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种类
燃烧三要素
燃烧三要素燃烧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但燃烧是有条件的,不是随便就会发生的,它必须是可燃物质、助燃物质和着火源这3个基本要素同时存在,并且相互作用才能发生。
(一)可燃物质。
不论固体、液体、气体,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它氧化剂起剧烈化学反应的物质,都叫可燃物质。
其中,可燃气体如:煤气、天然气、石油液化气、沼气、氢气、甲烷、乙炔等;可燃液体如:汽油、煤油、柴油、乙醇、甲醇、植物油等;可燃固体如:木材、棉花、纸张、煤炭、橡胶、塑料、钾、钠、镁、铝、钙、磷、硫磺、松香等,均属可燃物质。
(二)助燃物质。
凡是能帮助和支持燃烧的物质,都叫做助燃物质。
如:空气、氧、氟、氯、溴和其他氧化剂,均属助燃物质。
氧化剂的种类很多,除氧气外,还有许多化合物如硝酸盐、氯酸盐、重铬酸盐、高锰酸钾以及过氧化物等,都是氧化剂。
这些化合物含氧较多,当受到热、光或摩擦、撞击等作用时,都能发生分解,放出氧气,起到助氧作用。
(三)着火源。
凡是能引起可燃物质燃烧的热源,都叫着火源。
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明火。
如火柴火、蜡烛火、打火机火、烟头火、炉火、焚烧等。
2.电火。
电器线路或设备由于漏电、短路、过负荷、接触电阻过大或绝缘被击穿所造成的高温、电火花、电弧以及雷击等。
3.高温物质。
如烧红的电热丝、灼热铁块、高温设备、管道及正在使用的炉灶、烟囱等。
4.化学热。
物质氧化、分解、聚合反应时发热。
5.摩擦热。
如机械摩擦、压缩、撞击产生的热。
6.生物能。
如生物在新鲜植物中发酵而发热。
7.光能。
如辐射热、阳光聚集而产生的热。
8.核能。
如核裂变产生的热。
此外,还有自然界存在的地热、火山爆发,等等。
以上各种热能都能引起可燃物质的燃烧。
(四)燃烧三要素的相互作用。
燃烧三要素的数量变化,三者能否相互作用,直接影响燃烧能否发生和持续进行。
在某些情况下,虽然三者具备了,但并没有发生燃烧,是什么原因呢?这是由于可燃物质数量不够,氧气不足,或者着火源热量不大,燃烧条件不充分,三者之间没有相互结合、相互作用的缘故。
关于燃烧的化学知识
关于燃烧的化学知识燃烧是物体快速氧化,产生光和热的过程。
而燃烧是必需三种东西并存才能发生,分别是可燃物如燃料,助燃物如氧气及温度要达到燃点——热量,称为燃烧三要素——火三角。
一.燃烧的条件有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可燃物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接触(空气)可燃物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
通常讲的燃烧一般是要有氧气参加的,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的燃烧可以在无氧的条件下进行,如氢气在氯气中燃烧、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的燃烧等.二.燃烧的定义燃烧标准化学定义: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燃烧的广义定义:燃烧是指任何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比如金属镁(Mg)和二氧化碳(CO2)反应生成氧化镁(MgO)和碳(C),该反应没有氧气参加,但是是剧烈的发光发热的化学反应,同样属于燃烧范畴。
三.燃烧的种类(1)闪燃闪燃是指易燃或可燃液体挥发出来的蒸气与空气混合后,遇火源发生一闪即灭的燃烧现象。
发生闪燃现象的最低温度点称为闪点。
在消防管理分类上,把闪点小于28℃的液体划为甲类液体也叫易燃液体,闪点大于28℃小于60℃的称为乙类液体,闪点大于60℃的称为丙类液体,乙、丙两类液体又统称可燃液体。
(2)着火着火指可燃物质在空气中受到外界火源直接作用,开始起火持续燃烧的现象。
这个物质开始起火持续燃烧的最低温度点称为燃点。
(3)自燃自燃指可燃物质在空气中没有外来明火源的作用,靠热量的积聚达到一定的温度时而发生的燃烧现象。
自燃的热能来源:a.外部热能的逐步积累,多是物理性的。
b.物质自身产生热量,多是化学性和生物性的。
(4)爆炸爆炸指物质在瞬间急剧氧化或分解反应产生大量的热和气体,并以巨大压力急剧向四周扩散和冲击而发生巨大响声的现象。
可燃气体、蒸气或粉末与空气组成的混合物遇火源能发生爆炸的浓度称爆炸极限,其最低浓度称为爆炸下限,最高浓度称为爆炸上限。
低于下限的遇明火既不爆炸也不燃烧,高于上限的,虽不爆炸,但可燃烧。
第二节燃烧的类型与特点
第二节燃烧的类型与特点第二节燃烧的类型与特点一燃烧的类型燃烧的类型有许多种,主要有闪燃、着火、自燃和爆炸。
1、闪燃一定温度下,液体能蒸发成蒸汽或少量固体如樟脑、萘、木材、塑料(聚乙烯、聚苯乙烯等表面上能产生足够的可燃蒸气,遇火源能产生一闪即灭的现象。
