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微粒的物理特性
纳米微粒的基本性质
纳米微粒的基本性质
一、 电子能级的不连续性 二、 量子尺寸效应 三、 小尺寸效应(体积效应) 四、 表面效应 五、 宏观量子隧道效应 六、 库仑堵塞与量子遂穿 七、 介电限域效应
一、 电子能级的不连续性
Kubo理论
1 .简介: Kubo 理论是关于金属粒子电子性质 的理论。 提出:该理论最初 (1962 年 ) 由 Kubo 及其合 作者提出,后经他们发展。 发展:1986年,Halperin对这一理论又进行 了比较全面的归纳,并对金属超微颗粒的量子 尺寸效应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内容: (1)对象:金属超微颗粒费米面附近电子能级状态分 布。与通常处理大块材料费米面附近电子态能级分 布的传统理论不同。 一条普遍的物理规律是:具有一维结构的材料,即使 每个原子都有导电的价电子,也不能导电[更准确的 是低温下不能导电]。 例:聚乙炔中的π电子可以在相邻碳原子之间跃迁,因 此π电子可以导电。但纯净的聚乙炔中虽然与碱金属 相似,有一个导电电子,却是绝缘体,电导率很小。 只有掺入受主杂质[缺电子体]或施主杂质[给电子体], 聚乙炔的电导率才会有大幅度的提高。
3、意义 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的研究对基础研究及实用都有着 重要意义。 它限定了磁带、磁盘进行信息贮存的时间极限。量 子尺寸效应、隧道效应将会是未来微电子器件的基 础,或者它确立了现存微电子器件进一步微型化的 极限。当微电子器件进一步细微化时,必须要考虑 上述的量子效应。 总结: 上述的小尺寸效应、表面界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 及宏观量子隧道效应是纳米微粒与纳米固体的基本 特性。它使纳米微粒和纳米固体呈现许多奇异的物 理、化学性质,出现一些“反常现象”。
纳米微粒的基本性质
内容: (1)对象:金属超微颗粒费米面附近电子能级状态分 布。与通常处理大块材料费米面附近电子态能级分 布的传统理论不同。 一条普遍的物理规律是:具有一维结构的材料,即使 每个原子都有导电的价电子,也不能导电[更准确的 是低温下不Biblioteka Baidu导电]。 例:聚乙炔中的π电子可以在相邻碳原子之间跃迁,因 此π电子可以导电。但纯净的聚乙炔中虽然与碱金属 相似,有一个导电电子,却是绝缘体,电导率很小。 只有掺入受主杂质[缺电子体]或施主杂质[给电子体], 聚乙炔的电导率才会有大幅度的提高。
kBT<<W≈e2/d (1.3) 式中, W 为从一个超微颗粒取走或移入一个 电子克服库仑力所做的功; d为超微颗粒的直 径;e为电子电荷。 由式(1.3)可以看出,随着d值下降,W增加。 所以低温下热涨落很难改变超微颗粒的电中性。 有人曾作出估计,在足够低的温度下,当颗粒 尺寸为lnm时,W比δ小两个数量级,由式 (1.3)可知kBT<<δ ,可见lnm的小颗粒在低 温下量子尺寸效应很明显。
费米球:对一、二和三维情况,可以看到电子 体系的基态填满了动量空间中的一个有限区域 [三维是球,二维是圆,一维是线段],这个填 满电子的区域都被称为费米球 费米面:这个填满电子的区域的边界都称为费 米面,实际上是k空间占有电子与不占有电子 区域的分界面。 实际费米面的形状:三维的费米面是球面,二 维的费米面是圆周,一维的费米面只是两点, 不同维度电子体系的费米面的这种差别特别重 要,这与一维体系具有派尔斯相变直接有关。
纳米科学与技术-纳米微粒的结构与物理化学特性
这两种金属纳米晶的比热容都大于其多晶体的比 热容。 在 不 同 温 度 下 , 钯 提 高 了 29~53% , 铜 提 高 了 9~11% 。说明中高温下纳米晶比热容有普遍的提高。
高温下钯和铜纳米晶体与多晶体比热容的比较
一些纳米晶体与多晶体比热容实验值的比较
(b)低温下的比热容 Bai等研究了低温(25K以下)下铁纳米粒子(40 nm)的比热容。 当温度接近10K时,纳米铁晶体的比热容要比普通铁的比 热容大,块体铁的比热容值符合Debye-Sommerfeld关系式。
(3 )热膨胀系数的增加
固体材料受热后晶格振动加剧而引起的容积 膨胀的现象------热膨胀。 由固体物理可知:热膨胀的本质在于材料晶 格点阵的非简谐振动,当晶格作非线性振动, 就会有热膨胀发生。
V V0 E p V0 KV K
K 体积弹性模量,γ 格林艾森常数。
纳米晶体在温度发生变化时,非线性振动包括: 晶体内的非线性热振动 晶界组分的非线性热振动 往往后者的非线性振动较为显著。 纳米晶界占体积百分数较大,故对热膨胀起着主 导作用。
(i)熔点比常规粉体的低得多。 例如:
