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06年4月自考《德育原理》试题

合集下载

全国2012年4月自学考试《德育原理》试题和答案00468

全国2012年4月自学考试《德育原理》试题和答案00468

我自考网整理

全国2012年4月自考德育原理试题和答案

课程代码:0046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德育原理研究的根本任务是(D) 1-4

A.建构德育知识体系B.分析德育现象

C.研究德育方法与原则D.揭示德育一般规律

2.《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作者是(B) 1-11

A.马卡连柯B.苏霍姆林斯基

C.杜德海姆D.柯尔伯格

3.采用实验法,集中研究模仿学习对儿童道德发展影响的教育家是(A) 1-14

A.班杜拉B.杜德海姆

C.柯尔伯格D.杜威

4.德育的实质是(C) 2-23

A.传道B.施教

C.育德D.授业

5.人的品德构成中处于基础性层次的品质是(A) 2-31

A.道德品质B.政治品质

C.法纪品质D.思想品质

6.最早具有阶级性的德育是(B) 3-39

A.原始社会的德育B.奴隶社会的德育

C.封建社会的德育D.资本主义社会的德育

7.关于现代德育特点说法正确的是(D) 3-43

A.无阶级性B.结构封闭

C.方法单一D.功能全面

8.为人的品德发展提供生物前提的因素是(C) 4-58

A.教育B.环境

C.遗传D.文化

9.对个体品德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A) 4-67

A.实践活动B.学校德育

C.家庭熏陶D.遗传素质

10.德育的超前性反映的是(B) 5-95

A.德育的继承性B.德育的相对独立性

C.德育与社会发展的一致性D.德育与社会发展的同步性

11.德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的标准称为(C) 6-97

自考0449教育管理原理历年真题汇总

自考0449教育管理原理历年真题汇总

全国200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教育管理原理试题

课程代码:0044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受人际关系理论及行为科学理论的影响,美国一些学者研究了教育行政中的人际关系问题,其代表作是格利费斯在1956年发表的()

A.《公立学校的行政》B.《科学管理原理》

C.《学校行政上的人的关系论》D.《行政过程的本质》

2.教育管理学在我国形成独立形态的学科始于()

A.19世纪末20世纪初B.18世纪末19世纪初

C.19世纪末D.20世纪中期

3.为了保证教育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保障我国教育事业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在教育管理活动中应强调运用()

A.预测规划的方法B.经济的方法

C.法治的方法D.激励的方法

4.我国的教育基本法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5.从我国《教育法》的内容来看,其所涉及的守法主体几乎囊括了社会所有主体,同时,有些行政制裁措施的执行,也不是教育行政部门所拥有的权限允许的,这表明教育行政执法应具有()

A.主动性特征B.单方权威性特征

C.执法主体多元性特征D.权力性特征

6.通过行政途径,处理教育法律纠纷,对违反教育法规的法人行为采取一定的制裁措施,这属于()

A.推行教育法规实施B.进行教育行政司法

C.履行教育行政职责D.开展教育法规检查监督

7.对教材内容变革的预测,在考虑到教材的变化要满足社会进步要求的同时,还必须认识到人类知识的积累和传播具有继承性。因此,对教材内容预测时一定要体现()A.延续性原理B.相关性原理

4月全国自考教育原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4月全国自考教育原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4月自学考试教育原理试题

课程代码:0040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小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属于( )

A.童年期

B.少年期

C.学龄中期

D.学龄晚期

2.对教育领导权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

A.政治经济制度

B.生产力

C.科学技术

D.文化

3.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 )

A.发展生产力

B.弘扬民族文化

C.提高升学率

D.提高民族素质

4.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是( )

A.保障少年儿童政治民主权利

B.维护少年儿童社会权利主体地位

C.成人对少年儿童应履行义务

D.必须给少年儿童更好的物质生活基础

5.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是( )

A.教育与传播媒体相结合

B.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C.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6.文化对课程的主要影响之一是( )

A.模式更新

B.结构更新

C.计划更新

D.大纲更新

7.“我们日常所见的人中,他们之所以或好或坏,或有用或无用,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一观点的提出者是( )

1

A.华生

B.苏霍姆林斯基

C.洛克

D.高尔登

8.一个人从出生到长大成人,其神经系统结构的发展是( )

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C.平稳进行

D.快慢交替

9.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 )

