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脊轩志的教学难点重点分析
项脊轩志教学教案
项脊轩志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项脊轩志》全文;(2)能够分析并欣赏文中的辞藻、句式、修辞等文学特色;(3)能够理解作者通过描绘项脊轩表达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文学作品,提高审美鉴赏能力;(3)运用写作技巧,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故乡、亲人的怀念之情;(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家庭观念;(3)懂得珍惜身边的人和事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并背诵《项脊轩志》全文;(2)分析并欣赏文中的辞藻、句式、修辞等文学特色;(3)深入解读文本,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 教学难点:(1)文中某些词语、句子的理解;(2)作者情感的把握;(3)写作技巧的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归有光及《项脊轩志》的背景;(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文本。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意;(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进行思考。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2)分享学习心得,交流阅读体验。
4. 分析欣赏:(1)分析文中的辞藻、句式、修辞等文学特色;(2)欣赏作者的情感表达,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5.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故乡、亲人的怀念之情;(2)培养学生珍惜家人、家乡的价值观。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四、作业布置1. 背诵《项脊轩志》;2. 写一篇读后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项脊轩志》中的具体语句,让学生体会作者运用辞藻、句式、修辞等文学特色的表现力。
2. 情境创设:引导学生设想自己处在作者当时的环境中,感受作者的情感波动,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项脊轩志》文言文的教学教案
《项脊轩志》文言文的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项脊轩志》的文言文基础知识。
2. 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
3. 通过对《项脊轩志》的学习,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和人生哲理。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包括实词、虚词、句式等。
2. 对《项脊轩志》的整体理解,包括作者、背景、主题等。
3. 分段讲解和翻译《项脊轩志》的重要句子和段落。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三、教学重点1. 《项脊轩志》中的重要实词和虚词。
2. 文言文的特殊句式和用法。
3. 理解作者通过描绘景物和人物来表达情感和哲理的手法。
四、教学难点1. 文言文中的生僻字词和特殊用法。
2. 对作者情感态度和人生哲理的理解。
3. 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的能力。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步骤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言文基础知识,分析文本内容。
2. 互动法:引导学生提问、讨论和分享。
3. 实践法:让学生进行翻译练习和作文写作。
六、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项脊轩志》的作者背景和文学价值。
2. 讲解:分析文言文的基础知识和特殊用法。
3. 分段讲解:逐段讲解和翻译《项脊轩志》的重要内容。
4.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作者的情感态度和人生哲理。
5. 练习:让学生进行文言文翻译和作文写作练习。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提问、讨论和分享情况。
2. 翻译练习:评估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
3. 作文写作:评估学生的文言文写作能力。
八、教学反馈1. 课堂提问和讨论:及时给予学生反馈,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分享观点。
2. 翻译练习和作文写作:对学生的翻译和作文进行评价和指导。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拓展九、教学资源1. 文言文教材和参考书。
2. 网络资源:提供相关的文章和视频,帮助学生深入了解《项脊轩志》的背景和意义。
十、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文言文朗诵比赛,提高他们对文言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项脊轩志
题目
项脊轩志
类型
选修
教学辅助
多媒体
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1.学习作者善于从日常生活琐事中选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来抒写感情的 技巧。
2.体会本文笔墨清淡而情意缠绵动人的特色。 3.引导学生学会珍视淳厚的亲情。 学习本文善于捕捉生活中典型的细节和场面,借平淡的生活琐事,表达真 挚感情的方法。
7.这篇文章对我们写作有何启示?
