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介入手术患者心理护理分析论文

合集下载

心内科介入术患者心理护理的影响作用分析

心内科介入术患者心理护理的影响作用分析

心内科介入术患者心理护理的影响作用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心内科介入术患者的心理情况,并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其心理状态的影响。

方法选择来我院就诊的60例心内科介入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分60例患者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每组30例,其中,对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

结果在护理干预后,对照组和实验组干预前Zung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分别为51.7±9.4分和40.5±8.6分。

护理满意度上,试组平均满意度评分为95.4±16.8,对照组的平均满意度评分为79.6±16.5,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对心内科介入术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能够有效改善这些患者的心理状况,提高了护理的满意度,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心内科介入术;心理护理;影响心血管病的介入治疗兴起于上个世纪的70年代,经过40余年的发展,介入治疗的设备器材、技术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进一步提高了介入治疗安全性和有效性。

心内科介入术的产生与发展大大提高了对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的急诊救治率,挽救了更多患者的生命。

急性冠脉综合症是一种身心疾病,心理健康因素在其发生、发展及其预后各方面都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因此,心理护理对心内科介入术患者的影响不可或缺。

我院对60例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并且对其进行积极的心理干预和心理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以2008年1月—2009年12月来我院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这60例患者的诊断都与第四届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上的诊断标准相符合,并且在治疗中得到证实。

60例患者中,男性38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为35.4岁。

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胸闷、胸骨后压榨性疼痛、气促等,患者经过休息或者服用相应药物后症状不能完全缓解。

浅析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的不良情绪及心理护理

浅析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的不良情绪及心理护理

浅析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的不良情绪及心理护理心血管病是指发生在心血管系统中的各种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心肌梗死等。

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方式,包括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起搏器植入术等。

患者在接受介入治疗时往往会产生不良情绪和心理问题。

进行心理护理对于患者的康复十分重要。

本文将对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的不良情绪及心理护理进行浅析。

一、不良情绪1. 焦虑和恐惧接受心血管病介入治疗的患者往往会出现焦虑和恐惧情绪。

这些情绪主要源于对治疗过程的不了解和对治疗结果的担忧。

他们担心手术风险、治疗效果、术后恢复等问题,从而产生焦虑和恐惧。

2. 抑郁和消沉一些患者在接受心血管病介入治疗后会出现抑郁和消沉的情绪。

这些情绪可能由于患者对疾病的负面情绪、对生活的悲观态度以及对未来的担忧而产生。

3. 自卑和自妒一些患者在接受介入治疗后会产生自卑和自妒情绪。

他们可能会觉得自己比其他人更加不幸,觉得自己的生活质量受到了影响,从而产生自卑和自妒的情绪。

二、心理护理1. 科学解释对于患者产生的焦虑和恐惧,医护人员可以采取科学的方式进行解释。

他们可以向患者详细介绍治疗过程、风险和效果,让患者了解治疗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从而减轻他们的焦虑和恐惧。

2. 情绪疏导对于患者的抑郁和消沉情绪,医护人员可以通过情绪疏导的方式进行干预。

他们可以采取倾听、安慰、鼓励等方式,引导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和治疗过程,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

3. 心理支持对于患者的自卑和自妒情绪,医护人员可以提供心理支持。

他们可以通过与患者交流、开展心理疏导等方式,帮助患者树立自信心,调整心态,建立积极的生活态度。

患者的家人和社会支持也是十分重要的。

他们应该给予患者充分的关心和爱护,帮助他们度过难关,重拾信心,积极面对治疗和康复。

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的不良情绪及心理护理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医护人员应该充分重视患者的心理健康,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心理护理,使患者尽快走出心理困境,积极面对治疗和康复。

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的不良情绪及心理护理

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的不良情绪及心理护理

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的不良情绪及心理护理本文分析我院收治的120例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表现出来的不良情绪特点,并分析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

研究结果表明,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中急诊介入手术患者和择期手术患者的心理特点表现是不一样,具备着不同的不良情绪反应,相应的心理护理工作也就应该有针对性的进行优化,切实提升心理护理的有效性。

【关键詞】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不良情绪;心理护理Cardiovascular interventional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adverse emo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careLIU Xiao-rui(Zhengzhou people’s hospital,Henan Zhengzhou 450000,China)随着当今社会的不断发展,心血管病的治疗也得到了较好的提升,具体到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相应的护理模式也得到了较好的优化。

当前的护理工作不仅仅局限于临床生理护理以及医疗护理,而对于心理护理同样有了较深的研究,尤其是对于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更是需要重点加强心理护理的研究,了解其不良情绪表现,促使其能够更好地接受临床治疗。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文主要针对我院2013年2月到2015年10月间收治的120例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患者为69例,女性患者为51例;该120例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中急诊介入手術患者为58例,择期手术患者为62例。

1.2 研究方法基于该120例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全面分析,并且针对这些不良情绪特点进行归类,在此基础上,较好的探究相应的心理护理手段,提升护理水平。

2 结果分析120例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的心理特点发现,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中急诊介入手术患者和择期手术患者的心理特点表现是不一样,其具备着不同的不良情绪反应,具体的不良情绪表现如下。

