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检测标准信息汇集(报告版)
碳纤维测试报告
碳纤维测试报告1. 引言碳纤维是一种轻质高强度的复合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对碳纤维进行测试,包括物理性能测试和力学性能测试,以评估其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潜力。
2. 实验设计2.1 材料准备我们选择了三种不同生产商提供的碳纤维样本,分别标记为样本A、样本B和样本C。
这些样本具有相似的形状和尺寸,但其制造工艺和原料可能存在差异。
2.2 物理性能测试我们首先对样本进行物理性能测试,包括密度、热导率和电导率的测量。
这些测试将提供有关碳纤维的基本特性的信息。
2.3 力学性能测试在物理性能测试之后,我们将进行力学性能测试,包括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冲击强度的测量。
这些测试将揭示碳纤维在承受外力时的性能表现。
3. 实验步骤和结果3.1 物理性能测试在密度测试中,样本A的密度为1.7 g/cm³,样本B的密度为1.8 g/cm³,样本C的密度为1.6 g/cm³。
在热导率测试中,样本A的热导率为150 W/mK,样本B的热导率为160 W/mK,样本C的热导率为140 W/mK。
在电导率测试中,样本A的电导率为300 S/m,样本B的电导率为320 S/m,样本C的电导率为280S/m。
3.2 力学性能测试在拉伸强度测试中,样本A的拉伸强度为1000 MPa,样本B的拉伸强度为1100 MPa,样本C的拉伸强度为950 MPa。
在弯曲强度测试中,样本A的弯曲强度为800 MPa,样本B的弯曲强度为850 MPa,样本C的弯曲强度为750 MPa。
在冲击强度测试中,样本A的冲击强度为50 J/m,样本B的冲击强度为55 J/m,样本C的冲击强度为48 J/m。
4. 结论根据我们的测试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 样本B在物理性能和力学性能方面表现出最佳的性能。
- 样本A和样本C在物理性能和力学性能方面次优。
- 碳纤维具有轻质高强度的特性,适用于许多领域,如航空航天、汽车工业和体育器材制造等。
碳纤维检验规范
D<0.5,S<0.3,DS>30 0.5<D<0.6,0.3<S<0.5,DS>50 0.6<D<1.0,0.5<S<0.8,DS>50
D<0.4,DS>30 0.4<D<1.0,DS>30 L<0.5,W<0.3,DS>30 0.5<L<1.0,W<0.3,DS>30 1.0<L<2.0,W<0.3,DS>30 L<4,W<0.3,DS>30 4<L<8,0.2<W<0.3,DS>30 8<L<10,W<0.3,DS>30 L<0.2,无明显手感且不影响装配 参照工程图纸及限度样品
7.6 包装检验标准(缺陷类别:MA)
7.6.1 外层整齐、合理,包装箱完好无破损且保持整洁干净。
7.6.2 外层包装上应明确标示其物料的规格、数量、名称、订单号、生产日期等且与实
物相符合。
8.0 测试项目检验方法及允收标准
极飞科技
4
XAWI-QA012
5
广州极飞科技有限公司/东莞极飞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
100CM
脚架 将脚架隔空 5KG 钢球跌落脚架无裂纹、断裂异常
100CM
8.1.3 解剖试验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极飞科技
5
XAWI-QA012
6
广州极飞科技有限公司/东莞极飞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
文件名称
碳纤维检验规范
文件类别 三级文件
文件版本 A0
文件编码 编写部门
XAWI-QA012 品质管理部
a) 不定期对碳框或脚架进行解剖,检查脚架剖面是否有气孔、裂纹异常;
变形与脱落形象,100 次后喷涂不可露底。
b) 判定标准:
酒精擦拭试验判定标准
擦拭次数
测试结果/现象
缺陷类别
n≦20
与碳纤维复合材料相关的标准
全国纤维增强塑料标准化 技术委员会 全国纤维增强塑料标准化 技术委员会 全国纤维增强塑料标准化 技术委员会 全国纤维增强塑料标准化 技术委员会 全国纤维增强塑料标准化 技术委员会
27 GB/T 5349-2005
2性 能 试验方法
全国纤维增强塑料标准化 技术委员会
Fiber-reinforced plastics composites-The generals for determination of properties Fiber-reinforced plastics 2 GB/T 1447-2005 纤维增强塑料拉伸性能试验方法 composites---Determination of Fiber-reinforced plastics 3 GB/T 1448-2005 纤维增强塑料压缩性能试验方法 composites-Determination of compressive properties Fibre-reinforced plastic GB/T 1449-2005 纤维增强塑料弯曲性能试验方法 4 composites-Determination of Fibre-reinforced plastic 纤维增强塑料层间剪切强度试验方 5 GB/T 1450.1-2005 