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 科学技术价值观
科学技术观 科学技术社会论
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社会论科学技术观是指人们对科学技术的认识和理解,包括对科学技术的本质、发展规律、应用价值以及对科学技术的伦理、道德等方面的思考。
科学技术观与科学技术社会论是当前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日益受到关注的重要议题。
本文将围绕这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科学技术观是人们对科学技术认识的总体反映。
科学技术的本质是以实验、观察和推理为基本方法,以解释自然界现象和改变社会现实为基本目的的人类活动。
科学技术的发展规律包括科学发展的客观规律和技术发展的应用规律。
科学技术的应用价值主要在于满足社会需求,提高生产力和生活质量。
人们还应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伦理和道德问题进行思考,警惕科学技术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科学技术社会论是研究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的理论体系。
科学技术不仅是一种客观存在,而且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
科学技术改变了生产方式,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科学技术也对人们的生活习惯、价值观念产生影响,并可能引发一些社会伦理和道德问题。
科学技术社会论的研究对于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预测科技发展的趋势和影响、探索科技的合理运用以及规划未来科技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科学技术观和科学技术社会论的主要内容包括科学技术的价值观、科学技术与经济的关系、科学技术与社会文化的关系、科学技术与人类生存的全球意义等多方面内容。
科学技术观和科学技术社会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历史和文化的发展背景。
在世界范围内,不同国家和地区对科学技术的认识和理解也会有所不同,这些都是对科学技术观和科学技术社会论进行研究和探讨的重要内容。
面对以科技为主导的时代,我们必须正确认识科学技术观和科学技术社会论的重要性,加强对科学技术的科学性认识,推动科技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只有正确把握科学技术的价值和作用,合理利用科技创新成果,充分发挥科技对人类社会的推动作用,才能在发展中不断提高人类的文明素质和社会的整体发展水平。
科技创新核心价值观教学设计
科技创新核心价值观教学设计
简介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将科技创新核心价值观融入教学设计,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目标
1. 理解科技创新的核心价值观,包括:创新、协同、责任和共享。
2.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掌握科技创新的方法和技巧。
3. 经过科技创新活动的实践锤炼,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技创新的核心价值观,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内容
1. 科技创新核心价值观的讲解与解读。
2. 科技创新案例分享,以激发学生的探索和创新欲望。
3. 实践科技创新活动,如:创新设计比赛、创业项目计划书编写等。
4. 科技创新成果展示,以表彰和激励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精神。
教学方法
1. 情境教学法,以场景模拟的方式让学生深入感受科技创新的过程和价值。
2. 合作研究法,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科技创新活动,增强学生的协同能力和团队精神。
3. 提问式教学法,以问题驱动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教学评估
1. 考核学生对科技创新核心价值观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学生在创新方法和技巧上所取得的进步。
3. 鼓励和表彰科技创新成果展示的学生,以激励更多学生参与创新活动。
总之,教学设计必须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将科技创新的核心价值观贯穿教学全过程,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体验和掌握科技创新的方法和技巧,以培养具有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
第六讲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和社会作用PPT教学课件
外部动力
生产 交换 社会经济 分配 消费 制度 社会政治 政策 军事 先进哲学思想 哲学 保守哲学思想
文化
先进文化 落后文化
教育
2020/12/12
社会动力的复杂 性:社会各因素 对自然科学发展 的作用,既可以 体现为动力,也 可以体现为社会 环境条件;
社会因素对自然 科学的发展可以 起推动的作用, 也可能起阻碍的 作用。
科学认识活动子系统
系 统 动 力
科学社会建制子系统
2020/12/12
科学认识主体 科学认识中介 科学认识客体
科 新旧理论之间的矛盾 学 理论与实验事实之间的矛盾 知 识 理论内部的矛盾
科学劳动的人员
机构因素
组织因素 制度因素
规范因素
7
3.自然科学发展的社会动力
科学系统之外的其他社会相对独立系统对科学系统的需 求和支助是科学发展的外部推动力。主要包括社会经济、 政治、教育、文化、哲学等因素。
第一,满足好奇心的需要是科学创造行为的启动 力。
第二,释疑和求解的欲望是使科学探索行为持续 并深化的心理动力。
第三,对科学美学信念的追求是推动科学发展的 深层心理动力。
2020/12/12
6
2.自然科学发展的系统动力
科学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系统,其内部各因 素之间存在的各种矛盾以及人们对这种矛盾的意 识并付诸实际解决的需求,也是推动自然科学发 展的重要动力,简称系统动力。
15
(2)科学理论对科学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第一,科学理论为科学实践指明方向
第二,科学理论为科学实验方案的设计和实施提 供理论依据
第三,科学理论为科学实践结果的分析和加工提 供理论指导
2020/12/12
科技创新核心价值观教学设计
科技创新核心价值观教学设计
概述
本教学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科技创新的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在科技创新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目标
- 培养学生对科技创新的理解和意识
- 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创造力
-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教学内容
1. 科技创新概念介绍
- 科技创新的定义和意义
- 科技创新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2. 科技创新的核心价值观
- 以人为本:将人的需求置于科技创新的中心,关注人类的福祉和发展
- 公正和公平:科技创新应遵循公正和公平的原则,不违背伦理和道德底线
- 可持续发展:科技创新应注重对环境、资源和社会的可持续性贡献
3. 科技创新案例分析
- 分析一些成功的科技创新案例,理解其中的核心价值观体现
4. 科技创新实践活动