大块铅的熔点327 ℃ ,20 nm 纳米Pb 39 ℃. 纳米铜 (40 nm) 的熔点,由 1053℃( 体相 ) 变为 750℃。 块状金熔点 1064 ℃,10 nm时1037 ℃;2 nm 时,327 ℃; 银块熔点,960 ℃;纳米银(2-3 nm),低于100 ℃。 用于低温焊接(焊接塑料部件)。
纳米材料物理化学性质
第四章纳米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
纳米微粒的物理性能
第一节热学性能
※1.1. 纳米颗粒的熔点下降
由于颗粒小,纳米颗粒的表面能高、比表面原子多,这些表面原子近邻配位不全,活性大以及体积远小于大块材料的纳米粒子熔化时所需要增加的内能小得多,这就使纳米微粒熔点急剧下降。
金的熔点:1064o C;2nm的金粒子的熔点为327o C。
银的熔点:960.5o C;银纳米粒子在低于100o C开始熔化。
铅的熔点:327.4o C;20nm球形铅粒子的熔点降低至39o C。
铜的熔点:1053o C;平均粒径为40nm的铜粒子,750o C。
※1.2. 开始烧结温度下降
所谓烧结温度是指把粉末先用高压压制成形,然后在低于熔点的温度下使这些粉末结合成块,密度接近常规材料的最低加热温度。
纳米颗粒尺寸小,表面能高,压制成块材后的界面具有高能量,在烧结中高的界面能成为原子运动的驱动力,有利于界面中的孔洞收缩,空位团的湮灭,因此,在较低的温度下烧结就能达到致密化的目的,即烧结温度降低。
※1.3. NPs 晶化温度降低
非晶纳米颗粒的晶化温度低于常规粉末,且纳米颗粒开始长大温度随粒径的减小而降低。
※熔点降低、烧结温度降低、晶化温度降低等热学性质的显著变化来源于纳米材料的表(界)面效应。
第二节电学性能
2.1 纳米金属与合金的电阻特性
1. 与常规材料相比,Pd纳米相固体的比电阻增大;
2. 比电阻随粒径的减小而逐渐增加;
3. 比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上升
4. 随粒子尺寸的减小,电阻温度系数逐渐下降。电阻的温度变化规律与常规粗晶基本相似,差别在于温度系数强烈依赖于晶粒尺寸。
纳米粒子的四大效应
纳米粒子的四大效应
纳米材料由纳米粒子组成。纳米粒子一般是指尺寸在1~100nm间的粒子,它具有以下四方面效应,并由此派生出传统固体不具有的许多特殊性质:
1.表面效应
球形颗粒的表面积与直径的平方成正比,其体积与直径的立方成正比,故其比表面积(表面积/体积)与直径成反比。随着颗粒直径的变小比表面积将会显著地增加。例如粒径为10nm 时,比表面积为90m2/g;粒径为5nm时,比表面积为180m2/g;粒径下降到2nm时,比表面积猛增到450m2/g。粒子直径减小到纳米级,不仅引起表面原子数的迅速增加,而且纳米粒子的表面积、表面能都会迅速增加。这主要是因为处于表面的原子数较多,表面原子的晶场环境和结合能与内部原子不同所引起的。表面原子周围缺少相邻的原子,有许多悬空键,具有不饱和性质,易与其它原子相结合而稳定下来,故具有很大的化学活性,晶体微粒化伴有这种活性表面原子的增多,其表面能大大增加。这种表面原子的活性不但引起纳米粒子表面原子输运和构型变化,同时也引起表面电子自旋构象和电子能谱的变化。
2.量子尺寸效应
大块材料的能带可以看成是连续的,而介于原子和大块材料之间的纳米材料的能带将分裂为分立的能级。能级间的间距随颗粒尺寸减小而增大。当热能、电场能、或者磁场能比平均的能级间距还小时就会呈现出一系列与宏观物体截然不同的反常特性,称之为量子效应。这一效应可使纳米粒子具有高的光学非线性、特异催化性和光催化性质等。
3.小尺寸效应
随着颗粒尺寸的量变,在一定条件下会引起颗粒性质的质变。由于颗粒尺寸变小所引起的宏观物理性质的变化称为小尺寸效应。对纳米颗粒而言尺寸变小,同时其比表面积亦显著增加,从而磁性、内压、光吸收、热阻、化学活性、催化性及熔点等都较普通粒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产生一系列新奇的性质。例如金属纳米颗粒对光吸收显著增加,并产生吸收峰的等离子共振频移;小尺寸的纳米颗粒磁性与大块材料有明显的区别,由磁有序态向磁无序态,超导相向正常相转变。与大尺寸固态物质相比纳米颗粒的熔点会显著下降,例如2nm的金颗粒熔点为600K,随着粒径增加熔点迅速上升,块状金为1337K。
纳米微粒的特性-
b、Krieger等人曾对单分散胶乳粒子的“中性稳定”悬浮
液的布郎运动对黏度的影响进行调查,观察到剪切减薄行为及 高剪切极限黏度和低剪切极限黏度。对于浓度为50vol%(非法 定计量单位)粒子直径为150nm的悬浮液高剪切极限黏度是低 剪切极限滞度的两倍。随着浓度减小和粒子直径的增加,两个 极限值的差快速减小。
下图所示为不同粒径下,不同浓度Al2O3微粒水悬浮液 的黏度随剪切速率变化曲线。可以看出,该种悬浮液呈现出黏 度随剪切速度增加而减小的剪切减薄行为。
几位科学家关于悬浮液行为的分析:
a、过去通常认为剪切减薄行为是由粒子的凝聚作用所致, 但电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悬浮液中的粒子是非常分散的,因 此,Yeh和Sacks等人指出,剪切减薄行为不能归结为粒子的凝 聚作用,而是由布朗运动和电黏滞效应引起的。
而上图表明,浓度为38vol%,粒径为约100nm的Al2O3 悬浮液的高剪切黏度是低剪切黏度的三倍。这与Krieger的结果 有矛盾。 由于Krieger调查的悬浮液是电中性的,而Al2O3悬浮 液则不是电中性,因此Yeh和Sacks认为,Al2O3悬浮液行
为与Krieger调查的悬浮液行为的差别是由于在Al2 O3悬浮液中电黏滞效应引起的。特别是粒子表面电荷密
现实问题: 在纳米微粒制备过程中,纳米微粒表面的活性 使它们很容易团聚在一起从而形成带有若干弱连接界面的尺 寸较大的团聚体,这给纳米微粒的收集带来很大的困难。 解决办法:用物理方法(或化学方法)制备的纳米粒子经 常采用分散在溶液中进行收集。尺寸较大的粒子容易沉淀下 来.当粒径达纳米级(1—100nm),由于布朗运动等因素阻止 它们沉淀而形成一种悬浮液(水溶胶或有机溶胶)。这种分散 物系又称作胶体物系,纳米微粒称为胶体。即使在这种情况 下,由于小微粒之间库仑力或范德瓦耳斯力团聚现象仍可能 发生。如果团聚一旦发生,通常用超声波将分散剂(水或有机 试剂)中的团聚体打碎。其原理是由于超声频振荡破坏了团聚 体中小微粒之间的库仑力或范德瓦耳斯力,从而使小颗粒分 散于分散剂中。
纳米颗粒的物理特性介绍
磁学性能
磁化率
纳米微粒的磁性与所含的总电子数的奇偶性密切
相关。每个微粒的电子可以看成一个体系,电子数
的宇称可为奇或偶。一价金属的微粉,一半粒子的
宇称为奇,另一半为偶。两价金属的粒子的宇称为
偶,电子数为奇或偶数的粒子磁性有不同温度特点。
奇数:磁化率 = C/(T-Tc)
遵从d-3规律
偶数:磁化率 ∝ kBT
2
热学性能 磁学性能 光学性能 纳米微粒悬浮液和动力学性质 表面活性及敏感特性 光催化性能
3
热学性能
纳米微粒同常规物体相比,熔点、开始烧结温 度和晶化温度均低得多。 (1)熔点低
例: 大块Pb的熔点为600K,而20nm球形Pb微 粒熔点降低288K;纳米Ag微粒在低于373K开始熔 化,常规Ag的熔点为1173K。 原因:
16
光学性能
宽频带强吸收
大块金属具有不同颜色的光泽,表明它们对可 见光范围各种颜色(波长)的反射和吸收能力不同, 而当尺寸减小到纳米级时各种金属纳米微粒几乎都 呈黑色,它们对可见光的反射率极低,例如铂金纳 米粒子的反射率为l%,金纳米粒子的反射率小于10 %。这种对可见光低反射率,强吸收率导致粒子变 黑。
I = I0 (24π3NV2/λ4) (n12-n22)/(n12+n22)
25
光学性能
• 散射光强度(即乳光强度)与粒子的体积平 方成正比,对低分子真溶液分子体积很小,虽有
纳米微粒的物理特性
纳米Al2O3 可在1423K~1773K
烧结致密度可达99.7%
常规Si3N4 烧结温度高于2273K 纳米Si3N4 烧结温度降低673K~773K
2/15/22002222
7
第7页,此课件共56页哦
纳米TiO2 在773K加热呈现出明显的 致密化,而晶粒仅有微小的增加,
致使纳米微粒
d>10nm熔点下降很 少
d<10nm, 熔点开始明 显下降;
d<3-5nm时,熔点开始
急剧下降.
2/15/22002222
4
第4页,此课件共56页哦
烧结温度:
所谓烧结温度:是指把粉末高压压 制成形,然后在低于熔点的温度下使这 些粉末互相结合成块,密度接近常规材 料的最低加热温度 。
2/15/22002222
例:纳米SiC颗粒 红外吸收频率 814cm-1 大块SiC固体 红外吸收频率 794cm-1
纳米SiC颗粒的红外吸收频率较大块固体蓝移了20cm-1。
纳米Si3N4颗粒红外吸收频率的峰值为:949cm-1 大块Si3N4固体为:935cm-1
相对移动了14cm-1。
2/15/22002222
33
不同种类的纳米磁性微粒显现出超顺磁 的临界尺寸是不相同的。
2/15/22002222
18
第18页,此课件共56页哦
第三章---纳米微粒的结构与物理特性
图9: 不同原始粒径(d0)的纳米Al2O3微粒的粒径随退火温 度的变化.图中.○:d0=8nm; △:d0=15nm; ⊙:d0=35nm
3.2.2 磁学性
人们发现鸽子,蝴蝶,蜜蜂等生物中存在超微磁性颗粒 大小为 人们发现鸽子,蝴蝶,蜜蜂等生物中存在超微磁性颗粒(大小为 20nm的磁性氧化物 ,这使得这些生物在地磁场中能辨别方向,具有 的磁性氧化物), 的磁性氧化物 这使得这些生物在地磁场中能辨别方向, 回归的本领。 回归的本领。
纳米Al 微粒的高分辩电镜照片. 图6. 纳米 2O3微粒的高分辩电镜照片 黑点为Al原子 表面具有原子台阶,内部原子排列整齐.) 原子, (黑点为 原子,表面具有原子台阶,内部原子排列整齐 )
3.2纳米微粒的物理特性 纳米微粒的物理特性 纳米微粒的物理特性
