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沉降观测技术交底
路基沉降监测技术交底
技术交底书单位:中铁二十五局集团厦深铁路工程指挥部第 1 页共 4页主送单位二工区编号25-LJ1205-01工程名称路基沉降变形监测日期2012年5月23日内容:一、一般规定路基工程施工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地基沉降、侧向位移等动态观测。
路基上铺设轨道前,应对路基变形进行系统评估,确保路基变形符合设计要求。
观测基桩应按设计要求设于不受施工影响的稳定地基内,并进行定期的符合校正。
观测装置及观测桩应埋设稳定、牢固,施工中应保护好观测基桩、观测装置和观测桩。
根据设计行车速度250km/h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后沉降规定,一般地段不应大于10cm,桥台台尾过渡段不应大于5cm,沉降速率不应大于3cm/年。
1、路基变形观测仪器应符合下列规定:表1 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测量等级垂直位移测量(mm)水平位移观测(mm)变形点的高程中误差相邻变形点的高程中误差变形点点位中误差二等±0.5 ±0.3 ±3.0表2 水平位移监测网的主要技术要求测量等级相邻基准点的点位中误差(mm)平均边长(m)测角中误差(″)最弱边相对中误差作业要求二等±3.0 <300 ±1.0 ≤1/120 000 国家二等平面控制测量<150 ±1.8 ≤1/70 000 国家三等平面控制测量①水准仪型号和标尺类型除应符合表1的规定外,还应符合《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6)的相关要求。
②GPS接收机除应符合表1和表2的规定外,还应符合《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的相关要求。
③全站仪除应符合表1和表2的规定外,还应符合《精密工程测量规范》(GB/T 15314)的相关要求。
2、沉降变形观测应符合下列规定:①水准基点使用时应作稳定性检验,以稳定或相对稳定的点作为沉降变形参考点,并应有一定数量稳固可靠的点校正。
②每次观测前应对所使用的仪器和设备进行检验校正,并保留检验记录。
基坑沉降观测安全技术交底模板
一、交底目的为确保基坑沉降观测作业的安全顺利进行,预防事故发生,特制定本安全技术交底。
二、交底对象所有参与基坑沉降观测的施工人员及管理人员。
三、交底内容1. 进入施工现场注意事项(1)进入施工现场必须遵守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操作规程,严格执行安全生产十大纪律。
(2)作业人员必须佩戴好个人防护用品,如安全帽、安全带、防尘口罩等。
(3)现场施工人员应熟悉施工图纸、技术规范和施工方案,确保各项操作符合要求。
2. 基坑沉降观测作业安全要求(1)观测前,应对观测仪器进行检查,确保仪器完好、功能正常。
(2)观测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
(3)观测人员应熟悉观测区域的地质、水文、道路等状况,了解周边建筑物、民房等情况。
(4)观测过程中,应密切注意观测区域的变化,发现异常情况,立即采取应急措施。
3. 观测现场安全措施(1)观测现场应设置警示标志,提醒过往人员注意安全。
(2)观测现场应设置安全通道,确保人员疏散通道畅通。
(3)观测现场应配备消防器材,如灭火器、消防沙等,确保火灾发生时能及时扑救。
(4)观测现场应设置安全防护设施,如防护栏、安全网等,防止人员坠落。
4. 观测人员安全要求(1)观测人员应身体健康,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和责任心。
(2)观测人员应熟悉观测仪器的操作方法和维护保养知识。
(3)观测人员应接受专业培训,掌握安全操作技能。
(4)观测人员应遵守现场安全规定,不得擅自离开观测现场。
5. 应急措施(1)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停止观测,并向项目负责人报告。
(2)根据异常情况,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如调整观测方案、加固观测设施等。
(3)如发生安全事故,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救援,确保人员安全。
四、交底时间本次安全技术交底于XX年XX月XX日进行。
五、交底人(签名)六、接收人(签名)七、复验人(签名)八、备注1. 本安全技术交底应作为施工人员日常作业的依据。
2. 施工过程中,如遇特殊情况,应及时调整安全技术措施。
技术交底书(路基沉降观测桩)
根据目前现场施工情况、建指及评估单位建议路基基床表层沉降观测桩按照两步进行埋设和观测:
1.路基基床表层未施工完时,埋设临时观测桩。临时观测桩元件选择Φ20mm钢筋,长度30cm,顶部磨圆并刻画十字线,底部制作成弯钩;观测桩基坑开挖直径30cm,深度0.35m,采用C15混凝土浇筑回填,混凝土面低于观测桩基坑顶面5cm,基坑上半部分使用六棱块防护,六棱块周围用C15混凝土浇筑固定,观测元件露出混凝土面2cm。
