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少数民族概况
黑龙江省情
黑龙江省情
地理地貌
黑龙江省位于中国东北部,是中国地理位置最北、纬度最高的省份,东西跨14个经度,南北跨10个纬度。北、东部与俄罗斯为界,西部与内蒙古自治区相邻,南部与吉林省接壤。全省土地总面积47.3万平方公里(含加格达奇和松岭区),仅次于新疆、西藏、内蒙古、青海、四川,居全国第6位。
黑龙江省的地形,大致是西北部、北部和东南部高,东北部、西南部低。西北部为北东—南两走向的大兴安岭山地,北部为北西—南东走向的小兴安岭山地,东部为北东—南西走向的张广才岭、老爷岭、完达山。兴安山地与东部山地的山前为台地,东北部为三江平原(包括兴凯湖平原),西部是松嫩平原。松嫩平原循着松花江谷地与三江平原一线相通。黑龙江省山地海拔高度大多在300米~1000米,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的58%;台地(海拔高度200米~350米)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的14%;平原(海拔高度50米~200米)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28%。地貌特征为“五山一水一草三分田”。黑龙江地区的现代地形,是在长期地质历史的演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历史沿革
大约四五万年前,古人类就已生息活动在黑龙江地区。早在先秦时代,肃慎、东胡、秽貊三大族系的部分先民,就已定居在黑龙江地
区。例如,夏商周时期,生息在黑龙江地区的先民有肃慎人和索离人等,并已向中原朝贡。公元前4—3世纪,夫余政权建立,地跨今黑龙江省东部和南部。秦以后,在黑龙江地区生息活动的先后有挹娄人、夫余人、鲜卑人、勿吉人和靺鞨人等。698年,粟末靺鞨人建立唐地方政权渤海国,最盛时辖5京15府62州,地跨今黑龙江东部和南部。713年,唐在渤海国设忽汗州都督府。726年,唐在黑水靺鞨(今黑龙江中下游、松花江下游地区)设黑水都督府。792年,唐设室韦都督府,地辖今黑龙江西部。辽归东京道管辖。1115年,生女真完颜部首领阿骨打,在击败辽军后称帝,国号大金,定都会宁府(今阿城市白城古城)。金朝在黑龙江流域的统治,以上京路下辖三路,即恤品路、胡里改路、蒲峪路;在两个地区设泰州和肇州。蒙古汗国灭金后(1234—1271年),设开元、南京两个万户府。元(1271—1368年)在辽阳行省下设开元路、水达达路,以及蒲峪路屯田万户府和肇州蒙古屯田万户府。明(1368—1644年)设奴儿干都司。清(1644—1911年)设黑龙江将军和吉林将军,管辖黑龙江地区。清末开禁后,关内大批汉族人移居黑龙江。民国以后(1912—1932年),以松花江为界设黑龙江省和吉林省。伪满洲国(1932—1945年)成立后,划分为龙江、滨江、牡丹江、黑河、北安、三江、东安、兴安省。解放战争时期,分为黑龙江、松江、嫩江、合江、绥宁五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设立黑龙江省(省会齐齐哈尔)和松江省(省会哈尔滨)。1954年,两省合并为黑龙江省,省会为哈尔滨市。
关于黑龙江省少数民族文化保护的思考
一
、
黑龙江省少数 民族文化保护取得 的成就
1 .黑龙 江省少 数 民族文 化保 护 机制 基本 建立 。黑 龙 江省 结合 贯彻 落 实 中央 民族 工作 会议 精 神 ,先 后 出台多项保护 少数 民族 文化发 展 的政 策 。例如 ,2 0 0 5年 ,省 民委 积极 协调 省 直有 关 部 门 ,以省 委 、省政 府 名义 ,制定 了 《 中共黑 龙江省 委黑 龙 江省人 民政府 关 于贯 彻 落实 中共 中 央 、国务 院 ( 于进 一 步 加强 关 民族工作,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 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的实施意见》 ,对黑龙江省少数民族文化发展 提 出了明确 的 目标和推进措 施 。