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称为闪点;液体的闪点越低,火险性越大。
闪点是评定液体火灾危险性的主要依据。
表 1-2 给出了某些可燃液体的闪点温度表 1-2某些可燃液体的闪点温度可燃物二硫乙醚汽油丙酮润滑油甲苯乙醇松节油石油名称化碳闪点/ ℃-45-4510-1028526.3103230注:①闪点低于或等于45℃的液体为易燃液体,闪点大于45℃的称为可燃液体;②易燃和可燃液体的闪点高于贮存温度时,火焰的传播速度低。
2、着火可燃物质发生持续燃烧的现象叫着火;如油类、酮类。
可燃物开始持续燃烧的所需要的最低温度,叫燃点(又称为着火点),燃点越低,越容易起火。
根据可燃物质的燃点高低,可以鉴别其火灾危险程度,表1-3 给出了几种可燃物质着火的燃点。
表 1-3几种可燃物质的燃点名称汽油煤油乙醇樟脑萘赛璐橡胶纸张石蜡麦草珞燃点168660~7086100120130190200/ ℃76名称布匹棉花烟草松木有机胶布聚乙聚氯涤纶尼龙玻璃烯乙烯6燃点200210222250260325340391390395 / ℃3、自燃可燃物在空气中没有外来火源,靠自热和外热而发生的燃烧现象称为自燃。
根据热的来源不同,可分为本身自燃和受热自燃。
使可燃物发生自燃的最低温度叫自燃点。
物质的自燃点越低发生火灾的危险性越大。
自燃有固体自燃、气体自燃及液体自燃。
表1-4 给出了几种物质的自燃点表 1-4几种可燃物的自燃点物黄松汽煤柴木无稻涤纶纤质磷香油油油材烟草维名煤称自302425524035040028033442燃0~~~~~0点530290380500500/℃物氢CO CO2H2S乙乙丙醋苯质醇醛酮酸名称自576012029239227566165580燃290点/℃物铝铁镁锌有硫聚树合成橡胶质机苯脂名玻乙称璃烯自643152068044019049046320燃550点/℃自燃物品的防火与灭火:储运自燃物品时必须通风散热,远离火源、热源、电源,不要受日光曝晒,装卸时防止撞击、翻滚、倾倒和破损容器。
九年级上化学燃烧及其利用知识点
九年级上化学燃烧及其利用知识点
九年级上化学中,燃烧及其利用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以下是涵盖了燃烧及其利用的
一些主要知识点:
1. 燃烧的定义和特征:燃烧是指物质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产生能量、产物和火焰的
过程。
燃烧通常伴随着火焰、光、热和气体等现象。
2. 燃烧的必备条件:燃烧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即可燃物质、氧气和足够高的温度。
这
些条件统称为“燃烧三要素”。
3. 燃烧反应的类型:根据可燃物质的状态及产生的产物,燃烧反应可分为氧化性燃烧、还原性燃烧和完全燃烧等。
4. 燃烧产物及其特征:燃烧反应产生的主要产物包括二氧化碳、水蒸气和其他氧化物等。
燃烧产物通常具有较高的能量,是燃烧过程所释放的能量。
5. 燃烧的利用:燃烧能够产生大量的热能,被广泛应用在生活和工业中。
如利用燃烧
产生的热能来加热、煮食、发电等。
同时,燃烧还可以用作化学反应的驱动力,如用
燃料燃烧来驱动燃料电池。
6. 燃烧的环境问题:燃烧会产生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等,其中包括二氧化碳、二
氧化硫等有害物质。
这些有害物质会直接或间接地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
以上是九年级上化学燃烧及其利用的一些主要知识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燃烧与燃烧反应的种类
燃烧与燃烧反应的种类燃烧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反应,它是指物质与氧气发生剧烈的氧化反应,同时产生光、热和气体等现象。
在自然界和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不同类型的燃烧反应。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燃烧反应及其特点。
一、明火燃烧反应明火燃烧是最常见且最易观察到的燃烧形式。
当可燃物与足够的氧气或空气接触时,产生的化学反应会形成明亮的火焰。
明火燃烧反应的特点是火焰明亮、光热强烈、气体形成速度快。
例如,我们点燃一根蜡烛,蜡烛的蜡油燃烧生成的热量使蜡烛燃烧,并形成明亮的火焰。
二、隐火燃烧反应与明火燃烧不同,隐火燃烧反应没有形成明亮的火焰,通常在可燃物表面进行。
它的特点是反应速度较慢,火焰不明显,但热量产生量较高。
隐火燃烧反应常见于气体燃烧,比如天然气或甲烷泄漏后在空气中发生的燃烧。
由于气体的性质,燃烧发生在气体和空气的交界处,没有直接可见的火焰。
三、爆炸反应爆炸反应是一种剧烈的燃烧反应,其特点是发生速度极快、释放出巨大能量和产生冲击波。
爆炸反应通常发生在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混合物的蓄积区,一旦达到可燃浓度,即可引发爆炸。