composites-Determination of 法 interlaminar shear strength Fibre-reinforced plastic 纤维增强塑料冲压式剪切强度试验 6 GB/T 1450.2-2005 composites-Determination of the 方法 punch-type shear strength Fiber-reinforced plastics 纤维增强塑料简支梁式冲击韧性 试 7 GB/T 1451-2005 composites---Determination of 验方法 Charpy impact properties Test method for mechanical 纤维缠绕增强塑料环形试样力学性 8 GB/T 1458-2008 properties of ring of filament能试验方法 winding reinforced plastics Test methods for water absorption 9 GB/T 1462-2005 纤维增强塑料吸水性试验方法 of fiber reinforced plastics Test methods for density and 纤维增强塑料密度和相对密度试验 10 GB/T 1463-2005 relative density of fiber reinforced 方法 plastics Fiber-reiforced plastics 纤维增强塑料平均线膨胀系数试验 11 GB/T 2572-2005 composites-Determination for 方法 mean coefficient of linear Test method for insoluble matter 纤维增强塑料树脂不可溶分含量试 12 GB/T 2576-2005 content of resin rsed in fiber 验方法 reinforced plastics Fiber-reinforced plastics 13 GB/T 3139-2005 纤维增强塑料导热系数试验方法 composites-Determination of thermal conductivity Fiber-reinforced plastics 14 GB/T 3140-2005 纤维增强塑料平均比热容试验方法 composites-Determination of mean specific heat capacity Test method for tensile properties 定向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拉 15 GB/T 3354-2014 of orientation fiber reinforced 伸性能试验方法 polymer matrix composite Test method for in-plane shear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纵横剪切试验方 16 GB/T 3355-2014 response of polymer matrix 法 composite materials Test method for flexural properties 定向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弯 17 GB/T 3356-2014 of orientational fiber reinforced 曲性能试验方法 polymer metrix composite Test methods for tensile 18 GB/T 3362-2017 碳纤维复丝拉伸性能试验方法 properties of carbon fiber multifilament Test methods for diameter of 19 GB/T 3364-2008 碳纤维直径和根数试验方法 carbon fiber and filament number in carbon fiber strand Carbon fiber reinforced 碳纤维增强塑料孔隙含量和纤维体 20 GB/T 3365-2008 plastics - Determination of 积含量试验方法 void content and fiber volume Test method for hardness of 21 GB/T 3854-2017 增强塑料巴柯尔硬度试验方法 reinforced plastics by means of a Barcol impresser Test method for resin content 22 GB/T 3855-2005 碳纤维增强塑料树脂含量试验方法 of carbon fiber reinforced
碳纤维复合材料缺陷检测方法研究
在声场仿真中分别对样本材料、几何形状、相控阵延迟法则和探头进 行设置, 模拟出2D和3D的声场分布。在缺陷响应部分,设置不同 大小和形状的缺陷,计算声场在缺陷上的变化。
•13
碳纤维复合材料无损检测研究概况
碳纤维复合材料新型无损检测技术 3.超声检测方法
使用超声检测技术对复合材料内部的各种缺陷进行 检测,还可以利用超声检测技术测量材料的厚度。 其穿透能力强,探伤灵敏度高,易于操作,快速方 便,目前在国外发达国家超声检测技术已广泛应用 在无损检测领域。
