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和气温

合集下载

第四章天气和气候

第四章天气和气候

第四章天气和气候——地球大气的风云变化4.1气温和气温的分布1.气温是指大气的冷暖程度。

气温高低常用温度表来测量,单位是℃,读作“摄氏度”。

一个地方的气温状况通常用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来表示。

(会计算日平均气温)2.午热晨凉是指气温的日变化,冬寒下暑是指气温的年变化。

常用气温曲线来表示一个地方气温的时间变化。

3.一天中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午后2点左右;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日出前后。

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气温日较差,它的大小反映了一个地区气温日变化的剧烈程度。

4.北半球7月气温最高,1月气温最低,南半球相反。

一年中月平均气温最高值与月平均气温最低值之差,叫气温年较差,它的大小反映了一个地区气温年变化的剧烈程度。

5.课本48页比较三地气温的年变化特点。

太原、悉尼两地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出现的时间不同,原因是:太原位于北半球,悉尼位于南半球,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新加坡气温年较差小的原因是:纬度低,又濒临海洋,受海洋性气候的影响。

6.在地图上将气温相同的各点连接起来的线叫等温线,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相同。

阅读等温线图,可以了解世界各地气温的差别和水平分布状况。

7.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

等温线呈闭合状,表示高温(由外往内气温数值变大)或低温中心(由外往内气温数值变小)。

8.课本49页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从赤道向南北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南北回归线之间年平均气温约在20℃以上。

南北极圈附近气温约为--20℃。

在青藏高原地区,等温线呈闭合状,那里是一个低温中心。

9.纬度是影响全球气温分布的基本因素,低纬度地区获得的太阳热量多,气温高;高纬度地区获得的太阳光热少,气温低。

10.受海陆分布的影响,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夏季陆地气温较高,海洋气温较低,陆地气温高于海洋气温;冬季陆地气温较低,海洋气温较高,陆地气温低于海洋气温。

11.南半球的等温线较北半球平直,原因是:南半球地形单一,主要为海洋,温差变化小。

天气预报包括哪些内容

天气预报包括哪些内容

天气预报包括哪些内容天气预报是指根据气象学原理和气象观测资料,利用科学方法对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天气情况进行预测和报告的一种服务。

天气预报内容主要包括气温、降水、风力、湿度、能见度等多个方面的信息,以便人们可以提前了解天气变化,做好生活和工作安排。

首先,天气预报中最基本的内容之一就是气温。

气温是指空气的热度,通常以摄氏度或华氏度来表示。

气温预报会告诉人们当天和未来几天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以及白天和夜晚的温差情况。

这对人们外出穿衣和活动安排都有很大的参考意义。

其次,降水情况也是天气预报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降水包括雨、雪、冰雹等形式,而降水预报会告诉人们未来一段时间内是否会有降水,降水的强度和持续时间,以及可能出现的降水形式。

这对农业生产、交通出行、户外活动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风力是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内容。

风力预报会告诉人们未来一段时间内的风向和风力大小,以及可能出现的阵风情况。

风力对航海、航空、建筑施工等行业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也会影响人们的出行和户外活动。

湿度和能见度也是天气预报中需要关注的内容。

湿度预报会告诉人们空气中的湿度大小,而能见度预报则会告诉人们能见度的情况,这对于交通出行、航空航海、户外活动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的内容,天气预报还会包括其他一些相关信息,比如紫外线指数、空气质量指数、日出日落时间等。

这些信息都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也是天气预报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总的来说,天气预报包括气温、降水、风力、湿度、能见度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都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及时准确地获取天气预报信息,人们可以更好地做出相应的安排,以便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天气变化。

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哪幅图是南半球?为什么? 哪幅图是南半球?为什么?
甲图
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北半球的 月是夏季 南半球是冬季) 月是夏季, 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北半球的7月是夏季,南半球是冬季)
热带、温带、寒带四季气温变化的不同特征: 热带、温带、寒带四季气温变化的不同特征:
热带:各月气温都很高,气温年较差小。 热带:各月气温都很高,气温年较差小。 A 温带:四季变化显著,气温年较差大。 温带:四季变化显著,气温年较差大。 B 寒带:各月气温都很低,但各月寒冷程度不同。 寒带:各月气温都很低,但各月寒冷程度不同。 C
图3、14 、
表述为“ 冬季气温 0℃ 以上表述为“温和”、0℃以下为“寒 ℃ 以上表述为 温和” ℃以下为 冷” 夏季气温2 ℃ 以上表述为 炎热” 表述为“ 夏季气温 0℃ 以上表述为“炎热”、20℃以下为“凉 ℃以下为 爽”
3. 绘制气温曲线图 (1)绘出横坐标轴,把它平均分成12 ) 段,逐月标上月份。 (2)绘出纵坐标轴,按相等的温度 ) 差标上气温刻度。 3) (3)将表中各月的气温数据用点标 注出来。 (4)用平滑的曲线把各点连接起来, 划出一条曲线。
P51 活动 1.完成下列要求 完成下列要求
(1)读图最高月平 ) 均气温的数值及月份 22℃ 7月 ℃ 月 (2)读图最低月平 ) 均气温的数值及月份 1.5℃ 1月 ℃ 月 (3)算出该地气温年较差 ) 22℃-1.5℃=20.5℃ ℃ ℃ ℃ (4)说明该地气温的年变化 ) 该地气温夏热冬温, 该地气温夏热冬温, 年较差大,四季分明。 年较差大,四季分明。
气温/° 气温 °C
25 20 15 10 5 0 -5 -10 -15 -20 -25
P51活动 2.画一幅气温曲线图 活动 画一幅气温曲线图

