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作者简介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作者简介
曹文轩个人简介
1.生平简历
曹文轩,当代著名作家、北京大学教授。
1954年1月生于江苏盐城市农村。1974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后留校任教。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大学教授、现当代文学博士生导师、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客座教授。中国少年写作的积极倡导者、推动者。主要文学作品集有《忧郁的田园》、《红葫芦》、《啬薇谷》、《追随永恒》、《三角地》等。长篇小说有《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红瓦》、《根鸟》、《细米》等。主要学术性著作有《中国80年代文学现象研究》、《第二世界——对文学艺术的哲学解释》、《20世纪末中国文学现象研究》、《小说门》等。2003年作家出版社出版《曹文轩文集》(9卷)。作品大量被译介到国外,《红瓦》、《草房子》以及一些短篇小说分别翻译为英、法、日、韩等文字。获省部级以上学术奖、文学奖30余种。其中有宋庆龄文学奖金奖、冰心文学大奖、国家图书奖、金鸡奖最佳编剧奖、中国电影华表奖、德黑兰国际电影节“金蝴蝶”奖、北京市文学艺术奖、中国台湾中国时报年度开卷奖、“好书大家评”年度最佳小说奖等奖项。曹文轩于2004年获得国际安徒生奖提名奖。
2.文学作品与学术著作
主要儿童文学作品
《阿雏》《再见了,我的星星》
主要文学作品集
《忧郁的田园》、《暮色笼罩下的祠堂》、《红葫芦》、《蔷薇谷》、《少年》、《大水》、《追随永恒》、《三角地》等。
长篇小说
《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红瓦》、《根鸟》、《青铜葵花》《细米》《第十一根红布条》等。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4课《刘姥姥进大观园》完整课文原文、作者简介、中心思想
24 刘姥姥进大观园
曹雪芹
贾母便笑道:“这屋里宅窄,再往别处逛去罢。”刘姥姥笑道:“人人都说:‘大家子住大房’,昨儿见了老太太正房,配上大箱、大柜、大桌子、大床,果然威武。那柜子比我们一间房子还大,还高。怪道后院子里有个梯子,我想又不上房晒东西,预备这梯子做什么?后来我想起来,一定是为开顶柜取东西;离了那梯子怎么上得去呢?如今又见了这小屋子,更比大的越发齐整了;满屋里东西都只好看,可不知叫什么。我越看越舍不得离了这里了!”凤姐道:“还有好的呢,我都带你去瞧瞧。”
说着,一径离了潇湘馆,远远望见池中一群人在那里撑船。贾母道:“他们既备下船,咱们就坐一回。”说着,向紫菱洲蓼溆一带走来。未至池前,只见几个婆子手里都捧着一色摄丝戗金五彩大盒子走来,凤姐忙问王夫人:“早饭在那里摆?”王夫人道:“问老太太在那里就在那里罢了。”贾母听说,便回头说:“你三妹妹那里好,你就带了人摆去,我们从这里坐了船去。”
凤姐儿听说,便回身和李纨、探春、鸳鸯、琥珀带着端饭的人等,抄着近路到了秋爽斋,就在晓翠堂上调开桌案。鸳鸯笑道:“天天咱们说外头老爷们:吃酒吃饭,都有个凑趣儿的,拿他取笑儿。咱们今儿也得了个女清客了。”李纨是个厚道人,倒不理会;凤姐儿却听着是说刘姥姥,便笑道:“咱们今儿就拿他取个笑儿。”二人便如此这般商议。李纨笑劝道:“你们一点好事儿不做!又不是个小孩儿,还这么淘气。仔细老太太说!”鸳鸯笑道:“很不与大奶奶相干,有我呢。”
正说着,只见贾母等来了,各自随便坐下,先有丫鬟挨人递了茶,大家吃毕,凤姐手里拿着西洋布手巾,裹着一把乌木三镶银箸,按席摆下。贾母因说:“把那一张小楠木桌子抬过来,让刘亲家挨着我这边坐。”众人听说,忙抬过来。凤姐一面递眼色与鸳鸯,鸳鸯便忙拉刘姥姥出去,悄悄的嘱咐了刘姥姥一席话,又说:“这是我们家的规矩,要错了,我们就笑话呢。”
语文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5课《孔乙己》作者简介:鲁迅
作者简介:鲁迅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为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著名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政治评论家、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领导人。人称“文思革”(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代表作:小说集《呐喊》《彷徨》等,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华盖集》《而已集》《坟》等。
