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奥林匹克公园规划设计方案一等奖_美国Sasaki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规划设计方案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规划设计方案本规划获得“北京奥林匹克公园规划设计方案征集”第一名简报内容• 规划背景 • 空间规划设计说明 • 交通规划 • 市政设施规划 • 规划项目一览表规划背景• 规划背景 • 规划范围 • 规划内容和要求 • 现状条件分析规划背景2001年,北京申办2008年第29届奥林匹克 运动会的承办权取得成功,奥运成为中国 向世界展示自我的一个大好机会,而奥运 会主会场的设计,就成为展现自身的平 台,其规划设计成为举足轻重的一个环 节。
为充分体现中国文化同奥运文化的融合, 体现时代精神,并积极配合奥运使用的要 求,在延续申奥时期奥运主会场的选址基 础上,北京市奥委会委托首都规划委员 会,于2002年进行了“北京奥林匹克公园 规划设计方案征集” ,对北京第29届奥 运会的主会场进行进一步的方案探讨。
在这次国际方案征集中,由我公司——天 津华汇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同美国Sasaki公 司合作完成的设计——“人类文明成就轴 线”从50多个方案中脱颖而出,获得第一 名,并成为进一步深化设计的蓝本。
规划范围奥林匹克公园总规划用地约1135 公顷,其中森林公园680公顷,奥 运中心区用地405公顷,中华民族 园及部分北中轴路用地50公顷。
规划内容包括景观规划、功能布 局规划、交通规划、市政概念规 划、地下空间规划等,这些规划 内容要适应奥运会赛时和城市长 远发展的要求。
规划内容和要求奥林匹克公园是北京四个主要奥运赛场中 的主体赛场,规划设计内容包括中轴线、 森林公园、元大都遗址公园、奥运中心 区。
其中奥运中心区北区包括会展博览设 施、文化设施、商业服务设施、运动员 村、地下停车设施、集中公共绿地和广场 以及体育设施:8万人国家体育场,1.8万 人国家体育馆,1.5万人国家游泳中心, 奥林匹克公园射箭场等,奥运中心区南区 包括原有亚运会体育设施、新建网球中心 和曲棍球场。
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是要考虑奥运会的建 设和城市长远发展相结合;延续和发展城 市中轴线,体现文化内涵;体现“绿色奥 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宗旨。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和五棵松文化体育中心规划设计方案展
建筑创作 2002/08五棵松文化体育中心篮球馆方案 设计单位: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模型比例:1∶300 摄 影:傅 兴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和五棵松文化体育中心规划设计方案 万众瞩目的北京2008年奥林匹克设计方案竞赛终于落下了帷幕。
从3月31日开始方案征集,至7月2日止,共有89个应征方案送交北京奥组委。
在奥林匹克公园规划设计方案中国内方案22个,国外方案23个,中外联合设计方案10个。
在五棵松文化体育中心规划设计方案中,国内方案17个,国外方案12个,中外联合设计方案5个。
经确认87个方案符合标准并进入评委程序。
其中包括奥林匹克公园规划方案54个,五棵松文化体育中心方案33个。
境外方案来自美国、澳大利亚、德国、法国、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瑞士、希腊、俄罗斯、英国、意大利,还包括我国的台湾和香港。
方案评审时间为7月3日至14日。
评审委员会共由13名委员组成,其中国外7人,国内6人。
他们是北京奥运会组委会代表楼大鹏、平永泉,国际奥委会推荐的澳大利亚专家吉姆·斯洛曼、熟悉奥运会组织运行的澳大利亚专家克里斯·约翰逊、日本著名建筑师矶崎新、新加坡著名规划设计师刘太格、法国著名建筑师格扎维埃·默尼、德国著名建筑评论家克里斯汀·费里斯、美籍华裔规划设计师卢伟民、原首都建筑艺术委员会主任宣祥鎏、清华大学教授吴良镛、东南大学教授齐康以及来自深圳的城市规划专家王富海。
7月16日~29日,所有奥运规划设计方案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进行了公开展示。
奥林匹克公园规划设计方案征集设一等奖1名,奖金25万美元;二等奖2名,奖金各15万美元;优秀奖5名,奖金各6万美元。
五棵松文化体育中心规划设计方案征集设一等奖1名,奖金8万美元;二等奖1名,奖金5万美元;优秀奖3名,奖金各3万美元。
将集中50%以上奥运会设施的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位于北京市区北部、城市中轴线北延长线的顶端,将建设8万坐席的国家体育场、1.8万坐席的国家体育馆、1.5万坐席的国家游泳中心及奥运村运动员公寓。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规划设计解读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规划设计解读让我们把时间追溯到2007年3月,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项目荣获第五届意大利托萨罗伦佐国际风景园林奖(TorsanlorenzuoInternationalPrize)城市绿色空间类奖项的一等奖。
该奖是由国际建筑师协会(UIA)、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FLA)认可的国际风景园林奖,这是我国作品第一次获此殊荣。
12月,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项目荣获北京市第十三届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
而后的2008年,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项目再次荣获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亚太地区风景园林规划类的总统奖(一等奖)。
