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定方法
基本测定方法
基本测定方法(一)终点法(END POINT METHOD)根据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产物的吸收光谱特征及其吸光度大小,对物质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对一般化学反应来说,反应完全(或正、逆反应动态平衡)、反应产物稳定时为反应终点。
对抗原一抗体反应来说,是抗原和抗体完全反应、形成最大且稳定的免疫复合物时为终点。
在反应时间进程曲线上为与X轴平行线区段。
在测定计算方式上,一般分为一点法和两点法两种。
1.一点法(ONE POINT)以试剂和样品混合之前的空气空白(GB)、水空白(WB)或试剂空白(RB)的吸光度值为测定计算基点,以反应终点的吸光度读数减去空白读数,得到反应吸光度。
通过与相同条件下校准液反应吸光度的比较,求得测定结果。
常与一点校准法配合使用,即采用一个校准浓度,校准曲线通过零点且成线性。
也应用多点校准。
2.两点终点法(TWO POINT END)即终点一始点法以试剂和样品混合之后的某一时间点作为始点,以反应终点的吸光度读数减去始点读数。
一定条件下可降低样品对反应或反应本身的特异性于扰(主要指色度干扰)。
常采用双试剂,多以加R2前某一点作测定始点;某些情况下,也可以加R2后一点作测定始点。
若使用单试剂,主反应启动太快或仪器起始读数点受限时难以运用。
固定时间法(FIXED METHOD)与两点终点法的区别只是在:测定读数的末点不在反应平衡区段,而是根据方法学选择。
如血清肌酐(苦味酸法)测定。
3.三点终点法即双终点法,在一个通道内一次进行两项反应相关的终点法测定。
比如同测游离脂肪酸和甘油三酯。
某些仪器(如HITACHI系列)设置此方法。
(二)连续监测法(CONTINUOUS MONITORING METHOD)又称速率法(RATE ASSAY)。
即连续监测反应过程,根据所测定的产物生成或底物消耗的速度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在反应时间进程曲线上为反应呈恒速区段(斜率保持不变),常用于酶活性线性反应期测定。
1.连续监测法即零级反应速率法,亦称斜率法。
酸度的测定方法及计算
酸度的测定方法及计算酸度是描述溶液中酸性物质含量强弱的物理量,它直接影响着溶液的性质和用途。
测定溶液的酸度对于许多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如环境保护、食品加工、药品研发等。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酸度测定方法及计算方式。
一、酸度的测定方法1. 酸碱滴定法:这是一种常用的测定酸度的方法。
首先,将待测溶液与一种已知浓度的碱溶液进行反应,直至溶液的酸碱中和反应完成。
通过记录已滴加的碱溶液体积,就可以计算出溶液的酸度。
这种方法适用于测定含有单个酸性物质的溶液。
2. pH计法:pH计是一种专门用于测定溶液酸碱性的仪器。
它通过测量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间接地反映出溶液的酸度。
使用pH计时,需要将电极插入待测溶液中,根据仪器显示的pH值来确定溶液的酸度。
3. 酸碱指示剂法:这是一种简便快速的测定酸碱度的方法。
酸碱指示剂是一种能够在酸性和碱性环境中变色的化合物,通过观察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来判断溶液的酸碱度。
常用的酸碱指示剂有酚酞、溴酚蓝等。
二、酸度的计算方法1. 酸度的定义:酸度通常用pH值来表示,pH值是以10为底的负对数函数。
pH值越小,酸度越大。
pH值的计算公式为pH = -log[H+],其中[H+]表示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
2. 酸度的计算示例:假设有一个溶液的[H+]浓度为1×10^-5 mol/L,那么它的pH值可以通过计算得到:pH = -log(1×10^-5) = 5。
3. 酸度与酸碱平衡:酸度与酸碱平衡有密切关系。
在溶液中,酸性物质会释放出氢离子(H+),而碱性物质则会释放出氢氧根离子(OH-)。
当[H+]与[OH-]浓度相等时,溶液呈中性;当[H+]浓度大于[OH-]浓度时,溶液呈酸性;当[OH-]浓度大于[H+]浓度时,溶液呈碱性。
4. 酸度的调节: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常常需要调节溶液的酸度。
例如,在食品加工中,为了提高产品的口感和保质期,常常需要调节酸度。
调节酸度的方法有添加酸性物质或碱性物质,或者通过稀释来改变溶液的酸碱度。
相对密度测定的方法
相对密度测定的方法
相对密度测定是一种用来确定物体相对于某种特定物质的密度的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相对密度测定方法:
1. 水浮法:该方法将待测物体放入水中,通过测量它在水中的浮力来计算相对密度。
相对密度等于物体的密度除以水的密度。
2. 原油浮法:该方法适用于测定固体相对于原油的相对密度。
该方法基于固体浸泡于原油中的原理,通过测量固体在原油中的浮力来计算相对密度。
3. 减压测定法:该方法广泛用于测定气体的相对密度。
该方法通过测量气体在不同压力下的体积来计算相对密度。
4. 比重瓶法:该方法使用一个装有待测物体和某种溶液的比重瓶。
通过测量比重瓶中液体的质量来计算相对密度。
5. X射线测定法:该方法适用于测定固体和液体的相对密度。
通过使用X射线测量物体的吸收能力来计算相对密度。
请注意,每种方法的适用范围和操作步骤可能会有所不同。
在进行相对密度测定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并按照正确的操作步骤进行实验。
测定物质含量的方法
测定物质含量的方法
!