- 设计并实施科技创新项目,让学生亲身经历科技创新过程
-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解决问题和实践能力
教学方法
- 讲授:通过课堂讲授科技创新概念、核心价值观等知识点
-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科技创新案例和问题
- 实践:组织学生参与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 演示:展示一些科技创新产品或项目,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
教学评价
- 平时表现:考察学生对科技创新的理解和反思能力
- 作品展示:评价学生设计和实施的科技创新项目
- 课堂参与:评价学生在讨论和实践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贡献
总结
通过本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科技创新价值观,使他们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为社会的科技创新和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组织行为学-第六讲-价值观与态度
第六讲价值观与态度一、价值观(一)基本概念1.价值观:是一个人对周围各种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体评价和总的看法,是一个人基本的信念和判断。
2.价值观的两种属性:内容属性:一种事物是否重要、有意义{{强度属性:这种事物有多重要、有多大意义3.价值观体系:根据强度对一个人的价值观内容进行排序得到他的价值观体系。
4.价值系统:所有的人的价值观都是一个层次,这个层次形成了每个人的价值系统.这个系统通过我们赋予如自由、快乐、自尊、诚实、服从、公平等观念的相对重要性而形成层级> 是非观,美丑观,人生观> 生活价值观,工作价值观,婚姻价值观(二)价值观的特性1.价值观是相对稳定和持久的。
2.价值观是隐含的,通过一个人的言谈举止体现出来。
3.价值观受社会环境的影响.4.价值观具有民族性差异.(三)价值观的形成1.社会文化的影响(家庭、学校教育、同伴、社会舆论、大众传媒)2.早期社会经验习得3.遗传(四)价值观的分类1.奥尔波特:划分了六种价值观类型.1)理论型(Theoretical):重视以批判和理性的方法寻求真理。
2)经济型(Economic):强调有效和实用。
3)审美型(Aesthetic):重视外形和和谐匀称的价值。
4)社会型(Social):强调对人的热爱。
5)政治型(Political):重视拥有权力和影响力。
6)宗教型(Religious):关心对宇宙整体的理解和体验的融合。
2.罗克奇价值观调查终极价值观:理想的终极存在状态,是个体愿意终其一生去实现的目标{工具价值{观:个体更偏爱的行为方式或实现终极价值的手段3.施瓦茨的工作价值观>是员工工作中希望得到的和个人需求的表现,反映付出与回报之间的权衡倾向。
> 它是个人对工作目的与工作行为的选择和评断标准.是个人价值观结构中的重要一环,反映了个人在工作上的一般性态度,即个人对工作所持有的信念和偏好。
> 权力;成就;享乐;刺激;普遍主义;仁慈;自我导向;传统;顺从;安全秩序4.Meyer1998的现代工作价值观>将工作特征划分为三个结构:舒适与安全,能力与成长,地位与独立。
科学技术的本质、价值基准及其人文价值目标
科学技术的本质、价值基准及其人文价值目标【摘要】科学技术的本质是探索真理和解决问题,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未知领域和创造新知识。
其价值基准在于推动社会进步和改善人类生活,提升人类生产力和生活质量。
而其人文价值目标则是促进人类全面发展和实现共同理想,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科学技术不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力量。
通过科学技术,人类可以不断迈向更美好的未来,实现个体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只有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潜力并将其与人文关怀相结合,才能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建设一个更加繁荣、和谐、美好的社会。
【关键词】科学技术、本质、价值基准、人文价值、探索真理、解决问题、推动社会进步、改善人类生活、人类全面发展、共同理想、实践、未知领域、新知识、人类生产力、生活质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 引言1.1 科学技术的本质科学技术的本质是人类对自然规律和现象的认识和探索,是一种通过理性思维和实践经验相结合的方法体系。
科学技术的核心是探索真理和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科学家和工程师们不断地进行实验和观察,通过推理和验证,逐步揭示事物的本质规律,为人类提供了巨大的认识和实践价值。
科学技术的本质还包括创新和进步的精神,它是人类对世界的一种不断探索和发现的精神活动。
通过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人类能够突破传统观念和现有技术,开创新的领域和未来。
科学技术的本质还在于其理性和客观性,科学是一种严谨的逻辑推理和实证验证的过程,技术则是一种实用性和效率性的工程应用和实践。
科学技术的本质是一种不断追求真理和实用价值的知识体系,它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也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
1.2 科学技术的价值基准科学技术的价值基准是指科学技术对社会的贡献和影响,其重要性体现在推动社会进步和改善人类生活方面。
科学技术通过不断创新和发展,可以为社会带来更高效的生产力,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推动经济的快速增长。
科学技术还为人类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和舒适,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当代的科学技术社会价值观
1、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具有两重性 2、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是在社会大 STS的兴起
STS的含义
STS的含义
STS
由于科学技术具有双刃性,所以产生了 人们了解科学技术对社会的作用机制的 智力需要,以及社会对科学技术知识如 何才能最佳利用的实践需要。正是适应 这种需要,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 初产生了科学、技术与社会(STS)这 样一门新兴学科。其宗旨就是发挥科学 技术的积极作用,克服它的消极作用, 使科技真正为人类造福。
5
THE LIMITS TO GROWTH
出版社:吉林人民出版社 作 者:[美]丹尼斯.米都斯(Dennis L.Meadows)
课件
乐观主义
科学技术的发展尽管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一
些消极的效果,但只要科学技术不断取得 进步,人类社会的各种危机和困境总是可 以摆脱的,人类社会的前景将是美好的。
7
当代的科学技术社会价值观一对科学技术社会价值的反思二几种有代表性的西方科学技术社会价值观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社会价值观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指科学技术的客观属性及其规律所能满足人类社会需要的某种性能
当代的科学技术社会价值观
一、对科学技术社会价值的反思 二、几种有代表性的西方科学技术社会价值观
卡恩(Herman Kahn
课件
现实主义
只有从现实出发,全面客观地评价科学技术
的社会功能和社会后果,才能使决策正确无 误。
9
莱斯特· 布朗(LESTER R. BROWN)
• 怎么样看待科学技术?
