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对外关系教学设计
一师一优课《明朝的对外关系》教学设计
《明朝的对外关系》教学设计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①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基本事实,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引导学生认识《郑和下西洋路线图》,培养学生识读历史地图的能力。②引导学生分析郑和下西洋的条件及戚继光抗倭斗争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整合课本、组内互动、补充质疑进行探究实践。
②让学生学会从课本中收集有效信息的方法,同时,学会在合作中相互学习、相互欣赏,让学生讲述一次让我难忘的航海经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③通过史实对比,让学生学会对比分析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促进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教育学生继承和发扬我国古代人民不畏艰难、敢为人先的精神。
②学习戚继光抗倭事迹,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③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明朝时我国对外关系既有友好合作的一面,也有反侵略的一面,从而全面认识明朝对外关系的基本特征。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
难点:如何全面的辩证的评价郑和下西洋。
三.教学设备
多媒体课件、视频等教学设备辅助教学。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播放视频
提问:观看视频思考,视频中对外交往的方式是什么?
学生活动:认真观看视频
学生讨论回答完后,教师总结,从而导入新课:视频反映的是中国的对外关系,和平的友好交往,另一种是矛盾冲突,甚至发生了战争。本节课我们将从这两个角度来学习明朝时的对外关系
《明朝的对外关系》教学设计
《明朝的对外关系》教学设计
《明朝的对外关系》是通榆县第二中学校提供的微课课程,主讲教师为吴佳琪。本节课选自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5课,详细讲解了郑和下西洋的背景,概况,条件以及郑和下西洋的意义,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明朝的对外关系》教学设计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明朝的对外关系》教学设计1
1.掌握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澳门的居住权等历史史实。
2.通过学习引导学生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
3.通过分析郑和下西洋成功原因、戚继光抗倭成功原因等,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4.学习感受郑和、戚继光的人格魅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1.郑和下西洋。
2.戚继光抗倭。
涉及的时空概念较多,古今地名有差异等。
一.导入
由《郑和下西洋》歌曲和纪念邮票导入。
二、课中学习
1.帆之荣——郑和下西洋
(1)展示《郑和下西洋》视频材料,引导学生结合视频和课本完成有关问题并集体核实。
(2)结合材料分析:郑和能成功地实现远航的条件有哪些?
(3)展示材料:苏禄国王访问中国和南洋开发。结合两则史料引导学生深入认识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4)设想郑和远航运载的货物及有可能遇到的危险,引导学生感受郑和及其船队的优秀品质。
(5)通过“航海日”的设立和世界各地对郑和远航的评价,感知郑和远航对世界的影响。
2.帆之危——戚继光抗倭
(1)展示《戚继光》视频材料,结合课本引导学生完成自学的有关问题。
(2)展示戚继光抗倭形势图,引导学生深入认识戚继光抗倭的过程。
(3)展示戚继光的名言,引导学生分析戚继光身上体现的精神,及时对学生进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本课《明朝的对外关系》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一课。教材主要介绍
了明朝时期的对外关系,包括郑和下西洋、葡萄牙殖民者侵占澳门、戚继光抗倭等历史事件。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明朝时期的对外关系及其特点,认识郑和下西洋的伟大意义,以及明朝对外抵抗外来侵略的努力。
二.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明朝的对外关系可能还
比较陌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结合已有知识,理解并掌握教材中的新信息。此外,学生对于海洋探险、殖民扩张等主题可能比较感兴趣,教师可以借此契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明朝时期的对外关系,掌握郑和下西洋、葡萄牙殖
民者侵占澳门、戚继光抗倭等历史事件的基本史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郑和下西洋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
反抗外来侵略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郑和下西洋的时间、路线、意义以及明朝时期的对外关系。
2.教学难点:葡萄牙殖民者侵占澳门的过程及其影响,戚继光抗倭的背
景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