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认为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是21世纪世界显著成就之一,是在大都市中完全人工建造的大型城市公园,其大胆的、富有挑战性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成为耀眼的亮点。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是距离北京市民最近的森林公园,占地面积680公顷,有10个北海公园那么大。
位于北京南北中轴线的北端,奥林匹克公园的北区,是目前北京市最大的城市公园,被称作第29届奥运会的后花园。
一、生态战略下的人文成果“通往自然的轴线”理念是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规划设计的灵魂。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磅礴大气的自然生态系统延伸了北京古城中轴线,使这条代表城市历史、承载古老文明的轴线完美地消融在自然山水园林之中,以丰富的生态系统、壮丽的自然景观诠释着“通往自然的轴线”理念。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规划设计秉承了中华文明优秀而深厚的传统,以中国传统山水格局为特色,以地域文化和场地特色为根基,形成开阔豁朗的景观控制体系,重点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中国传统造园境界;山水错落、负阴抱阳的山水空间具有“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人文意境;绵延山水,跌宕起伏,凸显“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的气魄,表达人与自然相生共荣的和谐;“龙形水系”,取“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文化含义,将中国龙图腾传向世界。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闪耀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光芒,使“通往自然的轴线”理念不仅仅体现在空间概念上,更具有历史人文意义,成为对中国传统文化浓缩而精确的总结。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胡洁、吴宜夏、吕璐珊、刘辉摘要: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围绕“通往自然的轴线〞理念展开规划设计,将“城市的绿肺和生态屏障、奥运的中国山水休闲后花园、市民的健康森林和休憩自然〞作为设计目标,以丰富的自然生态系统、壮丽的传统山水园林景观终结这条举世无双的城市中轴线,力求到达中国传统园林意境、现代景观建造技术、环境生态科学技术的完美结合,为奥运会效劳,为市民百姓营造休闲乐土。
关键词: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通往自然的轴线人文绿色科技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位于奥林匹克公园的北部,城市中轴线的北端,占地680公顷,是奥林匹克中心区的重要景观背景,是北京市最大的公共公园,因此,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景观规划与设计备受社会各方瞩目。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区位图北京中轴线示意图2002年,北京市规划委员会组织奥林匹克公园规划设计方案征集活动,美国SASAKI景观设计公司所提交的方案荣获一等奖。
2003年11月,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与中心区景观规划设计方案征集活动评选出A01、A02、A04 3个优秀方案,A02号方案为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与美国SASAKI景观设计公司合作的方案,主题为“通往自然的轴线〞。
2003年12月,根据市规划委[2003]943号文?关于奥运森林公园及中心区景观规划设计方案征集工作请示批复?的精神,决定由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以A02号方案为根底进行深化整合。
2005年10月27日,北京市委常委原那么上批准了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最终方案。
1.规划设计理念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以“通往自然的轴线〞为规划设计理念,奥林匹克中心区代表着现代城市,而森林公园那么代表着自然式空间格局,磅礴大气的自然生态系统赋予了北京古城中轴线新的延伸,使这条代表城市历史、承载古老文明的轴线完美地消融在自然山水园林之中,以丰富的生态系统、壮丽的自然景观诠释“通往自然的轴线〞理念。
作为“北京〞的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其规划设计理念中必然包含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局部。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位于北京市市区北部,城市中轴线的北端,是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核心区域,集中了奥运项目的大部分主要比赛场馆及奥运村、国际广播电视中心等重要设施。
其中,南部是奥林匹克中心区,集中了国家体育场、国家游泳中心、国家体育馆等重要场馆;北部规划为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占地约680hm2,将成为一个以自然山水、植被为主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地带,成为北京市中心地区与外围边缘组团之间的绿色屏障,对进一步改善城市的环境和气候具有举足轻重的生态战略意义。
作为奥林匹克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市最大的公共公园,森林公园的景观规划与景观设计备受社会各方瞩目(图1)。