例如,炸药的引爆和汽车发动机的爆炸燃烧都属于爆炸反应。
四、氧化反应氧化反应是一种常见的燃烧反应,它是物质与氧气或空气相互作用的过程。
氧化反应不一定会产生明亮的火焰,但仍会释放出热量和光。
许多生物体内的新陈代谢也是一种氧化反应。
在生活中,食物的烹饪和金属的生锈都是氧化反应的例子。
五、自燃反应自燃反应是一种无需外部热源即可发生燃烧的反应。
一些物质在特定条件下具有易燃性,如油脂、木材和化学物质等,在长时间的接触空气或湿气后就会发生自燃反应。
这种燃烧反应往往伴随着大量的烟雾和火焰,具有很高的危险性。
六、核燃烧反应核燃烧反应是在核能产生的加热下发生的燃烧过程。
核燃烧反应是一种高温、高能量的反应,它是释放核能的一种方式。
核燃烧反应通常发生在核反应堆或核弹中。
核能的释放会产生大量的热能和光能,具有极高的能量密度。
总结起来,燃烧与燃烧反应的种类繁多,它们具有不同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燃烧类型及其特点
燃烧类型及其特点 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第一章燃烧类型及其特点燃烧可从着火方式、持续燃烧形式、燃烧物形态、燃烧现象等不同角度做不同的分类。
掌握燃烧类型的有关常识,对于了解物质燃烧机理、火灾危险性的评定,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燃烧发生瞬间的特点分类按照燃烧形成的条件和发生瞬间的特点,燃烧可分为着火和爆炸。
(一)着火可燃物在与空气共存的条件下,当达到某一温度时,与引火源接触即能引起燃烧,并在引火源离开后仍能持续燃烧,这种持续燃烧的现象叫着火。
着火就是燃烧的开始,并且以出现火焰为特征。
着火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燃烧现象。
可燃物的着火方式一般分为下列几类:1.点燃(或称强迫着火)点燃是指从外部能源,诸如电热线圈、电火花、炽热质点、点火火焰等得到能量,使混气的局部范围受到强烈的加热而着火。
这时就会在靠近引火源处引发火焰,然后依靠燃烧波传播到整个可燃混合物中,这种着火方式也习惯上称为引燃。
2. 自燃可燃物质在没有外部火花、火焰等引火源的作用下,因受热成自身发热并蓄热所产生的自然燃烧,称为自燃。
即物质在无外界引火掠条件下,由于其本身内部所发生的生物、物理或化学变化而产生热量并积蓄,使温度不断上升,自然燃烧起来的现象。
自燃点是指可燃物发生自燃的最低温度。
( 1 )化学自燃。
例如火柴受摩擦而着火等;炸药受撞击而爆炸;金属钠在空气中自燃;煤因堆积过高而自燃等。
这类着火现象通常不需要外界加热,而是在常温下依据自身的化学反应发生的,因此习惯上称为化学自燃。
(2) 热自燃。
如果将可燃物和氧化剂的混合物预先均匀地加热,随着温度的升高,当混合物加热到某一温度时便会自动着火(这时着火发生在混合物的整个容积中),这种着火方式习惯上称为热自燃。
(二)爆炸爆炸是指物质由一种状态迅速地转变成另一种状态,并在瞬间以机械功的形式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或是气体、蒸气在瞬间发生剧烈膨胀等现象。
燃烧的类型
燃烧类型燃烧现象按其发生瞬间的特点,可分为闪燃、着火、自燃、爆燃等类型,每一种类型的燃烧有各自的特点。
1.闪燃闪燃是液体可燃物的特征之一。
各种液体的表面都有一定量的蒸气存在,蒸气的浓度取决于该液体的温度。
可燃液体表面或容器内的蒸气与空气混合而形成混合可燃气体,遇火源即发生燃烧。
当火焰或炽热物体接近易燃和可燃液体时,其液面上的蒸气与空气的混合物会发生一闪即灭的燃烧,这种燃烧现象叫做闪燃。
闪燃是短暂的闪火,不是持续的燃烧,这是因为液体在该温度下蒸发速度不快,液体表面上聚积的蒸气一瞬间燃尽,而新的蒸气还未来得及补充,故闪燃一下就熄灭了。
尽管如此,闪燃仍是引起火灾事故的危险因素之一。
在一定的条件下,易燃和可燃液体蒸发出足够的蒸气,在液面上能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叫做该物质的闪点。
闪点与物质的饱和蒸气压有关,饱和蒸气压越大,闪点越低。
同一液体饱和蒸气压随其温度的增高而变大,所以温度较高时容易发生闪燃。
如果可燃液体的温度高于它的闪点,一旦接触点火源就会被点燃,所以把闪点低于45℃的液体叫易燃液体,易燃液体比可燃液体危险性高。
易燃液体与可燃液体又分别根据其闪点的高低分成不同的级别,如表1所示。
闪点这个概念主要适用于可燃性液体,某些固体如樟脑和萘等,也能在室温下挥发或缓慢蒸发,因此也有闪点,几种液体的闪点如表2所示。
表1 易燃和可燃液体闪点分类分级2.着火可燃物质受到外界火源的直接作用而开始的持续燃烧现象叫着火,这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燃烧现象。
例如,用火柴点燃柴草,就会引起柴草着火。
可燃物质开始持续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叫做该物质的燃点或着火点。
物质的燃点越低,越容易着火。
几种可燃物质的燃点如表3所示。
