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师大物理化学课件9

合集下载

物理化学课件

物理化学课件

——理想气体恒温过程系统完成最大功(绝对值)的公式。 逆过程功的计算:
W P · dV ( P dP)dV 环 V
' D
V1
2
V1
V2
PdV dPdV V2 V2
V1
V1

V1
V2
PdV
理想气体:( )T, PV= nRT,
nRT P V
W
' D
质与前三个相关。
2、状态及状态性质
(1)状态:系统一切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综合表现。
(物质的量n、T、P、ρ、分压、粘度、导热系数、 折光率等。) 所有性质一定时,状态一定;有一性质变化时,状态 变化。
(2)状态性质:
凡是由状态单值决定的性质都称状态性质。 如理想气体 V = ƒ ( T, P, n ) 都为状态性质。 p = ƒ ( T, V, n )
飞机、火车、汽车
北京
(3)限定过程:
① 恒温过程:
体系始、终态温度不变,过程中不变或稍有波动。
一般地, T=T环=常数。
② 恒压过程: 系统始、终态压力不变,进行中不变或稍有波动。 一般地,P=P环=常数。 ③ 恒容过程:系统始、终态体积不变。 ④ 绝热过程: 系统与环境之间无热量传递,但可以有功的交换。 ⑤ 可逆过程: 无摩擦条件下进行的无限接近于平衡状态的理想过程。 ⑥ 循环过程: 系统由始态经历一具体途径后又回到原始状态。此过 程全部状态函数的增量为零。∮dZ=0 环形积分为零。

物理化学全套课件 完整版

物理化学全套课件 完整版
(1)分子间力
吸引力 分子相距较远时,有范德华力;
排斥力 分子相距较近时,电子云及核产生排斥作用。
E吸引 -1/r 6
E排斥 1/r n
Lennard-Jones理论:n = 12
E总

E吸
引+E排
斥=
-A r6

B r 12
式中:A-吸引常数;B-排斥常数
19
(2) 理想气体模型 a) 分子间无相互作用力 b) 分子本身不占体积
气体状态方程的气体。
17
❖ 过程方程
❖ 当理想气体经一过程从状态1变到状态2, 则 p1V1 p2V2 R
n1T1 n2T2
当n一定时,等T下: p1V1=p2V2
p/Pa
等V下: p1 p2 T1 T2
等p下: V1 V2 T1 T2
V/m3
18
2. 理想气体模型及定义
the modle and definition of ideal gas
其中气体的流动性好,分子间距 离大,是理论研究的首选对象。
14
§1.1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The State Equation of Ideal Gas
1.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低压气体定律:
(1)玻义尔定律(R.Boyle,1662):
pV = 常数
(n,T 一定)

物理化学幻灯片PPT课件

物理化学幻灯片PPT课件

从I9世纪初开始,这种情况发生了很明显的变化。道尔顿及其后继者们力图用唯象的质 量单元去理解物质变化,而不像牛顿及其同时代人那样企图用物理学上的力去理解这 样的变化。化学家们和物理学家们走上了不同的道路——物理学家们使用化学物品只 是为了概括出物理概念和定律,化学家们对物理学的成就则不甚关心。
但是,从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以蒸汽机和电力的广泛使用为标志的技术革命对自然 科学产生了强烈的影响,物理学中逐步发现的与化学现象相关的一些物理效应所遵循
大体而言,物理化学为化学诸分支中,最讲求数值精确和 理论解释的学科。
2021
2
物理化学的形成
物质的化学运动形式和物理运动形式是相互联系的。早期的物理学家和化学家并没有 十分明确的分工。化学家波义耳在物理学上曾做出十分重要的贡献;而物理学家牛顿 在化学上虽然没有取得什么成就,但却全盘接受了波义耳的化学思想,他用在炼金术 和化学上的时间比用在物理学上的时间还多。既是物理学家又是化学家的罗蒙诺索夫 就曾使用过“物理化学”这一术语,还提出了这门学科的性质和研究范围。
1853年,英国物理学家开尔文给出了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表 达式,‘能’这一术语被广泛接受。
2021
15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确立
1824年,法国工程师卡诺,通过对热机的分析得出:热机 必须在两个热源之间工作,热机的效率只取决于两个热源 的温差。可逆热机的工作效率最高。这就是卡诺原理。

