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数学主体性教学模式
数学课堂主体性教学实践与思考
数学课堂主体性教学实践与思考数学课堂主体性教学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共同构建知识的过程,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参与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论数学课堂主体性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一、探讨数学教学主体性的理论依据数学教学主体性教学是现代教育的核心之一,主要理论依据包括构建主体性学习理论、社会情境性学习理论、情感教育理论、跨学科综合学习理论等。
这些理论较好地体现了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师生关系需要变成导师与伙伴的学习关系。
二、掌握数学课堂主体性教学的基本原则首先,教师应充分重视学生的需求和兴趣点,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思维方式,从而解放学生的思维和积极性。
其次,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的探究过程,重视学生对知识领域的提问和探究,这有利于他们从学习的角度掌握知识。
第三,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学习评价,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
三、探究数学课堂主体性教学的实践在具体实践中,教师可以发挥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自我认知和自我反思的机会,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因素。
其次,教师应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学科方法探究数学知识点,从而创造出独特的教学经验和方法。
第三,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团体中相互学习,建立人际交流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四、总结数学课堂主体性教学在当今教育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它强调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助于学生掌握关键知识点和提高学习效率。
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知识水平,还要拥有丰富的教育经验和领导力。
在实践中,教师还要在掌握基本原则的同时,注重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氛围。
通过正确的教育方法,教师可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从而实现对学生的全面发展。
数学“主体型”课堂教学结构初探
数学“主体型”课堂教学结构初探数学是一门抽象但又实用的学科,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而对于数学教学的探索和创新,一直以来都是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其中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是“主体型”课堂教学结构,它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学习效果。
下面将围绕这一教学方法,对其进行初步探究。
“主体型”课堂教学结构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学生的地位和作用。
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是被动的听众,只需要接受教师的灌输和指导即可。
而在“主体型”教学中,学生处于主动地位,他们扮演着主体的角色,负责自己的学习。
教师的作用则变成了引导者和协助者,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和提供支持。
在“主体型”课堂教学结构中,学生的学习过程主要包括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两个方面。
自主学习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和独立思考能力,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行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
而合作学习则强调学生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和团队合作的方式,学生能够互相学习和互相帮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在“主体型”课堂教学结构中,教师的作用主要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引导和教学评价三个方面。
教学设计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目标,制定适合学生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策略。
教学引导是教师在学习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步骤和方法,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教学评价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估和反馈,通过不同的评价方式和工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从理论层面看,“主体型”课堂教学结构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它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
而从实践层面看,“主体型”课堂教学结构也得到了一些实证研究的支持,表明它在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体验上都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数学课堂应充分运用主体性教学
数学课堂应充分运用主体性教学网络作为一个新的教学手段,在课堂教中引起了广泛的注意。
主体性教学是通过教师精心创设情景,启发引导,促进学生充分、主动参与,主动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是:把教学过程看作一个动态发展的教学与的教程,在数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通过“导”与“学”的双边活动,促进学生在获得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身心得到全面和谐发展。
在全面实施高效课堂的今天,培养学生主动求知的精神,积极参与的意识,独立思考,不怕挫折的精神,勇于创新的品质,实现这课堂高效的关键。
学生能否真正达到“自主学习”的效果,在于教师引导学生极积、主动学习,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呢?创设情景,激活主体意识,引起学生自主探究欲望强烈的主体意识是学生自主投入学习的前提,但它不能自发产生,需要盘活、唤醒。