技术交底记录
2013年12月09日
项目名称
路基沉降观测桩
交底地点
指挥部
交底组织单位青荣城际铁路施指挥部交底负责人焦建军
交底接收单位
指挥部所属各单位
签发人
樊万里
内容及说明:
现将路基基床表层沉降观测桩制作、埋设事宜交底如下,所属各单位认真按照交底内容执行。确保路基沉降观测质量,严格路基现场文明化施工标准。
2.路基基床表层施工完毕时,重新埋设正式观测桩。正式观测桩元件采用派发的专用观测标志;观测桩基坑开挖直径30cm,深度0.35m,采用C15混凝土浇筑回填,混凝土面低于观测桩基坑顶面5cm,基坑上半部分使用六棱块防护,六棱块周围用C15混凝土浇筑固定,观测元件露出混凝土面2cm。
二、保护措施:
1.沉降观测桩在埋设过程中,各单位派专人指导埋设;
2.路基施工过程中和路基施工完毕后,各单位派专人定期巡查和维护;
3.所有观测元件必须在制作、埋设及施工过程中做好相应保护措施。
三、附件:
沉降观测桩设计大样图
编制:焦建军复核:郭焕平
基坑沉降观测安全技术交底模板
一、交底目的为确保基坑施工过程中沉降观测工作的顺利进行,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安全技术交底。
二、适用范围本交底适用于所有进行基坑施工的工程,涉及沉降观测的各项工作。
三、交底内容1. 进入施工现场人员必须遵守以下规定:(1)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如安全帽、工作服、防护手套等。
(2)熟悉施工现场的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十大纪律。
(3)严禁酒后作业、疲劳作业。
2. 沉降观测人员应具备以下条件:(1)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沉降观测仪器及操作方法。
(2)了解施工现场地质、水文、道路、周边建筑物等状况。
(3)掌握沉降观测数据记录、分析、处理等技能。
3. 沉降观测设备要求:(1)沉降观测仪器应经过计量检定,确保精度。
(2)仪器应放置在通风、干燥、避震的环境中。
(3)仪器应定期进行维护保养,确保正常运行。
4. 沉降观测作业程序:(1)制定沉降观测方案,明确观测点、观测频率、观测方法等。
(2)在施工现场设立观测点,并做好标记。
(3)按照观测方案,定期进行沉降观测,确保数据准确、可靠。
(4)对观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处理,形成沉降观测报告。
5. 沉降观测注意事项:(1)观测过程中,注意安全,防止高处坠落、物体打击等事故。
(2)观测人员应遵守操作规程,不得擅自改变观测方案。
(3)观测数据应及时记录、上报,不得隐瞒、篡改。
(4)如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向项目负责人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
(5)观测结束后,对观测设备进行清理、维护,确保下次使用。
四、应急措施1. 如发生观测人员受伤事故,应立即停止观测,并采取以下措施:(1)对受伤人员进行急救,拨打120急救电话。
(2)保护好现场,防止事故扩大。
(3)报告项目负责人,请求支援。
2. 如发现异常沉降,应立即采取措施:(1)对异常沉降区域进行围挡,防止人员、车辆进入。
(2)通知相关部门,共同分析原因,制定处理方案。
(3)对沉降区域进行监测,确保安全。
五、交底时间本交底自发布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为一年。
沉降观测技术交底
沉降观测技术交底沉降观测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就像是给建筑物做“健康检查”,能及时发现建筑物可能存在的问题,保障大家的安全。
今天,我就来给大家好好说一说沉降观测技术交底的那些事儿。
我先给大家讲个事儿啊。
之前我参与过一个小区楼盘的建设项目,那时候刚开工不久,大家都热火朝天地干着。
有一天,我在工地上溜达,就看到一个年轻的技术员,正拿着仪器在那捣鼓,一脸的迷茫。
我走过去一问,原来是在做沉降观测,但是数据怎么都对不上。
我就问他:“小伙子,你这操作流程都清楚不?”他摇摇头,说:“不太清楚,就是照着说明书瞎弄呢。
”这可不行啊!沉降观测可不是能瞎弄的事儿。
咱们先说沉降观测的目的。
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对建筑物在不同时期的沉降情况进行监测,看看它是不是稳稳地站在那,有没有出现不均匀沉降之类的问题。
如果有,咱们就能及时采取措施,避免出现更严重的后果。
那怎么进行沉降观测呢?首先得选好观测点。
观测点就像是建筑物的“健康监测点”,得选在能反映建筑物沉降特征的关键部位,比如说建筑物的四角、大转角处、高低层交界处等等。
而且这些观测点得牢固可靠,不能随便动来动去。
观测的时间和频率也有讲究。
一般在建筑物施工期间,每增加一层就得观测一次。
如果遇到特殊情况,比如暴雨、地震之后,那得赶紧加测一次。
说到观测的仪器,常用的有水准仪、全站仪等等。
