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空间、实体空间与现象学变更

合集下载

从唐·伊德的技术现象学透视教育技术中的人—机关系

从唐·伊德的技术现象学透视教育技术中的人—机关系

唐 ・ 德 ( o h e 1 3 一 ) 当代 美 国著 名 现 象 学 家 和 伊 D nId ,9 4 是
技 术 哲学 家 ,对技 术哲学 和 现象 学有 自己非常 独到 的 见解 , 他
注重 对 具体 知 觉 经验 的分析 , 提倡 案例 研 究 , 当代技 术 哲 学 在
界拥 有非 常大 的影 响 力 。 17 年 至今 伊 德共 出 版 、 著书 籍 从 91 编
中 图 分 类 号 :4 — 5 G 00 7 文献 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2 7 0 (0 2 0 — 0 于教 学实 践具 有 积极 的作用 。
0 引 言
1 唐 ・ 德 的 现 象 学 技 术 哲 学 的 主 要 内容 伊
关系、 解释 学 关 系、 背景 关 系和他 者 关 系 出发 , 审视 教 育技 术 中的 人一 机 关 系, 清作 用 于技 术的 主 体 同客 体 的 关 认 系. 这对 正 确认 识教 育技 术 学这 门学科 以及 更好 地将教 育技 术理论 运 用 于教 学实践 具有 积极 的作 用 。 关键 词 : 术现 象学 ; 育技 术 ; 技 教 人一 机 关 系
逐 技术 》 。 的研 究 包含 了技 术哲 学 和现象 学 , 等 他 国内部 分学 者
将 其 理 论 称 之 为 后 现 象 学 , 有 学 者 根 据 其 理 论 将 现 象 学 与 技 也
由A C 9 E T’4定 义 可 知 , 育技 术 是 关 于学 习过 程 和 学 习 教 资 源 的设 计 、 开发 、 理 、 用 和 评价 的理论 和实 践 。 定 义 明 管 利 该 确 了教 育技 术 作 为一 个 学 科领 域 的研 究 形 态 ( 论 和实 践 ) 理 、 研 究 对 象 ( 习 过程 和学 习 资源 ) 学 和研 究 任 务 ( 计 、 发 、 设 开 管 理 、 用 和评 价 ) 虽然 定 义 中没 有 直接 描 述 媒体 , 是这 并 不 利 。 但 排斥 媒 体在 现 代 教 育技 术 中的作 用 ,它实 际 上是 学 习过 程 和 学 习资 源 的支 撑技 术 。 育 技术 中最 核心 、 教 最关 键 的要点 应 该 是 “ 育 中 的技术 ” ] 教 E。因此 认 清作 用 于技 术 的主 体 ( 或教 2 人 育) 同客 体 ( 技术 ) 关 系 , 助 于人 们 正确 认 识 教育 技 术 学这 的 有

从符号学到现象学

从符号学到现象学

从符号学到现象学符号学和现象学是两个不同的哲学分支,但它们共同关注的是人类对于世界的认知和理解。

符号学侧重于研究语言、符号以及其意义和使用规则,而现象学则侧重于研究人类对于事物直接的感受和体验。

符号学是以瑞士语言学家弗迪南德·德·索西尔(Ferdinand de Saussure)为代表的,他是20世纪初的一位著名语言学家和哲学家。

他提出了一种新的语言研究方法,即“语言学的结构主义”,这种方法将语言视为符号系统,并强调语言的符号性质和符号之间的关系。

符号学认为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符号具有固定的规则和方法,它们代表着特定的意义和价值。

符号学的核心理念是“符号即语言”。

与此相反,现象学是以德国哲学家爱德华·胡塞尔(Edmund Husserl)为代表的,他是20世纪初的一位著名哲学家和数学家。

他在哲学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即“现象学”,这种方法将人类对于事物的感受和体验视为研究重点。

现象学的核心理念是“事物的本质即人类对于事物的感受和体验”。

从符号学到现象学,是人类认知和理解的一个重要转变。

符号学认为语言是可以被规则、方法和形式化的,这使得语言可以被翻译、传递和记忆。

而现象学则认为感受和体验无法被语言所描述,只能通过内心的经验才能理解。

由此可见,符号学和现象学两种方法的本质差异在于,符号学关注语言和符号的形式化规则和方法,而现象学关注事物的直接感受和体验,强调人类意识对于事物的认知和理解。

总之,符号学和现象学是两个不同的哲学分支,它们对于人类的认知和理解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符号学主张将语言和符号视为符号系统,探究其规则和方法,可以帮助人们增进语言的翻译和交流的效率;而现象学则主张人们关注感受和体验,通过直接的内心经验来理解世界,可以帮助人们更深刻地认识事物的本质。