物理化学部分ppt

物理化学部分ppt

3、物理化学的建立与发展 第一阶段:1887 - 1920 s 化学平衡和化学反应速率的唯象规律的 建立
19世纪中叶: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 的提出 1850: Wilhelmy 第一次定量测定反应速率 1879: 质量作用定律建立 1889: Arrhenius 公式的建立和活化能概念的提出 1887: 德文“物理化学”杂志创刊 1906 - 1912: Nernst热定理和热力学第三定律的 建立
∑Q
-54
- 24 - 24
- 18 - 18
0 0
2. 可逆过程与不可逆过程 reversible and irreversible process 一个系统由某一状态出发,经过一过程 到达另一状态。如果存在另一过程,能使 系统和环境完全复原(即系统回到原来的 状态,同时消除了系统对环境引起的一切 影响),则原来的过程称为可逆过程。反 之,如果用任何方法都不可能使系统和环 境完全复原,则原来的过程称为不可逆过 程。 无摩擦的准静态过程即为可逆过程
在不考虑重力场与其它外场作用的情况下, 系统内部处处压力相等
(3)相平衡(phase equilibrium) 相(phase)
系统内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完全均匀 的一部分称为一相。
H2O(l)
糖水
糖水

多(复、非均)相系统 (homogeneous system) heterogeneous system

物理化学课件

物理化学课件

化学平衡
内容
化学平衡是指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平衡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反 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达到动态平衡。
意义
化学平衡是化学反应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帮助我们了解反应进行的程度和方 向。
化学反应速率
内容
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耗或生成物产生的速率。通常用单位浓度 的变化量表示。
化学反应。通过调整燃料电池中的化学反应,可以获得不同的电压和电
流输出。
02
太阳能电池
太阳能电池是一种利用光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其原理基于半导体的光
电效应。不同类型的半导体材料具有不同的光电效应,从而影响太阳能
电池的效率。
03
核能
核能是一种利用原子核裂变或聚变产生能量的能源,其原理基于原子核
的质能转换和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核能具有极高的能量密度,但需要
物理化学的研究成果对于理解 化学反应的机理、预测化学现 象以及开发新材料和新技术都 有重要的意义。
物理化学的发展历程
物理化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起源于19世纪中叶。
早期的物理化学研究主要集中在 燃烧、溶液和化学反应动力学等
领域。
20世纪以来,随着量子力学、 统计热力学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物理化学在理论和应用方面都
色谱技术
01
02
03
色谱原理

[课件]物理化学简介PPT

[课件]物理化学简介PPT
理论基础
冶金
农林
11
0.1 物理化学——一门无处不在的学科
物理化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① 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Chemical thermodynamics) ? 例 6 C 6 : H O C H O 2 6 12 6
热力学:Possibility (2-6章) ②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机理问题 (Chemical kinetics) 动力学:Feasibility (11章) “所费多于所当费,所得少于可得都是浪费” ③ 物质性质与微观结构之间的关系问题(structural chemistry)
2 d ln p / dT H / RT vap m
ln p H / RT C vap m
该式中: ln p 即为 ln p ( /[ p ])
23
0.3 物理量的表示及运算
3. 量值计算
在《量和单位》国家标准中包括三种形式的方程 式,即量方程式,数值方程式和单位方程式。
• 量方程式 是表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量是与所用单位无关的,因此量的方程式也与单 位无关,即无论选用何种单位来表达其中的量都不 影响量之间的关系。
15
0.2 学习物理化学的要求及方法
• 作业 一周交一次,每周五下午15:30~17:00交至食 工楼B308;准备2个作业本轮换, 排序上交!
•成绩评定

