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卷)2020年高考历史必考首轮复习 选考部分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32讲 古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课件

合集下载

2020年高考历史:“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知识点总结

2020年高考历史:“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知识点总结

2020年高考历史:“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知识点总结一、商鞅变法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动荡、大变革和大发展时期。

春秋战国时代特征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耕作技术的提高铁器和牛耕的出现和推广、兴修水利(秦国的都江堰和郑国渠)。

农田施肥。

手工业:冶铸业有了划时代的发展。

纺织业也有了较大的发展。

战国时的制漆工艺,已经采用夹纻技术。

商业日趋活跃:商业发达,各地土特产品相互交流,中原市场繁华。

并且出现了繁华的商业中心。

封建生产关系的产生生产力的进步引起了生产方式的变化,奴隶制集体劳作方式逐渐瓦解,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小生产和个体经营为特色的小农经济发展起来。

随着私田的开垦和增多,私田主人为了增加收入,开始改变剥削方式。

将自己的“私田”分成小块,租给奴隶和破产的平民耕种,向租种者收取地租。

为了继续维护自身的利益,一些奴隶主也主动改变剥削方式,实行更适应生产力水平的地租剥削。

奴隶制社会的经济基础──井田制走向没落,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起来。

土地私有制确立,新的阶级关系产生,出现了新兴地主和自耕农。

上层建筑的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必然引起政治制度的变革。

王室衰微、大国争霸,代表地主阶级利益的士大夫开始夺权,并且掌握了政权。

新兴地主的经济地位不断提高,政治革势力也越来越大,并且成为一种强大的政治力量。

另一方面,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的变革,使旧的生产资料占有方式──井田制和与之相适应的奴隶制剥削方式瓦解。

随着奴隶制上层建筑基础的崩溃,地主阶级代替奴隶主阶级进行立统治是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是历史的必然。

军事:战争频繁战国时期,群雄角逐。

为了富国强兵,各诸侯国纷纷变法。

改革变法的内在动力文化:百家争鸣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

而法家思想顺应了时代的需要,成为变法改革的思想理论武器。

法家的代表人物有李悝、吴起、商鞅等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国别主持内容影响春秋齐桓公管仲“相地而衰征”根据土地多少和田质的好坏征收赋税淡化了公田、私田的界限,实质上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2020年高考全国卷III历史试题(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全国卷III历史试题(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全国卷III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图5为不同时期的部分货币,据图可知,其形制变化的共同原因是A. 铸铁技术的进步B. 商品交易的需要C. 审美观念的不同D. 国家统一的推动2、东汉末年,曹操在许下和各地置田官,大力发展屯田,以解决军粮供应、田亩荒芜和流民问题。

“数年中所在积粟,仓廪皆满。

”曹操实行屯田,客观上A. 助长了大土地所有制B. 推动了农业商品化进程C. 促进了中原人口南迁D. 缓和了社会的主要矛盾3、唐代书法家张旭曾说:“始吾闻公主与担夫争路,而得笔法之意。

后见公孙氏舞剑器,而得其神。

”据此可知,张旭书法呈现出A. 书写结构的严整性B. 书写气象的灵动性C. 书写笔画的繁杂性D. 书写技法的内敛性4、明万历年间,神宗下令工部铸钱供内府用,内阁首辅张居正“以利不胜费止之”。

神宗向户部索求十万金,张居正面谏力争,“得停发太仓银十万两”。

这反映出当时A. 内阁权势强大B. 皇权受到严重制约C. 社会经济凋敝D. 君权相权关系紧张5、面对外商轮船航运势力进一步扩展,李鸿章认为:“各口岸轮船生意已被洋商占尽,华商领官船另树一帜,洋人势必挟重资以侵夺”,因此“须华商自立公司,自建行栈,自筹保险”。

这表明A. 商战成为对外交往中心B. 清政府鼓励民间投资设厂C. 求富以自强方针的改变D. 洋务派准备创办民用企业6、清帝退位诏书稿由南京临时政府拟订,袁世凯收到后擅自在诏书稿上加入“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等内容发表。

孙中山表示反对,致电袁世凯强调:“共和政府不能由清帝委任组织。

”他们分歧的实质体现在A. 是否赞同共和体制B. 政府组建的主导权C. 是否进行社会革命D. 临时大总统的人选7、1940年代中后期,中国许多工矿企业尽管账面上获得利润,但难以维持再生产,故“很多工厂把囤积原料作为主业,反以生产作为副业”。