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获取新知识。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共同分析历史事件,提高合作能力。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历史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明朝对外关系。
4.情感教育:结合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六. 教学准备
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明代的外交关系》教学设计
《明代的外交关系》教学设计明代的外交关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明代时期的外交关系背景、特点及影响。
2. 掌握明代时期的主要外交政策和主要外交事件。
3.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对外交关系的理解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明代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发展背景。
2. 明代的外交政策:
- 防御为主、崇尚和平。
- 通过使臣、使节等外交手段与邻国建立和维护友好关系。
- 接纳异域使者,扩大对外交往与贸易。
3. 明代的主要外交事件:
- 明朝与朝鲜的关系:朝鲜是明朝的对外贸易重要伙伴,两国保持着密切的经济和文化交流。
- 明朝与蒙古的关系:明朝统一了中国后,与北方蒙古部落进行长期的军事斗争和外交角力。
- 明朝与日本的关系:明朝与日本交流频繁,互派使节、贸易往来,同时也发生了战争。
- 明朝与欧洲的关系:明朝时期欧洲航海家的到来使得明朝与欧洲建立了一定的外交联系。
三、教学方法
1. 视听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播放相关视频和图片,让学生感性地认识明代的外交关系。
2. 小组合作研究: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和分享,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3. 案例研究:通过具体的外交事件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明代的外交政策和影响。
四、教学过程
1. 引入:播放明代外交关系的相关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导入:通过提问,让学生回顾明代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发展背景。
3. 知识讲解:介绍明代的外交政策和主要外交事件,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分配明代外交事件案例,要求
学生分析事件的原因和影响,并进行小组展示。
5. 案例研究:选择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外交事件案例,进行深入
《明朝的对外关系》教学设计
《明朝的对外关系》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主题:明朝的对外关系
年级:高中二年级
学科:历史
学习目标:
1. 了解明朝时期的对外关系发展历程;
2. 掌握明朝与周边国家和其他大国的外交政策;
3. 分析明朝外交政策对国家经济政治的影响;
4.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课时安排:
本课程设计为3个课时(每个课时45分钟),具体安排如下:课时一:外交政策的制定与基本原则(45分钟)
1. 导入:通过演示明朝时期士人的身份行礼规范引入话题;
2. 概述明朝外交政策:明朝时期重视安抚边疆、争夺海外殖民地、维
护国家尊严等;
3. 解释明朝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和平共处、互利互惠、礼尚往来等;
4.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明朝外交政策的重要性及其对国家的影响;
5. 回顾与总结:学生回答一些提问,导出本课时的主要内容。
课时二:明朝与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45分钟)
1. 导入:通过图片导入话题,展示明朝与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
2. 介绍明朝与蒙古、朝鲜、日本、越南等邻国的外交情况;
3. 学生小组活动:学生小组讨论明朝与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的历史原
因及其对明朝的影响;
4. 分组呈现:每个小组派代表呈现小组讨论结果;
5. 学生提问与互动:学生提问问题,进行互动讨论;
6. 归纳总结:总结本课时的主要内容。
课时三:明朝与其他大国的外交关系(45分钟)
1. 导入:通过图片或实例引入话题,展示明朝与其他大国的外交关系;
2. 介绍明朝与葡萄牙、荷兰、西班牙等欧洲国家的外交情况;
3. 分组活动:学生分组讨论明朝与欧洲国家的外交关系对明朝经济和
《明朝的对外关系》教学设计
《明朝的对外关系》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明朝的对外关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明朝时期的对外关系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历史研究与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爱国情感。
二、教学内容:
1.对外关系的概念和分类;
2.明朝的对外政策及主要国家关系;
3.明朝时期的马来西亚、朝鲜、日本等国家的交往。
三、教学方法:
1.情景剧表演:分成小组,分别扮演明朝、马来西亚、朝鲜、日本等国家的代表人物,通过情景剧的表演,了解明朝与这些国家的交往方式和内容。
2.小组合作研究:学生自主组成小组,针对明朝的对外政策及主要国家关系进行研究,分析明朝时期的对外关系的特点和影响。
3.问题导学:教师提供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如:为什么明代对外存在“不避亲、不交财、不议防、不过宴”等政策?明朝为什么在对外关系上更多采取礼尚往来的方式?