两者的不同方法和观点,都可以为人类的认知和理解提供新的思路和新的视角。

从符号学到现象学

从符号学到现象学

从符号学到现象学符号学和现象学是两个不同学科领域,但它们有着密切的关系和交互影响。

符号学是研究符号及其使用的学科,强调的是符号与其所代表的意义之间的关系。

而现象学则是研究现象和人对现象的认知方式的学科,强调的是人的主观体验和意义的构建。

符号学最早起源于语言学。

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通过声音、字母和汉字等符号来表达意义。

符号学家主要关注语言符号的结构和使用规则,以及符号和意义之间的关系。

符号学家会研究一个词语如何代表一个特定的物体或概念,以及不同语言中相同符号的意义是否相同。

随着符号学的发展,人们开始将其应用到更广泛的领域,例如社会学、文化学和艺术学。

符号学家认为符号是人与世界之间交流和理解的媒介。

符号可以是语言、图片、音乐、行为等等,它们通过传递信息和传达意义来影响和塑造人们的思维和行为。

在社会学中,符号学家会研究符号如何用于社交交流和群体认同,例如旗帜、徽章和口号等。

在文化学中,符号学家会研究符号如何用于文化表达和符号系统的变化,例如传统节日、艺术作品和流行文化等。

现象学关注的是人对现象的感知和理解方式。

现象是指人对外部世界的感知和体验,包括直觉、感觉、情感和意识等。

现象学家认为人的主观体验是构建意义和理解世界的基础。

当人们看到一朵花时,他们的感官会接收到花的形状、颜色和气味等感觉信息,而个体的认知和情感也会对花产生不同的理解和意义。

现象学的核心概念是“水清则无鱼”。

现象学家认为人的主观体验和真相之间存在着差异和偏差。

人的主观体验是受到文化、语言、个体差异和社会背景等因素的影响的。

现象学家强调要用开放的心态去体验和理解世界,去去除主观的扭曲和偏见,以便更好地认识和理解现象。

现象学与符号学的交叉点在于人类对现象的理解和意义的构建是通过符号来实现的。

符号是人与现实世界之间的桥梁,它们代表着某种特定的意义和信息。

通过使用符号,人们能够传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分享和交流意义。

符号学和现象学在探究人类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方式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场所精神下历史街区的空间内涵与再造反思——以武汉吉庆街为例

场所精神下历史街区的空间内涵与再造反思——以武汉吉庆街为例

场所精神下历史街区的空间内涵与再造反思——以武汉吉庆街为例摘要:历史街区作为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类别之一,在后工业时代来临后愈发彰显出城镇文化记忆的符号价值,成为时代变迁中珍贵的怀旧地标。

在城镇化与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历史街区主要采用旧址修复和移址重建两种手段,实现街区空间保护性建设与商业化再造。

本文以武汉市吉庆街为例,基于历史街区与“场所精神”理论视域,分析吉庆街的场所精神表征,揭示吉庆民俗街的发展现状,并从民俗文化重塑、街区建筑空间复原等方面对吉庆民俗街空间再造失败进行反思,为吉庆街区以及其他历史街区的有效保护与利用提供若干建议。

关键词:场所精神历史街区空间再造吉庆街每一片城镇地域内的历史街区都是珍贵的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所谓的“旧时老街道”“儿时走街串巷的区域”,它更是生活居住、休闲娱乐与从事商业活动的特定区间范围,是一座城市的记忆性空间。

近年来,随着我国“旧城改造”工作如火如荼地开展,历史街区逐步走上旧址修复和移址改造重建的道路,实现文化遗产空间保护性开发与商业化再造,但实际境况却不容乐观。

归根究底是在定量式科学规划中没有处理好街区本体所蕴含的“场所精神”与利益导向性开发之间的关系,造成原住民与消费者的大量流失,商业性经营业绩不佳,最终陷入衰落的泥潭。

一、场所精神及其与历史街区空间的关系(一)场所与场所精神的内涵及相互联系场所在人类活动过程中诞生,并随着人类在建筑历史发展长河中对场所的认知解读逐渐深化,场所精神从重视量化指标的建筑设计中得以显化。

场所精神(geniusloci)是一个可追溯至罗马时期的悠久观念。

根据古罗马人的信仰,每一个独立的本体都有自己的灵魂(genius)守护神灵(guaraian spirit),这种灵魂赋予人和场所生命,自生至死伴随人和场所,同时决定了他们的特性和本质[1]。

这种古老的观念由挪威著名建筑学家诺伯舒兹(ChristianNorberg-Schulz)提出,他认为“场所是自然的和人为的元素所形成的一个综合体,系建筑现象学相结合的主体事物”,由包含尺寸、颜色与材质的物质空间形态和情感意志等人化性因素组成,自始至终保留着人类创造物、生活方式以及主观意识系统的烙印,是自然物质环境与人文意志环境的空间结合体;场所精神产生于客观物态因素和人物情感体验历程之间的和谐交融中,为意识行为主体与环境客体缔结着价值关系,同时也让处于场所之中的人获得方向感、归属感与认同感,场所是场所精神的承载体,场所精神是场所的情绪舒张与外溢。

略论卡西尔“符号”概念的自然科学来源

略论卡西尔“符号”概念的自然科学来源

众所周知,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Ernst Cassirer,1874-1945)以所谓“符号形式哲学”而闻名于世。

在卡西尔看来,符号乃是人类最本己的、甚至是惟一的通向“对象性”的媒介,只有凭借符号,人才能构造并理解现实的文化世界。

因此一门作为“文化批判”的哲学只有尽可能地对不同世界内凭借符号而实现的对象化给以描述,世界理解的宏伟目标才能完成。

卡西尔在澄清他的“符号”概念的来源时,更多地是谈论着这个概念与自然科学(尤其物理学)、以及德国人文主义思想(尤其是歌德的符号思想)之间的联系[1]。

可以说,自然科学和德国人文主义的符号思想才是卡西尔“符号”概念的直接来源。

由于篇幅所限,本文只尝试以卡西尔对赫兹、迪昂思想接受为例,对“符号”概念的自然科学来源予以粗浅的梳理。

一卡西尔一生从未停止过对自然科学的哲学思考。

他写过众多著名的科学认识论著作,如《认识论问题》(四卷本)、《实体概念与功能概念》、《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以及《现代物理学中的决定论与非决定论》等。

