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问题分析1

合集下载

小四 植树问题1

小四      植树问题1

学生姓名性别年级四科目数学上课时间日期:2014年5月24 日辅导教师学期课时总课时次课学生所在学校时间:星期六本次授课第次教学内容植树问题教学重难点学会分析题目课前准备Ⅰ、课前师生交流:有()无()Ⅱ、上次练习完成情况:良()好()般()有待完善()知识回顾Ⅲ、本次课知识点归纳与讲解植树问题(一)例1:有一条公路长1000米,在公路的一侧每隔5米栽一棵垂柳,可种植垂柳多少棵?分析:首先要以两棵垂柳之间的距离作为分段的标准,公路的全长可分为若干段,即1000米里包含有多少个5米,1000÷5=200(段),由于公路的两端都要求种树,所以要种植的棵数比分成的段数多1,即200+1=201(棵)解:(1)以5米为一段,公路全长可分为:(2)种垂柳的棵数为:例2:两座楼房之间相距56米,每隔4米栽雪松一棵,一直行能栽多少棵?分析:要以两棵雪松之间的距离作为分段的标准,两座楼房之间的长度可分为若干段,即56米里面包含有多少个4米,56÷4=14(段)这道题与例1的不同点是两头不需要栽树(因为不能在楼房的墙根栽树),所以要栽的雪松数比分成的段是少1,14-1=13(棵)解:(1)以4米为段,56米应分成的段数是:(2)栽种雪松的棵数:例3:某一淡水湖的周长1350米,在湖边每隔9米种柳树一株,在两株柳树中间种植2株夹枝桃,可栽柳树多少株?可栽夹枝桃多少株?两株夹枝桃之间相距多少米? 分析:在圆周上植树时,由于开始栽的一棵与依次栽的最后一棵将会重合在一起,所以可栽的株数等于分成的段数;由于两株柳树之间等距离地栽2棵;株夹枝桃,所以栽夹枝桃的株数等于2乘以段数的积;要求两株夹枝桃之间相距多少米,需要懂得两株柳树之间等距地栽2株夹枝桃,即4株之间有3段相等的距离。

解:(1)以9米分为一段,水湖一周可分的段数,即栽柳树的株数: 1350÷9=150(株)(2)栽夹枝桃的株数:2×150=300(株)(3)每段上柳树与夹枝桃的总株数是:2+2=4(株)(4)4株栽在9米的距离中,有3段相等的距离,每两株之间的距离是: 9÷(4-1)=3(米) 综合算式:(1)1350÷9=150(株)(2)2×(1350÷9)=300(株)(3)9÷(2+2-1)=3(米)答:可栽柳树150株;可栽夹枝桃300株;每两株夹枝桃之间相距3米。

晓晓生活中的植树问题并讲解

晓晓生活中的植树问题并讲解

晓晓生活中的植树问题并讲解【例1:】在一条长80米的小路旁种松树,每隔16米种一棵,两端都种,共可以种树多少棵?【分析:】这是在一段不封闭的直线上种树,首先应当先求出80米中包含了多少个16米,再根据“两端都种”,(即首尾都种)求出“共可以种树多少棵?”【解:】①80米中包含了多少段?80÷16=5(段)②共可以种树多少棵?5 1=6(棵)答:共可以种树6棵.【例2:】在相隔50米的两座楼房之间种桃树,每隔5米种一棵,共可以种树多少棵?【分析:】这是在一段不封闭的直线上种树,两端因为有楼,所以都不种。

这样,共种树的棵树,应当比段数少1。

【解:】①50米中包含了多少段?50÷5=10(段)②共可以种树多少棵?10-1=9(棵)答:共可以种树9棵.【例3:】沿一个周长是48米的圆形水池旁种柳树,每隔12米种一棵,可以种多少棵?【分析:】这是在一个封闭的圆形上种树,种树棵数应当等于段数。

【解:】48÷12=4(棵)答:共可以种树4棵.通过分析和解题,我们得到解植树问题的方法:①在直线或两端不封闭的的曲线上植树,两端都植树。

数量关系式是:棵树=总长÷棵距 1;即:段数 1.②在直线或两端不封闭的的曲线上植树,两端都不植树。

数量关系式是:棵树=总长÷棵距-1;即:段数-1③在封闭线路上植树。

数量关系式是:棵树=总长÷棵距。

即:棵树=段数运用上面的方法我们就可以顺利解题:【例4:】人民公园环湖路长6900米,沿湖边每隔15米种一棵树,每3棵树之间安放一条长椅供游人休息。

求共要种树多少棵?安放椅子多少条?【分析:】这是在封闭曲线上植树可直接用公式:“棵树=总长÷棵距”求解。

而“每3棵树之间安放一条长椅”,正好是每隔一段棵距放一条椅子,椅子数正好是棵树的一半。

【解:】①共要种树多少棵?6900÷15=460(棵)②安放椅子多少条?460÷2=230(条)答:共要种树460棵,安放椅子230条。

小学四年级关于植树问题解析与习题

小学四年级关于植树问题解析与习题

小学四年级关于植树问题解析与习题一、封闭线路植树:棵树=总距离÷棵距二、不封闭线路植树:①路的两端都植树:棵树=总距离÷棵距+1;②路的一端植树,另一端不植树:棵树=总距离÷棵距;③路的两端都不植树:棵数=总距离÷棵距-1三、在方形线路上植树,如果每个顶点都要植树。

