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教案与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3《世界的地形》教材分析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3《世界的地形》教材分析

《世界的地形》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等深线等概念。

2.了解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3.了解世界陆地两大著名高山带的分布规律,能在地图上找出最著名的山脉、高原、平原和盆地的位置。

4.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5.根据需要选择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地图的习惯。通过制作地形模型,加强对地形的感性认识,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6.关注当地的地形类型和分布特点以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关心家乡、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包括“陆地地形”、“海底地形”和“学看地形图”三部分内容。知识结构如下:

本节对应的课程标准内容为“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和“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在地形图上,地貌一般用等高线表示,其他要素用规定的图式符号表示。等

高线法是最主要的地貌表示方法,它能够反映一个地区地面的实际高度和起伏特征。其他表示地貌的方法还有分层设色法和晕渲法等。等高线是地面上高程(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成的闭合曲线。例如池塘水面的边缘线,就是一条等高线。如果用一系列不同高度的水平面与起伏的地面相截,那么在水平面和地面的交汇处,就会形成一系列的水平曲线。如果把这些水平曲线都投影到一个标准的水平面上,并按一定比例缩小在图纸上,就得到了可以反映地面高低起伏特征的等高线地形图。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这条“标准”有三个要求——“识别”、“判读”、“估算”。其中“识别”要求学生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不同的地形部位。虽然“标准”中只列出了山峰、山脊、山谷三个地形部位,但其他的地形部位也应作为教学要求,不然的话,学生将不能完整地读懂等高线地形图。在几种常见地形部位中,山峰、鞍部、陡崖都是比较容易识别的,山脊和山谷的区分则较难一些。为达到本条“标准”的要求,学生应能在读图的过程中总结出山脊部位和山谷部位等高线的特点。“判读”要求学生能简单了解等高线疏密代表的含义。地形起伏的特点,就是通过有高程注记的一系列等高线的排列形式来表现的。等高线密集的地方,说明地面坡度陡峻;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说明地面坡度和缓。如果等高线间隔非常均匀,说明坡度均一;如果等高线的高处稀疏,向下逐渐密集,说明坡度上缓下陡;如果等高线的高处密集,向下变得稀疏,说明坡度上陡下缓。“估算”首先要求了解海拔与相对高度的概念,然后要求学生能在地形图中根据等高线的数值特征(等高线值、等高距或分层设色地形图中的高度表)读(估)出某地海拔,并能根据读出的海拔高度进行简单的差值计算——即相对高度。

2.3 世界的地形 说课稿-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2.3 世界的地形 说课稿-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本章是七年级地理上册的第二章,是本学期的重点也是难点。《世界的地形》是对上节《地球的海陆分布》的细化。这一节内容是学习世界地理的基础,又是学习地理所必备的知识,无论是在知识体系上还是在内容上都起到了承上启下、统领全局的作用。教材包括了三大内容即“陆地地形”、“海底地形”、“学看地形图”。《地形图的判读》是在学习了地图三要素后遇到的最现实的问题:如何把地面上高低起伏的地势,丰富多彩的地貌完美地表现在一张平面地图上。这也就涉及到本节内容中等高线知识。从而使学生具备了较系统的基础地理知识为以后学习地形,等值线(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奠定基础。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世界的地形》第二课时《学看地形图》教学设计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世界的地形》第二课时《学看地形图》教学设计

第三节世界的地形(第2课时)《学看地形图》教学

设计

一、教材分析

《学看地形图》是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三节《世界的地形》中第二课时的内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与世界的地形联系起来,既符合地理规律,又与学生认知特点相符。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对训练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提升做了很好的热身,本节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等值线,为以后学习其它等值线打下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学习热情较高,渴望学习新知识,参与意识较强,但地理综合能力还比较缺乏,对地图的理解和判断能力还比较差,缺乏空间和立体的概念,因此,在课堂中要多用直观图示,多设计学生活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以及培养学生建立地理学科素养。

三、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过程,理解等高线的概念和基本特征,从而培养学生积极思考、总结知识的能力

2.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估算不同地点的海拔及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

3.通过合作探究,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区别山脊和山谷,培养学生认识、比较、判断地理知识的综合能力

4.能够利用等高线地形图为生活、生产建设服务,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地理知识的习惯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判断坡度陡缓