大的比表面积,表面原子数、表面能和表面张力隧粒径的下降, 大的比表面积,表面原子数、表面能和表面张力隧粒径的下降, 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及宏观量子隧道效应; 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及宏观量子隧道效应; 纳米微粒不同于常规粒子的奇异的物理特性, 纳米微粒不同于常规粒子的奇异的物理特性,主要可分为以下 六种最基本的特性: 六种最基本的特性:
2.实例: 实例: 实例
纳米材料学(二)——纳米微粒的特性
纳米微粒的化学特性
吸附 分散与团聚 催化作用
吸附
吸附是相接触的不同相之间产生的结合 现象。 吸附可分为两类,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 物理吸附是吸附剂与吸附相之间以范德 华力之类较弱的物理力相结合; 化学吸附是吸附剂与吸附相之间以化学 键强结合。
纳米微粒由于有大的比表面和表面原子配位不 足,与相同材质的大块材料相比,有较强的吸 附性。 纳米粒子的吸附性与被子吸附物质的性质、溶 剂的性质以及溶液的性质有关。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溶液以及溶液的pH值等都对 纳米微粒的吸附产生强烈的影响。 不同种类的纳米微粒吸附性质也有很大差别。
表面效应
表面效应是指纳米颗粒表面原子数与总原子数之比随 粒径变小而急剧增大后引起的性质上的变化。纳米粒 子尺寸小,表面能高,表面原子占相当大的比例。例 如粒径为10nm时,比表面积为90m2/g;粒径为5nm 时,比表面积为180m2/g;粒径下降到2nm时,比表 面积猛增到450m2/g。粒子直径减小到纳米级,不仅 引起表面原子数的迅速增加,而且纳米粒子的表面积、 表面能都会迅速增加。这主要是因为处于表面的原子 数较多,表面原子的晶场环境和结合能与内部原子不 同所引起的。表面原子周围缺少相邻的原子,有许多 悬空键,具有不饱和性质,易与其它原子相结合而稳 定下来,故具有很大的化学活性,晶体微粒化伴有这 种活性表面原子的增多,其表面能大大增加。
蓝移和红移现象:与大块材料相比,纳 米微粒的吸收带普遍存在“蓝移”现象, 即吸收带移向短波长方向。对纳米微粒 吸收带“蓝移”的一种解释是基于纳米 微粒的量子尺寸效应。由于颗粒的尺寸 减小、能隙变宽,即已被电子占据分子 轨道能级与未被占据分子轨道能级之间 的宽度(能隙)随颗粒直径减小而增大, 这是产生蓝移的根本原因。
第二章-纳米微粒的物理化学性质-2012
纳米材料基础与应用 13
烧结温度——把粉末先加压成形,然后在低于熔点的 温度下使这些粉末互相结合,密度接近于材料的理论 密度的温度。
纳米材料基础与应用
14
晶化温度 传统非晶氮化硅在1793K晶化成α相,纳米非晶氮化 硅微粒在1673K加热4h全部转变成α相。
纳米微粒开始长大温度随粒径的减小而降低. 8nm, 15nm和35nm粒径的Al2O3粒子快速长大的开始温度分别 为1073K,1273K和1423K。
2.2.2光学性能
压应力的增加会导致能带结构的变化;电子波函数重叠 加大,结果带隙、能级间距变窄,这就导致电子由低能 级向高能级及半导体电子由价带跃迁到导带引起的光吸 收带和吸收变发生红移。 纳米 NiO 中出现的光吸收带的红移是由于粒径减小时红 移因素大于蓝移因素所致.
(4)纳米微粒的发光
当纳米微粒的尺寸小到一定值时可在一定波长的 光激发下发光.
表面效应和量子尺寸效应对纳米微粒的光学特性有很大的影 响.甚至使纳米微粒具有同样材质的宏观大块物体不具 备的新的光学特性. 主要表现为如下几方面: (1)宽频带强吸收 (2)蓝移和红移现象
(3)量子限域效应
第三章 纳米颗粒的物理特性
热学性能
磁学性能
光学性能
纳米微粒悬浮液和动力学性质
表面活性及敏感特性 光催化性能
3
热学性能
纳米微粒同常规物体相比,熔点、开始烧结温 度和晶化温度均低得多。 (1)熔点低 例: 大块Pb的熔点为600K,而20nm球形Pb微 粒熔点降低288K;纳米Ag微粒在低于373K开始熔 化,常规Ag的熔点为1173K。 原因:
16
光学性能
宽频带强吸收 大块金属具有不同颜色的光泽,表明它们对可 见光范围各种颜色(波长)的反射和吸收能力不同, 而当尺寸减小到纳米级时各种金屑纳米微粒几乎都 呈黑色,它们对可见光的反射率极低,例如铂金纳 米粒子的反射率为l%,金纳米粒子的反射率小于10 %。这种对可见光低反射率,强吸收率导致粒子变 黑。 纳米氮化硅、SiC及A12O3粉对红外有一个宽频带 强吸收谱。这是由于纳米粒子大的比表面导致了平 均配位数下降, 不饱和键和悬键增多。
K n (n j ) / nj3
j 1 n
(3-3)
Ln
1 1 ( n 1) j ( n 1) 2 2
j 1
[n (2 j 1)] /[n(2 j 1)3 ](3-4)
12
磁学性能
