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毒中医护理方案
丹毒中医医疗护理方案培训课件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一)局部红赤 肿胀
1.卧床休息,避免劳累。 告知患者戒烟、酒。 2.抬高患肢30~40°, 穿着合适的鞋袜和棉制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一、常见证候要点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四、健康指导 五、护理效果评价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一、常见证候要点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丹毒是以患部突然皮肤鲜红成片,色如涂 丹,灼热肿胀,迅速蔓延为主要表现的急 性感染性疾病。《素问·至真要大论》云: “少阳司天,客胜则丹疹外发,及为丹傈 疮疡……”《诸病源候论·丹毒病诸候》 云:“丹者,人身忽然掀赤,如丹涂之状, 故谓之丹。或发于足,或发腹上,如手掌 大,皆风热恶毒所为。重者,亦有疽之类, 不急治,则痛不可堪,久乃坏烂。”本病 发无定处,生于胸腹腰胯部者,称内发丹 毒;发于头面部者,称抱头火丹;发于小 腿足部者,称流火;新生儿多生于臀部,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二、常处见,请症联系网状站或/本证人删除候。 施护
(二)发热
1.监测体温等情况。寒战者注意保暖, 加盖衣被。高热者遵医嘱采取相应的退 热措施。
2.鼓励患者多饮水约1500~2000ml/天, 遵医嘱可选用清热解毒中药煎汤代茶频 频饮服,如菊花、金银花等。
丹毒中医护理方案PPT课件
1.卧床休息,避免劳累。告知患者戒烟、 酒。 2.抬高患肢30~40°,穿着合适的鞋袜 和棉制衣物,避免穿着化纤毛织品,减 少摩擦、搔抓,避免强烈阳光直射患部 皮肤。 3.观察红赤肿胀的部位、性质、范围, 每日定时、定位用软尺测量患肢肿胀部 位的周径,以了解肿胀变化情况。患侧 肢体严禁静脉输液。
11
4.中药熏洗:早期不宜选用,一周后若 局部红肿减轻,颜色转淡红,可行中药 熏洗,每日1次(其他详见附录2)。 5.中药塌渍。 6.中药泡洗:每日1~2次,每次30分钟。 7.穴位按摩。 8.耳穴贴压。
12
四、健康指导
(一)生活起居
1.注意与他人隔离,洁具专用,每日用 温水洗脚,忌用热水烫洗局部皮肤。 2.有足癣者,可用纯米醋或白醋,加温 至30℃,每晚睡前泡脚一次,以浸入患、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二)特色技术 1.中药外敷:药物涂抹厚度约1~2mm, 敷药面积应超过红肿部位1~2cm,一般 敷药4~6小时。 2.中药湿敷:适用于周围皮肤瘙痒、渗 出较多或伴有水疱糜烂者,每日2次。 温度以24~31℃为宜,定时淋药以保持 局部湿润。一般敷药4~6小时。 3.中药熏蒸:适用于肢体肿胀、疼痛、 溃疡创面不敛、久不收口者等。应用中 药熏蒸设备,喷气口与皮肤之间最佳距 离为25~30cm,防止烫伤。
2
一、常见证候要点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四、健康指导
五、护理效果评价
3
一、常见证候要点
湿热毒蕴证:发于下肢,局部红赤肿胀、 灼热疼痛,或见水疱、紫斑,甚至结毒 化脓或皮肤坏死;或伴恶寒发热,胃纳 不香。舌质红,苔黄腻。
4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局部红赤肿胀
丹毒中医护理方案幻灯片
2
1
丹毒是以患部突然皮肤鲜红成片,色如涂丹,
灼热肿胀,迅速蔓延为主要表现的急性感染
性疾病。《素问·至真要大论》云:“少阳
司天,客胜则丹疹外发,及为丹傈疮疡……”
《诸病源候论·丹毒病诸候》云:“丹者,
人身忽然掀赤,如丹涂之状,故谓之丹。或
发于足,或发腹上,如手掌大,皆风热恶毒
所为。重者,亦有疽之类,不急治,则痛不
2020/3/21
10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二)特色技术 1.中药外敷:药物涂抹厚度约1~2mm,
