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随笔论语的家教智慧:要成绩更要成人
学习之道与个体成人_从《论语》开篇看教与学的中国话语
![学习之道与个体成人_从《论语》开篇看教与学的中国话语](https://img.taocdn.com/s3/m/3febe5ca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90.png)
学习之道与个体成人_从《论语》开篇看教与学的中国话语学习之道与个体成人:从《论语》开篇看教与学的中国话语学习一直以来都是人类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在中国文化中,学习被视为一种修炼和成长的过程,而不仅仅是获取知识的手段。
《论语》作为中国古代经典著作,对于教与学的探讨给我们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本文将从《论语》开篇,探寻其中关于学习之道和个体成人的中国话语。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其后学整理孔子言行的记录,成为对后代教育和修身的重要指导。
在《论语》中,孔子提到了学习的重要性和方法,并强调了个体成人的过程。
首先,孔子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他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这句话意味着学习是一种持续和不断的过程。
他认为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一个人可以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养。
换句话说,学习是一种修身和成长的方式,可以使个体不断接近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其次,孔子提出了一种自省的学习方式。
他说:“吾日三省吾身。
”这意味着个体应该经常反思自己的言行和行为,并认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之处。
通过这种反思和认识,个体可以不断改善自己,并在修身和成人的过程中取得进步。
孔子的这种学习态度鼓励个体保持谦虚和进步的心态,不断反思和学习,以成为更好的自己。
此外,孔子还强调了学习的时机和方法。
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句话意味着学习需要思考和实践相结合。
仅仅掌握理论知识是不够的,个体还需要通过思考和实践将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和智慧。
他认为学习需要通过实践来巩固和深化,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在《论语》中,孔子还提到了师徒关系在学习中的重要性。
他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盖有自见者,而无所见者,非我之能也。
”这句话强调了个体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寻求良师益友的帮助。
个体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对话,可以获得更深入和全面的理解。
这种师徒关系的建立和维护对于个体成人和学习的成功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从《论语》开篇看,中国对教与学的话语强调了学习之道和个体成人。
从《论语》中学习家教的智慧
![从《论语》中学习家教的智慧](https://img.taocdn.com/s3/m/454564183b3567ec102d8a51.png)
从《论语》中学习家教的智慧作者:金晓霞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19年第51期“教育”一词来源于孟子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拉丁语“educate”,是西方“教育”一词的来源,意思是“引出”。
教育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与人类社会共始终。
人的一生中所受的教育一般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种,而家庭教育则是三者中最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传统意义上的家教往往只局限于家长对孩子道德品质的影响,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家教的意义不再拘泥于此,理想教育、知识才能的培养也成为了家教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这不仅对孩子的接受、学习能力是一个挑战,更是对父母教育能力的一个考验。
因此如何做好孩子成长道路上的摆渡人,是我们父母需要学习探讨的重要课题。
家庭教育到底该做什么?怎么做?这个问题早在几千年前就有了答案。
让我们一起走进《论语》,体会学习家教的智慧。
中國自古以来就有重视家教的优良传统。
作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不仅创立私学,开私家讲学之先,培养众多弟子,与此同时他在家庭教育方面也颇有创获。
春秋末年,奴隶制瓦解,父子相残的现象非常普遍。
对此,孔子便提出了“父父,子子”的主张,要求人们做到“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
”(《论语·颜渊篇》)自此,父慈子孝的观点则成为孔子处理亲子关系和进行家庭教育的基本观点。
孔子所说的“父慈”不单单是指表面意义上的“父爱、慈爱”,更不是“溺爱”,而是指父母对孩子要做出正确的合适的教育。
从父慈子孝的观点出发,孔子是不提倡过度体罚孩子的。
据记载,曾子有一次在瓜田翻土,误翻了瓜根,他父亲一气之下拿起棍棒将曾子打晕。
孔子听说了这件事后十分生气,便以舜如何巧妙躲避父母的毒打来教育曾子:“汝不闻昔者舜为人子乎?小棰则待,大杖则逃。
索尔使之,未尝不在侧,索而杀之,未尝可得。
今汝委身以待暴怒,拱立不去,汝非王者之民邪?杀王者之民,其罪如何?”这段话的意思大概是说,如果你任由父亲打死你而不逃,作为王者的子民,他杀了人罪该多大?让你父亲犯罪,你不也同样是不孝吗?做错了事要接受惩罚是必然的,但不能为了罚而罚,惩罚的目的始终是为了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不再犯同样的错。
教师读《论语》有感
![教师读《论语》有感](https://img.taocdn.com/s3/m/6ab7190e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aa.png)
教师读《论语》有感
读《论语》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经历,它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记录了他们的思
想和智慧。
作为一位教师,我觉得读《论语》对我教学工作有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读《论语》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孔子的教育思想。
孔子强调“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他认为学习应该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
作为教师,这个思想告诉我要
时刻保持学习的姿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水平,以更好地引导学生。
其次,读《论语》让我对教育的目标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孔子提倡“三人行,必有我
师焉”,他强调要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
作为教师,这就要求我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生价值观。
要做到这一点,我必须首先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才能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
再者,读《论语》让我明白了教育的方法和方式的重要性。
孔子强调“因材施教”,
他认为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特点和潜能,需要因材施教来引导他们。
作为教师,我要
善于发现学生的优势和特长,并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方式,使
他们在学习中发挥最大的潜能。
