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基本参数的测量原理

合集下载

微波测量实验报告

微波测量实验报告

微波测量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

微波测量是指利用微波技术对被测物体进行测量的一种方法。微波是一种电磁波,其频率范围在300MHZ至300GHz之间。微波测量广泛应用于通信、测距、雷达、卫星等领域。本实验旨在通过对微波信号的发射、传播和接收进行实验,了解微波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

微波测量实验主要依赖于微波发射器和接收器的配合。首先,发射器通过产生一个特定频率和幅度的微波信号,将信号输入到一个导波器(如开放式传输线)中。信号在导波器中通过传播,并且可以根据特定的设计进行传播路径的调整。接收器用来接收由被测物体反射或传播过来的微波信号,通过对信号进行处理,可以得到关于被测物体的信息。

在微波测量中,由于微波的特殊性质,测距、测速和测向等参数可以通过对微波信号的相位、频率和幅度进行分析来实现。例如,利用多普勒频移原理,可以通过测量微波信号的频率变化来计算目标物体的速度;利用相位差原理,可以通过测量微波信号的相位差来计算目标物体的位置。

三、实验设备和材料

1.微波发射器:用来产生微波信号的设备;

2.导波器:用来传输微波信号的导向装置;

3.微波接收器:用来接收被测物体反射或传播过来的微波信号并进行参数分析的设备;

4.被测物体:用来反射或传播微波信号的物体。

四、实验步骤

1.连接微波发射器和接收器,并对其进行相位校准;

2.将被测物体放置在适当位置,调整微波接收器的位置和角度,以便接收到反射或传播过的微波信号;

3.运行微波发射器和接收器,记录并分析接收到的微波信号的相位、频率和幅度等参数;

4.根据参数分析的结果,计算并得出被测物体的测量结果。

微波辐射测量的原理是

微波辐射测量的原理是

微波辐射测量的原理是

微波辐射测量的原理主要涉及到电磁辐射的基本原理和微波辐射的性质。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电磁辐射是由电场和磁场的波动所构成的,可分为几个频段,包括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等。微波辐射正是其中的一种频段,其频率范围通常为1 GHz到300 GHz。

微波辐射是一种短波电磁辐射,具有许多特殊性质。首先,微波可以在大气中传播,而且透过许多物质,如玻璃、塑料和纸张等。其次,微波波长大约在1mm 到1m之间,因此对于大多数实验室来说,可以使用常用的微波设备进行测量。此外,微波具有较高的传输速率和穿透性,使其在通信和雷达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微波辐射测量的原理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

1.微波辐射的散射特性:微波在物体上的散射特性与物体的形状、大小和电磁特性等因素有关。当微波照射到物体上时,物体表面会发生反射、折射和散射等现象,这些现象会影响微波辐射的传播和接收。

2.微波辐射的吸收特性:物体对微波辐射的吸收特性取决于其物理、化学和电磁特性等因素。不同物质对微波的吸收率不同,吸收率高的物质吸收微波辐射的能量多,而吸收率低的物质则对微波辐射的能量几乎不进行吸收。

3.微波辐射的传输特性:微波辐射在空气和其他物质中的传输特性是影响微波辐射测量的重要因素。微波在传输过程中会受到反射、折射、散射和吸收等影响,因此需要在测量中考虑这些传输过程的影响。

基于以上原理,微波辐射的测量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

1.微波辐射计:微波辐射计是一种专门用于测量微波辐射强度的仪器。它通常基于微波辐射与散射、吸收和传输特性的关系,通过测量微波辐射的强度和频率等参数来得到辐射的相关信息。

微波基本参量测量实验报告

微波基本参量测量实验报告

浙江师范大学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微波基本参量测量班级物理092 姓名阮柳晖学号09180229

同组人任亚萍实验日期11/10/24 室温/ 气温/

微波基本参量测量

摘要:微波系统中最基本的参数有频率、驻波比、功率等。本实验通过了解电磁波在规则

波导内传播的特点,各种常用元器件及仪器的结构原理和使用方法,运用微波测量的基本技术,对微波的频率、驻波比、功率进行测量。

关键词:频率功率驻波比阻抗

引言:微波成为一门技术科学,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微波技术的形成以波导管

的实际应用为其标志。微波是指频率为300MHz-300GHz的电磁波,是分米波、厘米波、毫米波和亚毫米波的统称。微波的基本性质通常呈现为穿透、反射、吸收三个特性。微波的最重要应用是雷达和通信。微波与其他学科互相渗透而形成若干重要的边缘学科,其中如微波天文学、微波气象学、微波波谱学、量子电动力学、微波半导体电子学、微波超导电子学等。其应用及涉及领域仍在不断扩大。