主体式教学首先要求教师转换角色,退出主宰性的角色,由知识的传播者,灌输者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变“教”为“导”,与学生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生动的学习气氛,使学生产主动学习的愿望。
根据不同内容,可创设故事情景,例如,小学数学第四册中比较大小一课,可创设数学家族擂台比赛的故事情景,一开始就充满趣味,使学生兴趣盎然,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比如,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创设情景,先通过实例,学生很快就能能算出2+2+2=6,接着教师又让学生计算2+2+2+2+2+2,学生感到麻烦了,随后教师又提出:如果这样的加数有很多很多,要连加不是更麻烦了吗?这时候,教师让学生也出几个相同加数的题给老师做,学生讲完算式,教师立即报出得数,学生都很惊奇,接着教师告诉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也能像老师一样,很快算出答案。
这样引入新课,一开始就设置悬念,使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有效诱发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愿望。
指导学法、组织讨论,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新知新课教学时放手让学生自已自主探索新知,尽量多的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与空间,使学生有较多的独立获取如何获取知识的机会,做到凡是学生自已探索出得出的,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够独立思考的,决不暗示,凡是学生能独立解答的,决不示范。
谈数学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
谈数学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主体性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前提,以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为条件,以教师激励、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建构为特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的一种教学模式。
1 模式建构的依据1.1理论依据根据教学规律,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参与者、承担者和维护者,也是教学过程的受益者,因此,师生同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
通过教师的教促进学生的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充分发挥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成为学习的主体;反过来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过程中,受学生反馈情况的启发与激励,又不断进行自我提高自我完善。
师生之间互为主客体而又自为主客体。
《数学新课程标准》也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构建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就是要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提供民主、平等、和谐、合作的人际关系和学习氛围,使学生与教师都能获得更大的发展。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教育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
”主体性教学模式就是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我、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并最终实现自我发展。
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一个认知过程,又是一个探索过程,将学生学习由“吸收——储存——再现”转化为“探索——研讨——创造”,教师的责任将教学过程转化为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培养过程。
1.2试验依据在转变重教轻学理念的基础上,突出现代教育技术的中介作用,转变教与学的方式,激励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性学习。
根据学生学习过程来设计教师的教学过程,把学习过程的四大要素(认知动因的激起、认知内容的组织、认知方法的安排、认知结果的处理)和教学过程的四大原理(情意原理、序进原理、活动原理、反馈原理)有机结合起来,发挥教与学诸多环节的组合效应,已达到发展学生主体性目的。
高校数学课堂教学如何突出学生主体性地位
“学为主体”视角下的高等数学教学,需要高校数学教师 转变大班教学模式下单向灌输的落后教学理念,充分尊重学生 在数学课堂上的主体性地位,对生本教育理念进行全面的贯彻 和落实,这样才能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 积极转变,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数学应用意识,提 高高校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高校数学课堂教学如何突出学生主体性地位
陈红伟 荆一铭
(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第四中学 吉林 白城 137200)
【摘要】由于受大班教学模式等因素的影响,高等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多是处于被动听讲、被动学习的地位,没能 保证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从而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因此,关于高校数学课堂教学如何 突出学生主体性地位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教学研究价值。
一、树立生本教育理念,构建和谐课堂 高校数学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是提高课堂教学 效率的需要,也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需要。所以,高等 数学教 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要树立生本教育理念,保证学生在物流 课堂上的“主人翁”地位,数学教师则是更好的充当组织者、 引导者的重要角色,教师唯有通过恰当的教学方式,合理的发 挥自身的教育职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引领学生主动 走进精彩的数学世界,在民主、和谐、活跃的课堂氛围,自主 的汲取数学课程的知识和营养,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 和能力。同时,突出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主体性地位,与师生 关系的和谐程度和数学教师的综合素质密切相关,数学教师必 须营造出和谐化的师生关系,提高对和谐课堂构建的重视程度。 例如,在“矢量运算”的教学中,由于“矢量”的概念比较抽 象,数学知识对学生主动学习的吸引力非常小,学生对理论知 识的理解难免存在一定的难度,教师单向性的理论知识灌输实 现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对此,高等数学教师要放低个人姿态, 积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互动游戏 等教学形式,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到数学教学过程中来,实现教 师与学生之间的友好交流,这样可以营造出和谐化的教学氛围, 有助于实现课堂和谐。 二、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很多高等数学教师发现,在高等数学课堂上,很多学生对 数学课程的学习缺乏足够的兴趣,这是因为大学生已经具备了 一定的数学学习基础,但由于受高考应试教育等因素的影响, 学生可能不具备自我学习、主动学生的良好意识,在进入大学 后对数学课程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所以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
