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教育案例分析1
一年级育人案例
一年级育人案例
小学一年级育人案例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信任和平等很重要。从做一年级二班的班班主任以来~我一直喜欢相信我的学生~我不想质疑这些稚气未脱的孩子们~我更愿意以平等的姿态和我们班的孩子们沟通和交流。同样地~我也相信在和谐民主的氛围下~整个班的班风才会更加积极向上。
【案例分析】
王兆锦~今年七岁~是一名就读于北门大街小学一年级的学生。由于他的爸爸妈妈在外地工作~从小跟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由于从小父母就不在身边~对他属于管教~再加上外公外婆的过分宠爱~导致了他在学校里总是以自我为中心~我行我素。只要和别的同学起争执~必定选择以武力的方式加以解决。
一、学生行为表现。
1、学习习惯方面~上课经常玩东西~把铅笔衔在里~把橡皮擦弄得碎碎的~都是他乐此不疲的事情,作业书写不认真~不是没有铅笔~就是没有橡皮。但我发现其实他是一个很聪明的小男孩~反映快~上课似乎不太听讲~但抢答速度快~回答问题准确~成绩较好。
2、行为习惯方面~上课经常影响别人~特别是“人来疯”~越是有人~他越是表现自己~十分反常。下课喜欢动手打人~别人无意挡住他的路~他就顺手把别人推到一边。
另外~我感觉他的思想比较单纯幼稚~只是有时不能控制自己行为。
三、原因分析。
由于王兆锦比较聪明~在学前教育阶段~习惯方面的问题没有引起家长足够的重视~认为他聪明~虽有许多缺点~但关系不大~因此没有及时纠正,再加上他从
小就和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外婆的文化程度有限。当他犯错之后~外婆不是督促他及时改正~而是用武力解决。而当他表现稍好一点之后~外婆就会满足他的各种要求。在这种缺乏的教育方式和方法的环境下~教育影响显得软弱无力~缺乏针对性。
小学一年级适应教育案例
小学一年级适应教育案例
第一篇:小学一年级适应教育案例
毛毛的适应教育案例
叶圣陶老先生说:“教育就是
培养习惯。”素质教育既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更要关注学生的终生发展。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是帮助孩子取得学业成功的最有效的方式。
毛毛,今年7岁、男孩子,父母个体户,父母文化水平小学,家庭经济收入一般。这孩子主要表现:经常不交作业或不按时交作业,甚至不做作业;谎称作业做了落在家里忘带了;课堂作业拖拉,十次九次来不及完成;他的课桌和书包常是杂乱无章;书和本子也是“蓬头污垢”的;多动,贪玩,不遵守纪律。
二、情况分析
孩子在家里和学校都不能有条不紊的学习和生活。主要是注意力和自控力存在问题,口头表达能力差,父母忙。因而,使得父母和他缺乏沟通,父母对他的关爱也就非常少,他整天放学回家后,就独自呆在家里或和几个极熟的小伙伴在家随便玩玩,看电视、玩手机;不做作业。
三、教育对策
1.让孩子与小伙伴一起做作业或加入一个学习小组,家长和学习小组成员可以提醒孩子做作业,在他需要时还可以给他帮助。还可以按照交作业的及时程度给予他鼓励或奖励。
2.使用积极而及时的强化,定一个书面协议来规定具体的做法。
3.在家里规定一个位置做作业,并把学习用品摆放好。先要求父母平时多关心他,多与他交淡,多鼓励他,让他说一说学校里的事,要认真聆听孩子的表达。使他渐渐的敢于表现自己。对小孩的批评要有理有据,否则极容易自暴自弃或造成不健康的心理。
4.每天课上积极关注,课下的时候就是老师的小助手,有什么活动都让他积极参加。只要他有积极的表现就奖励一颗小红星。有一次,他的坐姿表现特别
一年级小学生教育案例分析
一年级小学生教育案例分析
第一篇:一年级小学生教育案例分析
一年级小学生教育案例分析
案例
记得刚开学时的一名叫姜佳怡的女孩子,小小的个子。刚来时,躲在妈妈的身后,不肯放手,她那大大的眼睛警惕地看着周围的一切,流露出那份惊恐和不安。她不爱说话,课堂上也不发言,在学生齐读齐唱时,她只是默默地坐着,课间操也不做,只是静静地站着,脸上丝毫没有笑容。原因分析
经过和她母亲的交谈了解到,这孩子从小胆子就小,在幼儿园时做操都不跟,在家依赖性强,有一次在数学课上,数学老师说她是班上最嫩的一个,接下来她就不愿去上课,有时连饭也不吃,实在没办法。通过家访,我明白了笑妍她由于从小性格内向、敏感、自尊心强,如果家长和老师不闻不问,或批评责骂她,不仅不会消除这种不健康的心理,反而会增强这种心理。长此下去,心理的闭锁就逾强,最终将导致对任何人都以冷漠的眼光看待,更加孤立自己。孩子一旦对自己的某方面的能力丧失自信,还可能会跟着连带对自己的其他方面的能力也丧失自信,最后造成多方面甚至全面地落伍。个案处理尊重她,帮助她消除自卑心理,树立自信。
