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创作与曲式分析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曲式与作品分析教学大纲

曲式与作品分析教学大纲

《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课程编号:412009 412010课程名称:曲式与作品分析英文名称:Musical Form and Analysis of Musical Composition学分:4总学时:36/学期*2 = 72课程开设院(系):音乐系适用专业:音乐学本科专业前期课程:《基本乐理》、《和声》、《视唱练耳》。

一、说明(一)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音乐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主干课程之一,是一门实用性、技能型课程。

是为了使学生掌握对各类音乐作品不同结构形态而开设的一门基础理论课,对学生学习其它音乐理论课、技能课有着指导意义。

本课程以曲式结构类型的教授为基础,同时注重对作品的构成材料和内在联系等微观的分析,以便更好地把握音乐表现的各个层面。

(二)基本要求在教学中通过对中外音乐作品的具体分析,讲述音乐作品中形式与内容的辨证关系、乐思的产生极其发展的整体结构原则等,使学生掌握音乐作品中曲式结构的原则极其特征,掌握分析音乐作品的必要知识与基本技能,并通过分析音乐作品的各种结构类型与表现因素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从而提高理解并表现音乐作品的能力。

(三)能力目标通过教学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作品分析能力,有初步通过听辩音响判断作品曲式结构的能力。

通过对一些定型化的、较为规范的曲式结构模式和曲式结构的教学,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外优秀音乐作品的整体框架以及作曲家在音乐创作时的整体构思,同时极大提高学生运用乐理、视唱、和声、音乐史等知识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

(四)本课程的教学方式和其它教学环节的安排1、本课程以辨证唯物论观点,依据中外音乐创作长期实践所形成的、具有普遍规律的曲式体系,对典范音乐作品进行具体分析。

2、教学形式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学生作业,进行课堂辅导与集体讨论。

3、力求启发式教学、加强课堂提问与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分析音乐作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进度第一章绪论(4学时)§1、曲式及其相关的一些基本概念§2、曲式发展的基本结构原则§3、音乐作品分析的内容与方法§4、曲式与作品分析的意义第二章一段曲式(14学时)§1、一段曲式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2、一段曲式的内部结构§3、一段曲式的主要类型§4、音乐作品实例分析第三章二段曲式(单二部曲式)(16学时)§1、二段曲式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2、二段曲式的主要类型(1)、带再现的二段曲式带再现二段式作品分析(2)不带再现的二段曲式不带再现二段式的作品分析§3、二段曲式与复乐段的区别等§4、双重二段曲式复习(2学时)第四章三段曲式(单三部曲式)(12学时)§1、三段曲式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2、三段曲式的结构与类型引申性中段及其作品分析并置型中段与综合性中段各类三段式音乐作品分析第五章二部曲式(复二部曲式)(4学时)§1、二部曲式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2、二部曲式的类型(1)没有再现的二部曲式(2)有再现的二部曲式音乐作品实例分析第六章三部曲式(复三部曲式)(16学时)§1、三部曲式的概念及基本特征§2、三部曲式的首部§3、三部曲式的中部§4、三部曲式的再现部及其从属部分§5、三部曲式的音乐作品分析复习(4学时)五、教材与参考书目教材:高为杰、陈丹布编著《曲式分析基础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参考书目:(1)彭智敏《音乐分析基础教程》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年9月版(2)李吉提编著《曲式与作品分析》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出版(3)谢嘉辛编著《音乐分析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4)吴祖强编著《曲式与作品分析》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5)(美)约翰·怀特著《音乐分析》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

曲式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曲式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曲式分析课程教学大纲曲式分析课程教学大纲引言:音乐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旋律、节奏和和声等元素传达情感和思想。

而曲式作为音乐的基本结构,对于理解音乐的内在逻辑和美学意义至关重要。

因此,曲式分析课程的设计和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曲式分析课程的教学大纲,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音乐作品。

一、课程目标曲式分析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曲式结构的敏感性和理解力,使他们能够准确地辨识和分析不同类型的曲式,并从中发现音乐作品的美学特点和表达意义。

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获得以下能力:1. 掌握曲式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2. 理解不同曲式类型的特点和演变过程;3. 分析音乐作品中的曲式结构,包括主题、变奏、发展和再现等部分;4. 掌握曲式分析的常用术语和符号。

二、课程内容1. 曲式基础知识a. 曲式的定义和分类;b. 曲式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c. 音乐作品的结构和发展。

2. 常见曲式类型a. 二部曲式:A-B;b. 三部曲式:A-B-A;c. 三段曲式:A-B-C;d. 变奏曲式:A-A'-A'';e. 发展曲式:A-B-C-D;f. 总结曲式:A-B-A-Coda。

3. 曲式分析案例a. 巴赫的赋格曲式;b. 莫扎特的奏鸣曲;c. 贝多芬的交响曲;d. 柴可夫斯基的舞曲;e. 现代音乐中的曲式创新。

三、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通过讲解和示范,介绍曲式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让学生对曲式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 曲目分析:选取经典音乐作品作为案例,引导学生通过听觉分析和阅读乐谱,深入了解曲式结构和音乐特点。

3. 学生互动:组织小组讨论和演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曲式的理解和分析,促进思维碰撞和交流。

4. 实践演练:通过乐器演奏、合唱或创作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曲式的表达和创新,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和表达能力。

四、评估方式1. 课堂参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演示,展示对曲式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14《曲式与作品分析》教学大纲

