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的风俗有哪些
莆田家乡的风俗作文
![莆田家乡的风俗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54c069d7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1111c4b.png)
莆田家乡的风俗作文在我心里,家乡莆田是一个充满独特魅力的地方,尤其是那些别具一格的风俗,如同璀璨星辰,点缀着我们的生活,让日子变得有声有色。
说起莆田的风俗,那真是多得像海边的贝壳,数都数不过来。
但要让我挑一个印象最深的来讲,那非得是“做大岁”不可。
每年正月初四这一天,对于我们莆田人来说,是一个比春节还重要的日子。
相传在明朝的时候,倭寇进犯莆田,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正好那年快过年了,老百姓们纷纷出逃躲避战乱。
等倭寇被打跑了,人们才陆续返回家乡。
可是这时已经错过了大年三十,人们就在正月初四重新补过了一个年,而且过得比以往更加隆重,这个习俗也就一直流传到了现在。
每到正月初四这一天,天还没亮,妈妈就会悄悄地起床,生怕吵醒了还在睡梦中的我和爸爸。
她轻手轻脚地走进厨房,开始准备做大岁的美食。
我总是会被厨房里传来的切菜声和炒菜声唤醒,然后揉着惺忪的睡眼,走到厨房门口,倚着门框,看着妈妈忙碌的身影。
妈妈的动作十分娴熟,只见她把新鲜的猪肉切成小块,然后放入锅中翻炒。
不一会儿,锅里就传来了“滋滋”的声音,猪肉的香味也弥漫了整个厨房。
接着,妈妈又把切好的香菇、虾仁、干贝等食材放入锅中,和猪肉一起翻炒。
那五颜六色的食材在锅里翻滚着,就像一幅美丽的画卷。
最后,妈妈加入调料,再倒入提前泡好的糯米,翻炒均匀后,盛到一个大蒸笼里,开始上锅蒸。
在等待糯米饭蒸熟的过程中,妈妈也没闲着。
她又开始准备其他的菜肴,有清蒸鱼、白切鸡、卤猪蹄等等。
每一道菜都是妈妈精心制作的,饱含着她对家人的爱。
爸爸也没闲着,他负责打扫房间,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
我呢,则被分配了一个简单的任务——贴春联。
我小心翼翼地把春联展开,涂上胶水,然后站在凳子上,把春联贴在大门上。
看着那红彤彤的春联,我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终于,所有的饭菜都准备好了。
妈妈把它们一一端上桌,满满当当的一桌菜,让人看了就垂涎欲滴。
爸爸拿出鞭炮,在门口点燃。
“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响起,宣告着我们的大岁正式开始了。
莆田春节的习俗
![莆田春节的习俗](https://img.taocdn.com/s3/m/e7b9177a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5da024f.png)
莆田春节的习俗
莆田是中国唯一一个全城过春节的地方,莆田人民以极大的热情和浓厚的传统习俗迎接新春佳节。
莆田春节有很多独特的习俗,包括:
一、家家户户悬挂门神:莆田人民在新年前夕将门神悬挂在门上,希望新门神能够带来幸福、安康、吉祥。
二、家家户户制作粽子:莆田人民在新年前夕制作粽子,把祝福、爱心、喜悦等蕴藏在粽子里,以表达对家人及亲朋好友的祝福。
三、家家户户准备敬酒:莆田人民会在新年前准备敬酒,用酒杯相互敬酒、祝福,以示对新的一年的热切期望。
四、大家一起贴春联:莆田人民会在新年前夕贴春联,以祝福自己和家人、亲朋好友新年快乐,而且以此来让节日气氛更加浓厚。
五、家家户户烧爆竹:莆田人民会在新年到来之际烧爆竹,烧竹声表达对新的一年的热切期望,祝愿新的一年快乐、幸福无边。
莆田的风俗作文400字
![莆田的风俗作文4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27cf3d89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c0ada0e.png)
莆田的风俗作文400字
《莆田的风俗》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我的家乡莆田有好多特别有趣的风俗呢!
比如说,每年春节的时候,我们都会贴红红的春联,那春联上写满了对新年的美好祝福。
一家人还会围坐在一起,包美味的饺子,我也会跟着大人一起学,虽然包得不太好看,但是特别开心。
还有啊,到了元宵节,那可热闹啦!到处都能看到漂亮的花灯。
有小兔子形状的,还有大老虎样子的,五颜六色,好看极了!大家还会一起去逛庙会,庙会上有好多好玩的东西,还有各种好吃的零食。
莆田的风俗真的很有意思,我特别喜欢,你们觉得呢?
《莆田的风俗》
嘿,小伙伴们!今天我来给你们讲讲我们莆田的风俗。
在我们莆田,妈祖的诞辰可重要啦!到了那一天,人们会穿着漂亮的衣服,去妈祖庙祈福。
大家都很虔诚,希望妈祖能保佑我们平平安安。
还有一个有趣的风俗就是“做大岁”。
听长辈说,以前因为一些原因,我们在正月初四重新过年。
这一天,我们会准备好多好吃的,一家人聚在一起,可温馨了。
我记得有一次“做大岁”,我和小伙伴们一起放烟花,那烟花在夜空中绽放,就像一朵朵美丽的花。
我们笑着、跳着,开心极了!