则棵数=(每边的棵数-1)×边数。

例1.从公园通往湖心的小岛有一条长900米的小路,在小路的两侧,从头到尾每隔15米栽1棵树,需要多少棵数?分析:典型的植树问题,而且是不封闭线路,总长为900米,间隔是15米,所以段数=900÷15=60,这个时候注意,题目说的是从头到尾都栽树,所以小路一侧的树为60+1=61,两侧就是61×2=122棵课堂练习题:有一条公路长900米,在公路的一侧从头到尾每隔10米栽一根电线杆,可栽多少根电线杆?例2.有12名小学生站成一排,要求在每两名小学生中间放2盆花,需要摆放几盆?分析:如果把每2名小学生开成1段的话,那么12名小学生一共有11个间隔,也就是说可以看成11段,每一段放2盆花,就应该放2×11=22盆花例子3,长方形场地:一个长84米,宽54米的长方形苹果园中,苹果树的株距是2米,行距是3米.这个苹果园共种苹果树多少棵?解:解法一:①一行能种多少棵?84÷2=42(棵).| ②这块地能种苹果树多少行?54÷3=18(行).③这块地共种苹果树多少棵?42×18=756(棵).如果株距、行距的方向互换,结果相同:(84÷3)×(54÷2)=28×27=756(棵).解法二:①这块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84×54=4536(平方米).②一棵苹果树占地多少平方米?2×3=6(平方米).③这块地能种苹果树多少棵?4536÷6=756(棵).当长方形土地的长、宽分别能被株距、行距整除时,可用上述两种方法中的任意一种来解;当长方形土地的长、宽不能被株距、行距整除时,就只能用第二练习题一:1、城中小学在一条大路边从头至尾栽树28棵,每隔6米栽一棵。

五年级植树问题及解题技巧

五年级植树问题及解题技巧

五年级植树问题及解题技巧
五年级的植树问题是一个经典的数学问题,主要考察学生对于间隔和数量之间关系的理解。

这类问题通常涉及到在一定距离内种植一定数量的树木,并询问树木之间的距离或数量。

假设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为d 米,总共种植了n 棵树。

对于植树问题,关键在于理解树木数量和间隔之间的关系。

1. 如果只有1棵树,那么没有间隔,d = 0。

2. 如果只有2棵树,那么有一个间隔,d = 0。

3. 对于3棵或更多的树,间隔数会比树木数量少1。

即:间隔数= 树木数量- 1
因此,总距离= d ×间隔数
用数学方程表示:
d = 总距离/ (n - 1)
总距离= d ×(n - 1)
现在我们可以通过具体的例子来解释这些概念。

当种植5棵树时,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为:5/2米。

所以,5棵树的总距离是:10米。

植树问题专项讲义(五大类型+方法+练习+答案)六年级数学小升初总复习

植树问题专项讲义(五大类型+方法+练习+答案)六年级数学小升初总复习

植树问题最全应用题(专项讲义)六年级数学小升初总复习(五大类型+方法+练习+答案)植树问题是小数数学应用题的重难点问题,主要分为不封闭路线、封闭路线两种情况,可细分为五大考点。

【考点一】非封闭路线的两端都要植树【方法总结】若题目中要求在非封闭路线的两端都要植树,则植树棵数就比分成段数多1,可得到:植树棵数=间隔个数+1;植树棵数=植树全长÷间隔距离+1;间隔距离=植树全长÷(植树棵数-1);植树全长=间隔距离×(植树棵数-1)。

【典型例题】兴华学校为了建设美丽校园,决定在校园里一条长200米的路的两边从头到尾都种树,且每隔5米种一棵树,一共需要种几棵树?【解题分析】这道题是属于非封闭路线的两端都要植树的问题,那么植树棵数就比分成段数多1。

可直接采用公式:植树棵数=植树全长÷间隔距离+1;代入数据即可求出。

本题需要注意的是“路的两边都种树”,最后的棵数要“×2”。

【解答】300÷5+1=60÷1=61(棵)61×2=122(棵)答:一共需要种122棵树。

【跟踪练习】1、绿茵公园里有一条全长1000米的主干道路,现在打算在这条道路的一侧从头到尾等距离地放置6张长木凳供游人休息,每两张长木凳之间相距是多少米?2、宜安居小区为了打造最美绿化小区,计划在小区里的一条主干道进行绿化升级。

主干道长420米,在主干道的两边从头到尾都植树。

为了对称性美观,路的两边所种的树间隔和棵数一样,都是每隔6米种一棵树,则一共需要种多少棵树?3、在公路的一边立着等距离的电线杆,李华从第1根路灯下走到第9根路灯下用了4分钟。

如果李华走了10分钟,此时他走到了第几根路灯下? 5米 1棵 2棵 3棵0 5米 10米 15米 20米 4棵 5棵 …………4、校园里的林荫小道边上摆着一排花,每隔0.6米摆一盆,加上两端一共摆了82盆花。