正是由于微波的重要科技地位,学习其基础知识及工作原理等变得至关重要。

正文:

一、实验原理

微波介绍:

微波及似声似光性

微波是指频率为300MHz-300GHz的电磁波,是无线电波中一个有限频带的简称,即波长在1米(不含1米)到1毫米之间的电磁波,是分米波、厘米波、毫米波的统称。微波频率比一般的无线电波频率高,通常也称为“超高频电磁波”。微波作为一种电磁波也具有波粒二象性。

微波的基本性质通常呈现为穿透、反射、吸收三个特性。对于玻璃、塑料和瓷器,微波几乎是穿越而不被吸收。对于水和食物等就会吸收微波而使自身发热,微波炉就是利用这一特点制成的,而对金属类东西,则会反射微波。

微波测速原理

微波测速原理

微波测速原理

微波测速原理是利用微波的特性来测量目标物体的速度。微波是一种电磁波,具有较高的频率和短的波长。而物体的运动会引起微波的多普勒频移现象,即物体朝向接收器运动时,接收到的微波频率较高;物体远离接收器运动时,接收到的微波频率较低。

微波测速器通常由一个发射器和一个接收器组成。发射器会发射出固定频率的微波信号,而接收器则会接收到经过多普勒频移的微波信号。通过测量接收到的微波频率与发射频率之间的差异,就可以计算出物体的速度。

为了提高测速的准确性和稳定性,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发射频率和接收灵敏度,以使测速范围符合实际应用需求。其次,要注意减少测速器与其他物体的干扰,以防止误差的出现。另外,要进行周期性的校准和维护,以确保测速器的正常工作。

微波测速器在交通领域中广泛应用。例如,在高速公路上设置微波测速器可以实时监测车辆的速度,以便提醒驾驶员遵守交通规则。此外,微波测速器还可以应用在工业领域,用于测量机械设备的运动速度,以实现自动化控制和监测。总而言之,微波测速原理通过利用微波的多普勒频移现象,实现了对物体速度的准确测量。

微波技术基础实验报告

微波技术基础实验报告

微波技术基础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微波信号的基本特性和参数的测量方法;

2.了解微波器件的性能指标和测试方法;

3.加深对微波传输线和网络理论的理解和实践。

二、实验设备和原理

实验设备:微波信号源、功率计、波导固有模发生器、波间仪、反射器等。

实验原理:微波技术是指在高频范围内进行电磁波的传输、控制和处理的一套技术体系,其频率范围通常为0.3GHz至300GHz。微波技术具有频率高、信息容量大和传输距离远等优点,广泛应用于通信、雷达、航空航天等领域。

三、实验步骤和内容

1.根据实验要求,搭建实验电路;

2.测量微波信号源输出功率,通过功率计测量微波信号源输出功率;

3.测量波导波导的传输特性,通过波间仪测量微波信号通过波导时的传输特性;

4.测量波导器件的特性,通过波间仪测量波导器件的特性;

5.测量波导管中的固有模,通过固有模发生器和反射器测量波导管中的固有模。

四、实验结果和数据分析

1.根据实验条件,测量到微波信号源输出功率为10dBm;

2.根据测量结果,绘制出波导波导的传输特性曲线,分析其传输性能;

3.根据实验条件,测量到波导器件的插入损耗为3dB;

4.根据实验条件和测量数据,计算出波导管中的固有模的频率范围和

衰减值,并进行数据分析。

五、实验结论

1.微波信号源输出功率为10dBm;

2.波导波导的传输特性曲线显示了其良好的传输性能;

3.波导器件的插入损耗为3dB,插入损耗越小,器件性能越好;

4.波导管中的固有模的频率范围为0.3GHz至3GHz,衰减值为-10dB。

六、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深入理解了微波技术的基本特性和参数的测量方法,掌握了微波器件的性能指标和测试方法,并加深了对微波传输线和网络理

微波基本参数的测量

微波基本参数的测量

微波基本参数的测量

引言

一 实验目的

1 熟悉和掌握微波测试系统中各种常用设备的结构原理及使用方法;