这说明,当时A. 商业的繁荣带动了工业生产B. 抗日战争的胜利推动生产恢复C. 国统区的经济秩序遭到破坏D. 国民党军阀混战扰乱经济发展8、1983年,北京四个最大的百货商场与北京市第一商业局签订合同,规定:超额完成利润承包额的,超额部分国家与商场对半分成;完不成利润承包额的,差额部分由企业利润留成和浮动工资弥补。

2020高考历史考纲要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2020高考历史考纲要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7
2020年最新
(3) 德 国 社 会 矛 盾 的 焦 点 :德 国 是 受 天 主 教 会 压 榨 最 严 重 的 地 区 ,被 称 为“ 教 皇的奶牛”,天主教会成为德国社会矛盾的焦点。
2. 欧 洲 各 国 的 宗 教 改 革 (1) 德 国 马 丁 ·路德 的 宗 教 改 革
①序幕:《九十五条论纲》的发表,拉开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序幕。 ② 观 点 :提 出“ 因 信 称 义 ”的 思 想 ;主 张 简 化 宗 教 仪 式 ,主 张 神 甫 可 以 娶 妻。宗教信仰的最高权威是《圣经》,而不是天主教会。 (2) 瑞 士 加 尔 文 改 革 ①坚持《圣经》是最高权威,主张信仰得救。 ②主张简化教会组织和宗教仪式。 ③提出“先定论”。 (3) 英 国 依 靠 王 权 自 上 而 下 改 革 , 创 立 英 国 国 教 。
3
2020年最新
① 为 保 证 变 法 的 实 施 ,商 鞅 迷 信 法 律 ,推 行 严 酷 的 法 令 ,既 扼 制 了 旧 贵 族 的 不 满 ,也 压 制 了 人 民 的 反 抗 ,然 而 因 树 敌 太 多 ,最 终 不 仅 导 致 其 个 人 悲 惨 的 结 局 , 也对后来秦国乃至整个秦朝的政治思想产生了消极影响。
经济 积贫局面
强兵以改 军事
积弱局面 选用变 政治 法人才
主要措施 青苗法、 募役法 (免役法 )、农田水 利法、均输法、方田均税法、市 易法 以“精减军队,裁汰老弱士兵, 归并军营,缩减编制”进行“省 兵”;以“保甲法、保马法、将兵 法”强兵
改革科举制,惟才用人
作用
在抑制兼并、保障农业生产、增加 政府收入等方面取得了一 定成效
2. 主 要 措 施 (1) 政 治 : ① 废 除 世 卿 世 禄 制 , 奖 励 军 功 , 设 立 20 个 等 级 的 军 功 爵 制 度 。 ②建立什伍组织,实行什伍连坐制度。 ③设立县制,地方长官由国君任免。

2020届高考人民版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检测试题及答案

2020届高考人民版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检测试题及答案

2020届高考人民版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检测试题及答案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唐朝的礼乐制度主要体现在开元礼中,其基本内容包括吉、宾、军、嘉、凶等五礼,计150卷。

其中吉礼的主要内容是祭祀,宾礼的主要内容是接待周边国家的君主和使节,军礼的主要内容是军事活动中的仪式,嘉礼主要包括成人、婚嫁、朝议、养老等嘉庆仪式,凶礼主要内容则是有关丧、葬及凶年赈抚、劳问疾苦等。

在这些礼文中,规定了与之相适应的程序、议节、方式,人的身份及担任的相应角色,礼器及乐舞的规格等。

唐代的礼乐制度包含天人关系、君臣关系、官员关系、民族关系、唐朝与周边国家的关系等,涉及各色人等的政治地位、经济地位、社会地位乃至于衣食住行、岁时节庆、文体娱乐等方方面面。

唐代时家礼开始出现,早期“礼不下庶人”的局面改变。

在礼乐制度从中原到边疆的传播过程中,国内各种文化因素之间,在各地区、各民族之间,以礼乐制度为核心达成了一致。

同时,唐的礼乐制度在周边国家得到广泛传播。

——摘编自赵轶峰《中国古代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礼乐制度的特点。

(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朝礼乐制度的影响。

(9分)【参考答案】(1)背景:内容全面;制度完备;从官方逐步渗透的民间;广泛传播。

(6分,任取三点。

)(2)影响:通过规范各种关系,促进了礼乐制度的普及和完善;促进了各民族和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利于东亚文化圈的形成与发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通过加强对人民的控制,维护了唐朝的统治秩序等。

(每点3分)2.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咸丰三年(1853年),军旅数起,粮饷紧缺。

