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微专题(1)常见的地理过程分析及描述(学案)

合集下载

【地理素养】微专题——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值得珍藏)

【地理素养】微专题——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值得珍藏)

【地理素养】微专题——⾮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值得珍藏)

⼀、⾮地带性

由于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因素的影响,导致陆地⾃然带的分布不具备⽔平地域分异规

律和⼭地垂直分异规律,或者使陆地⾃然带的分异规律表现得不很完整或不很鲜明。

⼆、主要表现

⾮地带性的主要表现可以归纳总结为“缺失”“改变”“约束”“块状”四⽅⾯。

缺失:受海陆分布的影响,某些地区缺失某种陆地⾃然带,如南半球⼤陆上缺失亚寒带针叶林

带和苔原带。

改变:受地形因素的影响,某些陆地⾃然带的分布发⽣了变化。例如,⾮洲马达加斯加岛,东

部受厄加勒斯暖流和信风的影响,形成了热带⾬林带,⽽西部却是热带草原带。

约束:⾃然带的分布范围受到约束。例如南、北美洲西部沿海地区的⾃然带分布范围很窄,呈

条状,就是由于科迪勒拉⼭系的阻挡作⽤。

块状:位于热带荒漠和温带荒漠中的绿洲是受⾼⼭地形和⼟壤、⽔分等⾮地带性因素的影响⽽

形成的。例如,我国新疆的天⼭和昆仑⼭⼭麓的绿洲是⾼⼭冰雪融⽔在⼭麓冲积扇下埋藏或出

露地表⽽形成的。

三、影响因素

1.地壳物质组成

岩⽯的物理性状对地貌和⼟壤的形成影响很⼤。⽯灰岩、⽯英岩、页岩植物很难扎根,成活率

低;花岗岩、⽚⿇岩、砂岩、砾岩等⼭体植物容易扎根,成活率⾼,植被⽐较茂密。

岩⽯的化学性质也会对环境产⽣影响,⽐如⽯灰岩风化的⼭坡呈碱性,多长柏树;花岗岩风化

的⼟壤为酸性,多长松树。

岩⽯的矿物也会对环境产⽣影响,⽐如四川的紫⾊⼟、华北、西北的黄⼟。

2.海陆分布

南半球缺少亚寒带针叶林,因为该纬度缺少陆地。

3.地形起伏

东⾮⾼原因地势⾼降⽔少形成热带草原;青藏⾼原是⾼寒植被区;南美安第斯⼭西侧(40°S-

微专题:倒暖锋

微专题:倒暖锋

微专题:倒暖锋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倒暖锋是东北地区特有的天气过程。根据其基本具备暖锋特征而又和暖锋有明显不同的特点而特定的一个名称。因为一般暖锋都是随系统由南向北移动,而它是由北向南移动,故称倒暖锋。下图是某次东北地区倒暖锋过境时高空的气温、气压形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次倒暖锋过境时,图中()

A.甲处形成高压中心B.乙处气温高于丁处C.丙处降水少于乙处D.乙处风向为偏北风

2.形成该次倒暖锋天气的先决条件是东北地区()

A.台风天气过境B.寒潮天气过境C.蒙古高压较弱D.暖气团势力强

【答案】1.C2.B

【解析】1.由材料可知,倒暖锋基本具备暖锋特征,即也是由暖气团移向冷气团;它的移动方向是由北向南移动,说明锋面的北方为暖气团,南方为相对的冷气团。因此该次倒暖锋过境时,再由图示中气压分布特点可知,图中甲处为低压中心,A错误;乙处气温低于丁处,B错误;暖锋雨区出现在锋前,因此丙处降水少于乙处,C正确;由等压线分布可知,乙处风向为西南风,D错误。故选C。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倒暖锋在我国主要出现在东北地区,一般出现在寒潮过境之后的两三天之内。东北地区倒暖锋形成条件:寒潮过境东北,受冷空气控制,千岛群岛附近出现低压中心,形成从鄂霍茨克海向我国东北的水汽输送条件;鄂霍茨克海上空气温较高,暖气团主动移向冷气团,形成暖锋,B正确;由图中的气温值可知,此时为冬季,台风一般形成在夏秋季节,而且台风很少能到达东北地区,A错误;此时东北地区气温在零下30℃以下,有的地区达到零下40℃,说明蒙古高压势力较强,冷气团势力强,CD错误。故选B。

