谥号文化
行出于己,名生于人:中国的谥号文化
⾏出于⼰,名⽣于⼈:中国的谥号⽂化盖棺论定,⾏⼰名⼈:中国古代的谥号⽂化宋太祖赵匡胤在建隆元年,也就是陈桥兵变,黄袍加⾝的公元960年,九⽉,就给四庙上谥号。
可见,给⽼祖先上谥号是古代皇朝的⼀件⼤事⼉,刻不容缓,寓意深远。
给⾼曾祖考四庙上谥号,始⾃武则天。
武则天是个⽂化改⾰家,她除了破天荒地牝鸡司晨,做了中国历史上唯⼀的⼀个光明正⼤名副其实的⼥皇帝外,还创造了⼀个⽇⽉当空照的曌字,还打破了唐以前谥号⼀、⼆、三字的成例,第⼀次出现了四个字的谥号,就是她给⾃⼰⽼公唐⾼宗李治的谥号:天皇⼤帝。
上⼀次出现⼤帝这样的谥号,也是唯⼀⼀次出现,是在⽣⼦当如孙仲谋的孙权⾝上,谥号:⼤帝。
谥号⽂化据说始⾃周公。
周公制礼,奠定了中国政治⽂化的基础,⼀直到今天,讲规矩,仍然是周公的三从四德,君为⾂纲。
“谥者,⾏之迹也;号者,表之功也;车服者,位之章也。
是以⼤⾏受⼤名,细⾏受细名。
⾏出于⼰,名⽣于⼈。
”谥号是对古代帝王和诸侯⼤⾂的盖棺论定,具有寓褒贬别善恶的功能。
譬如褒扬的谥号如汉⽂帝,汉武帝。
何谓⽂?谥法解中明确:经纬天地⽈⽂,成其道;道德博闻⽈⽂,⽆不知;学勤好问⽈⽂,不耻下问;慈惠爱民⽈⽂,惠以成政;愍民惠礼⽈⽂,惠⽽有礼;赐民爵位⽈⽂,与同升。
何谓武?刚彊直理⽈武,刚⽆欲,强不屈,怀忠恕,正曲直;威彊敌德⽈武,与有德者敌;克定祸乱⽈武,以兵征,故能定;刑民克服⽈武,法以正民,能使服;夸志多穷⽈武,⼤志⾏兵,多所穷极。
⽂、武属于美谥,庄、武、⽂、宣、襄、明、睿、康、景、懿,这些都是美谥。
与美谥对应的就是恶谥,如厉、灵、炀,都含有否定的意思。
中国⼈熟知的烽⽕戏诸侯的周幽王,烟花三⽉下扬州的隋炀帝,都是皇帝的谥号。
何谓幽?谥法解⽈:壅遏不通⽈幽,弱损不凌;蚤孤铺位⽈幽,铺位即位⽽卒;动祭乱常⽈幽,易神之班。
何谓灵?不勤成名⽈灵,任本性,不见贤思齐;死⽽志成⽈灵,志事不命;死见神能⽈灵,有⿁不为厉;乱⽽不损⽈灵,不能以治损乱;好祭⿁怪⽈灵,渎⿁神不致远;极知⿁神⽈灵,其智能聪彻。
谥号文化
a
2
二、谥号的定义
• 什么谥号
• 谥号:中国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
等死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 评定褒贬,而给予一个寓含评价,带有评 判性质的称号。
• 谥分为“谥号”和“谥法”,谥法是谥号 的依据。谥号的赐予依据谥法而来,谥法 是议定谥号所遵循的谥典规范和细则,是 结合死者生前的一生,选择最能概括其一 生的代表事迹,赐予a其具有相应或特定的 3
隋文帝杨坚 (《隋唐英雄》)
北魏孝文帝元宏 (《胡笳汉月》)
a
魏文帝曹丕(新《三国》)
7
刚强直理曰武,威强睿智曰武,克定
祸乱曰武,刑民克服曰武,大志多穷 曰武。(《逸周书·谥法解》)
武
光武帝刘秀 (《长歌行之秀 丽江山》)
汉武帝刘彻(《汉武大帝》)
a
8
光武帝刘秀(《秀 丽江山》
武
西汉孝武皇帝刘彻、东汉光武帝刘秀、魏武帝 曹操、西晋武帝司马炎、东晋孝武帝司马曜、 南朝宋武帝刘裕、南朝齐武帝萧赜、南朝梁武 帝萧衍、南朝陈武帝陈霸先、北齐武成帝高湛、 北周武帝宇文邕等。
a
13
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 宽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 大成仁皇帝 清圣祖 康熙帝
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 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 至诚宪皇帝
清世宗
爱新觉罗·玄烨(《康熙王 朝》)
雍正
a
14
清高宗 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 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 清仁宗 受天兴运敷化绥邱崇文经武光 裕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帝 清宣宗 效天符运立中体正至文圣武智 勇仁慈俭勤孝敏宽定成皇帝 清文宗 协天翊运执中垂谟懋德振武圣 孝渊恭端仁宽敏庄俭显皇帝 清穆宗 继天开运受中居正保大定功圣 智诚孝信敏恭宽明肃毅皇帝 清德宗 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仁 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aFra bibliotek18再见!
