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管理办法
兰州铁路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兰州铁路管理,保障铁路运输安全,提高铁路运输效率,维护铁路运输秩序,根据《兰州铁路管理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本实施细则适用于兰州市行政区域内铁路的建设、运营、维护、安全管理以及铁路沿线环境治理等工作。
第三条兰州铁路管理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二)依法管理,科学规划;(三)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四)社会参与,共同维护。
第四条兰州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铁路管理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铁路管理工作机制,协调解决铁路管理中的重大问题。
第五条兰州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铁路管理的监督和指导工作。
第二章铁路建设第六条铁路建设应当符合国家铁路建设规划,符合兰州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第七条铁路建设项目应当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安全评价、规划许可等手续。
第八条铁路建设单位应当遵守国家铁路建设标准,确保工程质量。
第九条铁路建设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保护铁路沿线生态环境,减少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第十条铁路建设项目竣工后,应当依法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第三章铁路运营第十一条铁路运营企业应当依法取得铁路运输经营许可证,并按照规定标准提供服务。
第十二条铁路运营企业应当加强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确保运输安全。
第十三条铁路运营企业应当定期对铁路设施进行检查、维护,确保设施完好。
第十四条铁路运营企业应当加强对铁路运输工具的维护和管理,确保运输工具安全运行。
第十五条铁路运营企业应当严格执行票价政策,保障旅客合法权益。
第十六条铁路运营企业应当加强服务质量管理,提高服务水平。
第四章铁路维护第十七条铁路维护工作应当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第十八条铁路维护单位应当建立健全铁路维护管理制度,明确维护责任。
第十九条铁路维护单位应当定期对铁路设施进行检查、维修,确保设施正常运行。
第二十条铁路维护单位应当加强对铁路沿线环境的治理,防止环境污染。
兰州市人民政府令〔2018〕第3号——兰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兰州市政府投资项目评审管理办法》的决定

兰州市人民政府令〔2018〕第3号——兰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兰州市政府投资项目评审管理办法》的决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兰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8.02.25•【字号】兰州市人民政府令〔2018〕第3号•【施行日期】2018.02.25•【效力等级】地方政府规章•【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法制工作正文兰州市人民政府令〔2018〕第3号《兰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兰州市政府投资项目评审管理办法〉的决定》已经2017年8月3日市人民政府第18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2018年2月25日兰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兰州市政府投资项目评审管理办法》的决定市人民政府决定对《兰州市政府投资项目评审管理办法》作如下修正:一、第三条修改为“本办法所称政府投资项目评审,是指市政府项目投资评审机构对政府投资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部门项目支出预算、工程预算控制价(含招标标底)、合同、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进行评审或评估,对政府投资项目进行后评价,以及对市政府决定的其他事项进行审查的行为。
”二、第六条修改为“发展改革、财政、建设、招投标等部门应当依据评审机构出具的评审报告(意见),对政府投资项目进行立项批复、招标以及监督管理。
”三、第十条第七项修改为“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设的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及社会稳定风险的可控性”。
四、第十一条第六项修改为“项目支出预算、工程预算控制价(含招标标底)等相关资料;”五、删除第十七条。
六、第二十四条修改为“未经评审机构评审的政府投资项目,不得进行立项批复、招标投标、合同签订、开工建设。
”七、删除第二十六条第七项“未经评审而拨付项目建设资金或批复工程竣工决算的;”八、其他条文顺序做相应调整。
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兰州市政府投资项目评审管理办法》根据本决定作相应修改并对条文顺序作相应调整,重新公布。
兰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兰州市政府投资项目竣工决(结)算审核管理办法》的通知

兰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兰州市政府投资项目竣工决(结)算审核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兰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12.30•【字号】兰政发〔2021〕52号•【施行日期】2021.12.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兰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兰州市政府投资项目竣工决(结)算审核管理办法》的通知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市属有关单位,兰州新区、高新区、经开区、榆中生态创新城管委会,市属各重点企业:《兰州市政府投资项目竣工决(结)算审核管理办法》已经2021年12月3日市政府第163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兰州市人民政府2021年12月30日兰州市政府投资项目竣工决(结)算审核管理办法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兰州市政府投资项目竣工决(结)算审核行为,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工程造价,提高投资效益,维护工程建设各方的合法经济权益,根据《政府投资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712号)、《甘肃省政府投资管理办法》(甘政办发〔2020〕21号)、《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贯彻落实甘肃省政府投资管理办法及相关工作要求的通知》(兰政办发〔2020〕132号),结合“放管服”改革及优化营商环境等有关要求,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竣工决算是在建设项目或单项工程完工后,由建设单位及有关部门,以竣工结算等资料为基础,编制的反映整个建设项目从筹建到工程竣工验收投产(交付)全部实际支出费用的文件,包括建筑工程费用、安装工程费用、设备工器具购置费和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竣工结算是指一个单位工程或单项工程完工后,经组织验收合格,由施工单位根据承包合同条款和计价的规定,结合工程施工中设计变更等引起的工程建设费增加或减少的具体情况,编制经建设或委托的咨询单位、监理单位签认的,用以表达该项工程最终实际造价为主要内容的作为结算工程价款依据的经济文件。
兰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管理办法