检测物质含量的方法
做各种研究需要不断的检测确定物质含量,检测物质含量的方法有很多种,这里介绍几种最常见的方法:
1. 分光光度法: 如用分光光度计测定样品中某种物质含量,能以浓度反映出吸收率,绘制出样品在吸收光谱曲线,由此可求出测试物质的含量。
2. 质谱分析法:质谱分析法可以快速准确定量测定物质的质量,所以也可以推算物质的含量。
3. 容量法:容量法也可以检测物质含量。
容量法将样品加入饱和溶液,再用精密计量装置测量增加量,从而可求出样品中某一物质的含量。
4. 比表法:比表法是将样品中特定物质比与标准物质对比,以及用特定试剂吸收光谱测量样品和标准物质的校验,曲线拟合,从而获得物质含量。
物质的含量的检测方法介绍就到这里,这些方法也被广泛应用于化学、药物分析、石油化工等领域,并在国家定下了严格的质量指标。
值得一提的是,对样品的准备和操作是否正确,也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要准确重现实验室测试过程,才可以更准确地获得物质含量。
定量测定方法有哪些
定量测定方法有哪些定量测定方法是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中常用的一种方法,用于精确测量物质的特性、参数或属性。
本文将从理论探讨和实际应用两个方面介绍一些常见的定量测定方法。
一、理论探讨1. 标准曲线法标准曲线法是一种常用的定量测定方法,通过制备一系列浓度已知的标准溶液,测定每个标准溶液的吸光度或荧光强度,并建立标准曲线。
通过测定待测溶液的吸光度或荧光强度,利用标准曲线可推算出待测溶液中物质浓度的方法。
2. 计数法计数法是一种常见的定量测定方法,适用于测定物质的粒子数目或粒子浓度。
通过统计单位体积内物质粒子个数的方法,利用统计学原理,可以推算出物质的密度或浓度,从而实现定量测定。
3. 电位法电位法是一种通过测量电位差来进行定量测定的方法,常用于测定溶液中离子的浓度。
通过电位差与离子浓度之间的关系,可以计算出待测溶液中离子浓度的方法。
二、实际应用1. 光谱法光谱法是一种常见的定量测定方法,通过测量物质对特定波长光线的吸收或发射特性来进行定量分析。
常见的光谱方法包括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红外光谱、荧光光谱等。
2. 色谱法色谱法是一种通过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分配的差异来进行分离和测定的方法。
常见的色谱方法包括气相色谱、液相色谱等。
通过定量测定经过色谱分离的不同组分的峰面积或峰高,可以推算出待测溶液中各组分的浓度。
3. 电化学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是一种利用电化学方法进行定量测定的方法,常应用于测定溶液中的离子浓度、氧化还原电位等。
常见的电化学方法包括电解法、极谱法、电导率测定法等。
4. 核磁共振法核磁共振法是一种基于原子核在磁场中的共振现象进行测定的方法,常用于研究物质的结构和性质。
通过测定核磁共振信号的强度和频率,可以推算出待测物质的浓度或其他相关参数。
以上仅是一些常见的定量测定方法的简要介绍,实际应用中还有许多其他方法,如流动注射分析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等。
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测定对象和要求,选择合适的定量测定方法对于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碱度的测定方法
碱度的测定方法
碱度是指溶液中存在的碱性物质的浓度或活性。
测定溶液的碱度可以使用多种方法,以下为一些常用的方法:
1. 酸碱滴定法:这是最常用的测定碱度的方法之一。
首先,用一种已知浓度的酸溶液滴定待测碱溶液,直到pH值达到中性(pH=7)。
根据已知酸溶液滴定的体积和浓度,可以计算出待测碱溶液的浓度。
2. pH计法:pH计是一种能够测量溶液酸碱性的仪器。
通过将电极浸入待测溶液中,pH计可以测量溶液的pH值。
根据pH 值可以判断溶液的酸碱性质,从而推测出溶液的碱度。
但是需要注意,pH计只能测量溶液的pH值,对于碱度的直接测定需要通过其他方法进行。
3. 酸碱指示剂法:酸碱指示剂是一种可以根据溶液的酸碱性质而发生颜色变化的物质。
在测定碱度时,可以将适量的酸碱指示剂添加到待测溶液中,根据颜色变化的出现来判断溶液的碱度。
4. 电位滴定法:电位滴定法是一种基于电位的测定方法,利用电位计对待测溶液进行电位测量。
通过准确测量酸碱反应过程中电位的变化,可以计算出溶液的碱度。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测定方法适用于不同的碱性物质和待测溶液的特性。
在选择测定方法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以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方法检出限的测定方法
方法检出限的测定方法限量测定方法旨在测定样品中特定化合物的含量,一般是为了符合法规、标准或质量控制要求。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方法:1.滴定法:滴定法是一种常规的定量分析方法,适用于含有酸、碱等化学物质的溶液。
其原理是通过一种已知浓度的溶液与待测物质发生反应,根据反应的终点指示剂的变化来确定待测物质的含量。
2.分光光度法: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基于物质吸收或发射特性的测量方法。
通过测量样品在特定波长处的吸收或发射光强,进而计算出待测物质的浓度。
该方法常用于检测有色物质、金属离子、有机物等。
3.电化学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是基于电化学原理的测量方法。
