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下册 热空气教案 首师大版
三年级下科学教案-热空气_首师大版
教学基本信息课题热空气学科科学学段中年级年级三年级相关地球与宇宙领域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的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学生将进一步认识科学探究,更多体验科学究活动,认识科学探究的过程,提出问题、进行假设、设计验证,得出结论。
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
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
让他们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比单纯的讲授训练更有效。
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观察是一种经验活动的方法,是人们认识问题的窗口,也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
观察能力是指运用感官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持久的知觉活动。
是学生认识自然,获取信息必不可少的一种智能活动。
实验是一种加深学生感性认识的直观教学方法。
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有效途径。
实验时学生只有通过认真的观察,才能获得对事物现象的感性认识,为掌握知识打下基础。
描述是指用适当的语言或文字传递观察到的信息。
也就是说,描述是在观察的基础上完成的,描述能力的培养要与观察活动紧密结合。
当观察到的东西用语言陈述的形式表达出来以后,就会以知识的形态贮存起来,作为新的观察的背景知识。
2.教学背景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热空气》一课属于地球与宇宙地球运动与所引起的变化之一:地球运动与天气变化。
教学内容选自《科学》第二册“变化的空气”单元中的第1课。
本课是按照问题、经历、感受、交流、发现的教学过程编写的。
课文先从多个实验入手让学生经历、感受热空气上升的现象,在不断的经历、感受过程中,逐渐认识、发现热空气会上升。
在学生有所发现的基础上,再有意识地感受热空气上升的现象,使学生加深认识的过程,验证学生自己的初步发现。
学生有了深刻的感受,再描述发现过程就会更加准确。
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归纳能力。
首师大小学科学三下《6.流动的空气》word教案(2)
(首师大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空气的流动一、教学目标:1.知道自然界里的风是由于热空气上升,冷空气流过来补充而形成的。
2.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观察、分析、推理、想象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初步具有实事求是、严禁塌实、与人合作、乐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组织学生对烟的路线和方向进行分析。
教学难点:推测自然界中风的成因。
三、教学准备:分组材料:塑料袋、气球、小风车。
风的形成实验盒、卫生香、火柴等。
演示材料:海陆风形成示意图。
四、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目标导入新课1.用扇子扇动纸条提问:是什么使纸条动起来的?2、学生汇报。
通过直观的现象,吸引学生明确本课主题。
学习新课一、让学生发现流动的空气形成风1.分别出示课本16页实验1.实验2的材料。
谈话:用这些材料也可以做流动空气的实验,同学们观察过材料后进行实验。
3.提问:以上实验出现的现象说明什么?5.提问:还有哪些方法能使空气流动起来?6.小结:空气流动形成风。
2.学生实验.观察4.汇报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让学生自主地根据生活经验设想7.教师演示并介绍实验箱的操作方法(不点燃蜡烛和香)实验要求:按照课本17页实验3的要求进行实验9.提问:通过实验推想:自然界的风是怎样形成的?11.总结:自然界的风是流动形成的8.实验.观察.标记.记录10.分析实验现象,观察.讨论.汇报培养实验能力和认真细致的态度。
培养初步的分析综合能力。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6.空气的流动
(首师大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6.空气的流动1教学目标1.知道自然界里的风是由于热空气上升,压力减小,冷空气压力大,流过来补充而形成的。
2.初步具有实验操作、观察、分析、推理、想象的能力。
3.初步具有实事求是、严谨踏实、与人合作、乐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2学情分析学生对空气的基本性质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了空气是无色、无臭、无味、透明的气体。
需要借助塑料袋、水、纸条等物体才能看到空气的存在。
并且初步具有了进行实验的操作能力和观察、观测记录的能力。
也能在探究的过程中实现一定的归纳、推理、分析和想象的能力。
因此,通过风的形成演示箱,借助烟雾观察空气的流动的实验,对学生理解空气流动形成风的认识有所帮助。