这一哲学思考对卡西尔的重要意义在于,他把自然科学中的“符号”概念改造成了一个对人类认识方式普遍有效的本体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了其符号形式哲学大厦。

在这个概念改造中,首先要说是德国物理学家赫兹(1857-1894)。

在1907年发表的《认识论问题》(卷二)中,卡西尔就在关于莱布尼兹真理概念的讨论中介绍了赫兹的观点。

莱布尼兹从一开始就放弃了知识乃现实之忠实摹写的哲学主张。

在观念和它所表达的内容之间,不需要任何一种相似性。

观念并非图式,而是关于实在的符号。

符号并不摹写一个确定性的客观存在的一切细节和特征,而只是满足于用自己的语言把存在内部诸因素间的关系自在地而完整地表达和翻译出来,比方,用句子表达思想,用几何方程表达圆形略论卡西尔“符号”概念的自然科学来源石福祁内容提要“符号”概念是理解卡西尔符号形式哲学的一个关键概念,它的来源之一是自然科学中的符号思想。

空间符号学概论

空间符号学概论

空间符号学概论
空间符号学是一个涉及符号学、建筑学、城市规划、地理学等多个学科的交叉领域,它主要研究空间中的符号及其意义。

符号学由瑞士哲学家索绪尔和美国哲学家皮尔斯提出,而空间符号学则将其应用于建筑和城市空间的研究。

空间符号学认为,建筑、城市、景观等空间元素都可以被视为符号,它们承载着特定的文化、历史和社会信息。

这些符号通过其形式、结构、功能等方面来表达意义,并与观察者产生互动,从而影响他们对空间的理解和感知。

在空间符号学的研究中,通常会涉及到符号的分类、编码和解码、意义生成等方面的问题。

符号的分类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例如按照符号的形态、功能、文化意义等进行分类。

编码和解码则是指如何将符号转化为意义的过程,这涉及到符号的解读和理解。

而意义生成则是指符号在空间中所产生的意义是如何被创造和传递的。

总的来说,空间符号学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来理解和解读空间,它使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认识和理解建筑、城市、景观等空间元素所承载的文化、历史和社会信息。

同时,空间符号学也为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等领域提供了新的理论和方法论支持。

1。

现象学及其效应

现象学及其效应

现象学及其效应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现象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时间、空间、物体、意识等一切我们所能感知和体验到的现象。

通过对这些现象的描述和分析,现象学试图揭示出它们的本质和意义,以及我们如何与这些现象相互作用和互动。

现象学不仅仅是一种哲学方法,更是一种人类对自身和世界的认知方式,它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我们所处的世界和生活的意义。

现象学的主要特点是强调主体性和体验性,它认为人类的认知和理解是建立在我们自身的主观经验之上的。

现象学要求我们首先要认真观察和体验我们所遇到的现象,尽可能地抛开主观偏见和先入为主的观念,去发现现象本身的真正含义和特征。

现象学不仅仅是一种学术研究方法,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哲学思想。

它呼吁人们关注日常生活中的细微之处,发现其中的美和意义,从而更好地体验和感受生活的真实和奇妙。

现象学的核心理念是“回归经验”,即回归到我们自身的体验和观察中,发现其中的真实和丰富性,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我们所处的世界。

现象学的研究对人类的认知和理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自身以及周围的世界。

现象学的效应不仅仅体现在学术研究领域,更体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现象学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身。

通过对主观经验的观察和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思维和情感,从而更清晰地把握自己的人生方向和目标。

现象学让我们意识到我们的认知和理解是有限的,因此要保持谦逊和谨慎,不断地去探索和学习。

现象学促使我们更加关注身边的事物和人际关系。

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现象的观察和体验,我们可以发现其中的美和意义,从而更好地珍惜和感恩身边的一切。

现象学让我们重拾对生活的热爱和热情,从而过上更富有意义的生活。

现象学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人和世界。

通过对他人的主观经验的观察和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想法和感受,从而建立更好的人际关系和沟通。

现象学让我们意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主观经验,因此要尊重和包容他人的观点和情感,建立和谐的社会和人际关系。

符号学的75个基本概念

符号学的75个基本概念

符号学的75个基本概念符号学是研究符号及其使用的学科领域,涉及到语言、文字、符号系统等方面。

下面列举了符号学的75个基本概念,帮助我们了解符号学的基本理论和应用。

1. 符号:指代某种事物、概念或想法的视觉、听觉、触觉或语言表达。

2. 符号系统:一组符号及其相互关系的集合,用于传递特定信息。

3. 符号学:研究符号及其使用的学科领域,涵盖语言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

4. 符号的产生与发展:符号的起源及其在文化和社会发展中的演化过程。

5. 符号的意义与解释:符号的意义是由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所决定的,并可以通过不同的解释而产生不同的理解。

6. 符号的生成:人类使用符号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经验。

7. 符号学家:研究符号学的学者,使用符号学理论分析和解释不同符号系统。

8. 符号与语言:符号是语言的基本单元,通过语法和语义规则组织和传递信息。

9. 语言符号系统:语言的符号系统由词汇、语法、语义和语用等组成,用于交流和表达思想。

10. 文字符号系统:文字是一种特定的符号系统,用于记录和传递信息,具有持久和广泛传播的特点。

11. 图像符号系统:图像是一种视觉符号系统,通过视觉元素表达和传递特定信息。

12. 数学符号系统:数学是一种用符号表示和推理的系统,用于描述和解决数量和结构方面的问题。

13. 简化符号系统:为了简化和加快信息传递,人们常常使用简化的符号系统,如缩略语、符号和图表等。

14. 比喻与象征:比喻和象征是通过符号来传达隐含意义的一种表达方式。

15. 符号的多义性:符号可以有不同的意义和解释,取决于上下文和使用者的理解。

16. 符号的一般性:某些符号和符号系统具有普遍性,跨越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

