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序讲课实录1
滕王阁序优秀教案(最新7篇)
滕王阁序优秀教案(最新7篇)
高中语文《滕王阁序》公开课优质教案篇一
【教学目的】
1、背诵全文。
2、学习体会本文优美的语言及其表达方式,了解骈文的两大特征,对偶与用典,进行文言仿写训练。
3、积累文化知识。
【教学重点】
1、理解基础,熟读本文直至背诵。
2、通过仿写感受了解文言的特征。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1、预习,理解注释中的重要典故,了解有关文化知识。
2、教学可分两个层次:对于文言文基础较薄弱的学生,教学目标应定位于"理解文意、熟读成诵"上;对于有一定文言基础的学生,可定位于"理解、背诵、仿写"上,即增加一个动手操作的环节。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课前出示一段中学生创作的文言习作:
悲哉秋心,萧条凄瑟,西风飒过,万木咸荒。苇叶纷下,芜杆迁黄。三五之月,新上田桑,明明若水,触目生凉。离人频顾,羁客成伤。中夜不寐,林下彷徨。哀歌骚辞,从风流荡,鱼雁闻声,中心惶惶。.。.。.
(孔立新主编《高考状元作文》P271,文汇出版社)
大家相信吗?这段文字出自一位17岁的高中生之手。
1999年,这位同学参加了上海市高考,以一篇洋溢文言气息的作文获得了高考作文满分的好成绩!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上海高考语文阅卷中心组组长王光祖先生对他的作文评价是:"思想严密,层次清楚,语言老到,体现出良好的语言素养。"
今天,我们的任务一是背诵这篇千古名篇;二要学写一段文言。
(解说:同年人的成功对学生更有说服力也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新奇的任务往往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以往的文言文教学一般只要求学生读懂、会背,进行文言文写作对于学生而言似乎无异于天方夜谭,但恰恰如此,才更容易使学生产生跃跃欲试的激情。)
《滕王阁序》课堂实录
THANK YOU
感谢聆听
03
课堂互动
提问环节
总结词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详细描述
在提问环节中,教师针对《滕王阁序》的内容,向学生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引导 学生深入思考文章的主题、写作技巧和作者的情感。通过回答问题,学生能够加 深对文章的理解,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小组讨论
总结词
学生合作学习
详细描述
小组讨论环节中,学生被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内的学生就《滕王阁序》展开讨论。他们交流彼此的看法,共同探 讨文章中的难点和重点。通过小组讨论,学生能够相互学习、互相启发,培养自己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滕王阁序》课堂实录
授课教师:
2024-01-03
目
CONTENCT
录Biblioteka Baidu
• 课堂导入 • 课文解析 • 课堂互动 • 课后作业 • 教师总结
01
课堂导入
背景介绍
历史背景
《滕王阁序》是唐朝诗人王勃的一篇著名骈文,创作于唐高宗年 间。滕王阁是唐太宗李世民之子滕王李元婴的宫殿,后因年久失 修而毁,仅留下这篇文章传世。
课后作业
背诵全文
总结词:巩固记忆
详细描述:背诵全文是《滕王阁序》课后作业的重要环节,有助于巩固学生对文 章的理解和记忆,培养语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仿写练习
总结词:实践应用
滕王阁序全文课堂实录
滕王阁序全文课堂实录
教师:请同学们齐读第一段:
原文: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zhěn,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ōu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fān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huáng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qǐ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yì范,襜chān
帷wéi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清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教师:我认为王勃的第一段写得不好,于是,我给大家写了一段,请大家听听:
这里:历史悠久,地理重要;物产丰富,名人众多;敬仰!
今天:高人云集,文武兼有;置身雄城,恰逢胜宴;高兴!
教师:多么简明扼要啊。我写得怎么样,好不好?
学生:不好。
教师:为什么我的简明还不如王勃的罗索,谁来说一下?
学生:你的不够形象不够具体,内容也太单薄。
教师:现在我们来还原一下。如,我说的“地理重要”,王勃是怎么说的。
学生: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特别具体
教师:我只写了“物产丰富,名人众多”八个字,王勃写了什么?
