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矛和盾的集合》原文及教案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矛与盾的集合》
一、教材简析
《矛和盾的集合》是一篇新课文,全文在大家已耳熟能详的寓言故事《自相矛盾》的基础上加以深化,一改以往“矛”和“盾”不能并存的观念,不仅使“矛”与“盾”同时存在,而且更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进而形象地介绍了现代新式武器——坦克的诞生,使学生在这通俗易懂的故事中明白“只有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学会集中各事物的优点,才能创造出新事物”的深刻道理。
这篇课文写的是发明家手持矛和盾,在与朋友对打比赛时,由矛和盾的长处想到了发明坦克。由此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这篇课文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讲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对打过程中,为了保护自己,由盾想到了铁屋子;为了进攻,由矛想到了炮口,把两者结合起来,发明了坦克。第二部分讲发明的坦克在战场上打败敌军,大显神威。第三部分由坦克的发明引出“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一道理。作者按发明坦克的过程──坦克的实际应用──从中引发道理的顺序叙述。叙事简洁清楚,用事实说明道理,是本文表达上的主要特点。
依据新的课程标准及教材重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会认六个生字,会写十四个生字。正确读写生字词;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能联系生活实际深入理解本课说明的道理。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培养学习边默读边动笔边思考的习惯。
2过程与方法:通过默读思考动笔画等方法,了解发明家思考的过程,在交流中,通过补充句等方法,学生体会出发明家思考的深入与全面性。通过课外资料的引导,学生再进一步感受坦克威力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到吸收他人优点的重要性。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深入体会本文的道理。
小学语文《矛和盾的集合》说课稿
小学语文《矛和盾的集合》说课稿
小学语文《矛和盾的集合》说课稿
一、说教材:
《矛和盾的集合》是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头篇课文,是经作家黄水清的《矛和盾的集合》改编而成的。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想的不一样,做的不一样,结果往往就不一样。本组课文讲述了几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这些故事告诉了我们应该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
《矛和盾的集合》给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比赛。在这个比赛过程中,发明家发现手上的盾难以招架对方矛的进攻,由此产生了一个想法:“如果盾大的像个铁屋子,我站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可是,这样固然安全,自己却仅仅只能防守,更何况自卫是为了更好地进攻。于是,他把矛的进攻、盾的自卫合二为一,再加上履带,发明了坦克,在战场上大显神威。课文通过叙述发明家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这件事,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学习这类议论性的文章,我们就应该要求学生“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根据课标的相关要求和教材内容的特点,并结合我见习班级的学情,我给这篇课文安排了两个课时的教学时间,并确定了如下的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会写“矛、盾”等14个生字。能正确认读、书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教学重点1)2。正确、流利,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中获得知识。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并说说。(教学重点2)
矛和盾的集合教案(三年级上册)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出示铅笔,橡皮
师:小朋友的铅笔盒里都有(铅笔)和(橡皮)。如果把它们合二为一,就变成了一支带
橡皮的铅笔,这就是集合(板书集合)。想想这样集合有什么好处?
师:对啊,这么一支带橡皮的铅笔集合了铅笔和橡皮的优点,用起来非常方便!在生活中,我们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用“集合”的方法会使生活变得很方便。我们一起看看。
2.出示图片
电风扇
取暖器集合成什么?(空调)空调集合了电风扇和取暖器的优点,既可以扇风又可以取暖,真是用处大。
出示矛盾图片
师:这是(矛)。学生读,
这是(盾)。学生读,
书写矛盾,注意矛的最后一笔是“撇”。我们一起来写写。书写矛盾师:矛和盾都是古代的兵器,它们有什么作用呢?(进攻,自卫)
3.师:如果我们把矛和盾这两种兵器集合在一起,那会是怎样的情形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矛和盾的集合》(齐读课题)。
师: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矛和盾怎样集合?矛和盾能集合成什么?)二,初读课文
1.师:小朋友真会动脑筋。现在就请你们带着这些问题,仔细读读课文,把课
文读正确了,读通顺流利。
2.读词语。师:小朋友读得可真认真,课文中有许多词语,你们会读吗?
