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无机化学期末复习必考知识点归纳
大学《无机化学》知识点总结
无机化学第一章:气体第一节:理想气态方程1、气体具有两个基本特性:扩散性和可压缩性。
主要表现在:⑴气体没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
⑵不同的气体能以任意比例相互均匀的混合。
⑶气体是最容易被压缩的一种聚集状态。
2、理想气体方程:nRT PV = R 为气体摩尔常数,数值为R =8.31411--⋅⋅K molJ3、只有在高温低压条件下气体才能近似看成理想气体。
第二节:气体混合物1、对于理想气体来说,某组分气体的分压力等于相同温度下该组分气体单独占有与混合气体相同体积时所产生的压力。
2、Dlton 分压定律:混合气体的总压等于混合气体中各组分气体的分压之和。
3、(0℃=273.15K STP 下压强为101.325KPa = 760mmHg = 76cmHg)第二章:热化学第一节:热力学术语和基本概念1、 系统与环境之间可能会有物质和能量的传递。
按传递情况不同,将系统分为: ⑴封闭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只有能量传递没有物质传递。
系统质量守恒。
⑵敞开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有能量传递〔以热或功的形式进行〕又有物质传递。
⑶隔离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没有能量传递也没有物质传递。
2、 状态是系统中所有宏观性质的综合表现。
描述系统状态的物理量称为状态函数。
状态函数的变化量只与始终态有关,与系统状态的变化途径无关。
3、 系统中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而与其他部分有明确界面分隔开来的任何均匀部分叫做相。
相可以由纯物质或均匀混合物组成,可以是气、液、固等不同的聚集状态。
4、 化学计量数()ν对于反应物为负,对于生成物为正。
5、反应进度νξ0)·(n n sai k et -==化学计量数反应前反应后-,单位:mol第二节:热力学第一定律0、 系统与环境之间由于温度差而引起的能量传递称为热。
热能自动的由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系统的热能变化量用Q 表示。
若环境向系统传递能量,系统吸热,则Q>0;若系统向环境放热,则Q<0。
(完整版)无机化学知识点
(完整版)⽆机化学知识点⽆机化学知识点总结原⼦与分⼦结构⽆机化学的主线是化学平衡,故先从原⼦和分⼦结构部分开始复习,逐步复习化学反应。
1、描述波函数的三个量⼦数及其意义2、原⼦核外电⼦排布规则:3、写出29号元素的基态电⼦排布式4、原⼦与原⼦之间通过某种作⽤⼒组合成分⼦,这些作⽤⼒包括离⼦键、共价键、⾦属键等。
离⼦键、共价键的特征?5、分⼦的极性举出⼏个极性分⼦,⾮极性分⼦。
6、分⼦间⼒:也称范德华⼒,包括定向⼒、诱导⼒、⾊散⼒;氢键试分析在甲醇的⽔溶液中,分⼦之间的相互作⽤情况。
7、简述氢键的形成条件及特征,并将分⼦内氢键和分⼦间氢键各举⼀例。
H1、下列⽤量⼦数描述的可以容纳电⼦数最多的电⼦亚层是A. n = 2, l = 1B. n = 3, l = 2C. n = 4, l = 3D. n = 5, l = 02、碳原⼦最后⼀个电⼦的四个量⼦数为A.2,1,0,+1/2B. 2,0,0,-1/2C. 2,0,1,-1/2D. 1,0,1,+/23、29号元素的价电⼦排布式为A. 4s24p4B. 3d94s2C. 3d54s1D. 3d104s14、24号元素的价电⼦排布式及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A. 3d54s1,d区B. 3d44s2,ds区C. 3d54s1,ds区D. 4s24p4,p区5、A、B两元素,A原⼦的M层和N层电⼦数⽐B原⼦的M层和N层电⼦数多8个和3个 ,则 A、B分别为A. As、TiB. Ni、CaC. Sc、NeD. Ga、 Ca6、p亚层最多可以容纳⼏个电⼦A. 2B. 4C. 6D. 87、d轨道有⼏种空间取向A. 1B. 3C.5D. 78、对氢原⼦来说,下列各轨道的能量⼤⼩⽐较正确的是A.E2p>E2sB.E3d>E4sC.E3dD.E3d9、某⼀元素的原⼦序数是30,则该元素原⼦的电⼦总数是多少,价电⼦构型是怎样的?A. 15, 3d104s2B. 30, 3d104s2C. 15, 3d104s1D. 30, 3d104s110、下列各组量⼦数不合理的是A、(1,0,0)B、(2,1,0)C、(3,3,0)D、(4,1,1)11、共价键的特征是A. 有⽅向性,⽆饱和性B. ⽆⽅向性和饱和性C. ⽆⽅向性,有饱和性D.有⽅向性和饱和性12、下列化合物中的哪个化合物的中⼼原⼦不是采⽤sp3杂化类型A. CCl4B. BF3C. H2OD. PH313、NaCl、MgCl2、AlCl3的熔点依次降低是因为A. 阳离⼦半径依次增⼤B.阳离⼦极化⼒依次增⼤C. 阳离⼦结合的阴离⼦多D. 阴离⼦变形性增加14、下列原⼦中不能与氢原⼦形成氢键的是A. FB. OC. ID. N15、离⼦键的特征是A. 有⽅向性,⽆饱和性B. ⽆⽅向性和饱和性C. ⽆⽅向性,有饱和性D. 有⽅向性和饱和性16、CCl4分⼦中的C原⼦采取的杂化类型是A. sp杂化B. sp2杂化C.sp3杂化D. sp3d杂化17、下列分⼦中的中⼼原⼦属于不等性sp3杂化的是A. CCl4B. BF3C. H2OD. BeCl218、下列分⼦中属于极性分⼦的是A. CCl4B. CO2C. COD. O219、下列相互作⽤中不属于化学键的是A. 离⼦键 B.共价键 C.⾦属键D.氢键20、维持蛋⽩质的⾼级结构起重要作⽤的分⼦间相互作⽤是A. 离⼦键 B.共价键 C.⾦属键D.氢键21、HCl、HBr、HI的熔沸点依次升⾼,但HF的熔沸点却⽐HCl⾼,原因是A. HF分⼦间能形成氢键B. HF分⼦内有离⼦键C. HF分⼦间能有疏⽔相互作⽤D. HF分⼦内有共价键22、根据分⼦轨道理论下列结构中⽆顺磁性的是A、O2B、O2-C、O22-D、O2+23、下列分⼦中有极性的是A、BF3B、CO2C、PH3D、SiH424、氨分⼦的空间构型是A、⾓形B、三⾓锥形C、平⾯三⾓形D、四⾯体形25、下列化学键属于极性共价键的是A、C-CB、H-HC、C-HD、Na-Cl26、CO与CO2分⼦间存在的相互作⽤⽅式有A、⾊散⼒B、⾊散⼒、诱导⼒C、⾊散⼒、定向⼒D、⾊散⼒、诱导⼒、定向⼒27、某元素的+2氧化态离⼦的核外电⼦结构为1s22s22p63s23p63d5,此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A、第四周期ⅦB族B、第三周期ⅤB族C、第四周期Ⅷ族D、第三周期ⅤA族判断题○1、根据原⼦结构理论预测第⼋周期将包括50种元素。