学生: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fān之榻。
教师:还少了一句,四个字的。
学生:俊采星驰。
教师:王勃写得形象,写得精致,这几句话,就为中华民族增加了几个成语,如“物华天宝”、
“人杰地灵”、“下榻”等。还有我们造就了一个有名的演员,周星驰。
再看,我写的“文武兼有”,而原文是哪几句?
学生: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清霜,王将军之武库。
滕王阁序 教学实录
滕王阁序教学实录
教材
2014-08-05 09:06
滕王阁序教学实录
一导语设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国学大师梁启超曾以这段意思中包含哲理的话勉励清华学子,是说以大勇气,大坚韧来面对困境,以大胸怀大品德来感召世人。尤其是“厚德载物”包含着学校对一切有上进心有抱负的青年学子的殷切期望。下面我们全体同学大声朗读这句有着特殊生命体验的话语。师:对,厚德载物,听了同学们充满激情的声音,我前眼前出现了这样的图景:二千多年前,正因为一位名叫曹娥的女子的纵身一跃,滔滔的江水因弱小的身躯而有了一个女性温柔的名字曹娥江,静静伫立的江畔的江南第一庙曹娥庙.(东汉汉安二年(143年)五月端午在曹娥江(时称舜江)上举行迎潮神(伍子胥)仪式中不幸溺水而死,尸体亦被浪涛卷走。年仅14岁的曹娥痛失慈父,昼夜不停地哭喊着沿江寻找。到十七天时,她脱下外衣投入江中,对天祷祝说:若父尸尚在,让衣服下沉;如已不在,让衣服浮起。言毕,衣服旋即沉没,她即于此处投江寻父。五日后,已溺水身亡的曹娥竟背负父尸浮出了水面。此事迅速传扬开去,轰动朝野。汉桓帝元嘉元年(公元151年),上虞县令度尚上报朝廷将其封为孝女,并将原葬江东的坟墓迁移到江西南首的官道旁边(即曹娥镇今址),并为曹娥立碑建庙,以彰扬她的一片孝心。后来人们把流经该地的一段江名改称为曹娥江。)一千多年前,正因为一位少年天才的完美演出,让西边的落霞与孤鹜见证了天才王勃的诞生,一座原本普通的阁楼从此成为世人朝拜的圣地。今天,一位叫潘碧秀的女性作家登临名楼滕王阁(“中国古代四大名楼”鹳雀楼,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之一),用女性的细腻和敏感再次祭奠心中的天才,细腻敏感到何等地步,朗读就知道?
《滕王阁序》教案(通用8篇)
《滕王阁序》教案
《滕王阁序》教案(通用8篇)
作为一名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滕王阁序》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滕王阁序》教案篇1
第一课时
学习目的:
1、通过反复朗读,领略骈文的神韵之美。
2、了解本文写作背景
学习重点:
1、不同形式对偶句的朗读,特别是句读的切分。
2、认真朗读,弄清典故,把握文意。
学习难点:
弄清典故,把握文意。
学习方法:
朗读法,讲解法
教具学具:
Ic课件
讲课前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预习课文,通读课下注释并思考下列问题。
1、叙事是哪一段?概括大意。
2、写景是哪几段?概括大意。
3、抒情是哪几段?抒发了什么感情?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号称江南三大名楼,有联赞曰:“洞庭月,衡岳云,巫山雨,
波撼气蒸,揽天下风光,堪称独步;崔灏诗,范相记,王勃序,两
楼一阁,数江南文物,各有千秋。”
二、学习新课。
1、作者简介:
王勃,字子安。初唐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称“初唐四杰”,王勃的送别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为名作,名句有“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境开阔,甚相慰勉。《滕王阁序》在唐代已脍炙人口,传为佳话。
唐高宗在位期间,为王勃之才一叹二叹,乃至于三叹,在初唐时即被传为佳话。王勃十四岁不到就去应幽素举。应试之日,到禁卫禁场的考场,用眼四观,见全是年长的公子、束发秀才、白首童生,唯独自己还是一个孩童。当主考官点名点到王勃时,见其长衫拖地,乳臭未干,一脸稚气,心中颇有几分不快。王勃非常聪明,见状,连忙上前叩拜施礼,说:“宗师爷在上,学生龙门王勃前来参拜领教。”这几句话听者颇觉顺耳。主考官这时突生奚落之念,出口道:“蓝衫拖地,怪貌谁能认!”王勃仗胆反讥:“紫冠冲天,奇才人不识。”主考官笑,再戏谑道:“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王勃趣答:“今朝攀桂步蟾宫,必定有我。”主考官窃喜,拊掌道:“神童,神童,果然是龙门神童,准考。”
滕王阁序试讲逐字稿-精品
滕王阁序
(-)常识导入,引出课题
教师通过对我国四大名楼的提问和学生的回答引出滕王阁,再由滕王阁引出千古名篇《滕王阁序》。
教师:在我们的祖国这片神奇的大地上,积淀了五千年的文化遗产,宫殿园林、亭台楼阁比比皆是。在众多的人文景观中,“中国古代四大名楼”因其精美的建筑艺术而流传千古,更因名人的游历题诗而具有了特殊的含义。那么有谁知道“中国古代四大名楼”呢?