文谥二十四武谥十八
文谥二十四
什么是文谥
文谥是指在古代中国,为了表彰人物的学问才能和文化成就,给予其在去世后的追赠上谥号。
谥号以汉代开始,一般由两个字组成,由朝廷颁布,用来评价和纪念被追谥的人物。
文谥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一种荣誉制度,体现了中国人对学问和文化的高度重视。
二十四文谥
文谥的内容是多样丰富的,既可以表达对人物的称赞和颂扬,也可以反映出历史时期的社会背景和价值观念。
在中国历史上,共有二十四个文谥号,每个谥号都代表着特定的含义和赞誉。
下面我将逐一介绍这二十四个文谥号及其含义。
光宅
光宅谥号是对文人的最高赞誉,表示其学问渊博、才能卓著。
这个谥号通常只追赠给能够对人类学问的发展有重要贡献的人物,比如伟大的哲学家、学者、科学家等。
拥有光宅谥号的人被视为有功于国家和社会的伟人。
央休
央休谥号通常追赠给忠诚和有仁德的君主、政治家或将军。
这个谥号表明了其在政治和军事领域的杰出才能以及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厚贡献。
玄貉
玄貉谥号通常追赠给有杰出才能和聪明智慧的人,特别是在文学、诗歌和绘画等领域有出色贡献的人物。
玄貉谥号的获得者被认为是文化界的顶尖人物,其作品具有深远影响力。
唐朝的皇帝谥号与庙号制度
唐朝的皇帝谥号与庙号制度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璀璨辉煌的一个时代,而作为国家最高统治者的皇帝,在唐朝也有着特殊的待遇。
他们不仅在世时享有尊贵待遇,离世后还会获得谥号与庙号,以示后人对其的尊重和纪念。
本文将介绍唐朝皇帝的谥号与庙号制度,并对其影响进行探讨。
一、谥号制度在唐朝,皇帝去世后会被赐予一个谥号,即尊称,以表彰皇帝在位期间的功绩和贡献。
谥号的赐予需要经过特定的程序和标准,一般由皇帝的后嗣、宰相和重臣等商议确定。
谥号通常由两个字组成,第一个字表示皇帝的实绩,第二个字表示皇帝的特殊功绩或品德。
谥号的赐予不仅是对皇帝的认可,也被视为一种礼仪,以示后人对皇帝的敬重。
谥号在唐朝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它既是对皇帝的称号,也为后世的政治家和文人提供了丰富的文学创作素材。
通过对谥号的选取和描述,可以表达对皇帝的赞颂和纪念,同时也起到了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的作用。
谥号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也展示了唐朝文化的独特魅力。
二、庙号制度除了谥号,唐朝皇帝去世后还会获得一个庙号,即在皇帝去世后供奉其灵位的庙宇的名称。
庙号通常由两个字组成,与谥号类似,第一个字表示皇帝的世代,第二个字表示皇帝的地位和尊号。
庙号的赐予需要经过一系列的程序和仪式,包括官员的推举和尚书省的审核等,以确保庙号的合适和恰当。
庙号与谥号一样,也是对皇帝的一种特殊纪念和敬意的表达。
在唐朝,庙号不仅被用于供奉皇帝灵位的官方庙宇,还被广泛运用于民间的庙祠建筑中。
人们在庙宇中祭拜皇帝的庙号,既是对皇帝的崇拜,也是对唐朝辉煌文明的向往和缅怀。
三、谥号与庙号的影响谥号与庙号制度在唐朝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加强了皇权的神圣性和威望,使得皇帝成为国家和社会的核心,进一步巩固了皇权的地位。
谥号和庙号的赐予需要官方的认可和宣布,通过这一仪式,皇权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和确立。
其次,谥号与庙号制度也促进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在赋予皇帝谥号和庙号的过程中,需要对皇帝的事迹和功绩进行评价和总结。
谥号白话解释
谥号白话解释
谥号是古人根据其生前事迹和行为,死后所获得的评价性称号。
这种称号通常由朝廷或礼官根据其生前的表现和行为来决定,以表彰其功绩或批评其过失。
谥号主要用于皇帝、皇后、诸侯大臣等社会地位较高的人物,是一种高度概括的评价方式。
谥号的字数通常比较短,但背后蕴含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它不仅可以概括一个人的生平,还可以反映社会和时代的价值观念。
谥号的评定和授予有一定的程序和规定,不能随意给予。
对于皇帝和重要官员的谥号,通常由礼官议定后由朝廷赐予。
对于文人学士或隐士等,则可能由其亲友、门生或故吏所加,称为私谥,与朝廷颁赐的不同。
谥号的种类也很多,有褒扬的、批评的、中性的等等。
例如,“文”表示有文化、有教养,“武”表示勇猛、力量,“明”表示智慧、英明,“灵”表示机智、机敏等等。
总之,谥号是一种历史文化遗产,通过它可以了解古人的价值观和社会风貌,同时也可以感受到历史的沉淀和文化的传承。
古代谥号大全
古代谥号大全一、谥号的定义和作用谥号是古代帝王、贵族、将军等统治者去世后追赠的尊号,也是对其一生事迹和贡献的表彰。
谥号可以反映一个人在世时的功绩和品德,对于后世对其的评价有着重要的影响。
