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测试题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同步一课一练
教科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
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一课一练
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第一课:《地球表面的地形》
一、填空题。
1.地球表面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原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
地球表面是________、________的。
2.________是四周高、中部低的盆状地形。
3.________是近于平坦或地势起伏平缓的开阔陆地,海拔在200米以下。
4.读图题。
根据图片把相应的地形名称填人括号里。
5.我国的地形________ 高_______低,西部多_______,东部多________,呈
阶梯状分布。
6.深浅不同的蓝色表示深浅不同的海洋,深蓝色表示海很 ________,浅蓝色则
表示海比较 ________。
7.我国地形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其
中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是________。
二、判断题
8.地球的大部分是陆地,小部分是海洋。()
9.我国的地形以平原为主。()
10.在地形图上,海洋的颜色也是不同的,不同的颜色代表海洋的深浅不同。( )
11.地球表面的地形在不断变化。()
12.云贵高原是世界最高的地方,号称“世界屋脊”。()
13.在地球的不同地形上,生活着不同的动物和植物。()
三、选择
1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地球上大部分是海洋,陆地面积较小
B.地球E的陆地被海洋包围着
C.中国的地势是“东高西低”
15.( )是由山岭、山间谷地与山间盆地构成的区域,一般多呈脉状分布。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地球表面及其变化本章综合与测试-章节测试习题(4)
章节测试题
1.【答题】土壤中的小动物在形成腐殖质的过程中没有发挥什么作用。()
【答案】×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腐殖质。腐殖质是土壤有机质的主要组成部分,一般占有机质总量的50~70%.腐殖质的主要组成元素为碳、氢、氧、氮、硫、磷等。
【解答】土壤是动植物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也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腐殖质是已死的生物体在土壤中经微生物分解而形成的有机物质,黑褐色,含有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一些元素,能改善土壤,增加肥力。故此题是错误的。
2.【答题】由于河流的沉积作用,在河流的下游河床上布满了()。
A. 细沙
B. 大石头
C. 鹅卵石
【答案】A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侵蚀。在坡度大的地方,河流流速快,土地会被侵蚀;在坡度小的地方,河流流速慢,会发生沉积。所以一般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平原。
【解答】由于河流的沉积作用,在河流的下游河床上布满了细沙。选A。
3.【答题】由于流水对土地的()作用,地表便形成了许多溪流和沟壑。
A. 风化
B. 沉积
C. 侵蚀
【答案】C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侵蚀和沉积现象。自然界中每时每刻都有侵蚀和沉积的现象发生。侵蚀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沉积却填平了一些低洼的地方,侵蚀和沉积形成了地球上不同的地形地貌。
【解答】由于流水对土地的侵蚀作用,地表形成了许多溪流和沟壑。选C。
4.【答题】珠穆朗玛峰形成的原因可能是()。
A. 板块的碰撞
B. 板块的漂移
C. 风的侵蚀
D. 板块的张裂
【答案】A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地球表面地貌多样性的原因。由于印度洋板块从亚欧板块下方插入,抬高了亚欧板块喜马拉雅山那一部分,海水退去,形成了高原。目前印度洋板块还在不断深入,所以逐渐形成了珠穆朗玛峰。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地球表面及其变化本章综合与测试-章节测试习题(5)
章节测试题
1.【答题】火山喷发是一种壮观的自然现象,它是地球______作用的产物。
【答案】内力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火山和地震的成因。火山是一种常见的地貌形态。地壳之下100-150千米处,有一个“液态区“,区内存在着高温、高压下含气体挥发成份的熔融状硅酸盐物质,即岩浆。它一旦从地壳薄弱的地段冲出地表,就形成了火山。