就拿水准仪来说吧,使用的时候可得小心,调平、瞄准、读数,每一个步骤都不能马虎。
有一次,一个工人为了图快,水准仪都没调平就开始观测,结果数据全错了,白忙活一场。
观测的数据怎么处理呢?这可得认真仔细,不能有一点差错。
先把数据记录下来,然后进行整理、分析。
看看数据有没有异常,如果有,就得找出原因。
在实际操作中,还得注意一些问题。
比如说,观测的时候要避免周围有大型机械作业,不然会影响观测结果。
还有啊,天气不好的时候,比如大雾、大风,也尽量别观测。
沉降观测可不是一锤子买卖,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从建筑物开始施工,一直到使用期间,都得持续观测。
路基沉降观测技术交底
xxxxxxxA合同段(xxxxxx)路基沉降观测技术交底中铁XXXXXXX项目二队二○○八年十二月七日路基沉降观测技术交底高速公路的高边坡路堤、挖方高边坡、滑坡、软土地区路基施工,必须进行沉降和稳定观测,一方面保证路堤在施工中的安全和稳定,另一方面能正确预测工后沉降,使工后沉降控制在设计的允许范围之内。
1.软基监控方案⑴软基路段在进行路堤填筑和竣工后应进行变形监测,主要为地表竖向位移和水平位移监测:①竖向位移监测采用沉降板,在路中心和左右路肩对应的地面设置沉降板;②水平位移采用设置侧向变位桩进行监测,侧向变位桩埋设深度 1.4米,露出地面高度0.1米。
⑵软基位移监测的一般原则如下:①每处软基的路段长度小于100米者,至少设一个观测横断面。
②当软基的路段长度大于100米者,至少设两个观测横断面。
第一个是主观测横断面,必须设在即是软土最厚处,又是填方最高或次高处。
主观测横断面一般设在沟的正中位置。
第二个是副观测横断面,设在由主观测横断面到软基起(或止)点桩号的1/2处。
桥头处还应增设观测横断面。
③一个观测横断面上的观测点不少于7个。
其中沉降观测点3个,位置在路中线,两侧路肩;水平位移观测点4个,分别在两侧边沟外缘及边沟外距离边沟10米处。
④在施工期间位移观测应每填筑一层土观测一次;如果两次填筑时间隔较长,每3天至少观测一次。
路堤填筑完成后,堆载预压期间观测应视地基稳定情况而定,一般半月或每月观测一次;⑤设计路堤下部填筑时间为六个月,施工时匀速填筑,路堤填筑过程中,严格控制填土速率,以免由于加载过快而造成地基破坏。
路堤施工期内应连续观测路堤的沉降变形,控制填土速率的标准为:路堤中心线地面沉降速率每昼夜不大于1.0cm;坡脚水平位移速率每昼夜不大于0.5cm。
其填筑速率,应以水平位移控制为主,如超过此限应立即停止填筑。
路堤竣工后,均应静置六个月,方能进行路面及边坡防护等施工。
⑶地表水平位移采用视准线法或单三角前方交会法观测,采用相对坐标系统;地表竖向位移采用水准测量的方法监测,与公路测设的BM点相连,采用国家85黄海高程系统。
路基沉降观测施工技术交底
工程施工技术交底中铁X局成绵乐客运专线乐山二项目部部沉降观测标埋设交底(一)路基观测标(1)沉降观测内容一)路基面的沉降变形观测二)路基基底沉降观测三)过渡段沉降观测四)涵洞沉降观测一路基1.1 观测断面及观测点的设置原则(1)路基沉降观测应以路基面沉降和地基沉降观测为主。
沉降变形观测断面应根据不同的地基条件,不同的结构部位等具体情况设置;测点的设置位置应满足设计要求,同时还应针对施工掌握的地质、地形等情况调整或增设。
(2)路基面和地基沉降观测点应设在同一横断面上,便于测点看护,集中观测。
(3)路基面观测断面沿线路方向的间距一般不大于50m, 地形、地质条件变化较大地段应适当加密观测断面。
(4)一般路基填筑至路基基床表层顶面后,在路基面设观测桩,进行路基面沉降观测,时间不少于6个月。
(5)监测断面的布设应先定好路基两端过渡段的监测断面,再根据相应原则布设非过渡段路基的监测断面。
(6)测点及元器件的埋设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且标设准确、埋设稳定,观测期间应对观测点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防止施工机械的碰撞及人为因素的破坏。
1.2 观测断面及观测点的设置及元件布设1、观测断面的设置及观测断面的观测内容、元件的布设应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地基压缩层厚度、路堤高度、地基处理方法、堆载预压等具体情况,结合沉降预测方法和工期要求具体确定。
2、Ⅰ型监测断面:沉降监测桩每断面设置2个,施工完基床底层后,预压土填筑前,距左右线中心3.2m 处于基床底层顶面埋设2个沉降监测桩,其余三个于基床表层施工完成后布置于双线路基中心及距两侧路肩1m 处的基床表层顶面上,沉降板位于路堤中心,路基面宽Ⅰ线Ⅱ线线间距沉降观测桩3.23.2沉降观测桩沉降观测桩基床表层基床底层沉降板Ⅰ类观测横断面设计示意图-路堤路基本体50%的Ⅰ类断面设置可压缩层硬层(2)土质路堑代表性监测断面土质路堑(含基岩全风化层)一般地段只设路基面沉降观测桩2个/断面,断面间距50m,地势平坦、地基条件良好地段间距100m,每间隔一个断面在线路中心设置一个观测板。
沉降观测施工技术交底
编号 :2013年3月4日 第1 页 共3页 施表工程名称沪昆客专贵州段3标路基工程工程部位 DK516+996~DK518+986交底内容:沉降观测施工技术交底一、路基沉降观测断面布设要求 二、观察点布设技术要求1、观测点应设在同一断面上,有利于观测点的看护,便于集中观测、统一观测频率,便于各观测项目数据的综合分析。