在科学 的少数 民族文化 遗产保 护政策指 导下 ,黑 龙 江省 已经形 成 了省市县 少数 民族文化遗 产 的三级保 护体 系 ,把 少数 民族 文 化 保护 列 人 省委 、省 政府 工作 重 要 发展 目标 ,制定 计 划 ,成 立专 门工 作部 门 ,形 成保 护少数 民族 民问文化工 作机制及 相关文 件 、政策 ,并且 积极研 究 和探索保 护少 数 民族文化 遗产 的方式 方法 ,如设 立少数 民族文化 博物馆 等 。“ 十一 ” 五 期 间 ,黑 龙江 省少 数 民族博 物 馆共 计 2 5个 ,市级 、县 ( )级 、乡级 民族 文化 馆 7 市 7个 ,县级 民族 歌 舞 团 2个 ( 杜尔伯 特 蒙 古族 自 治县蒙 古族歌舞 团 、同江 市赫哲族 文工 团 ) ,市级 民族 图书 馆一 个 ( 牡丹 江 市 朝鲜 族 图 书馆 ) t l 。l , D',黑 龙江省 委 、省政 府将少数 民族文 化繁 荣发 展 纳入 全省 少 数 民族 事业 “ 二五 ” 规划 统 一部 署 ,推 动社 会 十 资源 向少数 民族 文化工作倾 斜 。近 年来 ,在省委 、省政府 的正确 领导下 ,在文化 主管部 门和各级 民委 及有
黑龙江区域少数民族多元文化的形成与传承
黑龙江区域少数民族多元文化的形成与传承
汪淑双
【摘要】无论是从历史上还是现在,黑龙江省一直都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的生产、生活较多的地区之一.从当前现有的少数民族中,主要包括满足、蒙古族、回族、朝鲜、柯尔克孜、鄂温克、鄂伦春和赫哲等10余个少数民族生活在黑龙江地区.少数民族凝聚了黑龙江区域少数民族多元文化,从少数民族多元文化的形成入手,探索其传承与发展路径,为本次研究奠定坚实基础.少数民族多元文化的形成依赖于历史文化形态与少数民族的生活印记,通过长时间的发展最终形成有价值的文化形态,也就形成了本民族文化.而对多元文化的传承,就是将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进行保护、传递与发展下去,其根本宗旨放在促进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与民族精神的传承上.
【期刊名称】《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8(039)001
【总页数】3页(P95-97)
【关键词】少数民族;多元文化;形成;传承
【作者】汪淑双
【作者单位】绥化学院, 黑龙江绥化 15206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95;D621.5
一、黑龙江区域少数民族多元文化概况
黑龙江少数民族多元文化形成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分析,从文化角度来看,原始文化诞生于1700年前,由生活在黑龙江东、西、南部地区的三大族系——肃慎、鲜卑、扶余三大族系合力创造,而在其后的1600年期间,黑龙江土著文化发展达到巅峰,以渤海文化和金源文化为主[1]。而后,黑龙江在金、元、明、清时期被实
施边缘化统治,由此产生了所谓的“北大荒”。各文化之间的相互碰撞、渗透与交流,从而在本地区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移民文化[2]。同时,这种新的文化氛围与文
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的艺术文化分析
2021 年 2 期总第607期
新一代New Generation
阅读与理解❻
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的艺术文化分析*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共建):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文化的风景美学研究(2019D061)
(黑河学院通识教育学院黑龙江黑河164300)
摘 要:东北地区的少数名族能歌善舞,他们可以通过歌声来对感情进行抒发,就如情歌和狩猎歌等,这些歌曲群众也是非常的喜