总的来说,读《论语》让我对教育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它不仅是一本充满智慧的经典,也是一本关于教育的启示录。
作为教师,我会将其中的智慧融入到教学实践中,不断
提升自己的教育能力,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教师读书随笔 《半部论语做良师》--《论语》给教师的启示
![教师读书随笔 《半部论语做良师》--《论语》给教师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ebd5786c852458fb770b5621.png)
教师读书随笔《半部论语做良师》--
《论语》给教师的启示
本书是河南教育学院的任民、李迎春教授所写,觉得离我好近呀。
一天开会时校长说学校购买了一批书,领导层先读这本。
于是,抽空我从教导处借到这本书,阅读完之后,我就萌发了要把《论语》再认真仔细读一遍的想法。
以前读《论语》只是大致浏览,也并未领悟到几乎里面的每句话都可以作为我们的教育箴言。
这本书分别从做一个快乐的学习者、做好自我经营工作、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砥砺育人智慧、树立教师专业精神、与同事同行这六个方面阐述《论语》在帮助当代教师实现专业发展方面的思想启发、精神鼓舞和技术支持意义。
《论语》告诉我们,教师职业不仅是充满幸福感的职业,还是富有诗意的职业,诗意最终也会转化成教师幸福感的缘由。
做为一名教师要学而不厌。
学什么?学读书。
子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阅读可以积极产生积极心理的书,阅读有助于增强自己社会洞察力的书,阅读有助于培养乐群精神的书。
做为一名教师,要树立教师专业精神,培养真正的教学精神,教自己学习中的感受,教自己的学问,引导学生学会
学习。
做为一名教师,我们要修炼中庸的职业性格,做一个性格温和的教师,做一个通过自律赢得学生敬畏的教师,做一个外表谦恭、内心安宁的教师。
教师学习论语心得体会
![教师学习论语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df011686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30.png)
教师学习论语心得体会作为一名教师,对于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论语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对于我来说,学习论语是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的重要途径。
通过阅读论语,我深刻体会到教育的真谛和教育者应有的责任和使命。
下面就是我对于论语学习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论语教导我们要注重修身养性。
在论语中,提到了很多关于修身养性的话题,如“学而优则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之学也,进则责其身,退则责其亲。
”这些话语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作为一名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才能更好地影响和教育学生。
我要时刻保持谦虚、诚实和正直的品质,不断追求自我完善和进步。
同时,我也要树立良好的榜样,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和个人习惯。
其次,论语告诉我们要重视学习和教学。
孔子说过,“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这句话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作为一名教师,我要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只有不断学习和不断实践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者。
同时,我也要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态度,引导他们去发现和探索知识,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此外,论语中还强调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孔子曾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这句话告诉我,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作为一名教师,我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教育他们要有责任感、正义感和同情心。
同时,我也要以身作则,做一个道德高尚的榜样,给学生正确的引导和启示。
另外,论语还强调了教育的方法和过程的重要性。
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这句话意味着教育遇到困难时要善于调整方法和策略。
作为一个教师,我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差异和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力。
同时,我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和成长的喜悦。
总之,通过学习论语,我深刻认识到教育的真谛和教育者的责任和使命。
汲取《论语》智慧,做学习型教师
![汲取《论语》智慧,做学习型教师](https://img.taocdn.com/s3/m/6d5ce32976c66137ee0619d0.png)
汲取《论语》智慧,做学习型教师《论语》用来修身、治学,对我们教师而言,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从古至今《论语》塑造了无数个人格模范,时至今日,其中的教育思想仍对我们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有着极大的启示作用。
一、乐读书《论语》开篇第一句话就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可见孔子非常重视愿意学习和乐于学习,《论语》中乐学的论述很多:“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也就是说,只有把学习当作乐趣,迷上了学习,才能取得最好的学习成效。
孔子还用自己的心得体会来说明乐于学习的重要。
子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他还对别人说:“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孔子本人就是非常乐于学习的人,正因为把学习当作乐趣,才能学的好,成为博学多识的一代先师。
作为一名教师,也要像孔子那样,乐于学习,时时刻刻以书为友,让书使自己变得更聪明,更能干、更和谐。
让书净化自己的心灵,充实自己的内涵,让学习伴随自己不断进步,不断成长。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不断丰富自身学识,努力提高自身能力、业务水平。
在教学业务上有时会产生一种倦带感,缺少了一种热情。
通过读书会让你有一种冲动,一种向上的激情。
现在的学生接受新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在某一方面往往他们懂得的要比我们多。
因此,必须不断地学习,向书本学习,不断地扩充自己的知识面。
孔子主张学习要博,要广,不能偏颇、单一。
孔子在重视博学的同时,也强调学习要抓根本的东西,孔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学习并不一定局限于对书本知识的学习,还可以在生活中学习。
孔子说“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善于学习的人就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取长补短,同时又发现别人的短处,对照自己,查漏补缺。
只有这样,在课堂上才能驾轻就熟,游刃有余。
二、勤笔记正确得学习态度和方法是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
师德随笔:从《论语》中悟师德关于师德的论语
![师德随笔:从《论语》中悟师德关于师德的论语](https://img.taocdn.com/s3/m/a6817034910ef12d2af9e7c8.png)
师德随笔:从《论语》中悟师德关于师德的论语师德随笔:从《论语》中悟师德王浩有这样一组塑像:描述的是孔子和他的学生们。
师者手持书卷,神情庄肃,目光深而平和;弟子则有列布四周,或诵习、或沉思、或舌辩、或聆听,上有飞云朗日,下有青松古石。
多么和谐的师生图,多么真切的师生情啊!孔子是中国教育界祖先,他的德、才、勤、容真可谓万代之师也。