有人说孩子就是一本书,要想教育好孩子首先就要读懂这本书。作为老师应该认识到从幼儿园到小学,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学习上不适应,生活上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我把这个时期称之谓“断乳期”,作为班主任老师如何做好这个过渡我认为非常重要。孩子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强烈,有些甚至到了过于敏感的程度。在学校,他们会用警惕的目光注视着老师和同学对自已的态度,只要稍稍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他们就会变得自我封闭。笑妍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其症结就在于自卑、自尊心强。要纠正她的这种不良行为,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做到保护好她的自尊心,帮助她消除自卑心理,树立起自信。我主要采取以下方式方法:
小学数学第一年级案例分析
小学数学第一年级案例分析随着教育的发展,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小学阶段就开始培养孩子们的数学思维和逻辑能力。本文将对小学数学第一年级的数学学习进行案例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学生在这一阶段的数学发展。
案例一:加法与减法
小明是一年级的学生,他正在学习加法和减法。在一堂课上,老师教授了加法的基本概念,并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向学生解释了加法的意义。接下来,老师出了一道题目:“3 + 2 = ?”,然后请小明回答。小明思考了片刻,然后大声回答:“等于5!”小明在这个案例中展示了他对加法概念的理解以及他的计算能力。
不仅如此,老师在同一堂课上还教授了减法。她向学生们展示了如何通过减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随后,老师出了一道减法题:“7 - 3 = ?”。小明仔细思考后回答:“等于4!”,展示了他对减法的掌握程度。
通过以上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小学一年级的学生通过实际的例子和问题解决方法,逐渐理解了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并开始进行简单的计算。
案例二:形状与空间
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形状和空间是一个重要的内容。让我们来看下如何帮助小学一年级的学生理解这个概念。
在一节课上,老师向学生们展示了不同形状的物体,并鼓励他们描述这些物体的特征。例如,老师给学生们展示了一个正方形和一个圆形,然后问他们两个形状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学生们纷纷举手回答,表达了他们对形状的理解。
接着,老师教授了识别和命名形状的方法。她给学生们出示了一些不同形状的图片,然后让他们说出这些形状的名称。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更加熟悉了形状的特征和命名方法。
小学一年级个案分析及措施范本共四篇
小学一年级个案分析及措施范本共四篇小学一年级个案分析及措施范本
文档一: 个案分析
背景信息
此次个案分析的学生为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名叫小明。小明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好奇心的孩子,但在研究方面存在一些困难。他在阅读和写作方面表现不够流利,也有时会有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
研究困难分析
1. 阅读和写作困难: 小明不够流利地读和写,可能是因为他还没有掌握基本的字母和音标知识。需要通过系统的阅读和写作训练来提高他的能力。
2. 注意力不集中: 小明在上课或完成作业时,经常分心或容易受到其他事物的干扰。这可能影响他的研究效果。需要采取一些能够帮助他集中注意力的策略。
措施建议
1. 阅读和写作训练: 设计针对小明的个性化阅读和写作训练计划,包括字母和音标的研究,提高阅读和写作速度的练等。可以结合游戏和趣味性,增加研究的趣味性和激励。
2. 注意力训练: 使用一些专门的注意力训练游戏和活动,帮助小明提高专注力和注意力控制能力。可以通过设置专注时间段和提供奖励机制来激励他保持注意力的稳定。
文档二: 措施范本
阅读和写作训练范本
1. 掌握基础知识: 通过有趣的游戏和互动方式,教授小明字母和音标的基本知识。例如,使用拼图游戏来帮助他记忆字母的形状和发音。
