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铜镜

合集下载

周口市博物馆馆藏唐代铜镜简析

周口市博物馆馆藏唐代铜镜简析

周口市博物馆馆藏唐代铜镜简析周口市博物馆藏有一批精美的唐代铜镜,这些铜镜不仅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还展现了唐代青铜镜的特色和工艺水平。

下面将对周口市博物馆馆藏的唐代铜镜进行简要的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这些珍贵文物。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时期之一,其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在唐代,青铜镜是一种常见的生活用品,不仅在妇女的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还常常被用作礼品和装饰品。

唐代铜镜在数量和品种上都具有较高的水平和丰富性。

周口市博物馆馆藏的唐代铜镜,既有日常使用的小巧铜镜,也有装饰性和礼仪性较强的大型铜镜,涵盖了唐代铜镜的多种类型和用途。

从外观上看,周口市博物馆馆藏的唐代铜镜在形状和纹饰上有着许多特点。

在形状上,这些铜镜大多呈圆形或方形,也有少数呈六边形或其他非常规形状。

镜面的边缘多为起伏有致的线条或花纹,整体造型简洁而不失雅致。

在纹饰上,这些铜镜大多以花卉、动物、人物、几何图案等为装饰,纹饰精美细致,富有变化和层次感。

不乏一些铜镜上刻有唐代文人诗词或铭文,具有很高的文学和史料价值。

这些铜镜在外观上体现了唐代艺术的特色,既有鲜明的时代风格,又体现出一定的地域特点,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从工艺水平上看,周口市博物馆馆藏的唐代铜镜在制作工艺上表现出色。

这些铜镜大多由优质的青铜制成,铸造工艺精湛,表面光洁平整。

在镜面加工方面,这些铜镜大多采用了磨光、磨花、镂空等工艺,使得镜面清晰平整,增加了观赏性和使用舒适度。

这些铜镜的纹饰精美,线条流畅,刻画细腻,反映了唐代匠人的高超技艺和审美水平。

这些铜镜中还有一些经过彩绘和镀金等工艺的装饰铜镜,色彩艳丽,富有层次感,极大地丰富了唐代铜镜的艺术表现力。

这些铜镜的制作工艺非常精湛,堪称唐代青铜镜制作工艺的典范。

从历史价值和研究意义上看,周口市博物馆馆藏的唐代铜镜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

作为唐代青铜镜的代表,这些铜镜在形制、纹饰、风格等方面具有较高的代表性,对于研究唐代青铜器的时代特征、艺术风格和地域差异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洛阳出土唐代铜镜赏析

洛阳出土唐代铜镜赏析

青铜器是古人在社会生活中使用的一类重要器具,广泛用于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冶炼铸造青铜器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之一。

随着中国古代文明程度的发展进步,许多青铜器渐渐退出了人们的生活,而青铜镜却是诸多青铜器中一个特殊的门类,自4000多年前的齐家文化开始,一直沿用至清代,被人们广泛使用了数千年之久。

在青铜镜制作、使用、流传的过程中,也经历了工艺、文化、艺术的微妙变迁,为华夏文明留下了独特的时代印记。

正所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最初古人照面以静止水面为镜,后来随着青铜冶炼技术的发展,青铜镜应运而生,它不仅是一种精心铸造的工艺品,也是古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实用器。

或许是因为青铜镜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被赋予了深刻的文化内涵(图1)。

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

”这里提到的“鉴”就是青铜镜。

在中国古代有“破镜重圆”的随葬现象,考古工作者在汉代墓葬中就曾发现两半用来随葬的破碎青铜镜(图2),而关于“破镜重圆”的历史典故出现在汉代之后的南北朝时期,故事的主人公是南北朝时期陈国后主陈叔宝的妹妹乐昌公主和丈夫徐德言,原本恩爱的夫妻二人在陈国灭亡后被迫分洛阳出土唐代铜镜赏析中共洛阳组纪念馆 郑雅妹图1 雍亲王题书堂深居图屏·裘装对镜轴清代 故宫博物院藏离,于是将一面青铜镜分为两半,两人各执一半,作为日后相见的信物,并约定每年正月十五到街市去卖镜以为联系手段。

次年正月十五,乐昌公主让仆人拿去隋朝都城——大兴城贩卖,几经坎坷后夫妻终得团聚,留下了“破镜重圆”的浪漫爱情故事。

另外,中国古代衙门中悬挂有“明镜高悬”的匾额,“镜”在这里有清正廉洁、公正无私的寓意。

唐代是中国古代青铜镜发展的高峰时期之一,当时的洛阳作为国家的东都,人文荟萃,工匠云集。

此时的青铜镜在器形和纹饰方面打破了传统,一改此前的古朴、规矩,出现了葵花镜、菱花镜、方形镜、亚字形镜等,纹饰题材也更加广泛,形成了浪漫豪放、雍容华贵的艺术风格。

逛博物馆:13面唐代铜镜,高浮雕技法,布局清新明朗,生气充沛,柔美自然丨三门峡博物馆

逛博物馆:13面唐代铜镜,高浮雕技法,布局清新明朗,生气充沛,柔美自然丨三门峡博物馆

逛博物馆:13面唐代铜镜,高浮雕技法,布局清新明朗,生气
充沛,柔美自然丨三门峡博物馆
铜镜是古人整容照面用的生活用品,其正面磨光发亮,镜背大多铸有钮和花纹,花纹构图体现了不同时代的风俗和匠师们的技艺。