2.山体不同地形部位的判读

难点:山谷和山脊的判读方法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引导启发法、读图分析法、合作探究、比较法六、教学过程

3.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坡度陡缓的判读

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课本39页活动2中的第(3)小题过渡:我们去爬山,会看到不同的山体形态

初中地理_地球的面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_地球的面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地球的面貌》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地球的形状的大小,掌握经纬线的特点和经纬度的划分。

2、了解世界海陆的分布,知道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

3、了解世界主要地形区的分布。

4、知道海陆变化的原因,掌握板块构造学说,能用其解释一些现象。

5、学会利用等高线地形图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1、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及应用

2、经纬网地图的判读

3、地球运动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家好!欢迎大家走进我们的地理乐园。我们在地理乐园这个大家庭已经共同学习了一段时间了,通过前天的检测,我欣喜地发现了同学们的进步和成长。我希望通过这节讲评课大家能够找到自己知识和方法上的不足,并把它完善,让自己更加出色。

现在就让我陪伴大家一起去分析一下本次测试情况

二、成绩分析

本次测试我们班获得优秀等次的有35人,及格的人数为13人,不及格的人数为6人。(课件出示成绩柱状图)

本次测试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名单:(课件出示优秀同学名单)

希望受到表扬的同学不要骄傲,要继续努力,争取下次更好。那么没有达到优秀的同学,也不要气馁,通过这节课弥补自己的不足,争取下次获得优秀,成为地理乐园中出色的一员。

三、试题分析

现在我们对本次测试中试题失分情况做一下分析。(课件出示成绩分析柱状图)

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可以总结一下:同学们失分最多的题目分别是选择题6、8、9、16,综合题21、22、25.它们所涉及到的考点分别是经纬度的判读、地球的公转、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现在我们再看一下,本章知识再近几年中考中所涉及的考点有哪些?(出示中考考点分析)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等高线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等高线


山顶
山脊
山谷
鞍部
陡崖
陡 崖
等高线在陡崖处重合
缓坡
陡坡
缓坡等高线稀疏,陡坡等高线密集
立体的地形转化为平面的等高线地形图 坡陡,等高线密集;坡缓,等高线稀疏。

测量山体 各部分高度
坡陡的 地方
400
300
坡缓的 垂直投影到 200 地方 平面上
100
高度相同的 点连成线
等高线 密集 。 等高线 稀疏 。
(1)龙岭与云岭的图上直线距离为3.5厘米,两岭之间的实地距离 为___________。 35千米 山脊 山脊 (2)图中a、b、c、d是山脊还是山谷?a_______;b_______; 山谷 山谷 c_________;d________。 陡崖 鞍部 (3)图中甲、乙两处分别是什么地形?甲_______;乙_______。 自北向南 (4)若d处有一小河,则该河的流向大致是______________。 西北 (5)A点在B点的__________方向。 17米 (6)龙岭与云岭的相对高度是__________。
2、丙处是山脊,不可能形成河流



来自百度文库
(3)地形状况与区位选择:
选 点
练习2:下图为我国华北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以下问题: 图中最适宜修建水库的拦河坝的地点是 D处。工程量小(水库蓄水量大)。 。 理由是:

初中地理_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_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①理解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等高距的基本概念。

②初步学会从等高线地形图上辨别方向、估算不同地点的海拔高度和坡度的陡缓,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表的各种形态。

③能够利用等高线地形图为生活、生产建设服务。

2、过程与方法:

“玩”是孩子的天性,把学生分成四人一组,相互合作,开动脑筋学会分析等高线地形图,共同探究,分析比较山体不同部位所表现的等高线形态特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了解归纳重点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认识、比较、判断的地理意识以及学会学习的能力,加强合作和自主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引导学生正确判读等高线地形图,学会从学业水平试题题型中归纳重点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景,思考导入

【精典题型导入】

读上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字母所代表的地形名称。

A____,B____,C____,D____,E____。

(2)H点与G点的相对高度是________米。

(3)沿B虚线和C虚线登山,较容易的是_____,其原因是_____。

(4)山顶M与A,较高的是________。

学生思考上题,每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什么?

