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课件1.ppt分解
合集下载
小石潭记(完整版).ppt
![小石潭记(完整版).ppt](https://img.taocdn.com/s3/m/0ea1ef0dd0d233d4b14e69bf.png)
随从
译文:一同去游览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 玄。随从我的人,有 两个姓崔的年轻人 (作为)
可
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成为)
潭中鱼可百许头 (大约) 不可知其源 (能够,可以)
清 水尤清冽 (清凉)
以其境过清 (凄清,冷清)
全石以为底 (用)
4、作者是怎样写鱼的?采用怎样的写法?
5、第三自然段描写小潭源流,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 什么特点来描写?运用什么修辞方法? 6、第四自然段写作者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和自己的感 受,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气过隔,、用闻了、哪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 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 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05年),柳宗元与刘禹锡等一起 参加了以王叔文为首的革新集团,从事政治、 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革新。由于遭到以刘 贞亮为代表的官宦势力和以韦皋为代表的官 僚势力的反对,革新集团失败了,柳宗元被 贬为永州司马。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心情抑 郁,所以就游山玩水,欣赏大自然风光来排 遣内心的愁闷。他在永州发现许多飞景佳丽 的地方,记下了其中八处名胜:西山、钴姆 潭、钴姆潭西小丘、小石潭所依。日光/下彻,影 /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 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 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 /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 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朗读
一切景语皆情语 浓郁的 、清雅
的 ,石潭边上与 柳宗元邂逅,面对如此优美的景 色,他的心情却是“悄怆幽邃” 结合写作背景你想对他说些什 么?请以“柳宗元,我想对你说副词,大约
译文:一同去游览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 玄。随从我的人,有 两个姓崔的年轻人 (作为)
可
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成为)
潭中鱼可百许头 (大约) 不可知其源 (能够,可以)
清 水尤清冽 (清凉)
以其境过清 (凄清,冷清)
全石以为底 (用)
4、作者是怎样写鱼的?采用怎样的写法?
5、第三自然段描写小潭源流,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 什么特点来描写?运用什么修辞方法? 6、第四自然段写作者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和自己的感 受,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气过隔,、用闻了、哪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 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 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05年),柳宗元与刘禹锡等一起 参加了以王叔文为首的革新集团,从事政治、 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革新。由于遭到以刘 贞亮为代表的官宦势力和以韦皋为代表的官 僚势力的反对,革新集团失败了,柳宗元被 贬为永州司马。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心情抑 郁,所以就游山玩水,欣赏大自然风光来排 遣内心的愁闷。他在永州发现许多飞景佳丽 的地方,记下了其中八处名胜:西山、钴姆 潭、钴姆潭西小丘、小石潭所依。日光/下彻,影 /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 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 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 /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 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朗读
一切景语皆情语 浓郁的 、清雅
的 ,石潭边上与 柳宗元邂逅,面对如此优美的景 色,他的心情却是“悄怆幽邃” 结合写作背景你想对他说些什 么?请以“柳宗元,我想对你说副词,大约
第10课《小石潭记》课件(共43张PPT)
![第10课《小石潭记》课件(共4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5c786639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04.png)
文本特色
移步换景与定点观察相结合
作者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 到水声,再由水声寻到小石潭,充满了探奇的情趣,逐渐为人们展开 一幅美妙的图画。然后用定点观察的方式,由近及远,写出小石潭及 周围景物的特点。尤其是写小石潭里的游鱼,采用特写镜头,动静结 合,出神人化。
