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3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答案
高中历史专题3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第3课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课件人民版必修
[经济上] (1)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进一步加 深,中国民族工业举步维艰。 (2)这一时期爱国民众发起的抵制外货、提倡国货运动, 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 (3)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无产阶级力量壮大,从而 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
一、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代表人 代表 时间 派别
国际与俄共组织情况。
(3)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深入 工人 群众,进行宣传组织工
作,推进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
3.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影响 为中国 共产党 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同时使 中国革命有了新的理论指南。
1.五四运动前后,新文化运动的不同 (1)五四运动前,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主流,是 旧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 (2)五四运动之后,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 并走上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道路,成为新民主主义的文化 运动。
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 (1)国际因素:1917 年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 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2)国内因素:李大钊在中华大地上第一个举起社会 主义大旗,资产阶级斗争的失败和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 思主义的传播;先进知识分子的大力宣传,各地中国共 产党早期组织有计划的宣传。
一、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 1.开始传入 梁启超和朱执信等人较早地介绍马克思主义,梁启超称马克 思是社会主义的鼻祖。 2.正式传播 (1)主要原因:
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第2课新文化运动教案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
第2课新文化运动
课程标准: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一、《新青年》与新觉醒
1.新文化运动爆发的原因
(1)阶级基础: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接受资产阶级思想的知识分子队伍壮大,要求实现民主,打破封建思想的束缚。
(2)思想基础: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直接原因:袁世凯妄图复辟帝制,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
2.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2)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3)前期指导思想:民主与科学。
(4)中心:北京大学。
二、高扬科学民主大旗
1.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愚昧与专制
(1)陈独秀指出科学与民主是当今人类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两大因素。
(2)李大钊猛烈抨击尊孔复古逆流和君主专制思想。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1)陈独秀认为三纲五常是“奴隶之道德”,与时代潮流不相符。
(2)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指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1)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发表了《文学革命论》,文学革命由此开始。
(2)“文学革命”口号的提出和白话文的使用,成为推动新文化运动的有力武器。
三、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1.进步性
(1)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为新思想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新文化运动还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们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特别是青年学生在启蒙思潮的影响下,民族觉悟和爱国热情空前高涨。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必修班两课合一)-文档资料
中国的思想解放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分)
参考答案: (1)康有为:把儒家今文经学中的“三世说”和西方的进化论
结合起来宣传维新思想。
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 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的思想。
(2)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的影响:
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林则徐
人物
阶级
著作
主张
严复
资产阶级
封建君主是“大盗窃国” 国家属于人民;君为仆;
梁启超 康有为
伸民权设议院;
资产阶级 《变法通议》 变法图存;
抨击专制制度;
