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生理黄疸

合集下载

临床儿科学: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的鉴别

临床儿科学: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的鉴别

临床儿科学: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

疸的鉴别

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

1.胆红素生成相对较多:(1)红细胞数量过剩,(2)红细胞寿命较短;

(3)旁路胆红素来源较多。

2.转运胆红素能力不足。

3.肝功能发育不完善:(l)摄取胆红紊功能差;(2)形成结合胆红素功能差;(3)排泄结合胆红素功能差。

4.胆红素肠肝循环增加。

5.新生儿期多种因素可加重黄疸:如缺氧、饥饿、低血糖、寒冷、脱水、便秘、酸中毒等。

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的鉴别

1.生理性黄疽:一般足月儿生后2~3大出现黄疸,4~5天达局峰,5~7大后逐渐捎退,最迟不超过2周消退;早产儿多于生后3~5天出现黄疸,5~7天达高峰,7~9天后逐渐消退,最长可延迟至4周消退。血清红素水平足月儿一般<221μmol( 12mg/dl),早产儿<257μmol( 15mg/dl)。

2.病理性黄疸:黄疸出现过早(出生24小时内);血清胆红素足月儿>221μmol/( 12mg/dl),早产儿>257μmol(15mg/dl):或每日升高>85μmol(5mg/dl);或血清结合胆红素>34μmol/L(2.Omg/dl)。黄疸持续过久(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黄疸退而复现;可伴有引起病理黄疸的疾病表现。

特别提示:

生理性:2至3天出黄疸,高峰达到4,5天+黄疽持续时间短,足月两周早产三病理性:一天之内重黄疸,持续长达数十天:感染溶血有遗传,母乳药物可黄染.解释:足月两周早产三黄疸足月儿在2周内消退,早产儿可延到3-4周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的区别 分不清楚可能会危及宝宝生命的!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的区别 分不清楚可能会危及宝宝生命的!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的区别分不清楚可

能会危及宝宝生命的!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宝宝中比较危险的病症之一,宝爸宝妈们一定要搞清楚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的区别!

一、出现时间不同

生理性黄疸: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大多是在宝宝出生2-3天内出现,4-5天最严重。

病理性黄疸: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比生理性黄疸出现得早,通常在24小时内就会出现。

二、持续时间不同

生理性黄疸: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持续时间一般是,足月儿持续

7-10天,早产儿2-4周的样子。

病理性黄疸: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持续时间较长,远远超过生理性黄疸的持续时间,足月儿大于2周,早产儿超过4周的都是病理性黄疸。

三、出现原因不同

生理性黄疸

1.血氧分压突然升高

宝宝血氧分压的突然升高,使得红细胞破坏过多,致使血清胆红素增加,导致新生儿黄疸。

2.肝功能发育不成熟

要肝脏将间接胆红素转化为直接胆红素才能被人体排出,新生儿肝功能不成熟,胆红素的结合以及排出就会缓慢,致使血清胆红素增高,引起新生儿黄疸。

3.肝-肠循环发育不成熟

新生儿肝-肠循环不成熟,排入肠道中的直接胆红素过多的被肠道所吸收,致使血清中胆红素增高,导致新生儿黄疸。

4.白蛋白功能差

白蛋白运送间接胆红素到肝脏的能力不足,以至于血液中间接胆红素过高,导致新生儿黄疸的出现。

病理性黄疸

1.溶血性黄疸

因为宝宝与妈妈的血型不合等原因,导致溶血反应,引起的新生儿黄疸。

2.感染性黄疸

病毒或者细菌感染使肝细胞功能受损,使得间接胆红素无法很好的转化为直接胆红素被排出体外,引起的新生儿黄疸。

3.阻塞性黄疸

由于先天胆道畸形使得肝脏转化间接胆红素的过程受到影响,导致了新生儿黄疸的发生。

什么是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的原因

什么是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的原因

什么是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的原因

一、新生儿黄疸的概念

一般来说,在医学上把出生28天之内新生儿的黄疸就成为新生儿黄疸(neonatal jaundice),主要指的就是新生儿刚出生的时候,身体各项机能发育还不够完全,胆红素的代谢功能不够完善,血中胆红素水平急剧升高,无法得到良好的环节,皮肤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黄染症状,这是新生儿中比较常见的问题。新生儿黄疸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生理性的新生儿黄疸主要指的就是因为胆红素代谢不够充分,而引起的暂时性黄疸,一般来说会在新生儿出生之后2-3天内出现,出现后的一个星期左右就会完全消退。早产儿黄疸持续的时间会久一点,还会伴随有食欲不振的情况。

二、新生儿黄疸的原因

(1)生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的出现原因和胆红素代谢的特点息息相关,比如说胆红素生成比较多,新生儿无法依靠自己来完成新陈代谢;新生儿肝脏发育不够完全,干细胞的摄取能力还不能达到一定标准;新生儿缺乏胆红素的排泄能力。以上种种原因都决定了有一半以上的足月儿和接近85%的早产儿都会在出生的第一周就出现黄疸现象;

1.