学生1: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毗邻君山与洞庭湖,自古就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的美誉。
学生2:黄鹤楼位于武汉,历史上的黄鹤楼曾经屡建屡毁。
学生3:鹳雀楼位于山西。
学生4:滕王阁面临赣江,处于赣江和抚河交汇处。唐高祖之子滕王李元婴任都督时,于公元653年下令在江西南昌修建。以封号为名。
教师导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写滕王阁的经典名作一一《滕王阁序》。(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教师通过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讲解《滕王阁序》的背景知识,并对作者王勃进行介绍。
教师:通过大家的预习,谁能来讲讲与《滕王阁序》相关的文学常识呢?
学生1:《滕王阁序》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又名《滕王阁诗序》《宴滕王阁序》。滕王阁因滕王李元婴得名。李元婴是唐高祖李渊的幼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他骄奢淫逸,品行不端,毫无政绩可言。但他精通歌舞,善画蝴蝶,很有艺术才情。他修建滕王阁,也是出于歌舞享乐的需要。
学生2:序是文体的一种,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本文是饯别序,即临别赠言,属于赠序类的文章。
学生3:王勃,唐代诗人,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26岁时,王勃南下探亲,路过南昌,赴都督阎某在滕王阁的宴会,赋诗并作序。后在赴探亲途中渡海溺水受惊而死。《滕王阁序》遂成为他的“绝唱”。2.教师播放朗读音频,提醒学生跟读。
滕王阁序特级教师课堂实录
滕王阁序特级教师课堂实录
滕王阁序这篇古文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教师应该做好准备指导学生认真学习。跟着店铺看看滕王阁序特级教师课堂实录,希望对您有用。
滕王阁序特级教师课堂实录第一课时
师:不读十遍不上课。读完《滕王阁序》,还喜欢这篇文章啊?喜欢的请举手。
(寥寥六人举手。)
师:喜欢的理由往往都是相似的,而不喜欢的理由却未必全同。我想听听不喜欢的理由。
生1:不知道写什么。
师:你觉得他写了什么?
生1:写了游玩滕王阁的过程。
(生笑)
生1:(悔)不是一篇“游记”,而是“序”。
师:“游记”与“序”有什么区别呢?
生1:游记主要是记叙、描写为主,而“序”主要以议论、抒情为主。《滕王阁序》还是有眼前景抒发自己的人生感受,抒情、议论的成分很重。就跟《兰亭集序》一样的,这个“序”是“滕王阁诗”的“序”。
师:其实你对文章还是读懂了,这篇文章的整体思路是——
生:(杂语)事——景——情。(教师板书:事——景——情)
师:我们暂且还是放一放,我还是想听一听大家不喜欢这篇文章的原因。下一位。
生2:生字词太多。
师:确实有很多,大家读书时候查了么?