资产阶级 《新学伪经考》维动新摇变封法建;统治理论基础;
《孔子改制考》 托古改制;
共同点:维新变法,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反封建君主专制,建立君主立宪体制;
三、当堂检测
B (一)单选题
1、(2010年试卷)近代以来,中国各阶级为追寻独立, 民主,自由和富强之路,都进行了不懈的探索,
下列图片所示文献中,能够反映资产阶级这种探索的有
2、(09年试题)19世纪90年代,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
作为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康有为的维新思想与梁启超相比,
最显著的特点是
阶级:
魏源和林则徐: 地主阶级 严复和梁启超等: 资产阶级
(福建)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 专题十三 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练习(含解析)
专题十三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第Ⅰ卷(选择题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郭廷以在《近代中国史纲》中评价某历史人物:“往往引证中国历史及孔子之言,以破中国不能维新之说……谓经书系孔子假古人言论,按自己的想法写成,证明孔子亦是一位维新派。”该历史人物是( )
A.谭嗣同
B.康有为
C.严复
D.胡适
2.1902年严复在论及中国教育时说:“必将阔视远想,统新故而视其通,苞中外而计其全,而后得之。”严复的这一看法体现的文化理念是( )
A.会通中西
B.中体西用
C.全盘西化
D.革故鼎新
3.这一时期“家家言时务”“人人谈西学”,以建立近代式国家为指向的“国民”“国权”等名词成为流行的政治概念,“立国为思想界的共识”。所述的现象最早出现在( )
A.19世纪40~50年代
B.19世纪60~70年代
C.19世纪末
D.20世纪初
4.(2018·北京学考)19世纪末,康有为、梁启超宣传变法维新,他们的主要贡献是( )
A.倡导学习西方科学技术
B.阐明“中体西用”思想
C.提出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D.宣传西方民主共和思想
5.某同学对中国近代一人物总结了三个要点,即“宣扬自由民主”“翻译外国书籍”“赞成改良道路”。据此判断该人物是( )
A.魏源
B.洪仁玕
C.李鸿章
D.严复
6.“西学东渐是指近代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甲午战争以后,由于中国当时面临着国破家亡的命运,许多有识之士开始更积极全面地向西方学习”。甲午战争后向西方学习的进步思想的主流是( )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精选试题及答案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单项选择题
1.(2009高考广东理科基础)孔子、孟子、程颐、朱熹、王阳明等人思想的共同点是
A.“仁”
B. “心外无物”
C.“理”
D. “格物致知”
2.(2009高考江苏单科)某思想家强调孝、悌、慈等伦理道德均源于人之自然本性,这位思想家是
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王阳明
3.(2009高考山东基本能力测试)书博会开幕式的背景墙上有孔子泰山等形象,若为背景墙选配孔子的两句名言,下列最合适的是
①人无远虑,必有近忧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④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4.(2009高考山东基本能力测试)儒、道、墨、法四家是先秦诸子学说的重要流派。下列语句中最符合道家思想的是
A兼相爱,交相利 B 仁者爱人
C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
D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5.(2009福建文综高考)西方历史哲学家柯林伍德指出:“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在这里,柯林伍德强调的是
A.思想史构成了全部历史的主干
B.一切历史都可以被置换为思想史
C.思想史决定了整个历史的发展
D.历史学离不开人的主观判断
6.(2009安徽文综高考)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
7.(2009高考上海单科)①春秋时期,郑国发生了火灾,掌管祭祀的官员建议子产焚烧玉石向上天祈祷,②子产说:“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③于是积极组织灭火。④这说
【金版学案】高中历史必修三(人民版) 练习:专题三二新文化运动 Word版含答案
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二新文化运动
1.对新文化运动,毛泽东曾做出这样的评价:“他们对于现状,对于历史,对于外国事物,没有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精神,所谓坏就是绝对坏,一切皆坏;所谓好就是绝对的好,一切皆好。”这段话指出了新文化运动存在的缺陷是()
A.对中西方文化的认识存在绝对化的倾向
B.尚未领会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
C.没有动摇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D.矫枉过正是文化改革运动的通病
答案:A
2.在中国近代的某个时期,激进的知识分子及青年学生认为,拯救中国之道在于全面否定传统。为此,他们提倡() A.“中体西用”
B.“师夷长技以制夷”
C.“民主和科学”
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答案:C
3.陈独秀说:“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与以上材料相关的事件是()
A.戊戌变法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
答案:C
4.新文化运动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思想相比,就其作用而言主要“新”在()
A.传播了西方资产阶级民权平等思想
B.较为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正统思想
C.深入研究和宣传了马克思主义
D.与现实的政治斗争密切结合
答案:B
5.康有为撰写《孔子改制考》,托古改制,传播西学,宣传维新思想,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则树起“打倒孔家店”的大旗。他们的共同点是()
A.提倡民主共和,反对专制统治
B.抨击封建思想,学习西方探寻强国之路
C.彻底否定中国传统文化
D.推动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