表2 几种液体的闪点表3 几种可燃物质体的燃点3.自燃可燃物质虽没有受到外界点火源的直接作用,但当受热达到一定温度,或由于物质内部的物理(辐射、吸附等),化学(分解、化合等)或生物(细菌、腐败作用等)反应过程所提供的热量聚积起来使其达到一定的温度,从而发生自行燃烧的现象叫自燃。
燃烧与爆炸原理考试要点
燃烧与爆炸原理考试要点燃烧的种类:着火、自燃、闪燃。
着火:可燃物质受到外界火源的直接作用而开头的持续燃烧现象。
自燃:可燃物质未受外界货源直接作用,但当受热达到肯定温度或由于物质内部物理、化学或生物等反应过程所供应的热量聚积起来使其达到肯定温度而发生自行燃烧的现象。
闪燃:是液体可燃物的特征之一。
在肯定的温度下可燃气体蒸发出的饱和蒸气与空气组成的混合气,在与火焰接触时能闪出火花但随即熄灭,这种瞬间燃烧的过程即为闪燃,发生闪燃的最低液体温度叫闪点。
燃烧三要素:可燃物质,有氧或氧化剂,点火源。
化学爆炸三要素:快速性,放热性,有气体产物。
火灾分类,按可燃物及助燃物种类分:气体火灾,油品,可燃物,电器,金属,空气含氧量超过正常值时导致的火灾。
爆炸种类:气相爆炸包括:混合气体爆炸,气体分解爆炸,粉尘爆炸;凝相爆炸包括:混合危急物爆炸,爆炸性化合物爆炸,蒸气爆炸。
燃爆危急性物质种类:可燃气体或蒸气,可燃液体,可燃固体,可燃粉尘,爆炸性物质,自燃性物质,忌水性物质,混合危急性物质。
着火源种类:明火及高温表面,摩擦与撞击,电火花,静电,雷电,易燃物自行发热,机械和设备故障,绝热压缩。
气体按其燃烧和爆炸的危急性可分为:可燃性气体,助燃性气体,分解爆炸性气体及惰性气体。
理论含氧量:可燃性气体正好完全燃烧所必需的氧气量。
理论混合比:在常温常压下,可燃性气体在空气中完全燃烧时,空气中的可燃性气体浓度C0称为理论混合比。
链锁反应理论:气态分子间的作用,不是两个反应分子直接简洁作用得到最终生成物,而是由一连串的反应组成的。
该反应只要一经引发生成自由基,就会相继发生一系列基元反应。
先由自由基(活性基团)与另一分子起作用,从而产生新的自由基和产物,新的自由基又快速参加反应。
如此下去,直到反应物消耗殆尽,或通过外加因素使链中断而停止反应。
链的引发:Cl2 → 2Cl?;链的传递:2Cl? + H2 → HCl + H?, H? + Cl2 → HCl + Cl?;链的终止:H?+ Cl?→ HCl, Cl?+ Cl?→ Cl2, H?+ H?→H2任何链锁反应都由三个阶段组成,即链的引发、链的传递和链的终止。
火焰的7种分类
火焰的7种分类
火焰的分类通常基于其燃烧过程的不同特征和性质,以下是7
种常见的火焰分类:
1. 纹状火焰:这种火焰通常具有稳定的黄色燃烧区域,呈现出扭曲的形状。
常见的例子是蜡烛火焰。
2. 蓝色火焰:这种火焰通常在燃烧时呈现出明亮的蓝色。
它们通常是非常高温的,与某些金属或化学物质的燃烧过程相关。
例如,天然气炉灶上的蓝色火焰。
3. 黑色火焰:这种火焰通常在缺氧或不完全燃烧的条件下形成,火焰中含有较多的碳颗粒。
它们看起来比较熄灭,呈现出黑色、灰色或棕色。
通常与焦油或其他含碳物质的燃烧有关。
4. 彩虹火焰:这种火焰通常通过向火焰中加入特定的化学物质或金属盐来产生,其颜色随不同的化学物质而变化。
它们通常能产生美丽多彩的效果,比如在焰火或烟花中看到的效果。
5. 短暂火焰:这种火焰通常非常短暂,并以突然而强烈的爆炸或闪电般的形式出现。
例如,当火花从打火机或火柴上引燃时产生的火焰。
6. 水火焰:这种火焰通常是由水蒸气或液体燃烧时产生的。
它们通常是温和的,不会引起太大的破坏。
例如,燃烧的酒精产生的火焰。
7. 非活跃火焰:这是一种较为不稳定且能够随着燃烧条件的改变而变化的火焰。
它们可能会有闪烁或不断扩散的特点。
这种火焰常常出现在特殊的燃烧条件下,例如在氧气或氢气的环境中燃烧时可能产生。
燃气的燃烧种类及特点
燃气的燃烧种类及特点
燃用发热量高的燃气,空气用量大,要使燃气能充分燃烧,需要大量的空气与之混合。
燃气的燃烧过程没有燃油的雾化过程与气化过程。
燃气与空气的混合方式,对燃烧的强度、火焰长度和火焰温度都有很大的影响。
根据混合方式不同,燃气的燃烧方法可分为三种:
1、扩散燃烧
此种燃烧方法即不预先混合,而是在燃气喷嘴口相互扩散,并燃烧。
其优点燃烧稳定,燃具结构简单,但火焰较长,易产生不完全燃烧,使受热面积碳化。
2、预混部分空气燃烧
此种燃烧方式即燃烧前预先将一部分空气与燃气混合(一次空气过剩系数在0.2-0.8之间),然后进行燃烧。
其优点是燃烧火焰清晰,燃烧强化,热效率高。
但燃烧不稳定,对一次空气的控制及燃烧成分要求较高。
燃气燃烧器一般多用此种燃烧方式。
3、无焰燃烧
此种燃烧方式即燃气所需空气在燃烧之前已与燃气均匀混合。
一次空气过剩系数等于燃料完全燃烧时的空气过剩系数,在燃烧过程中不需要从周围空气中取得氧气。
当燃气与空气混合物达到燃烧区后能在瞬间燃烧完毕。
分解燃烧 的种类
分解燃烧的种类
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它通常涉及将燃料与氧气反应,产生热能和产物。
燃烧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主要取决于燃料的性质和反应条件。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燃烧类型:完全燃烧:完全燃烧是指燃料与足够的氧气(或其他氧化剂)在适当的温度下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无害的产物,并释放出大量的热能。