唐代铜镜在造型上突破了汉式镜,创造出各种花镜,如葵花镜、菱花镜、方亚形镜等。

今天,瑞视觉与大家分享的,是三门峡博物馆内的13面铜镜。

铜镜的构图虽然还是环绕式和对称式的表现手法,但是布局清新明朗,流畅华丽,自由活泼,特别是高浮雕技法,生气充沛,柔美自然。

道符八卦镜,唐代,三门峡市区出土。

瑞兽葡萄镜,唐代,三门峡市区出土。

同上:瑞兽葡萄镜,唐代,三门峡市区出土。

三乐镜,唐代,灵宝市文管会征集。

十二生肖八卦四神镜,唐代,三门峡市区出土。

双鸾镜,唐代,三门峡市区出土。

双鹊盘龙月宫镜,唐代,三门峡市区出土。

万字镜,唐代,1986年三门峡刚玉砂场工地出土。

真子飞霜镜,唐代,1994年三门峡电业局出土。

唐代铜镜的故事

唐代铜镜的故事

唐代铜镜的故事
在唐代,铜镜不仅是日常生活用品,还承载了许多文化和历史信息。

以下是一些与唐代铜镜相关的故事:
1.乐昌公主与破镜重圆:乐昌公主知道昔日夫君到来后,伤心欲绝,日夜啼哭,不吃不喝。

杨素也被二人矢志不渝的爱情感动了,不仅把徐德言请到家中,还把自己心爱的女人还给他,夫妻得以团聚。

这则故事成为“破镜重圆”的典故,流传至今。

2.唐太宗赐金背镜:唐太宗李世民时期,因大臣高季辅德才兼备、清正廉明,李世民赏赐
其金背镜。

这面镜子有特殊意义,代表皇帝对高季辅的认可和赞赏。

3.真子飞霜镜:真子飞霜镜是唐代铜镜中十分著名的镜类。

镜钮上方饰祥云托月纹,下
方饰池水山石,自池中生出一枝莲叶,即为钮座。

左侧一人峨冠博带,坐而抚琴,前设香案,后依竹林。

该图实为“伯牙奏琴”的故事再现,所以又称“伯牙奏琴镜”。

关于该类镜的用途,有学者研究认为,从单人抚琴及孤鸾独舞等场面透露出的寻找知音和伴侣的信息看,它是一款唐代常见的婚嫁镜。

4.吹笙引凤镜:吹笙引凤镜与唐代道教流播的社会背景相关。

这面现藏于河南省洛阳市文
物工作队的“唐代吹笙引凤纹葵花镜”,是在洛阳出土的。

该镜为八瓣葵花形,圆钮。

钮上为竹枝,下为重叠山峦,左为一人头戴幞巾,着长衫,端坐吹笙,钮右一只硕大凤鸟展翅而舞。

唐代铜镜

唐代铜镜

唐代铜镜中期
一、花鸟镜,装饰花纹为鸟雀和花枝,雀绕花枝的 多菱花式,双鸟衔绶的多葵花式。 二、瑞花镜,亦称宝花镜,主要用团花、花枝、宝 相花等作装饰,有的为团花6朵,有的则环枝8朵。 三、 人物镜,其纹饰题材有神话传说、民间故事 及社会生活等。如嫦娥奔月、真子飞霜、吹笙引 凤、伯牙弹琴、孔子问荣启期等,亦有现实生活 中的人物,如打马球、狩猎等。
一种金属腐蚀嵌石磨漆画属于金属装饰工艺品类其是借用制作高凸印刷板的技术在金属板表面经腐蚀后出现了设计的由面线点组成的图案在腐蚀凹陷处填漆或嵌石涂漆经烘干研磨而成唐代铜镜的纹饰构成方式1对称式多用于花鸟镜瑞兽镜人物镜等
班级:环艺0902班 组长:郭娜 颜维 演讲者:陈会 小组成员:郭娜 颜维 陈会 毛敏 廖穗丰 田丽 游田 梁燕 谭宇凤
海兽葡萄纹方镜
• 简介:
• 海兽葡萄纹是唐镜中最具时代 特色的纹样之一,由海兽和葡 萄蔓枝构成主体纹样,一般是 在繁密的葡萄纹中间点缀以各 种姿势的海兽,柔长的枝条、 舒展的花叶、硕果累累的葡萄 和生动活泼的瑞兽构成一幅精 巧和谐而饱满的画面。这种铜 镜镜体厚重,制作精巧,以洛 阳出土最多,是受外来影响而 成的一种新纹样,反映了唐代 工艺美术文化兼收并蓄的时代 特征。
感谢您的观看!
铜镜在经过战国镜和汉镜两个高峰时期之后,在唐 代进入另一个兴盛时期,史称唐镜。 唐镜兴盛的原因: 社会原因:一是在唐代形成一种以铜镜为献礼和馈 赠的社会风尚。 历史和技术原因:二是由于瓷器的出现和广泛应用, 传统意义上的一般铜器生产日趋衰落,而金工技术 主要集中于铜镜的制作上。
唐代铜镜的铸造工艺
唐代铜镜的发展
铜镜制作在唐代进入又一个高峰期, 唐代由于金属工艺水平的提高及生活习俗 等原因,铜镜制作特别兴盛,且种类繁多、 纹饰精美、做工细致、镜体厚重,并因锡 的成分增多,形成使镜面均净如银,微向 外凸的独特风格。在形式上,除继承传统 的圆形外,还创造了菱花式、葵花式及有 柄手镜等新的镜式。唐代铜镜按装饰花纹, 可分早、中、晚三个时期。

周口市博物馆馆藏唐代铜镜简析

周口市博物馆馆藏唐代铜镜简析

周口市博物馆馆藏唐代铜镜简析周口市博物馆收藏着丰富的历史文物,其中唐代铜镜是其中的一大特色。

唐代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繁荣的时期,铜镜在唐代更是达到了一种艺术的高度。

下面我们就来简要分析一下周口市博物馆馆藏的唐代铜镜。

唐代铜镜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唐代铜镜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带有镜腕的手持式镜子,另一种是带有足部的置地式镜子。

这些铜镜在材质、工艺、纹饰等方面都体现了唐代工匠的高超技艺和审美情趣,是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珍品。

周口市博物馆馆藏的唐代铜镜,大多是出土于周口地区的古墓葬中,这些铜镜不仅在保存完好度上有所体现,其上的纹饰艺术也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有的镜子上镶嵌了一些珍贵的宝石,这些宝石的形状和颜色都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在镜面的纹饰上,也经常可以看到一些生动的动植物纹样,这些纹样既可以反映出当时的审美趣味,也可以为我们研究唐代的农业和生活习俗提供一定的参考。

除了纹饰上的特点之外,唐代铜镜的形制也具有一定的特色。

唐代的铜镜多为圆形,以方形和圆形相结合的形式出现,整体造型简洁大方,线条流畅自然。

在镜面的制作工艺上,唐代工匠采用了镀银、镀金等技术,使镜面更加光亮洁净。

而在边缘的处理上,也常常添加了一些精美的铭文,这些铭文往往可以反映出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文化的繁荣。