常用的电化学分析方法包括电位滴定法、伏安法、电导法等。
这些方法适用于测定一些电活性物质的浓度,如金属离子、无机物质等。
4.色谱法:色谱法是一种基于样品中化合物分离的方法。
常用的色谱方法包括气相色谱、液相色谱等。
样品在色谱柱中发生分离后,可以通过检测分离出的化合物来确定其含量。
5.质谱法:质谱法是一种使用质谱仪测定待测物的方法。
通过对样品分子进行电离并测定其对应的离子质量来确定待测物质的含量。
质谱法适用于分析有机物质、金属离子等。
6.放射性测定法:放射性测定法适用于测定放射性元素的含量。
该方法利用放射性元素的特性,通过测量其衰变产物的放射性衰变来确定待测物质的含量。
对于不同的待测物质和要求,可以选择适当的检出限测定方法。
在选择测定方法时,需要考虑方法的精确度、灵敏度、选择性以及经济性等因素。
同时,还应根据具体样品的特性和分析要求进行优化,并参考相关的法规和标准。
方法检出限的测定方法
方法检出限的测定方法1.标准加入法:将已知浓度的标准物质加入到被测样品中,通过比较测定结果来确定方法的检出限。
首先,制备一系列标准品,分别含有待测物质的不同浓度。
然后,将标准品逐一加入到样品中,进行测定。
通过比较加入标准品前后得到的测定结果,可以确定方法的检出限。
2.空白测定法:在实际分析前,先处理一定数量的空白样品,并进行同样的测定。
通过比较空白样品的测定结果和待测样品的测定结果,来确定方法的检出限。
空白样品应该是不含待测物质的纯净溶液。
如果空白样品的检测结果高于仪器的基线噪声,可以认为这是方法的检出限。
3.信号噪声法:通过监测仪器读数的噪声水平,来确定方法的检出限。
在不加入待测物质的情况下,连续测量一系列样品,并记录仪器读数。
通过分析这些读数的统计特性,如平均值和标准差,可以确定方法的检出限。
4.软件计算法:使用专业分析软件对一系列标准品和样品进行测定,通过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来确定方法的检出限。
软件可以实现一系列功能,如设置阈值、计算平均值和标准差等。
根据软件处理后得到的结果,可以确定方法的检出限。
5.样品稀释法:将高浓度的样品逐渐稀释到低浓度,通过检测每个稀释样品的结果,可以确定方法的检出限。
首先,选择一个高浓度样品,然后逐渐以一定比例稀释,直到无法检测到待测物质。
最后,通过比较检测结果和稀释倍数,来确定方法的检出限。
6.信号到噪声比法:通过计算信号与背景噪声之间的比值来确定方法的检出限。
首先,测定背景噪声水平,然后再加入待测物质,计算信号与背景噪声之比。
检出限通常定义为信号到噪声比大于一些给定值的最低物质浓度。
总之,方法检出限的测定方法多种多样,根据实际需要和条件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测定。
这些方法可以在不同领域的实验室中应用,以确定方法的灵敏度和准确性,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生物量的测定方法
生物量的测定方法
有以下几种常见的生物量测定方法:
1. 直接测量法:直接将生物体进行称量或计数,如称重法、计数法等。
2. 尺度法:通过对生物体或其一部分的长度、体积、表面积等尺度进行测量,再根据预先建立的标准曲线或公式,计算出生物体的生物量。
3. 捕获回收法:对某一生境中的生物体进行捕获或采集,然后通过称重或计数等方法,估算该生境中所有生物体的生物量。
4. 化学分析法:通过将生物体或其部分进行化学处理,然后经过反应后生成的产物进行测量,从而计算出生物体的生物量。
5. 定标法:通过施加一定数量或浓度的标准物质于生物体,然后测量生物体与标准物质之间的关系,推算出实际生物体的生物量。
6. 间接测量法:通过测量与生物体生长或代谢有关的其他参数,如光合作用速率、呼吸速率等,再通过相关公式或模型计算出生物体的生物量。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生物体和研究目的可能需要采用不同的测量方法,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测定方法
指标测定方法1.相对电导率(REC) 参见郝再彬主编《植物生理实验》材料与用品电导仪、真空泵、恒温水浴锅、平口试管(或小烧杯)、打孔器、移液管(10ml)、去离子水、滤纸、搪瓷盘实验步骤1)将处理组叶片和对照组叶片用自来水轻轻冲洗叶片,除去表面玷污物,用去离子水冲洗2次,然后用洁净滤纸吸净表面水分。
用6-8mm的打孔器避开主脉打取圆片(或切割成大小一致的叶块),每试管10片(或1g),三次重复。
2)在装有叶片的试管中各加入10ml去离子水,放入真空干燥箱中用真空泵抽气10min以抽取细胞间隙的空气,当缓缓放入空气时,水即渗入细胞间隙,叶片变成半透明状,沉入水下。
3)将以上试管置室温保持1h,期间要多次摇动,或者将其放在震荡器上震荡1h4)1h后将各试管充分摇匀,用电导仪测其初电导值(S1)5)测毕,将各试管置水浴中10min,以杀死植物组织。
取出试管后用自来水冷却至室温,并在室温下平衡10min,摇匀,测其终电导值(S2).计算相对电导率计算式为L=S1/S2 (L值的大小表示细胞膜受伤害的程度)如果用普通蒸馏水,需要设置蒸馏水空白试管,测值S0,则L=(S1- S0)/(S2- S0)注意事项测电导率时防止CO2气源和口中呼出的CO2进入试管,也要避免用手直接接触叶片。
2.丙二醛(MDA)硫代巴比妥酸法,参见李合生《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原理和技术》材料与用品研钵,试管,恒温水浴锅,冷冻离心机,分光光度计;5%三氯乙酸(TCA)[称取5g用蒸馏水定容至100ml],0.67%硫代巴比妥酸(TBA)[称取0.67g用5%TCA定容至100ml,若难溶在磁力器上微热]实验步骤1)取不同处理的植物样品0.5g,加5%TCA5ml(总共),研磨后所得匀浆在3000r/min下离心10min。
2)取上清液2ml,加0.67%TBA2ml,混合后在100℃水浴上煮沸30min,冷却后再离心一次(据实际情况而定)。
测定方法
各物质测定方法1 含水率、有机质含水率与有机质包括原泥的和调理后污泥的。