气温的概念

气温的概念

气温的概念气温是指物体中分子热运动引起的热量大小的度量。

在常见的物理学中,物质的温度可以用其分子的平均动能来表示。

这个平均动能,即温度,与分子的平均速度以及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

气温是天气预报中的重要参数之一。

气象学认为,气温是大气中空气分子和物体之间的能量交换的结果。

当大气分子与物体接触时,它们之间会发生能量交换,从而导致物体的温度发生变化。

温度的变化会影响物体的状态和性质,例如固体可以变为液体,液体可以变为气体。

温度的度量单位是摄氏度()、华氏度()、开氏度(K)等。

摄氏度是以水的冰点和沸点之间的差作为参考,将这个差分为100个等分,每个等分为一摄氏度。

华氏度是以冰点和沸点之间的差作为参考,将这个差分为180个等分,每个等分为一华氏度。

开氏度是绝对温度,以绝对零度(−273.15)作为零度,刻度上每个等分与摄氏度相等。

气温的测量常用温度计完成,常见的温度计有水银温度计和电子温度计。

水银温度计是利用物质的热胀冷缩原理制作的,通过测量温度对应的液体柱长度变化来确定温度值。

电子温度计通过测量物质的电阻、电压、电流或其他电学特性的变化来确定温度值。

气温的变化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气温的变化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太阳辐射、天气系统(如高压系统和低压系统)、地理位置、海洋气候、地表特征等。

气温的变化对生态系统和人类活动都有重要影响。

例如,在高温天气中,人们容易出现中暑等身体不适症状;而低温天气可能导致冻伤、道路结冰等问题。

为了更精确地描述气温变化,气象学引入了一些相关概念。

例如,气象学中的平均气温是指一段时间内或一个特定地点上的平均温度。

而气象学中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则分别表示某个时间段或特定地点上的最高和最低温度。

气温的测量和记录对于气象学、气候研究以及气候变化预测都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气温的长期变化进行观测和分析,可以揭示出气候变化趋势,为气象灾害的预防和应对提供科学依据。

总之,气温是衡量物体热状态的重要指标之一,与大气中空气分子和物体之间的能量交换有关。

气温

气温
①某日平均气温:某一天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平均值。
②某月平均气温:某一月的多日平均气温的平均值。
③某年平均气温:将某年的多日平均气温(或多月平均气温)的平均值。
极端
极端最高
极端最低
中国出现的极端最 高和极端最低
极端最低气温,也叫绝对最低气温。
指历年中给定时段(如某日、月、年)内所出现的最低气温中的最低值。根据给定时段不同,可有某日、某 月和某年极端最低气温。如:
影响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有三,即纬度、海陆和高度。但是,在绘制等温线图时,常把温度值订正到同一高 度即海平面上,以便消除高度的因素,从而把纬度、海陆及其它因素更明显地表现出来。在一年内的不同季节, 气温分布是不同的。通常以1月代表北半球的冬季和南半球的夏季,7月代表北半球的夏季和南半球的冬季。对冬 季和夏季地球表面平均温度分布的特征,可作如下分析。
感应元件由几种金属氧化物混合烧结成的导体电阻,电阻值通常几十千欧,其电阻温度系数大,灵敏度高于 金属电阻温度表,但稳定性稍差,广泛应用于高空遥测。
利用温差电现象制成,将A和B两个物理和化学性质不同金属导体,连接成一个闭合回路,称为热电偶。测量 时,将热电偶一个接点置于恒温条件(如冰水溶液中)称参考端,另一个接点放在欲测物体上称工作端,两个接 点的温度不同,就会产生温差电动势,电动势正比于两接点的温度差。气象常用的铜-康铜热电偶温差电动势只有 几十微伏,所以,为了提高测温灵敏度,常将几十对热电偶串接起来组成热电堆。热电偶温度表可用于遥测,在 日射仪器和小气候观测中被广泛应用。
是能够自动记录气温连续变化的仪器。感应元件是双金属片,由膨胀系数相差较大的两片金属焊接成,将其 一端固定,另一端随温度变化而发生位移,位移量与气温接近线性关系。自记系统由自记钟,自记笔组成,自记 笔与放大杠杆相连并受感应元件操纵。