唐代铜镜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其艺术价值,更重要的是它所蕴含的历史文化意义。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政治稳定、社会繁荣、文化昌盛,唐代铜镜的出现正是对这一时期的生动反映。

唐代铜镜的制作工艺和纹饰风格既可以反映出唐代的审美趣味和社会风貌,也可以为我们研究唐代的工艺技术和生活习俗提供重要的实物资料。

周口市博物馆馆藏的唐代铜镜无论在艺术价值上还是在历史文化意义上都具有很高的地位。

它们不仅可以为我们提供了解唐代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重要资料,更可以为我们欣赏和研究古代工艺美术提供重要的实物依据。

希望通过周口市博物馆的不断努力,更多的人可以了解和欣赏到这些珍贵的文物,让我们共同努力保护和传承这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山东博物馆藏唐代铜镜赏析

山东博物馆藏唐代铜镜赏析

山东博物馆藏唐代铜镜赏析作者:***来源:《收藏家》2021年第09期唐代社會经济发展迅速,各种手工业十分发达,铜镜铸造业也在此时达到了巅峰,铸造工艺和装饰水平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种类繁多、纹饰华丽、铸造精湛的唐代铜镜是中国铜镜发展史上的一朵奇葩。

一面面构思巧妙的唐镜,方寸之间,散发着自信、张扬、包容、开放的大唐盛世气息。

现撷选山东博物馆藏的几面唐代铜镜介绍如下,以飨读者。

一、四神镜四神即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唐代四神镜主要流行于武德贞观年间。

四神镜(图1)直径12.4厘米。

圆形,圆纽,纽座为八瓣莲花。

座外为一圈连珠纹,围绕镜纽上下左右分别为玄武、朱雀、白虎、青龙。

其间饰折枝花纹。

素缘。

二、瑞兽铭带镜瑞兽铭带镜多流行于隋至唐初。

唐代铭文镜的铭文多为四言、五言诗,较之汉代镜铭文学性更强,内容也比汉代镜铭更贴近社会现实和感情生活。

瑞兽铭带镜(图2)直径10.52厘米。

镜作圆形,圆纽,内区围绕纽座是4只首尾相接的瑞兽,似狐似狼,或低头疾驰,或昂头奔腾,甚或回首顾盼,生动灵秀。

外区铭文带为“照日菱花出,临池满月生。

官看巾帽整,妾映点妆成。

”边缘为锯齿纹①。

三、瑞兽葡萄镜在唐代铜镜中,瑞兽葡萄镜是出土数量最多、流行地域最广的一种镜型,它也被称为“海兽葡萄镜”“海马葡萄镜”。

瑞兽葡萄镜主要流行于唐高宗和武则天时期,形制主要为圆形,也有菱花形、方形,纹饰图案是由瑞兽镜增加劲枝柔蔓和飞禽葡萄花叶而来,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碰撞的结晶,蕴含着丰富深刻的文化内涵。

四瑞兽葡萄镜(图3)直径10.21厘米。

圆形,伏兽纽,一周凸棱纹带将镜背分为两区,内区葡萄枝蔓柔长,枝叶舒展,果实饱满,4只姿态各异的瑞兽游戏其间。

外区几只雀鸟或静卧或嬉戏于葡萄枝蔓果实之间。

边缘饰三叠云纹。

瑞兽葡萄鸾鸟镜(图4)直径11.7厘米。

圆形,圆纽,镜背由凸弦纹分为二区,内区盘曲缠绕的葡萄枝蔓间配置着4只瑞兽,或疾驰狂奔,或飞跨鱼跃,或引颈长鸣,或回首顾盼,形态各异,生机盎然。

河南新安县博物馆馆藏汉唐宋铜镜选介

河南新安县博物馆馆藏汉唐宋铜镜选介

河南新安县博物馆馆藏汉唐宋铜镜选介汉唐宋是中国历史上的三个重要时期,这些时期的文化遗产对于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河南新安县博物馆馆藏的汉唐宋铜镜中,体现了古代中国人对美的追求和对工艺技术的精湛掌握。

本文将选介河南新安县博物馆馆藏的汉唐宋铜镜,让读者对这些珍贵文物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汉代铜镜1. 浑厚大气的汉代铜镜汉代铜镜在工艺上主要以镂空纹饰为主,造型古朴大方,雕工平整,采用的多为质地厚重的青铜。

河南新安县博物馆馆藏的汉代铜镜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一面镜子上所镌刻的山水图案。

这面铜镜直径约有15厘米,整体呈圆形,边缘沿有浑厚的凸起,一侧雕有山水纹饰,立体感强烈,给人一种风景在眼前的感觉。

山水图案中的山峰、树木、溪流等细节处理得非常精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2. 神秘的神兽纹饰除了山水图案,汉代铜镜上还常常刻有神兽、龙凤等神话传说中的动物纹饰。

这些纹饰形态奇特,神秘而又富有魅力,展现了古代工匠的丰富想象力和精湛工艺。

河南新安县博物馆馆藏的一面汉代铜镜上,就镌刻有一只神兽,形态独特,线条流畅,给人以神秘的感觉。

这面铜镜不仅在工艺上精湛,而且在文化内涵上也有着深远的意义。

1. 线条简洁的唐代铜镜唐代铜镜的特点是纹饰线条简洁流畅,造型端庄大气,工艺精湛细腻。

在河南新安县博物馆馆藏的唐代铜镜中,有一面直径约有20厘米的铜镜,其设计十分独特。

镜面中央镶嵌了一颗宝石,镜面周围则雕刻着精美的花纹,线条简洁而富有动感。

镜子背面的纹饰同样精美,神秘而又端庄,反映了唐代工匠在工艺和审美上的高度成就。

唐代铜镜上常常出现的纹饰是云纹,这是唐代铜镜的经典之一。

在河南新安县博物馆馆藏的一面唐代铜镜上,就镌刻有细腻精美的云纹,线条优美,层次分明,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和审美愉悦。

这种云纹纹饰在唐代铜镜上广泛应用,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自然景观的喜爱和对生活的向往。

