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民间舞东北秧歌教案

合集下载

秧歌舞教案

秧歌舞教案

秧歌舞

一、教学目标:

1、感受歌曲热烈欢快的情绪。

2、学习简单的秧歌舞,能够用乐器为歌曲伴奏。

3、通过演唱歌曲,使学生了解祖国多民族文化,从而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二、教学重、难点

1、用欢快、热烈的情绪演唱歌曲。

2、随音乐跳起秧歌舞。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提问: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有一个问题想问问大家,我们家里过年的时候都会干些什么?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表演一个节目,你们仔细看看,这个节目表现的是哪个地区的情景?

播放《福门开,好运来》音频,教师跳东北秧歌舞。

生:这个舞蹈表现的是东北的秧歌。

师:东北的秧歌有什么特点呢?

生:听起来很热闹,非常的欢快、热烈,拿着手绢跳起来非常的大方……

2、学习歌曲《秧歌舞》。

音乐卡片,简单了解秧歌,秧歌,中国北方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舞种之一,既有表演性,又有娱乐性,东北秧歌中最具突出特色的三种道具是:腰间的彩绸,手中的扇子,多边形手绢。跳舞时脚走“十字步”,情绪欢快、热烈。它起源于,插秧耕田的劳动生活,至今已有千年的发展历史,有着自己成熟而稳定的风格。3、听音乐练习十字步。

师:你们说得非常好,东北的秧歌有一个非常有特点的脚步,叫十字步,我们学一学。

教师指导:指导学生练习十字步,首先每人在地上画一个十字,脚站在原位上,第一拍左脚向右踩到1点上,第二拍右脚踩到2点,第三拍左脚踩到3点,第四拍右脚回到原位。教师在练习的时候给学生数拍子进行慢速练习,比较熟悉以后加上音乐进行多次练习。

4、学习歌曲《秧歌舞》

(1)聆听旋律。

(2)根据旋律上下左右打节拍。

教师指导:这时候学生基本可以拍打歌曲的旋律了,重点指导学生附点的节奏,节奏要准确。在歌曲中间的前两个十六分音符后一个八分音符。

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法东北秧歌

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法东北秧歌

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法东北秧歌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法-东北秧歌

民族民间舞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其中东北秧歌作为中国民族舞蹈中的重要代表,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教学特色。本文将围绕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法-东北秧歌展开论述,探讨其教学法和特点。

一、东北秧歌的历史背景

作为中国传统的民族舞蹈形式之一,东北秧歌源远流长。秧歌最早起源于农耕时代,表达了人民劳动和生活的喜悦,代表了东北地区的独特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东北秧歌逐渐演变为一种流行的民族民间舞蹈形式,深受人们的喜爱。

二、东北秧歌的特点

1. 舞蹈动作特色鲜明

东北秧歌以欢快、矫健、朝气蓬勃的舞姿为特点。舞者用手臂、腰部、腿部等肢体动作,展示着东北人民阳刚、奔放的精神风貌。舞蹈中的跳跃、旋转、腾挪等动作给人以饱满、激情和活力的感觉。

2. 音乐和服饰独具特色

东北秧歌的音乐与舞蹈相得益彰。节奏欢快、明快的音乐为舞蹈提供了动力和节奏感,更凸显了舞蹈的欢乐气氛。此外,舞蹈中的服饰也是东北秧歌的一大特色,它们彩色斑斓,富有民族特色,展现了东北地区丰富多彩的文化。

三、东北秧歌的教学法

1. 基本功训练

在东北秧歌的教学中,基本功训练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包括舞蹈姿势、肌肉的伸展和力量训练等。舞者需要通过反复训练,熟悉并掌握