大学无机化学期末复习必考知识点归纳[优质ppt]
第七章 沉淀溶解平衡和沉淀分析法
掌握溶度积Kspө与溶q)+mBn-(aq)
s
ns
ms
Ksp= [nS]n[mS]m = nnmmSn+m
相同点
s
Kspө
表示难溶电解质溶解能力的大小
不同点 浓度的一种形式 平衡常数的一种形式
单位
g·L-1
NH3·H2O ⇌ NH4++OH-
HCl NH4Cl NaCl NaOH H2O
α pH
变大 变小 变小 变小 变大 变大 变小 变大 变大 变小
稀释定律
H A c A c -+ H +
平衡浓度 c(1-α)
cα cα
Kaθ
c(H)c(Ac)
c(HAc)
c 2 1
当< 5%时 Kaө=c2 Ka /c
掌握配位平衡及有关计算
稳定常数
影响滴定突跃的因素,化学计量点pH值及 突跃范围的计算,指示剂的选择
影响滴定突跃的因素:溶液越浓,突越范围越 大;Ka值越大,突跃范围越大。
化学计量点pH值 的计算 突跃范围的计算:滴定终点 ±0.1% 指示剂的选择 :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应全部或部
分落在滴定突跃的范围内 MO 3.1 ~ 4.4;MR 4.4 ~ 6.2;PP 8.0 ~ 9.6; 百里酚酞: 无色 9.4-----10.0(浅蓝)------10.6蓝
7-5、6
第八章:配位平衡与配位滴定法
掌握配位化合物的组成及命名
原则是先阴离子后阳离子,先简单后复杂
[Cu(NH3)4]SO4 ┌──┴──┐
内层
外层
[Cu(NH3)4]2+ SO42┌──┴──┐
大学无机化学知识点总结
大学无机化学知识点总结无机化学是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对于大学化学相关专业的学生来说,掌握无机化学的知识点至关重要。
以下是对大学无机化学主要知识点的总结。
一、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原子核包含质子和中子,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种类。
电子在核外分层排布,遵循一定的规律。
原子轨道理论描述了电子在原子核外的运动状态。
包括 s、p、d、f 等轨道,其形状和能量各不相同。
元素周期表是无机化学的重要工具。
同一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二、化学键与物质结构化学键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离子键是由阴阳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形成的,通常存在于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组成的化合物中。
共价键是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分为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
分子的空间构型对于物质的性质有着重要影响。
例如,甲烷分子是正四面体结构,氨气分子是三角锥形结构。
晶体结构也是无机化学的重要内容。
常见的晶体类型有离子晶体、原子晶体、分子晶体和金属晶体,它们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
三、化学热力学基础热力学第一定律指出能量守恒,即能量可以在不同形式之间转化,但总量不变。
焓变(ΔH)是化学反应中热量变化的重要指标。
热力学第二定律涉及到熵(S)的概念,自发的过程总是朝着熵增加的方向进行。
通过吉布斯自由能(ΔG)可以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
当ΔG < 0 时,反应自发进行;当ΔG > 0 时,反应非自发进行;当ΔG = 0 时,反应达到平衡。
四、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速率可以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包括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
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有效碰撞增加,反应速率增大;对于有气体参与的反应,压强增大,反应速率通常也会增大;催化剂能够改变反应的历程,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从而加快反应速率。
无机化学期末复习注意点及重要公式
化学期末复习注意点及重要公式第一章.1.学会确定4种基本反应中基本单元的确定①酸碱反应中,将得失一个H+的粒子或粒子的特定组合作为反应的基本单元,NaOH,HCl 基本单元为1,在一个反应中,看反应物中得H+的是哪个物质,失H+的哪个物质,得失几个H+,基本单元就是几分之几②氧化还原反应中,将得失一个电子的粒子或粒子的特定组合作为反应的基本单元,先看化合价变化,在看角标,有几个离子化合价变化,不要考虑前面配平的系数,然后基本单元就是(化合价变化数×角标)的倒数③配位反应中,把与1分子的EDTA 进行反应的离子作为反应的基本单元,也就是aq 中有几个金属离子,基本单元就是几分之几④沉淀反应:参与沉淀反应的离子带几个电荷,基本单元就是几分之几2.表示溶液浓度的几个物理量:①质量分数ωB=mB/m(<1)②物质的量浓度C B =n B /V,n=m/M ⇒C B =m/(M ×V)③质量摩尔浓度b=)!!注意:单位为kg!溶剂(溶质m n ,b 的单位为mol/kg ④摩尔分数x i =nni ,对一个两组分溶液x A +x B=1 3.①ω与C B 转化:C B=MB 1000ωρ ②当溶液很稀时,C B =b B .ρ,此时1≈ρ,故C B =b B4.溶液的几种依数性:①aq 的蒸汽压下降②aq 的沸点升高③aq 的凝固点下降④aq 的渗透压 ①52.55P K P ,.P P 0P 00==-=∆,表示水的饱和蒸汽压时当B P b K P ,且K P 仅与溶剂,温度有关②B b b .K T b =∆③B f f b K .T =∆④T R b T R B B ....C ≈=π(当溶液很稀时)注意:①的变化是②③变化的根本原因!,在做题时要注意浓度和这些变化的关系以及溶液的蒸汽压,沸点,凝固点的关系,若2个aq 的溶剂相同,则有:21212121T T 2P 1P b b T T f f b b ==∆∆=∆∆=∆∆ππ 第二章1.以纯化合物中某元素的理论含量作为真实值2.系统误差的特点:①单向性②重复性3.偶然误差(随机误差)的特点:①绝对值相等的正负误差出现的几率相等②绝对值大的误差出现的几率小。