2 掌握微波系统中频率、驻波比、功率等基本参数的测量方法;

3 按要求测出测量线中的驻波分布;

二 实验原理

微波系统中最基本的参数有频率、驻波比、功率等。要对这些参数进行测量,首先要了解电磁波在规则波

导内传播的特点,各种常用元器件及仪器的结构原理和使用方法,其次是要掌握一些微波测量的基本技术。 (1) 导行波的概念:

由传输线所引导的,能沿一定方向传播的电磁波称为“导行波”。导行波的电场E 或磁 场H 都是x 、y 、z 三个方向的函数。导行波可分成以下三种类型: (A) 横电磁波(TEM 波):

TEM 波的特征是:电场E 和磁场H 均无纵向分量,亦即:

0=Z E ,0=Z H 。电场E 和

磁场H ,都是纯横向的。TEM 波沿传输方向的分量为零。所以,这种波是无法在波导中传播的。 (B) 横电波(TE 波):

TE 波即是横电波或称为“磁波”(H 波),其特征是0=Z E ,而0≠Z H 。亦即:电场E 是纯横向的,

而磁场H 则具有纵向分量。 (C) 横磁波(TM 波):

TM 波即是横磁波或称为“电波”(E 波),其特征是0=Z H ,而0≠Z E 。亦即:磁场H 是纯横向的,而电场E 则具有纵向分量。

TE 波和TM 波均为“色散波”。矩形波导中,既能传输

mm TE 波,又能传输mm TM 波(其

中m 代表电场或磁场在x 方向半周变化的次数,n 代表电场或磁场在y 方向半周变化的次数)。 (2) 色散波的特点:

微波的传输特性和基本测量

微波的传输特性和基本测量

深圳大学实验报告课程名称:近代物理实验(一)

实验名称:微波的传输特性和基本测量

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组号17 指导教师:陈静秋

报告人:梁斯迪学号:2010182019 班级: 1

实验地点科技楼B105 实验时间:2012.10.7

实验报告提交时间:2012.10.15

c)小驻波比(1.005≤p≤1.5)的测量.在小驻波比情况下,驻波极大值点与极小值点的检波电流相差

关于驻波比,定义为波导中驻波极大值点与驻波极小值点的电场之比.即

.

微波基本参数测量 预习

微波基本参数测量  预习

浙江师范大学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微波基本参数测量班级物理092 姓名艾合买提江学号09180218同组人实验日期室温气温

微波基本参数测量

摘要:微波是一种波长较短的电磁波。在电磁波波谱表中,微波的波长介于无线电波与光波之间。波长较长的分米波和无线电波的性能相近,波长较短的毫米波则

与光波的性质相一致。本实验有以下目的(1)了解微波传输系统的组成部分。

(2)掌握微波的基本测量:频率、功率、驻波比和波导波长

关键词:微波功率驻波比频率特性阻抗波长可变衰减器

引言:微波通常是指波长从1米(300MHZ)到1毫米(300GHZ)范围内的电磁波,其低频端与超短波波段相衔接,高频端与远红外相邻,由于它比一般无线电波的

波长要短的多,故把这一波段的无线电波称为微波,可划分为分米波,厘米波

和毫米波。微波有以下基本特征:1.微波的波长极短,比地球上一些物体的几

何尺寸小得多,因此当微波照射到这些物体上时,产生显著的反射,其传播特

性与几何光学相似,具有“似光性”直线传播的特点;2.微波的频率极高,即

振荡周期极短(10-9~10-12秒),与一般电真空器械中的电子渡越时间同一数量

级;3.微波可以毫无阻碍地穿过电离层,具有穿透性;4.许多的原子和分子发

射和吸收原子电磁波波长正好处于微波波段内;5.研究方法和测量技术上,要

从“电磁场”的概念去研究和分析,测量功率、驻波比、频率和特性阻抗等。

近年来,微波边缘学科,如微波超导、微波化学、微波生物学、微波医学都得

到长足的发展。

实验方案:

1、实验原理

微波的波长通常被认为在1mm~1M之间,其频率范围相当于300GHz~300MHz。如此之高的振荡频率,势必会引起一系列新的问题。现将微波与无线电波的主要不同点简述如下:(1)微波的产生具有其独特性

微波基本参数的测量-原理

微波基本参数的测量-原理

微波基本参数的测量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各种微波器件;

2、了解微波工作状态及传输特性;