正确的体态和动作,并培养良好的协调性和柔韧性。

2. 动作练习

动作练习是东北秧歌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舞者需要通过反复练习

各种基本步伐和舞姿,掌握舞蹈的基本动作要领。同时,要注重动作

的精确度和协调性,灵活运用肢体,展现舞蹈的美感和力量感。

民族舞东北秧歌

民族舞东北秧歌

民族舞东北秧歌

第二章汉族民间舞蹈训

本章导语

1.了解东北秧歌的基本风格特点。

2.掌握东北秧歌手巾花、各种舞步和上肢动作的正确做法。

3.通过组合练习,使学生能基本掌握脚下的“艮劲”、上体的“扭”和手腕的“绕花”,并能通过情感表达出东北秧歌俏皮、活泼、刚柔并济的舞蹈特点。

第一节东北秧歌简介

一.秧歌

秧歌有东北秧歌、胶州秧歌、云南花灯、鼓子秧歌。北方的秧歌质朴热烈,场面壮观;南方的秧歌则显得秀丽精致、婀娜多姿且一般都手持扇子、手巾花、彩绸等道具。

二.东北秧歌起源

东北秧歌是北方劳动人民长期创造积累的财富,它起源于插秧耕田的劳动生活,又和古代祭祀农神、祈求丰收有关,具有强烈的北方地域色彩,乡土气息浓郁,多表现为广大人民喜爱的群众性歌舞形式,以脚下“艮劲儿的踢步”,带动“上肢的扭”和“手腕的绕花”。

舞蹈贯穿着“稳中浪,浪中艮,艮中俏”的主体风格,表现出东北人民热

情、质朴、刚柔并济的性格特征。

三.东北秧歌的表现形式:

(1)高跷秧歌

(2)二人转

(3)地秧歌

四.东北秧歌的音乐特点

唢呐和小钹

第二节体态动律练习

一.基本体态

重心前倾,颈部弧线上提,下颚微含,立腰提臀。

二.基本手位

①叉腰位:双手全把握巾,大拇指叉在腰两侧,肘关节微微向里扣。

②胸前位:双手全把握巾,点在胸上方肩以下位置,肘关节架起来。

③展翅位:双手全把握巾于体侧45度。

三.基本脚位

正步位双压脚后跟:

动作时膝关节要艮住劲,重拍落,半脚掌不要立太高。

四.基本持巾法

①全把握巾:用拇指和其余四指握住手巾花的一边,似握拳,用于做各种手巾花。

②单指握巾:用拇指和其余四指握住手巾花的一边,食指直贴在手巾花边沿,用于片花、挽巾、扔巾等。

民族民间舞东北秧歌教案

民族民间舞东北秧歌教案

民族民间舞东北秧歌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材第四章《东北秧歌》。详

细内容包括东北秧歌的基本步伐、手势、身段及组合练习。具体章节为:4.1节“东北秧歌的基本步伐”;4.2节“东北秧歌的手势与身段”;4.3节“东北秧歌组合练习”。

二、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东北秧歌的基本步伐、手势与身段。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节奏感。

3. 激发学生对民族民间舞蹈的兴趣,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教学难点:东北秧歌的手势与身段配合、组合练习的节奏感。

教学重点:东北秧歌的基本步伐、手势与身段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音响设备、镜子、把杆。

学具:舞蹈服装、扇子、手绢。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播放一段东北秧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舞蹈的基本元素,激发学习兴趣。

2. 基本步伐学习:讲解并示范东北秧歌的基本步伐,让学生跟随

老师练习。

3. 手势与身段学习:讲解并示范东北秧歌的手势与身段,让学生

分组练习。

4. 组合练习:将基本步伐、手势与身段融合,进行组合练习,培

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节奏感。

5. 例题讲解:选取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组合,进行详细讲解和示范。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自主练习所学内容,老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

1. 课题:民族民间舞——东北秧歌

2. 内容:

基本步伐:前进步、后退步、踏步、十字步等

手势:抓、绕、翻、扔等

身段:扭、摆、颤、跳等

组合练习:步伐+手势+身段

七、作业设计

1. 作业题目:编写一段30秒的东北秧歌组合,要求包含所学的

基本步伐、手势与身段。

扭秧歌教案3篇(扭秧歌音乐游戏教案)

扭秧歌教案3篇(扭秧歌音乐游戏教案)

扭秧歌教案3篇(扭秧歌音乐游戏教案)

下面是我分享的扭秧歌教案3篇(扭秧歌音乐游戏教案),供大家品鉴。

扭秧歌教案1

活动目标:

1、幼儿学会扭秧歌舞蹈,动作较协调,有节奏。

2、幼儿感受和表现舞蹈欢乐的情绪。

3、熟悉歌曲旋律,学唱新歌。

4、借助图谱、动作、游戏情景理解记忆歌词并学唱歌曲。

活动准备:

红绸带每人一条(用多色皱纹纸替代)。录音机和磁带。

活动过程:

1、再次请两名幼儿示范扭秧歌舞。

2、组织幼儿复习扭秧歌歌曲和舞蹈基本舞步。

3、教师组织幼儿逐句学习动作。

4、放歌曲磁带,幼儿将整个舞蹈连起来跳。

教师启发幼儿以愉快、喜悦的心情,舒展、有力、富有节奏的动作来表现秧歌舞蹈的特点。

5、放录音,组织幼儿腰系红绸带,随秧歌舞曲扭起来。

6、待幼儿动作熟悉后,进行对形变换。

扭秧歌教案2

设计意图:

扭秧歌是我国特有的民间舞蹈,在我们当地每逢佳节都要组织人们进行扭秧歌的集体活动。现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除佳节之外就连私人家遇到喜庆的日子也要用扭秧歌的形式来渲染气氛。秧歌中的红绸舞更具有代表性,本活动带领幼儿学习“‘红绸秧歌舞”,旨在让幼儿欣赏、感受它的淳朴热情;参与、体会它的喜悦欢快;引导幼儿在活动中丰富民族认知,激发幼儿对秧歌的喜爱之情。

活动目标

1、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活动感受舞起红绸扭秧歌的热闹气氛,在已有直观经验的基础上满足幼儿跃跃欲试的愿望,享受参与舞蹈的快乐。

2、知识与能力目标:初步感知红绸秧歌舞的表演形式与特点,丰富认知经验。

3、技能目标:在乐曲的伴奏下自由欢快地舞起红绸,发展对乐曲的感知和运用身体动作进行艺术表现的能力。

高中音乐人音版公开课教案东北秧歌基本动作

高中音乐人音版公开课教案东北秧歌基本动作

音乐与舞蹈

扭秧歌

——东北秧歌

扭秧歌

——东北秧歌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为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与舞蹈(人音版)第二单元第一节课教学。本节课内容是通过欣赏舞蹈片段,让学生了解我国汉族民间舞蹈中最具代表性的舞蹈——秧歌;通过重点学习东北秧歌的风格和韵律,让学生对我国传统的汉族秧歌产生兴趣,进一步去了解它,去传承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

(一)本节课的作用和地位

本节课通过重点欣赏、分析、学习、体验东北秧歌的节奏、基本动律、道具和步伐的风格特点,提高学生对我国传统民间舞蹈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对我国汉族舞蹈的兴趣,为传承我国优秀民族文化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意识,与他人合作意识,也为学生以后学习开展多元化文化交流与合作奠定基础。

(二)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介绍

通过舞蹈视频赏析和肢体动作感知,使初步了解秧歌的相关知识,重点了解和学习东北秧歌风格特点:

①“打”东北秧歌节奏中休止符的特点和在舞蹈动作中的体现;

②“跳”东北秧歌舞蹈“稳中浪,浪中艮,艮中俏”风格特点在基本

动律中的体现,重点学习稳、艮、俏的基础动作。

③“转”东北秧歌独有的亮点“手中花”中的道具手绢花转法的了解

与学习,完成舞蹈小组合。

④“扭”最具秧歌特色步伐——十字步的学习与体验。

(三)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引导学生观看、感受、体验东北秧歌的节奏、动律等风格特点,让学生用肢体语言去感受东北秧歌舞蹈动作稳、艮、俏等风格韵律,体验东北秧歌独特的美和魅力,提升了对东北秧歌以至于传统民间舞蹈的审美认知。