高考地理二轮转复习微专题4 地质过程的分析与描述

高考地理二轮转复习微专题4 地质过程的分析与描述

地质地貌 主要包括褶皱、断层、火山、海沟、大洋中脊、海岭等地质构
形成过程 造或构造地貌的形成过程
地质灾害 主要包括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过程
发生过程
【核心要点】 1.地质剖面图中4种地层特殊情况的分析:
地理过程是指地理现象或地理事物发生、发展的演变过程。“动态 变化过程”在地质作用中的考查主要以地质剖面图为载体,分析不同地质 构造在形成过程中的先后顺序及对地貌的影响。如下图所示:
2.冲积扇地貌描述思路:
3.分析海岸线地貌描述思路: (1)海岸线前进:海岸垂直上升幅度大于海平面上升幅度,海岸线向海洋前 进,陆地面积增大,海平面下降。 (2)海岸线后退: 海岸垂直上升幅度小于海平面上升幅度,海岸线向陆地后 退,陆地面积缩小,海平面上升,海水倒灌。 (3)入海泥沙变化与泥沙堆积、海水侵蚀的关系。 ①入海泥沙多,流水堆积作用强,海水侵蚀弱;海底变浅。 ②入海泥沙少,流水堆积作用弱,海水侵蚀强;海底变深。
(3)若地层出现缺失,形成原因可能是缺失地层所代表的时期地壳发生抬升 运动,使当地的地势抬高,终止了沉积过程;或者是当地一开始有沉积作用, 等地壳抬升后,原沉积物(岩)被剥蚀;也可能是当时当地气候变化(变干),没 有了沉积物来源。 (4)若上下两岩层之间有明显的侵蚀面存在,说明下部岩层形成后,该地地 壳平稳抬升或褶皱隆起上升,地层遭受外力侵蚀而成。若侵蚀面上覆新的 岩层,是因为之后该地地壳下沉或相邻地区上升,然后接受堆积而成;若侵 蚀面上部为风化壳,则是由于地壳上升后一直在遭受外部侵蚀。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微专题:海岸地貌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微专题:海岸地貌

(2)构建多样设问方式,助力创新思维习得 采用设置劣构问题、小切口设问、拉开设问思维梯度等多种方式,可以现场激发学生通过 发散性思维、逆向性思维、批判性辩证思维等思维方式进行创新推测和周密论证,同时也可 以有效提升试题考查内容的思维张力,增加试题对学生创新思维的鉴别能力,从而引导学生 能够对所学地理知识进行活学活用,减少死记硬背与盲目、机械刷题的现象,避免学生陷入 思维僵化的桎梏之中。全国乙卷第37题围绕“海岸线变化”深度设计了四个具有思维进阶 性、递进性的 “小切口”问题,要求学生在面对新的、复杂的试题情境时,能够正确获取 和解读地理信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突破,生成超越原有信息的思维链条,如学生必须 要将试题中的“冰盖消融”与海面、陆面升降进行有效逻辑联结,方可实现对设问的突破。 设问(1)要求学生从辩证、批判性的角度探讨“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与“陆面重力反弹, 海平面下降”相逆过程下的海岸线水平变化,引导学生借助数学学科中的分类讨论的方式解 决真实的地理问题,从科学辩证的视角洞悉地理事物发展、变化的全貌。设问(3)具有高 度的开放性,旨在打破答案的唯一性与无二性,目的在于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真实的接触、 感悟现实问题,引导学生大胆创新、创造,避免陷入程式化、模版化的题海战术之中,助力 学生创新思维的习得。全国甲卷第8题另辟蹊径,试题设问以“海”入手,却以“湖”收尾, 倍有“鸟鸣山更幽”之感,设问重在强调学生对地理基础概念的创新解读与再度认识,并融 入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考察,突出指向利用科学证据判断地理事物 的变化特点,在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养成。