但对于三年级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而言,发现“热空气和冷空气之间产生力的变化,从而导致空气的流动而形成风”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另外由于学生对风的观测还没有认识,所以在后边的测试部分的问题设计就不能出现“刮什么方向的风?”这样的问题设计,要问成“风会从哪个方向向哪个方向流动?”3重点难点重点:知道自然界里的风是由于热空气上升,冷空气流过来补充而形成的。
难点:通过实验操作、观察、分析、推理和想象等能力,理解空气流动形成风的原因是压力的变化。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复习导入1.空气的性质是什么?(学生回忆:空气是无色、无臭、无味、透明的气体。
)2.空气为什么被称作气体?(学生可能会说:因为它会流动。
)3.会流动就一定是气体吗?水也会流动啊。
(学生分析:像空气这样向四面八方流动的物质叫做气体。
水只能沿着物体表面流动叫做液体。
)4.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流动的空气。
活动2【讲授】观察流动的空气,认识风的成因。
1.请同学们取出学具袋中提供的塑料袋,捕捉半袋空气,怎样让袋里的空气流动起来呢?每个学生独立操作。
捕捉空气并用手压,空气就流动了。
2.为什么用手压空气就会流动?学生会说:是我们手的压力使空气流动起来了。
板书:力3.认识空气流动形成风。
三年级科学第7课《热空气》教学设计【DOC范文整理】
三年级科学第7课《热空气》教学设计设计意图:《热空气》一课是按照问题、经历、感受、交流、发现的教学过程编写的。
依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的“小学科学课程改革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提倡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课文先从多个实验入手让学生经历、感受热空气上升的现象,在不断的经历、感受过程中,逐渐认识、发现热空气会上升。
本课的教学设计,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努力指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验证猜想,让学生经历一段研究科学的过程,体验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使学生知道热空气比冷空气轻,会上升。
能力: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观察和分析归纳的能力。
教育:培养学生追求真知、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实验搜集丰富的事实,并且进行解释。
教学准备:演示材料:、卫生香、打火机。
分组实验材料:塑料袋儿、纸蛇、棉线、竹棍、蜡烛、打火机。
教学过程:导入新师:我们来看一段短片,观察思考,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问题?学生观看热气球上升的短片。
师:请你把蜡烛点燃,把手放在上方,自上而下细心体会,有什么感觉?学生实验吹灭蜡烛,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学生汇报:有热空气向上升、顶手。
教师板书“热空气”---导入新课。
师: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热空气。
探究新师:请同学观察:当卫生香直立、斜放和横放时,你分别观察到什么现象?纸蛇实验。
先指导学生系纸蛇,然后把纸蛇吊起来,放在点燃的蜡烛上放,观察纸蛇,你会观察到什么现象?学生实验师:想一想,你们观察到了哪些现象,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进一步感受热空气,研究事实资料。
师:谁能用我给你们准备的材料设计一个实验,再次证明热空气可以上升?学生实验。
师:同学们观察到这么多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呢?你怎么解释呢?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师:那么归根到底是什么原因才出现这么多现象呢?生:都是因为热空气轻,会上升。
三年级科学下册 热空气教案 首师大版
(首师大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热空气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热空气比冷空气轻,热空气会上升,人类如何利用热空气的性质做事情。
2.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以及比较和初步的归纳、分析能力,及初步的搜集信息的能力。
3.培养学生主动实践、与人合作的科学态度,及自行探究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热空气比冷空气轻,热空气会上升。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分析能力。
三、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香、火柴、纸蛇、蜡烛、平衡杆、气球、塑料袋的、记录表等。
演示材料:有关利用热空气的电脑课件资料。
热空气 三年级科学第7课《热空气》教学设计(优秀5篇)
热空气三年级科学第7课《热空气》教学设计(优秀5篇)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本页是爱岗敬业的小编醉清风帮大家整理的三年级科学第7课《热空气》教学设计(优秀5篇),仅供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热空气》篇一日期活动名称热空气和冷空气执教者徐丹晴活动目标1、通过实验操作,感知空气热胀冷缩的现象。