艺术表现:在东北秧歌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个体和群体的舞蹈动

东北秧歌舞蹈教案

东北秧歌舞蹈教案

东北秧歌舞蹈教案

东北秧歌舞蹈教案

东北秧歌是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艺术财富,起源于插秧、耕田的劳动生活,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农歌、戏曲等技艺与形式,从而由一般的演唱秧歌发展到今天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歌舞,例如大家熟悉的以“二人转”为主的表演形式。下面yjbys店铺为大家分享东北秧歌舞蹈教案,希望对大家了解东北秧歌有帮助!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欣赏风格各异的汉族民间舞蹈作品,引领学生走进汉族民间舞蹈艺术殿堂中,从而学生能够逐步产生对本民族文化艺术的热爱之情,能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本民族文化艺术的学习中;

2.过程与方法:运用比较法了解东北秧歌、胶州秧歌之间舞蹈动律、舞蹈风格的异同。

3.知识与技能:能够较好的完成东北秧歌组合。能够用较为准确的舞蹈动作表现东北秧歌、胶州秧歌等汉族民间舞蹈。能够较好的掌握舞蹈中最具代表性的动作或造型,并且了解汉族民间舞蹈之间的异同,以及其背后的文化意涵;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通过汉族民间舞蹈的欣赏,以及典型动作的学习与感受,了解汉族民间舞蹈的风格差异和形成原因。使学生对汉族民间舞蹈的了解更加全面。

【难点】

东北秧歌舞蹈动作元素以及舞蹈组合的学习。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音响等。

四、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汉族自古以来歌舞活动丰富多彩,并随历史的进程从未停止过传

衍与发展。对于今天的人民来说,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城市中的一代代后人,已在逐渐忘却、脱离、以致根本不了解和不再会跳自己民族的舞蹈。其实,汉族的'民间舞蹈不但内容丰富,而且种类繁多、风格各异。即使是相同种类的歌舞,各地区生活环境、风俗信仰、审美习惯等都大不相同,因此在风格、装扮和表现形式上各有特色、独具魅力。

东北秧歌基本动律与手绢花训练与组合教案

东北秧歌基本动律与手绢花训练与组合教案

东北秧歌基本动律与手绢花训练与组合教案

院系:音乐学院

课程名称:中国汉族民族民间舞

授课对象: 15级舞蹈学

授课教师:

职称职务:一级演员

教材名称:《中国民间舞教材与教法》

年月日

民族民间舞东北秧歌教案

民族民间舞东北秧歌教案

民族民间舞东北秧歌教案

教案:东北秧歌舞蹈

一、教学目标:

2.学习基本的东北秧歌舞蹈动作;

3.培养学生的舞蹈表现力和集体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

1.东北秧歌舞蹈的起源和发展;

2.东北秧歌舞蹈的舞蹈动作;

3.东北秧歌舞蹈的表演技巧和表现形式。

三、教学过程:

步骤一:导入(10分钟)

1.向学生介绍东北秧歌舞蹈的背景和概况,引起学生的兴趣。

2.播放一段东北秧歌舞蹈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其独特的韵律和热情。

步骤二:学习东北秧歌舞蹈的动作(30分钟)

1.向学生示范东北秧歌舞蹈的基本动作,如踏步、跳跃、摆臂等。

2.分组让学生跟随音乐学习这些动作,互相矫正和帮助。

3.联合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表演,学生之间交流和取长补短。

步骤三:学习东北秧歌舞蹈的表现技巧(40分钟)

1.向学生介绍东北秧歌舞蹈的表演技巧,如扭腰、晃头、摇臂等。

2.分组让学生尝试这些表演技巧,并进行互相评价和改进。

3.学生进行全班表演,并进行评价和改进。

步骤四:总结(10分钟)

1.学生讨论东北秧歌舞蹈的特点和魅力,以及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2.教师进行总结,强调学生们在舞蹈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

3.向学生介绍下一堂课的内容和学习目标。

四、教学评价:

1.学生的跟随能力和舞蹈动作的规范程度;

2.学生对东北秧歌舞蹈的理解和表现力;

3.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五、教学延伸:

1.邀请东北秧歌舞蹈老师来学校进行进一步培训和指导;

2.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的舞蹈比赛和演出活动;

3.设计舞蹈剧本,进行舞蹈创作和演出。

扭秧歌教案

扭秧歌教案

扭秧歌教案

扭秧歌教案1

活动目标:

1、幼儿学会扭秧歌舞蹈,动作较协调,有节奏。

2、幼儿感受和表现舞蹈欢乐的情绪。

3、熟悉歌曲旋律,学唱新歌。

4、借助图谱、动作、游戏情景理解记忆歌词并学唱歌曲。

活动准备:

红绸带每人一条(用多色皱纹纸替代)。录音机和磁带。

活动过程:

1、再次请两名幼儿示范扭秧歌舞。

2、组织幼儿复习扭秧歌歌曲和舞蹈基本舞步。

3、教师组织幼儿逐句学习动作。

4、放歌曲磁带,幼儿将整个舞蹈连起来跳。

教师启发幼儿以愉快、喜悦的心情,舒展、有力、富有节奏的动作来表现秧歌舞蹈的特点。

5、放录音,组织幼儿腰系红绸带,随秧歌舞曲扭起来。

6、待幼儿动作熟悉后,进行对形变换。

扭秧歌教案2

执教者:宋红英

年级:四年级

内容:音乐活动《秧歌舞》

时间:.11.

教学目标:

1复习歌曲《秧歌舞》。

2在教师的组织下,学生以小组形式汇报学习成果,学习简单的秧歌舞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扩展学生的音乐视野,使学生体验汉族的秧歌舞,从而培养热爱祖的民族歌舞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通过各小组的汇报,让学生了解民族舞蹈——秧歌,并学习简单的秧歌舞步。

教学难点:通过学生自身体验,培养学生舞蹈的创编能力。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播放歌曲《秧歌舞》,学生在音乐声中进入舞蹈室,并按三大组位置座好。座位形状为半圆形。

学生听音乐进教室。(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秧歌舞》的歌声中进入教室,即复习了歌曲,又活跃了课堂气氛,为下面的教学做了铺垫。采用半圆形座位模式,给学生一种全新,自由的感觉,也方便各小组的汇报。)

二、各小组汇报。(设计意图:采用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既能发挥集体的智慧,又能让学生各展才能。通过创造、体验、合作,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欢天喜地东北大秧歌教学设计教案

欢天喜地东北大秧歌教学设计教案

《欢天喜地——东北大秧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1、学习东北大秧歌的舞步;

2、熟悉东北大秧歌的典型旋律

3掌握东北秧歌的风格特点(稳中浪、稳中逗、稳中俏、火爆泼辣、幽默,富有生活气息。)

4将东北秧歌与生活相结合,进行舞蹈动作的创编活动。

课型:激情引趣课课时:1课时年级:初中一年级

教学目标:进一步感受、体验、理解、创编东北秧歌。通过学生共同的参与、合作、探究,使学生能够自信地以真挚、热情的情感以及用自己所喜欢的方式来哼唱东北秧歌的典型音调、模仿打节奏,进行东北秧歌舞蹈动作的探究与创编活动。同时,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以及“互问互答”的学习方式的去探究“东北秧歌”的相关知识内容,(如:东北秧歌中‘领队’的作用)在大家真实的去感受音乐、感受舞蹈、感受生活的同时,让学生认识音乐与姊妹艺术——“舞蹈”的联系,感知不同艺术门类的主要表现手段和艺术形式特征,让学生体验舞蹈中的民族风格和情感,了解具有区域特色的本乡本土的民族音乐传统,、弘扬祖国的民族音乐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并能积极参加本地区乡村的民俗音乐活动。

教学理念: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教师的教学思想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产生了很大的改变音乐多元化教学模式的理念依据包括:

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在音乐课教学中,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通过教师的一段舞蹈(东北秧歌)来激发学生学习本地区民族民间艺术“东北秧歌”的学习兴趣。同时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教师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采用音乐、舞蹈、艺术创作等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互问互答”、“今天我是老师”“小组竞技赛”、“模仿室”等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整个音乐教学过程都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在典型的东北秧歌音乐及舞蹈中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教师重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体验生活、验证自己的想法,加强音乐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民族民间舞蹈基础训练东北秧歌课件

民族民间舞蹈基础训练东北秧歌课件

民族民间舞蹈基础训练东北秧歌课件东北秧歌是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一种形式,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舞蹈课程,东北秧歌的基础训练对学生的身体素质