不完全燃烧:不完全燃烧发生在氧气供应不足的情况下,导致燃料部分燃烧或未完全燃烧。
这可能产生一氧化碳、碳黑和其他有害的副产物,同时释放较少的能量。
高温燃烧:高温燃烧通常发生在极高温度下,例如火焰喷射器或火箭引擎中。
这种燃烧通常使用高能燃料,如液氢、氢气、氧气等,产生极高的温度和推力。
低温燃烧:低温燃烧发生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例如火炉、炉灶等。
这种燃烧通常是指燃料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与氧气反应,产生适量的热能。
反应燃烧:一些特殊的燃料在与氧气反应时,会产生特定的化学反应,而不仅仅是简单的燃烧。
例如,火药的爆炸就是一种反应燃烧。
这些是常见的燃烧类型,但实际上还有许多其他特定类型的燃烧,取决于燃料、氧化剂、温度和压力等因素的不同。
燃烧的类型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
燃烧的类型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燃烧的类型: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通过氧气与燃料之间的作用,产生能量、热、光和废气等产物。
根据燃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含有的氧量,燃烧可以分为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两种类型。
一、完全燃烧完全燃烧是指燃料与氧气充分接触,燃料中的碳和氢元素与氧气反应形成CO2和H2O,并且释放出相应的能量。
完全燃烧所得产物中不含有未燃烧的有机物,而且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可以达到最大。
完全燃烧的过程可以用以下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燃料 + 氧气→ 二氧化碳 + 水 + 能量以甲烷(CH4)为例,其完全燃烧的方程式为:CH4 + 2O2 → CO2 + 2H2O + 能量同样,其他燃料如丙烷、乙醇等也可以通过类似的反应进行完全燃烧。
二、不完全燃烧不完全燃烧指燃料与氧气的接触不充分,燃料中的碳和氢元素只与部分氧气反应生成CO、C、H2、CH4等未完全氧化的产物。
同时,不完全燃烧也会释放出较少的热量,燃料资源的有效利用率较低。
不完全燃烧的过程可以用以下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燃料 + 氧气→ 一氧化碳/碳/氢/甲烷 + 水 + 能量以一氧化碳(CO)和甲烷(CH4)为例,它们的不完全燃烧方程式分别为:2CO + O2 → 2CO2 + 能量CH4 + 3O2 → CO + 2H2O + 能量不完全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是一种有毒气体,它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此外,未完全氧化的有机物也是温室气体的一种,对大气环境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三、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的区别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主要区别在于废气中氧气的含量和产物的种类。
完全燃烧产生的废气中只含有二氧化碳和水,释放的热量充分利用,对环境影响较小。
而不完全燃烧则会产生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热量利用率低,对环境和健康有一定的危害。
四、促进完全燃烧的方法为了减少不完全燃烧的产生,提高燃料利用率,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 提高氧气供应:保证氧气与燃料充分接触,可通过增加氧气供应量、改进燃料供给方式等来实现。
第二章燃烧的过程和分类
第二章燃烧的过程和分类第一节不同状态物质的燃烧方式一、气体燃烧根据燃烧前可燃气体与空气(氧)混合状况不同,其燃烧方式分为两大类:(一)扩散燃烧是指可燃气体从喷口(管道或容器泄漏口)喷出,在喷口处与空气中的氧边扩散混合、边燃烧的现象,称为扩散燃烧(也称为稳定燃烧)。
(二)预混燃烧是指可燃气体与空气(氧)在燃烧前混合,并形成一定浓度的可燃混合气体,被火源点燃所引起的燃烧,称为预混燃烧。
这类燃烧往往是爆炸式的燃烧,也称为动力燃烧,即通常所说的气体爆炸。
二、液体燃烧易燃可燃液体在燃烧过程中,并不是液体本身在燃烧,而是液体受热时蒸发出来的气体(蒸气)被分解、氧化达到燃点而燃烧,称为蒸发燃烧。