莆田的风俗是不是很独特?你们喜欢吗?。
莆田风俗文化
![莆田风俗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70321e0da300a6c30c229f6e.png)
莆田,福建地级市,隶属海峡西岸新兴港口城市、世界妈祖文化中心,自古为闽中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史称兴化、兴安,雅称莆阳,或称莆仙,为福建历史上八府(军)之一,有“文献名邦、海滨邹鲁”的美称。
有湄洲湾、兴化湾、平海湾三大海湾。
莆田留存了以妈祖、莆仙戏、南少林、三清殿为代表的文化遗产,莆商素有“东方犹太人”之称。
莆田是潮汕人的祖籍地,是福建省“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我们可以从莆田民俗文化,妈祖文化,莆田话,工艺美术,风景名胜,名优特产等方面展开全方位的调研。
(立意)民俗文化:莆田民俗丰富多彩,同一个习俗在不同的区域里,就有所异样变化。
例如春节元宵节,各地的活动日期不同,其项目内容、规模、形式等都存在差异性。
元宵节期间,平原人举行游灯、枫亭游灯最为典型。
沿海人元宵节,举行神祇出巡郊游、摆粽轿、演戏等。
莆田各地宫观寺庙数不胜数,而各个地方的宫观所举行的神祗庙点活动地大大不同。
但其功能或性质是大致相同的,却有一个共同的愿望——怡神祈望:平安吉祥、子孙昌盛、万事如意。
民俗不光在过节上,风行的不成文的生活样式在生活中还有很多。
由于受到地域文化影响与制约,民间方言或普通行为习惯,亦产生出许多颇具特色的地方习俗。
一年过两次年明代中后期福建受倭寇侵犯,时值大年三十,村民有些逃到山上避难,躲过一劫。
等风平浪静之时,已是大年初二.当地老百姓各回家中,家里惨不忍睹。
人们决定再过一次年,各镇各村不一。
原莆田县是大年初四,仙游县是大年初五。
在中国是很难找到一年过两次年的习俗。
而且大年初二不访友,为了警示大年间被倭寇入侵的史实,当地百姓规定了大年初二各不拜友,一直沿袭。
白头春联清军侵入福建时,莆田人和清兵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
1648年,朱继祚克复了兴化府城,但同年七月在清兵大举反攻下失败。
清兵第二次夺下的地方例要屠城示威。
“封刀”之后,幸存的人又受到剃发令的威胁。
结果是每家每户都有人被杀,家家都办丧事贴白联。
到了新年,清军强迫贴红联给“新朝贺岁”,否则死罪。
莆田非遗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莆田非遗物质文化遗产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d9d4749d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bb.png)
莆田非遗物质文化遗产介绍莆田位于福建省东南部,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莆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源远流长,代表着福建的民俗文化,该地区的信俗和民俗文化中,保存着许多非遗物质文化遗产,经过历史沉淀,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
1. 莆田木偶戏莆田木偶戏,源于明代,有500多年的历史。
莆田木偶戏的演出形式独特,擅长运用音乐、武术、舞蹈等元素,加上幽默风趣、讽刺、夸张、搞笑等表演手法,收到了人们的普遍喜爱。
莆田木偶戏还有一些独特的传统剧目,如《赵明诚》、《寻梅》等,取材自历史传说和现实生活,寓意深远。
近年来,莆田木偶戏也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得到了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2. 莆田棕编莆田棕编有着悠久的历史,成为莆田的独特文化代表之一。
在莆田的民间生产和生活中,棕编制的物品是常见的生活用品,如篮子、席子、草帽等。
莆田的棕编技艺独具匠心,结构严谨、外形美观、工艺精湛。
不仅具有实用价值,更是一种文化传承,传递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诉求。
3. 莆田刺绣莆田刺绣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手工艺术,最早流传于闽南地区。
莆田刺绣以其细密精湛的工艺,被誉为“天下绣品之冠”。
莆田刺绣体现了莆田人民的智慧和艺术才能,它融入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华,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莆田刺绣图案以自然界为主题,表现了对人性、人情和生命的感悟和阐扬,深受人们喜爱。
4. 莆田秧歌莆田秧歌是一种流传于莆田地区的民间舞蹈,历史悠久,可追溯到明代。
莆田秧歌跳起来自由、活泼,舞姿雄健且豪放,极具地方特色。
在秧歌舞中,舞者们要高举双手,扭曲身体、弹腿、跳跃、扭腰以及踏步,舞姿生动而富有节奏感。
莆田秧歌不仅在本地深受欢迎,还在全国各地得到了广泛传播,成为代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民间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莆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富有特色,代表着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财富。
通过加强保护和传承这些传统文化遗产,可以更好地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激发人们保存非遗文化的积极性,同时也帮助推动民族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莆田风俗文化研究报告
![莆田风俗文化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34c0c68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b373356.png)