古代谥号的赋予往往需要经过一系列考核和选择的过程,因此每个谥号背后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二、帝王的谥号1. 夏朝谥号•伏羲:开天辟地、创立文明的祖师•契:夏朝的始祖•后稷:农业的创始人•尧:仁德之君,安邦定国•舜:择人才、明察秋毫的君王•大禹:治水英雄,开创夏朝的伟大君主2. 商朝谥号•盘庚:商朝的始祖•帝乙:奠定商朝基业的君主•帝辛:商朝末代的暴君•纣:最著名的商朝君王,以暴虐而著称3. 周朝谥号•周文王:传说中的周朝开国君主•周武王:在抵御商朝残余势力和联军的战争中取得胜利的君主•周成王:巩固周朝统治,推行宇宙观的君主•周康王:提倡礼乐,推动社会发展的君主•周宣王:修复国家疆域,加强周朝的中央集权4. 秦朝谥号•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统一的中国•嬴政:秦朝末代君王,短暂统治下推行的改革至今影响深远三、其他重要人物的谥号1. 孔子•孔子:大中国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之仁:强调仁爱、人伦之道的思想家2. 刘备•先主:蜀汉的开国皇帝•文公:儒者称赞刘备的文学才华3. 曹操•武皇帝:在三国时期为政治家和军事家所尊称4. 关羽•此芳存古:英勇且义气仁人的最高赞美四、结语古代谥号是对历史人物的一种尊称和表彰。
每个谥号背后都有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文化背景。
通过了解谥号,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古代中国的政治、文化和历史。
希望本文给大家带来了对古代谥号的初步认识和了解。
常用谥号含义
常用谥号含义
常用谥号是指中国历史上皇帝给予其臣子的荣誉称号,它们含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和文学意义。
常用谥号有:
1. 玄德:指“显贤”、“高贵”,强调该人物的正直正义和勇敢无畏的精神。
2. 文昭:指“仁慈”、“公正”,强调该人物的品德修养和好文章的能力。
3. 忠武:指“忠诚”、“勇武”,强调该人物的忠诚与军事能力。
4. 正则:指“正义”、“刚毅”,强调该人物的正义正直和刚强不屈的精神。
5. 仁宗:指“仁慈”、“智慧”,强调该人物的仁慈大度和智慧精明。
6. 文宗:指“文明”、“智慧”,强调该人物的文明礼仪和智慧才华。
7. 孝悌:指“孝顺”、“节操”,强调该人物的孝顺敬老和节操品德。
8. 正礼:指“端庄”、“尊贵”,强调该人物的端庄典雅和尊贵高贵。
谥号的分类
谥号的分类
谥号是汉族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称谓方式,是对逝去的人进行尊称和表彰的一种方式。
根据不同的标准和用途,谥号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包括:
1.文化谥号:指根据人物的文化艺术成就和影响力赐予的谥号,如“文忠”,“文德”,“文质彬彬”等。
2.忠勇谥号:指根据人物在战争、抗敌斗争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忠勇精神和英勇事迹赐予的谥号,如“忠烈”,“英雄”,“勇烈”等。
3.行业谥号:指根据人物在某一行业或领域中的杰出贡献和成就赐予的谥号,如“医圣”,“书圣”,“法学宗师”等。
4.人品谥号:指根据人物的品德和道德品质赐予的谥号,如“仁者”,“义士”,“孝亲忠节”等。
5.官职谥号:指根据人物在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地位和官职赐予的谥号,如“太尉”,“宰相”,“大将军”等。
不同类型的谥号反映了社会文化和时代背景的差异,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逝去的人物的不同评价和表彰方式。
- 1 -。
谥号年号庙号文化常识
谥号年号庙号文化常识咱中国人啊,有一套特别有意思的文化常识,那就是谥号、年号和庙号。
这可不像咱平时吃的大米饭那么普通,这里面的门道可多着呢!谥号啊,就像是给一个人盖了个戳,总结他一生的功过。
你想想,一个皇帝或者大臣过世了,后人得给他个说法呀,这就是谥号。
要是个好皇帝,那可能就是个“文”啊“武”啊之类的好听谥号;要是个不咋地的,嘿嘿,那就可能是个不太好听的啦。
这就好比咱评价一个人,好人咱就夸夸,坏人咱就说说他的不是,谥号就是这么个道理。
年号呢,就像是给时间起了个小名。
皇帝高兴了,换个年号庆祝庆祝;国家有啥大事了,换个年号纪念纪念。
这年号啊,一年一年地过,就像咱过日子似的,有时候平淡,有时候热闹。
咱现在说哪一年哪一年,那时候可不一样,人家说的是啥年号多少年。
比如说贞观多少年,那感觉多有文化底蕴啊!你说要是咱现在也整个年号,那得多有意思,出门就说:“哎呀,今儿个是啥啥年号第几年啦!”庙号呢,这可是皇帝专属的。
啥太祖啊、太宗啊,这就是给皇帝在祖宗庙里排个号。
这就像是一个大家族,得有个老大老二的顺序不是。
那些有大功绩的皇帝,那庙号可就响亮啦,后人一提起,就知道这是个厉害的主儿。
咱再打个比方,谥号就像是给人发奖状或者批评信,年号呢是给时间穿上不同的衣服,庙号就是给皇帝在家族里定个位。
这一套下来,咱中国古代的历史就变得丰富多彩啦。
你说要是没有这些谥号年号庙号的,那历史得多枯燥啊。
就光说那些皇帝,咱咋区分谁是谁呀。