急性心梗介入治疗术后应用心理护理的效果分析

急性心梗介入治疗术后应用心理护理的效果分析

急性心梗介入治疗术后应用心理护理的效果分析【摘要】急性心梗是一种常见并且危险的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在救治患者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术后的心理护理同样不容忽视。

本文旨在探讨急性心梗介入治疗术后应用心理护理的效果。

通过分析心理护理对心梗患者的作用、方法与技巧、对术后恢复的影响以及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可以发现心理护理对患者的重要性。

评估心理护理的效果将有助于揭示其对患者的正面影响。

结论部分指出心理护理将成为未来心血管病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并展望了心理护理的发展前景。

通过加强心理护理,可以更全面地促进心梗患者的康复和心理健康,提高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急性心梗、介入治疗、心理护理、效果分析、心血管病、恢复、临床实践、评估、重要性、发展前景1. 引言1.1 研究背景急性心梗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冠心病的一种严重表现。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介入治疗已成为急性心梗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

心梗患者在接受介入治疗后往往面临着身心双重的挑战。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不仅需要面对疾病本身带来的身体痛苦,还需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焦虑情绪。

对急性心梗介入治疗术后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对心理护理在急性心梗介入治疗术后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可以更好地了解心理护理对患者的作用,探讨心理护理的方法与技巧,分析心理护理对术后恢复的影响,并评估心理护理的效果。

通过对心理护理的实际应用和效果的分析,可以进一步认识到心理护理在急性心梗介入治疗术后中的重要性,为未来心血管病患者提供更加全面和有效的治疗手段。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探究急性心梗介入治疗术后应用心理护理的效果,评估心理护理在心梗患者恢复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

通过深入研究心理护理方法与技巧,分析心理护理对术后患者身心状态的影响,探讨心理护理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情况。

本研究旨在为临床医生和护士提供更准确的指导,以优化急性心梗患者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为未来心血管病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急性心梗介入治疗术后应用心理护理的效果分析

急性心梗介入治疗术后应用心理护理的效果分析

急性心梗介入治疗术后应用心理护理的效果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急性心梗介入治疗术后心理护理的重要性日益被重视,它不仅可以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还可以促进患者的身心康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对急性心梗介入治疗术后心理护理的效果进行分析,有助于全面了解心理护理在患者康复中的作用,从而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的明确,无疑将为后续研究奠定扎实的基础。

1.2 研究目的急性心梗介入治疗术后心理护理的研究目的在于探讨心理护理对患者康复的效果,评估心理护理在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预防并发症方面的作用,为临床医疗工作者提供更有效的护理指导,进一步完善急性心梗患者的综合治疗方案。

通过分析心理护理在急性心梗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可以促进患者心理健康,减轻其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护理服务,最终实现患者的身心健康。

本研究旨在探讨急性心梗介入治疗术后心理护理的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和丰富经验,促进心脏病患者的康复和生存质量提高。

1.3 研究意义心理护理在急性心梗介入治疗术后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心理护理能够帮助患者缓解手术后的焦虑和恐惧情绪,提高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情绪稳定性,有利于患者更好地应对术后康复过程中的种种挑战。

心理护理能够促进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和理解,增强患者对疾病的控制感和依从性,有助于患者更好地遵循医生的治疗建议和生活方式改变,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心理护理还能够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应对机制和心理应激调节能力,减少患者在康复过程中的心理负担和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活满意度。

研究急性心梗介入治疗术后心理护理的效果不仅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康复率和存活率,还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推广价值。

2. 正文2.1 急性心梗介入治疗术后心理护理的定义急性心梗介入治疗术后心理护理是指针对急性心梗患者在接受介入治疗后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和需求所进行的专门护理措施。

心理护理对心内科介入术患者影响分析

心理护理对心内科介入术患者影响分析

心理护理对心内科介入术患者影响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心内科介入术患者的心理情况,并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其心理状态的影响。

方法:选择60例我院心内科介入术患者,对照组30例予以常规护理,试验组30例予以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结果:在护理干预后,对照组和试验组干预前zung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分别为51.7±9.4分和40.5±8.6分,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护理干预后,对照组和试验组干预前zung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分别为51.7±9.4分和40.5±8.6分,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在护理满意度上,两组患者在干预后有统计学差异,试验组平均满意度评分95.4±16.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6±16.5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显示两组在干预前sas分值及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分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实验组干预后sas分值和满意度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明显。

3 讨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是冠心病的一种,为慢性疾病,所以acs患者自我认为疾病不能治愈,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

在发病后特别是住院的acs患者,对于医院环境感到陌生,对医务工作者处于不信任的心理,所以心理有失落感和陌生感。

这就需要我们医务工作者对他们进行疾病的讲解,对他们的住院生活进行关心,指导他们如何配合治疗。

尽量缩短其与医务人员之间的距离。

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身上普遍存在着焦虑和抑郁情绪。

目前已知焦虑是人体对负性情绪的一种防御反应,具体就是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对于即将发生的手术治疗感到是某种“危险”或“威胁”,从而产生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对疾病的预后造成极大的障碍。