【解答】火山喷发是一种壮观的自然现象,它是地球内力作用的产物。火山喷发是一种奇特的地质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地球内部热能在地表的一种最强烈的显示,火山爆发的地方地壳比较活跃,火山是沿着地表薄弱的地方喷出的岩浆;火山喷发有时会伴随发生地震。故此题的答案是内力。
2.【答题】人类自身的活动也在改变着地表的形态,我们要尽量______土地遭受侵蚀。
【答案】减少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人类活动对土地侵蚀的影响。自然界中每时每刻都有侵蚀和沉积的现象发生。侵蚀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沉积却填平了一些低洼的地方,侵蚀和沉积形成了地球上不同的地形地貌。
【解答】人类自身的活动也在改变着地表的形态,我们要尽量减少土地遭受侵蚀。故此题的答案是减少。
3.【答题】自然力量在重塑和改变地表的地形地貌时,也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______或______的影响。为了保护自己的家园,我们要想办法尽可能地减少
______的影响。
【答案】正面负面负面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人类活动对地表改变的影响。除了自然力量,地球上的生物也以其独特的方式缓慢地改变着地表。人类各种活动对地表的变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有的利于保护地表,如:植树造林、挖河修渠、平整土地;有的不利于保护地表,如过度耕种、过度放牧、乱砍滥伐。
2019-2020学年度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地球表面及其变化3、岩石会改变模样吗教科版习题精选第七十八篇
下列岩右变化的过程中,正确的是( )。
A、岩石→小石子和沙→岩石碎裂
B、岩石→岩石碎裂→小石子和沙
C、岩石碎裂→岩石→小百子和沙
【答案】:
【解析】:
山上巨大岩石变成较小岩石是( )作用的结果。
A、风化
B、搬运
C、其他
【答案】:
【解析】:
石灰岩地区特有的溶洞,是由于( )作用形成的。
A、冷和热
B、流水
【答案】:
【解析】:
填空题。
岩石变化的原因有冷热变化______的作用、______的作用和动物的活动等。
古人修栈道时,常用火来烧岩石,当岩石温度升得很高时,再在岩石上浇冷水,这样岩石便裂开了,这是人们利用了______可使岩石变化的原理。
河边的鹅卵石又光又圆,是______作用的结果。
沙漠地区经常出现石蘑始,石蘑菇的形成主要是______作用的结果。(填“太阳能”“水力”或“风力”)
小叫这样做是模拟______对岩石的作用。
小明最终看到石膏发生的明显改变是______。
种子发芽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
最初,小明的实验没有成功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我还知道______、______、动物的活动都能改变岩石的模样。
【答案】:
【解析】:
现象描述:植物的根扎入岩石的裂缝中.
新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地球的表面和内部》测试卷及答案
新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
第三单元《地球的表面和内部》测试卷及答案
一.填空题(共8小题)
1.我国幅原辽阔,有各种各样的地形,比如内蒙古是,新疆是。2.是世界最高的山脉,最高峰海拔米。
3.地球表面的主要地形地貌有、和岛屿、、、、。
4.按照火山活动的历史,可分为、和。
5.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引起的。
6.当地壳的运动变化对岩层产生巨大的时,岩层会发生,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这个过程中,无法想象的就会快速从岩层深处释放出来,产生巨大的破坏力量,绝大多数就是这样形成的。
7.在长期的、、生物破坏等作用下,地表岩石破碎的过程叫做风化。8.通过探究发现,雨水对土地具有作用。
【能力培养】
二.选择题(共10小题)
9.()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号称“世界屋脊”。
A.喜马拉雅山脉B.青藏高原
C.泰山
10.小玉和小丽在同一张地图上,数格子比较陆地和海洋面积,结果却大不相同,主要是因为()
A.未提前约定数格标准B.格子大小不一
C.不会数数
11.火山喷发喷出的熔岩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叫做()。
A.变质岩B.沉积岩C.岩浆岩
12.地震是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下面也属于自然灾害的是()A.垃圾污染B.潮汐C.干旱
13.不属于地球内部构造的是()
A.地表B.地幔C.地核
14.公元79年8月,意大利庞贝古城毁于()火山大爆发。
A.圣海伦斯B.维苏威C.埃特纳
15.下列有关火山喷发的叙述,不准确的是()。
A.火山喷发会烧毁森林、房屋,掩埋农田和城市,污染空气
B.火山喷发落在火山周围的火山灰能提高土壤肥力
C.火山地热是一种会污染环境的能源
五年级科学-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试卷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附参考答案