兰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管理办法【发文字号】兰州市人民政府令[2016]第7号【发布部门】兰州市政府【公布日期】2016.11.30【实施日期】2017.02.01【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政府规章兰州市人民政府令(〔2016〕第7号)《兰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管理办法》已经2016年11月14日市政府第156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公布,自2017年2月1日起施行。
代理市长:栾克军2016年11月30日兰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和管理,保障运营安全,维护乘客的合法权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建设、运营、安全保障及其相关管理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城市轨道交通,是指采用专用轨道导向运行的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系统,包括地铁系统、轻轨系统、单轨系统、有轨电车、磁浮系统、自动导向轨道系统、城域快速轨道系统等。
本办法所称城市轨道交通设施,是指城市轨道交通的轨道、隧道、高架桥及路基、车站(含出入口、通道)、通风亭、车辆、车辆段、机电设备、供电系统、通信信号系统等其他附属设施,以及为保障轨道交通运营而设置的相关设施。
第四条城市轨道交通遵循统一规划、优先发展、安全运营、规范服务的原则。
第五条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领导,建立轨道交通综合协调机制,统筹协调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运营、应急事件处置等有关重大事项。
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
具体建设活动由市城市轨道交通管理机构(以下简称轨道交通管理机构)负责组织实施。
市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市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
规划、公安、财政、国土资源、城市管理、环保、水务、生态、价格、安全生产监督、人防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运营管理的相关工作。
城市轨道交通沿线的区(县)人民政府、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有关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房屋征收工作,配合做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和设施保护工作。
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兰州市公共交通运营服务绩效考核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兰州市公共交通运营服务绩效考核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7.03.02•【字号】兰政办发〔2017〕44号•【施行日期】2017.03.0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交通运输其他规定正文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兰州市公共交通运营服务绩效考核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兰政办发〔2017〕44号市政府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兰州市公共交通运营服务绩效考核管理办法(试行)》已经2017年2月17日市政府第7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17年3月2日兰州市公共交通运营服务绩效考核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建立健全公共交通绩效评价和财政梯次补贴奖励机制,不断提高公交运营服务水平,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由兰州市交通运输委员会负责制定并组织实施。
第三条绩效考核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第二章考核组织第四条考核主体:由市交通委牵头,组织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国资委、市财政局、市安监局、市大数据局、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等部门进行联合考核。
第五条考核对象:兰州公交集团。
第六条考核方法:日常自查、不定期抽查、年终联合考核、数据统计分析及第三方测评等形式相结合。
第三章考核程序第七条日常考核以公交集团自查为基础,每月一次;市交通委每年不定期抽查3次。
第八条年度考核由市交通委牵头组织多部门联合考核,于次年一季度实施。
第九条年度考核前10日由市交通委向各考核成员单位及公交集团发出考核通知,公交集团做好接受考核准备。
第十条考核结束后,市交通委将考核结果书面告知公交集团。
公交集团对考核结果有异议的,可以自收到考核结果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向市交通委申请复查。
经复查确认后,由市交通委将最终考核结果上报市政府。
第四章考核内容第十一条考核类别:日常考核和年度考核。
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道路隐患排查提升管理水平工作的通知-兰政办发〔2018〕309号