2025版新教材高考地理第一部分微专题小练习专练30地质灾害

2025版新教材高考地理第一部分微专题小练习专练30地质灾害

专练30 地质灾难

选择题

[2024·中宁县中宁中学高二月考]2024年1月22日13时10分,印尼松巴岛地区发生6.5级地震,震源深度30千米。下图为巴厘岛地理位置及地震发生区域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地震发生区域南部的板块是( )

A.亚欧板块 B.印度洋板块

C.非洲板块 D.美洲板块

2.下列关于巴厘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山脉以东西走向为主B.地势中部低,四周高

C.河流流域面积较大D.河流有结冰期

3.威逼巴厘岛旅游业的主要灾难是山体滑坡,其易发滑坡的缘由有( )

①降水丰富②植被覆盖度差③位于地震带旁边④地势起伏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024·山东滨州市高三二模]2017年7月1日,四川省雷波县锦城镇白沙村旁边发生滑坡—碎屑流灾难。此次滑坡落差达400多米,造成部分马路、农田掩埋和少量房屋损毁。下图为此次滑坡积累体颗粒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4~5题。

4.此次滑坡的方向是( )

A.由西南滑向东北

B.由东北滑向西南

C.由西北滑向东南

D.由东南滑向西北

5.垂直方向上钻探发觉,细小颗粒碎屑主要分布在滑坡体的下层,其主要缘由是( ) A.细小颗粒碎屑质量轻,运动距离长

B.细小颗粒碎屑数量多,积累范围广

C.细小颗粒碎屑黏度小,摩擦作用强

D.细小颗粒碎屑受振动,沿空隙沉降

[2024·青海西宁市高三期末]青藏高原年降水量自西北、西南、东南向内部递减,局部地区泥石流频发。下图示意青藏高原泥石流分布。据此完成6~7题。

6.补给青藏高原西北部冰川的水汽主要来源于( )

A.大西洋 B.印度洋

微专题01 大气受热过程-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重难点易错点微专题突破(解析版)

微专题01 大气受热过程-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重难点易错点微专题突破(解析版)

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重难点易错点微专题突破

微专题01 大气受热过程

【考点梳理】

(一)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归纳

(二)大气两种作用的实践应用

1.大气削弱作用原理应用―→分析某地区太阳能的多寡

(1)高海拔地区:(如青藏高原地区)

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丰富

(2)内陆地区:(如我国西北地区)

气候较为干旱→晴天多、阴雨天气少

太阳能丰富←大气的削弱作用弱

(3)湿润内陆盆地:(如四川盆地)

2.大气保温作用原理应用―→分析生产、生活现象

(1)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温室气

体排放增多―→

大气吸收

地面辐射

增多

―→

大气逆辐射

增强,保温作

用增强

―→

气温升高,

全球气候

变暖

(2)分析农业实践中的一些现象

①我国北方地区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

②深秋农民利用燃烧秸秆制造烟雾预防霜冻。

③华北地区早春农民利用地膜覆盖进行农作物种植。

④干旱半干旱地区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

(三)昼夜温差大小的分析

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地势高低地势高→大气稀薄→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下垫面性质下垫面的比热容大→增温和降温速度都慢→昼夜温差小,如海洋的昼夜温差一般小于陆地

