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神经系统 检查技术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学
颅内病变:蝶鞍、内耳道扩大。
(四)颅脑疾病CT诊 二、CT诊断 断
1、脑肿瘤:
检查目的在于确定肿瘤有无,并对 其作出定位、定量乃至定性诊断
(二)正常颅脑CT影 二、CT诊断 像
正常脑横断面CT扫描,常用8个标准层面: 1、10mm颅底层面 :通过眦耳线上方10mm,
由前向后见眶顶蝶窦、颅中窝、枕大孔等。 2、20mm蝶鞍层面:可见垂体窝、岩锥、内耳
道、第四脑室、颅前、中和后窝脑组织。 3、30mm鞍上池层面:可见鞍上池(低密度脑
脊液间隙呈五角或六角形)及中脑。 4、40mm第三脑室前部层面:重点观察内囊、
二、CT诊断
(一)颅脑CT检查方法
(一)颅脑CT检查方 二、CT诊断 法
1、平扫
横断面扫描为主,以眦耳线(眼外眦 与外耳孔中心连线)为基线,依次向上扫 描8~10层,层厚10mm,有时加扫冠状面 (扫描时头部需固定不动,不合作患者 及儿童需给予镇静)
(一)颅脑CT检查方 二、CT诊断 法
2、增强扫描
板障静脉压迹:多见于顶骨,呈网状或树枝状 透亮影;
蛛网膜颗粒压迹:呈颗粒状低密度影,直径 0.5~1.0厘米,位于额顶骨中线两旁。
一、X线诊断
(二)正常X线表现
蝶鞍 在颅骨侧位片上观察蝶鞍大小、 形态及结构,正常蝶鞍前后径为 7~16mm、深径7~14mm,形态分为椭 圆形、扁平形和圆形。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
医学下载吧
26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
常见病变
三颅内感染
1.结核性脑膜炎
好发于脑底池,脑膜渗出和肉芽肿为其基本病变,可 合并结核瘤、脑梗死和脑积水。
医学下载吧
27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
常见病变 三颅内感染 2.脑脓肿
早期:局限性脑炎期,CT边界模糊的低密度区,有占位征象, 多不强化.
后期:脓肿形成期,等密度的环影,中心坏死,周围有水肿.环 状壁强化.
压或侵及,强化明显,常有出血。 大腺瘤MR表现:等T1等T2信号,其它表现同CT。 垂体微腺瘤MR表现:增强早期呈不强化的低信号区。间接征象
为垂体高度>8mm,上缘隆突,垂体柄偏移,鞍底下陷。
医学下载吧
17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
常见病变 一 脑肿瘤
4.听神经瘤
CPA区最常见的肿瘤. CT表现:等或略高密度,常有低密度囊变区,界清,内听道扩
渐明显,强化逐渐明显。
医学下载吧
14
医学下载吧
15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
常见病变 一 脑肿瘤
2.脑膜瘤
最常见的颅内脑实质外肿瘤。
多发于40-60岁,女性多见。 好发于脑表面有蛛网膜颗粒的部位,幕上多见,大脑凸面和矢状窦旁最多见
,其次为蝶骨嵴、嗅沟及前颅窝底、鞍结节、小脑桥脑角等。 多为球形或分叶形,血供丰富,包膜完整,分界清楚。少数呈扁平状或盘状
中枢神经系统的X线检查方法
中枢神经系统的X线检查方法
1.一般用后前位及侧位。
头颅平片有几种诊断的可能:提示病变存在,但不能确诊,例如只发现有颅内压增高;明显病变的位置与性质;临床表现明但无异常发现,这是平片诊断的限度。
2.脊椎平片通过脊椎正、侧位片的观察有可能发现椎管内病变,如椎管内肿瘤。
3.体层摄影可对颅骨某部或脊椎某段进行检查,发现骨改变或钙化。
4.脑血管造影脑血管造影(cerebralangiography)是将有机碘造影剂引入脑血管中,使脑血管显影的方法。颈动脉造影(carotidarteriography),可显示大脑的大部分血管。需摄动脉期、静脉期和静脉窦期照片。脑血管造影主要用于诊断动脉瘤、血管发育异常和血管闭塞等症并了解脑瘤的供血动脉。常用DSA技术。对幕下病变可用椎动脉造影。严重动脉硬化、冠状动脉疾病、心肾功能不良及对造影剂过敏时为脑血管造影的禁忌证。
