1890—— 1974),气象学家,地理 学家和教育家,我国近代 气象事业创始人之一。著 有《物候学》《竺可桢文 集》等。
字词积累
戳(chuō)穿
玄奘(zàng)
面的一层空气温度就比上面一两米的温度高许多。这
百度文库
样由于光线折光和反射的影响,人们产生一种错觉。
海市蜃楼:上面的气温比下面的高,远处地面景
象便“倒映在天空中”,成为海市蜃楼。(光作怪 )
鸣沙:因为沙漠面部的沙子是细沙而干燥,含有
大量石英,被太阳晒得火热后,经风的吹拂或人马的
走动,沙粒移动摩擦起来,便发出声音。(声音作
“幻术”与“魔术”同义,但前面的定语是 “魔鬼”,用“幻术”读起来上口,有韵味。“戳 穿”与“揭露”义近,但“幻术”是假的,
11课、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实用课件
话说端午节这天,唐僧师徒西行 来到了鸣沙山,四人在漫漫黄沙中行 走,骄阳似火,气温超过了50度, 四周渺无人烟。正当他们感到饥渴难 耐时,唐僧发现不远处有一大片蔚蓝 的清水,八戒欣喜若狂,向水奔去, 可是跑了半天没有看到一滴水的影子, 气得破口大骂。 唐僧只觉得两眼冒金星,一不小 心从坡上滚了下去,顿时听到轰隆隆 的声音,以为出现了妖怪魔鬼,把他 吓得半死,大叫“悟空!”
3、作者解释了一些沙漠里奇 怪现象的原因,你认为作者想告 诉我们什么道理? 沙漠并不可怕 “见怪不怪,其怪自败” 不要迷信,要相信科学,学会用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识事物。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晋僧法显《佛国记》 一、描述 唐僧玄奘《大唐西域记》 沙漠可 怕恐怖
逻 辑 沙 顺 漠 序
二、现象 及原理
魔鬼的海 光线
“鸣沙”是由于细沙含有大量的石英,被太阳晒得 火热后,经风的吹拂或人马的走动,沙粒移动摩擦 而发声的一种沙漠奇特现象。
精读课文,思考探究——揭秘沙漠之奇
2.作者是如何把这些光怪陆离的现象说清楚的? 这种说明顺序是?
作者说明这些奇怪现象时在顺序安排 上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 …
1、由现象到本质,符合人们认知规律,这样安排本 身就很科学、合理; 2、先摆出奇怪现象,容易吸引读者,激起读者探寻 其中奥秘的兴趣,从而达到作者的目的。
小差(chāi) 戈(gē)壁 戳(chuō)穿 凹(āo)形
11.《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学案
11.《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学案
【学习目标】
1、分析课文内容,学习简单的事理说明文的基本结构和常用说明方法。
2、了解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激发学生用科学方法解释自然现象规律的求知欲。
【情境创设】
用多媒体演示沙漠的风沙地貌,沙漠中的海市蜃楼。走近沙漠,你想了解这些沙漠的奇观吗?你想探觅它们的缘由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这方面的说明文——《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同学们交流收集到有关资料、图片等;
观看多媒体演示
【自主学习】
(一).自主探究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解决以下问题。
1.从语言风格和说明内容来看本文各属于哪类说明文?
明确:从语言风格看本文属于文艺性说明文。从说明内容看本文是事理性说明文。2.开头运用法显、玄奘的例子作用是什么?
明确:增强趣味性,引出说明对象。
3.课文里提到的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有哪些?
