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生物地史学》综合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古生物地史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

古生物地史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资勘1104班王博

古生物

1,古生物学;研究地史时期生物的面貌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2,化石:保存在岩石中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遗体和遗迹。

3,标准化石;演化速度快,地理分部广,数量丰富,特征明显,易于识别的化石。

4石化作用及类型;埋藏在沉积物中的生物体,在成岩作用过程中经过物理化学作用的改造而成为化石的过程,包括:矿物充填作用(生物硬体组织中的一些空隙,通过石化作用被一些矿物质沉淀充填,使的生物的硬体变得致密坚实),置换作用(在石化作用过程中,原来的生物体的组成物质被溶解,并逐渐被外来矿物质所充填,如果溶解和填充的速度相当,以分子的形式置换,那么原来生物的微细结构可以被保存下来),碳化作用(石化过程中生物遗体中不稳定的成分经分解和升馏作用而挥发消失,仅留下较稳定的碳质薄膜而保存为化石)三种形式。

5,化石保存类型:①实体化石:经石化作用保存下来的全部生物遗体或一部分生物遗体的化石。②模铸化石:生物遗体在岩层中的印模和铸型。根据与围岩的关系分为印痕化石(生物尸体陷落在细粒碎屑或化学沉积物中留下生物软体的因印痕),印模化石(生物硬体在围岩表面上的印模,包括外膜和内膜。)核化石(由生物体结构形成的空间或生物硬体溶解后形成的空间被沉积物充填固结后,形成与原生物体空间大小和形态类似的实体,包括内核和外核两种)③遗迹化石:保存在岩层中古生代生物生活活动留下的痕迹和遗物。④化学化石:地史时期生物有机质软体遭破坏分解后的有机成分残留在岩层中形成的化石。

6,化石记录的不完备性:由于化石的形成和保存需要苛刻的条件。因此,保存在岩层中的化石实际上只是当时生存物的非常少的一部分,这就是化石记录的不完备性。

古生物地史学概论复习资料

古生物地史学概论复习资料

古⽣物地史学概论复习资料

古⽣物地史学概论复习资料

⼀、古⽣物学

1.化⽯的定义;化⽯的保存类型

(1)化⽯的定义:化⽯是指保存在岩层中地质历史时期的⽣物遗体和遗迹。它必须具有诸如形状、结构、纹饰和有机化学成分等⽣物特征,必须是保存在地史时期形成的岩层中。(地史时期指全新世以前,即1万年或1.2万年)

(2)化⽯的保存类型:根据化⽯的保存特点,⼤体上可以将化⽯分为4⼤类,即实体化⽯、模铸化⽯、遗迹化⽯和化学化⽯。

○1实体化⽯:古⽣物遗体本⾝⼏乎全部或部分(特别是硬体)保存下来的化⽯。

变化实体:由⽣物硬体部分经不同程度的⽯化作⽤形成;

未变实体:在特别适宜的情况下,其硬体与软体可以⽐较完整的保存⽽⽆显著的变化。

○2模铸化⽯:指⽣物遗体在岩层中的印模和铸型。根据其与围岩的关系,可分为4类:

a.印痕化⽯:即⽣物⼫体陷落在细粒碎屑或化学沉积物中留下⽣物软体的印痕。

b.印模化⽯:即⽣物硬体(如贝壳)在围岩表⾯上的印模,包括外模和内模。

c.核化⽯:即由⽣物体结构形成的空间或⽣物硬体溶解后形成的空间,被沉积物充填固结后,形成与原⽣物体⼤⼩和形态类似的实体,包括外核和内核两种。

d.铸型化⽯:是当贝壳埋在沉积物中已经形成了外模和内核后,壳质全部溶解,并被后来的矿质充填所形成的化⽯。

○3遗迹化⽯:指保存在岩层中古代⽣物⽣活活动留下的痕迹和遗物。(分为痕迹化⽯和遗物化⽯)

○4化学化⽯:地史时期⽣物有机质软体部分虽然遭受破坏未能保存为化⽯,但分解后的有机成分,如蛋⽩质、脂肪酸、氨基酸等仍可残留在岩层中。

2.⽣物的⽣活⽅式;海洋⽣物环境分区

古生物学复习重点

古生物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古生物学地史学古生物地史学

二、问答题

1.试述古生物地史学的发展历史及其相应的重大事件。

第二章化石的形成与古生物学

一、名词解释

化石实体化石模铸化石遗迹化石化学化石自然分类二名法

二、问答题

1.试述化石形成的过程及保存条件。

2.简要说明研究化石的方法及意义。

第三章生命的起源与生物的进化

一、名词解释

物种绝灭假绝灭种系代谢生态代替背景绝灭大规模绝灭生物演化的不可逆性特化趋同趋异

二、问答题

1.论述生物演化的过程、生物进化的特点及规律。

第四章古生物的主要门类(一)——无脊椎动物及半索动物

一、名词解释

蜓的隔壁和旋脊头足类缝合线四射珊瑚中柱面线胎管线管胞管笔石枝笔石体笔石簇

二、问答题

1.所学古生物门类中哪些类别具有两个壳瓣?如何从硬体形态构造来区别它们(列表比较)