1. 细密的人物纹饰宋代铜镜上常常刻有人物纹饰,这些纹饰细密娴熟,形态生动,充满了生活气息。

唐朝的铜镜制作古代工艺品的巅峰之作

唐朝的铜镜制作古代工艺品的巅峰之作

唐朝的铜镜制作古代工艺品的巅峰之作唐朝的铜镜制作:古代工艺品的巅峰之作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繁荣强盛的时期,也是中国工艺品制作达到巅峰的时期。

在唐朝时期,铜镜制作成为了古代工艺品的代表。

一、唐代铜镜的发展背景铜镜作为一种古代工艺品,在唐代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这与唐朝社会的繁荣、经济的繁荣以及对美的追求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在当时,人们开始更加注重外貌和形象的美化,铜镜恰好满足了这种需求。

二、唐代铜镜的制作工艺1. 材料选择唐代的铜镜多采用纯铜作为基本材料,纯铜质地坚实而又易于铸造,能够实现更多精细的雕刻和镜面的打磨。

而且唐代铜镜还经常使用贵重的宝石和珍贵的玉石作为装饰,增添了铜镜的奢华感。

2. 铸造工艺铜镜的制作一般以铸造为主要工艺。

铜镜的铸造工艺需要经过模具制作、熔化铜料、注铸、冷却等多个步骤。

其中,模具制作是铜镜制作的关键步骤,模具的精细程度和准确度直接影响到铜镜的成品质量。

3. 雕刻与镜面打磨唐代的铜镜制作工艺还包括了精细的雕刻和镜面的打磨。

雕刻主要以各种纹饰为主,如花纹、动植物纹等,展现了唐代人的审美追求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镜面的打磨则需要经过多次的磨砂和抛光,以保证镜面的平整度和反射度。

三、唐代铜镜的文化意义唐代铜镜不仅仅是一种工艺品,它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意义。

首先,它展示了唐代人民的审美观念和美的追求,体现了当时社会的繁荣与文化的发达。

其次,铜镜中的雕刻纹饰和图案常常反映了唐代的宗教、神话和传统文化,成为研究当时文化的重要资料。

再次,唐代铜镜的制作过程以及使用方式也反映了当时对美的追求和民众的生活方式,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总结起来,唐朝的铜镜制作代表了古代工艺品制作的巅峰之作。

它不仅仅是一种实用的物品,更是展示了唐朝社会的繁荣和文化的繁荣。

唐代铜镜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文化意义,成为了中国古代工艺品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为后世人们提供了宝贵的历史和文化资源。

唐代铜镜一般尺寸

唐代铜镜一般尺寸

唐代铜镜一般尺寸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在文化艺术方面的发展是非凡的,其代表性的工艺品“唐代铜镜”就是最顶尖的产品之一。

唐代铜镜按正负两面可分为正面、背面。

正面有很多精致的装饰,凸起表面镀以平坦的铜箔,用双铜色把图案铭刻在镜表表面;背部则是唐代最盛行的罗马字装饰,可以用铜箔圈住,形成完整的图案。

唐代铜镜的尺寸一般为微小的瓶子或大型的镜子,总共分为十一种尺寸,即可以分为径:3厘米、5厘米、7厘米、9厘米、10厘米、13厘米、15厘米、18厘米、20厘米、22厘米,最大的收藏价值的圆形镜子有25厘米至30厘米,也有50厘米的镜子。

这些收藏价值较高的大型镜子主要以紫砂制作,多以佛像、仙子、宝鼎、鲤鱼等为装饰,表现出唐朝文人典雅胜景之美丽。

唐代铜镜在古代学说中也有其独特表达的功能,它们被认为能够协助人们分辨或解决问题的习语或物品,特别是当谈到面部应该归类到哪一类型去时,它是一种
精确的推断工具。

它们由非常精美的紫砂制成,每一件都有一个独特而制作精良的轮廓,煞是美观又有含义,因此,唐代铜镜在当今收藏市场要求中非常受欢迎。

唐代铜镜虽小却极具收藏价值,不仅因其历史悠久、古朴典雅,更是由于它能够提醒我们向优秀的古老文明致敬、佩服,且也能够使我们贯彻古人的理念,谨记着“若地而论义,学无以成德”的中华传统美德。

周口市博物馆馆藏唐代铜镜简析

周口市博物馆馆藏唐代铜镜简析

周口市博物馆馆藏唐代铜镜简析
周口市博物馆是位于河南省周口市的一座综合性博物馆,其馆藏品丰富、品种多样。

其中,唐代铜镜是该馆的重要馆藏之一。

本文将对周口市博物馆馆藏的唐代铜镜进行简析。

唐代铜镜是唐代传统文化象征的重要物品,也是唐代青铜器中的重要分支。

唐代的镜子制作和装饰技术在中国青铜器史上是非常出色的。

唐代铜镜气势恢弘、构思奇特、造型卓越、装饰精美,表现了唐代的独特魅力和艺术水准。

周口市博物馆的唐代铜镜,包括了各种形制的铜镜,如方形、圆形、六角形等形制的铜镜;有大小不一的铜镜,最小的铜镜只有4.4厘米,最大的镜子有28.5厘米;有单面鎏金的铜镜,也有双面鎏金的铜镜,还有一面鎏金一面留铜色的铜镜。

此外,这些唐代铜镜上的纹饰丰富多彩,包括了人物、动物、植物、几何纹和文字等。

其中,周口市博物馆馆藏的一面单面镶嵌鎏金铜镜,直径10.5厘米,是一件十分精美的铜镜。

这面铜镜相对较小,但铜镜上的纹饰却异常精美。

铜镜上鎏金部分呈现出光亮金黄的质感,而留铜色的部分则凸显出青铜器本色,两种颜色完美搭配,营造出一种别致的古朴氛围。

铜镜中央鎏金部分饰有一只展翅欲飞的凤鸟,凤鸟背后还镌刻了一对仙鹤,仙鹤的优美姿态非常动人。

铜镜边缘饰有六角花纹,并且有一条完整绕镜两圈的镜纹,镜纹呈六角形,非常细致。

总之,周口市博物馆馆藏的唐代铜镜具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历史价值,其丰富的形制和多彩的纹饰,展示出唐代青铜器制作和装饰技术的卓越水准。