有了这些,咱一下子就知道这个皇帝干了啥好事或者坏事,他在位的时候国家是啥样。
你再想想,要是咱穿越回古代,别人一问你现在是啥年号,你要是答不上来,那多丢人啊。
所以啊,咱可得把这些文化常识好好了解了解,说不定哪天就用上了呢。
而且啊,这些东西还能让咱更了解咱老祖宗的智慧和文化。
他们想出这么些办法来记录历史、评价人物,多有创意啊!这可不是随便哪个国家都有的。
咱作为中国人,得好好传承和发扬这些文化呀。
咱可不能把这些宝贝给丢了,得让后人也知道咱老祖宗有多厉害。
谥的文化常识
谥的文化常识
一、谥号的概念
谥号是一种古代封建礼俗,是对死者追尊的一种礼仪,是对死者精神追思的一种表达方式。
二、谥号的历史渊源
谥号最早起源于中国古代,起源于西周时期,以礼让的方式表达对死者的敬仰和追思。
据《左传》记载,西周时期,春秋时期,谥号便已普遍使用。
三、谥号的种类
谥号分为五种,分别是:帝王谥号、贵族谥号、士族谥号、文官谥号和庶民谥号。
其中,帝王谥号最为尊贵,贵族谥号次之,士族谥号更尊贵,文官谥号更加低贱,庶民谥号最为低贱。
四、谥号的文化意义
谥号是一种封建礼俗,是对死者追尊的一种礼仪,是对死者精神追思的一种表达方式。
谥号不仅是对死者的追悼,也是对死者的认可,是对死者在生前所作出的贡献的肯定。
古代文化常识之谥号庙号年号
古代文化常识之谥号庙号年号古代文化常识之谥号庙号年号谥号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称为谥或谥号。
谥号是对死者生前事迹和品德的概括。
谥号按性质分为三类:(1)表扬性的经天纬地曰文布义行刚曰景威强睿德曰武柔质慈民曰惠圣闻周达曰昭圣善闻周曰宣行义悦民曰元安民立政曰成布纲治纪曰子照临四方曰明辟土服远曰桓聪明睿智曰献温柔好乐曰康布德执义曰穆(2)批判性的乱而不损曰灵杀戮无辜曰厉近内远礼曰炀(3)表同情的恭仁短折曰哀慈仁短折曰怀在国遭忧曰愍(mǐn)庙号庙号是指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供奉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等。
从汉代起,每个朝代一般是第一个皇帝的谥号太长,不便称呼,所以唐宋以后的皇帝都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
到了明、清两代才用年号来称呼。
年号年号是纪年的名称,也是帝王用的,如“贞观”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
改元新皇帝即位后,一般都要改变纪年的年号,称为“改元”。
同一皇帝在位时也可以改元,如汉武帝改了十一次年号。
到了明代以后,才规定一帝一元,才有可能用年号来称呼皇帝。
如清高宗的年号是乾隆,清高宗就被称为乾隆皇帝。
尊号、徽号“尊”为尊敬,“徽”为美好。
“尊号”和“徽号”都是为尊者加上的号,以表示尊崇褒美的意思。
尊号起于唐代。
皇帝和皇后往往在生前就有尊号。
如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受尊号为开元圣文神武皇帝,清代同治帝曾尊生母那拉氏为圣母皇太后,再加上徽号为“慈禧”。
封建时代帝后的尊号可以加几次,实际上都是臣子对她们的阿谀奉承。
现代也有赠送徽号这种情况,但性质和内容已不一样,如孙炳文曾赠给郭沫若一个徽号——“戎马书生”。
古代的谥号
谥号是中国古代文化在特定环境中的产物。
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评定褒贬,而给予他们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称为谥或谥号。
也就是说,谥号是死者生前事迹和品德的概括。
谥号的选定,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一个人有了谥,就等于名字之外又多了一个别名。
当然,谥号对官员比较严格,不到一定品级是不给的,门阀时代最为严格,到后来寒族兴起,再加上皇帝为笼络读书人,也打破了这个规定,只要是有一定地位的都可以授予谥号。
这种制度大约起于春秋时期,秦朝间断,西汉又恢复,沿用至清末。
谥法是给予谥号的标准。
谥号是固定的一些字,这些字被赋予特定的含义,用来称死者的美德、恶德等。
谥号大致可以分为三类:1.表扬的,如:道德博厚曰文,布义行刚曰景,威疆敌德曰武,柔质慈民曰惠,容仪恭美曰昭,圣善周围曰宣,安民立政曰成,安乐治民曰康,布德执义曰穆。
2.批评的,如:乱而不损曰灵,去礼远众曰炀,暴虐无亲、杀戮无辜曰厉,好乐怠政、外内从乱曰荒。
3.同情的,如:恭仁短折曰哀,在国遭忧曰愍,慈仁短折曰怀。
上古谥号多用一个字,也有用两三个字的,如:秦穆公、楚孝成王、魏孝文帝。
对王或皇帝而言,我们从他得到的谥号可以看出他的为人、政绩或遭遇。
如春秋时的楚灵王,杀侄自立,后自己又死于内乱之中,谥为灵王,正合实情。
其他著名的例子如隋炀帝、晋灵公等也是如此。
西晋晋愍帝亡于后赵,其谥号便基于在国遭忧。
谥法初起时,只有美谥,没有恶谥。
谥号有善恶之分,是在西周共和以后。
周厉王是一个贪婪的君王,“国人”发动暴动,他被放逐到彘(今山西霍县东北),后来就死在那里。
“厉”便是对他予以斥责的恶谥。
后来谥号除皇帝外,大臣大多用两个字,例如:宣成侯(霍光)、忠武侯(诸葛亮)、文忠公(欧阳修)。