莆田风俗文化研究报告莆田风俗文化研究报告引言:莆田位于中国福建省,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本研究报告将重点探讨莆田的风俗文化,包括莆田的传统节日、民俗活动以及饮食文化等方面,旨在加深对莆田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一、莆田传统节日1. 清明节:莆田的清明节庆祝活动非常丰富多样,除了前往祭扫祖先的墓地外,还有举行传统舞蹈表演、绕墓游行等活动。
此外,莆田还有独特的清明包粽子的习俗,人们会将包好的粽子供奉给祖先。
2. 元宵节:莆田的元宵节庆祝活动主要包括灯笼展览和猜灯谜等活动。
莆田人特别喜欢制作各种各样的灯笼,美丽的灯笼挂满了街头巷尾,给人们带来了欢乐和祥和的氛围。
二、莆田民俗活动1. 船山花灯:每年农历正月十五,莆田都会举办盛大的船山花灯活动。
届时,人们会将花灯放置在竹竿上,点亮花灯后举行舞狮、舞龙等表演,同时市民们也会穿上民族服饰,唱歌跳舞。
2. 过年扎蛹:蛹是莆田人过年的传统食品之一,过年前,家家户户都会准备扎蛹。
蛹制作工艺繁复,需要将米搅碎、蒸熟后,用纱布包好,再进行蒸制。
这种传统食品,不仅有浓厚的乡土味道,还寓意着美好的祝福和丰收的希望。
三、莆田饮食文化1. 粉面点心:莆田特色小吃以粉面点心为主,其中最有名的是莆田饼。
莆田饼有许多种类,如苏有庆饼、青红丝饼等,口感酥脆、香甜可口。
2. 土鸭炖蛋:莆田的土鸭炖蛋是一道颇具特色的传统名菜。
用细砂锅煮制的土鸭炖蛋,有鸭肉的鲜嫩以及蛋的细腻,汤汁鲜美。
这道菜品不仅味道独特,而且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结论:莆田的风俗文化丰富多样,其传统节日、民俗活动和饮食文化都有着独特的魅力。
通过研究,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莆田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同时,这也为莆田的文化保护和传承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希望未来可以进一步挖掘和发扬莆田的风俗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莆田这座美丽的城市。
莆田风俗习惯
![莆田风俗习惯](https://img.taocdn.com/s3/m/f9dca174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4c59658.png)
莆田风俗习惯莆田是由闽族->闽越族->汉族这一历史进程走过来的,这就决定了她的民俗文化的丰富多彩,不仅继承发扬了远古的闽族、闽越族的遗风遗俗,还接纳融汇了大量的外来民情习惯,特别是纳入汉民族这一大家庭后,便使其步入文献名邦、礼仪之邦之林成为可能。
故而,从兴化民俗整体看,既有同汉族相一致的民俗,又有特有的习惯礼仪,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
节令习俗春节春节是兴化民间最大的节日,远在异乡的亲人大都回乡同家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春节活动为时五天,俗称“五日岁”。
其习俗是:除夕,午夜过后,家家燃放鞭炮,叫“开正”。
初一早,家家以线面、“福饭”(干饭)祭祀祖先;祭毕煮线面,每人一碗,寓意“福寿绵长”。
吃线面时第一口不喝面汤,俗语有“初一早喝面汤,出门逢雨衣不干”之说。
吃面后,亲邻戚友间互相拜年,主人以红桔、瓜籽、糖果、“寿面”饷客。
是日,人们纷纷到城镇,或到山村游览名胜,叫做游春。
初二日,是禁忌日,人们不敢互相串门。
此俗源于明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十一月廿九日,倭寇陷城,莆人被杀者众多,至正月初一贼始退,逃难的人们返家收殓遭难亲友,串门的都是吊丧之人,因此,此日就成为不吉利之日,忌往来。
不过凡初一到过的,不犯此忌。
初三日,因初一、初二两天闭井门不取水,初三早才祭神开井门汲水。
开店铺的生意人于此日早也鸣炮开门营业。
新嫁女在这天由新郎作陪,回娘家向父母拜年。
在仙游,这天还是“做十”日,祝寿亲友络绎不绝。
祝寿的礼品一般有线面、鸡蛋、炮烛(女的“做十”要加花粉)、布料、鞋帽、中堂等,数量多少有一定的讲究。
初四日晚上做“大岁”。
此俗同源于倭寇窜犯兴化,百姓逃难,没有在家过“岁”,翌年初一回到家里,收葬遇害亲友后,于初四补过“除夕”,俗称做“大岁”。
在仙游则是初五做“大岁”。
初五如同初一,早饭每人一碗面,然后去游春或探访亲友。
正月十五日,古称上元节,俗称元宵节,也是古时民间社鼓的结束日(社鼓自十二月十六日起)。
莆田的风俗
![莆田的风俗](https://img.taocdn.com/s3/m/11fa42d3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7e.png)
莆田的风俗
莆田位于福建省的西南部,是一个美丽的城市,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
莆田的风俗传统主要表现在节日庆典、宗教信仰和家庭传统等方面。
莆田的多样性源于当地的民族和宗教,以及当地的饮食、体育、戏剧和传统节日等方面。
莆田的节日,除了地方节日外,还有中国传统的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
莆田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节日庆典,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潮汕回音节。
节日期间,莆田按照传统习俗,有烹制特色美食,举行各种庆祝活动,灯笼色彩缤纷,烟花绽放。
莆田的宗教信仰主要集中在儒家传统、佛教和道教。
传统上,居民在新春来临前都要去做一次慈善,以祝福自己家人健康平安;佛教信徒则要去庙宇参拜,以便求取福禄;而道教信徒则会利用节日来结合斋戒,相互提醒,巩固信仰。
此外,莆田家庭也有自己独特的传统风俗。