敷药面积应超过红肿部位1~2cm,一般 敷药4~6小时。 2.中药湿敷:适用于周围皮肤瘙痒、渗 出较多或伴有水疱糜烂者,每日2次。 温度以24~31℃为宜,定时淋药以保持 局部湿润。一般敷药4~6小时。 3.中药熏蒸:适用于肢体肿胀、疼痛、 溃疡创面不敛、久不收口者等。应用中 药熏蒸设备,喷气口与皮肤之间最佳距 离为25~30cm,防止烫伤。
2020/3/21
6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二)发热
1.监测体温等情况。寒战者注意保暖, 加盖衣被。高热者遵医嘱采取相应的退 热措施。
2.鼓励患者多饮水约1500~2000ml/天, 遵医嘱可选用清热解毒中药煎汤代茶频 频饮服,如菊花、金银花等。
3.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大椎、合谷、曲 池等穴,按摩手法用泻法。
可堪,久乃坏烂。”本病发无定处,生于胸
腹腰胯部者,称内发丹毒;发于头面部者,
称抱头火丹;发于小腿足部者,称流火;新
生儿多生于臀部,称赤游丹。本病相当于西
医的急性网状淋巴管炎。
2020/3/21
2
一、常见证候要点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四、健康指导 五、护理效果评价
12例老年下肢丹毒患者的中医护理
32d 左侧 5 , . ; 例 右侧 7例。
12 治 疗 护 理 . ① 予 青 霉 素 80~100万 单 位 加 入 0 0 09 .%氯 化 钠 注 射 液 50m , 日 1 静 脉 滴 注 。② 予 普 0 L每 次 济 消 毒 饮 加减 。药 物 组 成 : 翘 9g黄 芩 9g板 蓝 根 1 , 连 , , 2g 炒 自僵 蚕 4 5g金 银 花 1 , 仁 6g 玄参 9g 黄 连 3g . , 2g桃 , , , 牛 蒡 子 9g 陈皮 4 5g炒 苍 耳 子 4 5g蝉 蜕 4 5 。每 日 1 , . , . , . g 剂 , 煎 分 2 服 , 水 次 7d为 1 疗 程 。③ 予 清 热 解 毒 、 湿 个 化
1 资 料 与方 法
高热 不 退 者 除 采 取 用 解 表 清 里 药 外 , 采 用 冰 敷 或 酒 精 常 擦浴 。发 热 汗 多 者 , 嘱患 者 多 饮 水 以补 充 津 液 , 好 皮 肤 做 护理 , 时更换床单 、 及 内衣 。 133 情 志护 理 .. 中医学认 为 , 、 、 、 、 、 、 喜 怒 忧 思 悲 恐 惊
20 1 ) 10 2
【 中图分类号】 R73 0; .; 0 ; 5. 【 5. f 5i R 9R2 . R43 文献标识码】 A 【 85 2 文章编号】 1 1 2l 2D( 一16 0 02 f (I ) (9— 1 0— i { 1 2 g 2
2 - 20 (  ̄ 08年 , 者 对 1 老 年 下 肢 丹 毒 患 者 进 行 笔 2例 中医 护理 , 果 如 下 。 结
唯康药业有限公司 , 准文号 : 批 国药 准字 Z3202 纱布 40 11) 围敷皮肤 。5~ 后体 温恢 复正 常, 7d 患肢红 肿逐渐消 退 ,
丹毒中医护理方案ppt课件
中药熏蒸设备,喷气口与皮肤之间最
佳距离为25~30cm,防止烫伤。
ppt课件.
11
4.中药熏洗:早期不宜选用,一周后若 局部红肿减轻,颜色转淡红,可行中药 熏洗,每日1次(其他详见附录2)。
5.中药塌渍。 6.中药泡洗:每日1~2次,每次30分钟。 7.穴位按摩。 8.耳穴贴压。
ppt课件.
6.遵医嘱中药塌渍。
ppt课件.
8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四)水疱
1.水疱超过3cm者,遵医嘱抽吸疱液。 2.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忌用强刺激性沐
浴品及热水烫洗局部皮肤,避免摩擦、 搔抓及强烈阳光直接照射皮肤等,以免 造成再次感染。 3.遵医嘱中药外敷。
ppt课件.
9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1.内服中药。 2.注射给药。 3.外用中药。
5.遵医嘱中药泡洗(未溃期)。 6.遵医嘱中药外敷。 7.遵医嘱中药湿敷。 8.遵医嘱中药熏洗。 9.遵医嘱中药熏蒸。
ppt课件.