与历届奥运会奥林匹克公园选址不同的是,北京城市的传统中轴线将贯穿整个奥林匹克公园。
北京城被称为人类历史上城市规划与建设的杰作。
天坛、天安门广场、紫禁城、景山,贯穿了北京城中轴线的始终,气势磅礴,形成了城市建造史上最伟大的轴线。
中国历史上的大规模城市规划多采用规则式棋盘状布局,体现了对秩序的追求;而城市的园林部分多采用自然式空间格局,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表达了对自然的尊重。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在满足奥运会场馆功能基础上,给予北京城中轴线新的延伸——北部森林公园,将使这条举世无双的城市轴线完美地消融在自然山林之中。
2002年,北京市规委组织奥林匹克公园概念设计国际竞赛,美国SASAKI景观设计公司所做方案被选为中标方案。
2003年11月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与中心区景观规划设计方案征集活动评选出A01、A02、A04 3个优秀方案。
A02号方案为清华规划设计研究院与美国SASAKI公司合作的方案,主题为“通向自然的轴线”。
2003年12月根据市规划委[2003]943号文《关于奥运森林公园及中心区景观规划设计方案征集工作请示批复》的精神,决定由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以A02号方案为基础进行深化整合。
2005年4月14日市规发[2005]400号《关于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规划设计方案审查意见的批复》批示原则上通过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规划设计方案。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项目方案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项目方案1.项目背景2.规划理念本公园的规划理念是保护自然环境、提供多样化的娱乐设施,同时提供奥林匹克相关的体验和教育活动。
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公园,让人们能够了解奥林匹克的历史和价值观,同时也能享受到大自然的美好。
3.设施规划3.1绿地与景观区:公园将建有大片绿地,供人们休闲和活动。
景观区将包括花坛、喷泉、草地、湖泊等元素,用于美化环境和提供观赏的空间。
3.2儿童乐园:为了满足家庭和孩子的需求,公园将建有儿童乐园,包括游乐设施、沙池、秋千等,让孩子们可以在安全的环境中玩耍和学习。
3.3自行车道和跑步道:公园将设有专门的自行车道和跑步道,供人们进行运动和健身活动。
这些道路将经过公园中的各个景点,让人们可以在锻炼的同时欣赏美景。
3.4健身设施:公园将设有各种健身设施,如健身器材、体操场和瑜伽区域等。
这些设施将供人们进行各种形式的体育锻炼。
3.5奥林匹克体验区:公园将设有奥林匹克体验区,包括奥林匹克博物馆、运动场和模拟体验设施等,让人们可以了解奥林匹克的历史和精神,亲身参与奥林匹克运动的体验。
4.绿色环保措施4.1智能节能照明系统:公园将使用智能照明系统,通过感应装置来控制灯光的开关和亮度,以减少能源消耗。
4.2太阳能发电:公园的一些设施将采用太阳能发电,包括路灯、充电设备等,用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4.3雨水收集系统:公园将建有雨水收集系统,用于浇灌植物和清洁设施,减少对自来水的需求。
4.4绿色建筑:公园的建筑将采用环保材料和设计,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并在建筑上年建有绿色植物,提高空气质量和美化环境。
5.建设时间和预算本公园的建设时间预计为2年,预算为5000万元。
6.营运和管理通过以上方案,我们希望建立起一个符合奥林匹克精神的森林公园,提供可持续、环保、健康的休闲空间。
这个公园将成为人们了解奥林匹克运动、锻炼身体和欣赏自然景观的理想场所。
希望各方的支持和参与,使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成为城市的绿洲。
2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整体规划方案
2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整体规划方案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整体规划方案1 规划理念中华文明的诠释:人与自然的和谐奥林匹克公园地处城市中轴线北端,总占地面积1135公顷,共分为三个区域,由南至北依次是建成场馆区和预留地、主要场馆和配套设施、奥林匹克森林公园。
北京的中轴线,从前门、天安门广场、紫禁城至景山,贯穿了北京城。
奥林匹克公园的规划延续了北京中轴线,保持了北京作为历史皇城的特点。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以“通往自然的轴线”为设计主题,用磅礴大气的自然山水园消融北京城市的中轴线,和谐地衔接了现代都市和美丽的大自然。
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明为公园中的一山一水增添了气势。
发达的科技以及时代感的融入更使公园熠熠生辉。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采用了叠山理水的设计方法,这是中国传统园林典型的设计手法。
在整个设计山水的过程中,胡洁带领团队和北京林业大学的孟兆桢院士等造园专家一起研究山水的做法。
他们都是中国传统园林最权威的老专家,有了他们的参与,公园的设计更好地体现了中国的特色。
可持续发展的公园:北京的“绿肺”遵循“绿色奥运”的理念,胡洁巧妙地将森林公园设计成北京的“绿肺”和生态屏障:全园种植450公顷绿地,林木覆盖率达到67%,超额完成北京申奥时的承诺(40%~50%);近自然林系统成为植物种源库,全园树木53万余株,其中乔木100余种、灌木80余种、地被102种;全园林木年产氧5208吨,年吸收二氧化碳32吨,年树木滞尘4731吨,是名副其实的“北京绿肺”。
同时,在公园的细节设计上还体现了万物灵长对动物的关爱:公园里建有中国第一座城市内跨高速公路的大型生态廊道和中国第一座雨燕塔。
建成后,这座北京最大的公共公园将成为市民的森林和休憩天堂,也是奥运会为北京留下的一笔宝贵的绿色财富。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也是展示中国环保理念的平台。