局限性: • 对于形状复杂的材料或工件检测较困难,要求被测表面较光滑 • 需要耦合剂以减弱声波在空气中的衰减,这样可以保证声波与材料达到最大程度的耦合。 • 碳纤维复合材料板的厚度一般在 5mm 左右,属于薄板结构,声波在板内部传播会造成反射信号被噪声污
实现的,破坏性检测只能针对原材料进行
•7
碳纤维复合材料无损检测研究概况
复合材料的低导电特性和低热导率,声衰减强等特性使其不像金属材料那样容 易产生腐蚀缺陷,却极易因偶然撞击而产生不可见的裂纹、分层等现象,即使 是极微小的撞击也会在近表面产生严重的缺陷,影响材料的性能 20世纪80年代后,为解决复合材料缺陷的无损检测问题,诞生了许多新技术新 方法如:X射线检测,涡流检测、微波检测、超声检测等常规检测方法
•16
展示结构
第一步
检测方法
对碳纤维复合材料仿真实验研
究进行了详细的介绍。通过声
场仿真模块选择检测参数,包
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性能测试方法和评价指标
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性能测试方法和评价指标周嫄娜,李炜【摘要】摘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综述了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性能的常用测试方法。
表明浸润性是表征树脂浸入纤维的重要参数,接触角、表面能、粘附功是表征浸润性常用的指标;纤维表面性能如粗糙度、化学特性等都影响着复合材料界面粘结性能,常用SEM、AFM、XPS等手段测试;复合材料界面结合强度的大小反应了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好坏。
【期刊名称】高科技纤维与应用【年(卷),期】2014(039)006【总页数】6【关键词】关键词:碳纤维;复合材料;性能;测试方法;评价指标碳纤维复合材料具有高比强度、高比模量、质量轻、耐疲劳、耐酸碱、热膨胀系数小等优点,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体育休闲、交通运输、生物医用等方面[1]。
而由于碳纤维表面为呈现惰性的乱层石墨结构,其表面能较低,与树脂的界面结合较弱,复合材料界面性能较差,从而影响了复合材料优异性能的发挥。
树脂对纤维表面的良好浸润性能是纤维与树脂形成紧密界面结合的首要条件;纤维表面的粗糙程度及其表面极性官能团种类与数量等表面特性影响了纤维与树脂结合的紧密程度;界面是复合材料性能薄弱区,界面结合强度的大小影响了复合材料整体性能的好坏。
从浸润性、纤维表面特性和界面结合强度3个方面介绍了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常用的测试方法。
1 浸润性浸润现象亦称润湿现象,是液体与固体表面接触时,液体的附着层沿固体表面延伸的现象。
纤维与树脂的浸润性好坏表示树脂浸入到纤维束的难易程度。
如果纤维与树脂的浸润性不好,树脂不能充分进入到纤维束,会使得纤维与树脂不能很好的结合,最终会使得复合材料中包含空隙和缺陷,影响复合材料的最终力学性能。
接触角、表面能和粘附功是3 种常用表征复合材料浸润性能的方法。
1.1 接触角在气、固和液3相交界处做气液界面和固液界面的切线,如图1所示,两切线通过液体内部所形成的夹角(θ)即称为接触角。
接触角是描述液体对固体润湿能力或润湿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接触角越小,液体在固体表面越容易铺展开,表明液体对固体的浸润性越好;反之,接触角越大,液体在固体表面越不容易铺展,说明液体对固体的浸润性越差。
碳纤维粘结强度检测报告
碳纤维粘结强度检测报告一、检测目的本检测报告旨在评估碳纤维材料与基材之间的粘结强度,以确保其满足设计要求和使用性能。
通过对碳纤维粘结强度的检测,可以有效地评估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可靠性,并为产品的优化和改进提供依据。
二、检测原理碳纤维粘结强度的检测主要基于拉脱法,通过在碳纤维材料与基材之间施加拉伸力,以测定其粘结强度。
在测试过程中,将碳纤维材料粘贴在基材上,并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操作。
通过测量施加在碳纤维材料上的拉伸力,可以计算出粘结强度。
三、检测设备与材料1.检测设备:万能材料试验机、游标卡尺、钢直尺等。
2.检测材料:碳纤维材料、基材、胶粘剂等。
四、检测步骤1.准备样品:选取符合要求的碳纤维材料和基材,将碳纤维材料切割成规定的尺寸,并进行适当的处理,以确保其表面清洁、干燥、无油污。
2.粘贴碳纤维材料:将胶粘剂按照规定的要求涂抹在基材上,并将碳纤维材料粘贴在涂有胶粘剂的基材上,确保其贴合紧密、无气泡。
3.固化样品:将粘贴好的样品放置在恒温恒湿的环境中,按照规定的时间进行固化。
4.测试样品:将固化好的样品放置在万能材料试验机上进行拉伸试验。
在试验过程中,记录拉伸力、位移等数据,并绘制拉伸曲线。
5.数据处理:根据测试数据计算粘结强度,包括最大粘结强度和平均粘结强度。
五、检测结果与分析1.检测结果:根据测试数据得出粘结强度的具体数值,包括最大粘结强度和平均粘结强度。
2.结果分析:根据检测结果,对碳纤维材料的粘结强度进行评估。
如果粘结强度满足设计要求,则说明该材料在实际应用中具有良好的可靠性。
如果不满足要求,则需要进行改进和优化。
六、结论根据本检测报告的检测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本次检测的碳纤维材料与基材之间的粘结强度满足设计要求。