光绪七年八月初三(1881年9月25日),鲁迅生于浙江省绍兴府会稽县(今绍兴市)东昌坊口,祖籍河南省汝南县。青年时代受达尔文进化论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898年更名为周树人,字豫才。1902年公费至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理想以自己的双手去治病救人,后因战乱纷起改行为作家,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见《呐喊》自序)。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同年留日归国,任时两级师范(现杭州高级中学)生理、化学教员,兼日语助教。其讲课及所编《生理学讲义》,深受学生欢迎。同年冬参加木瓜之役。1918年首次以鲁迅笔名发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成为新文学典范。1927年与许广平女士成婚,生有一男,名周海婴。有3个侄女。1936年10月19日因病逝世于上海。著作收入《鲁迅全集》,作品及《鲁迅书信集》,并重印鲁迅编校的古籍多种。后于1981年出版《鲁迅全集》(共十六卷)。2005年出版《鲁迅全集》(共十八卷)。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小说中《祝福》、《阿Q正传》、《狂人日记》等较为知名。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北京、上海、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同时他的作品被译成英、日、俄、西、法、德等5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拥有广大的读者。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我爱这土地》课文、主题、作者简介
2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的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1938年11月17日
主题:
这首诗用象征的手法,描绘了一组鲜明的形象,表达了当时祖国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以及对光明的向往和渴望。诗人以一只鸟儿眷恋土地作比,抒发了对历经磨难而又充满希望的祖国的挚爱之情。
作者简介: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正涵,号海澄,浙江金华人,诗人。代表作有《大堰河——我的保姆》《光的赞歌》《向太阳》等。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作者及中心思想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作者及中心思想
阅读
第一单元
1、沁园春•雪(毛泽东)是毛泽东主席的名篇,分上下两片。上片描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下片由祖国山河的壮丽而感叹,并引出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人物,抒发诗人伟大的抱负。
2、雨说(郑愁予)原名郑文韬,祖籍河北宁河,1933年生于山东济南,现代诗人。台湾中兴大学毕业,现为中国海洋大学驻校作家。重要诗作包括《梦土上》《衣钵》《窗外的女奴》《燕人行》《雪的可能》《莳花刹那》《刺绣的歌谣》《寂寞的人坐着看花》等12首,及诗集《郑愁予诗选集》《郑愁予诗集Ⅰ》等2部。作者把自己比作雨,亲切而生动地写出了雨与孩子玩耍的场面.表达了他对刚经历过动荡的孩子们的关心和爱护,和对孩子们的美好期盼.
3、星星变奏曲(江河)原名于友泽,1949年生,北京人。1968年高中毕业。1968
年高中毕业后,在北京胶丸厂工作。“文革”时期开始诗歌创作。1978年12月与芒克、北岛、严力等人在北京创刊《今天》杂志,后成为《今天》的重要诗人。1980年5月在《上海文学》发表处女作《星星变奏曲》,著有诗集《从这里开始》、《太阳和他的反光》等,是新时期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之一。1988年旅居美国。他在诗作当中灌注了厚重的历史感,以《纪念碑》等政治抒情诗和古代神话组诗《太阳和他的反光》赢得社会瞩目。
这首朦胧诗,以象征的手法,用星星象征光明,表达对黑暗冰冷的现实的否定,抒发了对理想的向往和追求,以及虽然迷茫失落而不失坚定的希望。
4、外国诗两首(叶赛宁)
蛔蛔与蛐蛐是一首大自然的颂歌,诗歌以盛夏“蝈蝈的乐音”和冬日“蛐蛐的歌儿”的描写,赞美“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全诗意境既精微优美而又广大深邃,是诗人的生命情感对大自然的敏锐的心灵感应,使读者深深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由衷的赞美之情。夜这首诗着力展示夜的静谧、美丽,从而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的心境。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创造宣言》完整全文课文、作者简介、中心思..