现在改成每隔0.9米摆一盆花,那么剩下多少盆花?5、会议大楼从一楼走到四楼一共要走63级台阶。

《植树问题》案例分析

《植树问题》案例分析

一、三个环节,理清脉络,条理有序 二、三大问题,拨云见日,抓住本质 三、三次提升,加深理解,论据充分
谢谢大家!
“同样是20米的小路,为什么栽的棵数却不一样呢?” “仔细观察这些算式,哪里变了?哪里不变?”
“对比这三种情况,哪里相同?哪里不同?”
德育渗透:有了三个问题的引领,就有了解决问题的方向,有 了思想方法的渗透,有了数学模型的内化,培养学生善于抓住
数学本质,自觉尊重并运用规律解决问题的意识与习惯。
一、三个环节,理清脉络,条理有序 二、三大问题,拨云见日,抓住本质 三、三次提升,加深理解,论据充分
说明算式含义---数形结合,全面分析 改变全长间距---抽象关系,建立模型
德育渗透:通过探究规律、特征的活动,从特殊到一般,使学 生学会分清主次,抓主要矛盾,渗透“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观 点。培养学生做事严谨、调理有序、严肃认真的学习习惯。
一、三个环节,理清脉络,条理有序
1、创设情境---初识 2、自主选择---深化 3、建立联系---理解
在《植树问题》中培养思维严谨的 策略和方法
严密性:数学知识、数学思维、数学演算处处 充满着严密性。应引导学生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 题、解决问题养成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逻辑论证 能力和严谨思维的能力,形成追求真理、勇于创新 的、逻辑推理、例
题示范方式,使学生掌握逻辑归纳与演绎、命题求证与论
每5米栽一棵树 → 每5米一个间隔 →每个间隔对应一棵树 德育渗透:通过说一说,指一指,数一数,让学生亲历从“感
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获取新知的过程。通过三次不同的提
升,让学生体会数学思考的严谨性和结论的确定性,树立言之 有理的思维习惯和步步有据的思维意识,培养实事求是、一丝 不苟的科学精神和个性品质。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植树问题》教材分析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植树问题》教材分析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植树问题》教材分析一、教材内容概述《植树问题》是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中的第七单元。

本单元主要围绕植树这一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展开,通过植树问题的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并应用所学数学知识。

二、教材内容分析1. 植树问题引入本单元以“植树”为主题,引出学生对于“植树”的理解和认识,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植树,以及植树对环境的重要性。

2. 树的数量与排列问题教材围绕树的数量和排列问题展开,让学生通过各种组合方式,解决关于植树排列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推理能力。

3. 植树问题的应用通过实际问题的设置,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如校园植树、社区植树等,锻炼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4. 植树问题的拓展本单元还会对植树问题进行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更多关于植树的问题,如不同树木对环境的影响、树木的生长规律等内容,增强学生对于植树的深层次理解。

三、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植树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教学方法本单元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法,以问题情境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同时,结合小组合作,让学生通过合作互助的方式,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安排1.引入:通过展示植树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谈谈植树的重要性。

2.概念讲解:解释植树问题,介绍相关植树数学概念。

3.练习环节:组织学生进行植树问题的练习,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理解。

4.拓展活动:引导学生拓展相关植树问题,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

六、教学效果评估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参与度、思考能力等。

2.作业评估:布置相关植树问题作业,评估学生对于植树问题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小组合作: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互助与合作能力。

植树问题学情分析方案

植树问题学情分析方案

植树问题学情分析方案•相关推荐植树问题学情分析方案(精选16篇)为了确定工作或事情顺利开展,往往需要预先进行方案制定工作,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

方案要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植树问题学情分析方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植树问题学情分析方案篇1设计意图:随着社会的发展,保护环境已成为全人类日益关注的问题。

而对幼儿进行环境启蒙教育,使幼儿知道环境污染的危害,了解一些简单的环保知识并建立初步的环保意识,为他们长大以后成为具有牢固的环保观念的人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奠定一个扎实的基础,是很有必要的。

随着幼儿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我们进一步结合劳动教育,组织幼儿自己动手美化环境,保护环境,使他们把初步的环保意识转化为自己的行动,并在活动中巩固这种意识。

于是我们在植树节这天,为美化、净化环境,让幼儿认识如何栽树,宣传绿色植物的好处,教育小朋友要爱护树木。

活动目标:1、理解童谣内容,学会朗诵童谣。

2、知道春天是植树的好季节,了解3月12日是植树节。

3、了解树木与人类的关系,教育幼儿要爱护树苗。

活动准备:栽树的过程图片或者栽树的图片,黑板上写好“3月12日---植树节”画上装饰的图片在黑板上活动过程:一、观看栽树的过程图片,了解有关植树的知识。

1、看完后提问:电视里面的叔叔阿姨在做什么?(栽树)学习词语:栽树。

2、你们平时有没有看见过栽树?是不是和电视里的叔叔阿姨一样栽树的?他们是怎么样栽树的?(先在地上挖一个坑,然后把树苗放进坑里,然后在把土盖上,最后浇上水。

)学习词语:挖树坑、栽树苗。

4、你们知道什么时候栽树最好?(春天)3月12号是植树节,每个人都要植树,明天就是3月12号(植树节),你们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空地上栽树,好吗?5、出示栽树的图片,让幼儿观察,我们种好了小树苗,再来和小树苗比比看,谁高谁矮?(一样高)小树苗和我们小朋友一样也会长高,那怎么让小树苗长大长高呢?(要爱护它,保护它,多给它浇水施肥捉害虫)6、栽好树,爸爸妈妈的脸上什么表情呀?(爸爸乐,妈妈笑)我爱爸爸妈妈也爱小树苗。