生:查了。
师:我想因为生字词多而不喜欢一篇文章,就跟因为我衣服上有个补丁而不喜欢我一样……(生大笑)下一位。
生3:典故太多,理解起来太费力。
师:确实是这样。我们后面来谈。下一位。
生4:句式太整齐,一口气读不下来。
师:你举一段文字试试看。
生4:(读“嗟乎!时运不齐……岂效穷途之哭!”,读得气势恢宏,抑扬顿挫,饱含感情)(生鼓掌)
师:读得很好啊。
生4:我很喜欢这段文字。读了很多很多遍。
滕王阁序》特级教师课堂实录
滕王阁序》特级教师课堂实录作为经典佳作,《滕王阁序》既彰显了作者的积学之富、体察之微、文采之炫、文思之敏、抱负之大,又集音韵之美、文句之美、景物之美、感情之美于一体,浑然天成,实为千古骈俪绝调。这样一篇对于学生难得一见的美文,对于教师来说却是教学上的难文——如何做到长文短教、深文浅教、名文,我在教学时以“美的发现”为着力点,尝试了美文美教。下面呈现这节课的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大家好!我想问的是,你们读过这篇文章后,最大的感受是什么?用一个字来回答我。
生:(异口同声)美。
师:是的,这是一篇难得一见的美文。我们平常看见美人美物总要多看几眼,那么面对这篇美文,我们也应该多读多品,引用阿尔卑斯山下那句碑文就是:“慢慢走,欣赏啊!”那么,我们要欣赏这篇课文哪些方面的美呢?
生1:写景美,抒情美。
生2:音节美,名句美,风景美。
生3:“韵之美”“句之美”“景之美”“情之美”。
师:好一个“韵之美”“句之美”“景之美”“情之美”。我同意学生3较为全面的归纳,我们先来感受本文的“韵之美”。马上
我们以1到4段为例,分角色朗诵。诵读的节奏、语速、语气等的变化都得服从情感的变化,我们先了解各段写了什么内容,情感有怎样的变化,然后才来把握朗读的技巧。先看本文的总体思路是怎样的?
生:本文总体思绪是“事——景——情”。第1段:记事,写宴会盛况。第2、3段:写景,写登阁所见,第4至7段,议论,表达感情。
师:好的,下面我们就分角色朗诵。全班集体朗读第一段,这一段作者记叙宴会盛况,我们集体朗诵,就是要营造文势,渲染盛况。
《滕王阁序》特级教师课堂实录
《滕王阁序》特级教师课堂实录
作为经典佳作,《滕王阁序》既彰显了作者的积学之富、体察之微、文采之炫、文思之敏、抱负之大,又集音韵之美、文句之美、景物之美、感情之美于一体,浑然天成,实为千古骈俪绝调。这样一篇对于学生难得一见的美文,对于教师来说却是教学上的难文——如何做到长文短教、深文浅教、名文新教,我在教学时以“美的发现”为着力点,尝试了美文美教。下面呈现这节课的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大家好!我想问的是,你们读过这篇文章后,最大的感受是什么?用一个字来回答我。
生:(异口同声)美。
师:是的,这是一篇难得一见的美文。我们平常看见美人美物总要多看几眼,那么面对这篇美文,我们也应该多读多品,引用阿尔卑斯山下那句碑文就是:“慢慢走,欣赏啊!”那么,我们要欣赏这篇课文哪些方面的美呢?
生1:写景美,抒情美。
生2:音节美,名句美,景色美。
生3:“韵之美”“句之美”“景之美”“情之美”。
师:好一个“韵之美”“句之美”“景之美”“情之美”。我同意学生3较为全面的归纳,我们先来感受本文的“韵之美”。马上我们以1到4段为例,分角色朗诵。诵读的节奏、语速、语气等的变化都得服从情感的变化,我们先了解各段写了什么内容,情感有怎样的变化,然后才来把握朗读的技巧。先看本文的总体思路是怎样的?
生:本文总体思路是“事——景——情”。第1段:记事,写宴会盛况。第2、3段:写景,写登阁所见,第4至7段,议论,抒发感情。
师:好的,下面我们就分角色朗诵。全班集体朗读第一段,这一段作者记叙宴会盛况,我们集体朗诵,就是要营造文势,渲染盛况。
滕王阁序讲课实录共98页PPT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滕王阁序讲课实录
•
46、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 留。
•
47、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Fra Baidu bibliotek
48、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
49、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 有所长 。
•
50、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 ,箪瓢 屡空, 晏如也 。
▪
谢谢!
98
《滕王阁序》课文精讲
《滕王阁序》课文精讲
1.第一段作者是如何写洪州的地理风貌的?突出了什么特点?
提示:“豫章故郡,洪都新府。”由古及今,写名称的沿革,兼顾历史与现实,道出历史的久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由天及地,写界域的广大,可见辖境的辽阔。“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具体写地理位置,写出了地势之雄。
2.第二、三段描写了滕王阁的宏伟构筑及周围美丽秋景。本部分是怎样将叙事、写景与抒情融合在一起的?