2.该碳纤维材料在实际应用中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可以满足使用性能要求。
3.如果需要进一步提高粘结强度,可以考虑优化胶粘剂的配方或改进粘贴工艺。
七、建议与改进措施为了进一步提高碳纤维材料在实际应用中的性能表现,我们建议采取以下改进措施:1.对碳纤维材料和基材的表面进行处理,以提高其粘结性能。
碳纤维复合材料标准
碳纤维复合材料标准碳纤维复合材料是一种具有轻质、高强度、耐腐蚀等优异性能的材料,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体育器材等领域。
为了保证碳纤维复合材料的质量和安全性,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来规范其生产、加工和使用。
本文将介绍碳纤维复合材料标准的相关内容,以便读者更加全面地了解这一材料。
首先,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标准主要包括材料的基本性能、加工工艺、质量检测和使用规范等方面。
在材料的基本性能方面,标准规定了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密度、强度、弹性模量、热膨胀系数等物理和力学性能指标,以及其在不同温度、湿度下的性能要求。
这些基本性能的标准化可以帮助生产厂家和用户更好地选择和使用碳纤维复合材料,提高材料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其次,在加工工艺方面,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标准规定了材料的成型、固化、表面处理等工艺要求,以及加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检测方法。
这些标准化的加工工艺可以保证碳纤维复合材料在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稳定性和一致性,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
此外,质量检测是保证碳纤维复合材料质量的关键环节。
标准规定了碳纤维复合材料的质量检测方法和标准样品的制备要求,以及对材料表面缺陷、内部缺陷、化学成分等方面的检测要求。
这些质量检测标准可以保证生产出的碳纤维复合材料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确保其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安全隐患。
最后,标准还规定了碳纤维复合材料的使用规范,包括材料的存储、运输、安装和维护等方面的要求。
这些使用规范可以帮助用户正确地选择和使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延长材料的使用寿命,减少因使用不当而导致的损坏和事故。
综上所述,碳纤维复合材料标准的制定对于保障碳纤维复合材料的质量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遵守这些标准,可以帮助生产厂家提高产品质量,帮助用户选择和使用合格的碳纤维复合材料,促进碳纤维复合材料行业的健康发展。
希望本文对读者对碳纤维复合材料标准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碳纤维复合材料 冲击 astm 标准
碳纤维复合材料冲击 astm 标准碳纤维复合材料在工程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具有轻质、高强度、耐腐蚀等优异性能,因此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体育用品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在实际应用中,碳纤维复合材料的耐冲击性能显得尤为重要。
ASTM标准作为评价材料性能的权威标准,对于评估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冲击性能也起到了关键作用。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基本特性。
碳纤维是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纤维,具有极高的强度和刚度,且比重轻、耐腐蚀、电磁性能好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和高端制造领域。
而碳纤维复合材料是将碳纤维与树脂基体复合而成的材料,通过不同比例和布局方式的碳纤维叠层,可以获得不同性能的复合材料。
对于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冲击性能,ASTM标准为我们提供了评估的方法和指标。
其中,ASTM D7136标准是用来测试测定复合材料的冲击性能的标准试验方法。
在这一标准中,包括了试样的准备、冲击试验、损伤评价等内容,以及相应的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方法。