将原泥或调理后进行电渗透的污泥先称其质量,然后于烘箱中105 ℃下烘干(24小时)至衡重,测其含水率。
然后将装有污泥的坩埚中放入550 ℃的马弗炉中灼烧2 h,冷却后称重,计算出有机质。
有机质=挥发的原来的×100%=(1−灰分原来的)×100%2COD的测定(滤液)2.1 实验准备(1)重铬酸钾标准溶液(消解液);(2)试亚铁灵指示剂;(3)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临用前用重铬酸钾标准溶液标定);(4)浓硫酸催化剂;2.2 实验步骤(1)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的标定:准确吸取10.00 mL重铬酸钾标准溶液与500 mL锥形瓶中,加水稀释至约110 mL左右,缓慢加入浓硫酸30 mL,混匀。
冷却后,加入3滴试亚铁灵指示剂(约0.15 mL),用硫酸亚铁铵溶液滴定,溶液的颜色由黄色经蓝绿色至红褐色即为终点。
C[(NH4)2Fe(SO4)2]=0.2500×10.00V式中C——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浓度(mol/L)V——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的滴定溶液的用量(mL)(2)用移液管分别吸取滤液和滤饼上清液2.00 mL置于消解罐中,准确加入3 mL的重铬酸钾和5 mL的浓硫酸,摇匀;(3)拧好封盖,放入微波消解装置中,定时10 min,消解结束后冷却至室温;(4)将消解好的待测液转移至150 mL锥形瓶中,用蒸馏水冲洗消解罐的盖子2~3次,冲洗液液也倒入锥形瓶中,加蒸馏水至100 mL,加入3滴试亚铁灵指示剂,然后用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回滴,溶液的颜色由黄色经蓝绿色至红褐色即为终点,记录下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的用量;(5)根据公式计算出COD的值CODcr(O2,mg/L1)=(V0−V1)×C×8×1000V2式中V0——空白消耗硫酸亚铁铵量(mL)V1——待测样消耗硫酸亚铁铵量(mL)V2——待测样的体积(mL)C——硫酸亚铁铵的浓度(mol/L)8——氧(O)摩尔质量(g/ mol)3 TOC测定方法及步骤(滤液)1.开气。
作业测定的主要方法
作业测定的主要方法引言在现代社会中,作业测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
通过对作业进行测定和评估,我们可以了解作业的质量、效率和可靠性,并根据测定结果进行优化和改进。
作业测定的主要方法有多种,本文将对其中的几种常见方法进行介绍和分析。
时间测定法时间测定法是作业测定中最常见的方法之一。
它通过对作业进行时间测量,得出作业完成所需的时间,从而评估作业的效率和优化空间。
时间测定法可以通过直接观察和记录作业者的动作来进行,也可以通过间接测量,例如使用计时器或观察视频录像进行。
在时间测定法中,我们通常会使用一些常见的时间测定技术,例如工时测定、机器测定和和活动测定。
工时测定是通过记录作业者用时进行的测定,适用于一些简单而独立的作业。
机器测定是通过记录机器执行作业所需的时间进行的测定,适用于一些自动化程度较高的作业。
活动测定是通过将作业分解成若干个活动,并记录每个活动所需的时间进行的测定,适用于一些较为复杂的作业。
动作测定法动作测定法是作业测定中另一种常见的方法。
它通过分析作业者的动作来评估作业的质量和效率,并找出可能存在的改进空间。
动作测定法的核心思想是将作业分解成若干个基本动作,并对每个基本动作进行测定和分析。
在动作测定法中,我们通常会使用一些常见的动作测定技术,例如摄影测定法、运动分析法和具体动作测定法。
摄影测定法是通过使用摄像机记录作业者的动作,并对录像进行分析和测定。
运动分析法是通过使用传感器等设备,对作业者的动作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
具体动作测定法是通过对每个基本动作进行具体的测量和记录,例如使用计时器、测距仪等设备。
成本测定法成本测定法是作业测定中的另一种重要方法。
它通过对作业的成本进行测算和分析,从而评估作业的经济效益和优化空间。
成本测定法可以通过直接记录成本进行测算,也可以通过间接测量,例如使用成本模型进行预测和分析。
在成本测定法中,我们通常会使用一些常见的成本测定技术,例如直接成本测算、间接成本测算和全成本测算。
溶解度的测定方法
溶解度的测定方法
溶解度(solubility)是指物质在特定温度和压力下在溶剂中溶解的量。
测定溶解度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 饱和溶解度法:将固体物质加入溶剂中,通过搅拌或加热使其溶解,直到不能再溶解为止。
测量得到的溶解的量即为饱和溶解度。
2. 悬浮试剂法:将固体试样加入溶液中,使其悬浮在溶液中。
通过观察悬浮试剂的下降速度或消失时间来判断溶解度的高低。
3. 色度法:通过测量溶液中物质的颜色强度来判断溶解度的值。
可以使用分光光度计或比色计进行测量。
4. 电导法:测量溶液的电导率,溶质的溶解度与溶液的电导率有一定的关系。
通过测量电导率来确定溶质在溶液中的溶解度。
5. 比重法:固体物质的相对密度随溶液浓度的变化而变化,可以利用比重计或密度计测量浓度与溶解度之间的关系。
以上是常用的溶解度测定方法,根据不同的情况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测定。
测定ph的方法是
测定ph的方法是测定pH是测量溶液酸碱性或酸碱度的一种方法。
下面将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的pH测定方法。
1. pH指示剂法:pH指示剂是一种可以根据溶液的酸碱性改变颜色的化学染料。