例如,婚礼上宾客会拿着“拱壶”,代表承担婚姻使命的责任;出生几个月就要办“九月九洗头”,习俗中邀请朋友来一起洗头,表达祝福婴儿健康健壮的心愿;十五岁就要办“十五拜”,这是表达对家庭的感激之情;还有每年中秋节,家里面人会给孩子们买水果、豆腐,饮料,一起品尝佳肴,庆祝这个佳节。
莆田的风俗,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又代表着当地社区对文化传统的保护和传承。
当地民众遵循传统习俗,为当地社会营造出一种特有的氛围,这些风俗习惯深入人们的生活,因而莆田也拥有了鲜
明的地域文化特色。
莆田的传统风俗,是这座城市的精神文明表达和文化传承,更是莆田居民重要的文化记忆。
传统文化的传播可以帮助下一代更好地认识和继承自己的历史文化,而这正是莆田人民努力保护和发扬的目标。
莆田的特色
![莆田的特色](https://img.taocdn.com/s3/m/0ea75f62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a733761.png)
莆田的特色
莆田市位于福建省东部沿海,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
以下是莆田的一些特色:
1.妈祖文化:妈祖是沿海地区民间尊崇的海神,莆田是妈祖的故乡。
妈祖文化在莆田有着广泛的影响,当地的妈祖庙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每年都有大量的游客和信众前来参观和祭拜。
2.莆田工艺:莆田工艺历史悠久,技艺精湛。
这里的传统工艺品包括莆田木雕、莆田玉雕、莆田石雕等,这些工艺品以精细的雕刻和独特的风格而闻名。
3.莆田美食:莆田的美食文化丰富多彩,有许多特色小吃和菜肴,如兴化米粉、莆田卤面、荔汁鸭等。
这些美食口感独特,深受游客和当地人的喜爱。
4.莆田民俗:莆田民俗文化独具特色,有许多传统的节庆和习俗,如做春社、妈祖诞辰日等。
这些民俗活动反映了莆田人民的生活习俗和文化传统。
5.湄洲岛:湄洲岛是莆田市的一个著名旅游景点,以其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和度假。
岛上有许多历史遗迹和文化景观,如天后宫、南海观音等。
总体来说,莆田市以其独特的文化、历史、自然景观和美食等特色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和投资者前来探索和投资。
莆田传统民俗文化作文
![莆田传统民俗文化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95da6a44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a4.png)
莆田传统民俗文化作文
莆田是一个充满浓郁文化气息的地方,它有着悠久的历史,也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民俗文化。
在这里,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莆田的传统民俗文化吧。
莆田最隆重的是春节,因为春节是一年中最隆重、最盛大的节日。
每年过年前,家家户户都要打扫房间、买年货、贴春联,挂灯笼,还要做各种丰盛的饭菜。
尤其是除夕夜,家家户户都要摆上丰盛的饭菜来迎接新一年的到来。
吃过年夜饭后,就可以放鞭炮、吃饺子了。
莆田还有许多传统习俗。
比如在过年时家家户户都要用红色来装饰家里,以示红红火火。
另外,莆田还流行给小孩子压岁钱,说这样可以保佑他们健康成长。
除此之外,莆田还有“打春牛”“放纸鸢”“打秋千”等风俗习惯。
莆田还有许多民间传统节日和特殊节日: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春节期间,莆田家家户户都要贴对联、挂灯笼、贴年画,还要包粽子、贴窗花等;在清明节时,人们还会去扫墓。
清明节时还会有许多习俗:如扫墓祭祖、踏青、荡秋千等传统活动。
—— 1 —1 —。
福建省莆田市的风俗优秀作文
![福建省莆田市的风俗优秀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b633f826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77.png)
福建省莆田市的风俗优秀作文
莆田市是福建省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这里孕育着许多独特的风俗习惯,体现了当地人民的智慧和传统美德。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八桂祭祖"。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莆田各地都会举行隆重的祭祖大典。
人们会准备丰盛的供品,包括水果、点心、素菜等,摆放在祖坛上,祭奠祖先。
祭祖仪式庄严肃穆,世世代代延续下来,体现了莆田人对祖先的敬重和孝心。
莆田还有"过小年"的习俗。
每年腊月二十三日就是"小年",人们会举行扫尘、洗头和做年糕等活动,象征着新的一年要"洗去旧运、迎接新运"。
小年期间,还会吃一种叫做"哌儿粥"的特色粥品,寓意着来年能"哌"声连连,喜事不断。
莆田的民俗活动丰富多彩,其中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祈愿。
如今,这些优秀的风俗文化仍在世代相传,成为莆田独特的文化符号,为这座城市增添了无穷魅力。
莆田特色文化
![莆田特色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27219263561252d380eb6ed4.png)
城厢区
1、古建筑 • 是莆田城厢区历史文明的重要载体,是莆田市文物的精华。城厢区至今保存的数百座 唐、宋、元、明、清古建筑。 2、民间舞蹈 • 城厢区民间舞蹈风格独特,丰富多彩,有起源于唐宋之间的《棕桥舞》、宋元时代的 《皂隶舞》,明代的《九莲灯》等,它和民间音乐一样,保持百戏许多痕迹,并在民 间传统文化活动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 3、莆仙戏 • 城厢区莆仙戏历史悠久,目前设有戏剧研究基地,现有保存戏曲牌和剧目五千多个, 曲目二千个。
莆田特色文化
荔城区
1、中国民间绘画之乡 • 荔城区的民间绘画艺术,承传了原莆田县丰厚的艺术底蕴,以风格独特、技 艺高超而著称。
2、荔城区莆仙戏 3、民间习俗 一年过两次年