它采用了中水净化、近自然林系统、废物资源循环利用、节能建筑等多项生态技术。
仅以水资源的利用为例,就有5种环保技术:中水净化、雨水收集、污水利用、智能化灌溉和生态防渗。
2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整体规划方案
2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整体规划方案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是一个位于城市中心的大型公园,被认为是这座城市的“绿肺”。
为了更好地利用和管理这一宝贵资源,我们进行了一项全面的整体规划方案,以确保公园的可持续发展和最大化利用。
首先,我们重新规划了公园的布局和设计。
我们将公园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包括休闲娱乐区、运动健身区、文化艺术区和生态保护区等。
每个区域都将有特定的设施和活动,以吸引不同群体的人群,并且保持公园的多样性和活力。
其次,我们着重提升了公园的生态环境。
我们将引进更多的植物物种,建立更多的湿地和人工湖泊,以促进动植物的生态平衡和多样性。
我们还将推动垃圾分类和资源回收,提倡环保意识,以保护公园的自然环境。
除此之外,在公园的运动健身区,我们将引进更多的户外健身器材和运动场地,鼓励市民参与体育活动,提高整体健康水平。
在文化艺术区,我们将举办更多的文化活动和艺术展览,为市民提供更多的文化娱乐选择。
在生态保护区,我们将加强对动植物的保护和研究,促进公园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发展。
最后,我们还将进行公园设施和基础设施的提升和改造。
我们将修建更多的步道和桥梁,方便市民步行和骑行,增加可访问性。
我们还将完善公园的卫生设施和便利设施,提升公园的整体服务水平。
我们还提出了一些可持续性的发展方案,包括光伏发电和雨水收集系统等,以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综上所述,我们的整体规划方案旨在提升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整体品质和功能,促进公园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效益,为市民提供更好的休闲娱乐和文化体验。
我们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和合作,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将成为这座城市的一颗璀璨明珠,为未来的世代留下宝贵的遗产。
奥运设施设计方案出炉
奥运设施设计方案出炉(多图)获得一等奖的方案引起了记者们的极大关注。
近日,随着天气温度的不断升高,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和五棵松文化体育中心规划设计方案的13个获奖名单也趁热出炉了。
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受北京市人民政府和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组委会委托,负责组织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和五棵松文化体育中心两个项目的规划设计方案征集活动。
根据奥运会筹备工作的计划安排,2002年8月份要基本确定奥林匹克公园和五棵松文化体育中心两处大型奥运会集中建设场地的规划方案。
此次活动是北京筹办奥运会以来第一次大型的公开规划设计方案征集活动,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在规定的方案接收日期内,主办单位共收到应征者按时递交的奥林匹克公园规划设计方案57个,合格的54个方案参加评审。
五棵松文化体育中心规划设计方案34个,合格的33个方案参加评审。
方案评审过程分为两个阶段,7月3日至7月10日由技术小组进行技术初审,7月11日至7月14日由评审委员会进行评审。
在评审过程中,委员会一致认为,应征方案创作思想活跃、表现手法多样、文化内涵丰富、所提交文件制作精良,充分显示了国内外规划设计单位对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关注。
评审工作结束后,从7月16日下午开始至26日,获奖方案将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进行公开展示,广泛征询社会意见,同时组织公众投票评选自己喜爱的方案。
届时可以有更多的人参与其中,为奥运建设出谋划策。
获奖方案(部分)获本次比赛一等奖的作品是由美国Sasaki公司与天津华汇工程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联合设计的。
获五棵松文化体育中心二等奖的作品是由美国Sasaki公司设计的。
奥林匹克公园二等奖作品,由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澳大利亚DEM AUST Pty有限公司联合设计。
获奥林匹克公园优秀奖的作品由法国AREP公司设计。
奥体公园整体设计理念及空间结构
奥体公园整体设计理念及空间结构;北京奥林匹克公园(Beijing Olympic Park, 2008年设计:[美 ] SASAKI设计公司空间结构: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位于北京市区北部朝阳区, 城市中轴线的北端。
公园南起北土城东路, 北至清河,东至安立路和北辰东路,西至林萃路和北辰西路,跨越北四环和北五环,总占地面积 11.59平方公里,分三个区域,北端是 680公顷的森林公园;中心区 291公顷, 是主要场馆和配套设施建设区; 南端 114公顷是已建成场馆区和预留地, 中华民族园也纳入奥林匹克公园范围内。
中心区位于奥林匹克公园中部,科荟路以南,北四环中路以北。
其西北角设有奥运村,南部设有各个主场馆,包括国家体育场“鸟巢” 、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 、国家体育馆、国家会议中心(赛时为击剑馆、国际广播中心等。
此外,奥林匹克多功能演播塔(玲珑塔、数字北京大厦、主新闻中心也在这一区域。
已建成和预留区原为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位于北四环中路以南、北辰路以东的地区,所有场馆均为 1990年亚运会的比赛场馆——包括奥体中心体育场、奥体中心体育馆和英东游泳馆。