中国的天气和气候

中国的天气和气候

干湿地区 湿润地区
干湿状况 年降水量>800mm 年降水量> 降水量> 降水量>蒸发量
分布地区 秦岭— 秦岭—淮河以南 地区东北三省东部 和青藏高原东南边缘
植被 森林
半湿润 地区 半干旱 地区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 年降水量>400mm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 森林 年降水量> 黄土高原南部和青藏 草原 降水量>蒸发量 降水量> 高原东南部 年降水量<400mm 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 草原 年降水量< 内蒙古高原、 降水量<蒸发量 降水量< 和青藏高原大部分
主要名山
风景名山:安徽黄山;江西庐山; 风景名山:安徽黄山;江西庐山;浙江雁荡山 五岳: 湖南衡山; 山西恒山; 五岳:南—湖南衡山;北—山西恒山;中—河南 湖南衡山 山西恒山 河南 嵩山; 山东泰山; 陕西华山。 嵩山;东—山东泰山;西—陕西华山。 山东泰山 陕西华山 四大佛教名山:安徽九华山;浙江普陀山; 四大佛教名山:安徽九华山;浙江普陀山;四川 峨嵋山;山西五台山。 峨嵋山;山西五台山。 四大道教名山:湖北武当山;江西龙虎山; 四大道教名山:湖北武当山;江西龙虎山;安徽 齐云山;四川青城山。 齐云山;四川青城山。
中国的气候
一.气温和温度带 气温和温度带
1.气温 气温: 气温
⑴冬季气温分布特点: 冬季气温分布特点 ①南北温差大. 南北温差大.
秦岭—淮河 秦岭 淮河
0℃等温线 ℃ 西沙群岛
②越往北气温越低. 越往北气温越低. 漠河一月均温约–30℃. ℃. 漠河一月均温约 西沙群岛一月均温约 22.9℃. 南北温差50℃以上 以上. 南北温差 以上
⑷东部雨带的移动规律: 东部雨带的移动规律:
①五月份在南部沿海一带: 五月份在南部沿海一带: ②六月份在长江中下游一带: 六月份在长江中下游一带: 八月在华北.东北一带: ③七.八月在华北.东北一带: 九月份南移. ④九月份南移.十月份雨季结束

气温表

气温表

序号日期天气情况温度风向12013年9月1日多云28℃~23℃东风22013年9月2日多云30℃~23℃东风32013年9月3日多云30℃~23℃东北风42013年9月4日多云29℃~22℃东北风52013年9月5日阵雨转小雨26℃~22℃东北风62013年9月6日中雨转小雨21℃~19℃东北风72013年9月7日阴24℃~20℃东北风82013年9月8日多云28℃~23℃东北风92013年9月9日多云31℃~24℃东南风102013年9月10日多云33℃~25℃东南风112013年9月11日阴转雷阵雨33℃~24℃东南风122013年9月12日多云33℃~25℃东南风132013年9月13日雷阵雨31℃~25℃南风142013年9月14日多云32℃~24℃东北风152013年9月15日多云33℃~24℃东南风162013年9月16日晴31℃~23℃东北风172013年9月17日晴31℃~22℃东风182013年9月18日晴31℃~23℃东风192013年9月19日多云32℃~23℃东风202013年9月20日晴31℃~22℃东风212013年9月21日阵雨30℃~22℃东风222013年9月22日多云30℃~23℃东北风232013年9月23日多云31℃~25℃东南风242013年9月24日雷阵雨32℃~19℃北风252013年9月25日阵雨转阴23℃~17℃北风262013年9月26日晴26℃~17℃东北风272013年9月27日多云25℃~20℃东南风282013年9月28日小雨23℃~19℃东北风292013年9月29日多云26℃~20℃东北风302013年9月30日多云28℃~20℃东北风312013年10月1日晴28℃~20℃东北风2013年10月2日晴27℃~20℃东北风2013年10月3日晴28℃~20℃东北风2013年10月4日多云27℃~20℃东北风2013年10月5日小雨转大雨24℃~21℃东北风2013年10月6日大雨转暴雨24℃~21℃东北风2013年10月7日大雨24℃~22℃东北风2013年10月8日大雨23℃~20℃北风2013年10月9日晴26℃~19℃东北风2013年10月10日晴28℃~19℃东北风2013年10月11日晴28℃~19℃东北风2013年10月12日晴27℃~18℃东风2013年10月13日晴28℃~20℃东南风2013年10月14日晴29℃~19℃东风2013年10月15日阴转多云20℃~12℃东风2013年10月16日晴20℃~12℃东风2013年10月17日阴21℃~15℃东风2013年10月18日多云转阴22℃~17℃东北风2013年10月19日阴转小雨23℃~15℃北风2013年10月20日晴24℃~16℃北风2013年10月21日晴22℃~15℃北风2013年10月22日晴23℃~14℃北风2013年10月23日晴23℃~14℃北风2013年10月24日晴21℃~12℃北风2013年10月25日晴18℃~10℃北风2013年10月26日晴19℃~10℃北风2013年10月27日晴21℃~13℃东南风2013年10月28日晴23℃~15℃东南风2013年10月29日晴24℃~16℃东南风2013年10月30日多云转阵雨22℃~18℃东北风2013年10月31日阴有小雨22℃~16℃东北风2013年11月1日晴22℃~17℃东风2013年11月2日阴22℃~17℃东北风2013年11月3日阴22℃~14℃东北风2013年11月4日晴20℃~13℃东北风2013年11月5日晴20℃~13℃东北风2013年11月6日晴21℃~12℃西风2013年11月7日晴23℃~15℃东南风2013年11月8日晴24℃~17℃东南风2013年11月9日晴26℃~16℃南、北风2013年11月10日小雨16℃~10℃北风2013年11月11日阴16℃~10℃北风2013年11月12日阴15℃~10℃东北风2013年11月13日晴转小雨18℃~13℃东风2013年11月14日小雨转阴17℃~10℃西北风2013年11月15日晴16℃~9℃西北风2013年11月16日晴20℃~8℃西北风2013年11月17日晴15℃~5℃西北风2013年11月18日晴14℃~4℃西北风2013年11月19日晴14℃~5℃西北风2013年11月20日晴17℃~7℃西南风2013年11月21日多云19℃~9℃东南风2013年11月22日多云19℃~10℃东风2013年11月23日多云转小雨20℃~12℃2013年11月24日小到中雨16℃~7℃西北风2013年11月25日小雨转阴11℃~5℃2013年11月26日晴14℃~7℃西南风2013年11月27日阴转多云12℃~0℃西北风2013年11月28日晴8℃~1℃西北风2013年11月29日多云13℃~8℃2013年11月30日多云11℃~8℃2013年12月2日2013年12月3日晴18℃~7℃南风2013年12月4日多云转晴17℃~7℃北风2013年12月5日多云17℃~7℃南风2013年12月6日多云16℃~8℃西北风2013年12月7日2013年12月8日2013年12月9日2013年12月10日2013年12月11日2013年12月12日2013年12月13日2013年12月14日2013年12月15日2013年12月16日2013年12月17日2013年12月18日阴转多云8℃~0℃北风2013年12月19日2013年12月20日晴7℃~-1℃北风2013年12月21日多云转晴7℃~0℃北风2013年12月22日多云8℃~1℃北风2013年12月23日晴9℃~2℃东北风2013年12月24日2013年12月25日2013年12月26日阴转多云8℃~-1℃西北风2013年12月27日2013年12月28日2013年12月29日2013年12月30日2013年12月31日2014年1月2日晴18℃~5℃2014年1月3日阴转多云15℃~5℃西北风2014年1月4日多云9℃~1℃北风2014年1月5日阴转多云11℃~3℃东南风2014年1月6日多云12℃~7℃东南风2014年1月7日2014年1月8日2014年1月9日多云转晴5℃~-2℃北风2014年1月10日多云转阴7℃~2℃东南风2014年1月11日小雨7℃~4℃东风2014年1月12日2014年1月13日2014年1月14日2014年1月15日2014年1月16日2014年1月17日2014年1月18日2014年1月19日2014年1月20日2014年1月21日2014年1月22日2014年1月23日2014年1月24日2014年1月25日2014年1月26日2014年1月27日2014年1月28日2014年1月29日2014年1月30日2014年1月31日风力备注4-5级4-5级4-5级3-4级3-4级3-4级3-4级3-4级3-4级3-4级3-4级3-4级3-4级3-4级3-4级3-4级3-4级4-5级3-4级3-4级4-5级4-5级3-4级5-6级5-6级3-4级3-4级3-4级3-4级3-4级3-4级3-4级3-4级5-6级6-7级6-7级5-6级3-4级3-4级3-4级3-4级3-4级3-4级5-6级3-4级3-4级3-4级4-5级4-5级4-5级3-4级3-4级4-5级4-5级3-4级3-4级3-4级3-4级3-4级3-4级3-4级3-4级3-4级3-4级3-4级3-4级4-5级4-5级4-5级4-5级3-4级3-4级3-4级3-4级3-4级3-4级3-4级3-4级3-4级3-4级3-4级4-5级3-4级4-5级4-5级3-4级3-4级3-4级3-4级3-4级3-4级3-4级3-4级4-5级4-5级3-4级3-4级3-4级4-5级3-4级3-4级。