《史记正义?谥法解》说,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
行生于己,名生于人。
故评谥一般符合事实,但西汉以后,统治者极力讳饰恶名,所以有很多谥号名不副实。
谥号的名词解释
谥号的名词解释谥号作为一种国家和社会对于过世者的尊称,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
它在中国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古代帝王时代。
谥号的命名旨在表达对于逝者的敬意和评价,以及为后世留下的一种记忆。
本文将对谥号的含义、命名方式以及其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性进行介绍和分析。
1. 谥号的含义谥号,即给予逝者的尊称,是一种以文字形式表达对过世之人的褒奖和纪念。
它可以体现逝者生前的贡献、品德美好以及对社会的影响。
通过赋予谥号,人们可以将过世者视作榜样,鼓励后世的人们以其为榜样,继续传承其精神。
2. 谥号的命名方式中国古代的谥号命名有一定的规律和程序。
通常,谥号是由当时的皇帝或朝廷官员予以赋予,以示对逝者的评价和褒奖。
一般而言,谥号会根据逝者的事迹、德行和功绩来命名,以突出逝者在人类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谥号的取法在古代更加严谨,遵循一定的标准和规定,考虑到逝者在生前扮演的角色和其对社会的贡献。
3. 谥号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性谥号在中国文化中具有深厚的重要性和独特的象征意义,它不仅仅是对逝者的赞美和纪念,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思想引导。
通过对逝者赋予谥号,我们可以追溯历史中的杰出人物,了解他们的贡献和价值观,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同时,谥号也是对于品德高尚者的嘉奖,通过对他们的尊称,鼓励他人向这种高尚品质努力。
4. 谥号的影响力谥号的取舍和使用将会对后世的评价产生深远影响。
逝者的谥号在一定程度上冻结了他们的形象和声誉,对后世的影响力是巨大的。
因此,在给予逝者谥号时,需要慎重考虑,确保恰当地传达逝者的形象和价值观。
过于随意或不当的谥号可能会导致误导或否定逝者的真实面貌。
5. 谥号的演变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价值观的变化,谥号的含义和命名方式也在不断演变。
在现代社会,谥号的命名更加灵活和多样化,对传统规矩有所突破。
逝者的谥号往往由亲友或相关权威机构进行决定,更加注重对逝者个人特质和成就的综合评价。
总结:谥号作为一种对逝者的尊称和纪念,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力。
谥号,庙号,尊号。
文学文化常识谥号: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给予一种称号以寓褒善恶,称为谥或谥号。
谥号是对死者生前事迹和品德的概括。
谥号按性质分为三类。
分别为表扬性的,批判性的,以及表同情的。
(1)表扬性的:经天纬地曰文布义行刚曰景威强睿德曰柔质慈民曰惠圣闻周达曰昭圣善闻周曰宣行义悦民曰元安民立政曰成布纲治纪曰平照临四方曰明辟土服远曰桓聪明睿知曰献温柔好乐曰康布德执义曰穆(2)批判性的:乱而不损曰灵杀戮无辜曰厉好内远礼曰炀(3)表同情的:恭仁短折曰哀慈仁短折曰怀在国遭忧曰愍(m ǐn )1.谥号还有专门的谥法,有褒有贬。
武则天时开皇帝追尊四代祖宗的先例,打破了皇帝一、两字谥号的旧例,更开创了皇帝生前叠加谀词上尊号谥美的先例。
例如,康熙帝的谥号为: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
2.私谥:有些人不是高官,或在有罪流放之中,朝廷不予谥号。
亲友们给予他谥号。
3.庙号:庙号是东亚地区皇帝于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寺奉祀,并追尊某祖某宗的名号。
称庙号,是对已死皇帝的敬称,如唐太宗、宋太祖。
起源于重视祭祀与敬拜的商朝。
商朝灭亡后,周朝没有延用商朝的庙号制度,只是继续发展了商朝的谥号制度,所以周朝君主有谥号而无庙号,再到始皇帝建立华夏第一个集权皇朝-秦朝之后,将庙号连同谥号制度一并废止(原因是"庙号和谥号"的定夺将会形成"子议父、臣议君"的局面),故周朝到秦朝时期,庙号一度被废止了近千年之久。
汉朝以后承袭了庙号这一制度。
汉朝对于追加庙号一事极为慎重,不少皇帝因此都没有庙号。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庙号开始泛滥。
而到了唐朝,除了某些亡国之君以及短命皇帝之外,一般都有庙号。
在称呼时,庙号常常放在谥号之前,同谥号一道构成已死帝王的全号。
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文帝,而不称庙号。
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