式中:n为球链中的颗粒数,
为颗粒磁矩,
d为颗粒间距。
Ohshiner 引入缺陷对球链模型进行修
纳米结构和纳米材料 第2章 纳米微粒的结构与物理和化学特性
(2)蓝移和红移现象
与大块材料相比,纳米颗粒的吸收 带普遍存在“蓝移”现象,即吸收带移 向短波长方向。
在一些情况下,粒径减小至纳米级 时,可以观察到光吸收带相对粗晶材料 呈现“红移”现象,即吸收带移向长波 长。
CdS溶胶微粒在不同尺寸下的 吸收谱
对纳米微粒吸收带“蓝移”的解释归纳起来有两个 方面
第二章 纳米微粒的结构与物理 和化学特性
主要内容
2.1 微粒的结构与形貌
2.2 物理特性 1)热学 2)磁学 3)光学 4)表面与界面活性
主要内容
2.3 化学特性 1)吸附 非电解质吸附 电解质吸附 2)团聚与分散 团聚 分散 3)流变特性
2.1 微粒的结构与形貌
纳米颗粒一般为球形或类球形(见图)
(1) 超顺磁性
纳米微粒尺寸小到一定临界值时进入超 顺粒磁径状分态别,为5例n如m,α-1F6en,m和Fe23O0n4和m时α-变Fe成2O顺3 磁体。这时磁化率χ不再服从居里-外斯 定律 C T - TC
C-常数,Tc-居里温度。
镍微颗粒的矫顽力HC与颗粒直 径d的关系曲线
纳米Ni微粒升温过程V(χ)随温 度变化曲线
金纳米颗粒的粒径与熔点的关系
烧结温度-粉末高压成型后,在低于熔点的温 度下使粉末成块,密度接近于常规材料的最低 加热温度。
纳米颗粒尺寸小,表面能高,压制成块材后的 界面具有高能量,在烧结中高的界面能成为运 动的驱动力,有利于界面中的孔洞收缩,空位 团的湮没,因此,在较低的温度下烧结就能达 到致密化的目的,即烧结温度降低。
纳米材料导论第一章纳米材料的基本概念与性质
21
碳纳米管,是1991年由日本 电镜学家饭岛教授通过高分 辨电镜发现的,属碳材料家 族中的新成员,为黑色粉末 状。
是由类似石墨的碳原子六边 形网格所组成的管状物,它 一般为多层,直径为几纳米 至几十纳米,长度可达数微 米甚至数毫米。
纳米丝
以碳纳米管为模板合成氮化硅纳米丝
用微米级SiO2、Si和混合 粉末为原料,用碳纳米管 覆盖其上作为模板,以氮 气为反应气合成了一维氮 化硅纳米线体。测量了不 同温度下合成纳米氮化硅 的型貌和结构,
氮化硅纳米丝
26
1.2 纳米微粒的基本性质
1.电子能级的不连续性 - kubo理论 2. 量子尺寸效应 3. 小尺寸效应 4. 表面效应 5. 宏观量子隧道效应
高韧性陶瓷材料、
人体修复材料和抗癌制剂等。
12
1.1.3纳米粒子薄膜与纳米粒子层系
定义:含有纳米粒子和原子团簇的薄膜、纳米尺寸厚度的 薄膜、纳米级第二相粒子沉积镀层、纳米粒子复合涂层或 多层膜 具有特殊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3
纳米级第二相粒子沉积镀层举例
(Ni-P)-纳米Si3N4复合层 用具有很好悬浮性能的纳米Si3N4固体微粒作为镀液的第二相 粒子,通过搅拌使其悬浮在镀液中,用电刷镀的方法使Ni-P合金与 纳米Si3N4微粒共沉积于基体表面.它具有沉积速度快、镀层硬 度高和耐磨性好等优异的性能.
纳米材料的结构和性质
例如,大块Pb的熔点为 600K,而20nm球形Pb微 粒熔点降低288K;纳米 Ag微粒在低于373K开始 熔化,常规Ag的熔点为 1173K左右.Wronski计 算出Ag微粒的粒径与熔 点的关系,结果如图所 示.由图中可看出,当 粒径小于10nm时,熔点 急剧下降.
所谓烧结温度是指把粉末先用高压压制 成形,然后在低于熔点的温度下使这些 粉末互相结合成块,纳米微粒尺寸小, 表面能高,压制成块材后的界面具有高 能量,在烧结中高的界面能成为原子运 动的驱动力,有利于界面中的孔洞收缩, 因此,在较低的温度下烧结就能达到致 密化的目的,即烧结温度降低.
此外,纳米磁 性微粒还具备 许多其他的磁 特性.纳米金 属Fe(8nm)饱和 磁化强度比常 规α-Fe低40%, 纳米Fe的比饱 和磁化强度随 粒径的减小而 下降(见图);
2.3光学性能
纳米粒子的一个最重要的标志是尺寸与物理的 特征量相差不多,例如,当纳米粒子的粒径与 超导相干波长、玻尔半径以及电子的德布罗意 波长相当时,小颗粒的量子尺寸效应十分显 著.与此同时,大的比表面使处于表面态的原 子,电子与处于小颗粒内部的原子、电子的行 为有很大的差别,这种表面效应和量子尺寸效 应对纳米微粒的光学特性有很大的影响.甚至 使纳米微粒具有同样材质的宏观大块物体不具 备的新的光学特性.主要表现为如下几方面:
2.2 磁学性能
纳米微粒的小尺寸效应、量子尺寸效应、 表面效应等使得它具有常规粗晶粒材料 所不具备的磁特性.纳米微粒的主要磁 特性可以归纳如下: (1)超顺磁性 纳米微粒尺寸小到一定临界值时进入 超顺磁状态
纳米材料与技术-纳米微粒的基本特性
第三章纳米微粒的基本特性
一、纳米微粒的结构
二、纳米微粒的基本特性
热学、磁学、光学、动力学、表面活性、光催化性能
一、纳米微粒的结构
纳米态:物质的第?态!
