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团结民族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7课 范进中举导学案1(无答案) 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17课 范进中举教案 (新版)苏教版
第17课范进中举一、【教学目标】1.在理解情节的基础上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深层意义。
2.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了解封建社会庸俗腐败的人情世态。
3.欣赏本文的讽刺艺术。
二、【重点难点】人物的语言、动作的描写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设备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如果说《孔乙己》是一个充满笑声的悲剧,控诉了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的罪孽,反映了整个社会的世态炎凉。
那么今天,当我们认识又认识一位古代知识分子--范进,他原来也是个下层知识分子,年近半百终于考中了举人,命运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
我们学习从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节选的课文《范进中举》。
<二>探究新知读准下面的生字带挈醺腆着啐星宿斋公拙病兀自绾桑梓侥幸轩敞锭子攥不省人事讳作者简介吴敬梓出身于世代书香的官僚地主家庭,早年热衷科举,考秀才,但再也未中举人。
考场上的失意,家庭生活由富到贫的变化,在与官僚、绅士的交往中,他逐渐看透了他们丑恶的灵魂,对现实,龙其对科举制度有了较深刻地认识,这些对他写作《儒林外史》有很大的影响,鲁迅先生说他“身为士人,熟悉其中情形,故其暴露丑态就能格外详细。
”儒林外史是一部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共55回。
全书通过对封建科举制度的弊害和知识分子的精神生活的腐朽堕落的描绘,深刻地揭露和强烈地抨击了封建社会道德风俗的败坏和政治的黑暗,它是一幅刻画入微,形象逼真的封建社会儒林百丑图。
在预习的基础上,速读全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
开端:范进被胡屠户教训及向他借钱赴考。
发展:范进放榜当日因高兴过度而疯了。
高潮:范进被胡屠户打了一巴掌清醒了。
结局:范进醒后人们对他的巴结。
跳读全文,思考:一、1.范进中举前、中举后在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范进中举前、中举后在性格上有了怎样的改变?经济状况中举前:住茅房、每日小菜饭、母亲常挨饿、乡试无盘缠中举后:赠房、拿蛋送鸡、背米送酒、送银社会地位中举前:岳丈斥骂、众邻不理睬、张乡绅不识范进中举后:贤婿文曲星、称老爷、巴结中举前:“岳父见教的是”、唯唯连声千恩万谢、借钱被骂得摸门不着、连考三十五年表现了甘受屈辱、迂腐无能、逆来顺受、卑怯畏缩、忍气吞声、热衷功名中举后:“噫!好了!我中了!”“晚生久仰老先生”再三推辞,方才把银子收了。
云南孰山县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7课范进中举教案2新版苏教版.doc
范进中举胡屠户两次贺喜的表演,同一地点,对同一对象,评价截然不同。
前面是说“我自倒运,把个女儿嫁与你这现世宝,历年以来,不知累了我多少”;后来“现世宝”成了举人,成了老爷,语言立刻变化,说“……我自己觉得女儿像有些福气的,毕竟要嫁与个老爷,今日果然不错”。
中举前后在胡屠户对范进的态度完全两样。
中举前,范进去向胡屠户借盘费,“被胡屠户一口邮在脸上,骂了一个狗血喷头”,“凶神似的”样子简直令人发指。
屮举后’“屠户被众人局不过,只得连斟两碗酒喝了,壮一壮胆'……”“大着胆子打了明确:胡屠户:欺贫爱富,粗俗势利,蛮横倨傲(前);阿谀奉承,趋炎附势(后)的市偿形象。
他对范进的态度前后截然不同,屮举前百般奚落、辱骂, 中举后阿谀奉承、粗俗不堪,势利至极。
众乡邻:中举后殷勤献礼,奔走效劳。
中举前,冷淡与漠视。
如范进参加乡试家里饿了两三天,发榜早晨断粮,却没有一位乡邻过问帮忙,充分显示了他们嫌贫爱富、趋炎附势。
张乡绅:中举前不屑一顾,中举后却竭力拉拢他,充分显示了其道貌岸然、老奸15滑的特点。
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人们对有钱有势者巴结讨好,而对贫穷落魄者冷漠无情。
这说明了科举制度毒化了整个社会,把一般人的灵魂扭曲得不成样子,从而揭示了封建社会人情冷漠、世态炎凉的不良风气。
因此,范进性格的形成与整个社会的环境有关。
四、欣赏小说讽刺艺术。
教.师设问:跳读课文,找出文中引人发笑之处,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讽刺有多种表现形式:如对比、夸张、反语以及直接写实等。
本文主要用了对比、夸张和细节描写直接写实三种。
(1)对比:围绕着范进中举前后在贫富、哀乐、荣辱等方面的巨大变化,在人小组合作讨论小组选代表交流小组互评物关系上是“冷”和“热”的鲜明对比,以及范进本人从唯唯诺诺到圆滑世故的 变化。
(2) 夸张:范进喜极而疯,胡屠户一巴掌居然能治疯。
(3) 细节描写直接写实:•白描式的细节描写,如“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 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十儿冋。
十七范进中举(八年级下教案苏教版)-教学教案-初二语文教案
十七范进中举(八年级下教案苏教版)-教学教案-初二语文教案十七范进中举教学目标1.学习通过外貌、语言等手法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2.理解夸张、对比手法的巧妙运用。