2.试述四射珊瑚的构造带型的特征及地史分布,并各举一例说明。

3.试述不同地质时期蜓的演化特征。

4.论述各地质时期笔石体的特征。

第五章古生物的主要门类(二)

——脊索动物及古植物

一、名词解释

恐龙羊膜卵古植物学石松植物的叶座叶痕

二、问答题

1.简述植物界演化的主要阶段。

2.试述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哺乳纲动物适应环境生存的进步性特点。

第六章生物与环境

一、名词解释

群落特征种生态系统优势种指相化石

二、问答题

1.举例说明应用古生物学分析环境的方法有哪些?

第七章地层形成的沉积环境和沉积作

一、名词解释

沉积相沉积环境瓦尔特相律相标志交错层理递变层理准同生变形构造地层叠覆律海进海退超覆退覆沉积旋回穿时

二、问答题

1. 沉积环境的识别标志有哪些?并举例说明之。

古生物综合习题

古生物综合习题

《古生物地史学》综合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40分,共40个空,每个空1分)

1. 由于生物具有阶段性,因此,可以利用地层中的阶段性表现,来划分地层

的。

2. 生物进化的不可逆性表明,各种生物在地球上只能出现,以后,决不会重新

出现,因此,不同时代地层中的是不会完全相同的。

3. 由于大多数遗迹化石是的,因此是分析的极好样品。

4. 原地埋藏的化石保存相对较完整,不具性和性,生活于环境中的生物

常伴生在一起。

5. 异地埋藏的化石不同程度破碎,较好,不同生活环境、不同地质时期的生物,且

具有一定的性。

6.生物绝灭的方式有多种,恐龙的绝灭属绝灭。

7. 依据多房室有孔虫房室排列的形式,可分为、、、

和混合壳几种类型。

8. 有孔虫的壳质成分可分为、、三大类。

9. “虫筳”繁盛于时期的海洋环境中,是该时期的标准化石。

10. 四射珊瑚的地史分布时期为:。

11. 横板珊瑚的连接构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12. 四射珊瑚的隔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三种类型

13. 双壳类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来完成和控制壳体的开合

14. 依据头足类隔壁颈的长短、弯曲程度以及连接环是否发育等特征,可将头足类的体管分为

_______ 、、______ 和______ 四种类型

15. 依据三叶虫头甲及尾甲的大小比较,可将三叶虫划分为、、和

______ 四种类型。

16. 莱德利基虫属动物门纲,其繁盛于时代。

古生物复习题

古生物复习题

《古生物地史学》综合复习资料

一古生物学部分

一、填空

1、石化作用的方式有充填作用、交替作用,升馏碳化作用三种方式。

2、化石的保存类型有实体化石、模铸化石和遗迹化石、化学化石。

3、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和由海洋到陆地、空中。

4、生物进化的特征为:进步性阶段性不可逆性和适应性。

5、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有趋同、趋异和并行

6、判断几个物种是否为同一物种的标志是是否存在生殖隔离

7、就控制物种形成的因素而言遗传变异提供物质基础,隔离提供条件,自然选择决定物种形成的方向。

9、就物种的绝灭方式而言,类人猿的绝灭属于背景绝灭,,恐龙的绝灭属于集群绝灭。

10、海洋生物的生活方式有游泳、浮游和底栖

11、树形笔石的生存时代中寒武世至早石炭世

12、有孔虫的分类地位是原生动物门肉足虫纲有孔虫目

13、构造分析法中,升降运动的分析标志是水深、沉积厚度和平行不整合;褶皱运动的分析标志是角度不整。

14、“虫筳”的分类地位:原生动物门肉足虫纲有孔虫目“虫筳”亚目

15、依据“虫筳”的轴率可以将其分为:短轴型、等轴型和长轴型

16、“虫筳”的繁盛时代是:C、P

17、腔肠动物的体形有:水螅型和水母型。

18、珊瑚的横向构造包括:横板、鳞板和泡沫板。

19、按照四射珊瑚骨骼的组合类型可以将其分为:单带型、双带型、三带型和泡沫型。

21、横板珊瑚的连接构造包括:连接孔、连接管和连接板。

22、在二叠纪末期绝灭的生物包括虫筳、横板珊瑚、四射珊瑚和三叶虫等。

23、虫筳的旋壁的微细构造的类型有原始层、致密层、疏松层、透明层和蜂巢层。

古生物地史学复习

古生物地史学复习

古生物地层学的要求:掌握古生物学和地层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基本研究方法;掌握古生物的分类系统及部分重要化石门类的基本构造特征;了解一些重要门类的生态、地史特征及其地质学应用原理和研究方法,具备综合应用古生物学资料的基本能力;掌握岩石地层学、生物地层学、年代地层学的基本特征和它们之间的区别;具备地层划分、对比的一定能力