最全的大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知识点
无机化学部分第一章 物质存在的状态一、气体1、气体分子运动论的基本理论①气体由分子组成,分子之间的距离>>分子直径;②气体分子处于永恒无规则运动状态;③气体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可忽略,除相互碰撞时;④气体分子相互碰撞或对器壁的碰撞都是弹性碰撞。
碰撞时总动能保持不变,没有能量损失。
⑤分子的平均动能与热力学温度成正比。
2、理想气体状态方程①假定前提:a 、分子不占体积;b 、分子间作用力忽略②表达式:pV=nRT ;R ≈8.314kPa ·L ·mol 1-·K 1-③适用条件:温度较高、压力较低使得稀薄气体④具体应用:a 、已知三个量,可求第四个;b 、测量气体的分子量:pV=M W RT (n=MW ) c 、已知气体的状态求其密度ρ:pV=M W RT →p=MV WRT →ρMVRT =p 3、混合气体的分压定律①混合气体的四个概念a 、分压:相同温度下,某组分气体与混合气体具有相同体积时的压力;b 、分体积:相同温度下,某组分气体与混合气体具有相同压力时的体积c 、体积分数:φ=21v v d 、摩尔分数:xi=总n n i ②混合气体的分压定律a 、定律:混合气体总压力等于组分气体压力之和;某组分气体压力的大小和它在混合气体中体积分数或摩尔数成正比 b 、适用范围:理想气体及可以看作理想气体的实际气体c 、应用:已知分压求总压或由总压和体积分数或摩尔分数求分压、4、气体扩散定律①定律:T 、p 相同时,各种不同气体的扩散速率与气体密度的平方根成反比: 21u u =21p p =21M M (p 表示密度) ②用途:a 、测定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b 、同位素分离二、液体1、液体①蒸发气体与蒸发气压A、饱和蒸汽压:与液相处于动态平衡的气体叫饱和气,其气压叫做饱和蒸汽压简称饱和气;B、特点:a、温度恒定时为定值;b、气液共存时不受量的变化而变化;c、物质不同,数值不同②沸腾与沸点A、沸腾:当温度升高到蒸汽压与外界压力相等时,液体就沸腾,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沸点;B、特点:a、沸点的大小与外界压力有关;外界压力等于101kPa时的沸点为正常沸点;b、沸腾是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气化的现象2、溶液①溶液与蒸汽压a、任何物质都存在饱和蒸汽压;b、纯物质的饱和蒸汽压只与物质本身的性质和温度有关;c、一定温度下饱和蒸汽压为常数;d、溶液蒸汽压的下降:△p=p纯液体-p溶液=K·m②溶液的沸点升高和凝固点的下降a、定量描述:沸点升高△Tb =Kb·m凝固点下降△Tf =Kf·m仅适用于非电解质溶液b、注意:①Tb 、Tf的下降只与溶剂的性质有关②Kb 、Kf的物理意义:1kg溶剂中加入1mol难挥发的非电解质溶质时,沸点的升高或凝固点下降的度数c、应用计算:i、已知稀溶液的浓度,求△Tb 、△Tfii、已知溶液的△Tb 、△Tf求溶液的浓度、溶质的分子量d、实际应用:i、制冷剂:电解质如NaCl、CaCl2ii、实验室常用冰盐浴:NaCl+H2O→22°CCaCl2+H2O→-55°Ciii、防冻剂:非电解质溶液如乙二醇、甘油等③渗透压a、渗透现象及解释:渗透现象的原因:半透膜两侧溶液浓度不同;渗透压:为了阻止渗透作用所需给溶液的额外压力b、定量描述:Vant'Hoff公式:∏V=nRT ∏=VnRT 即∏=cRT ∏为溶液的渗透压,c 为溶液的浓度,R 为气体常量,T 为温度。
无机化学大一知识点归纳
无机化学大一知识点归纳无机化学是研究无机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和反应的一门化学学科。
下面是大一无机化学知识点的归纳:1.元素和元素周期表-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原子构成。
-元素周期表是一种将元素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表格,包含元素的原子序数、原子量、元素符号等信息。
2.原子结构-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
-质子位于原子核中,带有正电荷。
-中子位于原子核中,不带电荷。
-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带有负电荷。
3.化学键-离子键:由正负电荷的离子相互吸引而形成的键。
-共价键:由共享电子对形成的键。
-金属键:由金属原子之间的电子云共享形成的键。
4.化合物的命名和化学式-无机化合物通常由元素符号和下标表示。
-以电负性较低的元素为中心,其他元素按一定规则命名。
-阴离子添加前缀“亚”或“次”。
5.分子、离子和化学平衡-分子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原子共用电子对形成的物质。
-离子是由失去或获得电子而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化学平衡是指反应物和生成物在化学反应中达到一定比例的状态。
6.配位化学-配位化学研究由配位子与中心金属离子或原子形成的配合物。
-配位子是一种带有孤对电子的离子或分子,能形成与金属离子配位的化合物。
7.酸碱中和反应-酸是能提供H+离子的物质,碱是能提供OH-离子的物质。
-酸碱反应是指酸和碱在适当条件下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8.氧化还原反应-氧化是指物质失去电子;还原是指物质获得电子。
-氧化还原反应包括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的电子转移。