不必写惊天动地的大事,曰常生活中的平凡小事,只要你用心
感受,抓住富有特征的细节,定能人出富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
学以致用,
8.学以致用——口头作文:
强化本课教学
有人说我们的生活太平淡,缺少让人感动的东西。其实,生 目标。
活中不是缺少感动,而是缺少一颗颗善于发现感动的敏锐的心。
项脊轩,一个不起眼的小阁子,却关联着家庭盛衰,凝聚着
三代人的亲情。轩的空间有限,情的延伸无限。这就是《项脊轩
志》之所以被历代评论家推崇的根本原因。
多媒体展示历代名家评《项脊轩志》
(清)姚鼐:“此乃太仆最胜之文”
(明)王士祯:“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
(清)方苞:“不俟修饰而情辞并得”
(明)王锡爵:“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怛之思溢于言语之外”
打动人的是人
明确:
间真情”。
①人物的言行切合人物的身份特点;
②事情虽小却足以传递先母的慈爱,祖母的疼惜之情、期待
之清;
③这些人事亲情的离合变化又是在家道中落的大背景下发
生的,对于一个大家庭来说,兴旺时的繁华安逸生活也许算不了
文言文要
什么,但衰颓困顿中的相互支撑更显的不易,弥足珍贵。
体现诵读教学。
6.齐读“然余居于此……”读出细节中的悲情。
《项脊轩志》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项脊轩志》教案教学科目:语文年级:高中课时:2课时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文言文的基本词义和句式结构。
(2)能够概括和描述文章的主要内容。
(3)能够分析并欣赏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通过合作讨论,提高分析和解读文本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作者对家族历史的怀念之情。
(2)理解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文言文基本词义和句式结构的理解。
(2)文章主旨和情感态度的把握。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中特殊句式的翻译。
(2)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分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归有光及其作品《项脊轩志》,激发学生对作品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理解文言文的基本词义和句式结构。
3. 合作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合作讨论,概括和描述文章的主要内容,分析并欣赏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的情况,进行课堂讲解,重点讲解文言文中特殊句式的翻译和修辞手法。
5.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家族历史的怀念之情,理解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五、课后作业1. 翻译并背诵课文。
2. 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举例说明。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作者情感态度的理解。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文言文句子,分析其特殊句式和修辞手法。
4.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5. 情感教学: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态度,激发他们对文学的热爱。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他们的参与度。
《项脊轩志》教学教案
《项脊轩志》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项脊轩志》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子。
(2)能够分析并欣赏文中运用的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和情感描写的手法。
(3)能够理解并概括文中的情节和主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2)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通过角色扮演和表演,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对家庭、亲情的珍视和尊重,提高道德情操。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理解课文的大意。
2. 词语解释:讲解课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 人物分析:分析文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包括项羽、虞姬等,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命运。
4. 情节概括:让学生概括文中的主要情节,理解故事的发展和结局。
5.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探讨文中的主题,如英雄主义、家国情怀等,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人物形象的把握,情节的概括,主题的探讨。
2. 教学难点:课文中的一些难懂的词汇和句子,人物复杂的心理描写,情节的发展和转折。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解释词语和句子,引导学生理解和分析。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3. 写作练习:布置相关的写作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巧。
4. 角色扮演: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和表演,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合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表演等。
2. 写作练习:评价学生的写作练习,包括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的提出、讨论的参与等。
4. 期末考试:通过期末考试,检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以及写作和表达能力。
2023最新-《项脊轩志》教案(优秀6篇)
