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中国兵学的人认为孙子兵法的全胜智慧
中国传统文化:unit5 中国兵学文化的精髓和代表—《孙子兵法》
性。
(三)、《孙子》的战争经济思想 《孙子》认为:要想夺取一场战争的胜利,必须以
强大的经济实力为后盾。同时要速战速决,尽量避免陷 入持久作战。因为长期的战争和经济消耗,会使国家命 运处在极其困难和危险之中,并会给潜在的敌人造成可 乘之机。所以,孙子指出: (1) “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以为后勤保 障是决定战争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 (2) 《孙子》认为:“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 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 (3) 《孙子》是首先提出“以战养战”的战争经济思想 的人。
二、《孙子兵法》战略战术思想 的精髓
(一)、《孙子兵法》战略战术思想的精髓之一 —— 避实击虚
《孙子兵法·虚实篇》中说:“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 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 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 神。”“虚实”概念在《孙子》的军事思想中占有非常重 要的地位。“避实击虚”是制定必胜战略战术的普遍原则。 (1)首先必须判别敌我双方在各个方面上的虚实强弱,并 寻找出敌人最薄弱和最致命的弱点,然后攻击之。古代军 事箴言中所谓的“批抗捣虚”,即是这个意思。 (2)古今中外在战略战术上遵循“避实击虚”原则而获得 成功的著名战例。
如田忌赛马、曹刿论战、隆中对、诺曼底登陆、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等等。
孙子兵法智慧胜过武力
孙子兵法智慧胜过武力
孙子兵法,是古代中国的一部军事典籍,也是世界军事文化宝库中
的瑰宝。虽然首要任务是战胜对手,然而,智慧在孙子兵法中被赋予
了至高无上的地位。智慧不仅仅体现在战略策划上,更贯穿于领导智慧、运动智慧以及指挥智慧等各个方面。孙子兵法的智慧胜过武力这
一看似简单的论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孙子兵法注重智慧的运用,倡导在战争中以智谋取胜。传统意义上,人们普遍认为战争胜利依赖于兵器的威力,实力优势的彰显,然而,
孙子兵法从根本上否定了这种理论。毋庸置疑,兵器的重要性不可忽视,然而,更重要的是兵器背后的人的智慧。智者运用各种智谋,巧
妙地应对局势变化,制定战略策略。他们深刻洞察敌我实力的对比,
有目标地分析战局的发展趋势,合理调配兵力,科学运用兵器。因此,孙子兵法的智慧胜过武力,正是强调了智者制胜的重要性。
智慧还体现在领导层面。在孙子兵法中,统帅要善于运用智慧管理
部下,建立合理的指挥体系,明确各级指挥的职责和权责。统帅需要
具备较高的战略眼光和智慧判断力,处理各种复杂的战争问题,找到
最佳解决方案。同时,他们应该懂得运用谋略,了解敌方弱点,找准
对手的短板。通过熟练运用智慧,统帅能够娴熟地指挥战局,带领部
队取得胜利。
智慧还贯穿于战术层面,决定着战场上的成功与否。在战略上,智
者看的是全局,寻找敌人软肋,在战术上,智者看的是细节,注意瞬
间的反应和决策。在孙子兵法中,讲究运动智慧,即在战争中熟练而
灵活地运用各种行动方式,以求全面占领优势地位。智者会根据战场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作战形式,运用灵活多样的战术手段,将数量上的劣势转化为质量上的优势。这就需要智者具备较高的战术素养和应变能力,能够准确洞察战局,快速做出反应,制定最佳战术方案,从而实现在战场上的智慧胜过武力。
孙子兵法智慧启迪
三、世界有规律,隔行不隔理;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兵势如水势”、“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 敌 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 其一:全书只有5913字,却涵盖了战争的基本规律 和谋略思想,写成战略学的百科全书,可谓神奇;(当今写作
中可能尚未进入正题)
•
其二,几乎每句话都简明地揭示了一条战争哲理或 谋略思路,比如:“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 城”共16字,多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全,精练地提出4种途 径\ 4种评价不同的办法.所以被称赞为: “一句一理,字 字珠玑.”
俗语说: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孙武认为,战争规律与大千世界的基本规律是一致
的:“故兵无常势,… …故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
日有短长,月有死生。”
就是说:用兵打仗的规律如同自然界变化莫测的自然现 象一样,水、火、土、金 、木 五种物质相生相克,没有哪 一种是固定常胜的;春夏秋冬四时更替,白日有长短,月亮 有圆缺,一切都在变化发展中,不可用僵化固定的思想对待 它。
• 兵法:
ART OF WAR 战争之艺术,
•
战争中的博弈艺术.