2、乐意尝试有趣的小实验,能大胆讲述观察到的现象。
环境创设玻璃牛奶瓶吸管气球水盆玻璃碗一元硬币胶泥重点与难点重点:感知热胀冷缩的现象活动过程:一、会跳舞的硬币1、教师出示硬币这是一枚神奇的硬币,它会在玻璃牛奶瓶上跳舞。
你们猜猜看它会怎么跳舞呢?教师讲解玩法:将硬币放入水中浸湿,然后盖在瓶子口上,搓搓自己的手,发热了再用手握住瓶身,观察有什么现象。
你们看到了什么?你们想不想也试试呀?(分组操作)你看到了什么?硬币在干什么?把手拿开硬币还会跳舞吗?硬币为什么会跳舞?是什么让它跳起舞来的?小结:我们的手握住了瓶子,因为我们的手是热的让瓶子里的空气也变热了。
空气热了它就会膨胀(变大),空气在瓶子里住不下了它就往外面跑,把硬币顶起来了。
瓶子里的空气遇到了外面冷的空气所以又掉了下来。
二、观察实验:哪个气球鼓起来了1、教师出示两个没有吹气的气球,把它们分别套在牛奶瓶口上。
将瓶子放在两个玻璃碗中,分别倒入热水和冷水。
2、哪个气球鼓起来了?为什么它会鼓起来?如果这个瓶子放入冷水中,气球会怎么样?3、你们想不想试试?发现了什么啊?4、小结:倒入热水后,瓶子里面的空气就变热了,气球里面的空气就变大了所以气球鼓起来了。
再放入冷水,空气就变冷了,空气就又变小了所以气球就瘪下去了。
价值分析:通过有趣的现象引起幼儿的兴趣,并通过自己的操作进一步感知这个现象。
引起以为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现象,从而初步了解空气热胀冷缩的现象。
通过前一个环节幼儿对热胀冷缩的现象有了初步的了解。
通过观察试验进一步感知这个现象。
《热空气》篇二一、课文说明:本课的教学思路是:“联系实际、体出问题——分组实验、自行探索——汇报研讨、得出结论——巩固应用、解释现象”这一教学思路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三年级下册科学学案5 热空气 首师大版
热空气【课堂达标】1.填空题:(1)______是人类最早的航空工具。
(2)空气受热后,体积会_______,与同体积的空气相比,重量会_______,热空气会______。
(3)______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热气球的国家。
2.判断题。
(1)气球中充满热空气时,气球就会上升。
如果气球内外的空气温度一样,气球是不会上升的。
()(2)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的重量轻。
()(3)孔明灯最早是用来传递军事信号的。
()3.选择题。
(1)热空气之所以会上升,是因为()。
A.热空气温度较低B.热空气体积较大C.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的重量轻(2)热空气上升,是因为空气受热后体积(),比同体积的冷空气()。
A.收缩B.膨胀C.重D.轻(3)热气球能够上升是因为()。
A.气体受热,重量变轻B.由于风力作用C.空气的流动4.科学与生活。
为什么抽油烟机要安装在厨房的上部?5.我的科学实验。
回忆实验,根据课本图示完成下列问题。
塑料袋会,纸蛇会,纸屑会。
这些现象都说明了:空气受热后,体积会_______,与同体积的空气相比,重量会_______,热空气会______。
【拓展活动】制作一个孔明灯,试试它能不能飞起来?答案:1.(1)热气球(2)膨胀,变轻,上升(3)中国2.(1)√(2)√(3)√3.(1)C(2)B,D(3)A4.答:因为在火炉周围的空气是热的,热空气会上升,所以搭在炉火上方的手帕会不停地摆动。
5.飞上天空,转动,飞舞,空气受热后体积会膨胀、热空气会上升。
热空气案例
《热空气》教学案例《热空气》是首师大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变化的空气》的第一课。
探究学习的起始阶段从火眼金睛辨真假的小游戏入手,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从而使学生急于想了解为什么热空气都会上升?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们能够像科学家那样通过实验进行热空气上升原理的探究,体验到学习科学的乐趣。
一、火眼金睛辨真假一上课,我就开心地问学生:“你们喜欢看西游记吗?孙悟空火眼金睛能辨真假,你可以吗?”同学们一听,顿时来了精神。
接着我打开多媒体课件,课件具体内容:(第一幅图工厂烟囱冒出的浓烟直冲云霄;第二幅图点燃的香烟飘出的烟指向地面;第三幅图馒头蒸熟了;第四幅水壶里的水烧开了。
)说:“同学们看看哪些与生活不相符?说说理由。
”学生很自然的投入到了学习中。
观察后,我问:“在刚才的图片中,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们纷纷发言,生1说:“我发现了有的冒出的气向上走,有的冒出的气往下走。
”生2:“我觉得的第二幅图好像不对,我爸爸常抽烟,点燃的香烟飘出的烟是向上走的。
”生3:“我发现第一幅、第三幅、第四幅图冒出的烟和气都是往上走的。
”我微笑着宣布:“这样看来,你们三个都是个火眼金睛的孙悟空。
”(接着教师及时地播放课件:五彩缤纷的热气球飞上了天空的情景。
)当看到五彩缤纷的热气球在空中翱翔的时候,学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我及时引入:“那么热气球能升入天空,你有哪些想研究的问题呢?”目的在于在认识了空气存在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空气的知识,以游戏的形式导入新课,从火眼金睛辨真假的游戏中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及提出想探究的问题,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真正体现了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