三、固体燃烧固体燃烧一般可分为以下四种:(一)蒸发燃烧是指熔点较低的可燃固体,受热后熔融,然后像易可燃液体一样蒸发成蒸气而燃烧,称为蒸发燃烧。
(二)分解燃烧是指分子结构复杂的可燃固体,在受热后分解出其组成成份与加热温度相应的热分解产物,这些分解产物再氧化燃烧,称为分解燃烧。
(三)表面燃烧是指某些固体可燃物的蒸气压非常小或者难子发生热分解,不能发生蒸发燃烧或分角燃烧,当空气(氧气)包围物质的表层时,呈炽热状态发生无焰燃烧,称为表面燃烧。
(四)阴燃是指某些固体可燃物在空气(氧)不足,加热温度较低或可燃物含水分较多等条件下发生的只冒烟、无火焰的缓慢燃烧现象,称为阴燃。
第二节燃烧产物一、燃烧产物的概念即由燃烧或热解作用而产生的全部物质,称为燃烧产物。
也就是说,可燃物燃烧时生成的气体、固体和蒸气等物质均称为燃烧产物。
二、完全燃烧产物和不完全燃烧产物可燃物质在燃烧过程中,如果生成的产物不能再燃烧,为完全燃烧,其产物为完全燃烧产物。
可燃物质在燃烧过程中,如果生成的产物还能继续燃烧,则称为不完全燃烧,其产物为不完全燃烧产物。
三、不同物质的燃烧产物燃烧产物的数量、成分随物质的化学组成以及温度、空气、(氧)的供给等燃烧状况不同而有所不同。
《燃烧概论》的报告
《燃烧概论》的报告报告:《燃烧概论》报告一、引言燃烧是化学反应中的一种常见现象,也是能量转化的重要方式。
本报告旨在介绍燃烧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
二、燃烧的定义•燃烧是指物质与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放热反应。
•燃烧通常 begingroup 是可见的, begingroup begingroup 产生明亮的光和热。
三、燃烧的过程1.燃烧的三要素:–燃料:提供可燃物质。
–氧气:充当氧化剂。
–热源:提供足够的能量使燃料起燃。
2.燃烧反应:–可燃物质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
–生成二氧化碳、水和能量。
3.燃烧过程:–引燃:点燃可燃物质使其发生燃烧。
–扩展:燃烧蔓延到整个可燃物质。
–维持:持续供应氧气和热源使燃烧继续。
四、燃烧的种类1.完全燃烧:可燃物质完全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大量能量。
2.不完全燃烧:可燃物质部分氧化,生成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并产生较少能量。
3.自燃:物质因自身发热而发生燃烧,如煤气泄漏引起火灾。
五、燃烧的应用1.能源利用:利用燃烧释放的能量驱动发电厂、汽车等。
2.加热和照明:利用燃烧产生的热量进行加热和照明。
3.工业生产:燃烧作为化学反应中的一部分,在工业生产中广泛应用。
六、燃烧的环境影响1.空气污染:燃烧产生的有害气体和颗粒物质对环境造成污染。
2.温室效应:燃烧释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3.火灾危害:不安全的燃烧行为可能导致火灾和人员伤亡。
七、结论通过本报告对燃烧的概论进行了扼要介绍。
燃烧作为一种常见现象,在生活和工业中扮演重要角色。
我们需要正确理解燃烧的原理,并注意减少燃烧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感谢阅读本报告!注:本报告全部内容仅供参考,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报告:《燃烧概论》报告(续)八、燃烧的安全措施1.使用安全燃料:选择符合安全标准的燃料,避免使用易燃易爆物质。
2.燃气安全:定期检查燃气管道和设备,防止燃气泄漏引发火灾。
3.预防火灾:保持清洁环境,正确使用电器设备,禁止乱堆放易燃材料。
燃烧和火灾
燃烧和火灾:1.燃烧的定义和种类:燃烧是物质剧烈氧化而引起放热发光的一种化学反应现象。
物质燃烧必然产生热量和火光,经过燃烧,原来的物质同其他物质(如氧等)发生化学反应,变成另一种物质。
燃烧的类型可分为:(1)闪燃:闪燃是指易燃或可燃液体挥发出来的蒸气与空气混合后,遇火源发生一闪即灭的燃烧现象。
发生闪燃现象的最低温度点称为闪点。
在消防管理分类上,把闪点小于28°C的液体划为甲类液体亦叫易燃液体,闪点大于28°C小于60°C的称为乙类液体,闪点大于60°C的称为丙类液体,乙、丙两类液体又统称可燃液体;(2)着火:指可燃物质在空气中受到外界火源直接作用于,开始起火持续燃烧的现象。
这个物质开始起火持续燃烧的最低温度点称为燃点;(3)自燃:指可燃物质在空气中没有外来明火源的作用,靠热量的积肥聚达到一定的温度时而发生燃烧现象,自燃的热能来源有两种,一是外部热能的逐步积累,多是物理性的;二是物质自身产生热量,多是化学性和生物性的。
可燃物质产生自燃的最低温度点称为自燃点;(4)爆炸:指物质在瞬间急剧氧化或分解反应产生大量的热和气体,并以巨大压力急剧向四周扩散和冲击而发生巨大响声的现象。
可燃气体、蒸气或粉末与空气组成的混合物遇火源能发生爆炸的浓度称爆炸极限,其最低浓度称为爆炸下限,最高浓度为爆炸上限。