此 路 不 通
• 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 的是福是祸?
• 人类的明天会怎样?
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社会价值观
二、几种有代表性的西方科学技术社会价值观
论科学技术价值观及科学精神
科学技术的内在本质 从形态上 看 是一种关于自然系统的知识体 系 是人们长期去粗取精 去伪存真 的结果 从过程看 是一种创新活 动 始终伴随着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 及这一作用的运动 从体制看 是一 种建制 并且越来越规范 从行为 看 是一种精神 包括实事求是 开 拓创新 严谨踏实 奉献和团体精 神 从结果看 科学技术似为双刃 剑 既是人类社会前进的推动者 又 是社会前进的叛逆者 鉴于科学技术 的内在本质 其价值可分为物质价
Hale Waihona Puke 作者单位 石家庄铁道学院人文 分院 石家庄铁道学院纪委
[参考文献] [1] 路甬祥.全面认识科学的价值及 其时代特征[EB/OL].www.people.com.cn 2005-08-20 [2] 林坚 黄婷.科学技术的价值负 载与社会责任[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 (2) [3] 张嵩.弘扬科学精神关键是深刻 领会科学的精神价值[J].锦州医学院学报, 2002 2 [4] 雷晓云.关于科学的精神价值的 思考[J]. 咸宁师专学报,2001 4 [5]刘云章 谢嘉.论科学技术与道德 的关系[J]. 石家庄学院学报,2005,7(4)
总之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 天 我们要树立正确的科学技术价值 观 合理地使用科技的物质价值 大 力提倡精神价值 正确地认识相对价 值 谨慎地利用虚幻价值并全力杜绝 负面价值 大力倡导坚定不移的求真 精神 尊重事实的务实精神 独立思 考的理性精神 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 和热爱祖国的爱国精神 努力推进科 学技术健康 持续 快速的发展 为 我国早日进入世界发达国家行列而努 力奋斗
5.路甬祥 全面认识科学的价值及其时代特征 2005
本文链接:/Periodical_dsbc-llb200701016.aspx
我的科学技术观
我的科学技术观“我的科学技术观”是一个指导人们行为和思考的理念,它提供了一种探索科学和技术的方式,并促使人们在科学和技术领域不断进步。
科学是一门关于利用自然规律的研究,技术是通过应用科学成果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
因此,“我的科学技术观”既包括科学又包括技术,而且要求我们把它们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整体。
首先,我的科学技术观鼓励人们勇于探索,发现真理,追求卓越。
我们要勇于探索未知的领域,不断发现新的科学技术,并利用这些科学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改善人类生活。
同时,我们也要坚持不懈,以不断超越自己的目标,追求卓越,不断进步。
其次,我的科学技术观鼓励人们认识到科学和技术之间的联系。
科学和技术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科学是为了发现自然规律,而技术是将这些规律应用到实际中。
另一方面,技术又是科学研究的基础,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然界,发现新的科学原理。
因此,我们要认识到科学和技术之间的重要关系,结合科学和技术,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从而为科学技术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此外,我的科学技术观鼓励人们以可持续的方式处理科学技术问题。
人类发展需要以可持续的方式利用科学技术,而不是滥用它们。
我们要尊重自然,遵守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以减少对自然的破坏。
同时,我们还要努力研究出更环保的科学技术,比如可再生能源、可持续发展技术等,以保护环境,改善人类的生活。
最后,我的科学技术观鼓励人们追求创新和进步。
人类的社会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也在不断发展,我们要积极探索新的科学技术,在实践中不断发现和创新,不断发展出更加完善的科学技术,从而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
总之,我的科学技术观鼓励人们勇于探索,追求卓越;认识到科学和技术之间的联系,结合科学和技术;以可持续的方式处理科学技术问题,尊重自然,研究出更环保的科学技术;追求创新和进步,不断发���更加完善的科学技术,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
科学研究的价值观
科学研究的价值观科学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在科学研究中,解决问题的价值观是非常重要的。
它要求我们把事情做好,解决问题,提高我们的生活水平,从而丰富我们的生活。
在不同的科学领域,科学研究的价值观也不同。
以下是科学研究价值观的几个方面:一、以科学的原则拓展我们的认知:科学是一种接近真理的方法,它嘱咐我们要直面问题,不假设任何事情,只有在严格的调查研究中才能获得可信的结果。
科学分析的过程能够使人从客观的角度进行思考,不搞偏激的思想,以及建立科学的解决问题的框架,更多的去了解自然界的规律和规则。
二、发现新的知识:科学研究的价值观在于我们可以发现新的知识。
科学研究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机会,去探索自然界,发现新的事物,从而丰富我们对自然界的认知。
同时,这些新发现也可以为我们在未来解决和应对问题提供有力的支持。
三、以科学方法改善社会:科学研究的价值观不仅在于发现新的知识,而且在于运用这些新发现来改善社会。
在生活中,有许多问题是无法通过简单的方法解决的,这些问题只能通过科学的方法去研究,从而开发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科学研究的价值观有助于提高我们的生活水平,从而改善我们的生活状况,实现社会发展。
四、以正确的价值观培养新的一代:科学研究的价值观在于可以培养新的一代。
中美两国孩子的教育不同,他们的思维方式也不同。
被赋予正确的科学价值观可以建立孩子良好的价值观,使他们在将来有更多的机会,去完成更多的挑战。
当孩子从小接受科学的熏陶,他们就会从根本上知晓自然界的科学规律,以及遵循正确的价值观。
综上所述,科学研究赋予我们多大价值。
它能够拓展我们的认知,发现新的知识,以正确的价值观改善社会,提高我们的生活水平,培养新的一代。