14《曲式与作品分析》教学大纲

《曲式与作品分析》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授课对象:音乐学、录音艺术开课学期:三学分/学时:2/32先修课程:乐理、和声学基础教学方式:理论讲授与实际作品分析相结合考核方式:考试(笔试)课程简介:曲式与作品分析1是音乐编导、音乐经理人、流行音乐表演、音响导演、音响工程专业的专业核心课。

这门课程主要讲授音乐作品的整体结构布局原理及表现意义,通过典型结构的作品案例分析,掌握乐汇、乐节、乐句、乐段等基本结构划分的标准与方法,并进一步以实际经典作品为例讲解一部曲式、单二部曲式、单三部曲式的结构原理及其作用,该门课程还将融合音乐史学、音乐美学等多学科知识,将作品结构与音乐表现手法有机相融。

二、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该门课程通过分析经典音乐作品为音乐编导、音乐经理人、流行音乐表演、音响导演、音响工程专业的学生提供一条学习音乐知识和初步作曲技术,系统接触高雅艺术的途径。

该门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在于使学生掌握音乐作品中曲式结构及其特征,了解音乐发展的规律,增强理解作品内容和分析作品的能力,能对中小型音乐作品进行初步的较为科学的研究和评论,并实际指导自身的演奏或演唱。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1、在教学过程中,除课上讲解、随堂练习外,学生每周均需在课下完成一至两篇音乐作品分析,作业由三部分构成:一谱面标记;二结构图示;三文字表述。

2、复习、记忆课上讲授内容,预习新课。

五、建议教材[1] 茅原,庄曜.曲式与作品分析.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1] 吴祖强.曲式与作品分析.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 斯波索宾著,张洪模译.曲式学,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3] 斯克列勃科夫著,顾连理、吴佩华、汪启璋译. 音乐作品分析.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4] 彭志敏. 音乐分析基础教程.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5] 高为杰. 曲式分析基础教程.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6] 张肖虎. 音乐的结构及作品分析.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执笔人:潘洁教研室主任签字:肖俊珍二级学院院长签字:。

歌曲创作与曲式分析教学大纲

歌曲创作与曲式分析教学大纲

歌曲创作与曲式分析》教学大纲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课程编号:120903课程名称:歌曲创作与曲式分析英文名称:Song Writing and Analysis of Music Form课程简介:本大纲是为沈阳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四年制本科的学科课程而制定的。

本课程将通过对中外古今音乐作品的分析以及对歌曲的创作技巧方面的讲授,使学生获得有关歌曲创作方面和作品分析方面的知识(音乐形象的塑造,音乐主题的发展手法,对各种音乐体裁的识别,对各种曲式结构的分析等),从而使学生初步掌握及较熟练地运用歌曲创作方面的各种技巧,用所学过的知识与技能对各种音乐体裁、各种曲式结构的声乐作品进行分析及音乐上的处理,能够进行乐段、一部曲式、单二部曲式、单三部曲式及二部歌曲的创作,并且能够具备改编合唱的能力。

一、说明1、教学目的和要求:本课程强调音乐语言表达的“深入浅出” ,强调教学方法的“合规律性”根据“各门理论课程的相同点要从不同角度切入”的原则,力求真正做到各门相关课程之间的“相互渗透” 、“触类旁通”,通过“分析与创作”并进的方法,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和创作能力。

2、与相关课程的衔接:本课程开课前,要求学生应具备一定的乐理、和声、钢琴和视唱练耳等方面的基础和知识技能。

3、开课学期:第四、五、六学期4、周学时/总学时(周学时X开课学期X 16周):2学时/96学时5、学分:6 学分6、教学形式:集体授课7、检课方式:通过课堂教授(强调理性与感性知识的结合,利用乐谱、录音带、CD 光盘及CAI 课件进行谱例分析)、课堂作业(根据教学内容,进行作品分析和歌曲写作方面的基本练习)、课堂改题(对学生所作的练习进行有选择、有目的的公开改题)的方法,使学生接受歌曲创作及作品分析方面的基本功和技能方面的训练。

8、考试安排:(1)考试方式:考试成绩评定均为百分制,60 分为及格标准。

考试时间为100 分钟。

采用笔试、闭卷的考试方式。

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与任课教师大体信息二、课程简介曲式与作品分析是音乐学专业音乐演出及音乐教育方向一门学科基础课程,是音乐创作技术理论“四大件”课程之一。

其目的旨在使学生了解音乐作品大体的曲式结构,理解曲式在不同风格音乐作品中应用的大体形态,掌握并应用较系统的曲式知识,培育学生具有分析音乐作品结构的大体能力,扩展学生在音乐大体规律方面的知识,发展他们的音乐鉴赏力,提高音乐修养。

三、课程目标1.知识与技术目标:本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是教学音乐作品的曲式结构,并以传统曲式体系作为课程进行步骤的依据,目的是培育、训练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思维、分析和创作能力;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辨力、想象力,使学生具有分析音乐作品结构的大体能力,扩展学生在音乐大体规律方面的知识,使之具有良好的音乐素养及较丰硕的专业知识积累。