太平军攻占南京后,形势危急,三月十八日,咸丰帝下旨准奏铸当十、当五十大钱。

从咸丰三年末起,钱局开始铸行当百、当五百、当千大钱。

此时,当十大钱减重为四钱四分,当五十大钱减重为一两,当百大钱铸重为一两四钱,当五百大钱铸重为一两六钱,当千大钱铸重为二两。

2020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含答案解析

2020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含答案解析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1讲 古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一)变法背景1.时代背景: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动荡、大变革时期。

(1)经济上:铁犁牛耕出现并逐步推广,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确立。

(2)政治上:新兴地主阶级形成且力量壮大,要求掌握政权,发展封建经济,纷纷进行改革变法。

(3)军事上:春秋争霸,战国兼并,诸侯割据混战。

(4)思想文化上:文化繁荣,“百家争鸣”,其中法家学说最合乎当时社会发展的需求,成为改革变法的思想武器。

2.具体原因(1)各国纷纷变法,以实现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2)秦国落后于其他国家,要求通过变法以增强国力。

(3)秦孝公决心发愤图强,实现富国强兵。

(4)商鞅的变法宣传和改革精神。

(二)变法内容(三)变法评价 1.积极作用(1)政治上: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健全了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开始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2)经济上:废井田,开阡陌,确立了土地私有制,激发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为秦国农业生产带来了生机。

(3)军事上:奖励军功,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为秦国统一六国创造了有利条件。

2.历史局限(1)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刑法严苛。

(2)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

(3)未与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

(四)变法成功的原因1.改革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根本原因) 2.改革符合秦国的实际情况。

3.法律一经制定就坚决实施。

4.秦孝公的鼎力支持。

(重要因素)(一)改革背景 1.有利条件(1)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初步结束了北方长期分裂割据局面。

(2)北魏统治者接受汉族文化,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

2.社会矛盾(1)宗主督护制的实行和吏治混乱导致阶级矛盾尖锐。

(2)鲜卑贵族实行民族歧视政策,激化了民族矛盾。

(3)北魏社会动荡不安,人民起义,北魏统治面临危机。

3.个人因素:冯太后和孝文帝深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

2020届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整合练习:专题18 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含答案

2020届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整合练习:专题18 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含答案

专题十八整合训练1、材料据《吴问》记载,晋国赵简子将周制的“步百为亩”变为“二百四十步”为亩,从而提高了属民的生产积极性;赵氏实行国税与户税制度,往昔籍而不税的籍田制显然已被废除;战时作为应急措施出台的各级军功赏,扩大了军功奖赏的范围,有利于调动全军上下的战斗积极性。

赵裹子辅政时期,晋国新型的君臣关系逐渐确立,君主的绝对权威得到强化,文武分职的官僚体制也在初创之中。

赵氏主观上为实现自身权力所做出的各项变革,客观上促进了晋国社会性质的转变。

——摘编自白国红《世族的崛起与春秋政治格局的演变—一以晋国赵氏为个案》1.根据材料,概括春秋时期晋国赵氏变革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晋国赵氏变革的意义。

2、对于秦国的强国之道,古今论者见仁见智。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民弱国强,民强国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民,辱则贵爵,弱则尊官,贫则重赏。

民之见战也,如饿狼之见肉,则民用矣……强国之民,父遗其子,兄遗其弟,妻遗其夫。

皆曰“不得(敌首),无返!”——《史记·商君书》材料二秦之胜在于官僚制度的建立,政治行政中心所体现出来的秩序和强权。

一个巨大官僚机器的高度精密可靠的运转,本身就被视为最高目的。

在这种秩序崇拜的权力哲学之中,吏员不过是官僚机器的齿轮与螺钉,民众不过是人格化的力役和赋税。

他们仅仅在数量和功能上具有意义。

——阎步克《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材料三有虎狼之民,牛马之士,国虽治,政虽理,其民不人。

世之有民也,固先于国,且建国以为人乎?——章太炎《国故论衡·原道下》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采取了哪些弱民强国的措施,并指出其目的。

2.材料二认为秦的强国之道是什么?指出材料二与材料三对秦强国措施弊端的共同认识。

3.概括三则材料作者对强国之道各自认识的立足点。

3、材料三国以降,州一郡一县三级政区成为正式制度。

南北朝时期,州郡增置日多,全国一度出现275州统领663郡、1500县的局面。

2020年高考历史选考题强化专练-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含答案

2020年高考历史选考题强化专练-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含答案

选考题强化专练-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一、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50.0分)1.材料当年,努尔哈赤以“遗甲十三副”起家,创造了一个相当大的汗国。