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道路隐患排查提升管理水平工作的通知正文:----------------------------------------------------------------------------------------------------------------------------------------------------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道路隐患排查提升管理水平工作的通知兰政办发〔2018〕309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直各相关部门,各有关单位:为全面防范城区道路地质安全突发事件,进一步细化各区县、各部门、各单位工作职责,建立健全城区道路地质安全风险管理和隐患排查长效机制,提升事件预防和应急处置能力,着力提高管理水平,保障城市道路安全运行,现将有关工作通知如下:一、目标任务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切实查找城市建设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以消除存量、预防增量为目标,及时发现和处置市政道路、地下工程、管网等设施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遏制城区道路地质安全事件多发、频发问题,进一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二、工作原则(一)明确责任,齐抓共管。
严格落实道路管理、地下管网管护和地下工程项目建设中,建设和施工单位的主体责任,近郊四区政府和市直相关部门的监管责任,进一步细化工作职责,责任落实到人、落实到岗,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作用,形成责任明确、齐抓共管、多方参与的工作格局。
(二)分类管理,分级负责。
市直相关部门、单位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牵头建立健全本行业、本系统隐患排查体系,组织做好城关区、七里河区主次干道日常管护、开挖审批及市属重点地下工程项目隐患排查及应急处置工作,并对区政府相关工作进行指导;城关区、七里河区、西固区、安宁区政府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建立健全本辖区隐患排查体系,组织开展辖区管护道路日常管护、开挖审批及辖区地下工程项目隐患排查治理及应急处置工作。
兰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兰州市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兰政发〔2016〕64号

兰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兰州市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正文:----------------------------------------------------------------------------------------------------------------------------------------------------兰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兰州市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兰政发〔2016〕64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兰州新区、高新区、经济区管委会:《兰州市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实施方案》已经2016年9月8日市政府第154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兰州市人民政府2016年9月14日兰州市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实施方案为认真贯彻全国、全省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推动全市“放管服”改革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实质性突破,着力破除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的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有效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围绕阻碍创新发展的“堵点”、影响干事创业的“痛点”和市场监管的“盲点”,坚持问题导向、便民取向和需求指向,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以更有力举措,重点解决跨领域、跨部门、跨层级的重大问题,进一步破除行政审批“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提升政府服务效能,切实为企业投资“松绑”、为群众办事“解绊”、为市场主体“腾位”,为建设山水城市、宜居城市、活力城市营造更好的投资发展环境。
二、主要任务(一)纵深推进“两集中、两到位”“两集中、两到位”(即部门行政审批服务职能向一个处室集中,部门行政审批事务处室向政务服务中心集中;部门行政审批服务事项进驻政务服务中心落实到位,部门对窗口工作人员授权到位)是建立规范高效的审批运行机制,实现“审批一条龙、服务一站式”的基础性工作。
兰州市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公用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办法

兰州市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公用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办法状态:有效发布日期:2006-02-25 生效日期: 2006-04-01发布部门: 甘肃省兰州市人民政府发布文号: 兰州市人民政府令[2006]第3号《兰州市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公用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办法》已经2006年2月8日市政府第2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公布,自2006年4月1日起施行。
市长张津梁二○○六年二月二十五日兰州市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公用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保证工程质量,明确工程质量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和《甘肃省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之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关联法规: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各类新建、改建、扩建的房屋建筑工程、市政公用工程及附属工程的质量监督管理。
第三条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市各类房屋建筑工程、市政公用工程及附属工程的质量监督管理工作。
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委托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和市政公用工程质量监督站(以下统称市质监机构),具体实施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公用工程的质量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公用工程质量实行工程质量责任制。
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和有关机构及其相关从业人员依法对工程质量负责。
市质监机构依法对参建各方质量责任行为和工程实体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并根据发展需要逐渐推行差别化管理。
第五条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公用工程参建各方应当采用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积极推行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及国家有关节能标准,全面提高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公用工程质量。
第六条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市质监机构应当建立建设工程质量信用档案,对工程参建各方主体及从业人员的质量不良行为准确记载,并向社会及时公布。
第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对本市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公用工程中的质量事故、质量缺陷都有权依法检举、控告和投诉。
兰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管理办法实用八篇