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等第________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5 分)
1、地球上(海洋)多,(陆地)少。中国的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
2、地球的表面是(岩石)和(土壤)。
3、由于受(大气)、(水)、(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4、地球的内部可以分成(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运动有关。
5、土壤的成分中,(腐殖质)和(盐分)是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腐殖质)是动植物腐烂时产生的黑色物质。
6、将烧热的岩石立即放入冷水中,反复几次,岩石可能会(风化)。
7、风化作用会使岩石最终变成(土壤)。
8、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
9、下雨是一种经常发生的(天气)现象。
10、(黏土)和(细沙)容易被雨水冲走,是因为它们比较轻。
11、由于流水对土地的侵蚀作用,地表会形成许多(溪流)和(沟壑),它们汇集在一起又会成为大的河流。
12、在进行沉积实验时,我们发现了(重)的物体先沉积。
13、(风化)作用和(生物)作用形成了地球上不同的地形地貌。
14、为了保护我们家园,应想办法尽可能地减少土地(侵蚀)。
二、选择题(每空1分共15分)
1、新疆的吐鲁番是个( C )。 A、高山 B、平原 C、盆地
2、地势低平而宽广是( B )地形特点。A、山地 B、平原 C、盆地 D、高原
3、在地球的深部,越往下去,温度越来越( A ),压力越来越(C)。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探究题和参考答案
(1)当前水土流失带来哪些危害?
(2)为防止水土流失,人们采取了哪些措施?
(1)导致土地退化,毁坏耕地;导致江河湖库淤积,加剧洪涝灾害;恶化生存环境,加剧贫困;削弱生态系统的调节功能,对生态安全和饮水安全构成严重威胁。(2)植树种草,修挡土坝治理水土流失,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林,减少过度放牧,控制牲畜数量等。
(1)需要的材料:
(2)升温和保温的措施:
(3)实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4)设计图:
(1)大纸盒,小饮料瓶,锡箔纸,泡沫塑料等。(2)把瓶子支起来,背面用锡箔反光;对着光的一面用塑料纸罩住;盒子可以改变角度;盒子内外全涂成黑色。(写出其中的几点就可以)(3)略。(4)略。
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光》
把手电筒放置在离自己最近的卡纸前一定距离,让手电筒的光射进小孔,据图回答。
(2)还有人说:比同体积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与同体积水同样重的物体会悬浮在水中。这话是否准确?请你以数据说明。
实验现象:第一个实验中,手电筒的光通过3张卡纸中间的小孔投射到纸屏上;第二个实验中,纸屏上没有出现手电筒的光。
实验结论:通过比较得知: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地球表面及其变化1 地球表面的地形-章节测试习题
章节测试题
1.【答题】我国地形主要有()、()、()、()、()。其中分布面积最广的是山地。
【答案】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分析】本题考查我国的主要地形。
【解答】我国地形主要有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山地。其中分布面积最广的是山地。
2.【答题】我国的地形()高()低,西部多(),东部多(),呈阶梯状分布。
【答案】西东高原平原
【分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地形的特点。
【解答】我国的地形西高东低,西部多高原,东部多平原,呈阶梯状分布。
3.【答题】深浅不同的蓝色表示深浅不同的海洋,深蓝色表示海很(),浅蓝色则表示海比较()。(填“深”或“浅”)
【答案】深浅
【分析】本题考查不同颜色代表的海洋深度。
【解答】深浅不同的蓝色表示深浅不同的海洋,深蓝色表示海很深,浅蓝色则表示海比较浅。
4.【答题】通过观察世界地形图可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地球上大部分是海洋,陆地面积较小
B. 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包围着
C. 中国地形是东高西低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世界的地形的特点。
【解答】地球上大部分是海洋,陆地面积较小,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包围着,我国的地形西高东低,西部多高原,东部多平原,呈阶梯状分布。
5.【答题】我国地形多样,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的是()。