爱,在人们日常的生活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民歌在发展的过程中,东北地区少数民族民歌也在生产生活以及生存环境的变化过程
中逐渐的发生了改变。
关键词: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艺术文化
黑龙江流域地域非常的辽阔,江河纵横,森林茂盛,也是古 代各族体繁衍生息、发展壮大最为理想的场所。不论是当今还 是远古,生活在黑龙江流域的人们,都是以广阔的胸襟和独特 的方式对外来文化的接纳袁进而创建了黑龙江流域文明。 从古 至今,黑龙江就是一个多名族聚居的地区。历史上由于民族生 产力以及发展水平的差异,黑龙江流域各民族在漫长的进程中 将不平衡的发展状态呈现了出来,各少数民族其音乐文化源远 流长、丰富多样、各具特,使得黑龙江流域的少数民族的说唱音 乐也变得更加的丰富,就如鄂伦春族的摩苏昆以及达斡尔族的 乌春等,说唱音乐通常是用于历史、传说以及故事和文学讲唱 的一种艺术体裁,也是结合了文学、音乐以及表演的一种综合 艺术形式,并且这种音乐的功能主要是以叙述为主要,兼并着 抒情。在历史的长河中这些民族的文化形态,也将民族个性的 文化艺术形成了,同时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交叉融合,进而 形成了黑龙江少数民族独特的民族文化。
黑龙江省省情概况
黑龙江省省情概况
富饶美丽的黑龙江省,地处祖国的东北边疆。省名系由境内最大的河流黑龙江而得名,简称“黑”。她在祖国的版图上如同一只展翅腾飞的天鹅,形象地展现了她妖饶美丽的风姿。辽阔的地域,浩瀚的林海,密集的江河,肥沃的土地,富饶的资源,以及举世闻名的风光名胜,构成了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卷。
概况
地理位置和面积。黑龙江省是我国位置最北,纬度最高的省份。南起北纬43°26′,北至北纬53°33′,南北长约1120公里;西起东经121°11′,东至东经135°05′,东西宽约93 0公里。全省土地面积45.4万平方公里,仅次于新疆、西藏、内蒙古、青海、四川,居全国第六位。
悠久的历史。黑龙江省有悠久的历史,如果从哈尔滨阎家岗遗址出土的人类头骨化石的年代算起,远古人类活动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两万年。据文献记载,居住在黑龙江省地区的肃慎(息慎)、东胡等古代民族曾向中原传说中的虞舜和后来的周王朝呈献贡品。发祥于这片膏腴之地的靺鞨及其后裔女真和满族,先后建立了王朝。8世纪,靺鞨曷人建立渤海国,史称“海东盛国”。12世纪初,女真人建立了金朝,奄有中国北部大片土地,与南宋相对峙。以黑龙江省流域为“兴龙之地”的满族于17世纪入主中原,建立了最后一个统一全国的封建王朝。1 7世纪中叶以后,黑龙江地区各族人民反抗沙俄和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占领,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
行政区划。黑龙江省现辖13个地市,其中12个省辖市,1个行政公署,66个县(市),其中县级市19个;874个乡(镇),其中镇464个。省会设在哈尔滨市。
我国东北地区少数民族服饰分析
我国东北地区少数民族服饰分析
我国东北地区是一个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这里有蒙古族、鄂温克族、赫哲族、满族
等多个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有着独特的服饰文化,反映了他们丰富多彩的生活和文化传统。本文将就我国东北地区少数民族的服饰进行分析和介绍,希望能够更好地了解少数民
族的服饰文化。
蒙古族是东北地区的主要少数民族之一,他们的服饰多以蒙古袍、长靴和帽子为主要
特色。蒙古袍是蒙古族的传统服饰,一般采用羊毛或羊绒制成,质地柔软,保暖性能好。
蒙古袍的款式很多,有的长袍有长袖,有的短袍则没有袖子,但都有着鲜艳的颜色和精美
的图案,体现了蒙古族人的纯朴和豪放。蒙古族的长靴也是著名的传统服饰,一般采用皮