数学“主体型”课堂教学结构初探
数学“主体型”课堂教学结构初探随着教学方法的不断革新和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数学教学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传统的数学教学,注重知识点的讲解和熟练运用,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性和自主性,而现代数学教学则更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促进学生探究、创新和实践的能力。
在这种情况下,提倡主体型教学模式,希望能够培养出更加开放性和求知欲旺盛的学生,下面我们来了解下数学“主体型”课堂教学结构。
1.课前呈现:课前呈现是数学主体型教学的重要环节,它可以引导学生预习、了解知识点及其应用场景,从而创设出一个生动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这一环节中,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如PPT展示、图表呈现、视频播放等方式,来向学生介绍知识点,让学生在欣赏中理解和感悟。
2.知识导入:知识导入是数学主体型教学的关键环节,它是将学生的生活经验、情感体验与学科知识结合起来的过程。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提前获得的知识和经验,通过问题的设计、案例分析、现象解释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思维能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程中来,形成一种“主动学习”的学习态度。
3.课堂展开:课堂展开是数学主体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需要通过多种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让学生主动探究并解决问题。
在这一环节,教师需要充分利用教材、教具、书籍、笔记等教育资源,通过问答、讲解、演示、实验、探究等方式,让学生逐步掌握本部分内容,并培养其独立思考、创新思维、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4.知识运用:知识运用是数学主体型教学的重要环节,它旨在增强学生的学科知识和应用能力,同时也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和评估学生学习成果的关键过程。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如运用数学工具解决实际问题、设计数学算法进行数据分析、利用数学统计方法进行科学研究等。
这种实际功能性的应用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同时也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在高校数学教学中实施主体性教学模式的原因、策略及意义
在高校数学教学中实施主体性教学模式的原因、策略及意义【摘要】高校数学教学中实施主体性教学模式的原因包括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实施策略包括激发学生兴趣、引导问题导向学习和鼓励合作学习。
主体性教学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引导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主体性教学模式应该在高校数学教学中广泛推广,并且未来的发展趋势是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促进他们在数学领域的全面发展。
主体性教学对高校数学教学的积极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应该得到更多的重视和支持。
【关键词】高校数学教学、主体性教学模式、学生学习主动性、学生全面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积极影响、广泛推广、发展趋势1. 引言1.1 高校数学教学背景高校数学教学一直是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里,学生通常是被动接受知识,老师主导教学过程,学生主要是进行死记硬背和机械运算。
这种传统教学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但却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也难以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人们对高校数学教学模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批判思维能力。
实施主体性教学模式成为高校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主体性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从而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2 主体性教学模式概述主体性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参与和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
相比传统的教师授课模式,主体性教学模式更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主体性教学模式中,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而是教学的主体,通过自主思考和合作学习,积极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
数学课堂中的学生主体意识与有效教学
数学课堂中的学生主体意识与有效教学
在数学课堂中,学生主体意识是指学生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目标
的认知和主动性。
有效教学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和参
与度,促进学生的自主思考和合作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
和创造力。
以下是一些促进学生主体意识与有效教学的方法:
1. 常规性激励:教师可以通过引入新颖有趣的教学素材、设立
奖励机制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兴趣。
2. 教师示范:教师在课堂中可以通过模拟解题思路、提供多种
解题方法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帮助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数学
问题。