6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二)发热
1.监测体温等情况。寒战者注意保暖, 加盖衣被。高热者遵医嘱采取相应的退 热措施。
2.鼓励患者多饮水约1500~2000ml/天, 遵医嘱可选用清热解毒中药煎汤代茶频 频饮服,如菊花、金银花等。
不急治,则痛不可堪,久乃坏烂。”本病
发无定处,生于胸腹腰胯部者,称内发丹
毒;发于头面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称抱头火丹;发于小
腿足部者,称流火;新生儿多生于臀部,
称赤游丹。本病相当于西医的急性网状淋
巴管炎。
ppt课件.
2
一、常见证候要点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四、健康指导 五、护理效果评价
【精】丹毒中医护理方案
3.观察红赤肿胀的部位、性质、范围, 每日定时、定位用软尺测量患肢肿胀部 位的周径,以了解肿胀变化情况。患侧 肢体严禁静脉输液。
4.每日用碘伏消毒清洗创面。尽可能暴 露水肿部分,避免翻身时擦伤、剥脱、 局部挤压,防止炎症扩散。
鼓励家属多陪伴患者给予情4感支.持中。 药熏洗:早期不宜选用,一周后若
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大椎、合谷、曲池等穴,按摩手法用泻法。
局部红肿减轻,颜色转淡红,可行中药 遵医嘱中药泡洗(未溃期)。
中药湿敷:适用于周围皮肤瘙痒、渗出较多或伴有水疱糜烂者,每日2次。
熏洗,每日1次(其他详见附录2)。 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大椎、合谷、曲池等穴,按摩手法用泻法。
新生儿多生于臀部,称赤游丹。 中药湿敷:适用于周围皮肤瘙痒、渗出较多或伴有水疱糜烂者,每日2次。
8.耳穴贴压。 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合谷、内关、足三里等穴。
观察疼痛的性质、部位、程度、持续时间。
四、健康指导
(一)生活起居
1.注意与他人隔离,洁具专用,每日用 温水洗脚,忌用热水烫洗局部皮肤。
2.有足癣者,可用纯米醋或白醋,加温 至30℃,每晚睡前泡脚一次,以浸入患 处即可,每次30分钟。
鼓励患者多饮水约1500~2000ml/天,遵医嘱可选用清热解毒中药煎汤代茶频频饮服,如菊花、金银花等。 组织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病友活动,开展同伴支持教育,鼓励病友间多沟通交流防治疾病的经验,介绍成功的病例。
5.中药塌渍。 水疱超过3cm者,遵医嘱抽吸疱液。
对待焦虑、抑郁的患者,采用言语开导法及移情疗法。 指导患者宜食清热利湿,富含维生素、高蛋白和烟酸的食品,如扁豆、赤小豆、绿豆、冬瓜、苦瓜、猕猴桃、鲜油菜叶、蛋、奶、花 生、香菇、蕃茄等。
丹毒中医护理方案20140501.
外一科 张静
一、常见证候要点
• 湿热毒蕴证:发于下肢,局部红赤肿胀、 灼热疼痛,或见水疱、紫斑,甚至结毒化 脓或皮肤坏死;或伴恶寒发热,胃纳不香。 舌质红,苔黄腻。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 (一)局部红赤肿胀 • 1.卧床休息,避免劳累。告知患者戒烟、酒。 • 2.抬高患肢30~40°,穿着合适的鞋袜和棉制衣 物,避免穿着化纤毛织品,减少摩擦、搔抓,避 免强烈阳光直射患部皮肤。 • 3.观察红赤肿胀的部位、性质、范围,每日定时、 定位用软尺测量患肢肿胀部位的周径,以了解肿 胀变化情况。患侧肢体严禁静脉输液。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 • • • • • (一)药物治疗 1.内服中药(详见附录1)。 2.注射给药(详见附录1)。 3.外用中药(详见附录1)。 (二)特色技术 1.中药外敷:药物涂抹厚度约1~2mm,敷药面积应超过 红肿部位1~2cm,一般敷药4~6小时(其他详见附录2)。 • 2.中药湿敷:适用于周围皮肤瘙痒、渗出较多或伴有水疱 糜烂者,每日2次。温度以24~31℃为宜,定时淋药以保 持局部湿润。一般敷药4~6小时(其他详见附录2)。
• 3.中药熏蒸:适用于肢体肿胀、疼痛、溃疡创面不敛、久 不收口者等。应用中药熏蒸设备,喷气口与皮肤之间最佳 距离为25~30cm,防止烫伤(其他详见附录2)。 • 4.中药熏洗:早期不宜选用,一周后若局部红肿减轻,颜 色转淡红,可行中药熏洗,每日1次(其他详见附录2)。 • 5.中药塌渍(详见附录2)。 • 6.中药泡洗:每日1~2次,每次30分钟(其他详见附录 2)。 • 7.穴位按摩(详见附录2)。 • 8.耳穴贴压(详见附录2)。