它实际上是一个部落联盟,分成八个旗,每一个旗自有旗主。

旗主对下有完全的统治权,对上向努尔哈赤效忠。

雍正从即位的时候起,便对八旗制度进行了改革:颁布“上谕”,禁止下五旗(镶白、正蓝、镶蓝、正红、镶红五旗)各旗旗主对担任政府官吏的旗员勒索。

他又把都察院的满洲人御史调派到八旗去,每旗二人,稽查一切。

从此,各旗的内部行政,在实际上被中央直接管理。

下五旗的半独立主权,名存实亡。

各旗彼此之间,也不许发生横的关系。

这一旗的旗员与包衣(相当于农奴集团长官),不许到别一旗旗主那里去当差。

上三旗的旗员包衣,更绝对不许“在诸王门下行走”。

——摘编自黎东方《细说清朝》等根据材料,概括雍正帝旗务改革的内容。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雍正帝的旗务改革。

2.材料西魏立国于关陇一隅之地,地理环境、人力、物力和文化等方面的条件,都不能与东魏和南朝萧梁抗衡。

苏绰是西魏改革的谋主,他制定的“六条诏书”成为西魏北周的治国纲领和施政方针。

令诸州郡县长官,“每至岁首,必戒敕部民能操持农器者,皆令就田,垦发以时”,对那些游手怠惰、不勤农事者,则加以惩罚。

认为古今帝王“置臣得贤则治,失贤则乱”,提出“今之选举者,当不限资荫,唯在得人罢黜冗官及扰乱细民之污吏,实行官吏考察制度,对各级官吏“任而试之,考而察之。

起于居家,至于乡党,访其所以,观其所由”。

要求地方官在征收赋役时,应“斟酌贫富,差次先后”,差发徭役应防止“贫弱者或重徭而远戍,富者或轻使而近防”的弊端。

在“六条诏书”的指导下,西魏北周政治呈现出一派新的气象,因而转弱为强,最终灭掉北齐。

——据孔毅《西魏北周改革述评》根据材料概括“六条诏书”对地方官员的要求。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简析西魏改革的影响。

3.材料北洋政府时期,军阀混战,政局动荡,司法是此时社会治理的重要工具。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3)北魏孝文帝改革(含解析)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3)北魏孝文帝改革(含解析)

(3)北魏孝文帝改革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魏书·李冲传》日:“旧无三长,惟立宗主督护,所以民多隐冒,五十、三十家方为一户。

”官吏们畏于权势,多与地主勾结,“纵富督贫,避强侵弱”。

材料二北魏统治者热衷于发动战争。

对各族人民的统治,除租税繁多、徭役沉重外,他们还强迫其他族人民充当步兵,在打仗时冲锋在前,稍有迟缓,就会被后面督阵的鲜卑族的骑兵践踏致死。

太武帝在一次攻城时,曾写信给守城主将。

信中大意是说:我今所遣战士,尽非鲜卑人。

你杀了他们等于替我清除内部隐患,对我们有利无害。

——《魏书·高祖纪》材料三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

……民族根柢,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

孝文以仰慕中国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

其于制度,亦多所厘定。

——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材料四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评论,学术界有不同的声音。

清代史学家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说,“盖帝优于文学,恶本俗之陋,欲以华风变之,故不惮为此举也。

然国势之衰,实始于此。

”而当代著名史学家黄仁字却认为:孝文帝改革“不期然地做了中国再统一的工具”。

(1)依据材料一、二,说明北魏统一北方以后,哪些问题导致了北魏统治的深刻危机,并分析指出这些危机的实质。

(2)据材料三,归纳孝文帝“迁都”对改革的作用。

从材料看,孝文帝“改革之心”坚定的原因是什么?(3)请从材料四中任选一位史学家的观点加以评述。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於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富强者并兼山泽,贫弱者望绝一廛,致令地有遭利,民无余财。

或争亩畔以亡身,或因饥馑以弃业,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 今遣使者循行天下,与牧守均给天下之田。

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选考专题高分练(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选考专题高分练(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选考专题高分练(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时间:90分钟满分:60分)1.(2019·扬、泰、南、淮、徐、宿、连三模)[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为彻底、也是最为成功的一次变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公元前356年,商鞅推行第一度变法,其中一项主要内容是“令民为什伍”,这是秦献公时所行“为户籍相伍”制的进一步完善,也是商鞅变法的根本内容.商鞅变法不仅法度严明,而且推行有力。