课件出示:左抵右挡难以招架紧张危急(把你的心提起来,再危急一点)
指名,小组读
合二为一大显神威(更有气势,更威武)庞然大物(谁
读得更大点)乱成一团指名,男生读
全班齐读
3.师:小朋友词语读得这么好,相信你们课文也会读得很精彩。分小节朗读。三,解决问题
1.集合成什么?
(1)读了课文,你知道矛和盾集合成了什么(坦克)见过坦克吗?谁来介绍介绍坦克?
小学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25 矛和盾的集合》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比赛课面试试讲课件
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盾太小啦!
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钻在铁屋 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
在这紧张危急的关头,发明家忽
然产生了一个想法:“盾太小啦!如
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钻在铁屋子 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
发明坦克的过程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发现 盾太小 问题 解决 做个 问题 铁屋子
可是,这样固然安全,自己却变 成了只能缩在壳里保命的蜗牛或乌龟。
自卫,是为了更好地进攻呀!
ຫໍສະໝຸດ Baidu
对了,在铁屋子上开个小洞,从 洞里伸出进攻的“矛”——枪口或炮
口。当然,这铁屋子还要会跑,得装
上轮子,安上履带,于是发明家发明
了坦克。
讨论要求:
和同学讨论时要表达自己的看
法,讨论后自己动手把表格填完。
注意:填表的语言要简洁。
小学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25 矛和盾的集合》 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比赛课面试试讲课件
我会读
矛盾 长处 集合 坦克 招架 首次 乱成一团
合二为一
大显神威
默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
件什么事?
矛
进攻 左抵右挡
难以招架
如雨点般
盾 自卫
发明家面对朋友( 如雨点般 ) 刺来的矛,他(左抵右挡 ),还是 (难以招架)。 经过反复思考,发明家将(矛 ) 的 ( 进攻)和( 盾 )的( 自卫) 合二为一,发明了坦克。
三年级上册《矛和盾的集合》课文原文
三年级上册《矛和盾的集合》课文原文
矛和盾的集合
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比赛。
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在这紧张危急的关头,发明家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钻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
可是,这样固然安全,自己却变成了只能缩在壳里保命的蜗牛或乌龟。自卫,是为了更好地进攻呀!
对了,在铁屋子上开个小洞,从洞里伸出进攻的“矛”——枪口或炮口。当然,这铁屋子还要会跑,得装上轮子,安上履带。于是,发明家发明了坦克。
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1916年9月15日,英军的坦克首次冲上战场。德国兵头一回见到这庞然大物,吓得哇哇直叫,乱成一团,一下子退了十公里!
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矛和盾的集合》生字与组词
矛:矛盾矛头长矛矛尖
盾:矛盾盾牌后盾金盾
集:集体集合集市集团集结
持:保持坚持持有把持持久
般:一般这般百般千般万般般配
架:架子搭架支架书架高架木架龟:乌龟海龟龟甲龟背龟纹
攻:进攻攻击攻打攻读
炮:大炮火炮炮弹炮口
坦:坦克坦白平坦坦然舒坦
战:战车战斗战争战火战友
神:神仙精神神奇神圣神经神兵兵:兵器士兵兵家兵营兵团兵力退:后退倒退退休退回退步
三年级语文上册矛和盾的集合公开课课件和板书设计
三年级语文上册矛和盾的集合公开课教案和板书设计三年级语文上册矛和盾的集合公开课教案和板书设计
第—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借助工具独立识字,与人交流识字、记字的方法;
2、采纳喜欢的方法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简单复述;
3、理解“谁特长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重点:
1、能借助工具独立识字,与人交流识字、记字的方法;
2、采纳喜欢的方法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简单复述;
教学难点:
理解“谁特长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出示课题:矛和盾的集合。学生齐读。你了解什么是“矛〞?什么是“盾〞吗?矛和盾的集合样板教案教学设计推举
2、质疑:读了课题之后,你还想问什么问题呢?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矛和盾为什么要结合呢?又是怎么结合的呢?
结果怎样?
二、初读课文,感知主要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文。
边听边画出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2、学生把刚刚画出的生字新词读几遍。
3、小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如果遇到有困难的地方,停下来多读几遍。
4、指名读课文,读后评议。
5、学生默读课文,说说本课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自主阅读,解决读题时提出的问题
1、教师出示学生提出的问题。如:矛和盾为什么要结合呢?又是怎么结合的呢?结果怎样?