A.政治思想教育为主

B.教学为主

C.社会实践活动为主

D.劳动为主

10.教育目的对受教育者未来发展结果的设想具有理想性特点,这决定了教育目的具有( )

00468德育原理自考复习资料

00468德育原理自考复习资料

德育原理

第一章结论

一、基本概念

1、德育原理:研究德育一般问题,揭示德育一般现象的教育学科P1

2、德育规律:德育发展过程中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P4

二、基本理论

1、马卡连柯的德育思想:①代表作有《教育诗》、《塔上旗》、《父母必读》、《论共产主义教育》;②4个要点;③其特色是平行教育影响P10

2、苏霍姆林斯基的德育思想:①代表作有《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帕夫雷什中学》、《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②4个要点:1)关于德育的地位和任务2)关于德育信念的形成与培养3)关于德育的原则和方法4)关于自我道德教育

3、杜德海姆的道德教育思想:(教育社会学创始人)代表作是《道德教育论》,两个主要观点:1)个体品德社会和道德内化过程2)道德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4、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代表作是《民本主义教育》、《教育中的道德原理》,四个主要观点:1)道德价值论2)学校道德教育的目的3)学校道德教育的内容4)学校道德教育的方法

5、班杜拉等人社会学习论的道德教育思想

①班杜拉的三个观点:1)儿童道德行为通过社会学习即观察学习和模仿学习可以获得和改变2)环境、社会文化关系、客观条件和榜样强化等是影响儿童道德行为形成发展的重要因素3)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和方法有利于学生良好道德行为的形成和发展

②班杜拉和麦克唐纳的模仿学习:1963年至1968年,他们通过道德判断的故事进行试验证实,儿童的很多行为习惯时从模仿他人行中得来的

③沃尔斯的抗拒诱惑:沃尔斯特等人1963年

④米切尔的言行一致:米切尔等人1966年

6、柯尔伯格的道德教育思想

(全新整理)4月全国自考德育原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新整理)4月全国自考德育原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德育原理试题

课程代码:0046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狭义的品德发展是指()

A.个体从出生到成熟时期品德发生和变化的过程

B.个体在学校学习中品德变化的过程

C.个体从成熟到衰老时期品德变化的过程

D.个体在家庭影响下品德变化的过程

2.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启发学生在短期内获得大量的系统的道德知识的德育方法是()

A.示范法B.讨论法

C.陶冶法D.讲解法

3.关于品德修养与德育的叙述,正确的是()

A.品德修养过程中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是统一的,德育活动中教育者处于主导地位B.品德修养主要用外烁的方法,德育主要通过内省的方法

C.德育的对象和品德修养的对象是一致的

D.品德修养和德育活动过程的主要矛盾是相同的

4.把学生品德分为若干因素和项目,每个因素或项目分为若干等级并用评语来表示,这种德育效果检测与评定的方法是()

A.评语定量法B.加权定量法

C.测试评分法D.评语定性法

5.下列关于德育工作者的说法,正确的是()

A.德育工作者指德育课教师

B.德育工作者指德育课教师和政教处的管理者

C.德育工作者指履行德育职责的专业人员

D.德育工作者指班主任、德育课教师

6.“德育与社会发展不总是同步的”这一事实不能

..得出的结论是()

1

A.德育与社会发展间没有必然联系

B.德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C.德育可能超前于社会发展

D.德育可能滞后于社会发展

自考00468德育原理考试试题

自考00468德育原理考试试题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德育原理试题

课程代码:00468

一、单项选择题(本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

1.认为儿童道德行为主要是通过社会学习而获得和改变的教育家是

A.班杜拉B.柯尔伯格

C.赞科夫D.凯洛夫

2.学校德育的四个组成部分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纪教育和

A.集体主义教育B.理想教育

C.道德教育D.劳动教育

3.现代德育的功能具有

A.全面发展性B.全面性

C.科学性D.主体独立性

4.人的品德形成和发展的现实基础是

A.社会实践活动B.人际交往活动

C.理论学习活动D.信仰敬拜活动

5.目前国内关于学校德育基本内容序列安排的意见或模式主要有结构迁移说、阶段连续说和

A.社会适应说B.螺旋循环说

C.社会建构说D.自我建构说

6.一般说来,德育并不是随着社会生活条件的变化而“立即”、“马上”发生相应变化的,它往往呈现为

A.独立性B.滞后性

C.超前性D.不平衡性

7.为达到德育目的,实现德育内容,运用德育手段进行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是指

A.德育方法B.德育原则

C.德育规律D.德育方针政策

8.制定德育原则的依据是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

A.德育科学规律B.德育原理

C.德育实践经验D.学生的品德心理特点

9.德育过程中主要矛盾的次要方面是

A.教育者的教育水平B.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

C.受教育者的知识水平D.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发展水平

10.在一定时期内对学生品德做出全面评价,以使学生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不断上进的方法是