四季气温划分标准

四季气温划分标准

四季气温划分标准
四季气温划分标准是根据全球气候的变化和地域特征,按照一年
四季的自然规律将一年分成四个季节,也就是春季、夏季、秋季、冬季。

每个季节的气温分别有不同的标准,下面将分步骤阐述这个话题。

第一步,春季气温划分标准。

春季是从冬季转向夏季的过渡季节,气温随着冬季的结束逐渐升高,天气逐渐转暖。

一般来说,春季的气
温在5℃至20℃之间,平均气温约为10-15℃之间。

如果超过这个范围,则不再属于春季范围。

第二步,夏季气温划分标准。

夏季是一年中气温最高、降水量最
多的季节。

夏季的气温通常在20℃-35℃之间,平均气温达到了大约
25-30℃,如果高于这个温度范围,则不再属于夏季范围。

第三步,秋季气温划分标准。

秋季是从夏季转向冬季的季节,气
温逐渐开始降低,天气也逐渐变凉。

秋季的气温通常在5℃-20℃之间,平均气温在10℃-15℃之间,如果气温低于5℃或者高于20℃则超出秋季范围。

第四步,冬季气温划分标准。

冬季是一年中气温最低的季节,气
温通常在-10℃至10℃之间,平均气温在-5℃至5℃之间。

如果气温低
于-10℃或者高于10℃则超出冬季范围。

总的来说,四季的气温划分标准是根据一年四季的自然规律和地
域特征进行的科学计算,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四季气温的特点,
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参考,也能够帮助人们更好的防范气候变化
对生活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天气与气候(天气、气温和降水)

天气与气候(天气、气温和降水)