在当今的新时代,作为一名教师,不仅应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懂得教育的规律,具有教学和教育的各种能力,而且还必须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也就是要有师德。
师德,是作为一名教师应具有的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对工作尽职尽责的行为规范。
《论语》作为儒家经典之一,不仅集结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各类行为规范和道德内涵,更体现了朴素的为师求学法和治学执教之道,对教师加强师德修养、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尤其在价值多元,思想日益浮躁的当代,每一位高教师认真研读论语,重温中华美德对高校师德建设意义深远。
一、从《论语》中悟仁”;,以仁为本在现实社会中,在物欲的横流面前,许多人放弃了对事业的执著,转而去追名逐利。
子曰:饭疏食饮水,yìnshuǐqǔgōng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仁人君子多以淡泊心志为重,不求奢华,但求人格。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论语·学而》)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教师的收入虽然相对清贫,社会地位也不高,但教书育人的使命、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称号值得我们去坚守。
以仁”;为本,摒弃那种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论语·述而》)的消极道德修养障碍。
二、从《论语》中悟省”;,每日三省孔子曰: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意思是说,看见贤德的人,就要向他学习,看见不贤的人,就应当自己从内心反省一下,看有没有和他一样的错误。
我觉得每位教师都应当有这样的思想,学习先进,抨击后进,反省自己,不让自己成为不贤的人。
2024年教师读《论语》心得体会
![2024年教师读《论语》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16cfa7a2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22dc45b.png)
2024年教师读《论语》心得体会《论语》是一部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是我国古代文化中的经典之作。
作为一名教师,我阅读《论语》后深受启迪和感悟,对于我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以下是我读《论语》后的心得体会,希望与大家分享。
《论语》是一部关于人生道德和作为教育家的修养的书籍,它教导我们如何做一个优秀的人和教育家。
孔子强调:“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这使我深刻认识到一个教师必须保持持续学习的心态,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
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传授知识,并培养他们的德才兼备。
在教育过程中,我必须善于发现和引导学生的优点和潜力。
孔子说:“温故而知新”,这使我对学生的过去和现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优点和兴趣,作为教育者,我应该注重他们的个性发展,引导他们发现自己的特长,从而激发他们的潜力。
同时,我也要寻找他们的不足之处,帮助他们克服困难,让他们不断进步。
作为一名教师,我应该注重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孔子认为:“行有不得者,事也,事可则。
”这是教育的根本目的。
在教学中,我要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让他们从自己身上看到什么是正确的行为和价值观。
同时,我也要审查自己的言行,时刻注意自己的榜样作用,以此引导学生,塑造他们正确的品格和行为习惯。
教育是一门艺术,艺术家必须有敏锐的洞察力和艺术修养。
《论语》中有很多关于教育艺术的论述,例如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这让我明白,教学中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不能一概而论。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和兴趣,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让他们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
《论语》中强调了三纲五常的教育原则。
作为教师,我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孔子认为:“学而优则仕”,这使我明白只有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修养,才能真正使他们成为有贡献的社会人才。
因此,我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道德教育,传递中华传统美德和社会责任感,让学生学会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做一个有良好品德的公民。
感悟《论语》的教育智慧
![感悟《论语》的教育智慧](https://img.taocdn.com/s3/m/9abc8598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e19bc74.png)
感悟《论语》的教育智慧《论语》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录,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经典之一。
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智慧,对于当代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来说,依然具有深刻的启示。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探讨《论语》的教育智慧。
一、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1.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中提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这句话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惟独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才干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
1.2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在《论语》中提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对待他人的基本原则,也是培养学生品德修养的重要方法。
1.3 三人行,必有我师孔子强调“三人行,必有我师”,意味着我们要虚心向他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
二、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2.1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孔子在《论语》中提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强调了对知识的认识和尊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2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强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味着学习和思量要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3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提倡“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意味着我们要不断地学习和思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重视学生的情感教育3.1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子在《论语》中提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强调了对他人情感的尊重和关爱,重视学生的情感教育。