和舞蹈技巧有着重要的影响。下面是一个关于东北秧歌基础训练的课件,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这种舞蹈形式。

第一部分:课程介绍

1. 课程目标

本课程旨在通过系统的训练,使学生了解东北秧歌的基本动作和表

演技巧,提高学生的舞蹈水平和舞台表演能力。

2. 课程内容

(1)基本动作:踏步、转身、摆臂、摆头等。

(2)舞蹈组合:学习常见的秧歌舞蹈编排和表演技巧。

(3)舞蹈技巧:培养学生的舞蹈基本功,包括身体协调性、节奏

感和舞台表演能力。

第二部分:课程大纲

1. 第一课时:基本动作训练

(1)踏步练习:前踏、后踏、左踏、右踏等。

(2)转身练习:180度转身、360度转身等。

(3)摆臂练习:向前、向后、向上、向下等。

(4)摆头练习:左摆头、右摆头等。

2. 第二课时:舞蹈组合练习

(1)学习一段秧歌舞蹈的编排和表演。

(2)练习舞蹈中的过场动作和转换。

3. 第三课时:舞蹈技巧训练

(1)身体协调性训练:练习舞蹈中的跳跃、旋转和侧身动作。

(2)节奏感训练:学习在舞蹈中把握节奏和节拍。

(3)舞台表演训练:练习在舞台上的表情、动作和姿势。

第三部分:课程设计

1. 教学方法

(1)示范法:老师进行动作示范,学生跟随模仿。

(2)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疑惑,促使他们思考和解

决问题。

(3)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训练,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2. 教学手段

(1)音乐播放器:用于播放适合舞蹈的音乐。

高中音乐人音版公开课教案东北秧歌基本动作

高中音乐人音版公开课教案东北秧歌基本动作

汉族民间舞《东北秧歌》的风格特点及基本动律

课时:一课时

班级:二年级幼师班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掌握东北秧歌的基本动律及风格特点,分辨其与陕北秧歌和云南花灯的区别,明确舞种不同,风格不同。

二、技能目标

掌握东北秧歌基本动律,压脚跟、身体上下动律、前后动律的特点,并在教学过程中训练学生的舞蹈表现力,做到训练就是舞台,培养学生良好的舞蹈习惯,提高学生的舞蹈素质。

三、情感目标

通过本课时的学习,使学生明确舞蹈学习要认真仔细,稍不留意就跳错了舞种,使学生养成认真细致的学习习惯;同时通过掌握东北秧歌的风格特点及其与其它秧歌的区别,感受我们祖国丰富多彩的民族艺术,培养爱国主义情操与民族自豪感。尤其在表现舞蹈的过程中,发现美,体验美,表现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反复的训练中也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力。

教学重点:东北秧歌的动律特点。压脚跟和身体上下动律、前后动律的学习。教学难点:东北秧歌的稳、浪、艮、俏等特点的掌握。

教法:示范法、对比分析法、探究合作法、分组练习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堂

观看陕北秧歌、云南花灯、东北秧歌视频——提问进入教学。

东北秧歌教学

(一)东北秧歌的特点

欣赏一段东北秧歌视频,请同学们回答东北秧歌的特点。

——东北秧歌既稳重又幽默,既奔放又含蓄,以“脚下的艮劲”带动“上身的扭”与“手中的花”,动作上是收与放、静与动、强与弱的鲜明对比,体现出东北人民热情、质朴、刚柔相济的性格特征。

总结东北秧歌的主体风格特点就九个字:

“稳中浪,浪中艮,艮中俏”

(二)东北秧歌基本动律:

1、身体上下动律

《秧歌舞》教案

《秧歌舞》教案

《秧歌舞》教案

教案:《秧歌舞》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五年级音乐教材第五章节,主题是《秧歌舞》。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学习秧歌舞,让学生了解我国民间舞

蹈的风格特点,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舞蹈表现力。

二、教学目标

1. 让学生掌握秧歌舞的基本动作和节奏,能够独立完成舞蹈表演。

2. 通过学习秧歌舞,培养学生对我国民间艺术的热爱和自豪感。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重点:秧歌舞的基本动作和节奏的掌握。

