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更斯童年生活在《大卫·科波菲尔》中的再现

合集下载

狄更斯的童年经验对_大卫_科波菲尔_中人物形象的影响

狄更斯的童年经验对_大卫_科波菲尔_中人物形象的影响

太,深知自己参军的儿子喜爱自己做的布鞋,每个月都要为他赶做一双新鞋子。

当得知儿子牺牲的消息时,她几乎痛死过去。

但后来,她擦干眼泪,以顽强的毅力活下来,她把对儿子无限的爱,投入到做制鞋子的针线活中。

针不知磨断了多少根,线不知用完了多少团,手上不知磨起了多少泡,老人仍是那样一如既往地做着、等着,等着她那已不可能回来的儿子试穿新鞋子……等待儿子不可能的归来,成了老人活下去的唯一希望!老人死后,人们在她屋里发现了山丘似的鞋子!人人都有难言的等待,正如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一样。

最隐秘、最痛苦的等待,只有自己一人知道。

在球迷阵阵呐喊助威声中,有人却在等待自己的主队惨败———他已为此投进巨资赌博竞猜。

为所欲为的贪官倒台前,总是期待着,梦想着神圣的法律压不过他手中滥用的权力!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问题是:戈戈和狄狄为什么要苦苦地等待?剧中有这样的对白:“等待戈多干什么?……向他祈祷,向他乞求”,“咱们什么权利也没有了,要拴在戈多身上。

”还有“咱们要是不理会呢?”“他会惩罚我们的。

……一切的一切全都死啦,除了这棵树。

”“他要是来了呢?”“咱们就得救啦。

”由此可见,该剧揭示的不是一个无关痛痒的琐碎的生活问题,而是有关是等待还是死去的重大问题!总之,在《等待戈多》这一剧本中,贝克特通过荒诞的描写手法,深刻地揭示了西方社会生活真实的一面。

资本主义社会的畸形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莫大的灾难———人情冷漠,贫富分化加剧。

一些入,如戈戈和狄狄这两个流浪汉,只有乞食祈求,靠虚无缥缈的希望等待着,才能赖以生存下去。

在作者给我们刨设的这个冷漠、离奇而混乱的荒诞世界里,我们真切地体会到了一些人不得不孤单地、无助地、痛苦地生活着。

他们的身心处于一种无法摆脱的、永无休止的矛盾冲突中,他们只有在这些矛盾与冲突中苦苦地寻觅着,绝望地等待着……参考文献:[1]段汉武.等待戈多:荒诞中的真实无意义的意义.【J】《社会科学战线》2006.03。

[2]焦敏.《等待戈多》与存在主义哲学.【J】《文学教育》2008.17。

《重返往昔:《大卫·科波菲尔》中的童年记忆》

《重返往昔:《大卫·科波菲尔》中的童年记忆》

《重返往昔:《大卫·科波菲尔》中的童年记忆》1. 引言1.1 概述在文学作品中,童年记忆往往是一个重要的主题,它可以引发读者对过去的追忆、情感共鸣和思考。

《大卫·科波菲尔》这部畅销小说中的主人公大卫的童年记忆就是其中之一。

本文将深入探讨《大卫·科波菲尔》中童年记忆的描写方式以及它在整个小说中的作用。

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五个部分。

首先,我们将介绍《大卫·科波菲尔》的背景和概述,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该作品。

然后,我们将详细阐述小说中关于大卫童年记忆的描写,包括其中所蕴含的情节和意义。

接着,我们会进一步探讨童年记忆在整个小说中发挥的作用,如塑造角色形象、反映社会背景,以及探讨主题等方面。

随后,我们将介绍读者对于童年记忆的共鸣和思考,并提出相关问题进行深入讨论。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本文观点,并提供对于童年记忆在文学创作中的价值以及读者深入探究个人童年记忆的启示和建议。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大卫·科波菲尔》中的童年记忆进行研究和分析,探讨童年记忆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角色以及读者对其产生的共鸣和思考。

同时,我们希望通过本文的撰写,能够唤起读者对自己童年记忆的回忆,并引导他们思考成长和人生意义的问题。

最终,我们希望读者能够从《大卫·科波菲尔》与自身经历之间建立联系,对现实中的童年记忆进行反思和重塑。

2. 大卫·科波菲尔的童年记忆2.1 作品简介:《大卫·科波菲尔》是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于1849年出版的一部自传体小说。

该小说以主人公大卫·科波菲尔的成长历程为主线,深入探讨了他在童年时期所经历的各种遭遇和记忆。

2.2 童年情节描写:《大卫·科波菲尔》中呈现了大卫从幼年到成年的整个成长过程。

在童年时期,大卫生活在一个贫困而不幸福的家庭中,他的母亲早逝,父亲重新婚姻后对他冷漠无情。

后来,父亲去世后,大卫被迫寄住在和蔼可亲但虚伪做作的舅舅家里。

浅析狄更斯批判现实主义在其儿童形象创作中的体现——以大卫·科波菲尔、奥利弗·特威斯特、皮普三个儿

浅析狄更斯批判现实主义在其儿童形象创作中的体现——以大卫·科波菲尔、奥利弗·特威斯特、皮普三个儿
查尔斯 ・ 狄更 斯是 l 9世纪英 国著名 的小 说家 ,同时也是 英国批判 现实主义的代表。狄更斯 的现实主义 的创作 特征不仅体现 在故事情节 的巧妙安排 , 也体现在 对人物的刻画 中, 尤其 是对来 自于生 活在社会底 层的工人阶级人物的描写。通过这些创作 狄更斯揭露 了当时的社会现 实, 对资本主义存 在缺陷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 狄更斯作 品的社 会背景和其批判现实主义 1 . 狄更斯作 品的社会背景 狄更斯所处 的时代被认 为是英 国历史 上发展 最繁盛 的时代之 一 , 随着资本主义工业 的发展和对外殖 民地 的扩 张 ,英 国达到 了一个 前所 未有的发展高峰 , 被誉 为“ 世界工厂” 但 是大量的社会财富只掌握在少 。 数的贵族和资产阶级手中 , 穷人 、 工人 阶级仍 然生活在贫 困之中。来 自 于这些 家庭 的妇女 和儿 童都被迫外 出工作 ,而他们的工作坏境极 其恶 劣。 2狄更 斯 批 判 现 实 主义 . 批判现实主义 盛行于 l 世 纪四 、五 十年 代并 广泛应用 于小说 创 9 作。小说创作 者用这 种艺 术形式刻画 出当时社 会处于统治地 位的资产 阶级和处于社会底层 的工人阶级 的生活状态 ,从而揭露并批 判资本主 义社 会存在 的问题 。出身 于社会下层 家庭 的狄更 斯 , 于现实社会 中劳 对 动人 民的疾苦 , 有着深刻 的了解 。正是基于这样 的了解 , 狄更斯在他 的 作品中为读者展现 了一个真 实的资本主义社会 。在他 的小说 中不论 是 故事情节或人物形象都取材 于现实生活 ,通过 对社会各阶层 的生 活状 态的描 写, 颂扬 了人性 中的真 、 、 , 善 美 并对资本 主义社会 的黑 暗和不公 进行 了尖锐 的批判 。 在狄更斯 的笔下 , 自于贫 困的劳动阶层的儿童是 来 狄更斯 特别关 注的群体 , 他们 没有力量和能力 与社会的不公进行 斗争 , 保护 自己 , 争取 自己的权利 , 以说他 们是社会 中最弱势 的群 体 , 可 而儿 童形象又往往是真 、 、 的集 中体现。狄更斯通过 对这些命运悲惨 的 善 美 儿童 的描写更有力 的对资本 主义社 会的黑暗进行 了揭露和批判 。在所 有 的儿童形象 的塑造 中, 大卫 、 利弗 ・ 奥 特威斯特 、 普这三个儿童 角色 皮 无疑是非常成功 的。 二、 三个 儿 童 形 象 的艺 术 特 征 1 致 的 心 理 活 动 描 写 . 细 在塑造这三个儿童形象时 , 狄更 斯运用 了大量 的心 理描写片段 , 如 在《 远大前程 中》 当皮普 因在 沼泽地 中遇到逃犯 , 受到恐吓威 胁而做恶