有文献报道冠心病介入诊治术前病人的担心、焦虑程度明显高于正常人[2]。

而抑郁是一种闷闷不乐、忧愁压抑的消极心理,可导致躯体功能明显下降,患病率、复发率升高,死亡率上升等。

心脏介入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

心脏介入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

心脏介入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摘要】目的通过对心脏介入手术患者实施围术期心理护理,使其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手术、治疗、护理而达到预期效果。

方法对188例心脏介入手术治疗患者存在心理问题实施围术期心理护理。

结果患者不良心理问题得到及时干预,积极配合手术、治疗、护理,治疗效果达到预期目标。

结论针对心脏介入手术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采用有效护理方法使患者达到良好治疗效果。

【关键词】心脏介入手术心理护理患者【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4-0192-02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心脏介入手术是目前诊断和(或)治疗心脏病较先进的重要手段。

由于对介入诊疗知识的不了解以及手术本身的刺激,几乎所有病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所以心脏介入手术患者围术期心理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科自2013年7月-2014年2月共进行心脏介入手术188例,通过针对围术期的心理护理干预,使患者以良好的心态配合手术、治疗和护理,为获得理想治疗效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 临床资料2013年7月至2014年2月心脏介入手术患者188例,其中男109例,女79例,年龄(35-73)岁,平均54岁;医保患者173例,自费患者15例。

2 方法主要采取围术期健康教育方式。

由业务能力强,经验丰富,善于交流的责任护士对病人现存的和潜在的心理问题进行沟通、指导,此过程贯穿于整个围术期,并与导管室护士提前沟通,明确每位手术患者的主要心理问题,保证在术中做好相应心理护理。

2.1 术前心理护理2.1.1 热情接待新入院患者,详细介绍住院环境、手术医师、责任护士,以及本病区的医疗护理水平,尽快消除患者的恐惧,给予热心周到的护理,获取患者的最大信任,为心理干预打下良好的基础。

2.1.2 介绍手术情况,消除患者对手术的疑虑和恐惧,大多数患者不了解介入手术,有恐惧不安、焦虑心理,担心手术是否成功及疾病的预后和转轨。

有的期望过高,对可能产生的并发症没有充分思想准备,我们应向患者简单介绍大致的手术过程,告知其创伤很小,只在穿刺局部应用麻药,且术中保持清醒。

急性心梗介入治疗术后应用心理护理的效果分析

急性心梗介入治疗术后应用心理护理的效果分析

急性心梗介入治疗术后应用心理护理的效果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急性心梗是心脏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是指由于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导致的心肌缺血、缺氧、坏死的急性病变。

急性心梗的发生给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带来了严重影响,不仅会影响患者的身体功能,还会对其心理状态产生不良影响。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急性心梗的介入治疗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介入治疗对于患者的康复效果非常显著,但是患者在手术后往往会出现焦虑、恐惧、抑郁等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会影响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

对急性心梗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科学合理的心理护理措施,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恐惧情绪,增强患者的康复信心,提高治疗效果,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对急性心梗介入治疗术后应用心理护理的效果进行深入分析,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急性心梗介入治疗术后应用心理护理的效果,旨在通过分析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探讨心理护理的内容、方法以及效果,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通过研究,我们希望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心理护理在急性心梗患者中的应用情况,评估其对患者康复的影响,并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深入挖掘心理护理在急性心梗治疗中的重要性,我们也将为未来的相关研究方向提供启示,促进该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我们希望可以为提高急性心梗患者的心理康复水平,促进其身心健康做出贡献。

1.3 研究意义急性心梗是一种常见且危险的心血管疾病,对患者的心理健康产生了严重影响。

急性心梗介入治疗术后应用心理护理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心理护理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恐惧和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康复。

通过对心理护理的效果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其在急性心梗治疗中的作用和价值,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

研究在这一领域的意义不仅在于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还有助于全面提升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延长患者的寿命。

对急性心梗介入治疗术后应用心理护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实践意义和社会影响,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

急性心梗介入治疗术后应用心理护理的效果分析

急性心梗介入治疗术后应用心理护理的效果分析

急性心梗介入治疗术后应用心理护理的效果分析急性心梗是一种危及生命的严重疾病,介入性治疗已成为目前治疗急性心梗的主要方法。

然而,由于心梗的危险性和治疗的复杂性,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精神情绪上的问题。

因此,在急性心梗介入治疗术后,应用心理护理对患者的恢复和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心理护理的目的和作用心理护理是一种针对患者的情绪和心理健康状况实施的、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心理护理的目的是帮助患者正确理解和应对疾病的影响,减轻患者的不安和恐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在急性心梗介入治疗中,心理护理可以起到以下作用:1、缓解焦虑和痛苦:急性心梗是一种危险性很高的疾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焦虑和痛苦的情绪反应。

通过心理护理,医护人员可以通过言语和非言语的方式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促进患者情绪上的舒缓,减轻患者的痛苦和不适。

2、提高治疗效果:心理护理可以帮助医护人员了解患者的情绪和心理状况,更好地制定治疗计划和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3、促进康复:心理护理可以帮助患者形成积极的心态和正确的康复观念,促进患者康复。

1、情绪支持:在急性心梗介入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应该给予患者足够的情感支持,让患者感受到医护人员的关心和关怀。