起初,很多秦国之民感觉不便施行,甚至太子也犯法,商鞅“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为法令的彻底推行铺平了道路。

秦迁都咸阳后,商鞅继续展开第二度变法。

变法打破原有井田制的土地分配模式,此项经济改革是变法的重中之重,促使秦国迅速富强起来,在对外的战争中不断获胜。

因此,汉代王充大赞“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新编》(1)据材料指出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影响。

(6分)(2)据材料归纳商鞅变法值得后世改革者借鉴的成功经验。

(4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中“令民为什伍”“变法打破原有井田制的土地分配模式”可以得出答案。

第二小问,主要结合材料中“促使秦国迅速富强起来……为秦开帝业’”并结合所学知识中建立户籍制度和废除井田制实行土地私有的影响,即可以得出答案。

第(2)问,主要根据材料中“这是秦献公时所行‘为户籍相伍'制的进一步完善”,处罚犯法太子的师傅,两度推行变法,建立户籍制度和废除井田制实行土地私有制等内容可以归纳出答案。

答案:(1)措施:实行户籍什伍制度;废除井田制度,实行土地私有。

影响:建立起基层管理体制,为国家强化统治创造条件;从根本上变革了旧有的生产关系,推动社会的进步;激发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秦国的农业生产;为秦国实现富国强兵和统一全国奠定基础.(2)成功经验:继承和发展前人改革成果;执法严明公平;分阶段协调推进变法;注重制度变革.2.(2019·南京盐城一模)[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北魏孝文帝改革极大地促进了民族的交流和文化的融合。

2020年历史(人民版)高考复习 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2020年历史(人民版)高考复习  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4)中国掀起了戊戌变法运动,这不但是一场政治改革运动,而且是一 场爱国救亡运动,同时也是一场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力图摆脱封建束缚的思想 解放运动。
知识结构 巧点妙拨
规律总结 备考方略
真题回顾 学以致用
课后作业
真题回顾 学以致用
1.(2018·全国卷Ⅰ)[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汉武帝的诸多统一政策中,包含年号的制定。此前的纪年方法 是,将新君即位后的第二年作为元年,以在位年序纪年。皇帝在位时没有特 定的名号,如汉景帝在位的第三年即称为“二年”,与其他皇帝的“二年” 难以区分。此外,诸王国各以诸侯王之年纪事,更易产生混乱。汉武帝首次 “封禅”泰山时,创制了“元封”年号,将当年称为“元封元年”,朝廷所 定的年号通用于全国所有地方,后世根据年号也能明白是哪一年。此后,直 到清朝末年,年号制都被沿用,且影响到朝鲜、日本、越南等国。
——据(日)宫崎市定《中国史》等
知识结构 巧点妙拨
规律总结 备考方略
真题回顾 学以致用
课后作业
(1)根据材料,说明汉武帝改革前后纪年方法的区别。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武帝年号制改革的历史意义。
知识结构 巧点妙拨
规律总结 备考方略
真题回顾 学以致用
课后作业
(3)从内容上看,只有中国的戊戌变法没有触及封建土地制度,日本的 明治维新最为彻底,推动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近代化进程。
(4)从结果与影响上看,改革后俄国、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中国的戊戌变法未能成功,但客观上刺激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近代化 的发展。
(3)内容相对集中。从考查内容看,绝大多数试题集中在中国古代,多 选取对古代中国影响较大,或特色比较明显的改革进行考查。仅有个别年份 考查近代的戊戌变法。从材料出处看,以原始性文字材料为主。

卷06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三年(2020-2022)高考历史全国卷真题分类整理(原卷版)

卷06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三年(2020-2022)高考历史全国卷真题分类整理(原卷版)

卷06·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一、中国古代的改革(2022·全国乙)1.[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商鞅变法,严惩百姓私相斗殴行为,奖励军功,授以爵位田宅,养成“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的风气,秦国的军队几乎战无不胜,统治区域不断扩大,被当时六国人称为“虎狼之国”。

荀子曾访问秦国,他认为秦国管理有效,承认秦国军队战斗力强悍:“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

”但他认为按商鞅之法组建的秦国军队,“隆势诈,尚功利”,无礼义教化,“干赏蹈利”(求赏逐利),只能称之为“盗兵”,“尚功利之兵,则胜、不胜,无常”,不能与春秋时齐桓公的军队相比,更不能与商汤王、周武王那样的仁义之师相提并论。