一、单选题

高大山体内部和外围间太阳辐射强度差异较为明显,这种差异也使得高大山体内部和外围的气温、雪线和植物生长等都产生较为明显的差异。下图是世界某高大山体附近1月沿垂直方向做的太阳辐射强度剖面图,该山地部分山顶终年被积雪冰川覆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热点微专题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热点微专题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
(1)内力作用与地貌的形成。
(2)外力作用与地貌的形成。
[试题演练]
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下图所示为雅鲁藏布江某段(自西南流向东北)的分布状况, 该段河流所在河谷年降雨量仅140毫米,冬季盛行偏北风。
(1)说明QR河段沙洲形成过程。 (2)分析甲地沙丘形成过程。 【答案】(1) PQ段上游河流流速快,侵蚀力和搬运能力强,携带泥 沙量大;QR段流速缓慢,泥沙堆积,形成沙洲。 (2)甲处上风向河床宽阔,冬季枯水期大片沙滩裸露,偏北风将沙搬 运至甲处,因山地阻挡,风速减小,风力堆积形成沙丘。
[解析]第3题,从材料中可知,山上布满了火山喷发时留下的凝灰岩 块,说明平顶山群的形成基础是多处大规模的火山喷发。第4题,“却 未发现火山口”说明火山口已经被外力侵蚀掉。结合上题,可以推测平 顶山的形成过程:火山喷发,形成火山锥,后地壳抬升,火山口被外力 侵蚀,逐渐形成平顶。
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热点•微专题
微专题1 地貌形成过程分析
[知识链接] 1.有关地震、火山、巨型山脉(安第斯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等)的形 成原因通常可用板块构造学说来解释。如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是亚欧板 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隆起而形成。 2.描述某些较大的地形单元或地貌(如巴西高原、华北平原、长江 三峡、北欧西侧的峡湾等)形成原因或形成过程时,应考虑内力、外力 的共同作用。
成沙丘的流动,即形成流动沙丘

微专题01 地理位置特征及影响-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全国通用)

微专题01 地理位置特征及影响-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全国通用)

A.冷锋 B.暖锋 C.温带气旋 D.热带气旋
城市
著名景点
图4
【题组四】
地理位置对水温的影响
2021年福建卷)17.阅读图文
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厘清鱼类洄游规律,对渔业可
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小黄
鱼属于暖温性洄游鱼类,产卵
洄游一般随水温变暖启动。产
卵洄游时,小黄鱼游到某一产
卵场后,一部分留下,另一部 分继续前行至其他产卵场。图 (1)分析丁海域成为小黄鱼越冬场的有利条件。
地处地中海和印度洋的要
冲,扼守红海出入口;扼
守着国际石油航运的生命
线;位于“21世纪海上丝 简述吉布提地理位置的重要性。绸之路”西端的重要节点。
【题组二】
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或优势评价
(2020·全国三)图示意该休闲城的位置。
休闲城至吉隆坡市中心和国际机场的距离分别为约20km、 40km,说明其位置优势。(2分)
场后,一部分留下,另一部分
继续前行至其他产卵场。图7示 (2)画出3月初小黄鱼从丁越冬场出发,经过
意某海域部分小黄鱼产卵场和 越冬场分布。
甲、乙、丙三个产卵场的洄游线路,并解释小 黄鱼沿该线路产卵洄游的现象。
【题组四】
地理位置对水温的影响
(2021年福建卷)17.阅读图文 (2)画出3月初小黄鱼从丁越冬场出发,经过

(新教材)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1单元人口与环境微专题1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学案鲁教版必修第二册

(新教材)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1单元人口与环境微专题1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学案鲁教版必修第二册

微专题1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思考方向答题术语

地形

平原地区人口分布集中,高原山地地区人口分布稀少(热带地区人口集

中分布在高原地区)

气候北半球中低纬度的沿海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适宜人类生存、居住

水资源人口分布往往与水资源分布相一致

土壤土壤肥沃的地区,人口密度较高;土壤贫瘠的地区,人口密度较小

矿产矿产开发吸引人口聚集

社会经济从城市的带动作用、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交通运输条件等方面分析

下图示意某流域人口分布情况。累积频率(或称对频率的累计)是指为了统计分析的需求,有时需要观察某一数值以下或某一数值以上的频率之和。读图完成1~2题。

1.该流域人口分布的特点是( )

A.空间分布比较均匀且比较稠密

B.距河8~10km分布人口最多

C.3550~3650m的百米高程人口最为密集

D.高程4500m以上人口密度变化剧烈

2.该流域很可能位于( )

A.巴西高原B.南部非洲

C.藏南谷地D.北美大草原

答案 1.C 2.C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流域人口空间分布不均匀且人口密度较小,A错;距河1~2km分布人口最多,B错;3550~3650m的百米高程人口总数累积频率曲线斜率最大,所以3550~3650m的百米高程人口最为密集,C对;4500m以上高程人口总数累积频率曲线斜率小,所以人口密度变化小,D错。第2题,从人口总数累积频率曲线看,3 500~4 000 m,人口密度比较大,4000m以上,人口密度比较小,说明人口较少,人口主要集中在海拔比较低的地方,4000m以上,气温较低,人口稀少,藏南谷地最符合,巴西高原、南部非洲、北美大草原海拔没有这么高,选C。