《植树问题》分析

《植树问题》分析
情境2:一个小朋友领了5棵树,种好了还我2棵,这是为什么? 生:两头都有房子,不种! 小结:怎么植树要看具体情况。
俞正强老师课堂精彩片段
生:两个。 师:两段有几个点啊? 生:三个。 师:三段呢?四段呢?请问,点和段之间有什么关系?点多还是段多? 生:点多。 师:怎么个多法? 生:一段线两个点,两段线三个点,三段线四个点…… 师:那么,点比段多几? 生:点比段多1。 师:在平均分的除法里面,点比线多1,而植树是正好植在什么地方? 生:点上。 (俞老师认为,这个问题应先让学生理解20÷5求的是段,再抓住点与 段的区别,从而理解点与段的关系。)
a、谢作长老师
在一条12米长的绿化带一边栽 树。(两端要栽)
画图,表格,得出规律。
如何进行探究
b、王礼勇老师 引导学生用简单的数 据来试验( 20米每5米栽一棵两端都
载,通过画一画,记录,比一比再得 出规律)
c、张锡忠老师
板书: 两端都种 20米/5米 5 100米/5米 21 200米/2米 101
俞正强老师课堂精彩片段
4. 清晰对植树问题的认识
师:除了园林工人把树种在点上,还有什么人把什么放在点上? 生:工人把路灯放在点上。 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画了一幅草图,并解释这里把树变成了路 灯。 生:红绿灯,插旗子,楼房上的窗户…… 师:继续说。 说着说着,学生忽然悟出了道理。有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 只要是平行观察、猜测、 验证、推理等数学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解决植 树问题的思想方法(模型思想),培养学生从实 际问题中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在教 学植树问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实际问题情 境,从简单的情况入手,在解决问题的分析、思 考过程中,逐步发现隐含的规律,经历建立数学 模型的过程,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提 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植树问题》学情分析方案

《植树问题》学情分析方案

基本信《植树问题》A1学情分析方案息县(市、区)学校姓名学科数学能力维度√学情分析□教学设计 学法指导□学业评价所属环境√多媒体教学环境□混合学习环境□智慧学习环境微能力点A1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教学环境多媒体环境下,希沃白板教学主题植树问题例1教学对象五年级学生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发现一条线段上两端植树问题的规律。

2.让学生掌握通过线段图来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数形结合的直观性和有效性。

在深入探究规律成因时,体会数学中一一对应的思想。

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解题策略和方法3.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探究发现一条线段上两端植树问题的规律。

学习难点理解棵树与间隔数的规律并利用规律解决问题。

分析工具问卷,希沃白板,分析方法问卷调查法学情分析实践方案1.对学生的学习经验、知识储备、学习能力、学习风格以及学习条件的分析。

本课主要是渗透有关植树问题的一些思想方法,通过现实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从中发现一些规律,抽取出其中的数学模型,然后再用发现的规律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学生在学这个内容之前,已经掌握了有关线段的相关知识,初步积累了一些探索规律的经验,由于这种规律在日常生活中常见,学生容易在生活中找到相关的原型,因而也比较容易体会到探索规律的乐趣和成功感。

其侧重点是在解决植树问题的过程中,向学生渗透一种在生活中很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化归思想。

2.利用信息技术扩大学情分析范围、丰富学情分析形式、提升学情分析效率。

在学习植树问题例1前,为了了解学生是否能运用“化繁为简”、“一一对应”、“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独立思考,解决所要学习的新问题,我设计了问卷调查,调查数据统计,100%的学生能答对五棵树有4个间隔,可以直观清晰看出学生对植树问题中间隔的认知情况比较好,而判断题间距,有25%的学生答错,说明有一小部分学生对间距不够了解。

《植树问题》内容分析与教学设计-最新文档

《植树问题》内容分析与教学设计-最新文档

《植树问题》内容分析与教学设计G623.5《探索乐园一一植树问题》内容分析(一)教材分析:植?湮侍狻笔羌浇贪嫠哪昙断虏帷疤剿骼衷啊钡哪谌荩?教材将植树问题分为几个层次:1. 探索两端都栽、一端栽树、两端不栽这三种不同情况栽树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2. 应用总结出的规律解决栽树中的问题;3. 用植树问题中总结出的规律解决生活中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

其侧重点是:在解决植树问题的过程中,向学生渗透一种在数学学习上、研究问题上都很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化归思想。

(二)学情分析:从学生的思维特点看,四年级学生仍以形象思维为主,但抽象思维能力也有了初步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类梳理的数学活动经验。

这节课的内容本身具有很高的数学思维和很强的探究空间,既需要教师的有效引领,也需要学生的自主探究。

(三)教学理念。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设计这节课时,我主要是运用这样的教学理念:以问题情境为载体,以认知冲突为诱因,以数学活动为探究形式,使学生经历生活数学化,数学生活化的全过程,从中学到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

(四)教学策略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在动手操作中找方法 --- 在方法中找规律---在规律中学应用”的教学过程,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使每个学生动脑、动手、合作探究;经历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探索乐园一一植树问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知识水平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一)知识与技能方面:1. 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认识“间隔”的含义,通过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发现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

2. 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能理解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

3. 能够借助示意图,利用规律来解决简单植树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方面:1. 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规律,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年级植树应用题及解题技巧

一年级植树应用题及解题技巧

一年级植树应用题及解题技巧
在解决一年级的植树问题时,我们可以利用直观的方式去理解和建模,通常问题可以归结为线段或者直线上植树的模型。

下面给出一些基础的问题和解题方法。

基础问题:
1. 一条30米长的直道一边,每隔6米放了一盆花,两端都放,一共有多少盆花?
2. 一根木头锯成8段,每锯开一处需要5分钟,锯完需要多少分钟?
解题方法:
1. 线段上的植树问题:线段上的植树问题通常涉及到线段的长度和间隔。

