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道的思想核心 PPT课件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宇宙万物的泉源。不过在“道”的解释中,学者们
也有大致相同的认识,即认为它是运动变化的,而非
僵化静止的;而且宇宙万物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
人的思维等一切运动,都是遵循“道”的规律而发展
变化。总之,在这一章里,老子说“道”产生了天地
万物,但它不可以用语言来说明,而是非常深邃奥妙
的,并不是可以轻而易举地加以领会,这需要一个从
• 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 故道生之,德处之,长之育之,亭之蜀之,美之
覆之。(道与德之关系) • 27、五十三章: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
是最,大道甚夷,而民好径……是谓盗夸,非道也 哉!(道与世人的关系) • 28、五十五章:心使气日强,壮者亡,谓之不道, 不道早亡(精神思维之道) • 29、 五十九章 长生久视之道。(长生之道) • 30、六十章: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位天下…… (取政治之道) • 32、十二章:道者万物之奥……不如坐进此道,古 之所以贵道者何……(万物为道之本)
所用) • 3、八章:水利万物而不争,故几于道 (取
象尽意) • 4、九章:功成名就遂身退,天之道 (效法
天道) • 5、十四章:执古之道,以御今有,能知古
始,是谓道纪 (道的纲纪) • 6、十五章:古之善为道者……保此道者不欲
盈…… (修道之人)
• 7、十六章:…知常客,客乃公,公乃全,全乃 天,天乃道,道乃久(自然之道)
什么是“道”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道是清静无为,德是柔软谦卑。
道法自然
《道德经》 第25章 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
重点章节解读
【第一章原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 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 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以两者同出而异名, 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对道的理解

老子破天荒提出“道”这个概念,作为自己的哲
学思想体系的核心。它的涵义博大精深,可从历史的
角度来认识、也可从文学的方面去理解,还可从美学 原理去探求,更应从哲学体系的辩证法去思维……

哲学家们在解释“道”这一范畴时并不完全一致,
有的认为它是一种物质性的东西,是构成宇宙万物的
元素;有的认为它是一种精神性的东西,同时也是产
声啊,空虚无形啊,它独立长存而不改变,循环运行而不止息, 可以作为天下万物的母体。我不知道它的名字,勉强叫它做 “道”,再勉强命名为“大”。它广大无边而周流不息,周流 不息而伸展遥远,伸展遥远而返回本源。所以,“道”是大的, 天是大的,地是大的,人也是大的。存在界有四种大,而人是 其中之一。人所取法的是地,地所取法的是天,天所取法的是 “道”,“道”所取法的是自已如此的状态。
• 13、三十章:以道左人者不以兵强天下……物 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亡 (道之所用)
• 14、三十一章:夫兵者,不详之器,物或恶之, 故有道者不处 (道之所用)
• 15、三十二章:道,常无,名朴,……道之在 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以物比道)
• 16、三十四章:大道泛兮,其可左右,…… (宇宙之道)
• 22、 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 三生万物。(道的自然过程)
• 23、 四十六章: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 下无道戎马生于郊。(人之道)
• 24、四十七章:不窥片庸知天道(感应之道) • 25、 四十八章: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
又损,以至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如何修道)
• 26、 五十一章:道生之,德富之,物形之,势成 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 8、十八章: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大有 为(政治之道)
• 9、二十一章:孔德之容,唯道是从,道之为 物,唯恍唯惚 (道之形体)
• 10、二十三章:……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 同于道者,道亦乐之 (无为之道)
• 11、二十四章:……其在道也,曰余食赘形, 物或恶之,故有道不处(道之所为)
• 12 、二十五章:……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 道。……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人法 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始与万 事万物关系)
为什么要学“道”
人的认知与欲望、社会困境、虚无主义及其化解之道
身体的困境 心智的茫然 虚无主义的危机
1.追逐生存所需,疲困不已 2.勾心斗角,欲望无穷 3.情绪复杂多变,难以安顿 1.人类中心的价值观是虚妄的 2.本末倒置,轻重不分 3.卖弄智巧,错失大道 1、文化失去活力 2、价值与存在的思考 3、换个角度思考人生意义
【第十四章原文】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 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 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 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 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傅佩荣解读: 看它却看不见,称它为“夷”;听它却听不到,称它为“希”; 摸它却摸不着,称它为“微”;这三方面都无法穷究底细,所 以它是浑然一体的。它外显的部分并不明亮,隐含的部分也不 晦暗,绵绵不绝的样子无法为它定名,然后又回归于空无一物。 这叫做没有形状的形状,没有物体的形象,这叫做若有若无的 惚恍。迎向它,看不见它的源头;眼随它,看不见它的后续。 把握早已存在的“道“,可以用来驾驭当前的一切。能够了解 最早的开始,这叫做”道“的规律。
解读《道德经》 之“道”
---云海
名人眼中的《道德经》
鲁迅先生说:“不读《老子》一书,就不知中国文化, 不知人生真谛。”“中国根柢全在道教”。