• 2.对待焦虑、抑郁的患者,采用言语开导法及移 情疗法。 • 3.对待疼痛紧张的患者,采用放松疗法,并指导 患者练习各种养生保健操:放松操、拍打操、太 极拳等。 • 4.组织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病友活动,开展同 伴支持教育,鼓励病友间多沟通交流防治疾病的 经验,介绍成功的病例。鼓励家属多陪伴患者给 予情感支持。 • 五、护理效果评价 • 附:丹毒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
丹毒中医护理方案
丹毒中医护理方案引言丹毒是一种常见的皮肤感染疾病,主要表现为皮肤红、肿、热、痛等症状。
中医药在丹毒的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通过中医护理方案能够有效缓解丹毒的症状,促进伤口愈合,并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将介绍丹毒中医护理方案的具体内容。
一、诊断要点丹毒的诊断主要基于病史和临床表现,其中包括以下要点:1.询问病史:了解患者是否有过皮肤损伤、外伤感染等情况。
2.观察皮肤症状:丹毒患者常伴有皮肤红肿热痛、发热、局部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3.刮片检查:通过刮取患处皮肤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确定感染病原体。
二、中医护理方案1. 中药治疗中药治疗是丹毒中医护理中的关键部分,常用的中药包括:•黄连:清热解毒,具有抑菌作用。
•金银花:清热解毒,对丹毒患者的发热等症状有明显缓解作用。
•穿心莲: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作用。
中药的制剂形式可以是汤剂、药膏或外用贴敷剂,具体的用法和剂量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和中医师的建议来确定。
2. 中医按摩疗法中医按摩疗法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速局部炎症消退,促进伤口愈合。
常用的中医按摩疗法包括:•轻揉:用手指轻柔地揉捏患处,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按压:用手指适度按压患处,改善气血循环,缓解疼痛。
•推拿:用手掌按摩患处,增加局部温度,促进药物吸收。
按摩疗法的具体操作需要由专业的中医师进行指导,并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个性化调整。
3. 中医饮食调理中医饮食调理在丹毒的康复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建议患者遵循以下饮食原则:•忌辛辣食物:辛辣食物容易引发局部炎症反应,加重丹毒症状。
•增加水分摄入:多饮水可以增加尿液排泄,有利于排除体内的毒素。
•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维生素C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伤口愈合。
三、护理注意事项除了中医护理方案,以下护理注意事项也需要特别留意:1.保持休息:丹毒患者应保持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
2.保持伤口清洁:及时清洗患处,保持伤口的清洁干燥,防止细菌感染。
丹毒护理常规
丹毒丹毒指以患部皮肤突然发红成片,色如涂丹,灼热肿胀迅速蔓延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病证。
急性网状淋巴管炎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病因素体血分有热,或湿热火毒之邪侵人肌肤破损处,郁于肌肤而发。
(二)临床表现本病特点是发病突然,恶寒发热,局部皮肤忽然变赤,色如丹涂脂染,灼热肿胀,边界清楚,迅速扩大,数日内可逐渐痊愈,但容易复发,发无定处,多见于小腿、头部、面部,新生儿多发生于臀部。