病理性黄疸

1.胆红素生成过多。因为新生儿体内的红细胞遭到破坏,导致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升高。会导致血管外溶血、感染等症状,危害到新生儿的安全;

2.肝脏胆红素代谢障碍。由于新生儿肝脏功能发育还不够充分,就会出现干细胞摄取功能低下的情况,会引发新生儿的缺氧和感染症状,还会引发Crigler-Najjar综合征,也就是先天性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氨基转移酶缺乏,还会破坏新生儿的甲状腺功能;

3.胆汁排泄障碍。干细胞排泄功能受损,会导致新生儿出现先天性代谢性缺陷病。

生理性黄疸的名词解释是

生理性黄疸的名词解释是

生理性黄疸的名词解释是

生理性黄疸的名词解释是什么?

生理性黄疸,也称为新生儿黄疸,是指在新生儿出生后前几天内出现的黄疸现象。黄疸是一种常见的症状,表现为皮肤和眼白部分的黄染。它是由于大量的胆红素沉积在皮肤组织中造成的,有时也可见于白色组织,例如口腔黏膜和巩膜。生理性黄疸是在正常的生理过程中发生的,通常是无害的,儿童会在几天或几周内自行消退。

生理性黄疸发生的原因是由于胎儿在母体中的时候,产生的大量胆红素没有得

到及时的代谢和排出。胆红素是红细胞分解的产物,一般会在肝脏中被代谢和排出体外。新生儿的肝脏功能尚未完全发育,因此无法有效地处理大量的胆红素。在出生后的几天内,胆红素会逐渐积累在婴儿体内,导致黄疸的出现。

生理性黄疸通常在婴儿出生后的第二至第三天开始出现,达到高峰时期,在第

五至第七天,然后逐渐消退。对于足月婴儿,黄疸出现的时间较短,大约在7-10

天内消退。对于早产儿,黄疸可能会持续较长的时间,但仍然在数周内自行消退。生理性黄疸通常是对称性的,在全身范围内皮肤呈现黄色。

除了原发因素外,尚存在一些其他因素可能会影响生理性黄疸的出现。母体与

婴儿之间的血型不匹配是一个常见的原因。当母亲是RH阴性而婴儿是RH阳性时,母体体内的抗RH抗体可引起胎儿的红细胞破坏,导致更多的胆红素释放至婴儿体内。此外,乳汁摄入不足也可能会导致胆红素的排出速度过慢而加重黄疸症状。

对于生理性黄疸,一般不需要进行特殊的治疗。在大部分情况下,黄疸会自行

消退,而不会对婴儿的健康造成持久的影响。然而,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黄疸严重程度超过正常范围,或黄疸持续时间较长,可能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医疗干预。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血液检查,以确定胆红素浓度是否达到需要治疗的水平。

新生儿黄疸的名词解释

新生儿黄疸的名词解释

新生儿黄疸的名词解释

任何一个成为父母的人都期待着自己的孩子的降临,这是一种令人愉悦的体验,但新生儿的健康问题仍然是令人担忧的一部分。其中一个常见的问题是新生儿黄疸。儿童医学专家们一直在关注和研究这个问题,并提供各种解决方案。本文将对新生儿黄疸进行名词解释,逐步深入探讨这一现象的原因、症状、诊断和治疗。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皮肤和眼睛的黄染现象,也被称为高胆红素血症。黄疸

是由于新生儿体内过量的胆红素导致的。胆红素是分解红细胞时产生的一种物质,正常情况下,肝脏会将其转化为可溶性物质并排出体外。但是,新生儿的肝脏功能尚未完全发育,因此它们对胆红素的处理能力较弱,导致胆红素在体内积累,进而引起黄疸。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大约有60%的婴儿在出生后的两周

内会出现轻度黄疸。黄疸的程度可以根据黄疸部位的程度来判断。如果仅在面部黄疸,则称为生理性黄疸,通常不需要治疗,会在几天到两周内自行消失。然而,如果黄疸在全身蔓延,甚至可以看到婴儿皮肤呈现深黄色,这可能需要更多的关注和治疗。这种情况可能是病理性黄疸,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和诊断。