学案9:2.3(微专题)河流水系特征

学案9:2.3(微专题)河流水系特征

〖微专题〗河流水系特征

【学习目标】

了解如何分析和描述河流的水系特征。

●一、河流的类型

1.外流河与内流河

①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为外流河。

②最终未能流入海洋的河流,为内流河。

内流河的形成一般与其地理位置(距海较远)、气候(降水少、蒸发旺盛)、地形(下游地势低洼)等密切相关,其下游或流入非排水湖,或因水量不断减小而断流消失。

2.常年河与时令河

①常年河是指一年四季都有水流淌的河流。

②时令河,也称季节性河流、间歇性河流;其特征是,枯水季节河水断流、河床裸露,丰水季节形成水流、甚至洪水奔腾。

时令河主要分布于内陆沙漠或沙漠边缘,年平均流量较小,但因暴雨、冰雪融水引发的洪峰却很大。人类对河流的过度引水、截流也会使常年河流变成季节性河流。

●二、从上游到下游,河流流量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1.流经地区气候特点:流经地区降水越丰富,河流接受的补给量就越大。

2.支流汇入:汇入支流数量多、流量大,干流流量就会大幅增加。

有些河流是存在没有支流汇入的河段的,其成因大体有以下三类:①地上河——黄河下游形成了地上河,没有支流汇入。②两岸山脉的阻挡——湄公河上游流径横断山脉,受两岸山脉的阻挡,没有支流汇入。

③流经沙漠地区——尼罗河中下游,流经热带沙漠地区,降水稀少、蒸发旺盛,难以形成径流,没有支流汇入。

3.蒸发与下渗:河床分布有喀斯特地貌、断层、沙质土壤等,河水易下渗,会减少河流流量。流经地区气候干旱,强烈的蒸发也会减少河流流量。

4.人类活动:沿岸取水会导致径流量减少。

因此:从上游到下游,河流流量不一定是增加的。有支流汇入,河流流量才会增加;没有支流汇入,加上沿途蒸发、下渗以及人类的引用,河流流量将会不断减少(干旱地区尤为明显)。

高中地理:微专题—降水 (共17张PPT)

高中地理:微专题—降水 (共17张PPT)

暖湿气内流部围暖绕湿台气风流中辐心合螺上旋升式上升 强持度续大时、间历长时、短降,水多范暴围雨广
热带锋气面旋气雨旋(雨台:风温雨带)地:区低纬度
5.降水特征的描述:
思路总结:①年降水量②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年际变化、雨季长短。 若为某地区的特点还需描述空间分布(哪多哪少) 其它描述语言:最常见:多和少;其它:干燥、少雨、湿润、多雨
某地降水状况分析思路水汽癿凝结条件有凝结核城市雨岛效应雾岛效应水汽癿多少气温癿升降沿海不内陆从沿海到内陆降水逐渐减少迎岸风不离岸风迎风坡不背风坡寒流不暖流迎岸风降水多离岸风降水少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暖流增湿寒流减湿降温癿过程气流上升省温癿过程气流下沉地形癿抬升锋面过境气旋台风过境空气对流上升山地背风坡反气旋高压控制形成阴雨天气带来降水形成阴晴朗天气降水较少某地降水状况分析思路
微专题—降水(雪、雾) 福建 张露 黄湖南
考点六 降水分析
1.降水:指空气中的水汽冷凝并降落到地表的现象。 狭义上:包括垂直降水如雨、雪、雹和水平降水如雾、露、霜。 广义上:主要指降水 2.形成条件:
降水形成实际就是水由气态转变成液态或固态的过程,可以通过两个 途径实现: (1)源源不断的水汽(降水的“原料”)供应,气流源自或流经海洋 都会携带水汽形成降水。 (2)遇冷凝结:水汽冷却凝结的主要条件是空气的垂直上升运动。当 湿空气在某种外力作用下被抬升后就会被促使空气冷却,导致降水。 (3)凝结核:空气中有足够的杂质、微粒,水汽易凝结。