3.比较孔乙己与范进的人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教学重难点夸张、对比手法的运用及了解孔乙己、范进的不同遭遇,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准备录音材料、多媒体和小黑板。
设计思路从整体上把握结构,比较范进中举前后的经济与社会地位,合作探究文章的讽刺的表现手法,培养学生对小说情节及人物形象的概括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导人:孔乙已是热衷功名的知识分子,孔乙己的傲气、偷窃、懒惰,让我们同情、可叹,而范进中举的情形又是如何的呢?(板书课题及作者。
)2.学生读注释①。
(出示课件l。
)师补充:《儒林外史》成书于作者50岁以前,这部长篇讽刺小说共55回,刻画了100多个人物,但并无一中心人物作主干,是连缀很多故事而成的长篇小说。
可是全书却有一个中心思想,这就是通过对科举制度的弊害和知识分子的精神生活的腐朽堕落的描绘,深刻地揭露和强烈地抨击了封建社会道德风俗的败坏和政治的黑暗。
它确实是一幅刻画人微、形象逼真的封建社会儒林群丑图。
要求:记住作者。
二、自主学习(出示课件2。
)听录音,熟读课文完成以下题目。
1.自读课文画出字词。
2.范进中举前后的状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试分析人物的语言,理解人物的形象。
三、合作学习1.找出文中你认为写得好的语句,小组或同位、前后位之间交流。
2.分角色朗读课文,进入各自的角色,体会胡屠户、范进这些人物的形象。
四、反馈交流(出示课件3。
)1.给加点字注音。
(见《新课标作业设计》本课中的“积累运用”部分。
)(让一同学回答,其他同学订正。
)2.范进中举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问:范进中举前,家境贫寒,社会地位卑微,文中如何体现的?中举后其经济与社会地位有了怎样的变化?通过比较可以看出本文通过什么表现手法,讽刺了当时怎样的人情世态及科举制度的罪恶?明确:(本文主要抓住吃、用、住等方面来写范进的经济状况,通过旁人对范进的态度来写其社会地位。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范进中举导学案
17.范进中举1.学习体会课文讽刺、夸张的语言。
2.理解分析范进和胡屠户的形象(前后对比)。
3.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严重毒害。
●重点:体会个性鲜明的人物语言与动作描写。
领会对比、夸张与直接写实在讽刺小说中的作用。
1.下面是某同学制作的知识卡片,请你帮着补充完整。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作揖.(yī) 带挈.(qiè) 相.公(xiànɡ) 醺.醺(xūn)行.事(hánɡ) 长.亲(zhǎnɡ) 腆.着(tiǎn) 绾.结(wǎn)桑梓.(zǐ) 轩.敞(xuān) 锭.子(dìnɡ) 拙.病(zhuō)3.解释下列词语。
带挈: 提携。
唯唯连声: 连声答应。
万贯家私: 大量的家财。
贯,旧时用绳穿钱,一千个钱为一贯。
拙病: 奇怪的病。
桑梓: 家乡、故乡。
古代,人们喜欢在住宅周围栽植桑树和梓树,后来人们就用物代处所,用“桑梓”代称家乡。
赞扬某人为家乡造福,往往用“功在桑梓”。
4.阅读课文,填写下列“台阶”图。
问题一:你觉得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说说它们之间的关系。
全文可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第1~2段)写范进进学回家到中举前的情况,侧重描写范进穷困寒酸的生活。
后一部分(第3~12段)写范进中举后“发疯”“治疯”和张静斋的拜访,在对比中表现整个社会各色人物的形象。
通过对比,着重刻画范进癫狂的丑态以及他周围各色人等趋炎附势的嘴脸,批判的锋芒不仅对着科举制度,而且指向整个封建社会。
问题二:文中有哪些地方能表现中举前范进的社会地位与经济状况?在这种情形下,他仍偷偷参加乡试,这说明了什么?如“这十几年,不知猪油可曾吃过两三回”,“家里已是饿了两三天”几句可见范进家境贫寒,而胡屠户对他的轻侮中可见他社会地位低下,面对屠户的训骂,他竟然“唯唯连声”。
在这种情形下,他仍偷偷赴试,更表现出他对功名的热衷。
问题三:赏析下列语句。
1.屠户横披了衣服,腆着肚子去了。
示例: 用典型动作“横披衣服”,特殊的姿态“腆着肚子”,来描摹人物。
语文初二下人版第17课(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语文初二下人版第17课(范进中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在理解情节的基础上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深层意义。
2、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了解封建社会庸俗腐败的人情世态,。
3、观赏本文的讽刺艺术。
重点难点1、重点:在理解情节的基础上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深层意义。
2、难点:理解范进中举反而喜极发疯这一现象和观赏本文的讽刺艺术。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 故事导入: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把头摇了两三摇。
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哪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得滴溜圆,把头又狠狠地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