3.2 君子之交淡如水孔子强调“君子之交淡如水”,意味着待人接物要平和淡定,重视学生的情感教育。
3.3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孔子提倡“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意味着我们要尊重和欣赏他人,重视学生的情感教育。
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4.1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在《论语》中提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2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对待他人的基本原则,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方法。
2024年教师读论语心得感想
![2024年教师读论语心得感想](https://img.taocdn.com/s3/m/ad954b07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da.png)
2024年教师读论语心得感想论语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儒家经典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
作为一名教师,我读了论语后,对其中的智慧、道德和教育思想深思熟虑。
下面是我对论语的心得感想。
首先,论语让我明白了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和使命。
在《学而》篇中,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这句话对于教育者来说意义重大。
作为教师,我们需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坚持诚信原则。
只有以榜样的力量影响学生,才能真正引导他们成为有道德修养的人。
在论语中,我还看到了孔子对于教育方式的思考。
《为政》篇中,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启示。
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巩固,学生才能真正掌握所学的知识。
此外,论语中的“勤奋”、“恒心”、“谦逊”等词语也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在《为政》篇中,孔子说:“三思而后行。
”这告诉我在教学中需要多角度思考,经过深思熟虑后再行动。
而在《里仁》篇中,孔子说:“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这句话对我产生了很大的触动,它告诉我作为一名教师需要言行一致,力求言传身教。
另外,《学而》篇中的许多箴言也使我感慨良多。
其中有一句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句话对我来说很有启发。
在教学中,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的层面上,而要激发学生对知识的热爱和兴趣。
只有让学生真正喜欢学习,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此外,论语还对于家庭教育有很多的阐述。
在《弟子规》篇中,孔子说:“父母有过,及时纠之。
”这告诉我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积极配合家长,共同教育孩子。
只有学校与家庭齐抓共管,才能使孩子得到全面的教育。
通过阅读论语,我不仅学到了许多教育的智慧,也受到了很多教育的启发。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教育的重要性,更加明白了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我会坚持以德为先,为人师表,努力成为学生生活中的引路人,引导他们成为有道德、有责任感、有思想的人。
教师读《论语》心得体会
![教师读《论语》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9358cb5f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e9.png)
教师读《论语》心得体会《论语》是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古代经典著作,它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录和对话集合。
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读《论语》对于我们提高自身修养、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和道德观具有重要意义。
在阅读《论语》的过程中,我深刻领悟到许多关于教育、品德和人生的真理和智慧。
以下是我的心得体会,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修身篇《论语》把修身放在首位,认为一个人的品德修养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句话告诫我们不仅要有良好的学习能力,更要有深入思考的智慧。
作为教师,我们要时刻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和教学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
同时,我们要以身作则,坚守教师的职业道德,正确引导和教育学生。
二、教育篇《论语》中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孔子说:“教学相长。
”教师应该善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主动探索与学习,而不仅仅是灌输知识。
我认为,教师不仅要注重传授学科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同时,教育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让他们成为优秀的公民。
三、学习篇《论语》中反复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这告诉我们学习应该是一种乐趣,而不是一种负担。
作为教师,我们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爱好,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成就感和快乐。
另外,《论语》也强调了坚持不懈的精神,孔子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这提醒我们要不断自我反省和完善,不断学习他人之长,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
四、人际关系篇《论语》中还涉及到了人际关系的问题。
孔子强调了友情和家庭关系的重要性。
他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告诉我们要珍惜和维护好自己的友情和亲情,要以真诚和宽容的心态对待他人。
作为教师,我们要关心和关爱每一个学生,帮助他们解决问题,鼓励他们成长。
五、人生篇《论语》中提到了许多关于人生的真理和智慧。
《论语》教我当一名好老师
![《论语》教我当一名好老师](https://img.taocdn.com/s3/m/7b754c91a6c30c2259019efe.png)
《论语》教我当一位好老师安徽省歙县行知小学余秋萍说到《论语》,不自觉地脱口而出,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是我的启蒙读物,一直陪着我,走过了最重要的人生。
在这些时光里,《论语》立的每一句话都是经典,就像是一盏盏明灯,指引着我走好人生中的每一步,这不,它正指引着我如何当一个好老师呢!我记得最初开始读《论语》的时候,那还是在幼儿时期。
妈妈给我的建议只是多读,慢慢地,我便有了很好的语感。
等我上小学的时候,在语文课本中正式接触了《论语》,由于有了之前的基础,再加上老师声情并茂地引导。
后来想来,应该是经典的吸引力一直让我深深地陶醉其中,不能自拔。
在我的学生年代,最让我受益的是这样一句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习而不知道思考,就会被知识表象所迷惑;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疑惑变得危险。