提示:本部分作者带着读者趋名楼,登高阁,览观楼台的壮丽、山川的旷远、市井的繁华、舟楫的众多,点缀以渔歌、雁声,描绘出一幅色彩鲜明、情景交融的图画。“潦水尽而寒潭清”,清澈的潭水给人清爽的感觉。高耸入云,溢彩流丹的滕王阁令人叹为观止。“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朦胧秋景,“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的富庶祥和都洋溢着作者无比愉悦的心情。作者写自己的喜悦心情毫不张扬,而是寓情于事于景,含蓄婉转地表达出来的,给人天衣无缝、妙合无垠之感。
3.第四、五段的思路是如何安排的?作者的情感有何变化?
提示:本部分写由欢乐的宴饮娱乐引发的
人生感慨。“遥襟甫畅”以下八句,铺叙欢饮
娱乐的场景:管弦之盛,歌声之美,人才之多。
“四美具,二难并”之后于诗酒歌管之中,忽
发深沉的感伤。“穷睇眄于中天”引出“天高
地迥”二句;“极娱游于暇日”,引出“兴尽
悲来”二句,表露出对人生短暂和功业未就的
伤感以及自己在“命运”面前的无能为力,即
以直抒的方式吐露内心深层的孤独感。“望长
安于日下”以下十句,联系个人身世,以直抒
滕王阁序课堂实录
《滕王阁序》课堂实录
---叹千年之才,感千年之悲
黑龙江省伊春市第一中学刘士友
导语设计:
师:一千多年前,一个童子再南下探亲的途中路过滕王阁参加了一次盛会。由于他的当仁不让,由于他的放旷傲慢,更由于他的千古文才,才有了这篇名垂千古的佳作。当风景和名人通过文化联系到一起的时候,就有了一种底蕴,成为了一种信仰。这个童子就是王勃,在登高览胜,极尽兴致之后,一种亿万斯年文人共有的悲情涌上了王勃的心头。好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滕王阁,去游览胜景,品悟斯情。
既然要品悟这种感情,那么我们就有必要先来了解一下作者。
师:有哪位同学愿意和同学们交流一下王勃的生平资料?
生:
生:
师:好,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了解一下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
(播放视频滕王阁传奇)
师:同学们之前都读过课文,那你们喜欢其中的那一句呢?阎公也惊叹这一句为天才之句,那么这一句到底为什么能跨越千年时空而传唱不衰呢?
生: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师:我们首先来看这一句属于写景还是抒情呢?
生:写景
师:好,那我们就从写景入手分析,看看作者都用了那些写景的表现手法来描绘这一幅美丽的画面呢?我给大家提供了四个角度
明暗结合
动静结合
远近结合
点面结合
生:
生:
师:苏轼曾经说过“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几位同学都从图画美的角度来鉴赏这一句,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视觉感受,让我们不得不惊叹王勃的千古之才。
师:近代大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了“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之说,他举例说: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有我之境也;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那么这一句属于那一种呢?
2.4滕王阁序第一课时课件(鲁人版必修4)
作业
• • • • • • • • •
1 朗读直至背诵 2 仿照课文中句式,写对偶句 A:滕王阁中,高朋满座 —————————— B :见秋水之浩淼, ———————— 参考答案:A 都督宴上,胜友如云 B 望长天之明彻 3 找出文中所有典故,细细体会其含义。
滕王高阁临江渚, 画栋朝飞南浦云, 闲云潭影日悠悠, 阁中帝子今何在?