A.评比法B.品德评价法

C.奖励法D.操行评定法

11.有效地进行班集体德育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德育原理试题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德育原理试题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德育原理试题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德育原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一般说来,品德包括思想品质、政治品质、法纪品质和()

A.情感品质

B.意志品质

C.道德品质

D.行为品质

2.不属于我国新时期中小学德育基本内容的是()

A.自觉纪律教育

B.道德教育

C.宗教教育

D.民主和法制教育

3.德育方法是()

A.教师德育工作方式的总和

B.学生自我修养方式的总和

C.教师德育手段的总称

D.德育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

4.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学校德育管理模式是()

A.经验型学校德育管理模式

B.决策型学校德育管理模式

C.行政型学校德育管理模式

D.科学型学校德育管理模式

5.儿童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特点的年龄阶段是()

A.少年期

B.童年期

C.幼儿期

D.青年初期

6.不属于学校主要德育管理人员的是()

A.大队辅导员

B.班主任

C.年级组长

D.任课教师

7.不符合中小学德育管理组织机构设置要求的是()

A.从学校及其德育管理的整体出发

B.必须实行二级制结构系统形式

C.坚持效率原则

D.从实际出发

8.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启发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系统的有关思想道德方面知识的德育方法是()

A.示范法

B.讨论法

C.陶冶法

D.讲解法

9.客观存在的`德育规律在人们主观意识上的正确反映被称为()

A.德育原理

B.德育实践经验

C.德育目标

D.德育方针

德育原理(高自考版)

德育原理(高自考版)

一、名词解释

1、德育原理:是研究德育一般问题(研究对象),提示德育一般规律的教育科学(研究任务)。

2、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及需要,通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传、修一定的社会思想政治准则和法纪道德规范,形成受教育者一定的思想、政治、法纪和道德品质的教育活动。德育即品德教育,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纪教育、道德教育。

3、品德:是个人按照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准则和法纪道德规范以及宗教戒律行动时表现出来的稳定特征和倾向。4、品德发展:是指个体人随着生活年龄的推移,其品德循着一定规律而发生和变化的过程。品德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生物因素、社会因素、实践活动。

5、德育目标:是通过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规格要求,亦即德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的标准。

6、德育内容:是指用以形容人们品德的社会思想政治准则和法纪道德规范的总和。是社会阶级性、民族性和全人类性的统一,社会历史性和继承性的统一。

7、德育过程:是在教育者施教传道和受教育者修教受道的相互作用的统一活动中,将一定社会或阶级的思想道德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品德,促使受教育者与社会及其发展和谐一致的过程。

8、德育原则:是根据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科学规律提出的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

9、德育方法:指为达到德育目的,实现德育内容,运用德育手段进行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

10、德育组织形式:是指德育实施途径,学校、家庭、社会所实施的德育是德育主要的或根本的组织形式或途径国。

11、学校德育:是教育都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与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社会思想道德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品德内部矛盾运动,以使其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品德的活动。