3. 个性化辅导: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难点和问题,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不同的指导和辅导,提高学生
的自信心和学习效果。
4. 合作学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共同解决数学问题,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精神。
5. 定期反馈:教师可以定期给学生反馈,鼓励学生通过反思和
总结,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方法。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提
高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有效的数学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
高校数学主体性教学模式探析
高校数学主体性教学模式探析摘要:本文结合高校数学课程改革与教学实际,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愿望和引发学生再探究的拓展学习几个方面,谈谈发挥学生主体性教学模式的实践运用。
关键词:高校数学;主体性教学模式;建构;问题;策略一、高校数学主体性教学模式建构高校数学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建构的理论依据是:根据教学规律,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参与者、承担者和维护者,也是教学过程的受益者。
通过教师的教促进学生的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充分发挥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成为学习的主体;反过来,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受学生反馈情况的启发与激励,又不断地进行自我提高与自我完善。
二、高校数学教学中的突出问题1.两极分化现象比较明显随着近年来扩招政策在我国各高校中的深入推行,我国各高校逐年放宽招生政策,扩大招生人数。
一些高校为了减轻自身的负担,出于经济利益方面的考虑,在制定招生政策时,将学生来源分为了两类:一类是通过高考成绩自然录取的正规生,另一类是通过家长向学校缴纳高额学费而录取的集资生,在成绩方面这两类学生存在较大的差距。
在这种情况下,不仅拉大了学生在智力以及非智力等方面的差距,使学生的发展出现两极化,同时也给高校数学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
面对这种新的情况,高校数学教育工作者如果不及时转变教学观念,探索高校数学教学发展的新模式,那么高校数学教学发展将受到阻碍。
2.教学内容不合理在高校课程体系当中,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而存在,数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直接的影响。
但现实情况是,很多高校数学课程教学内容设置得不合理,为高校数学教师的教学工作增添了很多负担,使高校规定的数学教学内容在有限的时间内无法系统全面地完成。
同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学习数学的难度,如在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感到力不从心、无从下手。
因此,高校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开展主体性教学模式时,除了要努力调动学生对数学课程学习的主动性外,还要让学生在熟悉数学知识的基础上,熟练地掌握运用数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非是对数学知识的死记硬背。
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的发挥
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的发挥数学教学是一门需要学生主体性发挥的学科,而学生的主体性指的是学生在学习中能够主动思考、主动参与和主动发现问题,并以自己的方式进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本人对于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一些经验和想法:1. 强调问题意识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告诉学生数学的本质就是解决问题。
而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能够发现问题,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发现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思考问题和找到问题的实质。
2. 提倡探究式学习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往往是教师讲解、学生听讲,这样容易让学生出现被动学习的状态,并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因此我们应该倡导探究式学习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和思考去发现数学知识,不仅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3. 注重思维方法的培养数学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让学生懂得如何去分析问题,如何去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多思考和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法,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解决问题能力。
4. 突出学生的个性和差异性学生个性和差异性是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数学教学中也同样重要。
应该注重发掘学生的个性和特长,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更多的自主选择,有更大的自主权,并有优秀的表现机会,从而让学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主体性。
总之,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性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主要包括强调问题意识和发现问题的能力、提倡探究式学习、注重思维方法的培养和突出学生的个性和差异性。
只有这样,在数学教学中才能够真正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最终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数学“主体型”课堂教学结构初探
数学“主体型”课堂教学结构初探二、“主体型”课堂教学的概念及特点“主体型”课堂教学是指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者,通过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和氛围,激发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主动学习和探索的一种教学模式。