3、了解微波传输线场型特性;

4、熟悉驻波、衰减、波长(频率)和功率的测量;

5、学会测量微波介质材料的介电常数和损耗角正切值。

二、实验原理

微波系统中最基本的参数有频率、驻波比、功率等。要对这些参数进行测量,首先要了解电磁波在规则波导内传播的特点,各种常用元器件及仪器的结构原理和使用方法,其次是要掌握一些微波测量的基本技术。

1、导行波的概念:

由传输线所引导的,能沿一定方向传播的电磁波称为“导行波”。导行波的电场E 或磁场H 都是x 、y 、z 三个方向的函数。导行波可分成以下三种类型:

(A) 横电磁波(TEM 波):

TEM 波的特征是:电场E 和磁场H 均无纵向分量,亦即: 0=Z E ,0=Z H 。电场E 和磁场H ,都是纯横向的。TEM 波沿传输方向的分量为零。所以,这种波是无法在波导中传播的。

(B) 横电波(TE 波):

TE 波即是横电波或称为“磁波”(H 波),其特征是0=Z E ,而0≠Z H 。亦即:电场E 是纯横向的,而磁场H 则具有纵向分量。

(C) 横磁波(TM 波):

TM 波即是横磁波或称为“电波”(E 波),其特征是0=Z H ,而0≠Z E 。亦即:磁场H 是纯横向的,而电场E 则具有纵向分量。

TE 波和TM 波均为“色散波”。矩形波导中,既能传输mm TE 波,又能传输mm TM 波(其中m 代表电场或磁场在x 方向半周变化的次数,n 代表电场或磁场在y 方向半周变化的次数)。

微波基本参数的测量实验报告

微波基本参数的测量实验报告

微波基本参数的测量实验报告

摘要

本次实验利用相关的一系列仪器对微波的频率、功率、驻波比进行测量,掌握了微波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实验方法。通过实验了解微波传输系统的原理及组成,掌握微波的基本测量方法,达到更进一步的认识微波的目的。

关键词

微波、频率、功率、波长、驻波比

正文

微波成为一门技术科学,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微波技术的形成以波导管的实际应用为其标志,若干形式的微波电子管(速调管、磁控管、行波管等)的发明,是另一标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微波技术得到飞跃发展。因战争需要,微波研究的焦点集中在雷达方面,由此而带动了微波元件和器件、高功率微波管、微波电路和微波测量等技术的研究和发展。至今,微波技术已成为一门无论在理论和技术上都相当成熟的学科,又是不断向纵深发展的学科。

一、实验原理简析

1.实验仪器与元件

(1)固态信号源:固态信号源产生微波信号输出,实现内方波周制,由体效应管振荡器,可变衰减器,PIN调制器组成。

(2)选频放大器:主要用于放大微弱低频交流信号。

(3)驻波测量线:它是一段开有长槽的波导与一个可沿线移动的带有晶体检波器的探针和调谐机构组成。

(4)功率计:功率计由功率探头和指示器两部分组成。主要用于功率的测量。

(5)衰减器:衰减器是一段波导,在垂直波导宽边并沿纵向向插入吸收片,使通过波的损耗达到衰减,可调节吸收片进入波导的深度以改变衰减量。

(6)匹配负载:匹配负载一般做成波导段的形式,终端短路,并包含有一些安置在电场平面内的吸收片,吸收片做成特殊的劈形以实现与波导间的缓变过度匹配。

(7)隔离器:是一种氧气非互易元件,具有单向衰减特性,即波从正面通过,衰减极小,而反面通过时衰减很大,常用于振荡器与负载之间,起隔离作用,使振荡器工作稳定。

实验5微波的传输特性和基本参数测量

实验5微波的传输特性和基本参数测量

实验五微波的传输特性和基本测量

0 前言

在微波测量技术中,微波测量的主要内容是频率、驻波比、功率等基本参数。在微波工程设计中,多数情况下由于边界条件的复杂性,理论分析往往只能获得近似解,最终要通过微波测量来解决,因此,掌握微波测量技术对今后实际科研工作是非常有用的。