明确:课文主要描述了两种奇怪的现象。
一是“魔鬼的海”和“海市蜃楼”,二是“鸣沙”。
4.说明文的语言要求准确、简明、通俗。试从文中找几个句子分析这一特点。
明确:参见课后第二题。
“沙漠是这样荒凉,空中看不见一只飞乌,地上看不到一只走兽。”
空中用“看不见”,地上用“看不到”,用词准确又有变化。前面用“飞鸟”,后面用“走兽”与之相对,显得工整。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二).合作学习:
先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解答疑难问题,然后在班上讨论并解决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1.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要人类认识沙漠,研究沙漠,进而改造沙漠。你能设想几种改造沙漠的方法吗?说说看。
明确:植树造林、防风固沙、种植草皮等
11、沙漠里的奇怪现象(竺可桢)
马里科夫斯基在踏勘了前苏联卡尔岗上的鸣沙后,提出了自己的解释: 每个鸣沙沙丘的内部,都有一个密集而潮湿的沙土层,它的深度是随雨水的 多少而改变的。夏季,潮湿层较深,它被上面干燥的沙土层全部覆盖起来, 潮湿层的底下又是干燥的沙土层,这就可能构成一个天然的共鸣箱。当雪崩 似的沙粒沿着斜坡倾泻下来时,干燥沙粒的振动波传到潮湿层时,就会引发 共鸣--像乐器的共鸣箱一样,使沙粒的音量扩大到无数倍而发出巨大声响。
这时候,远方比较湿润的一块地方的树木,由树梢倾 斜向下投射的光线,因为由密度大的空气层进入密度小的 空气层对,会发生折射,折射光线到了贴近地面热而稀的 空气层,就发生全反射。光线又由近地面密度小的气层反 射回到上面较密的气层中来。这样,经过一条向下凹陷的 弯曲光线,把树的影像送到人的眼中,就出现了一棵树的 倒影。 由于倒影位于实物的下面,所以叫它“下现蜃景”。 这种倒影很容易给人们一种幻觉。水边树影,远处是一个 湖泊。 不论是海市蜃楼或空中楼阁,只是在无风或微风的 天气条件下才会出现。当大风一起,上下层空气被搅动, 空气密度和温度差异减少了,光线就不再折射和全反射那 么一切幻景也立即消逝了。
然而,国外一些海滨的响沙沙滩是相当平坦的,不存在高 而陡的月牙型沙丘,而且它们往往只会在雨后不久,表面层刚 刚干燥的时候发出响声,这又如何解释呢?日本东京都府北面 丹后半岛的海水浴场上有两处响沙:一处叫琴引滨;一处名击 鼓滨。这两条沙滩不仅音色截然不同,甚至还有季节性变化。 由此日本学者得出结论:海滨响沙最重要的条件是要有洁净的 海水不断地冲刷,夏在游泳的人太多,把海水弄得太脏,沙子 便不愿响了,这与沙漠的响沙的"脾性"似乎完全两样。 我国的几处鸣沙山还有二奇,在古志中已有记载:一是 山麓都是清泉,尽管周围沙丘重重,但千百年来泉水从未被黄 沙所填没;二是不管有多少人爬到沙山顶上,滑落多少沙子, 到第二天风又会将沙子吹上山坡,使沙山形状"辄复如旧"。它 们同响沙的秘密一样,虽然已有了各种假说,但对于人类却是 没有彻底解开的谜。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同步练习(含解析)苏教版
第11课《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选出下列文学常识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
A.《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是一篇事物说明文,课文标题是个设问句,它起着三个方面的表达作用。一是抓住人们所熟知的花的特征提出问题,有助于提示文章的中心;二是以设疑激趣,富有吸引力;三是文章主体部分从六个方面说明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原因。
B.《陋室铭》的作者刘禹锡,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诗人借陋室表达一种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情怀,其中的“铭”和《木兰诗》的“诗”,《竹溪记》的“记"及《诗词曲三首》的“首”都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C.《敬业与乐业》是一篇讲演稿,可分为引论—-本论-—结论三个部分。作者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任,清代维新派领袖学者。
D.《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是一篇由果到因、从现象说到本质的事理说明文。
答案:D
解析:
分析:A项应为事理说明文;B项“首”不是古代的一种文体;C项梁启超号冰室主人。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掌握情况.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玄奘岛欤蓄养B.弋壁蔚蓝干燥
C.原故魔鬼倒映D.吹拂磨蹭抽搐
答案:D
解析:
分析:A项中的“欤”应为“岛屿”,B项中的“弋”应为“戈壁”,C项中的“原”应为“缘故”。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平时容易写错的汉字的掌握情况.