革制成,鞋面镶嵌着漂亮的刺绣,造型独特美观。蒙古族的帽子也是很有特色的,一般为
硬邦邦的帽子,通常是黑色的,饰有一些装饰品,非常有民族特色。
鄂温克族是东北地区的另一少数民族,他们的服饰以皮草为主要材料,反映了他们过
去以打猎为生的生活方式。鄂温克族的服饰注重保暖和耐穿度,因此他们的服饰多采用皮
草制作,不仅具有很强的保暖性能,而且还富有原始的美感。鄂温克族的服饰还注重装饰,常常在衣服上加入一些图案和装饰,体现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鄂温克族的
服饰还很注重实用性,常常在服饰上设计大口袋和挂钩,以方便携带各种生活用品。
赫哲族是东北地区的另一少数民族,他们的服饰以狩猎服为主要特色。赫哲族主要居
住在黑龙江流域,由于他们的过去主要以捕鱼和狩猎为生,因此他们的服饰多以皮草制成,既保暖又耐穿。赫哲族的服饰比较朴实,常常以素色为主,衣服上很少添加过多的装饰和
黑龙江独有的少数名族有哪些
黑龙江独有的少数名族有哪些
黑龙江,位于中国东北部,与俄罗斯联邦隔江相望。黑龙江是我国的重要能源基地和粮食生产基地。全省年平均气温为7°C~9°C,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短促而温热。年降水量在700毫米左右,夏季多雨、秋季少雨且凉爽,冬季寒冷、干燥、漫长。全省有少数民族39个(不含香港、澳门):蒙古族、满族、朝鲜族、达斡尔族、锡伯族等5个民族在黑龙江省分布较广;鄂伦春、赫哲族等6个民族在黑龙江省分布较少;鄂温克族(驯鹿)和达斡尔氏(鄂温克)两个族际通婚有分布但较少。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包括蒙古语、满语和通古斯语,以满族人使用的满语为主要语言;达斡尔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流域的部分地区;鄂伦春族是我国北方最大的狩猎民族之一。黑龙江地区还有满族人和达斡尔族人。少数民族名人有“东北三宝”之称的人参、貂皮(包括狐)和鹿茸;被称为"东方宝石”的珍珠也是黑龙江特产之一。黑龙江还居住着满(蒙)汉回等民族,以满族人居多,其中多数人在东北地区长期生活和工作。黑龙江在东北三省中。
浅析黑龙江省少数民族经济文化振兴发展
浅析黑龙江省少数民族经济文化振兴发展
发布时间:2021-06-18T08:07:51.077Z 来源:《中国经济评论》2021年第2期作者:李舒淇徐梦遥陈文静白艳飞
[导读] 满、朝鲜、蒙古、回4个民族人口超过10万,达斡尔族人口4.3万,其余5个民族人口不足万人。
哈尔滨商业大学 150000
摘要:黑龙江是一个拥有多种少数民族的边疆省份,面对复杂的民族构成,新时代的变化。本文对如何抓住机遇拓展黑龙江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渠道,如何加快经济文化发展提出了新建议。
关键词:少数民族,经济发展,黑龙江省
黑龙江省是一个多民族、散杂居的边疆省份。全省共有53个少数民族,人口近200万,占全省总人口的5.26%。其中世居本省的有满、朝鲜、蒙古、回、达斡尔、锡伯、赫哲、鄂伦春、鄂温克和柯尔克孜等10个少数民族。10个世居少数民族中,满、朝鲜、蒙古、回4个民族人口超过10万,达斡尔族人口4.3万,其余5个民族人口不足万人。
1个民族区(齐齐哈尔梅里斯达斡尔族区),69个民族乡镇,其中,满族乡(镇)24个、朝鲜族乡(镇)19个、蒙古族乡(镇)6个、达斡尔族乡3个、鄂伦春族乡5个、鄂温克族乡1个、赫哲族乡3个、联合民族乡(镇)8个。全省还认定少数民族聚居村680个。
复杂多样的民族在语言文化的相互影响下形成了独有的少数民族文化发展方式。本文旨在拓展黑龙江省少数民族发展渠道,提出经济文化发展新建议。
一、少数民族经济文化发展现状