(三)护理评估1.疼痛部位、性质、程度、体温变化。
2.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程度。
3.生活自理能力及心理社会状况。
4.辩证:风热蕴毒证、湿热蕴毒证、胎火蕴毒证。
(四)护理要点1.一般护理。
(1)按中医外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做好皮肤护理,保持局部皮肤完整。
(3)下肢丹毒,抬高患肢,以利于淋巴回流,减轻肿胀。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皮损的颜色、水肿、疼痛的程度,做好记录。
如见全身壮热烦躁、神昏谵语、恶心呕吐,是为毒邪内攻之险症。
应立即报告医师,积极配合抢救。
(2)观察生命体征、神志及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的情况。
3.给药护理。
(1)口服中药汤剂宜温服,服药后观察效果及反应。
症状消失后,仍需继续服药数天,以防复发。
(2)外敷药时,注意观察皮肤变化,如有小面积破溃、局部出现红疹、瘙痒时,报告医师。
(3)注意保持外敷药湿润。
4.饮食护理。
(1)饮食清淡易消化,少食荤腥及辛辣刺激之品。
毒邪内攻者宜半流质饮食,湿热内蕴者宜食清热解毒利湿之品,如玉米粥、西瓜及冬瓜汤等。
(2)高热者,多饮淡茶水和清凉饮料,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半流质饮食。
5.生活护理。
(1)加强锻炼,提高机体抵抗力以及皮肤抗病能力。
(2)病重者宜卧床休息,协助做好生活护理。
(3)保持患者个人卫生,防止皮肤损伤,避免毒邪入侵。
6.情志护理:注意稳定患者情绪,避免各种不良刺激,积极配合治疗。
7.起居护理。
(1)患者应卧床休息,必要时床边隔离,多饮水,不宜吹风日晒。
外科护理组优势病种丹毒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总结分析报告
附件2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总结分析报告样稿丹毒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总结分析报告—、基本情况丹毒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2014年5月下发的“20 个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中的病种之一,自2014年11月至2015年6月,我护理组应用“丹毒中医护理方案"护理住院患者共5例(第一诊断5例),其中纳入中医临床路径管理的0例,患者平均住院日18天。
辨证分型统计如下:与《诊疗方案》一致的病例数5例,均为湿热毒蕴证,2.补充证候诊断的病例数0例。
应用的主要辨证施护方法:体位护理、、创面皮肤情况的观察、体温监测、物理降温、饮食饮水指导、疼痛评估、情致护理、皮肤护理、创面暴露等。
应用的主要中医护理技术:耳穴贴压、中药外敷、中药泡洗、中药湿敷、中药熏洗、中药熏蒸、中药塌渍、穴位按摩。
二、护理方案应用情况分析(一)主要中医护理措施应用情况1.主要辨证施护方法应用情况(实施人次是实施人数)2.中医护理技术应用情况(实施人次是实施人数)中医护理技术应用频率高的项目是中药外敷,分析其原因:1.我科室中药外敷处方已做成院内协定处方,由专门科室制作成中药垫,使用方便快捷。
2.无创伤,患者易于接受。
3.用物及操作方法简单,临床易于实施。
(二)依从性和满意度分析1 .患者对中医护理技术的依从性和满意度(护士及患者依从性较好的中医护理技术是中药外敷,分析其原因:1.我科室中药外敷处方已做成院内协定处方,由专门科室制作成中药垫,使用方便快捷。
2.无创伤,患者易于接受。
3.用物及操作方法简单,临床易于实施。
护理满意度较高的中医护理技术是中药外敷。
分析其原因:它能减轻丹毒患者局部红赤肿胀、疼痛等不适症状,有较好的效果,因此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也较高。
本次总结中,其他中医护理技术未加以应用,因此不做分析。
2 .患者对健康指导的满意度患者对健康指导的的满意度分为三个层次:①满意:5人(100%);②一般:0人;③不满意:0人。
丹毒中医护理方案
四、健康指导
(一)生活起居
1.注意与他人隔离,洁具专用,每日用 温水洗脚,忌用热水烫洗局部皮肤。