难点:舞蹈的连贯性和表现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录音机、音响、舞蹈视频、秧歌舞动作图示。

学具:笔记本、舞蹈鞋、乐器(可选)。

五、教学过程

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跳一段简单的舞蹈,让学生感受舞蹈的乐趣,激发

学生学习秧歌舞的兴趣。

2. 基本动作学习(10分钟)

教师讲解秧歌舞的基本动作,包括身姿、手臂、步伐等,并示范

动作。学生跟随教师学习,分组练习,互相纠正。

3. 节奏训练(10分钟)

教师播放秧歌舞音乐,让学生跟随音乐节奏练习舞蹈动作。学生分组进行节奏比赛,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4. 舞蹈表演(10分钟)

学生分组进行舞蹈表演,其他同学观看并提出建议。教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引导学生互相学习、进步。

5. 课堂小结(5分钟)

六、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如下:

秧歌舞

基本动作:身姿、手臂、步伐

节奏:跟随音乐,保持稳定的节奏感

七、作业设计

1. 作业题目:请学生回家后,观看一段秧歌舞视频,了解秧歌舞的起源和发展,下节课分享给同学们。

三级舞蹈企鹅东北秧歌说课稿

三级舞蹈企鹅东北秧歌说课稿

三级舞蹈企鹅东北秧歌说课稿

各位老师好!

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课题是《三级舞蹈企鹅》。下面我对课题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教材是选自江苏省教育厅组织编写五年制师范舞蹈系列教材)

本节课是让学生掌握一定东北秧歌素材的基础下,进行以了解民间舞蹈的艺术表现力为主题,从而引发学生对《三级舞蹈企鹅》的丰富舞蹈语汇和灵动活泼的表现风格产生兴趣,是培养学生肢体协调,节奏感,美感,都有很明显的提高,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说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东北秧歌《三级舞蹈企鹅》的风格特点及动作要领

2、能力目标:将学习短小的素材舞蹈过程,体验舞蹈动作多样性,培养创新能力

3、情感目标:①培养学生有较强的民族意识②培养舞者气质③加强对舞蹈艺术的审美能力

三、教学内容:持巾花的做法、秧歌前踢步、后踢步+秧歌上肢动作组合

四、说课的重、难点

1.教学重点:要注意步伐和上身动作自下而上的连锁反映的协调性,以脚下的踏步带动上身的扭摆及腕部的绕花。

2.教学难点:动作组合的连贯性

五、说教法

舞蹈教育应以舞蹈审美为核心,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舞蹈美的过程。要以兴趣爱好为学习的基本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意个性发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舞蹈活动。教师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学习。以学生为主体,结合艺术与相关科学,使学生感受、体验舞蹈内容和情绪,从《三级舞蹈企鹅》舞蹈中了解中国民间舞不乏朴实无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形象生动等特点,是一个国家的灵魂。从而培养学生对民间舞题材的舞蹈的学习和探究兴趣,积极参与舞蹈实践活动,引起学生在舞蹈活动中树立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2.营造教学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族民间舞东北秧歌教案(一)

教学内容:介绍东北秧歌基本知识、学习基本动律

学习目标:

1.通过对东北秧歌的介绍,让学生熟悉了解东北秧歌的风格特点,从而提高学生对学

习东北秧歌的兴趣。

2.通过学习东北秧歌的基本动律,让学生能够较准确地掌握其基本体态和动律特点。

教学准备:

音乐;东北小曲

教学用具:录音机、磁带、手巾花

教学重点、难点:

1.对东北秧歌基本体态的把握。

2.能较熟悉地掌握东北秧歌的基本动律和基本动作。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1.一、检查作业(还课)

2. 1. 提问:东北秧歌的文化背景?

3. 2. 提问:东北秧歌所运用的道具?

4. 3. 提问:这个道具的作用和意义?

5. 4. 提问:东北秧歌的风格和动作特点?