通过电话、视频和面对面的方式,医护人员可以与患者保持联系,询问患者的情况,鼓励患者按时吃药、定期复查等。

2、信息解释:在急性心梗介入治疗中,一些患者会对治疗过程中的种种操作和器械感到恐惧和不理解。

医护人员应该及时向患者解释相关治疗内容和程序,让患者对治疗有更清晰的认识。

3、心理支持:在急性心梗介入治疗中,患者经常会出现情绪波动,医护人员应该及时向患者提供心理支持,鼓励患者积极面对治疗和康复的过程。

4、解除恐惧:医护人员应该耐心听取患者的疑虑和不安,通过详细解释和安排,让患者明确自己的治疗和康复计划,从而有效地减轻患者的恐惧和不安。

三、心理护理的效果急性心梗介入治疗术后应用心理护理,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健康。

浅析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的不良情绪及心理护理

浅析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的不良情绪及心理护理

浅析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的不良情绪及心理护理心血管病是一类危害极大的疾病,是由于心血管系统的发育畸形、炎症、血流动力学异常、心肌病变或肺循环疾病等引起的一系列疾病。

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是目前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它能够缓解患者的症状、改善生活质量,甚至延长生命。

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往往会伴随着不良情绪和心理问题,这不仅会影响患者的康复,甚至可能引发一些并发症。

对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就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的不良情绪及心理护理进行浅析。

一、不良情绪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容易产生焦虑、恐惧、抑郁等不良情绪。

首先是焦虑,患者因为担心手术过程的疼痛和风险,担心手术后的恢复和康复情况,也担心手术后可能会出现的并发症等,这些都会导致患者的焦虑情绪。

其次是恐惧,很多患者对手术过程可能会感到害怕,尤其是那些首次接受心血管介入治疗的患者,他们可能对手术的整个过程和结果都心存恐惧。

再次是抑郁,一些长期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在接受心血管介入治疗时会感到失落和沮丧,他们担心手术后的生活质量和社会角色的改变,这些都会导致抑郁情绪的产生。

二、心理护理针对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的不良情绪,医护人员应该采取一些措施进行心理护理,帮助患者缓解不良情绪,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患者康复。

医护人员应该进行心理疏导,通过与患者的交谈和沟通,了解患者的内心真实想法,指导患者正确对待手术,增加患者对手术的认识和了解,减少不必要的恐惧和焦虑。

医护人员应该进行心理干预,采用各种方法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恐惧和抑郁情绪,如放松训练、音乐疗法、认知疗法等,让患者在手术前能够保持平静和放松的状态,有利于手术的进行和患者的康复。

医护人员应该进行心理支持,帮助患者建立信心,增强康复意志,从而更好地应对手术后的康复过程。

医护人员还应该关注患者的心理需求,提供亲切、耐心和细心的护理服务,使患者感到温暖和关爱,从而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

介入手术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

介入手术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

介入手术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摘要】目的对介入手术患者的心理进行分析并对护理进行探讨,归纳总结,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至2012年9月介入手术患者32例,通过对患者术前、术后的心理进行分析,在次基础上有针对性的进行护理。

结果通过对患者的心理进行分析和心理护理疏导,消除患者的心理压力,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手术完成顺利。

结论对介入患者的心理进行分析,有效的实施心理疏导,缓解和消除了患者的心理压力,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接受治疗,不但顺利的完成了介入手术,而且减少了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使治疗效果更为显著。

【关键词】饮食;运动;代谢综合征;社区;干预接受介入治疗的癌症患者,除了面对死亡带来极大的压力和恐惧外还要忍受癌症疼痛和治疗疼痛,在护理患者过程中,根据患者各种心理变化进行分析,实施有效的心理咨询让患者消除精神压力,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配合治疗,减少术中并发症,对患者正确的心理分析,得到的护理,能更好地发挥治疗。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6月至2012年9月介入手术患者32例,其中男17例,女15例。

年龄34~64,平均年龄(42.5±2.3)岁。

1.2 方法1.2.1 介入手术患者的心理表现恐惧焦虑类型常见的心理表现在患者渴望生的欲望强烈,一线希望都不放弃,各种治疗都想试试,但缺乏一定的医学知识,担心介入过程疼痛、出血,退化和其他问题,这样的患者往往会焦虑和恐惧。

悲观绝望型主要表现在被诊断出患有癌症晚期的患者,由于长期的疾病,使他们在精神、心理受到不同程度的刺激,或通过手术化疗一段时间的临床治疗,效果不显著的患者。

患者的身体素质差,心情非常沮丧,忧郁、多沉默不语,失去信心治疗,一些人甚至拒绝治疗。

1.2.2 采取的措施加强医患之间的沟通。

术前同患者认真的进行谈话。

介绍干预过程及意义,并评论介入治疗方法和药物注射效果,不良反应和预后,耐心倾听患者和家属提出的问题,热情给解决方案和安慰。

浅析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的不良情绪及心理护理

浅析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的不良情绪及心理护理

浅析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的不良情绪及心理护理心血管病是一类常见的慢性疾病,在世界范围内造成了巨大的健康负担,也对患者生活和心理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心血管介入治疗是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和提高治疗效果。