历代帝王谥号含义大全
历代帝王谥号含义大全《历代帝王谥号含义大全》在中国古代的历史长河中,众多的帝王留下了各自的足迹和传世功绩,他们曾被尊为天子,统治着亿万子民。
而每一位帝王在去世后,也会被赐予一份谥号,以表彰其在位期间的功德和贡献。
这些谥号往往具有深远的含义,反映着当时社会和朝代的价值观和态度。
古代的谥号一般都是由君臣共同商议、皇帝亲自批准,并由相关机构负责评述、编撰。
谥号的命名通常依据帝王的德行、政绩、修德治国的程度,来体现他们的功德和贡献。
下面,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中国历代帝王谥号的含义。
西汉刘邦被追尊为"高祖",这个阐述了他的地位非凡,功高盖世。
而东汉的刘备因其忠贞不贰、管治有方,被追尊为"昭烈"。
而唐太宗李世民的谥号为"文皇帝",这个谥号凸显了他治理国家和推行文化建设的贡献。
北宋的赵匡胤由于其英勇善战、抗击外敌,被赐予"太祖"的谥号。
南宋的赵构则因为完善税收制度、改革军事制度,被尊号为"理宗"。
另外,明朝的朱棣因其开疆拓土、文治武功,得到了"成祖"的谥号。
清朝的康熙皇帝因其文武兼备、深化汉文化和推行康熙字曰新政,被尊号为"圣祖"。
其子雍正帝因其崇尚儒学、整肃政风,获得了"世宗"的谥号。
另一位清朝皇帝乾隆帝得到"高宗"的谥号,是因为他统治长达六十年,实现了清朝的辉煌盛世。
在这些谥号背后,蕴藏着帝王的智慧、勇气和贡献。
通过研究历代帝王的谥号,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时期的皇帝所重视的价值观和理念,以及朝代的特点和社会的发展。
然而,谥号的命名并非完全客观,并不是每一位帝王都能得到理想的谥号。
有些皇帝由于政绩不显或社会评价不高,最终得到了较为低微的谥号,甚至无法获得谥号。
这也反映了古代中国皇帝制度的严格性和评价标准的变化。
总而言之,在中国历史上,帝王的谥号是他们在位期间政绩和人格魅力的象征,它们体现了当时朝代的价值取向和统治者对社会的影响。
历代帝王谥号谥法解释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历代帝王谥号谥法解释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 引言1.1 概述:本文将对历代帝王谥号的谥法进行解释和分析。
帝王谥号是对历任皇帝或王朝创始人的尊称,是中国古代皇帝统治权力的象征之一。
通过研究帝王谥号的含义、来源以及在不同时期的特点,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古代帝王制度及其变迁。
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
首先,引言部分概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接下来,在第二部分中,我们将阐述历代帝王谥号的概述,包括其含义和来源,以及不同时期的特点。
然后,在第三部分中,我们将详细解读和分析古代谥法的演变过程,并比较不同朝代谥法的特点。
在第四部分中,我们将探讨一些特殊情况,并给出相应的解释,如同一帝王有多个不同谥号、谥号被收回或更改等问题,并探讨异数字及象征意义在帝王谥号中的体现。
最后,在第五部分中,我们将对历代帝王谥号进行综合评价和总结,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可能发展趋势。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对历代帝王谥号进行系统地概述、解释和分析,以揭示古代帝王制度及其演变过程中帝王谥号的意义和作用。
通过了解不同时期的谥法特点以及特殊情况下的解释,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王朝政权转移和文化传承。
同时,本文还将为今后研究提供一些可能的研究方向,并促进对帝王制度的深入探讨。
以上是“1. 引言”部分内容,旨在大致介绍本文的主要内容、结构以及研究目标。
稍后将进一步展开讨论历代帝王谥号的概述。
2. 历代帝王谥号概述:2.1 帝王谥号的含义帝王谥号是对历代帝王在位期间所取得成就和贡献的一种称号, 通过赐名来表彰帝王的功德和为国家、民族做出的贡献。
2.2 帝王谥号的来源帝王谥号的来源多种多样。
在古代,有些谥号源于帝王本身是哪个世系的子孙,比如"大明孝皇帝";有些根据其德行和治绩来命名,如"仁神明圣显法天皇帝";也有些基于历史上著名人物或经典典籍中授予的尊称,例如用"文武之德共宣扬、法制之楷范融化万方的"。
年号庙号谥号文化常识
年号庙号谥号文化常识
年号庙号谥号文化常识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其相互交织,构成了中华民族历史上唯一的文化特色。
在中国封建社会,从古至今,由帝王进行的一系列的礼仪,被当作是一种文明的标志,而这种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年号、庙号、谥号。
一、年号
历史上每一位统治者在登基后,都会发布一个独特的年号,用来标识自己的统治时代,也是对统治者的尊崇。
年号一般由两个字组成,表达一种寓意,例如“开元”(指建立新的元号)、“大定”(指大顺)、“天顺”(指天道顺)等等。