其南部的预留地将被开发为文化商务区。
奥林匹克公园容纳了 44%的奥运会比赛场馆和为奥运会服务的绝大多数设施,这些场馆和设施包括:比赛场馆:共有 14个,可进行 15个项目的比赛。
其中有 4个比赛场馆设在展览馆内。
奥运村:占地 80公顷,建筑面积约 47万平方米(公寓 36万平方米,其他 11万平方米 , 可供 16000名运动员、教练员及其随行人员居住, 邻近主要比赛场馆。
奥运村分为居住区和国际区,环境优美,舒适方便,安静安全。
记者村:占地 30公顷、建筑面积约 40万平方米,记者到达公园内的比赛场馆,时间不超过 6分钟。
奥林匹克公园也是北京中轴线向北延长的工程,在公园设计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中轴线由城市引出,最终消失在森林公园的山水之间。
赛时,奥林匹克公园设有包括主体育场国家体育场在内的 10个比赛场馆,奥运村,以及相应的配套设施; 而赛后利用的规划中,奥林匹克公园将成为包含体育赛事、会展中心、科教文化、休闲购物等多种功能在内的综合性市民公共活动中心。
通向自然的轴线--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及中心区景观规划设计简介
通过一个封闭式小桥与观景台与外部沟通。 (8)长虹引练:清河导流渠和仰山大沟
纵贯森林公园形成一条绵延3km的景观河 渠,现状植被相对完好,规划中在充分利用 原有河渠的前提下建设具有特色的生态湿 地廊道。■
(2)蓬瀛胜境:以中国传统园林文化中
对仙境的追求模式为蓝本,营造蓬瀛仙山 灵岛的氛围,设瀛山、飞羽岛等景观。根据 视线分析的结果,湖北部设计41.5m(相
2003年8月,由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北 京市朝阳区人民政府、北京市园林局联合 主办了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与中心区方案征
集活动,经过对境内外数十家设计资格审 核后,选择了其中8家设计单位及联合体作
线南端为“奥运之门”,是一座高40m的方
拱形体,它与水中倒影形成的“地方”之门, 位于中轴线最靠近城市的端点。轴线向北
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组成的设计联 合体规划设计的方案“通向自然的轴线”将 作为实施方案的蓝本。
之门”相同,龙形湖面中“森林公园之门” 的倒影与其本身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圆环, 是沿城市中轴线的景线与沿森林公园水系 横向轴线景线的交叉点,表达了“天圆地
肥’,耽IRD∥孤P D眵唧fc nMf P口地册d舭&甩加f zone.hn出c印e pldnntng.Ecoiogicat e舯打。矾盹t.Ax证
2.森林公园规划设计 2.1规划理念 (1)生态重建设计——营造具有生物 多样性的生态环境,调节小气候。本规划追 求达到中国传统园林设计、现代园林设计 与营建优良生态环境之间的平衡关系。生 态学原理被用来改进园林设计,例如,设计 有利于吸引鸟类和蝴蝶的缓坡地形与林相
结构;设计符合生态学和景观设计原理湖
月船7)钏C∥豫妇括彻伽f,o舭打伽船舭p陆朋垤池口 口谢幻JD甜矿拥p切雄朋刎渤p唧}嘲加r肪P肠订出c印ecD甩・
北京中轴线上的奥林匹克公园
二等奖 日本国株式会社佐藤综合计画( 日本) / Ingerosec Corporation(日本)
专家评语:方案中水体、绿化和中轴处理富
整体序列感较强;路网结构较清晰,并对赛时和 有变化,形式自由。体育场馆和展览建筑单体形
赛后两个不同阶段进行了详细的规划。
建筑创作 2002/08 7
西长安街延长线的五棵松规划
优秀奖 总装备部工程设计研究总院(中国)/哈尔 滨工业大学天作建筑研究所(中国) 专家评语:方案气魄宏大,整体性强,建筑 造型富有创意。
优秀奖 HWP 公司(德国) 专家评语:方案体系严谨,构思奇特。利用 绿化同现有居住区分隔,提供了从居住区到公共 建筑间的缓冲空间。
优秀奖 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中心(中国)/北京 大学景观规划设计中心(中国) 专家评语:功能布局能够解决赛时和赛后的
不同需求。在四个街区的范围内灵活布置了体育
建筑和展览,赛前保留了南部两大块绿地,为城
市未来发展留下了余地。
优秀奖 法国AREP公司(法国) 专家评语:方案分区明确,结构清晰。用地 东部提供了同山型和水系结合的灵活空间,这一 设计很有特色。
成为了一个人文与山水相融的整体。一条由亚运 供了余地。中轴线的处理刚柔并济,富有创意。
会场馆、国家体育场、体育英雄公园组成的斜轴,
又与“千年步道”相交于一巨形广场,并延伸至
巍巍燕山之中。
专家评语:方案整体性好,具有中国传统轴
建筑创作 2002/08 6
二等奖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中国)/DEM AUST Pty有限公司(澳大利亚)
优秀奖 北京市城建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 国)/ 加拿大 ABCP 设计公司(加拿大) 专家评语:单体建筑形式新颖,有创意,未 来感较强,概念设计较好。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景观设计方案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景观设计方案摘要:奥林匹克公园荟萃了50%以上的奥运场馆,是北京市2008年奥运会的核心地区。
协调奥林匹克精神与中华传统文化、奥林匹克公园建设与北京长远发展的关系,运用高新技术和体现生态学思想、满足公众活动的需求是奥林匹克公园规划设计必须考虑的基本内容。
本方案以中轴线的回转和荷花主题统领整个设计过程,体现对场所精神的尊重,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追求。
1.引言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北京市内城市中轴线的北端,是为第29界奥运会而规划的一处大型体育设施集中建设场地。
它的规划用地共1,135公顷(不包括穿过规划用地中部的五环路、四环路和辛店村路)。
其中包括了680公顷的森林公园和405公顷的奥运中心区。
2.规划设计原则第29界奥运会在中国的举办对中国及世界都有重要的意义。