人教版高中地理第一册(必修1)学案:微专题2 年太阳辐射分布图的判读学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第一册(必修1)学案:微专题2 年太阳辐射分布图的判读学案

微专题2 年太阳辐射分布图的判读

1.大气上界是地球大气层之外的空间,太阳辐射到达大气上界还没有被大气层削弱,所以该处的太阳辐射量比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要大的多。

2.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量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少。

3.太阳辐射量随纬度的变化,导致不同纬度的生物量不同:低纬度太阳辐射量大,生物量也大。

4.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远小于到达大气上界的辐射量,地表接收太阳辐射的多少取决于太阳辐射强度和日照时数,具体包括纬度、地势和天气等因素:

影响因素纬度地势天气

日照时数

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极

夜现象,极圈以外地区

夏季日照时数多于冬季

一般地势高的高原日照

时数多于地势低的盆地

多阴雨天气的地区,日

照时数少;多晴朗天气

的地区,日照时数多

太阳辐射强度

纬度越低,正午太阳高

度越大,辐射强度越大

地势高,大气稀薄,透

明度高,固体杂质、水

汽少,辐射强度大

晴天越多,到达地面的

太阳辐射越多,太阳辐

射强度越大

(2020·广东省湛江第一中学月考)读“我国太阳辐射分布图”,并根据所学知识,完成1~3题。

1.下列地形区中年太阳辐射总量属于丰富地区的是()

A.四川盆地B.准噶尔盆地

C.柴达木盆地D.塔里木盆地

2.你若是一名化妆品推销员,你不会向哪个地区推销防晒护肤品(只考虑太阳辐射的丰富程度)()

A.贵州B.内蒙古

C.青海D.西藏

3.自然状态下,青藏高原与同纬度的四川盆地相比,花开得更鲜艳,病虫害更少。其主要原因是()

A.海拔高,冬夏温差大

B.海拔高,降水多

C.水热条件好,地形平坦

D.太阳紫外线强,总辐射量大

『答案』 1.C 2.A 3.D

2021年高考地理微专题(共6个专题)

2021年高考地理微专题(共6个专题)

学科素养微专题1

海水的性质

一、海水的温度

1.海洋热量收支状况:

(1)收入:主要是太阳辐射的热量。

(2)支出:主要是海水蒸发所消耗的热量。

(3)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纬度因素、深度、海陆分布、大气运动、海水运动等。

2.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

(1)垂直分布规律。

位置变化规律

总体趋势随深度增加而递减,表层水温一般最高

深度差异1 000米以上,随深度变化幅度很大1 000米以下,随深度变化幅度很小

(2)

时空分布变化规律

同一季节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同一海区夏季水温普遍高于冬季3.海水温度的影响:

二、海水的盐度

1.影响海水盐度分布的因素:

2.全球海洋表层盐度的分布规律:

随纬度呈现“双峰”分布格局:副热带海域海水盐度最高,由副热带海域向赤道和两极,盐度逐渐降低。

3.世界特殊海区盐度的特征及原因:

(1)南纬60°附近海域盐度比北纬60°附近海域盐度高,是因为南纬60°附近为大面积的海洋,而北纬60°附近海域周围陆地广阔,陆上河流大量淡水汇入海洋,起到稀释的作用。

(2)世界表层海水盐度最高、最低的海区及其原因。

海区

盐度最高盐度最低盐度超过4% 低于1%

原因气候

位于副热带海区,降水少而蒸发旺

盛,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纬度较高,气温较低,蒸发量小。

受西风影响降水较多,蒸发量小于

降水量

径流两岸是干燥的沙漠地区,几乎没有四周陆地河流众多,有大量的淡水

陆地淡水注入注入

海域封

比较封闭,与大洋的海水交换少

闭度

1.含义:指单位体积内海水的质量。

2.影响因素:主要有温度、盐度和深度(压力),其中与温度关系最为密切。一般来说,温度越高,密度越低。

高中地理高考微专题010冲积扇(流水堆积地貌)