20 创造宣言
陶行知
创造主未完成之工作,我们接过来,继续创造。
美术家如罗丹,是一面造石像,一面崇拜自己的创造。
教育者不是造神,不是造石像,不是造爱人。他们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真善美的活人是我们的神,是我们的石像,是我们的爱人。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说得正确些,先生创造学生,学生也创造先生,学生先生合作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倘若创造出丑恶的活人,不但是所塑之像失败,亦是合作塑像者之失败。倘若活人之塑像是由于集体的创造,而不是个人的创造,那么这成功失败也是属于集体而不是仅仅属于个人。在一个集体当中,每一个活人之塑像,是这个人来一刀,那个人来一刀,有时是万刀齐发。倘使刀法不合于交响曲之节奏,那便处处是伤痕,而难以成为真善美之活塑像。在刀法之交响中,投入一丝一毫的杂声,都是中伤整个的和谐。
教育者也要创造值得自己崇拜之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活人的塑像和大理石的塑像有一点不同,刀法如果用得不对,可以万像同毁;刀法如果用得对,则一笔下去,画龙点睛。
有人说:环境太平凡了,不能创造。平凡无过于一张白纸,八大山人挥毫画他几笔,便成为一幅名贵的杰作。平凡也无过于一块石头,到了飞帝亚斯、米开朗基的手里可以成为不朽的塑像。
有人说:生活太单调了,不能创造。单调无过于坐监牢,但是就在监牢中,产生了《易经》之卦辞,产生了《正气歌》,产生了苏联的国歌,产生了《尼赫鲁自传》。单调又无过于沙漠了,而雷塞布竟能在沙漠中造成苏彝士运河,把地中海与红海贯通起来。单调又无过于开肉包铺子,而竟在这里面,产生了平凡而伟大的平老静。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
古今读书成大事者必经三境界:独 上高楼,忘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 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同学们,热爱读书吧!知识就是力量!
15 短 文 两 篇
书籍是人类 进步的阶梯。读 书是人生一大要 事,亦为人生一 大乐事。这是两 篇谈论读书的文 章。 zxxk
培
根
(英国哲学家,作家)
一、作者简介:
培根(Francis Bacon) , 英国哲学家,作家。出身官 僚家庭。剑桥大学毕业。后 来学习法律。1618年任大理 院院长,封为勋爵。1621年 因受贿为国会弹劾去职,嗣 后家居著书。1626年东由于 在野外试验雪的防腐作用而 受寒而死。
(二)文章举了哪些例子?引用了哪 些名言?
举了普列汉诺夫的例子。他自以为熟读 马克思的著作,“求甚解”,实际上做 了许多曲解。
举了诸葛亮的例子。诸葛亮读书是“观 其大略”,比徐庶等人“多于精熟”高明, 知识面更广,了解问题更全面。 引用陆象山语录。“读书且平平读,未晓 处且放过,不必太滞。”
结束语:
在批驳别人观点的过程中,又阐述了 自己的主张。
2、文章的靶子是哪句?
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3、作者是怎样批驳别人的观点?
第二段:说明人们曲解了“不求甚解” 的意思。 第三段:全面分析陶渊明的读书态度。 第四段:说明因为“会意”不易,所 以陶渊明只好说“不求甚解”。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我看》课文、主题、作者简介
5 我看
穆旦
我看一阵向往的春风
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
我看他们低首又低首,
也许远水荡起了一片绿潮;
我看飞鸟平展着翅翼
静静吸入深远的晴空里,
我看流云慢慢地红晕
无意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
哦,逝去的多少欢乐和忧戚,我枉然在你的心胸里描画!哦!多少年来你丰润的生命永在寂静的谐奏里勃发。
也许远古的哲人怀着热望,
曾向你舒出咏赞的叹息,
如今却只见他生命的静流
随着季节的起伏而飘逸。
去吧,去吧,哦生命的飞奔,
叫天风挽你坦荡的漫游,
像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曳;
哦,让我的呼吸与自然合流!