A. 平原
B. 高原
C. 山地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我国的主要地形。
【解答】我国地形主要有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山地。其中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是山地。
6.【答题】关于我国地形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我国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
B. 我国西部多平原,东部多高山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测试卷B卷(含解析)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学期(第三单元B卷)
一、填空
1.________和________是地球内部能量的剧烈释放,它能使局部地形在短时间内发生急剧的变化。
2.改变地形的力除了来自地球内部的力量,还有来自地球外部的力量。如图所示的蘑菇石是在________力作用下形成的。
3.在河流的下游以________作用为主,在河流入海口形成________。
4.在自然界中造成岩石风化的主要原因是大气、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
5.如图所示,将土壤放在石棉网上加热,我们会闻到有烧焦的羽毛味,这种现象说明土壤中含有________。
6.地球内部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把土块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说明土壤中含有________。
8.杭州东北部一般海拔在20米以下,属于________地形;北高峰海拔355米,属于________地形。
二、判断
9.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由于岩石的风化形成的。()
10.只有流水对土壤有侵蚀作用。()
11.地震会产生湖泊。()
12.东非大裂谷是两大板块碰撞形成的。()
13.地球表面各种地形、地貌都是随着地球的诞生一起形成的,并且永不改变。()
14.中游河床由于流速减缓,一般会堆积许多鹅卵石。()
15.在地形图上,海洋的颜色是不同的,不同的颜色表示海洋的深浅不同。()
16.我国的西部多平原,东部多高原,地势西低东高。()
17.高原的特征是面积广大,地形开阔,周围以明显的陡坡为界。()
五年级上册科学试题-第3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教科版
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练习
一、知识展示台(30分,每空2分):
1.地球内部可以分成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三部分,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内。
2.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________。
3.地球上________ 面积比陆地面积大;我国西部多高山,东部多。
4.岩石变化原因有冷热的作用、________ 的作用、________ 的作用和动物的活动等。
5.雨点降落时的力可以打散并溅起土壤的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动时,携走了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便被带走了,这就是________。雨点降落到地面便是土壤被侵蚀的开始。、________和重力等都会侵蚀土地。
6.很多高山是因为板块的________后隆起形成的,很多峡谷是板块后形成的断裂谷。
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减少土地的侵蚀。
二、对错审判厅(20分,每题2分):
()1.保护森林、退耕还林对减少土地的侵蚀作用不大。
()2.地球上海洋多,陆地少。
()3.汶川大地震是地形瞬间发生大变化的结果。
()4.上游河床一般会堆积许多鹅卵石和细沙。
()5.绝大多数地震发生在地壳内。
()6.暴雨时径流浑浊,说明里面含有大量的泥沙。
()7.动物和植物的根能松动土壤,为空气和水营造空间。()8.在地球的深部,越往下去,温度越高,压力越大。()9.岩石的风化每时每刻都在发生。
()10.为了保护我们家园,应想办法尽可能地减少侵蚀。
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作业题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教科版
《3.1.地球表面的地形》练习
一、填空
1.地球表面的地形多种多样,主要包括(高原、高山、盆地、湖泊、峡谷、平原),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
解析:地形是指地形表面的形态,简称地形,又称地貌。通常用高原、高山、盆地、湖泊、峡谷、平原等来描述。
2.我国地形图的特点是(西高东低,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