17. 符号的特殊性:某些符号和符号系统只在特定的文化、社会和群体中有特殊意义和用途。

18. 符号的共时性:符号以及符号系统的意义是在特定的时空背景中构建和理解的。

19. 符号的历史性:符号在历史进程中产生、发展和变异,反映了特定时期和文化的特征。

形而上学中关于实体的讨论

形而上学中关于实体的讨论

形而上学中关于实体的讨论形而上学是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涉及到许多基本概念和问题。

其中一个核心问题是实体的本质和存在方式。

在形而上学中,实体(entity)指的是存在的事物,可以是物质的、精神的或抽象的。

本文将对形而上学中有关实体的讨论进行探究和总结。

实体的分类形而上学中对实体的分类是其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根据其存在方式,实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物体实体:即具有物质属性和空间位置的实体,包括人类、动物、植物和自然界中其他物质存在。

精神实体:指心灵、思维和意识等具备精神属性的实体。

这些实体无法观察和测量,但可以通过内省和交流等方式来了解其存在。

抽象实体:也称为理念实体,是指不依赖于具体个体存在的概念、数学关系和道德价值等。

例如,真理、美和善良都属于这一类别。

实体的本质形而上学对于实体的本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实证主义观点,认为实体的本质在于其特征和功能。

他认为,通过观察事物的运动、变化和行为等特性,可以揭示出其本质属性。

这种观点成为后来科学研究方法的基础。

但康德则持不同观点,他认为实体的本质无法被直接观察到,只能通过理性推断来认识。

他强调人类智力的局限性,提出了“现象”与“物自身”之间存在着本质差异。

康德主张我们只能通过我们已知的现象来推断和描述实体。

另一种观点是存在论派(essentialism),他们认为每个实体都有一个固定不变且不可分割的本质。

例如,在生物学中,种族是一个基本概念,并且每个物种都有其固定不变的本质属性。

然而,对于抽象概念如美或真理来说,它们是否有固定不变的本质仍然是一个有待争论的问题。

实体的存在方式在形而上学中,对于实体的存在方式也有多种解释。

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实在论(realism):认为实体以及其属性存在于外部世界中独立于我们感知与意识之外。

唯心论(idealism):相反地,唯心论认为实体和属性都存在于我们的意识之中。

他们认为我们只能通过思维活动来获得关于事物属性的认知。

从符号学到现象学

从符号学到现象学

从符号学到现象学符号学和现象学是两个不同的学科,但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联系和相互影响。

本文将介绍从符号学到现象学的演进过程。

符号学是研究符号的科学。

符号是一种用来表示意义的事物,可以是语言、图画、姿势等。

符号学的研究领域包括语言学、人类学、认知科学等。

符号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但正式的学科建立起源于20世纪初的瑞士语言学家弗迪南德·德·索修尔(Ferdinand de Saussure)和美国逻辑学家查尔斯·S·皮尔斯(Charles S. Peirce)的工作。

他们提出了“符号、意义和解释”的观点,从而奠定了现代符号学的基础。

符号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是“符号三角”,即符号、指向物和解释者之间的关系。

符号是一个特定的形式,用来表达意义;指向物是符号所指代的实体或概念;解释者是与符号和指向物相关的人或组织。

符号三角的理论帮助我们理解符号的意义是如何产生和传递的。

现象学是一种对现象的研究方法和哲学学派。

现象是我们经验中的事物和现象,包括感觉、感知和认识。

现象学的研究领域包括物理、心理和社会现象。

现象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德国哲学家埃德蒙·胡塞尔(Edmund Husserl)的工作,他提出了“现象学的纯粹学”的概念。

现象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故事结构”,即现象的表现形式和内在结构之间的关系。

故事结构是现象的内在规律和意义的体现,通过观察和分析现象的表现形式可以揭示其背后的意义和结构。

从符号学到现象学的转变是一个从关注符号的表面现象到关注现象的本质和内在结构的过程。

符号学强调符号的形式和解释,研究符号的语义和语用属性;而现象学则更关注现象的本体和意义,研究现象的表现形式和内在结构。

符号学关注的是符号三角的关系,而现象学关注的是现象的故事结构。

符号学和现象学也存在一些相互影响和交叉的研究领域。

语言学研究符号的使用和解释,属于符号学的范畴;而言语行为和交际分析研究人们在交流中的言语表现形式和意义,属于现象学的范畴。

论马克思空间阐释学的四重向度

论马克思空间阐释学的四重向度

论马克思空间阐释学的四重向度◎李春敏内容提要 马克思的空间阐释学有四重基本向度,分别是:“存在的空间”“物质的空间”“资本的空间”和“反叛的空间”。

其中,“存在的空间”旨在呈现存在与空间的本质关联,在马克思关于存在的思考中,已经渗透了关于“位置”与“安放”的空间自觉;“物质的空间”关涉对空间本质的思考,它是与“精神的空间”相对的,代表了马克思对于空间一种新的唯物主义阐释;“资本的空间”关涉马克思对所在时代经验结构中的空间性的思考,旨在呈现资本时代“空间崛起”的动力学机制;“反叛的空间”是对空间拜物教及其导致的各种空间异化的反叛,探寻扬弃空间的资本化的空间实践的可能路径。