• • • • • • • •
朗诵这两段文字,体会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 欢饮之乐; 对宇宙无穷的感慨; 对人生无常的感叹; 为自己怀才不遇而悲伤; 认识现实后的自我安慰; 对理想人格境界的追求; 豁达乐观的情怀。
• 2 警句:本文对警句的提炼方式灵活。 • 直接概括。例:物宝天华------徐孺下陈蕃之 榻 • 表面矛盾而意思连贯。例:老当益壮,宁移 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 连接不相关的事物而造成独特意境。例:关 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 乡之客 • 这些警句大多具有很深的蕴意。
明 确
写宴会盛况
第四段 兴尽悲来
管弦之胜,歌声之美
宴会豪华,人物高雅
叹天地之大,宇宙无穷(反村人之渺小) 人生无常,盛衰有时, 怀才不遇,报国无路
言自己虽时运不济,但因之自勉,从消沉中振起, 第五段: 理想、志节不变
分析第四部分
• 写自己报国无门之情怀:勃------慕宗悫之长 风
《滕王阁序》教学实录(苏教版高二必修五)
《滕王阁序》教学实录(苏教版高二必修五)
《滕王阁序》教学实录 (苏教版高二必修五)
《王阁序》是很难啃的一篇优秀的文章,症结是学生自己的生活经历和诗人存在很大的隔膜,由于教者肤浅的阅读,本身也无法被文字所打动,而套用一些流于表面的不属于自己的一些论断,无论教者如何着力和卖力,只是隔靴蚤痒。如果一篇优秀的文字自己没有阅读透,没有读出属于作品的味道,属于自己的味道,而仓促上马,这和烂尾子工程有何区别,甚至还不如。简直可以不上。如果教师的内心是一沟死水,想激起学生的心理的波澜,是异想天开,痴人说梦。教者必须要放大自己的眼睛,敞开自己的心灵,学会被亲近、被感动。只有自己先被文字感动,被情怀点燃,然后如何大胆取舍文本的内容,为我所用,以情动人,亲近古人,是这次设计的出发点。
建议两课时,第一课时朗读为主,少讲解。体文,较华丽,重技巧,易朗诵。
师:出示王勃非同寻常的人生经历(瞧,这个人!)
投影6岁善文辞,构思无滞,词情英迈。
9岁鉴赏力超群,得颜师古注《汉书》读而作《指瑕》以正其失。
14岁被赞为神童,并向朝廷表荐,成为朝廷最年少的命官,被授朝散郎。
17岁时就做了沛王李贤王府侍读。王勃《周易发挥》五卷,对推步历算尤其精通,曾作《大唐千岁历》。
18岁,侍读一年,他因为“戏为《英王鸡》”一文,被唐高宗怒逐出府,22岁时,他好容易又得补为(GUO)州参军,可是又因为“匿死罪官奴,恐事泄,辄杀之“犯下死罪,遇大赦天下,免除灾难。但宣告了他仕途的终结,也连累了他的父亲。王父因儿子王勃犯罪,被贬为交趾县令,远谪到南荒之外。
《滕王阁序》教学实录(人教版高二必修五)
《滕王阁序》教学实录(人教版高二必修五)
淄博五中马明新
教学目标:
1、浅读:熟读成诵,整体感知,把握文章结构
2、品读:品读语言,学会鉴赏和扩展语句
3、深度:把握情感,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及难点:
1、品读:品读语言,学会鉴赏和扩展语句
2、深度:把握情感,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方式:学生诵读、合作探究学习与教师点拨相结合
教学工具:多媒体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要点:熟读成诵,把握思路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知道“中国古代四大名楼”吗?
鹳雀楼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
很好,与四大名楼有关的名人诗句有哪些呢?
1.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唐崔颢《黄鹤楼》
2.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宋范仲淹《岳阳楼记》4.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5.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让滕王阁名扬天下的千古美文——《滕王阁序》吧。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浅读:熟读成诵,整体感知,把握文章结构
2、品读:品读语言,学会鉴赏和扩展语句
3、深度:把握情感,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三、出示“学习环节”
【作者及写作背景】
说到王勃,我们就会想起初中时所学过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课前同学们都预习了,关于作者,同学们了解多少呢?(王勃,唐代诗人,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他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赞为神童,16岁授官朝散郎,后因事被逐,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其中,了解作者要尤其注意这句话:因事被逐,可以看到作者的仕途是多么的坎坷。
窥一斑而知全豹——《滕王阁序》教学实录
35
ZHONGXIAOXUE KETANG JIAOXUE YANJIU
第2期
2016.6师: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种新的文学作品解读方法——“窥一斑而知全豹读书法”,也称为“立体钻井读书法”,即抓住文中蕴意最丰富的句子分析咀嚼,透过语言的表层,深入探究其内在文化精神底蕴,从而达到领悟文章主旨的目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流传千古的佳句,它的艺术魅力何在呢?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学生分小组讨论)
生1:这一名句对仗工整,“落霞”与“秋水”相对,“孤鹜”与“长天”相对,“与”对“共”,“齐飞”对“一色”,字数相同,词性一致。
师:分析得很好!对仗工整的确是这一名句的特色,但对仗除了字数和词性的一致,还有什么要求呢?
