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矛和盾的集合》原文及教案
《矛和盾的集合》教案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文章结构梳理与写作特点分析
01
02
03
结构清晰
文章按照时间顺序,通过 起因、经过、结果三个部 分来叙述矛和盾的集合过 程。
语言简练
作者运用简练的语言,准 确地表达了矛和盾的特点 以及它们在战斗中的重要 作用。
描写生动
通过对战斗场面的生动描 写,使读者仿佛置身于紧 张激烈的战斗中。
矛盾冲突展现与主题思想探讨
矛盾冲突
文章中展现了进攻与防御、矛与盾之间的矛盾冲突。这种冲突在战斗中不断激化,最终通过矛和盾的集合得到了 解决。
主题思想
文章通过讲述矛和盾的集合过程,表达了“团结就是力量”的主题思想。只有进攻和防御相互配合、协调一致, 才能形成强大的战斗力,取得战斗的胜利。同时,文章也暗示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会团结协作,共同面 对困难和挑战。
教材来源
本课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 上册第七单元第25课。
内容概述
课文讲述了发明家手持矛和盾, 与朋友对打比赛时,由矛和盾的 长处想到了发明坦克的故事。
教学目标与要求
01 02
知识与技能
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 ;了解课文内容,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 者”的道理。
《矛和盾的集合》教案
汇报人: 2024-01-13
contents
目录
• 课程介绍与目标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知识拓展:古代兵器知识普及 • 思维训练:辩证看待问题能力培养 • 语言表达训练:复述、演讲技巧指导 • 课堂互动环节设计 • 总结回顾与作业布置
01 课程介绍与目标
教材背景及内容概述预习下节 Nhomakorabea内容提示
(三年级语文教案)25、矛和盾的集合教案
25、矛和盾的集合教案三年级语文教案学习目标:①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
会写“矛、盾”等14个字。
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③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关于实践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了解发明家把矛和盾的优点合二为一发明坦克的过程是教学的重点。
理解体会由坦克发明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一、故事引路,激发兴趣1、这个故事发生在____年凌晨,在英法战场上,英军的18辆坦克浩浩荡荡地冲向德军阵地。
德国兵头一回见到这庞然大物,吓得哇哇直叫,乱成一团,一下子退了十几公里。
听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2、是的,坦克的确威力无比。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和它有关的课文——揭题板书,强调“矛”与“盾”的写法。
3、读题,看图了解矛和盾的作用。
(自卫进攻)4、那么坦克的发明与“矛和盾”又有什么关系呢?●二、初读课文,感知整体1、自由读,要求读正确、通顺。
2、检查自学情况①出示生字词:自由读,正音。
②分节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发明家手持矛和盾在与朋友的比赛时,由矛和盾的长处想到了发明坦克。
●三、仔细阅读,感悟探究1、发明家手持矛和盾在与朋友的比赛,这是一场怎样的比赛啊?画出相关句子。
研读句子“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
”①自由读,这是场怎样的比赛?②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比赛的紧张?“雨点般”可看出什么?(矛来势凶猛)面对矛雨点般的进攻,发明家用什么“左抵右挡”?(做做动作)尽管身手相当敏捷,可还是“难以招架”。
“难以招架”什么意思?③你能把这种紧张的气氛读出来吗?2、在这危急的关头,发明家想到了什么?①画出句子读一读②想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发明家的心情怎么样,带着这种感受读一读。
③像铁屋子一样的盾确实安全,但是发明家又产生了新的困惑——读句子你认为这样的铁屋子像————,只能--------,不能————。
3、只能自卫,不能进攻,要想赢得比赛是很困难的,于是发明家又有了新的想法。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25、矛和盾的集合183;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25、矛和盾的集合183;教案学习目标①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
会写“矛、盾”等14个字。
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
③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关于实践的品质,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含义。
课前准备①生字卡片。
指导写字的多媒体课件。
②矛和盾的图片。
③录音机及本课的朗读录音磁带。
A案第一课时启发谈话,揭示课题①出示矛和盾的图片:你知道哪个是“矛”?哪个是“盾”吗?②矛和盾是两种相对峙的开口,如果把它们集合在一起,结果会怎么样呢?出示课题,齐读:矛和盾的集合。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①学生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请学生读。
③指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错误。
④自己把课文再默读一遍,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质疑提问,初步释疑①学生再默读课文,边读边提出不懂的问题。
②同座交流交流。
③全班初步交流所提的问题。
对于一些非重点问题,相机解决。
④提炼重点问题,明确学习目标。
以下两个问题可作参考:a.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b.“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这两个问题作为下节课学生讨论的话题。
指导写字①出示要求会写的14个字。
②重点指导7年左右结构的字。
持般攻炮坦战神a.引导学生观察这7个左右结构的字各部分所占的大小有什么不同。
b.多媒体演示这7个字的布局。
③学生写字,教师巡视,及时评议。