2.进程与方式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音乐作品大体的曲式结构,理解曲式在不同风格音乐作品中应用的大体形态,掌握并应用较系统的曲式知识,对各类音乐作品进行分析与揭露,从而达到正确理解音乐作品,准确揭露音乐作品内涵,运用一般曲式结构创作小型音乐作品和具有曲式基础知识教学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目标:在学习知识的进程中,贯彻素质教育思想,旨在培育学生的实际分析能力,而不只是纯粹理论知识的了解与掌握,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将传统曲式体系等相关学科与知识巧妙的结合,增强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社会责任感与职业道德的教育。

四、与前后课程的联系本课程的教学需要掌握必然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后进行,是乐理、基础和声的后续课程,也是复调、歌曲写作的同修课程,它是掌握作曲及其他相关音乐理论课程的基础,通过分析实践,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培育学生音乐作品分析能力, 巩固和扩展学生所学的技术理论,为他们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与其他音乐专业课程的学习有着极为密切的内在联系。

五、教材选用与参考书一、选用教材:《曲式与作品分析》吴祖强编著人民音乐出版社《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谱例集》中央音乐学院作品分析教研室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二、推荐参考书:《音乐作品分析教程》钱仁康、钱亦平著上海音乐出版社《曲式学基础教程》谢功成著人民音乐出版社六、课程进度表理论教学进程表七、教学方式1.从学术上把传统曲式体系归纳得科学、缜密,在教学上循序渐进、章节合理,法则严格易掌握,要求明确易记忆,涵盖课程重要知识点。

曲式分析教学大纲

曲式分析教学大纲

《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代码:052103X2.课程名称:曲式分析3.总学时/周学时/学分:(如72/2/4):4.考核方式:考试5.开课院(系):艺术系6.面向专业:艺术系音乐专业7.对应职业资格证书课程名称:二、课程性质与目标1. 课程性质:本科目为专业必修课;是“实用作曲理论基础系列课程”中的一部分。

本课程为具备一定的乐理、和声基本知识的学生提供对音乐作品进行曲式分析的基础知识和方法。

对于学生在作曲以及欣赏方面提供专业的理论知识。

并且本科也是专升本科的重要学科之一。

2. 课程目标:本学科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乐理知识以及和声知识才能够学习本学科。

在本课中将需要学生掌握音乐作品的基本要素、构造并且能够独立分析音乐作品以及独立创作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

培养学生在音乐创作方面的技能。

三、教学基本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论(一)教学的基本要求曲式的定义、相关术语概念、基本结构原则、陈述类型。

(二)教学具体内容曲式定义基本术语:主题、结构单位、收拢开放结构、基本与从属部分、调性布局、补充与扩充。

基本原则:呼应、三部性、起承转合、变奏、回旋。

陈述类型:稳定、非稳定(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牢记曲式的基本定义。

难点:基本术语以及基本原则。

(四)考试内容及要求了解曲式基本定义。

理解曲式基本原则及陈述类型。

掌握基本术语。

第二章一段曲式(一)教学的基本要求一段曲式的定义及基本特征。

乐段的内部结构。

一段式的分类。

乐段的调性结构及和声终止。

从属部分及乐段的反复。

(二)教学具体内容一段曲式的定义及结构“ a”。

内部结构:乐句、乐节、乐汇、动机。

一段式的分类:一句类、二句类、三句类、四句类、五句类以上、复乐段。

调性结构和终止式:单一调性和转调完全终止和不完全终止。

从属部分及乐段反复:前奏、间奏、尾声;完全反复和不完全反复。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一段式的分类和调性结构终止式。

难点:一段式的分类和调性结构终止式。

曲式与作品分析教学大纲

曲式与作品分析教学大纲

《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10104003学时:64 学分:4分适用对象:音乐学本科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考核要求:考核方式为平时成绩、期中考查、期末考试三种,平时占20%,期中20%,期末占60%。

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高为杰、陈丹布著,《曲式分析基础课程》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吴祖强著,《曲式与作品分析》,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年杨儒怀著,《音乐分析与创作》,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年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曲式与作品分析》是音乐本科理论必修课之一。

本课程着重学习作品曲式结构与音乐分析,并着重进行这两个方面的学习。

通过教学与学生自习,使学生了解早有普遍意义的曲式结构原则和各种曲式的类型,掌握分析音乐作品的方法,并对音乐作品的结构和风格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

二、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一)教学目的1、掌握曲式的理论:主要有音乐构成的基本要素;曲式发展的基本原则;音乐的陈述类型2、掌握曲式的结构类型:主要有一段式、二段式、三段式、三部曲式、变奏曲式、回旋曲式、奏鸣曲式等。

3、 能够以曲式的基本理论独立的分析音乐作品。

4、 能够以曲式理论写作音乐分析文章。

(二)教学要求1、掌握各种作品的体裁结构。

2、以理论的掌握带动作品的分析。

3、采用讲授与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三、学时分配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修完《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和声》等基础课程之后,开始学习本门课程,并为其他课程如钢琴、声乐、中外音乐史等提供不可或缺的技章 课程内容 学时 1 绪论:曲式定义、基本术语、曲式发展基本结构原则、音乐的称述类型 4 2 一段曲式:定义及特征、乐段内部结构、分类等 8 3 二段曲式:定义及特征、二段式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分类等。

6 4 三段曲式:定义及特征、三段式的呈示段、中段、再现段、从属部分。

16 5 三部曲式:定义及特征、三部曲式的中部、基本类型、中部及再现部、从属部分。

曲式教学大纲

曲式教学大纲

《曲式与作品分析》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学分:2总学时:32课程开设院(系):音乐系适用专业:音乐教育、音乐表演前期课程:《乐理》、《和声》、《视唱练耳》、《声乐》、《钢琴》等。