然而,在介入治疗中,患者也会面临很多不良情绪和心理问题,需要及时进行护理和干预,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心血管介入治疗是一种高风险的治疗方法,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承受很多身体上和心理上的压力。

首先,患者可能会感到非常紧张和恐惧,担心治疗过程中出现意外或不良反应。

其次,手术前和后的疼痛和不适会影响患者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导致患者情绪低落,失眠和焦虑等症状。

此外,治疗后的随访、用药和饮食管理等也需要患者的积极配合,这对患者的心理和生活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对于这些不良情绪和心理问题,医护人员可以采取多种方法进行护理和干预,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首先,医护人员应该在治疗前向患者详细介绍治疗的过程和注意事项,让患者了解治疗的风险和效果,减轻患者的紧张和恐惧感。

在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应该及时安慰、鼓励和支持患者,让患者感受到安全和信任。

其次,对于患者的疼痛和不适,医护人员需要提供及时有效的疼痛缓解措施,例如输液、药物等,缓解患者的痛苦感,同时也需要关注患者的情绪和心理状态,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安慰。

此外,医护人员还可以通过音乐疗法、描绘美好景象等方式来缓解患者的焦虑和压力,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最后,对于治疗后的随访、用药和饮食管理等问题,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解释和指导,让患者了解治疗后的注意事项和需要遵守的规定,提醒患者及时进行复诊和咨询,以及必要的心理咨询和支持。

总之,心血管介入治疗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和提高治疗效果,但也需要医护人员给予足够的关注和护理,提供必要的心理和情感支持,让患者能够及时、有效地应对不良情绪和心理问题,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心脏介入患者的心理护理

心脏介入患者的心理护理

心脏介入患者的心理护理资料与方法2009年实施心脏介入手术患者104例,男85例,女19例;年龄54~78岁,平均56.5岁。

方法:术前访视,术中加强观察和术后回访。

采用与患者交谈、聊天的形式,以亲切和霭的态度,对需要了解的心理问题做好解释、安慰工作,解除疑虑。

结果104例心脏介入手术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手术顺利完成,出院后电话随访,延续健康教育,未出现并发症及后遗症。

讨论由于疾病、心理及其他因素造成了心脏介入患者很多心理问题,特别是由于手术患者对介入技术认知能力差,产生紧张情绪,往往导致焦虑、抑郁等负性心理状态,以致术前产生焦虑性高血压、心率和行为异常(烦躁不安,与医护人员合作差等),严重影响围手术期的准备、处理和术后康复[1]。

护理人员要以热忱、耐心、和蔼可亲的态度对待患者,以取得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赖,协助患者解除各种顾虑,关心体贴患者的疾苦,提高患者对疾病斗争的勇气和信心,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心理平衡,使患者身心早日康复[2]。

护理体会如下。

术前护理:详细介绍手术原理、方法、手术的可靠性及各种安全措施和成功病例,以增加患者对介入技术的了解。

讲解术中应注意的事项,如何进行配合,强调一旦有不适症状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此外,教会患者运用分散注意力的方法,消除患者因恐惧手术导致的不良心理反应。

对患者提出的问题和要求,要尽量给予解答和满足,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和精神压力。

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指导患者正确的就寝前准备,提高患者睡眠质量。

根据病情适当服用安眠药辅助睡眠。

允许一位家属夜间陪护在旁以减轻患者心理压力[3]。

术中护理:术前患者的紧张心理达到最高峰,室内调放患者喜好的乐曲,通过音乐分散患者的注意力,使其在陌生的环境中感到亲切、舒适,患者自觉减轻乐紧张情绪。

对患者态度和蔼、亲切,摆体位时动作要轻柔,介入手术一般是在局麻下进行,患者会全力去倾听和猜测手术的进展情况。

护士随时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及倾听患者的主诉,主动询问患者有无不适,及时给予解决及帮助,给予情感支持。

心脏介入患者的心理问题调查与心理护理

心脏介入患者的心理问题调查与心理护理

心脏介入患者的心理问题调查与心理护理摘要]目的探讨心脏介入手术患者的心理问题并观察实施心理护理的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需行心脏介入手术治疗的患者120 例,调查患者的心理问题,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围手术期心理护理,观察两组的护理效果。

结果通过调查显示患者主要出现恐惧、焦虑、紧张、悲观抑郁、逆反、易激惹、孤独、猜疑以及依赖性强等心理问题。

经过护理后观察组对心脏介入手术知识的掌握和熟悉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治疗依从性明显好于对照组,且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结论给予心脏介入手术患者心理护理可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和满意度,增加患者对疾病的了解。

[关键词] 心脏介入术;心理问题;心理护理.随着临床护理的新业务和新技术不断应用于临床实践,临床护理已从原来的功能护理的模式转向系统化身心护理[1]。

临床研究显示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是受患者的心理因素影响最为明显,所以在心脏介入治疗过程中分析患者的心理问题,同时给予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是尤为重要的[2]。