自考00468德育原理 考点汇总

自考00468德育原理 考点汇总

1、考试内容

2、考试题型——共4大题型

题型数量分值

40

5*5'25

20

15*115

3、课程重点

3、课程重点

4、课程难点

5、复习建议

6、应试技巧

考过

本章重难点分析

考点1:德育原理的特点

例题

【正确答案】

考点2:国外德育原理的发展

发端于

苏格拉底

考点2:国外德育原理的发展

《教育漫话》

尚未完全成为独立的学科形态。

19世纪末20世纪初

涂尔干的《道德教育论》标志。

例题

【正确答案】:C

考点3:国内德育原理的发展

20世纪上半叶近代科学

梁启超的《德育鉴》、蒋拙诚的《道德教育论》独立的德育学在中国产生的标志。

考点3:国内德育原理的发展

吴俊升的《德育原理》

“德育原理”在我国产生的标志。

苏联教育

例题

【正确答案】:A

考点4:学习德育原理的主要方法

马克思主义

多学科

理论与实际

开放创新

例题

【正确答案】

本章重难点分析

考点1:德育概念与大德育观

18世纪后半叶

康德

20世纪初的

《钦定京师大学堂章程》

培养学生品德的教育。

考点1:德育概念与大德育观

例题

【正确答案】:A

考点2:德育的本质

首先应该明确本质的内涵事物是什么

例题

【正确答案】:A

考点3:德育功能

例题

【正确答案】:D

考点4:德育的主要功能

个体的品德发展

本体性功能。

个体品德发展功能、智能发展功能和享用性功能。

考点4:德育的主要功能

社会发展所发挥

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生态功能和

教育性功能。

例题

【正确答案】

本章重难点分析

考点1:德育的起源

生物学前提

社会现实基础

考点1:德育的起源

劳动和交往

人教育内容介质

例题

【正确答案】:D

考点2:原始社会的德育特征【选】

生活式

习俗传承

德育原理,自考真题 201604

德育原理,自考真题 201604

全国2016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德育原理试卷

(课程代码0046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 采用“道德两难法”研究儿童的道德发展和教育问题的代表人物是()

A.柯尔伯格

B.班杜拉

C.杜威

D.杜德海姆

【解析】A柯尔伯格(L.Kohlberg)(1927—1987)美国心理学家,1958年获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1968年起任哈佛大学教授,从事认知道德发展研究。所谓道德两难问题讨论法,是柯尔伯格用于儿童道德教育实践而提出的重要方法。它以道德两难故事为基本材料,让儿童对故事中的道德问题进行讨论,并回答围绕该故事提出的相关问题,以此判断儿童所处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并引导和促进其进一步发展的方法。

2.在自然状态下,根据德育实践所提供的经验事实材料进行分析、研究、概括,使之上升到德育理论的方法是()

A.调查法

B.经验总结法

C.观察法

D.历史法

【解析】B

3.认为品德是由品德内容、形式和能力三个方面有机结合而成的统一体,这是品德的()

A.三维内容说

B.层次内容说

C.三维结构说

D.层次结构说

【解析】C品德的三维结构说:认为品德是由品德内容、形式和能力三个方面有机结合而成的统一体。

4.现代德育最初产生于()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解析】D现代德育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的德育:现代德育最初产生于资本主义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生活关系。

5.乳儿期儿童品德发展的主要特征是()

A.情境性

B.适应性

德育原理自考真题分章练习

德育原理自考真题分章练习

1.整个德育科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揭示( B )--2015.4

A.德育问题

B.德育规律

C.德育现象

D. 德育原则

2.德育科学开始从教育学中分化出来,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在(D )--2015.4

A. 16世纪末17世纪初

B. 17世纪末18世纪初

C. 18世纪末19世纪初

D. 19世纪末20世纪初

3.德育原理研究的方法论基础是(D )--2015.10

A.自然科学

B.社会科学

C.系统科学

D.马克思主义哲学

4.个人品德的社会前提和基础是社会意识和( A )--201

5.10

A.社会规范

B.哲学

C.政治思想

D.法权思想

5.德育原理的研究对象是德育( C )--2018.10

A.一般现象

B.一般规律

C.一般问题

D.一般原则

6.任何德育问题,本质上都是( A )--2019.10

A.价值问题

B.科学问题

C.实践问题

D.应用问题

7.提出“美德即知识”观点和“美德是否可教”问题的教育家是( A )--2019.10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土多德

D.古斯丁

8.独立的德育学产生的标志是()--2019.4

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B.洛克的《教育漫话》

C.涂尔干的《道德教育论》

D.杜威的《教育上的道德原理》

21.简述德育原理的学科特点。--2019.4

3.德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 B )--2015.4

A.认知

B.品德

C.情感

D.态度

3.古代学校德育的主要功能是( A )--2015.10

A.政治性功能

B.生态功能

C.经济功能

D.文化功能

2.“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八条目出自( A )--2018.10

德育原理试题及答案自考

德育原理试题及答案自考

德育原理试题及答案自考

一、单项选择题

1. 德育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

A. 知识教育

B. 思想影响

C. 道德影响

D. 技能训练

答案:C

2. 下列哪项不是德育的基本原则?