二、创设情境共探究“刚才,大家看到热气球可以自由上升,那在生活中还有那些物体与热气球一样会上升呢?”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物体上升的事例。
“那你能根据刚才列举的事例,猜测一下热气球为什么会上升吗?”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测。
我说:“桌面上给大家准备了许多实验材料,你们能根据刚才的猜想设计实验,使纸蛇飞舞起来吗?希望同学们在做的时候一定要充分利用自己的感官,用眼睛去发现,用大脑去思考,比比看谁能发现的更多。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和学案 - 5 热空气 - 首师大版
《热空气》教案【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知道什么是热空气,初步建立热空气形成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会运用实验和收集资料的方法来认识和了解热空气的形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课外能积极收集与热空气是如何形成的有关的资料,能积极地与同伴一起交流有关的信息。
【教学重难点】重点:建立热空气形成的概念。
难点:掌握用实验和收集资料的方法来认识和了解热空气的形成。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什么是热空气?热空气是怎样形成的?二、活动推进,观察探究1.探究新知(活动一)点燃一支卫生香。
当卫生香直立、斜放和横放时,可分别观察到什么现象?2.探究新知(活动二)把剪好的纸蛇吊起来,放在点燃的蜡烛上方,会观察到什么现象?3.探究新知(活动三)用点燃的蜡烛给小风车下面的空气加热。
过一会儿,会发生什么现象?4.探究新知(活动四)用蜡烛给开口朝下的大塑料袋里的空气加热(注意不要烧着塑料袋)。
过一会儿,松开手会观察到什么现象?三、汇报展示,建构新知相传在1700多年前,我国古代的军事家诸葛亮(字孔明),曾利用“热空气会上升”的道理,制成一种能升上天空的灯。
人们用这种灯传递作战的信号,这就是孔明灯。
200多年前,法国人制成了热气球。
人们乘热气球能升上天空,热气球是人类最早的飞行器。
现在,热气球仍用于体育、旅游和科学研究等方面。
因为空气分子是单个颗粒,使空气分子平衡时周围产生的各种力都是非常小,这样温度变化产生的力,就会得到最大的发挥,使空气分子的直径发生明显变化。
即受热空气分子直径变大,这样热空气分子变轻,所以热空气上升。
四、延伸课堂,拓展观察今天我们学习了热空气的概念,并学会运用实验的方法来认识和了解热空气。
通过今天这节课,你们还学到了哪些知识?《热空气》学案【学习目标】1.科学概念知道什么是热空气,初步建立热空气形成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会运用试验和收集资料的方法来认识和了解热空气的形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课外能积极收集与热空气是如何形成的有关的资料,能积极地与同伴一起交流有关的信息。
小学科学《热空气》教学设计
《热空气》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热空气比冷空气轻,会上升;2.发现并了解生活中热空气的应用,做到学以致用,让学生明白科学来源于生活的道理。
能力目标:1.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证明空气受热后会上升的科学原理,以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2.在实验过程中,通过让学生设计方案、验证分析,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综合能力。
情感目标:1.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猜想假设等教学环节的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良好习惯。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与人合作的科学态度;3.通过热空气的应用启发学生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发展与人类生活间的密切关系【教学重、难点】重点:1、在历经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猜想假设之后能够独立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从而发现科学的实验现象,得出科学的实验结论。
2、会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热空气原理的应用。
难点:指导学生简单了解为什么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要轻。
【教学方法】本课教学采用“探究—研讨”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验、讨论、归纳总结出热空气的特点。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蜡烛、火柴、易拉罐、碎纸片、课件学生材料:酒精块、火柴、磁盘、湿毛巾、塑料袋、烧杯、水槽、记录单【教学设计】(一)导入:师:同学们,老师很高兴给大家上课,老师想问一问大家,你们喜欢旅游吗?师:你们都是乘坐什么交通工具旅游的?生:汽车、火车、飞机师:飞机不仅速度快,还可以看到地面上所有的风景。
那你知道人们最早是乘坐什么飞上天的吗?生:热气球。
师:大家见过热气球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热气球的一个视频,一块来看一下吧!播放热气球视频。