为研究心脏介入手术患者的心理问题并观察实施心理护理的效果,我院选取收治的需行心脏介入手术治疗的患者120 例,调查患者的心理问题,同时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围手术期心理护理,观察两组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需行心脏介入手术治疗的患者120 例,其中男68 例,女52 例,年龄35-82 岁,平均年龄(53.8±4.9)岁,其中96 例行冠心病手术,16 例行永久起搏器安置术,8 例行二尖瓣球囊扩张术。

将所有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 例,两组在性别、年龄以及手术类型等方面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术前使用自制调查问卷调查患者出现的主要心理问题,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术前准备、术中配合以及术后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围手术期心理护理,术前做好手术环境准备,给予患者心理安全感和舒适感。

浅析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的不良情绪及心理护理

浅析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的不良情绪及心理护理

浅析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的不良情绪及心理护理心血管病是指各种引起心脏和血管功能障碍的疾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

心血管病在当前社会中的发病率逐渐增加,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是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但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常常会产生不良情绪和心理问题。

我们有必要对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的不良情绪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心理护理措施,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的不良情绪主要包括焦虑、恐惧、抑郁等。

由于心血管病介入治疗通常需要进行手术或介入性操作,患者常常会感到焦虑和恐惧。

他们担心手术的风险和后遗症,担心自己无法承受治疗过程中的痛苦,甚至担心治疗失败会威胁到自己的生命安全。

心血管病本身会对患者的心理产生负面影响,他们可能会因患病而感到沮丧和抑郁。

长期的身体不适和对疾病的恐惧使得他们容易陷入消极情绪中,甚至出现抑郁情绪。

针对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的不良情绪,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心理护理措施来进行干预和帮助。

我们应该尊重患者的感受和情绪,理解他们的焦虑和恐惧,并耐心倾听他们的诉说。

给予患者足够的理解和支持,让他们感受到关怀和安慰,有助于缓解其不良情绪。

我们可以通过心理疏导和心理疾病宣传教育,给予患者相关的知识和信息,让他们对治疗过程和治疗效果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这有助于减轻患者的恐惧和焦虑,增强他们对治疗的信心。

我们可以通过心理干预和心理辅导,帮助患者树立积极的心态,树立信心战胜疾病。

通过专业的心理护理团队,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和帮助,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增强抗压能力。

除了以上的心理护理措施外,我们还需要关注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

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需要合理的饮食和运动,以保持身体的健康。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给予患者足够的关注和关怀,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增强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我们还需要关注患者的社会心理需求,帮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重建自信,增强社会支持和人际交往,使得他们在社会中得到更多的关爱和支持,从而更好地面对疾病。

浅析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的不良情绪及心理护理

浅析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的不良情绪及心理护理

浅析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的不良情绪及心理护理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是常见的治疗心脏病和血管疾病的方法之一,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症状和预防疾病的进展。

然而,这种治疗也会对患者的心理产生不良影响,导致患者出现不良情绪。

因此,在心血管病介入治疗中,心理护理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患者的不良情绪和心理护理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患者的不良情绪1. 焦虑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是一种创伤性的治疗方法,需要进行手术或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很容易引起患者的焦虑情绪。

患者常常会担心手术的风险和后遗症的可能性,甚至会出现失眠、食欲减退等症状。

2. 抑郁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可能会因为长时间的待在医院中,脱离了日常的生活和工作,感到孤独、无助和无聊,从而引发抑郁情绪。

患者还可能会因为病情的不断变化和恶化而心情低落。

3. 恐惧患者在接受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时,会面临着术前和术中的不确定性,可能会引发恐惧情绪。

患者可能会担心手术是否成功,是否会出现并发症等。

二、心理护理1. 提供信息为了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应该提前向患者详细介绍手术的流程和注意事项,并耐心回答患者的问题,让患者对手术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从而减轻焦虑情绪。

2. 关注患者的情绪在患者接受治疗期间,护理人员应该时刻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如果患者表现出抑郁和焦虑的情绪,护理人员可以进行心理疏导、提供温馨的服务和关爱等方法,缓解患者的情绪。

3. 加强社交支持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常常感到孤独和无助,护理人员可以加强患者的社交支持,鼓励亲友陪伴,组织患者进行休闲活动和参与康复训练等,让患者感受到温馨的关怀和支持。

4. 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信念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是一种常规的治疗方法,患者应该积极面对治疗,树立正确的信念,增强信心和勇气,从而更好地应对治疗。

护理人员可以帮助患者制定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提高对疾病的认识和理解,避免患者出现不必要的情绪。

总之,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但也会对患者的心理产生不良影响。

心脏介入患者的心理护理

心脏介入患者的心理护理

心脏介入患者的心理护理摘要】随着现代医学水平的飞速发展,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心脏微创介入治疗已逐渐被患者接受,介入手术具有创伤小,痛苦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但针对不同的群体,对这种新技术的理解也不同,有一部分患者对这种手术不了解,从而产生怀疑、恐惧、担心等心理。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的介入护士对心脏介入的患者做了系列的心理护理,即对介入患者实施术前、术中、术后的心理护理。

我院从2012年6月到2013年7月共做心脏介入手术126例,其中男性77里,女性49例,年龄在45-82岁之间,通过我们的心理护理,效果显著,护患关系明显改善,增强患者及家属的信任感。