5.脊髓造影脊髓造影(myelography)是将造影剂引入于脊蛛网膜下腔中,通过改变患者体位,在透视下观察其在椎管内流动情况和形态,以诊断椎管内病变的一种检查方法。造影剂多用非离子型水溶性有机碘剂。诊断效果较好。脊髓造影可确定椎管有无梗阻和梗阻部位,对椎管内肿瘤和脊蛛网膜粘连有诊断价值。
医学影像学-中枢神经系统
第八章中枢神经系统
概述:
诊断的范围:脑、脊髓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学的重要性与发展:影像学检查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很重要。脑瘤、颅脑外伤、脑血管疾病和脊髓疾病,常需要影像学检查以定位、定性。诊断主要靠X 线、CT、MRI、DSA。
第一节脑
一、检查技术
1、头颅平片: 正侧位片
2、脑血管造影: 将有机碘引入脑血管内再摄片,用以显示脑血管。需摄动脉期、静脉期
和静脉窦期照片。脑血管造影主要用于诊断脑动脉瘤、血管发育异常和血管闭塞等症并了解肿瘤的供血动脉。常用DSA技术。
3、头颅CT
平扫横断面为主,有时加用冠状面。横断面听眦线为基线,依次向上扫描8—10 个层面。层面厚皮多用5 或10mm。
增强扫描经静脉注入含碘水溶性造影剂再行扫描。增强是指病处密度的增高。病灶增强与病变组织供血、充血、过度灌注,病变血脑屏障形成不良或被破坏有关。病灶增强后显示更加清楚。依有无增强、增强的程度和增强的形式,帮助确定病变的性质。
CTA 静脉团注造影剂后,当造影剂经脑血管后进行扫描,采集的数据经后处理后重建出脑血管图像。
4、头颅MRI
平扫横断面、冠状面、矢状位扫描。
增强扫描注射顺磁性造影剂Gd-DTPA后进行扫描
MRA 根据血管的流空效应无需注射造影剂获得颅内大血管的影像。
二、正常影像学表现
(一)、X线检查
颈内动脉进颅后先分出眼动脉,游行入眶.继分出脉络膜前动脉及后交通文向后走行,后者分为大脑前、中二动脉。大脑前动脉分为骈周动脉及骈缘动脉,大脑中动脉分出额顶升支、顶后支、角回支和额后文,于侧位上易分辨。前后佐上大脑前动脉居中线,
中枢神经系统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中枢神经系统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学检查技术和方法
脊柱断层
T2WI
第三节 基本病变的影像 学表现
颅脑
颅内压增高 颅缝增宽 蝶鞍改变 脑回压迹增多 颅壁变薄
平片
颅内肿瘤的定位征象 局限性颅骨改变 蝶鞍改变 钙化 松果体钙斑移位
颅脑
脑血管造影
血管移位 血管形态改变 血循环改变
血管造影
颅脑
CT与MRI表现
病灶显示
(三)成髓细胞瘤
属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r,PNET),占儿童 原发颅内肿瘤15%~25%。75%在15岁以下, 肿瘤好发于小脑蚓部
病理学:边界清楚,血运丰富,较少囊变、 出血、钙化,可沿脑脊液播散
成髓细胞瘤
(medulloblastoma)
病理学:直径≤10mm者为微腺瘤;直径> 10mm者为巨腺瘤,可有囊变、坏死、出血
垂体腺瘤
影像学表现 CT平扫:微腺瘤多难以显示。巨腺瘤为 鞍内鞍上等或稍高密度影,囊变、坏死、 出血使密度不均。蝶鞍扩大,鞍背变薄、 倾斜,鞍底下陷;向下突入蝶窦、向上 累及鞍上池、向两侧侵及鞍旁及海绵窦 CT增强:微腺瘤需呈冠状薄层扫描,可 见垂体内低密度病变,且造成垂体上缘 局部上凸,垂体蒂倾斜和鞍底局部首先
颅脑
CT与MRI表现
脑积水
交通性脑积水 阻塞性脑积水 代偿性脑积水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学
颅脑2D PC法MRA
正常颅脑MRA(TOF)
MRA临床应用
颅脑:已常规应用,可检出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畸形等, 观察肿瘤对血管侵犯情况。可部分替代DSA。
MRI增强扫描