德国总理施罗德曾在电视上呼吁,每个德国家庭买一 本中国的《道德经》,以帮助解决人们思想上的困 惑。
日本当代学者卢川芳郎说:“《老子》有一种魅力, 它给在世俗世界压迫下疲惫的人们以一种神奇的力 量。”
【第四章原文】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 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
傅佩荣解读: 道,空虚而作用似乎没有极限。是那么渊深啊!像是
万物的本源。它收敛锐气,排除纷杂,调和光芒,混同 尘垢。是那么沉静啊!像是若有若无地存在着。我不知 道它是由谁产生的,好像在上帝之前就已经存在了。
【第四十章原文】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
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傅佩荣解读:
“道”的活动,表现在返回上;“道”的 效用,表现在柔弱上。天下万物源自有,有再 源自无。
【第四十二章原文】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 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 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 教,我亦教之。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而不争。(天人合一之道)
http://hi.baidu.com/mzdcvjrwcfcenzr/item/45d268 c4a3cf7eb90d0a7bbb (摘自)
道是什么
道是什么? 从道来看万物
道家要义
1、万物的来源与归宿 2、整体与永恒的观点 3、悟道方法:虚与静 1、一往平等的精神 2、平衡和谐的状态 3、得失可以泯除 1、“道”是“自本自根”,永远存在。 2、“德”是万物“得之于道者”,亦即 万物的本性与禀赋。 3、道无所不在,又不局限于万物之中。 4、人的最高智慧是明白“未始有物”, 这是走上逍遥人生的关键。
• 17、三十五章:道之出口,谈乎其无味。(道 本无言)
• 18、三十七章: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无为 之道)
• 19、三十八章: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 而有以为,故失道而后德……前识者道之华, 而愚之始。
• 20、四十章: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用 之道)
• 21、四十一章: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 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 为道……明道若昧,进道若退,类道若数……道 隐无名。夫为道,善贷且成。(行道与修道)
• 30、六十五章: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 以愚之。(政治之道)
• 31、六十七章: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 (修为之道)
• 32、七十三章: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 善应(天之道)
• 33、七十七章:天之道……天之道……人之道…… 唯有道者(修之道)
• 34、七十九章:天道无亲(修之道) • 35、八十一章: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
【第二十一章原文】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 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 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 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傅佩荣解读: 大德的表现,完全跟随着道。道这种东西,是恍恍惚惚的。
惚惚恍恍啊,其中却有某种形象,恍恍惚惚啊,其中却有某种 物体。深远暗味啊,其中却有精微之气;精微之气极为实在, 其中竟有可靠验证。从现在上溯到古代,它的名字不会落空, 根据它可以观察万物的本源。我怎么知道万物的本源是什么样 子呢?根据就在这里。
傅佩荣解读:
道,可以用言语表述的,就不是永恒的道。名,可以 用名称界定的,就不是恒久的名。名称未定之前,那是 万物的起源;名称已定之后,那是万物的母体。因此, 总是在消解欲望时,才可看出起源的奥妙;总是在保存 欲望时,才可看出母体的广大。起源与母体,这二者来 自一处无名称不同,都可以称为神奇。神奇之中还有神 奇,那是一切奥妙的由来。
重点章节解读
【第四章原文】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 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
傅佩荣解读: 道,空虚而作用似乎没有极限。是那么渊深啊!像是万物
的本源。它收敛锐气,排除纷杂,调和光芒,混同尘垢。是 那么沉静啊!像是若有若无地存在着。我不知道它是由谁产 生的,好像在上帝之前就已经存在了。
【第二十五章原文】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 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 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傅佩荣解读: 有一个浑然一体的东西,在天地出现之前就存在了。寂静无
“无”到“有”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ຫໍສະໝຸດ Baidu
傅佩荣
• 傅佩荣,当代著名《论语》研 究专家,深入研究儒家和道家 思想,祖籍上海。台湾辅仁大学 哲学系毕业,台湾大学哲学研 究所硕士,美国耶鲁大学哲学 博士,专攻宗教哲学。曾任比 利时鲁汶大学客座教授,荷兰 莱顿大学讲座教授,台湾大学 哲学系主任兼研究所所长,现 任台湾大学哲学系、所教授。 2009年6月,他在央视《百家讲 坛》主讲《孟子的智慧》
理解道德经之"道"字
• “道”在《道德经》中都是以什么形式出 现的。在多少章,多少次出现。下面,我 用学术界比较公认的,都比较认可,王弼 所排定的章次,来把“道”在《道德经》 中所出现的章次,简单的一一列出。
• 1、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宇宙之道) • 2、 四章:道,冲而用之,或不盈。(道之
傅佩荣解读:
道展现为统一的整体,统一的整体展现为阴阳二气,阴阳二 气交流形成阴、阳、和三气,这三气再产生万物。万物都是背 靠阴而面向阳,由阴阳激荡而成的和谐体。人们所厌恶的,就 是沦为“孤家”、“寡人”、“仆人”,但是王公却以此来称 呼自已。所以一切事物,有时是受损反而获益,有时是获益反 而受损。别人教导我的,我也用来教导别人。“强悍的人没有 办法得到终善”,我将以此作为施教的开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