高中地理高考微专题010冲积扇(流水堆积地貌)
(1)说出该区域冲积扇的分布特点,并分析该区域冲积扇形成的原因。(6分)
分布特点:分布在太行山山麓地带,位于第二、三级阶梯交界处,河流出山口。
成因:河流流经太行山区,(洪水期水流速度快),携带了大量砾石和泥沙。 当水流流出山口时,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减慢, 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在山麓地带堆积下来,形成冲积扇。
8.地壳运动及外力作用 是影响黄河冲积扇沉积 物剖面特征的主要因素,在相对稳定的地质环境下,沉积物沉积的过程在时间 上是连续的。黄河冲积 扇沉积的第四纪松散的 土层厚达30-50米,其底 层为分布稳定的粘土和 粉质粘土,不易透水, 其上为冲积形成的粉砂、 细砂和中砂组成的松散 含水介质。该地区城市 多分布在山麓地势较高 的冲积扇地带。历史上黄河下游多次决口改道。右图示意黄河冲积扇分布图及 城市A和B一线冲积扇剖面示意图。
B 气之地,决定在此选址修建皇家陵墓。陵墓一般选择在土层较深,避免墓穴
进水、棺木被浸的地方,下列地点最为理想的是( ) A.崎岖山地 B.冲积扇中上部 C.冲积扇中下部 D.冲积扇边缘
冲(洪)积扇是河流、
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
进入平坦地区后,因
坡度骤减,水流搬运
能力降低,碎屑物质
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
积体。下图为祁连山
(4)分析山麓冲积扇有利于城市建设的自然条件。(6分)
①山前冲积扇地势较高,城市工业不易发生洪涝灾害; ②冲积扇地形平坦,土地资源丰富,也便于城市规划建设; ③组成冲积扇沉积物的,地下水量大且有利保存; ④结构较松散的沉积层为城市建设提广阔地下空间资源,便于城市地下工程施 工

高中地理复习-微专题1 1 气候类型与气候特征的描述(解析版)

高中地理复习-微专题1 1 气候类型与气候特征的描述(解析版)

微专题1.3.1 气候类型与气候特征的描述

(专辑所有的思维导图均有导出emmx格式一起打包上传,下载mindmaster即可对思维导图进行再编辑)

一、气候类型

(一)分布:分大陆东西岸的排序进行识记。

知识系统

考点精讲

(二)气候类型的判读技巧

1.定量法:根据气温和降水资料判断气候类型。从材料中提取气温和降水要素信息进行判断,以“温(1、7月)”定“球”(半球),以“温”定带(温度带),以“水”定型(气候类型)。

以“形”定位(半球):

6、7、8月气温高(气温曲线呈波峰线);12、1、2月气温高(气温曲线呈波谷线)

以“温”定带(温度带):

热带:终年皆高温:> 15℃;亚热带:冷季最低温:0℃ < T < 15℃ 寒带:冷季最低温:< 0 ℃

以“水”定型(气候类型):

年雨型: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气候(年多雨);热带沙漠气候,冰原、苔原气候(年少雨)

夏雨型: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冬雨型:地中海气候

2.定位法:根据地理位置判断气候类型。

先依据海陆位置(大陆东岸、西岸或是内陆)判断是大陆东岸的季风环流模式还是大陆西岸的三圈环流模式;再依据纬度位置判断温度带。

3.定性法:根据区域自然特征(如气候特征、典型植被和典型动物、水文、土壤等)和气候成因来判定气候类型。如地中海气候典型植被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热带草原的典型动物是斑马等。