明末清初,福建总受倭寇侵犯,当时正好是大年三十。当地村民有些逃到山 上避难,躲过一劫。等风平浪静之时,已是大年初二,当地老百姓各回家中, 家里惨不忍睹,于是,人们决定再过一次年。各各镇。各各村不一。有些是 大年初四,有些是大年初五,再补过一次年,因此,在中国是很难找到一年 过两次年的习俗。
4、音乐 舞蹈
秀屿区
1、妈祖文化 • 秀屿区妈祖文化底蕴十分深厚,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妈祖信徒有二亿多人。湄洲妈祖祖 庙被海内外誉为东方的“麦加”,是妈祖信徒的朝拜圣地,同时,港里祖祠是海峡和 平女神妈祖的诞生地,每年前朝拜的海内外妈祖信徒,游客达100多万人次。
一种与剪纸同源而较简单的手工艺术。是用一把小小的“花剪(刀)”在红 纸上剪成各种花的图案,如梅花、桃花、牡丹等,枝叶间套上吉祥字句,如百 年偕老、寿比南山、福禄寿等。其形式方圆大小,花样繁多,惟妙惟肖。这种 花(俗叫红纸花)是人家用于祭祀神明、祖先,或婚筵、寿筵,或送礼时放在礼 品上面的,取平安吉祥之意。至今,涵江街头仍有老年妇女叫卖剪花的 2、灯谜 • 涵江灯谜活动历来群众基础扎实,开展活跃,表现手法多种多样。每逢元宵或 中秋佳节,许多商店门口都悬挂谜语让人猜射,中者由主人赠送奖品。 3、木雕、根雕 明代,涵江就有手工生产的木雕工艺品,但只注重小型的家具、乐器、摆设、 玩具等。几百年来一直是家庭作坊式生产。石雕也是如此。其间名工巧匠,技 艺世代相传,有些精品流传至今。
莆田的民风民俗
![莆田的民风民俗](https://img.taocdn.com/s3/m/5d3f9b60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6283448.png)
莆田的民风民俗
莆田市是福建省的一个地级市,位于福建省中部。
由于历史和地理原因,莆田市的民风民俗有着浓厚的南闽文化色彩。
以下是莆田市的一些民风民俗:
1.龙船文化:莆田市有着悠久的龙船文化,每年端午节期间,各个乡镇都会举行龙舟比赛,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赛。
2.民间艺术:莆田市的民间艺术形式丰富多彩,如吴侬软语、快板、地鼓等,其中以吴侬软语最为著名。
3.婚俗:莆田市的婚俗也有着自己的特色,如兜门、拜堂、喜宴等,其中兜门是莆田市传统的婚俗之一,是新娘到新郎家中的重要仪式之一。
4.风水文化:莆田市的风水文化也很有名,当地有很多经典的风水地标,如“飞来峡”、“万石山”、“大泉山”等。
5.福建土楼:福建土楼是莆田市最具特色的建筑,是以土坯为材料修建而成的大型建筑群,通常可以容纳整个村庄的居民。
总之,莆田市的民风民俗丰富多彩,充满活力和欢乐。
这些文化传统不仅丰富了莆田市的历史文化底蕴,也为今后发展提供了文化支撑和发展动力。
莆田家乡的风俗作文
![莆田家乡的风俗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20be2e42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ea.png)
莆田家乡的风俗作文Puting, a coastal city in Fujian Province, has its unique customs and traditions deeply rooted in the local culture.莆田,福建省的一个沿海城市,有着独特的风俗传统,深深扎根于当地的文化中。
One of the most cherished traditions in Putian is the annual Lantern Festival, which takes place on the 15th day of the first lunar month. 在莆田,最受人喜爱的传统之一就是每年一度的元宵节,该节日在农历正月十五举行。
During this festival, locals gather to enjoy a variety of activities, including lantern displays, dragon dances, and the eating of rice balls. 在这个节日里,当地人聚集在一起,享受各种活动,包括灯笼展示、舞龙表演和吃汤圆。
Another important aspect of Putian's customs is its unique dialect, known as Puxian.莆田风俗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其独特的方言,被称为莆仙话。
The Puxian dialect, which is a branch of the Min Nan group of Chinese dialects, is widely spoken among the locals and is considered a symbol of the city's identity.莆仙话是闽南语族的一个方言分支,被当地人广泛使用,被认为是该市身份的象征。
福建莆田风俗作文
![福建莆田风俗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7e1b20f8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72.png)
福建莆田风俗作文
春节,是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也是一年中最热闹的日子。
在福建莆田,春节就更热闹了。
在福建莆田,春节的习俗有许多,比如:吃年糕、吃饺子、
赏花灯、放鞭炮……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看“元宵灯会”了。
每年过春节前几天,莆田人民就开始了“闹元宵”活动。
这
一天晚上,人们把自家制作的花灯点燃,然后用火点燃蜡烛,接
着人们围着一张桌子跳起了舞,还不时地发出“咚咚咚”的声音。
大人们还忙着在地上放鞭炮。
“噼里啪啦”鞭炮声不绝于耳。
吃过晚饭后,大人们都拿着灯笼到大街上逛去了,而我们这
些小孩子们就拿着鞭炮出来玩了。
我们最喜欢玩的就是“钻火圈”了。
将鞭炮放在地上,用脚踩着点燃的鞭炮,接着就“呼”地跑
到一个地方躲起来。
再将其他的鞭炮依次点燃,我们就在火圈中
穿梭游戏了。
随着“砰”地一声巨响,我和小伙伴们便会开心地
尖叫起来:“我成功了!”