如果线段上每隔d米放一盆花,那么线段上会有多少盆花呢?如果线段有n 个间隔,那么就有n+1盆花。

例如在第一个问题中,有5个间隔,所以有6盆花。

2. 直线上植树问题:如果一根木头被锯成了n段,那么需要n-1次锯割。

例如在第二个问题中,要把木头锯成8段,需要7次锯割,每次需要5分钟,所以总共需要35分钟。

对于更复杂的问题,例如在圆上植树或者在网格上植树,我们也可以用类似的思考方式去建模和解决。

第7讲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学生版)(知识梳理+典例分析+举一反三+巩固提升)人教版

第7讲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学生版)(知识梳理+典例分析+举一反三+巩固提升)人教版

第7讲数学广角-植树问题知识点一: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1.植树问题基本解决思路:间隔数=总长÷间隔距离。

2.两端都栽:棵数=间隔数+1。

知识点二:两端都不栽的植树问题两端不栽:棵数=间隔数-1。

知识点三:封闭图形的植树问题在一条首尾相接的封闭曲线上植树,所需棵数与间隔数“一一对应”,相当于线段上一端栽一端不栽的情况。

一端栽一端不栽:棵数=间隔数。

考点一:植树问题【例1】一根绳子长18米,每3米剪成一段,需要剪几次?(1)求这根绳子一共可以剪几段。

(2)画图表示这根绳子被剪成的段数。

从图中可知,需要剪次。

1.在一个正方形的花坛的四周摆放16盆花,怎样摆放可以使每边摆放的花盆数都是5盆?(4分)(1)请画出示意图。

(用O表示花盆)(2)已知花坛的边长是2.4米,平均每盆花之间的距离是多少米?2.史冬鹏是我国著名的男子110米栏运动员,多次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等重要体育赛事。

下面是男子110米栏赛道的示意图。

问:每两栏之间的距离是多少米?3.公路旁每隔2.5米栽一棵树,丽丽从第1棵树跑到第40棵树,妈妈说丽丽跑了100米,丽丽说没有100米。

你认为谁说的对?请说明你的理由。

一.选择题(共5小题)1.小区花园是一个长50米,宽40米的长方形,现在要在花园的四周栽树,四个角都要栽,每相邻两棵间隔5米。

一共要栽()棵树。

A.18 B.36 C.37 D.402.同学们围着圆桌吃午饭。

每张圆桌的周长是3米,如果每隔50厘米坐一人,一张圆桌一共可以坐()人。

A.7 B.5 C.63.在一条环形跑道上,等距离插着8面红旗,这条跑道被平均分成()段。

A.8 B.7 C.94.锯一根木头,锯一次需要n分钟,把这根木头锯成7段,需要用()分钟。

A.7n B.6n C.8n5.在300米长的道路一边种树(两端都种),每20米一棵,一共要种()棵。

A.15 B.16 C.17二.填空题(共5小题)6.把6米长的木料锯成每2米一段的短木料,每锯一段需要15分钟,这根木料全部锯完需要分钟。

五年级植树问题总结

五年级植树问题总结

五年级植树问题总结
五年级植树问题的总结:
1. 植树问题的类型:
封闭图形:例如圆形、正方形等,其中任意一点到植树点的距离相等。

开放图形:例如直线、折线等,其中任意一点到植树点的距离不一定相等。

2. 解题方法:
公式法:对于封闭图形,可以使用公式计算出植树的数量。

公式为:棵数=周长÷棵距。

画图法:对于开放图形,可以通过画图的方式找出植树的数量和规律。

3. 常见的植树问题场景:
公路两旁植树:需要考虑间隔和两端是否都植树。

圆形花坛植树:可以使用公式法计算出植树的数量。

楼梯式植树:需要考虑楼梯的宽度和高度,以及每层楼梯是否都植树。

4. 解题思路:
读题并理解题意,明确需要求解的问题。

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找出规律。

根据规律,选择合适的公式或方法进行计算。

对计算结果进行检验,确保其合理性和正确性。

5. 注意事项:
在解题过程中,需要注意单位的统一,例如长度单位为米或厘米等。

在计算过程中,需要注意运算的顺序和精度,避免出现计算错误。

在检验结果时,需要注意实际情况的符合程度,例如在公路两旁植树时,需要考虑实际情况中的路宽和安全距离等。

小学数学_植树问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_植树问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_植树问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学情分析】根据对小学数学植树问题教学的学情分析,我发现学生在掌握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和思维过程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具体来说,学生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较大的问题:1. 知识基础薄弱:部分学生对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掌握不牢固,如面积、周长等概念理解不深入,导致在解决植树问题时无法正确运用相关知识。

2. 解题思维缺乏:学生在解决植树问题时,缺乏系统性的思考和分析能力,容易陷入思维定势,只关注表象而忽略问题的本质,导致解题思路不清晰、方法不得当。

3. 计算能力不足:部分学生在进行数值计算时,容易出现粗心和计算错误,导致最终结果不准确。

同时,对于复杂的计算步骤和运算规则掌握不牢固,也影响了解题的准确性。

【教材分析】在教材分析方面,我针对小学数学植树问题的教材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

教材中涉及的相关知识点和解题方法如下:1. 面积和周长的概念:教材中对面积和周长的定义和计算方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包括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的面积和周长计算公式。

2. 植树问题的解决思路:教材中通过具体的案例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计算面积和周长来解决植树问题。

同时,教材还提供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如画图、列式等。

3. 综合运用:教材中通过一些综合性的题目,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和方法综合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课后反思】针对小学数学植树问题的教学设计,我在课后进行了反思和总结。