与传统的教师主导型教学相比,“主体型”教学更加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表达能力的培养,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学生参与性强:学生在“主体型”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师是主导者,而学生则是学习的主体。
他们通过教师引导和激发下,自主思考、自主学习,参与课堂互动,发表自己的见解,形成有效的学习氛围。
2. 学习方式多样:在“主体型”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实验等多种学习方式来获取知识,培养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3. 教学形式灵活:教师在“主体型”课堂教学中更多地扮演着引导者和指导者的角色,通过布置问题、激发思考、引导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主体型”课堂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在数学教学中,采用“主体型”教学模式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应用:2.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数学是一门需要强调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学科。
采用“主体型”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出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
通过激发学生提出问题、解答问题、互相讨论等方式,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3. 强调学生主体性在数学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是十分重要的。
而“主体型”教学正是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
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展示成果等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中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四、“主体型”课堂教学结构初探在实际教学中,建立一个良好的“主体型”课堂教学结构是十分必要的。
以下是一个初步探索的“主体型”课堂教学结构:2. 开展探究式学习在“主体型”课堂教学中,学生需要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来获取知识。
数学“主体型”课堂教学结构初探
数学“主体型”课堂教学结构初探数学是一门抽象而又具有深刻逻辑的学科,其教学方式与其他学科有着很大的不同。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数学教育需要不断探索创新。
在教学实践中,数学“主体型”课堂教学结构正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本文将就数学“主体型”课堂教学结构进行初探,分析其特点和优势,并探讨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有效运用这种教学结构。
一、数学“主体型”课堂教学结构的特点1. 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数学“主体型”课堂教学结构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在这种教学结构下,教师不再是传授知识的主要角色,而是更多地担任指导者和引导者的角色。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着主体的角色,他们参与讨论、发表观点、提出问题,教师则在一旁进行指导和引导。
2. 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数学“主体型”课堂教学结构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倡导通过实际问题来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
在这种教学结构下,教师会引导学生通过实际例子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强调学生的合作与交流数学“主体型”课堂教学结构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在这种教学结构下,教师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之间交流、讨论和合作,以促进彼此的学习和进步。
二、数学“主体型”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势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主体型”课堂教学结构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提出吸引人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合作学习,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4. 赋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数学“主体型”课堂教学结构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教师需要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权利。
学生在选题、研究方向、研究方法等方面应该具有一定的选择权,让他们有更多的自由空间去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四、结语数学“主体型”课堂教学结构是一种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实际操作和合作交流的教学方式,其优势在于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高校数学教学中实施主体性教学模式的原因、策略及意义
在高校数学教学中实施主体性教学模式的原因、策略及意义【摘要】主体性教学模式是一种注重学生主体地参与、探究和构建知识的教学方法,逐渐受到高校数学教学领域的关注。
本文在介绍主体性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探讨了在高校数学教学中实施这种模式的原因,包括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等。
提出了多样化的策略,如让学生参与实际问题解决和合作学习等,以促进主体性教学模式的有效落地。
文章也强调了主体性教学模式对高校数学教学的重要意义,包括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等。
文章展望了主体性教学模式在未来的发展方向,指出加强教师培训和倡导教育改革将有助于推动主体性教学模式在高校数学教学中的更广泛应用。
【关键词】高校数学教学、主体性教学模式、原因、策略、意义、重要性、发展方向、展望1. 引言1.1 介绍主体性教学模式主体性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是单方面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
这种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使其成为学习的主动者和探索者。