2、测点及观测元器件的埋设位置应满足设计要求,且标设准确、埋设稳定,观测期间应对观测点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防止施工机械的碰撞,认为因素的破坏。
3、观测点的设置应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工程类别、堆载预压等情况按以下类型确定;工程类别地质条件 断面类型 填方1.一般地段间距不大于50m 。
Ⅰ型 2.地势平坦、压缩层均匀分布且厚度小于2m 、高度小于5名的路堤,间距不大于100m 。
Ⅱ型 3.填方高度大于6m ,软松土地基厚度大于5m 的路堤,间距不大于30m 。
Ⅲ型 挖方1.土质、全风化岩路堑地段,一般间距不大于50m 。
Ⅳ型 2.软质岩路堑地段,一般间距不大于100m 。
Ⅴ型 过渡段1.桥台过度渡间距台尾2m 、10m 。
同填方要求2.桥涵(横向结构物)过渡段没测2m 。
同填方要求 3.桥隧过度渡间距台尾2m 、10m 。
同填方要求4.陡坡半堤半堑地段,一般不大于30m 。
Ⅵ型 预压土地段1.一般间距不大于30mⅦ型编号 :2013年3月4日 第2 页 共3页 施表工程名称沪昆客专贵州段3标路基工程工程部位 DK516+996~DK518+9864、沉降观测点及部位表附后:5、预压土地段,在基床底层顶面左右向位置设置;临时沉降板,线路中心沉降板随预压土填筑接长,预压土卸除后,临时沉降板拆除,在路基面设置沉降观测桩。
三、观测元件埋设技术要求1、沉降板:在地基处理完成后埋设沉降板,由钢板底、金属测杆和保护套管组成。
钢底板尺寸为50cm ×50cm ×1cm ,测杆采用Ф40mm 厚壁镀锌铁管,通过四块肋板与底板焊接在垂直位置上,保护套采用Ф75mm 、壁厚不小于4mm 的硬PVC 管。
路基沉降观测技术交底
路基沉降观测技术交底1技术交底范围某站场路基沉降变形观测。
2设计情况(1)路堤工程施工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地基沉降、侧向位移的动态观测。
(2)路基沉降观测断面的设臵及观测断面的观测内容根据沉降控制要求、地形地质条件、地基处理方法、路堤高度、堆载预压等具体情况并结合施工工期确定,同时还需根据施工核对的地质、地形等情况调整或增设。
(3)路基沉降观测断面沿线路方向的间距一般不大于50m;地势平坦、地基条件均匀良好的路堑、高度小于5m的路堤可放宽到100m;过渡段和地形地质条件变化较大地段应适当加密。
(4)一个沉降观测单元(连续路基沉降观测区段为一单元)不少于2个观测断面。
(5)对地形横向坡度大于1:5或地层横向厚度变化的地段布设不少于1个横向观测断面。
(6)沉降观测断面:DK327+480、DK327+510、DK327+540、DK328+240、DK328+290、DK328+430。
3施工工艺3.1埋设3.1.1位移观测桩位移观测桩采用C15钢筋混凝土预制,尺寸0.15*0.15*1.5m,位移观测桩应在路基填筑段埋设,桩顶应预埋半圆形不锈钢耐磨测头,观测桩埋臵深度在地表以下不应小于 1.4m,桩顶露出地面不应大于10cm。
两侧路堤坡脚外1~2m、10~12m处各设臵一个位移检测桩。
图3.1.1 沉降观测桩结构图3.1.2沉降观测桩沉降观测桩:桩体选择Φ20mm不锈钢棒,顶部磨圆并刻画十字线,底部焊接弯钩,待基床表层施工完成后(有堆载预压地段在基床底层施工完成后)通过测量埋臵在监测断面设计位臵,埋臵深度0.3m,桩周围0.15m用M30水泥砂浆锚固,高出埋设表面5mm,表面做好防锈处理,完成埋设后按国家二等精密水准测量标准测量桩顶标高作为初始读数。
图3.1.2沉降观测桩大样图3.1.3沉降板沉降板:沉降板在地基处理完成后埋设。
沉降板由底板、金属测杆(φ40mm壁厚镀锌铁管)及保护套管(直径不小于φ75mm、壁厚不小于4mm的硬PVC管)组成。
沉降观测方案技术交底
(七)支护结构界面上侧向压力监测方法
首先选定长22米、宽6米的一条不透水泥浆的帆布,再把帆布固定于设计槽段的钢筋笼迎土面。第二步把土体侧压力计固定到设计深度的帆布上。当吊放钢筋笼时(土体側压力计)就一起下到槽内。用频率仪测得初始值,按一定的周期进行人工巡检监测,将监测的值与初始值比较计算,获得土压力分布状态。
1、首先熟悉每天的监测情况,根据每天监测的数据,做到心中有数和有目的的进行观察,并做好每天的观察日志。
2、熟悉和了解基坑开挖的进程和工况,出现异常情况立即报告。
(二)地表沉降监测方法
1、测量方法:
采用高精度NI007型自动安平水准仪、配合半厘米分划铟钢标尺进行测量。用光学测微法进行观测,测前应对仪器、标尺进行检定,每次观测前应对仪器I角进行检测,I<15" 。控制网及首次观测可采用单程双测站观测,其后可采用单程单测站观测,监测点必须构成闭合环,以确保《建筑变形测量规程》中规定的二级变形测量精度。基准点选在离基坑50m以外的地方(基准点采用Φ15mm左右、长度1.0~1.5m的钢筋打入地下,地面用砼加固,或设置在年代较老且结构坚固的建筑物上),形成一个地面控制网,定期校核。在基坑降水前对各监测点进行首次观测时,应对各观测点连续观测两次,两次高程平均值取中数作为初始值,以后每次观测均应与初始值比较,以求得垂直位移量的累计值及本次变化量。