二、——摘编自《荀子》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荀子称商鞅变法后的秦国军队为“盗兵”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商鞅的军事改革。

(2021·全国甲)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地方行政制度改革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重要内容。

北魏前期,在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广设军镇,相当于州,镇下置戍,相当于郡,对所在地区实行军事控制。

上孝文帝为推行均田制、三长制,下令将全国分为38州,除北方边境地区外,中原各地全面裁撤镇、戍,改为州、郡、县,地方管理回归汉晋体制。

孝文帝还将州、郡、县依所管地区大小、民户多少等,各分为上、中、下三等,各等级地方长官的品级不同,其下所设属员多少也有相应的差别,规定地方长官“依户给俸”,即据民户多少确定俸禄;又将州刺史带将军号的办法推而广之,各州刺史、各郡太守例加将军号,将军府僚属纳入吏部管理,实际管理一州一郡行政事务,这为隋朝时将地方官吏全部纳入朝廷管理奠定基础。

“依户给俸”在孝文帝以后停用,而地方行政机构分为三等九级,直到唐代一直没有改变。

——据《魏书》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孝文帝地方行政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孝文帝地方行政制度改革的意义。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练: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全册汇总)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练: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全册汇总)

(1)梭伦改革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故治国者欲民之农也。

国不农,则与诸侯争权不能自持也,则众力不足也……事商贾,为技艺,皆以避农战;民以此为教,则粟焉得无少,而兵焉得无弱也……苟能令商贾技巧之人无繁(多),则欲国之无富不可得也。

——摘自《商君书》材料二我已将适当的权力给予民众,绝不会故意剥削或纵情泛滥,就是那些富有和高贵的人士,提出的忠告在于知耻和守分,执着盾牌我屹立在两派之间,双方的权利不可以相互侵犯。

——梭伦材料三在梭伦改革后的80年间,雅典社会就逐渐采取了一个它在以后数百年中都遵循着的发展方向。

在梭伦以前的时代盛行的农村高利贷,以及地产的无限制的集中,都受到了节制。

商业以及靠奴隶劳动日益大规模发展起来的手工业和工艺,都成了流行的职业……由货币、奴隶以及商船构成的财富日益增加,但是,这些财富已经不是仅仅用来购置地产,它已经变成了人们所追求的目的本身了。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据材料一,概括"事商贾"带来的危害,并指出商鞅变法中经济政策的主要指导思想。

(2)材料二的诗句体现了梭伦怎样的改革理念?结合梭伦改革内容,举一例说明。

指出梭伦的这一改革理念在当时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如何理解"在梭伦改革后的80年间,雅典社会就逐渐采取了一个它在以后数百年中都遵循着的发展方向"?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故治国者欲民之农也。

国不农,则与诸侯争权不能自持也,则众力不足也……事商贾,为技艺,皆以避农战;民以此为教,则粟焉得无少,而兵焉得无弱也……苟能令商贾技巧之人无繁(多),则欲国之无富不可得也。

——摘自《商君书》材料二在梭伦改革后的80年间,雅典社会就逐渐采取了一个它在以后数百年中都遵循着的发展方向。

在梭伦以前的时代盛行的农村高利贷,以及地产的无限制的集中,都受到了节制。

商业以及靠奴隶劳动日益大规模发展起来的手工业和工艺,都成了流行的职业……由货币、奴隶以及商船构成的财富日益增加,但是,这些财富已经不是仅仅用来购置地产,它已经变成了人们所追求的目的本身了。

2020届新课标高考第一轮总复习 历史 选考部分 (3)

2020届新课标高考第一轮总复习 历史 选考部分 (3)

=[考纲要求] 1.商鞅变法 2.北魏孝文帝改革 3.王安石变法 4.俄国农奴制改革 5.明治维新 6.戊戌变法[考纲要求]本讲主要讲述中外历史上典型的六大改革。

从时间上可分为:古代改革(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和王安石变法)和近代改革(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戊戌变法);从性质上可分为:封建性质的改革(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和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戊戌变法)。

[要点突破]1.改革的类型(1)从改革的程度看,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型①在不触动社会根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统治政策的调整、富国强兵的改革,如王安石变法。

②促进新旧社会制度转变的改革,如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明治维新等。

(2)从改革的内容看,多数改革都涉及政治、经济内容,甚至还包含了军事、文化、生活习俗等内容。

学习中要多作横向归纳和比较,如涉及土地问题的改革有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还可以就这些土地制度改革的目的、措施、影响进行分析和比较。