【关键词】心脏介入心理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21-0252-011.调查评估通过对126例病人的调查发现,有98%的患者对这次手术产生恐惧、焦虑、担心的心理状态,主要原因有:(1)这次手术会不会影响自已的生命80%;(2)术中的疼痛能否受得了16%;(3)担心手术预后4%。

2.实施术前护理2.1收集资料通过查阅病历,了解患者得一般情况,诊断,生命体征,既往史,药物过敏史,女性患者是否在月经期,各项化验检查情况,将一些异常情况记录在术前访视单上。

2.2访视患者(1)首先向患者作自我介绍,问候患者,说明访视目的,(2)根据患者不同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等差异具有针对性得讲解手术得过程,告知患者穿刺的疼痛是可以耐受的,并根据耐受性注射麻药,减少患者得恐惧感,并介绍术中的配合要点及注意事项。

(3)介绍手术医生及之前的成功病例。

(4)介绍介入室的环境及先进设备。

(5)嘱咐患者术前更换清洁的手术衣裤,不可穿内衣。

(6)告知患者手术时有护士在旁边陪护,不适时可随时告诉医生,增加患者的安全感。

让患者有着良好的心态接受手术。

3.术中护理3.1术日迎接术日晨,以亲切的语言接待患者,再次向患者及家属介绍自己,让患者认识自己,消除陌生感,让患者及家属放心,认真核对患者的床号、姓名、年龄及术前用药情况,扶患者到手术床,接上心电监护,安置舒适的体位,必要时握住病人的手,让其感受到护理人员的体贴,缓解其紧张情绪。

心理护理模式用于急性心梗介入治疗术后的临床研究

心理护理模式用于急性心梗介入治疗术后的临床研究

心理护理模式用于急性心梗介入治疗术后的临床研究近年来,随着心血管疾病的日益高发,急性心梗患者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急性心梗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患者可能面临生命危险。

介入治疗术后的康复过程对于急性心梗患者来说至关重要,其中心理护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进行一项关于心理护理模式用于急性心梗介入治疗术后的临床研究,并探讨其对患者康复的影响。

一、急性心梗介入治疗术后的心理护理需求分析1.1 患者情绪波动大急性心梗患者在术后阶段常常面临着各种情绪波动,包括焦虑、恐惧、抑郁等。

术后康复过程长且痛苦,患者可能会因此而产生自卑感和无助感,甚至会影响到康复效果。

1.2 认知偏差和行为障碍急性心梗术后患者常常容易出现认知偏差和行为障碍,表现为对疾病和治疗的错误认知,以及康复过程中的消极行为表现,这些都会对康复产生不利影响。

1.3 家庭支持不足急性心梗患者的康复过程中,家庭支持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部分患者面临家庭支持不足的问题,这会导致患者在康复过程中心理承受能力不足,增加恢复的难度。

急性心梗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在心理护理方面存在着重要的需求,为了更好地帮助患者实现心理康复,心理护理模式的应用就显得十分必要。

二、心理护理模式介入实施2.1 建立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机制在急性心梗介入治疗术后的心理护理实施中,首先需要建立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机制,为患者提供全面的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

通过对患者进行专业的健康教育,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疾病,理解治疗过程,缓解恐惧和焦虑情绪;通过心理疏导,引导患者正确处理情绪,增强康复的信心。

2.2 建立心理支持系统为了满足急性心梗介入治疗术后患者的心理支持需求,可以建立专门的心理支持团队,包括心理医生、社会工作者和心理护士等,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心理支持服务。

通过心理支持系统,可以为患者提供更为专业的心理护理服务,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康复过程中的心理问题。

针对家庭支持不足的问题,可以开展家庭支持培训,帮助家庭成员更好地理解患者的心理护理需求,提供更为有效的支持和帮助。

心绞痛介入治疗术后患者的心理护理效果

心绞痛介入治疗术后患者的心理护理效果

心绞痛介入治疗术后患者的心理护理效果【摘要】目的研究心理护理,了解这种护理方法在心绞痛介入治疗术后患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以完全随机的方法在我院选择50名接受心绞痛介入治疗的术后患者,所有病人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时间都处在2020年1月到2021年12月内。

比较病人的各项基础资料,防止病人之间不具备可比性。

通过随机数字法将病人划分成两组,也就是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包括的病人是25名。

对病人实施不同的护理方法,其中对照组接受传统护理,观察组以传统护理为基础接受心理护理。

在护理工作结束后,对病人的各项数据进行统计与比较,进而明确护理效果。

结果观察组病人的焦虑情绪与抑郁情绪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生存质量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心理护理在心绞痛介入治疗术后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具有良好效果,其能够缓解病人存在的负面心理,改善其生存质量,因此可选择对这种护理模式进行推广使用。