1 实验目的

(1)初步了解微波测量系统,了解微波器件的使用和特性。

(2)了解微波测量技术,微波的传输特性。

(3)熟悉测量微波的基本参数:频率、驻波比。

(4)了解微波波导波长以及自由空间波长之间的关系。

2 原理

2.1 频率的测定

由于波长与频率满足关系λ=c/f,因此波长的测量和频率的测量是等效的。在分米波和厘米波波段,频率的测量常采用谐振腔式波长计,而谐振腔波长计又可分两种:即是传输型谐振腔波长计和吸收型谐振腔波长计。传输型谐振腔有两个耦合元件,一个将能量从微波系统输入谐振腔,另一个将能量从谐振腔输出到指示器。当谐振腔调谐于待测频率时,能量传输最大,指示器的读数也最大。吸收式波长计的谐振腔只有一个输入端与能量传输线路衔接,调谐是从能量传输线路接收端指示器读数的降低看出。本实验所用的是吸收式波长计:如图(5—1)所示。此波长计由传输波导与圆柱形谐振腔构成。连接处利用长方形孔作磁耦合,螺旋测微计(读数结构)在旋转时与腔内活塞同步。利用波长表可以测量微波信号源的频率。当构成波长计的空腔与传输的电磁波失谐时,它既不吸收微波功率,也基本不影响电磁波的传输。这种当谐振腔内活塞移动到一定位置,腔的体积正好使腔谐振于待测信号的频率,就有一部分电磁波耦合到腔内并损耗在腔壁上,从而使通过波导的信号减弱,即旋转波长表的测微头,当波长表与被测频率谐振时,将出现吸收峰。反映在检波指示器上是一跌落点,此时读出波长表测微头的读数,再从波长表频率对照表上查出对应的频率。如图(5—2)为不同谐振腔波长计的谐振曲线。

23-微波的传输特性和基本测量01

23-微波的传输特性和基本测量01

实验二十三微波的传输特性和基本参数测量

微波通常是指波长范围在1米至1毫米,即频率为300GHz至300MHz的电磁波。根据波长的差异可将微波分为米波、分米波、厘米波和毫米波。不同范围的电磁波既有相同的特性又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不同波段的微波具有不同的应用。

【实验原理】

微波波长很短,因此微波与几何光学中光传输的特点很接近,具有直线传播的特点,而且微波能畅通无阻地穿透地球上的电离层,利用微波的这一特点,微波可用于宇宙通讯以及射电天文学;其次,微波频率很高,其电磁振荡周期已和电子管中电子渡越时间接近,所以常规电子线路中所用的电子元件已不能用于微波波段,而且在研究方法上也不同于低频无线电电子学所研究的主要对象是电流和电压,在微波系统中主要研究的是电磁场以及微波的波长,功率及驻波系数等基本参数;另外,许多原子,分子能级间的跃迁辐射或吸收的电磁波的波长正好处在微波波段,因此微波可以研究原子和分子的结构,现在已发展了微波波谱学,量子无线电物理等尖端学科,以及研究低噪声的量子放大器和极为准确的原子,分子频率标准。由此可见,微波具有自己的特点。不论处理问题时所用的概念,方法还是微波系统的结构,都与普通无线电不同。基以微波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上的重要作用,微波已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被作详细研究。常用的微波传输线有同轴传输线、波导传输线和微带传输线等。传输线中某一种确定的电磁场分布称为波型,通常用TEM,TE或TM表示(分别表示横电磁波、横电波和横磁波),同轴线,微带线中传输的基本波型是TEM 波;而波导管中仅传输TE波或TM波。

2010微波基本参数测量 实验报告

2010微波基本参数测量 实验报告

微波基本参数测量实验报告

摘要:

本次实验主要了解由可变衰减器,隔离器,可变短路器等组成的微波系统。了解反射式速调振荡器的结构、特性、工作状态。掌握微波的基本测量:利用谐振腔法测量频率;利用绝对测量法测量功率;利用直接法测量中、小驻波比,二倍法测大驻波比驻波比。

关键词:

反射式速调振荡器微波的频率测量微波的功率测量驻波比测量

引言:

微波是波长很短,频率很高的电磁波。它的波长在1m~2mm范围,他的频率在300MHz~300GHz之间。微波具有波长短、频率高、直线传播和量子特性等特点。研究微波电路必须考虑电路中电磁场的空间分布和电磁波的传播。

微波技术是近代发展起来的一门尖端科学技术,其重要标志是雷达的发明与使用。微波技术不仅在国防、通讯、农业生产的哥哥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在当代尖端科学研究中也是一种重要手段。微波测量的内容虽然很多,但频率测量、功率测量和驻波测量时三个基本测量。