在中国,每一朝代都有自己的年号,而每一朝代统治者也都有自己的年号,用来标识自己的统治时期。
二、庙号
庙号是指皇帝死后被尊为神明的名称。
庙号最早出现在秦朝,是对统治者死后留下的崇敬之情的体现。
庙号通常是三个字组成,如“庙号”、“神号”、“神灵号”等,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命名方式。
庙号的奉祀可以追溯到古代,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古代仪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谥号
谥号是古代礼仪文化中最重要的一环,是皇帝死后被尊号为神明的谥号。
谥号一般由5个字组成,每个字表达一种寓意,例如“高炎宣武”(指高空中的炎光宣示武威)、“天洋烈帝”(指天洋中的烈帝)等等。
古代的谥号,不仅体现了对统治者的崇敬,也体现了当时的文化水平。
总之,年号、庙号、谥号是中国古代礼仪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不仅是对统治者的崇敬,也是对当时文化水平的体现。
它们不仅体现了中国文化的传承,也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与发展。
谥号褒贬含义大全
谥号褒贬含义大全谥号、庙号、尊号和年号都是皇帝名位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均在于突出皇帝的尊严与权威,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那么这些名号都表示些什么,又都有怎样的历史呢?谥号、庙号、尊号和年号都是些啥?谥号,即中国古代帝王和公卿大臣死后后人按其生平事迹所定的称号。
《逸周书·卷六·谥法解》云:“谥者,行之迹也。
号者,功之表也。
”谥号源于西周,秦始皇时曾废除谥法,汉复周制,为历代所沿袭。
谥号一般只用一个或两个带有褒贬意味的字来表明善恶,分美(褒)、平(怜)、恶(贬)三类:美谥如“文”,表示具有“经纬天地”的才能或“道德博厚”、“勤学好问”的品德;“康”表示“安乐抚民”;“平”表示“布纲治纪”等。
恶谥如:“炀”表示“好内远礼”,“厉”表示“暴慢无亲”、“杀戮无辜”,“荒”表示“好乐怠政”、“外内从乱”、“幽”表示“壅遏不通”、“灵”表示“乱而不损”等。
平谥则多为同情类的谥号,如:“愍”表示“在国遭忧”,“在国逢难”;“怀”表示“慈仁短折”;“思”表示同情等。
帝王的谥号由礼官议定,继位君王的许可,诸侯大夫的谥号则由天子或朝廷的赐予。
但到唐朝之后,谥号的字数越来越多,且多为美谥,失去了褒贬的意味。
汉文帝刘恒庙号,即皇帝死后受到后世祭祀,在太庙中所处位置的称号。
一般认为起源于殷商,汉承其制,称祖、宗。
庙号是按照嫡传世系编排,遵循“祖有功而宗有德”的原则,由继位皇帝议立,能够享有庙号的,就意味着被推入帝统系列。
如西汉之高帝称太祖,文帝称太宗,但并非所有皇帝都有庙号,一般只能是有功绩者才有,因此庙号有一定的评价作用。
隋唐以后,所有皇帝都能取得庙号,一般开国或有重大贡献者称祖,其余的称宗,不再按照世系和政绩排位,庙号逐渐成为皇帝确立正统、加强权威的重要工具。
唐太宗李世民尊号,也称徽号。
是皇帝在位时由臣下加以尊崇的称号,最早出现于唐高宗当政时期,至武则天时成为一种制度。
尊号往往是一大串的溢美之词,如唐玄宗受尊号为“开元圣文神武皇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齐武成帝高湛(《女相》)
北周武帝宇文邕 (《兰陵王》)
(二)平谥与恶谥
• 平谥:多为同情类的谥号,如:“愍”表示 “在国遭忧”,“在国逢难”;“怀”表示 “慈仁短折”。
• 恶谥:即批评类的谥号,如:“炀”表示“好 内远礼”,“厉”表示“暴慢无亲”、“杀戮 无辜”,“荒”表示“好乐怠政”、“外内从 乱”、“幽”表示“壅遏不通”、“灵”表示 “乱而不损”等。
二、谥号的定义
• 什么谥号
• 谥号:中国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 死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评定 褒贬,而给予一个寓含评价,带有评判性质的 称号。 • 谥分为“谥号”和“谥法”,谥法是谥号的依 据。谥号的赐予依据谥法而来,谥法是议定谥 号所遵循的谥典规范和细则,是结合死者生前 的一生,选择最能概括其一生的代表事迹,赐 予其具有相应或特定的内涵的谥号,以表达对 亡者的褒贬或哀矜。
乾隆 嘉庆 道光
咸丰
同治 光绪
六、名人群臣的谥号
• 臣属的谥号简明些,或一字,或二字,所选之字 限定在一定的范围。 • 以“文”字为第一字的谥号:文正、文贞、文成、 文忠、文端、文定、文简、文懿…… • “武”字为第一字的谥号:武忠、武勇、武穆、 武刚、武德、武烈、武恭……
(一)以谥号为“文正” 的为例
谥制——拟定谥号的程序
谥制:谥制即赐谥制度,属丧葬礼仪文 化范畴,是尊者及相关礼官为已逝贵 族拟定谥号的具体礼制程序。
三、谥号的类型
• 谥号的类型:有褒的美谥,怜的平谥,贬的恶谥。
• 美谥:文,德,武,成,康,昭,平,景,贞, 桓,元,宣等。 • 平谥:怀,哀,闵,殇等。 • 恶谥:厉,荒,灵,炀等。
再见!