(一)文化旅游方面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随着哈尔滨“哈尔滨啤酒节”、“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冰雪大世界”等旅游项目的成功举办。黑龙江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也开始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开发民族旅游文化资源。特别是近年来,国家大力倡导发展文化产业,黑龙江省各少数民族地区也在努力构建基于民族优势的旅游产业新格局。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黑河市爱辉区新生鄂伦春族乡新生村、讷河市兴旺鄂温克族乡索伦村/佳木斯市敖其镇赫哲族村等少数民族村落因地制宜,科学制定保护与开发规划,带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助推民族文化传承以及乡村振兴。
黑龙江少数民族特色民俗宁古塔满族的冰雪趣闻
黑龙江少数民族特色民俗宁古塔满族的冰雪趣闻
宁古塔满族人世世代代生活在冰天雪地的东北地区东北部。这里的年平均气温虽然略高于黑龙江省松花江、嫩江流域,但在半个世纪之前,每年有六七个月冰雪期,降雪量也远远超过江北与三江地区。可以说,这里的满族人及其先世女真人,是生活在冰雪之中,与冰雪为伍的。几千年的冰雪生活经历,使宁古塔人对冰雪情有独钟,不仅不惧怕冰雪严寒,而且摸索积累出让冰雪为我所用的许多好办法好经验。或是利用冰雪进行运输、狩猎,或是利用冰雪冷藏保鲜食物,或是利用冰雪健身、娱乐。
宁古塔地区冬天冰雪丰富,而且半个世纪前很少有污染,说冰雪晶莹、冰洁雪清是一点不过分的。缺水的村屯居民,用牛车把从江河挖出来的大大小小的冰块拉回家,堆放在屋外,随用随加热化开饮用。化雪饮用更是常事。那时的农家是家家都有大木槽或大盆的,选人畜不经过之处没落灰(实为少落灰)的雪装了一盆又一盆,放在屋地上或炕上融化,用来淘米洗菜,洗脸、洗身子、洗衣服、饮牲口。老辈子人都说过,宁古塔的女人好看的多,高鼻梁大眼睛有棱有角,脸盘子俊,连关里人都常说:宁古塔宁古塔,去一个回来俩。娶宁古塔的女人带回关里人人羡慕。按着宁古塔老辈子人的说法,就是因为宁古塔不仅风水好,冬天的雪都比别处的干净,女人们冬天常化雪水洗脸。
应该说宁古塔满族人是最早发明用冰雪冷藏保鲜食物的。冬天天短,宁古塔妇女们为了节省时间,常常一次做许多面食,或蒸或烙,粘面子的、白面的、两掺的(白面、粘面掺玉米面)、小米面、高粱米面的。在不生火的仓房(存放物品的简易小房),放一口、两口大缸,把晾透的干粮放进去,再用新鲜雪把缸填好,盖好缸盖,随吃随取。这样存放干粮一般可存放四五个月,一直到天气热起来。干粮不散不坏(发酵),而且加热蒸后照样新鲜。宁古塔地区多山,自中原南北朝时起,就是闻名全国的东北窝集部。窝集是女真语、满语中树木十分茂密的意思。古代史料上也写作勿吉、乌稽、渥吉等,山岭纵横,森林茂密,到处是野兽飞禽。直到一个世纪前狩猎依然是宁古塔人的主业,打获
黑龙江独有少数名族
黑龙江独有少数名族
自从古代,中国就有各种少数民族。在加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之前,黑龙江省原来就有许多
少数民族,而且有古老的文化和传统。
黑龙江的少数民族包括黑龙江蒙古族,黑龙江瑶族,黑龙江嘎拉族,黑龙江衔族,黑龙江
回族,黑龙江壮族,黑龙江维吾尔族等。其中,黑龙江蒙古族是黑龙江省最大的少数民族,数量大约达到一百万左右,在省内分布最广,沾染最深。黑龙江蒙古族有“以牛羊为家”的
特点,他们生活在蒙古草原上,他们拥有中国国家认可的正宗蒙古族文化,有正宗的蒙古
族服饰,正宗的蒙古族歌谣,正宗的蒙古族乐器,正宗的蒙古族语言,正宗的蒙古族烹饪。
黑龙江地处对外交流极其重要的位置,古代便有外国客商来此停留或营商。他们繁衍生息,形成了多样化的民族。黑龙江瑶族、黑龙江嘎拉族等是外来民族,他们保留了传统服饰和
文化,在这里游牧,做手工艺品,熔铸马蹄铃,这得益于黑龙江省频繁的历史联系和地缘优势。
黑龙江的少数民族虽然占数量较少,但属于中华民族的一部分,拥有着传承千年的古老文化,是中国的宝贵财富和多元文化的表现。也让世界看到中国民族文明的多彩。
黑龙江省概况简介导游词
省概况简介
各位朋友:
欢迎你们来省旅游。省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无论是哪个季节来,您都会享受到各具特色的旅游。茫茫的林海雪原、浩瀚的原始森林、绿茵千里的湿地草原、神秘地大界江、五彩缤纷地秋季“五花山”,会使您领略到省风光的自然、粗犷、古朴与绮丽,感受到回归大自然、融入大自然的崇高境界。