学习了《论语》之后,我便养成了一个好习惯,那就是学思结合。
这样子坚持下去,学习的成绩还是不错的,这也为以后的师范学习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工作后,《论语》对于我的影响也同样是深远的。
我从师范院校毕业后,便正式从事了这份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人民教师。
第一句就是《论语》里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我积极地向学校里的优秀教师学习,学习他们的敬业精神,学习他们奉献精神,学习他们高超的教学艺术;当然我也会反思自己身上有没有个别老师的职业倦怠情绪。
为此,我不断地汲取正能量,让自己不断地茁壮成长,成为一名好老师。
在我的身边,也有这样优秀的老师。
比如我们学校的程兰校长,同时她也是我们安徽省黄山市小学语文程兰工作室的主持人,当然还有其他许许多多的老师都是我学习的榜样。
我在行知小学这所底蕴深厚的学校里也在一步步慢慢成长。
第二句就是《论语》中的“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中等资质以上的人,可以告诉他深奥的道理;中等资质以下的人,就很难让他理解深奥的道理了。
2024年教师读论语心得感悟优质
![2024年教师读论语心得感悟优质](https://img.taocdn.com/s3/m/4525b3c3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ad.png)
2024年教师读论语心得感悟优质《论语》是我国古代文化经典之一,它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作品,被誉为中国人的道德经典。
2024年,作为一名教师,我读《论语》并写下了自己的心得感悟。
通过阅读《论语》,我深刻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智慧和价值,对于我个人的成长和教育工作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来谈谈我的心得感悟。
首先,《论语》的核心思想是以仁为中心。
孔子提出了“仁者爱人”的观点,意味着关注他人的需求和利益,具备慈爱和宽容的品质。
作为一名教师,仁爱是教育工作的基础。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应该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同时,我们也应该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关心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在教师和学生的交往中,要以仁爱之心对待每一个学生,给予他们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充分发展自己的潜能。
其次,《论语》强调学习和修养的重要性。
孔子提出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理念,强调通过学习和实践来提高自己的修养。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教育理论,还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教育能力。
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反思,我们才能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的教育实践,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同时,作为一个人,我们也应该注重自身的修养和提升。
只有通过修养自己,我们才能更好地影响和激励学生,给他们提供积极向上的榜样。
再次,《论语》提出了“为政以德”的理念。
孔子强调了领导者应该具备的德行和道德修养。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也可以把这一理念应用到教育工作中。
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和榜样,我们的言行和行为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言行一致,以身作则,做到言行一致,用实际行动影响和感染学生。
同时,我们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在教育过程中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他们的道德意识和责任感,使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
最后,《论语》还强调了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教师学论语心得体会
![教师学论语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9150e142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55cc303.png)
教师学论语心得体会作为一名教师,学习和理解《论语》对我的教育教学事业有着深远的意义。
在阅读和研究《论语》的过程中,我深入思考了教育的本质,探索了教育的目标和方法,并从中获得了一些宝贵的心得体会。
首先,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的品德和智慧。
《论语》中强调了仁、义、孝、悌等美德的重要性,这些美德对于塑造学生的人格品质至关重要。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努力使他们成为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
同时,智慧的培养也是教育的重要目标。
《论语》中的各种智慧言论,启发了我对于教学方法的思考,深入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其次,教育应该是学生与教师共同成长的过程。
在《论语》中,孔子对待学生的态度非常宽厚,他倾听学生的意见,虚心接受不同观点,与学生一起探讨问题。
这给我启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特点,关注他们的思想和感受,与他们保持平等的交流和对话。
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我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问题,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我也能够不断地反思和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实现双方的共同成长。
再次,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论语》中的很多言论强调了实际行动和实践的重要性,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非常有意义。
作为教师,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教学上,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项目活动、实践探究等方式,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只有让学生真正参与其中,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实现全面的发展。
最后,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和人文素养的培养。
《论语》中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和人文关怀,这对于教育的发展非常重要。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引导他们正确对待他人和社会。
通过课堂上的互动和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培养他们的公共利益意识和服务精神。
在学习《论语》的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教师的重要责任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和社会责任感。
2024年论语学习心得教师样本(2篇)
![2024年论语学习心得教师样本(2篇)](https://img.taocdn.com/s3/m/918e1614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f31fb44.png)