答案:B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测试卷
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梁启超评价康有为:“以为生于中国,当先救中国;欲救中国,不可不因中国人之历史习惯而利导之。又以为中国人公德缺乏,团体涣散,将不可以立于大地;欲从而统一之,非择一举国人所同戴而诚服者,则不足以结合其感情,而光大其本性。于是乎以孔教复原为第一著手。”这里强调了康有为()
A.根据国民的传统习惯宣传变法B.重视国民公德和团体观念教育C.结合国民的感情和本性作引导D.以儒家思想为宣传变法的载体
2.“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中国……”说这段话的是()
A.梁启超B.陈独秀C.蔡元培D.李大钊
3.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资产阶级反对封建文化的运动,其依据包括()
①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③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④宣传马克思主义,使新文化运动进入新的时期
A.①②③B.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
4.陈独秀曾说:“孔教与共和乃绝对势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故其提倡孔教必排共和,亦犹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可见,陈独秀反对( )
A.传统文化B.儒家思想C.孔子主张D.封建专制
5.梁启超认为,旧中国在家庭伦理方面发展了高度的个人道德观,但在公共道德和公民操行方面是不够的。这样,他否定了儒教中国的狭隘忠诚和以家庭为中心的自私观念,而主张集体的民主和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梁启超家庭伦理观念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2020届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复习题: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一、单选题(共25题)
1.“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中国宽衣博带,长裙雅步而施万同竞争之世……诚非所宜。”康有为上书所要表达的思想是()
A.变革社会风俗.与世界文明相融合B.变革经济,发展机器生产
C.变革政治,建立君主立宪政体 D.“断发易服”,采用汉人装束
2.梁启超说:“我支那四万万余人大梦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中国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以梁启超为代表的先进分子在“大梦唤醒”后掀起救亡运动,其基本主张是()A.“师夷长技以制夷” 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C.“中学为体,西学为用”D.设议院,伸民权,变法图存
3.上海师范大学萧功秦教授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的意识。”其中“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指的是(
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B.“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D.辛亥革命民主共和的思想
4.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那时候,天下滔滔,多是泥古而顽梗之人……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他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陈先生评价历史事物的标准是“把历史事物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评价”。陈先生在这里举例用的是()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5.严复在《原强》一文中指出,世界上的强大民族“有鸷悍长大之强,有德慧术智之强;有以质胜者,有以文胜者”,中国为“文胜之国”,但流于文弱,“每转为质胜者之所制”。严复此文意在()
高中历史 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3.3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45分钟作业 人民版必修3-
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目标导航
课程标准
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学习视点
重点: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主要史实,问题与主义之争的内容、实质。
难点: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原因。
课前预习
一、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
1.早期介绍
(1)________发表文章称马克思是社会主义的鼻祖,他是中国较早介绍马克思的人。
(2)革命党人________发表文章,介绍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与学说。
(3)一些________曾介绍过马克思的学说和思想。
2.系统传播
(1)背景
①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②________的胜利。
③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2)人物:________。
(3)活动
①11月发表《庶民的胜利》和《________》,指出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新曙光。
②1919年5月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介绍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________。
③在大学和女子高等师X利用讲坛向学生宣传社会主义思想。
二、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1.“工读互助团”的实践
(1)目的:幻想通过知识分子做工和帮助劳动者________的办法,改造社会,实现社会理想。
(2)结果:因为经济上入不敷出及意见不合等原因,归于失败。
(3)影响:很多青年开始接受科学社会主义,谋求对社会的根本改造。
2.三次论战
(1)第一次:问题与主义的讨论