奥林匹克公园的规划设计既要充分体现奥林匹克运动的精神,建设出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体育设施,又要考虑到北京城市整体发展需要,充分向世人展现“绿色奥运、科技奥运和人文奥运” **的基本宗旨。
项目组归纳规划设计标书中提出的5点规划设计指导思想,制定了以下两项规划的基本原则:尊重场所精神这里的场所既指奥林匹克公园的选址地,也包括第29界奥运会的选址地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古城——北京。
充分了解北京城市和被开发土地的自然与文化的双重特质,使新的土地使用内容趋利避害、因势利导地发展成为本方案的基本目标。
体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奥林匹克公园除了服务于第29界奥运会和残奥会外,还是未来北京从事体育、文化教育、科学普及、展览、休闲、观光活动为一体的城市公共活动中心。
将生态和人的活动整合到奥林匹克公园和城市设计中,是实现北京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环节,因而也是本方案的基本目标。
3.规划原则在设计中的具体体现尊重场所精神的设计经过对奥林匹克公园的选址现场的反复考察和对当地文化的仔细研究,我们提炼出四点对秉存场地文脉和特色的要素:植被、水系、古迹、轴线。
3.1.1 植被(1)B区农田、树木的保留。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Beijing Olympic Park,2008年)设计:[美] SASAKI设计公司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位于北京市区北部,城市中轴线的北端,总占地面积1085公顷,是举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核心区域。
其中,南部是奥林匹克中心区,集中了国家体育场、国家游泳中心、国家体育馆等重要场馆;北部规划为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占地约680公顷。
奥林匹克公园以中国传统文化成就和世界体育成就为设计构想。
它包括三个基本因素:森林公园向南部延伸;文化轴线向北延伸,作为故宫皇家轴线的终点;奥林匹克轴线,连接亚运村和国家体育场。
1.森林公园以“通往自然的轴线”为主题的森林公园位于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地带北部,是北京市中轴线向北的终结。
森林公园采用自然式布局,从其北部松林密布的丘陵起,溪流蜿蜒向南流动,形成了一个湖泊,湖水沿着轴线东侧向南延伸形成奥林匹克运河。
整个水系的形状酷似蟠龙,并将“龙尾”环绕着国家体育场,衬托其标志性的地位。
森林公园内共有文物古迹14处,规划将这些文物全部保留下来。
2.文化轴线北京城市的传统中轴线贯穿整个奥林匹克公园,其自身轴线从中心区至森林公园内长5公里,并每隔1000米设计一个纪念广场代表每一个千年,体现中国各个朝代5000年来的成就与贡献,最后以简洁的形式消失在森林公园山中,代表中国古代文明发源于自然。
文化轴线的设计借古喻今,寓意深刻。
3.奥林匹克轴线奥林匹克公园起于亚运村体育场向北穿过国家体育场到达体育英雄公园,与文化轴线交叉,最后到达森林公园中的奥运精神公园。
此轴线为奥林匹克轴线,是奥运精神的象征。
奥林匹克公园的设计,将城市空间作为整体考虑,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并把北京现存建筑与公园完美结合;森林公园、文化轴线和奥林匹克轴线共同组成了奥运公园的主体构架,形成大景观空间的概念,并以此形成独具特色的景观体系;设计沿用了中国传统理念,同时以现代的设计手法实现了创办科技奥运、尊重自然、创北京新形象的多重目标。
奥林匹克公园中区景观详细方案设计
奥林匹克公园中区景观详细方案设计目录一、设计原那么和起点 (1)二、整体设计 (3)三、景观节点设计 (5)四、种植计划 (7)五、建筑小品设计 (8)六、夜景及环境照明设计 (9)北京奥林匹克丛林公园中区重要景观详细计划一、设计原那么和起点这次批准通过的奥林匹克公园计划公园完善了龙形水系,以一条“通向自然的轴线”,将竞赛场馆、文化商业设施等组织起来,该轴是北京市中轴线的延伸。
北京城从元朝都至今已有800连年的历史,此刻的北京市区以明清的北京城为基础,向外扩展而形成的。
奥林匹克公园位于明清北京的中心——故宫的正北方向,明清的北京以故宫为中心,中轴线是旧城的重要特色,奥林匹克公园正是其中轴线向北的高潮区,一条通向自然的轴线延续了北京的中轴线。
也延续了北京的人文与历史。
奥运会期间观众经由奥林匹克公园进入各场馆观看竞赛,因此本设计的起点是在整体计划的基础上深切设计,制造特色景观,在奥运会期间给观众留下深刻的经历;在奥运会后成为象纽约中央公园一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公共休闲场所,为周边的物业带来无穷的商机。
奥林匹克公园的中轴线长快要4千米,为改变中轴线整体空间超步行尺度,不适合步行游览的特点,整体计划结合公共交通站点(地铁出入口)、运动场馆等要紧集散场所的人流扩散方向和扩散半径、就近布置人性尺度的“生活性”空间,穿插于系列“秩序型”空间之间,从而有效缩短步行距离,丰硕景观体验。
整体计划将园区内的中轴线划分为三段:民族大道、奥运广场、文化休文化休闲花园奥运广场民族大道闲花园。
这次招投标设计的中心区计划总用地面积315公顷,要紧包括中轴线上的奥运广场和文化休闲花园两段和龙形水系东侧的绿地。
希腊雅典奥运会闭幕式的麦穗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奥运会的会徽是红、黄、蓝、绿、黑组成的奥运五环,代表五大洲的人们,在中国圆还有团聚、圆满的意思,正月十五要吃元宵,八月十五要吃月饼。
圆的形状尽管简单,但组合转变却有着深远的意义。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规划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规划【背景简介】一、南北两区打造中国最大城市园林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总面积680公顷,比颐和园与圆明园的面积之和还大,分为南北两区。
其中公园南区面积为380公顷,进行了挖湖堆山的大面积景观设计和改造,建有主山、主湖。
全部建造完成后的南区形成左急右缓,山环水绕的东方特色园林景观,同时,占地33公顷的奥运村北区(又称“国际区”)和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三个临时比赛场馆--网球中心、射箭中心、曲棍球场也建在森林公园南区西部。