9.配位数和配位几何-配位数是指配位物与中心离子相结合时的配位键数目。
-配位几何是指配位物形成的平面、三维结构。
10.键合理论-价键理论:电子通过共享方式存在于分子中。
-晶体场理论:金属和配位物的结合由于静电相互作用。
这些知识点是大一无机化学的基础,并为进一步学习无机化学提供了基础。
熟悉这些知识点将有助于理解物质的性质和化学反应的原理。
无机化学大一期末知识点
无机化学大一期末知识点回顾无机化学是化学的重要分支之一,研究的是无机化合物的性质和它们之间的反应。
无机化学知识是化学学习的基础,是大一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
在期末考试前夕,我们来回顾一下大一学期学习的无机化学知识点。
1.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无机化学的基础,它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将元素排列成横行的周期和纵列的族。
大一学期我们学习了元素周期表的布局,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命名规则以及元素的主要性质。
2. 原子结构: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原子核和围绕核运动的电子组成。
大一学期我们学习了原子的基本结构,包括原子核的组成和电子结构的排布规律。
3. 化学键:化学键是原子之间形成的一种相互作用力,可分为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离子键形成于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中,共价键形成于两个非金属元素之间,而金属键形成于金属元素之间。
大一学期我们学习了不同类型的化学键及其性质。
4. 晶体结构:晶体是由原子或离子有序排列而成的固体。
大一学期我们学习了几种重要的晶体结构,如简单立方、面心立方、体心立方等,以及它们的特点和应用。
5.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物质之间发生变化的过程,可以分为氧化还原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沉淀反应、配位反应等。
大一学期我们学习了这些不同类型的化学反应及其反应机制。
6. 含氧酸和含氧酸盐:含氧酸是酸中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而含氧酸盐则是含氧酸失去部分H+后形成的盐。
大一学期我们学习了一些常见的含氧酸和含氧酸盐的命名规则和性质。
以上是大一无机化学课程的主要知识点回顾。
在学习无机化学时,理论知识的掌握很重要,但实验技能也是不可忽视的。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化学反应的过程和物质的性质。
随着期末考试的临近,我们需要做好复习准备。
复习时可以结合教材中的例题和习题,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此外,可以划分时间段,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集中精力攻克难点。
最后,期末考试虽然重要,但也不要过分焦虑。
通过充分的准备和合理的安排,相信我们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
无机化学-知识点总结
无机化学-知识点总结无机化学知识点总结无机化学是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无机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反应等方面的知识。
以下是对无机化学中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总结。
一、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1、原子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原子核包含质子和中子,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
核外电子绕核运动,处于不同的能级和轨道。
电子的排布遵循泡利不相容原理、能量最低原理和洪特规则。
2、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的。
周期表中的横行称为周期,纵列称为族。
同一周期元素的电子层数相同,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同一主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二、化学键与物质结构1、化学键化学键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离子键是由阴阳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形成的,通常存在于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之间。
共价键是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分为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
金属键是金属原子之间通过自由电子形成的。
2、物质结构物质的结构有原子晶体、分子晶体、离子晶体和金属晶体。
原子晶体如金刚石,由原子通过共价键形成空间网状结构,硬度大,熔点高。
分子晶体如干冰,通过分子间作用力结合,熔点和沸点较低。
离子晶体由阴阳离子通过离子键形成,熔点较高,硬度较大。
金属晶体由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组成,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
三、化学热力学基础1、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在热力学中的体现,即ΔU = Q + W,其中ΔU 为热力学能的变化,Q 为吸收或放出的热量,W 为做功。