(3)从改革的性质看,改革可划分为①封建制的改革: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

②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俄国的农奴制改革、日本的明治维新、中国的戊戌变法。

2.改革成败的影响因素(1)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与时俱进。

因时改革,是改革能否成功的根本原因。

(2)看力量对比是否有利于改革,要从改革的阻力和支持改革的力量两方面去分析,改革的阻力可以从内外两方面,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角度去分析。

(3)改革必然会损害部分人的利益,必然会遇到阻力,不会一帆风顺。

这就要求改革者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4)改革的措施是否符合当时的实际,是否行之有效。

(5)当时的内外环境是否有利于改革的开展和实行。

3.在工业文明冲击下向近代化转型时期中外改革特点(1)经济上:市场化、工业化①俄国改革:颁布废奴法令,农民赎买份地,使近代工业发展获得了充足的自由劳动力、资金和较大的国内市场;颁布政策扶植工业发展。

(新课标)2020版高考历史总复习选考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课件人民版

(新课标)2020版高考历史总复习选考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课件人民版
请变法;创办报刊,传播维新;成立团体,组织力量;展开论战,挑战顽固派。
2.变法内容 (1)政治:允许官民参政,打击旧官僚。 (2)经济:采取措施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3)军事:增强军事力量。 (4)文化教育:促进西学传播,废除八股取士。
3.性质:在不触动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 整,是具有改良性质的改革。
4.评价 (1)取得一定成效,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积贫积弱的局面。 (2)变法的失败:大官僚、大地主的反对,加上用人不当导致人民反对,变 法最终失败。 (3)新法的变质:成为党争和聚敛钱财的工具,变法的精神完全改变。
3.性质:少数民族学习先进文化,促进自身封建化的改革。 4.评价:促进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加速少数民族的封建化,促进民族 的交流与融合,为结束长期分裂局面,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考点三 王安石变法 1.改革背景 (1)阶级矛盾尖锐:由于土地兼并严重,政府不断增加赋税,中小农户的赋 税负担日益沉重,阶级矛盾尖锐。 (2)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 机构重叠,官职混滥,军队数量激增,军费开支高涨,形成了冗官、冗兵、 冗费的 “三冗”问题,导致严重的财政困难,逐渐形成了“积贫”局面; 北宋初年加强专制集权的负面影响:军队的战斗力削弱,在与辽和西夏 的战争中败多胜少,形成了“积弱”局面。 (3)庆历新政失败,宋神宗任用王安石进行变法。
主干整合
考点一 商鞅变法 1.改革背景 (1)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促使井田制瓦解和宗法分封制崩溃,社 会处于转型期。 (2)春秋时期的改革针对经济基础,承认土地私有化;战国时期的改革针 对上层建筑,废除“世卿世禄制”。 (3)秦国落后,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
2.主要内容 (1)军事: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鼓励贵族建立 军功。 (2)经济:废除井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奖励耕织。 (3)政治:废除分封制,建立县制;实行什伍连坐制和轻罪重罚。 (4)思想:焚烧诗书,加强思想文化统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三 王安石变法
1.背景 (1)必要性 ①政治:阶级矛盾尖锐,农民反抗斗争不断。 ②经济:由于冗官、冗兵、冗费,财政入不敷出,形成“积贫”局面。 ③军事:在与辽和西夏的战争中败多胜少,形成“积弱”局面。 (2)可能性 ①庆历新政为王安石变法奠定了基础。 ②宋神宗坚持变法,重用王安石。
2.目的:富国强兵,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挽救北宋的统治危机,巩固封建 统治秩序。
4.结果:由于变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既得利益,改革充满了阻力;用 人不当,出现了危害百姓利益的现象;宋神宗死后,司马光任宰相,新法被废除。
3.内容及其作用 (1)富国之法 ①青苗法。缓和了阶级矛盾,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有些地方出现了官员强 迫农民向政府借贷的现象;由于利息偏高,农民负担依然沉重。 ②农田水利法。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③免役法(募役法)。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减轻了农民的徭役负担,保证了 农民的生产时间。免役钱对贫困人家来说是沉重的负担,许多人因此家破要求
考情分析
命题趋势
1.了解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 改革和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分析其背景、原因和历史作用。 2.了解俄国农奴制改革、明治 维新和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分 析其背景、原因和历史作用。 3.结合历史上重大改革的基本 史实,认识改革的基本规律