✓化石:保存在岩层中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遗体和遗迹。化石区别于一般岩石在于:它与古代生物相联系,具有生物特征,如形状、结构、纹饰、有机化学组分等;或者具有生命活动信息:生物遗迹、遗物、工具等。

✓标准化石:就是指能够用来明确划分和对比地层的化石。并非所有化石都能作为标准化石使用,标准化石一般需具备以下4个条件:1演化快,地质时代分布短;2地理分布广,有利于进行较大区域的等时性地层对比;3特征清楚,易以鉴定;4数量多,容易寻找。用标准化石来划分和对比地层既经济又快捷,是生物地层划分与对比的最基本方法之一。

✓指相化石:能够明确反映某种特定环境条件的化石。

✓单名法:属(及亚属)以上单位的学名用一个词来表示,即单名法,其中第一个字母大写。双名法:种的名称则用两个词表示,即双名法,在种本名前加上它所属的属名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种名。种名的第一个字母应用小写,但种名前得属名的第一个字母仍应大写。三名法:对于亚种的命名,要用三名法,即在属和种名之后,再加上亚种名,亚种名的第一个字母亦应小写。注:在印刷书写时,属和属以下单元的名称字母用斜体表示,属之上的名称用正体。为了便于查阅,在各级名称之后,用正体字写上命名者的姓氏和命名时的公历年号,两者间用逗号隔开。

《古生物与地史学》复习要点

《古生物与地史学》复习要点

第一章绪论第二章化石的形成形成及命名

1.古生物学:研究地史时期生物界面貌和发展历史的科学。其研究范围不仅包括了各地史时期地层中保存的古生物本身,还包括一切与生物活动有关的地质记录,如叠层石。

化石,保存在岩层中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遗体、生物活动痕迹及生物成因的残留有机物分子。标准化石,

2.石化作用及类型,

1)矿质充填作用:生物硬体组织中的一些空隙,经过石化作用被一些矿物质沉淀充填,使得生物硬体变得致密和坚硬

2)置换作用:在石化作用过程中,原来生物体组分被溶解,外来矿物质充填,如硅化、钙化、白云化、黄铁矿化等

3)碳化作用:石化作用过程中,生物遗体中不稳定的成分分解和升馏挥发,仅留下较稳定的碳质薄膜保存为化石

3.化石保存类型-实体化石、模铸化石(印痕,印模(外模、内模),核化石(外核、内核),铸型)、遗迹化石、化学化石。

1、实体化石body fossil:全部生物遗体或部分生物遗体的化石

2、模铸化石:mode and cast fossil:保存在岩层中生物体的印模和铸型(复铸物)

(1)印痕化石impression fossil:生物软体在围岩上留下的印痕

(2)印模化石(mold fossil):生物硬体在围岩表面上的印模

包括:外模external mold:生物硬体外表面在围岩上的印模

内模internal mold:生物硬体内表面在围岩上的印模

复合模composite mold:内模和外模重叠在一起的化石

注意印模化石上所反映的纹饰和构造与生物体实际情况,正好凸凹方向相反。

(3)核化石core fossil生物硬体所包围的内部空间或生物硬体溶解后形成的空间,被沉积物充填固结形成的化石.内核internal core 外核external core

(整理)古生物复习资料.

(整理)古生物复习资料.

古生物复习资料

古生物学是研究地史时期的生物及其发展的科学。以化石为对象,研究古生物的形态、构造、分类、生态、地理及地史分布和演化发展规律。(古生物学以化石为研究对象,是研究地质时代中的生物及其发展演化规律的科学。)

地史学以化石为对象,研究古生物的形态、构造、分类、生态、地理及地史分布和演化发展规律。地史学研究内容包括生物发展史、沉积发展史和地壳运动发展史。

化石:指保存在岩层中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遗体和遗迹。(具备生物特征:形状、结构、纹饰、有机化学成分、生活活动痕迹等。或者具有生命活动信息:生物遗迹、遗物、工具等。)