3.下列加点的字的注音全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僧.侣(shēn) 玄奘.(zàng) 蓄.养(xù)
B.戈.壁(gē)蔚.蓝(wēi)戳.穿(chuō)
C.折.光(zhé)岛屿.(yǔ)凹.形(āo)
《沙漠里奇怪现象》教案
沙漠里奇怪现象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沙漠是什么,沙漠的特点和分布情况。
2.探究沙漠里出现的一些奇怪现象,并分析其原因。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内容
1.沙漠的定义和特点
2.沙漠的分布情况
3.沙漠里常见的奇怪现象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10分钟)
教师引入课题,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知道沙漠是什么吗?有没有听说过沙漠里有一些奇怪的现象?”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沙漠的好奇心。
2. 探究沙漠(15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向学生介绍沙漠的定义和特点。讲解沙漠的气候、植被以及缺水的原因。可以向学生提问,帮助他们理解沙漠的形成和特点。
3. 分析沙漠的分布(15分钟)
教师继续向学生介绍沙漠的分布情况,包括世界各地的著名沙漠,如撒哈拉沙漠、蒙古沙漠等。通过地图或图片展示,让学生了解沙漠的分布范围。
4.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30分钟)
教师与学生分享一些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比如沙漠中的“沙丘音”、“沙盘山”、“沙漠中的绿洲”等。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自己找寻并收集沙漠中的奇怪现象,包括文字描述和相关图片。
5. 学生展示与讨论(20分钟)
学生展示他们找到的沙漠奇怪现象,并进行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从天气、气候、地貌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解释。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6. 小结(10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向学生强调沙漠是一个神奇而充满奇怪现象的地方。同时也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对自然奇观的兴趣。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练习及答案
参考答案
.ō à 拂蜃
.兰→蓝渴→可应→映盛→蜃
.示例一:沙僧西游记在西天取经地路上,沙僧一直忠诚地跟随着师傅,打点行李,问路化缘,冲锋陷阵.他为人忠厚,做事认真,我愿与他交朋友.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示例二:阿廖沙童年阿廖沙生活在弥漫着暴力和仇恨地家庭里,我愿与他交朋友,给他一些帮助,让他成长地路上多一些温暖和快乐.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05
沙漠里的奇特生物
沙漠中的植物适应策略
沙漠植物适应策略
沙漠植物种类
• 节水:植物具有节水结构,减少水分蒸发
• 仙人掌:具有节水、耐旱、储存水分的特性
• 耐旱:植物具有耐旱生理特性,适应干旱环境
• 条状叶莺:具有节水、耐旱、适应高温的特性
• 生长缓慢:植物生长周期长,适应沙漠气候
• 地形影响:沙丘地形影响声音传播,形成回声
• 风力作用:风力影响沙粒摩擦,产生不同音调的声音
沙漠中的其他神秘现象
沙漠中的神秘现象
• 闪电现象:沙漠中闪电频繁,闪电长度较长
• 海市蜃楼:沙漠中光线折射,产生海市蜃楼现象
• 沙漠喷泉:地下水受地热加热,喷出地表形成喷泉
沙漠神秘现象对人类的影响
• 现象影响科学:神秘现象激发科学家探索沙漠奥秘的兴趣
• 沙狐:具有夜行、节水、适应沙漠环境的特性
沙漠中的人类居住方式
沙漠人类居住方式
沙漠人类生活方式
• 穴居:古代人类在沙漠地区穴居,避免风沙侵袭
• 游牧:沙漠地区人类游牧生活,逐水草而居
• 土坯房:沙漠地区人类使用土坯建房,保温隔热
• 农耕:沙漠地区人类农耕生活,种植耐旱作物
• 帐篷:现代沙漠居民使用帐篷,便于迁移
• 多重影像:海市蜃楼中,物体呈现多重影像
11、沙漠里的奇怪现象_
研读赏析
交流发言
①这段文字说明的中心是什么?
沙漠中的“鸣沙”现象及原因。
②通过这段说明,作者得出了什么结 论?这个结论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沙漠里的一切怪异现象,其实都是可以用 科学道理来说明的。点明全文的主旨,收束全 文。
③“两年前我和五六个同志曾经走到这 鸣沙山顶上慢慢滚下来,果然听到了隆 隆之声,好像远处汽车在行走似的。” 这一句用的是什么说明方法?