兰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管理办法实用八篇兰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管理办法 1第__条城市轨道交通实行保护区管理__,保障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的顺利进行和建成后的安全运营。
保护区分为重点保护区和一般保护区,其范围分别为:(一)地下车站和隧道结构外边线外侧五米内为重点保护区,五米至五十米内为一般保护区;(二)地面车站、高架车站以及线路轨道外边线外侧五米内为重点保护区,五米至三十米内为一般保护区;(三)出入口(含连通道)、通风亭、__中心、变电所、冷却塔、地面站房等建(构)筑物结构外边线和车辆段、停车场用地边界外侧五米内为重点保护区,五米至十米内为一般保护区;(四)城市轨道交通过河、洪道、桥梁结构外边线外侧五十米内为重点保护区,五十米至一百米内为一般保护区。
因地质条件或者其他特殊情况,需要调整城市轨道交通保护区范围的,由轨道交通管理机构会同轨道交通经营单位提出方案,报市人民__批准公布。
轨道交通经营单位应当在城市轨道交通设施容易遭到破坏或者有较大危险因素的保护区内设置明显的边界标志和安全警示标志。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毁坏或者擅自移动。
第二十五条建设、规划、城市管理、水务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对一般保护区内的下列活动__实施行政许可前,应当书面征求轨道交通管理机构的意见,轨道交通管理机构应当在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期限内给予书面答复:(一)新建、改建、扩建或者拆卸建(构)筑物;(二)取土、地面堆载、基坑开挖、爆破、桩基础施工、顶进、灌浆、锚杆作业;(三)修建塘堰、开挖河道水渠、采石、挖砂、打井取水;(四)敷设管线、设置跨线等__作业;(五)在过河、洪道段实施疏浚、清淤、吹填、船舶下锚停靠等作业;(六)其他可能影响轨道交通设施安全的作业。
在一般保护区内进行前款所列活动不需要行政许可的,作业单位应当在施工前书面告知轨道交通管理机构。
作业单位在一般保护区内进行本条第一款所列活动的,应当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安全评估,提出保护标准,制定轨道交通设施保护方案,并经轨道交通管理机构同意;施工时应当由有资质的单位对轨道交通设施进行安全__,产生的费用由项目建设单位承担。
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兰州市建设项目生成管理办法(试行)》等5个办法的通知

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兰州市建设项目生成管理办法(试行)》等5个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9.07.26•【字号】兰政办发〔2019〕97号•【施行日期】2019.07.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兰州市建设项目生成管理办法(试行)》等5个办法的通知兰政办发〔2019〕97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兰州高新区、经济区管委会:《兰州市建设项目生成管理办法(试行)》、《兰州市政务服务帮办代办实施办法(试行)》、《兰州市投资项目“多评合一”管理办法(试行)》、《兰州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运行管理办法(试行)》、《兰州市企业投资项目审批告知承诺制管理办法(试行)》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9年7月26日兰州市建设项目生成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强化项目策划生成工作,科学推进项目建设,根据《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兰州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兰政办发﹝2019﹞81号)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项目生成主要是建立我市三年投资项目计划库,并通过“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对项目合规性、可行性进行审查,提出项目建设所需条件,加速项目前期策划生成。
根据项目审批方式不同,分为政府投资项目和企业投资项目。
需上报国家、省审批的建设项目按上级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发改部门负责建设项目生成管理工作的统筹协调和监督落实。
市直各行业部门、各区县政府、兰州高新区、兰州经济区、甘肃(兰州)国际陆港管委会及其组成部门依照本办法负责建设项目生成管理具体工作。
第四条建设项目生成管理工作依托兰州市“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具体实施。
第二章政府投资项目生成第五条政府投资项目生成管理主要包括建立三年项目计划库、年度项目计划库和项目可行性研究。
兰州新区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