文本特色
古今异义
➢1、潭中鱼可百许头 ➢古义:大约。 今义:动词,许可。 ➢2、崔氏二小生 ➢古义:年轻人。 今义:戏曲中生角的一种,扮演青年
男子。
词类活用
➢1、方位名词作状语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向西。 ➢②下见小潭:在下面。 ➢③日光下澈:向下。
词类活用
➢2、名词作状语 ➢①皆若空游无所依:在空中。 ➢②斗折蛇行:斗:像北斗星那样。蛇:像蛇那样。 ➢③其岸势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齿那样。 ➢3、形容词意动用法 ➢心乐之:以……为乐。 ➢4、形容词使动用法 ➢凄神寒骨:凄:使……凄凉。寒:使……寒冷。
合作探究
6.文中的“镜头”与“画面”
在第一段,作者采用的是“移步换形”的写法,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看到 不同的景物,很象一部山水风光影片,具有极强的动态的画面感。在第二段 作者描写潭水、游鱼,采用了“定点特写”的写法,作者一共只用了四十个 字,就活灵活现地描出了潭水中游鱼的美景。
文章主旨
本文生动地描写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 幽美和静寂,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 的孤凄之情。语言简练生动,景物刻 画细腻、逼真,充满了诗情画意,表 现了作者杰出的写作技巧。
精读课文
5.作者是怎样写鱼的?这段描写渗透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作者采用动、静相结合的方法,先描出生动的画面,再加上拟人化的 手法。先写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佁然”就是呆呆的样子。潭底石 头上印着清晰的鱼影儿,这是静止的画面;忽然,一些鱼飞快地窜往 远处,一会儿游到这儿,一会儿游到那儿,非常活跃,这是活动的画 面。这些鱼儿,又好像跟游人同样的快乐,这是作者把自己快乐的心 情加到鱼儿身上,好像鱼儿也像人那样会感到快乐似的。
《小石潭记》ppt课件
![《小石潭记》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8a72ea7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ee.png)
——郦道元《三峡》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吴均《与朱元思书》
从溪身和岸势写小石潭的源流
•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
时隐时现。溪岸的形状像狗牙那样交错不齐,不知道它的源泉在哪里。
• 这就是柳宗元,一个不能忘情于现实与政治的痛苦的政治家。
移步换景
发现小潭 潭中景物 小潭源流 潭中气氛 (闻声见形)(水石树鱼)(溪水岸势)(凄凉幽深)
小 石
闻水声 心乐之
语言精美
蒙络摇缀
参差披拂
佁然不动
往来翕忽
潭
斗折蛇行 明灭可见 犬牙差互 凄神寒骨 悄怆幽邃
记
皆若空游无所依
借景抒情 闻水声 心乐之 水似与游者相乐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 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 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及景物特点
(移步换景 定点观察)
2
•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 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清潭听乐 闻水声,如鸣珮环 (玉珮潭) 水声潺潺,如微风过处,如玉珮玉环相撞,锵然成韵,
令人神清气爽,乐以忘忧,令人沉醉,似乎要和这清脆之 声弥散在空气中。
翠廊漫步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翠蔓廊) 青葱的树,遮天蔽日,翠绿的藤蔓,密密层层,蒙
《小石潭记》课件(共31张PPT)
![《小石潭记》课件(共3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9d143cf6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551ea4c.png)
览的人像北相斗互星取那乐样。 曲折
像蛇那样
看见
能够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译文:向潭的西南方向望去,(小指示溪代词),那像北斗像七狗的星牙齿那一样样 曲 折,又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溪身时隐时现。那岸 的形状像
狗的牙齿一样相互交错,不能够知道小溪的源头(在什么 地方)。
第5段:记下与作者同游小石潭的人。
小组合作探究 1、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
明确:“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2、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明确:“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 坻,为屿,为嵁,为岩。”
3、文中哪些句子写了“水”?请说明理由。
明确:“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 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突出地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
清 水尤清洌 (清凉)
以其境过清 (凄清)
全石以为底 (用)
以 以其境过清 (因为)
古今异义:
去: (古)离开
(今)前往,到某处
小生: (古)年轻人 (今)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重点实词:
a 清冽;清澈,清凉 冽, 凉
b 坻, 水中高地 屿, 小岛
堪, 不平的岩石 岩, 有石窟的岩石。
c 蔓, 藤蔓
太阳光向下直射潭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呆呆地一动也不动; 1、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 5、本文通过写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环境,抒发了作者怎样思想的感情?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像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 (3)潭源奇——曲折、多姿、神秘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小石潭记 作业布置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小石潭记》(完美版)PPT课件
![《小石潭记》(完美版)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8d37a7a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3d32148.png)
《小石潭记》(完美版)ppt 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2
目 录
• 作者及背景介绍 • 文章内容解析 • 艺术特色分析 • 主旨探讨 • 学习应用与拓展
01
作者及背景介绍
柳宗元的简介
唐代文学家
柳宗元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与韩愈 并称为“韩柳”,是古文运动的代表 人物之一。
政治生涯
文学成就
强调自然之趣
柳宗元通过描写小石潭中的鱼儿和潭水的清澈,表现出自然之趣,表达了对大 自然的向往和亲近之情。
对自由的向往
追求自由生活
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通过描绘小石潭的幽静和自 由自在的鱼儿,表现出对自由生活的渴望。
抒发自由情感
柳宗元在文中抒发了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通过描写小石潭的自然美景和鱼儿的 自由自在,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
情感共鸣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情感,理解作者对小石潭的喜爱 和赞美之情。
文化背景
了解柳宗元的生平和《永州八记》的创作背景,加深对作品内涵的 理解。
阅读能力的提升
理解能力
01
通过阅读《小石潭记》,提高学生的文本理解能力,包括对字
词、句子和段落的理解。
分析能力
02
通过对文章结构和写作技巧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逻
乐与忧的对比
作者初入小石潭时感到乐 ,但坐潭上感到忧。
对自然的赞美
通过对小石潭景色的描写 ,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的 赞美之情。
对生活的感慨
通过对小石潭景色的描写 ,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感 慨和思考。
03
艺术特色分析
精炼的语言
言简意赅
柳宗元的《小石潭记》语言简练 ,用词精准,每个字都有深刻的 含义,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2
目 录
• 作者及背景介绍 • 文章内容解析 • 艺术特色分析 • 主旨探讨 • 学习应用与拓展
01
作者及背景介绍
柳宗元的简介
唐代文学家
柳宗元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与韩愈 并称为“韩柳”,是古文运动的代表 人物之一。
政治生涯
文学成就
强调自然之趣
柳宗元通过描写小石潭中的鱼儿和潭水的清澈,表现出自然之趣,表达了对大 自然的向往和亲近之情。
对自由的向往
追求自由生活
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通过描绘小石潭的幽静和自 由自在的鱼儿,表现出对自由生活的渴望。
抒发自由情感
柳宗元在文中抒发了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通过描写小石潭的自然美景和鱼儿的 自由自在,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
情感共鸣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情感,理解作者对小石潭的喜爱 和赞美之情。
文化背景
了解柳宗元的生平和《永州八记》的创作背景,加深对作品内涵的 理解。
阅读能力的提升
理解能力
01
通过阅读《小石潭记》,提高学生的文本理解能力,包括对字
词、句子和段落的理解。
分析能力
02
通过对文章结构和写作技巧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逻
乐与忧的对比
作者初入小石潭时感到乐 ,但坐潭上感到忧。
对自然的赞美
通过对小石潭景色的描写 ,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的 赞美之情。
对生活的感慨
通过对小石潭景色的描写 ,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感 慨和思考。
03
艺术特色分析
精炼的语言
言简意赅
柳宗元的《小石潭记》语言简练 ,用词精准,每个字都有深刻的 含义,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小石潭记》ppt课件(25页)
![《小石潭记》ppt课件(25页)](https://img.taocdn.com/s3/m/4ea1c535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a4cb454.png)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你了解吗?