二、公园核心景区--“仰山”“仰山”是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内的主山,海拔86.5米,相对高度48米,位于五环路南侧、北京城中轴线上,是公园的核心景区。
“仰山”的建设是利用鸟巢、水立方等周边场馆建设以及公园挖湖产生的土方堆筑完成,填方总量约500万立方米。
“天境”位于森林公园的“仰山”峰顶,这里高48米,海拔86.5米,为森林公园的最高点。
登临“天境”向南可以看到公园主湖--“奥海”的全景,并且俯瞰鸟巢、水立方,北望北园全景,远眺燕山山脉,是全园的最佳观景地点。
三、“奥海”与“仰山”辉映“奥海”位于“仰山”南侧,与“仰山”主峰相映,形成极具中国特色的山水景观。
作为整个奥林匹克公园龙形水系的龙头部位,“奥海”也是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主湖景区,面积达到24公顷,是森林公园中最为自然灵动之所在。
四、“朝花”“夕拾”台景色怡人“朝花台”和“夕拾台”分别位于“天境”的东西两侧,两个平台面积都有约百余平方米,站在平台上可以俯瞰主湖和奥运中心区景观。
五、“天元”:水中的观景平台“天元”景区是从“仰山”南侧余脉伸入“奥海”水面形成的一个直径20米的圆形滨水广场。
六、“林泉高致”景致迷人“林泉高致”叠瀑位于“仰山”的西南余脉,景区环境相对幽静,设有三潭两峰,景区蜿蜒曲折,全长约370米。
七、生态廊道连接南北两区外形酷似大型过街天桥,桥上种植乔木、灌木、野花等各种植被,而且还有可供电瓶车穿梭的主路和供游人漫步游览的林间栈道……这座横跨北五环路,位于中轴线上的生态廊道是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南园和北园之间人车通行的重要联络通道。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规划设计解读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规划设计解读让我们把时间追溯到2007年3月,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项目荣获第五届意大利托萨罗伦佐国际风景园林奖(TorsanlorenzuoInternationalPrize)城市绿色空间类奖项的一等奖。
该奖是由国际建筑师协会(UIA)、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FLA)认可的国际风景园林奖,这是我国作品第一次获此殊荣。
12月,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项目荣获北京市第十三届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
而后的2008年,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项目再次荣获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亚太地区风景园林规划类的总统奖(一等奖)。
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认为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是21世纪世界显著成就之一,是在大都市中完全人工建造的大型城市公园,其大胆的、富有挑战性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成为耀眼的亮点。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是距离北京市民最近的森林公园,占地面积680公顷,有10个北海公园那么大。
位于北京南北中轴线的北端,奥林匹克公园的北区,是目前北京市最大的城市公园,被称作第29届奥运会的后花园。
一、生态战略下的人文成果“通往自然的轴线”理念是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规划设计的灵魂。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磅礴大气的自然生态系统延伸了北京古城中轴线,使这条代表城市历史、承载古老文明的轴线完美地消融在自然山水园林之中,以丰富的生态系统、壮丽的自然景观诠释着“通往自然的轴线”理念。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规划设计秉承了中华文明优秀而深厚的传统,以中国传统山水格局为特色,以地域文化和场地特色为根基,形成开阔豁朗的景观控制体系,重点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中国传统造园境界;山水错落、负阴抱阳的山水空间具有“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人文意境;绵延山水,跌宕起伏,凸显“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的气魄,表达人与自然相生共荣的和谐;“龙形水系”,取“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文化含义,将中国龙图腾传向世界。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闪耀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光芒,使“通往自然的轴线”理念不仅仅体现在空间概念上,更具有历史人文意义,成为对中国传统文化浓缩而精确的总结。
北京城市中轴线与奥林匹克公园
朱小地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1964年生于北京,198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同年进入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工作至今,现任院长、总建筑师。
还担任中国建筑学会理事会常务理事、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理事、北京市土木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建筑创作》编辑委员会主任、《建筑学报》和《世界建筑》编辑委员会委员。