引起新生儿黄疸的原因涉及多个因素。首先是胎儿期红细胞生成的异常或过多,例如因血型不相容造成的溶血等。其次,新生儿由于肝脏功能不完善,无法迅速处理体内产生的胆红素。还有一些其他的原因也可能导致新生儿黄疸,如感染、药物、母婴Rh血型不相容等。

黄疸的症状主要体现在皮肤和眼睛上,婴儿的皮肤和眼球会呈现出明显的黄色。黄疸的程度取决于胆红素在体内的积累水平。在一些严重的情况下,新生儿的黄疸可能会导致疲劳、食欲不振、婴儿出现不正常的姿势和在哺乳时出现困难。

名词解释生理性黄疸

名词解释生理性黄疸

名词解释生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是一种常见的新生儿疾病,也称为黄疸性肝炎。它是由于新生儿肝脏功能未发育完全,无法及时清除体内的胆红素所导致的。胆红素是由于红细胞分解产生的一种黄色的化合物,在正常情况下,肝脏会将胆红素转化成为可溶于水的形式,从而通过尿液和粪便排出体外。然而,由于新生儿肝脏功能尚未发育完全,不能有效地将胆红素转化为可溶性,导致胆红素在体内积累,从而导致皮肤和眼球发生黄疸。

生理性黄疸通常在婴儿出生后的第2至3天开始出现,并在婴儿出生后的第7至10天内逐渐消退。其主要特征是黄疸的发生,皮肤和眼白变黄。婴儿的尿液也可能变为深黄色,而粪便则可能呈现较浅的黄绿色。通常情况下,生理性黄疸不会导致其他明显的症状,婴儿的情绪和食欲也会正常。生理性黄疸对婴儿的健康一般没有明显的不良影响,不需要特殊的治疗,通常会随着肝脏功能的发育而自行消退。

然而,如果黄疸持续超过两周或者伴有明显的不适症状,就需要引起警惕,可能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此外,生理性黄疸有时也可能与其他病理性黄疸相混淆,如溶血性黄疸、感染性黄疸等。因此,在诊断和治疗时需要与医生进行详细的沟通和检查。

总之,生理性黄疸是一种正常的新生儿疾病,由于肝脏功能未发育完全导致体内胆红素的积累,从而引起黄疸。它通常自行消退,对婴儿的健康没有明显的不良影响。然而,如果黄疸持

续时间较长或者伴有其他不适症状,就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新生儿生理性和病理性黄疸的区别

新生儿生理性和病理性黄疸的区别

新生儿生理性和病理性黄疸的区别

生理性黄疸大多发生在新生儿出生后2-3天,4-6天达高峰,10-14天逐渐消退。产生的原因主要是胎儿出生后肺通气和肺循环建立,血氧分压突然升高,红细胞破坏较多,产生较多胆红素,而心生儿的肝脏细胞功能不够成熟及肝肠循环等因素所致导致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增高而出现的黄疸。

病理性黄疸较深,严重时刻可引起“核黄疸”,即胆红素脑病,可造成神经系统损害外,严重的可引起死亡。符合下列情况者考虑病理性黄疸:

●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新生儿溶血)。

●黄疸较深,连同足底、手心的皮肤也发黄。

●黄疸持续较长、进行性加重。

●皮肤呈黄绿色,伴有大便颜色变淡或呈灰白色,小便深黄。

●生理性黄疸消退后,又重新出现皮肤黄染,婴儿伴有拒奶、少哭、

多睡、呕吐、腹泻、抽搐等异常情况。

病理性黄疸可能的原因有:新生儿溶血、胆道闭锁、母乳性黄疸、胎粪延迟排出、遗传性疾病如红细胞中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陷等。

观察黄疸一定要在自然光线下进行,如果室内光线暗或在灯光下则看不清,如果新生儿巩膜、皮肤、粘膜发生黄染,而睡眠良好、吃奶、大小便正常,则可建议母亲适量增加自己液体摄入,以使新生儿得到

足量的水分而改善代谢。若宝宝黄疸超过4周,或巩膜、皮肤、粘膜及手脚心均出现黄染,且黄染程度迅速加重,伴有烦躁、哭闹、精神萎靡、拒乳或大便发白等异常,则怀疑有病理性黄疸,应立即就医。