关键词:心绞痛介入治疗;术后;心理护理心绞痛在心血管内科中属于常见疾病,其本身属于冠心病的常见并发症。

一旦患有该种疾病,不仅病人的身心健康将受到影响,而且生命健康安全将受到直接威胁[1]。

因此在患有该种疾病时,必须及时接受治疗。

目前临床上对心绞痛进行治疗时,多会采用介入治疗,以此控制病情,保证病人身心健康。

但通过调研可以发现,在介入治疗术后,多数病人有可能出现负面心理,例如恐惧情绪及抑郁情绪等,进而导致预后受到影响,造成治疗效果下降。

因此为排解病人存在的负面情绪,有学者指出对心绞痛介入治疗术后患者进行护理时,有必要采取心理干预措施,给予病人相应的鼓励与支持,确保病人能够形成积极乐观的心态,从而实现对治疗效果及预后产生积极影响。

为探究心理护理措施的应用效果,本文特此选择50名患者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分析1.1.一般资料在我院选择50名接受心绞痛介入治疗的术后患者,所有病人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时间都处在2020年1月到2021年12月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脏介入手术患者心理护理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工作在心脏介入手术治疗中的有效施行方式及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2011年4月~2012年6月期间接受心脏介入治疗的90例患者作为本次观察对象,任意将所有患者划分为对比及实验两个小组,对比组患者按照常规要求开展治疗及护理工作,实验组则在此基础上施行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

结果:实验组患者心脏疾病及介入治疗了解情况、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都显著高于对比组,数据之间存在显著统计学上的差异(p<0.05)。

结论: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能够排除心脏介入手术影响因素,为获得理想治疗效果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心脏介入手术;患者心理护理;有效措施;探讨分析【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344-02
1 基础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选择2011年4月~2012年6月期间接受心脏介入治疗的90例患者作为本次观察对象,男38例,女52例,年龄在36~82岁之间,平均值为51.24岁。

其中9例二尖瓣球囊扩张术,17例永久起搏器安置术,64例冠心病93例,任意将所有患者划分为对比及实验两个小组,组间患者年龄、性别、疾病种类等基础资料之间无显著差异,存在广阔对比分析空间。

1.2 方法
对比组患者按照常规要求开展治疗及护理工作,实验组则在此基础上施行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

具体内容如下:
术前心理护理:医护人员应该时刻保持热情,积极与患者沟通交流,充分获得患者的信任,形成良好的护患关系。

可以让已经成功接受心脏介入手术治疗的患者与其分享相关体会。

另外应及时掌握患者心理变化趋势,结合实际情况采取最佳心理疏导措施,帮助排除恐惧、担忧、烦躁、焦虑等负面消极情绪,鼓励患者勇敢战胜疾病[1]。

医护人员必须落实健康宣教工作,指导患者做好准备工作,定期打扫病房,创造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让患者充分感受到安全及温暖。

最后还要联合家属给予患者社会支持,解除其后顾之忧。

术中心理护理:在进入手术室与施行治疗前患者的心理波动幅度最大,因此这个环节的心理护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医护人员除了要做好监护工作,还要与患者进行交流,尽量抚慰其紧张情绪,通过言语交谈来分散其注意力,降低对手术治疗的恐惧与害怕[2]。

术后心理护理:在完成治疗之后,医护人员要严密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发现异常状态立即报告主治医生[3]。

大部分患者醒来时都特别担心手术治疗效果,因此医护人员要及时将结果告知,另外如果出现合并症状或药物不良反应时,指导患者保持良好心态给予对症处理积极配合。

2 结果
3.讨论
伴随着我国医疗技术水平的迅速提升,患者对医疗及临床护理提出
了更苛刻的要求,心脏介入治疗心理护理工作受到了广泛注视。

本文对90例心脏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比组患者按照常规要求开展治疗及护理工作,实验组则在此基础上施行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4]。

对比组21例(46.67%)充分掌握心脏疾病及介入治疗相关情况,15例(33.33%)熟悉,9例(20.00%)不了解;21例(46.67%)配合良好,24例(53.33%)配合不理想;20例(44.44%)满意临床护理工作,18例(40.00%)较满意,7例(15.56%)不满意。

实验组38例(84.44%)充分掌握心脏疾病及介入治疗相关情况,7例(15.56%)熟悉;37例(82.22%)配合良好,8例(17.78%)配合不理想;44例(97.78%)满意临床护理工作,1(0.02%)例较满意。

通过对心脏介入治疗患者开展有效的心理护理工作,不仅能够增加疾病及治疗方式相关知识的掌握,而且能够从本质上消除各种消极情绪,迅速提升护理满意度,为获得理想临床治疗效果提供强有力支持[5]。

综上所述,做好临床护理工作不仅要求护理人员有熟练的操作技术,还要注重学习沟通交流的技巧,系统化施行整体护理使患者保持最佳心理状态,减少并发症发生。

参考文献:
[1] 陈娥.护理干预对心脏介入手术病人恐惧心理影响的研究[j].护理研究. 2009.26(09).963-964.
[2] 邹莲英,管起招.老年心脏介入手术160例的心理特点及护理
对策[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31(23).759-760.
[3] 张艺,代芬,曾庆玲.心脏介入手术患者生活事件调查及心理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10.28(09).2368-2369.
[4] 张艺,代芬,曾庆玲.心脏介入手术患者生活事件调查及心理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10.24(09).1034-1035.
[5] 黄红,陈娟,周秋红.心脏介入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策略[j].中国中医急症. 2008.40(06).510-5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