引入主体性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升高校数学教学的效果,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积极参与,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主体性教学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高校数学教学中实施主体性教学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教育意义。
1.2 概述高校数学教学的现状高校数学教学是高等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建模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前的高校数学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知识的灌输和传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参与度。
这种教学模式容易导致学生的被动接受,缺乏自主学习和思考的能力。
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认为数学是枯燥乏味的学科,难以激发其学习积极性。
数学“主体型”课堂教学结构初探
数学“主体型”课堂教学结构初探一、数学“主体型”教学的内涵和目标数学“主体型”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教学模式。
其核心目标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主体型”教学,学生将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掌握和运用知识的主动者,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二、数学“主体型”教学的基本特征1. 以问题为引领数学“主体型”教学不再是简单地进行知识讲解,而是以问题为引领,让学生从问题出发,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索和发现规律,从而更加深入和全面地理解知识点。
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2. 强调实践操作数学“主体型”教学强调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通过实际操作问题,学生能更直观地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能力。
在实践操作中,学生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数学知识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3. 注重团队合作数学“主体型”教学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能够相互协作,促进思维碰撞,不断完善和深化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4. 提倡自主学习数学“主体型”教学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通过自主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学习特长和潜能。
三、数学“主体型”教学结构初探1. 教学目标的设定在数学“主体型”教学中,教师需要在教学前明确教学目标,使学生清楚知道学习数学的意义和目标,明确知道自己学习的方向。
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和特点,教师应该设置不同层次的目标,让学生有一个合理的学习预期和学习动力。
2. 学习任务的布置在确定了教学目标后,教师需要布置相应的学习任务,通过生动、富有趣味性的任务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学习任务的设计应该既能够满足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又要符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水平。
数学“主体型”课堂教学结构初探
数学“主体型”课堂教学结构初探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其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往往存在着内容繁杂、概念抽象、学生参与度低等问题。
为了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我们可以尝试构建一种新的教学结构,即“主体型”课堂教学结构。
我们需要明确“主体型”课堂教学的基本理念。
与传统的教师主导型教学相对应,主体型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而是积极参与讨论、探索和合作。
为了实现这种教学理念,我们可以借鉴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项目式学习。
项目式学习是指通过给学生设计一系列实际问题或项目,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主动解决问题。
在数学课堂中,可以设计一些具有实际意义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数学建模和解决。
通过这种方法,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更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种方法是游戏式学习。
游戏式学习是指通过一些趣味化的游戏或竞赛方式进行教学。
在数学课堂中,可以设计一些数学游戏或数学竞赛,让学生在竞争和合作中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为了确保“主体型”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要注重教学资源的建设,包括课件、教学工具等,以便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和实践。
要合理安排学习的过程和时间,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探索。
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和需求,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要注重评价的科学性,既要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更要评价学生的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主体型”课堂教学结构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参与和创造的教学模式。
通过运用项目式学习、探究式学习和游戏式学习等方法,可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并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确保教学效果的实现,我们需要注重教学资源的建设、学习过程的安排、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以及评价的科学性。
数学主体性教学模式例谈论文
数学主体性教学模式例谈【摘要】本文结合新课程改革与教学实际,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愿望和引发学生再探究的拓展学习三个方面,谈谈发挥学生主体性教学模式的实践运用。
【关键词】主体参与主体地位探究新课程改革虽已实行多年,但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仍没有得到根本性地改变,学生的主体地位未得到充分体现,他们参与学习的态度、广度、深度还存在不少的问题。