科学研究的价值观是我们不断把事情做的更好的动力,我们要重视这种价值观,秉承科学的精神,做出真正有意义的改变,让科学研究对我们的生活有更大的贡献。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指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的基本原则、立场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指导了我们对科学技术发展的认识和实践。
它深刻揭示了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律、科学技术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为我们正确认识科学技术的重要性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持。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对社会主义建设、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领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基本原则1. 科学技术是社会生产力的突出表现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强调技术发展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方面。
科学技术的进步对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科学技术创新不仅是实现经济增长和国家繁荣的关键,而且也是推动社会进步、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的基础。
2. 科学技术是社会制度变革的推动力量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是社会制度演进的重要推动力量。
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传统经济形态的冲击和变革有着深远的影响。
科学技术的革命性变革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同时也推动了社会制度的不断革新。
3. 科学技术是劳动者解放和人类自由发展的重要基础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认为,科学技术的进步可以解放劳动者的生产力,提高劳动者的创造能力和生产效率,实现人的自由发展。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摆脱了重复劳动和繁重体力劳动的束缚,为人类创新和创造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4. 科学技术发展要坚持服务人民、造福人民的原则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强调,科学技术的发展必须始终坚持服务人民、造福人民的原则。
科学技术的目的不是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而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科学技术的发展必须考虑到社会公共利益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二、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实践意义1. 指导社会主义建设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深刻揭示了科学技术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意义。
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科学技术的运用可以加强社会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科学技术价值观
正确,但是,也应该看到,人类所面临的困境不
仅是一个科学技术问题,而且,是一个复杂的社
会问题,因此不能指望单靠发展科技就能加以解
决。
整理课件
15
• (5)现实主义的观点。现实主义实际上是 持谨慎态度的乐观主义,可以代表这种观 点的是《综观世界全局》和《回答未来的 挑战》等著作。
• 《综观世界全局》一书是著名的环境和人 口问题专家、高级研究员莱斯特·R·布朗主 编的一本世界观察学会论文集,在这本书 的前言中布朗指出,这份报告既不打算写 成乐观的,也不打算写成悲观的,没有事 实根据的乐观主义或者不适当的悲观主义 都不能为制定政策提供坚实的依据,现实 主义才是正确的。
整理课件
24
三、对科学技术负面作用的积极对策
• 对科学技术进行社会控制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使人类做到以前所不 敢想象的事情,
• 但是目前技术应用引起的一系列问题,迫使我们 在应用这些技术成果时要采取谨慎的态度,在进 行技术推广应用的决策时,要充分估计该项技术 应用带来的较为长远的社会后果,以便发挥科学 技术的正面作用,制约和减少其有害影响,使科 学技术沿着符合人类整体利益和长远目标的轨道 发展。
• 在这样的社会里,工业骨干是电子工业、宇航工 业、海洋工业、遗传工程工业,这些工业具有自 己的特点:就是工业耗能少,可供利用的资源广 泛,能与生态系统协调发展。那时,人与自然再 也不会处于血淋淋的争斗之中,而是生态的健全, 环境的优美。这显然是乐观主义的观点。
• 乐观主义批评技术悲观主义忽视科技的作用固然
• 它一反过去《增长的极限》所提出的“外部极限” 理论,代之以有发展潜力的“内部界限”理论。 他们认为:“同外部极限理论截然相反的是,内 部界限在我们自身中存在着并孕育着无可比拟的 发展潜力。”
科学核心价值观教案
科学核心价值观教案教案标题:科学核心价值观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科学核心价值观的概念和重要性;2. 掌握科学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和内涵;3. 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科学素养;4. 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内容:1. 科学核心价值观的概念和重要性;2. 科学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和内涵;3. 科学思维的培养;4. 科学素养的培养;5. 科学精神的培养。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5分钟)通过引入科学核心价值观的概念,激发学生对科学核心价值观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Step 2:讲解科学核心价值观的概念和重要性(10分钟)通过讲解科学核心价值观的定义和重要性,让学生了解科学核心价值观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