天空无云或云量很少,阳光充 足,空气清新,能见度好。

天空阴暗,密布云层,阳光被 完全遮挡,天色灰暗。

固态降水,由冰晶在云层中凝 结而成,降落到地面时呈白色。
天气预报与观测技术
01
02
03
气象观测站
通过地面观测、高空探测、 卫星遥感等手段,对大气 状况进行连续、系统的观 测和测量。
天气预报模型
卫星云图
通过卫星拍摄的地球表面云层 分布图像,用于分析云的类型 、厚度和移动方向等。
雷达回波图
通过雷达探测降水粒子反射回来 的电磁波信号,用于分析降水的
类型、强度和移动路径等。
02
气温变化与影响因素
气温日变化和年变化
气温日变化
指一天内气温的周期性变化。通常,日出后随着太阳辐射的 增强,气温逐渐升高,在午后达到最高值;随后随着太阳辐 射的减弱,气温逐渐降低,在日出前达到最低值。
下垫面性质
下垫面是指与大气直接接触的地球表面。不同性质的下垫 面(如海洋、陆地、森林、沙漠等)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和 反射能力不同,从而影响气温。
极端气温事件及影响
极端高温事件
指气温异常升高的现象,如热浪。极 端高温事件会对人类健康、农业生产 和能源供应等方面造成严重影响。
极端低温事件
气候变化与极端气温事件
气候变化会导致极端气温事件的发生 频率和强度发生变化。例如,全球变 暖背景下,极端高温事件的发生频率 和强度可能会增加。
指气温异常降低的现象,如寒潮。极 端低温事件会对交通运输、农业生产 和能源供应等方面造成严重影响。
03
降水类型与分布特征
降水的类型及特点
对流雨
由大气对流运动引起的降水现象, 其强度大,历时短,范围小,常 有风暴、雷电。

中国的天气和气候

中国的天气和气候

⑵五个温度带和一个高寒气候区.
寒温带
暖温带
中温带
高原气候区
亚热带
热带
注意各 区的界
线
温度带 范围
黑龙江省北部、 寒温带 内蒙古东北部
≥10℃
<1600℃
作物熟制
一年一熟,早熟的春
小麦针,大叶麦林、马铃薯
中温带
东北和内蒙古大 部分、新疆北部
1600—3400℃
一年一熟,春小麦、
大针豆、阔玉混米、交谷林子、
1600 88000 400 220000
50
(毫米) 1600 400
50
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
E、我国降水的 地区分布规律: 从东南沿海向西北 内陆递减。
为什么?
三、降水和干湿地区
1、降水空间分配规律及原因
低气压
低气压
原因之一:
影响我国的夏季风,
既有来自____太_洋平的 ___东__南季风,也有来自 太 ___印___度洋的___西__南季风,
3、干湿地区划分及分布
⑵⑴四划类分干依湿据地:降区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 降水量>蒸发量:
①湿润地区
干旱地区
200㎜
半干旱区
400㎜
半湿润区
800㎜
湿润地区
②半湿润区
降水量<蒸发量: ③半干旱区 ④干旱地区 ⑶干湿地区三条分界线:
800㎜等降水量线
思考:
①新疆西北部有半干旱区分布 原因是_受_来__自__北__冰__洋_和_ 大西洋
哈尔 滨
一月平 均气温 (℃)
-20℃
七月平 均气温 (℃)
22℃
广 州 13℃
28℃
两地1月平均气温相差约 33℃,这

中国的天气和气候常用天气符号

中国的天气和气候常用天气符号
中国的天气和气候
一.天气预报 1.明确天气和气候的概念 2.卫星云图和常见天气符号。
常用天气符号
1--2级: 1 竖杠 1 横 ;3--4级: 1 竖杠 2 横 ;5--6级: 1 竖杠 3 横 ; 7--8级: 1 竖杠 4 横 ;8级以上:1 竖杠 1 三角 像个小旗子
二.气温分布和温度带
(一)冬季气温分布 1.特点:南北温差很大,越向北气温越低。 2.成因: (1)纬度因素:太阳直射南半球,北方H低且昼短。 (2)冬季风:加剧北方严寒。 3.0℃等温线分布地区(秦岭-淮河一线) 4.最低气温:漠河(-52.3℃)
为什么纬度较高的东北长白山区属于湿润地区? 干湿地区是依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来划分的,而不 是单纯的由降水量一个指标来决定。东北三省的东部离海洋近, 又是山地,多地形雨;同时又由于其纬度较高,地势也较高,气 温较低,所以蒸发相对较弱。总的说来,长白山区降水量大于蒸 发量,故划定为湿润地区。
从我国降水的时空考虑,为什么我国无论西部还是东部, 北方还是南方, 发展农业生产都不能单纯依靠天然降水, 必须因地制宜地采取各种水利措施? 西部地区降水量少, 属干旱或半干旱地区,发 展农业生产必须依靠灌溉。 东部地区虽降水量比西部 充足,但降水量季节分布 不均,降水集中于夏秋季 节,且越向北降水越集中。 冬春两季,降水不足,对 农业生产不利。加上降水 量年际变化大,更容易在 我国广大地区造成水旱灾 害。因此,修建水库、跨 流域调水等是保证农业高 产、稳产的必要措施。
(三)温度带
≥10℃积温: 1600——3400——4500——8000——
寒温带 中温带 暖温带 亚热带
热带
三、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一
读图回答
1、800毫米等降水量 线通过___ __河 秦 岭、淮 附近至_____ 青藏高原东 南边 缘。它与我国