2、精度:
按国家水准二等精度要求,每个测点的测站高差中误差不大于0.5毫米。
(三)水位监测方法
进行地下水位监测就是为了预报由于地下水位不正常下降引起的地层沉陷。水位监测井采用大口井,水位监测井深度应超过基坑的开挖深度。采用钢尺水位计(仪器精度±1毫米)观测地下水位的变化。在水位观测井顶部选用一点,做为观测井水位的基准点(与水准网点连测),从此基准点开始,将水位计探头沿水位井下放,当碰到水时接受机会发出蜂鸣声,此时读出至基准点的读数,再结合管口基准点的高程,就可以求出地下水位的绝对高程,进而监测
路基沉降观测技术交底
6、若有不详: 复核: 接收:
各施工队应制定稳妥的保护措施并认真执行,确保元器件不因人为、自然等因素而破坏。元器件埋设后,在附近设醒目的警示标志防止遭施工机械碰撞损坏,测量标志一旦遭受碰损,应立即复位并复测。
三、验收标准
1、沉降观测装置和位移边桩的构造、结构尺寸和制作材料的规格、材质等应符合设计要求,且无影响观测精度的缺陷。全部尺量检验。
拱形骨架观测技术交底书
交底单位名称:兰新铁路第二双线LXTJ4标段项目部三工区二队二分队编号:
工程名称
路基工程
设计文件图号
/
施工单位
五公司
交底日期
技术交底内容
一、施工工艺:
1、施工顺序
1)坡面修整
按照边坡坡度、基础高程等数据设固定的样板挂线,清刷表面浮土,填补坑凸并拍实使坡面平整,按照设计尺寸开挖基槽,坡面整修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2、观测断面数量及每一断面观测点的布设数量、观测频率和精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全部尺量清点检查。
3、观测断面数量及每一断面观测点埋设位置的允许偏差应不大于20cm。全部尺量检验。
4、根据沉降观测结果推算出涵洞的工后沉降量,当推算出的工后沉降量满足设计要求时方可卸载,进行铺设无碴轨道的施工。
四、安全措施:
3)、沉降观测桩的外露尺寸及观测桩的规格型号见附图。
二、质量标准
1、观测点的保护
基准点、观测桩,在观测期间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保护并派专人看管。
应成立专门试验小组,进行元器件的埋设、测量和保护工作,小组人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凡沉降观测桩附近一米范围内土方应采用人工摊平及小型机具碾压,并配备专人负责指导,以确保元器件不受损坏。
沉降观测技术交底
五、资料整理
每次观测必须详细记录数据,比较近期观测的数据,如发现差距过大应及时通知各相关单位。
交底接受人
交底人
审核人
批准人
注:驻地监理抽查。
根据现场情况,本施工段均为地势平坦、高度小于5米的路堤,故该段路基按照每100米设置一个沉降观测剖面进行设置。
(1)沉降观测桩:每断面设置为2个,基床表层施工完成后布置于距两侧路肩1m处的基床表层顶面上,距离路肩边线为1米。沉降观测桩桩体选择Ф20mm不锈钢棒,顶部磨圆并刻画十字线,底部焊接弯钩,待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施工完成后,通过测量埋置在监测断面设计位置,埋置深度0.3m,桩周0.15m用C15砼浇筑固定,完成埋设后按二等水准标准测量桩顶标高作为初始读数。
交底日期
交底地点
交底内容:
沉降观测技术交底
一、工程介绍
软土路基沉降为路基施工中控制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京津城际延伸线货运通路及进港二线段均为软土路基,根据铁三院路基沉降监测设计图、铁三院软土及松软路基设计图,对进行路基处理段进行沉降监测。
二、沉降监测流程
设置沉降桩-定期沉降观测-沉降资料整理
三、沉降桩的布置
京津城际延伸线天津至于家堡JYSG-2货运通路工程
技术交底
编号:
工程项目
路基沉降变形观测技术交底
表格编号技术交底书(III级)项目名称中铁八局大瑞三分部第1页交底编号共7页工程名称平坡~漾濞区间D2K29+716.64~+702路基设计文件图号施工部位路基沉降变形观测技术交底交底日期年月日交底人年月日被交底人年月日一、技术交底范围平坡~漾濞区间D2K29+716.64~+702路基沉降变形观测。
二、设计情况、施工工艺1、观测断面及观测点的设置原则软土及松软土地基、桥路过渡段和道岔区高路堤地段设置沉降和位移观测断面。
设置标准: 每个大、中台尾过渡段设置2个观测断面,其中桥台台尾2m处及过渡及中部各设置1处:软土及松软地基工点长度在500m以内时,每隔100m设置个观街面; 软士及松软地基工点长度大于500m时,间距150m设一个观测断面。
每个观测断面,在线路中心设一个观测沉降板,在两侧距相应侧线路中心3.2m处各设一个观测桩,在两侧路堤坡脚外1~2m及10~12m处各设一个位移观测边桩,各观测桩及沉降板位于同一个断面上。
车站内多股道及场坪区根据具体情况增设沉降观测设备。
观测桩平面布置示意图观测桩横断面布置示意图2、观测元件与埋设技术要求(1) 沉降观测桩: 选择中20mm 钢筋,顶部磨圆并刻画十字线,底部焊接弯钩,待基床表层A组填料施工完成后,在观测断面通过测量埋置在设计位置,埋置深度不小于0.3m,桩周0.15m 用C15 混凝土浇筑固定,完成埋设后测量桩项标高作为初始读数。