Step 3:介绍科学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和内涵(15分钟)以“真、善、美、快乐”为核心,详细介绍科学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和内涵,并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每个核心价值观的含义和实践方式。
Step 4:培养科学思维(20分钟)通过开展科学实验、观察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引导他们从科学的角度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Step 5:培养科学素养(15分钟)通过阅读科学文章、观看科学纪录片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他们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Step 6:培养科学精神(15分钟)通过讲述科学家的故事、科学发现的历史等方式,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激发他们对科学事业的热情和追求。
Step 7:总结和拓展(10分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拓展性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探索科学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和应用。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对科学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运用情况;2. 学生完成相关练习和作业,检验对科学核心价值观的掌握程度;3.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活动,评估他们在培养科学思维、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方面的表现。
教学资源:1. PowerPoint演示文稿;2. 科学实验器材和材料;3. 科学文章和纪录片;4. 相关练习和作业。
6讲 科学技术观
23
5、几种科学价值说 、 (1)科学负荷价值说 普特南、彭加勒、 普特南、彭加勒、雷泽尔 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具有统一性。 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具有统一性。 进化论——宗教伦理学 进化论 宗教伦理学 基因理论——优生学 基因理论 优生学 (2)科学价值中立说 康德、韦伯、 康德、韦伯、石里克 科学:客观,求真, 科学:客观,求真,合乎理性和逻辑 无涉价值
15
(二)技术的本质属性
1、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统一 技术是延长人的器官的自然物, 技术是延长人的器官的自然物,技术的运用总是 要遵循自然规律,技术必须依赖自然过程和自然物, 要遵循自然规律,技术必须依赖自然过程和自然物, 技术是人类利用自然科学知识的结果。 技术是人类利用自然科学知识的结果。 技术的利用总是受社会条件的制约、社会需求的 技术的利用总是受社会条件的制约、 推动,包括经济、政治、军事、科学、教育、文化、 推动,包括经济、政治、军事、科学、教育、文化、 民族传统,不仅影响技术发展的方向、规模、 民族传统,不仅影响技术发展的方向、规模、速度和 模式,还影响技术发展的风格和形式. 模式,还影响技术发展的风格和形式.源自18三、科学技术的价值
(一)科学的价值 1、什么是价值 、 客体的属性对主体需要的满足。(多面性) 客体的属性对主体需要的满足。(多面性) 。(多面性 2、科学价值 、 科学的内在价值。 科学的内在价值。 科学的社会价值。知识、道德、美学价值。 科学的社会价值。知识、道德、美学价值。
19
3、科学的科学价值 科学研究的理论成果, 科学研究的理论成果,在科学实践中 形成的科学精神、 形成的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和科学价值判 断,对科学自身的继续进步发挥了基础作 用。 “从伦理角度看,科学的本质是善的, 从伦理角度看,科学的本质是善的, 科学是深沉的,它力求理解这个世界, 科学是深沉的,它力求理解这个世界,这 一态度充满了爱,让人崇敬不已。 一态度充满了爱,让人崇敬不已。”
技术的价值观
技术的价值观摘要:从各种技术价值观念的比较、对立中阐释问题,探讨技术价值的多维度特征,揭示现代技术人文价值冲突的内在矛盾根源和社会文化根源。
关键词:技术价值观存在论技术是否荷载价值,在怎样的意义上荷载价值,现代技术的人文价值冲突的内在矛盾根源何在,这是本文旨在揭示、探讨的问题。
1 技术中性论与技术价值论之争在技术与价值的关系上,即技术是否荷载价值的问题上,存在着两种对立的观点:技术中性论与技术价值论。
技术中性(valueneutral)论,又称技术工具论(instrumentalism),认为技术不过是一种达到目的的手段或工具体系,技术本身是中性的,它听命于人的目的,只是在技术的使用者手里才成为行善或施恶的力量。
最常见的论证就是,刀既可以用作救死扶伤的手术刀,也可以用作害人性命的凶刀。
雅斯贝尔斯和梅塞纳就是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
梅塞纳说:“技术为人类的行动创造了新的可能性,但也使得对这些可能性的处置处于一种不确定的状态。
技术产生什么影响,服务于什么目的,这些都不是技术本身所固有的,而取决于人用技术来做什么。
”([1],p.60)从梅塞纳所说,我们不难发现技术中性论是以“技术本身”作为前提条件的,而这也是所有技术中性论者的理论根基。
“技术本身”不是一个严格的概念,常常是与“技术应用”相对的意义上来使用的,实质上就是把技术看作是脱离了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非历史的、现成的静态存在。
在海德格尔以前,技术中性论一直是一种占主导地位的技术观。
这可能具有一定的理论构想意义,但在现代技术条件下则完全脱离了现实的可能。