新生儿黄疸的健康宣教内容

新生儿黄疸的健康宣教内容

新生儿黄疸的健康宣教内容

新生儿黄疸是由于新生儿肝脏功能尚未发育完全,导致体内胆红素代谢异常,从而引发皮肤、巩膜等部位出现黄染的现象。对于新生儿黄疸的健康宣教,内容应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一、新生儿黄疸的基本知识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生理现象,通常会在出生后2-3天出现,7-10天达到高峰,随后逐渐消退。这是因为新生儿肝脏处理胆红素的能力较弱,导致胆红素在体内积累。大多数新生儿黄疸为生理性黄疸,无需特殊治疗,但如果黄疸持续加重或消退延迟,则可能为病理性黄疸,需要及时就医。

二、黄疸的观察与识别

家长要学会观察新生儿黄疸的变化,注意黄疸出现的时间、程度、发展速度等。一般来说,生理性黄疸颜色较浅,局限于面部和颈部,而病理性黄疸则颜色较深,可能波及全身。此外,还要注意观察新生儿的精神状态、食欲、大便颜色等,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三、黄疸的护理与预防

保持新生儿充足的母乳喂养,母乳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抗体,有助于促进新生儿肝脏功能的发育和胆红素的代谢。

给予新生儿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增加尿量,促进胆红素的排泄。

保持新生儿大便通畅,有助于减少肠道内胆红素的再吸收。

避免使用可能影响肝脏功能的药物和化学物质。

如有家族性黄疸病史,应在孕期咨询医生,了解可能的风险和预防措施。

四、黄疸的治疗与随访

对于生理性黄疸,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只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于病理性黄疸,需要及时就医,根据医生建议进行相应的治疗。治疗方法包括光疗、药物治疗、换血等,具体方案需根据患儿病情和医生建议确定。

在治疗过程中,家长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按时给新生儿服药、接受光疗等。同时,要密切观察新生儿的病情变化,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向医生反映。

新生儿黄疸的观察及护理

新生儿黄疸的观察及护理

(4)母乳性黄疸: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病理性 黄疸。少数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其黄疸程度超 过正常生理性黄疸,原因还不十分明了。
其黄疸特点是:在生理性黄疸高峰后黄疸继续 加重,胆红素可达10-30 mg/dl,如继续哺 乳,黄疸在高水平状态下继续一段时间后才缓 慢下降,如停止哺乳48小时,胆红素明显下 降达50%,若再次哺乳,胆红素又上升。
蓝光治疗的并发症:发热、腹泻、皮疹、核 黄素缺乏、低钙血症、贫血、青酮症
生理性黄疸在新生儿出生后两到三天出现, 四到六天会达到高峰。这种情况新生儿黄疸 正常值为2mg/dl到12mg/dl之间。
在以上新生儿黄疸指数最高值之上,也就是 超过12mg/dl时,或者新生儿黄疸指数上升 过快,每日上升超过5mh/dl时,新生儿就 有可能是患病理性黄疸!
1 光照疗法:新生儿裸体卧于光疗箱中,双 眼及睾丸用黑布遮盖,用单光或双光照射, 持续24——48小时,胆红素下降到7毫克/ 公升以下即可停止治疗。
2 酶诱导剂:常用苯巴比妥,剂量:5—— 6mg/kg/日
最新研究显示,新生儿出生后的皮肤和眼睛黄疸对 机体有保护作用,可使其免受自由基的损害。
(5) G6P-D缺乏――病因:故明思意,体 内缺少G6D-P酶,为遗传性疾病,见于两广 较多。
生后1~2天出现黄疸,而黄胆不能被光疗所 控制,须经挽回后再行光疗方能奏效,若不 挽回大多发生核黄疸脑病,得此病一般不对 身体受至影响,只是禁用一些药物,禁吃蚕 豆等。

生理性黄疸的名词解释

生理性黄疸的名词解释

生理性黄疸的名词解释

生理性黄疸是一种常见的新生儿疾病,主要表现为皮肤和黏膜的黄疸。下面是对生理性黄疸的名词解释:

1. 生理性:生理性黄疸指的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即在婴儿出生后几天内出现的皮肤和黏膜的黄疸,并且没有其他明显的症状。这种黄疸通常在婴儿1个星期左右自行消退。

2. 黄疸:黄疸是一种临床表现,指的是人体内胆红素水平增高导致皮肤和其他黏膜出现黄色的症状。黄疸可以分为溶血性黄疸、肝细胞功能障碍性黄疸和胆道梗阻性黄疸等。生理性黄疸属于肝细胞功能障碍性黄疸。

3. 胆红素:胆红素是一种由红细胞分解产生的黄色色素,是肝脏对红细胞降解产物进行处理并排泄的重要物质。在生理情况下,人体会产生一定量的胆红素,正常情况下,胆红素通过肝脏分解代谢后从粪便排出。