假化石与化石相似,但与生命活动无关,主要是矿物集合体、泥裂、砾石、矿质结核、树枝状铁质沉积物等。如姜结石、龟背石、鹅卵石等。

古生物的时间界限:距今大约1万年左右,即全新世以前

化石形成的条件:1.生物本身的条件1)生物硬体矿化硬体矿化程度

矿化组分比较稳定的是方解石、硅质化合物、磷酸钙等不太稳定的是霰石、含镁方解石2)有机质硬体如几丁质薄膜、角质层、木质物等

2.生物死后的环境条件(即生物死后所处的外界环境条件):物理条件、化学条件、生物条件

3.埋藏条件:与埋藏的沉积特性质有关

圈闭较好的沉积物易于保存,如化学沉积物、生物成因的沉积物

一些特殊的沉积物还能保存生物软体部分,如松脂、冰川冻土等

具孔隙的沉积物中的古生物尸体易被破坏基底上的内栖生物,以及一些表栖生物也能破坏沉积物内的生物遗体。

4.时间条件

l 埋藏前的暴露时间

l 及时埋藏有利于形成化石

l 埋藏后不被再挖掘出来

l 石化作用时间

《古生物地史学》综合复习资料资料

《古生物地史学》综合复习资料资料

地史学部分

一、填空

地史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地层学沉积古地理学历史大地构造学三大方面

岩石地层单位可以分为群组段层四级,其中组为最基本的单位。

全球岩石圈板块可以划分为: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板块

依据地壳是否发生俯冲和消减,大陆边缘可以分为主动大陆边缘和被动大陆边缘两种类型,前者如太平洋两侧大陆边缘,后者如大西洋两侧大陆边缘

地层与岩层相比,除了有一定的形体和岩石内容之外,还具有时间顺序的含义

古板块边界的识别标志主要包括蛇绿岩套混杂堆积双变质带等方面

我国古太古界~新太古界的分布主要局限于华北地区

华北地区古太古代~新太古代是原始硅铝质陆壳(陆核)形成、发育的时期,我国目前发现的最古老的地层为迁西群。

伊迪卡拉裸露动物群出现于晚震旦世时期。

寒武纪被称为三叶虫的时代

奥陶纪最重要的生物化石类型包括笔石三叶虫鹦鹉螺等。

华南地区奥陶纪自西向东,分为稳定类型的扬子区,相对活动类型的江南区和东南区,海域性质自西向东表现为陆棚陆表海→边缘海→岛弧海

加里东构造阶段,北美板块与俄罗斯板块对接,古大西洋关闭,形成劳俄大陆

加里东构造阶段,华北、塔里木板块与扬子板块以古秦岭洋相隔

泥盆纪生物界发生重大变化,出现陆生植物,淡水鱼繁盛,泥盆纪又被称为鱼类时代。

泥盆纪我国塔里木-华北板块区大部分处于剥蚀状态。

古生代期间,自晚奥陶世时期至早石炭世时期,华北地台一直处于剥蚀状态。晚石炭世二叠世开始缓慢沉降,普遍接受海陆交互相沉积

石炭纪被称为两栖类的时代。

从植物分区来看,华夏、欧美区属热带植物区,以石松、节蕨、科达繁盛为代表

《古生物地史学》综合复习资料

《古生物地史学》综合复习资料

《古⽣物地史学》综合复习资料

《古⽣物地史学》综合复习资料

⼀古⽣物学部分

⼀、填空

1、⽯化作⽤的⽅式有、、

和四种⽅式。

1、充填作⽤、交替作⽤、升馏碳化作⽤、重结晶作⽤

2、实体化⽯、模铸化⽯、遗迹化⽯

2、化⽯的储存类型有、

和。

3、⽣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

和。

3、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等和由海洋到陆地、空中

4、⽣物进化的特点为、、

和。

4、进步性、时期性、不可逆性和适应性。

5、⽣物适应环境的⽅式有、和

。5、趋同、趋异、并⾏

6、判定⼏个物种是否为同⼀物种的标志是

。6、是否存在⽣殖隔离

7、就操纵物种形成的因素⽽⾔提供物质基础,

提供条件,决定物种形成的⽅向。7、遗传变异、隔离、⾃然选择8、渐变成种、迅变成种、骤变成种8、物种的形成⽅式有、

和。

9、就物种的绝灭⽅式⽽⾔,类⼈猿的绝灭属于

,,恐龙的绝灭属于。

9、世系绝灭、集群绝灭10、游泳、浮游、底栖1 1、温度、盐度、光照、底质、⽓体

10、海洋⽣物的⽣活⽅式有、

和。

11、阻碍海洋⽣物的环境因素有、、

、和。

12、有孔⾍的分类地位:

12、原⽣动物门⾁⾜⾍纲有孔⾍⽬13、列式壳、平旋壳、螺旋壳、绕旋壳和混合壳

13、多房室有孔⾍的排列⽅式能够分为:、

、、和

14、“⾍筳”的分类地位:

14、原⽣动物门⾁⾜⾍纲有孔⾍⽬“⾍筳”亚⽬15、短轴型、等轴型和长轴型16、C、P

15、依据“⾍筳”的轴率能够将其分为:

、和

16、“⾍筳”的繁盛时代是:

17、腔肠动物的体形有:和

。17、⽔螅型、⽔母型

18、珊瑚的横向构造包括:、和

。18、横板、鳞板、泡沫板

19、按照四射珊瑚⾻骼的组合类型能够将其分为:

古生物地史学-资料

古生物地史学-资料

研究内容:研究古生物的形态、构造、分类、生态、地理及地史分布 和演化规律。
研究意义:对了解生命起源、生物进化、阐明生物界发展史、充实生
物进化理论、解决地层划分对比、恢复古地理、古气候和指导找矿等,都 具有重要意义。