2. 阅读练: 提供适合小明阅读水平的简单文本,鼓励他每天进行阅读练。可以逐渐增加阅读难度,让他逐渐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3. 写作练: 给小明提供写作练的机会,可以是简单的句子或短篇故事。鼓励他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注意力训练范本
1. 专注时间段: 在课堂上或完成作业时,设定专注时间段,例如每次15分钟。鼓励小明专注于任务,避免分心。逐渐增加专注时间段的长度,帮助他提高专注力。
小学一年级品德教育案例
小学一年级品德教育案例
概述
本文档探讨了一种小学一年级品德教育案例,旨在帮助学校和教师更好地进行品德教育。
背景信息
小学一年级是学生进入学校教育系统的起点,品德教育在这个阶段显得尤为重要。良好的品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并培养他们的品格和社会责任感。
案例描述
在一所小学的一年级班级中,教师通过开展一系列有趣、互动的品德教育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品德素养。
案例1: 倾听与尊重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分享自己的意见和观点。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学会倾听并尊重他人的观点,培养了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案例2: 关爱他人
教师组织学生共同参与一次慈善活动,在活动中学生们为需要帮助的人筹款。通过这个活动,学生们体验到了帮助他人的快乐,同时也懂得了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案例3: 诚实与正直
教师给学生讲述了一系列有趣的故事,故事中涉及到诚实和正直的主题。通过这些故事,学生们学会了诚实待人,不撒谎和不偷窃。
效果评估
通过这些品德教育活动,学生们逐渐培养了一些良好的品质和价值观念,如倾听与尊重、关爱他人、诚实与正直等。他们的合作能力、团队精神和道德观念也得到了提升。
结论
小学一年级品德教育案例通过有趣、互动的活动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品德素养,为他们的成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校和教师可以借鉴这些案例,创造更多适合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品德教育活动,助力他们全面发展。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案例分析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案例分析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案例分析(精选篇1)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雷雨前、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色特征。
2.仔细观察课文,体验语言正确的特征。
3.产生观察兴趣,学习观察方法。
教育要点::
有情感朗读课文,了解雷雨前、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色特点。
教育难点::
产生观察兴趣,学习观察的方法。教育准备:课件教育过程:
一、谈话导入师:上课时,我们已经学了18课的生字,现在老师来考你们了。
(课件显示本课生的字。指名阅读、开火车阅读、一起阅读)本课程继续学习18课雷雨(板书课题)师:雷雨是自然现象,在我们北方的夏天很常见。你不想知道雷雨前后有什么变化吗?请看大屏幕,听你看到的话。(教材展示雷雨天的动画)师:你想知道作者写的雷雨是什么样的吗?请打开书籍,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大画面显示默读课文,边读边想,作者按什么顺序写?指名读问题师巡视,指导回答板书
雷雨之前。
在雷雨中。
雷雨过后。
二、研究雷雨前部分,让学生们快速朗读雷雨前的部分,寻找雷雨前的天气变化。
(和学生一起回答板书雷雨前乌云大风雷电雷电)小组讨论这些变化有什么特点?你认为哪些词用得好?为什么?用你喜欢的符号画出来。重点说明黑沉写了什么?压给你的感觉怎么样?乱摆说明了什么?比较一下大风前后有什么区别?垂字又说明了什么?用越这句话怎么能用你的声音来表现雷雨前的天气特征呢?(师范读)学生试读、单独读、模仿读、集体读。总结:作者不仅仔细观察,而且语言准确、生动、形象。总结学习方法,寻找特点-勾词-朗读体验。
老师:你能用这种学习方法自己学以下部分吗?