低于下的遇明火既不爆炸也不燃烧,高于限的,虽不爆炸,但可燃烧;2.火灾的定义和分类:火灾是因失火而造成人员伤亡及物质损失的灾害,按照其灾害程度,火灾一般可分为三级:(1)一般火灾:指物质损失在1元以上不到5万元,或人员死亡1至2人,或伤不到10人的;(2)重大火灾:物质损失5万元以上不到50万元,或人员死亡3人以上不到10人或伤10人以上或虽未达到上述数字但危及首长,外宾和知名人士安全,造成严重不良社会政治影响的;(3)特大火灾:物质损失在50万元以上,或人员死亡10人以上的;防火灭火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根据燃烧的基本原理,防火灭火的主要措施是着重在把燃烧三要素(可燃物质,助燃物质和着火源)分隔开来,即把燃烧的化学反应链切断。
燃烧的种类有哪些?例如,明火燃烧和隐火燃烧等。
燃烧的种类有哪些?例如,明火燃烧和隐火燃烧等。
燃烧是一种常见的物理现象,它是指物质与氧气发生反应,产生热能和光能的过程。
燃烧的种类很多,下面将为您介绍几类常见的燃烧。
一、明火燃烧明火燃烧是指燃烧的火焰明显可见的一种燃烧形式。
当可燃物质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时,产生的热能使燃烧物质的温度升高,达到燃点后,发生自燃现象,形成明亮的火焰。
这种燃烧产生的热能大,火焰高而醒目,常见的明火燃烧有蜡烛、煤气灶等。
二、隐火燃烧隐火燃烧是指火焰不明显可见的一种燃烧形式。
这种燃烧一般发生在液体或固体的燃料表面,燃料加热后,变成蒸气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产生可燃物质的混合物,然后在一定的温度下发生自燃,但是燃烧的火焰由于不明显而被人们称为隐火燃烧。
隐火燃烧一般不可复燃,常见的隐火燃烧有铁锈的生成等。
三、爆炸燃烧爆炸燃烧是指燃料快速燃烧产生大量的热能和气体体积急剧膨胀的一种燃烧形式。
当燃料与氧气混合在一定的比例下,遇到外界的火花或者强烈的碰撞等刺激,发生急剧的氧化反应,瞬间产生大量高温气体和火焰,形成爆炸。
爆炸燃烧的特点是瞬时而强烈,产生的爆炸波能够造成巨大的破坏力。
常见的爆炸燃烧包括炸药、汽油等。
四、自燃燃烧自燃燃烧是指物质在无外界热源的情况下,由于自身热反应而燃烧的一种形式。
自燃燃烧是由于某些物质在特定条件下能够自行发生氧化反应,产生的热能在无外界的情况下累积到一定程度,使得物质自发地发生燃烧。
常见的自燃物质有纸张、油等。
以上是关于燃烧的几类常见形式的科普介绍。
燃烧作为一种常见的化学反应形式,不仅存在于日常生活中,也是工业生产和能源利用的基础。
我们应当加强对燃烧现象的认识,正确处理好与火的相处关系,以确保生活与生产的安全。
燃烧类型
第三节 自 燃
三、受热自燃的原因及预防
(二)明火加热可燃物质;
2003年4月5日零时50分,山东省即墨市龙 泉镇青岛正大有限公司熟食加工车间发生火 灾。屋顶又突然坍塌,造成21名年轻女工身 亡。大火是由于研发室工作人员擅离岗位, 所操作的电锅油温过高起火。
第三节 自 燃
三、受热自燃的原因及预防
(三)高温可燃物质接触空气;
第一节 闪 燃
二、有机物闪点的变化规律
(一)同系物闪点的变化规律
原因:分子量越小,分子间距离越大, 分子间作用力(范德华力)就越弱,从 而液体挥发性越强,产生蒸气的能力越 大,闪点就越低。
第一节 闪 燃
二、有机物闪点的变化规律
(二)混合液体的闪点
1、两种完全互溶的燃烧性液体的混合物 T闪一般低于各组分闪点的算术平均值,
(一)同系物闪点的变化规律 醇 异戊烷乙醇
类 正辛烷 正丙醇 异辛烷 正丁醇 氯代正丁烷 正戊醇 甲苯 烃 氯代异戊烷 二甲苯 类 正丁醛
异丁醛
正戊烷甲醇
1 随其分子量、沸点、密度增加而升高, 氯代异丁烷 苯 随蒸气压降低而升高 芳 氯代正戊烷 2 正构体闪点比异构体闪点高。
35 7 17 9 -11.5 22.5 -13 34 33 46 25.5 -7 -12 -18 5 7.2 23 -6.7
乙醚 丙酮
533 561
549 —
188 633
198 649
Hale Waihona Puke — —第三节 自 燃(二)自然点的变化规律 2、固体可燃物的自燃点
(1)受热是否熔融 :能熔融与液体相同. 如:硫、磷、沥青和松香等
第三节 自 燃
(二)自然点的变化规律
2、固体可燃物的自燃点 (2)挥发物数量:能挥发的可燃气体越多 自燃点越低;
4注册消防工程师考试备考知识点:燃烧的类型-必要条件-火灾的分类与危害
燃烧的必要条件燃烧可分为有焰燃烧和无焰燃烧。
通常看到的明火都是有焰燃烧;有些固体发生表面燃烧时,有发光发热的现象,但是没有火焰产生,这种燃烧方式则是无焰燃烧,例如木炭的燃烧。
燃烧的发生和发展,必须具备三个必要条件,即可燃物、氧化剂和温度(引火源)。
当燃烧发生时,上述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如果有一个条件不具备,那么燃烧就不会发生或者停止发生。
如图1-1-1图1-1-1着火三角形进一步研究表明,有焰燃烧的发生和发展除了具备上述三个条件以外,因其燃烧过程中还存在未受抑制的自由基(一种高度活泼的化学基团,能与其他自由基和分子起反应,从而使燃烧按链式反应的形式扩展,也称游离基)作中间体,因此,有焰燃烧发生和发展需要四个必要条件,即可燃物、氧化剂、温度和链式反应。