3.地球表面不同的地形上生活着(不同的动植物)。
4.地球表面的额地形在(不断变化)。
5.(白色)表示终年积雪的山峰。
解析:白色表示终年积雪的山峰,往往都在6000米以上。
二、选择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内蒙古是一个盆地
B.我国地形复杂,山地面积很小,高原面积大。
C.地形构成的地球表面独特的地形地貌
D.新疆吐鲁番是个大草原
解析:内蒙古是一个大草原;我国地形复杂,山地面积广大,高原面积小,西高东低;新疆吐鲁番是个盆地。
2.周围有山地、高原环绕,中间地势较低的是(A)
A.盆地
B.高原
C.山地
D.丘陵
3.地球上(A)
A.海洋多陆地少
B.海洋少陆地多
C.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
D.西部多平原东部多高山
解析:地球上时海洋多陆地少,而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是中国的地形特点。
4.丘陵与高山、高原之间的不同之处在于(A)
A.丘陵比高山和高原小
B.丘陵比高山和高原高
C.丘陵有尖峰
D.丘陵比高原高
解析:海拔不高、山顶浑圆的是丘陵;海拔较高,地面开阔或有丘陵起伏
的是高原;高山,相对地面,而高出的部分。一般指高峻的山峰。所以正确答案是丘陵比高山和高原都要小。
5.深浅不同的褐色表示(B)
A.高原
B.山地
C.平原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 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 地球的表面-课后练习
课程基本信息
课例编号8 学科小学科学年级五学期第一学期课题《地球的表面》
教科书书名:《科学》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20 年7 月
学生信息
姓名学校班级学号
课后练习
1.从右侧地形上看,我国的地势( )。
A.西低东高
B.西高东低
C.东西差别不大
2.我国地形多样。从上面的地形图可以看出,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的是()
A.平原
B.高原
C.山地
3.连线题
盆地平原山地高原起伏不大,坡度陡峻
地面开阔,海拔较高
四周地势高,中间低平
地貌宽广平坦,海拨较低
西藏
塔里木
珠江三角洲
天山
科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学生活动手册参考答案
五年级上册《科学学生活动手册》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
第一课:《种子发芽实验(一)》 P2
1.填一填
(1):水、空气、适宜的温度(2):实验对照
2.辨一辨×、√、×
3.实验探究
①取6粒绿豆种子
④分别在2张餐巾纸上各放3粒绿豆种子
⑤将2个盒子都放在阳光可以照射到的地方,其中1个盒子用里面涂黑的盒子罩住。
第二课:《种子发芽实验(二)》 P4
1.选一选A、B
2.实验探究
(1)阳光(2)种子发芽不一定需要阳光
第三课:《观察绿豆芽的生长》 P6
1.填一填
(1):水、阳光、适宜的温度(2):向水性
2.辨一辨√、×
3.实验探究
把5粒刚发芽的绿豆放在吸水纸上,保持吸水纸一端湿润。
第四课:《蚯蚓的选择》 P8
1.选一选C、B
2.实验探究
(1)通过测量蚯蚓在亮处和在暗处的时间长短来研究。(2)通过记录在亮处的蚯蚓数得出
(3)小红;理由:收集数据更科学准确,用时更短。
第五课:《食物链和食物网》 P11
1.选一选B、B、A
2.实验探究(右图)
第六课:《做一个生态瓶》 P13
1.辨一辨×、√、×
2.实验探究
生物条件:水草3棵
非生物条件:泥沙
制作方法:先把水草种活,再把小金鱼、小虾和田螺放进去第七课:《改变生态瓶》 P15
1.辨一辨×、√
2.选一选B、C
3.实验探究
动物多时,耗氧量增大,鱼浮上水面的次数会增多。
第八课:《维护生态平衡》 P17
1.辨一辨×、√、√
2.分析解答略
第二单元光
第一课:《光和影》 P19
1.填一填
(1)光源(2)投影(3)光源屏
2.辨一辨×、√
3.实验探究
第二课:《阳光下的影子》 P21
小学科学5年级探究题(全册)
小学科学5年级探究题和参考答案
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
1、观察在玻璃罩中的小老鼠。想一想,空气不流通,小老鼠为什
么没有被憋死?请写出你的解释。
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供小老鼠呼吸,小老鼠呼吸产生的二氧
化碳被植物的光合作用所利用。
2、下图表示森林生态系统的食物网,据图回答。
鹰
(1)属于生产者的是(1)草;
(2)直接以植物为食的消费者是(2)兔子、老鼠;
(3)请根据图中给出的生物写出2条条食物链:
草—兔—鹰,草—老鼠—鹰,草—兔—狐狸,草—兔—狐狸—鹰;
(4)如果大量捕猎狐,你认为鹰的数量一定时间内将先(增加)你这样推测的理由是:
狐狸大量减少,兔子少了主要天敌大量繁殖,从而鹰的食物充足,从而加快繁殖,数量增加。
3、阅读蜥蜴在沙漠高温环境下的观察记录,观察思考:
活动描述时间气温地表温度体温
从洞中钻出6-7时20 28 25
晒在太阳底下7-9时27 29 32.6
到处活动9-12时27 30.8 36.6
回洞12-14时40.3 53.8 39.5
腹部离开地面14-18时34.2 47.4 39.5
回洞18-21时25 26 25
(1)从6时到21时,蜥蜴的体温是怎样变化的?