区别于固、液、气态,也区别于“等离子体态”(物质第四态)、地球内部的超高温、超高压态(物质第五态),与“超导态”、“超流态”也不同。
纳米态的物质一般是球形的。物质在球形的时候,在等体积的条件下,它的界面最小、能量最低、自组织性最强、对称性也最高,有着很好的强关联性。
超微颗粒的表面与大块物体的表面是十分不同的,若用高倍率电子显微镜对金超微颗粒(直径为2nm)进行电视摄像,实时观察发现这些颗粒没有固定的形态,随着时间的变化会自动形成各种形状(如立方八面体、十面体、二十面体等),它既不同于一般固体,又不同于液体,是一种准固体。在电子显微镜的电子束照射下,表面原子仿佛进入了“沸腾”状态。尺寸大于10纳米后才看不到这种颗粒结构的不稳定性,这时微颗粒具有稳定的结构状态。
纳米微粒一般为球形或类球形,可能还具有其他各种形状(与制备方法有关)。
纳米微粒的结构一般与大颗粒的相同,内部的原子排列比较整齐,但有时也会出现很大的差别:高表面能引起表层(甚至内部)晶格畸变。
二、纳米微粒的基本特性
1. 纳米微粒的热学性质
固态物质在其形态为大尺寸时,其熔点是固定的;超细微化后发现其熔点将显著降低,当颗粒小于10纳米量级时尤为显著。
➢大块Pb的熔点为600K,而20nm的的球形Pb微粒熔点降低288K。➢ Ag的熔点:常规粗晶粒为960︒C;纳米Ag粉为100︒C ➢ Cu的熔点:粗晶粒为1053︒C;粒度40nm时为750︒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 α-Fe——5nm Fe3O4 ——16nm α- Fe2O3 ——16nm (2)原因:在小尺寸下,当各向异性能减小到与热 运动能可相比拟时,磁化方向就不再固定在一个易磁 化方向,易磁化方向作无规律的变化,结果导致超顺 磁性的出现。 不同种类的纳米磁性微粒显现超顺磁的临界尺寸是 不相同的。
例:
材料 烧结温度
常规 Al2O3 纳米 Al2O3 常规Si3N4 纳米Si3N4
2073---2173K 1423---1773K 2273K 673---773K
纳米TiO2在773K加热时呈现出明显的致密化,而 晶粒仅有微小的增加,致使纳米微粒TiO2在比大 晶粒样品低873K的温度下烧结就能达到类似的硬 度(见图1.6)。
1.宽频带强吸收
大块金属:具有不同颜色的光泽。它们对可 见光范围各种颜色(波长)的反射和吸收能力不 同。 纳米粒子:各种金属纳米微粒几乎都呈黑色。 对可见光低反射率、强吸收率导致粒子变黑。 例:Pt纳米粒子的反射率为1%,Au纳米粒子 的反射率小于10%。 纳米氮化硅、SiC及Al2O3粉末对红外有一个 宽带吸收谱。 对可见光低反射率,强吸收率导致粒子变黑。
2.蓝移现象 与大块材料相比,纳米微粒的吸收带普遍存在 “蓝移”现象,即吸收带移向短波方向。 例: 纳米SiC颗粒:峰值红外吸收频率是814cm-1 大块SiC固体:峰值红外吸收频率是794cm-l。 纳米氮化硅颗粒:峰值红外吸收频率是 949cm-l 大块Si3N4固体:峰值红外吸收频率是935cm-l
1、形貌 (1)一般形状 纳米微粒一般呈球形(在通常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 随着制备条件不同特别是当粒子的尺寸变化时(1~ l00nm之间),粒子的形貌并非都呈球形或类球形。 (2)其他形状 (A)球形粒子的表面上存在原子台阶。(用高倍超 高真空的电子显微镜观察纳米球形粒子) (B)正方形或矩形。 (C)五边形十面体形状(银的纳米微粒) (D)其他形状
纳米微粒的物理பைடு நூலகம்性
一、 纳米微粒的形貌与结构 二、 纳米微粒的热学性质 三、 纳米粒子的磁学性质 四、 纳米微粒的光学性质 五、 纳米微粒分散物系的动力学性质 六、 表面活性及敏感特性 七、 光催化性能 八、 电学性能 九、 特殊的力学性质
一、 纳米微粒的形貌与结构
金纳米粒子
纳米Al2O3微粒的高分辩电镜照片. (黑点为Al原子,表面具有原子台阶,内部原子排列整齐.)