物理化学课件第九章 化学动力学基本原理

物理化学课件第九章 化学动力学基本原理

六、速率常数 Rate constant
―速率常数”k:对于指定反应,k值与浓度无关,而与反应
温度及催化剂有关,不同反应k值不同-反应进行难易程度
(1) k在数值上等于有关物质的浓度均为1时反应速率, 所以有时亦称为 比速常数。 (2) k的单位与反应级数 n有关,所以可由单位看出反 应级数。如: r / mol dm 3 s 1 k /(mol dm 3 )1 n s 1 3 n [ A] [ B] /(mol dm ) 0级: mol· -3 · -1; 1级: S-1; 2级 : mol-1· 3.s-1; 3 dm s dm 级:mol-2· 6.s-1; … dm
二、化学动力学发展简史
•19世纪后半叶,宏观反应动力学阶段。主要成就 是质量作用定律和Arrhenius公式的确立,提出了 活化能的概念。 •20世纪前叶,宏观反应动力学向微观反应动力 学过渡阶段 •20世纪50年代,微观反应动力学阶段。对反应 速率从理论上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碰撞理论和过 渡态理论,建立了势能面。发现了链反应,从总
应。
“反应分子数”:基元反应中,直接作用所必需的反 应物微观粒子数。分为:单分子反应, 双分子反应,三分子反应。 “反应机理”或“反应历程”:组成宏观总反应的基 元反应的总合。 宏观概念 “简单反应”:仅由一种基元反应组成的总反应。 “复合反应”:由2种或2种以上基元反应组成的总反

物理化学PPT课件

物理化学PPT课件

13.02.2021
-
4
绪论
§0.1 物理化学的建立与发展 §0.2 物理化学的目的与内容 §0.3 物理化学的研究方法 §0.4 物理化学课程的学习方法
13.02.2021
-
5
§0.1 物理化学的建立与发展
18世纪开始萌芽:
从“燃素说”到“
能量守恒及其转化定律
”。 俄国科学家罗蒙诺
索夫(1711-1765)最
13.02.2021
-
21
§0.2 物理化学的目的和内容
印永嘉教授说: ❖ “无机化学是化学的四肢,有机化学是化学的 驱体,分析化学是化学的眼睛,而物理化学是 化学的灵魂” 。 ❖ “没有物理化学知识的人,不能说懂得化学”。
例如:
学习无机化学时,元素周期律起很大作用,但
只有在学习了物质结构之后,才能对周期律的本质
检查自己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13.02.2021
-
25
§0.4 物理化学课程的学习方法
2、处理好三个关系 学习物理化学应该重点协调并处理好:宏
观与微观、定性与定量、理论模型与真实结构 等三个“双结合”关系。
3、两个并重
理论课(包括演算习题)与实验课(包括 实验报告)两者不可偏废,乃课程体系之两翼, 必互动促进矣!
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3、《物理化学》(上、中、下)(第四版),胡英主编,

陕师大物理化学课件7

陕师大物理化学课件7

第七章电解质溶液

在本章中,我们将重点学习电化学的基本概念和法拉第定律、离子的电迁移数、电导以及强电解质溶液理论。基本要求如下:

1、了解迁移数的意义及常用的测定迁移数的方法。

2、明确电导率、摩尔电导率的意义及它们与溶液浓度的关系。

3、熟悉离子独立移动定律及电导测定的一些应用。

4、了解迁移数与摩尔电导率、离子迁移率之间的关系。

5、弄清楚电解质的离子平均活度系数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

6、了解强电解质溶液理论(主要是离子氛的概念),并会使用德拜-休克尔极限公式。

第一节电化学的基本概念和法拉第定律

一、基本概念

能导电的物质称为导电体(简称导体)。

第一类导体:电子导体(如金属、石墨及某些金属的化合物等)。

导电机理:靠自由电子的定向运动而导电,在导电过程中本身可能发热,但不发生化学变化。

特性:随温度的升高,由于质点的热运动加剧,阻碍了自由电子的定向运动,因而电阻增大,导电能力降低。

第二类导体:离子导体(如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的电解质等)。

导电机理:靠离子的定向运动而导电,即依赖正、负两种离子各向反方向迁移以运输电量,当插入电解质溶液中的两电极间存在电位差时,正离子移向阴极,负离子移向阳极,同时在电极上有化学变化发生。

特性:温度升高时,由于溶液的粘度降低,离子运动速度加快,在水溶液中离子水化作用减弱等原因,导电能力增强。

电池:由第一类导体联结两个电极并使电流在两极间通过,构成外电路的装置叫做电池。

电解池:在外电路中并联一个有一定电压的外加电源,则将有电流从外加电源流入电池,迫使电池中发生化学变化,这种将电能转变为化学能的电池称为电解池原电池:电池能自发地在两极上发生化学反应,并产生电流,此时化学能转化为电