四、教学过程:
1.导入(10分钟):与学生讨论现实生活中的对外关系,如国与国
之间的贸易、外交交往等,引起学生的兴趣。
2.情景剧表演(3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情景剧表演,表演明朝与
马来西亚、朝鲜、日本等国家的对外交往场景,以了解明朝的对外关系的
具体内容和方式。
3.小组合作研究(30分钟):学生自主组成小组,进行研究与讨论,分析明朝时期的对外关系的特点和影响。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代表向全班汇
报研究成果。
4.问题导学(20分钟):教师提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激发学生深入思考明朝对外关系的原因和影响。
5.总结与评价(10分钟):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对明朝
《明朝的对外关系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部编版
《明朝的对外关系》导学案
《明朝的对外干系》导学案
一、导学目标:
1. 了解明朝时期的对外干系发展历程;
2. 掌握明朝与周边国家的外交政策和互动情况;
3. 分析明朝对外干系的影响和意义。
二、导学内容:
1. 明朝的对外干系概述
明朝建立于1368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其对外干系在当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明初,明朝通过和蒙古、日本等国家的外交手段,确立了自身在东亚地区的地位。随着时代的发展,明朝的对外干系也逐渐复杂化。
2. 明朝与蒙古的干系
明初,明朝与北方的蒙古地区有着复杂的干系。明太祖朱元璋曾屡次出兵北伐,与蒙古展开激烈的战争,最终导致明朝与蒙古的对抗。然而,明朝后期,明朝与蒙古地区也有一定的贸易往来和外交互动。
3. 明朝与东南亚国家的干系
明代时期,明朝与东南亚诸国也有着一定的外交往来。明朝曾与越南、琉球等国家进行贸易和文化交流,增进了地区间的经济繁荣和文化交流。
4. 明朝与日本的干系
明朝与日本的干系也是明代对外干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明初,明朝与倭寇展开了激烈的对抗,后来通过外交手段,明朝与日本建立了一定的贸易往来和外交联系,增进了两国干系的和谐发展。
三、导学要点:
1. 明朝对外干系的发展历程;
2. 明朝与周边国家的外交政策和互动情况;
3. 明朝对外干系的影响和意义。
四、导学活动:
1. 小组讨论:请学生分组讨论明朝与蒙古、东南亚国家、日本等国家的外交干系,探讨明朝对外干系的特点和影响。
2. 观看视频:播放相关视频资料,让学生通过视听方式了解明朝对外干系的发展历程和重要事件。
3. 朗读文章:让学生分角色朗读相关文章,加深对明朝对外干系的理解和记忆。
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本课为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15课,主要讲述了明朝的对外关系。教材通过介
绍明朝与周边国家的交流、合作以及冲突,使学生了解明朝的外交政策及其演变过程,培养学生对我国对外关系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掌握了我国古代历史的部分知识,对明朝的历史有一
定了解。但对于明朝的对外关系,学生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拓展知识面。此外,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审视历史问题。
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明朝的外交政策及其演变过程,掌握明朝与周边国
家的主要交流与合作事件,认识明朝对外关系的历史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
力,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自豪我国对外关系历史的情
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明朝的外交政策及其演变过程,明朝与周边国家的主要交
流与合作事件。
2.教学难点:明朝对外关系的历史地位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事件,
提高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3.小组合作法:分组讨论,共同分析历史事件,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4.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进行深入剖析,提高学生
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查阅相关历史资料,制作PPT,准备教学用具。
《明朝的对外关系》教学设计
《明朝的对外关系》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为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课。作为古代史相当热门的知识点,本课展现了明朝时期中外交往的情况。明清时期正是古代社会走向终结的时代,从各方面来看,都出现了一种由开放到保守的趋势。明朝的对外关系也是如此,从郑和下西洋的积极主动到倭寇骚扰沿海的被动防御,实际上正是体现了这样一种历史发展的趋势。因此,本课的教学设计,在展现这样一种转变的同时,更需要挖掘转变背后的原因,因此适当的知识拓展是必要的。只有在充分分析清楚其历史根源的基础上,本课内容才能够得到有效的呈现。在知识结构上,本课又是后面郑成功收复台湾的铺垫,正确认识明朝时期东亚海域的环境,才能够理解郑成功之所以能够收复台湾的原因。因此,对于这一问题有必要进行适当的铺垫。
二、教学对象分析
对外关系一直是古代史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在本课之前,学生通过学习已经了解了唐朝的对外交往、宋元时期中外交通,对于对外关系史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为本课的教学提供了必要的思想基础。同时通过第14课明朝的统治的学习,学生有了解到了明朝初期的政治环境,了解到了明太祖朱元璋的治国思想。这为本课的学习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基础。