4. 新生儿:新生儿是指出生后不久的婴儿,一般在0到28天之间。此时婴儿的生理机能不够成熟,对各种刺激的适应能力相对较弱,容易出现某些特殊的生理现象。

5. 出生后几天内:生理性黄疸通常在婴儿出生后2到3天内开始出现,最常见的是第2至第3天,且在第5至第7天左右逐渐消退。这是因为胎儿在母体中获得母体的胆红素代谢能力,而出生后需要适应自己独立进行胆红素代谢的过程。

6. 自行消退:生理性黄疸通常不需要治疗,只需要观察和适当的护理措施,如保持婴儿充足的饮食和适宜的日照等。通常在婴儿1个星期左右会自行消退,不会对婴儿的健康产生长期的不良影响。

7. 婴儿:婴儿是指出生后的2个月到1岁的幼儿。与新生儿相比,婴儿的生理功能和抵抗能力逐渐增强,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也增强,出现黄疸的概率也较低。

生理性黄疸名词解释

生理性黄疸名词解释

生理性黄疸名词解释

生理性黄疸是一种婴儿普遍存在的黄疸,是一种正常反应,不必过度担忧,可以通过一些方法缓解。本文将对生理性黄疸的相关名词进行解释。

一、生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又称“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普遍发生的一种黄疸病,出现

在出生后第2-4天,通常在1-2周后自行消失。这是由于新生儿体内大量血红

蛋白分解而产生的胆红素过多,肝功能未完全成熟而无法及时排出体外。

二、胆红素

胆红素是肝脏通过将红细胞分解而形成的物质,经胆道进入肠道后和食物

一起从体外排泄。当体内胆红素过多时,人体会出现黄疸等症状。

三、核黄素

核黄素是维生素B2的化合物,是合成体内红细胞必不可少的物质。缺乏核黄素的人容易产生贫血等症状。

四、乳糜胆汁

乳糜胆汁是糜(小脂肪滴)和胆汁混合形成的物质,主要存在于小肠内。在乳糜胆汁的帮助下,脂肪和维生素可以被人体吸收利用。

五、转氨酶

转氨酶是肝脏细胞内的一类酶,可帮助人体代谢一些物质、维持体内代谢平衡和解毒等功能。在生理性黄疸中,转氨酶水平通常会增加。

六、光疗

光疗是一种治疗黄疸的方法,通过暴露在特制光源下的皮肤,当光照射到皮肤时,胆红素可以被分解光化学反应促进排泄,从而治疗黄疸。

七、血型不合

血型不合是指新生儿与母亲血型不同,这种情况可能会导致母体抗体攻击新生儿的红细胞,从而引起溶血性黄疸。

八、出生前破坏

出生前破坏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因吸入羊水、胎粪等物质,也会导致新生儿出生后黄疸症状加重。

总之,生理性黄疸是一种普遍存在于新生儿的黄疸,大部分情况下是正常现象,无需过度担忧。如果症状严重,可以通过医生的治疗进行缓解。

生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

一、生理性黄疸

足月新生儿常在生后2~3天出现黄疸,第4~5天达高峰,10~14天逐渐消退,血清总胆红素应小于204UMOL/L(12㎎/dl)。早产儿的生理黄疸程度较重(小于255UMOL/L,15㎎/dl),消退较晚(3~4周)。一般无其他临床症状。

二、病理性黄疸

A、临床特点表现为:

黄疸出现早(生后24小时内);

发展过快(每日增加大于85、5UMOL/L);

程度过重(血清总胆红素大于205UMOL/L);

消退过晚或退而复现;(足月产超过2周,早产儿超过4周)

结合胆红素大于26UMOL/L

B、病理性黄疸的常见病包括:

新生儿溶血症、红细胞-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陷、新生儿败血症及其他感染、头颅血肿、母乳黄疸、胎粪延迟排出、新生儿肝炎综合症、先天性胆道闭锁、半乳糖血症。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如何护理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如何护理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如何护理

虽然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可以自行消退,但如果护理不当,很有可能会导致病情恶化,那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如何护理呢?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护理,希望能帮到你。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症状

正确认识生理性黄疸的症状,有利于辨别该病与其他常见婴幼儿疾病的区别,一方面能避免过度的担心,另一方面可以尽早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从而避免病情的恶化。

首先,爸妈可以在自然光线条件下,观察新生婴儿的皮肤黄染程度。一般轻度黄疸仅仅是面部黄染,而且呈浅花色。而如果躯干部皮肤也有黄染,就可以判定为中度黄疸。重度黄疸的话,连四肢和手足心也会出现黄染,颜色较深,但皮肤红润黄里透红。