记:古代的一种文体,以叙事为主,
可记游,可抒情,可议论,可描写。
《桃花源记》 《满井游记》
《岳阳楼记》 《醉翁亭记》
柳宗元简介
柳宗元,字子厚,山西人, 世称柳河东,唐代著名文学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和韩 愈都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和奠基人,并称“韩柳〞。代表 作有《永州八记》、《三戒》、 《捕蛇者说》等。《小石潭记》 是 的《山《黔永水之游州驴记八》把记。 自》己之的一身。世柳遭宗遇元、 思想感情融合于自然风光的描
柳宗元的《江雪》
《江雪》是唐代散文家柳宗元写的一首绝句, 在这首诗里寄托了诗人高洁孤傲执著不屈的崇高 人格。
柳宗元曾经被贬到湖南的永州做司马。在此 期间,他写下了一组著名的山水游记,合称《永州 八记》。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永州八记》之 一的《小石潭记》。这篇文章同样体现了他独立的 人格以及不被理解的愤懑之情。
现。
全石以为底 〔用〕
以
以其境过清 〔因为〕
学习目标
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借景写情 的写法。
自学指导
1 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名不见经 传的小石潭在作者笔下如此之美。请 同学们朗诵课文,用我们美的眼睛去 发现美的地方,并在旁边批上自己的 理解。
写作背景: 唐永贞元年(805年),柳宗元与刘禹 锡等一起参加了以王叔文为首的革新集团,从 事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革新。由于 遭到以刘贞亮为代表的官宦势力和以韦皋为 代表的官僚势力的反对,革新集团失败了, 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他在政治上不得志, 心情抑郁,所以就游山玩水,欣赏大自然风 光来排遣内心的愁闷。他在永州发现许多飞 景佳丽的地方,记下了其中八处名胜:西山、 钴姆潭、钴姆潭西小丘、小石潭、袁家渴、 石渠、石涧、小石城山。
《小石潭记》ppt课件
![《小石潭记》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b0d7164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0c7834d.png)
移
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步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
换 景
源。
——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
文
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脉
清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
晰
恕己,曰奉壹。
结合全文,我们可以发现,《小石潭记》的写作顺序就是作者的游 览顺序:以方位来说是从 东 到 西 ;以地点来说是从 潭边 到潭中 再到 潭上 归纳起来说就是“移步换景,一步一景”。
陆 内容分析
在文中圈画出记录游览过程的关键词,再结合课文,按要求填写表格。
段落 关键词
所见景物
感受
下见小潭
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
1
近岸 卷石底以出 青树翠蔓 蒙络摇缀 参差披拂
美丽、自然 环境优美
2
潭中
鱼可百许头
自由活泼 生机 盎然
3 潭西南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茫远无知
4
坐潭上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自读课文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 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 /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为主,兼有议论和抒情。
《桃花源记》人事杂记,是记叙文。 《小石潭记》山水游记。 《核舟记》记的是工艺品,是说明文。
游记
游记三要素:①所至:即作者的游踪。 ②所见:即作者在目睹的风貌。 ③所感:即作者由所见所闻而引发的所思所想。
《小石潭记》课件(共43张PPT)
![《小石潭记》课件(共4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04f79066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ce.png)
10 小石潭记
学习目标
1.在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2.把握作品作为典型游记的特点。 3.理解作品中的情感变化。
第1 课时
作者简介
柳宗元(773—819),字子 厚,河东(今山西永济西) 人,唐代文学家。代表作有 《小石潭记》《江雪》《黔 之驴》《捕蛇者说》等。
柳 宗 元 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 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合称“唐 宋八大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古文运动,并 称“韩柳”。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 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同游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堂弟宗玄。 跟随着同去的,有两个姓崔的年轻人,一个叫恕己, 一个叫奉壹。
一词多义
知识梳理
全石以为底(动词,作为) 为
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动词,成为)
全石以为底(介词,把) 以
以其境过清(连词,因为) 水尤清冽(形容词,清澈) 清 以其境过清(形容词,凄清)
2.文章第1段前两句写了什么内容?试分析其经过。
内容:发现小石潭 。 经过:
小丘 西行 篁竹 闻
伐竹取道
水声
小潭
3.第1段描绘了哪两幅小石潭图景?
①石潭全景图——潭水清冽,潭石奇特; ②潭边景物图——绿树缠绕,动静多变。
4.试分析文章第2段。
潭水 潭中景物
游鱼
清澈
定点特写 由景生情
作者内心的愉悦
背景资料
唐顺宗永贞元年(805),柳宗元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 治革新运动,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被贬期间,他常常探 山访水,流连于自然胜境,以排解心中郁积的苦闷,写下了 备受后人推崇的“永州八记” 。“永州八记”以简洁清隽的 语言,刻画秀丽奇特的自然风景,寄托了作者对时政和个人 遭际的愤懑不平之感,是唐代山水游记中的佳作。本文是其 中的一篇,原题为“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学习目标
1.在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2.把握作品作为典型游记的特点。 3.理解作品中的情感变化。
第1 课时
作者简介
柳宗元(773—819),字子 厚,河东(今山西永济西) 人,唐代文学家。代表作有 《小石潭记》《江雪》《黔 之驴》《捕蛇者说》等。
柳 宗 元 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 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合称“唐 宋八大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古文运动,并 称“韩柳”。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 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同游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堂弟宗玄。 跟随着同去的,有两个姓崔的年轻人,一个叫恕己, 一个叫奉壹。
一词多义
知识梳理
全石以为底(动词,作为) 为
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动词,成为)
全石以为底(介词,把) 以
以其境过清(连词,因为) 水尤清冽(形容词,清澈) 清 以其境过清(形容词,凄清)
2.文章第1段前两句写了什么内容?试分析其经过。
内容:发现小石潭 。 经过:
小丘 西行 篁竹 闻
伐竹取道
水声
小潭
3.第1段描绘了哪两幅小石潭图景?