让欢笑和哀愁洒向我心里,
像季节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
1938年6月
作者简介:
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生于天津,祖籍浙江海宁,诗人、翻译家。
主题: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和充满生机的万物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希望与大自然同呼吸、共命运的愿望。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醉翁亭记》 课件60张
《醉翁亭记》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 作的一篇文章,描写了滁州一带朝暮 四季自然景物不同的幽深秀美,滁州 百姓和平宁静的生活,特别是作者在 山林中与民一齐游赏宴饮的乐趣。全 文贯穿一个“乐”字,其中则包含着 比较复杂曲折的内容,一则暗示出一 个封建地方长官能“与民同乐”的情 怀,一则在寄情山水背后隐藏着难言 的苦衷。最后作者抒情与“醉翁之意 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情怀, 此句名言也在现今社会广泛流传和使 用。
三.创作背景
《醉翁亭记》《醉翁亭记》是宋代文学家欧阳 修创作的一篇文章。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 参知政事范仲淹等人遭谗离职,欧阳修上书替他们 分辩,被贬到滁州做了两年知州。当时欧阳修正任 滁州太守。到任以后,他内心抑郁,但还能发挥 “宽简而不扰”的作风,取得了某些政绩《醉翁亭 记》就写在这个时期。
写得格调清丽,富有诗情画意。这篇散文写了两部 分内容:第一部分,重点是写亭;第二部分,重点是 写游。而贯穿全篇的却是一个“乐”字。为了领悟 这醉翁之意,就让我们来共同观赏一下醉翁亭的山 水之美吧。
文章一开头是“环滁皆山也”这浓荫蔽日;秋天, 风霜高洁;冬天,水落石出。四季变幻,奇景叠山。 欣赏醉翁亭的山景,乐趣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背负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走路的人在树 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应答;老人弯着腰走 ,小 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 州人 在出游。来到溪边捕鱼,溪水深,鱼儿肥;用酿 泉的泉 水来酿酒,泉水清,酒水甜;野味野菜,错杂 地摆在面 前的,那是太守在宴请宾客。宴会喝酒的乐 趣,不在 于弹琴奏乐;投壶的人中了,下棋的赢了, 酒杯和酒筹 交互错杂;人们时坐时起,大声喧哗,是 宾客在尽情欢 乐。容颜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 在众人中间, 是太守喝醉了。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1课中国四大名著作者、作品及开篇词的简介
中国四大名著及开篇词的介绍
概述
现在中国的四大名著公认为:《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精辟点评
四大名著是中国乃至全人类共同拥有的宝贵文化遗产,在整个华人世界中有着深远的影响。研读中国四大名著,是浏览中国古典文学的智能之海,也是阅历中国传统人文、社会、伦理、历史、地理、民俗、心理、处事策略的知识之库。
中国四大名著详细介绍
《三国演义》——最智
又名:三国志通俗演义
作者:(元末明初)罗贯中回数:共一百二十回
介绍:根据陈寿《三国志》,以及范晔《后汉书》、元代《三国志平话》和一些民间传说写成。现所见刊本以明嘉靖本最早,分24卷,240则。清初毛宗岗父子又做了一些修改,并成为现在最常见的120回本。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
《三国演义》故事开始于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结束于王浚平吴,描写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代魏、蜀、吴三国之间的军事、政治斗争。文字浅显、人物形象刻画深刻、情节曲折、结构宏大。
元末明初,我国的小说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尤其是章回体小说步入日臻完善的阶段。中国的第一部章回体古典小说《三国演义》,即《三国志通俗演义》,就是通过生活在这一历史时期的、杰出的小说大家——罗贯中的椽笔诞生并风行于世的。他在我国的文学发展史上,建树了不可磨灭的伟大功绩。同时,为世界文学的宝库,也增添了灿烂的光彩。
《三国演义》描写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全书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咤叱风云的英雄人物。在对三国历史的把握上,作者表现出明显的拥刘反曹倾向,以刘备集团作为描写的中心,对刘备集团的主要人物加以歌颂,对曹操则极力揭露鞭挞。今天我们对于作者的这种拥刘反曹的倾向应有辩证的认识。尊刘反曹是民间传说的主要倾向,在罗贯中时代隐含着人民对汉族复兴的希望。
九年级上册语文作者简介
九年级上册语文作者简介