翻开中华人民国地图,在东北地域有一块形似奋飞的天鹅的版图,这就是富饶美丽的省。省因境最大的河流“”而得名,简称“黑”。
省位于东北边陲,是我国位置最北、纬度最高、太阳升起最早的省份。最北端在漠河一带,纬度超过了53°,它是中国最接近北极圈(66°31’)的地方,农历夏至时和冬至时,在这里可以看到北极圈的极昼极夜现象,因此被称为“中国的北极”。东端位置在抚远县东乌里江和汇流处乌镇,被称为“第一镇”,是我国太阳升起最早的地方,因此有中国“东极”之称。东部隔、乌里江与俄罗斯相望。西部与毗邻。南部与省接壤。
面积为45.4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4.7%,仅次于新疆、、、、,居全国第六位,有效利用面积居全国之首。属温带、寒带之间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在-4至5摄氏度。
省地势北高东低,地形复杂多样。地形特点可概括为五山、一水、一草、三分田。山地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53.2%。大兴安岭山地,被称为“绿色长城”。小兴安岭山地,被誉为红松的故乡。东南部山地,包括广才岭、老爷岭和完达山等山地。全省林业经营总面积312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41.9%,森林资源面积、木材总蓄积量和木材产量均居全国首位,是国家最重要的国有林区和最大的木材生产基地。
黑龙江省少数民族图书文献资源整理与保护
黑龙江省少数民族图书文献资源整理与保护
【摘要】
黑龙江省是中国少数民族聚居地之一,少数民族文化博大精深。
由于历史原因和社会发展,黑龙江省少数民族图书文献资源面临着整
理与保护的挑战。本文从现状分析、整理工作、保护措施、利用情况
和未来发展等方面展开探讨,突出了保护与利用的重要性。通过对现
有资源的整理、数字化和网络化,可以更好地保存和传承少数民族文化,丰富和完善相关资料,为跨民族交流和文化传播提供更有力的支撑。未来工作需要加强政策支持、技术投入和人才培养,促进资源的
全面利用和共享,推动黑龙江省少数民族图书文献资源事业持续发展,实现文化多样性和共同繁荣。
【关键词】
黑龙江省、少数民族、图书、文献资源、整理、保护、利用、发展、重要性、工作展望、总结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黑龙江省地处中国东北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较为集中的省
份之一,拥有着丰富多样的少数民族文化。随着社会发展和文化交流
的加深,一些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面临着丧失和衰退的风险。而少数民
族的图书文献资源作为传承和保护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当前,黑龙江省少数民族图书文献资源整理与保护工作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难,比如资源分散、整理不规范、保护措施不足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使得大量宝贵的文献资源无法得到有效利用。
开展黑龙江省少数民族图书文献资源整理与保护工作,对于弘扬民族文化、促进文化交流、保护国家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这些资源进行整理、保护和利用,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黑龙江省少数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民族团结和文化交流,推动我国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
2023年导游科目五面试导游词— 黑龙江省:黑龙江概况
导游科目五面试导游词--黑龙江省:黑龙江概况
黑龙江导游词(中文+英文)
景点讲解