✓ 鉴别肿瘤和水肿,为定性诊断提供依据 ✓ 有助于微小病变的显示,如垂体微腺瘤、微小听神经瘤
及小转移灶 ✓ 脑血管疾病的诊断
MRI无颅底骨质伪影影响,对后颅窝肿瘤如脑干胶质瘤、 小脑星形细胞瘤等的诊断,优于CT
CT与MRI比较
MRI显示钙化不如CT,故对以钙化为定性依据的肿瘤定性差,如少 突胶质细胞瘤等
1、颅底层面
小脑cerebellum、延髓 medulla oblongata、 斜坡clivus
2、蝶鞍垂体层面
增强扫描:脑肿瘤,炎症,动脉瘤,AVM等
CT(扫描方法)
横断面扫描基线为眦耳线或上眶耳线,层厚8~10mm, 连续8~10个层面
如遇小病变则行薄层扫描(<5mm) 垂体区病变常用冠状面,扫描基线尽量垂直于鞍底
CT
扫 描 基 线
正常颅脑CT表现:三脑室下部层面
CT
❖CTA (CT angiography)可 观察病变与血管的关系
局限性脑萎缩
regional cerebral atrophy
占位效应:space occupying effect
肿瘤、出血本身及水肿造成 中线结构移位 脑室、脑池受压 脑室、脑池扩大 脑沟狭窄、闭塞
中枢神经系统监测护理课件
肌电图监测
总结词
肌电图监测是一种无创的神经电生理 监测技术,用于评估肌肉和神经的功 能状态。
详细描述
肌电图通过记录肌肉的电活动变化, 反映肌肉和神经的功能状态。肌电图 监测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于肌肉疾病、 周围神经病、脊髓损伤等疾病的诊断 和病情评估。
详细描述
根据患者的认知障碍程度,制定个性化的认知康复计划,包括注意力训练、记忆力训练 、思维训练和判断力训练等。同时,结合日常生活场景,提高患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心理康复训练
要点一
总结词
通过心理疏导、支持和辅导,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减轻焦 虑、抑郁等情绪问题,提高生活质量。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关注患者的心理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心理康复计划,包括 心理咨询、心理疏导、放松训练和应对技能训练等。同时 ,鼓励患者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 高社会适应能力。
康复训练
帕金森患者需要进行康复训练,包括肢体功能训练、平衡训练和语言训练等,以促进神经 功能的恢复。同时也可以进行按摩、理疗等物理治疗,缓解肌肉僵硬等症状。
04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 康复训练
语言康复训练
总结词
通过各种语言交流方式,帮助患者恢复语言 功能,提高沟通效果。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检查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检查
X 线检查是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主要检查方法包括平片、脑血管造影等。
由于中枢神经系统位于颅内和椎管内属软组织密度,故以 CT 、 MRI 检查最有价值, CT 为其首选检查方法。
第一章 X 线检查
头颅平片为颅骨疾病诊断的基本方法,由于方法简单、经济、无痛苦,是颅骨疾病诊断的首选方法。对颅内病变,有时只提示有病变存在,但不能做出定性诊断;有时虽然有明显临床症状,但 X 线平片却无异常发现。
第一节检查方法
颅骨的密度较高结构复杂,摄影时常重叠。根据诊断需要,除常规摄影外有时还采用一些特殊摄影方法。
一、头颅平片
(一)常规摄影
头颅的常规 X 线摄影包括后前位和侧位两种,主要用于观察颅骨病变。
(二)特殊摄影
有时头颅的常规 X 线摄影不能满足于临床诊断的需要,还得进行一些特殊摄影,如:
1 .前后位用于外伤或者不适于后前位摄片者。