3、地史学:研究地壳发展历史的科学。研究地史时期地壳和近地表的
经历和变迁,阐明地壳发展历史规律。
态特征;构成一定的群居;群居具有一定的生态特
征;分布于一定的地理范围。
二、古生物学的命名原则
古生物的学名要遵循动植物命名法则。各级分类单元均
采用拉丁文或拉丁文话的文字表示。
属(各亚属)以上单位,用单名法,第一个字母大写。 种用双名法,由属名+种名构成,种名的第一个字母小写。 亚种采用三名法,由属名+种名+亚种名构成,亚种名第一 个字母小写。 属以上的名字用正体,一属和属一下的单元用斜体。包括 命名者姓氏及时间的,后两者用逗号隔开。 不能确切鉴定到种的情况下,做特殊表示: sp.—未定种;sp.indet—不定种;ef—相似种或比较种; aff—亲近种;gen.nov.—新属; sp. nov.—— 新种
二、基本特征
壳体有两瓣组成,大的叫腹壳,小的叫背壳。背壳和腹壳 的结合线称结合缘。最早形成的部分叫喙。壳的两侧边缘为 侧缘。四周接合缘的假象平面称接合面。
正视壳体的形态有圆形、长卵形、椭圆形、三角形、五角 形、方形等。

古生物地史学复习总结题

古生物地史学复习总结题

古生物地史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共20分)

1、化石(4分)

答:化石是指保存在岩层中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的遗体和遗迹。

2、沉积相(4分)

答:沉积相是指沉积环境及在该沉积环境中形成的沉积岩(沉积物)特征的综合。

3、地层(4分)

答:地层是指具有某种共同特征或属性的岩石体,能以岩石界面或经研究后推论的某种解释界面与相邻岩层和岩体相区分。

4、小壳动物群(4分)

答:小壳动物群是指个体微小(1~2mm),具有外壳的多门类海生无脊椎动物,包括软舌螺、单板类、腹足类、腕足类等。

5、超覆和退覆(4分)

超覆是海进过程中地层形成向大陆方向的上超;退覆是在海退过程中地层向海洋方向的退却或下超。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

1、古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是化石

2、化石化作用是指埋藏在沉积物中的生物体在成岩作用中经过物理化学作用的改造而成为化石的过程。化石化作用可以分为矿质充填作用、置换作用和炭化作用。

3、化石可以根据其保存特点,分为实体化石、模铸化石、遗迹化石和化学化石四类。

4、古生物学的研究意义在于:通过古生物学的研究,对了解生命的起源、生物进化、阐

明生物界的发展史、充实生物进化理论、解决地层时代划分和对比、恢复古地理、古气候和指导找矿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生物地层对比的理论依据是生物层序律。

6、豫西地区石炭系上统本溪组赋存的主要矿产资源是山西式铁矿和铝土矿,其中也赋存有陶瓷粘土矿。

7、豫西地区太华岩群中的沉积变质铁矿的工业类型是鞍山式铁矿,具有重要的工业意义。

8、板块边界的直接证据是地缝合线。沿地缝合线线断续分布有蛇绿岩套、混杂堆积、双变质带、深断裂等特殊的地质记录。

古生物与地史学复习资料

古生物与地史学复习资料

原始水平性原理:沉积作用所形成的岩层沉积时是近于水平的,而且所有的岩层都是平行于这个水平面的。

原始侧向连续原理:沉积地层中的岩层在侧向上是大规模甚至全球性连续的,或者延伸到一定的距离逐渐尖灭。

地层叠覆原理:沉积地层的原始状态自上而下是从老到新的,如果这种顺序被改变,说明有构造作用的改造。

海侵超覆:由于地壳下降或海平面上升引起海岸线向陆地方向迁移,时代较新的地层或沉积岩层其分布范围超越了时代较老的地层或沉积岩层,直接覆盖在古侵蚀面上。

小壳动物群:小壳动物群是个体微小,具外壳的多门类海生无脊椎动物。始见于震旦纪末期,寒武纪初期大量繁盛,完成了从无壳到有壳的演化历程,是划分前寒武纪和寒武纪界线的最好标志。

象州型沉积:象州型沉积是中国南方海相泥盆系的一种近岸、富氧环境下的浅海沉积类型。

分布广泛,以广西中部象州,二塘、横县六景,郁江沿岸中泥盆统和湖南中部上泥盆统为代表。岩性以泥岩,泥灰岩,灰岩,白云岩及砂泥质岩为主,化石丰富,多为底栖固着类型,如层孔虫,珊瑚、腕足类,苔藓虫,海百合等,伴生有鹦鹉螺,腹足类,介形虫,竹节石等

南丹型沉积:南丹型沉积是一套暗色的含浮游、游泳生物的薄层泥岩、泥灰岩、泥晶灰岩和硅质岩,代表较深水滞留缺氧的微型裂陷槽沉积。

准层序:准层序是层序地层分析中最基本的沉积单元,是一个以海泛面或与之相对应的面为界的、成因上有联系的层或层组构成的相对整合序列。

在中国境内晚三叠世以古天山—古秦岭—古大别山一线为界,南方以D-C(网脉蕨-格脉蕨)植物群为特征,代表热带,亚热带近海环境。北方以D-B(拟丹尼蕨-贝尔瑙蕨)植物群为特征,代表温带潮湿内陆环境。