从《大卫·科波菲尔》看狄更斯的人道主义精神

从《大卫·科波菲尔》看狄更斯的人道主义精神

2011年12月山东社会科学SHANDONG SOCIAL SCIENCES收稿日期:2011-11-12作者简介:于丽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外语系副教授,研究生在读,从事英语语言文学研究。

从《大卫·科波菲尔》看狄更斯的人道主义精神于丽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外语系,辽宁阜新123000)[摘要]本文分析小说《大卫·科波菲尔》所映射的狄更斯的悲剧童年和他日后文学创作风格之间的联系,认识其深邃的人道主义精神。

《大卫·科波菲尔》正是狄更斯人道主义精神的有力体现,作家以主人公悲剧的童年经历唤醒人们对生活在社会底层儿童的广泛关注,以期改变其在社会中生存状态。

但需要注意的是,狄更斯对那些身处社会底层的儿童的情感偏重于同情和怜悯,却并未探讨出一条可以解救其脱离苦海的路。

因此,狄更斯的人道主义精神虽然有着积极的一面看,但也有着相对消极的因素。

[关键词]《大卫·科波菲尔》;狄更斯;人道主义精神[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45[2011]专辑-0125-02一、序言狄更斯的代表作《大卫·科波菲尔》是一部自传体性质的小说,小说以儿童大卫·科波菲尔的痛苦生活经历为切入点,“涉及到维多利亚社会中人的命运、前途、婚姻以及教育、法律、政治等许多社会重大问题。

”由此,人们素来将大卫·科菲波尔视为狄更斯人道主义精神的载体。

此外,本文认为大卫·科波菲尔这一形象不仅仅代表了狄更斯的人道主义精神,大卫悲惨的童年经历更是直指资本主义社会体制及其教育方式,因而带着浓郁的批判性质。

事实证明,狄更斯真情实感的抒写和充满人道主义精神的呼吁着实带来了很大的社会影响力,如因他的写作英国当局开始关注和整顿那些虐待儿童的学校;关注对贫困儿童的帮教等等。

因此,无论是以历史角度,还是以现实角度来审视,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都堪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其强烈的现实意义和审美价值至今仍未褪色。

论《大卫·科波菲尔》的语言特色

论《大卫·科波菲尔》的语言特色

论《大卫·科波菲尔》的语言特色《大卫·科波菲尔》在艺术上的魅力,不在于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而在于它有一种现实的生活气息和抒情的叙事风格。

这部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事,从独特的儿童视角描绘了主人公的童年生活,字字真切、处处动情。

此外,小说还融入了狄更斯本人的许多生活经历,语言诙谐风趣,虽然是现实主义作品,但不乏充满想象力的浪漫主义写法,充分体现了作品的艺术魅力。

一、纯真的儿童视角用儿童的心灵认知世界,是狄更斯创作的惯常用法。

在本书的童年篇章中,他同样采用了儿童的眼光和口吻来叙述故事,使得小说富于天真和童趣。

比如,“我”(儿时的大卫)随同母亲和女仆裴果提到教堂做礼拜,虽然不能说话,但“我”的内心十分活跃,小动作不断:不敢老盯着牧师看,因为担心他会跑过来向自己提问;想打哈欠又觉得不妥;转头看过道的一个小男孩,他却朝“我”做鬼脸。

“我”还想着牧师的讲坛要是可以用作玩耍的地方该多好,可以当作一个很好的城堡,“让一个男孩顺着楼梯上来攻城,我就把带穗子的天鹅绒靠垫往下扔,砸在他头上”……这样想着想着就睡着了,结果“我一个跟头从座位上栽下来,摔了个半死,裴果提把我抱了出去”。

作者非常真切地还原了孩童的内心活动,一个天真活泼、在教堂里感到百无聊赖的儿童形象跃然纸上。

当然,狄更斯的儿童视角运用并不局限于人物本身,更重要的是描述和揭示儿童周边的世界,从而达到表现主题的目的。

比如,在母亲改嫁前,“我”和摩德斯通先生一同出游,“我”被其朋友称为“那个迷人的科波菲尔太太的小累赘”,而母亲被称为“漂亮的小寡妇”。

由此可以看出外界对“我”和“母亲”的看法,不过当时年幼的“我”并不知道他们说的就是自己和母亲。

回到家后,“我”向母亲提到他们说的那些话,母亲虽然说那些人没有礼貌,但是却一边笑着,一边要“我”把当时的情景讲了一遍又一遍。

这里从孩童的视角出发,把一位年轻寡妇对未来幸福生活的热烈憧憬,鲜活地展现了出来。

不过,这毕竟是成人大卫的回忆,此时的他已经明白摩德斯通先生之所以要娶母亲,除了她的美貌,更贪图她的财富,而母亲再婚后并没有过上幸福的生活,反而悲惨地死去,因此在“童言童语”中不免带有一点成人的感伤。

《大卫·科波菲尔》中的童年成长叙事

《大卫·科波菲尔》中的童年成长叙事

大卫·科波菲尔中的童年成长叙事简介《大卫·科波菲尔》是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于1850年发表的一部经典小说。

小说以主人公大卫·科波菲尔从童年到成年的成长历程为基础,揭示出19世纪英国社会的黑暗面,并探讨了自我的认知和生活态度等主题。

1. 童年环境与背景在《大卫·科波菲尔》中,作者生动地描绘了大卫·科波菲尔的童年环境和背景,包括他的家庭、社会地位以及与他有关的人物。

这些元素构建了小说的背景,为后续故事展开奠定了基础。

1.1 家庭背景大卫·科波菲尔出生在一个贫穷但快乐的家庭中。

他的母亲是一个善良而慈祥的人,然而她在大卫还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

父亲对他漠不关心,并将他送至严苛无情的寄宿学校。

1.2 社会地位大卫·科波菲尔在小说中是一个中产阶级的代表。

尽管他的家庭并不富有,但他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这使得他对社会问题有了敏锐的洞察力和独特的思考方式。