1.中文类景点讲解内容:
(1)黑龙江省概况(2)哈尔滨太阳岛风景区(3)黑河市五大连池风景区(4)牡丹江镜泊湖风景名胜区(5)伊春汤旺河林海奇石风景区(6)大兴安岭漠河北极村旅游区(7)森工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8)森工雪乡旅游风景区(9)哈尔滨中央欧陆风情旅游区(中央大街)(10)伏尔加庄园(11)极乐寺(12)阿城金源文化旅游区
2.外语类景点讲解内容:
(1)黑龙江省概况(2)哈尔滨太阳岛风景区(3)哈尔滨中央欧陆风情旅游区(中央大街)(4)极乐寺(5)阿城金源文化旅游区
黑龙江概况各位游客朋友,欢迎各位到黑龙江省来旅游观光。黑龙江省位于中国东北部,是中国位置最北、纬度最高的省份,北、东部与俄罗斯隔江相望,西部与内蒙古自治区相邻,南部与吉林省接
壤。黑龙江省因境内最大的河流黑龙江而得名。全省面积46万多平方千米,人口3800万,辖13地市,65个县区(县级市),省会驻地哈尔滨。黑龙江省是一个多民族省份,除汉族外,还有53个少数民族,人口近200万人。主要有满、回、朝鲜、蒙古、达斡尔、锡伯、鄂伦春、赫哲、鄂温克、柯尔克孜等10个民族。
各位游客朋友,黑龙江省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早在远古时期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现已发现新、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多处。我国古代文献对黑龙江地区的记载,可以追溯到传说中的壳舜禹时期。西周年间,居住在这里的肃慎民族就已经开始臣服并纳贡于中原王朝。战国、秦、汉时期,在今黑龙江省东部地区,以宁安为中心建立了真番郡。肃慎,汉代时称为挹娄,北魏时称勿吉,隋唐时称蛛鞠,辽、金时称女真,清代起改称满族。自唐代以后,历代王朝均派官员在黑龙江地区任职。17世纪中叶,沙皇俄国人侵黑龙江流域,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沙皇俄国通过武力逼迫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的中俄《瓒辉条约》和《北京条约》,割据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100多万平方千米的中国领土。20世纪三四十年代,黑龙江省又遭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长达14年之久。17世纪以来,黑龙江人民在同沙俄和日本侵略者的斗争中,留下了漠河古城岛(雅克萨之战古战场)、依兰靖边营要塞和泰来江桥等多处抗战、抗联遗址。1946年,黑龙江省获得解放,是全国解放最早的省份之一。
黑龙江独有的少数民族
黑龙江省有满族、朝鲜族、蒙古族、回族、达斡尔族、锡伯族、赫哲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和柯尔克孜族等少数民族。
1、满族:由于历史的原因,满族散居全国各地,以居住在辽宁省的为最多,其他散居在吉林、黑龙江、河北等省区。
2、朝鲜族:主要分布在吉林、黑龙江、辽宁东北三省,集中居住于图们江、鸭绿江、牡丹江、松花江及辽河、浑河等流域。
3、蒙古族:传统游牧民族。蒙古最初只是蒙古诸部落中的一个以东胡为族源的部落所使用的名称,后来逐渐吸收和融合了聚居于漠北地区的森林狩猎和草原游牧部落,发展成为这些部落的共同名称。
4、回族:回族的族源可以追溯到唐代,学术界通常认为回族大致形成于明代,而元代是回族形成的准备时期,明代是回回民族最终形成的时期。
5、达斡尔族:达斡尔族居住地最早记载为讨浯儿河(今洮儿河),明初迁往黑龙江以北。达斡尔族有自己的语言,原文字已丢失,现使用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文字,现在达斡尔族也通晓汉语并会书写汉文。
黑龙江省回族
作者: 麻秀荣
出版物刊名: 宁夏社会科学
页码: 59-64页
主题词: 回族学生;少数民族;回民;清真寺;伊斯兰教;多民族;黑龙江省;民国年间;公元;乾隆