物理化学ppt课件

物理化学ppt课件
相图分析
相图表示不同物质在不同温度和 压力下的相态,通过分析相图可 以判断物质的稳定性和变化趋势 。
化学反应的平衡移动与调控
平衡移动
当条件变化时,化学反应的平衡状态会被打破,各组分浓度发生变化,反应重新 达到平衡状态。
平衡移动的调控
通过改变反应条件(如温度、压力、浓度等),可以调控化学反应的平衡移动方 向,从而实现目标产物的合成与分离。
水质污染与治理
水质污染概述
01
水质污染是指人类活动向水体中排放大量污染物,导致水质恶
化,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危害的现象。
主要污染物
02
水体中的主要污染物包括重金属、有机物、氨氮等,这些污染
物会对人体健康和环境产生严重影响。
治理措施
03
针对水质污染,采取了多种治理措施,包括加强水源地保护、
推进污水治理、控制农业和工业污染等。
03
化学平衡与相平衡
化学平衡条件与平衡常数
化学反应的平衡条件
当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 应速率相等,各组分浓度保持不变。
平衡常数
平衡常数表示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 应达到平衡状态时,生成物浓度系数 次幂的乘积与反应物浓度系数次幂的 乘积的比值。
相平衡条件与相图分析
相平衡条件
相平衡是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 ,物质以不同相态(固态、液态 、气态)存在的平衡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 电解与极化作用

一切现实的电化学过程都是不可逆过程,而应用Nernst 方程式处理电化学体系时,都有一个前提,即该体系需处于热力学平衡态。从而可见,应用Nernst 方程所能研究的问题范围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所以对不可逆电极过程进行的研究,无论是在理论上或实际应用中,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要使电化学反应以一定的速度进行,无论是原电池的放电或是电解过程,在体系中总是有显著的电流通过。因此,这些过程总是在远离平衡的状态下进行的。研究不可逆电极反应及其规律性对电化学工业十分重要,因为它直接涉及工艺流程、能量消耗、产品单耗等因素。我们将讨论电解过程中在电极上进行的不可逆反应,从中得出不可逆电极过程的一些规律,将它们可应用于电镀、电化学腐蚀、化学电源等方面。

本章将主要介绍通电使体系发生化学变化即电解作用中的一些规律,对于在有电流通过电极的所发生的极化作用的原因也作了介绍。具体学习内容如下:

1、了解分解电压的意义。

2、了解产生极化作用的原因。了解超电势在电解中的作用。

3、能计算一些简单的电解分离问题。

第一节 分解电压

使电能转变成化学能的装置称为电解池。当直流电通过电解质溶液,正离子向阴极迁移,负离子向阳极迁移,并分别在电极上起还原和氧化反应,从而获得还原产物和氧化产物。若外加一电压在一个电池上,逐渐增加电压直至使电池中的化学反应发生逆转,这就是电解。

实验表明,对任一电解槽进行电解时,随着外加电压的改变,通过该电解槽的电流

亦随之变化。

图9.1 分解电压的测定装置

例如,使用两个铂电极电解HCl 溶液时,使用图

9.1的线路装置,改变可变电阻,记录电压表和电流表

的读数,则可测量电解槽两端电位差与电流强度的关系

曲线。

开始时,当外加电压很小时,几乎没有电流通过电

解槽;电压增加,电流略有增加;当电流增加到某一点

后,电流随电压增大而急剧上升,同时电极上有连续的

气泡逸出。

在两电极上的反应可表示如下:

阴极 2H +(a H+)+2e −→H 2(g, p )

阳极 2Cl −(a Cl -)→Cl 2(g, p )+2e −

当电极上有气泡逸出时,H 2和Cl 2的压力等于大气压力。

电解过程分析:当开始加外电压时,还没有H 2和Cl 2生成,它们的压力几乎为零,稍稍增大外压,电极表面上产生了少量的H 2和Cl 2,压力虽小,但却构成了一个原电池(自发地进行如下反应)