这些唐代铜镜不仅是唐代艺术文化的代表,也是我国古代艺术文化遗产中不可或缺的珍品。

驻马店市博物馆馆藏唐八卦朱雀纹铜镜考释

驻马店市博物馆馆藏唐八卦朱雀纹铜镜考释

驻马店市博物馆馆藏唐八卦朱雀纹铜镜考释驻马店市博物馆馆藏着丰富的历史文物,其中一件备受瞩目的文物就是唐代的八卦朱雀纹铜镜。

这件铜镜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更是对当时社会文化和工艺水平的重要见证。

下面,我们将对这件文物进行深入的考释,带领读者一起领略这份珍贵的历史文化。

唐八卦朱雀纹铜镜,是一件精美绝伦的古代铜镜。

铜镜的正面浮雕着八卦纹饰,排列得井然有序,神秘而又神奇。

而铜镜背面则是一只神态自若的朱雀,栩栩如生。

铜镜的周边还镶嵌有精美的珍珠纹饰,制作工艺十分精湛。

这样一件铜镜,无论是从造型还是工艺上,都足以展示唐代工匠的高超技艺和创作水平。

我们来看铜镜的正面,八卦纹饰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符号之一,其象征着八个方位和八种力量。

在古代,人们认为八卦可以代表天地万物的变化和运行规律,是中国道家哲学中的重要概念。

而在唐代,八卦更是被广泛运用到各种器物、装饰品中,成为了当时装饰艺术中的热门元素。

而这件铜镜的八卦纹饰,除了展示了唐代人的审美观念和宗教信仰外,还隐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通过对这些纹饰的精湛刻制,不仅反映了当时工匠们对八卦文化的深刻理解,也展示了他们高超的雕刻技艺。

铜镜的背面浮雕着一只朱雀,是一只寓意吉祥和美好的神鸟。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朱雀是四大神兽之一,代表了南方的方位,象征着火焰、太阳、光明和热情。

在古代人们心中,朱雀是吉祥和幸福的象征,因此朱雀纹饰常常被运用到各种器物、服饰中。

而这件铜镜上的朱雀,不仅栩栩如生,还展现出了唐代艺术家对朱雀形象的深刻理解和精湛表现。

通过对朱雀的精细描绘和精湛雕刻,可以窥见当时工匠们对朱雀文化的热爱与追求。

而在整个铜镜的装饰中,珍珠纹饰更是增添了艺术品的精致和价值。

珍珠一直以来都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商品之一,而在铜镜上的珍珠纹饰则更多地体现了服饰的豪华和尊贵。

这些纹饰的加入,使得整个铜镜在视觉上更加丰富多彩,给人一种富丽堂皇的感觉。

这件唐代铜镜不仅仅是一件日常生活用品,更是一件文化艺术品。

河南新安县博物馆馆藏汉唐宋铜镜选介

河南新安县博物馆馆藏汉唐宋铜镜选介

河南新安县博物馆馆藏汉唐宋铜镜选介铜镜是古代中国最早的一种镜子,早在商代就已经有铜镜的制作和使用。

而铜镜在汉唐宋时期达到了高峰,成为了当时非常流行的一种日用器具和文化象征。

河南新安县博物馆是中国六大古镇之一的新安古镇中的一座博物馆,其中收藏了大量汉唐宋时期的铜镜,以下是其中的精品铜镜的介绍。

汉代铜镜1、六鹿铜镜该镜直径16.5厘米,是汉代六鹿国的文物,是目前发现的六鹿国留下的最大的一面铜镜。

镜面质地光滑,形制端庄,牵状有度,是汉代铜镜制作技艺的代表作之一。

2、铜鹤踏镜该镜是一面单面的铜镜,铜镜表面有一只鹤在芦苇间踏水,而芦苇和水则是以浮雕的形式在铜镜表面呈现的。

这种浮雕镜的制作技艺在汉代非常流行。

1、七曜山河法师铜镜该镜是一面古唐铜镜,镜盖上雕刻着蛟龙纹,而镜面上则绘有“七曜山河法师”的图案。

该铜镜是唐代铜镜中的精品之一,因为“七曜山河法师”是唐代以盛行的一种神话故事,把它运用到铜镜的制作中,让这面铜镜更具有文化价值。

该铜镜是唐代的一面浮雕镜,铜镜的表面描绘了宝象佛和弟子的形象,每个角落处有八大金刚的浮雕,共有36个。

这样的唐代铜镜往往有强烈的宗教色彩,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1、北宋国宝铜镜该镜是北宋时期的铜镜,造型精美,表面十分光滑,带有典型的宋代艺术风格,镜面上雕刻着画船、花卉和山水等图案,非常精细。

该镜是南宋时岳飞兴复精神的象征,镜面上雕刻着岳飞和“精忠报国”4个字。

这面铜镜很好地捕捉了那个时代的精神和价值观念,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总结河南新安县博物馆所收藏的汉唐宋铜镜,代表了当时的制作风格和文化特点,从“六鹿铜镜”的端庄形制到“七曜山河法师铜镜”的神话色彩,再到“岳飞铜镜”的价值观表达,这些铜镜都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珍贵遗产,对于我们认识古代文化和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唐代铜镜的特点

唐代铜镜的特点

唐代铜镜的特点
唐代铜镜一般较厚重,镜体多呈银白色,表面匀净,花纹清晰,镜面微向外凸,可照全人面。

大的铜镜可达65cm以上,小的仅4cm;最重的有数千克,小的仅百余克。

1986年安徽合肥出土一件八卦纹镜,为“亚”字形,圆钮,菱花形钮座,座外为方折环列八卦图,用双线弦纹框入其内,其外四边各有4字篆体铭文“天地含气,日月贞明,写规万物,洞鉴百灵。

”素平缘,边长17.8cm,镜面光亮照人。

双鸾衔绶镜是唐代最为流行的铜镜之一,常见的镜背纹饰是双鸾(民间传说中象征吉祥的飞鸟)口衔长绶,足踏花枝或踩瑞云,并配以苞叶花朵、月亮、流云、奔兽、花鸟等。

驻马店市博物馆馆藏唐八卦朱雀纹铜镜考释

驻马店市博物馆馆藏唐八卦朱雀纹铜镜考释

驻马店市博物馆馆藏唐八卦朱雀纹铜镜考释驻马店市博物馆馆藏有一件唐代铜镜,镜背雕刻有八卦和朱雀纹样,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本文将对该铜镜进行详细的考释,从其历史背景、艺术特点、象征意义等方面加以分析和阐述。