我们可以将pH 指示剂加入待测溶液中,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从而确定其pH值。
常见的pH 指示剂有酚酞、溴酚蓝、甲基橙等。
不同的指示剂在不同pH范围内会呈现不同的颜色,并且通常会配有一个相应的颜色卡,方便测量者进行比对。
2. pH电极法:pH电极法是通过使用pH电极来测量溶液的pH值。
pH电极由一根用玻璃制成的玻璃电极和一根用玻璃纤维包裹的参比电极组成。
将pH电极浸入待测溶液中,pH电极内部的玻璃膜与溶液中的离子发生反应,形成一个离子浓度的电势差,通过测量这个电势差,可以计算出溶液的pH值。
3. 酸碱滴定法:酸碱滴定法是一种定量测定pH的方法。
首先需要准备一种已知浓度的酸碱溶液(称为滴定液),然后将待测溶液与滴定液逐滴混合,当溶液的酸碱度发生偏移时,会发生化学反应,例如酸碱中和,指示剂颜色的变化等。
根据滴定液的用量,可以计算出待测溶液的pH值。
4. pH计法:pH计是一种专门用于测量溶液pH值的仪器。
它通过测量溶液中的电位差来确定pH值。
pH计一般由一个玻璃电极和一个参比电极组成。
玻璃电极和参比电极分别浸泡在待测溶液中,根据电势差来计算出溶液的pH值。
pH计是一种非常精确和方便的测定pH的方法,广泛应用于实验室和工业生产中。
综上所述,测定pH值的方法有很多种,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常见的方法有pH指示剂法、pH电极法、酸碱滴定法和pH计法等。
这些方法各有特点,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和实验条件选择使用。
测定液体密度的方法
测定液体密度的方法
测定液体密度的常用方法有以下几种:
1. 比重计法:使用比重计测量液体相对于水的比重。
将一定体积的液体倒入比重计中,然后读取比重计的刻度值,即可计算出液体的密度。
2. 透射法:利用透射光通过被测液体的样品,通过测量光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或折射率的变化来计算液体的密度。
3. 悬浮物法:将一个密度已知的固体物质(如铂铱合金)悬浮在待测液体中,通过测量悬浮物的浮力和重力的差异来计算液体的密度。
4. 滴定法:将待测液体与已知浓度的溶液按一定比例混合,通过滴定的方法反推出待测液体的浓度,从而计算出液体的密度。
5. 抛物线法:将液体从一定高度自由落下,测量下落时间,并使用运动学公式计算液体密度。
请注意,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液体,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测定。
酸碱度的测定方法
酸碱度的测定方法酸碱度是指溶液中酸或碱的含量或反应性程度。
酸碱度的测定方法有多种,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
1.pH计测定法pH计是最常用的酸碱度测定仪器,可以用于测定各种溶液的酸碱度。
pH计的原理是利用玻璃电极测定溶液的酸碱性。
玻璃电极是由pH敏感的玻璃膜和参比电极组成,当玻璃膜与溶液接触时,根据溶液的酸碱性,玻璃膜表面的氢离子浓度发生变化,从而形成电势差,通过测定这个电势差就可以确定溶液的pH值。
2.酸碱指示剂法酸碱指示剂是一种可以根据酸碱度改变颜色的化合物。
不同的酸碱指示剂在不同的pH范围内有不同的颜色。
可以根据溶液的颜色变化来判断其酸碱度。
常用的酸碱指示剂有酚酞、溴酚蓝、甲基橙等。
使用酸碱指示剂法时,将指示剂加入待测溶液中,根据溶液的颜色变化来判断其酸碱度。
3.中性化滴定法中性化滴定法是一种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适用于测定酸碱度。
在这个方法中,需要一种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溶液来与待测溶液反应。
首先,将待测溶液加入烧杯中,并加入几滴酸碱指示剂。
然后,用酸(或碱)溶液滴定待测溶液,直到溶液发生颜色变化,记录所滴加的酸(或碱)溶液体积,根据滴定的酸(或碱)溶液体积和浓度,可以计算出待测溶液的酸碱度。
4.酸碱度计测定法酸碱度计是一种能够直接测定溶液酸碱度的仪器。
酸碱度计利用电化学方法测定溶液中酸碱物质的浓度。
酸碱度计由测定电极和参比电极组成。
测定电极可以是玻璃电极、氢离子选择性电极等,参比电极可以是Ag/AgCl电极。
通过测定电极和参比电极之间的电势差,可以确定溶液的酸碱度。
综上所述,酸碱度的测定方法包括pH计测定法、酸碱指示剂法、中性化滴定法和酸碱度计测定法等。
根据具体实验的要求和条件,选择适合的方法可以准确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密度的测定方法
密度的测定方法
1. 浮力法:将待测物体浸入水中,通过测量被浸入水中的水位变化以及浮力大小,
可以计算出物体的密度。
这种方法适用于固体和液体的密度测定。
2. 静态法:将待测物体悬挂在称量仪器上,并记录重力和物体体积的变化,根据物
体的质量和体积计算密度。
此方法适用于固体和液体。
6. 微法的扩散和渗透法:通过观察气体或液体分子在不同条件下的扩散和渗透能力,推导出其密度。
此方法适用于气体和液体。
7. 驱动振荡法:使用振动装置将物体在特定频率下振荡,并测量振荡周期和振幅,
根据物体的质量和体积计算密度。
8. 热膨胀法:通过观察固体在不同温度下的膨胀程度,可以计算固体的密度。
9. 电导率测定法:通过测量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可以推导出溶液的密度。
此方法
适用于溶液。
金属元素测定常用方法
金属元素测定常用方法
1.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这是一种利用空心阴极灯发出的特定波长
的光线,通过试样的蒸汽,使蒸汽中的待测元素基态原子吸收该光线并产生共振辐射吸收。
通过对特征谱线的减弱程度进行分析,从而测定试样中待测元素的含量。