2 .颏顶位主要用于观察颅底结构。
3 .30 °前后位主要显示枕骨鳞部、人字缝、颞骨岩部、内耳道及后颅窝病变。
4 .蝶鞍侧位显示蝶鞍结构及其形态变化。
5 .切线位显示颅盖骨局部及其与病变的关系。
6 .体层摄影显示颅骨局部细微结构、骨质的改变以及钙化等。
二、脑血管造影
将水溶性有机碘制剂(常用 40% ~ 60% 的泛影葡胺)注入脑血管中,使其显影的一种检查方法,称为脑血管造影。脑血管造影对脑血管疾病和颅内占位性病变的定位与定性诊断都很有价值。如果采用 DSA 脑血管造影,则可避免颅骨重叠影,使脑血管显示更清楚。
根据注入造影剂的途径不同,可将脑血管造影分为: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影像诊断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 录
• 中枢神经系统概述 • 影像诊断技术 •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影像表现 • 病例分析
01
中枢神经系统概述
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结构
中枢神经系统由大脑、脊髓以及 周围神经组成,是人体神经系统 的核心部分,负责协调和整合身 体各部分的功能。
病例二: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总结词
脑血管疾病是指与脑部血管相关的疾 病,如脑梗塞和脑出血。影像诊断有 助于准确诊断和评估病情。
详细描述
脑血管疾病通常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 、血栓形成等原因引起的பைடு நூலகம்CT和MRI 等影像技术可以检测到血管狭窄、堵 塞或破裂等异常,对于及时诊断和治 疗具有重要意义。
病例三:脑白质病变的诊断与治疗
核医学检查利用放射性示踪剂在体内分布的显像技术,能够观察脑组织的功能代谢情况。对于癫痫、帕金森病等 神经功能性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同时,核医学检查还可以用于脑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效果评估。
03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影像表现
脑肿瘤的影像表现
脑肿瘤的影像表现主要包括颅内占位 性病变、脑实质或脑室系统内异常密 度影、脑组织结构受压移位等。
肿瘤性疾病
如脑瘤、神经鞘瘤 等,由异常细胞增 生形成。
其他疾病
如帕金森病、癫痫 等,病因较为复杂 。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检查方法
医学影像学的作用
• 影像科成为在医院中作用特殊,任务 重大,不可或缺的重要临床科室 • 应用领域不断地扩大,诊断水平不断地 提高,已成为临床医学中的重要学科;
伦琴因1895年发现X 伦琴因1895年发现X射 线获得首届诺贝尔物理 学奖。
X线摄影 线摄影(radiography) 线摄影
X线诊断的临床应用
哈佛大学 珀赛尔(E.M.Purcell)
1946年 Purcell和Block发现核磁共振现象。 获得195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MR设备 MR设备
MR图像特点 MR图像特点
• • • • • 多参数灰阶图像:T1W、T2W 多方位断层图像 流空效应 MRI对比增强效应 伪彩色的功能图像
MR诊断的限度 MR诊断的限度
• X线用于临床疾病诊断已有百余年历史 尽管现代成像技术如超声、CT和MRI 对疾病诊断显示出很大的优越性,但 并不能完全取代X线检查。一些部位如 胃肠道仍主要使用X线检查;而骨骼系 统和胸部也多首选X线检查
X线诊断的限度
• 中枢神经系统、肝、胆、胰和生殖系 统等疾病的诊断主要靠现代成像技术, 而X线检查的价值有限
Thank you for your attention!