与技术中性论相对立的是技术价值论,认为技术是价值负荷的,技术不仅仅是方法或手段,它在政治、经济、文化、伦理上并不是中性的,我们可以对技术做出是非善恶的价值判断。
邦格就说,“技术在伦理上决不是中性的(像纯科学那样),它涉及伦理学,并且游移在善和恶之间。
”([2],p.56)技术价值论主要表现为社会建构论(social constructivism)和技术决定论(technoloical determinism)。
科技创新核心价值观教学设计
科技创新核心价值观教学设计
简介
科技创新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之一,培养学生对科技
创新的核心价值观意识和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
科技创新核心价值观教学,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培养其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
- 培养学生对科技创新的基本概念和核心价值观的理解。
-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
1. 科技创新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 科技创新的核心价值观:包括尊重科学事实、创新驱动发展、开放合作、负责任应用等。
3. 科技创新案例分析和讨论
4. 科技创新项目实践
教学方法
- 讲授:通过教师授课,介绍科技创新的基本概念和核心价值观。
- 讨论:根据科技创新案例,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深入探讨科
技创新的核心价值观。
- 实践:组织学生参与科技创新项目实践,培养其创新思维和
实践能力。
教学评估
- 口头答辩:要求学生对科技创新的核心价值观进行口头表述,评估其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解程度。
- 项目报告:要求学生撰写科技创新项目报告,评估其创新思
维和实践能力。
参考资源
- 科技创新与核心价值观教学指导书
- 科技创新案例库
结束语
通过科技创新核心价值观教学设计,我们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科技创新价值观,培养其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未来的科技发展做出贡献。
科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科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一价值观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法治、爱国、敬业、诚信。
这些价值观的重要性在于它们代表着中国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同时也是中国人民身体力行的精神指南。
首先,富强是任何国家和社会的基本目标,它指的是国家在经济、国防等方面的实力和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在中国新时代,富强的实现在于:不断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加强创新能力建设等。
只有富强,中国才能有更高的国际声誉,更好地防范和解决经济、环境及安全问题。
其次,民主是人民参与国家治理,维护个人权益的重要保障,当然也是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
在中国,民主不仅指普遍的选举和投票权,还包括广泛的群众组织参与和多元化的意见表达渠道。
中国有着自己的国情,民主是按照中国的国情来实现并不断发展的。
当前的发展方向在于表达多元化的观点,并旨在各方意见均衡达成共识,保证人民能够有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和发言权。
第三,文明和谐是一个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标志。
它不仅体现在个人的言行举止上,也体现在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上。
中国强调一种有自尊、敢于创新、爱与和谐相处的民族精神。
在现实中,得到广泛体现。
这种价值观的内在准则,在于尊重生命、自我保护、保护他人和环境、爱心等意愿,同时也需要加强个体的自我约束和守纪律。
其四,自由和平等是现代文明的价值观,是人类进步的标志。
在中国,这两个概念包含的意义十分深远。
自由在中国现实中被定义为公正、透明和无缺陷的法治。
平等则体现为社会治理中没有种族、性别等各种歧视,这要求人们应用智慧解决实际的问题。
第五,法治是实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系列代表着国家方向和主导意识的法律的基础。
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法治起着不可替代的基础和支持作用,是构筑社会市场、政府与人民信任关系、社会人际关系和文化生态的基石。
科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法治涵盖一个重要的含义,即一切人都在同等的法律下受到保护。
第六讲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与创新型国家
世纪之交,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知识经济 初见端倪是江泽民科学技术思想形成的时 代背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与社会 的发展,为江泽民的科学技术思想形成与 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1世纪经济发展与科技竞争全球化,是胡锦 涛科学技术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胡锦涛 提出我国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 国家的战略对策,形成了走中国特色自主 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科学技术思 想。
三、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主要特征
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主要特征包括:时代性、实践性、科学 性、创新性、自主性、人本性。