兰州新区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兰州新区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兰州新区的建设项目也日益增多。
这些项目的规模不断扩大,对城市交通网络的影响也越来越显著。
我们需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以确保兰州新区建设项目能够兼顾交通需求和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兰州新区建设项目的背景和意义在介绍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前,我们首先了解一下兰州新区建设项目的背景和意义。
兰州作为甘肃省的省会城市,经济实力和区域重要性不断提高,兰州新区成为了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区域。
兰州新区的建设项目涉及到各个领域,包括工业、商业、住宅等。
而其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就是如何应对交通流量的增加,保证交通系统的正常运行。
二、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的必要性在兰州新区建设项目的规划和设计阶段,就需要进行交通影响评价。
这是因为建设项目一旦落地,将会对周边交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评价交通影响的目的在于预测和分析新建项目对周边道路交通流量、交通安全等方面所带来的变化,为项目的规划和设计提供科学的依据。
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必要性。
标准的制定能够确保交通影响评价的科学性和客观性,以避免主观臆断和片面性评估的情况出现。
标准的制定可以提高评价结果的可比性和可信度,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标准的制定还能够为项目审批和决策提供参考,确保项目的可行性和可持续发展。
三、兰州新区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的要求针对兰州新区建设项目的特点和需求,我们制定了一套技术标准来评价项目对交通的影响。
这套标准具备以下几个要求:1. 考虑城市整体规划:标准应该将兰州新区的整体规划纳入考虑,综合考虑道路、公共交通、非机动交通等各个方面的因素,确保交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2. 综合分析交通流量:标准应该能够对新建项目所引起的交通流量进行综合分析,包括交通量的增减、交通流向的变化等,全面评估项目对周边交通系统的影响。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的准则和要求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的准则和要求1.12.23.3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的准则和要求交评,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的准则和要求,时应由开发商承担改善项目周边道路的义务或削减建设规模,项目的研究区域不能局限于拟建项目的本身。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的准则和要求2017-10-13 08:48:15 | #1楼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的准则和要求(交评)按照国家相关要求,交通影响评价是研究新建项目或城市土地利用变更对交通的影响,交通影响评价的目的是:评价和分析建设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新增的交通需求对周围交通环境产生影响的程度和范围,从而,在满足一定服务水平的条件下提出对策,减小项目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缓解项目产生的交通量对周围道路交通的压力。
一、一般准则交通影响评价的侧重点应放在制定切合实际的改善措施以使建设项目对外部交通所产生的影响尽可能地减小和明确界定开发商对此影响所应承担的市政设施建设义务两个方面。
为使城市建设与交通协调发展,一方面应考虑新建或改建项目在路网交通流量自然增长的情况下对交通设施的影响;另一方面,又应具体分析这种影响在未来路网交通流量中所占的比例,使项目的控制在合理的规模内,做到既能使交通设施承受这种影响,又不妨碍城市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
交通影响评价应把握如下要素:1、项目区域内部交通设施(如内部道路、停车设施等)是否能够满足交通的需求;2、连接外部的出入口通行能力是否能够满足高峰小时进出车辆的需求,交通组织是否合理;3、项目生成/吸引的交通量在项目周边的道路上所占的比例是否合理,外部路网是否能够承担这样的负荷。
对于上述要素,如果“1”不能被满足,应要求开发商削减建设规模或增加内部交通设施;如果“2”不能被满足,则应调整出入口或要求开发商采取工程措施提高出入口的通行能力并合理组织出入交通;如果“3”不能被满足,项目生成/吸引的交通量在周边道路上所占的比例超过一定的量值(主干路为30%,次干路为40%,支路为70%),且外部路网超负荷运行时,应由开发商承担改善项目周边道路的义务或削减建设规模。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

• •
某城市城市中心区域住宅类建设项目 交通影响评价启动阈值为5万平米 若该区域拟建居住区建设项目规模为 8万平米,此时建设项目规模指标与 启动阈值之比:R = 8:5=1.6 〈 2 若该区域拟建居住区建设项目规模为 20万平米,此时建设项目规模指标与 启动阈值之比:R = 20:5 = 4, 2〈R〈5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 技术标准
交评技术标准编制组 2010.6.19
交评技术标准宣贯内容
1. 技术标准标准讲解 2. 交通需求分析 3. 交通影响程度评价 4. 案例分析
交评标准编制的背景
• 2000年引进,2002年作为畅通工程的主要 内容 • 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实施条例》--县级以上的各级人民政府应 当开展城市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工作 • 2006年《标准》正式启动,成立由国内4院 2校,6家单位组成的编制组,资深专家与 管理一线专家顾问—调研、专题研究 • 标准审查会上专家建议编制《标准》的配 套《手册》,推进交评工作开展
交评启动阈值
• 两阶段三种情况下启动阈值确定 • 报建阶段
1. 住宅(T01)、商业(T02)、服务(T03)、 办公(T04)类建设项目—规模
城市和镇人口规模 (万人) 项目位置 城市中心区 中心城区除中心区外的其他 地区/卫星城中心区 其他地区 城市中心区 其他地区 建设项目新增建筑面积(万平方米) 商业、服务、办 住宅类项目 公类项目 3~8 1~3 5~10 10~20 2~5 3~8 2~8 2~5 4~10 1~2 2~5 1~5
交评启动阈值
• 选址阶段
–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建设项目 – 特大城市的建设项目规模达到报建阶段启动阈 值的5倍及以上,其他城市和镇达到3倍及以上 – 重要的交通类项目 – 主管部门认为需要在选址阶段也进行交通影响 评价的建设项目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试行规定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试行规定为了加强对建设项目对交通的影响评价,促进交通与建设项目的有机融合,提高项目审批和实施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现制定本《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试行规定》。
一、总则1.本规定的目的是规范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工作,提高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实用性,为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提供科学依据。
2.本规定适用于各类建设项目的交通影响评价,包括但不限于交通枢纽、道路、桥梁、隧道、公共交通设施和城市规划项目。
3.交通影响评价应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进行综合评估,考虑项目对交通网络的整体影响以及对地区交通流量、速度、通行能力的具体影响。
二、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1.项目背景分析:明确项目所在地的交通背景,包括交通服务水平、道路状况、公共交通运营情况等。
2.项目交通需求分析:分析项目对交通需求的影响,包括项目用地、人口、就业、流量等。
3.项目交通影响分析:综合评估项目对交通网络的整体影响,包括项目对交通流量、速度、通行能力、行车安全等的影响。
4.交通工程措施评估:针对项目的交通影响,提出合理的交通工程措施,包括交通规划、道路设计、交通信号、公共交通改善等。
5.交通管理措施评估:评估项目需要采取的交通管理措施,包括交通管制、交通引导、交通组织等。
6.交通安全评估:评估项目对交通行车安全的影响,提出相应的交通安全管理措施。
三、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的程序1.项目立项:项目立项时应明确交通影响评价的必要性,并提出评价的要求和指标。
2.评价设计:项目设计中应考虑交通影响评价的内容和要求,设计评价的调查方法和数据采集方案。
3.评价报告编制:根据设计方案,编制符合要求的交通影响评价报告,并经过专家评审和相关部门审查。
4.评价结果服务于项目设计和建设:评价结果应及时提交给项目设计团队,为项目设计、建设和运营提供依据。
5.监测与评估:项目建设和运营阶段应与交通影响评价结果进行比较,进行监测与评估,及时调整项目交通工程和管理措施。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方法