• • • • • • 钙化显示不如CT 肺显示不佳 心脏起搏器或者体内有磁性物质时禁忌 ICU病人不宜MR 常规检查时间长,胸腹部检查受限 设备昂贵,检查费用高,普及难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学颅脑、脊髓、脊柱和临床运用
左侧内听道
眶内壁
蝶颧缝 颞窝
蝶鳞缝 蝶窦
颈内动脉 海绵窦段
基底动 脉
枕乳缝
额骨鼻突 颧骨眶突 视神经 蝶骨大翼 视神经管 鞍背 前床突
颞骨岩部 颞骨乳突 部乙状窦
枕内隆突 枕骨
(二)含脑脊液腔
脑室脑池
桥前池 四脑室
桥小脑角池 枕大池
鞍上池 环池
脚间池
侧脑室 第三脑室
大脑大 静脉池
外侧裂池
③慢性脑内血肿
。 血肿呈不规则高信号影,有铁环征
(二) 脑血管病
概论:脑血管病(CEREBROVASCULAR DISEASE, CVD)是各种脑
血管源性病因所致的脑部疾病的总称。
流行病学调查:脑血管病与心血管病、恶性肿瘤是人类的三大致死
病因,在我国是第二位死亡原因。
一、脑 出血
• 自发性出血多发生于脑实质内,称脑出血, 由脑动脉、 静 脉或毛细血管坏死、破裂所致。 • 高血压动脉硬化是脑出血最主要的病因。 • 高血压性脑出血穿支动脉69%,桥脑10%,小脑9% • 脑出血损伤与出血量和部位有关。如10ML出血,在大 脑半球与脑干或小脑所造成的后果是不同的。
• 外伤后遗症:脑软化灶
颅脑肿瘤
• 神经上皮性肿瘤:(星形细胞瘤;胶质母细胞瘤;少枝胶质细胞
• 脑膜瘤
瘤;髓母细胞瘤;室管膜瘤;脉络丛乳头状瘤)
中枢神经系统MR诊断
第三节 颅脑肿瘤MR诊断
一 :星形胶质细胞瘤
(二) MR诊断 Ⅲ~Ⅳ级星形胶质细胞瘤
--
星 形 胶 质 细 胞 瘤
--
星 形 胶 质 细 胞 瘤
--
第三节 颅脑肿瘤MR诊断
一;星形胶质细胞瘤
(三) 鉴别诊断
(1)少突胶质细胞瘤:位于脑深部,多见钙化 (2)单发转移瘤:原发病史,年龄较大 (3)急性期脑梗塞:发病突然,老年患者 (4)脑炎及脑脓肿:感炎中毒症状,环较规则 (5)髓母细胞瘤:小脑上下蚓部 (6)血管母细胞瘤:囊性为主,有强化壁结节
(1)肿瘤表现为混杂不均匀MR信号影,可见明显的 占位征象 ( 2)肿瘤体积较大,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楚。 (3)肿瘤周围有中度或重度水肿。 (4)T1WI上病变区(肿瘤本身及周围水肿)呈明显 不均匀低信号;T2WI呈明显高信号 (5)增强扫描肿瘤出现明显不均匀强化且边界清楚, 强化形式为不规则环形或片状。
一 :星形胶质细胞瘤
(一) 概述:
病理分级
Ⅰ级:肿瘤内异形细胞<25%,为良性。 Ⅱ级:肿瘤内异形细胞25%~50%,为良恶性过度 性。 Ⅲ级:肿瘤内异形细胞50%~75%,为恶性。 Ⅳ级:肿瘤内异形细胞>75%,为恶性。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 影像学检查方法与优选 影像学检查方法和优选
(二)增强扫描 常用60%~76%的泛影葡胺60ml~100ml,儿童按体重计为1ml~2ml/kg。高危因 素的患者采用非离子型造影剂,如欧乃派克或优维显等。可以一次性静脉注射, 称静脉团注射法。也可以用静脉快速滴注法,即用60%~76%的造影剂100ml或 30%~35%的造影剂200ml~250ml,其半量于5分钟内静脉注射,余半量行静脉 滴注,同时作CT扫描。
适于急性脑出血、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和一般急性脑外伤等急症检查 ➢ MRI也是椎管内各种疾病的首选和主要影像检查技术,具有独特检查价
值
➢ 各种影像检查技术均可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检查,但是其优 势、不足和应用范围不同,需要根据临床拟诊疾病选择相应检 查方法
一、X线检查
➢ X线平片很少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检查,通常只用来评 估颅骨和脊椎的骨质改变
➢ DSA检查应用较多,主要是评估脑血管和脊髓血管病变
二、CT检查
➢ CT是颅内各种疾病的首选和主要影像检查,能发现大多数疾病,通 常能明确诊断
检查方法
(1)扩散加权成像(DWI)和扩散张量成像(DTI)检查
➢ DWI主要用于急性脑梗塞的早期诊断、脑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及病理级别评估等; DTI能够显示正常脑白质纤维束走向和结构完整性,以及病变所致的脑白质纤维束受 压、中断及破坏,对疾病诊断、治疗及预后有重要价值
a
b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影像学检查及诊断 ppt课件
ppt课件
4
3.脑CT:
包括平扫、增强扫描和特殊成像: (1).平扫(precontrast scan):横断面扫描为主,以眦
耳线(OML)为基线依次向上扫描,层厚10mm。有时加冠状 面。
(2).增强 CT(contrast scan):经静脉注入碘对比剂后 再扫描,病灶常显示更清晰。碘过敏者不宜行增强检查.