路基沉降观测桩埋设布置图(2) 沉降板: 应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埋设,一般情况如下: 由底板、金属测杆(φ40镀锌铁管) 及保护套管(φ49PVC管) 组成。
钢筋混凝土底板尺寸为50 m * 50cm,厚5cm或钢底板尺寸为50*50cm,厚1cm。
路基沉降板埋设布置图①沉降板埋设位置处可垫10cm砂垫层找平,埋设时确保底板的水平与垂直度,确保测杆与地面垂直。
②放好沉降板后,回填一定厚度的垫层,再套上保护套管,保护套管略低于沉降板测杆,上口加盖封住管口,并在其周围填筑相应填料稳定套管,完成沉降板的埋设工作。
沉降观测施工技术交底
沉降观测施工技术交底一、工程概况1. 工程名称:[工程名称]2. 工程地点:[工程地点]3. 工程内容:[工程内容]4. 沉降观测范围:[沉降观测范围]二、沉降观测目的1. 监测基础沉降量,及时发现和控制沉降变形。
2. 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沉降数据,判断基础沉降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3. 评估工程安全,并及时采取措施预防和控制潜在风险。
三、沉降观测方法1. 水准测量法: 该方法以水准测量为基础,通过测量水准点的高程变化来反映沉降情况。
适用于对沉降量要求较高的观测。
2. 全站仪法: 该方法利用全站仪测定基点和观测点的坐标变化,根据坐标变化计算沉降量。
适用于对沉降量和沉降方向要求较高的观测。
3. GPS测量法: 该方法利用GPS接收机测定基点和观测点的坐标变化,并通过坐标变化计算沉降量。
适用于大范围、高精度沉降监测。
四、观测点布置1. 观测点应设置在[具体位置],并根据工程特点和沉降规律进行布置。
2. 观测点应布设均匀,并覆盖整个沉降观测范围。
3. 观测点应避开建筑物、地下管线等影响观测结果的物体。
五、观测仪器1. 水准仪:[品牌型号]2. 全站仪:[品牌型号]3. GPS接收机:[品牌型号]4. 水准尺:[品牌型号]5. 棱镜:[品牌型号]6. 其他辅助仪器:[列举所需辅助仪器]六、观测频率和精度1. 观测频率:[具体观测频率],根据工程特点和沉降变化情况可适当调整。
2. 观测精度:[具体观测精度],符合相关规范和要求。
七、观测数据处理1. 观测数据应及时进行整理、分析和汇总。
2. 沉降变化趋势应进行预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异常变化。
3. 沉降数据应进行存档,并进行定期整理和分析。
八、安全注意事项1. 观测人员应熟悉安全操作规程,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观测。
2. 观测点附近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3. 观测人员应注意自身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九、质量控制1. 观测人员应持证上岗,并经过专业培训。
2. 测量仪器应定期校准,保证其精度。
沉降观测技术交底
沉降观测技术交底1、工后沉降控制标准1)路基竣工后沉降控制标准为0.2m;2)涵洞、通道结构物处工后沉降控制标准为0.2m;3)桥台桥头段工后沉降控制标准为0.2m。
2、布设断面3、沉降板的埋设1)沉降板由钢底板、金属测杆和保护套管组成。
在清理好的地表上安装沉降板,安装前先测原地面软基段的高程,沉降板分别布置在路基中心及路肩处(详见附图),安装必须稳固,对露出地面的部分应设置保护装置。
2)随着填土的增高,测杆和套管亦相应接高,每节长度不超过50cm。
接高后的测杆顶面应略高于套管上口,并且保持测杆在套管中央,套管上应加盖封口,避免填料落入管内,盖顶高出碾压面高度不大于50cm。
沉降管周围50cm范围内用人工夯实。
3)沉降板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保护或专人看管,防止施工车辆、压路机等碰撞和人为破坏,除采取有力的保护措施外,还应在标杆上竖有醒目的警示标志。
一旦发现标杆受损,应立即复位并复测。
4、沉降观测1)沉降观测要每填筑一层填料进行一次观测。
如果两次填筑间隔时间较长,应每3天观测一次。
路基填筑完毕后,应每14天进行一次定期观测,直到预压期完成、多余填料卸除为止。
2)用于观测的水准点应选在垂直于路中线50m外,土质坚硬便于长期保存和使用的地点,一般为每200m一个。
沉降板观测应采用S1、S3型水准仪,使用前进行检查和校验;水准尺须牢固无损尺底不应有松动,尺面不能有弯曲。
以二级中等精度要求的几何水准测量高程,观测精度应小于1mm。
3)每期观测时须做到固定观测人员;固定仪器及水准尺;固定测站及转点,观测时须携带尺垫。
每次观测结束后应及时填写沉降观测记录表并报监理工程师。
沉降观测记录表合同号:LY-05 承包商:山西省晋中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测量:记录:监理工程师:。
路基沉降观测技术交底