0 引 言
交通影响分析 中的关键 问题包 括影 响 范围 的确定 、交 通预测 、交通 分析 、交 通影 响评价 等 。其 中交通 影 响评价 是交通影 响分 析 中的重点 和难点 。如何定 量评 价拟 建项 目
对 影 响 范 围 内 交 通 的 影 响 ,对 充 分 发 挥 交 通 影 响 ,对 指 导 土地 开 发 规 划 和 改 善 交 通 组 织 与 交 通 管 理 环 节 的 作 用 ,科
目标 年 道 路 路 段 i 的 高 峰 小 时 背 景 交 通 量 上
.
a e c f ce be t ia y a cr igt t e h o ah t a h a e t ojc.Fn l c o n o h w i t fec d l d e g
i e nd x,t e pa e a c lt s o p e e ie e au to n e n h p rc ua e c m r h nsv v l a n i d x a d l i
( 中铁 四院集 团南 宁勘 察设 计 院有 限公 司 ,广西 南 宁
摘 要 :本 文重点分析 了拟建项 目对交通影响 的特点 ,
选择 道 路 路 段 、 交 叉 口和 停 车 设 施 的 影 响 作 为 主 要 研 究 对
3 影 响度 评价
●
象 ,针对每 个受影响 对象给 出不 同的评价 方法和评价 指标。 最后 ,根据各项 指标 的权 重,计算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综合 评价 指标和 给 出
各个等级道路路段交通影响指标对照表
主干道 次干道 支路 路段 i 响 影 指数
O 02 .5
影 响 影响程度
Ⅲ 可接受 的影 响 0 2—0 3 0 3—04 O 6—0 7 . . . . . . Ⅱ 不可接受的影响 O 3~0 5 0 4~0 6 O 7—0 9 . . . . . .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 PPT

• ③ 机动车停车场的出入口应有良好的视野。出入口距离人行过街 天桥、地道和桥梁、隧道引道须大于50m。
• ④ 容量为50辆以上的停车场,其出入口距离交叉口以大于100m 为宜,;当容量少于50辆时,距离交叉口须大于80m。
• 3)公交系统改善措施 • 常用的措施主要为: • ① 公共交通车站移位; • ② 新建或扩建港湾公共交通站; • ③ 增设线路、首末站等。
• 4)土地利用改善措施
• (1)容积率
• 容积率是建筑总面积与建筑用地面积的比。项目的容积率是最重 要的指标,它的变化直接体现到项目发生吸引交通量的变化,即 与项目发生吸引交通量成正比。
非机动车停车设施
自行车停车场的容量通常可以按户外1.8m2/辆,室内2.0m2/辆计算。 每个停车场应设置1~2个出入口。
• 3)行人交通设施
• 主要看非机动车道的通行能力能否满足非机动车交通需求
• 4)公共交通
• 主要通过对公共交通线路的供给能力进行评估,其衡量指标为剩 余载客容量。
• 各线路高峰小时剩余载客总容量=Σ(0.7-Oi)×60/fi×Ci • 其中:
• (2)竞争范围法
• 若开发地块为公共服务设施或商业设施,可根据开发设 施的同类开发设施的位置、竞争情况或最短出行时间勾 出大致影响范围边界。
• 2、项目需求预测通需求预测 1). 背景交通量预测 • 背景交通的组成又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过境交通; 第二,交通出行起点或讫点在研究区域内。
常用以下三种方法:交通规划法、弹性系数法、叠加法。
•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分析成果为交通影响分析报告(含附图)。
交通影响评价实施方案