还有就是观察大便颜色。一般生理性黄疸的粪便是正常黄色的,但是如果大便成陶土色,就应该考虑是病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一般多由先天性胆道畸形引起,如果黄疸程度较重、出现伴随症状或大便颜色异常应及时去医院就诊,以免耽误治疗。

另外,生理性黄疸不伴有其他症状,小儿精神良好、反应正常,只是个别新生儿吃奶稍差。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护理

第一、喝白开水。爸妈可以每天早晚给宝宝喂白开水,这样能加快让宝宝体内黄疸的排泄速度。如果宝宝是喝配方奶粉的话,应该在两餐之间让宝宝喝白开水。

第二、喝葡萄糖。当新生宝宝黄疸指数很高的情况下,可以适度喂点葡萄糖水,把葡萄糖加入水中,喂给宝宝喝就可以了。

第三、晒太阳。每天早上9点左右的阳光非常的柔和,这时候可以给宝宝晒太阳,并且尽量多的晒到孩子的皮肤,同时要保护宝宝的眼睛。另外,还要注意给宝宝做好保暖工作,别因为晒太阳而吹风受凉了。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

• 4药物治疗 白蛋白、碳酸氢钠、苯巴比妥、吸氧
• 常见护理诊断 1黄疸 2潜在并发症:胆红素脑病 3家长知识缺乏
• 护理措施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光照疗法和换血疗法的护理 健康教育
治疗原则 1治疗原发性疾病 2光照疗法 3换血疗法 指征:①产前已明确诊断出生时脐血总胆红素大于
68umol/L(4mg/dl)。HB低于120 (g/l)伴水肿、肝脾大、心衰 ②生后12小时内胆红素上升每小时12umol/L(0.7mg/dl) ③总胆红素水平已达到342umol/L(20mg/dl) ④不论胆红素水平,有胆红素脑病早期表现者
• 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
一、胆红素生成过多

(二)转运胆红素的能力不足
(三)肝细胞处理胆红素的Hale Waihona Puke Baidu 力差
(四)肠肝循环特性
•新生儿黄疸的分 类
(一)生理性黄疸
• ①一般情况好 • ②足月2~3出,4~5高峰;5~7退,<2W, • 早产3-5出,5-7高峰,7-9退,可延4W. • ③每日BIL上升<85umol/L,5mg/dl. • ④足月儿<221umol/L,12.9mg/dl,早产儿
<257umol/L,15mg/dl。
• 以上数值已经提出异议,因较小早产儿即使胆红素 17l(10mg/d1),也可发生胆红素脑病。

生理性黄疸名词解释儿科护理学

生理性黄疸名词解释儿科护理学

生理性黄疸名词解释儿科护理学

儿科护理学: 理解黄疸

儿科护理学是一个复杂的学科,由于儿童特别容易受到不同疾病

的影响,所以护士必须有充分的知识和技能,以便以最佳方式为儿童

提供护理。其中一类疾病就是黄疸,它是一种常见的、具有代表性的

儿科疾病,其发病率在新生儿中尤其高。

黄疸是一种临床诊断,由于新生儿体内的胆红素水平过高而引起的,导致皮肤及眼睑的颜色变得发黄。黄疸的分为两种:1.新生儿期

黄疸,一般是由于新生儿黄疸病毒感染所致;2.物理性黄疸,一般是

由于某些疾病引起新生儿体内胆红素水平过高所致。

物理性黄疸是由于新生儿体内胆红素浓度过高而引起的,一般是

由婴儿的某些内部疾病引起的,如肝病、湿疹、癫痫等,或者是母亲

产时传播给婴儿,使婴儿感染某种病毒,如乙型肝炎病毒等,都会引

起婴儿体内胆红素浓度升高,从而引起黄疸。

儿科护士在临床上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识别和处理婴儿的黄疸,

因为它不仅可以对婴儿造成身体伤害,而且可能是一些严重疾病的先兆,从而使儿童护理能够及早发现,及早采取行动,避免病情恶化。

因此,儿科护士应首先根据检查结果,准确判断出新生儿的黄疸

类型,并根据不同的黄疸类型提供对应的护理,以减轻新生儿的不适,保护婴儿健康。此外,儿科护士还要积极配合其他医护人员,为新生

儿提供全面且周全的护理,以确保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新生儿13种奇怪现象家长不必担心