找一同学上黑板,写出考查的知识点。

【教师评价】写得很对,这节课我们共同来共同复习这几个知识点。

【出示复习目标】

1、山体地形部位的名称(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2、利用等高线识别山体地形部位

3、利用等高线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

4、等高线疏密判断坡陡、坡缓

【教师补充、强调】地理课程标准表述:“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脊、山谷、山峰等地

2015年河南省七年级地理上册 2.3 世界地形 学看地形图教案 (新版)湘教版

2015年河南省七年级地理上册 2.3 世界地形 学看地形图教案 (新版)湘教版

学看地形图

教学内容: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辨别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地表的基本形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初步认识等高线地形图。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掌握判断山峰、山脊、山谷的方法;能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读图能比较不同类型地形图的优点与不足。

2、通过课件能归纳山体不同部位的等高线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教师亲切、鼓励性的教学语言,积极成为学习的主体;

2、通过对模型、课件的观看,认识等高线地形图的奥妙和用途,树立积极探索,认真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1、初步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来历;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断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

3、初步应用等高线地形图。

教学难点: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断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

教学方法:1、比较法 2、直观图解法3、谈话法

课型:新授课

教具准备:地图、多媒体、自制山地模型。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节课,我先给大家讲个故事。在青藏高原上有一个美丽的地方——红河谷,勤劳善良的藏族人民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一天,他们发现了两个奇怪的英国人并抓住了他们。从这两个英国人身上,藏族人搜出来一些画有许多密集线条的图纸,这是什么?英国人说他们是捉蝴蝶的,图纸上画的是蝴蝶。善良的藏族人相信了他们,还和他们成了朋友。但后来,这些“蝴蝶”图却带来了可恶的英国侵略军!

这些画有“蝴蝶”的图到底是什么?英国人为什么能利用它们顺利侵入我国地势险峻的青藏高原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种新型地图“地形图”。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湘教版)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湘教版)
“实地侦查”
“抓捕罪犯”四
大教学任务。将等高线的概念、特点,等高线地形图
中山体部位的识别、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等知识点串
联起来,使教学过程变得生活化、形象化、趣味化。通
利亚科西阿斯科国家公园发生的一起羊宝失踪案:8
只羊宝离奇失踪,牛局长派朱迪和尼克警官协助当地
警方尽早破案(图 1)。
过运用视频材料开展配音游戏、合作探究等活动,培
图5
科西阿斯科山等高线地形图
17
课例精品
基于活动和案例的
“植被”教学设计(新课标人教版)
叶建红 1 ,江静华 2
(1. 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广东 广州 510631;
2.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象贤中学,
广东 广州 511483)

要: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 年版)》提倡使用案例分析、
念,促进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相结合,笔者播放 3D 等
高线地形图原理视频,并由此总结出等高线是陆地上
海拔高度相等的各点的连线。
“豹警官给出的等高线地形图中有诸多错误,请
同学们为他们提供一份正确的等高线地形图。

笔者设计合作探究环节,通过多媒体展示科西阿
斯科山等高线地形图(图 3),引导学生讨论指出图中
之间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热情的同时也提升了学生
的地理综合思维能力。

初中地理_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_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等高线地形图这一部分内容,在整个初中地理知识中是个重点,也是难点,而对于刚刚接触地理的七年级的学生来说,这部分学习起来非常困难。所以,我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把重点放在如何让学生轻松的掌握知识,采取什么措施和手段让这些晦涩难懂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这是本节课最难处理的地方。

鉴于此,我自制了山体模型,运用山体模型的切割绘制等高线,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兴趣,并理解了如何制作等高线地形图,并运用山体模型展示不同部位的形态,让学生形成直观印象,利用山体模型进行下雨的演示实验,让学生清楚的看到了山脊和山谷的不同意义,轻松的攻克了难点。整节课中,贯穿了大量的活动,使学生在愉悦的活动氛围中轻松的掌握了知识。

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以形象生动的教具演示和实验操作,把知识变得简单有趣,学生的学习效果不错,基本都能达标,顺利的完成了本课的学习。

效果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等高线地形图,这部分知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而本节课主要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交流展示、精讲点拨、跟踪练习、当堂达标、课后提升等主要环节,以及各种活动的开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真正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在愉悦的氛围中轻松掌握了知识,培养了兴趣,提高了能力,展现出优质、生态、高效课堂的魅力。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