1.3 相关人物在童年成长叙事中,大卫·科波菲尔与许多人交织在一起。

其中包括他的第一位妻子多拉、亲爱的朋友斯提芬、恶劣的继母黛茜以及善良而仁慈的佣人伊莎贝尔等。

这些人物塑造了大卫·科波菲尔童年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关系和影响。

2. 童年遭遇与成长历程大卫·科波菲尔在童年时期经历了许多困难和挫折,然而正是这些遭遇塑造了他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性格,并促使他追求更好生活的奋斗之路。

2.1 寄宿学校生活大卫·科波菲尔被送到严苛无情的寄宿学校中接受教育。

在这里,他忍受着虐待和欺凌,并且在与其他学生的交往中获得了珍贵的友谊和支持。

2.2 婚姻与家庭问题大卫·科波菲尔青年时期结识了多拉,他们相爱并结为夫妻。

然而,两人的婚姻并不幸福,多拉最终病逝。

大卫后来又陷入了一段虐待和压迫下的婚姻,并最终选择离婚。

这些经历让他更加明白幸福与自由的真正意义。

2.3 自我认知与人生观通过一系列的遭遇和成长历程,大卫·科波菲尔对自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逐渐形成了独特的人生观。

电影《大卫·科波菲尔的个人史》中艾格妮斯之形象重塑

电影《大卫·科波菲尔的个人史》中艾格妮斯之形象重塑

电影《大卫·科波菲尔的个人史》中艾格妮斯之形象重塑作者:谭韦莹来源:《校园英语·中旬》2020年第09期【摘要】一直以来,狄更斯的广大读者和学术界指摘其不擅于描写女性角色,尤其对拥有完美女性形象的艾格妮斯并不认同,认为该角色无聊到让人讨厌。

而在2020年由英国导演阿尔曼多·伊安努奇自编自导的剧情电影《大卫·科波菲尔的个人史》中,他首次启用黑人女演员扮演艾格妮斯,重构了原著中的人物形象与故事情节,彰显了他的族裔平等思想,使艾格妮斯在当代视野下焕然重生。

本文通过展示阿尔曼多·伊安努奇导演以当代视野对“历史文本”中经典人物的一次全新塑造,以期为改编研究的领域及其价值进一步得到拓展做出一些贡献。

【关键词】艾格妮斯;电影改编;形象重塑【作者简介】谭韦莹(1991.10-),女,壮族,广西南宁人,广州工商学院,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笔译。

一、引言1849年4月至1850年11月,狄更斯(Charles John Hiffam Dickens)将其构思成熟的一部带有自传成分的新作《大卫·科波菲尔》(Daind Copperfield)逐月分期发表。

据狄更斯本人说,“这是他所有的书中最爱的一部”。

小说中人物类型繁多、形象鲜活、情节新颖:大卫是一个遗腹子,由于善良柔弱的母亲不幸早逝,家中大权旁落,小小年纪便被继父送往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当童工,过着食不果腹的生活,并目睹房东米考伯先生因欠债被捕入狱。

后出逃至多佛,投奔性格乖戾但天性善良的姨母,并在其资助下上学深造。

大卫求学期间,寄宿在姨婆的律师威克菲尔家里,同他的女儿艾格妮斯结下青梅竹马的深厚情谊,两人推心置腹,无话不谈。

大卫命运坎坷,也曾因年少不成熟时坠入情网,爱上愚蠢和幼稚的朵拉,导致不幸福的第一段婚姻。

但大卫在生活的巨浪中坚毅不屈,辛勤工作,终于名成利就,并与他生命中的“吉神”艾格妮斯缔结美好姻缘。

浅析狄更斯_大卫_科波菲尔_中人物的童话特色

浅析狄更斯_大卫_科波菲尔_中人物的童话特色

罗斯金是一位搜长用语言文字进行绘画写生的高手。

在十九世纪的英国文坛上,他本人曾经享有“文字画家”的美名。

就罗斯金的美学思想而言,总体来说,是新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融合。

他阐释了美的两种形态,即典型美与重大美。

“重大美”主张生命物体的精神、心理和生命力是由上帝赋予的,而“典型美”是上帝本质在宇宙万物中的呈现,两种美可以相互影响、相互转化。

罗斯金早期的美学思想受到宗教的影响,主要是因为他在阐述“典型美”与“重大美”时特别强调美是上帝的本质在可见世界的呈现,强调自然美的“神性”。

在此点上,很明显他是受到了黑格尔美学思想的影响。

车尔尼雪夫斯基在转述黑格尔关于“美是什么的论述时说“观念在可感觉实体中的这种表现就是美;换句话说,美就是作为观念底充分而纯粹的表现的、个别可感觉的实体,因此,在观念之中,没有一样东西不是通过个别实体而令人可以感觉地表现出来,在这个实体中也不一定有一样东西不是观念底纯粹的表现。

”(转引自董学文163)由此可见,罗斯金所说的“神性”其实就是‘可感觉实体中’存在的‘观念’,而‘观念’的物化就是美的来源。

在《金河王》中,多样的水是上帝“神性”的体现,而这种“神性”中,无疑与故事所反映的“公平和正义”的观点相契合。

王泉根(2006:47)在谈到儿童文学的基本审美特征时认为:如果说成人文学是“以真为美”,那么,儿童文学的基本美学特征就是“以善为美”。

通过艺术的形象化的审美愉悦来陶冶和优化儿童的精神生命世界,从而实现‘人之为人’的人的本真的完善。

罗斯金的“典型美”的美学观点在这部童话中找到了触发点。

物质有多样的表现形式,所有物质的东西所表达和体现出来的都是非物质的,或者说精神上的,都是精神的体现,也即神性的体现,而在《金河王》中,这种‘神性’体现为人对待物,对待人和大自然要有“公平与正义感”。

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一点也与童话的“以善为美”的美学特征相契合:童话要隐意“人性之善”,要承载人类的精神财富———“童年精神气质”。

狄更斯在《大卫·科波菲尔》中的自我回归

狄更斯在《大卫·科波菲尔》中的自我回归
1 . 狄更斯求学经历的再现
《 大卫・ 科波菲尔》是他的一部半 自传体小说 ,他称其为 自己 “ 心中最宠爱的孩子” 。 E l i 狄更斯借用小说主人公大卫的成长经
历, 从 多 方 面 回顾 和 总 结 了 自己 的生 活 道 路 , 笔 者 认 为 这 部 作 品是 深 入 全 面地 了解 狄 更 斯 自我 回归 之路 的一 部 百 科 全 书 。
经历 , 阐述狄 更斯如何将 自己投射到 小说 的主人 公 大卫 身上 , 总结狄更 斯在著作 中的 自我 回归。 以期 对狄 更斯 个人研 究的 交
流 和 传 播 提 供 启 示
关键词 : 狄 更斯 大 卫 ・ 科源自波菲 尔 自我 回 归 一