2、学生依据以上问题,自学课文,并一起交流。
四、记字写字
1、出示本课的生字,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记住它们。
2、重点指导两个上下结构的字:集和架。提示学生注意:下面的“木〞肯定要写好,稳稳托住上半部。
五、拓展思考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第25课《矛和盾的集合》课件
今天我们就要学一个关于矛和盾的故事。请同学们读读题目。
25、矛和盾的集合
1、听录音范读课文。 2、学生轻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再读课文在自然段上标出序号。 4、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讨论、交流
矛:古代一种兵器。长形, 尖头,安上木质的长柄, 作战时用于直刺。 盾:盾牌,古代作战时挡 御刀箭等的武器。
答:课文讲了一个发明家,一手拿着矛,一手拿着盾和朋友 对打比赛。盾无法招架强烈的攻势,让他想到造一个大铁屋 子;又由矛想到在铁屋子里伸出进攻的炮口。从而把矛和盾 的长处合二为一,发明了坦克。通过这件事说明“谁善于把 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2、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让我们讨 论。
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回答问题。发明 家发明了什么?
矛
进攻
“矛”字上加了什么符号?表示 什么意思? 感叹号(!) 矛:古代兵器,在长杆的一 端装有青铜或铁制成的枪头。
盾 自卫
集合
履带
④对了,在铁屋子上 开个小洞, 从洞里伸出 进攻的“矛”——枪口 或炮口。当然,这铁屋 子还要会跑,得装上轮 子,安上履带。于是, 发明家发明了坦克。
坦克:英文TANK的译音,旧译为 “战车”具有强大直射火力、高度越 野机动力和坚强装甲防护力的履带式 装甲战斗车辆。由武器系统、推进系 统、防护系统、通信设备以及其他特 种设备和装置组成。乘坐3—4人,分 别担负指挥、射击、驾驶等任务。 1916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最 早使用坦克参加松姆河战役。20世纪 60年代以前,坦克通常分为轻型、中 型和重型。60年代以来,多数国家将 坦克按用途分为主战坦克和特种坦克。 坦克主要用于地面作战,用以对坦克 及其他装甲车辆作战,也可用于摧毁 野战工事,消灭有生力量。但地形、 天气对它的行动有一定限制。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矛和盾 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矛和盾教案
教学设计:《矛和盾》(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矛”与“盾”的含义以及故事中蕴含的道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角色朗读、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理解自相矛盾的含义,树立实事求是、言行一致的价值观念。
二、教学内容:
本课以《矛和盾》为载体,主要讲述了卖矛和盾的人因为过分夸大其词,导致自己陷入自相矛盾的尴尬境地的故事。
三、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包括相关图片、音频素材,以及针对重点词汇和句子设计的教学活动。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初步了解“矛”和“盾”的概念及用途,思考故事背后的道理。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矛和盾的实物图片或动画,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指导正音,对关键词句进行解读。
3. 合作探究: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故事,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卖矛和盾的人为何会陷入自相矛盾的情况,引导学生认识到言辞需真实不虚的重要性。
4. 深化理解: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列举生活中可能出现的自相矛盾现象,进一步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5.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实事求是,言行一致”的人生智慧。
五、教学延伸: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编写一篇小短文,描述一个生活中自相矛盾的现象,并给出解决此类问题的建议。
六、教学总结:
回顾整堂课的内容,强调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应做到言之有据、行之有度,避免自相矛盾。同时,也鼓励学生们学会从寓言故事中汲取智慧,提高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年级上册语文《矛和盾的集合》教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矛和盾的集合》教案
导读:一、设计意图
《矛和盾的集合》是一篇新课文,全文在大家已耳熟能详的寓言故事《自相矛盾》的基础上加以深化,一改以往“矛”和“盾”不能并存的观念,不仅使“矛”与“盾”同时存在,而且更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进而形象地介绍了现代新式武器——坦克的诞生,使学生在这通俗易懂的故事中明白“只有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学会集中各事物的优点,才能创造出新事物”的深刻道理。而“温州精神”中体现的就是只有不断创新,才有不断超越。正因为温州人有不断创新,永争第一的精神,才有今天的成功。教学生在生活中学会勤于思考,善于实践,学会创新。是我们教师需要思考的课题。