以下是我对教学过程的评价和反思:1. 教学目标明确:在教学设计中,我明确了教学目标,即让学生掌握解决植树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思维过程。

通过分析学情,我确定了教学重点和难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2. 教学方法多样: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示范、引导、练习等,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

同时,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3-9植树问题

3-9植树问题

答:共需栽14棵树。
集 中 训 练 营
3、人民公园门口有一条80米长的路,计划在路的一侧每
隔5米放一把椅子,公园门口处不放,
共需要多少把椅子?
探 索 者 之 旅
例4:一个鱼塘周围长200米,沿鱼塘每隔2米要栽一棵树, 可以栽多少棵树? 分析:鱼塘和马路有什么不同呢?经过老师在黑板上的演 示,你们发现什么古钟,3点时敲3下,用6秒钟,
那么,10点敲10下,用多少秒钟?
作业:1.课后余味轩
2.完成导学案
棵数:200 ÷2 = 100(棵) 答:可以栽100棵树。
集 中 训 练 营
4、一个湖泊周长是3200米,沿湖泊一周每隔4米栽一棵杨 树,湖泊一周共栽了多少棵杨树?
探 索 者 之 旅
例5:明明家住在6楼,相邻两层之都有16级台阶。他从一 层走到家,一共要登多少级台阶? 分析:聪明的小伙伴们,你们发现它与 植树问题的共同点了吗?我们一 起在黑板上看看吧^ .^ 解:两头都种 棵数=段数+1 段数:6 - 1= 5(段) 台阶:16×5 = 80(级) 答:一共要登80级台阶。
集 中 训 练 营
1:在一条长160米的路一侧栽丁香树,每隔4米栽一棵,
两头都栽,能栽多少棵丁香树?
探 索 者 之 旅
例2:在两幢相距60米的楼房之间栽月季花,每隔3米栽一 棵,问可以栽多少棵月季花? 分析:亲爱的小盆友们,你们想想楼房的位置可以栽花吗 属于哪种植树方式呢? 解:两头都不种 棵数=段数-1
段数:60÷3 = 20(段) 棵数:20 -1 = 19(棵) 答:可以栽19棵月季花。
集 中 训 练 营
2、一条公路长500米,在路的两侧每隔20米放一个垃圾桶,
起点和终点是站牌,不用放,一共放了多少个垃圾桶?

典型的植树问题分析与解答

典型的植树问题分析与解答


封闭图形 间隔数=彩旗数
分析:把每条边上看作 一端种树的情况。
每条边上旗子数:24÷4=6(面)

实际每条边上旗子数:6+1=7(面)
假设一端种树
答:每边插7面彩旗。
提升练习
学校开运动会,把24面彩旗平均插在操场四边(四个角 都要插),每边插几面彩旗?

封闭图形 间隔数=彩旗数

两端都栽
间隔数=彩旗数-1
封闭曲线上的植树问题:
长方形周长:(60+40)×2 = 200(m)
间隔数(植树棵数):200÷5 = 40(棵)
答:一共要栽40棵树。
3. 小区花园是一个长60 m,宽40 m的长方形。现在要在 花园四周栽树,四个角上都要栽,每相邻两棵间隔5 m。 一共要栽多少棵树?
分析:先求出两条长边上种树棵树(两端都种); 再求出两条宽边种树棵树(两端都不种),
每边的植树棵数= 植树总数÷2
间隔数:102÷2-1=50(个)
间 距:150÷50=3(m) 答: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3米。
重点回顾
有关植树问题,你学会了哪些内容?
植树问题分为路线是不封闭的图形 和封闭的图形两种情况。
不封闭的:两端都栽,植树棵数=间隔数+1; 两端不栽,植树棵数=间隔数-1; 只栽一端,植树棵数=间隔数。
植树问题分为路线是不封闭的图形 和封闭的两种情况。
不封闭的:两端都栽,植树棵数=间隔数+1; 两端不栽,植树棵数=间隔数-1; 只栽一端,植树棵数=间隔数。
封闭图形的与只栽一端的相同,植树棵数=间隔数。
1. 广场上的大钟5时敲响5下,8秒钟敲完。12时敲响12 下,敲完需要多长时间?

植树问题——精选推荐

植树问题——精选推荐

植树问题一、概念在一段路线上,每隔一定的距离种一棵树,一共可以种多少棵树,像这类型问题都是植树问题。

这段路线的长度就叫总长,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就叫每段长,树把路线分成很多个间隔,叫段数;一共种了多少棵树叫棵数。