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
故此纪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老爷,别人说的都不相干,只有我能明白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
不放心。
恐费了油。
我现在挑掉一茎确实是了。
”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
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2、引出作者吴敬梓。
简单介绍其生平资料及作品《儒林外史》,引出其中最有名的一篇《范进中举》。
吴敬梓,出身于一个世代书香门第,早年也曾热衷功名,便考场屡屡失意,同时在家境由富到贫的变化中,他也饱尝世态炎凉,这些使他对现实,尤其对科举制度有了较清醒的认识,促使他写下了长达三十万字的章回体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全书正是以封建知识分子为要紧对象,描写他们的生活和精神状态。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其中的经典章节《范进中举》。
【二】读课文,整体感知情节内容。
速读课文,学生依照情节在横线上补上短语,使之构成章回体小说式的小标题。
中秀才胡屠户“贺喜”〔第 1 节〕中举前〔1--4节〕借盘缠范进遭骂〔第 2 节〕断炊烟范进卖鸡〔第3--4节〕见报贴范进发疯〔第5节〕中举后〔5-12节〕打贵人胡屠巴结〔第6--9节〕送贺礼士绅附势〔第10-12节〕2、综观全文,小说的组材布局有什么特点?课文围绕中心事件——“中举”,全文以时间顺序构造情节,写了中举前和中举后的相关情节。
《范进中举》导学案
《范进中举》导学案学习目标1. 知识与能力:积累重点字词及文学常识,梳理故事情节,了解文中运用夸张、对比的手法进行讽刺的艺术,运用比较法分析人物形象。
2. 过程与方法:查询工具书及课本注解识字解词,按课文内容剖析故事情节,体会人物形象特点。
3. 情感与价值观:进一步认识科举制度的腐朽与罪恶。
学法指导抓住故事情节,从作者对人物的描写中感知人物性格,领会主题思想。
第一课时学习重点:把握小说故事情节,感知范进的形象及作用,体会讽刺手法的作用一、独立自主自学1.指出下列解释有误的词语,并改正。
带挈:延揽契约:证明出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
叩头:旧社会通行的一种让出礼。
编辑:对资料或作品进行整理加工,也指做这种工作的人。
积少成多;节约、不浪费。
不省人事:不明白事理,不懂事。
一脚:踩,挥。
揣:藏在衣服里。
2.作者作品介绍。
3.情节梳理二、合作探究1. 课文分别写了范进中举前后的情况,这样文章可分为两部分,这两部分的内容各是什么?试加以概括。
2. 范进中举前的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如何?先行从课文1、2段中找到有关句子予以表明。
范进欠债未成惨遭丈人一顿,他却不甘心,仍偷偷地出席乡试,这说明了什么?3. 范进中举后他的情况有了怎样的变化,课文是怎样写出这种变化的?他周围的人表现如何,从中你明白了什么?5. 范进的疯症治好后,他与到访的.张乡绅公平叩首、平易近人叙话,还拒绝接受了张乡绅送来的房和银子,这说明了什么?三、课堂检测1. 口头概述作者和《儒林外史》。
2. 口述范进中举前后的主要事件。
3. 阅读课文第五段,提问问题。
⑵作者是怎样描写范进的疯态的a.通过人物的个性化的语言、行动和外貌描绘。
b.通过人物外貌和心理活动的变化来描写。
c.通过人们的反应,运用人物的对话去描绘。
d.通过语言、行动、神态和心理活动的变化来描写。
⑶联系全文看看,范进发狂的主要原因就是a为考举人,长年积劳,一喜之下乐极生悲。
b.屡试不第,就是见到RocoForex有错就是事实,情急之下之下而发狂。
第17课《范进中举》学案(苏教版初二下)1doc初中语文
第17课《范进中举》学案(苏教版初二下)1doc初中语文小讲是人类生活的百科全书,读小讲不仅能得到艺术的享受,而且能从中得到对社会、自然、人一辈子的感悟。
透过范进中举前后,专门是出榜那一天截然不同的境遇,同学们不难看出封建社会各色人等的丑态,从而了解封建科举制度对人心灵的荼毒。
一、整体感悟1、扫瞄:积存字词〔1〕、读准字音:作揖.带挈.害羞..星宿.兀.自长.亲桑梓.忌讳.〔2〕、释准词义A、宗师讲我火候已到,自古无场外的举人,如不到里面去考他一考,如何情愿?B、壮一壮胆,把方才这些小心收起,将平日的凶狠模样拿出来。
C、邻居内一个尖酸人讲道:〝罢么,胡老爹,你每日杀猪的营生……〞D、屠户抓紧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口里讲道:〝也罢,你而今相与了那个张老爷,何愁没有银子用?〞2、初读:感悟内容〔1〕讲讲这篇小讲的三要素。
〔2〕找出文中最好笑、最杰出的片段。
二、分析揣摩1、研读:分析人物〔1〕读范进中举发疯部分,研讨范进是如何样的一个人?〔2〕读胡屠户治疯部分,研讨胡屠户是如何样的一个人?2、赏读:品味特色〔1〕、品细节描写的作用:读以下语句,体会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A、〝屠户横披了衣服,腆着肚子去了〞、〝,低着头,千恩万谢,笑眯眯的去了〞。
B、屠户被众人局只是,只得连斟两碗酒,壮一壮胆,把方才这些小心受起,将平日的凶狠模样拿出来,卷一卷那油晃晃的衣袖,走上集去。
C、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
D、〝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屠户抓紧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2〕品析对比的讽刺手法:摸索«范进中举»是如何样运用对比进行讽刺的?三、探究质疑同学们学了«孔乙己»,再读«范进中举»,是不是有一种感受:两个不同时代的作家,同以〝科举制度〞为话题,写了两篇异曲同工的传世之作。