《项脊轩志》教案(优秀6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牛牛范文网为朋友们整理了6篇《项脊轩志》教案,如果能帮助到亲,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教学目标:篇一⒈学习作者选取生活琐事、平常景物表现人物的音容笑貌,以朴素简洁的语言寄托对故居亲人的眷恋深情。
⒈细节描写刻画人物。
《项脊轩志》教学设计篇二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项脊轩志》是明代作家归有光的代表作,也是表现亲情的经典之作,是一篇借记物来叙事和抒情的散文。
本文通过书斋项脊轩的几度兴废,写与之相关的家庭琐事和人事变迁,表达了人亡物在、三世变迁的感慨以及对去世的亲人的深切怀念,真切感人。
2、教材地位与作用《项脊轩志》最重要的一个点就是一个“情”字,文中归有光对去世的祖母、母亲、妻子的深情追忆如泣如诉,哀婉动人,通过本文的学习可以让学生理解并感受到这伟大又朴素的情感。
以口头语说家常事也是本文一大亮点,所以本课的学习可以使得学生学习并运用这一写作技巧。
二、学情分析1、文言认知(1)小学、初中接触到的古文不少,有一定积淀,但不易挖掘出文言文的文化内涵。
(2)学生经过多年的语文学习,已基本掌握翻译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但对文言文的学习存在错误认识。
2、情感体验: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人生阅历,但对那种纯真的情感体验的较为肤浅,在写作中总是无从下笔。
三、教学目标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的相关要求以及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在第一课时已了解作者生平和扫除阅读障碍的基础上,我将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1、知识与技能(1)培养学生把握文章线索,理清文章脉络,进而解读文章内涵的能力。
(2)学习作者从日常琐事中选取典型的生活细节来表达感情的写作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点拨启发、个性解读等方法,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理解把握本文情感。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1)理解作者对家道中落的感伤和对故居、亲人的眷恋之情。
《项脊轩志》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项脊轩志》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项脊轩志》全文。
能够分析并欣赏文中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偶等。
能够理解文中的典故和寓意,领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作者对人物的情感态度。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古典文学,提高文学素养。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会珍惜亲情、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并背诵《项脊轩志》全文。
分析并欣赏文中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
理解文中的典故和寓意,领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2. 教学难点:文中部分生僻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分析文中的典故和寓意,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归有光及其创作背景。
提问:“项脊轩”在文中象征着什么?引发学生思考。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勾画出生僻字词。
学生分享学习成果,教师讲解生僻字词。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偶等。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情感体验:让学生细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家人、朋友的情感态度。
分享自己的亲情、友情故事,感受文章的情感内涵。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提醒学生课后复习,背诵课文。
四、课后作业:1. 背诵《项脊轩志》全文。
2. 完成课后练习题。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查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背诵情况,以及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文中的典型案例,如作者与祖母的对话、与妻子的相遇等,让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
2. 比较阅读:将《项脊轩志》与其他相关作品进行比较,如《背影》、《荷塘月色》等,让学生探讨它们之间的异同,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项脊轩志教案3篇
项脊轩志教案3篇《项脊轩志》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1、了解明代散文概况,唐宋派及归有光。
2、学习本文结构严谨,文脉贯通的特点。
文章以项脊轩为线索,借家庭琐事,表达人亡物在,三世变迁的感慨。
〈二〉能力训练1、学习作者善于选取富于特征意义的细节来表达深挚的感情。
2、积累文言实词,分析常见的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
〈三〉德育渗透感受亲情美,培养积极健康的情商。
[重点难点]1、重点是掌握文言字、词、句。
2、难点是本文取材和结构的方法。
[学法引导]1、有感情地诵读,疏通文意。
2、分析细节描写,感受事细而情深。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1、介绍作者及唐宋派。
2、检查预习,读准字音,疏通文意。
〈二〉1、导入新课打一谜语,谜面是“衣锦还乡”,请问谜底是什么?归有光。
归有光,明代著名的古文家,明朝“唐宋派”中成就最高者,被誉为“明文第一”,时人称他为“今之欧阳修”。
他命运多舛,8岁丧母,仕途不顺,35岁中举人,八考进士不第,60岁才中进士。
他的散文多写日常生活和家庭琐事,感情真挚自然,语言朴素流畅,细节真实生动。
“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
姚鼎认为,归有光直承唐宋八大家,元明两代除归氏别无他人,并把它视为唐宋八大家和桐城派之间的一座桥梁。
2、唐宋派唐宋派是明代的一个主要的文学流派,以明中叶的唐顺之、茅坤和归有光为代表。
他们反对前、后七子的拟古文主义文风,极力推崇和提倡唐宋八大家的散文,被称为“唐宋派”。