注:这句用了作诠释、列数字、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科学、准确、 清晰地说明了海市蜃楼形成的原因。
2、据一些专家的意见,……这便是鸣沙。
注:解说声音作怪的现象,是“据一些专家的意见”而谈,可见还 未形成共识,有待进一步探索,这就进一步激起了读者的兴趣,体 现了作者科学严谨的态度。
最后一个自然段 ①这段文字说明的中心是什么? ②通过这段说明,作者得出了什么结论?这个 结论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③“两年前我和五六个同志曾经走到这鸣沙 山顶上慢慢滚下来,果然听到了隆隆之声,好像 远处汽车在行走似的。”这一句用的是什么说明 方法? ④文中说明“鸣沙”的成因,用的是什么说 明方法? ⑤“据一些专家的意见”这一句能否省略?为 什么? ⑥“在沙漠里不但光线会作怪,声音也会作 怪。”这一句在文章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象来吸引读者。而后,以设问方式步步引导读者探寻其中奥 秘:“沙漠真像法显和玄奘所说的那样可怕吗?”“沙漠里 真有魔鬼吗?”在带着读者思考的过程中,由浅入深,由解 说小疑到解说大疑。如开始时只是从古今装备条件对比的角 度,指出由于法显、玄奘们“单枪匹马”深入大戈壁,连清 水食品都不足,自然“十分困苦”,而后才从科学的角度进 行解说,进入文章的主体核心部分。“在沙漠里不但光线会 作怪,声音也会作怪” 这个递进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式,也含着被解说现象 愈益奇特,解说愈来愈深的意思。值得读者注意的,是解说 声音作怪现象时,是“据一些专家的意见”而谈,可见,还 未形成共识,有待进一步探索。这就进一步激起了读者的兴 趣。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案11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案11
作者简介:竺可桢(1890——1974),气象学家,地理学家和教育家,我国近代气象事业创始人之一。著有《物候学》《竺可桢文集》等。
中心思想:本文描述了沙漠里千百年来被魔鬼作怪的可怕现象,从科学的角度作了正确的解释,表明了“一切怪异现象均可用科学解释的道理
语言特色:这是一篇科学小品,带有一定的文艺色彩。从表达方式的角度来说,兼有说明、记叙、议论,内容涉及到光学、声学原理,法显、玄奘、孟奇及“自己”的经历和故事,文笔既有说明文的朴实准确,又有散文的生动形象,不少词语绘声绘色。从修辞角度来说,文章运用了设问、反问、引用、比喻等多种手法,富有趣味。?
结构梳理:
第一部分(1):描述沙漠里的一些奇怪可怕的现象。
第二部分(2—5):科学地解释沙漠里奇怪可怕现象。
课文分析:
1.朗读课文第一段,思考:沙漠里可怕的景象具体的表
现有那些??
明确:文章从“古代亲身到过沙漠”的大量人物中,突出“晋僧法显”和“唐僧玄奘”两个人物,写他们对沙漠“可怕”和“恐惧”的观感。在概括两个人物对沙漠的感受的基础上,文章具体叙说了他们各自著作中的有关内容:沙漠中,“有很多恶鬼和火热的风”,“沙被风吹永远流动着”,无比恐怖;“空中看不见一只飞鸟,地上看不到一只走兽。举目远看净是沙”,十分荒凉;“认不出路,只是循着从前死人死马的骨头向前走”,多少沙漠过客遭到悲剧的结局。这些叙说让读者触目惊心,也激起了读者的探求真相的欲望,很好地引出了下文。
2.阅读课文第2、3、4段,思考:第4段是怎样从科学的角度解说沙漠中“光怪陆离”现象的原因??
八年级下册语文练习册(必备3篇)
八年级下册语文练习册(必备3篇)
八年级下册语文练习册(1)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答案
【课堂同步】
1、zàngchuōyǔāo
2、匹马陆离蜃楼不可即
3、B
4、击败(打败)大胜(轻取)险胜(小胜)力挫(力克)
5、光线作怪声音作怪
6、沙漠中地面被太阳晒得酷热,贴近地面的一层空气温度就比上面一两米的温度高,短距离内相差七至八度,由于光线折光和反射的影响,人们产生一种错觉,空中的乔木看起来像倒栽在地面上,蔚蓝的天空倒映在地上,看起来像万顷的湖面,便形成了沙漠海市蜃楼。
7、承上启下。
8、不能。第①节采用了从现象到本质的说明顺序,反映了人们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先说科学原理,再列举怪异现象,这是从本质到现象,不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不可取。
9、语言的准确性表现在对事物解说的科学性,同时词语的搭配也恰当。A句把现象产生的条件、光线的变化造成人们的错觉等诸多因素说得严密而完整。“倒栽”“倒映”与相应的事物搭配很恰当。B句揭示鸣沙现象产生的条件,揭示了鸣沙的原因和结果之闻有一定的内在联系。用语准确严密。如以“走动”“移动”来表达事物改变原来位置的意思,在词语的搭配上非常讲究。
【课外拓展】
10、黄河严重的水土流失。
11、引用说明,如“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数字说明,如“年均流量为432亿立方米”。比较说明,如“黄河的流域面积不及密西西比河的1/4”。
12、直接原因:注入黄河的泥沙使黄河河床每年增高。间接原因:植被破坏。
13、本来说明黄河发源地地势之高。文中说明黄河河床之高。
14、无疑而问,加强了语势,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警示人们对水土流失要高度重视。
11《沙漠里的奇怪现象》预习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预习)
一、作者与文体
1.了解作者:竺可桢(1890——1974),家,家和家,我国近代气象事业创始人之一。著有《物候学》《竺可桢文集》等。
2.文体介绍
(1)内容可分为:本文是说明文。
事理说明文: 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抽象的道理。以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介绍科学道理为主的说明文称作事理说明文。也就是说,事理说明文主要回答“为什么”的问题。
事物说明文:事物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通过对具体事物的形状、构造、性质、特点、用途等作客观而准确的说明,使读者了解、认识这个或这类事物。事理说明文主要回答“怎么样”的问题。
(2)语言风格可分为:平实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等科学小品,本文属于文艺性说明文。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玄奘.( ) 戳.穿( ) 万顷.( ) 呈.现( ) 海市蜃.楼( )
戈.壁( ) 蔚.蓝( ) 岛屿.( ) 作祟.( ) 光怪陆.离( )
2.诵读课文,用圈点勾画法速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课文向我们列举了沙漠里的哪些奇怪的现象?