三、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对于郑和下西洋与戚继光抗倭的讲解、分析和思考,引导学生养成多角度思考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郑和下西洋路线图的释读,培养学生掌握识读地图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郑和下西洋过程中处理与周边各国矛盾的相关史事的呈现,培养学生形成和平友好交往的世界观。通过对倭寇产生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认识对外开放的重要性。通过对戚继光抗倭的分析,树立捍卫国家主权的坚强决心。
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教案
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并掌握郑和下西洋的条件、目的、时间和盛况,分析理解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观察和分析图片及史料的能力。
②了解戚继光抗倭的事迹,正确认识戚继光抗倭在中华民族反侵略斗争中的重要地位。引导学生综合评价戚继光为民族英雄,以提高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分组讨论通过在地图上指、描或演示郑和下西洋的路线,形成历史的时空概念,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历史想象能力。
②收集与郑和、戚继光有关相关资料,使学生学会从教科书或教科书以外获取信息,学会搜集和运用有效信息思考和能自主探究学习,学会正确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郑和下西洋与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他的远航增进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交流这些史实,增加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②学习戚继光抗倭的事迹,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
【教学重点】
郑和下西洋的史实和戚继光抗倭的事迹
【教学难点】
郑和能成功地实现远航西洋的条件
【教学方法】
本课时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有:讲述法、讨论法、阅读指导法、图示分析法等。
学习方法有:学生分组讨论法、自主探究法等。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明朝的对外关系的资料,并加以整理;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师:教师出四张中国人民邮票,这些邮票(1985年)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史实?
生:郑和下西洋。见第2张PPT。
过渡:那么郑和下西洋到底是怎样的?今天就让我们解开这个神秘的面纱一起走进
明朝的对外关系 精品教学设计
明朝的对外关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基本史实,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通过分析戚继光抗倭取得成功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观察和分析图片及史料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事件的学习,除可向学生进行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外,还可引导学生发现郑和与戚继光这二位历史人物的人格魅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健全的人格;增加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
难点:郑和成功实现远航的原因和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郑和船队图画)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众说纷纭,一说宣扬大明威德,《明史·郑和传》中记载:“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一说寻找建文帝,《明史·郑和传》中记载:“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觅踪迹”;一说发展贸易缓解财政支出,有史料称郑和下西洋使“贫民致富”、“国用充足”;另有包抄帖木儿帝国、扫荡张士诚旧部、解决军事复员问题等说法。面对这么多的说法,我们该取哪一种观点呢?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下《明朝的对外关系》。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郑和下西洋
1.(多媒体出示问题: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背景)读教材,回答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条件答案提示:15世纪初,明朝经济逐步繁荣,国力雄厚,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强国。
2.(多媒体出示问题:郑和下西洋的目的)读教材,学生抢答郑和下西洋的目的
答案提示: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政治目的)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经济目的)
明朝的对外关系教学设计
明朝的对外关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明朝的对外关系,掌握明朝的外交政策和实践。
2.理解明朝对外贸易的重要性,了解明朝与周边国家和欧洲国家的贸易往来。
3.掌握明朝在对外关系中所取得的成就和失败,并分析其原因。
二、教学内容
1.明朝对外关系概述
2.明朝对周边国家的政策与实践
3.明朝与欧洲国家的贸易往来
4.明朝在对外关系中所取得的成就和失败
三、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中国历史上几个重要时期的对外关系,如汉武帝时期、
唐太宗时期等,并提问:你们知道明朝时期中国是如何处理自己与周
边国家和欧洲国家的关系吗?