毛泽东,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生于清朝湖南省长沙府湘潭县韶山冲,逝世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中国革命家、政治家、战略家、理论家和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人。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他逝世的1976年间,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领导人。他对马列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他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毛泽东被视为是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郑愁予,生于1933年,原名郑文韬,祖籍河北,当代台湾诗人,1933年生于北平。父亲是国民党军官,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诗人即随父亲奔走各战区,在炮火声中送走了童年。1949年到台湾。1951年发表了他比较成熟的《边塞组曲》。五十年代初期已成为引人注目的诗人。他的诗熔古典现代于一体,被认为是具我国古典精神的现代诗人,其诗意象秀丽、情感细腻动人。台湾“现代诗社”成员,他的诗表现手法很现代,而选择的意象,运用的词藻,传达的情感,大多是传统的。先后出版过五本诗集:《梦土上》、《衣钵》、《窗外的女奴》、《燕人行》、《雪之可能》。
江河,原名于友泽,1949年生,北京人。1968年高中毕业。1980年在《上海文学》发表处女作《星星变奏曲》,著有诗集《从这里开始》《太阳和他的反光》等,是新时期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之一。他在诗作当中灌注了厚重的历史感,以《纪念碑》等政治抒情诗和古代神话组诗《太阳和它的反光》赢得社会瞩目。
江河是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之一,《星星变奏曲》是他的一首重要诗作。朦胧诗是新时期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学流派,是“文革”后期一群自我意识开始觉醒的青年,利用诗歌的形式对现实进行反思和追求诗歌独立的审美价值的产物。这首《星星变奏曲》在诗歌主题、创作手法和诗歌技艺方面都体现了朦胧诗的一些典型特征。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课文作者简介及字词精练卷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课文作者简介及字词精练
卷
第一课沁园春.雪(毛泽东)
作者介绍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诗人、书法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其在文学上有很高的造诣,创作的大量诗词作品气魄雄伟、意境开阔,著作主要收入《毛泽东选集》(四卷)《毛泽东文集》(八卷)和《毛泽东诗词集》中。
文体知识:词是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和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词句的长短随着歌调而改变,因此又叫做长短句。按字数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一般分上下两阙(片)。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称“词牌”。到宋代,有些此人为表明词意,常在词调下加题目,词牌与题目用“.”隔开,词派基本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
1.生难字
qìn
沁园春(qìn)莽mǎng莽(mǎng)素裹(guǒ)妖娆(rǎo)
俱往矣(jù)今朝(zháo)风骚(sāo)稍逊(xùn)
2.多音字
折腰(zhé)可汗(hán)
折折腾(zhē)汗汗水(hàn)
折耗(shé)
3.形似字
奔驰chí包裹guǒ娇惯jiāo风骚sāo
松弛chí行囊náng天骄jiāo隔靴搔痒sāo
4.重点词语
北国:指我国北方。
惟余莽莽:只剩下白茫茫一片。莽莽,形容原野辽阔,无边无际。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
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红装,原指妇女的艳装,词中指红日照耀大地。素裹,原指妇女的淡装,词中指白雪覆盖大地。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望江南》温庭筠
《望江南》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鼓励学生从语言的角度去品析诗词的意境;
2.引导学生反复诵读,通过节奏、语气、停顿的变化表现诗词的情感;
3.引导学生体会诗词所表现出的情感与思想,在感悟中使学生多一份情感经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想象在阅读诗词中的作用,鼓励学生从语言的角度去品析诗词的意境;(难点)
2.由于年龄和经历的限制,如何让学生揣摩诗词在精心锤炼的寥寥数语中蕴涵的丰富情感,准确的与诗人对话。
三.教学时数:1课时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2.作者简介
温庭筠(公元812~870?),晚唐词人,本名歧,字飞卿,太原祁县人。他精通音乐,文思敏捷,传说他作诗,八叉手而成八韵,故有“温八叉”之称;相貌丑陋,故又“温钟馗”之称。他屡试不第,却常替人代作文。温庭筠是唐代诗人中第一个大量写词的人。他以自己的创作实践奠定了词这种文学样式在文坛上的地位。他的词“多写闺情”,较少政治内容,极尽“艳丽”之能事,词风浓艳,辞藻华丽,花间词派尊他为“花间鼻祖”。
3.赏析作品
(一)听读
想象训练:听范读,闭眼想象词中所写情景——想象画面之美
(二)自由诵读
想象训练:展开想象的翅膀,挖掘词语背后的丰富内涵——感受意境之美
(三)读中创文————体会感情之浓
想象训练:用第一人称描绘“过尽千帆皆不是”时人物的心理活动。可以正面描写,也可以侧面烘托。
(四)揣摩读法————准确把握情感
(五)问题探究
朱光潜认为“把‘肠断白蘋洲’五字删去,意味更觉无穷。” 你认为如何?