实践活动搜集能说明课文最后一句话含义的事例,准备交流。
第二课时复习问题,揭示目标上节课我们提出了哪两个问题?教师出示问题:①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②“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这两个问题。
学生讨论,交流感悟①学生自己先带着以上两个问题自主阅读课文,可以适当作点批注。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5矛和盾的集合
25 矛和盾的集合【教材分析】这篇课文写的是发明家手持矛和盾,在与朋友对打比赛时,由矛和盾的长处想到了发明坦克。
由此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的道理。
这篇课文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讲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对打过程中,为了保护自己,由盾想到了铁屋子;为了进攻,由矛想到了炮口,把两者结合起来,发明了坦克。
第二部分讲发明的坦克在战场上打败敌军,大显神威。
第三部分由坦克的发明引出“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一道理。
作者按发明坦克的过程──坦克的实际应用──从中引发道理的顺序叙述。
叙事简洁清楚,用事实说明道理,是本文表达上的主要特点。
选编本课的意图,一是让学生懂得作者借坦克发明这件事,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学习正确的思想方法;二是初步了解用事实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课标表述】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2.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3.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
6.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
【学习目标】1.我会通过查字典、借助课文拼音、同桌互助、结合课文中的句子等方式,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
会写“矛、盾”等14个字。
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
2.通过自由朗读、默读课文、交流讨论、朗读指导等方式,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课文中的词语;读懂本课内容,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
3.运用有感情朗读、抓住重点句段,做批注等阅读方法,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
4.学会不断思考,将自己随时想到的有益想法记录下来。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矛和盾的集合》原文及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矛和盾的集合》原文及教案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
在这紧张危急的关头,发明家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钻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可是,这样固然安全,自己却变成了只能缩在壳里保命的蜗牛或乌龟。
自卫,是为了更好地进攻呀!对了,在铁屋子上开个小洞,从洞里伸出进攻的“矛”——枪口或炮口。
当然,这铁屋子还要会跑,得装上轮子,安上履带。
于是,发明家发明了坦克。
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
1916年9月15日,英军的坦克首次冲上战场。
德国兵头一回见到这庞然大物,吓得哇哇直叫,乱成一团,一下子退了十公里!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发现问题在《论语》中记载着孔子这样一段话“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意思是说:当一个人对问题进行探索到欲通未通之际,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来讲,这种状态叫“愤”“悱”。
这时只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稍加启示引导,就可使学生豁然醒悟。
而学生的“愤”“悱”又必须以自主的阅读、思考、探索为基础。
因此,应帮助学生养成课前自读课文,画出不懂的问题,查找相关的资料的好习惯,使学生逐步做到课前“有备而来”。
二、整体感知初读质疑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应当尊重他们的个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把他们的学习潜能很巧妙地牵引出来。
在上课一开始,教师就在学生课前预习质疑的基础上进行筛选,对于一些非重点问题,相机解决,并提炼出两个重点问题:1.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2.“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了你怎样的启示?这一提炼,既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又带着他们直奔文章的关键处。
此环节的设计使以后的教学呈辐射状,可谓万变不离其宗。
三、以疑促读交流感悟叶圣陶先生说:“语文老师是引导学生读书、看书的,而不是给学生讲书的。
人教版小学语文《矛和盾的集合》课文原文及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矛和盾的集合》课文原文及赏析《矛和盾的集合》课文原文:
从前,有一个卖矛和盾的人。
他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非常坚固,无论什么样的矛都刺不穿它。
”接着,他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非常锐利,无论什么样的盾都能刺穿。
”
旁边有人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结果会怎样呢?”那个人被问得哑口无言。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说话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能自相矛盾。
赏析:
《矛和盾的集合》是人教版小学语文课中的一篇寓言故事。