银纳米粒子
银纳米粒子
2、结构(晶体结构)
基本规律:纳米微粒的结构一般与大颗粒的 相同,但有时会出现很大差别。 例:用气相蒸发法制备Cr的纳米微粒时,占主 要部分的α-Cr微粒与普通bcc结构的铬是一致 的,晶格参数α0=0.288nm。但同时还存在 δ-Cr,它的结构是一种完全不同于α-Cr的新 结构,晶体结构为A-15型,空间群Pm3n。
原 因
( 1 )粒子的表面能和表面张力随粒径的减小 而增加; (2)纳米微粒的比表面积大; ( 3 )由于表面原子的最近邻数低于体内而导 致非键电子对的排斥力降低; 引起颗粒内部特别是表面层晶格的畸变。 例:有人用EXAFS技术研究Cu、Ni原子团 发现,随粒径减小,原子间距减小。Staduik 等人用X射线分析表明,5nm的Ni微粒点阵收 缩约为2.4%。
(B)球链模型:采用球链反转磁化模式来计算纳米 Ni微粒的矫顽力。 由于静磁力作用,球形纳米Ni微粒形成链状,对 于由n个球形粒子构成的链的情况,矫顽力
式中,n为球链中的颗粒数;μ为颗粒磁矩;d 为颗粒间距。设n=5,则Hcn≈[55×104/(4 π)]A/m,大于实验值。
Ohshiner引入 缺陷对球链模型 进行修正后,矫 顽力比上述理论 计算结果低。他 认为颗粒表面氧 化层可能起着类 似缺陷的作用, 从而定性地解释 了上述实验事实。
四、 纳米微粒的光学性质
纳米粒子的一个最重要的标志是尺寸与物理 的特征量相差不多。 纳米粒子的粒径:超导相干波长、玻尔半径、 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小颗粒的量子尺寸效应 大的比表面使处于表面态的原子、电子与处 于小颗粒内部的原子、电子的行为有很大的差 别→表面效应 纳米微粒具有特殊的的光学性能。
原因:纳米粒子大的比表面导致了平均配位数↓,不 饱和键和悬键↑,与常规大块材料不同,没有一个单 一的、择优的键振动模式,而存在一个较宽的键振动 模的分布,在红外光场作用下它们对红外吸收的频率 也就存在一个较宽的分布,这就导致了纳米粒子红外 吸收带的宽化。
应用: 大约几微米的厚度就能完全消光。利用 这个特性可以作为高效率的光热、光电等转换 材料,可以高效率地将太阳能转变为热能、电 能。此外又有可能应用于红外敏感元件、红外 隐身技术等。 太阳能热水器的真空集热管 吸热镀膜涂层, 该涂层应具有较高的太阳吸收比和较低的红外 发射比,镀膜层太薄影响吸收热量;太厚则红 外发射率增高,保温效果差。而目前生产工艺 上采用的干涉膜和渐变膜并无优劣之分,只是 工艺不同而己,用户很难区别。
3.量子限域效应 激子的影响。 半导体纳米微粒的半径r<αB(激子玻尔半径) 时,电子的平均自由程受小粒径的限制,被局 限在很小的范围,空穴很容易与它形成激子, 引起电子和空穴波函数的重叠,这就很容易产 生激子吸收带。随着粒径的减小,重叠因子 (在某处同时发现电子和空穴的几率1U(0)12) 增加,对半径为r的球形微晶,忽略表面效 应,则激子的振子强度
(2)原因
颗粒小; 表面能高、比表面原子数多; 表面原子近邻配位不全,活性大; 体积远小于大块材料; 纳米粒子熔化时所需增加的内能小得 多,纳米微粒熔点急剧下降。
2、开始烧结温度降低
(1)烧结温度:所谓烧结温度是指在低于熔点的温度 下使粉末互相结合成块,密度接近常规材料的最低加 热温度。 (2)原因:纳米微粒尺寸小,表面能高,压制成块材 后的界面具有高能量,在烧结中高的界面能成为原子 运动的驱动力,有利于界面中的孔洞收缩,空位团的 湮没,因此,在较低的温度下烧结就能达到致密化的 目的,即烧结温度降低。
例 : Fe 和 Fe3O4 单 磁 畴 的 临 界 尺 寸 分 别 为 l2nm 和 40nm。 许多实验表明,纳米微粒的Hc测量值与一致转动的 理论值不相符合。 例:粒径为65nm 的Ni微粒具有大于其他粒径微粒的 矫顽力,Hcmax≈[25×104/4π]/A/m。这远低于一 致转动的理论值,Hc=4K1/3Ms≈[16×105/4 π]/A/m。 都有为等人认为对纳米微粒Fe、Fe3O4和Ni等的高 矫顽力的来源应当用球链模型来表示。
荧光粉中的应用 有些氧化物,如TiO2、 Fe2O3、 ZnO2、 Al2O3,当达 到纳米尺寸时对紫外光有强烈的吸收。 亚微米TiO2 对紫外光没吸收。 纳米TiO2 对400nm以下紫外光有强烈的吸收。 纳米Fe2O3 对600nm以下紫外光有强烈的吸收。 纳米Al2O3 对250nm以下紫外光有强烈的吸收。 把几种纳米氧化物混到稀土荧光粉中,能有效地吸收 掉有害的紫外光而不降低荧光粉的发光效率。 日光灯是利用水银的紫外线来激发管壁的荧光粉导致 高亮度的照明,但紫外光对荧光粉的寿命及人体有损害。 所以要进行过滤。