一年级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案例
一年级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案例
第一篇:一年级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案例
一年级小学生的几个习惯培养案例分析
我任一年级的班主任已有二十余载,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认为农村教育在义务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农村小学又是整个教育的关键和难点。要搞好农村小学教育,必须注重班级管理。习惯的养成是非常重要的。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就是说习惯是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的。你能不能担重任,会不会办事,能力如何,恐怕都跟你的习惯有关。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深刻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习惯和兴趣一样,都是最好的老师。有一位教育界人士说过,小学阶段,重要的不是知识的学习,而是学习习惯的培养,成绩忽好忽坏的孩子,往往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尤其是新入学的孩子,更应该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以利于为后继学习打好基础,为孩子的发展打好底色。因此一年级必须注重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一、以身作则,感化小学生的集体卫生习惯。
案例:
一年级小学生刚踏进校门,由于环境的不同、个性不同、生活习惯的不同,我每天走进教室总会发现地上有不少丢弃物。看到这一点,每天走进教室总是发现一块就弯下腰捡一块,并把这些丢弃物放进自己早已准备好的塑料袋里,下课后我又把塑料袋里的丢弃物放到垃圾箱里。时间长了,教室里的丢弃物逐渐少了,即时有几块,也有很多同学效仿我的做法把丢弃物捡起来放到垃圾箱里。我们教室里的卫生就这样搞好了。
一年级学生案例分析
一年级学生案例分析
一、情况介绍:
张家骏,一个可爱而又调皮的男孩,不高的个头,看上去很结实,有着一双忽闪忽闪的大眼睛,充满着外面世界的好奇,同时也有着一份狡黠,不时地会给你制造一些“混乱”;平时也很乐于帮助别人,当有同学因为没带铅笔或橡皮的时候,你总是很慷慨的把自己也并不宽裕的文具“贡献”出来,让我看到了你那颗金子般的心;但是下课后的你却像一匹脱缰的野马,难以驯服;铃声刚响,我还来不及走出教室,马上就有学生跑来说:“,张××又进操场了”“老师,张××又在和×××打架了”……学校的“课间五要五不要”对你不起一点点的作用;上的你让人又是欢喜又是忧,喜的是你对新生事物总是听得那么认真,忧的是你对自己的感的事不管是在何时总是做得那么的投入;认真听时的发言很积极,反之就什么也不管了,对吗
在家中,你是十足的“小皇帝”,稍有不顺心就乱发脾气,没人敢惹你,但你要知道无论是爸爸妈妈,还是爷爷奶奶,他们都是你的长辈,生应该尊敬长辈的,而在学校里,我们更应该做一个遵守纪律的好学生,做一人喜欢的人;如何把自己的那份霸气收敛一些,把浑身的“刺”收起来呢
二、案例分析:
与孩子的妈妈后知道,孩子在家里是十足的“小皇帝”,不仅有爷爷奶奶的保护,还有爸爸的纵容,使得孩子无所畏惧,面对妈妈虽然有点怕,但一人不足以引起共鸣,所以孩子也就没有什么可惧怕的了,逐渐地养成了孩子以自我为中心,蛮横娇纵的性格;对于学习孩子还是很喜欢的很小就喜欢看书了,就是有些坐不住,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就不会轻易放过,但对自己没兴趣的东西也不会勉强自己去接受;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现在这种不受管教的性格,而且有时根本就听不进别人的话,一意孤行;……是啊,对于他来说,也许上学是很有趣的事,不仅能学到以前不会的知识,还能为自己“寻欢作乐”呢……
一年级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一年级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基本情况:马阳,调皮淘气中透着可爱,智力、想象力一般,做事无持续性,自我约束力差,课堂上没有老师的叮嘱是从来不听讲的,有时还情不自禁地大声说话,我行我素,爱惹事生非,许多同学是他的“猎物”,经常受到他地攻击。但我观察了解,这孩子的种种行为不是有意而为之。有些时候,这孩子不自觉地就做出了你意想不到的行为,注意力严重不集中,属于多动症。