(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Ⅲ)【气候类型的分布】澳大利亚(图3)某地区降水稀少,自然景观极度荒凉,气温年较差大,夏季最高气温可达50℃,冬季气温较低。早年,该地区的矿工经常在矿井里躲避炎热天气,长此以往便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地下住宅(图4)。据此完成第1题。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册课件:微专题1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册课件:微专题1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密度较小
自然 矿产
环境
矿产开发吸引人口聚集
城镇化水平高,经济文化发展水平高,交通条件好的地区 社会经济
人口密集
政治、文化
人口大规模的迁移导致人口分布的变化
针对练习
如图为“世界人口纬度分布图”,阴影示意各纬度人口数量多少。 读图,完成1~2题。 1.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在
√A.北半球中低纬地区
B.北半球中高纬地区 C.南半球中低纬地区 D.南半球中高纬地区
微专题1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答题指导
思考方向
答题术语
平原地区人口分布集中,高原山地地区人口分布稀少(热
地形
带地区人口集中分布在高原地区)

北半球中、低纬度的沿海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适宜人类
然 气候
生存、居住

水资源
人口分布往往与水资源分布相一致

土壤肥沃的地区,人口密度较大;土壤贫瘠的地区,人口
土壤
1935年就发现并提出:从黑龙江瑷珲(现名 黑河)到云南腾冲之间连接的直线,是我国 人口分布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此线形 象地反映了我国“东多西少”的人口分布 宏观格局,地理学界称其为“胡焕庸线”。 右图为中国的人口密度分布图。
123456789
(1)简述“胡焕庸线”东部和西部的人口分 布差异。 答案 东部人口稠密,西部人口稀疏。 解析 读图可以看出“胡焕庸线”东部 人口密度大,西部人口密度小。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表形态成因及地貌景观的形成过程分析

一、地形特征描述

例题1:读下面某区域局部图,回答下列问题。

(1) 描述南回归线以南区域地形的主要特征。(3分)

参考答案:地形以高原为主(1分);

地势起伏和缓(1分);

海岸线较平直或沿海分布狭窄平原(任答一点1分)。

例题2: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描述图示地区的地形特征。(3分)

参考答案:山地为主,山地、谷地为西北—东南走向(近南北走向)。

地势东侧最高、中部低、西侧较高。

二、地表形态成因分析

练习题:图1是某地的地质剖面图,图2是O地某处花岗岩球状地貌景观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M地的地质构造类型并说明其形成原因。

参考答案:背斜地壳运动使M出岩层向上拱起。

(2)简述N地地貌的形成过程。

参考答案:地壳运动,岩层受力向下弯曲,形成褶皱;

由于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岭。

(3)简述O地花岗岩球状地貌景观的形成过程。

参考答案:地壳运动使岩石圈产生缝隙,岩浆沿着缝隙发生侵入活动,冷却凝结形成花岗岩;地壳抬升,覆盖花岗岩的其他岩石被外力侵蚀、搬运,花岗岩出露地表;岩块表层受风化、风蚀剥落,棱角逐渐消失。

例题1:

材料:乌拉尔山脉是天然的地理分界线,西坡到处有喀斯特,东坡火山岩和沉积岩层交替重叠,是整

个山脉中最大的复背斜,这里经常有花岗岩露头,形成孤峰。

简述孤峰形成的地质过程。(4分)

参考答案:沉积作用形成大量石灰(沉积)岩(1分),地壳运

动造成岩层隆起,并伴随岩浆侵入(1分),外力作用使岩性较

软的石灰岩被严重侵蚀(1分),花岗岩裸露形成孤峰(1分)

例题2:据图描述峡湾地貌的形成过程。(3分)

参考答案:冰川侵蚀形成(U型)谷地(1分),后气候变暖,

冰川消退(1分),下端被海水入侵淹没(1分),形成峡湾。

例题3:简述图中地貌景观的形成过程(4分)

参考答案: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1分),流经此地的河流含沙量大,携带大量泥沙的河水在流出山口时(1分),河面展宽,流速变慢,泥沙在此堆积(1分),形成冲积扇(1分)

例题4:分析图中古沙洲的演变过程(4分)

参考答案:在河口地区(1分),由于入海河流落差

小及海水的顶托作用,水流速度减慢,导致大量泥沙

沉积(1分),形成古沙洲;受地转偏向力影响,长

江河口的北岸泥沙沉积速度快于南岸(1分);随着

泥沙持续沉积,古沙洲逐渐与北岸大陆相连(1分)。

Welcome To Download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