植树问题就是研究总长、每段长、段数、棵数四者之间的关系,在不同情况下,四者的关系都会不同。

解题关键就在于,分析是哪种把握情况及四者间关系。

思考方法就是画图初步判断属哪种情况及四者的关系(一般画最简单的情况,如种一棵或两棵来帮助理解)二、类型:(一)、非封闭路线1、非封闭路线两端都种树拓展:上楼梯问题段数=棵数-1 总长=段数×每段长例1、在一条长1000米的公路一边栽树,每隔4米栽一棵树,如果公路的起点和终点都栽树,问一共可以栽多少棵树?分析:由“如果公路的起点和终点都栽树”这句话我们就可以判断,它是属于非封闭路线两端都种树的情况;总长=1000米,每段长=4米,求棵数;要求棵数,必须先求段数,而要求段数,我们可以用这个公式“段数=总长÷每段长”2、非封闭路线一端种树段数=棵数总长=段数×每段长3、非封闭路线两端都不种树拓展:锯木问题段数=棵数+1 总长=段数×每段长例:两幢楼房相隔16米,每隔2米种一棵树,一共种多少棵树分析:种树的路线上,两端是楼房,不能种树,这时,段数会等于棵树+1,而题目告诉了我们总长(16米),每段长(2米),就可以求出段数(16÷2=8段),即棵数是:8+1=9棵练习:1.有一条2000米的公路,在路一边每相隔50米埋设一根路灯杆,从头到尾需要埋设路灯杆多少根?2.某大学从校门口的门柱到教学楼墙根,有一条1000米的甬路,每边相隔8米栽一棵白杨,可以栽白杨多少棵?1、在一条长300米的公路两边种树,每隔4米种一棵,一共可以种多少棵树?2、一条路上每隔10米有一根电线杆,连两端共有24棵,这条路有多长?7.马路的每边相隔7米有一棵国槐,小军乘无轨电车3分看到马路的一边有国槐151棵,无轨电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8、一个老人以等速在公路上散步,从第一根电线杆走到第12根电线杆用了12分钟,这个老人用同样的速度走24分钟,应走到第几根电线杆?10、有一条道路,左边每隔5米种一棵杨树,右边每隔6米种一棵柳树,两端都种上树,共有5处杨树与柳树相对。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树问题》教材分析1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生活中的事例,初步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

2、初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

3、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材说明和建议:教材说明植树问题是人教版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其目的是渗透有关植树问题的一些思想方法,通过现实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从中发现一些规律,抽象出其中的数学模型,然后再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植树问题通常是指沿着一定的路线植树,这条路线的总长度被树平均分成若干段(间隔),由于路线的不同、植树要求的不同,路线被分成的段数(间隔数)和植树的棵数之间的关系就不同。

在现实生活中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比如公路两旁安装路灯、花坛摆花、方阵问题,等等,它们中都隐藏着总距离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问题,我们就把这类问题统称为植树问题。

在植树问题中“植树”的路线可以是一条线段,也可以是一条首尾相接的封闭曲线,比如正方形、长方形或圆形等等。

即使是关于一条线段的植树问题,也可能有不同的情形,例如,两端都要栽,只在一端栽另一端不栽,或是两端都不栽。

本单元通过一些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根据不同的情况总结出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来解决类似的实际问题。

例1是探讨关于一条线段的植树问题并且两端都要栽树的情况,让学生先通过画线段图来发现栽树的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再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例2讨论的是两端都不栽树的情形。

例3则借助围棋盘来探讨封闭曲线(方阵)中的植树问题。

单元教学建议:1.适当把握教学要求。

本套教材关于数学广角单元的安排,主要是通过简单的事例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或者介绍一些比较著名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能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经验和能力。

最重要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接触这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经历猜想、实验、推理等数学探索的过程,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本单元就是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简单事例,初步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和它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教学时,应从实际问题入手,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分析、思考过程,逐步发现隐含于不同的情形中的规律,经历抽取出数学模型的过程,体验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本单元内容可用4课时进行教学。

学情分析:从学生的思维特点看,四年级学生仍以形象思维为主,但抽象思维能力也有了初步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类梳理的数学活动经验。

这部分内容放在这个学段,说明这个内容本身具有很高的数学思维和很强的探究空间,既需要教师的有效引领,也需要学生的自主探究。

教学策略现代教育论主张,学生的学习不是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主动建构的过程。

因此在本单元主要采用“在动手操作中找方法-----在方法中找规律---在规律中学应用”的教学过程,让学生通过同组合作形式,探究方法,使每个学生动脑、动手、合作探究,经历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并通过媒体的辅助教学,引导学生意趣激思,以思促学,在创设的生活情境中尝试探索,积极参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具体内容的说明和教学建议1、例1及“做一做”。

(第117~123页)编写意图(1)例1讨论的是在校园里的一条小路一边植树,需要多少棵树苗的问题,这是关于一条线段的植树问题。

小路全长100米,每隔5米栽一棵树,两端都要栽,一共要准备多少棵树苗呢?让学生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发现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经历分析、思考问题的过程。

教材用四幅图来呈现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讨论过程。

首先由一个男孩说出学生们可能会想到的答案:“100÷5=20,所以要准备20棵树苗。

”接着一个女孩问:“对吗?”来引发学生思考。

接下来呈现了解决问题常用的方法——从简单的情况入手解决复杂的问题。

这里采用的是画线段图的方式,让学生看到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4段,加上两个端点,一共有5个点,也就是要栽5棵树。

使学生发现植树时准备树苗的问题并不能简单的用除法来解决。

紧接着在第三幅图里小精灵提出问题:“你能找出什么规律?”启发学生透过现象发现规律,也就是栽树的棵数要比间隔数多1。

最后教材要求应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前面的植树问题:100米长的小路,按5米可以平均分成20段,也就是共有20个间隔,而栽树的棵数比间隔数多1,因此一共要准备21棵树苗。

这样就把整个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展示出来,让学生经历这个过程并从中学习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即遇到问题时,可以先给出一个猜测,要判断这个猜测对不对,可以用比较简单的例子来验证,并且可以从简单的事例中发现规律,然后应用找到的规律来解决原来的问题。

最后小精灵提出:“你是怎样想的?”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材在这里呈现的是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来探索规律,比较直观、简洁,学生也可以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探索规律。