• 博弈:即各参与GAME的 各方,在一定规则下通过 对决赢得胜利. • 博弈论则是一门学科.研 究参与方(局中人)如何出 招,如何赢利的学问.
中国兵学
名垂青史的涿鹿之战
黄帝平时驯养了熊、虎等等六种野兽,在打仗的时候,就 把这些猛兽放出来助战(有人认为,传说中的9 种野兽实 际上是以野兽命名的9 个氏 族)。蚩尤的兵士虽然凶猛, 但是遇到黄帝的军队,加上这一群猛虎凶兽, 也抵挡不住, 纷纷败逃。黄帝带领兵士乘胜追杀。忽然天昏地黑,浓雾 迷漫,狂风大作,雷电交加,使黄帝的兵士无法追赶。原 来蚩尤请来了“风伯雨师”助战。黄帝也不甘示弱,请天 女帮助,驱散了风雨。一刹那之 间,风止雨停,晴空万里。 同时,黄帝又派人到雷泽中捕来龙身人头、每 拍一下肚子 便会发出响雷的怪物——雷兽,把它杀死,然后从它体内 抽取 一根最大的骨头,用来做鼓槌。用这样的鼓槌去敲打 用夔皮做成的军鼓, 竟比打雷还响,500 里外都能听到。 黄帝命人把军鼓搬到战场上,一连擂了九通,果然犹如雷 声轰鸣,地动山摇,军威大振,蚩尤军队听了个个胆战心 惊,望风而逃。
《吴子》内容
《图国》篇主要论述了战争观问题。既反对恃众 好战,也反对只重修德,而废弛武备。它认为只 有内修文德,外治武备,才能使国家强盛。 该篇 指出,要取得战争的胜利,必须修举“道”、 “义”、“礼”、“仁”,用礼教育人民,用义 激励人民,使人民有耻辱之心,并要亲和百姓, 加强战备,选拔练卒锐士。《图国》篇发展了孙 武“兵贵胜,不贵久”的思想,提出了取得胜 利容易,保持胜利困难,多胜亡国,少胜方可得 天下的观点。
孙子兵法研究
孙子兵法研究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兵法经典之一,以其独特的理论和战略观念而闻名于世。作为一部关于战争策略的著作,孙子兵法不仅仅是一本讲述军事战术的书籍,更是一部关于人生智慧和领导哲学的著作。
《孙子兵法》强调“将不在多,而在精”,它主张以实力雄厚、灵活机动的小队伍战胜庞大的敌人。这一理念对于现代社会也具有重要意义。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面对许多看似无法解决的问题,如果能够像孙子那样善于思考、从容应对,就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孙子兵法》中提到了许多战略思想和战术方法,如“出奇制胜”、“以逸待劳”等,这些战略思想在当今社会也有着广泛的应用。我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都需要制定合适的策略和战术来解决问题。而《孙子兵法》中所讲述的战略思想正是对此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孙子兵法》中还提到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思想。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它告诉我们在面对敌人时应该做足功夫研究对手,了解对方的优点和不足,才能准确地制定战略。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和别人合作或竞争,而了解对方的实力和特点对于维护自身利益至关重要。
孙子强调了“众志成城”的力量,他认为一个强大的团队远比一个人的力量更为强大。在现代社会中,团队合作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只有团队成员相互合作、互相支持才能够达到更好的效
果。《孙子兵法》中提到的团队建设方法对于现代团队的建设也是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总的来说,孙子兵法是一本兼具军事理论和智慧哲学的经典之作,在古代不仅对军事战争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且对于现代社会也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和借鉴。通过学习和研究《孙子兵法》,我们可以了解中国古代兵法的精髓,锤炼自己的智慧和思维能力,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人生中的各种挑战。
《孙子兵法》与兵家智慧讲课提纲
重点意识
高明选择战略主攻与突破方向,集中 优势兵力,中心突破,创造最经济、 最优先的效益,达成自己预定的战略 目标。
“故为兵之事,在于顺详敌之意,并 敌一向,千里杀将”
“并气积力,运兵计谋,为不可测”。
创新意识
观念的创新,战法的创新,思维的创新 “兵以诈立”、“兵者诡道” “掠乡分众”、“堕其城,毁其国” “兵贵胜,不贵久”、“兵之情主速, 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 戒也”