7.监测断面间距及选用型式:原则上监测断面间距不大于100m,且桥路过渡段必须有至少1个观测断面;根据各工点长度及基底横坡情况,断面间距可适当调整:⑴长度小于50m的工点,有一个观测横断面,监测断面形式以A型式为主(软基部分以B为主)。⑵长度在50—200m的工点,有2个观测横断面,监测断面形式以A型为主(软基部分以B型为主)。⑶长度在200—300m的工点,有3个观测横断面,监测断面形式为2个A型和一个B型。⑷长度大于300m和成层复杂的工点,观测断面间距不大于100m,监测断面型式A型与B型间隔布置。⑸当基底地面或压缩层横坡大于1:5时,观测断面加密到30-50m一个、监测断面型式以A型为主,适当选择1—2个B型监测断面。⑹每个大、中桥台尾过渡段设置两个观测断面,一个在线路中心距桥台1.0m处,一个在过渡段中部,路涵过渡段(包括小桥)设置一个观测断面,监测断面型式以A型为主.⑺高天方地段:对于非软基地段的填方,当填土高度大于5m时,每间距100米设置1处观测断面,且每处高填方地段观测断面设置不少于2个,监测断面成型后设置。监测桩采用C15砼方桩或圆桩(边长或直径0.1m)其中埋设φ16mm钢筋一根,桩长0。6m,埋入基床表层以下0.55m。
⑶ 位移观测桩:松、软土路堤填筑施工过程中应在两侧坡脚外约2m,10m处设置位移观测桩,沿线路走向的间距20—50m;观测桩采用直径不小于0.1m的不易开裂圆木制作,桩顶露出地面0。1m。埋置方法采用洛阳铲打入设计深度,将边桩放入孔内,周围以C15砼现浇固定,确保边桩埋置稳定,根据沉降观测控制填土速率,记录填筑期及放置期的沉降量。
路基沉降观测施工技术交底
工程施工技术交底中铁X局成绵乐客运专线乐山二项目部部沉降观测标埋设交底(一)路基观测标(1)沉降观测内容一)路基面的沉降变形观测二)路基基底沉降观测三)过渡段沉降观测四)涵洞沉降观测一路基1.1 观测断面及观测点的设置原则(1)路基沉降观测应以路基面沉降和地基沉降观测为主。
沉降变形观测断面应根据不同的地基条件,不同的结构部位等具体情况设置;测点的设置位置应满足设计要求,同时还应针对施工掌握的地质、地形等情况调整或增设。
(2)路基面和地基沉降观测点应设在同一横断面上,便于测点看护,集中观测。
(3)路基面观测断面沿线路方向的间距一般不大于50m, 地形、地质条件变化较大地段应适当加密观测断面。
(4)一般路基填筑至路基基床表层顶面后,在路基面设观测桩,进行路基面沉降观测,时间不少于6个月。
(5)监测断面的布设应先定好路基两端过渡段的监测断面,再根据相应原则布设非过渡段路基的监测断面。
(6)测点及元器件的埋设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且标设准确、埋设稳定,观测期间应对观测点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防止施工机械的碰撞及人为因素的破坏。
1.2 观测断面及观测点的设置及元件布设1、观测断面的设置及观测断面的观测内容、元件的布设应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地基压缩层厚度、路堤高度、地基处理方法、堆载预压等具体情况,结合沉降预测方法和工期要求具体确定。
2、Ⅰ型监测断面:沉降监测桩每断面设置2个,施工完基床底层后,预压土填筑前,距左右线中心3.2m 处于基床底层顶面埋设2个沉降监测桩,其余三个于基床表层施工完成后布置于双线路基中心及距两侧路肩1m 处的基床表层顶面上,沉降板位于路堤中心,路基面宽Ⅰ线Ⅱ线线间距沉降观测桩3.23.2沉降观测桩沉降观测桩基床表层基床底层沉降板Ⅰ类观测横断面设计示意图-路堤路基本体可压缩层硬层(2)土质路堑代表性监测断面土质路堑(含基岩全风化层)一般地段只设路基面沉降观测桩2个/断面,断面间距50m,地势平坦、地基条件良好地段间距100m,每间隔一个断面在线路中心设置一个观测板。
路基沉降观测仪及位移观测边桩埋设技术交底
技术交底书第 1 页共 2 页工程名称地面沉降及稳定观测编号0315001沉降观测仪及位移观测边桩交底日期2014年3月15日交底项目制作及埋设1、制作(1)地面沉降观测仪制作①材料准备:Φ22螺纹钢筋(沉降观测杆,每节长度25cm或不超过两层路基两层压实厚度)、60cm×60cm×1cm钢板(沉降盘底座)、10cm×5cm×1cm三角钢板、φ50钢管(护套)、护盖。
②安装:把Φ22螺纹钢筋一端用套丝机加工,另一端垂直焊接在60cm×60cm ×1cm钢板中央,并用10cm×5cm×1cm三角钢板加固,具体见附图。
(2)位移观测边桩制作:C25钢筋混凝土预制成15cm×15cm×150cm,顶部外露带有十字刻痕的Φ22钢筋头,具体见附图。
2、埋设(1)整平并压实地基,铺一层填料并压实后,在预埋位置挖出填料至原地面,将有第一节沉降观测杆、护套、护盖的底板放入,使其紧贴原地面层,回填夯实,当填料将与观测杆平齐时,打开护盖,用水准仪结合卷尺测定杆头标高,盖好护盖。
填筑上一层填料。
当填料压实符合要求后,在设置沉降仪的位置再次挖去填料,至露出护盖,打开护盖,同样方法测定杆头标高,其标高与上次杆头标高之差,即为两次观测期间的沉降量。
然后连接下一节沉降杆、护管,测定杠头标高,盖好护盖,回填夯实,接着填料,依次类推,重复以上工作,直至施工结束。
应特别注意护盖高度始终低于压实的填筑面25cm,保证沉降杆不被破坏。
沉降观测仪在每一个路基断面设置3处,分别位于路中和土路肩内,具体图形及具体里程位置见附页。