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本文就发挥学生主体性教学模式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的能动性。
人们常常有这样的观念:数学枯燥无味,与生活没有太多的联系,只要懂得基础的算术就行了。
因而,导致学生一旦遇到较为复杂的问题时,就有畏难情绪。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就身边的生活着手。
在上关于分期付款问题时,我和学生说了一个故事:一位中国老太太与一位美国老太太在黄泉路上相遇。
美国老太太说,她住了一辈子的宽敞房子,也辛苦了一辈子,昨天刚还清了银行的住房贷款。
而中国老太太却叹息地说,她三代同堂一辈子,昨天刚把买房的钱攒足。
由这个故事延伸至两个国家的不同的消费观念。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现代都市人的消费观念正在变迁--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对我们已不再陌生。
接着,我便针对我国居高不下的房价这一现状提出了问题:我们究竟有多少种能圆买房梦的方式,我们大多数人又究竟选择什么样的方式才是最好呢?因紧贴生活实际,学生对这个问题产生了极大地兴趣。
他们很快列举了所知道的不同的买法,并最终决定选择分期付款这一方式。
二、利用创设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愿望,落实学生参与学习的主体地位。
创设情境,引入话题后,运用所学去解决现实中问题才是关键。
因而学生必须通过各种方式方法去解除疑惑:买房是一件大事,在买房之前一定要好好算算账。
那么,到底怎样分期付款买房才能最省钱最省事呢?课后学生们上网和去了各个银行咨询,参考了金融知识和贷款信息,结合运用了学过的数学知识,每组都有了一个调查结果,大家达成了一个对每期还款额的研究:现在各大银行的对于一年以上还款方式一般有以下两种:1、等额本息法:每期还款额(本金和利息)相同。
高中数学主体性教学法的模式构建与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主体性教学法的模式构建与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主体性教学法的模式构建与实践探索
有人认为数学是一门很枯燥乏味的学科,但更多的人却发现数学改变了他们观
察世界的角度,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强有力的基础。
尽管数学是一门有趣的学科,但高中数学主体性教学法的模式构建和实践探索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
首先,在模式构建方面,针对高中数学教学中出现的知识碎片化、无连接性、
重复性和抽象性等问题,应该从主体性教学入手,构建一种深入浅出、创新实用、连接有机的高中数学主体性教学模式。
其次,在实践探索方面,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充分认可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兴趣特长,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鼓励他们勇于发现问题、敢于解决问题、善于设计方案,使学生从理解知识到运用知识,从无序处理到有序处理,从学习经验归纳到编程思考,有机融合在一起。
综上所述,高中数学主体性教学法的模式构建与实践探索都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性,要注重以主体性教学思想和实践探索方法,把高中数学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并乐于学习数学。
高校数学的主体性教学模式探析
课程教育研究Course Education Research2020年第14期境的到来,给教师们带来了挑战但同时也提供了机遇。
在新媒体环境的影响下,各种教学媒介相互作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解读数学内容,同时可以传授给学生丰富多样的阅读体验,因此,教师应加强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得数学知识的能力,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1.新媒体及数学阅读的概念新媒体是指以移动互联网为传播方式的媒体传播方式,载体包括电脑、手机媒体等。
数学阅读和一般的阅读一样性,都是一种完整的心理活动,是学生通过数学语言符号获得意义的一种心理过程。
但数学阅读和一般意义上的阅读存在一定的差异,数学阅读具有其自身的特点,蕴含了假设、证明、概括、归纳、判断、推理等一系列的能力要求,因此,数学阅读能力是简单语言文字的阅读,还包括一些符号、图表等的阅读。
2.新媒体环境下小学数学阅读能力培养所面临的挑战2.1优质的教学媒介能极大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形成了新媒体环境,出现了太多的教学媒介。
如何选择对小学阅读能力培养有益的媒介是一大挑战。
媒介的重要性在于,它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老师教授知识,学生学习知识最终掌握知识。
新媒体环境下,我们的生活环境、习惯和方式都在发生变化,一旦数学阅读教学的培养媒介落后于新媒体环境那必然是事倍功半。
2.2新媒体环境下,信息呈现是破碎、杂乱的,这样零乱的知识点不利于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性思维,而逻辑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关键点。
对于小学生来说,思维能力还处于萌芽阶段,对于信息的筛选能力差但模仿力却极强。
大量接触各类媒介不利于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容易对阅读能力造成逻辑混乱。
破碎的信息也不利于小学生注意力的培养,新媒体环境下小学生极其容易被分散注意力,也不利于小学生进行接下来的数学阅读能力培养。
3.新媒体环境下小学数学阅读能力培养所面临的机遇新的媒介形式层出不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数学主体性教学模式探析
在高校数学教学中开展主体性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性,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全面的提升。
因此,主体性教学模式在高校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开展就显得十分必要和
关键。
本文围绕主体性教学模式在高校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实施展开了深入的研究,首先对主体性教学的概念、意义进行了简单的概述,并对阻碍高校数学主体性教学模式开展的影响因素从学生分化、教学内容两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最后介绍了主体性教学模式在高校数学教学过程中开展的具体策略。
高校数学主体性教学模式意义问题实施策略一、在高校数学教学中实行主体性教学的意义
(一)主体性教学概述
主体性教学作为教学思想的一种,主要表现为学生个体的独立性,是指学生对自己的行为具有自由支配的能力以及权力,还可以称为学生对自我进行完善的能力;然后,表现为学生的主动性,这里集中的表现在学生有意识、有目的的去认识、观察世界,是学生的一种自觉、积极的行为;最后,表现为学生的创造性,是学生超越现实的一种表现,同时也是主体性教学最高的表现。
主体性教学模式主要指的是学生以认知规律为基础,在教师的引导下,参加各种互动式的教学活动时,对学习所表现的创造性、主动性、方向性、能动性。
这与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自主性、独立性的要求相符,与素质教育一样同样是放眼于未来,对学生各方面的素质进
行培养。