机遇意识
机遇即时机 “造势”、“任势”、“示形动敌” “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势如 彍弩,节如发机” “始如处女,敌人开阖;后如脱兔, 敌不及拒”
主动意识
“致人而不致于人” ——孙子制胜之道的灵 魂
示形于敌 “以十击一” “攻其所必救” “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知战之地”“知战之日”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利与害交杂在一起,没有单 纯之利,也无单纯之害。
任用人才的两难 选择伴侣的得失 洋务运动的教训
驾驭利害的智慧
★根本与枝节 ★长远与眼前 ★表层与本质 ★局部与全面
全与偏的关系
• 中国文化的求全价值取向 • 孙子的“全胜”追求
“万全”的困难与虚幻
“不如意事常八九,可心人儿无一二” 做好人难,做小人容易 犯忌:计划制定上的面面俱到 博弈竞争上的通吃不漏 人才任用上的求全责备
舍得,舍得,有所舍才有所得
全胜赖以存在的客观基础
全胜赖以存在的客观基础
中国传统兵学蕴含着追求制胜的宏阔韬略、卓绝智慧、恢宏气度与兼收并蓄的开放精神,映射出深邃的制胜理念与多重辩证。
全胜当以先胜为前提,以战胜为根基。中国兵学历来以制胜为目的。在战略层面上制胜有三法,一是战胜,二是先胜,三是全胜。战胜,就是在暴力对抗的过程中打败对手,可能以较小代价换取较大胜利,也可能杀敌三千,自损八百,战争效益不尽相同。先胜,是在战前经过充分准备营造出战略上的主动和优势,“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全胜,历来是最高超、最精妙、最罕见、最具深邃内涵与多重辩证的谋攻之法,力主伐谋而非伐兵,力求实现不战而胜。
《孙子兵法》提出“不战屈人”的全胜思想,其着眼点是“以谋攻敌”,衡量全胜的尺度是“兵不钝而利可全”,表现形式有“屈人之兵而非战”“拔人之城而非攻”“毁人之国而非久”等。然而,对于怎样实现全胜,实现全胜的谋攻方法是什么,《孙子兵法》未作正面解答,也没给出实质性答案。与其说这是《孙子兵法》的一个缺憾,倒不如说是给后人留下一个深刻的辩证之思:历代兵家皆追求全胜,但在现实当中,实现“不战屈人”的全胜是有条件的,大都要以先胜为前提,以战胜为根基。这在实际上就揭示出战胜、先胜、全胜三种制胜方法的内在逻辑与辩证关系。
施政纲领正确,治军济世有长策,是通达全胜的宏图。《孙子兵法》在提出“全胜”思想的同时,就强调要正确发挥将帅的权谋智慧。
披览历史长卷不难发现,但凡圣明的统帅成就全胜的伟业,大都离不开“上智”。所以兵家尝言:殷之兴也,伊挚在夏;周之兴也,吕牙在商;管仲相齐,成就桓公霸业;吴王破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与孙武有力;勾践卧薪尝胆、灭吴霸越,范蠡、文种辅其功成。由上可见,尽得济世之才而用之,是成就宏图伟业的重要通途,也是全胜的基本条件。
《孙子兵法》的战略智慧
. .
2
滨州学 院学报
第 2 9卷
中 的 失 败 正 应 了 孙 子 的话 。 ” [ 3 柯 林斯 也 在他 的《 大
战略 》 一书 中指 出 : “ 孙 子说: ‘ 上兵 伐谋 ’ … … 美 国 忽 视 了孙 子 的 这 一 英 明 忠 告 , 愚蠢 地 投 入 了战 斗 。 我 们过 高地估 计 了我方 的能力 , 过 低 地 估 计 了敌 人 的 能 力 。我 们 热 衷 于 使 用 武 装 力 量 , 其 结 果 很 快 产 生 了一个 不 起 决 定 性 作 用 的 目标 : 战 场 上 的 军 事
面, 诸 如 对 战 争 的认 识 和 所 应 秉 持 的 态 度 , 对治军、
使利 德尔 ・ 哈 特 对 拿 破 仑 战 争 以 来 的 西 方 军 事 理
论 产 生 了强 烈 的幻 灭 感 , 他 确信 : “ 在 战 争 中发 生 无
作战、 后勤 、 地理 、 行军 、 布 阵 等 等 诸 多 领 域 一 般 规 律 的揭示 , 无 不 浸 润 着 作 为 军 事 学 家 的孙 武 子 远 远
的 认 识 。他 的 大 部 分 观 点 在 我 们 的 当 前 环 境 中 仍 然 具 有 和 当 时 同样 重 大 的 意 义 o . [ 1 3
《孙子兵法》的智慧与启示(一)
《孙子兵法》的智慧与启示(一)
作者:任子敏
开始读《孙子兵法》,是因高中语文教材中有篇课文《谋攻》,备课时通读了《孙子兵法》,从此越读越思越喜爱,于是时读时思,逐渐有了些感悟。后来准备开校本课程《孙子兵法的智慧与启示》,也作了一些资料搜集工作,却因故搁浅。但我仍旧抽时间研读,感悟也渐多。这些感悟的内容大多与启迪青年学生智慧有关,因我是高中教师,不是兵家,我把《孙子兵法》更多地当作一部方法论著作来阅读,吸取其中适合教育青年学生的内容精华,着眼于培养学生理性精神,启发学生人生智慧。如果把重点放在“诡诈”这类内容上面,那么可能引导青年人滑向“厚黑学”的歧途。可能有人说,《孙子兵法》的思想核心是“”诡诈”,你不讲“诡诈”,不是违背孙子著书的初衷吗?如果从“兵法”角度看,《孙子兵法》的主旨是“兵以诈立”,但从哲学层面的方法