2、热力学第二定律指出了热功转换的方向性和不可逆性,即自发过程总是朝着熵增加的方向进行。
3、热力学第三定律规定了绝对零度时,纯物质的完美晶体熵值为零。
四、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1、化学反应速率表示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的物理量,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大学无机化学知识点总结
大学无机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学无机化学知识点总结无机化学是化学的重要分支之一,主要研究无机化合物的性质、结构和反应机制等方面的知识。
本文将对大学无机化学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以供学习参考。
一、化学键化学键是由电子密度较高的原子间共享或转移电子而形成的力。
在无机化学中,比较重要的化学键包括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和范德华力等。
1.1 离子键离子键是由正负离子之间的静电力所形成的一种化学键。
常见于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等阳离子与氧化物、硫化物、卤化物等阴离子的结合。
例如Na+与Cl-之间的化学键就是离子键。
1.2 共价键共价键是由两个原子间共享一个或多个电子而形成的一种化学键。
通常情况下,共价键的形成是为了满足原子外层电子的电子互补原则。
常见的共价键有单键、双键和三键等。
1.3 金属键金属键是由金属原子间的自由电子形成的一种特殊的化学键。
这些自由电子可以在整个金属晶体中流动,因此金属具有良好的电导率和热导率。
金属键通常有一定的共价特性,因此金属化合物中的金属离子具有一定的嵌入性。
1.4 范德华力范德华力是由电子云间呈现出的瞬时极性和感应极性所形成的一种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这种力是导致非极性分子之间相互吸引的主要力之一。
例如,甲烷分子之间就是通过范德华力相互作用而形成气态的状态。
二、化合物的分类无机化合物可能以离子、分子或金属晶体的形式存在。
这些化合物可以按不同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常见的分类方法包括化合价、氧化态、酸碱性、配位数和配位体等。
2.1 化合价化合价指的是元素在化合物中所带的电荷值,通常是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原子与其他元素结合而形成化合物时确定的。
化合价通常也可以由元素的电子组态推算得到。
2.2 氧化态氧化态是元素在复合物中所带的电荷状态,而氧化反应是指将化合物中的某些原子的氧化态发生变化的化学反应。
例如,CuSO4中铜离子的氧化态为2+,而Fe3O4中铁的氧化态分别为+2和+3。
2.3 酸碱性酸碱性是化合物的一种性质,通常是指化合物的解离产生的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的浓度。
大学无机化学知识点总结3篇
大学无机化学知识点总结第一篇:无机化学基础知识无机化学是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涉及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反应和合成等方面。
下面将简单介绍无机化学的基础知识。
一、元素和化合物1. 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单元,包括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半金属元素。
元素通过化学反应可以组成化合物。
2. 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以一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
化合物可以分为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两类。
二、原子和分子1. 原子是物质的最小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原子中的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中,电子绕核运动。
2. 分子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物质。
分子中的原子可以是相同的元素,也可以是不同的元素。
三、周期表1. 周期表是元素按照原子序数排列的表格,元素按照一定规律排列。
2. 周期表可以分为主族和副族两大类。
主族元素的电子在最外层的层数为1、2或3层,副族元素的电子在最外层的层数为4、5、6或7层。
四、化学键1. 化学键是连接原子的力,主要有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等。
2. 离子键是由正、负离子形成的化学键,通常由金属和非金属形成。
3. 共价键是由具有电子互相共享的两个非金属原子形成的化学键。
4. 金属键是由金属原子互相形成的化学键。
五、无机化合物1. 无机化合物不能包含碳-碳键或碳-氢键,并且通常可以在高温下离解成金属离子和非金属离子。
2. 无机化合物可以分为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等不同类型。
以上是无机化学的基础知识,对于进一步了解无机化学有很大的帮助。
第二篇:无机物的性质与反应无机物的性质和反应是无机化学中的重要内容,下面将简要介绍无机物的性质和反应。
一、酸碱性质1. 酸是一种质子(即氢离子)的供体,可以将质子转移给其他物质。
2. 碱是一种质子的受体,可以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3. 酸和碱的反应称为酸碱反应,反应生成盐和水。
4. pH值是反映溶液中酸碱程度的指标,pH值越小,溶液越酸,pH值越大,溶液越碱。
大学无机化学知识点总结
大学无机化学知识点总结