因此,高校数学主体性教学是以认知作为教学的中心、以知识作为中介,重视在个体体验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以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在高校数学教学中融入主体性教学模式,是全面推进高校素质教育的主要措施之一。
(二)高校数学主体性教学模式的意义
认知心理学要求,在高校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所进行的学习活动必须是有意义的。
高校数学教学的对象为全体学生,在此前提下还要注重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进而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通过各种方式促进每一个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使其学有所长。
这不仅是高校对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目的,同时也深刻体现了以学生为本教育发展观。
不仅要促进学生在智力、道德修养等方面的发展,同时还要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
所以说,高校数学主体性教学模式突出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发展教育观,在高校数学课堂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中心来展开教学活动。
二、现阶段高校数学教学中的突出问题
(一)在高校数学教学中学生存在向两极分化的情况
随着近年来扩招政策在我国各高校中的深入推行,我国各高校逐年放宽招生政策,扩大招生人数。
一些高校为了减轻自身的负担,出于经济利益方面的考虑,在制定招生政策时,将学生来源分为了两类:一类是通过高考成绩自然录取的正规生。
另一类是通过家长向学校缴纳高额学费而录取的集资生,在成绩方面这两类学生存在较大的差距。
这种情况,不仅拉大了学生在智力以及非智力等方面
的差距,使学生的发展出现两极化,同时也为高校数学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
面对这种新的情况,如若高校数学教育工作者不及时转变教学观念,探索高校数学教学发展的新模式,那么高校数学教学发展将受到阻碍。
(二)高校数学教学的内容存在不合理性
在高校课程体系当中,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而存在。
数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直接的影响。
但现实情况是,由于很多高校不合理设置数学课程教学内容,因而为高校数学教师的教学工作增添了很多负担,使高校规定计划的数学教学内容在有限的时间内无法系统全面的完成。
同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学习数学的难度,如在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感觉到力不从心、无从下手。
因此,高校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开展主体性教学模式时,除了要努力调动学生对数学课程学习的主动性外,还要让学生在熟悉数学知识的基础上,熟练的掌握运用数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非是对数学知识的死记硬背。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较为灵活的运用这些数学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的创新能力才能够得到提高,主体性才能够得以显现和培养。
三、高校数学教学开展主体性教学模式的具体策略
(一)在教学活动中使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在高校数学教学活动中实施主体性教学模式,不仅要注重对数学课堂以及教学模式的设计,同时还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的主体性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在实际的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
要从以往的以自己为中心的数学课堂教学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学生开展数学教学活动,并对学生敢于和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进行积极的引导,增强学生敢于创新和探索的精神。
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利用与学生之间的师生感情,构建友善和谐、共同参与、互动、平等的师生关系。
并且教师还要努力对教学情境进行合理的创设,针对数学知识,倡导学生相互之间进行启迪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将思维的过程进行全面、系统的展现,使高校数学教学变为学生发现问题、创造事物的过程。
同时在高校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还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学习方式方法的传授。
因此,高校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自己本身的教学方法进行不断的改进,将教学指导、策略、风格等逐渐渗透到日常教学当中,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努力对学生自主学习以及思考、处理、分析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
(二)高校要转变数学教学方式
高校数学教学实施主体性教学模式的关键就在于数学教学方式
上的转变。
因此,高校数学教师必须利用启发式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
具体来说就是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辩证、科学、全面的指导,引导其自主、积极的对数学知识进行掌握和学习。
当前在高校数学主体性教学模式的开展过程中,数学教师除了要对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进行科学的设计外,还要注重将启发式教学融入到高校数学教学当中。
只有对学生实行充分的启发式教育,学生才能够真正的明白数学学习的意义所在。
在实际的高校数
学教学过程当中,启发式教学方式可用之处有很多,需要教师积极发现,并善于对启发式教学进行充分的把握和运用,这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才能够得到真正的激发,其对问题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才能够得到有效的培养。
教师只有不断地对学生进行启发和讲解,才能够在激发其想象能力的前提下,促使其不断的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研究,使其头脑中积累的数学知识向系统化发展,最终实现高校数学教学所要达到的效果和目的。
除此之外,还可以对学校拥有的一些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善于利用先进的数学教学方式和设备,使高校数学主体性教学模式的开展取得重大的突破,最终使数学教学的效果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裴娣娜.主体参与的教学策略——主体教育·发展性教学实验室研究报告之一[j].学科教育,2000,(01).
[2]张文菁.主体参与是学生主体性发展的重要途径——中学jip 实验的指导思想[j].中国教育学刊,1999,(02).
[3]雷璐.课堂教学应注重学生主体参与——浅谈参与在数学课堂中的作用[j].吉林教育,20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