正文:

一、实验内容

(一)频率测量

微波频率测量的方法有两种:一是谐振腔法;二是频率比较法。实际测量中主要使用谐振腔法,只有在作精密测量和校准时才使用频率比较法。

谐振腔法的测量设备是谐振腔波长计,谐振腔波长计有两种不同方法与微波系统连接:

传输式和吸收式。在本实验中采用的是吸收式谐振腔波长计。其测量频率的工作原理在于谐振腔只有一个输入端与微波传输线相连接,以形成传输线内微波的能量分支。

按如图所示连接。将检波指示器和检波器接到被测件位置上,利用波长表可以测出微波信号源的频率。旋转波长表的侧微头当波长表与被测频率谐振时,将出现吸收峰,反应在检

微波基本参量实验报告

微波基本参量实验报告

近代物理实验报告

微波基本参量

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时间

微波基本参量

【摘要】

本实验让我们学习微波基础知识和掌握微波基本测量技术;同时学习用微波作为观测手段来研究物理现象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最后了解微波测量系统的基本组成,学会用谐振腔波长表测量微波频率,掌握了微波功率、驻波比测量的基本实验方法与技术。

【关键词】

微波、功率、驻波比、频率、特性阻抗

【引言】

微波是一种波长较短的电磁波,频率范围约为300 MHz-300GHz,对应波长范围约为1m-1mm。在电磁波波谱表中,微波的波长介于无线电波与光波之间,

如图1 所示。微波波段还可以细

分为“分米波”(波长为1m 至

10cm),“厘米波”(波长10cm 至

1cm)和“毫米波”(波长为1cm 至

1mm)。波长在1 毫米以下至红外

线之间的电磁波称为“亚毫米波”

或超微波,这是一个正在开发的

波段。波长较长的分米波和无线

电波的性能相近,波长较短的毫

米波则与光波的性质相一致。

微波技术是近代发展起来的

一门尖端科学技术,其重要标志

是雷达的发明与使用。微波技术

不仅在国防、通讯、工农业生产

的各个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而

且在高能粒子加速器、受控热核反应、射电天文与气象观测、分子生物学研究、等离子体参量测量、遥感技术等当代尖端科学研究中也是一种重要手段。例如,微波所辐射的能量可与物质发生相互作用,使用微波直线加速器和微波频谱仪可对原子和分子结构进行研究,微波衍射仪可用来研究晶体结构;微波波谱仪可测定物质的许多基本物理量,微波谐振腔又可用来测量低损耗物质的介质损耗及介质常数,等等。因此,微波测量技术是一门基本的实验技术。

微波基本参数的测量实验报告

微波基本参数的测量实验报告

微波基本参数的测量

【目的要求】

1.学习微波的基本知识,了解波导测量系统,熟悉基本微波元件的作用;

2.了解微波在波导中传播的特点,掌握微波基本测量技术;

3.掌握驻波测量线的正确使用方法;

4.掌握电压驻波系数的测量原理和方法。

【仪器用具】

微波参数测试系统,包括:三厘米固态信号源,三厘米驻波测量线,选频放大器,精密衰减器,隔离器,谐振式频率计(波长表),匹配负载,晶体检波器,单螺调配器等。

【原理】

微波技术是近代发展起来的一门尖端科学技术,它不仅在通讯、原子能技术、空间技术、量子电子学以及农业生产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在科学研究中也是一种重要的观测手段,微波的研究方法和测试设备都与无线电波的不同。从图1可以看出,微波的频率范围是处于光波和广播电视所采用的无线电波之间,因此它兼有两者的性质,却又区别于两者。与无线电波相比,微波有下述几个主要特点

图1 电磁波的分类

1.波长短(1m —1mm):具有直线传播的特性,利用这个特点,就能在微波波段制成

方向性极好的天线系统,也可以收到地面和宇宙空间各种物体反射回来的微弱信号,从而

确定物体的方位和距离,为雷达定位、导航等领域提供了广阔的应用。

2.频率高:微波的电磁振荡周期(10-9一10-12s)很短,已经和电子管中电子在电极间的飞越时间(约10-9s)可以比拟,甚至还小,因此普通电子管不能再用作微波器件(振荡器、放大器和检波器)中,而必须采用原理完全不同的微波电子管(速调管、磁控管和行波管等)、微波固体器件和量子器件来代替。另外,微波传输线、微波元件和微波测量设备的线度与波长具有相近的数量级,在导体中传播时趋肤效应和辐射变得十分严重,一般无线电元件如电阻、电容、电感等元件都不再适用,也必须用原理完全不同的微波元件(波导管、波导元件、谐振腔等)来代替。