(−) H 2(p)→2H +(a H+)+2e -

(+) Cl 2(g)+2e -→2Cl -(a Cl -)

此时,电极上进行反应的方向正好与电解所进行的反应的方向相反。它产生了一个与外加电压方向相反的反电动势E b 。由于电极上的产物扩散到溶液中了,需要通过极微小的电流使电极产物得到补充。继续增大外加电压,电

极上就有H 2和Cl 2继续产生并向溶液中扩散,因而电

流也有少许增加,相当于图9.2中I -E 曲线上的1-2

段。此时由于p H 2和p Cl 2不断增加,对应于外加电压

的反电动势也不断增加,直至气体压力增至等于外

界大气压力时,电极上就开始有气泡逸出,此时反

电动势E b 达到最大值E b, max 将不再继续增加。

若继续增加外加电压只增加溶液中的电位降(E 外-E b, max )=IR ,从而使电流剧增,即相当于I -E 曲线中2-3段的直线部分。将直线部分外延到I =0处所得的电压就是E b, max ,这是使某电解液能连续不断发生电解时所必须的最小外加电压,称为电解液的分解电压。

图9.2 测定分解电压时的 电流-电压曲线

从理论上讲E b , max 应等于原电池的E (可逆),但实际上E b, max 却大于E (可逆)。这是由两方面的原因引起的。一是由于电解液、导线和接触点都有一定的电阻,欲使电流通过必须用一部分电压来克服IR 电位降,这相当于把I 2R 的电触转化为热。二是由于实际电解时在两个电极上进行的不可逆电极过程所引起,即要使正离子在阴极析出,外加的阴极电势一定要比可逆电极电势更负一些,使负离子在阳极析出,外加的阳极电势一定要比可逆电势更正一些。我们把由于电流通过电极时,电极电势偏离可逆电极电势的现象称

为极化现象。

实际上I-E曲线上分解电压的位置不能确定的很精确,且I-E曲线并没有十分确切的理论意义,所得到的分解电压也常不能重复,但它却很有实用价值。

电解质的分解电压与电极反应有关。例如一些酸、碱在光滑铂电极上的分解电压都在1.7 V左右。它们的分解电压基本上和电解质的种类无关,这是因为这些酸、碱的电解产物均是H2(阴极)和O2(阳极)。它们的理论分解电压都是1.23 V,由此可见,即使在铂电极上,H2和O2都有相当大的极化作用发生。

氢卤酸的电压都较1.7 V小,而且其数值各不相同,这是因为在两电极上出现的产物是氢卤酸的分解物。电极反应和电解产物不一样,自然,分解电压也就有差异了。

小结:我们把使某种电解质开始电解反应时所必须施加的最小电压,称为该电解质的分解电压。理论分解电压也称为可逆分解电压,等于可逆电池电动势。但实际工作中电解以一定速率进行,过程已不可逆。这时的分解电压E(实)>E(理),原因是:当电流通过时,电极有极化作用,电路有电阻。实验表明:电解不同的电解质,如果电极反应相同,分解电压基本相同。

第二节 极化作用

一、极化现象

我们已经知道,无论是对水的电解,或是其它物质的电解,它们的分解电压总是大于计算得到的可逆电动势。这是因为当电流通过电极时,每个电极的平衡都受到破坏,使得电极电位偏离平衡电位值。这种在电流通过电极时,电极电位偏离平衡值的现象,称为电极的极化。极化现象的出现,以及溶液中存在着一定的欧姆电位降,这些都是分解电压大于可逆电动势的原因。

实际分解电压可表示为

E(分解)=E(可逆)+∆E(不可逆)+IR

式中,E(可逆)是指相应的原电池的电动势,即理论分解电压;IR由于电池内溶液、导线和接触点等电阻所引起的电势降;∆E(不可逆)则是由于电极极化所致,∆E(不可逆)=η(阴)+η(阳),η(阴)和η(阳)分别表示阴、阳极上的超电势。

当电极上无电流通过时,电极处于平衡状态,此时的电势为φ(平)(平衡电势),随着电极上电流密度(I/S)的增加,电极的不可逆程度愈来愈大,其电势值为φ(平)的偏差也越大,通常可用极化曲线(即描述电流密度与电极电势间关系的曲线)来描述这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