新生儿13种奇怪现象家长不必担心

新生儿13种奇怪现象家长不必担心当宝宝呱呱坠地,新手爸妈们在满心欢喜的同时,也常常会被宝宝

的一些“奇怪”表现弄得紧张兮兮。其实,很多看似异常的现象对于新

生儿来说都是正常的,家长们不必过于担心。下面就为大家介绍 13 种

新生儿常见的“奇怪”现象。

1、体重下降

宝宝出生后的一周内,可能会出现体重下降的情况,一般下降幅度

不超过出生体重的 10%。这是因为宝宝出生后会排出胎便和尿液,加

上刚开始吃奶量较少,摄入的营养不足以弥补身体的消耗。但随着宝

宝吃奶量逐渐增加,体重会很快恢复并增长。

2、生理性黄疸

大多数新生儿在出生后的 2 3 天会出现皮肤发黄的现象,这就是生

理性黄疸。这是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特点导致的,一般在出生后 7 10 天会自然消退。家长可以多给宝宝喂奶,促进胆红素的排出。但如

果黄疸出现过早、过重或持续时间过长,就可能是病理性黄疸,需要

及时就医。

3、吐奶、溢奶

新生儿的胃呈水平位,容量小,贲门括约肌松弛,幽门括约肌发达,所以容易出现吐奶、溢奶的情况。喂奶后,家长可以将宝宝竖着抱起

来,轻轻拍嗝,帮助排出胃内的气体,减少吐奶的发生。只要宝宝吐奶后精神状态良好,体重增长正常,就不必过于担心。

4、肠鸣音活跃

有时能听到宝宝肚子里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这是肠鸣音活跃的表现。新生儿的肠道蠕动较快,加上吃奶时可能吸入空气,就会出现肠鸣音。只要宝宝没有腹胀、腹泻、呕吐等异常症状,就是正常的。

5、呼吸不规律

新生儿的呼吸频率较快,每分钟可达 40 60 次,而且呼吸不规律,有时快有时慢,甚至会出现短暂的呼吸暂停(不超过 15 秒)。这是因为新生儿的呼吸中枢发育不完善,随着宝宝的成长,呼吸会逐渐变得规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出生24小时后血清胆红素由出生时的17~51μmol/L(1~3mg/dl)逐步上升到86μmol/L(5mg/dl)或以上临床上出现黄疸而无其它症状,1~2周内消退。生理性黄疸的血清胆红素足月儿不超过204μmol/L(12mg/dl)早产儿不超过255μm ol/L(15mg/dl)。但个别早产儿血清胆红素不到204μmol/L(12mg/dl)也可发生胆红素脑病,对生理性黄疸应有警惕以防对病理性黄疸的误诊或漏诊。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1)黄疸出现得早,生后24小时内即出黄疸;

(2)黄疸程度重,呈金黄色或黄疸遍及全身,手心、足底亦有较明显的黄疸或血清胆红素大于12~15毫克/公升;

(3)黄疸持久,出生2—3周后黄疸仍持续不退甚至加深,或减轻后又加深;

(4)伴有贫血或大便颜色变淡者;

(5)有体温不正常、食欲不佳、呕吐等表现者。

有病理性黄疸时应引起重视,因为它常是疾病的一种表现,应寻找病因。此外未结合胆红素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会通过血脑屏障损害脑细胞(常称核黄疸),引起死亡或有脑性瘫痪、智能障碍等后遗症。所以一旦怀疑小儿有病理性黄疸,应立即就诊。

[编辑本段]

常见的几种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新生儿黄疸的分类及鉴别诊断》

(1)溶血性黄疸:溶血性黄疸最常见原因是ABO溶血,它是因为母亲与胎儿的血型不合引起的,以母亲血型为0、胎儿血型为A或B最多见,且造成的黄疸较重;其他如母亲血型为A、胎儿血型为B或AB;母亲血型为B、胎儿血型为A或AB较少见,且造成的黄疸较轻。这样一来,一些父母会十分紧张,担心孩子会发生ABO溶血,其实要说明的一点是:不是所有ABO系统血型不合的新生儿都会发生溶血。据报道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的发病率为11.9%。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的特点是生后24

小时内出现黄疸,且逐渐加重。

(2)感染性黄疸:感染性黄疸是由于病毒感染或细菌感染等原因主要使肝细胞功能受损害而发生的黄疸。病毒感染多为宫内感染,以巨细胞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最常见,其他感染有风疹病毒、EB病毒、弓形体等较为少见。细菌感染以败血症黄疸最多见。黄疸的特点是生理性黄疸后持续不退或生理性黄疸消退后又出现持续性黄疸。

(3)阻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多由先天性胆道畸形引起的,以先天性胆道闭锁较为常见,其黄疸特点是生后1-2周或3-4周又出现黄疸,逐渐加深,同时大便颜色逐渐变为浅黄色,甚至呈白陶土色。