这为工程师和研究人员提供了客观、标准的测试手段,确保了对碳纤维复合材料冲击性能的客观评价,从而指导材料的设计和应用。
在实际工程应用中,了解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冲击性能十分重要。
特别是在汽车制造和航空航天领域,碳纤维复合材料往往处于复杂多变的环境中,需要承受各种冲击载荷。
ASTM标准为工程设计和质量控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支持,确保了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安全可靠性。
除了了解标准和测试方法,我们还需思考碳纤维复合材料冲击性能的影响因素和发展方向。
纤维取向、树脂性能、复合材料层压方式等因素都对冲击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随着碳纤维复合材料在工程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对其冲击性能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通过对ASTM标准的深入理解和实际工程经验的积累,我们可以不断完善评价体系,提高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冲击性能,推动材料的技术创新和应用拓展。
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冲击性能在工程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ASTM标准为我们提供了客观、标准的评价方法。
碳纤维的性能、应用及相关标准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碳纤维的性能、应用及相关标准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聚丙烯腈基(PAN)碳纤维的性能、应用及相关标准/ 2010年6月15日10:42 中国纤检摘要:聚丙烯腈基碳纤维是一种力学性能优异的新材料,在航空、航天、建筑、体育、汽车、医疗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本文简要介绍了国内外PAN 基碳纤维的发展历程和现状,PAN基碳纤维的制备、结构及性能及碳纤维的应用领域,详细介绍了PAN基碳纤维相关标准及检测,并对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碳纤维;聚丙烯腈;标准碳纤维是一种力学性能优异的新材料,它不仅具有碳材料的固有特性,又兼备纺织纤维的柔软可加工性,是新一代增强纤维。
它的比重不到钢的1/4,碳纤维树脂复合材料抗拉强度一般都在3500Mpa以上,是钢的7~9倍,抗拉弹性模量为23000Mpa~43000Mpa亦高于钢。
材料的比强度愈高,则构件自重愈小,比模量愈高,则构件的刚度愈大,从这个意义上已预示了碳纤维在工程的广阔应用前景。
碳纤维是一种以聚丙烯腈(PAN)、沥青、粘胶纤维等为原料,经预氧化、碳化、石墨化工艺而制得的含碳量大于90%的特种纤维。
碳纤维具有高强度、高模量、低密度、耐高温、耐腐蚀、耐摩擦、导电、导热、膨胀系数小、减震等优异性能,是航空航天、国防军事工业不可缺少的工程材料,同时在体育用品、交通运输、医疗器械和土木建筑等民用领域也有着广泛应用。
PAN基碳纤维生产工艺简单、产品综合性能好,因而发展很快,产量占到90%以上,成为最主要的品种。
1 国内外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的发展现状1.1国外发展现状1959年,媒体报道的日本的进藤昭南由聚丙烯腈长丝经预氧化、碳化而制成性能优良的碳纤维工艺专利,由于该工艺简单,产品力学性能优良,因此发展较快,开创了碳纤维的新时代。
碳纤维检测报告
碳纤维检测报告1. 引言碳纤维是一种轻质高强度的材料,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体育用品等领域。
在使用碳纤维制造的产品中,质量检测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性能符合预期。
本报告旨在对一批碳纤维样品进行质量检测,并提供相应的测试结果和分析。
2. 材料和方法2.1 样品描述本次检测使用的碳纤维样品共计10个,每个样品尺寸均为10cm x 10cm。
样品来自不同供应商,分别标记为样品A、样品B、样品C等。
2.2 检测方法本次检测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对碳纤维样品进行质量检测:1.纤维排列检测:使用显微镜对碳纤维的纤维排列情况进行观察和评估。
2.密度测量:测量碳纤维样品的密度,以了解其轻质性能。
3.强度测试:采用万能材料试验机对碳纤维样品进行拉伸试验,测量其强度和弹性模量。
4.表面处理检测:检测碳纤维样品表面处理的质量,如表面涂层的均匀性和附着力。
5.热稳定性测试:使用热分析仪对碳纤维样品在高温下的稳定性进行评估。
3. 测试结果与分析3.1 纤维排列检测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样品A、样品B、样品C等样品的纤维排列整齐,没有明显的断裂或缺陷。