马克思的空间阐释学虽然是围绕“资本”或“资本主义”的运行过程展开的,但本质上呈现的是一种反资本的空间阐释学立场。

四重向度紧密联系,不可分割,其中,“物质的空间”是“存在的空间”的逻辑推进,“资本的空间”是作为“存在的空间”的一种具体的空间构型,“反叛的空间”既是对“资本的空间”的一种解构,同时又指向一种新的“存在的空间”的可能性。

关键词 马克思 空间 阐释学〔中图分类号〕B01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47-662X(2023)02-0029-10 空间阐释学致力于开启对于空间的社会意蕴的多维阐释,建构空间与社会—历史过程之间多重的感性关联,重新发掘和建构以空间为核心的意义体系,在传统的社会批判理论中注入空间的向度,空间阐释学既关涉具体的空间概念、命题和范畴,同时又是一种空间研究的方法。

相比于马克思的历史科学,马克思的空间哲学似乎是缺失的,这代表了当代西方空间阐释学的一种理论立场,即马克思的空间话语淹没在压倒性的历史想象中,马克思呈现的是一种“本质上无空间的资本主义”,①然而,只要我们深入马克思的历史辩证法中,就不难发现,这是对马克思的一种“流行的误读”。

马克思对他所处时代的空间生产有一种深刻的空间洞察力,他对资本时代所开启的新的空间性有着超越时代的空间自觉,在实质上提出了现代性意义上的空间生产问题。

从符号学到现象学

从符号学到现象学

从符号学到现象学
符号学和现象学都是哲学领域的学科,它们分别研究符号的本质和现象的本质。

符号学是研究符号的学科,符号是一种用来表达意义的物质或非物质的标记。

符号学家关注的是符号的产生、发展和使用过程,以及符号和意义之间的关系。

符号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语言学和修辞学,但现代符号学的研究范围已经扩展到广泛的领域,包括语言、艺术和文化等等。

符号学认为符号是人类思维和交流的基础,它们承载着人类对于现实世界的认知和理解。

现象学是研究现象的学科,现象是指人类在感知和体验中所观察到的事物和事件。

现象学家关注的是现象的本质、结构和意义,以及人类如何通过感知和表达来理解和描述现象。

现象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黑格尔和胡塞尔等哲学家的研究,但现代现象学主要受到胡塞尔思想的影响。

现象学认为现象不仅是客观存在的,在人类感知和体验中也具有独立的意义和价值。

符号学和现象学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和区别。

它们都涉及到对于意义的研究,但符号学更关注于符号和意义之间的关系,而现象学更关注于现象本身的意义。

符号学更强调符号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如语言学中的语法和修辞学中的修辞手法,而现象学更强调人类对于现象的直接感知和体验。

符号学是一种理论的研究,强调分析和解释,而现象学更注重于直观的体验和描述。

符号学和现象学都是研究意义和认识的学科,它们以不同的方式探索人类对于现实世界的理解和表达。

符号学研究符号的产生和使用,考察符号和意义的关系;而现象学研究现象的本质和意义,探索人类对于现象的直观感知和体验。

这两个学科互相补充,共同构建了我们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解释。

从符号学到现象学

从符号学到现象学

从符号学到现象学符号学和现象学是两个不同的学科领域,但它们都是关于研究和解释人类认知和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符号学是一门研究符号和符号系统的学科,它关注符号的产生、传播和解释。

符号可以是语言、文字、图像、动作等等,是人们用来交流、表达思想和理解世界的工具。

符号学家通过研究符号的结构、功能和语义来揭示符号的意义和影响。

符号学的创始人是瑞士学者费迪南德·德·索绪尔,他提出了符号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论。

现象学是一门研究现象和意识的学科,它关注人类的感知、理解和体验的方式。

现象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德国哲学家爱德蒙·胡塞尔,他强调人类的意识是直接与现象相连的,通过直观经验来理解和解释世界。

现象学的研究范围很广,包括时间、空间、身体、知觉、情感等等。

现象学的方法包括描述、分析、解释和解构现象,以深入探索人类的意识和存在方式。

符号学和现象学有一些共同之处。

它们都是关于人类认知和世界观的研究,旨在揭示人类思维和体验的本质。

它们都强调通过研究人类的语言、行为和体验来理解人类认知和文化。

它们都使用描述和解释的方法来分析和解构符号和现象。

符号学和现象学也有一些不同之处。

符号学更关注符号的传播和意义,强调研究符号系统的结构和动态。

现象学更关注人类的直观经验和现象的本质,强调在意识和感知中的主观性。

符号学更注重语言和表达的层面,而现象学更注重人类的知觉和体验的层面。

符号学更倾向于分析和解释符号的功能和语义,而现象学更倾向于描述和解构人类的感知和意识的过程。

具身认知论现象学在认知科学研究范式转型中的作用

具身认知论现象学在认知科学研究范式转型中的作用

具身认知论现象学在认知科学研究范式转型中的作用一、概述随着认知科学的深入发展,其研究范式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

传统的无身认知范式,以表征为核心,忽视了身体在认知过程中的关键作用,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们对认知本质的理解。

现象学的出现,特别是具身认知论的提出,为认知科学的研究范式带来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本文旨在探讨现象学在认知科学研究范式转型中的作用,特别是具身认知论如何挑战并超越无身认知范式,为我们理解认知的本质提供新的视角。

我们将首先回顾认知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揭示无身认知范式的实质及其局限性。

接着,我们将分析无身认知范式在人工智能研究中的应用及其背后的哲学假设,揭示其存在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深入探讨现象学与无身认知范式的关联与区别,特别是胡塞尔的意向性思想与无身认知的类似性和局限性。