你能不能就两篇课文的人物形象、思想意蕴、语言风格或其中的某一方面作比较鉴赏。
《范进中举》导学案 (推荐)2022年部编版语文精品
范进中举学案22 《礼记》二虽有嘉肴【学习目标】1.了解本课作者及其代表作品。
2.积累掌握一些文言词汇,疏通文意。
3.理解并体会本文论述的道理。
【知识链接】《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
《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又叫《小戴礼记》。
与《仪礼》《周礼》合称“三礼〞。
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仪,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做人的准那么。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写作于战国晚期,不仅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
《学记》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说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那么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关系。
【自主学习】嘉肴〔〕自强〔〕兑命〔〕学学半〔〕教学相长〔〕2.解释以下词语旨:至道:困:到达:学学半:【整体感知】给文章断句,理清文章大意。
虽有嘉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缺乏,教然后知困。
知缺乏,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合作探究】1.本文论述了哪两者之间的关系?提示:教和学的关系。
2.本文说明了什么道理?提示:实践出真知,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
【拓展延伸】1.文章是怎样论证观点的?请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提示:文章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类比,然后引入“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进而又以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这个结论。
2.文章采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请你具体说说“教学相长〞的原因。
提示:类比论证和引用论证。
知道自己的缺乏,这样以后才能反省自己;感到不了解,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
所以说:教学与学习互相促进。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导学案:范进中举
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个人所获得的报酬和成果,与他所付出的努力是有极大的关系。
下面教案为您推荐语文版八年级下册导学案(合集):范进中举。
教师寄语:不经几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吴敬梓及《儒林外史》的文学常识,了解封建科举制度中的一些文化常识,识记并理解积累文中的生字、生词。
2、品味文中精彩的语言、动作、细节描写等,理解运用对比手法表现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内心的方法。
3、欣赏小说的讽刺艺术;感知范进形象,探究小说的主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明确学习目的。
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中举前,任人唾骂、唯唯诺诺、即使无米下锅也无人过问。
一旦中举,都来逢迎巴结,就连举人也来送房送钱,真是天壤之别。
展现出封建社会的官场群丑图。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儒林外史》了解封建知识分子的生活和精神状态,认识在科举制度奴役下的士人的丑恶灵魂。
二、明确目标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作揖( ) 腆着( ) 星宿( )绾( ) 斋公( ) 轩敞(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①屠户被众人局不过局不过:②你而今相与了这张老爷,何愁没有银子用相与:③世先生同在桑梓,一向有失亲近桑梓:3、填空本文选自《》,作者,字朝小说家。
该小说是一部体长篇小说。
4、明清的科举制度可以归纳为三级考试,第一级是,第二级是,第三级包括三种考试:会试、、。
5、仔细读课文,找出范进中举前后表现范进生活境况、社会地位、处世态度的语句并画出来,并分析这是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效果。
四、精读课文,讨论研究1、从文中找出符合人物身份又富有个性的语言,并简要分析。
2、找出文中传神的细节描写并分析其精彩之处。
3、本文运用对比、夸张的手法写范进发疯是否失真?为什么?4、课文使用了一些俗语,写得诙谐生动,如"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现世宝"等,搜集一些与同学交流。