引 言
工耿耿于怀 , 偶尔对人谈起此事 时 , 仍充满 五内俱焚的痛苦 。
语言文学研究
_0 董 。
董 l … 囊 蓦善 董 薯 曩 蓦 重
置 l l l
狄更 斯在《 大卫・ 科 波菲 尔》 中 的 自我 回归
涂 佳 雯 周 树 军
( 江苏科技大学 外 国语学院 , 江 苏 镇 江 2 1 2 0 0 3 )
摘 要 : 《 大卫 ・ 科波 菲尔》 是1 9 @ 纪英 国最具代 表性的现 实主义作 家之一 查 尔斯 ・ 狄更斯的一部 揭露资产阶级贪婪 和无
维克斐 牧师传 、 堂吉诃德 、 吉尔・ 布拉斯 和鲁滨逊 ・ 克鲁 索登

群赫赫 有名的人物 , 出来 给 我 做 伴 儿 。是 他 们 使 我 的 幻 想
不致泯灭 , 使我还残 留一 星半 点超越彼 时彼地 的希望。” 在 这一段 中 , 从作 者的用词 “ 天赐” 可以看 出 , 小 大卫在 年幼 的

狄更斯与大卫科波菲尔的相似之处

狄更斯与大卫科波菲尔的相似之处

狄更斯与大卫科波菲尔的相似之处高一九班颜振雄查理狄更斯(1812-1870)是19世纪英国文学史上最优秀的作家,被马克思亲切地称为“杰出的小说家”。

在世界文学史上,狄更斯是第一个把全身心的精力投入儿童形象创作中的作家。

“狄更斯小说艺术的一个主要特点是通过儿童的角度反映生活。

一般来说,一个作者的处女作中往往会留有他(她)的大量自我。

可是,如果我们想在狄更斯的小说中找他的“自我“,无疑应打开这本《大卫科波菲尔》。

为了更好地理解狄更斯用心学写就的这本书,我们先简单地对狄更斯的童年坐一番回顾。

狄更斯1812年出生在英国南部地区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

在他孩童时代,家庭经历了经济危机,狄更斯不得不外出打工以补贴家用。

后来,狄更斯的父亲继承了一笔遗产,还清了债务后出狱,狄更斯也重返学校读书。

狄更斯是一个骄傲、敏感的孩子,这种落差极大的经历对他来说是一个可怕、屈辱、孤独的过程。

在狄更斯成年以后,这种经历又深刻地影响着他的生活,并且困扰着他的写作。

因此,狄更斯的童年经历在他的著名小说《大卫科波菲尔》中得以充分的体现。

由于狄更斯从小体弱多病,所以他无法参加许多男孩的游戏,但他喜欢趴在自己房间的窗口看父亲同僚的孩子们玩,或者边看书,边听他们玩时的嬉笑,喧闹声。

他一直相信,幼年多病给他带来的一个极大好处就是使他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

他常对人们说启发他对知识的渴望和书本的酷爱之人是他母亲。

他母亲伊丽莎白有很长一段时间按时天天教他英文,还有一点拉丁文。

他回忆起母亲他回忆起母亲教他认字时的情景几乎和他在《大卫·科波菲尔》中借大卫之口讲的一样——“我还隐隐约约记得她教我认字时的情景,现在,每当我翻开识字课本,看到胖乎乎的黑体字母时,它们那有趣的形体、O和S的好性情,仍和当年那样跃然于纸上。

”在作品中,大卫科波菲尔作为儿子,在得到母亲的爱的同时,对母亲的愤怒几乎完全抑制可大卫本人的成长,这可以追溯到狄更斯对他母亲爱的渴望以及他对母亲的愤怒。

《大卫·科波菲尔》中的童年际遇与艺术创作

《大卫·科波菲尔》中的童年际遇与艺术创作

大卫·科波菲尔中的童年际遇与艺术创作引言《大卫·科波菲尔》是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于1850年代出版的一部自传体小说。

这部小说以主人公大卫·科波菲尔的成长过程为线索,展示了他在童年时期所经历的不幸遭遇和对艺术创作的追求。

童年际遇大卫·科波菲尔在他的童年中遭受到了许多困难和痛苦。

首先,他失去了自己的父亲,由于母亲再婚,他被送到寡妇住宿学校,在那里他受尽了虐待和苦难。

后来,大卫来到伦敦生活,并在那里寻找自己的家人和身份,并且面临着很多社会不公平和挑战。

这些童年际遇使得大卫从小就熟悉了生活中困境和不幸,但同时也培养了他坚毅、乐观和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艺术创作正是通过他在童年时期所经历的困难和不幸,大卫·科波菲尔逐渐发现了艺术创作对他的意义和价值。

他开始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考,并以写作为媒介来探索自己与世界之间的联系。

大卫通过创作小说、诗歌和绘画等形式,将自己的悲伤、愤怒、痛苦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融入其中。

他用文字和图像表达着对正义、爱情和自由的追求,同时也勾勒出社会中各种人物形象和社会问题。

艺术创作成为了大卫解放心灵、寻求真相并感受内心平静的方式。

他通过写作不仅让自己得到解脱,还能激励其他人去反思生活中存在的不公正与阻碍,并鼓舞他们面对困难坚持追求真实、善良和美好。

结论《大卫·科波菲尔》中展示了主人公童年际遇与艺术创作之间紧密相连的关系。

大卫通过童年经历中的挣扎与不幸,逐渐领悟到艺术创作对他的疏解和表达的重要性。

他用文字和图像展示了自己内心世界,同时也为人们描绘了一个充满希望和改变的社会。

这部小说通过大卫·科波菲尔的个人经历向读者诉说着人生中的困境与挣扎,并鼓励每个人都能通过艺术与创作表达自己,追求真实、美好和公正。

它让我们回顾自己童年时期的际遇并思考自己在艺术创作中发现内心深处真正声音的重要性。

凤凰涅盘浴火重生_从大卫_科波菲尔身上透视狄更斯的童年时代

凤凰涅盘浴火重生_从大卫_科波菲尔身上透视狄更斯的童年时代

第18卷 第1期 牡丹江大学学报 Vol.18 No.1 2009年1月 Journal of Mudanjiang University J an . 200979文章编号:1008-8717(2009)01-0079-02凤凰涅槃 浴火重生——从大卫·科波菲尔身上透视狄更斯的童年时代杨 富 刚(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河南 新乡 453002)摘 要:《大卫·科波菲尔》里面不少对主人公大卫·科波菲尔孩童时代的描写其实就是作者的自身经历。