2024年论语学习心得教师样本学习了于丹的《论语》心得使我受益非浅。
于丹对《论语》从七个方面进行了拆讲与分析。
先我就从作为一名普通的角度就于丹《论语》心得谈谈自己的感想。
一、天地人之道孔子说:“天人合一”。
于丹解释说这种天人合一就是人在自然中的和谐。
我们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我们的和谐是什么?我想最根本的应该是教师与学生的和谐。
我觉得教师很学生是相辅相成的一个组合,而不是对立的组合。
这就是我们学习这本书后,我们应该追求的和谐。
孔子教育学生时态度是平和的,心中是有信念的。
我们作为一名技校的老师,我们面对的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扎实的学习功底。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我们的学生的时候能够心态平和的教育学生,而且要对我们自己的学生有信心。
能够发自内心的肯定我们的学生。
于丹在《论语》心得中提到了“怒”和“仁”,并对其进行了解释。
谈到“怒”指得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说自己不想干的事,你就不要强迫给别人干。
我们在自己的工作、生活、教学中也许已经遇到过类似的事情,我们怎么处理的?我在教学工作中有过这样错误的认识我是老师,你是学生。
所以我不想干的事让你来干。
现在看到这样的一个“怒”字。
我不仅对自己有这种思想而觉得不该。
这是没有正确理解“教师”这个名词的结果。
而“仁”解释是“关爱别人,就是仁;了解别人,就是智。
”当看到这里我不敢问自己我对别人做到“仁”了吗?我只问自己对自己工作、教育的对象做到“仁”了吗?我真的从心里关爱我的学生吗?真的做到了解每一个学生吗?我认真的审视并认真反省了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争取在以后的工作中以天地人之道的中和谐的思想完成教育教学工作。
二、心灵之道人们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所以一个老师的心灵思想直接影响一批学生的思想观念。
于丹在“心灵之道”中这样说道:“人首先要能够正确面对人生的遗憾,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下来,而且要用内心的淡定与坦然弥补遗憾。
”因此我们在与学生接触的时候要先让自己的心平静下来。
2024年教师学习论语心得体会
![2024年教师学习论语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cd54e265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3699759.png)
2024年教师学习论语心得体会论语是儒家学派的重要经典之一,对于教师的学习和教育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入研读了论语,并从中汲取了丰富的教育智慧。
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体会,分享我在教学实践中对论语的理解和应用。
首先,我在论语中领悟到了教师应该具备的道德品质。
孔子在论语中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强调了个人修养的重要性。
作为一名教师,身为学生楷模,我意识到自己的言行举止需要无时无刻以身作则,做到言行一致,始终保持良好的道德品质。
同时,我也在教育学生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从小事做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行为准则,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其次,论语中的教育思想对于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孔子提倡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
在我教学中,我试图通过实践教学的方式,让学生从实践中学习,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此外,我也注重启发式教学,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不仅注重传授知识,更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帮助学生发展全面。
论语中的教育方法还对于班级管理和学生评价提供了借鉴。
孔子提出了“以德治教”的原则,强调了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规范行为的重要性。
我在班级管理中,不仅注重学生的学术表现,更注重学生的品行和行为规范。
例如,我们班级开展“千善行”活动,通过每周评选优秀学生,表彰他们的善行和优秀品德,引导学生向优秀的榜样学习。
此外,我也注重与家长的沟通合作,通过与家长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综合发展,达到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目标。
论语中还提供了许多关于教育的智慧和教育的策略。
例如,孔子强调学习的重要性,提出“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观点。
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也秉持着这种态度,不断学习更新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同时,我也不厌其烦地教育学生,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此外,论语中还提倡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毕达哥拉斯提出了不同的教育课程和教学方法适应不同的学生需求。
优秀教师学习论语心得总结
![优秀教师学习论语心得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6ddfa5e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0a.png)
优秀教师学习论语心得总结《论语》是中华民族的经典之作,是儒家学派的重要著作之一,内容丰富,言简意赅。
作为一位优秀教师,学习《论语》能够帮助我们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培养良好的教育素养。
在学习《论语》的过程中,我获得了很多启示和感悟,下面我将结合自身的学习心得,对《论语》中的几个重要观点进行总结。
第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时习之是《论语》中的一个重要观点,也是教育教学的核心理念之一。
教师应该时刻保持学习的状态,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教育教学经验。
只有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和研究,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学而时习之也强调了学习的刻苦和坚持。
教师要有毅力和恒心,要坚持不懈地进行研究和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同时,学习也需要有规划和时间管理的能力,合理安排学习的时间和内容,避免浪费和拖延。
第二、“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教师应该不断回顾和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温故而知新。
通过回顾教育教学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可以更好地发掘自身的优势和问题,并加以改进和提高。
只有敢于反思和面对问题,才能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温故而知新还要求教师保持与时俱进的心态,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教育教学是一个不断变革和创新的过程,教师要与时俱进,紧跟教育改革的步伐,适应新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和水平。
第三、“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状况和需求,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了解学生还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心理素质和沟通能力,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和关注学生的需求,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和困惑。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教师要充分尊重和关爱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帮助他们实现个人发展和成长。