纤维之间的结合紧密,没有明显的空隙或脱离现象。
3.2 密度测量采用标准密度计对样品进行密度测量,得出以下结果:样品密度 (g/cm³)样品A 1.75样品B 1.78样品C 1.76……样品N 1.77从数据来看,不同样品的密度相差较小,说明样品质量的稳定性较好。
3.3 强度测试我们对所有样品进行了拉伸试验,并测量了其强度和弹性模量。
以下是部分样品的测试结果:样品强度 (MPa) 弹性模量 (GPa)样品A 100 150样品B 110 160样品C 105 155………样品N 103 152从测试结果来看,样品的强度和弹性模量相差不大,均在一个相对合理的范围内。
3.4 表面处理检测通过对样品表面的观察和测试,我们发现所有样品的表面涂层均匀,附着力较好,符合相关要求。
碳纤维测试标准
碳纤维测试标准
碳纤维测试标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外观检查:主要对碳纤维布的表面进行检查,要求表面平整,无断裂、切口、穿孔和污染。
2. 厚度检测:以毫米或微米为单位,要求检测精度高,误差小。
碳纤维布的厚度应符合规定的标准要求。
3. 强度检测:通常采用兆帕或牛顿为单位,要求检测精度高,误差小。
碳纤维布的强度应符合规定的标准要求。
4. 线密度检测:主要采用根/厘米或根/英寸为单位,要求检测精度高,误差小。
碳纤维布的线密度应符合规定的标准要求。
5. 成分分析:主要是针对碳纤维布的主要成分——碳纤维进行检测,要求检测精度高,误差小。
碳纤维布的成分应符合规定的标准要求。
此外,为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还需要遵循一系列严格的标准化流程,包括样品准备、环境条件调节、测试设备检查、测试参数设定、样品预应力和测试执行等步骤。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咨询专业人士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碳纤维
5.111
50
2.604
混凝土内聚破坏
合格
5.264
50
2.682
混凝土内聚破坏
合格
4.758
50
2.424
混凝土内聚破坏
合格
5.513
50
2.809
混凝土内聚破坏
合格
5.995
50
3.055
混凝土内聚破坏
合格
5.952
50
3.033
混凝土内聚破坏
合格
备注
从检测现场检测结果看:
所有碳纤维正拉粘结强度检测破坏形式均为基材混凝土内聚破坏,正拉粘结强度在2.137MPa~3.376MPa之间,根据《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550—2010)的规定附录U规定的规定,判定为该批内各组均为检验合格组
Xxxx—xxxx—xxxx—xx
某供电公司安宁办公楼碳纤维复合材与基材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凝土正拉粘结强度检测报告
委托单位:抗震分院
实施地点:xxxxxx
日期:2011年7月20日
审定:
审核:
项目负责:
报告编制:
检测:
Xxxxxxxxxxx
2011年7月
碳纤维正拉粘结强度检测
工程名称:某供电公司安宁办公楼碳纤维复合材与基材混凝土正拉粘结强度检测报告
注:破坏形式共分为三种情况:内聚破坏(分为基材混凝土内聚破坏、胶粘剂内聚破坏、聚合物砂浆内聚破坏),粘附破坏(分为胶层与基材混凝土之间的界面破坏、聚合物砂浆层与基材混凝土之间的界面破坏)、混合破坏:粘合面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破坏形式。
检测结果
基层混凝土
强度
碳纤维正拉粘结
碳纤维国标
碳纤维国标碳纤维国标是指碳纤维产品在生产、质检、测试等方面形成的国家标准,其目的是保障碳纤维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碳纤维是一种新型的高科技材料,具有重量轻,强度高,耐腐蚀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工业、体育器材等领域。
因此,对碳纤维国标的制定和实行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在碳纤维国标中,对于碳纤维产品的制造工艺、物理力学性能、化学性质、环境适应性等指标都做了明确的规定与标准,以确保整个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在制造工艺方面,要求采用最先进的设备和技术生产碳纤维产品,确保其质量和性能达到标准的要求,从而获得消费者的信任。
在物理力学性能方面,要求碳纤维产品具有准确的强度和硬度,以充分发挥其在多种应用场景下的作用。
在化学性质方面,要求碳纤维产品具有优异的腐蚀抵抗性,能够适应多种复杂的环境。
在环境适应性方面,要求碳纤维产品在温度、湿度、压力等多种环境条件下均能保持稳定性能。
除了对碳纤维产品自身的规定,碳纤维国标还对产品的标志、包装、贮存、运输等方面做了要求。
如要求碳纤维产品必须在包装、贮存和运输过程中避免挤压、碰撞、摩擦等操作,以防止产生外观瑕疵和减弱强度,确保产品的完整性。
同时,碳纤维产品在标志方面,要求标注清晰明了的生产厂家、生产日期、执行标准等信息,以便对产品的追查和质量评估。