二、教学性质和任务课程性质:本课程是音乐教育专业和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必修的一门实用性、技能型课程。

课程任务:是为具备一定乐理、和声、钢琴和视唱练耳等方面基础知识技能的学生提供掌握对音乐作品进行曲式分析的基础知识和方法的课程。

三、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通过学习要求学生初步了解西方传统曲式结构原则、常见最基本的曲式类型以及较为普便的分析方法。

(二)能力目标通过学习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作品分析能力,能分析普遍二部、三部结构和较小型的奏鸣曲,有初步的听辩音晌曲式结构的能力。

通过对一些定型化的、较为规范的曲式结构模式和曲式结构的学习,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优秀音乐作品的整体框架以及作曲家在音乐创作时的整体构思。

同时极大提高学生运用乐理、视唱、和声等知识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采取课堂教学与学生实际练习紧密结合、利用具体练习过程,分阶段、有易到难的形式,通过演示、讲解、示范、点评、作品分析练习等方法开展教学。

五、考核方法考试形式:闭卷考试,分析4到5首器乐或声乐作品,写出完整的分析图示和分析说明。

考试用百分制记分。

(60分为及格,76-85分为良好,86-95分为优秀;平时成绩占60%,期终考试成绩占40%)六、理论教学内容和要求第一章绪论教学要求:理解曲式的定义及概述、曲式结构的一些基本术语、曲式发展的基本结构原则、音乐的陈述类型等(判断方法及实例分析)。

教学内容:第一节曲式的定义及概述第二节有关曲式结构的一些基本术语概述第三节曲式发展的基本结构原则第四节音乐陈述类型教学重点:曲式的定义、结构内部的基本术语、基本结构原则等第二章单一部曲式教学要求:讲述定义和基本特征、乐段的内部结构、一部曲式的分类、乐段的调性结构及和声终止、从属部分以及乐段的反复等(判断方法及实例分析)。

《曲式作品分析》教学大纲

《曲式作品分析》教学大纲

《曲式作品分析》教学大纲一、课程概况课程名称:《曲式作品分析》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音乐作品分析》是音乐本科函授理论必修课之一。

本课程着重学习作品曲式结构与音乐分析,并借助世进行这两个方面的学习。

通过教学与学员自习,使学生具备一定音乐作品的分析能力和创作能力。

掌握各种音乐体裁的产生形成与发展。

提高音乐的认识水平。

二、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教学目标1.掌握曲式的理论,主要有音乐构成的基本要素,曲式发展的基本原则,音乐的陈述类型2.掌握曲式的结构类型,主要有一段式、二段式、三段式,二部曲式、三部曲式、回旋曲式、变奏曲式,奏鸣曲式等。

3.能够以曲式的基本理论独立的分析音乐作品。

4.能够一曲式理论写作音乐分析文章课程要求1、掌握各种作品的体裁结构。

2、以理论的掌握带动作品的分析。

3、精讲多练,在作品选择方面尽量突出民族化。

4、采用讲授与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一、曲式的定义及概述二、有关曲式结构的一些基本术语概念三、曲式发展的基本结构原则四、音乐的陈述类型第二章一段曲式一、定义和基本特征二、乐段的内部结构三、一段式的分类四、乐段的调性结构及和声终止五、从属部分及乐段的反复第三章二段式一、概述二、乐段中的乐段特点及实例分析三、二段式的分类和基本特征四、古二部曲式第四章三段式一、定义及基本特征二、三段式的呈示段三、三段式的中断及三段式的分类四、三段式的再现段第五章三部曲式一、定义及基本特征二、三部曲式的中部及三部曲式的基本类型三、三部曲式的两端部分四、三部曲式中的从属部分第六章变奏曲式一、定义和基本特征二、固定低音和固定旋律变奏三、装饰变奏四、自由变奏五、其他类型和从属部分第七章回旋曲式一、定义和基本特征二、小型回旋曲式三、典型的回旋曲式四、回旋曲式的变体第八章奏鸣曲式一、定义和基本特征二、奏鸣曲式的呈示部三、奏鸣曲式的展开部四、奏鸣曲式的再现部第九章回旋奏鸣曲式一、回旋奏鸣曲式的基本特征二、实例分析三、回旋奏鸣曲式结构的特殊类型第十章套曲曲式一、概述二、组曲套曲三、奏鸣交响套曲四、多乐章的大合唱(康塔塔)和清唱剧——大型的声乐、器乐套曲第十一章中国民族曲式概述教学安排第一学期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章学习时间为36课时第二学期第五、第六、第七、第八、第九章学时时间36课时四、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教材:《曲式与作品分析》(吴祖强著,人音版),《曲式分析基础教程》(高为杰、陈丹希著,高教出版社)参考书:1、《音乐分析与创作》(杨儒怀著,人音版)2、《论曲式与音乐作品分析》(人民音乐出版社编)3、《曲式教学大纲》(阿伦斯基著)4、《中国民族曲式》(李西安、军驰编,人音版)。

曲式教学大纲

曲式教学大纲

曲式教学大纲曲式教学大纲音乐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曲式则是音乐作品的基本结构。