元宵节要吃汤圆。
在莆田老家,有个习俗:要将煮好的汤圆
撒在地上让人们踩踏来踩踏去地滚。
—— 1 —1 —。
莆田非遗景点
![莆田非遗景点](https://img.taocdn.com/s3/m/cdc3a5e9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4243e5d.png)
莆田非遗景点
莆田非遗景点主要有:
1. 莆田庙会:莆田庙会是莆田市最具特色的非遗活动,每年农历正月十五至二月初一举办,吸引了大量游客和朝圣者前来观光和参与活动。
2. 台湾街:莆田的台湾街是中国大陆第一个以台湾文化为主题的旅游街区,这里汇集了大量台湾特色小吃、手工艺品和文化产品,是游客感受台湾风情的绝佳去处。
3. 清乾隆宫灯:清乾隆宫灯是莆田传统的手工艺品,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制作工艺,是莆田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游客可以参观制作过程,欣赏精美的宫灯作品。
4. 南音曲艺:莆田的南音曲艺是中国民间音乐的重要分支之一,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在莆田市的一些剧场和公园,游客可以欣赏到南音曲艺的演出。
5. 四世同堂庙:四世同堂庙是莆田市内最大的庙宇,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历史背景而闻名。
游客可以参观庙宇内的建筑群和探索其中的文化故事。
这些非遗景点不仅有独特的文化价值,还能让游客更好地了解和体验莆田的历史和传统。
家乡的风俗,莆田作文600字。
![家乡的风俗,莆田作文6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e05e3e6c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d9.png)
莆田是闻名海内外的戏曲之乡,当地人民群众对古老的剧种莆仙戏情有独钟,数百年来形成了莆仙民间许多独特的戏俗。
所谓戏俗,就是民间演戏规俗和观戏风俗。
其俗繁文缛节,非常复杂,但其内容极其丰富,且极具莆仙地方特色。
如演出规俗有落棚礼、彩棚、净棚咒、弄八仙、跳加冠、弄五福、招财进宝与寒山拾得、状元游街、田相公踏棚等十多种;而观戏风俗也有大年三十看《戏》、请戏、文武棚、棚前约会、戏前杂食等多种。
其中较为独特的有以下几种戏俗。
演出习俗有落棚礼、彩棚、弄八仙、跳加冠、状元游街等习俗。
落棚礼。
旧时在莆仙,凡新组织的戏班,在雇买童伶、招聘后台吹鼓手后,就择个吉日,举行落棚礼。
这一天的深更半夜,全体童伶一律穿上洋布或广东玉长衫,由扮丑、末的提灯前导,扮生、旦的敲着大锣,扮净脚的捧着田公元帅的神龛,到达指定地点请香火。
香火请回后,净脚马上扮作开路将军形象,大放烟雾,散发纸钱,在台上彩棚。
彩棚后由扮生、旦的上台,一进一出,各唱一段莆仙戏曲牌《锦庭芳》,然后对坐谈心,亲切会晤,以增加相互了解,增进彼此感情,互道吉祥如意。
彩棚。
旧时,莆仙戏演出无论日场夜场,都是四出戏,即三个折子戏,一个戏本,俗称一场三折。
戏开始时,必先演彩棚,由鼓手击鼓三通,吹唢呐“知达”二下,司砂锣的“扁扁”敲二下,名曰报鼓,作为预备演出的通知。
当戏班一切准备好了,接着就放鞭炮,锣鼓三通,俗称“三锣鼓”。
在三锣鼓中结合吹唱,唱的曲牌是《思娘家》(亦名扑灯蛾),唱词不用方言,而近官腔。
曲词原有九段,一般只唱三段,只有在唱对台戏文武棚时,为了显示本领,才唱完九段。
继而后台齐念四句大白:盛世江南景,春风昼锦堂。
一枝红芍药,开出满堂红。
每念一句,打锣鼓一通;彩棚毕,接着吹打一段没词曲的上下词,曲文只有罗哩连三字反复吹唱。
据说这是宋人的遗曲,也有人说这是戏神田公元帅的咒语。
唱毕,后台齐喊发彩二字,一个三绺黑须的文老生出场,相传此人物是唐明皇。
他对观众拱手作揖,念了四句定场诗:一篇翰林黄卷,多少礼部文章;琴弹阳春白雪,引动公侯将相。
福建莆田的风俗
![福建莆田的风俗](https://img.taocdn.com/s3/m/c57e1f3f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64.png)
福建莆田的风俗福建莆田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城市,其独特的地理、历史、文化环境孕育了独特的风俗。
下面是莆田的一些风俗:1. 拜关公:莆田的关帝庙是莆田历史文化的代表性建筑之一,每年春节期间,不少本地人会到关帝庙拜关公,以祈求平安吉祥。
此外,在莆田市前埔羊城里,还有一个极具特色的关公庙,该庙所有祈福香客在进入庙门前,必须先拜倒在庙门口的巨石上,否则不能进入。
2. 端午节:在莆田,端午节的习俗也与其他地方不同。
莆田人不仅吃粽子,还会在端午节期间,互相送礼。
传统的端午节礼物一般是五绸、五彩带等,寓意五福临门,吉祥如意。
3. 书法:莆田的书法艺术源远流长,据传莆田唐代的魏徵曾在莆田任官期间,曾挥笔写下“江山如画,人生如梦”的一幅对联,此后便奠定了莆田书法艺术的地位。
莆田书法以行、草书为主,常常在小镇农村的公共场所悬挂,成为人们线下聚会交流的主要手段之一。
4. 宗教风俗:莆田是中国著名的宗教城市之一,基督教、天主教、佛教、伊斯兰教等多个宗教在此并存。