五、再读课文,深入探究1、仔细阅读5-8段,说说其中哪些地方是正面描写,哪些地方是侧面描写,各是从哪些方面来刻画范进的,并体会这样写的作用。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7范进中举教学案1无答案新版苏教版
范进中举基本目标:1.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2.体会对比的方法对表现人物思想性格、主题的作用。
3.理解作品卓越的讽刺艺术,体会人物个性化的动作、语言描写。
提升目标:理解作品卓越的讽刺艺术,体会人物个性化的动作、语言描写。
教学重点:运用鲜明的对比手法来塑造人物、表现主题。
教学难点:理解作品卓越的讽刺艺术,体会个性鲜明的人物语言和动作描写。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默一默(1)字音互填,并在横线上补充你认为重要的字词。
作揖()带挈()攥()兀()自不省人事()商zhuó()桑zǐ()啐()星宿()唯唯连声()(2)解释下列词语。
体统:火候:局不过:桑梓:2、读一读(1)谈谈你所了解的作者吴敬梓及《儒林外史》的情况。
(2)范进中举后,他的状况发生了什么样的显著变化?在文中找出具体的语句。
(3)通过预习,你有哪些疑问,写下来我们共同解决。
三、想一想1、自由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思考:范进中举前后的状况发生了什么样的显著变化?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变化?设计目的:,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考察学生的阅读能力,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探究文背后的深层意义。
2、阅读“范进发疯”一段(第五自然段),思考:在这段文字中,作者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来刻画范进这个人物形象的?联系全文,归纳范进的形象特点。
设计目的:本题的设计意在更深入的了解本文的主要人物范进的形象,学会分析人物,从而更好的理解本文的思想情感四、练一练阅读文章选段,回答后面文题。
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
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
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
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
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
范进中举导学案(定稿)
19 范进中举(导学案)教学目标:1、学习运用夸张、对比手法形象地表现人物性格,揭示文章中心。
2、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欣赏文章的讽刺艺术。
3、了解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残害和社会的世态炎凉.认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
教学重点:1、掌握刻画人物的方法及讽刺艺术。
2、概括人物的性格。
教学难点:1、分析范进因中举而发疯的原因.2、理解张乡绅与范进对话的作用。
教学课时: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自主预习案)学习目标:1、了解作家作品等文学常识及与封建社会科举制度相关的资料。
2、通读课文,自学生字难词。
一、导入新课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元·高明)二、走近作家作品课文的作者是,是(朝代)家。
文章体裁是,节选体长篇讽刺小说《》。
儒林:指读书人这个阶层;外史:是记载那些没有写入“正史”的不堪称道的轶事的。
小说以封建知识分子为主要对象,描写他们的生活和精神状态。
贯穿全书的主题是揭露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对人的毒害,讽刺因热衷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风习。
三、资料链接:关于封建社会科举制度科举制度始于隋唐时期。
清人为了取得参加正式科举考试的资格,先要参加童试,参加童试的人称为儒童或童生,录取“入学”后称为生员,又称为库生,俗称秀才.这是功名的起点.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为三级:(1)乡试(2)会试(3)殿试。
乡试通常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一次。
乡试取中后称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会试在乡试后的第二年春天在礼部举行。
参加会试的是举人,取中后为贡生,第一名为会元.殿试是皇帝主试的考试,考策问.参加殿试的是贡士,取中后统称为进士。
殿试分三甲录取.第一甲踢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第一甲录取三名,第一名俗称状元,第二名俗称榜眼,第三名俗称探花,合称为三鼎甲。
以上各种考试主要是考八股文和试帖诗,考试限定由四书五经命题,考生不能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最终成为科举考试的奴隶。
四、读课文,学习文中的生字难词1、注音相( ) 公长( )亲抛( )亚( )元解( )元轩( )敞锭( )子拙()病嗑( )商酌()作揖()醺() 腆( )带挈()桑梓()星宿()啐() 讳()绾()行()事2、释义带挈:局不过:唯唯连声:体统:见教:舍与:央:小心:兀自:桑梓轩敞:五、拓展检测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腆着()啐了一口()兀自()轩敞()()2.课文选自()这是一部()小说,作者(),清代小说家。