这篇课文写的是发明家手持矛和盾,在与朋友对打比赛时,由矛和盾的长处想到了发明坦克。由此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它与“温州精神”紧密结合,我们的语文可迫切需要让“温州精神”的春风吹进课堂,让我们的下一代,能再续温州明天的辉煌!因此,我选择了这课。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会认六个生字,会写十四个生字。正确读写生字词;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能联系生活实际深入理解本课说明的道理。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培养学习边默读边动笔边思考的习惯。
2过程与方法:通过默读思考动笔画等方法,了解发明家思考的
过程,在交流中体会出发明家思考的深入与全面性。通过课外资料的引入,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吸收他人优点的重要性。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深入体会的道理。
3情感态度价值观:读懂本课内容,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三年级上册语文25课
新城学校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上课时间:第_周星期__课题25 矛和盾的集合主备人陈玲教者
教学目标1.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会写“矛、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集合、
招架”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关于实践的品质,懂得“谁善于把
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含义。
重点难点重点:了解发明家把矛和盾的优点合二为一发明坦克的过程。
难点: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即“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并举例。
教学
方法
朗读感悟法自主探究法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课件播放故事:《自相矛盾》。
2、播放文中的插图,你知道哪个是矛?哪个是盾?说说“矛”
和“盾”的样子和作用。
3、学生相互提醒:指导书写。
4、师:如果我们把矛和盾的这两种相对峙的兵器集合在一起,
那会是怎样的情形呢?板书课题:矛和盾的集合。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师:矛和盾这两种兵器怎么集合?集合结果会怎样?请同
学们仔细读读故事吧。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小组交流
(1)互相提醒容易读错认错的字词。
(2) 想办法记一记要求会写的生字。
(3)组长安排组员分段朗读,读通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4)播放媒体资源课件中的范读动画,纠正发音。
三、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1、师:同学们,通过预习课文,你能自行解决哪些问题?
2、课件出示词语:先由学生领读到抢读到忆读竞赛,重点纠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矛和盾的集合》原文及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矛和盾
的集合》原文及教案
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在这紧张危急的关头,发明家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钻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
可是,这样固然安全,自己却变成了只能缩在壳里保命的蜗牛或乌龟。自卫,是为了更好地进攻呀!
对了,在铁屋子上开个小洞,从洞里伸出进攻的“矛”——枪口或炮口。当然,这铁屋子还要会跑,得装上轮子,安上履带。于是,发明家发明了坦克。
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1916年9月15日,英军的坦克首次冲上战场。德国兵头一回见到这庞然大物,吓得哇哇直叫,乱成一团,一下子退了十公里!
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发现问题
在《论语》中记载着孔子这样一段话“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意思是说:当一个人对问题进行探索到欲通未通之际,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来讲,这种状态叫“愤”“悱”。这时只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稍加启示引导,就可使学生豁然醒悟。而学生的“愤”“悱”又必须以自主的阅读、思考、探索为基础。因此,应帮助学生养成课前自读课文,画出不懂的问题,查找相关的资料的好习惯,使学生逐步做到课前“有备而来”。
二、整体感知
初读质疑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应当尊重他们的个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把他们的学习潜能很巧妙地牵引出来。
在上课一开始,教师就在学生课前预习质疑的基础上进行筛选,对于一些非重点问题,相机解决,并提炼出两个重点问题:1.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2.“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人教版小学语文《矛和盾的集合》课文原文及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矛和盾的集合》课文原文及赏析《矛和盾的集合》课文原文:
从前,有一个卖矛和盾的人。他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非常坚固,无论什么样的矛都刺不穿它。”接着,他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非常锐利,无论什么样的盾都能刺穿。”