论看,它充满辩证法,而这正是处于确立世界观关键期的青年学生所需要的。《孙子兵法》开篇说道:“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所以要“慎战”。同样道理,育人者,关乎学生人生之大事,不可不察也。所以也要“慎教”。
现在把我个人对《孙子兵法》的阅读心得写出来,抛砖引玉,以求方家指正。一、“庙算”与“要素比较法”《孙子兵法》第一篇《始计第一》主要讲“庙算”。“庙算”就是君王与臣僚在庙堂开会,“计算”敌我双方战略要素的优劣,并作出是否出战的决策。出兵作战可非儿戏,它关系士兵的生死,千万家庭的离合,国家的存亡,所以要非常慎重,必需认真研究分析。怎样分析?用什么方法?用
“五事七计”。“五事”:“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指民心向背,君民同心,是政治。天,指气象条件,阴晴冷暖、刮风下雨、四季轮回等。地,指地形,远近高低、高山平原、开阔狭窄等。将,将领,要具备智、信、仁、勇、严五项素质。法,军法,指军队编制、装备、训练、后勤保障等。“七计”:“主(君主)孰有道(民心)?将孰有能(本领)?天地孰得(取得优势条件)?法令孰行(贯彻执行)?兵众(士兵)孰强(强大)?士卒孰练(训练有素)?赏罚孰明(公正严明)?”“五事七计”就是战略要素(五个项目、七个方面)的比较、分析、计算,以此来预测胜负,作出决策。我们不妨把这种方法称作“要素比较法”。重点在比较。孙子自信地宣称用这种方法预测胜负,肯定是“用之必胜”。现举几个事例来说明它的实用与高明。
_孙子兵法_的_全胜_思想与齐国兵学文化_于汝波
兵法》的“全胜”思想的话,我认为应为:《孙子兵 法》的全胜思想是以万全之策力争用最小代价获 取全局胜利的思想。它要求决策者必须做到谋全 局,懂全破,定全策,即从全局出发,利用全破辩证 关系,定出万全之策,最大限度地使敌人屈服而把 敌我双方的损失减少到最小。该书提出实现全胜 的手段主要有伐谋、伐交与伐兵相结合。
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 化圈和楚文化圈四类$。许多学者将其进一步细
为不得已”《# 谋攻篇》$ 。“伐谋”是指破坏敌人的 化,又出现了齐文化、鲁文化、燕赵文化、吴文化、
谋划,使之不能形成正确的决策;或破坏敌人已经 越文化等新的地域文化名称。应该说,这些分类都
形成的计划,使之不能有效施行。“伐交”是指通 有道理。这些不同的地域性文化虽都有自己的个
(四)齐国盛衰的教训使孙子认识到,实现“全 胜”的首要条件是“道、天、地、将、法”综合国力的 强大;无此实力,要在战略上实现“全胜”,只能是 一句空话。太公至齐后,之所以能“兼五侯地”《# 史 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 ,“得征伐,为大国” 《# 史记·齐太公世家》$ ,是因为太公“修政,因其 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 齐”,齐因此而成为当时强大的国家。齐桓公之所 以能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位最为强盛的霸主,首要 原因也是由于他重用管仲等一批贤臣,在国内实 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使齐国成为当时的政治、经 济、军事大国。而齐国内部政治、经济、军事的衰败, 则使其从霸主国地位跌落下来,丧失了使用“全 胜”战略的资本。这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对孙 武来说,无疑有着深刻的教益。这应是其首重“先 胜”、次论“全胜”、后谈“战胜”的重要原因之一。
孙子兵学与中国智慧_张全新
第22卷第5期Vol.22,No.5
滨州学院学报Journal of Binzhou University
2006年10月Oct.,2006
=孙子兵法应用高层论坛>
孙子兵学与中国智慧
收稿日期:20060819
作者简介:张全新(1952)),男,山东招远人,山东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席、山东省哲学学会副会长,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哲学、中西哲学史、中西思想文化史比较研究。
张全新
(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济南250001)