2.极谱法及反极谱法:这种方法是利用电极反应过程中,待测元素
的还原能力影响电流强度的变化来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3.容量法:这是通过使用标准溶液与金属中被测元素反应,根据消
耗的标准溶液量来计算出被测定元素含量的方法。
4.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这种方法基于试样蒸气相中被测元素的基
态原子对特征性窄频辐射的吸收,通过测定吸光度来推算元素浓度。
5.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法:此方法通过样品气溶胶在等离子体火
焰中的分解过程,测定样品中元素的特有光谱和强度,从而确定元素种类和含量。
6.X射线荧光光谱法:这种方法通过X射线照射样品,使其中的原
子核发生共振吸收,释放出的X射线具有特定波长,可以用来确定元素种类和含量。
7.碳硫分析:对于金属材料中的碳和硫元素,需要使用专门的碳硫
分析仪进行测试,因为它们不能用一般的原子吸收光谱法或其他方法直接测定。
作业测定的四种方法
作业测定的四种方法作业测定是一种广泛使用的评估学生学习的方法。
它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掌握程度和能力,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果和不足之处。
在实施作业测定之前,教师需要选择适当的测定方法,以确保准确度和可靠性。
下面将介绍四种常见的作业测定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书面作业测定。
这是最常见的作业测定方式之一、教师会布置一些书面作业,包括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等,学生需要根据所学知识写出答案。
书面作业测定可以有效地评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然而,书面作业测定可能存在一些限制,例如容易出现抄袭行为。
第二种方法是口头作业测定。
这种测定方式主要通过口头提问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教师可以针对一些问题或主题提问学生,学生需要用口头回答。
口头作业测定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情况,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然而,口头作业测定需要教师灵活应对学生的回答,对教师的提问能力和判断能力有一定要求。
第三种方法是实验作业测定。
这种测定方式主要通过实验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教师会为学生设计一些实验任务,学生需要按照要求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实验结果。
实验作业测定可以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然而,实验作业测定需要教师提供充分的实验材料和设备,同时还需要注意实验操作的安全性。
第四种方法是项目作业测定。
这种测定方式主要通过学生完成一项综合性的项目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教师会布置一项任务,学生需要按照任务要求进行研究和设计,并最终提交项目成果。
项目作业测定可以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系统化、综合化地应用,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然而,项目作业测定需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资源,同时还需要教师对项目成果进行综合评价。
总之,作业测定是一种重要的评估学生学习的方法。
教师可以根据学科性质、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选择合适的测定方法。
准确度测定方法
准确度测定方法在科学研究和工程领域中,准确度是评估实验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差异的重要指标。
准确度测定方法是通过一系列实验和分析,确定测量结果的可信程度和误差范围。
本文将介绍准确度测定方法的一般步骤和常用技术手段。
一、准确度测定方法的一般步骤1. 确定测量目标:首先需要明确所要测量的对象和属性,例如长度、质量、温度等。
2. 确定测量方法:根据测量目标的特点和测量要求,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
常用的测量方法包括直接测量、间接测量、比较测量等。
3. 设计实验方案:根据测量方法和测量要求,设计实验方案。
实验方案应包括实验步骤、实验条件、实验仪器和设备的选择等。
4. 进行实验测量: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测量。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测量条件的控制和实验误差的估计。
5. 数据处理和分析:对实验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包括平均值计算、标准差计算、回归分析等。
6. 确定测量结果的准确度:根据数据处理和分析的结果,确定测量结果的准确度。
常用的准确度评定方法有相对误差、绝对误差、置信度等。
7. 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度:根据准确度评定的结果,分析误差来源并采取措施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度。