①双方:李大钊和________。
②问题:“要不要从________上解决中国问题”等。
(2)第二次:关于社会主义问题的讨论
①双方: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和资产阶级________者。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知识详解
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一、专题主干知识:中国近代前期的思想
一个主题:挽救民族危机,向西方学习。
两个方向:向西方学习,向俄国学习。
三个阶段:器物技艺(经济)→社会制度(政治)→思想文化(思想)三个层次的依次递进。特点:逐步深入,由表及里,由浅入深。
具体过程:
向西方学习
地主阶级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器物)
地主阶级洋务派:中体西用(器物)
农民阶级:《资政新篇》(制度)
资产阶级维新派:君主立宪(制度)
资产阶级革命派:民主共和(制度)
资产阶级激进派:民主科学(思想文化)
向俄国学习
无产阶级:马克思主义传播(思想文化)
二、专题知识详解
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
2.维新派主要代表人物的主张和贡献:P50
3.新文化运动的兴起P53
(1)兴起背景:
①北洋军阀为复辟抵制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②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③新学堂的建立和留学风气盛行,使资产阶级思想的知识分子队伍壮大。
(2)兴起过程:
①标志:《青年杂志》(后更名为《新青年》的创办);
②代表人物及各自独特贡献:
陈独秀:创办《新青年》,发起新文化运动,提出民主与科学的口号;发表《文学革命论》
李大钊:第一个举起社会主义大旗,宣传十月革命
胡适:提倡新文学尤其白话文,反对旧文学
鲁迅:写作白话文小说,批判封建礼教
③前期指导思想:民主与科学思想
④办学方针:“兼容并包,思想自由”。
⑤运动中心(活动基地):北京大学
4.概述(前期)新文化运动主要内容:即四个提倡四个反对P54
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高中历史 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3.2 新文化运动课堂达标 人民版必修3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3.2 新
文化运动课堂达标人民版必修3
1.陈独秀曾经撰文指出:“孔教与共和乃绝对势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信仰共和,必排孔教。”其实践行动是( )
A.参加辛亥革命
B.掀起新文化运动
C.参加护国运动
D.创建中国共产党
【解析】选B。新文化运动“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把斗争的矛头指向传统儒家思想,并且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2.1915年陈独秀提出:“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族,方兴未已。”作者要求变革的是( )
A.军事技术
B.思想文化
C.经济体制
D.教育制度
【解析】选B。从题目中的“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族,方兴未已”可以看出,陈独秀要求变革,变革的主要内容是思想观念,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3.1915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的实质是( )
A.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B.青年学生追求民主科学的运动
C.学习西方的文化
D.资产阶级思想文化领域的反封建运动
【解析】选D。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故D正确。
【补偿训练】
(2016·益阳高二检测)1917年6月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时局杂感》:“吾人理想中之中华民国,乃欲跻诸欧美文明国家,且欲驾而上之,以去其恶点而取其未及施行之新理想。”这主要表明当时先进知识分子( )
A.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认知和反思
B.对欧美文明缺陷的批判和否定
C.对中国社会未来的深刻思考和探索
D.对三民主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解析】选C。题干中陈独秀说到中国要超越欧美文明国家就要“以去其恶点而取其未及施行之新理想”可知是对未来社会的思考,符合题意的是C,A、D在材料中不能体现,B与材料内容不符。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测试卷
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今之国若有十万之富豪,则胜于百万之劲卒”,“讲求泰西士农、工商之学,裕无形之战,以固其本”。提出这一思想主张的是()
A.林则徐
B.魏源
C.李鸿章
D.郑观应
2.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主要活动基地的关键原因在于()
A.它是体制完备的新式大学
B.它是《新青年》编辑部的所在地
C.蔡元培推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
D.陈独秀、李大钊在北大担任教授
3.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到“公举一大酋总摄之,非惟不世及,且不四载即受代……墨利加洲之以部落共和国代君长,其章程可垂奕世而无弊。”这表明()
A.魏源认可美国的选举制度
B.魏源认识到美国先进的根源
C.魏源借以表达反专制思想
D.历史上对魏源的评价偏低
4.“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以上材料反映了魏源编写《海国图志》的目的是()
A.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B.抵制侵略走上富强之路
C.帮助人们挣脱封建思想的枷锁
D.引导人们注意世界形势
5.有一副对联:“白话通神,红楼梦、水浒,真不可思议;古文讨厌,欧阳修、韩愈,是什么东西。”它最可能出自谁的手笔()
A.洋务运动京师大学堂学生
B.清末就读于同文馆的学生
C.民国初年北京大学的学生
D.文革时期参与串联的学生
6.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危机,应当如何自救?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对这一艰深的时代课题