规则,界限不清,易坏死、出血及囊变,血管丰富分化不 良。
ppt课件
75
[影像学表现] 1.CT表现 :病变位于脑白质
⑴.Ⅰ级肿瘤: ①.囊性低密度灶,其内可看到瘤结节。 ②.边缘清楚,占位效应轻,瘤周水肿不明显。 ③.增强:无或轻度强化。 ⑵.Ⅱ—Ⅳ级肿瘤: ①.高、低或混杂密度的囊性病灶。 ②.边缘不清,占位效应及瘤周水肿明显。 ③.可有斑点状钙化或者瘤内出血。 ④.增强:不规则环形伴壁结节强化或不均匀性强化。
⑶.脑室系统: 双侧侧脑室:双侧对称,分体部、三角部、前角、后 角、下角。 第三脑室: 第四脑室:
ppt课件
36
⑷.蛛网膜下腔 脑沟:大脑各沟回间隙 脑裂:纵裂、外侧裂 脑池:枕大池、桥脑前池、桥小脑角池、鞍上池、环 池、脚间池、四叠体池、大脑大静脉池等。
ppt课件
37
桥脑层面
ppt课件
38
中脑鞍上池层面
脚、大脑镰或小脑幕,少数位于脑室旁。
中枢神经系统各种疾病影像检查方法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学检查方法
●X线检查
✧平片:评估颅骨的骨质改变,不能直接显示脊髓
✧造影检查
1.脊髓造影
·将造影剂引入脊蛛网膜下腔中,通过改变患者体位,在透视下观察其在椎管内流动情况和形态,诊断椎管内病变的一种检查方法。
·显示椎管内有无肿瘤、梗阻以及梗阻的部位和梗阻的程度。
·有创,已被MRM代替
2.脑血管造影
·将造影剂引入脑血管中,使脑血管显影的方法。
·脑血管造影主要用于诊断脑动脉瘤、血管发育异常和血管闭塞等症并了解脑瘤的供血动脉。
·常用DSA技术。
●CT扫描:诊断价值较高,应用普遍
✧平扫:显示含有钙化、骨化的病变有优势
✧平扫+增强扫描
✧CTA:诊断效果类似DSA
●MR检查
·MRI是利用原子核在磁场内共振所产生的信号经重建成像的一种成像技术。·MRI优点:
①软组织分辨率高②由于骨结构没有信号,故没有骨组织的干扰③无射线
④任意平面成像⑤多种参数、序列成像
✧平扫:T1上解剖结构较好,T2发现病变敏感
显示肿瘤、出血、梗塞、感染、畸形。
✧增强:显示平扫不能显示的等信号病变;
进一步明确病变性质;
准确显示病变大小、形态、数目;
分辨肿瘤与水肿;
显示病变的部位及解剖关系。
✧MRA:显示血管性病变如动脉瘤、A-V-M等。
其他: 弥散加权成像DWI:对早期脑梗死敏感性极高
磁敏感成像SWI:对于小静脉、小出血灶显示有较大优势
血氧饱和度水平依赖成像BOLD(fMRI):显示功能情况
灌注成像
磁共振波谱分析MRS
正常影像学表现
中枢神经系统-正常CT表现
脑的解剖
大脑:间脑、颞叶、额叶、顶叶、枕叶
小脑:半球、蚓部、扁桃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影像学(第8版)
5. 功能性MR(fMRI)检查 能反映疾病导致的脑功能性改变,同时fMRI也是精神影像学新学科分支的重要
检查方法 (1)扩散加权成像(DWI)和扩散张量成像(DTI)检查
DWI主要用于急性脑梗塞的早期诊断、脑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及病理级别评估等; DTI能够显示正常脑白质纤维束走向和结构完整性,以及病变所致的脑白质纤维束受 压、中断及破坏,对疾病诊断、治疗及预后有重要价值
感,有利于疾病早期诊断 MRI检查部分颅内疾病也有一定局限性,例如钙化灶确定较困难,也不适于急性