曲式教学是音乐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音乐作品,并培养他们的音乐表达能力。

本文将探讨曲式教学的重要性以及一个可能的曲式教学大纲。

一、曲式教学的重要性曲式是音乐作品的骨架,它决定了作品的整体结构和发展。

通过学习曲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的组成部分,把握其发展脉络,从而更好地演绎和欣赏音乐。

曲式教学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

通过学习不同的曲式形式,学生可以学会如何运用音乐元素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这对他们的音乐创作和演奏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曲式教学大纲1. 引入部分在引入部分,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一段音乐作品,引发学生对曲式的兴趣。

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如“你认为这首曲子的结构是怎样的?”或者“你能听出这首曲子的不同部分吗?”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他们对曲式的好奇心。

2. 曲式的基本概念在这一部分,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曲式的基本概念,如主题、副题、发展部分等。

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和讲解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并举例说明它们在具体音乐作品中的运用。

同时,教师还可以与学生一起分析一些经典的音乐作品,让他们亲自体验曲式的魅力。

3. 不同曲式形式的学习在这一部分,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常见的曲式形式,如奏鸣曲形式、变奏曲形式、交响曲形式等。

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和分析一些代表性的作品,让学生了解不同曲式形式的特点和结构。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和总结不同曲式形式的共同点和差异。

4. 曲式分析与创作在这一部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曲式分析和创作。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音乐作品,让学生分析其曲式结构,并找出其中的主题和副题。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创作,让他们自己去构思和演奏一首符合特定曲式要求的音乐作品。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曲式的理解,还可以培养他们的音乐创作能力。

曲式与作品分析教学大纲

曲式与作品分析教学大纲

《曲式与作品分析》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7405310(本科)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及开课对象(一)《曲式学》属于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的专业选修课。

(二)《曲式学》的教学目的曲式学是音乐理论领域中一项带有技术性、创造性的重要学科。

通过分析不同体裁、不同规模、不同时代的音乐作品来规范各种曲式的结构概况;并研究与音乐内容的关系及表达音乐的作用与价值,从而继承传统曲式结构的艺术成就;并为曲式的发展及创新奠定理论基础。

通过曲式学的学习,了解并掌握曲式中的各种体裁形式;学会分析古今中外名曲及现代小曲的曲式结构,并为作曲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是音乐教育专业必不可少的一门理论专业课程。

(三)开课对象《曲式学》的开课对象是音乐系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时间为四年制本科教育的第六学期和第七学期。

二、先修课程《乐理》、《和声》三、教学方法与考核方法(一)教学方法由于本课是专业理论课,上课时采用集体授课的形式,以讲授法为主,辅以讨论法、欣赏法、实践法、示范法、自学指导法。

(二)考核方式考核方式为考查、考试。

第六学期考查,按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计算成绩。

第七学期考试。

按百分制计算成绩。

笔答占70%。

平时占30%。

四、时数分配总学时:56学时第六学期36学时第七学期20学时五、教学内容与学时绪论一、关于“曲式”概念二、关于内容与形式三、关于曲式与风格四、西方传统曲式与现代音乐及我国传统音乐五、关于曲式与体裁六、关于曲式学与其他作曲技术理论的关系七、关于学习方法第一章基本乐思第一节基本乐思——音乐主题的核心第二节基本乐思的特征第三节基本乐思的创作第四节基本乐思机构的类型第五节基本乐思的发展方法重点难点:基本乐思的发展方法学生掌握要点:重复、变奏、对比、展开、再现的发展方法复习题:1 基本乐思的发展有几种?各自对发展基本乐思的作用是什么2 对比方法主要有哪两类?各自对基本乐思的发展又何不同?3 再现的重要意义是什么?有哪两类再现方法第二章一段曲式——乐段第一节一段曲式定义、图式及特征第二节一段曲式的内部结构第三节方整乐段的乐句布局结构形式第四节乐段的复杂化第五节一段曲式类型第六节曲例分析重点难点:一段曲式的内部结构学生掌握要点:乐句、乐节、动机、副动机、方整乐段复习题:1 一段曲式的定义及图式各是什么?2 乐段内部结构有哪些?3 大乐句、乐句、乐节、动机、副动机用单拍子小节数划分,其比例关系是怎样的?4 乐段的内部与外部扩充有哪些方法?5 解释:内部扩充、外部扩充、前奏、间奏、尾奏第三章二段曲式第一节二段曲式的定义、图式及特征第二节带再现的二段曲式第三节不带再现的二段曲式第四节其它类型的二段曲式第五节二段曲式第一与第二乐段对比方法重点难点:二段曲式的对比方法学生掌握要点:再现;音区、旋律、节奏、和声、音色等对比作业:用一个四小节乐句,分别写出再现、不再现的二段曲式,并说出中段的音乐内容及曲式的情况。

《曲式分析》课程教学大纲.doc

《曲式分析》课程教学大纲.doc

《曲式分析》课程教学大纲—、基本信息课程编号:10601100190课程名称:曲式分析英文名称:Form analysis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总学时:64学分:4理论学时:37实验学时:0实践学时:27指导自学学时:适用专业:音乐学(音乐治疗)适用层次:本科先修课程:视唱练耳基础和声承担院部:人文学院学科组:音乐学二、课程介绍(-)课程目标及地位本课程是作曲技术理论课程,适用于音乐学(音乐治疗)专业的本科学生,是音乐治疗专业本科学生理论课中非常重要的一门。

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掌握音乐结构的基本原理和传统曲式的基本类型,并能运用一定的方法分析传统音乐作品的结构规律,进一步加强对音乐的理解,从而能运用不同结构的音乐达到音乐治疗的目的。