微波基本参数测量实验报告

微波基本参数测量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微波基本参量测量

【摘要】

微波技术是一门独特的现代科学技术,我们应掌握它的基本知识和测量的方法。对微波测试系统的工作原理的分析研究与基本参量的测量,能使我们掌握微波的基本知识,了解其传播的特点,并且我们还能学会对功率、驻波比和频率等量的测量方法。另外,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还能熟悉功率计等实验器材的工作原理和物理学中对有关物理量的测量的思想方法。

【关键词】

微波、功率、驻波比、频率、测量

【引言】

微波是指频率为300MHz-300GHz的电磁波,是无线电波中一个有限频带的简称,即波长在1米(不含1米)到1毫米之间的电磁波,是分米波、厘米波、毫米波和亚毫米波的统称。微波频率比一般的无线电波频率高,通常也称为“超高频电磁波”。微波作为一种电磁波也具有波粒二象性。微波的基本性质通常呈现为穿透、反射、吸收三个特性。对于玻璃、塑料和瓷器,微波几乎是穿越而不被吸收。对于水和食物等就会吸收微波而使自身发热。而对金属类东西,则会反射微波。微波的特点有以下几点:

第一.微波波长很短。具有直线传播的性质,能在微波波段制成方向性极强的无线系统,也可以接收到地面和宇宙空间各种物体发射回来的微弱回波,从而确定物体的方向和距离。这使微波技术广泛的应用于雷达中。

第二.微波的频率很高 ,电磁振荡周期很短。比电子管中电子在电极经历的时间还要小。普通电子管不能用作微波振荡器、放大器和检波器,而必须用原理上完全不同的微波电子管来代替。

第三.许多原子和分子发射和吸收的电磁波的波长正好处在微波波内。用这特点研究分子和原子的结构,发展了微波波谱学和量子无线电物理学等尖端学科, 还研制了低噪音的量子放大器和极为准确的分子钟与原子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波基本参数的测量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各种微波器件;

2、了解微波工作状态及传输特性;

3、了解微波传输线场型特性;

4、熟悉驻波、衰减、波长(频率)和功率的测量;

5、学会测量微波介质材料的介电常数和损耗角正切值。

二、实验原理

微波系统中最基本的参数有频率、驻波比、功率等。要对这些参数进行测量,首先要了解电磁波在规则波导内传播的特点,各种常用元器件及仪器的结构原理和使用方法,其次是要掌握一些微波测量的基本技术。 1、导行波的概念:

由传输线所引导的,能沿一定方向传播的电磁波称为“导行波”。导行波的电场E 或磁场H 都是x 、y 、z 三个方向的函数。导行波可分成以下三种类型: (A) 横电磁波(TEM 波):

TEM 波的特征是:电场E 和磁场H 均无纵向分量,亦即:0=Z E ,0=Z H 。电场E 和磁场H ,都是纯横向的。TEM 波沿传输方向的分量为零。所以,这种波是无法在波导中传播的。 (B) 横电波(TE 波):

TE 波即是横电波或称为“磁波”(H 波),其特征是0=Z E ,而0≠Z H 。亦即:电场E 是纯横向的,而磁场H 则具有纵向分量。 (C) 横磁波(TM 波):

TM 波即是横磁波或称为“电波”(E 波),其特征是0=Z H ,而0≠Z E 。亦即:磁场H 是纯横向的,而电场E 则具有纵向分量。

TE 波和TM 波均为“色散波”。矩形波导中,既能传输mm TE 波,又能传输mm TM 波(其中m 代表电场或磁场在x 方向半周变化的次数,n 代表电场或磁场在y 方向半周变化的次数)。 2、波导管:

波导管是引导微波电磁波能量沿一定方向传播的微波传输系统,有同轴线波导管和微带等,波导的功率容量大,损耗小。常见的波导管有矩形波导和圆波导,本实验用矩形波导。

矩形波导的宽边定为x 方向,内尺寸用a 表示。窄边定为y 方向,内尺寸用b 表示。10TE 波以圆频率ω自波导管开口沿着z 方向传播。在忽略损耗,且管内充满均匀介质(空气)下,波导管内电磁场的各分量可由麦克斯韦方程组以及边界条件得到:

()sin()j t z o y x E j

e ωβωμππα-=-, ()sin()j t z o x x

H j e ωβμαππα

-=

()

cos(

)j t z z x H e

ωβπα

-=, x y z E E E ==,2g πβλ=

其中,位相常数g λ=

c f

λ=

。 3、波导管中的微波参数: (1) 临界波长c λ:

矩形波导中传播的色散波,都有一定的“临界波长”。只有当自由空间的波长λ小于临界波长λc 时,电磁波才能在矩形波导中得到传播。mm TE 波或mm TM 波的临界波长公式为:22)()(2b

n a m c +=

λ。

(2)波导波长g λ和相速V 、群速Vc :

色散波在波导中的波长用g λ表示。波导内由入射波与反射波叠加而成的合成波,其相平面传播的速度称为

相速V 。群速V c 是表示能量沿波导纵向传播的速度,其关系为2

*c V V c =。因为,波导中电磁波是成“之”

字形并以光速传播的。所以,波导波长g λ将大于自由空间的波长λ。同时,相速V 也大于光速C 。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为:

)(

1c

λλλ

λ-=

g ,)(

1*c

g c f V λλλ-=

=

图1 示出了电磁波在波导中传播的方向。 (3) 反射系数Γ和驻波比ρ:

波导终端接入负载后,由于负载性质的不同, 电磁波就将在终端产生不同程度的反射。如用Z c 表 示传输线的特性阻抗,用Z L 表示负载阻抗。则反 射系数Γ为:

L

C L

C f Z Z Z Z e +-=

Γ=Γϕ||

可见,反射系数Γ是个复数。当特性阻抗C Z 与负载阻抗L Z 相等(即接入匹配负载)时:||Γ = 0 ,入射波全部被负载吸收而无反射。当终端短路(微波技术中的短路是指系统终端接入全反射负载,即0=L Z )时:Γ=1,入射波被负载全部反射。

微波技术中,还经常使用驻波比ρ来描述传输线阻抗匹配的情况。波导中驻波比被定义为:波导中驻波电场最大值和电场最小值之比,即:

min max E E =

ρ,驻波比ρ与反射系数Γ之间的关系应为:|

|1|

|1Γ-Γ+=ρ。 由此,从图2中(a)、(b)、(c)可看出电场在波导中的分布情况。

图1 平面波的传播

(a) 在负载匹配情况下有:Γ = 0及ρ= 1;波导中传播的是“行波”,其幅值为i E ; (b) 在负载短路情况下有:Γ = 1及∞=ρ;波导中传播的是“纯驻波”,其幅度值为||2i E ; (c) 在其它任意负载下有:0 < Γ< 1及1 < ρ<∞;波导中传播的是“行驻波”,其幅度(1+Γ)||i E 。传输线的目的是要无损的传输功率,故常希望工作在负载阻抗匹配的情况下。

图2不同负载情况下电场在波导中的分布图

(4)反射系数和驻波比

波在无限长的波导管中沿z 方向传播,构成行波,现只考虑某时刻t 的传输状态,略去j t

e

ω-因子,则

0j l y E E e β=,00E ωμα

π

=

。若波导不是无限长的均匀导体,则存在反射波,电场由入射波和反射波叠加而成,j z j z y i r E E e E e ββ-=+,i E 和r E 分别表示入射波和反射波的振幅,将距离L 的原点取在终端负载的反射面上,

则上式变为j l

j l y i r E E e

E e ββ-=+。

定义反射系数()R L 为波导中某横截面处的电场反射波与入射波之比,即:

2()(0)j l

j l i j l

r E e R L R e E e

βββ--==,其中(0)|(0)|j R R e ϕ=,R (0)为终端的反射系数,ϕ表示在终端反射波与入射波的相位差,(2)[1|(0)|]j t

j l y i E E e

R e ββϕ--=+。

当22l n βϕπ-=时,驻波电场达最大值,形成波腹,即:

||||(1|(0)|)j t y i E E e R β=+

当2(21)l n βϕπ-=+时,驻波电场大最小值,形成波节,即: ||||(1|(0)|)j t y i E E e R β=-

驻波比ρ定义为波导中驻波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即:

max min

||(1|(0)|)

||(1|(0)|)

y y E R E R ρ+=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