每年正月初一,莆田的天府水神庙、关帝庙、岱教庙等众多寺庙都会举行隆重的宗教活动,吸引了大批信徒前来参加。
5. 片厝龙舟:莆田片厝镇每年端午节期间举行的片厝龙舟比赛,是当地的传统节庆活动之一。
龙舟比赛不仅是一项传统竞技,也是民间盛大的庆典仪式,展现了莆田人的传统美德和拼搏精神。
6. 民间故事:莆田有许多民间故事,其中最著名的是《三个和尚》。
该故事讲述了三个精神饱满的和尚在路上遭遇小偷,但他们都能克服困难,保住自己的紫金袈裟。
这个故事流传甚广,是莆田人一直引以为豪的文化遗产。
莆田风俗文化研究报告范文
![莆田风俗文化研究报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b8be760d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98.png)
莆田风俗文化研究报告范文莆田风俗文化研究报告一、引言莆田位于中国福建省东南沿海地区,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
莆田的风俗文化是这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了解和推广莆田的文化底蕴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莆田风俗文化的研究,揭示莆田独特的文化魅力。
二、莆田传统节日莆田有许多传统节日,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莆田庙会。
莆田庙会是莆田最盛大、最具特色的民间传统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莆田的各个庙宇都会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和民俗表演。
在庙会上,人们可以观赏到舞狮、舞龙和花灯表演等民俗活动,体验到浓厚的民间文化氛围。
三、莆田传统婚礼习俗莆田的传统婚礼习俗独特而丰富多彩。
在莆田,结婚被视为人生重要大事,婚礼前会举行“迎亲”仪式,新郎一行人要穿着传统的红色礼服,手捧花篮,前往新娘家。
在婚礼上,新娘会穿着华丽的婚纱,戴着金银首饰,整个婚礼过程庄重而隆重,体现了莆田人重视婚姻的态度和传统价值观。
四、莆田传统音乐艺术莆田的音乐艺术源远流长,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色。
莆田民间音乐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在音调、节奏和表演形式上都有独特之处。
莆田的传统音乐包括潮州音乐和南音,潮州音乐以琵琶、二胡和笙等乐器为主要伴奏,南音则以嗓音柔和悠扬为特点,常用作歌仔戏的伴奏。
莆田的传统音乐艺术不仅在地方上有很高的知名度,而且也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五、莆田传统手工艺莆田的传统手工艺发展历史悠久,技艺独特。
莆田特色手工艺品有漳州工艺、潮洲木雕和莆岩彩画等。
漳州工艺以制作陶瓷为主,有着精致的造诣和独特的风格;潮洲木雕则以木雕技艺独到而著名;莆岩彩画则以其鲜艳瑰丽的图案和精湛的工艺而备受推崇。
这些传统手工艺品不仅富有观赏价值,而且体现了莆田人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力。
六、结论通过对莆田风俗文化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莆田独特的文化魅力。
莆田庙会、传统婚礼习俗、传统音乐艺术和传统手工艺等都是莆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了莆田人民朴实勤劳、淳朴热情的精神风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莆田的风俗有哪些
莆田除了除夕家家团圆过年之外,还会再过一次年,当地人称之为“做大岁”。
莆田的这个特殊的过年风俗是有历史来源的。
莆田市直辖莆田和仙游两县,在宋、元、明、清四个朝代,都同属于兴化这一军、路、府,因此习惯上称为兴化。
明代嘉靖四十一年(1562),倭寇侵犯抗倭英雄戚继光福建,占领宁德横屿、福清牛田和莆田林墩等地,建立据点,四处烧杀掠抢。
兴化府城在农历十一月二十九的半夜时分被倭寇攻陷,并被占据长达两个月之久。
兴化城内被焚毁殆尽,死亡3万余人。
当时,莆田男女老少奋起反抗,被倭寇割舌断胫,或火焚、钉死,惨不忍睹,倭贼灭绝人性的暴行震惊海内外。
次年正月廿五日,由于城内死尸腥臭不可居,倭寇只得暂退平海。
兴化城的陷落惊动朝廷,这是自有倭患以来被攻陷的第一个府城。
嘉靖皇帝罢免了福建总兵游震得,从浙东调回戚继光为福建副总兵官,配合新任福建总兵俞大猷和广东总兵刘显会同剿倭。
戚继光多次来莆田抗倭,拯救百姓于水火。
期间的莆田黄石林墩大捷,连克倭营六十多座,歼敌四千多,铲除倭寇大本营,从此倭患基本平定。
兴化城得以光复。
这时,逃亡山区的老百姓,才纷纷于二月初二返回家里。
大家一方面掩埋亲友的尸体,另一方面收拾破碎家园。
这时,年节已过,人们只得在二月初二那天互相探望之后,于二月初四重新过年团圆。