总之,碳纤维国标的制定和实行,对促进碳纤维产品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在碳纤维材料日益重要的今天,碳纤维国标也对于保障消费者权益、推动国家高科技产业的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我们要加强对碳纤维国标的执行和质量监管,确保每一份碳纤维产品都符合国家标准,为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作出应有的贡献。
碳纤维管检测标准
\方式 物料\
检验项目
判定标准
检验方法
CR
MA
Ml
标
1、外观检查:
1•灯管表面清洁无污浊,最多允许有四个小于0.5mm2的黑点存在, 管壁上的气线最多允许有两条,气线长度不得超过5mm(每条管
上的总气线长度小于10mm);
2、碳纤维管外形规正,石英管不准扭曲、变形,壁厚应均匀。无 涉及安全的外观缺陷存在,
均匀,无明显差别,单根碳纤维管亮度均匀且局部不得出现暗点 或异常亮点。
V
目测
5、寿命检测:碳纤维管在额定电压下,使用寿命平均不低于5000
小时,个别不低于3500小时。
V
调压仪
5、抗冲击检测:
电压为AC1.27倍额定电压瞬间通电时,灯管的钼片点焊处不 得有打火现象;
灯管工作在AC1.15倍额定电压下连续老化48小时,不得有 异常现象发生(抽查);
3、灯管上的瓷头要印有电压、功率;
4、石英管的表面不能明显刮花,灯管两头压封位及排气嘴位如有 轻微白雾可收。
5、碳纤维与引出线的连接应可靠,碳纤维在石英管内位置应居中。
6、硅胶套应粘结牢固、可靠;胶水不得露出硅胶套,且不允许粘 在灯管上。
7、 出气孔应在灯管安装面的垂直面上。且出气孔位置距圆弧端》45mm。
V
目测
2、尺寸检测:碳纤维灯管直径应在设计尺寸的土0.05mm,长度应
在设计尺寸的土1mm引出线长度应在设计尺寸的土5mm
进行装配检验。
V
卡尺、手动
见技术图纸
3、功率检测:将碳纤维管在其额定电压下点亮,用功率仪测试其
功率,应在其额定功率的+3%〜-8%范围内。
V
JCH02碳纤维布检测细则汇总
JC 宁夏筑之信检测有限公司检测细则ZZX/JC/H02-2014碳纤维布检测细则2014-6-20 发布 2014-7-01 实施宁夏筑之信检测有限公司发布前言为保证检测过程中能正确检测碳纤维布,使本公司不同检测人员,不同时间所进行的试验过程保持一致,实现检测结果的重复性和正确性,特制定本细则。
本细则编制遵照碳纤维布的检测方法,并贯彻了GB/T1.1-2000、GB/T1.3-1997标准化工作导则的有关规定。
本规程由宁夏筑之信检测有限公司负责起草。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校核:本规程批准人:碳纤维布检测细则1 碳纤维布的抗拉强度标准值、弹性模量和极限伸长率的计算1.1 方法原理将等横截面的矩形薄板直条形试样进行轴向拉伸试验。
测定拉伸强度、模量和破坏伸长率。
1.2 检测依据GB/T1446-2005 GB50550-20101.3 试验条件实验室标准环境条件:温度(23±2)℃;相对湿度(50±10)%。
若不具备实验室标准环境条件时,选择接近实验室标准环境条件的实验室环境条件。
1.4 试样制备1.4.1 机械加工法试样取位区,一般宜距板材边缘(已切除工艺毛边)30mm以上,最小不得小于20mm。
若取位区有气泡、分层、树脂淤积、褶皱、翘曲、错误铺层等缺陷,则应避开。
若对取位区有特殊要求或需从产品取样时,则按有关技术要求确定,并在试验报告中注明。
纤维增强塑料一般为各向异性,应按各向异性材料的两个方向或预先规定的方向(例如板的纵向和横向)切割试样,切严格保证纤维方向和铺层方向与试验要求相符。
纤维增强塑料试样应采用硬质合金刀具或砂轮片等加工,加工时要防止试样产生分层、刻痕和局部挤压等机械损伤。
加工试样时,可采用水冷却(禁止用油)。
加工后,应在适宜的条件下对试样及时进行干燥处理。
对试样的成型表面不宜加工。
当需要加工时,一般单面加工,并在试验报告中注明。
1.4.2 模塑法模塑成型的试样按产品标准或技术规范进行制备,在试验报告中注明制备试样的工艺条件及成型时受压的方向。
碳纤维复合材料 冲击 astm 标准
标题:深度探讨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冲击性能及ASTM标准分析引言:碳纤维复合材料是一种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船舶等领域的先进材料,其具有高强度、低密度、耐腐蚀等优异性能。
在实际应用中,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冲击性能对其安全可靠的使用至关重要。
ASTM国际标准作为全球公认的材料测试标准,对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冲击性能测试提供了指导和规范。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角度全面评估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冲击性能及ASTM标准,旨在帮助读者更全面、深入地了解碳纤维复合材料在冲击条件下的表现及相关标准要求。
一、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基本结构及性能特点碳纤维复合材料由碳纤维和树脂基体构成,其具有高强度、高模量、耐腐蚀、抗疲劳等特点。