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 宽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 大成仁皇帝 清圣祖 康熙帝 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 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诚宪皇帝
爱新觉罗·玄烨(《康熙 王朝》)
清世宗
雍正
清高宗 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 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 清仁宗 受天兴运敷化绥邱崇文经武光 裕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帝 清宣宗 效天符运立中体正至文圣武智 勇仁慈俭勤孝敏宽定成皇帝 清文宗 协天翊运执中垂谟懋德振武圣 孝渊恭端仁宽敏庄俭显皇帝 清穆宗 继天开运受中居正保大定功圣 智诚孝信敏恭宽明肃毅皇帝 清德宗 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仁 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
(一)美谥
汉文帝刘恒(前202—前157), 庙号太宗,谥号孝文皇帝。
汉文帝:以经世之才治理天下。安民 为本,改革刑制、 入粟拜爵,躬修节 俭。 文:经纬天地曰文;道德博文曰文;学 勤好问曰文;慈惠爱民曰文;愍民惠礼 曰文;赐民爵位曰文。(《逸周书·谥 法解》)
其他谥号为“文”的皇帝
魏文帝曹丕、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南朝陈文帝陈蒨、北魏献文 帝拓跋弘、北魏孝文帝元宏、西魏文帝元宝炬、隋文帝杨坚等。
谥号文化
主讲人:赵凯丽
一、谥号的产生
• 周朝始制谥法,至秦废止,汉复其旧,历 代因袭,直至清朝灭亡。 • 谥号的形成:王国维先生等根据金文考释 得出的结论,谥法应当形成于西周中期的 恭王,懿王阶段。周王室和春秋战国各国 广泛施行谥法制度,直至秦始皇认为谥号 有“子议父,臣议君”的嫌疑,因此把它 废除了。直到西汉建立后才恢复了 谥号。
范仲淹、司马光、方孝孺、 李东阳、曾国藩……
(二)以谥号为“文忠”的 为例
欧阳修、苏轼、张养浩、张 居正、索尼、林则徐……
苏轼的谥号为“文忠”,南 宋高宗时追谥号为“文正”
(《苏东坡》)
范仲淹纪念剧,田鹏作品
七、女子的谥号
徽号:崇庆皇太后
清世宗孝圣宪皇后 钮祜禄氏(《甄嬛传》)
谥号:孝圣慈宣康惠敦 和诚徽仁穆敬天光圣宪 皇后
隋文帝杨坚 (《隋唐英雄》)
北魏孝文帝元宏 (《胡笳汉月》)
魏文帝曹丕(新《三国》)
刚强直理曰武,威强睿智曰武,克定 祸乱曰武,刑民克服曰武,大志多穷 曰武。(《逸周书·谥法解》)
武
汉武帝刘彻(《汉武大帝》) 光武帝刘秀 (《长歌行之秀 丽江山》)
武 西汉孝武皇帝刘彻、东汉光武帝刘秀、魏武
帝曹操、西晋武帝司马炎、东晋孝武帝司马 曜、南朝宋武帝刘裕、南朝齐武帝萧赜、南 朝梁武帝萧衍、南朝陈武帝陈霸先、北齐武 成帝高湛、北周武帝宇文邕等。
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
唐太宗 李世民 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 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 永乐皇帝 明成祖朱棣
明成祖 朱棣(《穿越 时空的爱恋》) 唐太宗李世民(《隋 唐英雄传》)
五、庙号与年号
• 庙号:庙号是指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 时特起的名号。 • 年号:年号是中国古代帝王用以纪年的名 号,由汉武帝首创。公元前140年,汉武帝 即位,称为建元元年,第二年称为建元二 年,以此类推。
四、谥号字数的变化
• 由一字到多字,由客观评判到一味地赞美 • 谥号的字数,从一个字开始到后来用好多 个字,简直成了褒义词堆砌。在一个字或 者几个字的情形下,人们一般用谥号称呼 皇帝,例如汉文帝。但是从武则天开创了 皇帝生前叠加谀辞即自己定谥的先例。 • 明朝皇帝谥号十六个字,清朝皇帝谥号为 廿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