旁边有人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结果会怎样呢?”那个人被问得哑口无言。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说话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能自相矛盾。
赏析:
《矛和盾的集合》是人教版小学语文课中的一篇寓言故事。这篇课文通过讲述一个卖矛和盾的人自我矛盾的故事,教育孩子们在说话和做事时要实事求是,避免出现逻辑上的矛盾。
首先,课文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卖矛和盾的人自我夸耀的场景,使孩子们能够直观地理解故事的情节。同时,这个人前后矛盾的说法也引出了故事的主题——自相矛盾。
其次,课文中的问题设计巧妙,引人深思。当旁人问到“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结果会怎样呢?”时,卖矛和盾的人无法回答,这揭示了他自我夸耀的言论中存在的逻辑矛盾。这个问题不仅让故事产生了转折,也让孩子们明白了说话做事需要考虑逻辑一致性的道理。
最后,课文通过故事的结尾给出了明确的教育意义——说话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能自相矛盾。这个道理简单明了,易于理解和接受,对于培养孩子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
总的来说,《矛和盾的集合》是一篇富有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和深入浅出的道理,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接受深刻的教育和启发。
《矛和盾的集合》教案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
教案名称:《矛和盾的集合》教案设计
学科领域: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
年级段:小学三年级
教学课时:2课时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了解矛和盾的基本概念、结构及功能。
培养学生动手制作和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实验探究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矛和盾的原理。
学会用简单的材料制作矛和盾,并进行实际演练。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究的精神。
三、教学内容
第1课时:
1. 导入:讲解矛和盾的起源、发展历史,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探究矛和盾的原理:让学生通过实验了解矛和盾的结构、功能及优缺点。
3. 制作矛和盾:引导学生用身边简单的材料制作矛和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4.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
第2课时:
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回顾矛和盾的原理及制作过程。
2. 实践演练:让学生分组进行矛和盾的对抗演练,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策略
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矛和盾的原理。
2. 利用实验、制作、演练等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组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评价
1. 学生对矛和盾的基本概念、原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制作、实验、演练过程中的表现。
3. 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以及团队协作、沟通能力的发展。
六、教学资源
1. 教材或教学指导书
2. 实验材料(如塑料管、纸板、胶带等)
3. 网络资源(如图片、视频等)
4. 盾和矛的实物或模型
(三年级语文教案)《矛和盾的集合》课堂教学实录及反思
《矛和盾的集合》课堂教学实录及反思三年级语文教案
学校
海宁南苑小学
执教教师
陆红
学科
语文
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矛和盾的集合》
主要过程及内容
我们的评价
课前问好(略)
一、猜谜导入
t:同学们,脑袋里有很多成语对不对呀?我们一起来看图猜成语,看谁的头脑最灵活,好不好?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幅图上画的是一个树桩。你猜到是什么成语了吗?一起说吧!
s:守株待兔
t:能干!接着看。这是——有人已经猜到这个成语了,有吗?
s:掩耳盗铃
t:真聪明,果然如此。再来猜猜看,这是什么呀?
s:矛和盾
t:这让你想到哪个成语了呀?
s:自相矛盾
t:是的。从这个成语我们就知道了,矛的长处是可以进攻,盾的长处是可以防守。现在请你拿出手来跟我一起写一写,跟我一起书空,好吗?(板书:矛盾)
s:(学生跟随教师书空)
t:现在请你在练习纸上写上“矛”和“盾”字。开始吧!写字的姿势要注意。
s:(学生写字,教师巡视。)
t:你们写字的速度都很快,好,请把你们写好的课文纸放在边上好吗?
猜谜语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陆老师紧紧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巧妙地抛出课题。
主要过程及内容
我们的评价
二、揭题释题
t:同学们,自相矛盾这个成语故事我们都很熟悉。今天啊,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这篇课文也和矛、盾有关。不过这篇课文呀,写的可是一个聪明人的故事。请同学们一起来读读课题。
s:矛和盾的集合(齐读)
t:预习过课文了吗?