师:看到漂亮的热气球飞上天,你有什么想问的?生:热气球是怎么做成的?生:热气球为什么会上升?师:谁能帮他解答这个疑问。
生:火、热空气。
师: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问题的眼睛,其他同学的想法和他一样吗?师:到底是不是热空气的作用呢?这只是我们的猜测,今天我们一块学习“热空气”你就知道了。
首师大小学科学三下《6.流动的空气》 教案.doc
(首师大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空气的流动
一、教学目标:
1.知道自然界里的风是由于热空气上升,冷空气流过来补充而形成的。
2.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观察、分析、推理、想象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初步具有实事求是、严禁塌实、与人合作、乐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组织学生对烟的路线和方向进行分析。
教学难点:推测自然界中风的成因。
三、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塑料袋、气球、小风车。
风的形成实验盒、卫生香、火柴等。
演示材料:海陆风形成示意图。
四、教学过程:。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6.空气的流动 首师大版
(首师大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6.空气的流动1教学目标1.知道自然界里的风是由于热空气上升,压力减小,冷空气压力大,流过来补充而形成的。
2.初步具有实验操作、观察、分析、推理、想象的能力。
3.初步具有实事求是、严谨踏实、与人合作、乐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2学情分析学生对空气的基本性质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了空气是无色、无臭、无味、透明的气体。
需要借助塑料袋、水、纸条等物体才能看到空气的存在。
并且初步具有了进行实验的操作能力和观察、观测记录的能力。
也能在探究的过程中实现一定的归纳、推理、分析和想象的能力。
因此,通过风的形成演示箱,借助烟雾观察空气的流动的实验,对学生理解空气流动形成风的认识有所帮助。
但对于三年级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而言,发现“热空气和冷空气之间产生力的变化,从而导致空气的流动而形成风”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另外由于学生对风的观测还没有认识,所以在后边的测试部分的问题设计就不能出现“刮什么方向的风?”这样的问题设计,要问成“风会从哪个方向向哪个方向流动?”3重点难点重点:知道自然界里的风是由于热空气上升,冷空气流过来补充而形成的。
难点:通过实验操作、观察、分析、推理和想象等能力,理解空气流动形成风的原因是压力的变化。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复习导入1.空气的性质是什么?(学生回忆:空气是无色、无臭、无味、透明的气体。
)2.空气为什么被称作气体?(学生可能会说:因为它会流动。
)3.会流动就一定是气体吗?水也会流动啊。
(学生分析:像空气这样向四面八方流动的物质叫做气体。
水只能沿着物体表面流动叫做液体。
)4.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流动的空气。
活动2【讲授】观察流动的空气,认识风的成因。
1.请同学们取出学具袋中提供的塑料袋,捕捉半袋空气,怎样让袋里的空气流动起来呢?每个学生独立操作。
捕捉空气并用手压,空气就流动了。
2.为什么用手压空气就会流动?学生会说:是我们手的压力使空气流动起来了。
板书:力3.认识空气流动形成风。
首师大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热空气》说课稿
首师大版科学《热空气》说课稿(一)一、教材分析本课选自首师大版科学教材.,是关于热空气性质的一节重要课程。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验和观察活动,引导学生探究热空气的性质和规律,进而理解人类如何利用这些性质进行实践活动。
本课内容在教材中处于关键位置,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验能力,为后续的科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然而,对于热空气这一抽象概念的理解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通过实验和直观演示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对热空气性质的直观认识。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热空气比冷空气轻,热空气会上升的原理;了解人类如何利用热空气的性质进行实践活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引导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探究问题,培养科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热空气比冷空气轻,热空气会上升的原理。
2.教学难点:通过实验和观察活动,引导学生发现热空气的性质,并理解其应用。