《古生物地史学》综合复习资料

《古生物地史学》综合复习资料

化石是指保存在各地质历史时期岩层中的生物遗体或遗迹化石的保存条件:

(1)自身条件需要有能够保存下来的硬体,以矿质硬体为佳。软体不利于保存

(2)埋藏条件需要有利的环境,能迅速地将生物埋藏起来,并且不遭受其他

因素(如地下水)破坏。

(3)时间因素需要一定的时间,使生物进行石化作用过程

(4)成岩作用的条件沉积物在固结成岩过程中的压实作用和结晶作用都会影响化石的保存条件

石化作用即形成变质实体化石的地质作用,主要有如下三种类型:

a充填作用生物硬体内部的各种空隙被地下水中的矿物质所充填的一种

作用。能使硬体变得更加致密。这种石化作用没有改变生物体原来的组织结构,但增加了重量和成分。如龙骨(中新生代脊椎动物化石)。

b交代作用(交替作用)生物硬体被埋藏后,不断被地下水所溶解,同时又被地下水所携带的矿物质所交代。这种石化作用保持了生物硬体的形态大小和结构构造(有时可以以分子进行交代,因此可以看清其细胞结构),但它改变了生

物硬体的成分。

c升溜作用这些有机质中的易挥发成分(氧、氢、氮)在地下的高温高压作用下,往往被遗失掉,留下比较稳定的炭质形成薄膜。如:植物的叶子、笔石和某些节肢动物。

化石的保存类型

(1)实体化石古生物遗体本身(特别是硬体)保存下来的化石

①未变质实体这是在特殊条件下,避开了空气的氧化和细菌的腐蚀,原

来的生物硬体和软体完整的保存下来成为岩石。

②变质实体一一生物遗体经不同程度的石化作用,全部硬体或部分硬体保存为化石。

(2)模铸化石生物遗体在岩层中留下的印模和铸型等总称

①印痕化石生物体印在岩层中的顶底层面上的痕迹,一般是扁平的生物或不太硬的生物所形成。

古生物地层学复习名词解释考试必备

古生物地层学复习名词解释考试必备

上篇

一、古生物学的基本概念

化石的形成与古生物学:

化石的定义、古生物学的含义及研究内容;

化石形成的一般条件、石化作用过程;化石记录的不完备性;

化石保存类型:实体化石、模铸化石、遗迹化石、化学化石(分子化石);

化石的原地埋藏与异地埋藏。

二、生物进化规律及特点、生物进化的证据

1)主要古生物门类的形态结构、地史分布、生态特征

生物学的分类单位及辅助分类单位;

物种定义和古生物种的特点;

古生物的命名法则:单名法、二名法、优先律,拉丁语缩写词cf., aff., sp., nov., indet.

的含义;

2)主要古生物门类的形态结构、地史分布、生态特征

原生动物门:有孔虫、蜓

腔肠动物门:四射珊瑚、横板珊瑚

软体动物门:头足类、双壳类、腹足类

节肢动物门:三叶虫、介形虫专腕足动物门

笔石动物

牙形石

古植物(孢粉):植物界演化的主要阶段等。

三、生物与环境

生物与环境的一般关系:生存条件、生活环境、生物圈、生态系、生态平衡、营养结构、食物链、生物相;

影响生物生存的主要环境因素;

生物环境分区;生物的主要生活方式;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化石群落分析的一般方法。

环境的古生物学分析方法:指相化石法、形态功能分析法、群落古生态分析法等

下篇

一、地史学基础部分:

1)地史学、它的三个主要内容;

2)相的概念,相分析的原理;

3)地层概念,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

4)地层划分,什么是地层对比,地层划分对比的方法;

5)地层单位,岩石地层单位组成;

6)时间地层单位和地质年代单位分的组成,其相互对应关系;

7)记忆地质年代表;

8)沉积组合、复理石建造、磨拉石建造的概念;

免财富值《古生物地史学》复习资料知识点总结

免财富值《古生物地史学》复习资料知识点总结

1.化石:是指保存在各地史时期岩层中的生物遗体或遗迹。

化石的保存条件:1.生物的自身条件

2、生物死后的环境条件

3、埋藏条件

4、时间条件

5、成岩石化条件

2.化石化作用的三种形式:充填作用、交代作用、升馏作用。

3.化石的保存类型:实体化石、模铸化石、遗迹化石、化学化石

4.属的命名法:1)所有生物的命名全部都要用拉丁文

2)科以上都采用单名法名字,用正体字书写或印刷,

第一个字母大写。

3)属级分类单位的命名(单名法)属名要用斜体字来书写和印

刷,第一个字母也要大写。

4)种级分类单位的命名法(双名法)由本身种名和它从属的属

名两个名字一起组成,属名在前,种名在后,都用斜体字书

写和印刷,但属名的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种名全用小写。

5)亚种的命名法(三名法)属名加种名加亚种名,三个词均斜

体,属名第一个字母大写,种名亚种名小写。

5.适应:生物在其形态结构以及生理机能等方面反映其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

现象,这是自然选择保留生物机能的有利变异,淘汰不利变异的结果,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6.适应趋同:是指一些类型不同、亲缘疏远的生物,由于适应相似的生活环境