不屈不挠和努力奋斗的人物性格给读者以震撼。

本文对《大卫·科波菲尔》的探讨更能使人感受到狄更斯真实而又缺乏幸福的童年时代。

关键词:童年时代;辛酸;奋斗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大卫·科波菲尔》是一部带有自传体性质的小说,小说触及到维多利亚时代社会中人们的命运、前途、婚姻以及教育、法律、政治等许多社会重大问题,作家对社会的黑暗面进行了讽刺和鞭挞,并指出了存在这些问题的根源——资本主义制度下金钱占有欲所带来的祸害。

[1]大卫·科波菲尔的很多经历实际上就是狄更斯本人的亲身经历,这部作品也是作家首次向读者公开的倾诉。

一、时代的局限狄更斯早年的生活说明,他出身寒微,做过童工和学徒,因而是一名白手起家、苦斗成功的作家。

但在当时那个重视等级、讲究门第、崇尚浮华的社会里,对一个声名赫赫的大作家,对社会各界的宠儿来说,低微的出生、贫寒的生活,只是一种耻辱,而绝非是荣耀。

在十九世纪前叶的维多利亚王朝时代,英国社会的等级观念甚为严重。

狄更斯虽然一度堕身于社会底层,但是他毕竟与这个阶层的人思想意识有所不同。

他本人的出身和接受的教育,再加上当时社会风气的影响,都促使他追求正规教育,轻视贫贱和劳动。

因此,狄更斯在做童工时常常自悲自叹,感到蒙辱含垢,而且在成年以至成名之后,他还一直对这段辛酸的经历讳莫如深,不向外人(包括妻子和挚友)提及。

狄更斯式的幽默:泪水中的微笑和抒情

狄更斯式的幽默:泪水中的微笑和抒情

狄更斯式的幽默:泪水中的微笑和抒情作者:孙绍振来源:《语文建设·上半月》2021年第12期一狄更斯写过十五部长篇小说,《大卫·科波菲尔》是他最钟爱的作品,在该书的序言中,他说“在我的著作中,我最爱这一部”[1]。

主人公悲欢离合的遭遇,有不少直接取自他的回忆录,但并不完全是他的自传。

最明显的是,科波菲尔是孤儿,母亲改嫁,遭受继父谋得斯通的虐待和排斥。

而狄更斯的父亲是相当富裕的官员,后来突然破产,被投入债务拘留所多年。

狄更斯幼年时不得不独自谋生,进一家黑鞋油作坊做童工,忍受着物质上的穷困和精神上的孤寂。

他后来在《董贝父子》中说:作为一个年幼的孩子,“没有劝告,没有指导,没有鼓励,没有安慰,没有支持”。

[2]更失落的是,他“先前做学者,做名流的希望破碎了”。

[3]狄更斯去拘留所探望父亲的经历,积累了他对富豪强烈的愤慨。

生活在底层,在贫民窟里,让他对穷困潦倒小人物的苦难感同身受,产生了对他们的同情和热爱。

这一切体现在统编高中教材选择性必修上册课文节选的米考伯夫妇身上。

据说,狄更斯对英国监狱黑暗、悲惨的揭露,促使英国改善了监狱制度。

这在当时可以说是他现实主义文学的最大成就,也是对他洋溢于作品中的人道主义精神的最高褒扬。

但是,狄更斯的成就并不仅仅在于对现实的反映,更重要的是,他的艺术在英国文学史上开一代新风。

俄国批评家卢那卡尔斯基说:“狄更斯死后,他的声誉蒸蒸日上,他成了英国文学史的一个‘神明’。

人们开始把他的名字和莎士比亚的名字相提并论。

”狄更斯的幽默更是得到广泛的赞赏。

“狄更斯是伟大的幽默家——这就是你从英国各个不同阶级的普通人嘴里听到的一句话。

”[4]卢那卡尔斯基认为《大卫·科波菲尔》中“许多章节应该列入他的幽默佳篇”。

[5]狄更斯在文学上的敌手萨克雷这样称赞《大卫·科波菲尔》:“在这些可称赞的温厚的诙谐方面,(我应当把诙谐唤作爱与机智的混合物),谁能与他的天才相比?”[6]课文所选的有关米考伯先生的片段,文字删节颇多,艺术上有所损失,但仍然堪称一篇优秀的幽默短篇小说。

《大卫科波菲尔》读书心得

《大卫科波菲尔》读书心得

《大卫科波菲尔》读书心得《大卫科波菲尔》读书心得1在现实生活中,也许只有经历过,才会知道那些亲身感受,狄更斯就是用“大卫的自身历史和经验”来写出这部作品。

从大卫小时候开始,生活并不是那么富裕,从来都没有见过自己的亲生父亲,母亲早早就改嫁,大卫的继父对他特别冷酷,给他带来了许多痛苦,而继父的姐姐也十分恶毒,他后来去一所继父安排的学校,那里的校长一点也不近人情,在校园里也受到了朋友的暗算,但好在他有一个对他十分好的保姆佩格蒂,一直在他旁边支持他,并且爱护他。

除了保姆,他的姨婆也对他很好,把他当自己的孩子看待,心地善良。

还有米考伯夫妇一直对他关怀至心,大卫还有一个妻子叫朵拉,十分善良、可爱。

其实在他的人生中并不只有苦难,快乐也是并存的。

在大卫成长的道路上,他遇见了美丽、善良的.安妮斯,他们一直都把对方当作自己知心的朋友,一直相互扶持,一直互相帮助对方,其实经历了大苦大难后尝到人间幸福和温暖的大卫,靠的是他的真诚、直率的品性,积极向上的精神以及对待亲人,朋友的纯洁友爱之心。

大卫与斯潘洛家的那朵小花――朵拉结婚,但不幸的是这么爱他、护他的妻子就去世了,这给大卫带来了很大的打击,一直沉浸在痛苦的时光里面,无法面对现实。

大卫经过一段时间,渐渐从痛苦中走出来。

但他居然爱上了另一位女子爱格尼斯,最后大卫与这位女子结了婚,这位妻子与他之间的感情与日俱增,爱格尼斯也很爱大卫,一直默默地支持他,两人的努力之下,最后大卫成为一名作家,两人的生活也很美满。

其实人的一生中并一定只有眼前所见的痛苦以及悲伤,也许你一直被爱包围,只有你自己还没察觉,因为所有的美好与快乐都需要用你的双手去创造,不能坐等这一切的到来。

所以遇见再难的现实问题也不能逃避,要靠自己的努力去争取幸福。

《大卫科波菲尔》读书心得2讲到英国文学,不能不提到狄更斯,他有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大卫·科波菲尔》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这本书构思于1847年,但作者直到1849年才动笔写它,完成于1850年10月。

狄更斯童年生活在《大卫·科波菲尔》中的再现

狄更斯童年生活在《大卫·科波菲尔》中的再现

狄更斯童年生活在《大卫·科波菲尔》中的再现作者:俞蓓来源:《教师·理论研究》2009年第08期摘要:狄更斯的作品与他的个人经历和所处的社会背景,尤其与他的童年经历有着很密切的联系。