一、历史背景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繁荣昌盛的时期,文化艺术发展达到了一个高峰。

铜镜作为当时人们使用的一种日常生活用品,也是艺术品的一种,其在唐代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和流行。

唐代铜镜多为圆形,表面常常雕刻有各种图案和纹样,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装饰价值。

唐代铜镜的纹样多样化,常常以神话传说、八卦图案等为题材,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宗教信仰和文化风气。

二、艺术特点该铜镜是一件直径为15厘米的圆形铜镜,整体工艺精湛,雕刻细腻。

镜背雕刻有八卦图案和朱雀纹样,八卦分别为乾、坤、震、巽、艮、坎、离、兑,排列有序,朱雀纹样展翅欲飞,栩栩如生。

整个纹样设计简洁大方,线条流畅自然,表现出了唐代艺术的独特魅力。

八卦图案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国人对宇宙运行规律的认识和探索。

八卦对应天地万物的方位和属性,代表了一种宇宙观念和哲学思想。

在铜镜上雕刻八卦图案,不仅仅是为了装饰,更是体现了当时人们对于宇宙规律的理解和探索。

而朱雀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神兽之一,寓意吉祥美好,常常被用于艺术作品中,代表了当时社会的宗教信仰和审美观念。

三、象征意义唐代的铜镜不仅仅是一种生活用品,更是一种文化文明的象征。

而这件铜镜背面的八卦图案和朱雀纹样,更是体现了当时人们对于宇宙规律和神话传说的追求和向往。

八卦代表着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阴阳学说,反映了古人对天地万物的探索和认识,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朱雀作为祥瑞之兽,代表着吉祥美好,寓意皇室权力和国家统一,是唐代社会中的一种宗教信仰和审美情感。

这件铜镜不仅仅是一件艺术品,更是一种文化符号,代表了当时社会的文化和宗教风貌。

驻马店市博物馆馆藏的这件唐代铜镜,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艺术特色,展现了唐代艺术的魅力和文化的厚重。

河南新安县博物馆馆藏汉唐宋铜镜选介

河南新安县博物馆馆藏汉唐宋铜镜选介

河南新安县博物馆馆藏汉唐宋铜镜选介
河南新安县博物馆位于新安县城南湖畔,是一座集展览、收藏、保护、研究和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馆藏丰富多样,其中汉唐宋铜镜是该馆的重要收藏之一。

汉唐宋铜镜是中国古代铜镜的代表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展示着古代时期的工艺水平和审美观念。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河南新安县博物馆馆藏的汉唐宋铜镜。

一、汉代铜镜
汉代铜镜是中国古代铜镜的起源之一,代表了古代工艺水平和审美观念。

新安县博物馆馆藏的汉代铜镜以简洁明了的线条和精美细腻的纹饰为主要特点,反映了当时的审美趣味和工艺水平。

这些汉代铜镜的制作工艺精湛,样式多样,镜中的图案有龙、凤、云纹等传统图案,镜背的纹饰更是千姿百态,有的是花卉、有的是动物,有的是神话传说,充分展现了汉代人的审美情趣和对生活的热爱。

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鼎盛时期,唐代铜镜以其工艺精湛和文化内涵而著称。

新安县博物馆馆藏的唐代铜镜在造型上更趋于丰富多样,纹饰也更加精美细致。

唐代铜镜的图案以花鸟、人物、山水等为主题,镜面上的纹饰细腻,线条流畅,表现了唐代工匠对自然和生活的追求和理解。

唐代铜镜的样式也更加多样化,既有圆形的,也有多边形的,有的还镶嵌了宝石或玉石,显示了当时的工艺水平和审美观念。

新安县博物馆馆藏的汉唐宋铜镜以其丰富多样的造型和精美细致的纹饰,展现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和审美追求,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生活风貌和文化内涵。

这些汉唐宋铜镜不仅是古代工艺的珍贵遗产,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相信通过对这些铜镜的研究和展示,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热爱中国的传统工艺和艺术。

唐代铜镜的特点,以及鉴别方式

唐代铜镜的特点,以及鉴别方式

唐代铜镜的特点,以及鉴别方式唐镜外观,纹饰唐镜外观厚实,表面多呈银白色、黑褐色(俗称“黑漆古”)和深绿色(俗称“绿漆古”)。

唐代铜镜在造型上已突破了汉式镜,如葵花镜、菱花镜、方亚形镜等。

图案除传统的瑞兽、鸟兽、画像、铭文等纹外,还增加了表现西方题材的海兽葡萄纹,打马球纹等。

盛唐以后,以花为主,多为吉祥图案,自由豪放,清新活泼,表现了大唐帝国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