(一)可燃物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剂起化学反应的物质,均称为可燃物,如木材、氢气、汽油、煤炭、纸张、硫等。
可燃物按其化学组成,分为无机可燃物和有机可燃物两大类。
按其所处的状态,又可分为可燃固体、可燃液体和可燃气体三大类。
(二)氧化剂(助燃物)凡是与可燃物结合能导致和支持燃烧的物质,称为助燃物,如广泛存在于空气中的氧气。
普通意义上,可燃物的燃烧均指在空气中进行。
(三)引火源凡是能引起物质燃烧的点燃能源,统称为引火源。
一般分直接火源和间接火源两大类。
了解火源的种类和形式,对有效预防火灾事故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直接火源(1)明火。
指生产、生活中的炉火、烛火、焊接火、吸烟火、撞击、摩擦打火、机动车辆排气管火星、飞火等。
(2)电弧、电火花。
指电气设备、电气线路、电气开关及漏电打火;电话、手机等通讯工具火花;静电火花(物体静电放电、人体衣物静电打火、人体积聚静电对物体放电打火)等。
(3)雷击。
瞬间高压放电的雷击能引燃任何可燃物。
2.间接火源(1)高温。
指高温加热、烘烤、积热不散、机械设备故障发热、摩擦发热、聚焦发热等。
(2)自燃起火。
是指在既无明火又无外来热源的情况下,物质本身自行发热、燃烧起火,如黄磷、烷基铝在空气中会自行起火;钾、钠等金属遇水着火;易燃、可燃物质与氧化剂、过氧化物接触起火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燃烧的种类
燃烧现象按其发生瞬间的特点,分为着火、自燃、闪燃、爆燃四种。
(一)着火
可燃物质受到外界火源的直接作用而开始的持续燃烧现象叫着火。
这是曰
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燃烧现象。
例如,用火柴点燃柴草,就会引起它们着火。
可燃物质开始持续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叫做该物质的燃点或着火点。
物质
的燃点越低,越容易着火。
可燃物质在一定温度Tc下开始氧化反应,放出热量。
物质进一步受热,氧化反应加剧,这时吸收的热量消耗于物质的升温、熔化、
分解或蒸发及向周围的散热上。
如果反应继续加快,氧化反应放出的热量大于
散失的热量,此时即使不再加热,氧化反应也能加速进行,物质的温度很快达
到 Tc,在此温度下或稍高于此温度,物质就开始燃烧。
Tc就是燃点。
例如木
柴的着火过程是:加热到110℃以前是木柴干燥(失去自由水分)的过程;到175℃是分解出化学固定水;到185℃开始分解,230℃开始炭化,300℃以上开始燃烧。
我们说木柴的燃点为300℃,当然这个过程是在局部进行的。
(二)自燃
可燃物质虽没有受到外界点火源的直接作用,但受热达到一定温度,或由
于物质内部的物理(辐射、吸附等)、化学(分解、化合等)或生物(细菌、腐败作
用等)反应过程所提供的热量聚积起来使其达到一定的温度,从而发生自行燃烧
的现象叫自燃。
例如黄磷暴露于空气中时,即使在室温下它与氧发生氧化反应
放出的热量也足以使其达到自行燃烧的温度,故黄磷在空气中很容易发生自燃。
可燃物质无需直接的点火源就能发生自行燃烧的最低温度叫做该物质的自燃点。
物质的自燃点越低,发生火灾的危险性越大。
(三)闪燃
这是液体可燃物的特征之一。
当火焰或炽热物体接近易燃和可燃液体时,其液面上的蒸气与空气的混合物会发生一闪即灭的燃烧,这种燃烧现象叫做闪燃。
闪燃是短暂的闪火,不是持续的燃烧。
这是因为液体在该温度下蒸发速度不快,液体表面上聚积的蒸气一瞬间燃尽,而新的蒸气还未来得及补充,故闪燃一下就熄灭了。
尽管如此,闪燃仍然是引起火灾事故的危险因素之一。
在规定的条件下,使易燃和可燃液体蒸发出足够的蒸气,以致在液面上能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叫做物质的闪点。
闪点与物质的饱和蒸气压有关,饱和蒸气压越大,闪点越低。
同一液体的饱和蒸气压随其温度的增高而变大,所以温度较高时容易发生闪燃。
如果可燃液体的温度高于它的闪点,随时都有接触点火源而被点燃的危险。
所以把闪点低于45℃的液体叫易燃液体,表明它比可燃液体危险性高。
(四)爆燃(或燃爆)
爆燃是火炸药或燃爆性气体混合物的快速燃烧。
一般燃料的燃烧需要外界供给助燃的氧,没有氧燃烧反应就不能进行,而火炸药或燃爆性气体混合物中含有较丰富的氧元素或氧气、氧化剂等,它们燃烧时无须外界的氧参与反应,所以它们是能够发生自身燃烧反应的物质,燃烧时若非在特定条件下,其燃烧是迅猛的甚至会从燃烧转变为爆炸。
例如,黑火药的燃烧爆炸,煤矿井下巷道甲烷气或煤尘与空气混合物发生燃烧爆炸事故(即所谓瓦斯爆炸)等情况就是这样。
使火炸药或燃爆性气体混合物发生爆燃时所需的最低点火温度叫做该物质的发火点。
由于从点火到爆燃有个延滞时间,通常都规定采用5秒钟或5分钟作延滞期,以比较不同物质在相同延滞期下的发火点。
例如含8%的甲烷~空
气混合物在5秒钟延期下的发火温度为725℃,2#岩石铵梯炸药的发火点为186~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