我们还将探讨海德格尔对胡塞尔及整个传统哲学的批判如何成为具身认知思想产生的重要中介。

通过揭示认知活动的身体性,现象学为我们理解认知提供了新的视角,从而推动了认知科学研究范式的转型。

1. 简要介绍认知科学的发展历程及其研究范式的变革。

认知科学,作为20世纪世界科学标志性的新兴研究门类,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浅入深的发展历程。

它作为探究人脑或心智工作机制的前沿性尖端学科,已经引起了全世界科学家们的广泛关注。

其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实验心理学阶段、信息加工阶段、神经科学阶段和庞大数据阶段。

在实验心理学阶段,认知科学主要依赖实验方法来研究人类的认知现象,如感知、注意、记忆等。

威廉詹姆斯和威廉沃斯顿等实验心理学家的研究为认知科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后,信息加工阶段的到来标志着认知科学开始转向对人类认知加工系统的研究,尤其是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系统。

在这个阶段,人们开始使用计算机作为人类认知过程的模型,尝试建立认知加工模型,以揭示人类认知过程的内在机制。

进入神经科学阶段,认知科学开始关注认知过程与大脑结构之间的联系。

这一阶段中,精神病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现象学本体论

现象学本体论

现象学本体论
现象学本体论是哲学上的一个学派,它由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首
先提出。

它的主要思想是,我们不能把实体看成是独立的、孤立的个体,而是应该把它看成是与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的一部分。

海德格尔提出了“存在-在世”这个概念,意思是存在意味着与环境相互作用,并且处于时间和空间中。

他认为,我们的存在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与周围的事物相互联系。

因此,对于一个事物,我们也应该
考虑它的相关性和相互作用。

现象学本体论也强调了对于事物的直接认识。

他们认为,我们不能简
单地依赖经验和概念来理解事物,而应该用我们自己的感官直接接触
它们。

这种直接接触被称为“现象”,并成为海德格尔哲学的核心概
念之一。

此外,现象学本体论也强调了语言的重要性。

他们认为,语言是人类
思想的媒介,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信任语言所描述的事物,而应该
在语言背后寻找真正的意义。

这种意义可能比表面上所描述的更深刻、更实质。

最后,现象学本体论也认为,我们不能把事物看做是独立的实体。


反,我们应该把它们看做是与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的一部分。

这种联系可能是空间上的,也可能是时间上的。

因此,对于一个事物,我们应该考虑它的历史、背景和环境,以便更好地理解它。

综上所述,现象学本体论是一个关于实体的哲学学派,它的核心思想是,实体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与周围的事物相互联系。

它也强调了直接感官体验和语言的重要性,以及对于事物相关性和相互作用的意义。

黑格尔对“数学真理”的批判

黑格尔对“数学真理”的批判

黑格尔对“数学真理”的批判摘要:在西方,因数学的确定性、清楚明白,而将其当做真理的化身。

古希腊毕达哥拉斯把数学当做万物的本源。

近代笛卡尔、莱布尼茨乃至康德都把数学当做是哲学的样版。

但是,黑格尔对数学真理展开了深刻的批判。

黑格尔对数学真理的批评集中体现在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序言中。

在序言中,黑格尔对号称自明的数学真理进行了深入的批判,他认为数学真理具有其自身严重的缺陷,因此不能把数学方法应用到追求绝对真理的哲学中来。

从实体即主体的真理观来看,黑格尔认为数学的目的是数量而非本质,亦非概念。

其认识方式是外在而缺乏反思的,其思维方式是形式推理,其所依據的材料是非现实的空间和一,因此数学命题是僵死、无生命的,非现实的真理。

因此数学方法不能应用到追求绝对的真理的哲学上来,只能停留在日常闲谈之中。

关键词:实体即主体真理观;数学方法;非哲学方法一、序言实体即主体是黑格尔真理观的重要表述。

黑格尔认为认识的活动是绝对精神对其自身的认识,实体在自己建立自身的运动,自己转化为与其自己之间的中介,实现真正现实的存在,成为真正的主体的过程形成体系即科学体系,“真理就是它自己的完成过程”,而其运动的过程就是概念的表征运动过程,它不以任何东西作为前提又可以从任何东西做起点,在概念的辩证运动中否定它,而形成环节,最后认识到其自身的本质即实现真正的主体。

据此黑格尔考察所谓数学真理的时候发现,其中存在以下重要缺陷:(1)证明几何定理的过程受外在目的支配;(2)对定理审查考核的活动外在于事实而空洞虚假;(3)数学的目的或概念是数量而非概念的把握;(4)纯数学真理所依据的材料是空间与一,导致概念的差别僵死而不动;(5)应用数学对于时空关系的研究只是聊以自慰;(6)数学式的科学体制不能做表达真理的方式;(7)作为数学方法中的形式推理漂浮于事物之上。

二、证明几何定理的过程受外在目的支配为了说明证明几何定理的过程未经审查而接受某些规定的公认的规定,黑格尔举了作图来进行几何定理证明的例子来论证。

现象学导论 实体

现象学导论 实体

现象学导论实体现象学是一门研究现象的学科,它关注的是我们对世界的直接感知和体验。

在现象学中,实体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实体可以指物体、事物、现象或概念等具体存在的实体对象。

本文将围绕实体展开讨论,并探讨实体在现象学中的意义和作用。

一、实体的定义和特征实体是指具体存在的事物或现象。

它具有以下特征:1) 独立存在:实体作为一个独立的存在,具有自己的特性和属性;2) 可感知性:实体可以通过我们的感知和体验来认识和理解;3) 可观察性:实体是可以被观察和研究的对象;4) 可描述性:实体可以通过语言或符号来描述和表达。