(二)教学基本要求1.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思考与总结能力。

养成在职业生涯中严谨、实事求是的作风,能根据一定的现象推理、分析并表达出其相关内容的能力。

2.知识目标:本课程以曲式为主要研究对象,讲述音乐的逻辑结构和其经典的范式类型。

同时在曲式分析中运用分析、综合、比较等方法,对音乐构成的各种表现手段及相互关系进行有指导的研究,以达到尽可能深刻,全面的理解作品的目的,并从中学习到创作的多种手段和形式与内容结合的各种技艺。

3.技能目标:1)专业能力: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要掌握传统曲式中从乐段到奏鸣曲式的主要类型, 结构原理,主要特点及其表现意义。

在曲式分析的过程中还需掌握所涉及到的旋律、节奏、调式、和声、音响等分析的知识。

2)方法能力: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要具备音乐结构分析的基本能力,能运用曲式分析为主兼及和声分析、旋律分析、节奏分析、调式分析等方法分析音乐作品。

通过对音乐结构的熟练把握为今后的音乐治疗职业中选择曲目、即兴演奏式治疗等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本课程的讲授一般安排在第五、六学期,本课程重点是从一段曲式到奏鸣曲式的结构原理;掌握这些曲式的结构规律以及相应的分析法,培养学生运用以曲式分析为主兼及调式、和声、旋律、节奏分析等手段进行音乐作品分析的能力;难点是三部曲式结构以上的大型曲式结构的分析。

《歌曲作法与曲式分析》教学大纲

《歌曲作法与曲式分析》教学大纲

《歌曲作法与曲式分析》教学大纲课程总学时:72学时开课学期:第六至第七学期学分:4学分开课对象:2006级音乐学本科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一、说明(一)课程性质《歌曲作法与曲式分析》是音乐学专业的学生具备一定乐理、和声基本知识后,学习音乐写作以及分析音乐作品中的曲式现象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对音乐作品的表现手段、音乐语言及表现形式的理解,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音乐创造能力。

(二)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学到歌曲写作的基本方法,能比较系统地理解曲式的一般规律,能分析一般中、外乐曲中常见的曲式现象,掌握基本的分析方法,为学习其他有关理论作曲科目及音乐创作打下基础,适应未来音乐教学工作的需要。

(三)课程内容与基本要求歌曲写作的一般方法和技巧、有关曲式结构的一些基本术语概念、曲式发展的基本结构原则等。

要求学生掌握歌曲写作的基础理论、创作规律,能够分析与写作完整的作品,培养他们的音乐创造能力。

(四)教学时数分配本课程在第6、7学期开设,每周2学时,共72学时。

第一章2课时,第二章2课时,第三章2课时,第四章2课时,第五章2课时,第六章4课时,第七章2课时,第八章4课时,第九章52课时。

(五)教学方式1、本课程以大课讲授为主,课堂讨论为辅。

2、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应注意理论与写作紧密结合。

3、课堂教学包括理论讲授、作业讲评、曲例分析、弹听等。

4、每周布置适当数量的作业。

根据需要和可能,作业可以书面批改、小组或个别面改。

二、正文第一章歌曲概述教学要点与要求:1、歌曲的艺术形式2、歌曲的体裁与表现形式3、选词、人声音域与定调通过本章节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歌曲创作的基本范围,并能够选择适当的歌词第二章歌词的一般艺术特点教学要点及要求:1、歌词的韵律2、句式与段落结构了解歌词的一般艺术特点,能够分析歌词的句式、节奏及押韵特点。

第三章曲调及其要素――音调与旋律线教学要点及要求:1、音调2、歌曲民族音调的风格特点及其运用3、旋律线与旋律进行掌握曲调塑造音乐形象的表现作用,能够为歌词谱写适当的旋律。

音乐创作实践教学大纲(3篇)

音乐创作实践教学大纲(3篇)

第1篇一、课程背景与目标1. 课程背景音乐创作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理解、表达和创新能力。

随着社会对音乐人才需求的不断增长,音乐创作实践教学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本大纲旨在通过系统的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音乐人才。

2. 课程目标(1)掌握音乐创作的基本理论、技巧和方法;(2)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4)使学生具备独立完成音乐作品创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安排1. 教学内容(1)音乐创作基础理论1.1 音乐基本要素(节奏、旋律、和声、音色、力度等)1.2 音乐形式(歌曲、器乐、合唱、舞蹈音乐等)1.3 音乐风格(古典、浪漫、现代、民族等)(2)音乐创作技巧2.1 创作构思与素材积累2.2 旋律创作2.3 和声与配器2.4 结构与布局(3)音乐创作实践3.1 创作实践案例分析3.2 学生创作实践3.3 作品修改与完善2. 教学安排(1)教学进度:本课程共计32学时,分为16周,每周2学时。

(2)教学方法:采用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实践操作、小组讨论、作品点评等多种教学方法。

(3)教学评价:平时成绩(40%)、期中考核(30%)、期末考核(30%)。

三、教学实施与评价1. 教学实施(1)理论教学:通过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使学生掌握音乐创作的基本理论、技巧和方法。

(2)实践操作: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实践,包括旋律、和声、配器等方面的训练。

(3)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创作任务,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4)作品点评:邀请专业教师或同行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提高创作水平。