时代性。中国马克思主义科技观是由他们各自所处的历史条件所决定 的,是对时代背景实事求是的体现,因此他们的科技思想都不可避免 地镌刻了时代的烙印,反映了时代的需求。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紧跟时 代发展、紧扣时代主题,创立了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思想。毛泽东、 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的科技思想都具有鲜明时代的特征。
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 晶,是对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科学技术思想 的概括和总结,是他们科学技术思想的理论升华和飞跃, 是他们科学技术思想的凝练和精髓。
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内涵丰富,涉及了科学技术 的功能、目标、机制、战略、人才和方针等重大问题,是 一个科学、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
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基本内容:
科学技术的功能观、战略观、人才观、和 谐观和创新观。
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主要 特征:
时代性、实践性、科学性、创新性、自主 性、人本性。
建设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是中国马克 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具体体现;提高自主 创新能力是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建设的 核心;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是中国特色的创 新型国家建设的关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
• 2.正确认识科学技术负面作用的性质和根源
• (1)科学技术对社会的作用具有两重性,既有正效应的
一面,也存在负效应的一面。 • 科学技术作为一种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工具和手段,是 人与自然矛盾发展的产物,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它要受到 社会诸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 因此,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必然具有两重性,在带来正效 应的同时,必然会引起一些负效应,只要科学技术和人类 社会历史在发展着,这两种作用就一定会同时存在;
够完善等。因此,只有积极地发展科学技术,才能努力克 服由于科学技术发展不足所产生的那些消极后果。
• 这还需要对我们现有的生产方式,以及和这种生产方式连 在一起的我们今天的整个社会制度实行完全的变革。”
20
• 从历史上看,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往往首先被用在军事上, 然后才转向民用。人类竟然会把自己的智慧之果用作武器 为战争服务,这并不是科学技术的本性,也未必是科学家 的本意,而是社会使然。
• 正如爱因斯坦曾经非常形象地指出:“科学是一种强有力
3
二、对科学技术负面作用的认识
•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带给人类利益的同时,还引发了各种各样的问 题,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未曾预料的消极后果。这说明科学技术的社会作
用具有两重性,仿佛是一把双刃剑,在刺向自然的同时,刺向人类自身。
• 现代人陷入两难选择的困境:“一方面知道科学是理性和人类文化的最 高成就,另一方面同时又害怕科学也已变成一种发展的超出人类的控制 的不道德和无人性的机器。” • 必须正确认识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建立正确的科学技术价值观,以使 科学技术最大限度地发挥推动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
• 尽管科学主义的说法不一,但基本思想是一致的,就是都
片面地强调了科学的功能,夸大了科学及科学方法的力量。
6
•
(2)反科学主义
• 20世纪中叶以来,伴随着科学技术和工业的大力发展,出
现了许多新问题,如前面所说。由于这些问题或多或少都
与科学技术进步有关。 • 因而,科学技术开始受到一些人的责难,兴起了一股“反 科学主义”的浪潮。与科学主义相对立,反科学主义认为, 科学不可能是人们世界观和生活的基础,科学带来的危害 超过了它所带来的成就,现代社会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如 核战争和生化武器的威胁、环境污染,甚至失业、贫富不 均等,应该统统归结于科学。
2
一、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引发的社会问题
• 1.环境公害问题
• 2.生态失衡问题: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酸雨危害、
海洋污染、生物多样性危机等。 • 3.资源危机问题:能源、土地、森林、淡水等自然资源
都面临严重的危机。
• 4. 经济问题 • 5. 计算机问题 • 6. 伦理问题: • 7. 生态伦理问题
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观
一、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引发的社会问题 二、对科学技术负面作用的认识 三、对科学技术负面作用的积极对策
1
• 价值主要是从主体的需要和客体能否满足及如何满足主体 需要的角度,考察和评价各种客体对个人和社会的作用和
意义。
• 马克思曾指出:“‘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 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从历史唯物主 义的观点来看,价值的本质在于:它是现实的人同满足其 某种需要的客体的属性之间的一种关系;价值同人的需要 有关,但有其客观基础。 • 对科学技术社会价值的判断,就是对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 中所发挥的正反两个方面的社会作用的分析。
16
• 正负作用构成了一对矛盾,人类可以通过正确认识和利用