具体表现:
1.不管是什么时候,即使是很严肃的时候,他总是自言自语的在说话,好像周围什么也没有,自己陶醉于自己的天地中。
2.对学校的一切制度都熟视无睹,从来不参加学校的一切活动。
3.上课经常傻笑,严重影响教学秩序。
4.经常打人、骂人,常常把同学的本子和书撕坏。
5.作业几乎有按时完成过,即使是写也是一塌糊涂。
教学背景: 家庭比较特殊,父母分居多年,孩子现在与奶奶生活在一起,对孩子太过溺爱,一切满足孩子的要求,不管是合理的还是不合理的,因此孩子比较任性,在家根本不听妈妈的话,自由散漫,母亲感到束手无策。
原因分析:童年的家庭环境造成了他自由、放纵、天马行空的性格。他的心理问题是从童年的家庭成员关系的觉察开始的,父母分离对他造成很大伤害。从小失去幸福家庭的生活,使幼小的心灵留下阴影,害怕得不到大家的重视,因此想方设法搞一些恶作剧引起大家的
重视。但由于经常犯错误,经常受到大家的指责批评,使他变得更加顽固不化,更加放肆。
采取的措施:
1.与老师交朋友。老师经常给于关爱,使他感受到老师没有抛弃他。课后从生活上给于关心,没有本子给他买;没有文具给她,天冷提醒加衣服等。另外,安排和比较活泼的孩子同位,安排他参加班级的各项活动,让他感受到班级中大家都是他的朋友,建立温暖感。
(一年级学生)学生心理案例分析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一、案例描述
2019年9月。我担任一年级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开学第一天,我和刚升一年级的几位学生一起打扫校园卫生的时候,听到了一个小男孩——小赛(化名)的哭声。小赛家就在学校的对面,在教学楼下面,透过学校围栏可以看到他的家。这天早上,外婆送他到学校门口,他哭闹着不肯进学校,校长拉他进来关上校门之后,他就跑到围栏这里,抓着栏杆,看着外婆家,跳着脚,哭喊着外婆,直到他外婆关上大门也没有停止。第一天的印象太深刻了,我记住了他。接下来的时间,上学的时候,他几乎每天都会哭闹。从他的行为中,我感受到了他的焦虑——分离性焦虑。
二、成因分析
焦虑是一种强烈的消极情绪和紧张的躯体症状为特征的情绪状态。在这种情绪状态下,人们会对未来的危险或不幸感到不安。分离焦虑,是指个体与其依恋对象分离而引起的焦虑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绪反应,又称离别焦虑。
小学生分离性焦虑主要表现为:不愿上学,不愿离开家长,担心家长出意外,担心自己走失或被拐走。
1.个人因素
遗传因素:患焦虑症父母的子女,焦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父母的子女。经过了解,知道小赛的爸爸曾经也有过焦虑,小赛读二年级的表哥在一年级上学期也有相同的情况。
通过观察,我发现他会受自卑、羞怯、焦虑和恐惧等负面影响,具体表现在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常常会分神,同别人交流时,与人的眼神交流少。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认为,分离焦虑源于某些需要的严重失衡与突然缺失。如生理需要及安全感缺失引起的归宿感与自尊心缺失。分离焦虑让他对日常生活中可能的危险和失败过分担心。比如,他经常对他外婆说:“外婆你要好好的”和“外婆,你一
一年级案例分析
一年级案例分析
【篇一:一年级案例分析】
一年级小学生教育案例分析
班主任:张红
案例
班上有一位小男生叫洋洋(化名),刚开学时,对任何事都不感兴趣,从不和人搭理,他那大大的眼睛警惕地看着周围的一切,流露
出那份惊恐和不安。他不爱说话,课堂上也不发言,在学生齐读时,他只是默默地坐着,课上思想集中不起,眼神总是游离于窗外。课
间老师让他做点事,好像没听见似的,坐在座位上无动于衷。值日
工作总是要有人提醒。和老师说话时不敢对视老师,脸上丝毫没有
笑容。
原因分析
经过和他母亲的交谈了解到,这孩子从小胆子就小,在幼儿园时做
操都不跟,在家依赖性强。我了解了孩子由于从小性格内向、敏感、自尊心强,如果家长和老师不闻不问,或批评责骂他,不仅不会消
除这种不健康的心理,反而会增强这种心理。长此下去,心理的闭
锁就逾强,最终将导致对任何人都以冷漠的眼光看待,更加孤立自己。孩子一旦对自己的某方面的能力丧失自信,还可能会跟着连带
对自己的其他方面的能力也丧失自信,最后造成多方面甚至全面地
落伍。多年的班主任经验告诉我,洋洋同学出现这种情况,极可能
是因为他的心理有一定问题。如何帮助他克服自卑心理,走出这个
阴影呢?