天气与气候

天气与气候

例如07年广东高考:下图是“公园(林草地)、操场 (裸地)、足球场(草坪)三个典型地点的地面温度变 化曲线图”。 ①②③三条曲线分别对应的地点是什么?
(2)时间分布

①全年多雨型: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热带雨林气候 区。由于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全年多雨。 • ②全年少雨型:在内陆地区、两极地区、回归线附近 大陆的西岸。全年降水稀少,气候干旱。 • ③夏季多雨型:分布在南、北纬30º ~40º 附近大陆的 东岸(热带季风与湿润气候),夏季受来自海洋的夏季 风的影响,降水多;冬季受来自大陆的冬季风的影响, 降水较少。另外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季风与温带季风气 候区也是夏雨型。 • ④冬季多雨型:分布在南、北纬30º ~40º 附近大陆的 西岸(地中海气候)。冬季受来自海洋的西风影响,降 水多;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降水少。
3、降水分布:
(1)空间分布
冷、干
暖、湿
热、干
热、湿
热、干 暖、湿 冷、干

• • • • • • •
①赤道附近: 降水多,原因:这里终年高温,空气上升(赤道 低压控制)冷却,易成云致雨,即多对流雨; ②两极地区: 降水少,原因:两极地区终年低温,气流下沉 (极地高压控制),不易形成降水; ③副热带: 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西侧在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 制下内部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少,大陆东侧 夏季风来自海洋,降水多; ④中纬度地区: 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 3.判断迎风坡和背风坡 • 等降水量线与山脉走向平行多雨——迎风坡; 少雨——背风坡 • 4.等降水量线的弯曲状况 • 按照“凸高为低,凸低为高”的规律来判断。 若向数值高的地方凸出,则说明该地降水少, 若向数值低的地方凸出,则说明该地降水多。 分析原因时要考虑地形、海陆位置、洋流、 风向、天气系统等要素。

气温与气温分布

气温与气温分布

月平均气温 年平均气温
一月内日平均气温之和÷当月天数
一年内月平均气温之和÷月数(12)
2、气温的变化 (时间变化):
日变化: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最高气温:出现在下午2(即14点)点左右 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日较差: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 即:日较差=最高气温—最低气温
2、气温的变化 (时间变化):
纬度位置 (太阳辐射) 海陆位置
地形地势 洋流 气温由低纬向两极递减
同纬度,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 冬季,陆地气温低于海洋。 (陆地的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比海洋大) 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海拔每升高100 米,气温降低0.6℃。 暖流和降水的分布 基础知识梳理”部分 下节课检查《优化方案》:第三讲 “陆地和海洋”练习题
制作:枣庄八中南校地理组 李超
学习目标:
了解天气与气候
掌握气温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重难点)
天气:一个地区,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 它是经常变化的
气候:一个地区,长时间里的大气平均状况, 在一定时期内它是稳定的
1、气温表示方法:
日平均气温
一日内气温观测值之和÷观测次数 (需要说明的是每日观察的次数是 根据需要而确定的,但无论观察多少 次,观察的时间间隔必须是相等的。 如需观察4次,每隔6小时观察1次; 如需观察6次,就是每隔4小时观察1次)
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 巴拿马运河 — 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 加索山脉和土耳其海峡——亚 线。 洲和欧洲的分界线。 巴拿马运河是人们在中美地峡最突处开 苏伊士运河——亚洲和非洲的分界 凿的一条运河,它的开通,大大缩短了 线。苏伊士运河沟通了地中海和红海, 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航程,使巴拿马 连接了大西洋和印度洋,使得亚洲等 运河成为世界重要的海洋航运枢纽。 通往欧洲各国的航线比绕道好望角缩 短8000千米至10000千米。

2.2 天气气候-气温(春1)

2.2 天气气候-气温(春1)

2、气温的年内变化(季节变化)、年际变化 ★一年中, 北半球陆地上月平均最高气温出现在 7 月, 南半球出现在 1月, 北半球陆地上月平均最低气温出现在 1 月, 南半球出现在 7 月。 海洋上各晚一个月。
3、全球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非洲
南极洲 最寒冷、最炎热的大洲?
读图总结出世界气温分布三大规律
影响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
1、太阳辐射
2、海陆分布 3、洋流性质 4、地形起伏 5、其他因素
1、 太阳辐射(纬度位置):判断南北半球 气温总是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方法:作辅助线
A
B
14
赤道
10
赤道
北半球
气温越往北越低
南半球
气温越往南越低
2、海陆分布
陆地
A
判海洋、陆地,气温高低和季节;
B
海洋
100C
1月份(冬季)大陆上的等温线向南(低纬)凸出,海洋上则向北(高纬)凸; 7月份(夏季)大陆上的等温线向北(高纬)凸出,海洋上则向南(低纬)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是海洋。甲气温低于同纬度 乙,甲处等温线向低纬突出
(3)洋流性质
北半球
120 C 140 C 160 C
0o
A
20o
10o
规律:高温向高纬凸,低温向低纬凸
同一纬度上,山地高原比平原盆地温度低
想一想:位于非洲中部的乞力马扎罗山海拔5895 米 ,被称为“赤道上的白雪公主”,即地处热带, 山顶却终年积雪,这是什么原因?
基础巩固
(1)下图为等值线数值由下向上递减
读图后回答
北半球 ①若图示为等温线,该地位于—— 越往北气温越低 半球,判断理由———————