一、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1. 原子结构概述:原子的组成、原子核和电子的性质。
2. 元素周期律:周期表的组成、周期和族的特点。
二、化学键和化合价
1. 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的概念和特点。
2. 化合价:原子的单、双、三、四价以及过渡元素的化合价。
三、晶体结构和晶格常数
1. 晶体结构:离子晶体和共价晶体的结构特点。
2. 晶格常数:晶体的晶胞、晶格常数和晶面的表示方法。
四、溶液与溶解度
1. 溶液的概念和组成:溶剂和溶质的概念。
2. 溶解度:溶解度与温度、压力和溶剂种类的关系。
五、配位化合物
1. 配位数和配位键的概念。
2. 配位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和结构特点。
六、酸碱理论
1. 酸和碱的定义和性质。
2. 酸碱中和反应和酸碱指示剂的使用。
七、化学反应和化学平衡
1.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平衡状态。
2. 化学平衡的平衡常数和影响平衡的因素。
八、电化学
1. 电解和电解质的概念。
2. 电池的构成和电动势的计算。
以上是大学无机化学的主要知识点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需了解更多详细内容,请参考相关教材或课程资料。
大一无机化学知识点整理
大一无机化学知识点整理一、化学基本概念。
1. 物质的量(n)- 定义: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单位为摩尔(mol)。
- 阿伏伽德罗常数(N_A):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N_A =6.02×10^23mol^-1。
- 物质的量与粒子数(N)的关系:n=(N)/(N_A)。
2. 摩尔质量(M)- 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单位为g/mol。
- 数值:以g/mol为单位时,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 物质的量(n)、质量(m)和摩尔质量(M)的关系:n = (m)/(M)。
二、化学中的计量关系。
1. 气体摩尔体积(V_m)- 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单位为L/mol。
- 在标准状况(0^∘C,101kPa)下,V_m=22.4L/mol。
- 物质的量(n)、气体体积(V)和气体摩尔体积(V_m)的关系:n=(V)/(V_m)。
2. 阿伏伽德罗定律及其推论。
- 阿伏伽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 推论:- 同温同压下,frac{V_1}{V_2}=frac{n_1}{n_2}。
- 同温同体积下,frac{p_1}{p_2}=frac{n_1}{n_2}。
三、溶液。
1. 物质的量浓度(c)- 定义: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单位为mol/L。
- 计算公式:c=(n)/(V)(n为溶质的物质的量,V为溶液体积)。
2. 溶液的稀释。
- 稀释定律:c_1V_1=c_2V_2(c_1、c_2为稀释前后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V_1、V_2为稀释前后溶液的体积)。
四、原子结构。
1. 原子的组成。
-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 原子序数(Z)=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 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2.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 能量最低原理:电子总是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然后再由里往外,依次排布在能量逐步升高的电子层里。
(完整word版)大学无机化学知识点总结
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无机化学元素化学、无机合成化学、无机高分子化学、无机固体化学、配位化学(即络合物化学)、同位素化学、生物无机化学、金属有机化学、金属酶化学等。
有机化学普通有机化学、有机合成化学、金属和非金属有机化学、物理有机化学、生物有机化学、有机分析化学。
物理化学结构化学、热化学、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电化学、溶液理论、界面化学、胶体化学、量子化学、催化作用及其理论等。
分析化学化学分析、仪器和新技术分析。
包括性能测定、监控、各种光谱和光化学分析、各种电化学分析方法、质谱分析法、各种电镜、成像和形貌分析方法,在线分析、活性分析、实时分析等,各种物理化学性能和生理活性的检测方法,萃取、离子交换、色谱、质谱等分离方法,分离分析联用、合成分离分析三联用等。
无机化学第一章:气体第一节:理想气态方程1、气体具有两个基本特性:扩散性和可压缩性。
主要表现在:⑴气体没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
⑵不同的气体能以任意比例相互均匀的混合。
⑶气体是最容易被压缩的一种聚集状态。
2、理想气体方程:nRT PV = R 为气体摩尔常数,数值为R =8.31411--⋅⋅K molJ3、只有在高温低压条件下气体才能近似看成理想气体。
第二节:气体混合物1、对于理想气体来说,某组分气体的分压力等于相同温度下该组分气体单独占有与混合气体相同体积时所产生的压力。
2、Dlton 分压定律:混合气体的总压等于混合气体中各组分气体的分压之和。
3、(0℃=273.15K STP 下压强为101.325KPa = 760mmHg = 76cmHg)第二章:热化学第一节:热力学术语和基本概念1、 系统与环境之间可能会有物质和能量的传递。
按传递情况不同,将系统分为: ⑴封闭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只有能量传递没有物质传递。