摘 要:孙子兵学作为具有开放性和极强生命力的思想体系,是与前人及同时代诸子百家思想相互影响而产生的,充分表现了中国古代的卓越智慧。孙子兵学在人类发展史上影响、作用越来越大:孙子兵学被拓展运用于政治领域,发展为中国传统的治国智慧;孙子兵学被广泛运用于经济等领域;孙子兵学在国外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关键词:孙子兵学;治国智慧;应用智慧
中图分类号:E 892;B 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18(2006)05000107
齐鲁大地,文圣武圣,南北呼应;儒学兵学,相映成辉。武圣孙武,齐人,由于主要活动于春秋末期的吴国,史称吴孙子;其后人孙膑,则是战国时期齐威王中兴的功臣,史称齐孙子。本文所讲的/孙子兵学0,是指以两孙子为代表的兵学流派的军事理论。它不仅是传统兵学的主体内容,而且被广泛运用于经济、政治、外交等非军事领域,对整个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孙子兵学与中国早期的文化智慧
孙子兵学作为中国古典军事文化的遗产,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孙子兵学最初生长的年代中,先秦诸多的思想文化,为其提供了思想文化土壤。
孙子兵法的智慧与谋略
孙子兵法的智慧与谋略
《孙子兵法》既是一部兵书,有“用兵之法,全胜为上”这样的军事谋略;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有“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攻其无备,出其不意”这样脍炙人口的名言;还是一部指点做人做事的参考书,有“胜可知而不可为”这样的做事方法。今天与大家分享《孙子兵法》30种大智慧。
1,战争是关乎国家命运的大事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战争是国家大事,关乎军民生死,关乎国家存亡。我们不能不认真研究一下。孙子兵法一开始就强调军事的重要性,为的是让我们知道打仗不是儿戏,而是关系到国家人民命运的大事。
宋军在宋金战争中战败。北宋的首都被游牧民族占领,两位皇帝宋徽宗和宋钦宗被俘虏。他们在被凌辱和虐待后悲惨死去,老百姓也损失惨重。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不得不去南方谋生。这样的例子太多了。五朵乱花八国联盟进京
2,决定胜负的五个因素
五事之后,学计而求其情:一是道,二是天,三是地,四是将,五是法。
孙子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有5种,称之为“五事” 即:道、天、地、将、法。在此基础之上。孙子又提出了判断胜负的7条标准.即: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它们合称为七计。
3,用兵打仗是一种诡诈的行为
兵者,诡道也。
孙子认为,用兵打仗是一种诡诈行为。在此基础上,孙子还提出了所谓的“诡诈十二术”。
用兵重道”与“兵者诡道”这两个重要的军事命题看似对立,其实并不矛盾。《孙子兵法》注家张预说:“用兵虽本于仁义,然其取胜必在诡诈。” “用兵重道”与“兵者诡道”这两个命题处于不同层面。
孙子兵法中全胜理论的现代意义是什么
孙子兵法中全胜理论的现代意义是什么
孙子兵法中全胜理论的现代意义是什么
孙子的全胜思想是关于以万全之策力争用最小的代价获取全局胜利的理论。它要求决策者利用全破辩证关系,最大限度地使敌人屈服而把敌我双方的损失减少到最小,它的核心思想是谋全局,懂全破,定全策,即谋划要从全局出发,这就要懂得全与破的辩证关系,在此基础上,制定出万全之策。其手段主要有伐谋、伐交与伐兵相结合。
孙子认为:"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这里所说的"全"是保全,"破"是用武力将敌人击败。孙子这段话中包含这样的思想:最理想的目标是使敌人整个国家都投降;不行,就破敌一军,使敌人一国投降;次之,破敌一旅,使敌人一军投降;再次,破敌一卒,使敌一旅投降;乃至破敌一伍,使敌一卒投降。这就是孙子的"全胜"思想。可见,孙子"全胜"概念确切含义是指最大限度
地减少牺牲而获得全局性胜利。他已认识到了"全"与"破"相反相成的关系,在指导思想上力争完满的"全";在实践中,则主张"全""破"结合,以"小破"求"大全",其最终目的是最大限度地使敌屈服于我,而把敌我双方的损失减少到最小。这就在全破问题上实现了理想与实践的辩证统一。
孙子虽然提出了全胜思想,但对如何实现全胜,讲得不够具体,后人对此进行了补充和发展。其中比较突出的有攻心战、经济战、联盟战等。