八年级科学上册《第二章天气与气候第2节气温》PPT课件

八年级科学上册《第二章天气与气候第2节气温》PPT课件

A.日落前后
B.日出前后
C.清晨2时
D.午夜24时
资料: 研究表明,气温越高,人体的皮肤温度也越高。极端的气温 对人体的生理和心理也会带来种种不利。在炎热的环境中,血液循 环系统能把血液尽快送到皮肤表面,加快向外扩散。但是,这就导 致到达大脑皮层的氧气就会减少,肌肉得到的血液比平常少,容易 降低人们的机敏度和判断力;严重时,甚至还会发生热痉挛和中暑 等急性病症。持续的高温天气还会导致农业生产的高温热害。会使 灌浆后期的早稻遭受“高温逼熟”,导致籽粒不饱满、粒重下降; 也使得脐橙、柑橘等水果幼果脱落严重,农产品产量将受影响。
气候: 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一般变化不大。
北京的气候:
一月份平均气温是-4.7℃,七月份平均气 温是26.1℃,最低气温记录是-8℃(1951年1月 13日),最高气温记录是42.6℃(1942年6月15日); 年平均降水量636.8毫米,夏季(6~8)月降水量 占全年降水量的74% .概括说来,北京的气候 特征是: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百叶箱的好处:
⒈ 能防止日晒雨淋,又能通风 。 ⒉ 百叶箱内阳光不能直接照射,温度 计读数更符合实际气温。 ⒊ 百叶箱内的气温波动比箱外小。
探究:
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和最低值大概出现 在什么时候?
(探究的步骤怎样,如何设计方案、选择 器材、确定时间和地点等)
【探究实验1】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和最低值大概出现
2.百叶箱为什么漆成白色?
白色表面能将投射到百叶箱上 的大量阳光反射回去,箱内空气不 会因箱壁升温而烤得很热,这样测 出的温度更准确。
3. 百叶箱离地面的高度一般是1.5米左 右,为什么?
因为这个高度气温变化比较稳定, 同时这个高度又是人类一般活动的范围, 它可以真实地反映空气的温度。

认识温度和天气

认识温度和天气

认识温度和天气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温度和天气是我们必须关注和了解的重要因素。

温度和天气的变化直接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活动安排。

本文将介绍温度和天气的概念,以及它们对我们的影响。

一、温度的概念温度是物体热度的度量,反映了分子和原子运动的程度。

通常使用摄氏度(℃)或华氏度(℉)来衡量温度。

温度越高,物体的分子和原子运动越剧烈,温度越低,分子和原子运动越缓慢。

温度的测量通常使用温度计进行。

温度计基于物质的热胀冷缩性质来工作,其中最常见的是汞温度计和电子温度计。

通过温度计,我们可以准确地测量物体的温度。

二、天气的概念天气是大气状况和现象的总称,包括气温、湿度、降水、风力等因素。

天气的变化是由大气中不同气体、水汽和微粒之间的交互作用所引起的。

天气通常分为晴天、阴天、多云、雨天、雪天等。

气温、湿度和降水是影响天气的重要因素。

气温高时,天气通常较热;湿度大时,天气通常较潮湿;降水时,天气通常为雨天或雪天。

三、温度和天气的关系温度和天气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温度决定了天气的状况和变化。

当温度较高时,空气中的水汽蒸发较快,形成多云或降水的可能性较大;而当温度较低时,水汽凝结成雨水或雪花,天气通常较寒冷。

天气的变化也会对温度产生影响。

例如,在阴天或多云的情况下,太阳的辐射能力减弱,导致温度下降。

而在晴天时,太阳的辐射能力强大,使得温度升高。

四、温度和天气对生活的影响温度和天气的变化直接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活动安排。

在炎热的天气中,大家可能选择穿着轻薄、透气的衣物,以保持凉爽。

而在寒冷的天气中,我们则需要穿着厚重的衣物,以保持温暖。

天气的变化还会影响到农业和农田的管理。

在干旱的天气中,农田需要灌溉以确保作物的生长;而在降水较多的天气中,农民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护庄稼免受洪涝的影响。