①石潭全景图——潭水清冽,潭石奇特; ②潭边景物图——绿树缠绕,动静多变。
4.试分析文章第2段。
潭水 潭中景物
游鱼
清澈
定点特写 由景生情
作者内心的愉悦
背景资料
唐顺宗永贞元年(805),柳宗元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 治革新运动,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被贬期间,他常常探 山访水,流连于自然胜境,以排解心中郁积的苦闷,写下了 备受后人推崇的“永州八记” 。“永州八记”以简洁清隽的 语言,刻画秀丽奇特的自然风景,寄托了作者对时政和个人 遭际的愤懑不平之感,是唐代山水游记中的佳作。本文是其 中的一篇,原题为“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小石潭记》优秀ppt课件
![《小石潭记》优秀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c01f092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ae.png)
❖ ①课文第一二段写作者兴致勃勃畅游小石潭, 有全石带来的好奇/惊喜,有清澈的水流和飘忽 不定的游鱼所带来的快乐,应读得欢快些。
❖ ②第三四段写小石潭周围幽深冷寂的氛围,应 该读得伤感些,低沉些。
翻译课文
●翻译原则: 准确、流畅、简洁;
●翻译方法: (1). 借助课文注解。 (2). 联系上下文理解。
——余秋雨
柳宗元
孤独
舟钓
——
蓑寒
笠江《
翁
雪
江 雪
》
柳
宗
元
柳宗元简介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 人,世称柳河东,又称 “柳柳州”。唐代著名文 学家,“唐宋八大家”之 一。他和韩愈都是唐代古 文运动的倡导者和奠基人, 并称“韩柳”。
写作背景
柳宗元,他满腹才华,并想用自己的智慧和谋略为 朝廷出力,因此他积极参与政治改革但不幸的是,改革 失败,一纸调令将他发配到了偏远的永州地区,并让他 做了一个有名无实的司马没想到祸不单行,此时他老母 病故,居处遭火,但他不想把自己蜷缩在悲痛和无助中, 他“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把自己流放到了永州的山 水中。
记录同游者
感
总结训练
走近小石潭,这里有_清_澈_的潭水, _奇_特_的潭石, _可_爱_的游鱼, _曲_折_ 的溪流,这些都带给作者_快_乐 _的心情; 小石潭周围的环境_幽深_冷_寂_,这又触发了 作者的_孤_凄悲_凉_之感。作者在写景时注意 到_远_景_近景_的结合,动_景_静_景_的结合,
_正侧_面_描_写的结合;在抒情上,主要运用了 _借_景抒_情_的手法—柳宗元是当之无愧的写 景高手,抒情行家。
• 作者最初发现小石潭时“心乐之”,观赏潭中游鱼时 则又觉“似与游者相乐”,但后来坐潭上又觉“凄神 寒骨,悄怆幽邃”。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 “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实际上乐是忧的 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 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 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 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小石潭记》PPT课件(第1课时)
![《小石潭记》PPT课件(第1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fd559778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df.png)
预习检查 读一读
h篁uá竹ng 清冽 坻 珮环liè 嵁 寂c寥hí
pèi
俶尔 佁然 翕忽 悄 怆
chù
yǐ
xī
kān
liáo
qiǎo chuàng
整体感知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节奏和停顿。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 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 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照应开头的“隔篁竹”,进一步描绘了小石潭周围环 境的清幽。“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是全文的点睛之笔,情景交融,既概括了小石 潭环境清幽的特点,又表现了作者凄苦、悲凉的情感,反映出他当时压抑的心情 。
精读细研
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 ?