交通影响评价实施方案一、背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交通问题已经成为了城市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瓶颈。
交通影响评价作为一种重要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对于城市交通规划和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交通影响评价实施方案,对于城市交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二、实施目标。
1.明确评价范围,对于交通建设项目的影响范围进行明确界定,确保评价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2.科学合理评价指标,建立科学合理的交通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3.提出合理建议,根据评价结果,提出合理的交通规划建设建议,为城市交通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三、实施步骤。
1.项目调研,对于评价项目进行充分的调研,包括项目位置、规模、交通流量等相关信息的收集和整理。
2.评价指标确定,根据项目特点和评价要求,确定合适的评价指标,包括交通流量、交通安全、交通环境等方面。
3.数据采集,对于评价所需数据进行采集,包括交通流量调查、交通安全数据收集等。
4.评价方法选择,根据评价指标和数据情况,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包括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方法。
5.评价结果分析,对于评价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得出评价结论,并提出合理建议。
四、实施要求。
1.科学性,评价方案应当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2.全面性,评价方案应当考虑评价对象的全面性,包括交通流量、交通安全、交通环境等方面。
3.可操作性,评价方案应当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确保评价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4.合理性,评价方案应当具有合理性,确保评价结果能够为城市交通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五、实施效果。
通过科学合理的交通影响评价实施方案,可以为城市交通建设提供科学依据,确保交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可以保障城市居民的出行需求,提高城市交通的运行效率。
六、结论。
交通影响评价实施方案的制定对于城市交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只有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案,才能为城市交通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推动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甘肃省交通运输厅关于甘肃省公路水运建设单位信用评价的实施细则

甘肃省交通运输厅关于甘肃省公路水运建设单位信用评价的实施细则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甘肃省交通运输厅•【公布日期】2021.10.01•【字号】甘交规范〔2021〕11号•【施行日期】2021.10.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社会信用正文甘肃省公路水运建设单位信用评价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本省公路水运建设项目建设单位信用评价工作,完善市场信用体系,落实项目建设管理中的监督约束和责任追究机制,根据交通运输部《公路建设市场管理办法》《水运建设市场监督管理办法》《公路建设市场信用信息管理办法(试行)》(交公路规〔2021〕3号)、《水运工程建设市场信用信息管理办法(试行)》及《甘肃省公路建设市场信用信息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公路水运建设项目建设单位的信用评价管理活动。
本细则所称公路工程建设项目包括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普通国省道、独立桥梁、独立隧道等新建、改建、扩建项目,水运工程建设项目包括港口、航道等项目;统称为公路水运建设项目。
农村公路等其他工程建设项目和等级客运站场的建设单位信用评价,可以参照本细则执行。
本细则所称信用评价,是指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或其委托机构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标准规范、合同文件等,通过量化方式对建设单位在公路水运建设市场从业行为的评价。
第三条本细则所称建设单位,是指承担项目建设管理职责的项目建设管理法人及其派驻工程现场指挥、协调、管理各参建单位完成工程建设任务的项目管理机构,包括自行管理建设项目的项目法人或受项目法人委托的代建单位。
第四条公路水运建设单位信用评价应当遵循客观、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信用信息更新及时、真实完整,信用评价全面客观,评价结果实行公示公告制度。
信用评价管理工作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
第五条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本省行政区域内公路水运建设市场信用信息与信用评价的管理工作,并委托其相关机构(以下称“委托机构”)承担信用评价具体工作。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办法