范进中举导学案
《范进中举》导学案备课人:时间:【学习目标】:1、整体阅读,了解《儒林外史》和吴敬梓的知识,掌握基础字词。
2、合作学习,结合课文分析人物性格特征,把握文章的讽刺艺术和对比手法。
3、把握主题,认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
【重点难点】:1.主要分析范进这一人物形象。
2.领会小说中细节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3.认识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第一课时【课前预习】请同学们自己查作者吴敬梓及本文的相关资料。
1、填空《范进中举》节选自,它是我国代一部长篇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及的活动和精神面貌,揭露的腐朽。
作者是。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中.举()作揖.()商酌.()拙.病()相.公()兀.自()带挈.()名讳.()桑梓.()星宿.()3、写出下列词语的现代说法。
权且: 兀自: 权变:行事: 盘费: 见教:4、科举考试:【课堂学习,探究内容】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交流讨论“预习导学”部分的知识点。
2、在预习的基础上朗读课文,注意语音正确,节奏分明,感情充沛。
3、理清小说的三要素,用简洁的文字概括故事基本情节。
4、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然后说说划分的依据。
5、再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以后,在课本中注明你的疑问:二、深入探究,解决问题1、范进得知自己中举后为什么会发疯?2、认真朗读,找出相关描写范进的文字,并完成下列表格:范进中举前中举后语言行为生活情况人物形象3、同步分析文中“中举发疯”的精彩段落:(第5段)①、范进喜疯的过程可分为几个过程②、语段中哪些内容属于侧面描写?这些侧面描写分别起了什么作用?③、“噫!好了!我中了!”的言外之意是什么?道出了热衷功名的范进此时什么样的心态?④、作者借一个报录人之口,设计治疗这种疯病的灵丹妙药是狠很打他一个嘴巴,这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⑤、联系上下文,你看范进发疯是偶然还是必然的?作者对这个人物是同情呢?还是讽刺?课堂小结:1、夸张性的故事情节。
2、前后对比的人物描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团结民族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范进中举导学案1(无答案)苏教版
第一标设置目标
【课堂目标】
1、了解吴敬梓及《儒林外史》。
2、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3、从描写中了解社会。
第二标我的任务
【任务1】自主导学
1、填空。
《范进中举》作者,字,代小说家,文章选自长篇讽刺小说。
2、根据拼音写出下列汉字。
带(qiè)(t iǎn) 着肚子细丝(dìng)子
(wù)自自(wǎn)了头发轩(chǎng)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我自倒运,把女儿嫁与你这现世宝
...。
②范进唯唯连声
....。
③宗师说我火候
..已到。
④世先生同在桑梓
..,一向有失亲近。
【任务2】合作探究
阅读下段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①说着,往后一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
②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
③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了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
④他爬将起来,又拍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
⑤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
⑥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
⑦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
4、请将上面的话的顺序排正确。
5、请用一句话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6、本段为突出中心人物范进,使用了烘托的方法,请你从中挑出侧面烘托的句子,完成下面的填空。
用烘托
用烘托
用烘托
7、“好了!我中了!”这两句话道出热衷功名的范进此时什么样的心态?
8、你知道与《儒林外史》齐名的另外三部同性质的小说与作者吗?
第三标反馈目标
【自我检测】
绍兴试题:
下面语句有语病,找出一处并修改。
在这场没有硝烟却惊心动魄的抗击非典型肺炎的战斗中,无数英雄无畏的医务工作者经受了生与死的考验,血和泪的代价。
友情提示
第6 题重点考查我们对侧面烘托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第8题是着眼于我们的课外知识的考查,现在同学们的阅读面不广还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培养课外阅读和搜集的能力是十分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