蒙盖 。
参差不齐 。
不平的岩石 。
藤蔓 。
摇曳 。
随风飘拂 。
整体感知
【译文】从小山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玉佩、 玉环碰撞的声音,(我的)心里为之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向下看 见一个小水潭,潭水格外清凉。(潭)以整块的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周边 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青葱的树木, 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发现小石潭
潭中景物
潭上景物
精读细研
作者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用了哪些准确的动词?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伐竹” 体现的作者内在的情感是怎样的?
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这些动词表现出了作者浓厚的游览兴致,也暗示小石潭位于人迹罕至的清幽僻 静之地。
小石潭记ppt示范课件
![小石潭记ppt示范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89d067e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c9.png)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 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huánɡ
liè
quán
chí
yǔ
kān
chù
yǐ
xī
chuànɡ
suì
yī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 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在小石潭东面。
向西,方位名词作状语。
竹林。
好像佩带的珮环碰撞发出的声音。珮、环,都是玉饰。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 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huánɡ
liè
quán
chí
yǔ
kān
chù
yǐ
xī
chuànɡ
suì
yī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 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在小石潭东面。
向西,方位名词作状语。
竹林。
好像佩带的珮环碰撞发出的声音。珮、环,都是玉饰。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小石潭记ppt课件
![小石潭记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77b4dd3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68a3b1b.png)
01
《始得西山宴游记》《钴姆潭记》《钴姆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02
江 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被贬后的孤凄之情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01.
小 石 潭 记 柳宗元
02.
suì
.
.
.
.
.
.
.
.
.
.
.
liáo
Kān
cī
Chuàng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 闻水声, 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 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竹林
清凉寒冷
水中高地
小岛
不平的岩石
翠绿的茎蔓
译文: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了水声, 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碰撞时发出的声音。(我的)心情 感到愉快。便砍倒竹子,开出一条路来,往下走就看见一个小潭,水特别清凉。以整块石头构成潭底,靠近岸边的地方,潭底石头翻卷上来,露出水面,成为坻、屿、嵁、岩等不同的形状。(四周)青葱的树,翠绿的茎蔓,树盖着藤,藤缠着树,迎风摇动,相互连缀,参差不齐,摇来飘去。
板书
约
楞住的样子
忽然
依托
同“彻”,穿过,透
离去
照在
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
板书
译文:向小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弯弯曲曲的溪流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像长蛇在爬行,虽或隐或现,也能看见。溪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互相交错,不知道小溪的源头(在什么地方)。
像蛇爬行那样弯曲
或隐或现
《始得西山宴游记》《钴姆潭记》《钴姆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02
江 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被贬后的孤凄之情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01.
小 石 潭 记 柳宗元
02.
suì
.
.
.
.
.
.
.
.
.
.
.
liáo
Kān
cī
Chuàng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 闻水声, 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 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竹林
清凉寒冷
水中高地
小岛
不平的岩石
翠绿的茎蔓
译文: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了水声, 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碰撞时发出的声音。(我的)心情 感到愉快。便砍倒竹子,开出一条路来,往下走就看见一个小潭,水特别清凉。以整块石头构成潭底,靠近岸边的地方,潭底石头翻卷上来,露出水面,成为坻、屿、嵁、岩等不同的形状。(四周)青葱的树,翠绿的茎蔓,树盖着藤,藤缠着树,迎风摇动,相互连缀,参差不齐,摇来飘去。
板书
约
楞住的样子
忽然
依托
同“彻”,穿过,透
离去
照在
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
板书
译文:向小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弯弯曲曲的溪流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像长蛇在爬行,虽或隐或现,也能看见。溪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互相交错,不知道小溪的源头(在什么地方)。
像蛇爬行那样弯曲
或隐或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围绕 寂静幽深 感到心情凄凉, 寒气透骨
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
忧伤的 幽静深远 因为 凄清 样子
停留 于是,就
之而去。 离开
表顺承
代这景同致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
跟从
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随从
两个年轻人 名叫
1、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 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 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翻译: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