而在体形上变得相似,不对等的器官也因适应相同的功能而出现了相似的性状。

7.特化:是生物对某种生活条件特殊适应的结果,使它在形态和生理上发生局

部的变异,其整个身体的组织结构和代谢水平并无变化。

8.生物进化的不可逆律:生物界是前进性发展的,生物进化历史又是新陈代谢

的历史,旧类型不断死亡,新类型相继兴起;已演变的生物某一类型不可能恢复祖型,已灭亡的类型不可能重新出现,这就是生物进化的不可逆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史学部分

一、填空

地史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地层学沉积古地理学历史大地构造学三大方面

岩石地层单位可以分为群组段层四级,其中组为最基本的单位。

全球岩石圈板块可以划分为: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板块

依据地壳是否发生俯冲和消减,大陆边缘可以分为主动大陆边缘和被动大陆边缘两种类型,前者如太平洋两侧大陆边缘,后者如大西洋两侧大陆边缘

地层与岩层相比,除了有一定的形体和岩石内容之外,还具有时间顺序的含义

古板块边界的识别标志主要包括蛇绿岩套混杂堆积双变质带等方面

我国古太古界~新太古界的分布主要局限于华北地区

华北地区古太古代~新太古代是原始硅铝质陆壳(陆核)形成、发育的时期,我国目前发现的最古老的地层为迁西群。

伊迪卡拉裸露动物群出现于晚震旦世时期。

寒武纪被称为三叶虫的时代

奥陶纪最重要的生物化石类型包括笔石三叶虫鹦鹉螺等。

华南地区奥陶纪自西向东,分为稳定类型的扬子区,相对活动类型的江南区和东南区,海域性质自西向东表现为陆棚陆表海→边缘海→岛弧海

加里东构造阶段,北美板块与俄罗斯板块对接,古大西洋关闭,形成劳俄大陆

加里东构造阶段,华北、塔里木板块与扬子板块以古秦岭洋相隔

泥盆纪生物界发生重大变化,出现陆生植物,淡水鱼繁盛,泥盆纪又被称为鱼类时代。

泥盆纪我国塔里木-华北板块区大部分处于剥蚀状态。

古生代期间,自晚奥陶世时期至早石炭世时期,华北地台一直处于剥蚀状态。晚石炭世二叠世开始缓慢沉降,普遍接受海陆交互相沉积

石炭纪被称为两栖类的时代。

从植物分区来看,华夏、欧美区属热带植物区,以石松、节蕨、科达繁盛为代表

二叠纪末期绝灭的生物包括:“虫筳”,三叶虫,四射珊瑚,横板珊瑚,长身贝等多种类型

中国的三叠纪,呈现出以秦岭-大别山为界,南海北陆的地理格局。

二叠纪后期至三叠纪早期,全球大陆漂移汇集形成一个全球统一的巨大的联合大陆(泛大陆),泛大陆周围为泛大洋。

印支运动后,中国大陆主体处于陆地环境,以昆仑-秦岭为界的南海北陆的地理格局结束;受太平洋板块俯冲的影响,以兴安岭-太行山-雪峰山为界的东西差异开始显现。

燕山运动发生于侏罗纪、白垩纪时代,蓟县运动发生在元古代末期时代。

中三叠世晚期,由于印支运动的影响,华南地区发生大规模的海退,人称拉丁期大海退

典型的以河流为主形成的三角洲在平面上呈鸟足状,由陆向海分为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三部分

侏罗纪被称为“裸子植物的时代”“爬行类时代”“菊石的时代”

恐龙绝灭于白垩纪末期时期

地质历史时期发生了多次生物绝灭事件,三次较大的生物绝灭事件分别发生于泥盆纪晚期二叠纪末期白垩纪末期,这些时期都处于太阳系G值曲线的特征点时刻

石炭纪-二叠纪全球古植物大致可分为三个大区,它们是安加拉区、欧美-华夏区、冈瓦纳区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地质年代单位包括宙代纪世期和时。

植物的叶包括叶片、叶柄、托叶三部分。

四射珊瑚绝灭于二叠纪末期。

三叶虫的背甲可分为头甲、胸甲、尾甲三部分。

中国元古宙形成了四个稳定板块即:扬子板块、华北板块、塔里木板块和西藏(冈瓦纳)板块。

二、名词解释

1.地层叠覆律地层在未发生倒转的情况下,其形成的地质年代总是下老上新

2.沉积相的概念沉积相是指能够反映沉积环境的岩石特征和古生物特征的总和,包括沉积环境和物质记录两方面。

3.前寒武纪距今5.43亿年以前的地质时代,统称前寒武纪,相应年代的地层统称为前寒武系4.小壳动物化石小壳动物化石出现于震旦纪末期(灯影组中的圆管螺),繁盛于寒武纪,个体微小(1~2mm),具有外壳的多门类海生无脊椎动物,统称为小壳化石(small shelly fossils),包括软舌螺、腹足类、腕足类、单板类、海绵及一些分类地位不明的物种,出现于最古老的三叶虫之前