系统质量守恒。
⑵敞开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有能量传递〔以热或功的形式进行〕又有物质传递。
⑶隔离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没有能量传递也没有物质传递。
(完整版)大学无机化学知识点总结
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无机化学元素化学、无机合成化学、无机高分子化学、无机固体化学、配位化学(即络合物化学)、同位素化学、生物无机化学、金属有机化学、金属酶化学等。
有机化学普通有机化学、有机合成化学、金属和非金属有机化学、物理有机化学、生物有机化学、有机分析化学。
物理化学结构化学、热化学、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电化学、溶液理论、界面化学、胶体化学、量子化学、催化作用及其理论等。
分析化学化学分析、仪器和新技术分析。
包括性能测定、监控、各种光谱和光化学分析、各种电化学分析方法、质谱分析法、各种电镜、成像和形貌分析方法,在线分析、活性分析、实时分析等,各种物理化学性能和生理活性的检测方法,萃取、离子交换、色谱、质谱等分离方法,分离分析联用、合成分离分析三联用等。
无机化学第一章:气体第一节:理想气态方程1、气体具有两个基本特性:扩散性和可压缩性。
主要表现在:⑴气体没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
⑵不同的气体能以任意比例相互均匀的混合。
⑶气体是最容易被压缩的一种聚集状态。
2、理想气体方程:nRT PV = R 为气体摩尔常数,数值为R =8.31411--⋅⋅K molJ3、只有在高温低压条件下气体才能近似看成理想气体。
第二节:气体混合物1、对于理想气体来说,某组分气体的分压力等于相同温度下该组分气体单独占有与混合气体相同体积时所产生的压力。
2、Dlton 分压定律:混合气体的总压等于混合气体中各组分气体的分压之和。
3、(0℃=273.15K STP 下压强为101.325KPa = 760mmHg = 76cmHg)第二章:热化学第一节:热力学术语和基本概念1、 系统与环境之间可能会有物质和能量的传递。
按传递情况不同,将系统分为: ⑴封闭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只有能量传递没有物质传递。
系统质量守恒。
⑵敞开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有能量传递〔以热或功的形式进行〕又有物质传递。
⑶隔离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没有能量传递也没有物质传递。
大学无机化学知识点期末复习
⼤学⽆机化学知识点期末复习⼤学⽆机知识点总结第⼀章物质的聚集状态§1~1基本概念⼀、物质的聚集状态1.定义:指物质在⼀定条件下存在的物理状态。
2.分类:⽓态(g)、液态(l)、固态(s)、等离⼦态。
等离⼦态:⽓体在⾼温或电磁场的作⽤下,其组成的原⼦就会电离成带电的离⼦和⾃由电⼦,因其所带电荷符号相反,⽽电荷数相等,故称为等离⼦态,(也称物质第四态)特点:①⽓态:⽆⼀定形状、⽆⼀定体积,具有⽆限膨胀性、⽆限渗混性和压缩性。
②液态:⽆⼀定形状,但有⼀定体积,具有流动性、扩散性,可压缩性不⼤。
③固态:有⼀定形状和体积,基本⽆扩散性,可压缩性很⼩。
⼆、体系与环境1.定义:①体系:我们所研究的对象(物质和空间)叫体系。
②环境:体系以外的其他物质和空间叫环境。
2.分类:从体系与环境的关系来看,体系可分为①敞开体系:体系与环境之间,既有物质交换,⼜有能量交换时称敞开体系。
②封闭体系:体系与环境之间,没有物质交换,只有能量交换时称封闭体系。
③孤⽴体系:体系与环境之间,既⽆物质交换,⼜⽆能量交换时称孤⽴体系。
三、相体系中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相同,并且完全均匀的部分叫相。
1.单相:由⼀个相组成的体系叫单相。
多相: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组成的体系叫多相。
单相不⼀定是⼀种物质,多相不⼀定是多种物质。
在⼀定条件下,相之间可相互转变。
单相反应:在单相体系中发⽣的化学反应叫单相反应。
多相反应:在多相体系中发⽣的化学反应叫多相反应。
2.多相体系的特征:相与相之间有界⾯,越过界⾯性质就会突变。
需明确的是:①⽓体:只有⼀相,不管有多少种⽓体都能混成均匀⼀体。
②液体:有⼀相,也有两相,甚⾄三相。
只要互不相溶,就会独⽴成相。
③固相:纯物质和合⾦类的⾦属固熔体作为⼀相,其他类的相数等于物质种数。
§1~2 ⽓体定律⼀、理想⽓体状态⽅程PV=nRT国际单位制:R=1.0133*105Pa*22.4*10-3 m 3/1mol*273.15K=8.314(Pa.m3.K-1.mol-1)1. (理想)⽓体状态⽅程式的使⽤条件温度不太低、压⼒不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8、9
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变色点、变色范围
c HIn/c In- ≥ 10 pH≤pKHIn-1 呈酸色 c HIn/c In- ≤ 0.1 pH≥pKHIn+1 呈碱色 当c HIn=c In-时, pH = pKHIn变色点
变色范围为pKHIn±1, 2个pH单位
酸碱滴定
滴定曲线:
溶液pH 随中和百分数(T%)变化的曲线。
(2)QB = Kspө 时,饱和溶液,处于沉淀 溶解平衡状态
(3)QB > Kspө 时,过饱和溶液,有沉淀 析出,直至饱和
7-3、4
掌握沉淀生成和溶解的方法, 并作 简单计算
选择和使用沉淀剂时注意:
适当过量的沉淀剂可使沉淀趋于完全(20-50% 为宜)
选择沉淀物溶解度最小的沉淀剂,使离子沉淀 更完全
无
7-2
掌握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规则
AnBm(s) nAm+(aq) + mBn-(aq) rG mrG m RlTnQRlTnK Q sp Q = [Am+]n[Bn-]m
即难溶电解质AnDm溶液中, 离子积QB=c´n (Am+)·c´ m (Dn -)
溶度积规则
(1)QB < Kspө时,不饱和溶液,无沉淀生 成;若体系中有沉淀存在,沉淀将会 溶解,直至饱和
期末复习
2010.6.18.