2.讲授(30分钟)
a) 明朝对外关系概述
介绍明朝建立之初,采取“四夷同文”的政策,以安抚少数民族。随
着时代发展,出现了“禁海令”、“海禁令”等限制海上贸易的政策。明朝时期,对外关系主要包括与周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和
与欧洲国家的贸易往来。
b) 明朝对周边国家的政策与实践
详细介绍明朝与蒙古、朝鲜、日本等周边国家的关系。重点讲述了明
太祖和元朝蒙古的关系,以及永乐年间朝鲜和日本向明朝进贡的情况。同时,也介绍了明朝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和开发。
c) 明朝与欧洲国家的贸易往来
介绍明朝与欧洲国家的贸易往来情况,如荷兰人马丁·海因里希·克拉普曼(Matthijs Quast)率船前来中国进行贸易,以及葡萄牙人在中国建立商业站点等。
d) 明朝在对外关系中所取得的成就和失败
分析明朝在对外关系中所取得的成就和失败,并探讨其原因。如明太祖时期成功击败元军,但后期未能有效处理好西北边境问题;永乐年间通过进一步加强对周边国家的控制和管理,使得明朝在东亚地区的影响力达到了顶峰;但后期因政策失误和内忧外患等原因,导致明朝对外关系的失败。
《明朝的对外关系》教学设计
《明朝的对外关系》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是材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包括三个板块“郑和下西洋”、“XXX抗倭”及“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三部分内容反映出明朝的对外关系既有友好往来又有战争冲突。这表明明朝在努力发展对外友好、促进经济文化交流的同时,也在积极组织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呈现出与前朝不同的特点。这一不同特点与明朝时中外历史发展息息相关。明朝时,中国仍然处于世界农耕文明的前列,在对外关系上秉承开放心态,XXX七下西洋,主动外交,开创了明朝对外交往的盛世局面;另外,16、17世纪,欧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开启了近代化进程,给明朝带来很大冲击,随着中期国力减弱,海防松弛,东南沿海受到倭寇的侵扰,为了保家卫国,一场反侵略战争在所难免。通过本课的研究,使学生对明朝的对外关系有整体的认识,因而有重要的地位。【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正处于童年期向少年期的过渡阶段,大部分学生求知欲较强,对历史有较浓厚的兴趣。但对问题但对问题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语言的表达能力比较低,归纳能力欠缺,
而本课涉及的空间概念较多,学生的知识储备不足,加上古今地名的叫法不一致,给学生的研究带来不便。因而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活动,把历史事件与时间、空间紧密地联系起来,从而让学生形成准确的时空概念。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1、创设情境,促使学生主动参与。
2、构建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体验,在参与中获得开展。
3、设置问题,激发思考,合作探究。
《明朝的对外关系》教案
《明朝的对外关系》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基本史实。
-理解郑和下西洋的意义和戚继光抗倭的性质。
-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展示图片、播放视频等方式,引导学生直观感受历史。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合作学习和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郑和下西洋所体现的大无畏精神和勇于开拓的精神。
-学习戚继光不为名利、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爱国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郑和下西洋的史实和意义。
-戚继光抗倭的事迹和反侵略性质。
2.难点
-理解明朝对外关系的变化及其原因。
-正确评价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史料分析法、多媒体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展示郑和下西洋的船队图片或播放相关视频片段,引发学生兴趣。
-提问学生对明朝对外关系的初步了解,导入新课。
2.郑和下西洋
-让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回答郑和下西洋的时间、目的、
规模等基本问题。
-利用地图或动态演示,展示郑和下西洋的路线,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
-组织学生讨论郑和下西洋的意义,如加强了中外交流、促进了文化传播等。