(因前几句已写出一个倚楼等待离人归来却一再失望的思妇形象。“斜辉”句景中有情,足以给人无限联想的空间,再以“断肠”涂饰,便一泻无余,神形俱失,遂成败笔。)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故乡》作者简介及 写作背景
故乡写作背景及鲁迅简介
鲁迅简介
鲁迅(1881--1936),字豫才,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作品有小说集《呐喊》(1923年),包括《狂人日记》、《阿Q正传》、《孔乙己》、《药》、《故乡》、《社戏》、《一件小事》、《风波》等14篇作品;《彷徨》(1926年),包括《伤逝》、《祝福》等11篇作品;《故事新编》(1936年),包括《补天》、《奔月》、《理水》等8篇作品。散文集《朝花夕拾》(1927年),包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等10篇作品。散文诗集《野草》(1927年),包括《秋夜》、《过客》等24篇作品。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且介亭杂文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等。
写作背景
辛亥革命后,封建王朝的专制政权是被推翻了,但代之而起的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帝国主义不但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的命脉,而且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由于这双重的压迫,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小说写于1921年1月,后有作者编入他的小说集《呐喊》,它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大多取材于真正的现实生活。1919年12月初,鲁迅从北京回故乡绍兴接母亲,亲眼看到故乡的破旧不堪和农民生活的贫困,百感交集,思绪万千,一年后就以这次经历为素材,创作了小说《故乡》。小说着重刻画了一个受尽当时社会摧残剥削的劳苦农民闰土的形象。通过对闰土悲惨遭遇的描述,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深刻揭露旧社会对农民从肉体到精神的重重残害,表达了作者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和坚定信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我的叔叔于勒》完整课文内容、作者简介、中..
15 我的叔叔于勒
莫泊桑
我小时候,家在勒阿弗尔,并不是有钱的人家,也就是刚刚够生活罢了。我父亲做着事,很晚才从办公室回来,挣的钱不多。我有两个姐姐。
我母亲对我们的拮据生活感到非常痛苦。那时家里样样都要节省,有人请吃饭是从来不敢答应的,以免回请;买日用品也是常常买减价的,买拍卖的底货;姐姐的长袍是自己做的,买十五个铜子一米的花边,常常要在价钱上计较半天。
可是每星期日,我们都要衣冠整齐地到海边栈桥上去散步。那时候,只要一看见从远方回来的大海船开进港口来,父亲总要说他那句永不变更的话:
“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
父亲的弟弟于勒叔叔,那时候是全家唯一的希望,在这以前则是全家的恐怖。
据说他当初行为不正,糟蹋钱。在穷人家,这是最大的罪恶。在有钱人家,一个人好玩乐无非算作糊涂荒唐,大家笑嘻嘻地称他一声“花花公子”。在生活困难的人家,一个人要是逼得父母动老本,那就是坏蛋,就是流氓,就是无赖了。于勒叔叔把自己应得的部分遗产吃得一干二净之后,还大大占用了我父亲应得的那一部分。
人们按照当时的惯例,把他送上从勒阿弗尔到纽约的商船,打发
他到美洲去。
我这位于勒叔叔一到那里就做上了不知什么买卖,不久就写信来说,他赚了点儿钱,并且希望能够赔偿我父亲的损失。这封信使我们家里人深切感动于勒,大家都认为分文不值的于勒,一下子成了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
有一位船长又告诉我们,说于勒已经租了一所大店铺,做着一桩很大的买卖。
两年后又接到第二封信,信上说:“亲爱的菲利普,我给你写这封信,免得你担心我的健康。我身体很好,买卖也好。明天我就动身到南美去作长期旅行,也许要好几年不给你写信。如果真不给你写信,你也不必担心。我发了财就会回勒阿弗尔的。我希望为期不远,那时我们就可以一起快活地过日子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曹文轩个人简介