唐宋派既推尊先秦两汉文的传统地位,又承认唐宋文的继承和发展,提倡学习唐宋文,易诘屈聱牙为文从字顺,同时针对复古派的摹拟剽窃,提出“直抒胸臆”的创作主张,重视在文章中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他们的主张和创作对清代的桐城派影响很大。
3、教师范读4、读准字音渗漉(shèn lù)修葺(qì)栏楯(shǔn)偃仰(yǎn)啄食(zhuó)异爨(cuàn)老妪(yù)迨(dài)呱呱而泣(gū)象笏(hù)长号(háo)妣(bǐ)扃牖(jiōng yǒu)垣墙(yuán)栖息(qī)阖门(hé)5.串讲翻译这个过程应以学生活动为主,老师规范答案。
《项脊轩志》教学难点重点分析
《项脊轩志》教学难点重点分析(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演讲致辞、策划方案、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诗词鉴赏、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项脊轩志》教学难点重点分析《项脊轩志》教学难点重点分析(通用13篇)《项脊轩志》教学难点重点分析篇1难点重点(一)课文第一自然段里,写了项脊轩修葺前后的不同景象,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对小屋的眷恋之情。
《项脊轩志》-教学教案
《项脊轩志》-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项脊轩志》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归有光的身世和写作背景。
2. 培养学生对古文的阅读兴趣,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3. 通过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让学生领会作者借项脊轩变迁来抒写家族兴衰和个人情感的写作手法。
4.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亲人、师友的怀念之情,对故居的眷恋之情,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之情。
二、教学重点1. 《项脊轩志》的主要内容及其写作背景。
2. 古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3. 分析作者借项脊轩变迁来抒写家族兴衰和个人情感的写作手法。
三、教学难点1. 古文中的实词、虚词理解和运用。
2. 文章的深层含义和作者情感的把握。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项脊轩志》的内涵。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作者的写作技巧。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讨论中深化对文章的理解。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项脊轩志》原文、注释、译文和相关背景资料。
2. 学生提前预习《项脊轩志》,了解文章大意。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归有光及《项脊轩志》的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学生朗读:让学生朗读《项脊轩志》,感受文章的韵律美。
3. 自主学习:让学生结合注释自主学习,理解文章内容。
4.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重点词语、句式,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含义。
5. 分析讨论:引导学生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如借景抒情、对比等。
6. 小组交流:分组讨论,分享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
7.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文章主题,强调写作技巧和情感表达。
8.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古文阅读,提高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
七、课堂练习1. 请简要概括《项脊轩志》的主要内容。
2. 请分析作者在文章中使用的写作手法。
3. 请结合文章,谈谈你对作者情感的理解。
八、课后作业1. 请熟读《项脊轩志》,掌握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式。
3. 请选择一篇古文进行阅读,分析其写作手法,下节课分享。
九、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项脊轩志》教案教案设计
改进教03
调整教学内容
根据教学反思的结果,对 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调整 ,以更好地满足教学目标 和学生需求。
优化教学方法
尝试采用更有效的教学方 法,如利用多媒体资源、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等 ,以提高教学效果。
《项脊轩志》教案教 案设计
汇报人:
2023-12-31
目录
• 教学目标 • 教学内容与步骤 • 教学难点与重点 • 教学评价与反馈 • 教学反思与改进 • 相关教学资源
0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项脊轩志》的文学常识、 作者生平、创作背景等基础知识
。
理解《项脊轩志》的思想内涵和 艺术特色,能够分析作品的主题
本。
写作技巧
文章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 表达技巧,如排比、对仗、借景 抒情等,这些技巧的学习和应用 对学生提高古文阅读和写作能力
有重要意义。
主题思想
文章通过家庭琐事表达了作者对 亲情、家国情怀的深沉思考,这 种思考方式对于培养学生的情感
态度和价值观具有积极意义。
04
教学评价与反馈
学生表现评价
课堂参与度
和人物形象。
培养学生的阅读、鉴赏和评价古 代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文学素
养。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堂讲解、小组讨论、个人阅读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项脊轩志》的思 想内涵和艺术特色。
运用比较阅读、文本细读等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作品的主题和人物形象,提 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结合实际生活,引导学生思考作品中的思想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 创新能力。
能存在理解上的困难。
情感表达
《项脊轩志》-教学教案