这对矛盾,达到趋利避害、扬善抑恶,但是不可能完全消 除这一矛盾; • 科学技术的正负作用作为矛盾的两个方面,地位是不平等 的,正效应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负效应是次要方面;
• 纵观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发展历史,尤其是近现代历史的发
展,我们可以看到,科学技术正是在正效应和负效应的矛 盾交织中发展的:科学技术的每一个正效应,都会带来一
5
• 在伦理学上认为,科学具有客观性、确定性等特点,值得
享受最高的尊敬,科学家们具备普遍性、公有性、无偏见
性等精神气质,是人类道德的最高典范,他们的行为规范 值得人们仿效和遵守。 • 与科学主义相关联的社会思潮是“技术至上主义”,它作 为一种社会伦理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在20世纪中叶甚为 流行。技术至上主义强调科技对社会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决 定作用,并由此推出了“技术统治”或“技术治国论”的 观点。
• 实际上,科学技术既然是一种社会现象,它就必然受到社
会发展规律的制约,因此,对科学技术进行社会控制是完 全可能的。
23
• 1.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 现代科学技术带来的负面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科学 技术发展不足造成的。如在对自然界本质和规律的认识上
还不够深入,在技术原理的构思和技术结构的创造上还不
8
• (3)停止发展的消极悲观主义 • 这一观点是由罗马俱乐部的专家提出的。罗马俱乐部成立 于1968年,是一个松散性的学术组织,它的主要任务是 研究“人类目前和未来的困难处境”,并找出解决办法。
• 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了第一个关于人类困境的研究报
告—《增长的极限》,这个报告被西方一些媒体称作 “70年代的爆炸性杰作”,就是在这个报告中提出并分 析了决定和限制人类社会增长的五个全球性问题(人口、 粮食、工业、资源、污染)。
18
• 当代生态和环境科学以及绿色技术的兴起,就是人类在和
自然界关系问题的认识上的重大进步。
• 但是仅有科学认识的发展是不够的。科学技术作为人类的 一种社会活动,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进行的,必然
受到社会的影响。因此,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的产生,除
了科学认识上的局限性这一原因外,还具有深刻的社会根 源。
人与自然再也不会处于血淋淋的争斗之中,而是生态的健全,
环境的优美。这显然是乐观主义的观点。 • 乐观主义批评技术悲观主义忽视科技的作用固然正确,但是,
也应该看到,人类所面临的困境不仅是一个科学技术问题,
而且,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因此不能指望单靠发展科技 就能加以解决。
12
• (5)现实主义的观点 • 现实主义实际上是持谨慎态度的乐观主义,可以代表这种
的工具,怎样用它,究竟是给人类带来幸福还是带来灾难, 全取决于人自己,而不取决于工具。刀子在人类生活上是
有用的,但它也能用来杀人”。
• 因此,必须把科学技术本身同其社会应用和社会后果加以 区别。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
21
三、对科学技术负面作用的积极对策
• 对科学技术进行社会控制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现代科 学技术的发展,可以使人类做到以前所不敢想象的事情, • 但是目前技术应用引起的一系列问题,迫使我们在应用这 些技术成果时要采取谨慎的态度,在进行技术推广应用的 决策时,要充分估计该项技术应用带来的较为长远的社会 后果,以便发挥科学技术的正面作用,制约和减少其有害
11
• 持有乐观主义观点的还有美国著名社会学家、未来学家托夫 勒,他在《第三次浪潮》一书中认为,经过第三次浪潮,工 业社会将转入信息社会、知识智力社会。 • 在这样的社会里,工业骨干是电子工业、宇航工业、海洋工 业、遗传工程工业,这些工业具有自己的特点:就是工业耗 能少,可供利用的资源广泛,能与生态系统协调发展。那时,
定的负效应,而对负效应的克服又必然引起科学技术的进
一步发展。
17
• (2)科学技术负面效应的产生根源既有认识根源,
也有社会根源。
• 任何时代的科学技术,都是人类认识和实践发展到一定阶
段的产物,都是对于反映自然规律的相对真理的掌握和具 体运用。
• 人类不可能穷尽术成果的一切社会后果并做出理想的选择,而 是经常在遇到问题之后,才有认识的发展和深化。人类正 是在经历了大自然的一次又一次的报复之后,才变得聪明 起来,才学会了怎样认识和估计科学技术应用带来的比较 长远的和全面的社会影响。
影响,使科学技术沿着符合人类整体利益和长远目标的轨
道发展。 • 科学技术的发展不应是放任自流的,而是需要社会控制的。
22
• 科学技术需要社会控制这一观点,人们是普遍赞同的。但
是,人类能否对科学技术实施有效的社会控制,对此却存 在不同的看法。实际上,科学技术既然是一种社会现象, 它就必然受到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因此,对科学技术进 行社会控制是完全可能的。 • 科学技术需要社会控制这一观点,人们是普遍赞同的。 • 但是,人类能否对科学技术实施有效的社会控制,对此却 存在不同的看法。
19
• 要解决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问题需要依靠社会文明的发展 和进步。正如恩格斯曾指出的:“但是经过长期的常常是 痛苦的经验,经过对历史材料的比较和分析,我们在这一 领域中,也渐渐学会了认清我们的生产活动的间接的、比 较远的社会影响,因而我们就有了可能也去支配和调节这
种影响。”但是要实行这种调节,单是依靠认识是不够的。
的匮乏可能引起世界崩溃和零的增长的观点。
• 他认为《增长的极限》的最大失误是忽视了科学技术的力量。他相信 通过发展高科技,完全来得及找到代替性的能源(太阳能、地热能、
核裂变和核聚变等);完全可以从地壳5千米以下的海洋深处开采出足
够的原料;完全可以由工厂生产出大量人类所需的食品;完全可以解 决或缓解大部分的环境污染问题。 • 他认为,经济不应该也不可能出现“零增长”。与之相应的,人口的 增长也会随着生活水平和文化科技的提高而逐渐下降,最后可能稳定 在150亿左右。
7
• 人类创造了技术,但现代技术已超出了人的控制,成为一 种不道德和无人性的工具。毫无疑问,反科学主义提出了 一些令人沉思的问题,这对正犯有工业狂热症的现代工业 化国家来说无疑是注射了一针清醒剂。
• 但是,“反科学主义”和“唯科学主义”都犯了一个共同
的错误,即撇开了社会条件单纯谈论科学技术,这就无法 找到问题的正确答案。
4
1.关于科学技术价值的几种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