(4)母乳性黄疸: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病理性黄疸。少数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其黄疸程度超过正常生理性黄疸,原因还不十分明了。其黄疸特点是:在生理性黄疸高峰后黄疸继续加重,胆红素可达10-30 mg/dl,如继续哺乳,黄疸在高水平状态下继续一段时间后才缓慢下降,如停止哺乳48小时,胆红素明显下降达50%,若再次哺乳,胆红素又上升。

病理性黄疸不论何种原因,严重时均可引起“核黄疸”,其预后差,除可造成神经系统损害外,严重的可引起死亡。因此,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应重在预防,如孕期防止弓形体、风疹病毒的感染,尤其是在孕早期防止病毒感染;出生后防止败血症的发生;新生儿出生时接种乙肝疫苗等。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的黄疸变化,如发现有病理性黄疸的迹象,应及时送医院诊治。

[编辑本段]

临床症状

1、生理性黄疸轻者呈浅黄色局限于面颈部,或波及躯干,巩膜亦可黄染2~3

日后消退,至第5~6日皮色恢复正常;重者黄疸同样先头后足可遍及全身,呕吐物及脑脊液等也能黄染时间长达1周以上,特别是个别早产儿可持续至4周,其粪仍系黄色尿中无胆红素。

2、黄疸色泽轻者呈浅花色,重者颜色较深,但皮肤红润黄里透红。

3、黄疸部位多见于躯干、巩膜及四肢近端一般不过肘膝。

4、新生儿一般情况好,无贫血,肝脾不肿大肝功能正常,不发生核黄疸。

5、早产儿生理性黄疸较足月儿多见,可略延迟1~2d出现,黄疸程度较重消退也较迟,可延至2~4周。

[编辑本段]

新生儿黄疸的原因

人们常常简单地把黄疸病看作就是皮肤发黄,其实这只说对了一半,皮肤发黄只是外表现象。正常人体血液里含有一定量的色素物质,叫做胆红素,如因生理和病理原因使血液里的胆红素增高,皮肤、眼白等处就会发黄。

那些原因可引起体内胆红素升高呢?

《新生儿黄疸》

第一,红细胞破坏太多太快。体内的胆红素约80%是由衰老的红细胞被破坏而形成的。如果红细胞破坏太多太快,胆红素激增,就会引起黄疸。母、子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性黄疸就属于这一类,新生儿生后24小时内就出现黄疸,而且进展很快,皮肤呈现金黄色。当血里的胆红素超过20毫克%时,胆红素就可能进入脑细胞,干扰脑细胞的正常活动和功能,引起核黄疸,威胁新生儿的生命。目前对严重黄疸虽已有了较好的治疗方法,但要取得理想的疗效,还必须在发生核黄疸前及时抢救。家长在观察黄疸程度时,应注意选择天然光线充足的地方,并反复多次察看有否加重。对黄疸进展迅速的新生儿要及时就医。

第二,肝细胞摄取、结合和排泄胆红素发生障碍。由于肝细胞发炎或肝细胞内缺少一种酶,或这种酶活力低,就不能很好排泄胆红素,如患新生儿肝炎或败血症等。出生一周内的新生儿产生生理性黄疸,就是因肝脏酶活力低下这个原因。有的婴儿吃了母乳也会引起这种类型的黄疸,因为母乳内含有一种具脂肪成分的孕酮物质。婴儿哺乳后,这种脂肪成分很快被脂肪酶分解,释放出游离脂肪酸,它可以增加小肠对胆红素的吸收而导致黄疸,但婴儿是健康的。以上情况都称为肝细胞性黄疸。

第三,由于胆管阻塞,胆红素不能排泄到小肠,使胆汁淤积在肝细胞或胆道内而引起黄疸。我们称它为阻塞性黄疸,如新生儿胆道闭锁、胆汁粘稠等。

[编辑本段]

新生儿黄疸的检查

新生儿黄疸应做的检查

正常新生儿脐血胆红素最高约51.3μmol/L(3mg/dl),在生后4天左右达高峰,一般不超过171~205μmol/L(10~12mg/dl),早产儿不超过256.5μmol/L(15mg/dl),以后逐渐恢复。凡登白试验呈间接反应。尿中胆红素阴性,粪内胆色素增多。

脐血~24h ~28h 3~7d

足月儿<42.8(2.5) <102.6(6) <128.3(7.5) <205.2(12)

早产儿<42.8(2.5) <136.8(8) <205.2(12) <265.5(15)

[编辑本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