此外,温度和天气对于旅行和户外活动也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当地的天气预报可以帮助我们提前做出行准备,选择合适的服装和装备,确保安全和舒适度。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地理教案(精选一篇)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地理教案(精选一篇)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地理教案(精选一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规章制度、策划方案、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书信、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lanning pla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 letter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气温和气温的分布地理教案(精选一篇)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地理教案 1教学目标:1、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能在日常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识别常见的天气符号,能看懂较简单的天气形势图;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和保护大气的重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最高气温:58.8 ℃巴士拉(伊拉克)
中国最高气温:47.6 ℃ 吐鲁番
中国最低气温:-52.3 ℃
漠河
世界最低气温:-89.2 ℃ 南极洲俄罗斯东方站
气温与人们的生活
1、夏天来临时,家里常用哪些方法来抗 高温?冬天来临时,家里常用哪些方法 来御寒?
2、高温和严寒有哪些危害?可以 采取什么防范措施?
谢谢!
小明同学收集了下面的词语, 哪些描述属于天气?
1、夏季多雨 2、晴转多云 3、雷雨交加 4、夏热冬冷 5、雪花飘飘 6、终年高温
天气
具体 表现
短时间
多变性
综合 概括
气候
长时间
稳定性
8.气温与生物的关系非常密切,很多动物的 行为与气温变化有关。下列动物的行为与气 温无关的是(D ) A.蚂蚁搬家 B.小狗呼吸加快 C.蚯蚓爬出地面 D.小鸟觅食 9. 气温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影响也很大,人 体最感舒适的气温约为( A ) A.22 B.30 C. 18 D. 25
6. 小明进行一次气温观测实验:他用两支温度计对4月3日的 气温变化进行了观测。他将一支放在阳光下,一支放在室内, 每隔2小时进行观测一次,其数据记录如下:
22℃至24℃,日平均气温为27℃至28℃,
日平均相对湿度80%左右。
气 温
湿度
组成天气的主要要素: 气温、气压、风、湿度和降水等。
一、天气是什么
1、短时间内近地面的大气温度、湿 度、气压(风向和降水)等要素的综合状况 称为天气。
晴空万里 台风“桑美”(暴雨,风力大,雨水足)
电闪雷鸣
雪花飘扬
大风、暴雪、严寒的天气
单位(℃)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温度 (室外)
温度 (室内)
7
16
6
16
5
15
9
16
12 18 26 22 19 15 10 8
18 20 21 20 19 18 17
17
请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室内、室外温度波动的情况是 室内较小,室外较大 。 (2)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 14时 ,最低值出现 在 6时 。 (3)小明将两支温度计分别放在两处的目的是进行 室内、室外气温变化对比 。
5. 天气的主要要素是( D ) A.气温 B.降水 C.气压 D. 以上都是 A 6.中国最低气温的地点是( ) A.漠河 B. 吐鲁番 C. 南京 D. 杭州 7.下列描述中,前者属于天气,后者属于气候的是 D ( ) A.长夏无冬,雷电 B.刮风,下雨 C. 终年高温,冬暖夏凉 D.阴转多云,四季如春
百叶箱内的气温波动比箱外小,读数比 较稳,所以更能反映真实的气温。
讨论:一天中温度最高值和最低值大概出现在什么 时候?
温度

32 30 最低 气温
气温
最高 气温
28
26 24 20 0 2
日出 4 6 8 10
正午 12 14 16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日落 18 20 22 24 时间:时
一天气温最高的时间:午后2时(不是正午十二点) 一天气温最低的时间:日出前后(不是午夜十二点)
如何计算平均气温?
2:00 8:00 时的气温相加除以4
14:00
20:00
三、气温对生物的影响
⒈许多动物的行为和气温变化有关.
天热时,狗为什么要伸出舌头?
冬眠
2、气温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影
响也很大。
如:人体最感舒适的气温是22℃, 在35℃的气温下,人体感到炎热难耐。 在0℃的气温下,人体感到寒冷。 低温下,下雪、结冰影响航运。
1、下列语句中描述天气的是 C ( ) A.上海冬季温和湿润 B.终年高温 C.雨过天晴 D.冬暖夏凉
2、下列描述中,不属于天气现 象的是( B )
A、今天傍晚下了一场雷阵雨
B、北京冬季寒冷干燥,四季分明
C、风和日丽
D、今天气温10℃~20℃
3、气温指的是空气的 温度 ____,它告知我们当地 冷热程度 空气的_________,是 基本要素 构成天气的_________。
微风、晴朗、高温的天气
气候:是某一地区较长时间内 (多年)天气的综合特征。 如:炎热的夏季、终年高温、 长时间 四季如春
稳定性
天气:指一个地方短时间内大气的综合 情况(阴晴、冷热、风雨等大气的状况). 如:刮风、下雨、晴转 多云、雷电交加
短时间 多变性
1、下列词语中哪些是描述天气的?哪些 是描述气候的? ①阴转多云 ②冬暖夏凉 ③晴空万里 ④秋高气爽 ⑤和风细雨 ⑥终年高温 ⑦冬雨夏干 ⑧雷电交加 ⑨狂风暴雨 ⑩四季如春 11烈日炎炎 12长冬无夏
你注意过在什么情况下蜻 蜓会飞得很低吗? 天要下雨了。气压低、湿度大,蜻蜓因翅 膀 变软而飞得很低。 蚂蚁搬家往往预示着什么?
蚂蚁搬家往往预示着天 气要变坏,要下大雨, 地面要积水了。
降 水 北京多云转阴,可能有短时的阵雨或雷阵雨
天气预报
气压有关
风力不大,2级,午后加大到3~4级。
最高气温为31℃至32℃,最低气温为
气温是构成天气的基本要素。 1 气温的概念
2 测量气温的工具
3 我国常用的气温度量单位
普 通 温 度 计
我们所测的气温是指不受太阳直接照射 的自由流动的空气温度。
用温度计分别测量百叶箱内和百叶箱外的气温 时间 上午 中午 下午 晚上 温度(箱内) 18.4℃ 22.3℃ 25.1℃ 21.2℃ 温度(箱外) 16.2℃ 26.3℃ 29.8℃ 20.7℃ 据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