A. 尊重学生个性

B.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C. 强调惩罚

D. 促进学生自我发展

答案:C

3. 德育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应该是()。

A. 命令与服从

B. 权威与从属

C. 引导与成长

D. 控制与被控制

答案:C

4. 德育的目标是培养受教育者的()。

A. 知识水平

B. 道德品质

C. 艺术修养

D. 体育能力

答案:B

5. 在德育实施过程中,以下哪项方法不恰当?

A. 通过讨论和辩论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

B. 利用榜样的力量激励学生

C. 通过体罚来纠正学生的错误行为

D.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道德体验

答案:C

二、多项选择题

6. 德育的内容主要包括()。

A. 爱国主义教育

B. 集体主义教育

C. 个人主义教育

D.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答案:A B D

7. 德育的方法可以包括()。

A. 讲授法

B. 讨论法

C. 惩罚法

D. 角色扮演法

答案:A B D

8. 德育评价的方式有()。

A. 自我评价

B. 同伴评价

C. 教师评价

D. 家长评价

答案:A B C D

三、简答题

9. 简述德育的重要性。

答案:德育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教育活动,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社会化过程,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同时,德育也是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

自考0468德育原理 历年真题 汇总

自考0468德育原理 历年真题 汇总

全国2010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德育原理试题

课程代码:0046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末选均无分。

1.关于德育原理和德育实践关系的论述,正确的是( )

A.德育实践经验产生德育原理

B.德育原理属于感性认识

C.德育实践经验属于理性认识

D.德育原理是对德育实践经验的抽象概括,是对德育本质和一般规律的认识

2.《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的作者是( )

A.马卡连柯B.苏霍姆林斯基

C.杜德海姆D.杜威

3.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

A.柯尔伯格B.班杜拉

C.凯兴斯泰纳D.洛克

4.现代德育产生于( )

A.原始社会B.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

5.童年期(6、7岁一11、12岁)儿童品德发展的主要特征是( )

A.适应性B.两义性

C.协调性D.动荡性

6.关于德育与科学技术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科学技术对德育的影响主要通过科学家开展德育实现的

B.科学技术的发展会影响人们传统的思想、信仰和道德

C.德育决定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

D.科学技术教育是德育的主要内容

7.关于德育目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德育目标是指德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的标准

B.德育目标决定了德育目的

C.德育目标是德育内容的具体化

D.德育方法的选择与德育目标没有关系

8.德育过程中的主要矛盾是( )

A.德育目的与德育内容的矛盾

B.德育目标与德育方法的矛盾

C.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

D.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全国自考《德育原理》试题汇总

全国自考《德育原理》试题汇总

全国自考《德育原理》

试题汇总

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全国2009年7月自考德育原理试题

课程代码:0046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整个德育科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 C )1-4

A.探求德育原理B.总结德育经验

C.揭示德育规律D.制定德育方针

2.《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的作者是( C )1-11

A.马卡连柯B.夸美纽斯

C.苏霍姆林斯基D.赞可夫

3.与古代德育相比,现代德育有许多特点,其中在德育目标上的基本特点是( C )3-42

A.专制奴役性B.强制约束性

C.全面发展性D.个体独立性

4.对人的品德发展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 D )4-65

A.社会精神文化B.家庭环境

C.邻里和社区D.学校德育

5.根据儿童品德发展六个阶段的划分,少年期的主要特征是( B )4-75

A.适应性B.动荡性

C.协调性D.从他性和情境性

6.在现代,随着生态学的发展,创立了生态伦理学;随着核科学的发展,和平利用核能,防止核战争、核污染对世界和平和人类安全的威胁和危害,已成为人们的迫切愿望和注视的热点之一;随着宇航科学的发展,人们提出了宇航伦理学;随着医学的发展,“安乐死”、“克隆人”等问题的提出和试管婴儿的问世,引起人们对有关伦理道德问题的讨论。这说明( C )5-79

A.科学技术对德育目标具有制约和影响作用

B.科学技术对德育方法具有制约和影响作用

4月全国德育原理自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4月全国德育原理自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9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德育原理试题

课程代码:00468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的作者是( )

A.苏霍姆林斯基

B.蒙台梭利

C.赞可夫

D.裴斯泰洛齐

2.提出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并用“道德两难法”研究儿童道德和教育问题的教育家是( )

A.杜德海姆

B.杜威

C.班杜拉

D.柯尔伯格

3.关于家庭德育特点的叙述,不正确

...的是( )