因而,《大卫·科波菲尔》被认为是作者的自传书,再现了狄更斯的童年生活。

关键词:狄更斯;童年;大卫·科波菲尔;再现查尔斯·狄更斯(1812-1870)是19世纪英国文学史上最优秀的作家,被马克思亲切地称为“杰出的小说家”。

在世界文学史上,狄更斯是第一个把全身心的精力投入儿童形象创作,特别是那些被遗弃儿童的形象创作中的作家。

“狄更斯小说艺术的一个主要特点是通过儿童的角度反映生活。

”[1]为什么被遗弃的儿童如此频繁地出现在狄更斯的小说中?这些儿童形象的创作与狄更斯的个人背景,尤其是他的童年成长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狄更斯的童年生活狄更斯1812年出生在英国南部地区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

在他孩童时代,家庭经历了经济危机,狄更斯不得不外出打工以补贴家用。

后来,狄更斯的父亲继承了一笔遗产,还清了债务后出狱,狄更斯也重返学校读书。

狄更斯是一个骄傲、敏感的孩子,这种落差极大的经历对他来说是一个可怕、屈辱、孤独的过程。

在狄更斯成年以后,这种经历又深刻地影响着他的生活,并且困扰着他的写作。

因此,狄更斯的童年经历在他的著名小说《大卫·科波菲尔》中得以充分的体现。

二、狄更斯和大卫·科波菲尔的比较《大卫.科波菲尔》是狄更斯诸多作品中唯一的以深刻反映个人生活和经历为基调的小说;事实上,这是一部反映狄更斯情感生活的历史。

“I a m within three pages of the shore,and am strangely divided...if I were to say half what ‘Copperfield’makes me feel tonight, how strangely (I)seem to be sending some part of myself into the Shadowy World.”[2]在《大卫·科波菲尔》的写作过程中,狄更斯投入了全部的精力和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查尔斯·狄更斯作品中的儿童形象

查尔斯·狄更斯作品中的儿童形象

查尔斯·狄更斯作品中的儿童形象作者:陈怡洁来源:《牡丹》2017年第15期十九世纪,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工业强国,在全球占有很多殖民地,处于全盛时期。

与此同时,英国文学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作为英国最伟大的批判家查尔斯·狄更斯在塑造人物形象中有着自身独特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儿童形象的运用。

这些儿童不仅被赋予了狄更斯童年时代所受到的凌辱和伤害等,还被赋予了作家自身对未来发展的憧憬,因此这些被赋予儿童形象的作品不仅折射出作家的人道主义精神,而且成为其最具特色的创造内容。

本文从狄更斯作品以及个人发展方面进行了相关阐述,并深入分析了狄更斯作品中儿童形象特点。

作为公认的维多利亚女王时代最伟大的作家,狄更斯的许多作品人们都耳熟能详,并被人文雅士所共赏。

狄更斯在作品中塑造了大量儿童形象,其很好地应用了儿童素材,通过儿童的视角去表达自身的理想或者评判世界。

狄更斯的作品中有着非常浓厚的理想色彩,在叙述和描写中还有效地运用了大量文学方法,所以说狄更斯不仅是一名文学巨匠,而且是一盏在当时时代背景下的明灯。

一、狄更斯偏爱儿童形象的原因十九世纪,英国刚刚完成工业革命,而且此时也是英国走向资本主义市场的最为重要的时刻。

世界各地都有着庞大的日不落帝国的殖民地,可谓是英国最为鼎盛的时期。

与此同时,英国中产阶层联同工人阶层开展了各项变法运动,英国也因此将立法、选举等制度进行合理的改善,促进其资本主义市场的形成,资产阶级的地位有所提升。

但即使如此,英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更多的社会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尤其是在工业化的进程中,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也逐渐由以往的利益共享关系演变成由于经济利益分配不均而导致的对立关系。

机械化的工业发展导致工人逐渐由原来的主导地位变成机械的附庸,很多资本家为了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而剥削工人,甚至雇佣妇女或者童工这些廉价劳动力来降低成本。

更有甚者,资本家对于工人的生命安全不负责任,事故频发,尤其是对于儿童的影响最为恶劣,不仅影响了其生命安全,而且对于儿童的发展都有不良影响。

狄更斯与《大卫·科波菲尔》:痛苦铸就的伟大

狄更斯与《大卫·科波菲尔》:痛苦铸就的伟大

狄更斯与《大卫·科波菲尔》:痛苦铸就的伟大作者:莫笑君来源:《大学·课外阅读》2021年第03期一1812年2月7日,狄更斯出生在英国朴茨茅斯市的一个海军职员家庭,由于父亲嗜酒如命,加上生养了多个小孩,家里常常入不敷出。

狄更斯的童年多是在债台高筑、愁眉不展的家庭氛围中度过的。

所幸的是,他的父亲有一间又小又窄的书房,尽管待在里面并不舒适,却给了狄更斯最初的文学空间。

1824年,狄更斯一家因家境急剧恶化,举家迁往伦敦的贫民区。

不久,他的父亲因还不起债务而被捕入狱。

这是狄更斯成长岁月里一个重要的节点,他此后的生活,为《大卫·科波菲尔》的诞生作了最初的铺垫。

当时,狄更斯是家中的长子,他不得不暂停学业,挑起全家生活的重担,去一家生产黑鞋油的作坊开始了童工生涯。

作坊里肮脏、阴暗、简陋不堪,他终日劳作还吃不饱饭。

工作之余,狄更斯还需要经常去探监,并到典当铺换取度日的金钱。

年仅12岁的狄更斯饱尝了生活的艰辛,这段日子给他留下了永久的印象。

《大卫·科波菲尔》中大卫被迫辍学做童工的经历,毫无疑问源于狄更斯对这段日子的亲历感受。

好在半年之后父亲被释出狱,还清债务并重新找到工作,狄更斯也再次回到学校,过上正常的生活。

1827年,狄更斯正式踏入社会,他先在一家律师事务所当小职员。

在律所,他通过形形色色的案件,接触到社会上五花八门的人物。

敏于细节又善于思考的狄更斯开始意识到英国法律的不合理和荒谬性,也感受到社会的阴暗和人性的虚伪,更重要的是,他在工作中进一步体会到了中下层人民生活的疾苦。

这些对现实的不满、对人民的同情、对社会的深思,都是他小说素材的原始积累,并为他的批判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奠定了基础。

1831年,狄更斯成为一名时政记者,负责采访下议院,接着又成为《时事晨报》的撰稿人,这使他有机会获取英国社会政治生活的第一手材料,其写作技艺也日趋成熟。

这是狄更斯一生中所获收益最大、最明显的阶段,正是根据这一时期的见闻,他开始创作一些随笔和故事,《匹克威克外传》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论《大卫—科波菲尔》中狄更斯的批判现实主义