6.二、导入新授课

7. 1. 教师给予及时评价。

8. 2. 教师简述东北秧歌的基本知识。

其内容如下:东北秧歌市汉、满两个名族之间歌舞艺术的结晶,它源自中原,又深深印上了黑土地所滋养出的泼辣火热,质朴浓烈的感情特征,是汉族民间舞中最具有北方特色的秧歌,由于特殊的地域与习俗,东北秧歌形成了稳中带浪,艮俏相融的审美特征。

东北秧歌伴奏乐器不同的功能和声色赋予了舞蹈独有的韵味。唢呐的悠长旋律与小钵的急促节奏互相呼应,充满张力,相得益彰。音乐的特殊性使舞蹈动作突出三点,延伸“线”,动静相宜。而大钵和鼓则激发出热辣的情绪,使东北女性特有的“温中浪”得以更充分的表现。

丰富多变的手巾花是东北秧歌富有表现力的重要因素。手巾花与舞姿,动态结合,细致的刻花出女性性格中的不同侧面。里外片花带着内在的秀美;“小燕子展翅”直接表现了小姑娘的俏丽活泼;出手花的抛接直观的体现出东北女性的泼辣果断。

东北秧歌教材主要采用高跷秧歌的动作形态并结合当地秧歌发展而成。课堂中虽不踩跷,但依然遵循高跷秧歌的动律特征:以下肢带“艮劲儿”的步法带动腰部扭动,随即顺延至上肢及手腕(手巾花)由下至上的协调是体现“艮俏”劲儿的关键,是不可缺失的过程。而“扭”是东北秧歌韵律的核心,艺彦所说的“踩在板上,扭在腰眼上”,正是由下肢带动重心移动而产生的腰部动态。手巾花是“扭”的延伸与配合。在动律训练中,强调腰部的轴心作用和扭动状态,奠定韵律基础。

3.学习基本体态。

做法:正步,重心前倾;双膝略存,提跨,拔腰;含胸,垂肩;双眼平视。

过程:a.教师示范

b.学生自己完成。(教师给予纠正)

c.简单介绍双叉腰。

双叉腰:双手背分别插于腰际,双肘略向前,指尖对后斜下方。

d.双叉腰配基本体态完成。

4.介绍持巾法。

a.握巾

做法:手握手巾三分之一处,五指松弛,食指顺手巾的圆形方向自然延伸。

b.三指夹巾。

做法:手巾花对折,手心对上,中指于手巾花下面;食指、无名指于手巾花上面,成三指夹巾。

注:作法在缠花时运用。

5.动律训练基本动作介绍。

a.动律

1.上下动律

准备:正步,双叉腰。

作法:腰部为轴,一侧腰下压,另一侧腰上提,交替进行,呈下弧线运动,重心在下,四拍、两拍成一拍完成。

2.前后动律。

准备:正步,双叉腰。

作法:腰部为轴,一侧腰前送,另一侧腰回拉,交替进行,重拍在里,四拍、两拍或一拍完成。

3.划圆动律。

准备:正步,双叉腰。

作法:腰部为轴,左右两侧腰围绕腰轴前、后、上、下交替划立圆,重拍在前下,四拍、两拍或一拍完成。

b.压脚跟。

准备:正步,双叉腰。

作法:脚跟快起快落,分量沉重,重拍在下,强调稳、艮。

6.组合编排:

准备:正步,垂手。

前奏:四拍。

5——6拍斜下方摊手。

7——8拍双手里绕腕经体前划半弧线回叉腰。

音乐:1X8 压脚跟四次

2X8 上下动律,压脚跟

3X8 压脚跟

4X8 前后动律,压脚跟

5x8 压脚跟

6X8 压脚跟划圆动律

注:强调“扭”。脚跟下的“艮”(即点)带动腰部的“扭”(即线)

压脚跟强调艮,动律强调扭。

7.学上自由讨论,自由练习,教师给予个别纠正。

三.布置作业。

书面:写下东北秧歌基本知识。

课下练习本节课内容,下节课还课。

四.教学反思。

这一单元主要是给学生介绍东北秧歌的基本知识,让学生来了解东北秧歌的基本风格特点,了解基本体态。

学生在完成体态时,肩膀容易耸肩。压脚跟时,艮劲不够,几个基本动律,学生完成的也不够好。上下动律,提肋压肋,学生容易扭胯,前后动律扭的也不够好。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还要加强对学生体态的训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