-引导学生分析郑和下西洋成功的原因,如明朝的强盛、航海技术的先进等。
3.戚继光抗倭
-讲解倭寇的概念和危害,以及明朝中期倭患严重的情况。
-讲述戚继光抗倭的主要事迹,如组建“戚家军”、台州九战九捷等。
-分析戚继光抗倭胜利的原因,如戚继光的军事才能、民众的支持等。
-强调戚继光抗倭的性质是反侵略斗争,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明朝的对外关系教案
明朝的对外关系教案
教案标题:明朝的对外关系
教学目标:
1. 了解明朝时期的对外关系发展历程;
2. 掌握明朝时期与邻国的外交政策和对外贸易;
3. 分析明朝外交政策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教学内容:
1. 明朝时期的对外关系概述
a. 明朝建立初期的外交政策
b. 明成祖时期的对外战争与外交活动
c. 明朝与西方国家的交往
2. 明朝与邻国的外交政策和对外贸易
a. 明朝与蒙古、朝鲜的关系
b. 明朝与日本的外交交往
c. 明朝与东南亚国家的贸易关系
3. 明朝外交政策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a. 对外贸易的繁荣与国家经济的发展
b. 外交政策对明朝社会稳定的影响
c. 外交政策对明朝政权的巩固与衰落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或简短的故事引起学生对明朝对外关系的兴趣。
2. 介绍明朝时期的对外关系概述,让学生了解明朝建立初期的外交政策。
3.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研究明成祖时期的对外战争与外交活动,并向全班汇报。
第二课时:
1. 回顾上节课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明朝与邻国的外交政策和对外贸易的重要性。
2. 分组活动:每个小组研究明朝与一个邻国的关系,包括蒙古、朝鲜、日本和
东南亚国家,并制作海报或PPT进行展示。
3. 全班讨论:让学生就各组展示的内容进行讨论,总结明朝与邻国的外交政策
和对外贸易的特点。
第三课时:
1. 引导学生思考明朝外交政策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2. 分组活动:每个小组讨论一个主题,如对外贸易的繁荣与国家经济的发展,
外交政策对明朝社会稳定的影响,外交政策对明朝政权的巩固与衰落等,并撰
写小组报告。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明朝的对外关系是历史七年级下册的第15课,本课主要内容有:郑和下西洋、葡萄牙殖民者侵占澳门、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等。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明朝时期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情况,认识我国在这一时期的海洋地位和民族精神。
二.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我国古代历史有一定的了解。但他们对明朝的对外关系知识掌握不多,对于海上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等重要事件还需进一步引导和讲解。此外,学生对于我国古代海洋文化的了解相对较少,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拓宽视野。
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经历和成就,认识葡萄牙殖民者
侵占澳门的历史背景,掌握戚继光抗倭的历史事实,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经过。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自豪民族精神的情怀,树立
正确的海洋观念,增强海防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郑和下西洋的经历和成就,葡萄牙殖民者侵占澳门的历史
背景,戚继光抗倭的历史事实,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经过。
2.教学难点: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葡萄牙殖民者侵占澳门的影响,
戚继光抗倭的战略战术,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历史意义。
五. 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事件,
提高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激发学
生学习动力。