做出的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回答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专题三第二课 新文化运动同步检测卷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
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第二课新文化运动同步检测试卷
一、选择题
1.导致图中1919年报刊数量急剧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1895年至1919年中国报刊数量的增长
A.辛亥革命的推动 B.新文化运动的促进
C.十月革命爆发的影响D.近代西方科技的传入
2.《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阵地,它以清晰、精确的白话文代替言约义丰的文言文,用精确性、严密性的近代思维方式取代有模糊性特点的传统思维方式。人们常把新文化运动称为“白话文运动”或“文学革命”。这说明
A.白话文只是文学形式上的变化B.新文学是民主与科学的载体C.白话文全面取代文言文D.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发生了变化3.严复1879年留学归来后,常有“局外人”之感,这时的他甚至写下了“当年误习旁行书,举世相视如髦蛮”的诗句。这在本质上反映出( )
A.“进化论”思想与传统文化的对立 B.当时中国社会缺乏推动革新的动力
C.维新变法运动遭到顽固势力的围攻D.东西方文化之间存在认同上的差异
4.著名史学家戴逸谈及维新变法的历史影响时指出:“人们久处在封建闭塞的发霉气氛中,忽然从那里吹过来一股新鲜的气息,麻木不仁的头脑开始清醒过来了,僵硬的四肢逐渐动弹起来了。”材料强调维新变法的意义在于
A.挽救民族危亡B.实现富国强兵
C.引领思想启蒙D.建立民主政治
5.民国时期,辜鸿铭用外文著《中国人的精神》、《呐喊》等书,林语堂亦有《吾
国吾民》、《京华烟云》、《苏东坡传》等英文著述,此类著作多有再版。这一现象反映
A. 知识分子现代文化自觉意识增强
B. 国内存在对西方文化的全盘肯定倾向
《导与练》浙江学考必修三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高中·历史
考点分布
高中·历史
夯实考点
考向归纳
高中·历史
夯实考点
考点一 考点解读 一、林则徐和魏源的主要思想(b) “顺乎世界之潮流”
高中·历史
1.主要内容: (1)林则徐: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组织编译成《四洲志》《华事
夷言》,介绍西方的历史、地理、政情及外国人对中国的看法。
(2)魏源:编成当时第一部由中国人编撰的最详备的世界史地著作《海国图 志》,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2.影响:“师夷长技以制夷”成为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口号;是对传统心 态的一次挑战(启发人们冲破传统观念——“天朝上国”的束缚);迈出向西 方学习的第一步(学习西方国家的先进技术,以探求强国御侮之策);成为洋 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思想基础。
高中·历史
二、维新变法代表人物、主要主张及其影响(b) 1.代表人物及其主要主张、代表著作:
代表人 物 康有为 梁启超 谭嗣同 严复
主要主张
提出学习西方国家的君主立宪制,以挽救 民族危亡;利用孔子权威,宣扬维新变法 理论(托古改制) 变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兴民权,实行君 主立宪 批判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和纲常名教
2.消极影响:对东、西方文化全面否定或肯定;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
高中·历史
典例精析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知识点整理
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一‘顺乎世界之潮流’
1.近代中国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是林则徐,主持编写《四洲志》《华事夷言》等书
籍。
2.右图是魏源编撰的著作,图中文字属于小篆(书法字体),
该著作也是探寻、学习西方富国强兵道路的启蒙书。书中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不仅成为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口号,同时也是对传统心态的一次挑战,迈
出了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3.19 世纪 60 年代,洋务派提出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口号,逐步形成“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的思想。
4. 康有为打着孔子的旗号宣传维新变法理论 ( 托古改制 ) 。出版《孔子改制考》.在维新变
法期间,他全力策划新政,期望按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模式改变中国的政治和社
会制度,挽救民族危亡.
5.梁启超:发表《变法通义》,要求“ 伸民权”,设议院。
6.严复于 1898 年翻译了《天演论》。认为人类社会同样受“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
天演法则的支配。坚信“世道必进,后胜于今”其进化论思想成为维新派批判封建顽
固派守旧不变、激发人们变法图强的理论武器。
7.谭嗣同:属于激进派,他对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和纲常礼教进行了大胆地批判,愤怒地
谴责专制君主是大盗 .
8.维新思想直接指导和动员了维新变法。维新思想是爱国的 ;维新思想是进步的 ;维新思想
具有启蒙作用。
9、 1903 年,章太炎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批判康有为的保皇立宪主张,指出中
国的出路只有革命。同年,邹容发表《革命军》。
二新文化运动
1、背景是19 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队伍壮大。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北师大版必修3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
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0小题每题3分共计30分)
1.下图是晚清画报中的《女学堂》插图这反映出当时画报()
A. 倡导了社会新的风气
B. 加速了社会信息传播
C. 宣扬了男女政治平等
D. 促进了政府教育改革
【答案】A
【解析】图片反映了晚清时期女子也可以上学受教育体现了近代以来西方自由平等思想对于中国社会风气转变的影响 A正确
材料中宣扬的是男女受教育权的平等并不是政治平等 C错误
BD材料中没有体现与材料主要信息无关排除