二、实体的分类实体可以根据不同的属性和特征进行分类。

例如,可以从物理实体和心理实体两个维度来进行分类。

物理实体是指具体的物体或事物,如桌子、椅子、树木等;心理实体是指人的思维、感受和意识等心理活动。

此外,实体还可以根据其本质属性、功能特征、时间和空间维度等进行分类。

三、实体在现象学中的意义实体在现象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实体是我们对世界的直接感知和体验的对象。

通过对实体的观察和研究,我们可以认识世界,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其次,实体是现象和意义的承载者。

实体不仅仅是物理存在,还具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对实体的研究,我们可以揭示事物的内在含义和价值。

最后,实体是我们进行思维和推理的基础。

在认识和表达过程中,我们需要借助实体来进行思维和推理,从而进一步认识和理解世界。

四、实体的研究方法在现象学中,研究实体需要采用特定的方法和途径。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直接观察和感知来研究实体。

通过观察实体的外部特征和行为,我们可以获得关于实体的一些信息和认识。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实验和测量来研究实体。

通过控制和改变实验条件,我们可以观察和记录实体的变化和响应。

再次,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和归纳来研究实体。

通过对实体的属性和特征进行分析和分类,我们可以揭示实体的内在规律和本质。

五、实体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实体在人类社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如何解读建筑的空间与场所

如何解读建筑的空间与场所

文章编号:1009 6825(2010)01 0042 03如何解读建筑的空间与场所收稿日期:2009 09 04作者简介:何 焱(1981 ),女,助教,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 410000何 焱摘 要:从探寻建筑的本源和意义出发,分别阐述了 建筑空间论 和 场所精神论 的重要观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并以宾切提住宅为例进行分析,认为探寻具有场所精神的空间是解读建筑的核心。

关键词:空间,场所精神,环境,体验中图分类号:T U 024文献标识码:A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这是老子!道德经∀里的一句话,意思是指修建房子,修的是门窗、墙体等实体,用的则是这些实体围合出来的虚的内容。

中国古人的阴阳虚实是源于生活的朴素哲学,在两千多年前他们就有了对建筑本质的认识。

从建筑最早的形态来看,它仅仅是一个供人使用的简单场所,在那个时候也表现了建筑的本源。

经过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把大量的目光放在建筑的实体上,从形式、结构、材料等方面不断追求着更高的艺术价值,在很多美学领域,建筑的美仅仅是通过形式和技术来传达的,他们不关心内容,不注重人的体验,当然也就不会提及空间与场所。

建筑发展到今天,其意义已不在于去宣布某种主义的 诞生 或某种主义的 死亡 ,而在于不断去探求问题的本质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摆脱形式、风格、主义、流派,以及 形而上 的 意义 的困扰,重新确立应有的伦理价值。

意大利建筑历史学家布鲁诺#塞维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完成的!建筑空间论∃∃∃如何品评建筑∀,对建筑评论和建筑设计产生了很重要的影响,在此之前,建筑评论界很少有人把目光投向空间,人们的思维习惯于注重物质方面。

物质经过加工成型,空间就产生了。

空间是建筑的本质性内容,它让人们站在这个角度上重新探寻建筑的意义。

在随后的20世纪70年代,挪威建筑学家诺伯格#舒尔茨完成了!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著作,从另一个方面进一步阐述了建筑的空间意义。

探究伊德技术现象学中的四种关系

探究伊德技术现象学中的四种关系

探究伊德技术现象学中的四种关系唐·伊德是美国当代著名的技术哲学家,其在技术哲学领域成就显著,尤其在技术哲学与现象学方面研究成果颇丰。

伊德的哲学思想有其形成的过程,其哲学思想的每一个发展阶段,都是在不断汲取其他学者思想的一个过程。

正是因为有了先前的这些哲学思想对他的启发,伊德才建立起了自己的哲学理论体系。

技术现象学是伊德哲学思想的理论基石,探究了人类与技术之间的基本关系,着眼于人类经验和知觉的变化过程,确立了技术人造物在人类与世界关系中所发挥的居间调节功能。

伊德在《技术与生活世界》一书中提出了一种“人-技术关系现象学”,区分出人与技术的四种关系模式,分别为具身性关系、解释学关系、它异关系和背景关系。

(一)具身性关系具身性关系是人类与技术之间最基本、最常见的关系。

在这种关系中,人类与技术相融合从而构成了一个统一体,人类会无意识的把技术或者工具当作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并赋予其感觉。

伊德将这一关系用意向性公式表述为:(人—技术)—世界。

这是一种通过技术的关系,技术展现出某部分的透明性。

用海德格尔的话来表述就是上手事物在使用中的撤退。

例如盲人的手杖,在人们使用手杖的时候并不会将注意力集中在手与拐杖的接触之上,人的注意力往往都是集中于手杖与地面的接触上,这个时候手杖已经成为了他身体的一部分,人们不会意识到它只是一个外在的工具,从而使人与技术完全的融合在一起。

可见,具有具身性关系的技术打破了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清晰的界限。

(二)解释学关系如果说具身性关系是人类身体的延伸,解释学关系就是人类语言的延伸。

伊德曾说:“解释关系不是扩展或模仿感觉和身体能力,而是语言及解释能力。

”在这种关系中,技术与世界成为了一个整体,伊德将这种关系的意向性公式表述为:人—(技术—世界)。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人类与世界之间存在着一种不透明性,世界并不是直接展现在人的面前,而是通过技术展现的一种表象。