脑出血、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和一般急性脑外伤等急症检查 MRI也是椎管内各种疾病的首选和主要影像检查技术,具有独特检查价值
第一节
检查技术
医学影像学(第8版)
(一)颅脑X线
一、X线检查
1. 头颅平片
运用MSCT获得的容积数据,可行多种CT图 像后处理,多方位重建可清晰显示病变空间 位置
运用最大强度投影(MIP)可更好地发现颅 内动脉瘤及其与载瘤动脉的关系
正常颅脑血管MIP像(血管)
医学影像学(第8版)
(二)脊髓CT
1. 平扫CT
评估脊椎估值改变和椎间盘病变,且优于平片 准确测量骨性椎管各径线和截面积 显示椎旁软组织异常 对检查原发并局限于椎管内的病变价值有限 常规轴位扫描,需用软组织窗和骨窗观察,应用重
3. MR血管成像(MRA)检查 可用于检查脑血管疾病,但显示效果通常不及CTA检查
4. 1H磁共振波谱(1H-MRS)检查 通过分析病变组织内代谢物的改变,有助于颅内病变尤为肿瘤性病变的诊断与鉴 别诊断
医学影像学(第8版)
颅脑MRI增强(轴位)
颅脑MRA
医学影像学(第8版)
a
b
颅脑MRS(a.谱线图;b.比值图)
(3)脑功能定位检查 利用血氧水平依赖(BOLD)原理对脑皮质功能区进行定位,主要用于脑外科手术前
方案制定,也用于术前癫痫灶的定位
医学影像学(第8版)
a c
b 颅脑灌注成像PWI
(a. CBF; b. CBV; c. MTT; d. TTP)
d
医学影像学(第8版)
(二)脊髓MRI
椎管和脊髓疾病首选和主要影像检查技术 1. 普通MRI检查
颈髓MRI(矢状位T2抑脂)
医学影像学(第8版)
脑血管造影(侧位)
脑血管造影(正位)
医学影像学(第8版)
(二)脊髓X线
1. 脊髓平片 检查脊髓本身病变和椎管内病变引起的一些改变,如骨质改变以及椎间隙、椎间 孔大小的改变 常规摄取脊椎正、侧位片,观察椎间孔时需摄取斜位片
2. 脊髓血管造影 检查椎管内血管畸形,为诊断金标准,还可介入治疗
医学影像学(第8版)
a
b
颅脑扩散加权成像(a. DWIBiblioteka Baidub=1000;b. ADC图)
医学影像学(第8版)
颅脑扩散张量成像(DTI)
医学影像学(第8版)
(2)灌注加权成像(PWI)检查 主要用于脑血管性疾病检查,对评估急性脑梗死的缺血性半暗带有一定价值
还可用于常见星形细胞肿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及病理级别的评估
第二章
中枢神经系统
第一节 检查技术 第二节 正常影像表现 第三节 基本病变表现 第四节 疾病诊断
重点难点
掌握 颅脑、脊髓正常及基本病变的CT影像表现
熟悉 颅脑、脊髓正常及基本病变的MRI影像表现
了解 颅脑、脊髓影像学检查技术
医学影像学(第8版)
概述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位于骨组织包绕的颅腔和椎管内,影像学检查具有 重要意义
动脉瘤和动静脉畸形等;已部分取代有创DSA检查 CT灌注检查:可反映脑实质微循环和血流灌注情况,主要用于检查急性脑缺血,
对脑肿瘤也有一定诊断价值
医学影像学(第8版)
颅脑CT(平扫)
颅脑CT(增强)
医学影像学(第8版)
颅脑血管成像(CTA)
颅脑CT灌注成像(CTP)
医学影像学(第8版)
3. 图像后处理技术