5.地层划分按照岩石所具有的任一特征、性质或属性,将地球的岩层按其原来的顺序、性质或属性系统地组织、划分为有关的单位

6.地层对比在地层学意义上是表示特征和地层位置的相当,所强调的现象不同,对比的种类也不同

7.层型指一个已经命名的地层单位或其界线的原始(或后来厘定的)典型剖面。在一个特定的岩层层序内,它们代表一个特定的间隔,或一个特定的界线。这个特定的间隔和界线就是这些地层单位的单位层型和地层界线的界线层型

8.岩石地层单位“组”:具有岩性、岩相和变质程度的一致性的岩层;组或者由一种岩石构成,或者以一种主要岩石为主,夹有重复出现的夹层,或者由两三种岩石交替出现所构成,还可能以很复杂的岩石组分为一个组的特征,而与其它比较单纯的组相区别。组具有一定的空间展布范围,在该范围内其岩性、岩相应基本稳定。

9.穿时现象:多数岩石地层单位和年代地层单位的界线不一致,或者说岩石地层单位的界线与年代地层单位的界线斜交,这种现象称为岩石地层单位的穿时现象。

10.沉积组合在一定时期形成的,能够反映其沉积过程中主要构造环境的沉积岩共生综合体。11.沉积旋回成因上有联系的、地层的岩性或岩石组合按一定的生成顺序在剖面上规律叠覆

的现象称为沉积旋回.

12.补偿盆地基底下降速度=沉积速度,水体深度不变,地层岩相基本保持稳定

13. 饥饿盆地沉积盆地的沉积基盘下降速度大,物质供应不足,水深变大,表现为海进序列。这类盆地也称饥饿盆地。

14.蛇绿岩套代表洋壳组分的超基性-基性岩(橄榄岩、蛇纹岩、辉长岩)、枕状玄武岩和远洋沉积组成的“三位一体”共生综合体,是判别古板块边界的一个重要标志。

15.加里东构造运动广义的加里东构造运动是指:所有发生在早古生代(寒武纪~志留纪)的褶皱运动,狭义的加里东构造运动是指志留纪后期的褶皱运动;因此人们将早古生代称为加里东构造阶段,将早古生代发生的各次构造运动所造成的褶皱带称为加里东褶皱带。16. 平行不整合上下地层产状平行或近于平行,具有不规则的侵蚀和暴露标志的分隔面。它代表了早期地层的整体上升,遭受风化剥蚀之后,又接受沉积的演化历史。

17. 角度不整合下伏的原始水平或近水平的地层在构造作用下,发生褶皱或倾斜,然后经历隆升、风化、剥蚀后被夷平,而后新的地层再沉积其上。

地史学:是研究地球地质历史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瓦尔特定律:只有那些目前可以观察到是彼此毗邻的相和相区,才能原生的重叠在一起。

沉积旋回:地层中沉积物成分、粒度、化石等特征有规律的镜像对称分布现象,这种现象称为沉积旋回。

沉积相:能够反映沉积环境的岩石及古生物特征的综合。

横板:珊瑚体内横列的薄板。

地槽:地壳上垂直沉降接受巨厚海相沉积,最后又回返褶皱并上升成山系的巨型槽状凹陷带。地层叠覆律:未经扰动的地层,总是上新下老。

沉积组合:在一定地质时期内形成的,能够反映其沉积过程主要构造背景的沉积岩共生综合体。蛇绿岩套:是由代表洋壳组分的超基性——基性岩(橄榄岩、蛇纹岩、辉长岩)、枕状玄武岩和远洋沉积:(放射虫硅质岩、软泥等)组成的“三位一体”共生组合体。

标准化石:在一个地层单位中,选择少数特有的生物化石,它们在该地层上下层位中基本上没有,该种化石只在该段地层里出现,它们是特定地质时代的产物,这些化石就叫作标准化石。

三、简答题

1.简述我国华南地区志留纪的地理面貌及沉积特征

我国华南地区在志留纪地理面貌经历了复杂的变化,各地志留系的岩相和沉积厚度有显著差异,可分为:上扬子区和下扬子区。

上扬子区:

早志留世早期,上扬子陆表海周围被古陆、水下隆起所围绕,形成半闭塞的滞留海盆,盆地主体处于非补偿状态,形成黑色笔石页岩相沉积。

早志留世晚期~中志留世早期:上扬子地区海侵不断扩大,逐渐转为正常滨浅海环境,发育有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底栖生物发育,形成壳相和礁相生物组合。

中志留世晚期~志留纪末期:扬子地区整体抬升,只在滇东地区保留有残留海湾。

下扬子区:

早志留世早期,属较深水陆棚海,砂质沉积为主,由南向北地层变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