个案处理
赞扬让他走出自卑
有人说孩子就是一本书,要想教育好孩子首先就要读懂这本书。孩
子从幼儿园到小学,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学习上不适应,生活上会
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作为班主任如何做好这个过渡我认为非常重要。孩子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强烈,有些甚至到了过于敏感的程度。
在学校,他们会用警惕的目光注视着老师和同学对自已的态度,只
要稍稍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他们就会变得自我封闭。洋洋就是一
一年级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小学一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案例我班有一名叫石晓萌的女孩子,麦肤色,圆圆的小脸。刚来时,躲在妈妈的身后,不肯放手,她那大大的眼睛警惕地看着周围的一切,流露出那份惊恐和不安。她不爱说话,课堂上也不发言,在学生早读时,她只是默默地坐着,课间十分钟也不怎么玩耍,只是静静地站着,是一个极安静的孩子。
原因分析:
经过和他母亲的交谈了解到,这孩子从小胆子就小,在幼儿园时做操都不跟,在家依赖性强。有一次在活动课上,老师说她是班上最慢的一个,接下来她就不愿去上课,有时连饭也不好好吃,家里人都拿她没办法。通过家访,我明白了她由于从小性格内向、敏感、自尊心强,刚去幼儿园时,第一次离开父母,感到孤立无助,焦虑不安,使她失去原有的心理平衡,这时候家长和老师不闻不问,或批评责骂她,不仅不会消除这种不健康的心理,反而会增强这种心理。长此下去,其认识就逾片面,心理的闭锁就逾强,最终将导致对任何人都以冷漠的眼光看待,更加孤立自己。孩子一旦对自己的某方面的能力丧失自信,还可能会跟着连带对自己的其他方面的能力也丧失自信,最后造成多方面甚至全面地落伍,如果孩子发展到严重的自信心丧失,还会出现更多的生理上或心理上的异常。
个案处理
一、尊重她,帮助她消除自卑心理,树立自信。
有人说孩子就是一本书,要想教育好孩子首先就要读懂这本书。孩子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强烈,有些甚至到了过于敏感的程度。在学校,他们会用警惕的目光注视着老师和同学对自已的态度,只要稍稍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他们就会变得自我封闭。石晓萌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其症结就在于自卑、自尊心强。要纠正她的这种不良行为,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做到保护好她的自尊心,帮助她消除自卑心理,树立起自信。我主要采取以下方式方法:
小学一年级班主任经典教育案例
小学班主任经典教育案例
一、情况分析
1、学生个人情况
顾某,男,7岁,小学一年级学生,上课时,别的孩子能按教师的要求遵守课堂纪律、专心听讲,积极回答问题,而顾某稍不注意就钻到桌下,在教室内到处爬,在桌面上、墙上乱画,到同学的座位旁拿别人的东西,拿剪子剪同学的头发和衣服,上课从不听讲,作业从来不写,一分钟都没办法安静。课间操时,要么在队伍中穿梭,要么躺在地上。课间活动时经常伤害他人,拿着铅笔和尺子打闹,入学一周不到就将班上的同学都打了个遍,其中一个孩子被其推到黑板角上,撞破了耳朵,发生了流血事件。因此班上的孩子时时告他的状,也不太喜欢和他玩。老师找他谈心时,他根本不能倾听,无法集中注意力,往往是顾左右而言他,无法与其交流,如果训斥,则咬牙切齿,眼睛翻白,不予理睬,让人束手无策。
2、家庭生活背景
父母都是靖江人,属于外来务工家庭。父亲在饭店做厨师,母亲推销白酒,平时很少和孩子交流。小的时候和乡下的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由于农村老人对男孩子的溺爱,可以说是无任何约束和管制,什么都玩,什么都敢干,三岁时就曾经从一米多高的草堆上跳下,不知道害怕,也不注意自身安全,肆意妄为也让他自己伤痕累累。家长对其思想品质、行为习惯等方面也很少关心,是那种典型的自由生长。
3、学校教育背景
(1)老师看顾某
初进校园,就发现他很好动,眼神不定。进入课堂后感觉他更特殊:上课一分钟也定不住神,总爱满教室爬,喜欢到别的同学座位下去捣乱,拿同学抽屉、书包里的东西,拽你的胳膊,拖他的腿,严重干扰课堂,有时甚至让课堂教学无法进行,对老师的批评根本不予理睬,更不能接受,无法与其交流。
(一年级学生)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1)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