(2)“做一做”也是关于一条线段且两端都要栽树的植树问题。

但是,这里给出了植树的棵数,要求的是首尾两棵树之间的距离。

和例1的情形一样,这里也要应用栽树的棵数比间隔数多1的规律,只不过例1是知道了总距离求栽树的棵数,而“做一做”是知道树的棵数求总距离。

通过“做一做”的练习,加深学生对在例1中发现的规律的理解。

教学建议(1)教学时,可以用手指引出“间隔”。

教师伸出两个手指,问:两个手指之间有几个空隙?再伸出三个手指:三个手指之间有几个空隙?接着问:四个手指呢?五个手指呢?那两个空隙需要伸出几个手指?四个空隙需要伸出几个手指?三个空隙需要几个手指?师:在数学上我们把这些空隙看做“间隔”。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我们的手指数与间隔数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间隔数+1=手指数或手指数-1=间隔数。

接着请同学在生活中找哪些物体之间有间隔。

接着结合情境图出示问题,先让学生想一想,再让同桌或小组同学相互讨论,学生可能会得出错误的结果:100÷5=20,所以要准备20棵树苗。

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想:怎样检验这个结果是否正确?初步向学生渗透用比较简单的例子来验证较为复杂的问题,例如假设路长只有20米,要栽几棵树呢?提示学生用画线段图或者是手指示意图(将每一根手指看做一棵树苗)的方式来帮助思考,这样就很容易地发现直接用除法20÷5=4算出的结果和通过直观图看出的5棵树有冲突,引发学生的思考。

接下来教师可以突出画线段图的方法(如下图),让学生观察:如果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4份,会出现几个间隔和几个间隔点?继续引导学生思考,假如这条线段就是一条小路,平均分成4份后,如果两端都要栽树的话,共要栽几棵树?让学生把间隔点数和栽树的棵数对应起来。

之后让学生自己探索栽树的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规律。

在学生自己探索时,不同的学生把一条线段分成不同的份数,但结果都是栽树的棵数正好是间隔点数。

通过小组内的讨论找出其中的规律,就是在一条路上植树,如果两端都要栽的话,栽树的棵树都比平均分的份数也就是间隔数多1,正好与间隔点的个数相同。

最后让学生根据发现的规律回过头再来解决前面提出的问题:100米长的小路,按5米可以分成20个间隔,两端都要栽树的话,就要准备21棵树苗。

最后将这道题引申为“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两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都要栽)。

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2)“做一做”可以让学生直接根据前面发现的规律来解决。

一共种了36棵树,那么就有35个间隔,一个间隔6米,总长就是35×6=210(米)。

也可以让学生先从简单的情况入手,比如每隔6米种一棵树,2棵之间相距多远?3棵呢?4棵5棵呢?学生会发现相距的长度和栽树的棵数之间的关系,然后利用规律来解决这个问题。

2、例2及“做一做”。

编写意图(1)例2是在例1的基础上继续探讨关于一条线段的植树问题的另一种情况。

教材给出动物园里绿化队在大象馆和猩猩馆之间的小路两旁栽树的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在这条小路的两端都不栽树。

解决这个问题时,教材首先给出一个学生的错误结果:“60÷3=20,每边有20个间隔,所以每边要栽21棵树。

”但是学生没有考虑到实际的情况,由于小路的两端是大象馆和猩猩馆,所以不用栽树了。

小精灵这时提醒学生注意:“可是小路两端是……”由于学生前面有了探索的经验,这里可以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发现当两端都不栽树时,植树的棵数比间隔数少1,利用发现的规律再来完成例题里的计算。

(2)“做一做”是帮助学生利用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第1题和例1对应,是两端都要栽树的情况。

第2题和例2对应,这是源于生活中的一个现实问题:要把一根木头平均分成5段,需要锯几次?虽然不是植树,但是这里隐含的规律和植树问题相同。

教学建议(1)教学时,可以先放手让学生自己思考,小组讨论后汇报。

有的学生如果不仔细分析就可能会出现和教材上女孩相同的想法,如果有的学生有不同的意见可以先让他们发表,进而引发学生的讨论,进一步来分析理解题意。

教师可以这样启发学生思考:小路的两端都是场馆,还需不需要栽树呢?学生理解题意后,可以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这种情况的植树问题中隐含的规律,再向大家展示各自不同的方法。

(2)也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将在一条线段上植树的三种情况:两头都栽:棵数=间隔数+1;一头栽:棵数=间隔数;两头都不栽:棵数=间隔数-1进行开放性教学。

3、例3及“做一做”。

编写意图(1)例3是植树问题的另一种情况——关于一个封闭图形的植树问题。

这里借助围棋盘的最外层每边都能放19个棋子,求围棋盘最外层一共可以摆多少个棋子的问题,介绍如何解决类似的植树问题。

在解决摆放棋子问题时,学生很容易像教材上的女孩一样,简单的认为“每边都能放19个棋子,最外层一共可放19×4=76个棋子”而忽略了“角上的棋子好像算重了……”接下来教材用直观图的形式展示了两个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种方法是:每边都只算一个端点,这样每边正好都是18个棋子,18×4=72得出结果。

另一种想法是:先看上下两个边,每边是19个棋子,然后再看左右两边,由于上下两边已经包括了两个端点,所以左右两边每边都少了2个棋子,只有17个,把四边上的棋子加起来就可得到最外层总共的棋子数。

接下来小精灵提出“你是怎样想的?还有其他的方法吗?”鼓励学生开阔思路,找到自己的方法。

教材这里没有给出解决关于封闭图形植树问题的规律,而是用这种直观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体现了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有不同的发展。

如果学生可以接受的话,也可以让他们自主探索这种植树问题中包含的规律,即栽树的棵数正好等于间隔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