(2)课文里提到的沙漠里的奇怪现象你能解释清楚吗?请试与同桌互相交流一下。
“
”
鸣沙:。
(3)作者对沙漠里奇怪现象的成因进行剖析,是为了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4)古代到过沙漠的人对沙漠有什么感受?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
古人感受:
产生原因:
三.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1.介绍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和答题模式
(1)举例子:通过举例子(具体直观)对事物……特征进行了说明,更具说服力
(2)分类别:对……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文章说明更具条理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你认为应该如何改造沙漠?
课文延伸 探索研究
骆沙 驼漠 之 舟
观察沙漠特有动植物图片,说说你从中 得到的发现。
根系发达 的沙拐枣
叶缩成小球状的柽柳
叶退化成小 刺的仙人掌
一到旱季就落叶的 相思树
骆驼刺
你的发现是: 它们能适应极其恶劣尤其是干旱的沙漠 环境的特殊本领;它们能充分节约用水, 尽可能减少水的损失;它们能充分吸收 水分。
用圈点勾画法速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古代到过沙漠的人对沙漠有什么感受?他们为 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 2、课文描述了沙漠里的哪些奇怪现象?这些奇怪 现象是怎样形成的?
3、作者按怎样的写作思路安排全文?按哪种说 明顺序去写?
来自百度文库 荒凉
可怕
恐惧
奇怪现象
形成的原因
“ 魔鬼的海” “沙漠中地面被太阳晒得酷 和海市蜃楼 热了 …… 光线折光和反 射的影响 …… 又叫做海市 蜃楼。”
魔鬼的海
海市蜃楼1
海市蜃楼2
奇怪现象
形成的原因
“魔鬼的海” “沙漠中地面被太阳晒得酷 和海市蜃楼 热了 …… 光线折光和反 射的影响 …… 又叫做海市 蜃楼。” “鸣沙” “鸣沙” “据一些专家的意见…… 沙粒移动摩擦起来,便会 发出声音,这便是鸣沙。”
鸣沙山
(描述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1) 写 作 思 路
感受沙漠
简 介 作 者
竺可桢(1890——
1974),气象学家, 地理学家和教育家, 我国近代气象事业创 始人之一。著有《物 候学》《竺可桢文集》 等。
检查自习 1、读准字音
zhú zhēn zà ng gē
竺可桢
chuō
玄奘
qǐng
戈壁
shè n
戳穿
万顷
海市蜃楼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注:这句用了作诠释、列数字、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科学、准确、 清晰地说明了海市蜃楼形成的原因。
2、据一些专家的意见,……这便是鸣沙。
注:解说声音作怪的现象,是“据一些专家的意见”而谈,可见还 未形成共识,有待进一步探索,这就进一步激起了读者的兴趣,体 现了作者科学严谨的态度。
思维拓展
1、你对沙漠有哪些了解?
作业:
1、从本文发表至今40多年来,人类对沙 漠又有了许多新的认识,你从报纸杂志或 网上,还了解到沙漠里有哪些奇怪现象, 能不能尝试用科学道理对这些奇怪现象作 2、你认为应该如何改造沙漠? 一说明,并与同学讨论、交流。
逻 辑 顺 序
( 解释)沙漠里的奇怪现象(2至5)
一切怪异现象,都可以用科学道理来说明,所 以我们要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
作诠释 说 明 方 法 举例子 列数字 打比方
作引用
再读课文 评点品味
示例:
1、若是近地面的空气温度下面低而上层高,短距离内相差七至八 摄氏度,像平直的海边地区有时所遇见的那样,那便可把地平线下 寻常所见不到的岛屿、人物统统倒映在天空中,成为空中楼阁,又 叫做海市蜃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