装饰方法有浮雕、彩绘、镶嵌、鎏金等到,出现了金银平脱、螺钿镶嵌、涂釉、涂漆等新工艺。

唐镜背面的装饰纹饰,其风格一洗汉镜拘谨板滞之态而作流畅华丽之姿,其取材一变矫揉造作之神化模式而偏重于自由写实或故事,表现手法也由繁乱纷杂转为清鲜优雅。

唐初期,铜镜的主题纹饰以瑞兽为主,造型丰腴、活泼。

最引人注目的是海兽葡萄纹镜,它以高肉浮雕葡萄为主题,间饰海兽、雀鸟、蜂蝶和花草,纹饰华丽而繁缛。

其余还有宝相花纹,它是一种将某些自然形态的花朵(主要是荷花)进行艺术处理,变成的一种装饰化的花朵纹样。

海兽葡萄镜唐中期,铜镜的纹饰,格调新颖,题材广泛,禽鸟、花草占据了主要地位。

另外,人物故事题材大量涌现。

这时期主要流行有对鸟纹、盘龙纹,以及人物故事图案。

唐代后期,铜镜的纹饰趋于简单、粗拙,失去了盛唐铜镜富丽堂皇的风格。

这时期,含有宗教色彩的纹饰特别盛行。

赏镜,这是收藏活动中一项专门学问,任何藏家之所以为家,一般都是因为他懂鉴赏,而又集中精力与财力为之鉴藏。

现今成气候的铜镜收藏家多是子承父业或是以藏养藏为骄世,唯有古时的大藏家可以广纳奇珍。

一是古镜仿造较之现在少少,再就如今罕见罕闻的铜镜,说不定就是古人常用之物,不足为奇。

下面给大家说几个鉴别铜镜的方法。

铜镜鉴别几种方法1、“听声”老的铜镜普遍声音比较低沉、圆润。

而新仿的铜镜声音比较清脆,甚至是刺耳。

你比如说这个是新仿的铜镜,我们敲一下它的声音,一定是很清脆的。

像这样的老铜镜,声音就不一样,因为它的结构不一样,它的声音就比较沉稳,声音上它是有区别的。

周口市博物馆馆藏唐代铜镜简析

周口市博物馆馆藏唐代铜镜简析

周口市博物馆馆藏唐代铜镜简析
周口市博物馆馆藏的唐代铜镜,大多数为圆形或近圆形,有着精美的纹样和丰富的装饰。

这些铜镜制作精湛,光滑度高,图案细致,是中国古代艺术的珍品之一。

在经过专业
人员的鉴定和研究之后,这些铜镜被证明既具有艺术品位,又充满了历史文化的内涵。

这些唐代铜镜的纹样和装饰多种多样,充满着生动的表现力和创意。

有的铜镜上绘有
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如《八仙过海图》、《太平广记》等,用以表现唐代的文化背景和
审美观念。

有的铜镜上则绘有吉祥图案,如龙、凤、鹤、花等,用以表达唐代人们对美好
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此外,还有一些铜镜上印刻着文字,如铭文、诗词等,用以记录时代
背景和历史事件,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此外,这些唐代铜镜还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

在铜镜的制作中,唐代制造者采用了先
进的技术和工艺。

例如,在铜镜的表面处理中,唐代使用了镀金、镀银等方法,使得铜镜
具有更加光滑、亮丽和耐用的特性。

在铜镜的刻画和绘画上,唐代也融入了浮雕技术和烧
瓷技术,使得铜镜图案更加立体丰富、细节更加精美。

可以说,唐代铜镜的制作是一种科
技与文化的有机结合,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的来说,周口市博物馆馆藏唐代铜镜作为古代文化遗产的珍品之一,不仅在艺术价
值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我们了解唐代文化和制造技术提供了重要资料。

通过对这些铜
镜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唐代的历史、文化和科技,深刻认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唐代铜镜
【摘要】李唐王朝是继汉代之后,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又一繁盛时期,其政治开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国势强盛,影响深远,各族人民用辛劳的劳动和智慧,创造了瑰丽的民族文化。

作为体现当时工艺发展水平的铜镜,就是众多文化遗产中的一枝奇葩。

【关键词】铜镜唐代价值
镜子自古以来就是一种用来照见事物的工具。

南北朝时的著名长诗《木兰诗》写花木兰征战十年回到家中,重整儿女嫁妆的情景,“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就足以说明了铜镜的最基本的功能。

而古代志向高远、胸怀大志的男儿,常从镜中看到时光匆匆、青春易逝,有的感怀于事业未成,禁不住嗟叹不已。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唐李白《将进酒》)。

一、铜镜的起源
铜镜作为中国古人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的出现、发展和演变史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社会进步的体现。

中国古人将镜子的发明归功于黄帝。

古有云:“帝因铸镜以像之,为十五面,神镜宝镜也。

”这一传说包含着古人对先祖的崇拜和敬仰,并将其神化的体现。

关于铜镜的起源,著名近代考古学家郭沫若先生认为:“古人以水为鉴,即以盆盛水而照容,此种水盆亦称为监,以铜为之则为鉴。

《尚书》:‘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

’”【1】
我国至今考古发现的最早的铜镜是齐家文化的铜镜。

齐家文化是原始社会末期黄河上游的地方文化,主要分布在甘肃、青海省境内的黄河及其支流沿岸阶地上。

齐家文化已经进入铜石并用时代,生产力得到较大进步,零星出土一些小型红铜器或青铜器。

迄今为止仅见的两面铜镜就发现在该文化的墓葬中。

其一为素镜。

1975年甘肃广和齐家坪墓葬出土,此镜圆形,直径六厘米,镜面平坦,背面无纹饰,中心铸有半环状钮。

【2】其二为七角星纹镜。

1976年出土于青海贵南县25号墓。

镜直径8.9厘米,厚0.3厘米,重109克。

镜面光滑,镜背拱钮已残,镜背周沿和钮旁各饰一道凸弦纹,两周同心弦纹间,以填平行线三角和空白三角相间的方式,呈现出七角图案,这面铜镜可以视为我国最早的纹饰铜镜。

【3】早期铜镜镜面较小,多光素或简单几何纹饰。

战国之时,始见精美铜镜。

因铜镜使用远比鉴方便,秦汉时期,鉴逐渐消失,铜镜的使用日趋广泛。

汉朝官府设立专门机构,负责铜镜制造。

从制镜原料的使用来看,有金、银、铜、铁,其中尤以铜为多。

汉镜多有铭文,均为吉祥语,如“家室富昌”、“富子孙”、“大吉祥”等。

常见式样有十二辰镜(规矩镜)、辟邪镜、仙人镜等,还曾出现过奇妙的透光镜。

汉代镜以尚方所制镜最为精良。

清代湖州知府赵学辙有临汉镜铭:“尚方作镜真大好,上有仙人不知老。

渴饮玉泉饥食枣,书如金石国之宝。

”隋唐之后开始出现带柄铜镜、放行铜镜,纹饰亦趋多样,唐代最为有名的是海兽葡萄镜。

宋代以后一改以前青铜作镜,作镜的合金铜含银、铅、锡量均少,质量不及前期。

明朝后期玻璃水银镜从欧洲传入,时称西洋镜。

清朝乾隆以后,玻璃水银镜大行于市,铜镜渐渐淡出历史舞台。

二、唐代铜镜的特点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全盛时期,正直稳定、经济繁荣、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安居乐业,当时的铜镜铸造业迎来了铜镜发展史上的第三个高峰,显示出一派富丽堂皇、千姿百态的面孔。