论《大卫—科波菲尔》中狄更斯的批判现实主义

论《大卫—科波菲尔》中狄更斯的批判现实主义作者:罗馨来源:《青年文学家》2014年第30期摘要:批判现实主义在19世纪的40年代至50年代的初期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第一次从民主的角度出发把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和揭露资本家的丑恶嘴脸作为他们的首要任务。

作为批判现实主义的代表,查尔斯-狄更斯是英国这个时期最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他的小说《大卫·科波菲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本文将以此为例,来分析狄更斯作品中的批判现实主义。

关键词:狄更斯;批判现实主义;大卫·科波菲尔作者简介:罗馨(1977-),女,汉族,陕西省咸阳市乾县人,讲师,学士,研究方向:翻译。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4)-30-0-01十九世纪三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以后,在英法等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出现了一股新的文学流派,随后,它迅速发展成全欧性的十九世纪一个最主要的,而且是最壮阔、最有益的文学潮流—现实主义文学。

这一时期觉醒了的社会意识成为英国文学重要的主题,各种社会问题和社会变革思想及活动均在文学中得到积极的反应,19世纪早期的浪漫主义文学逐渐失势,现实主义成为这一时期小说的主流,作为批判现实主义的代表,查尔斯·狄更斯是英国当时最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家,他自己生活在英国资本主义社会里,从自己贫困而又艰难的亲身经历出发,加上对英美社会现象的深刻观察,使他采用真实而又极有感染力的写作手法描绘出了一幅幅资本主义文明的图画,深刻揭示了普通老百姓的不幸与苦难。

现就狄更斯的伟大作品《大卫,科波菲尔》为例来简单分析他作品中的批判现实主义。

《大卫·科波菲尔》通过主人公大卫一生的悲欢离合,多层次的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突出表现了当时社会中的种种矛盾。

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伪善,首先这种矛盾表现在家庭之中,大卫的继父到来之前,他的母亲和女佣给了他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爱,让他生活在幸福和美之中,继父的介入打破了大卫平静美好的生活,也开始了生活中的冲突,比如第一次大卫拒绝和继父握手,就表明了他不喜欢这个继父。

论析《大卫·科波菲尔》的童话模式

论析《大卫·科波菲尔》的童话模式

论析《大卫·科波菲尔》的童话模式作者:赵倩来源:《考试周刊》2013年第96期摘要: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查尔斯·狄更斯对童年的关注贯穿了他的整个创作生涯。

作家在运用儿童纯洁的心灵和敏锐的直觉关注社会,作品中不自觉地带有童话模式。

文章以他的代表作《大卫·科波菲尔》作为案例具体解析这种模式包含的两方面内容,即由悲到喜的童话结构和天真烂漫无忧的童话叙述视角。

关键词:《大卫·科波菲尔》儿童视角童话模式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查尔斯·狄更斯一直被视为最具代表性的现实主义作家,可是在具体的创作中往往会受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影响——用孩子的视角观察世界,用儿童的心灵认知世界。

这近似于“陌生化”的方法甚至成为他创作的一种惯常的手法,国内学者蒋承永﹑郑达华将其归结为“童话模式”。

笔者选取他的代表作《大卫·科波菲尔》作为案例具体解析这种模式所包含的两方面内容,即由悲到喜的童话结构、天真烂漫无忧的童话叙述视角。

借此,笔者期望找到一种阐释狄更斯创作的新途径。

一、由悲到喜的童话结构从童话故事的内涵上看,所有故事主题都是一样的:正义战胜邪恶。

它按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需要,通过丰富的幻想、想象和夸张塑造鲜明的形象反映现实生活补偿了成年人对现实不满的心理。

童话中善恶两种势力斗争的结局一开始就是明确的。

童话中惯用的童话模式是:由悲到喜的。

狄更斯的小说在谋篇布局上有戏剧化的特点。

他在创作上受十八世纪小说家菲尔丁和斯摩莱特的影响较深,往往根据自己的文学素材和创作的需求选择喜剧或悲剧的模式。

作者的童年并不快乐,但他对同样经历的人却报以极大的同情。

他的经历和深层情感决定了他在不自觉中进入了童话式的创作境界里——生活中曲折的过程只是为了突出“喜”和“善”的主题。

这种童话模式未来永远是光明的。

主人公在危难之中总能适时找到愿意帮助他走上幸福之路的人。

故事中,人民天生乐善好施,充满仁爱;哪怕是受苦受难的小角色也将受到庇护,找到幸福生活;即使是邪恶的人也将改邪归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ompared associates。・・felt
to
狄更斯通过自己的努力,最后成为 著名作家。
henceforth
hopes of growing up distinguished The deep
be

learned and
my the lx'80m.
m蚰.crushed
of
in
三、结论
童年的经历对一个人的人生有着重 大意义,特别是对作家。虽然狄更斯幼儿 时期曾有过短暂的幸福,但是童年后期 却充满了羞辱的经历,这始终是他的心 结。在生活中,狄更斯对此保持沈默,而 在作品里,狄更斯对此却是敞开心扉:悲 惨的童年经历成为重要题材,并且成为 了他创作的源泉。狄更斯在《大卫・科波 菲尔》中描述着自己的历程,使之成为一 部反映他自己童年经历的小说。他塑造 的人物特性、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无限的 想象,使他的小说在世界文学史上成为 不朽的佳作。
e蚰not be
written
words
can
express the sunk into these my
that

to
ain

man;and wander
agony
of
my
soul舳I
desolately back
that time of my life..IIq
this
companionship; everyday
rememhraflce
to
sense I
had・・・never more;cannot
be
brought
back
any
be
written.r71
这次经历影响了狄更斯以后的生活 和工作,他从此开始关注那些被忽视和 虐待的儿童。 3.童年的梦想 在《大卫・科波菲尔》中,狄更斯希望 通过小大卫的形象展现在罪恶的环境中 期望得到一个充满爱的家的愿望与梦 想。当小大卫逃离仓库,狄更斯把他创作 成一个身无分文、内心绝望、最后受到姨 妈Betsey Trotwood帮助的孩子。从这个 线索中,我们似乎看到狄更斯自己就像 是一个可爱的、被遗弃的孩子。狄更斯灵 魂深处遭受的痛苦如此之深,以至于他 在成为名人并有一个幸福家庭后,却总 是梦见无助的童年。同饥饿、疾病,甚至 死亡相比,童年的梦魇更为可怕。在作品 中,狄更斯首次表达了他自己深有感悟 的、被家庭和社会忽视的情感。
二、狄更斯和大卫・科波菲 尔的比较
《大卫・科波菲尔》是狄更斯诸多作 品中唯一的以深刻反映个人生活和经历 为基调的小说;事实上,这是一部反映狄 更斯情感生活的历史。“I
8nl
within three
三、文献信息系统
用于图书馆的文献信息系统是一个 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基于其特点,为它们 选择了基于Client/Server的系统结构 (如图4)。
27.
展和控制有较大的积极意义,其投资少、 维护费用少、易维护、易利用的特点还减 少了学校的建设费用。就此来说,三层交 换技术对校园局域网的建设来说是个不 错的方案。建设一个 完善的图书馆局域网 能让信息资源得到更 大的利用,让校园网 络发挥更大的功效, 更好地为高校的教 学、科研服务。
同时考虑到信息发布系统要求随时 随地进行信息查询、浏览等业务,对其采 用Browser/Server结构(如图5)。上述系统 结构技术成熟、性能可靠、可选平台众多。 客户端:学校内各部门、学生计算机 目前使用的操作系统以Microsoft公司的 Windows系列为主。从网络应用、培训、系 统维护的角度出发,客户端统一使用
人文社会科学
-理论研究
狄更斯童年生活在《大卫・科波菲尔》中的再现
俞蓓
(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外语系,广西桂林541004)