攻心是达成全胜目的的重要手段。目前,所见我国最早的兵书《军志》中就有"先人有夺人之心"的话;《孙子兵法》中也讲到"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攻心"作为一个完整的概念是孙膑最早提出来的。据唐代人杜佑撰写的《通典》中记载,孙膑曾对齐王说:"凡伐国之道,攻心为上,务先服其心。"古人所用的攻心谋略中有两个最主要的手段,一是软攻心,古人称之为"文伐";一是硬攻心,古人称之为"威慑"。什么叫文伐呢?文伐是《六韬》里的话,意思是用柔性手段消弱敌人,为对之进行军事打击创造条件。其基本特点是"因其所喜,以顺其志"。比如,敌人骄傲自大,就吹捧他,使他忘乎所以;敌人利欲熏心,就用金钱收买他,让他为我所用;敌人喜欢美色,就用美女去诱惑他,叫他心昏神迷,颠倒是非。如春秋末年越王勾践送西施给吴王夫差;战国时,秦将王翦用离间手段使赵王杀死李牧;明末皇太极用反间计使明朝的崇祯皇帝杀死袁崇焕等,都属文伐。
孙子兵法教案
第五专题中国古代兵学
兵学与传统文化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古代兵学是整个传统文化里最富有特色的一部分内容,与儒、道、法、哲学等都有紧密的联系。这节课我们就来谈谈中国传统兵学文化的精髓和代表《孙子兵法》。提到这个名字相信大家非常熟悉,有些语句可以说是脍炙人口。比如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战而屈人之兵;兵者,诡道也等等。像这些句子大家都耳熟能详。我们先从它的作者谈起。
一、孙子其人
《孙子兵法》的作者是孙武,字长卿,齐国乐安人,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后人尊称其为兵圣、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
他本是齐国人,后来从齐到了吴国。经吴国重臣伍子胥举荐,向吴王阖闾进呈所著兵法十三篇,吴王看后,赞不绝口。便拜孙武为将军。孙武不但为励精图治的吴王治军讲武,勾画富国强兵的蓝图,而且为吴国的兼并战争立下了卓越的战功,他曾率吴国军队攻占了楚国都城郢城。孙武在吴国活动了30年,为吴国的强盛和称霸中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孙子兵法》成书于春秋末期,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最早、最完整、最著名的军事著作,它是《武经七书》之首。《武经七书》是北宋朝廷作为官书颁行的兵法丛书,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军事教科书,包括《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六韬》《司马法》《三略》《尉缭子》《李卫公问对》七部兵书。还是世界三大兵书之一,另外两本是《战争论》(普鲁士.克劳塞维茨)、《五轮书》(日本.宫本武藏)。《孙子兵法》是世界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也是中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逻辑缜密严谨。自问世以来,对中国古代兵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被人们尊奉为“兵学圣典”、“兵经”、《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之为“百代谈兵之祖”。如今,它不光是一部兵学著作,在政治、经济、文化、哲学等领域也被广泛运用。被译成英、日、德、法、俄等十几种文字,成为国际上最著名的兵学典范之书,还是世界许多国家军校的教科书。
《孙子兵法》的精髓是战略思维
《孙子兵法》的精髓是战略思维
《孙子兵法》又称《吴孙子兵法》《孙子》《孙武兵法》,共十三篇,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被誉为“兵学圣典”和“古代第一兵书”。
《孙子兵法》是中国兵家文化的杰出代表,它总结和揭示的一般军事规律,对于当代军事理论的建设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借鉴意义;而其辩证能动的思维方式、求实进取的文化精神,也已渗透到军事以外的社会生活领域,为人们的思维方法与行为模式提供着用之不竭的文化启迪。从哲学层面来说,《孙子兵法》最值得肯定的是它的战略思维。这种战略思维可以概括为八个基本意识。
全局意识: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古人认为,“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全局决定着一域的存亡,任何事业成败的关键正在于能否认识全局、驾驭全局。而谋全局需要的是高屋建瓴、宏观控制的大见识、大魄力,处处高人一筹,时时占得先机。