第六章 一、酸碱质子理论
酸——溶液中凡能给出质子的物质 碱——溶液中凡能接受质子的物质
特点:具有共轭性、相对性 、广泛性、
没有盐的概念
酸碱反应的实质是两个共轭酸碱对之间的质子转移反应
K a Θ KΘ b [c(H )/cΘ ][c(O H )/cΘ ] KΘ w1014
6-4
弱酸弱碱溶液pH值的计算
一元弱酸弱碱c/Kө ≥500时
HA: c(H)c Kac
B:
c(OH)c Kbc
两性物质 6-5
c(H) Ka1Ka2
多元弱酸(碱)
多元弱酸 Ka1ө >>Ka2ө >>Ka3ө ,c(H+) 主要 决定于第一步电离, c(H+)计算同于一元弱酸:
c/Ka1ө ≥500时 c(H) Ka1c
稳定常数
Cu2+ + 4NH3 ⇌ [Cu(NH3)4]2+
Kf c(cC [C uu 2+)N cH 4(3N 2 4H ]3)
不稳定常数 Kd c(cC[uC2u+()N cH 4(3N )24+ H ]3)K1f
6-16
第七章 沉淀溶解平衡和沉淀分析法
掌握溶度积Kspө与溶解度S的关系
n :m型:AnBm(s)
nAm+(aq)+mBn-(aq)
s
ns
ms
Ksp= [nS]n[mS]m = nnmmSn+m
相同点
s
Kspө
表示难溶电解质溶解能力的大小
不同点 浓度的一种形式 平衡常数的一种形式
单位
g·L-1
影响滴定突跃的因素:溶液越浓,突越范围越大 ;Ka值越大,突跃范围越大。
化学计量点pH值 的计算 突跃范围的计算:滴定终点 ±0.1% 指示剂的选择 :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应全部或部
分落在滴定突跃的范围内 MO 3.1 ~ 4.4;MR 4.4 ~ 6.2;PP 8.0 ~ 9.6; 百里酚酞: 无色 9.4-----10.0(浅蓝)------10.6蓝
在二元弱酸中,Ka1ө >>Ka2ө , 忽略第 二步电离,其酸根浓度近似等于Ka2 。
6-5
缓冲溶液的缓冲原理、pH值
c(H)
Kaθ
c(弱酸) c(共轭碱)
c(OH)Kbθ
c(弱碱) c(共轭酸)
缓冲溶液的pH与c(酸)/c(碱)有关。 对一确定缓冲体系,可通过在一定范围内 改变c(酸)/c(碱),调节缓冲溶液的pH值。
指示剂的选择原则:
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应全部或部分落在滴定突
跃的范围内。
准确滴定的判据: C Ka10-8
多元酸多元碱和混合酸碱的滴定,能分步滴定的
条件:Ka1/Ka2104 cKa2 108
6-11
cAKA /cBKB 104 cAKA 10-8
影响滴定突跃的因素,化学计量点pH值及 突跃范围的计算,指示剂的选择
内层
(K+)4 [Fe(CN)6]4┌──┴──┐
中心离子
配体
Fe3+
(CN-)6 ↑↑
配位原子┘└
配位数
掌握配位化合物键价理论要点
中心离子与配位体之间的化学键是配位键 中心离子提供空轨道,配体提供孤对电子。 中心离子的空轨道在成键过程中进行了杂化,
杂化轨道的类型决定配合物的空间构型。
掌握配位平衡及有关计算
7-5、6
第八章:配位平衡与配位滴定法
掌握配位化合物的组成及命名
原则是先阴离子后阳离子,先简单后复杂
[Cu(NH3)4]SO4 ┌──┴──┐
内层
外层
[Cu(NH3)4]2+ SO42┌──┴──┐
中心离子
配体
Cu2+
(NH3)4 ↑↑
配位原子┘ └配位数
K4[Fe(CN)6] ┌──┴──┐
外层
6-12
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酸(HCl)标准溶液的标定:
基准物质: 1. Na2CO3 2. Na2B4O7•10H2O
碱(NaOH)的标定: 基准物质:H2C2O4•2H2O
KHC8H4O4 6-14
掌握混合碱的分析方法及铵盐中含氮量的 测定方法
蒸馏法 (NH4)2SO4+NaOH == NH3+Na2SO4+H2O NH3+HCl == NH4Cl HCl+NaOH == NaCl+H2O 甲醛法 6HCHO+ 4NH4+ == (CH2) 6N4+4H++6H2O 克氏(Kjeldahl)定氮法
NH3·H2O ⇌ NH4++OH-
HCl NH4Cl NaCl NaOH H2O
α pH
变大 变小 变小 变小 变大 变大 变小 变大 变大 变小
稀释定律
H A c A c -+ H +
平衡浓度 c(1-α)
cα cα
Kaθ
c(H)c(Ac)
c(HAc)
c 2 1
当< 5%时 Kaө=c2 Ka /c
注意沉淀剂的电离度 定性沉淀完全 c 10-5 mol.L-1 ,定量沉淀完全 c
10-6 mol.L-1
分步沉淀:生成沉淀所需沉淀剂浓度越小的越 先沉淀
沉淀的溶解
加入某种试剂,与溶液中某离子结合生成弱电 解质,从而降低该离子浓度,使沉淀溶解。 加入氧化剂或还原剂,通过氧化还原反应而降 低某离子的浓度,导致沉淀溶解。 加入配合剂,生成配合物使离子浓度降低,沉 淀溶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