2. 教学评价(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小组讨论等方面。

(2)期中考核:以学生创作的音乐作品为基础,进行综合评价。

(3)期末考核:以学生创作的音乐作品为基础,进行综合评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歌曲创作与曲式分析》教学大纲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课程编号:120903课程名称:歌曲创作与曲式分析英文名称:Song Writing and Analysis of Music Form课程简介:本大纲是为沈阳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四年制本科的学科课程而制定的。

本课程将通过对中外古今音乐作品的分析以及对歌曲的创作技巧方面的讲授,使学生获得有关歌曲创作方面和作品分析方面的知识(音乐形象的塑造,音乐主题的发展手法,对各种音乐体裁的识别,对各种曲式结构的分析等),从而使学生初步掌握及较熟练地运用歌曲创作方面的各种技巧,用所学过的知识与技能对各种音乐体裁、各种曲式结构的声乐作品进行分析及音乐上的处理,能够进行乐段、一部曲式、单二部曲式、单三部曲式及二部歌曲的创作,并且能够具备改编合唱的能力。

一、说明1、教学目的和要求:本课程强调音乐语言表达的“深入浅出” ,强调教学方法的“合规律性”根据“各门理论课程的相同点要从不同角度切入”的原则,力求真正做到各门相关课程之间的“相互渗透” 、“触类旁通”,通过“分析与创作”并进的方法,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和创作能力。

2、与相关课程的衔接:本课程开课前,要求学生应具备一定的乐理、和声、钢琴和视唱练耳等方面的基础和知识技能。

3、开课学期:第四、五、六学期4、周学时/总学时(周学时×开课学期× 16周):2学时/96 学时5、学分:6 学分6、教学形式:集体授课7、检课方式:通过课堂教授(强调理性与感性知识的结合,利用乐谱、录音带、CD 光盘及CAI 课件进行谱例分析)、课堂作业(根据教学内容,进行作品分析和歌曲写作方面的基本练习)、课堂改题(对学生所作的练习进行有选择、有目的的公开改题)的方法,使学生接受歌曲创作及作品分析方面的基本功和技能方面的训练。

8、考试安排:(1)考试方式:考试成绩评定均为百分制,60 分为及格标准。

考试时间为100 分钟。

采用笔试、闭卷的考试方式。

(2)考试标准:①对考试的总体要求:考核目标和考试命题应体现本课程的特点。

在测试水平方面,既要达到四年制本科学科课程的要求,又要不同于作曲专业的相关课程的要求。

②对考试的具体要求:对认知层次的要求:可分为识记、理解、应用三个层次。

比例约为:3:3 :4。

③对难易程度的要求: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和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而定,注意“点”与“面”的比例,约为:3:7。

9、免修、提前修毕:无、本文(要求:要明确作品的调式、调性)第五节歌曲的基本结构作业:1、分析相关谱例的基本结构(图式:标明乐汇、乐节、乐句、乐段及小节数)2、为指定的歌词进行旋律创作(要求:创作方整性、收拢性乐段)第二章主题第一节主题1、主题2 、主题写法3、主题发展意义第二节歌曲音乐主题作业:1、分析相关谱例的音乐主题及整个作品的旋律进行特点2、为指定歌词进行旋律创作(要求:注意主导乐句的构思与创作;运用适当的音乐体裁)第三章音乐主题的发展手法第一节重复作业:1、分析相关谱例的主题发展手法2、为指定的歌词进行旋律创作(要求:侧重“重复”的主题发展手法)第二节对比作业:1、分析相关谱例的主题发展手法系;掌握调式转换的常用手法;重点掌握:创作不同调式的旋律。

1、了解音乐的动机、副动机、句逗及乐句划分、重点掌握单乐段的各种类型和基本结构2、掌握歌曲的基本结构,掌握方整性乐句和非方整性乐句。

重点掌握方整性乐和非方整性乐段;收拢性乐段和非收拢性乐段。

1、了解歌曲音乐主题、歌曲音乐主题的特点、种类、数量及写法2、了解歌曲音乐主题的特点和各种音乐体裁,掌握歌曲音乐主题的种类、数量及写法,重点掌握歌曲音乐主题的写法(要求:音乐形象准确,体裁运用适当)。

掌握“重复”这一音乐主题的发展手法,并在创作中进行合理的应用。

掌握“对比”这一音乐主题的发展手法,并在创作中进行合2、为指定的歌词进行旋律创作(要求侧重“对比”的主题发展手法)第四章歌曲的高潮、前奏、间奏及尾奏第一节歌曲高潮的写法作业:1、分析相关谱例的高潮处理2、为指定的歌词进行旋律创作(注意歌曲高潮的处理)第二节歌曲的前奏、间奏及尾奏的写法作业:1、分析相关谱例的前奏、间奏及尾奏的写法2、为指定的歌词进行旋律创作(要求创作前奏)第五章一部曲式第一节乐段作业:1、分析相关谱例的曲式结构2、为指定的歌词进行旋律创作(要求:创作起、承、转、合或重复性单乐段)第二节乐段的特殊形式作业:1、分析相关谱例的曲式结构2、为指定的歌词进行旋律创作(要求:创作带引子和尾声的单乐段和六句单乐段)理的应用掌握歌曲高潮的位置、形成的条件及写法掌握歌曲的前奏、间奏及尾奏的写法1、了解各种形式的一部曲式2、了解乐段的种类,掌握乐段的写法,重点掌握四句单乐段(起、承、转、合单乐段、重复性单乐段)的写法1、了解各种形式的一部曲式2、了解乐段的特殊形式,掌握其写法,重点掌握带引子和尾声的单乐段和六句乐段的写法。