建设项⽬交通影响评价办法2019-08-16第⼀条为了维护城市道路交通安全,对城市建设项⽬实施规范、科学的交通影响评价,根据《中华⼈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省道路交通安全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条交通影响评价是分析研究新建、改建、扩建项⽬或城市⼟地利⽤变更对交通的影响。
通过评价和分析建设项⽬建成投⼊使⽤后或在实施过程中,新增的交通需求对周围交通环境产⽣影响的程度和范围,并综合该地区交通问题需求,提出在满⾜⼀定服务⽔平条件下的交通改善对策,使建设项⽬的交通设施配置与内外交通组织符合城市交通系统的规划和通⾏要求,减⼩项⽬所带来的负⾯影响,缓解项⽬产⽣的交通量对周围道路交通的压⼒。
第三条本办法适⽤我市及各县(市、区)城市规划区内道路沿线建设⼯程项⽬和道路、桥梁施⼯的交通影响评价。
第四条县级以上⼈民政府的建设、规划等⾏政管理部门在审批城市道路沿线的⼤型建筑和道路、桥梁等重⼤市政⼯程建设或改扩建项⽬,以及其他重⼤建设项⽬时,必须要求项⽬业主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交通影响评价,并报同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审批。
第五条承担编制交通影响评价的机构,必须具备城市规划⼄级或交通⼯程咨询⼄级以上资质。
同⼀机构不得从事同⼀项⽬的规划设计和交通影响评价⼯作。
第六条交通影响评价的项⽬范围包括:(⼀)市区建成区内,建设项⽬规模超过2万平⽅⽶的⼤型公共建设项⽬及超过5万平⽅⽶的居住类项⽬;(⼆)边缘组团、城镇及重点地区,建设规模超过5万平⽅⽶的⼤型公共建设项⽬及超过10万平⽅⽶的居住类项⽬;(三)⼤型城市交通设施(如航空、铁路、公路的客货站场、客货运码头、物流中⼼、公共汽车停车场、社会公共停车场、加油站、公交枢纽、出租车服务中⼼等);(四)距城市主次⼲道交叉⼝120⽶以内需开设机动车出⼊⼝的建设项⽬;(五)在城市主、次⼲道上施⼯并对交通有严重影响的路桥⼯程项⽬;(六)规划⾏政管理部门或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认为对城市交通有严重影响的其他建设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兰州市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促进土地利用和交通系统的协调发展,从交通角度评判项目方案的合理性,规范兰州市城市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实施条例》、《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CJJ/T 141-2010),结合兰州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第四版)中心城区规划范围,北至铁路货运北环线,南至南绕城高速公路,东至兰州高新区榆中园区东部边界,西至京藏高速公路的建设项目。
其他区域建设项目可根据实际需要参照执行。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交通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交通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交通影响的交通设计、交通管理方案和措施。
第四条建设项目的交通影响评价应在选址或报建阶段进行。
第五条建设项目在选址或报建阶段依规定需做交通影响评价的,建设单位应当向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提交经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交通影响评价报告及意见函。
第八条单独报建的学校类、交通类、混合类建设项目(新建、改建、扩建)不设启动阈值,均需进行交通影响评价。
第九条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报审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前,将交通影响评价报告书送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审查。
第十条红古区、皋兰县、永登县、榆中县、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范围内的建设项目,由所在地相关管理部门自行组织评价或委托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进行评价。
第三章管理部门职责及评审程序
第十一条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由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牵头负责,会同规划、国土、公安、建设等部门及相关专家进行联合审查。
第十二条项目建设单位向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提交评审申请、交通影响评价报告及审查报告后,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联审,并出具评审意见。
项目建设单位根据评审意见进行深化、完善,并报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核准,核准通过的项目由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出具交通影响评价报告意见函。
第四章从业单位管理
第十三条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信或资质的机构进行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并与交通影响评价报告编制单位签订委托合同。
第十四条从事交通影响评价编制或审查的单位必须具备市政公用工程(市政交通)专业乙级资信以上(含乙级)或城乡规划编制乙级以上(含乙级)资质,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全市交通影响评价从业单位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第十五条采用“编制单位+审查单位”工作模式,编制单位负责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报告编制工作,审查单位负责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报告审查工作。
同一项目交通影响评价编制和审查单位不能相同。
第十六条交通影响评价编制单位根据建设项目性质及规划建设阶段进行交通影响评价,保证评价报告数据及方法的客观性、科学性以及改善措施的可行性。
第十七条交通影响评价审查单位由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随机选取。
审查单位对交通影响评价报告进行复核、分析,提供客观、详实的审查报告;审查单位还需对修改后的交通影响评价报告关于审查意见的修改情况进行审核,并做书面说明。
审查单位的评价报告作为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受理交通影响评价报告(含修编)的依据之一。
第十八条交通影响评价编制或审查单位在工作过程中存在弄虚作假、分包、转包等行为的,由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将其违规行为通报建设主管部门或资质资格认定单位。
第五章附则
第十九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及上位规划的调整适时修订。
第二十条本办法有效期两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