本部分内容涉及题型主要 是材料解析题。考查内容有五 2017·全国卷Ⅰ,45 大类型的改革:奴隶社会改革, 2017·全国卷Ⅱ,45 确立封建制度的改革,少数民 2017·全国卷Ⅲ,44 族封建化的改革,封建生产关 2017·江苏卷,24A 系调整的改革,宗教改革和资 本主义性质改革等。2019年高 考预计会在制度变革或调整方 分值:10~15分 面命题
考点二 北魏孝文帝改革
1.改革背景 (1)北魏崛起并统一黄河流域;出现民族大融合趋势。 (2)社会危机 ①民族歧视、民族压迫导致民族矛盾激化。 ②阶级矛盾尖锐,人民起义不断发生
2.改革内容及其作用 (1)推行均田制和租调制。把国家掌握的荒地分给农民耕种,由农民承担一定的 租税、徭役和兵役。抑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徭役;恢复和发展了 北方经济。 (2)整顿吏治。制定了俸禄制度,考核官吏决定任期,制定惩治贪污的办法,使 吏治得到改善。 (3)迁都洛阳。493年,孝文帝以“南伐”为名迁都洛阳。打击了保守势力,保 证了改革的深入;有利于胡汉民族文化的融合,使中华文明得到进一步发展。 (4)移风易俗。易服装,讲汉话,改汉姓,通婚姻,改籍贯,行汉制,崇儒学。 促进了鲜卑族的封建化,巩固了北魏统治。
2.措施 (1)经济 ①废井田、开阡陌: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②统一度量衡:国家颁行标准的度量衡器。 (2)军事: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 (3)政治:废除“世卿世禄制”;普遍推行县制;建立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 (4)文化习俗 ①烧毁不符合新兴地主利益的儒家和其他学派诗书。 ②推行秦律及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
3.历史影响 (1)使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相对稳定,北方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商业活动日趋 活跃。 (2)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推动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 (3)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为结束长期分裂局面,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 础。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实质 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在民族融合的条件下进行的。孝文帝改革实行了一系列汉化 措施,如实行均田制、迁都洛阳、移风易俗等,推动了鲜卑族的封建化进程,有利 于汉族、鲜卑族以及其他民族之间的融合。孝文帝改革实质上是一场少数民族封建 化的改革。
3.评价 (1)积极 ①政治上: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开始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②经济上:从根本上改变了旧有的生产关系,确立了土地私有制,促进了秦国 的农业生产。 ③军事上:奖励军功,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 (2)局限 ①轻视教化,刑法严苛,鼓吹轻罪重罚。 ②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 ③未与旧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
第37讲 古代的政治家、思想家及中外科学家
栏目导航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一 商鞅变法
1.背景 (1)经济:铁农具和牛耕出现并推广,土地私有制确立。 (2)政治 ①社会阶级关系发生变化,出现新兴地主、自耕农等。 ②社会的发展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政治制度,建立和强化封建专制统治。
(3)军事:春秋争霸和战国兼并战争使富国强兵成为各国改革的内在动力。 (4)文化:百家争鸣局面出现;法家思想成为各国推行变法改革的思想理论武器。 (5)各国变法:管仲改革、李悝变法、吴起变法。
4.变法成功的原因 (1)改革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根本原因) (2)改革符合了秦国的实际情况。 (3)法律一经制定就坚决实施。 (4)秦孝公的鼎力支持。(重要因素)
商鞅变法的特点 (1)核心内容是鼓励“农战”和实行“法治”。 (2)实质是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建立新兴地主阶级统治。 (3)是战国时期最彻底、对旧贵族打击最重、变法措施最全面、为期最久的改革。 (4)影响最为深远,不仅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而且对中国历史发展也有重 大影响。
④市易法。限制了大商人对市场的垄断,稳定了物价和商品流通,增加了政府 的财政收入。
⑤方田均税法。限制大地主、大官僚隐瞒土地、逃避赋税,增加了政府的田赋 收入。
⑥均输法。限制了富商大贾对市场的操纵和对民众的盘剥,便利了人民的生活, 减轻了纳税人的负担,政府的财政收入也有所增加。
(2)强兵之法 ①保甲法、连坐法。既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又增强了抵御辽和西夏进攻的能 力,也减少了军费开支。 ②保马法。节省了政府开支,马匹的数量和质量都得到了提高。 ③将兵法。使兵知其将,将练其兵,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④设军器监。武器质量得以改进,产量也大大增加,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3)取士之法 ①改革科举制度。使科举制度更加完善,提高了官员的实践能力。 ②整顿太学。健全了学校的学科体系和管理机制,培养了大批有用人才。 ③唯才用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