技术是现象的解构者,在技术与世界之间不存在明显的一致性。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 e s 。 “ ma t tt e Tu n n o n : h l s p i a t r p l g nd t e P sh ma ,E p st n ,F l 0 7,n is Hu ni a h r i g P i t P io o h c lAn h o o y a h o t u n” x o i o s a l y o i ,2 0 i h t : g o ey p e u ~d i smy v t e m De n s M W es “ mee s e s i h g c e , S T Bin a t / o s .c .d / we s/ i . t : n i . p/ a h is , Ho l s n s n t e Hi h Te h Ag P e n l ”
多 用 “ 念 空 间” 概 的表 达方 式 。
③ 如雅默 ( xJmme) 物理学 中的空 间思 想史演 变进行 过考察 , 德等人对 牛顿绝对 空间 的意 义的探讨 , Ma a r对 康
卡西尔对相对论空 间的意义进行过探讨 , 等 。 等
④ 马会端 、陈凡:全 球化与技术 :国外技术哲 学研究 的新趋 势》 《 ,载 《 哲学动 态》2 0 ,0 8年第 5期 ;D n i M. e ns
作 者 简 介 :杨 庆 峰 , 海 大 学 社 会 科 学 学 院 副 教 授 。 上 ① 此文 系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 创新重点项 目 《 现代技术在 人类空间构成 中的作用》 项 目编号 :9 S 0 ) ( 0Z 13 的
阶段性成果 。
② 卡西尔( rs C si r较多地用“ E nt asr ) e 符号空 间” “ 象空间” 或 抽 这一表达 ; 国学者 卡尔 - 尔逊 ( al er n 更 英 皮 K rP as ) o
杨庆峰
摘 要 : 类利 用现 代技 术 创 造 出不 同 于 自然科 学 中 的符 号 空 间 类 型 : 人 实体 空 间。实体 空 间 的 主 导表 现 形 式 是 以虚 拟 技 术 为 主 的虚 拟 空 间 。当前 反 思 这 一 空 间形 式 的 方 法 是 认 识 论 上 的二 元论 . 区分 虚拟 与 现 实 的 空 间。 这 一 方 法 导 致 其 意 义被 遮 蔽 。 助 被 解 构 的 现 即 但 借 象学 变更 概 念 , 虚拟 空 间 与 现 实 空 间之 间 的 互 相 变换 中虚 拟 空 间 的本 质 显 露 无 疑 。 虚 拟 空 间意 味 着 人 之 生存 结构 的显 现 。 与 现 实 空 间的 变换 中这 一 结构 得 以 开 显 。 在 关 键 词 : 象 学 变更 :虚 拟 空 间 ;实体 空 间 现
中 图分 类 号 : 1 . 文 献标 志 码 :A 文 章 编 号 : 0 5 0 7( 0 0) 3 1 1 7 B8 53 2 9 -0 4 2 1 0 —0 3 —0
基 于 几何 学 与 自然 科 学 的历 史 来 看 , 类 的空 间 形 式 不 断发 生 着 进 步 。从 欧 氏空 间 人
_
Me t g Su e i , mme ,C re t n, C,2 0 i t /www.p .r / p 2 0 / p 2 07 p o r m0 0 2 . d 。 n r ha l so S 0 7, n h t / p: s t gs t0 7 st 0 - rg a 7 5 8p f o
空 间等等 。 ②由数学 和 自然科 学而出 的空间类 型其 意义已经得到 了充分 的研究 。 ④同样 ,
现 代 技 术 的发 展 为 我 们 创 造 了新 型 的空 间 类 型 。 国学 者 M. i ) s 技
术 同样培育 了新 的机会 去创造新 的空 间和家园或者使得人类 的存在空 间再 生 。 这些 空
由现代技术所出的空间类 型完全不 同于 由科学所 出的空间类型 。 从古代科学一直到 现代科 学 , 不断产生着新 空间类型 , 而且 由数 学与 自然科学所 出的空间类型历来受 到特
间 类 型 以虚 拟 空 间 ( VmH lS a e VS 等 多 种 形 式 表 现 出 来 , 们 完 全 不 同 于 自然 科 学 所 a p c , ) 它
提 出 的符 号 空 间 或 抽 象 空 间 。由于 诸 多 原 因 其 意 义 并 没 有 得 到 太 多 的 关 注 。如何 理 解 这 些 新 的 空 间 类 型 本 性 及 其 意 义 成 为技 术 哲 学 反 思 的必 要 问题 。 文 试 图借 助 现 象 学 变 更 本

1 31・
哲学分析
2 1 第 3期 0 0年
来 获 得 对 虚 拟 空 间 的本 质 做 出反 思 。 们 之 所 以 采 取 现象 学变 更 为 方 法 来 分 析 虚 拟 空 间 我 的本 质 , 要 是 发现 在 变 更 中 , 种 揭示 虚拟 空 间 的可 能性 存 在 着 。 主 一
第 1卷 第 3期 21 年 1 月 00 0
哲 学 分 析
Ph l s ph c l An l ss i o ia a y i o
Vo . .No 3 11 . Oc . 01 t .2 0
・ 科 学 技 术 的 哲 学 理 解

符号 空间、 实体 空 间与 现 象 学变 更 ①
( u l e ns a e 到 非 欧 空 间 n n E cien sa e ; 绝 对 空 间 (b oues a e 到 超 文 E ci a p c ) d o — u l a p c ) 从 d a slt p c )
本 空 间 (y esae , 等 。这 些 空 间形 式 被 冠 以 如 下 名 称 , 符 号 空 间 、 象 空 间 、 念 h pr c )等 p 如 抽 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