生1:还要求一句之中平仄音节交替,上下句之间平仄音节相对,“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平仄是:“仄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
师:这种工整的对仗真的是这一千古名句的魅力所在吗?著名学者胡适就曾在20世纪初号召诗人们“把从前一切束缚诗的自由的枷锁镣铐,统统推翻”。
生1:胡适先生的话只是一家之言,他那个时代的学人都比较激进,难道他写过更高明的诗吗?
师:老师很欣赏你敢于怀疑权威的精神,学习既不能尽信书,也不能迷信权威,需要我们运用自己的眼光来鉴别。不过,胡适先生还真写过诗,他的诗集叫《尝试集》。1916年胡适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我国第一首白话诗《蝴蝶》:“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生1:这首诗诗意浅露,格调也不高,唯一值得称道的是平仄和对偶,这使它看起来像一首打油诗。(生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滕王阁序》教学实录
淄博五中马明新
教学目标:
1、浅读:熟读成诵,整体感知,把握文章结构
2、品读:品读语言,学会鉴赏和扩展语句
3、深度:把握情感,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及难点:
1、品读:品读语言,学会鉴赏和扩展语句
2、深度:把握情感,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方式:学生诵读、合作探究学习与教师点拨相结合
教学工具:多媒体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要点:熟读成诵,把握思路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知道“中国古代四大名楼”吗?
鹳雀楼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
很好,与四大名楼有关的名人诗句有哪些呢?
1.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唐•崔颢《黄鹤楼》
2.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4.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5.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让滕王阁名扬天下的千古美文——《滕王阁序》吧。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浅读:熟读成诵,整体感知,把握文章结构
2、品读:品读语言,学会鉴赏和扩展语句
3、深度:把握情感,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三、出示“学习环节”
【作者及写作背景】
说到王勃,我们就会想起初中时所学过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课前同学们都预习了,关于作者,同学们了解多少呢?(王勃,唐代诗人,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他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赞为神童,16岁授官朝散郎,后因事被逐,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其中,了解作者要尤其注意这句话:因事被逐,可以看到作者的仕途是多么的坎坷。
关于本文的写作背景,请一位同学先来介绍一下。26岁时,王勃南下探亲,路过南昌,正赶上都督阎公在滕王阁的宴会,本来事先安排闫公的女婿孟学士来写一片序。可是,中国人有一个好的品行——谦让。当谦让到王勃的时候,不识时务的王勃拿起笔一挥而就写下了这篇千古美文。刚开始写的时候,引起了宾客的不满,然而当读完这篇序的时候,人们非常惊叹,宴会也极欢而散。下面我们一起来朗诵课文:
【浅读】
请同学们抬头大声的独出屏幕上的字音
一、读准字音
1、襟()三江上衣、袍子前面的部分
2、躬逢胜饯()宴会
3、鹤汀()水边平地
4、凫()渚凫:野鸭
5、川泽纡()迂回曲折
6、孤鹜()纵横奔驰,动词
7、迥()远
8、南溟()海
9、胜筵()古代席地而坐时铺的席子
10、梓()泽梓树,与“桑”相连,借指故乡
把握准这些字音以后,我们放开声音大声的朗诵,来感受一下这篇千古美文吧!(指导学生,坐姿端正,气息充沛)
二、诵读指导(幻灯片展示)
请一位同学泛读一下文章第一段。教师点评:这位同学读得非常好,但是几个断句要注意一下。本文是骈文,基本特点以对偶句为主,字数或四或六(所以骈文又称四六文),也有少数七字。同学们对于骈文了解多少呢?(很好,我们知道骈文兴起于魏晋,兴盛于南北朝时期,语言讲究:对仗、平仄、用典、藻饰、音律等特点。