隐身:就是把自己隐蔽起来,让别人看不见、测不到。 隐型飞机就是让雷达探测不到,它是在机身表面涂 上红外与微波吸收纳米材料来实现的,因为雷达是通 过发射电磁波再接收由飞机反射回来的电磁波来探测 飞机的。 例:1991年海湾战争中,美国F117A型飞机的隐身 材料就是含有多种纳米粒子对不同的电磁波有强烈的 吸收能力。在42天战斗中,执行任务的的飞机1270架 次,摧毁了伊拉克95%的军事设施而美国战机无一受 损。 科索沃战争中B2隐形轰炸机轰炸我南联盟大使馆
防晒油、化妆品的应用 太阳光包含光的各种波长,有可见光、 红外光、和紫外光。 对人体伤害的是紫外光, 300~ 400nm之间。所以在防晒油、化妆品中加 入TiO2等纳米氧化物能很好地吸收有害的 射线,达到保护皮肤的目的。颗粒不能太 大或太小,一般40nm,太大起不到吸收作 用,太小会堵塞毛孔,影响健康。
3.居里温度(TC)
(1)定义:磁化率呈现明显峰值的温度。居里 温度 Tc 为物质磁性的重要参数,通常与交换积 分Je成正比,并与原子构型和间距有关。 (2)特点 (A)对于薄膜:理论与实验研究表明,随着铁 磁薄膜厚度的减小,居里温度下降。 ( B )对于纳米微粒 : 由于小尺寸效应和表面效 应而导致纳米粒子的本征和内部的磁性变化, 因此具有较低的居里温度。
3、非晶纳米微粒的晶化温度低于常规粉体
传统非晶Si3N4在1793K晶化成α-相,纳米非晶 Si3N4微粒在1673K加热4h全部转变成α相。
纳米微粒 开始长大的 温度随粒径 的减小而降 低。
应用: 超细银粉制成的导电浆料可以进 行低温烧结,此时元件的基片不必采用 耐高温的陶瓷材料,甚至可用塑料。采 用超细银粉浆料,可使膜厚均匀,覆盖 面积大,既省料又具高质量。熔点下降 的性质对粉末冶金工业具有一定的吸引 力。
激子:在光跃迁过程中,被激发到导带中的电子和在 价带中的空穴由于库仑相互作用,将形成一个束缚 态,称为激子。 分类:通常可分为万尼尔(Wannier)激子和弗伦 克尔(Frenkel)激子。 万尼尔激子:电子和空穴分布在较大的空间范围,库 仑束缚较弱,电子“感受”到的是平均晶格势与空穴的 库仑静电势,这种激子主要是在半导体中; 弗伦克尔激子:电子和空穴束缚在体元胞范围内,库 仑作用较强,这种激子主要是在绝缘体中。
(A)量子尺寸效应。 由于颗粒尺寸下降能隙变宽,电子跃迁需要的能量 增大,这就导致光吸收带移向短波方向,Ball等对这 种蓝移现象给出了普适性的解释;已被电子占据分子 轨道能级与未被电子占据分子轨道能级之间的宽度 (能隙)随颗粒直径减小而增大,这是产生蓝移的根本 原因,这种解释对半导体和绝缘体都适用。 (B)表面效应。 由于纳米微粒颗粒小,大的表面张力使晶格畸变, 晶格常数变小,对纳米氧化物和氮化物小粒子研究表 明第一近邻和第二近邻的距离变短,键长的缩短导致 纳米微粒的键本征振动频率增大,结果使光吸收带移 向了高波数。
三、 纳米粒子的磁学性质
1.超顺磁性
(1)定义:超顺磁性是指当纳米磁性粒子的粒径小于 某一临界尺寸后,在有外加磁场存在时,表现出较强 的磁性,但当外磁场撤消时,无剩磁,不再表现出磁 性。 特点:这时磁化率χ不再服从居里-外斯定律。
C T TC
矫顽力Hc→0,磁化强度MP可以用朗之万公式来描述。 Mp≈μ2H/(3kBT),μ为粒子磁矩。
二、 纳米微粒的热学性质
总体情况:纳米微粒的熔点、开始烧结温度和晶化 温度均比常规粉体低得多。 1、熔点急剧降低。 (1)举例 Cu: T熔由1053℃—40nm为750℃ Au: T熔由1064℃—10nm为1037℃,2nm为20℃ Ag:超细粒子T熔=l00℃ Pb:熔点 600K 20nm时熔点降低至288K CdS半导体原子簇:2.4—7.6nm△T熔>1000℃
2.矫顽力
(1)定义:使单磁畴纳米微粒去掉磁性所需要施加的 反向磁场力。(必须使每个粒子整体的磁矩反转,这 需要很大的反向磁场) 纳米微粒尺寸高于超顺磁临界尺寸时通常呈现高的矫 顽力Hc。
(2)原因: 对于纳米微粒高矫顽力的起源两种解释:一致转动模 式和球链反转磁化模式。
(A)一致转动磁化模式: 基本内容:当粒子尺寸小到某一尺寸时,每个粒子就是 一个单磁畴。
式中, m 为电子质量;△ E 为跃迁能量;μ为跃迁偶 极 矩 。 当 R< α B 时 , 电 子 和 空 穴 波 函 数 的 重 叠 1U(0)12将随粒径减小而增加,近似于(αB /r)3。 因为单位体积微晶的振子强度f微晶/V(V为微晶体积) 决定了材料的吸收系数,粒径越小,1U(0)12越大, f微晶/V也越大,则激子带的吸收系数随粒径下降而增 加,即出现激子增强吸收并蓝移,这就称做量子限域 效应。纳米半导体微粒增强的量子限域效应使它的光 学性能不同于常规半导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