《项脊轩志》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项脊轩志》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式。
2. 帮助学生分析并欣赏《项脊轩志》的艺术特色。
3. 通过学习《项脊轩志》,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1. 重点词语和句式的讲解。
2. 对《项脊轩志》艺术特色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文中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
2. 对文中寄托的作者情感的把握。
四、教学准备1. 教师讲义:《项脊轩志》的译文、注释和背景介绍。
2. 学生用书:《项脊轩志》原文。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介《项脊轩志》的作者归有光及其文学地位。
2.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3. 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确保学生理解。
4. 分组讨论,分析《项脊轩志》的艺术特色,如寓情于景、对比映衬等。
5.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中寄托的作者情感,如对亲人的思念、对往昔的感慨等。
6. 课堂小结,强调《项脊轩志》的艺术价值和传统文化内涵。
7. 布置作业:翻译课文,写一篇关于《项脊轩志》艺术特色的心得体会。
六、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推荐阅读归有光的其它散文作品,如《与朱元思书》、《岳阳楼记》等,以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
2. 邀请专家或学者进行讲座,介绍归有光及其作品的背景和历史地位,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和文学的理解。
七、教学评价1. 课堂互动: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对学生的提问和回答进行评价。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作业完成质量,包括翻译准确性和对艺术特色的理解深度。
3. 心得体会:阅读学生的心得体会,评价他们对《项脊轩志》艺术特色的认识和感悟。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应当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学习效果,确保教学目标得到充分实现。
2. 考虑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以提高教学吸引力。
3. 探索更多教学资源和方法,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九、教学改进1. 根据教学反思的结果,改进教学方法,如增加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互动环节,提升学生的参与度。
《项脊轩志》-教学教案
《项脊轩志》-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理解《项脊轩志》的作者、时代背景和文学地位。
2. 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
3. 分析并欣赏《项脊轩志》的文学特色和艺术魅力。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
2. 学会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作品进行分析和理解。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领悟作者对家庭、亲情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2.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项脊轩志》是明代文学家归有光所作的一篇散文,以作者青年时期的生活片段为线索,展现了作者对家庭、亲情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2.2 课文内容2.2.1 项脊轩的来历和环境2.2.2 作者与项脊轩的渊源及其对家庭的影响2.2.3 作者在项脊轩的生活点滴及其对人生的感悟2.3 教学重点与难点2.3.1 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2.3.2 难点:文言文阅读技巧的掌握。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新课通过简介作者归有光及其文学地位,引导学生了解《项脊轩志》的背景。
3.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字词句意。
3.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分析课文,探讨作者的写作意图。
3.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分析课文特点。
3.5 课堂练习设计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4.2 课后作业评价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巩固学习成果。
4.3 单元测试通过单元测试,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项脊轩志》原文及注释。
5.2 参考资料相关的研究资料、评论文章等。
5.3 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等。
第六章:教学活动6.1 课前活动布置学生预习课文,了解作者及作品背景,提前准备相关问题。
项脊轩志教案(优秀8篇)
项脊轩志教案(优秀8篇)《项脊轩志》学案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明了作者身世对本文感情基调的影响;2.疏通字词,正音并学习重点字词意义。
重点难点:1.常用文言词语意义,用法2.对思想感情的理解。
课型:新授。
教法:朗读,讲解,提问,总结。
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明代有一位著名的散文家曾被当时的人们誉为“今之欧阳修”,他的散文被誉为“明文第一”,这位作家就是归有光。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他的代表作。
二。
作者介绍归有光,字熙甫,号震川,曾在嘉定(现上海嘉定)讲学二十余年,学生很多,称他为“震川先生”。
唐宋散文以唐宋八大家成就最高,清代散文的主流则是桐城派。
归有光的散文对清代影响很大,桐城派代表人物姚鼐将归有光视为唐宋八大家和桐城派之间的一座桥梁,元明两代除归氏外别无他人,由此可见归有光文学地位之高。
归有光是明代主要文学流派唐宋派的代表人物。
唐宋派提倡学习唐宋文,推崇文从字顺的语言风格,针对复古派对前代散文的剽窃,提出“直抒胸臆”的创作主张,重视在文章中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唐宋派主要成就在散文方面,以归有光散文成就最高。