这篇课文通过讲述一个卖矛和盾的人自我矛盾的故事,教育孩子们在说话和做事时要实事求是,避免出现逻辑上的矛盾。
首先,课文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卖矛和盾的人自我夸耀的场景,使孩子们能够直观地理解故事的情节。
同时,这个人前后矛盾的说法也引出了故事的主题——自相矛盾。
其次,课文中的问题设计巧妙,引人深思。
当旁人问到“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结果会怎样呢?”时,卖矛和盾的人无法回答,这揭示了他自我夸耀的言论中存在的逻辑矛盾。
这个问题不仅让故事产生了转折,也让孩子们明白了说话做事需要考虑逻辑一致性的道理。
最后,课文通过故事的结尾给出了明确的教育意义——说话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能自相矛盾。
这个道理简单明了,易于理解和接受,对于培养孩子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
总的来说,《矛和盾的集合》是一篇富有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和深入浅出的道理,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接受深刻的教育和启发。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25.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2、理解“左抵右挡、难以招架”等词语的意思,会用“如······般······”“如果······就······”造句。
3、了解发明家发明坦克的前期推理过程。
教学重点:理解“左抵右挡、难以招架、”等词语的意思,会用“如······般······”“如果······就······”造句。
教学难点:有感情朗读第三自然段。
课前互动:师:同学们好,同学们今天个个精神抖擞,让老师觉得接下来的一节课将会是一段非常美好的时光。
一、导入师:上课!同学们好!在这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生字词,同学们也掌握得很好,非常聪明。
师:你们知道吗,聪明的人还有一种非常重要的本领,就是把课文读短,也就是概括主要内容,你会吗?(课件出示填空句子)哪位同学试着填一填。
课件出示:发明家()矛和盾与朋友比赛的时候,想到把矛的()和盾的()合二为一,发明了(),在战场上()。
(指名生答)表扬:你的概括能力非常强。
二、精读细品师:聪明的人不仅能把一篇文章读短,更能把一个词、一句话读长,也就是抓关键词品读文段,从中获取更多的知识。
(粘贴板书:抓关键词)1、出示问题。
师:现在请同学们细读1-3自然段,回答:发明家为什么要把矛和盾集合在一起?生:答。
出示引读句子: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矛和盾的集合》教案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关于实践的品质。
4、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件。
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①出示矛和盾的图片:你知道哪个是“矛”?哪个是“盾”吗?②矛和盾是两种相对峙的开口,如果把它们集合在一起,结果会怎么样呢?出示课题,齐读:矛和盾的集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①学生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请学生读。
③指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错误。
④自己把课文再默读一遍,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三、质疑提问,初步释疑①学生再默读课文,边读边提出不懂的问题。
②同座交流交流。
③全班初步交流所提的问题。
对于一些非重点问题,相机解决。
④提炼重点问题,明确学习目标。
以下两个问题可作参考:a.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b.“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这两个问题作为下节课学生讨论的话题。
指导写字①出示要求会写的14个字。
②重点指导7年左右结构的字。
持般攻炮坦战神a.引导学生观察这7个左右结构的字各部分所占的大小有什么不同。
b.多媒体演示这7个字的布局。
③学生写字,教师巡视,及时评议。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问题,揭示目标上节课我们提出了哪两个问题?教师出示问题:①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②“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这两个问题。
二、学生讨论,交流感悟①学生自己先带着以上两个问题自主阅读课文,可以适当作点批注。
②小组内交流。
要求每一个同学都发言,并且推荐一名同学代表小组发言。
请这个同学做好记录,整理其他同学的意见。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矛和盾的集合》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矛和盾的集合》教案《矛和盾的集合》写的是发明家手持矛和盾,在与朋友对打比赛时,由矛和盾的长处想到了发明坦克的故事。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课文教案,一起来看一下吧。
【学习目标】知识: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
会写“矛、盾”等14个字。
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紧张”等16个词语。
能力: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读懂本课内容。
3、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情感: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教学重点】1、会写“矛、盾”等14个字。
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紧张”等16个词语。
2、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
【教学难点】1、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紧张”等16个词语。
2、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课前准备】1、搜集有关坦克的图片、文字资料。
(师生)2、收集与发明创造有关的资料。
(师生)3、准备好相关的挂图和词语卡片。