A.家庭德育要求家长能言传身教,做好表率

B.家庭德育是计划性、系统性很强的德育

C.家庭德育要求寓教于养,养教结合

D.家庭德育要求寓理于情,情理结合

4.关于德育共性和个性相统一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德育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是从个性中抽象概括出来的

B.德育共性可以脱离个性而存在,而不必与个性相联系

C.德育个性寓于共性之中,是共性的具体化

D.德育个性与共性相统一,就是指个体德育与集体德育相统一

5.一般说来,品德包括政治品质、道德品质、法纪品质和( )

A.情感品质

B.意志品质

C.思想品质

D.宗教品质

6.青年初期品德发展的主要特征是( )

A.情境性

B.协调性

C.动荡性

D.成熟性

7.狭义的品德发展是指( )

A.个体从出生到成熟时期品德发生和变化的过程

B.个体在学校学习中品德变化的过程

C.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到衰老时期品德发生和变化的过程

D.个体在家庭影响下品德变化的过程

8.德育对社会生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

自考 教育原理 2006年7月试卷和答案

自考 教育原理 2006年7月试卷和答案

2006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教育原理试卷

(课程代码0405)

本试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核心是【】

A.结构教学论B.发展教学论

C.终身教育理论D.全面发展的教育理论

2.中国最早以马克思主义观点写成的教育著作是【】

A.《对教育方针的意见》B.《中国教育改造》

C.《新教育大纲》D.《新民主主义论》

3.专门的教育机构出现于【】

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

4.教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

A.教与学的矛盾B.教育者与教育内容的矛盾

C.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的矛盾D.教师与学生的矛盾

5.为教育发展提供基础性条件的因素是【】

A.自然环境B.人口状况

C.生产力D.政治经济

6.学校教育主要培养明贵贱、别尊卑、自觉维护宗法等级制度的统治人才是在【】A.原始社会B.古代阶级社会

C.近代阶级社会D.现代社会

7.学校以“四书”“五经”为主要教育内容的是【】

A.中国奴隶社会B.中国封建社会

C.西方奴隶社会D.西方中世纪

8.教育现代化实现的重要前提是【】

A.教育观念的现代化B.教育内容的现代化

C.教育条件设备现代化D.教育管理现代化

9.提供人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是【】

A.遗传素质B.成熟

C.环境D.教育

10.下列家庭环境因素中属于主观因素的是【】

A.家长的职业B.家长的文化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2006年4月德育原理试题

课程代码:0046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提出儿童道德发展“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理论的是()

A.杜德海姆

B.杜威

C.柯尔伯格

D.班杜拉

2.狭义的品德是指()

A.思想品质

B.政治品质

C.法纪品质

D.道德品质

3.人的品德是由思想品质、政治品质、法纪品质和道德品质等四种基本品质所组成的有机整体。从其发展来说,四种基本品质发展变化的大体顺序或轨迹是()

A.思想品质→政治品质→法纪品质→道德品质

B.政治品质→思想品质→法纪品质→道德品质

C.法纪品质→思想品质→政治品质→道德品质

D.道德品质→法纪品质→政治品质→世界观

4.现代德育最初产生于()

A.封建社会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生活关系

B.资本主义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生活关系

C.社会主义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生活关系

D.市场经济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生活关系

5.在下列各种社会因素中,对人的品德发展起主导作用的是()

A.社会生活条件

B.社会精神文化

C.学校德育

D.家庭和邻里社区

6.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品德发展具有不同的特征,青年初期(14、15岁─17、18岁)的主要特征是()

第 1 页

A.两义性

B.协调性

C.动荡性

D.成熟性

7.德育对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能动作用,首先是通过()

A.培养符合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制度要求的人的品德实现的

B.培养符合一定社会需要的政治领导人才实现的

C.传播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观点和制造社会舆论实现的

D.影响社会精神文化发展方向实现的

8.学校德育最主要、最基本的基础性内容是()

A.思想教育

B.政治教育

C.法纪教育

D.道德教育

9.下列关于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关系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二者是完全相同的两个概念,没什么区别

B.二者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没什么联系

C.二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既相区别,又密切联系

D.品德形成过程是德育过程的基础,德育过程是品德形成过程的结果

10.一个人品德形成发展的外在表现和客观标志是()