s:预习过了。
t:那么,看看这些词语你能不能读正确。课件出示:
(※在word文档中无法做到在圆圈内标注明文字。)左边圆圈里的词语是“矛、雨点般、戳、进攻”右边的词语是“盾、左抵右挡、招架、自卫”
人教版三上《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上《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
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紧张、固然、乌龟、自卫、进攻、炮口、坦克、合二为一、战场、大显神威、首次、乱成一团、长处、胜利者”等词语。
能力: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3.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式。
情感:
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是教学的重点;理解、体会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
设计理念
在通读课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突出研读重点,引导学生围绕重点句进行尝试阅读,充分发挥研读对全篇课文的穿透力。在教学中将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有机地融合起来,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中得到启发,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从而实现多维教育目标的有效整合。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预习
教学过程
一、单元导入,揭示课题质疑
1.阅读第七组单元导语,了解单元学习主题。
【设计意图:明确单元目标,核心突出,兼具整体感。】
2.同学们,世界上有许多有趣的发明都是人们从大自然中、生活中受到启发而创造的,今天我们来学习《矛和盾的集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学写生字“矛、盾、集”。学生观察、发现写字时要注意的地方。(矛:不要少一撇;盾:外侧有两笔,平撇加竖撇;集:共有五横,长短有变化字形才好看。)
2023年《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15篇
2023年《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15篇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
3、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读懂本课内容,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4、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
课前准备
老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阅读有关发明家的发明故事。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课件播放故事:《自相矛盾》。
2、播放文中的插图,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幅图,图上发明家手持矛和盾,正在与朋友比赛,从图上看,你知道哪个是矛?哪个是盾?说说“矛”和“盾”的样子和作用。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范写“矛”与“盾”)
矛进攻
盾自卫
3、学生相互提醒:“矛”不要少一撇写成“予”字,这一撇就像锋利的矛,少了“矛”就无法进攻了,“盾”的外侧是两笔,第二笔是竖撇。
4、师:如果我们把矛和盾的这两种相对峙的兵器集合在一起,那会是怎样的情形呢?
5、板书课题:矛和盾的集合。齐读课题。
师:读了课题,你有哪些问题呢?根据学生反馈板书问题要点。
如:矛和盾为什么要集合?怎么集合的?结果怎么样?
设计意图:课堂没有直接完整的呈现课题,而是借课文插图展开教学,逐步呈现课题,让学生在“说、写、猜”的活动中轻松有趣的走进文本。“矛”和“盾”这两个字是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这两个字的字形又有一定难度,意思也与现实生活有一定的距离,因此通过看图,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在语境中掌握“矛”和“盾”,符合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同时,教师的板书示范,化解了字形的难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矛和盾的集合》原文及教案
【教案二】
【学习目标】
1、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会写“矛、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关于实践的品质,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含义。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指导写字的多媒体课件。
2、矛和盾的图片。
3、录音机及本课的朗读录音磁带。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出示矛和盾的图片:你知道哪个是“矛”?哪个是“盾”吗?
2、矛和盾是两种相对峙的开口,如果把它们集合在一起,结果会怎么样呢?出示课题,齐读:矛和盾的集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请学生读。
3、指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错误。
4、自己把课文再默读一遍,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三、质疑提问,初步释疑
1、学生再默读课文,边读边提出不懂的问题。
2、同座交流交流。
3、全班初步交流所提的问题。
对于一些非重点问题,相机解决。
4、提炼重点问题,明确学习目标。
以下两个问题可作参考:
⑴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⑵“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
这两个问题作为下节课学生讨论的话题。
四、指导写字
1、出示要求会写的14个字。
2、重点指导7年左右结构的字:
持般攻炮坦战神
⑴引导学生观察这7个左右结构的字各部分所占的大小有什么不同。
⑵多媒体演示这7个字的布局。
3、学生写字,教师巡视,及时评议。
五、实践活动
搜集能说明课文最后一句话含义的事例,准备交流。
第二课时
一、复习问题,揭示目标
上节课我们提出了哪两个问题?教师出示问题:
1、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2、“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
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这两个问题。
二、学生讨论,交流感悟
1、学生自己先带着以上两个问题自主阅读课文,可以适当作点批注。
2、小组内交流:
要求每一个同学都发言,并且推荐一名同学代表小组发言。请这个同学做好记录,整理其他同学的意见。
3、全班交流:
每一组派一名代表发言,其他组员可以补充。
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教师应相机请学生朗读有关内容。
4、感情朗读全文,读后让学生继续质疑、释疑。
三、联系实际,加深理解
1、师出示课文的结尾。
2、齐读这段话。
3、你还能用别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吗?
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事例或课前搜集到的事例,加深对这句话的理解。
四、写字抄词
1、练习其他7个生字。
2、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五、实践活动
1、摘抄你认为课文中用得好的词语。
2、搜集一些发明家的故事,开一个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