对于断句,四字句的停顿只有一种模式:二二举例: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六字句的读法有五种:
(1)孟学士/之词宗(2)临/帝子之长洲
(3)钟鸣/鼎食/之家(4)气凌/彭泽之樽
(5)扶/凌云/而自惜
七字句的读法有四种:
(1)襟三江/而带五湖(2)宾主/尽/东南之美
(3)秋水/共长天/一色(4)都督/阎公/之雅望
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指导找出你喜欢的段落准确的大声朗读。(三分钟时间)
三、疏通文意
课前同学们已经对于文章的大意进行了疏通,有没有不理解的语句?请提出来。
有哪位同学能帮他解答。很好,我来强调一下这个地方:注意理解句子首先要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同时要把握准重点的实词与虚词,注意文言知识的前后迁移。
下面我们来完成学案上的文言基础知识,检查一下预习的情况。(三分钟时间)
1、通假字
俨骖腓于上路通“严”,整治。
云销雨霁通“消”,消散。
所赖君子见机通“几”,预兆。
2、古今异义
穷且益坚古义:困厄,处境艰难今义:穷困
等终军之弱冠古义:二十岁今义:无此意
盛宴难再古义:第二次今义:相当于“又”
孟学士之词宗古义:掌管文学撰述的官今义:常用来指学位
3、词类活用
襟三江而带五湖意动,以••••••为襟、为带
雄州雾列名词作状语,像雾那样
俊采星驰名词作状语,像流星那样
川泽纡其骇瞩意动,对••••••感到惊骇
屈贾谊于长沙使动,使••••••屈居
窜梁鸿于海曲使动,使••••••窜逃
宾主尽东南之美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四、把握结构
同学们对于文言基础还有没有疑问?很好,看来同学们已经几本掌握了文言基础知识,我们一起来分析文章的行文思路。课前也给同学们布置了一个任务:划分段落层次。给同学们一分钟时间来小组内交流一下。(一分钟)请小组派代表展示交流成果。
教师点拨:文章可分为几部分?(学生黑板展示——幻灯片展示)
明确:文章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地理位置,宴会主宾
第二部分(2-3):阁楼壮丽,风景秀美→一二部分主要:写景(秋之美景)
第三部分(4-5):宴会盛况,人生感慨
第四部分(6-7):身世之感,写作缘由→三四部分主要:抒情(人之心境)板书:(思路:由景到情)
五、段落赏读
把握了文章的思路,同学们感觉最喜欢你一部分呢?能否带着感情朗诵一下,并阐述喜欢的理由。
第2-3段:景色优美
第4-5段:哲理性强
作业:背诵你最喜欢的两个段落
第二课时
学习要点:赏析语言、把握情感
课堂导入:上节课我们把握了文章的思路路,下面我们一起品读一下本文的语言。
【品读】
一、同学们你感觉文中哪些句子写的好?能否带着感情朗诵一下
1、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评:注意意境和谐美,想象要自然生动,色彩要明丽。
落霞自天而下,孤鹜自下而上,故曰齐飞;
秋水碧而连天,长天净而映水,故曰一色。
2、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评:这句话把清明的湖水和紫色的暮霭加以对比;先写近水,后写远山,描写的景物显出层次,一个“寒”字体现出球的特征,抒发出秀美山川给人清爽的感觉。
3、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评:东汉马援云:“大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王勃在此化用,强调“失路之人”不要因年华易逝和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王勃此时怀才不遇,仍有这般情怀,确实难能可贵。
教师点评:同学们读得很好,赏析的也很到位,关于赏析句子我们可以从:手法(修辞)、哲理性、不同的角度(远近、俯仰、颜色、视听)等层面思考。
二、语句变奏曲:我们知道音乐中有一种变奏曲,就是用不同的声调演奏,但意义是不变的。我们将这种术语移植到我们这节课中,从文中选取一两句话(你喜欢的)通过联想、想象等艺术加工,用散文化的语言写一段文字(变奏曲)(8分钟的时间)
(布置一个作业:书面表达—把你最欣赏的一两句话写成一段情景交融的抒情散文。)品读了本文优美的语言,我们一起走进作者的内心,进一步深度这篇文章吧!
【深读】
一、同学们思考一下:文章第三部分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三分钟思考)
第四段:写宴会盛况——管弦之胜,歌声之美和宴会豪华,人物高雅
由此引发作者的感叹:兴尽悲来——叹天地之大,宇宙无穷(反衬人之渺小,人生的短暂)联系《兰亭集序》《赤壁赋》,几篇文章的写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人生无常,盛衰有时,怀才不遇,报国无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