《孙子兵法》的精髓,就是善于从全局的高度去认识决定战争胜负的要素、把握克敌制胜的奥妙、驾驭治军用兵的方法。无论是政治与军事主从关系的分析、经济与战争依赖性质的阐述,抑或是敌我战略优劣态势的判断、作战指导原则各个层面的协调,它都具有鲜明的整体性、系统性、全局性、互补性的特征,如战略预测上的“五事七计”,治军手段上的“令文齐武”,作战方法上的“奇正相生”,战争观念上的“仁诡相济”等,无一不是以系统综合的视野切入,由全局呼应的途径造就,处处体现出纲举目张、举重若轻的大局意识和见微知著、占隐察机的预见能力。
重点意识:抓住重点,强调主次
抓住重点,强调主次,是做好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孙子兵法》不愧为“兵学圣典”,对这层道理有十分深刻的阐释,在它看来,即使有极大的优势,但如果不讲主次,四面开花,那这种优势也将不复存在,反而处于极大的被动,所谓“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合理配置有限资源,突出重点,集中优势兵力中心突破,这就是“故为兵之事,在于顺详敌之意,并敌一向,千里杀将”,“并气积力,运兵计谋,为不可测”。
《孙子兵法》与中国文化关系简析
《孙子兵法》与中国文化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也是中国兵学的奠基之作。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瞻,逻辑缜密严谨,充满了谋略的智慧。该书自问世以来,对中国古代军事学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被人们尊奉为“兵经”、“百世谈兵之祖”。历代兵学家、军事家无不从中汲取养料,用于指导战争实践和发展军事理论。不仅如此,《孙子兵法》所提出的原则和策略,还对政治、经济等都有很大的指导作用。《孙子兵法》所提出的“全胜策”思想,强调政治清明、君主贤明和内部团结,以及发展统一战线、分化瓦解敌对势力等思想,丰富了中国古代政治学理论,受到历代政治家的重视。同时,其战略战术思想对于现实社会中商业竞争和其他方面的竞争,也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孙子兵法》不仅是中国的谋略保库,在世界上也久负盛名。现今已翻译成29种文字,在世界上广为流传。
应该说,《孙子兵法》与中国的传统生产、生活方式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它深刻地反映了中国的“农耕文明”,深深的扎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
《孙子兵法》充满了中国传统文化“非战”、“止战”、“守道”的风格。《孙子兵法》虽是一部论述战争的著作,但它本质上是反对战争的。它强调“慎战”,不轻易使用武力;强调“先胜”,尽可能潜在
性地使用武力;主张“软杀伤”,避免“硬杀伤”。例如,孙子认为:“不战而屈人之兵,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这说明,《孙子兵法》虽然是战争的学问,但其更是从维护和平的目的出发来谈论战略的,由“不争”出发而谈“争”,由“合理之争”来达成“不争”,强调“争者有道”,“不争之争”。正如老子所说:“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老子的“不争”思想,不是否定合理的正常的竞争,而是强调把竞争规范在社会承认的道德范围之内,反对用残酷的非人道手段进行竞争。中国兵学,首先强调“不争”,主张以“礼”、“义”等“不争”的手段来化解“争”。同时,中国兵学也承认“争”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强调扶植“正义之争”、“合理之争”,将“争”纳入进步、正常的轨道。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和把握《孙子兵法》的和平本质,就像武术强调武德一样,将高深的中国兵学思想用于“为万世开太平”的正义事业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中国兵学的人认为,《孙子兵法》的核心思想也是一个字:"全"!
我非常同意这个观点。
什么是"全"?顾名思义,就是全部、完全、全体,表现在战争领域,就是指一次作战行动总体,如战争的总体、战役的总体、战斗的总体。全,对应的是"破",即部分、局部、侧面。战争里的破,就是一次战争的侧面或局部、一次战役的侧面或局部、一次战术的侧面或局部) 然而,孙子军事思想的核心"全",不能从字面上认识。孙子传下来的就是一本《兵法》13篇,从数量上,谈不上什么理论体系。但是,用现代时髦一点的话,孙子的核心价值观就是一句话:用最小的消耗,换取最大的胜利。
这就是"全利"目标!如果用经济学家的理念解释:以最小的投入,换取最大的产出!