(师)4、查找与课文有关的资料,预习课文。
(生)【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阅读单元导语,了解单元主题二、浏览本组内容,了解课文梗概三、故事引入,揭示课题1、讲成语故事《自相矛盾》。
(可由学生讲)2、谈话:在人们纷纷嘲笑卖矛和盾的人自相矛盾时,更有聪明人想到了别的,是什么呢?我们一起学习25课,《矛和盾的集合》。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四、检查预习,自学生字1、(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提问:认识这些字和词吗?读一读。
(指名读,学生边听边正音)2、你是怎么认识这些字的?说说你记字的方法。
(引导学生在预习时,自主识字。
)3、谈话:现在我们让这些生字回到课文中,考考你是否还认识它们。
学生小声自读课文,巩固生字的识记。
4、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除了留心听他读得怎样,同时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5、交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小组讨论,评评谁说得既清楚又简单。
人教三上25课《矛和盾的集合》
→矛
→
→盾
矛:古代一种 兵器。长形,尖头, 安上木质的长柄, 作战时用于直刺。 矛在商周时用青铜 制成,汉代多用铁 制成的矛。
盾:盾牌, 古代作战时挡 御刀箭等的武 器。
我会写
25 矛和盾的集合
我会读: 左抵右挡
集合 招架 紧张 固然蜗牛 乌龟 自卫 进攻炮口 坦克 战场 首次 履带 戳 左抵右挡 难以招架 紧张 危急 合二为一 大显神威
发现问
题
盾太小 安全但不能进攻
解决问 题
铁屋子
装上枪口或炮口
不会跑
装上轮子 安上履带
发明坦克的过程
发现问
题
盾太小 安全但不能进攻 不会跑
解决问 题
铁屋子
装上轮子 装上枪口或炮口 安上履带
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比赛,在紧张危
急的关头,他想
,
可是
,对了,发明家灵
机一动,
,当然,这铁屋子还
要会跑,得
,于,
! 直叫,乱成一团,一下子退了十公里。
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 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
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 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
发明家和朋友比赛 困难一: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
办法
要是盾大得像一个铁屋子就好了。
可是,这样固然安全,自己却变成了 只能缩在壳里保命的蜗牛或乌龟。自卫, 是为了更好地进攻呀!
我会读:
• 木匣 冰鞋 手锯 喀山城 躲避 法西斯
• 台阶 玩意儿 当初 随便 仍然 懂得
• 踩实 铲子 量一量 朝着
我会读:
• 陶罐 奚落 傲慢 谦虚 懦弱 • 轻蔑 争辩 恼怒 羞耻 流逝 • 宫殿 倒塌 挖掘 覆盖 朴素 • 御厨 翻来覆去 和睦相处 • 相提并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矛和盾的集合》原文及教案
【教案二】
【学习目标】
1、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
会写“矛、盾”等14个字。
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关于实践的品质,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含义。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指导写字的多媒体课件。
2、矛和盾的图片。
3、录音机及本课的朗读录音磁带。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出示矛和盾的图片:你知道哪个是“矛”?哪个是“盾”吗?
2、矛和盾是两种相对峙的开口,如果把它们集合在一起,结果会怎么样呢?出示课题,齐读:矛和盾的集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请学生读。
3、指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错误。
4、自己把课文再默读一遍,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三、质疑提问,初步释疑
1、学生再默读课文,边读边提出不懂的问题。
2、同座交流交流。
3、全班初步交流所提的问题。
对于一些非重点问题,相机解决。
4、提炼重点问题,明确学习目标。
以下两个问题可作参考:
⑴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⑵“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
这两个问题作为下节课学生讨论的话题。
四、指导写字
1、出示要求会写的14个字。
2、重点指导7年左右结构的字:
持般攻炮坦战神
⑴引导学生观察这7个左右结构的字各部分所占的大小有什么不同。
⑵多媒体演示这7个字的布局。
3、学生写字,教师巡视,及时评议。
五、实践活动
搜集能说明课文最后一句话含义的事例,准备交流。
第二课时
一、复习问题,揭示目标
上节课我们提出了哪两个问题?教师出示问题:
1、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2、“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
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这两个问题。
二、学生讨论,交流感悟
1、学生自己先带着以上两个问题自主阅读课文,可以适当作点批注。
2、小组内交流:
要求每一个同学都发言,并且推荐一名同学代表小组发言。
请这个同学做好记录,整理其他同学的意见。
3、全班交流:
每一组派一名代表发言,其他组员可以补充。
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教师应相机请学生朗读有关内容。
4、感情朗读全文,读后让学生继续质疑、释疑。
三、联系实际,加深理解
1、师出示课文的结尾。
2、齐读这段话。
3、你还能用别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吗?
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事例或课前搜集到的事例,加深对这句话的理解。
四、写字抄词
1、练习其他7个生字。
2、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五、实践活动
1、摘抄你认为课文中用得好的词语。
2、搜集一些发明家的故事,开一个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