基本情况:
怕学习的孩子杨某,男,小学一年级学生。成绩较差,尤其是这学期以来,成绩逐步下降。课堂上能遵守纪律!但注意力不集中,一直昏昏沉沉、无精打采,老是趴在课桌上。不肯写作业,不写回家作业。有时干扰同学上课,同学们不喜欢他。父亲在外工作,无暇顾及他的学习,也没有心思管他,对他放弃了。母亲常常加班,即使想管他,也没有能力管得动,因为他的母亲说上去根本不听。由于害怕学习,不想完成作业,又不愿意接受同学的帮助,学习成绩越来越差,导致恶性循环,没有学习兴趣,对学习越来越怕。他说,走进学校就讨厌、害怕、无力。丧失了对整个学校生活的兴趣。
像这样的现象呈现逐渐增多的趋势。纵观整个社会的学校,都普遍反映小学生的作业量较大,内容单调重复,作业时间较长,学生的书包越来越大,且越来越重。小学生厌学情绪随年级升高呈上升趋势。好多的学生感到学习累,心里烦;对某些科目感到无兴趣,对学习缺乏热情,学习既不刻苦也不主动;还有的小学生常会找出“头疼”、“头晕”等借口逃避学习。做起作业来,不是找本子就是找铅笔,几个字要写半天,磨磨蹭蹭的,学习总是没有效率。
产生这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学校方面,老师为追求教学质量,对学生的要求过高,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并且,老师以成败论英雄的考核标准,不但容易让孩子丧失继续追求成功的热情,也为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埋下了祸根。
2、家长方面,家长都较为信奉高标准、严要求这一信条。这样,不但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而且容易让孩子产生挫折感。对于有的孩子来说,尽管自己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可还是不能达到家长和教师的要求。但在教师和家长的眼里,只看到成绩不理想、没有达到他们的期望这一结果,却没有看到孩子为此所付出的努力。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兴趣荡然无存。
小学一年级班主任育人故事教育案例
小学一年级班主任育人故事教育案例
班上学生小石,一年级新生报到的第一天,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只几天的时间,他就被全班小朋友所熟识。他的问题很多,各种意想不到的事情都会在他身上发生。于是,我被迫与他展开了一场持续时间不短地斗智斗勇。
一、知己知彼,做好准备。
要想对这样的孩子进行改造,首先必须对他进行观察了解。首先,我观察分析了他做过的几件令人头疼心烦的事情,看看他是“顺毛驴”还是“小倔驴”,然后对于他的一些表现与家长进行沟通,了解他的家庭教育背景,寻找原因,同时发掘他的“闪光点”。通过以上几步操作,我已经对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他很聪明,虽然平时不怎么学习但是做题上课发言都表现不错;他待人热情,所以虽然调皮,但是同学们还是挺喜欢他;他热爱劳动,每次老师说教室卫生需要整理时,他总是第一个拿起工具,不但整理自己的座位,目之所及,他都会积极去打扫,从不偷懒计较......
但是,因为从小爸爸妈妈不在身边,由爷爷奶奶照顾,性格有时比较蛮横、纪律性也比较差,经常管不住自己,长时间看不到父母,有特别自卑敏感,缺乏安全感......
了解到这些后,我真是又着急又心疼,感觉这个孩子如果引导好了肯定是一个优秀的孩子。为此,我想了一系列的办法去慢慢地关心他、改变他。
二、用心用计促成长
1. 夸大优点
在平日的班级管理中,每周我们都会对小组、个人等方面进行总结,我就根据他的行为,努力发掘他的闪光点,给他各种各样的表扬、奖状,有进步之星、体育达人、课堂明星等等,只要发现了他好的行为,我就会及时表扬,出现不好的行为时,则进行消退处理,不当面批评、不表现情绪。强化他正确的行为,让周围的同学对他先放弃偏见。大概一个月的时间,他开始迷茫在老师的表扬轰炸中不能自拔,积极性空前高涨,经常会不好意思犯错,表现越来越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一年级教育案例分析
问题:
请问各位老师谁能告诉我该怎么做:我崽今年读一年级,每天回家都会告诉我说他班有一同学打他,前段时间我有跟他班主任说过这事,可班主任当时当着我崽的面就问是不是同学跟他玩,推了他一下让我崽认为是打了他,她总往这方面去引导我崽认同她的这种说法。可都过去二三个星期了,我崽现在回来还跟我说他同学打他,请问我是该去跟她班主任说呢,还是该去找那个同学的家长?谢谢!
回答:孩子是未来,我们血脉的延续,让自己的生命更加灿烂吧!