故选A
2.迄今所知在中国出版的书刊中最早介绍马克思的是1899年上海广学会编译的《大同学》其中称“其以百工领袖著名者英人马克思也”由此可见()
①新兴的中国工人阶级找到了自己的领袖
②当时介绍到中国的马克思身份是“工人领袖”
③19世纪末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
④当时的介绍者连马克思是哪国人都没有搞清楚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答案】B
【解析】中国的工人阶级是在民国初期伴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发展而壮大的马克思不是中国工人阶级的领袖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指导思想故①错误
李大钊是第一个举起马克思主义大旗的人十月革命(1917年)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故③错误
根据题干可得知②说法正确
马克思为德国人故④说法正确
综上所述故选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青岛市第二中2013届高三(新课标历史必修三)二轮专题卷(含解析):专题3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专题训练
一、选择题
1.历史上大凡激烈变革和动荡的时代,总不免出现两种倾向:一种是要砸烂一切旧传统的革命倾向,一种是要维护旧传统的保守倾向。中国历史上符合这种现象的时期有
①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②7世纪初期③20世纪初期
A.①②③ B.②③.①② D.①③
2.(2012年3月漳州市质检8题)1902年4月,梁启超在给康有为的一封信中明确表示:“满清政府已百事腐败,久已毫无希望,破坏主义终不免;愈迟则愈惨,不如趁早。唤起民族精神讨满,是今日中国最适宜的主义”。这表明梁启超
A.拥护三民主义 B.主张维新变法
.赞成民主共和 D.倾向民主革命
3.以下是1917年——1921年《每周评论》和《新青年》所发文章的主题统计,观察图例,结合所知识,能够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马克思主义成为当时中国思想界的一股强大思潮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唯一途径是报刊
为《每周评论》、《新青年》撰写文章的都是马克思主义者
D《每周评论》和《新青年》最关心的主题是西方习俗礼仪
4.某思想家在1925年提到世人对他的评价:“自戊戌以,旧则攻吾太新;新则攻吾太旧……”该思想家是
A康有为 B梁启超严复 D胡适
5.(2010年9月浙江温州高三返校联考19题)“……产生于清末的新知识分子群也是如此,他们不是其他哪一个阶级经济利益的代表,而是民族精神和社会良心的承载者。以他们为社会强化训练强化训练的民主革命派发起和领导辛亥革命,不是受到哪个阶级的利益驱使,而是为了救国救民,为了使中国摆脱民族危机和社会苦难……”材料主要强调了“新知识分子”
A.作为一个群体形成于清末 B.承载了更多的社会责任和民族精神
.作为独立的社会阶层第一次登上历史舞台 D.成为推翻清政府的主力
6.魏在19世纪50年代写到,“西方人讲礼貌、正直、有知识,根本不应该称之为‘夷’”。四五十年代的许多著作把西方人称为“夷”,但在七八十年代这些著作再版时都改作“洋”了。该变反映了
A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 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
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 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
7.近代中国主张或赞同习西方先进技术的人物有
①魏②光绪帝③赵三多④陈独秀
A.①②③ B.①②④.①③④ D.②③④
8.以下是1917—1921年《新青年》的主题统计。结合材料及所知识得出的推论是
A.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当时中国思想界的一股强大思潮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唯一途径是报刊
.为《新青年》撰写文章的都是马克思主义者
D.《新青年》最关心的主题是西方习俗礼仪
9.(2010年11月江西师大附中高三期中21题)有者认为,文艺复兴的倡导者和19世纪末的中国维新思想宣传者的手段都很高明。两者的“高明”之处是
A.利用宗教反对封建思想B.建立政党宣传政纲.组织团体宣传新思想D.借助传统文外衣10.(2012年1月中山市期末19题)有者称,自鸦片战争起思想界开启了引西救儒的过程,而经曾国藩、张之洞、王韬、康有为至严复,到20世纪初出现西儒对立状态。在近代中西文碰撞交融过程中,蕴含的共同的主题是
A.强国御辱 B.实业救国.民主共和 D.性
11.文艺复兴运动与新文运动(前期)本质上都是()。
A传统文的复兴 B 传统文的传承
新型文的兴起 D 新型文的延续
12.(2010年广东省韶关市高三二模)毛泽东说:自己在接受马克思主义之前,是自由主义、民权主义、民族主义、改良主义、空想社会主义等念的大杂烩。此言反映了
A.毛泽东最早接受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
B.早期毛泽东的思想中传统思想占主流
.接受马克思主义后彻底抛弃原有思想
D.早期毛泽东的思想受新文运动影响
13.戊戌变法、新文运动是中国近代历程中的重大事件。下列关于两者共同点的描述,错误的是()
A.都是近代中国的早期思想解放运动 B 都提倡民权和西
都始于反对袁世凯的倒行逆施 D 都抨击封建思想文
14.(2011年1月绍兴市高三期末质检18题)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概论》中说:
“近五十年,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根本上感觉不足。”此处省略的三个词分别是( )
A.器物制度文 B.器物文制度
.文制度器物 D.制度文器物
15某课题组成员在研究“思想解放的潮流”这下课题时,帚要查阅以下一些书籍,
下列关于这些书签的表述,正确的是
A.《天演论》提出了世界上最早关于进论的思想
B.是以《瀛环志略》为强化训练强化训练写成的
.《新民丛报》是改良派与革命派论战的主要阵地
D.《民报》首先提出了民主与的思想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下》材料二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回答问题:
(1)概括材料一孟子的核心思想,指出这一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借鉴作用。
(2)材料二中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是指什么?当时为何要请这两位“先生”?
(3)有人认为,材料二表达的民主念,自材料一所述的孟子政治念。你认同吗?说明你的依据。
17.(2011年1月常德市质检28题)(12分)思想文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