1.首先认识等高线地形图,然后是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最后在等高新地形图的基础上引出分层设色地形图,由浅入深,环环相扣,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内容设计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第三节-世界的地形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第三节-世界的地形

第二节世界的地形

旁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海拔、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

2、掌握平原、高原、盆地、山地、丘陵五种地形的特征及相应的“世界之最”。

3、熟悉海底地形。

4、理解等高线概念。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比较平原与高原、山地与丘陵的异同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地理事

物的能力。

2、初步学会绘制等高线图的方法。

3、了解等高线地形图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的方法。

4、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断某地的地形部位,初步学会识别地势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弄清海拔与相对高度两个概念,掌握陆地地形的划分及其特征。

2、了解山地地形中的各个部位,知道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分别是如何表示的。

3、学会从地形图上估算不同地点的海拔以及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的关系.

教学难点:

1、掌握陆地地形的划分及其特征

2、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地形种类,掌握阅读地形图的方法并通过方法的运用,训练读图力。

三、教学策略:

读图法、联系比较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演示法观察法对比法

四、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运用课件播放几幅图片:青藏高原、珠穆朗玛峰、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低

于海平面的吐鲁番盆地等世界著名的地形区,同时教师把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米的高度

与吐鲁番盆地海拔-155米的高度相渲染,让学生形成强烈的感到世界陆地高低不平,相差

太大了!教师及时导出:不仅世界陆地相差很大,就是海底也是高低不平的。这节我们就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3】读四幅等高线地形图,关于所示地形部位,判读正确的是(B )
A.甲是山顶,海拔400米以上 C.丙是山脊,可能有河流流过
单位:米 B.乙是陡崖,可以攀岩 D.丁是山谷,可以看日出
【例5】图中甲、乙、丙、丁四处有可能发育河流的是( D )
A.甲
B.乙
C.丙
D.丁
【例6】读我国南方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上图缺失了地图三要素中的______比__例__尺_______要素。 (2)图中地区地形类型以___丘__陵___为主。乙处的地形部位是_鞍__部___。 (3)图中甲山位于湖泊的___西__南_________方向。
(4)图中最高处的海拔范围是____6_0_0_~__7_0_0_米________。 (5)图中居民点分布的主要特征:_分__布__在__河__流__沿__岸__(__沿__河__、__沿__海__分__布__)
( D) D.④
分层设色地形图
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 示海洋,不同深浅的黄 色表示丘陵、高原、山 地,白色表示冰雪,褐 色表示高山
山顶 甲: 丁: 陡崖
山顶 乙: EF: 山谷
鞍部
丙:

GH: 山脊 。
源自文库等高线地形图,完成3~5题。
3.图中山顶的海拔高度可能是

实验串讲“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湘教版)

实验串讲“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湘教版)
生从感性认 识上 升到理性 认识 , 从理论走 向实践 , 有 利
百度文库
完后 , 将 其取走 , 对其 上一层进 行绘制 , 以此类 推 , 直到 所有等高线绘制完成 。按橡皮 泥的形状绘制 出等高线 。 每次绘等高线时两孔对齐 ,据 此画 出等高线地形 图 , 实 现从 立体图到平 面图的转换 。⑤教 师巡 回检查 、 指导 , 发
活 动 探 究
《 ≥
适合开 展漂流活动 ,某些河流峡谷 位置适合修建大 坝 ; 陡崖处 比较危 险 , 但 适合 开展攀岩 活动 ; 缓坡处登 山更 容易 ; 地形平坦处适合野外露营等。
总结 评 价 :
生制作 材料选择 、 色 起 点, 并 提供建设 性
彩搭 配 、 制作手 意见 。 结合 学生
验 教学 。 ▲
形部 位对应 的等高线形态 。
理轰育 2 0 1 5 年第 1 0 期
实践实验报告 。
实验名称 : 橡皮泥等高线地形模 型制作 。 实验 目的 : 让学生在等高线地形模型的制作过程 中 , 感受 山地 的整 体面貌 , 掌握 五种地形 部位及 陡 、 缓坡 的 知识 , 加深对 等高线 的理解 , 培养学 生的动手能力 、 空间 想象能力 、 自主探究学习能力 。 实验材料 : 橡皮泥 、 小刀、 铅笔 、 白纸 、 彩笔 、 直尺 、 小
宾验 四 : 爆外 宾 赋 宾 验 -