摘要: <正> 黑龙江是一个多民族居住的省份。1953年省内有24个少数民族成份,总人口96.8万,其中回族42307万人;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有34个少数民族成份,总人口增至108.8万,其中回族79976人;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有46个少数民族成份,人口为161.4万,其中回族为126372人,分居省内各城镇。黑龙江省回族主要分布在哈尔滨、齐齐哈尔、伊春、鹤岗、佳木斯、牡丹江、双鸭山、大庆等市及阿城等县。约95%的人口散居在省内各城镇,5%左右的人口居住在农村,城市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龙江少数民族概况
中广网2007-07-20 [打印本页] [字号大中小] [关闭]
黑龙江省是一个多民族、散杂居边疆省份,全省共有53个
少数民族,人口近200万,占全省总人口的5.26%。其中世居本省的
有满、朝鲜、蒙古、回、达斡尔、锡伯、赫哲、鄂伦春、鄂温克和柯
尔克孜等1 0少数个民族。10个世居少数民族中,满、朝鲜、蒙古、回4个民族人口超过10万,达斡尔族人口4.3万,其余5个民族人
口不足万人。赫哲族有3910人,黑龙江省独有民族,鄂伦春族3871人,占全国鄂伦春族人口的52%。满族、回族普遍使用汉语文;朝鲜族、蒙古族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大多数人通用汉语文;达斡尔、鄂伦春、鄂温克、赫哲族有本民族语言,没有文字,普遍使用汉语文;其他43个少数民族大部分是在黑龙江开发和建设中,从外地调入、
分配、转业、移居而来的,大多通用汉语言文字。少数民族人口按城
乡比例划分,人口居住在城市和县镇的占27.3%;居住在农村的占72.7%。按民族地区和散居比例划分,居住在自治地方、民族区、民
族乡镇的占39.9%,散居人口占60.1%。黑龙江省建有1个自治县(杜
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1个民族区(齐齐哈尔梅里斯达斡尔族区),
69个民族乡镇,其中,满族乡(镇)24个、朝鲜族乡(镇)19个、蒙古
族乡(镇)6个、达斡尔族乡3个、鄂伦春族乡5个、鄂温克族乡1个、赫哲族乡3个、联合民族乡(镇)8个。全省还认定少数民族聚居村680个。2005年,民族工作为富民、强省、兴边、睦邻,构建和谐龙江做出了积极贡献。黑龙江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事业有了较快发展,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民族地区初步建立了多元经济结构,种植业、畜牧业已成为民族地区的基础产业。全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占有耕地3973万公顷,人均0.37公顷,高于全省农民平均水平。中央免收农业税政策,极大地调动了民族地区种粮积极性。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事业有了较快发展。2005年末,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和69个民族乡(镇)生产总值分别为23.5亿元和110亿元,比2000年分别增长135%和34%。自治县财政一般性预算收人1.34亿元,是2000年的4.4倍。680个民族村人均收入3297元,高于全省农村人均收入76元,是2000年的1.38倍。各级政府十分重视民族教育。鄂伦春族、赫哲族等少数民族的中小学大部分进入规范化学校行列,鄂伦春族、赫哲族、鄂温克族、柯尔克孜族完成了“普九”任务。普通高校对少数民族考生录取政策的深入落实,使一大批少数民族学生进入了高校学习。少数民族医疗卫生条件有较大改善,少数民族人口素质不断提高,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民族语文、出版、新闻、广播事业不断发展。
来源:东北网责编:张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