总体来说,这时的铜镜质地精良、制作精细、造型多样、纹饰绚丽,达到铜镜制作工艺的最高水平,1992年10月出土于甘肃省庆城县三十铺阜城村的唐代虫鸟纹葵花形铜镜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

此镜直径10.5厘米,厚0.45厘米,镜面光滑,虽经岁月侵蚀,表面花鸟仍清晰可辨。

这一时期的铜镜呈现出鲜明的特征。

(一)制作精良、质地优良。

据已发现的唐代铜镜的合金比例,铜占三分之二左右,锡与铅
占三分之一,合金配方科学,制作工艺讲究,匠师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卓越的创造力,制作出了许多精美绝伦的铜镜制品,令人心旷神怡。

(二)外形美观。

这一时期的铜镜不仅有常见的圆形镜、方形镜,而且出现了各种花式镜,如葵花镜、菱花镜等,后又出现有四方委角行镜。

图案除了传统的瑞兽、鸟兽、画像、铭文等纹饰外,还增加了表现西方题材的海兽葡萄纹,布局清新明朗,流畅华丽,自由活泼,使主题纹饰内容和外在形式结合在一起,从而达到高度的艺术美。

(三)寓意深刻。

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和繁荣的又一个黄金时期,国家强盛,人民安居乐业,民族关系和谐,对外交往增多,思想开放,因而出现了海兽葡萄镜、花鸟镜、瑞花镜、人物故事镜、盘龙镜、对凤镜等各式各样的铜镜,这些镜在继承中华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又吸收了外来文化的合理成分,更加华丽精致,寄托了人们对国家的祝福和对幸福生活的企盼,寓意吉祥。

三、铜镜的社会历史价值
(一)体现了古人的审美情趣
唐代社会安定,经济发展较快,铜镜体现了盛唐风韵的华丽气象。

唐镜的装饰图案中出图了大量的瑞兽纹、四神纹、花鸟纹、宝相花纹、海兽葡萄纹,其中海兽葡萄纹是唐代铜镜中最具代表性的纹饰。

它以高圈浮雕葡萄为主题,间饰瑞兽、雀鸟、蜂蝶和花草,瑞兽穿梭在茂密的葡萄中,生机盎然,把铜镜装饰得富丽堂皇,深受人们喜爱。

唐镜这种追求自由活泼、清新自然的艺术手法,体现了唐人的乐观、自信,对美好现实生活的贪恋。

这种大唐气象使得人们在审美价值上更追求现实的美、丰腴的美,以及追求人与自然之间共处的和谐的美,代表了唐代人对生活的热爱。

(二)重要的科学文献价值
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不但国家强大、经济空间繁荣,而且中外文化交流繁荣,长安已是古代国际性的大都会,中国古代铜镜发展到了全盛阶段,质地精良,已经达到很高的工艺水平,尤其是盛唐时期的镜子,呈银白色,其金属成分中,大体铜平均69%,锡25%,铅5%,配比较为稳定。

在唐代,已采用了向镜中加入微量或一定量的银的新工艺,使得典型的盛唐时期铜镜泛银色白光,很少有铜绿锈色,给人以厚重、富态之感,加之纹饰绚丽多彩、内容丰富,实为难得之艺术珍品。

明《天工开物》记述:“唐开元中镜尽以白银与铜等分铸成,每口值银数两者以此故。

朱砂斑点乃金银精华发现……,唐代、宣炉皆朝廷盛世物云。

”同时还制作了金银平脱镜、嵌螺细镜、金背镜、银背镜等特种工艺镜。

唐代铜镜在整个中国古代铜镜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位置,为研究唐代冶铸工艺、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提供了丰富详实的资料。

(三)丰富的社会文化意蕴
首先,制作精美的铜镜可以作为古人墓葬的随葬品。

中国古人有”视死如视生”的观念和“灵魂不死”的意识,认为一个人的死是新的轮回的开始,逝者也应该享有现实社会中的财产。

于是古人墓葬中出现了大量的随葬品,由于铜镜所具有的破暗取明、去魔压邪作用,所以人们把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铜镜下葬,以供死者在阴间继续使用。

其次,铜镜还可用于帝王的贡品或赏赐。

据《唐书礼乐制》记载,八月五日是唐玄宗的生日,这天也被定为“千秋节”,又称为“千秋金鉴节”,群臣会献上美酒和铜镜祝寿,或作为互赠的礼物,唐玄宗也会在千秋节赠群臣以铜镜,以示圣恩。

“(开元十七年)八月癸亥,上以降诞日,宴百僚于花萼楼,百僚请以每年八月五日为千秋节,王公以下献镜及承露囊”“(开元十八年)八月丁亥,上御花萼楼,以千秋节百官献贺,赐四品以上金镜等”【4】。

第三、铜镜是古代诠释爱情婚姻的信物。

“花好月圆”、“破镜重圆”等词语都说明古人以圆镜来比喻爱情。

杜牧《破镜》中:“佳人失手镜初分,何日团圆再会君”,描写了一幅夫妻分离,团圆无望的场景。

因此古代情侣常常把铜镜作为爱情信物赠与对方。

最后、古人常借镜以喻自省。

唐太宗李世民曾留下千古名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
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唐太宗这段富有哲理性的话可谓是对封建帝王治国理念的最好诠释。

铜镜不仅是人们照面饰容的一种工具,而且成为了一种象征——是反应事物真实面目的载体;一种评判是非曲直的标准,得到后人的赞同和认可。

如同白居易在《百炼镜》中:“太宗常以人为镜,鉴古鉴今不鉴容。

四海安危居掌内,百王治乱悬心中。

”这种由本质至外延的扩展,可说是中国古人的一大创举。

注释:
【1】郭沫若:《三门峡出土铜器二三事》,《文物》,1959年第1期。

【2】谢学华:《中国早期铜器资料》,《考古与文物》,1982年第3期。

【3】石志廉:《齐家文化铜镜》,《文物报》,1987年7月10日。

【4】沈昫:《旧唐书》卷八《玄宗纪(上)》第129—130页,中华书局点校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