2.有足癣者,可用纯米醋或白醋,加温 至30℃,每晚睡前泡脚一次,以浸入患 处即可,每次30分钟。
四、健康指导
(二)饮食指导
指导患者宜食清热利湿,富含维生素、 高蛋白和烟酸的食品,如扁豆、赤小豆、 绿豆、冬瓜、苦瓜、猕猴桃、鲜油菜叶、 蛋、奶、花生、香菇、蕃茄等。忌食辛 辣刺激、肥甘厚味的食品,如羊肉、鲐 鱼、香椿、虾、蟹、葱、蒜、辣椒等。
局部湿润。一般敷药4~6小时。 寒战者注意保暖,加盖衣被。
中药熏蒸:适用于肢体肿胀、疼痛、溃疡创面不敛、久不收口者等。 寒战者注意保暖,加盖衣被。
3.中药熏蒸:适用于肢体肿胀、疼痛、 丹毒是以患部突然皮肤鲜红成片,色如涂丹,灼热肿胀,迅速蔓延为主要表现的急性感染性疾病。
水疱超过3cm者,遵医嘱抽吸疱液。
3.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大椎、合谷、曲 池等穴,按摩手法用泻法。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三)疼痛
1.观察疼痛的性质、部位、程度、持续时间。 2.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合谷、内关、足三里等
穴。 3.遵医嘱耳穴贴压,取神门、脑、交感、枕、
肾上腺、皮质下等穴。 4.遵医嘱中药外敷。 5.遵医嘱中药湿敷。 6.遵医嘱中药塌渍。
观察疼痛的性质、部位、程度、持续时间。
1.中药外敷:药物涂抹厚度约1~2mm, 有足癣者,可用纯米醋或白醋,加温至30℃,每晚睡前泡脚一次,以浸入患处即可,每次30分钟。
《素问·至真要大论》云:“少阳司天,客胜则丹疹外发,及为丹傈疮疡……”《诸病源候论·丹毒病诸候》云:“丹者,人身忽然掀赤,如
敷药面积应超过红肿部位1~2cm,一般 丹涂之状,故谓之丹。
丹毒中医护理方案
四、健康指导
(二饮食指导
指导患者宜食清热利湿富含维生素、高 蛋白和烟酸的食品,如扁豆、赤小豆、 绿豆、冬瓜、苦瓜、猕猴桃、鲜油菜叶、 蛋、奶、花生、香菇、蕃茄等忌食辛辣 刺激、肥甘厚味的食品,如羊肉、鲐鱼、 香椿、虾、蟹、葱、蒜、辣椒等。
四、健康指导
(三情志调理
1.对待对病情不了解对治疗护理产生顾 虑的患者,制定健康教育手册,并按手 册内容多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使其消除 顾虑配合治疗
4.每日用碘伏消毒清洗创面尽可能暴露 水肿部分避免翻身时擦伤、剥脱、局部 挤压,防止炎症扩散。
5.遵医嘱中药泡洗(未溃期。 6.遵医嘱中药外敷。 7.遵医嘱中药湿敷。 8.遵医嘱中药熏洗。 9.遵医嘱中药熏蒸。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二发热
1.监测体温等情况寒战者注意保暖加盖 衣被。高热者遵医嘱采取相应的退热措 施。
丹毒中医护理方 案
丹毒是以患部突然皮肤鲜红成片色如涂丹, 灼热肿胀,迅速蔓延为主要表现的急性感 染性疾病素问·至真要大论云:少阳司天, 客胜则丹疹外发,及为丹傈疮疡……《诸 病源候论·丹毒病诸候》云:“丹者,人 身忽然掀赤,如丹涂之状,故谓之丹。或 发于足,或发腹上,如手掌大,皆风热恶 毒所为。重者,亦有疽之类,不急治,则 痛不可堪,久乃坏烂。”本病发无定处, 生于胸腹腰胯部者,称内发丹毒;发于头 面部者,称抱头火丹;发于小腿足部者, 称流火;新生儿多生于臀部,称赤游丹。
(一药物治疗 1.内服中药 2.注射给药。 3.外用中药。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二特色技术 1.中药外敷:药物涂抹厚度约
1~2mm敷药面积应超过红肿部位 1~2cm,一般敷药4~6小时 2.中药湿敷:适用于周围皮肤瘙 痒、渗出较多或伴有水疱糜烂者, 每日2次。温度以24~31℃为宜, 定时淋药以保持局部湿润。一般 敷药4~6小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丹毒中医护理方案
(试行)
一、常见证候要点
湿热毒蕴证:发于下肢,局部红赤肿胀、灼热疼痛,或见水疱、紫斑,甚至结毒化脓或皮肤坏死;或伴恶寒发热,胃纳不香。
舌质红,苔黄腻。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局部红赤肿胀
1.卧床休息,避免劳累。
告知患者戒烟、酒。
2.抬高患肢30~40°,穿着合适的鞋袜和棉制衣物,避免穿着化纤毛织品,减少摩擦、搔抓,避免强烈阳光直射患部皮肤。
3.观察红赤肿胀的部位、性质、范围,每日定时、定位用软尺测量患肢肿胀部位的周径,以了解肿胀变化情况。