学看地形图微课程设计与教学反思

学看地形图微课程设计与教学反思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世界地形》

“学看地形图”微课程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教材分析及课程标准

本节选自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世界地形》,包括“陆地地形”、“海底地形”和“学看地形图”三部分内容。“学看地形图”既是本节的难点也是本节的重点。本节中体现的两条“标准”均落实在该内容之中。教材正文简短的两行字只引导出地形图这个名称和简单功能。主要内容是通过图像和“活动”展示出来。

《课程标准》要求“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二、教学目标分析

(一)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等高线地形图。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鞍部、山脊、山谷、陡崖,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能比较不同类型地形图的优点与不足。

2、通过课件能归纳山体不同部位的等高线特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课件的探究,认识等高线地形图的奥妙和用途,树立积极探索,认真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

1、识别山峰、山脊、山谷;识别陡坡和缓坡;

2、初步应用等高线地形图。

四、教学难点:

掌握山脊、山谷的等高线形态;掌握判断陡坡和缓坡的方法。

五、学习者特征分析

七年级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方面尚有不足,可以通过形象的课件和实体模型来强化直观性。此外,学生们的参与意识强,对新事物怀有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教学过程中应多让学生动手操作、比赛竞争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六、过程设计:

多媒体辅助教学。

七、评价方法:

以理性评价为主,关注人的全面发展。

八、教学过程

初中地理_等高线地形图及应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_等高线地形图及应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等高线地形图及应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等高线;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会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判断海拔和相对高度、地势、坡度、山体地形部位等。

2.会运用等高线地形图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会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判断海拔和相对高度、地势、坡度、山体地形部位等。

教学难点:会运用等高线地形图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导学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订正课前准备答案

二、正式复习

环节一: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独立自主完成)

(1)写出下列数字代表的山体部位:①②③ ④

⑤ .

(2)请估算山顶①的海拔大约是,A点的海拔是。A点和B点的

相对高度是;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若A点的气温为10℃,则B点的温度为。

(3)小明想攀登①山,从北坡和东坡往上爬,哪个更容易?说明原因。

(4)丙处可能发育河流吗?为什么?

(5)④河流的大致流向为

独立完成后,学生订正答案并讲解题目。

山谷和山脊的区分

找同学分享区分方法,并总结

环节二: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1)他们读图分析,甲村附近的河流流向大致是

(2)他们来到甲村,甲村和乙村之间欲修建一条公路,但是在选择线路②或③时发生分歧,你能帮忙定夺吗?并阐述理由

(3)在甲村时,还发现发现村里用水困难,计划从附近的河流调水,小明和小华分别设计了⑤线和⑥线两条调水路线,哪一条比较合适?理由

(4)根据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原则,丁地区适宜发展的农业部门是

(5)如果在该地区形成聚落,甲、乙、丙、丁四个村庄发展最有利的是村,

理由是

自主完成后,小组合作,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成果。

补充:

1、宿营地的选择:(同桌两人探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教案与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本节课从认识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入手,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和应用,重点训练学生掌握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对训练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提升做了很好的热身,也为后续等温线、等降水量线等知识的学习做了较好的铺垫。

学情分析

鉴于七年级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方面尚有不足,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来强化直观性。初中学生参与意识强,在教学过程中多让学生动手操作、比赛竞争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①理解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等高距的基本概念。

②初步学会从等高线地形图上辨别方向、估算不同地点的海拔高度和坡度的陡缓,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表的各种形态。

③能够利用等高线地形图为生活、生产建设服务。

2、过程与方法:

“玩”是孩子的天性,把学生分成六人一组,相互合作,开动脑筋动手制作山体模型、绘制等高线地形图,共同探究,分析比较山体不同部位所表现的等高线形态特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了解动手实践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学会发现、认识、比较、判断的地理意识、合作能力和自主探究精神。树立学生因地制宜,合理开发资源、科学建设家园的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

引导学生正确判读等高线地形图,帮助学生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开发资源,科学建设家园的观念,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