上午,蜥蜴体温升高,到下午时达到最高39.5摄氏度,傍晚时又下降到25摄氏度。
(2)在白天,哪些时间里蜥蜴的体温不断升高?(2)6-18时蜥蜴的体温不断升高。
(3)在一天最热时间段中,蜥蜴的体温能保持在40摄氏度以下的原因是什么?
在最热的时候回洞降温,在后来出来活动时减少身体和地面的接触。
4、准备两盆豆苗,两个纸盒,在盒的底部一端开个窗户。把两盆豆苗放在阳光下,各扣上一个纸盒,让一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试卷(附参考答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试卷
(附参考答案)
填空
1.地球的内部可以分成地核、外核、地壳三部分,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板块运动和地热运动有关。
2.由于受风化、冻融、化学或生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做风化。
3.土壤是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和微生物等物质的混合物。
二、判断
三、单项选择题
四、我会做
1.实验过程:将岩石放入冰箱冷冻,然后取出用锤子敲击
岩石,重复多次。实验结果:岩石破裂,出现裂缝。
2.实验方法:将土壤放入漏斗中,加入适量水分,用玻璃
棒搅拌,观察漏斗底部是否有气泡产生。实验现象:漏斗底部会产生气泡。
三、我会写
1.岩石风化是指岩石受到外部环境的作用而破碎的过程。
风化过程包括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两种。物理风化是指岩石受到自然界的物理力量(如温度变化、冻融作用、风蚀等)而破碎。化学风化是指岩石受到水、氧气、二氧化碳等化学物质的作用而破碎。岩石风化是土地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2.实验方案:选取相同种类的土壤,分别放在不同坡度的
斜面上,保持降雨量和植被覆盖相同,观察不同坡度下土地的侵蚀情况。在实验中,可以用降雨模拟器模拟不同强度的降雨,用水平仪测量坡度,用相同方式浇水,同时观察土壤表面的沟壑和颗粒流失情况。通过实验可以得出,坡度越大,土地被侵蚀越厉害。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地球表面及其变化本章综合与测试-章节测试习题(2)
章节测试题
1.【答题】地球表面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丘陵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
【答案】平原高原山地盆地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分类。
【解答】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陆地表面的地形多种多样,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盆地、丘陵五种基本类型。故此题的答案是平原,高原,山地,盆地。
2.【答题】受水、空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做
______。
【答案】风化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风化。裸露在地球表面的岩石,在长期的风吹日晒、雨水冲刷、生物破坏等作用下,会破碎,这就叫风化。
【解答】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故此题的答案是风化。
3.【答题】根据颗粒大小可以把土壤的微粒分类,最大的土壤微粒是______(小石子),其直径大于2毫米。其次是______,接着是______,______的微粒最小,甚至无法用肉眼看清楚。
【答案】沙砾沙粉沙黏土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土壤的分类。砂质土含有很多的石头小颗粒,也有壤土成分;黏质土没有石头小颗粒,没有壤土;壤土没有石头小颗粒,适于植物生长。
【解答】土壤中的微粒中,最大的土壤颗粒是沙砾(小石子),其次是沙,接着是比沙还小的粉沙,最小的土壤微粒是黏土。故此题的答案是沙砾,沙,粉沙,黏土。
4.【答题】土壤中有______和______,它们都是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
【答案】腐殖质盐分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土壤的成分。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土壤为人类提供了生存栖息之地--家园。土壤是植物的母亲,为植物提供养料和水分,土壤也为动物提供了生存栖息之地。她是我们人类和动植物共同的家园。正是因为有了土壤,才有了这美丽可爱的世界,所以我们要保护土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五上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测试题