患侧肢体严禁静脉输液。
4.每日用碘伏消毒清洗创面。
尽可能暴露水肿部分,避免翻身时擦伤、剥脱、局部挤压,防止炎症扩散。
5.遵医嘱中药泡洗(未溃期)。
6.遵医嘱中药外敷。
7.遵医嘱中药湿敷。
8.遵医嘱中药熏洗。
9.遵医嘱中药熏蒸。
(二)发热
1.监测体温等情况。
寒战者注意保暖,加盖衣被。
高热者遵医嘱采取相应的退热措施。
2.鼓励患者多饮水约1500~2000ml/天,遵医嘱可选用清热解毒中药煎汤代茶频频饮服,如菊花、金银花等。
3.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大椎、合谷、曲池等穴,按摩手法用泻法。
(三)疼痛
1.观察疼痛的性质、部位、程度、持续时间。
2.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合谷、内关、足三里等穴。
3.遵医嘱耳穴贴压,取神门、脑、交感、枕、肾上腺、皮质下等穴。
4.遵医嘱中药外敷。
5.遵医嘱中药湿敷。
6.遵医嘱中药塌渍。
(四)水疱
1.水疱超过3cm者,遵医嘱抽吸疱液。
2.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忌用强刺激性沐浴品及热水烫洗局部皮肤,避免摩擦、搔抓及强烈阳光直接照射皮肤等,以免造成再次感染。
3.遵医嘱中药外敷。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1.内服中药(详见附录1)。
2.注射给药(详见附录1)。
3.外用中药(详见附录1)。
(二)特色技术
1.中药外敷:药物涂抹厚度约1~2mm,敷药面积应超过红肿部位1~2cm,一般敷药4~6小时(其他详见附录2)。
2.中药湿敷:适用于周围皮肤瘙痒、渗出较多或伴有水疱糜烂者,每日2次。
温度以24~31℃为宜,定时淋药以保持局部湿润。
一般敷药4~6小时(其他详见附录2)。
3.中药熏蒸:适用于肢体肿胀、疼痛、溃疡创面不敛、久不收口者等。
应用中药熏蒸设备,喷气口与皮肤之间最佳距离为25~30cm,防止烫伤(其他详见附录2)。
4.中药熏洗:早期不宜选用,一周后若局部红肿减轻,颜色转淡红,可行中药熏洗,每日1次(其他详见附录2)。
5.中药塌渍(详见附录2)。
6.中药泡洗:每日1~2次,每次30分钟(其他详见附录2)。
7.穴位按摩(详见附录2)。
8.耳穴贴压(详见附录2)。
四、健康指导
(一)生活起居
1.注意与他人隔离,洁具专用,每日用温水洗脚,忌用热水烫洗局部皮肤。
2.有足癣者,可用纯米醋或白醋,加温至30℃,每晚睡前泡脚一次,以浸入患处即可,每次30分钟。
(二)饮食指导
指导患者宜食清热利湿,富含维生素、高蛋白和烟酸的食品,如扁豆、赤小豆、绿豆、冬瓜、苦瓜、猕猴桃、鲜油菜叶、蛋、奶、花生、香菇、蕃茄等。
忌食辛辣刺激、肥甘厚味的食品,如羊肉、鲐鱼、香椿、虾、蟹、葱、蒜、辣椒等。
(三)情志调理
1.对待对病情不了解,对治疗护理产生顾虑的患者,制定健康教育手册,并按手册内容多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使其消除顾虑配合治疗。
2.对待焦虑、抑郁的患者,采用言语开导法及移情疗法。
3.对待疼痛紧张的患者,采用放松疗法,并指导患者练习各种养生保健操:放松操、拍打操、太极拳等。
4.组织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病友活动,开展同伴支持教育,鼓励病友间多沟通交流防治疾病的经验,介绍成功的病例。
鼓励家属多陪伴患者给予情感支持。
五、护理效果评价
附:丹毒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
丹毒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医院:科室:入院日期:出院日期:住院天数: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ID:文化程度:纳入中医临床路径:是□否□
证候诊断:湿热毒蕴证□其他:
二、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评价
三、对本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实用性强□实用性较强□实用性一般□不实用□
改进意见:
四、评价人(责任护士)姓名技术职称完成日期护士长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