3.案例分析法:以典型历史事件为例,深入剖析事件背后的原因和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人教版2016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击倭寇的史实。掌握明朝的对外关系概况即对外友好交往与冲突。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观察郑和下西洋的路线图,了解西洋的地理位置和郑和船队所到之处,通过材料分析与比较,认识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以及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欣赏郑和和戚继光的人格魅力,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人生观,增加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树立崇尚英雄,精忠报国的意识。
教学导入:出示一副船在海上航行的动图,启发学生,看到此图你会想到什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答案很多:有的说造船业发达,有的说出海贸易,有的说是客轮,有的说可能是友好交往。
教学重点:戚继光抗击倭寇的事迹和郑和下西洋的史实。
教学难点:郑和成功下西洋的原因和戚继光抗倭胜利的原因。
二、教学新课:
(一)、郑和下西洋—友好交往
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70-72页,完成思维导图。思维导图包括郑和下西洋的背景、在位皇帝、目的、概况、影响。
(二)、合作探究
1、学生自学后,教师出示《郑和下西洋路线图》,引导学生读图了解西洋的地理位置。
2、材料分析:郑和七次下西洋的条件。
(1)史书记载洪武末年时:“仓廪充积,天下太平”。建文帝时期:“家给人足,外门不阖”。到永乐年间,明王朝统治已臻极盛。
(2)明成祖即位后随着国内形势的好转,眼光始移向海外,要求扩大对外关系,以远播明朝声威,进一步健全朝贡体系。
(3)宋元以来,海船制造技术与航海水平大为提高,如罗盘针的发明,气象测量的进步,航海的勘探等,海外地理知识也日见丰富。
3、结合下面郑和与哥伦布海航情况比较表,探讨郑和下西洋的地位与影响。
(3)郑和下西洋动态图
学生探讨后师小结:
积极影响:
●时间长,规模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
●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航海事业并做
出了伟大贡献。
郑和下西洋向外邦宣扬了我国威,到了明朝中期国家并非太平盛世,东南沿海地区有倭寇来犯。葡萄牙殖民者攫取在广东澳门的居住权。
(三)戚继光抗倭—战争冲突
引导学生自学教材,仿照教师提供的郑和下西洋的思维导图,做出戚继光抗击倭寇的思维导图。教师规定时间,点拨做历史事件思维导图时应包含的历史要素。小组展示思维导图,小组间互相做出评价。
材料分析
材料一: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倭寇袭击浙东的宁波、台州,“攻掠诸郡邑无算,官民廨舍焚毁至百千区”。嘉靖三十四年,戚继光调任浙江,招募军队抗倭。嘉靖四十年,戚继光九战九捷,大败倭寇于台州。嘉靖四十四年,他与俞大猷配合,击灭盘踞在广东南澳的倭寇,最后荡平了东南沿海的倭寇。——《张岂之《中国历史新编》
材料二:万众一心兮,群山可撼。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主将亲我兮,胜如父母。干犯军法兮,身不自由。号令明兮,赏罚信,赴水火兮,敢迟留!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杀尽倭寇兮,觅个诸侯。
--戚继光《凯歌》(1)分析材料一,结合材料信息指出戚继光抗倭的战绩,评价戚继光的行为。
(2)根据材料二指出戚继光为什么能够荡平东南沿海的倭寇。
(3)有人说戚继光”和岳飞都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教师点拨:民族英雄的含义是反抗外来侵略,岳飞的抗金斗争是中华民族内部兄弟民族之间的斗争,所以岳飞是抗金名将。
(4)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一片丹心风浪里,心怀击楫敢忘忧。遥知百国微茫外,未敢忘危负岁华。通过诵读以上诗句,感悟戚继光的人格魅力。
教师小结:戚继光的抗倭斗争,抗击了外来侵略,平息了我国沿海地区的倭患,捍卫了我家主权和领土的完整,保卫了我国沿海地区人民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四)葡萄牙殖民者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出示澳门地区的地图,了解澳门被葡萄牙殖民者攫取的事实,补充1999年12月20日我国运用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三、课堂小结
明朝前期,我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郑和下西洋同亚非各国的经济和文化交流频繁,属于友好往来。明朝中后期,国势日渐衰落,倭寇入侵,倭患猖獗,戚继光领导了反侵略的抗倭斗争,并取得了胜利,表现为冲突与战争。明朝对外交往的特点的演变,直观地反映了当时处于封建社会末期的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已经落后了。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