(2)路堤位移观测边桩埋设在与沉降观测桩同一断面上,分两期埋设,第一期在路基填筑期间,埋设2个在路堤两侧坡脚外1m,有施工便道的,埋设在施工便道距临时排水沟50cm处;第二期在路基填筑全部完成后,埋设两个在路基两侧距路肩50cm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监测断面设置形式:监测断面设置形式分A、B两种形式,详见附
图-路基沉降变形监测示意图。
A型:在路基面设置3个观测点进行路基面沉降观测; 分别于路基中 心、两侧路肩各设置一个监测桩,路基成型后设置;两侧坡脚外2m 10m
处设置位移观测桩。
B型:路堤填筑前,于路堤中心基底地面预埋沉降板进行基底沉降观 测;在路基面设置2个观测点进行路基面沉降观测,分别于路基两侧路肩 各设置一个沉降监测桩,路基成型后设置;两侧坡脚外2m 10m处设置位
移观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桩。
6.各监测桩施做具体要求
⑴基底沉降监测:路堤填筑前,于路堤基底地面预埋沉降板进行观测。 沉降板由沉降板底座、测杆(©=20mn钢管)及保护测杆的©=50mmPV塑
新建南广铁路
施工技术交底
施工单位
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
北京铁研监理有限责任公司
工程名称
路基工程
编号
技术交底名称
沉降观测
项目名称:新建铁路南宁至广州线桂平至肇庆北段
合同号:NGZQ-8
技术交底内容:
1.编制依据:路基设计施工图及客专规范验收要求。
2.使用范围:南广铁路NGZQ-8^中铁隧道集团管辖的所有过渡段及路
测数据都要及时整理并绘制“填土高-时间-沉降量”关系曲线图。
⑵路基面沉降观测:在路基面设置沉降观测点进行沉降观测,路基成 型后设置。监测桩采用C15砼方桩或圆桩(边长或直径0.1m)其中埋设©16mn钢筋一根,桩长0.6m,埋入基床表层以下0.55m。
⑶ 位移观测桩:松、软土路堤填筑施工过程中应在两侧坡脚外约2m,10m处设置位移观测桩,沿线路走向的间距20-50m;观测桩采用直径 不小于0.1m的不易开裂圆木制作,桩顶露出地面0.1m。埋置方法采用洛 阳铲打入设计深度,将边桩放入孔内,周围以C15砼现浇固定,确保边桩
料管组成,随着填土的增高,测杆与套管亦相应加高,每节长度不超过100cm,接高后的测杆顶面应高于套管上口,在填土施工中应采取措施保护 测沉设施。沉降板安装前应先将地面整平(可铺设10cm厚中粗砂),注意
保持底板的水平及测杆的垂直度。填土高度小于2.0m时,每两天观测一
次,超过2m高度后,要求每天观测一次,在沉降速率较大的情况下,还 应加密观测,地面沉降量用仪器测量,精度要求准确到士1mm每天的观
段:对于非软基地段的填方,当填土高度大于5m时,每间距100米设置1处观测断面,且每处高填方地段观测断面设置不少于2个,监测断面以B
型为主。
8.路基面沉降观测测量的精度及频次:测量精度一般应达到一级水准
测量标准(特别是在路堤基床底层填筑完成后)。测量频次:施工完成后, 前15天内每3天观测一次,第15-30天每星期观测一次,第30-90天每15天观测一次,以后每月观测一次。
于100m监测断面型式A型与B型间隔布置。⑸当基底地面或压缩层横坡
大于1:5时,观测断面加密到30-50m—个、监测断面型式以A型为主, 适当选择1-2个B型监测断面。⑹每个大、中桥台尾过渡段设置两个观测 断面,一个在线路中心距桥台1.0m处,一个在过渡段中部,路涵过渡段
(包括小桥)设置一个观测断面,监测断面型式以A型为主。⑺高天方地
9.变形监测控制标准:变形监测控制标准为边桩水平位移小于5mm/d,
竖向位移小于10mm/d,路基中心沉降板沉降量小于10mm/d填筑过程中加 强观测,若沉降量超出以上控制值,应停止填筑施工,待沉降稳定后再继 续填土,必要时采用卸载措施。
10.附图:
路基沉降变形监测示意图
交底单位/机构
中铁隧道集团南广铁路项目部二分部三工区工程部
埋置稳定,根据沉降观测控制填土速率,记录填筑期及放置期的沉降量。
7.监测断面间距及选用型式:原则上监测断面间距不大于100m且桥 路过渡段必须有至少1个观测断面;根据各工点长度及基底横坡情况,断 面间距可适当调整:⑴长度小于50m的工点,有一个观测横断面,监测断 面形式以A型式为主(软基部分以B为主)。⑵长度在50-200m的工点, 有2个观测横断面,监测断面形式以A型为主(软基部分以B型为主)。 ⑶长度在200-300m的工点,有3个观测横断面,监测断面形式为2个A型和一个B型。⑷长度大于300m和成层复杂的工点,观测断面间距不大
交底人
职务
隧道工程师(手签)
复核人
职务
技术主管(手签)
监理
现场监理
接收人
姓名
职务
队长(手签)
姓名
职务
领工员(手签)
姓名
职务
工班长(手签)
姓名
班组施工成员
基工程。
3.监测对象及目的:路堤地段的过渡段、软土、松软土地基地段及高 填方地段的路堤基底沉降监测、路基面沉降监测、路堤填筑过程中变形监 测。填筑期间和填筑完成后应对路基沉降变形(含地基和本体)进行连续 监测,并保证荷载稳定条件下观测3-6个月以后,根据监测结果,分析评 价地基的最终沉降完成时间,及时调整设计措施使地基达到预定的变形控 制要求,以确定轨道结构施工和铺轨时间,同时作为竣工验交时控制工后 沉降量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