A.品德认识

B.品德情感

C.品德意志

D.品德行为

11.影响德育方法的因素是复杂多样的,其中对德育方法的性质和特点具有根本性制约作用的是()

A.社会生产发展水平

B.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C.教育者的专业素养

D.社会精神文明水平

12.德育组织形式是指()

A.德育具体目标

B.德育具体内容

C.德育实施方法

D.德育实施途径

13.学生集体是一个学校的学生群体,它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组合,其中最基本、最主要的一种学生集体是()

A.学校集体

B.年级集体

C.班级集体

D.小组集体

14.在班集体中,作为集体成员行为标准的是()

第 2 页

A.共同的奋斗目标

B.班集体舆论

C.优良的班风

D.班集体纪律

15.品德修养过程是个人主动地进行品德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的陶练活动,提高自己品德水平的过程。这一过程中的首要环节是()

A.产生品德发展完善的需要和主动进行品德修养的动机

B.正确进行自我品德认识和评价

C.制订品德修养计划

D.自我品德行为实践和控制

16.德育效果检测与评定的完整过程是()

A.品德分析—检测—评定

B.品德评定—检测—分析

C.品德检测—分析—评定

D.品德分析—评定—检测

17.品德测评的直接目的是()

A.测评德育目标的科学性,调整德育目标设置

B.诊断德育对象的品德状况,鉴别德育的实际效果

C.检测德育内容的科学性,调整德育内容设置

D.检测德育方法的科学性,改进德育方法选择

18.人的第一个社会生活环境,接受教育、德育最长久的场所是()

A.社会

B.学校

C.家庭

D.工作单位

19.“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这句话用来说明德育工作者劳动的特点,就是指()

A.创造性

B.示范性

C.主体性

D.长期性

20.学校德育管理的基本方法是()

A.制订规章制度,实行约束性管理

B.制订规章制度,实行激励性管理

C.实行民主管理,一切决定来自师生讨论

D.实行民主管理,并与制度管理密切结合

第 3 页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2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德育有什么特点?

22.简述德育过程中学生品德形成的过程。

23.班级德育有哪些任务?

24.简述学生品德修养的作用。

25.学校德育队伍建设有什么意义?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26.什么是德育的因材施教原则?怎样贯彻这一德育原则?

27.如何理解德育有法而无定法?联系实际加以说明。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15分)

28. 两个分苹果的故事

有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为了研究母亲对一个人一生的影响,在全美选出了50位成功人士,他们都在各自的行业中获得了卓越的成就。同时又选出了50位有犯罪记录的人,他们都是罪恶累累。他分别去信给他们,请他们谈谈母亲对他们的影响。

不久,他就收到了来自不同环境的回信,其中有两封信给他的印象最深。一封来自白宫一位著名人士,一封来自监狱一位服刑的犯人。他们谈的都是同一件小事:小时候母亲给他们分苹果。

那位来自监狱的人这样写道:小时候,有一天妈妈拿来几个苹果,红红的,大小各不同。我一眼就看见中间的一个又红又大,十分喜欢,非常想要。这时,妈妈把苹果放在桌上,问我和弟弟:“你们想要哪个?”我刚想说想要最大最红的一个,这时弟弟抢先说出了我想说的话。妈妈听了,瞪了他一眼,责备他说:“好孩子要学会把好东西让给别人,不能总想着自己。”于是,我灵机一动,改口说:“妈妈,我想要那个最小的,把大的留给弟弟吧。”妈妈听了,非常高兴,在我的脸上亲了一下,夸奖我是一个乖巧懂事的好孩子,并把那个又大又红的苹果奖励给了我,我得到了我想要的东西。从此,我学会了说谎。以后,我又学会了打架、偷、抢,为了得到想要得到的东西,我不择手段,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直到现在我被送进监狱。此刻,我在这里给你写信,回忆母亲对我的影响,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妈妈分苹果的事。

那位来自白宫的著名人士是这样写的:小时候,有一天妈妈拿来几个苹果,红红的,大小各不同。我和弟弟们都争着要大的,妈妈把那个最大最红的苹果举在手里,对我们说:“这个苹果最大最红最好吃,谁都想要得到它。很好,现在让我们来做个比赛,我把门前的草坪分成三块,你们三人一人一块,负责修剪好,谁干得最快最好,谁就有权得到它。”我们三人比赛除草,为了得到最好的苹果,我尽我最大的力量去工作,力争比弟弟

第 4 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