自家的孩子被欺负的时候,当下很多家长的态度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因为懦弱的孩子是无法在弱肉强食的社会立足的,这个观点,你同意吗?
“闺女语宝儿前几天从幼儿园回来,说有个小朋友(男孩儿)用手故意打了她脸一下,我问她还手没有,她说没有还手。我说那你别跟我说,以后在外面受了欺负,记住要还手,打不打和打不赢是两回事儿。打输了回来,我向你检讨,是爸爸我授艺不精,咱以后继续练;打赢了回来我给你庆功,别干那告状打小报告的事儿,闺女也不知道听没听明白,反正特认真地对我说好!”
这是前几天在论坛上很火的一则帖子,引起了诸多家长的共鸣,纷纷跟帖点赞,这无疑代表了当下一类家长的观点: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孩子要培养狼性和血性,在受欺负的时候以暴制暴,秉持“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态度,因为一个懦弱,忍气吞声的孩子是无法在弱肉强食的社会中立足的。
但也有另外一种观点:好斗的孩子赢得了现在,但赢得了未来吗?以暴制暴就像是用一个错误来回击另一个错误,环环相报只能错上加错。当我们一面希望孩子善良宽容,一面又教他们以暴制暴,岂不是互相矛盾吗?今天的自卫回击,谁能保证不变成明天的暴力相向?善良不是无能,宽容不是软弱,我们应该对暴力说“不”。
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有时候犯了错,都舍不得打一下,如今竟然在外被别人欺负,那心里真是十万个不是滋味。面对孩子们的小江湖,家长是该教会他们血性反击以暴制暴,还是提倡宽容,让孩子们以德报怨?今天,我们给所有爸爸、妈妈带来一套卓有成效的武林
秘籍——教孩子们学会“打架”!
家长不妨让孩子学会打架。儿童教育专家冯德全教授认为,“孩子通过打架可以逐渐适应集体活动,并从中学会许多知识,如何在挨打时降低痛苦、怎样调节情绪、如何避免激怒对方、怎样相互原谅等。”3岁以上的孩子可以根据当时的情境,对比双方战斗力,以及老师的态度,决定自己是还手、躲避、和这个孩子化敌为友,还是去请大人帮忙。“对幼小的孩子来说,能想出躲避或求助的办法,也并不总意味着怯弱,有时反而是机智的表现,能保护自己不受伤害。”
孩子们的战役,父母有三招
第一招,让孩子理解“被人欺负不是没用的表现,每个人都会遇到”。当孩子哭诉时,你应该立即停下手中的工作,蹲下来与孩子平视,轻轻地抱着孩子,这可以让孩子意识到自己很重要,并且消除孩子的不安。同时对孩子表示同感:“妈妈知道你很难过、委屈。”待孩子情绪平复后再询问是怎么回事,确定是孩子受委屈之后,要给予安慰,让孩子明白被人欺负不是因为自己没用,每个人都可能遇到,让孩子尽快摆脱气馁和自我否定的情绪。
第二招,家长们在发现孩子们出现交往冲突时,首先要保持冷静,只要没有发生危险,就只做个冷静的旁观者,不出手干涉,不替孩子强出头,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处理问题。我们不可能时刻护在孩子身边,在你可控的范围内,训练孩子解决冲突的能力,才是制胜高招。
第三招,教会孩子在发生冲突的时候怎样保护自己,并寻求帮助。想要让孩子们学会保护自己的深厚内力,可不在一朝一夕,家长们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就应该有意识地培养。靠强健的体魄让孩子们面对劣势不会吃亏,不怒自威的自信人格能在关键时刻震慑恶势力。江湖有名言,出门在外靠朋友,每个孩子要学会交朋友,有自己的“圈子”,当你拥有一个强大的朋友“圈子”的时候,无论多调皮的同学在跟你动手之前还是要三思你“圈子”的威慑力。如果还是无法解决,那就只有最后一步,向老师和家长寻求帮助。
“打架看似小问题,却影响孩子性格成长,家长不愿孩子当‘狼’,也不忍心他(她)当‘羊’,失去自我保护能力。”冯德全教授认为,不能简单地以“还手还是不还手”看待此问题,关键在于树立孩子自我保护的意识和引导孩子自己寻找解决的方式。“如何对孩子进行教育,怎样让孩子掌握好这个‘度’,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