常用的提高准确度的方法有增加测量次数、改进测量仪器和设备、优化实验条件等。
二、常用的准确度测定技术手段1. 校准方法:校准是将测量仪器和设备的表现与已知标准进行比较,确定其准确度的过程。
常用的校准方法有零位校准、灵敏度校准、线性校准等。
2. 比较测量方法:比较测量是通过将待测量与已知标准进行比较,确定其准确度的方法。
常用的比较测量方法有对比测量、差值测量等。
3. 不确定度评定方法:不确定度是描述测量结果的可信程度的指标。
常用的不确定度评定方法有A类不确定度、B类不确定度、合成不确定度等。
4. 统计分析方法:统计分析是通过对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确定测量结果的准确度。
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有均值分析、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
5. 标准参照物:标准参照物是具有已知属性和准确度的物体或现象,用于校准和比较测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茶叶中水浸出物的测定水浸出物是指在规定的条件下,用沸水萃取茶叶中的可溶性物质。
1 原理用沸水萃取茶叶中的可溶性物质,再经过滤、蒸发至干,称量残留物。
2 仪器和用具实验室常规仪器及下列各项:2.1 鼓风电热恒温干燥箱:温控103±2℃。
2.2 恒温水浴。
2.3 具盖蒸发皿:直径60mm,高50mm,容量80mL。
2.4 干燥器,内盛有效干燥剂。
2.5 分析天平:感量0.001g。
2.6 容量瓶:500mL。
2.7 锥形瓶:500mL。
3 操作方法3.1 取样按照GB 8302-87《茶取样》的规定取样。
3.2 试样制备按照GB 8303-87 《茶磨碎试样的制备及其干物质含量测定》的规定,制备试样。
3.3 蒸发皿的准备将具盖蒸发皿(2.3)置于103±2℃的恒温干燥箱(2.1)内,烘干1h,取出,在干燥器内(2.4)冷却至室温,称量(精确至0.001g)。
3.4 测定步聚3.4.1 试液的制备称取3g(准确至0.001g)磨碎试样(3.2)于500mL锥形瓶(2.7)中,加沸蒸馏水450mL,立即移入沸水浴(2.2)中,浸提45min*(每隔10min摇动一次)。
浸提完毕后立即趁热减压过滤**。
滤液移入500mL容量瓶(2.6)中,残渣用少量热蒸馏水洗涤2~3次,并将滤液滤入上述容量瓶中,冷却后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
3.4.2 测定准确吸取上述试液(3.4.1)50mL,注入已知质量的具盖蒸发皿(3.3)中,在沸水浴(2.2) 上小心蒸干,然后移入103±2℃的恒温干燥箱(2.1)内烘3h***。
取出加盖,立即移入干燥器(2.4)内冷却至室温,称量,再烘1h。
在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称量,重复此操作,直到相继两次称量差不超过0.001g。
以最小称量为准。
4 结果计算4.1 计算方法和公式茶叶中水浸出物, 以干态质量百分率表示,按下式计算:500 100水浸出物(%)=M1×━━━━×━━━━50 M0·m式中:M0--试样质量,g;M1--水浸出物质量,g;m--试样干物质含量百分率,%。
如果符合重复性(4.2)的要求,取两次测定的算术平均值作为结果。
4.2 重复性同一样品的两次测定值之差,每100g试样不得超过0.5g。
5 结果报告试验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a.使用的方法;b.测定的结果(取小数点后一位);c.本标准中末规定的或另加的操作;d.试样的名称和产地;e.试验日期,操作人员。
二、茶叶中水分的测定在常压下,茶叶经100℃左右的温度加热至恒重时的质量损失,习惯上称为水分。
1、原理:试样于103±2℃的恒温干燥箱中加热至恒重,称重。
2、仪器和用具(实验室常规仪器及下列各项):2.1铝质烘皿:具盖,内径75~80mm;2.2鼓风电热恒温干燥箱:温按103±2℃;2.3干燥器:内盛有效干燥剂;2.4分析天平:感量0.001g。
3、操作方法3.1按GB 8302-87《茶取样》的规定取样;3.2试样准备按GB 8303-87《茶磨碎试样的制备及其干燥的测定》的规定制备试样;3.3铝质烘皿的准备:将洁净的烘皿连同皿盖置于103±2℃的干燥箱中,加热1h,加盖取出,于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秤量其重量(精确至0.001g);3.4测定步骤:称取充分混匀的试样5g(准确至0.001g)于已知重的烘皿中,至于103±2℃干燥箱内(皿盖斜置皿边),加热4h。
然后加盖取出,于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秤量。
再置于干燥箱中加热1h,加盖取出,于干燥器内冷却,秤量。
重复加热一小时的操作,直至连续两次秤量差不超过0.005g,即为恒重,以最小秤量为准。
4、结果计算和公式4.1结果记录表编号皿重(g)m0茶叶称重(g)W 茶叶与皿的总重(g)m2=m0+W 烘干后茶叶与皿总重(g)m1124.2计算公式茶叶中水分以质量百分率表示,按下式计算:水分(%)=m2-m1∕W×100%测定两次求平均值三、茶叶中粗纤维的测定方法1 原理用一定浓度的酸、碱消化处理试样,留下的残留物,再经灰化,称量。
由灰化时的质量损失计算粗纤维含量。
2 仪器和用具实验室常规仪器及下列各项:2.1 分析天平: 感量0.0001g;2.2 吸滤漏斗: 用直径70mm三角漏斗,蒙上一层9μm(185目)的尼龙布,并扎紧。
使用时用真空抽气皮管接在连接于真空泵的吸滤瓶上。
2.3 石棉坩埚: 具盖瓷质古氏坩埚,容量30mL,含有一层薄而致密的石棉。
2.4 高温炉: 温控525±25℃。
2.5 干燥器: 盛有效干燥剂。