一、填空(每空1分共30分)
1. 在中国地形图上,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
2.地球(海洋)多,(陆地)少。
3. 地震和火山都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其中地震多发生在
(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运动有关。
4.由于受(水)、(大气)、(气温)、(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5.土壤中的颗粒从大到小依次是( 沙砾)、( 沙)、(粉沙)、(黏土)、,它们统称为岩石的(微粒)。
6. 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等物质的混合物。
7(雨点降落到地面)是土壤被侵蚀的开始。
8.雨水降落地面带走了一部分(土壤微粒)就是(侵蚀)。
9(流水)、(风)、(冰川)、(海浪)等都对土地有侵蚀和沉积作用。
二、判断(每空2分,共20分)
1.高原无平地,平原无起伏。(×)
2.大陆板块很稳定,不会移动。(×)
3.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表变化都是很猛烈的。(×)
4.植物的根系也可以碎裂岩石。(√)
5.动植物完全依赖土壤生存,却不曾为土地做过什么。(×)
6.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是沉积的结果。(×)
7.侵蚀和沉积是流水特有的搬运土地的现象。(×)
8.在多暴雨的山区,山脚下是不适合修建房屋的。(√)
9.土壤在水中是按颗粒大小分层沉积的。(√)
10.土壤源于岩石,岩石的颗粒就是土壤。(×)
三、选择(每空3分共15分)
1.地形图上以深浅不同的(B. )代表海洋。
A.绿色
B.蓝色
C.黄色
2.每年喜马拉雅山的抬升是(.C )
A.猛烈的
B. 不存在的
C.缓慢的
3.土壤颗粒中肉眼看不清的是(B. )
A.沙
B. 黏土
C. 粉沙
4.在一条大河的中游堆积了很多的(.C )
A.大石头
B.细沙
C.鹅卵石
5.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的关系是( B. )
A.同在中国
B.黄河携带的黄土沉积到华北平原
C.长江携
带的黄土沉积形成华北平原
四、简答(每小题6分共18分)
1.有人说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谈一谈你的看法。
土壤为动植物提供了食物和生存空间,也为人类提供了衣、食、住、行的来源。
2.你认为哪些因素会影响土地被侵蚀的程度?
土地坡度的大小、降雨量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是影响土地被侵蚀的主要因素。
3.说说侵蚀和沉积有什么不同(可以画简图说明)?
侵蚀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沉积却填平了一些低洼的地方。
五、联系实验(1小题7分,2小题3+7分,共17分)
1.还记得老师把多层毛巾叠起由两边向中间挤压的情景吗?那是在模仿什么现象?
记得。那是在模仿由于地球内部运动引起板块相互挤压形成突起地形的现象。
2.老师用镊子夹着小石块烧再投入冷水中,反复了多次,你发现了什么现象?这个实验是在模拟什么现象?
发现最后石块在冷水中碎裂出小块。模拟的是在自然界中,由于昼夜和季节的温差变化使岩石破碎的现象。
参考答案:
一、填空(每空1分共30分)
1. 高山、平原
2. 海洋、陆地
3. 地球内部运动、地壳内、地幔、地壳
4. 水、大气、气温、动植物的作用
5. 沙砾、沙、粉沙、黏土、微粒
6. 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空气
7. 雨点降落到地面
8. 土壤微粒、侵蚀
9. 流水、风、冰川、海浪
二、判断(每空2分,共20分)
1.×
2. ×
3. ×
4.√
5. ×
6. ×
7. ×
8. √
9.
√ 10. ×
三、选择(每空3分共15分)
1.B
2.C
3.B
4.C
5.B
四、简答(每小题6分共18分)
1.土壤为动植物提供了食物和生存空间,也为人类提供了衣、
食、住、行的来源。
2.土地坡度的大小、降雨量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是影响土地
被侵蚀的主要因素。
3.侵蚀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沉积却填平了一
些低洼的地方。
五、联系实验(1小题7分,2小题3+7分,共17分)
1.记得。那是在模仿由于地球内部运动引起板块相互挤压形成突起地形的现象。
2.发现最后石块在冷水中碎裂出小块。模拟的是在自然界中,由于昼夜和季节的温差变化使岩石破碎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