最近,有一些人根据冷战结束后几场局部战争,认为战争会越来越被"慈化",非暴力化或低强度暴力将成为未来战争的趋势。这种观点的理由就是:信息技术为主导的现代科学技术被用作战争手段的改造,出现了可以提高作战效能并降低附带损伤的精确制导武器,可以"毁物却不伤人"。有不死人的战争?这是瞎说!有人说了,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美军就没有死人。是!但是,如果美国地面部队进入塞尔维亚,不可能一个人也不死。美军的作战计划就有地面部队进入的部分。要不然,他在塞尔维亚部署那么多地面部队干什么?其实,美国人在这场局部战争中采取的是"斩首行动",即用巡航导弹和精确制导导弹对敌方进行军事打击,通过精准打击,首先消灭对方的首脑和首脑机关,彻底摧毁对方的抵抗意志。他们这样做的目的不过是在尽力减少作战成本而已。美国人这是让战争逼出来的。. 西方人有自己的文化特点。在战争文化中,西方人讲求的是"先兵后礼",即打了再说,把你打服软了,他再和你谈条件。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开始美军没有参战。但是,德国人攻击了美国的商船,引起美国人的恼怒,立即决定参战,实施大规模的报复。结果取得了胜利,于是和德国谈起了条件,从中获得了巨大的利益。甜头有了,而且很有指导意义!以后,美国人就想这样干!日本名将山本五十六偷袭了美国的珍珠港,把美国太平洋舰队顷刻间炸个五马分尸。美国人不干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军共用了695万吨弹药,平均每个军人每年的耗弹量是160公斤;美军共用了18760万吨油料,平均每个军人每年的耗油量是4221公斤。美国人就用这些弹药和油料对德国人实施战略轰炸,对日本人实施战略轰炸,外加投掷两枚原子弹。结果,德国与日本又投降了。有了甜头,就有了诱惑!美国还想继续玩这个--只要你惹着我,我就打你,直到打服你!于是,战后美军名将德怀特·艾森豪威尔担任总统后,直接把"大规模报复"理念,命名他的军事战略。战略是什么?战略是有关战争全局的筹划。这是非常重要的。美国人开始用"大规模报复"筹划他的全局事务。结果,终于遇到了克星。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中,美国人的"大规模报复"战略不灵了。特别是越南战争成了美国人挥之不去的阴影。为什么?不是美国人的武器装备不行,除了原子弹,美国把能使的武器装备都用上了。结果呢?不仅付出的军事成本大,而且付出的道德成本也大。当现代照相技术将遭受美国人燃烧弹伤害的越南小女孩的惨状公布于世,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了真相,标榜人权的美国人能不感到压力大吗?
浅谈孙子“全胜”思想在解决国际争端中的意义
《谋攻篇》
中
“凡用兵之法,
全国为上,
破国次之;
全军为上;
破军次之;
……
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体现孙子的全胜思想,既用不流血的斗争方法迫使敌方屈从于我方的意志,以不损己方兵力、财力不破坏对方兵力财力和将被屈者的兵力财力转化为己的方式,从而达到“自保而全胜”的目的。美国威慑战略思想的延伸和战术运用,也是“攻心”、“夺气”之心战的另一种形式皆源于此,追求的就是在保全自己又避免毁灭敌国、敌军的前提下实现让敌人完全屈服的“全胜”效果。通过“威慑”以最小代价和最短时间达到战略战术目标。
孙子指出: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拨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在这里,“全争”是核心,意在用全胜战略胜天下。孙子所强调的“全”,包括了军事、经济、政治、外交、领土等方面的利益。
《孙子》
主张谋取整体的利益,反对盲目夺取局部的利益或单纯的有形利益
《孙子》追求整体利益,反对追求局部的小利。
孙子的全胜略思想,主张通过“伐谋”\“伐交”等和平途径去解决国与国之间的争端,避免战争,力促和平他的思想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宗旨是一样的,都是追求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
在国际外交活动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理想的国际社会行为准则。但是,目前还有一些国家奉行干涉主义路线,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还不能对世界上所有国家的外交行为进行规范。而抛弃冷战思维,运用孙子的“全胜”思想来思考国防安全问题时,我们就会发现,通过营造“先胜”实力,但强调非武力方式的运用,通过“伐谋”、“伐交”等途径,各国完全可以把国防安全建立在对话代替对抗、和平取代冲突、合作取代争夺的争夺之上,各国通过寻求和建立互不敌视、不相互对抗、增强互信合作的新的“合作安全”机制.培育全新的“非零和”国防安全观,各方都完全可以以“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方式实现自己的“全胜”战略.充分捍卫国防安全与国家利益。孙子主张的“全”,不仅是自己一方的“全胜”,而且也指对方的“保全”,蕴含的更深的涵义是指天下的“完全”。近年来,中国倡导的军事领域高层战略对话机制、不针对第三方的军事演习等做法,为新的国防安全观充实了新的内涵和手段,也是对孙子“全胜”思想的创造性运用。
2010
年上半年朝鲜半岛局势骤然紧张,朝鲜试射导弹、宣布退出六方会谈,美韩则借“天安舰”事件向朝鲜施加压力,朝韩两个中断了交往,战争阴云再度笼罩在朝鲜半岛上空。
2010年11月23日,朝韩交火事件发生。我认为国家的强大并不只是武力的强大,对于一个小国来说最重要的是发展自己的经济和和文化,这是当务之急,而不是用武力来解决争端。我国在朝鲜半岛核危机问题上的基本立场是明确的,也是一贯的。
坚持维护朝鲜半岛的和平与稳定,支持半岛实现无核化,不赞成朝鲜半岛出现核武器,主张通过对话和平解决问题。朝核问题再次激化后,我国领导人认真分析形势,从维护朝鲜半岛和平与稳定、维护我国发展战略环境的大局出发,主动牵头,积极斡旋,努力推动和平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