1.生平简历
曹文轩,当代著名作家、北京大学教授。
1954年1月生于江苏盐城市农村。1974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后留校任教。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大学教授、现当代文学博士生导师、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客座教授。中国少年写作的积极倡导者、推动者。主要文学作品集有《忧郁的田园》、《红葫芦》、《啬薇谷》、《追随永恒》、《三角地》等。长篇小说有《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红瓦》、《根鸟》、《细米》等。主要学术性著作有《中国80年代文学现象研究》、《第二世界——对文学艺术的哲学解释》、《20世纪末中国文学现象研究》、《小说门》等。2003年作家出版社出版《曹文轩文集》(9卷)。作品大量被译介到国外,《红瓦》、《草房子》以及一些短篇小说分别翻译为英、法、日、韩等文字。获省部级以上学术奖、文学奖30余种。其中有宋庆龄文学奖金奖、冰心文学大奖、国家图书奖、金鸡奖最佳编剧奖、中国电影华表奖、德黑兰国际电影节“金蝴蝶”奖、北京市文学艺术奖、中国台湾中国时报年度开卷奖、“好书大家评”年度最佳小说奖等奖项。曹文轩于2004年获得国际安徒生奖提名奖。
2.文学作品与学术著作
主要儿童文学作品
《阿雏》《再见了,我的星星》
主要文学作品集
《忧郁的田园》、《暮色笼罩下的祠堂》、《红葫芦》、《蔷薇谷》、《少年》、《大水》、《追随永恒》、《三角地》等。
长篇小说
《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红瓦》、《根鸟》、《青铜葵花》《细米》《第十一根红布条》等。
主要学术性著作
《中国八十年代文学现象研究》、《面对微妙》、《曹文轩文学论集》、《思维论——对文学的哲学解释》等。文章约150篇(略)
有作品翻译为英、法、日、韩等文字。
主编的书
《落日红门——50年小说选》(上、下卷),大众文艺出版社,2000年
《50年儿童文学选》(上、下卷),大众文艺出版社,2000年
《国外文学导读本》(6卷),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
《国外儿童文学导读本》(5卷),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
《20世纪末中国文学作品选》(4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新潮儿童文学丛书》(8卷),21世纪出版社,1989年
《现代名篇导读》(4卷),山西教育出版社,1994年
3.荣誉与奖励
被列入北京市跨世纪文艺人才“百人工程”。入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承担国家教委八五科研项目“小说的艺术”和国家九五重点科研项目“二十世纪末中国文学现象研究”。
《中国八十年代文学现象研究》获北京大学首届青年优秀成果一等奖,1998年
《中国八十年代文学现象研究》获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二届文学评论科研奖,1998年
长篇小说《山羊不吃天堂草》获第三届宋庆龄文学奖金奖、一九九四年度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蓝花》(短篇小说)、《草房子》获冰心文学大奖。
短篇小说集《红葫芦》获《中国时报》一九九四年度十大优秀读物奖。
短篇小说《再见了,我的小星星》和长篇小说《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分获中国作协第一届、第二届、第四届儿童文学奖。
短篇小说集《红葫芦》、《三角地》和长篇小说《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分别获得1994、1997、1998年度由台湾文化建设委员会、《民生报》、《国语日报》等联合颁发的最佳读物奖。
《草房子》获第四届国家图书奖(1999)、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1999)。
电影《草房子》获第十九届金鸡奖最佳编剧奖、一九九八年度中国电影华表奖、第四届童牛奖以及影评人奖、第十四届德黑兰国际电影节评审团特别大奖“金蝴蝶”奖。
《红瓦》获第四届国家图书奖、北京市图书特等奖(1999)。并获2000年北京市政府颁发的文学艺术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