1995年荣获中国建筑学会青年建筑师优秀奖。
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作为核心区的奥林匹克公园得到了公众的广泛赞誉。
奥林匹克公园位于北京城中轴线北延长线上,作为城市中轴线北端的结束,既与古老的北京旧城一脉相承,又彰显着现代科技的魅力。
这让世人惊诧于北京空前的城市建设成就,特别是北京城市“中轴线有机生长的模式,所内含的现实合理性和未来适应性,所舒展的力量和智慧,正昭示了北京传统中轴线的恒久生命力和不息活力”。
[1]如今,对北京的历史,现实与未来的关注超过以往任何时候,全球性的重大历史事件,新的历史发展机遇。
“在现代城市建设中,对城市进行根本性结构调整地机会虽已不多,但一些关键性的建设项目仍可能具有影响全局的效力”。
因此,举办奥林匹克运动会给北京带来什么影响?今后北京城市建设的走向怎样?这些重大的课题摆在规划师、建筑师面前,迫使我们谨慎研究城市与奥运之关系。
[2]1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选址奥林匹克公园的选址在申办奥运之前有两种不同的意见。
北城方案:选址在北京中轴线北端四环和五环之间,即现在的奥林匹克公园。
“该方案符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可以以举办奥运会为契机,发展建设城市中轴线北部地区,形成新的城市公共活动中心和新的城市形象;用地位于市区中心地区和绿化隔离带的交接地带,环境优美;场馆集中程度高,与其他举办奥运会相关设施距离近、联系方便;城市的主要快速环线——四环、五环路穿过公园内部,交通方便;周围城市建设区已基本形成,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周边地区人口比较密集,配套设施完善,有利于赛后使用。
” [3]北城方案的选址用地从解放初期的城市规划建设至今,一直作为大片的城市集中绿地予以了保留。
sasaki景观设计文本
sasaki景观设计文本一、概述sasaki是一家在全球范围内享有盛誉的景观设计公司,其设计的景观项目涵盖了各种类型和规模。
本文将从景观设计的理念、原则、方法等方面,深入探讨sasaki的景观设计文本。
二、设计理念sasaki的设计理念源于对自然和人类活动的深刻理解。
他们认为,景观设计不仅仅是简单的空间装饰,更是对自然和人类关系的重新定义。
因此,sasaki的设计师们始终坚持从人、自然、环境三个维度出发,将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融合,创造出宜人、和谐、可持续的景观环境。
三、设计原则1. 尊重自然:sasaki的设计师们始终坚持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原则。
他们通过细致的调研和分析,了解场地现状,充分利用场地原有的自然特征,创造出符合场地特性的景观。
2. 人文关怀:sasaki的设计师们注重人文关怀,将人的需求和感受作为设计的核心。
他们通过合理的布局和设计,创造出宜人的空间尺度,提供丰富的视觉和体验效果,使人们在其中能够感受到舒适和愉悦。
3. 可持续发展:sasaki的设计师们关注可持续发展,将环保、节能、资源利用等理念融入设计中。
他们通过合理的选材和施工,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同时注重资源的回收和再利用,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四、设计方法1. 调研与分析:sasaki的设计师们在进行设计前,会对场地进行细致的调研和分析,了解场地的自然条件、历史文化、人类活动等要素,为设计提供依据。
2. 创意设计:sasaki的设计师们具有丰富的创意和想象力,能够根据场地的特点,创造出独特而富有艺术性的设计方案。
他们注重空间布局、色彩搭配、材质选择等方面的细节,使设计方案既符合实际需求,又具有美学价值。
3. 精细化施工:sasaki的设计师们注重施工的精细化,从选材到施工工艺都经过严格把关。
他们与施工团队密切合作,确保设计方案能够得到完美实现。
五、案例分析为了更好地说明sasaki的景观设计文本,我们将列举几个sasaki的经典案例进行分析。
外国建筑师在中国设计的主要项目
外国建筑师在中国设计的主要项目2003-5-13北京地区北京奥林匹克公园规划美国SASAKI设计公司CCTV新台址设计荷兰OMA大都会事务所北京电视中心日本株式会社日建设计北京财富中心德国GMP建筑师事务所中国国家大剧院法国巴黎机场公司中国电影博物馆美国RTKL公司北京世界金融中心加拿大B+W国际工程集团公司美国RTKL公司首都博物馆新馆法国AREP建筑设计与规划公司中国工商银行总行美国SOM事务所中关村国际科技广场美国KPF事务所五棵松文化体育中心规划瑞士Burckhardt+Partner、AG公司中关村国际学校美国JFP建筑事务所上海地区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美国KPF事务所上海大剧院法国夏邦杰建筑事务所上海商城美国波特曼事务所恒隆广场美国KPF事务所久事大厦英国福斯特事务所金茂大厦美国SOM事务所上海信息中心日本株式会社日建设计中银大厦日本株式会社日建设计新上海国际大厦加拿大B+H建筑师事务所上海新世界大厦加拿大B+H建筑师事务所花园饭店日本株式会社日建设计其他地区广州港湾广场加拿大B+H建筑师事务所广州国际会展中心日本株式会社佐藤综合计画广州新白云机场航站楼美国Parsons和URS Greiner公司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德国GMP建筑师事务所深圳市中心区规划日本黑川纪章建筑都市设计事务所深圳新世界中心美国SOM事务所杭州湖滨地区规划美国捷得国际建筑设计事务所、美国SWA集团杭州萧山机场加拿大B+H建筑师事务所南京奥林匹克体育中心规划澳大利亚HOK体育建筑设计公司天津博物馆日本川口卫设计事务所大连和平广场京澳凯芬斯设计有限公司(中澳合资)摘自《中国楼市》2003年4月9日60家国外著名建筑设计单位简要情况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不得用于商业用途不得用于商业用途不得用于商业用途不得用于商业用途不得用于商业用途仅供个人参考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Nur für den persö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以下无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