五、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酒精灯、火柴、纸蛇、蜡烛、平衡杆、气球、塑料袋等实验器材;有关热空气应用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热空气的基本概念;准备实验记录本和笔,记录实验过程和观察结果。
六、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空气知识,并引出热空气的概念。
2.实验探究: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热空气上升的现象,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3.观察讨论:展示热空气应用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热空气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4.总结提升:归纳热空气的性质和应用,强调其在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更好地利用热空气的性质为人类服务。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5.热空气 首师大版
(首师大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5.热空气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做“热空气上升”实验的方法。
2、使学生了解“热空气会上升”的道理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1、模拟热空气比冷空气轻,会上升,使空气流动起来的实验。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观测记录实验现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强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乐趣,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科学态度。
2、启发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发展与人类生活间的密切关系。
2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在经历了一个学期《科学》学习的基础上,对本课程的学习方式有了一定的了解,学习到了一些科学的学习方法。
独立完成实验探究的能力、方法有限,需要教师引导、点播。
同学之间有较好的合作意识,能在教师的引导、提示下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教师不要很着急的放手让学时去尝试,为了学生更好的发展,细致、全面的科学训练也是很有必要的。
热气球学生都知道,如何升空的却不是很清楚,学习的愿望比较强烈,个别学生知道国外热气球爆炸事件,从生活中感受到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
3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学习做“热空气上升”实验的方法,培养学生实验能力。
2. 教学难点:培养初步的分析、综合能力。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导入新课(5分钟)1、我们来看一段短片,观察思考,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问题?学生观看热气球上升的短片。
这节课我们就来揭开这个谜底。
2、请你把蜡烛点燃,用手去靠近,有什么感觉?学生实验(提醒学生手慢慢移动,注意安全)3、吹灭蜡烛,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生:手热。
教师引导:手感觉到什么东西热了?(空气)空气受热了就形成了热空气。
生:有热空气上升,顶手。
(机动问题)哪位同学还有更细微的感觉?(最接近蜡烛火焰热空气越热。
)你觉得热空气是向什么方向运动的?你是怎么知道的?教学意图:通过学生观察、动手体验,感受到热空气的存在,以及热空气会上升。
为后面的实验探究作铺垫。
活动2【活动】热空气上升热空气会上升热空气看不到,摸不着,为了研究热空气,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些材料,借助实验材料的变化,看到热空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首师大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热空气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热空气比冷空气轻,热空气会上升,人类如何利用热空气的性质做事情。
2.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以及比较和初步的归纳、分析能力,及初步的搜集信息的能力。
3.培养学生主动实践、与人合作的科学态度,及自行探究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热空气比冷空气轻,热空气会上升。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分析能力。
三、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香、火柴、纸蛇、蜡烛、平衡杆、气球、塑料袋的、记录表等。
演示材料:有关利用热空气的电脑课件资料。
四、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