林,可以听到流水的声音,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玉 佩、玉环相互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十分高兴。 砍伐竹子,开辟道路,向下看见一个小潭,水格 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的地方, 石底有些部分翻卷出来,露出水面,成为水中的 高地,像是水中的小岛,也有高低不平的石头和 小岩石(露了出来)。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 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2、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 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 忽。似与游者相乐。
翻译:潭中的鱼大约有百多条,都 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 的石上。 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忽 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 好像在和游玩的人逗玩。
小石潭记
(游记散文)
柳宗元
作者简介
柳宗元 字子厚,山 西人,世称柳河东, 又称柳柳州,唐代著 名文学家,“唐宋八 大家”之一。代表作 有《永州八记》
柳宗元(773—819)
一、作者及文体介绍:
作者介绍:柳宗元,字子厚, 唐代著名文学家,在他被贬永州 司马后,有连续性的山水游记多 篇,合称《永州八记》。柳宗元 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 独特的地位,他把自己的身世遭 遇、思想感情融合于自然风景的 描绘中,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 倾注怨愤抑郁的心情。《小石潭 记》是其中的一篇。
格外
清冽冽凉。。全全一石石整以以块为为底底,,靠近近近岸岸,,弯卷卷曲石石底底以以而出出,,成为为为坻坻为为屿屿
清凉 一整块
成为
,,为为堪堪为为岩岩。。青青遮树树掩翠翠缠蔓蔓绕,,,蒙蒙摇络络动摇下摇垂缀缀,,参参参差差差披披随拂风拂飘。。拂
遮掩缠绕摇动连缀 参不差齐 随风飘拂
遮掩缠绕,摇动下垂 不齐
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怎样来写的?
一、发现小石潭 二、潭中景物 三、小潭溪流 四、潭中气氛 五、交代同游者
主题的理解:
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和“似与游 者相乐”,后面又写“寂寥无人,凄 神寒骨,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 相容,该如何理解?
明确: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 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 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 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 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 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 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主题:
《小石潭记》
理解性默写
1、文中写水声清脆悦耳的语句是: 2、文中侧面描写小石潭记水清澈透明的语句是:
3、极其生动形象的写出小石潭溪流曲折,或隐 或现的语句是:
(其他详见《学练优》)
重点翻译句子
1.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
远逝,往来翕忽。 3.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4. 凄神寒骨,悄若空 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yǐ然不
动; chù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 乐。
潭中景物:潭水——清澈(侧面衬托) 游鱼——动静结合
由景生情:似与游者相乐
3、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 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翻译: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 溪岸像北斗七星一样曲折,像蛇 爬行一样弯曲,望过去一段看得 见,一段看不见。溪岸的形状像 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不能知 道溪水的源头在哪里。
• 小石潭的源头: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 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 溪流:曲折蜿蜒(动)像北斗星、像蛇
• 岸势:参差不齐(静)像狗的牙齿
比
喻
溪流的流向是 西南
东北
作者站在小石潭的西南方向(从小丘西行百二十 步 潭西南而望)
4、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 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 居,乃记之而去。
翻译:我坐在潭边,四下里竹林 和树木包围着,寂静没有旁人。 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 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因为那种环境太过凄清,不能长 时间停留,于是记录下了此地就 离开。
潭上的景物(2):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 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谭周围的气氛:寂静、凄清
作者的心情:孤寂、忧伤
文体介绍:记,古代的一种文体,以叙事为主,可 记游,可抒情,可议论,可描写。如《桃花源记》《岳 阳楼记》《满井游记》 《醉翁亭记》
从从小小丘丘往 向西西西 西行行百百二二十十步步,,隔隔篁篁竹竹竹林林竹,,闻闻水水声声,,如如
使…鸣鸣…珮珮鸣环环,以,…心心…乐乐乐之之。。砍伐伐伐竹竹取取道道,,向下下下见见小小潭潭,,水水格尤尤外清清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
大约 来
都 在空中 依托
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 向下 透射 映 呆呆的样子 忽然
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轻快敏捷
互相 逗乐
像蛇那样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
像北斗星那样 若隐若现 那
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像狗牙一样
能 代溪水
使……凄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
1、发现小石潭:
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 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2、小石潭的全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 ,为嵁,为岩。
3、小石潭上景物(1):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第一段:发现小石潭 隔——闻——伐——取——见(移步换景) 水:清 石:怪 树:青
4、给人的整体印象是:幽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