平倭之后,邑贤林龙江捐田三十亩,在林墩首倡建生祠奉祀戚继光,1998年,戚继光纪念馆编入《福建年鉴》。
光饼的传说也就是民间对戚继光的纪念。
莆田人民为了纪念那段惨痛的历史,缅怀抗倭英雄戚继光的英勇事迹,民间相约以除夕为小年夜,正月初四为"大年夜",亦称"做大岁",补过一次年。
根据史料,当时遭到倭寇侵害的还有江苏兴化,据说当时倭寇接到上头命令进犯兴化,但没搞清楚是哪个兴化,就同时进行侵犯。
江苏兴化却没有“做大岁”的习俗。
所以莆田的“做大岁”这个风俗可以说是全国独有。
探亡日
新年正月初一吃完饭后亲友登门互相拜望,叫做“拜年”,说些吉利话儿,这种习俗和全中国都一样。
但以正月初二为“探亡日”,这一天互不登门,以表示对倭寇侵害中死难亲人的哀悼。
至今莆田人每年这一天,都不互相串门拜年,或者走亲访友,害怕把霉头带给别人。
(不过我们年轻人偏偏挑这一天进行聚会之类的活动,就因为街上人少,正合适。
)白额春联
贴春联也是中国人特有的春节风俗,它是把各种吉祥的祝福语写在大红纸上贴在门的两边。
红色在中国是喜庆的颜色,用红纸来写春联是一般中国人约定俗成的习惯,是家家必须要遵守的,否则会有不吉利的嫌疑。
但在莆田正因为有这段倭寇侵害的历史的缘故,莆田境内却流行着贴白额春联的风俗。
在莆田除了除夕家家团圆过年之外,还会再过一次年,当地人称之为“做大岁”。
莆田的这个特殊的过年风俗是有历史来源的。
莆田市直辖莆田和仙游两县,在宋、元、明、清四个朝代,都同属于兴化这一军、路、府,因此习惯上称为兴化。
明代嘉靖四十一年(1562),倭寇侵犯抗倭英雄戚继光福建,占领宁德横屿、福清牛田和莆田林墩等地,建立据点,四处烧杀掠抢。
兴化府城在农历十一月二十九的半夜时分被倭寇攻陷,并被占据长达两个月之久。
兴化城内被焚毁殆尽,死亡3万余人。
当时,莆田男女老少奋起反抗,被倭寇割舌断胫,或
火焚、钉死,惨不忍睹,倭贼灭绝人性的暴行震惊海内外。
次年正月廿五日,由于城内死尸腥臭不可居,倭寇只得暂退平海。
兴化城的陷落惊动朝廷,这是自有倭患以来被攻陷的第一个府城。
嘉靖皇帝罢免了福建总兵游震得,从浙东调回戚继光为福建副总兵官,配合新任福建总兵俞大猷和广东总兵刘显会同剿倭。
戚继光多次来莆田抗倭,拯救百姓于水火。
期间的莆田黄石林墩大捷,连克倭营六十多座,歼敌四千多,铲除倭寇大本营,从此倭患基本平定。
兴化城得以光复。
这时,逃亡山区的老百姓,才纷纷于二月初二返回家里。
大家一方面掩埋亲友的尸体,另一方面收拾破碎家园。
这时,年节已过,人们只得在二月初二那天互相探望之后,于二月初四重新过年团圆。
平倭之后,邑贤林龙江捐田三十亩,在林墩首倡建生祠奉祀戚继光,1998年,戚继光纪念馆编入《福建年鉴》。
光饼的传说也就是民间对戚继光的纪念。
莆田人民为了纪念那段惨痛的历史,缅怀抗倭英雄戚继光的英勇事迹,民间相约以除夕为小年夜,正月初四为"大年夜",亦称"做大岁",补过一次年。
根据史料,当时遭到倭寇侵害的还有江苏兴化,据说当时倭寇接到上头命令进犯兴化,但没搞清楚是哪个兴化,就同时进行侵犯。
江苏兴化却没有“做大岁”的习俗。
所以莆田的“做大岁”这个风俗可以说是全国独有。
探亡日
新年正月初一吃完饭后亲友登门互相拜望,叫做“拜年”,说些吉利话儿,这种习俗和全中国都一样。
但以正月初二为“探亡日”,这一天互不登门,以表示对倭寇侵害中死难亲人的哀悼。
至今莆田人每年这一天,都不互相串门拜年,或者走亲访友,害怕把霉头带给别人。
(不过我们年轻人偏偏挑这一天进行聚会之类的活动,就因为街上人少,正合适。
)白额春联
贴春联也是中国人特有的春节风俗,它是把各种吉祥的祝福语写在大红纸上贴在门的两边。
红色在中国是喜庆的颜色,用红纸来写春联是一般中国人约定俗成的习惯,是家家必须要遵守的,否则会有不吉利的嫌疑。
但在莆田正因为有这段倭寇侵害的历史的缘故,莆田境内却流行着贴白额春联的风俗。
原先,莆田正月初二“探亡日”每家都贴上白联,但在初四“做大岁”,又要按惯例贴上大红春联,在哀思亲人与吉庆佳节的矛盾中,人们选择了一个折中的办法,那就是在刚贴过的白联上面,覆盖大红的春联,将白联露出一截(约10厘米),用来表示心有余哀。
从此以后,莆田地区在春节时,便流行贴白额春联的风俗。
除夕夜不关灯
这个习惯和一个民间传说有关。
当地有一个老妇人,平时行善积德,为人真诚,深得大家的赞扬。
就在倭寇大肆屠杀的那天晚上,老妇人一家还在睡梦里。
这时候,老妇人在梦里梦见菩萨要她起来点灯。
信佛的老妇人梦醒之后,就按照菩萨的指点点了灯。
直到天亮才知道倭寇屠杀了村里的每一户人家,屠杀完之后用点灯来做记号,表示屠杀过该户人家。
老妇人一家就这样逃避了这场灾难。
此后,除夕夜吃完饭,无论什么时候就寝,灯总是要一直开到天亮,以用来表示开灯可以避免灾祸,保一家平安。
禁忌
正月初一,新年伊始,凡事以纳吉迎祥为准则,禁忌很多:农历新年正月初一早,每家吃的几乎也是同样的饭菜,都是捞线面浇鸡汤或鸭汤,而且吃的第一口必须是线面,据说这样就不会淋到新年里的第一场雨;忌打骂孩子,忌和别人吵架,忌说不吉利的话,不得讨钱
逼债;忌用扫帚扫地,意味新年迎祥纳福,惟恐一扫而空;忌穿旧衣裳,要穿新衣,曰“去旧迎新”;忌赤足,行走时足被刺伤即为不吉;还有一些禁忌如初二不能挑水,初三才能放鞭炮开井。
风俗风俗习惯习俗作风风俗交流莆田网
本文转载自莆田网:/
本文转载所属栏目:/fengsujiaoliu/
原文链接:/fengsujiaoliu/1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