3 试剂和溶液所用试剂应为分析纯(AR)。
水为蒸馏水。
3.1 硫酸(GB 625-77): 1.25%溶液;3.2 氢氧化钠 (GB 629-81): 1.25%溶液;3.3 盐酸(GB 622-77): 1%溶液;3.4 95%乙醇(GB 679-80);3.5 乙醚(HG 3-1002-76)。
4 操作方法4.1 取样按照GB 8303-87《茶叶取样》的规定取样。
4.2 试样的制备按照GB 8304-87《茶磨碎试样的制备及其干物质含量测定》的规定,制备试样。
4.3 石棉坩埚的准备将调成糊状的酸洗石棉倒入古氏坩埚(2.3)中,减压抽滤至紧结,移入525±25℃的高温炉(2.4)内,灼烧1h,置于干燥器(2.5)中待用。
4.4 测定步骤4.4.1 酸消化称取试样(4.2) 2.5g(准确至0.001g)于400mL烧杯中,加入热的1.25%硫酸溶液(3.1) 200mL,放在电炉上加热(在1min内煮沸)。
正确微沸30min,并随时补加热水,以保持原溶液的体积。
移去热源,加水100mL,用吸滤漏斗*(2.2)减压抽滤至干。
反复用水洗涤烧杯中的残留物,直至中性。
4.4.2 碱消化将漏斗上粘着残留物转移至原烧杯中,加入热的 1.25%氢氧化钠溶液(3.2)200mL,放在电炉上加热(在1min内煮沸)。
正确微沸30min,并随时补加热水,以保持原溶液的体积。
立即倒入石棉坩埚(2.3)中,减压过滤,用沸水洗涤残留物多次,接着用盐酸溶液(3.3)洗涤1次,再用沸水洗涤至中性,最后依次用乙醇(3.4)30mL左右和乙醚(3.5)30mL 左右洗涤残留物,并抽滤至干,除去溶剂。
4.4.3 干燥将上述坩埚及残留物移入干燥箱中,120℃烘4h。
放在干燥器(2.5)中冷却,称量(准确至0.001g)。
4.4.4 灰化将已称量的坩埚,放在高温电炉(2.4)中,525±25℃灰化4h。
降温至300℃以下后,放入干燥器(2.5)中冷却,称量(准确至0.001g)。
5 结果计算5.1 计算方法和公式茶叶中粗纤维含量,以干态质量百分率表示,按下式计算:100(M1-M2)粗纤维(%)=──────M0×m式中: M0--试样的质量,g;M1--灰化前坩埚、石棉及粗纤维的质量,g;M2--灰化后坩埚、石棉及灰分的质量,g;m--试样干物质含量百分率,%。
如果符合重复性(5.2)的要求,取两次测定的算术平均值作为结果。
5.2 重复性同一样品的两次测定值之差,每100g试样不得超过0.5g。
四、茶叶中总灰分的测定总灰分是指在规定的条件下,茶叶经525±25℃灼烧灰化后所得的残渣。
1 原理试样经525±25℃加热灼烧,分解有机物至恒量。
2 仪器和用具实验室常规仪器及下列各项:2.1 坩埚:瓷质、高型,容量30mL。
2.2 电热板。
2.3 高温炉:能控制525±25℃。
2.4 干燥器:内盛有效干燥剂。
2.5 分析天平:感量0.0001g。
3 操作方法3.1 取样按GB 8302-87《茶取样》的规定取样。
3.2 试样制备按GB 8303-87 《茶磨碎试样的制备及其干物质含量测定》的规定,制备试样。
3.3 坩埚的准备将洁净的坩埚置于525±25℃高温炉内,灼烧1h。
待炉温降至300℃左右时,取出坩埚, 于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称量(准确至0.001g)。
3.4 测定步骤称取混匀的磨碎试样2g(准确至0.001g)于坩埚(3.3)内*,在电热板上徐徐加热,使试样充分炭化至无烟。
将坩埚移入525±25℃高温炉内,灼烧至无炭粒(不少于2h)。
待炉温降至300℃左右时,取出坩埚,置于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称量。
再移入高温炉内以上述温度灼烧1h,取出,冷却,称量。
再次移入高温炉内,灼烧30min,取出,冷却,称量。
重复灼烧30min的操作,直至连续两次称量差不超过0.001g为止。
以最小称量为准。
3.5 必要时,可保留总灰分供测定水溶性灰分和水不溶性灰分或酸不溶性灰分*国际标准ISO 1575-80中,加入植物油,本标准不加。
4 结果计算 4.1 计算方法和公式茶叶总灰分以干态质量百分率表示,按下式计算:M1-M2总灰分(%)=━━━━━━━━×100M0×m式中:M1--试样和坩埚灼烧后质量,g;M2--坩埚的质量,g;M0--试样质量,g;m--试样干物质含量百分率,%。
五、茶叶中粉末和碎茶的测定粉末和碎茶是通过规定孔径筛的筛下物。
1 原理按一定的操作规程,用规定的孔径筛,筛分出各种茶叶试样中的粉末和碎茶。
2 仪器和用具2.1 分样器和分样板。
2.2 电动筛分机。
2.2.1 转速200r/min,回旋幅度25mm(用于毛茶)。
2.2.2 转速200r/min,回旋幅度60mm(用于精制茶)。
2.3 检验筛: 铜丝编织的方孔标准筛,具筛底和筛盖。
2.3.1 毛茶碎末茶筛,筛子直径280mm。
a. 孔径1.25mm;b. 孔径1.12mm。
2.3.2 精制茶粉末碎茶筛: 筛子直径200mm。
2.3.2.1 粉末筛a. 孔径630μm(用于条、圆形及粗形茶,见注);b. 孔径450μm(用于碎形茶);c. 孔径230μm(用于片形茶);d. 孔径180μm(用于末形茶)。
2.3.2.2 碎茶筛a. 孔径1.25mm(用于条、圆形茶);b. 孔径1.60mm(用于粗形茶)。
注:①条、圆形茶系指工夫红茶、小种红茶、红碎茶中的叶茶、珍眉、贡熙、珠茶、雨茶和花茶。
②粗形茶系指铁观音、色种、乌龙、水仙、奇种、白牡丹、贡眉、普洱散茶。
3 操作方法3.1 毛茶将试样充分拌匀并缩分后,称取100g(准确至0.1g),倒入孔径1.25mm筛网上,下套孔径1.12mm筛,盖上筛盖,套好筛底,按下起动按钮,筛动150r/min。
待自动停机后,取孔径1.12mm筛的筛下物,称量(准确至0.01g),即为碎茶含量。
3.2 精制茶3.2.1 条、圆形茶: 将试样充分拌匀并缩分后,称取100g(准确至0.1g),倒入规定的碎茶筛和粉末筛的检验套筛内,盖上筛盖,按下起动按钮,筛动100r/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