第四、“巧言令色,鲜矣仁。
”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也是儒家教育的核心价值观。
教师学习论语心得体会
![教师学习论语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d55380f1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94.png)
教师学习论语心得体会学习论语对于教师来说,是一次难得的修行与提升的机会。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还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和人生哲学。
而论语正好给予了我们这个机会,通过学习论语,我有了一些新的心得体会。
首先,论语教会我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教育,不仅仅是传授他们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如何做人。
而论语中的许多道德准则,如仁、义、礼、智等,对于我们教师的人生观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例如,论语中有一句话是这样的:“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这句话告诉我们,作为教师,应该怀揣着为人师表的德行,而不是利益。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以身作则,对学生起到正确引导的作用。
其次,论语教会我如何面对困境和挫折。
作为教师,我们经常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困境和挫折,如学生的问题、家长的抱怨、教育系统的局限等等。
而论语中的一些教诲,让我学会了面对这些困难和挫折时如何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例如,论语中有一句话是这样的:“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这句话告诉我们,当我们面对困境时,要想方设法地解决问题,而不是逃避困境。
作为教师,我们要有担当精神,主动去改变现状,迎接挑战。
再次,论语教会我如何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育是一个相互交流的过程,只有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而论语中的一些教诲,让我明白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尊重和相互理解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论语中有一句话是这样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告诉我们,作为教师,要耐心倾听学生的意见和想法,并且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特点。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了解学生的需求,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最后,论语教会我如何持之以恒、不断学习进步。
教育事业是一项充满挑战的事业,只有持之以恒、不断学习进步,才能更好地适应教育的变革和发展。
而论语中的一些教诲,让我充满了学习的动力和激情。
《论语》——引领教师走向成熟的导师
![《论语》——引领教师走向成熟的导师](https://img.taocdn.com/s3/m/3b5a0a136c85ec3a87c2c58f.png)
《论语》——引领教师走向成熟的导师一般来说,老师在进行《〈论语〉六则》备课时,往往只会联想到《论语》只是一部记录孔子言行的书,是研究万世师表——孔子的宝贵资料,是我国科举考试儒生必读的“四书”之一,根本就不会想到它还是一部教育工作者不可多得的、值得一读再读的宝贵的教科书。
当你对这部仅有一万一千余字的书读得娴熟于心的时候,你就会惊讶地发现,它何止是一部珍贵的教科书!它分明是一个用独特语言引领我们教师走向成熟的教育大师!请看《论语·雍也篇》中的一章:“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不是吗?对于任何事情,懂得它的人赶不上喜爱它的,喜爱它的又赶不上以此为乐的。
把这一规律运用到教育思想上就会自然而然地明白:老师要全身心地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要把教育当作一门科学,用科学严谨的态度探索教育规律、教育方法;要把教育当作一门艺术,锲而不舍地终身追求。
再看它《里仁篇》中的一句:“君子去仁,恶乎成名?”“仁”是《论语》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字,共109次,也是孔子教育思想的核心。
它包含了丰富的教育思想内容,它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感情丰富、人格健全的人!感情丰富即有体恤之情、怜悯之心、敬长之意、感悟之灵;健全的人格即有忠实、诚实、荣辱等等做人之根本。
作为教师,始终不要忘记自己教育的目的。
我们的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年龄,我们在培育人的过程中应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手段,让我们的学生懂得“忠”、“信”、“仁”是为人的重要基石!从而内化成自身的优秀品质。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这一点显得尤其重要。
最令人拍案叫绝的是《述而篇》中的“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师道典范孔子的这段话,用今天的现代汉语来表达就是:(教育学生)不到他苦思冥想而仍领会不了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
这是一种多么好的教学方法!我们经常思索着: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最好?答案就在这里!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学方法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只要能被学生认可、接受、喜欢的方法,便是好的教学方法,而我们在现实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常常出现这样的尴尬局面:老师满腹经伦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在下面昏昏欲睡;老师满怀爱心毫无保留地给予,学生背后满腹不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随笔《论语》的家教智慧:要成绩更要成人今年,一个朋友的孩子以择校生资格考入我校。
他带着孩子来办公室看我,说:“凭我俩多年的感情,你就把他当作自己的孩子来教育,送给你我放心!”我说:“感谢你的信任,校长要关心每一个孩子,何况是你的孩子。
只是我不敢保证把他培养成本科。
”他说:“我当然也看重他的学习成绩,但只要他尽力了,我就满意了,我更看重他是否成人。
”我感叹道:“没想到你这么懂教育。
你知道中国家长最喜欢对孩子说的一句话是什么吗?‘看看人家的孩子是怎么学的,好好向人家学习。
只要你把学习搞好了,其他都不用你管。
’这些家长眼里只有孩子的学习,只要孩子的成绩好就一切都好,只要出现一点波动就认为是天大的事。
如果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好,就认为是孩子的失败,成绩的优劣成为家长衡量孩子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
你能这么想,我真的很感谢你,家长都有你这样的认识,我们的教育环境就宽松了。
”朋友说:“我自身的经历告诉我,一个人的发展最重要的不是成绩而是做人。
我们身边因为家长只重成绩不重成长造成的人生悲剧太多了。
”我们谈到了市域内那些大家熟知的让人痛彻心扉的事例。
某清华大学毕业生,工作一年后被单位辞退,原因让你不可思议:生活不能自理。
某清华大学在校生,仅仅因为恋爱挫折,投湖自尽。
某医学硕士,专业水平很高,却无法临床行医,原因竟然是他无法和病人沟通,没说几句话,就会和病人吵起来。
我说:“许多家长们谈到这些,无不吹嘘不已,表示要重视孩子的成长,但转身面对子女的考试成绩时,就把那番感慨、感悟抛之脑后。