(2)特殊MRI检查 水抑制T2WI(FLAIR)检查:能敏感检出普通T2WI上难以发现的脑室旁脑沟旁病灶 脂肪抑制技术:主要用于检查和诊断颅内含有脂肪组织的病变,如脂肪瘤、畸胎瘤等 磁敏感加强成像技术(SWI)检查:用于检出常规CT及MRI不能发现的微出血灶以及 脑内小静脉异常等
医学影像学(第8版)
临床上很少应用,主要用于检查颅骨骨折和颅骨肿瘤 常规摄取后前位和侧位片,必要时加摄切线位片
2. 脑血管造影
常用DSA技术,包括颈动脉造影和椎动脉造影 主要用于评估脑血管疾病,也作为CTA检查的补充方法,为脑血管疾病诊断的金
标准
医学影像学(第8版)
头颅X线片(正位)
头颅X线片(侧位)
椎管内病变常规检查技术 以常规矢状位T1WI和T2WI为主,必要时辅以轴位及冠位 脂肪抑制T1WI和T2WI检查偶用 2. 增强MRI检查 有助于脊髓和其他椎管病变鉴别诊断
3. MRA检查 用于发现和诊断椎管内血管畸形
医学影像学(第8版)
颈髓MRI(矢状位T1WI)
颈髓MRI(矢状位T2WI)
医学影像学(第8版)
颈椎X线片(正位)
颈椎X线片(侧位)
颈椎X线片(左斜位)
颈椎X线片(右斜位)
医学影像学(第8版)
(一)颅脑CT
二、CT检查
1. CT平扫
为颅脑疾病的常规检查方法,部分疾病如脑外伤、脑出血等,常可明确诊断
2. CT增强
增强检查:是大多数颅脑疾病常用增强方法,依据强化程度和方式多可诊断 CTA检查:主要用于脑血管疾病检查,可诊断脑动脉主干及分支狭窄和闭塞、颅内
颅脑MRI(轴位T1WI)
颅脑MRI(轴位T2WI)
医学影像学(第8版)
颅脑MRI(矢状位T1WI)
颅脑MRI(冠状位T1WI)
医学影像学(第8版)
颅脑MRI(轴位T2 FLAIR)
颅脑SWI
医学影像学(第8版)
2. 增强检查 常需进行,应用指征:平扫发现异常,难以确定病灶大小、数目及性质;临床高 度怀疑颅内疾病,而平扫未发现明确异常
建后处理技术显示病变更直观 2. 增强CT
普通增强CT少用;CTA检查发现椎管内血管畸形 有较高价值
颈髓CT平扫(矢状位)
医学影像学(第8版)
(一)颅脑MRI
三、MRI检查
1. MRI检查 (1)普通MRI检查
需常规进行,包括横断位T1WI和T2WI检查,必要时加行冠状和(或)矢状位成 像。对于小病灶,需用高分辨力薄层检查
医学影像学(第8版)
二、CT检查
CT是颅内各种疾病的首选和主要影像检查,能发现大多数疾病,通常能明确诊断 对于某些变性疾病及较小病变,如垂体微腺瘤、小转移瘤等,CT检查价值有限 CT检查对椎管内或脊髓的疾病诊断多无价值
医学影像学(第8版)
三、MRI检查
是颅内各种疾病主要影像检查技术,也是CT检查的重要补充 MRI具有组织分辨率高、多序列多参数和多种fMRI检查等优势,对发现疾病更敏
脑和脊髓疾病复杂,临床表现相似,影像学检查能准确检出这些疾病,作出诊断, 有利于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
各种影像检查技术均可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检查,但是其优势、不足和应用范 围不同,需要根据临床拟诊疾病选择相应检查方法
医学影像学(第8版)
一、X线检查
X线平片很少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检查,通常只用来评估颅骨和脊椎的骨质改变 DSA检查应用较多,主要是评估脑血管和脊髓血管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