第五学期第六章:单二部曲式作业:1、分析相关谱例的曲式结构2、为指定的歌词进行旋律创作(要求:曲式结构为带再现或不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第七章:单三部曲式作业:1、分析相关谱例的曲式结构2、为指定的歌词进行旋律创作(要求:创作单三部曲式)第八章:其他曲式结构作业:1、分析相关谱例的曲式结构2、为指定的歌词进行旋律创作(要求:曲式结构为多部曲式或变奏曲式)第九章:奏鸣曲式作业:实例分析:(1)《嘎达梅林》交响诗的主部(2)《梁祝》小提琴协奏曲(3)柴柯夫斯基《第六交响乐》第一乐章(4)贝多芬《第三交响乐》第一乐章(5)肖斯塔科维奇《第七交响交》第一乐章(6)舒伯特《未完成》(7)里姆斯基- 科萨科夫op.35 交响组曲《舍赫拉查达》第三乐章1、了解单二部曲式的基本结构类型2、掌握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和不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的创作原则及创作手段3、具备分析单二部曲式作品及创作单二部曲式歌曲的能力1、了解单三部曲式的基本结构类型2、掌握单三部曲式的创作原则及创作手法3、具备分析单三部曲式作品及创作单三部曲式歌曲的能力1、了解复三部曲式、多部曲式、变奏曲、回旋曲式的结构原则2、具备分析以上各曲式结构的能力3、对复二部曲式做一般性了解1、了解奏鸣曲的主要类型(1)定义(2)基本特征(3)发展过程和历史演变(4)特殊类型(5)其它类型2、掌握奏鸣曲的结构。

(1)呈示部(2)展开部(3)再现部32第六学期第十章复调音乐第一节复调音乐与主调音乐作业:分析不同类型的复调音乐作品第二节复调音乐与主调音乐的关系作业:分析不同类型的复调音乐作品第三节复调音乐的表现作用作业:分析不同类型的复调音乐作品第十一章二部歌曲写作第一节人声的类别、音域及合唱声部第二节合唱谱表的写法、合唱谱的记法、合唱队各声部的名称及常用音域第三节二部歌曲的组合形式及其特点作业:对不同组合形式的二部歌曲进行技术分析第四节和声式二部作业:1、对和声式二部歌曲进行技术分析2、为指定的歌词进行二部歌曲创作(要求:创作和声式二部歌曲)1、了解主调音乐的基本类型(和弦式、伴奏音型式等)2、了解复调音乐的发展简况3、了解复调音乐的基本类型(对比复调、模仿复调、支声复调等)在了解复调音乐的同时要进一步了解主调音乐和复调音乐之间的关系了解复调音乐的特点及其表现作用(揭示音乐形象,促进乐曲的继续发展,加强乐曲的统一性)了解人声的类别、音域、合唱声部1、了解二部歌曲的各种组合形式(同声组合、混声组合、童声组合)2、掌握二部歌曲各种组合形式的规律及特点(同音色、不同音色、共同音域的使用等)1、了解并掌握和声式二部歌曲的基本形态和主要特征2、处理和声式二部歌曲声部组合时所遇到的技术问题(音程距离、音域安排、主旋律的突出等)32第五节对比式二部作业:1、对对比式二部歌曲进行技术分析2、为指定的歌词进行二部歌曲创作(要求:创作对比式二部歌曲)第六节支声式二部作业:1、对支声式二部的歌曲进行技术分析2、为指定的歌词进行二部歌曲创作(要求:运用支声复调的手法)第七节各种不同手法的综合使用及对声部的特殊处理作业:1、分析相关谱例中各种复调手法在作品中综合使用的情况2、为指定歌词进行二部歌曲创作(要求:各种复调手法的综合作用)第十二章三声部、四声部组合及混声四部合唱第一节、同声三部、同声四部组合作业:分析相关类型的合唱作品第二节混声四部合唱作业:为指定的民歌或歌曲改写四部合唱1、了解对比式二部歌曲的基本形态和主要特征2、掌握并运用常用的复调手法(繁与简的对比、起与落的对比、模仿的手法、呼应填充的手法、长音衬托与固定音型的手法、两个声部节奏型的对比等)1、了解支声式二部的基本形态和主要特征2、掌握两个声部结合时的声部进行及音程运用掌握不同的复调手法在一首作品中综合使用的技巧,对声部能够做特殊效果的处理(同声八度、混声八度、假交错等)了解并掌握同声三部组合、同声四部组合的基本形态及组合原则,掌握分析这类作品的能力。

了解混声四部合唱中的和弦音排列规律,解决声部之间的平衡问题。

2、实践、作业:为学生提供实践性教学环境,如:班级观摩,系内观摩,新作品视唱,音响、影像欣赏等。

3、教材:《歌曲创作与曲式分析》高虹黑龙江人民出版社4、参考资料:1)中外经典音乐作品的谱例及音响。

2)《曲式与作品分析》李吉提著(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3年4 月第1 版3)《复调音乐写作基础教程》陈铭志著(人民音乐出版社)1986年9 月第1版4)《合唱写作技巧》谢成功、曾理中著(人民音乐出版社)1985年7 月第1版执笔人:胡净波高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