孩子成绩有进步,高兴吹嘘,盲目自信;孩子成绩有退步,呵斥打骂,痛哭流涕,好像到了世界末日。
”易中天先生对此的评述一针见血:“中国教育的目标是‘望子成龙’;标准是‘成王败寇’;方法是‘死记硬背’;手段是‘不断施压’,还美其名曰‘压力即动力’。
至于孩子们是否真实,是否善良,是否健康,是否快乐,没人去想,复制完成就了事。
最需要‘以人为本’的领域,却最不拿人当人,这真是一个奇迹!”XX年,在西安某商场工作的刘某因9岁儿子考试成绩不理想,将孩子殴打致死。
同年,一个 5岁小女孩因为没有背好唐诗,被“80后妈妈”谭某一顿暴打而结束了生命。
XX年,青海省大武镇年仅9岁的三年级学生夏斐,只因期末考试语文得79分,算术得82分(居全班第一),低于母亲规定语文、算术在90分以上的要求而被生母活活打死。
XX年,在杭州打工江苏泗阳人张某因为发现小女孩抄袭他人作业,用草绳勒住她的脖子吊打致死。
最疼爱子女的父母,却仅仅因为孩子的学习问题竟然亲手要了孩子的命!面对孩子无法适应社会的痛苦,面对孩子的死亡,父母们才真正领悟到生命比成绩更重要,成长比分数更重要,但对他们的孩子来说,这觉悟来得太晚了!美国教育家斯宾塞说:“身为父母,千万不能太看重孩子的考试分数,而应该注重孩子思维能力、学习方法的培养,尽量留住孩子最宝贵的兴趣与好奇心。
绝对不能用考试分数去判断一个孩子的优劣,更不能让孩子有以此为荣辱的意识。
”中国的教育,原本也不是这样的。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论语•述而》) 。
南怀瑾先生认为,“文”,包括知识、文章;“行”,不是指普通的操行,而是指一生事业的成果;“忠”,不是忠于某一个人,而是指对国家、社会、父母、朋友,任何一人、一事,答应了的话,就贯彻到底,永远不渝的诚心;对一事一物无不尽心者谓之“忠”;“信”,就是有信义。
孔子的“四教”表明,中国传统教育的宗旨是着眼于人的全面进步,强调要学习文化知识,但更注重德行。
孔子的学生子夏后来开门讲学,他贯彻孔子的教育宗旨,却被同学子游嘲笑。
子游曰:子夏之门人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抑末也;本之则无,如之何?子夏闻之曰:噫!言游过矣!君子之道,孰先传焉?孰后倦焉?譬诸草木,区以别矣!君子之道,焉可诬也?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今天的父母还有多少能认识到孩子学会洒扫、应对、进退的重要性?北宋著名史学家司马光说:“为人父母者,不患不慈,患于知爱而不知教也。
”这里的“教”强调的可不仅仅是学习文化知识,而是知书达礼,成人成才。
有人把培养孩子总结为两个三句话,我觉得很精辟,抄录如下,与大家共勉:【三句话培养好孩子】:1、孩子,爸妈没本事,你要靠自己;2、孩子,做事先做人,一定不能做伤害别人的事;3、孩子,撒开手闯吧,实在不行,回家还有饭吃。
【三句话害孩子】:1.宝贝,好好学习就行,其他爸爸妈妈来办;2、宝贝,记住不能吃亏;3、我告诉你,再不好好学习,长大没饭吃。
今年,一个朋友的孩子以择校生资格考入我校。
他带着孩子来办公室看我,说:“凭我俩多年的感情,你就把他当作自己的孩子来教育,送给你我放心!”我说:“感谢你的信任,校长要关心每一个孩子,何况是你的孩子。
只是我不敢保证把他培养成本科。
”他说:“我当然也看重他的学习成绩,但只要他尽力了,我就满意了,我更看重他是否成人。
”我感叹道:“没想到你这么懂教育。
你知道中国家长最喜欢对孩子说的一句话是什么吗?‘看看人家的孩子是怎么学的,好好向人家学习。
只要你把学习搞好了,其他都不用你管。
’这些家长眼里只有孩子的学习,只要孩子的成绩好就一切都好,只要出现一点波动就认为是天大的事。
如果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好,就认为是孩子的失败,成绩的优劣成为家长衡量孩子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
你能这么想,我真的很感谢你,家长都有你这样的认识,我们的教育环境就宽松了。
”朋友说:“我自身的经历告诉我,一个人的发展最重要的不是成绩而是做人。
我们身边因为家长只重成绩不重成长造成的人生悲剧太多了。
”我们谈到了市域内那些大家熟知的让人痛彻心扉的事例。
某清华大学毕业生,工作一年后被单位辞退,原因让你不可思议:生活不能自理。
某清华大学在校生,仅仅因为恋爱挫折,投湖自尽。
某医学硕士,专业水平很高,却无法临床行医,原因竟然是他无法和病人沟通,没说几句话,就会和病人吵起来。
我说:“许多家长们谈到这些,无不吹嘘不已,表示要重视孩子的成长,但转身面对子女的考试成绩时,就把那番感慨、感悟抛之脑后。
孩子成绩有进步,高兴吹嘘,盲目自信;孩子成绩有退步,呵斥打骂,痛哭流涕,好像到了世界末日。
”易中天先生对此的评述一针见血:“中国教育的目标是‘望子成龙’;标准是‘成王败寇’;方法是‘死记硬背’;手段是‘不断施压’,还美其名曰‘压力即动力’。
至于孩子们是否真实,是否善良,是否健康,是否快乐,没人去想,复制完成就了事。
最需要‘以人为本’的领域,却最不拿人当人,这真是一个奇迹!”XX年,在西安某商场工作的刘某因9岁儿子考试成绩不理想,将孩子殴打致死。
同年,一个 5岁小女孩因为没有背好唐诗,被“80后妈妈”谭某一顿暴打而结束了生命。
XX年,青海省大武镇年仅9岁的三年级学生夏斐,只因期末考试语文得79分,算术得82分(居全班第一),低于母亲规定语文、算术在90分以上的要求而被生母活活打死。
XX年,在杭州打工江苏泗阳人张某因为发现小女孩抄袭他人作业,用草绳勒住她的脖子吊打致死。
最疼爱子女的父母,却仅仅因为孩子的学习问题竟然亲手要了孩子的命!面对孩子无法适应社会的痛苦,面对孩子的死亡,父母们才真正领悟到生命比成绩更重要,成长比分数更重要,但对他们的孩子来说,这觉悟来得太晚了!美国教育家斯宾塞说:“身为父母,千万不能太看重孩子的考试分数,而应该注重孩子思维能力、学习方法的培养,尽量留住孩子最宝贵的兴趣与好奇心。
绝对不能用考试分数去判断一个孩子的优劣,更不能让孩子有以此为荣辱的意识。
”中国的教育,原本也不是这样的。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论语•述而》) 。
南怀瑾先生认为,“文”,包括知识、文章;“行”,不是指普通的操行,而是指一生事业的成果;“忠”,不是忠于某一个人,而是指对国家、社会、父母、朋友,任何一人、一事,答应了的话,就贯彻到底,永远不渝的诚心;对一事一物无不尽心者谓之“忠”;“信”,就是有信义。
孔子的“四教”表明,中国传统教育的宗旨是着眼于人的全面进步,强调要学习文化知识,但更注重德行。
孔子的学生子夏后来开门讲学,他贯彻孔子的教育宗旨,却被同学子游嘲笑。
子游曰:子夏之门人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抑末也;本之则无,如之何?子夏闻之曰:噫!言游过矣!君子之道,孰先传焉?孰后倦焉?譬诸草木,区以别矣!君子之道,焉可诬也?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今天的父母还有多少能认识到孩子学会洒扫、应对、进退的重要性?北宋著名史学家司马光说:“为人父母者,不患不慈,患于知爱而不知教也。
”这里的“教”强调的可不仅仅是学习文化知识,而是知书达礼,成人成才。
有人把培养孩子总结为两个三句话,我觉得很精辟,抄录如下,与大家共勉:【三句话培养好孩子】:1、孩子,爸妈没本事,你要靠自己;2、孩子,做事先做人,一定不能做伤害别人的事;3、孩子,撒开手闯吧,实在不行,回家还有饭吃。
【三句话害孩子】:1.宝贝,好好学习就行,其他爸爸妈妈来办;2、宝贝,记住不能吃亏;3、我告诉你,再不好好学习,长大没饭吃。
今年,一个朋友的孩子以择校生资格考入我校。
他带着孩子来办公室看我,说:“凭我俩多年的感情,你就把他当作自己的孩子来教育,送给你我放心!”我说:“感谢你的信任,校长要关心每一个孩子,何况是你的孩子。
只是我不敢保证把他培养成本科。
”他说:“我当然也看重他的学习成绩,但只要他尽力了,我就满意了,我更看重他是否成人。
”我感叹道:“没想到你这么懂教育。
你知道中国家长最喜欢对孩子说的一句话是什么吗?‘看看人家的孩子是怎么学的,好好向人家学习。
只要你把学习搞好了,其他都不用你管。
’这些家长眼里只有孩子的学习,只要孩子的成绩好就一切都好,只要出现一点波动就认为是天大的事。
如果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好,就认为是孩子的失败,成绩的优劣成为家长衡量孩子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
你能这么想,我真的很感谢你,家长都有你这样的认识,我们的教育环境就宽松了。
”朋友说:“我自身的经历告诉我,一个人的发展最重要的不是成绩而是做人。
我们身边因为家长只重成绩不重成长造成的人生悲剧太多了。
”我们谈到了市域内那些大家熟知的让人痛彻心扉的事例。
某清华大学毕业生,工作一年后被单位辞退,原因让你不可思议:生活不能自理。
某清华大学在校生,仅仅因为恋爱挫折,投湖自尽。
某医学硕士,专业水平很高,却无法临床行医,原因竟然是他无法和病人沟通,没说几句话,就会和病人吵起来。
我说:“许多家长们谈到这些,无不吹嘘不已,表示要重视孩子的成长,但转身面对子女的考试成绩时,就把那番感慨、感悟抛之脑后。
孩子成绩有进步,高兴吹嘘,盲目自信;孩子成绩有退步,呵斥打骂,痛哭流涕,好像到了世界末日。
”易中天先生对此的评述一针见血:“中国教育的目标是‘望子成龙’;标准是‘成王败寇’;方法是‘死记硬背’;手段是‘不断施压’,还美其名曰‘压力即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