要:狄更斯的作品与他的个人经历和所处的社会背景,尤其与他的童年经历有着很密切的联系。因而,《大卫・科波菲尔》被
认为是作者的自传书,再现了狄更斯的童年生活。 关键词:狄更斯;童年;大卫・科波菲尔;再现
No of my
divided…if 1
were
say
half
what
‘Copperfield’make¥me feel
tonight,how
surangely…I
seem
to
be sending some part
anyone bettefi
I love!Try
of myself into the Shadowy
采用大型数据库SQL Setver7.0,具有较 好的安全性能IIS 5.0及其ASP技术的 应用,用活动数据对象ADO组件并通过 ODBC标准数据库界面访问多种数据库 解释并发布信息。 综上所述,利用三层交换技术网络
【3】任美林.浅析网络图书馆的特征及发 展趋势叨.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06
(5):86-87.
secret
words
can
express the
secret agony
soul衄I…felt my early hopes of
up
to
growing
be

learned
in my
and
breast.
distinguished m蚰.crushed
The deep remembrance
・・・even
应用和成本投资,系统服务器选用
Windows 2000
参考文献:
Serv“内置IIS5.0),数据库
【l】李文英.谈网络图书馆的基本建设叨. 图书情报通讯,2006(2):28—44. 【2】许爱华,胡金化,胡运发.网络图书馆 系统模型和实现方案【J】.计算机工程
与应用.2002(3):222—224.
童年成长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狄更斯成年以后,这种经历又深刻地 影响着他的生活,并且困扰着他的写作。 因此,狄更斯的童年经历在他的著名小 说《大卫・科波菲尔》中得以充分的体现。
一、狄更斯的童年生活
狄更斯1812年出生在英国南部地 区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在他孩童时代, 家庭经历了经济危机,狄更斯不得不外 出打工以补贴家用。后来,狄更斯的父亲 继承了一笔遗产,还清了债务后出狱,狄 更斯也重返学校读书。狄更斯是一个骄 傲、敏感的孩子,这种落差极大的经历对 他来说是一个可怕、屈辱、孤独的过程。
“And when
we got
University
could have
鹤.1994.
easily castaway
at
such
an age.It
is
【4】Andrews,M.Dickens and
the Grown up
wonderful tome,that,even after my descent into the poor litde drudge‘’‘No
Copper- I
re-
forget that,1 will mother had
80
forget
want
that
to
my
eagerly
sed me back.”哪这种场
景在《大卫・科波菲尔》中再现,小大卫被 继父折磨和虐待,他软弱和无助的母亲 只是眼睁睁地看着这一切,她不会给予任 何保护。狄更斯把这种怨恨融入小说中:
pages

J1e。and锄strangely
to
小大卫被关了五天,在这段时间里, 他的母亲不敢去看他,当他重获自由时, 她不仅没有安慰他,反而说道:“Oh
That you could hurt be but David!
to
为一个有涵养的绅士的童年梦想。尽管 在仓库里工作,小大卫仍然认为自己是 一个“Master Copperfield”。小大卫的礼貌 和品行总是让他与众不同。这无疑是狄 更斯自己在鞋油厂工作时的想法。在那 期间。狄更斯总是沉默不语,独来独往, 因为他总是以出生在中产阶级家庭为骄 傲191。狄更斯有自己伟大的理想,并且他 坚信良好的教育是他成为绅士的必要途 径,并从未放弃。狄更斯在小说中写道:
查尔斯・狄更斯(1812—1870)是19 世纪英国文学史上最优秀的作家,被马 克思亲切地称为“杰出的小说家”。在世 界文学史上,狄更斯是第一个把全身心 的精力投入儿童形象创作,特别是那些 被遗弃儿童的形象创作中的作家。“狄更 斯小说艺术的一个主要特点是通过儿童 的角度反映生活。”【1】 为什么被遗弃的儿童如此频繁地出 现在狄更斯的小说中?这些儿童形象的 创作与狄更斯的个人背景,尤其是他的
on one
Child[M].Lowa:University of L0wa P卜 esS,1994:8.
there.he
suddenly
had
twisted my head under his would have all the beaten me
we to
firm…船if he
death.Above heard my
World.”四在《大
better,pray
tO-be
I forgive you;
卫・科波菲尔》的写作过程中,狄更斯投 入了全部的精力和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在他去世的前一年,狄更斯写道,科波菲 尔依然是他“最喜欢的孩子”四。 1.对母亲爱的渴望及对母亲的愤怒 在《大卫・科波菲尔》中,狄更斯笔下 描述的大卫・科波菲尔有着一个梦魇般 的童年。大卫・科波菲尔尚未来到人间, 父亲就已去世,母亲是一个温柔而柔弱 的女人。在出生后的几年里,大卫与母亲 度过了一段快乐的时光。但好景不长,几 年后母亲改嫁,继父摩德斯通凶狠贪婪, 常常责打他,并且剥夺了他母亲对他的 关怀和爱抚。小大卫心灵遭受了巨大的 痛苦,因此,他以令人震惊的冷漠对待继 父对他的殴打。大卫历尽艰辛,找到了远 房姨妈。她收留了大卫,并且让他上学深 造,直到后来,大卫成为了作家。 在作品中,大卫・科波菲尔作为儿 子,在得到母亲的爱的同时,对母亲的愤 怒几乎完全抑制了大卫本人的成长,这 可以追溯到狄更斯对他母亲爱的渴望以 及他对母亲的愤怒。狄更斯的母亲受到 过一些教育,但由于家庭的经济原因,狄 更斯很少受到母亲的关注。当家庭经济 危机过后,狄更斯离开鞋油厂,他表达了 对学习的渴望,父亲也表示同意让他上 学,然而,可悲的是,作为他启蒙教师的 母亲却强烈反对这一想法,她希望他第 二天能重返鞋油厂。母亲的行为让狄更 斯认为他被母亲背叛和拒绝了,甚至当 他长大后,也从来没有忘记它。这件事一 直是狄更斯的心结,他回忆:“I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