归有光自幼苦读,9岁能文,可惜仕途不顺,35岁中举人,后连续8次考进士不第。
8次!他直到60岁才中进士(活到老学到老),授县令职,一生郁郁不得志(悲哀可想而知)。
归有光屡试不第的悲惨遭遇使得他在回忆书斋,回忆对自己期望值极高的亲人时,自然而然的带有一种悲凉的感情,这也是这篇文章“悲”的感情基调的来源,读文时须注意体会。
三。
正音,正义,解题㈠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㈡题目解释:项脊轩”是作者的书斋名,“项脊”是作者九世祖道隆所居之所,作者把自己的书斋题为“项脊轩”既含有怀宗追远之意,又有表示书斋狭小之意。
志”就是“记”的意思,是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
㈢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字音及朗读节奏。
要读出“悲”的感情,(设想我复读8年未中,然后回忆我的高中母校……)㈣在朗读过程中正义。
《项脊轩志》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项脊轩志》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项脊轩志》全文。
分析并掌握文中的重要词语、句式和修辞手法。
了解作者归有光的生平和文学地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
学会欣赏古典文学的美,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和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家人、故土的深厚情感,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爱国情怀。
体会作者淡泊名利、注重亲情的人生观,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项脊轩志》全文的理解与背诵。
分析文中的重要词语、句式和修辞手法。
作者归有光的生平和文学地位。
教学难点: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词汇的理解。
通过细节描写来把握人物性格和情感。
理解作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归有光的生平介绍,引发学生对作者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项脊轩志》,标注生字词,理解大意。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深入解读文本,分析重要词语、句式和修辞手法。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5. 情感体验:学生分享对文中人物情感的理解,感受作者对家人、故土的深厚情感。
6.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文章主旨,体会作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教学评价通过课堂问答、小组讨论、作业批改等多种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注学生在阅读文言文方面的进步,以及对作者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理解。
五、课时安排本教案共需4课时,每课时45分钟。
第一课时:导入新课,自主学习。
第二课时:合作探讨,课堂讲解。
第三课时:情感体验,总结提升。
第四课时:巩固复习,作业布置。
六、教学资源文言文阅读指南归有光生平介绍资料《项脊轩志》全文及相关注释图片或视频资料,如归有光的故居图片等七、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自主寻找答案。
使用案例分析法,对文中的具体细节进行深入解析。
项脊轩志
《项脊轩志》教案一、教学目标:1、体会作者在文章中体现出的真挚情感。
2、学习作者抒情的技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文章内容的把握和文章情感的体会。
2、难点:抒情的技巧。
三、教学设想:“此情可待成追忆”,《项》一文正是饱含了作者的深情。
作者的特定身世,才情秉性决定了作者在追忆往事时的情感灿烂至极复归于平淡。
把握住特定的情感和情感的表达技巧,让学生设身处地地去体会。
一、导入。
你有一间小房子,你的饮食起居、喜怒哀乐皆在其中。
你对这间小房子会有怎样的感情?①喜爱。
因为年青、充满朝气。
如果几十年过去了,你在重回这间小房子会有怎样的感想?我们一起来看看归有光对自己生活多年的一间小屋的感情。
②不喜欢。
压力、宣泄。
归有光也有一间小房子,我们来看看他对这间小房子的感情是什么,他又是如何表达的。
二、初读课文。
全班朗读。
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作者的感情。
“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三、把握情感。
1、作者喜的是什么?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
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在小房子里读书、沉思。
平静而愉悦。
而这小房子的可爱又由作者亲手缔造。
2、作者19岁时所写,而其9岁时就能属文。
以读书为乐。
3、早慧能文的作者,悲的又是什么?①大家庭的衰败,②幼年(8岁)丧母的悲痛,③去世祖母的企盼。
丧母,文人,读书走上仕途才能振兴大家庭。
35岁中举,60中进士,无法改变现实。
④妻子早亡。
伉俪情深,阴阳永隔。
35岁中举,迁徙,发现旧文,悼亡情切。
4、“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归有光追忆往事,惘然,凭吊个人遭遇的不幸,对家道中落身世的惋惜和哀鸣。
四、“惘然”之情,李商隐让读者自己体会。
归有光如何表达?1、①文气贯通,“借一阁寄三世之遗迹”。
②生活中的琐事,细节,寄托深情。
(祖母,责备疼爱喜跃)语言委婉含蓄,清新淡雅。
“多可悲,”悲而有度。
(亭亭如盖,)2、①在艺术里,感性的东西是经过心灵化了,而心灵的东西也借感性化而显现出来了。
《项脊轩志》-教学教案
《项脊轩志》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项脊轩志》的作者、背景和文学地位。
2. 分析并欣赏文中运用的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技巧。
3. 领悟文中的主旨思想,培养对家庭、故土的深厚感情。
1.2 教学内容1. 简介作者归有光及其文学成就。
2. 解读《项脊轩志》的题目意义。
3. 分析文中的形象描写和情感表达。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掌握《项脊轩志》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2. 分析作者运用的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技巧。
3. 领悟文中的主旨思想和家庭观念。
2.2 教学难点1. 理解文中细腻的情感描写和寓意。