在实际工程中,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冲击性能直接关系到其在受外力作用下的表现和使用安全性。
1. 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冲击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在受冲击载荷作用下会发生破损、开裂,甚至可能导致结构失效。
对其冲击性能的评估至关重要。
ASTM D7136标准对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冲击性能进行了规定,涵盖了冲击强度、损伤面积、破坏模式等参数的测试要求,能够全面揭示碳纤维复合材料在冲击条件下的性能特点。
2. ASTMD7136标准概述ASTM D7136标准是针对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冲击性能测试的标准,通过对冲击试样的遭受冲击加载后的力学性能进行测试和分析,以评估材料的抗冲击性能。
标准规定了试验样品的制备、试验设备、测试方法、试验过程中的数据记录和结果报告等方面的要求,为相关领域提供了具有实用价值的技术规范。
二、碳纤维复合材料冲击性能的深入分析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冲击性能与其微观结构、纤维类型、树脂基体性能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需要更深入地了解其在不同冲击条件下的性能表现,以便合理评估其可靠性。
1. 纤维类型对冲击性能的影响不同类型的碳纤维在复合材料中具有不同的增强效果,因此其冲击性能也会有所差异。
研究表明,炭化纤维具有较好的耐冲击性能,能够有效地抵抗外部冲击载荷的作用,减轻复合材料的损伤程度。
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讲解
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讲解
Sony X505/sp 10.4寸 785g
➢三脚架(轻量化、耐疲劳、刚性、减震等应用)
富曼图055CX系列 采用最新碳纤维生产技术, 制成的100%纯碳纤圆形 脚管, 使脚架自重更轻, 提高稳定性及耐用度。
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讲解
其他方面的应用
土建:碳纤增强水泥、木材,各种桥梁管道、遂道等 化工:密封填料、保温材料,压力罐等 医疗:X射线透过性好,各种人体替换部件 其它:机器人臂 、复合电缆、以及各种重要的机械应
东丽 34.5%
三菱 18.9%
东邦 22.6%
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讲解
沥青基碳纤维
通过制备沥青纤维转化中间相沥青 后再碳化
具有高拉伸模量,但强度较低,成 本高
美国UCC公司生产世界上最好的沥 青基碳纤维,其中K1100X具有最高 模量(966GPa)有最好的热导率.
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讲解
粘胶基碳纤维
波音787 41段前机身加工由Ingersoll卧式AFP机床完成
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讲解
总结
➢ 碳纤维复合材料(CFRP)具有轻质、高强度、高刚度、抗疲 劳和耐腐蚀等优异性能。为了解决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气 体排放的环境问题,碳纤维复合材料在大型飞机、风力发电 叶片、汽车部件、石油开采抽油杆、电力输送电缆等领域 的应用将推动节能减排的实现。碳纤维复合材料的使用实 现了材料的轻量化,从而达到了节能减排的目的,碳纤维复合 材料在这些领域的实际应用代表了其技术的成熟度和水平。 随着国产化碳纤维制造关键技术的成熟,通过突破碳纤维复 合材料的低成本制造技术,实现国产碳纤维复合材料在节能 减排方面的应用是现实的。
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讲解
➢ 预浸布成型工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碳纤维及复合材料检测标准资料汇集
提要:
汇集整理搜集的有关碳纤维复合材料检测标准项目,包括国家标准(GB)、航空标准(HB)及美国材料协会标准(ASTMD)等,供参考。
部分标准的资料附后。
一、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检测简述
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检测,目的是为了:描述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体系的物化、力学及工艺特征,表征体系材料的外貌、微观结构和组成。
包括以下内容:(1)外观形貌及微观结构的观测;(2)物理及化学性能的检测;(3)力学性能的检测;(4)其他特别需要检测的项目。
二、检测标准汇集
1、增强材料
三、增强体纤维的检测方法、主要设备
四、附件:部分标准资料(电子版见压缩包)
201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