2. 分析作者运用描写技巧的表现手法。
3. 将文中主旨思想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步骤3.1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作者背景、文章主题和描写技巧。
2. 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和提问,激发思考。
3. 鉴赏法:分析文中的佳句妙语,培养审美能力。
3.2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介作者归有光及其文学成就。
2. 解读《项脊轩志》的题目意义。
3. 分析文中的形象描写和情感表达,引导学生参与讨论。
4. 讲解文中的主旨思想和家庭观念。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表现评价1. 学生参与讨论和提问的积极性。
2. 对文中描写技巧和主旨思想的理解和领悟程度。
4.2 课后作业评价1. 完成课后作业的情况,包括对文中佳句妙语的鉴赏。
第五章:课后作业与拓展5.1 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项脊轩志》中的佳句妙语。
5.2 拓展阅读1. 推荐阅读归有光的其它作品,如《先妣事略》。
2. 引导学生关注现代文学中关于家庭、故土主题的作品。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课前活动1. 让学生预习《项脊轩志》,了解作者归有光及其文学成就。
2. 布置学生查找与《项脊轩志》相关的背景资料,如作者的生活年代、家庭环境等。
6.2 课中活动1.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查找的背景资料。
项脊轩志说课稿
项脊轩志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项脊轩志》。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项脊轩志》是明代文学家归有光的代表作。
这篇散文以作者青年时代朝夕所居的书斋项脊轩为经,以归家几代人的人事变迁为纬,真切再现了祖母、母亲、妻子的音容笑貌,也表达了作者对于三位亲人的深沉怀念。
文章借一轩以记三代之遗迹,睹物怀人,悼亡念存,叙事娓娓而谈,用笔清淡简洁,是一篇典范的抒情散文。
这篇文章被选入高中语文教材,对于学生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培养文学鉴赏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本文,学生能够领略到古代散文的魅力,感受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同时也能学习到作者通过细节描写和以小见大的手法来表现主题的写作技巧。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是高中学生,他们经过初中和高中阶段的文言文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基础,能够初步理解文言文的基本内容。
但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文言词汇和句式,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掌握。
此外,学生在理解作者的情感和写作手法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和启发。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学习作者善于从日常生活琐事中选取素材,以小见大,抒发真情实感的写作手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体会文章的情感。
(2)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作者对亲人的深切怀念之情,培养学生珍惜亲情、关爱家人的意识。
(2)体会作者在困境中依然坚守志向、不懈努力的精神,激励学生在面对困难时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掌握文中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2)分析文章的细节描写,体会作者的情感。
2、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领悟文章的主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脊轩志的教学难点重点分析项脊轩志的教学难点重点分析(一)课文第一自然段里,写了项脊轩修葺前后的不同景象,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对小屋的眷恋之情。
说说作者这种深挚的感情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分析:明人王锡爵在《归公墓志铭》中说,归有光的散文“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怛(“惨怛”,忧伤,痛苦。
“怛”读dá)之思溢于言语之外”。
究其原因,归有光善于将感情融注在叙事和描写之中,因此,读他的,往往能感受到一种浓重的抒情气氛。
课文第一自然段,写项脊轩修葺前后的不同景象,略前而详后。
项脊轩原是陈年旧屋,又小,又破,又漏,又暗,简直不堪人居。
但作者对它却很有感情。
首先,修葺之时,不但“使不上漏”,而且“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着意对书斋周围的环境加以美化。
其次,修葺之后,作者“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
满架的书都是“借”来的,说明作者当时处境之清寒,但他寒窗苦读,似有无穷乐趣。
正因为作者具有高洁的情操,所以他能够从朴素的环境中看到无穷诗意。
白天,“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在他笔下的庭院显得多么幽静,多么迷人!如是“三五之夜”,则“明月半墙,桂影斑驳。
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正是诗一样的语言,画一样的意境。
皓月当空,月色如水,桂枝的倩影投落在粉墙上,错落有致,别具情味。
微风过处,顿见光影摇动,但闻幽香阵阵,更觉心旷神怡。
这里作者写的是景,但景中含情。
从作者笔下那“珊珊可爱”之景,读后可以感受到作者对项脊轩那种深挚的眷恋之情。
(二)课文第二自然段记叙了母亲哪几件往事?这些事情是怎样串连起来的?回忆起这些琐事,为什么会“语末毕,余泣,妪亦泣”呢?分析:这一段里一共记叙了母亲两件琐事:一是母亲当年曾经来过轩中,二是大姊在老妪怀中呱呱啼哭,母亲闻声赶来问饥问寒的情景。
这两件往事是通过老妪的回忆串连起来的。
作者八岁丧母,很早就失去了母亲的爱抚和关怀,但正因为如此,作者对于母亲也怀有更深的眷恋之情。
现在,曾侍候过母亲的老妪来到轩中,常常指指点点,“某所,而母立于兹”;有时,还绘形绘声地描写母亲当年对儿女如何关怀。
母亲早已逝去,然而母亲的遗踪如今仍处处可见,母亲亲切的话语还响在耳边,这一切怎能不引起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怀念呢?因此,话语未毕,作者不禁潸然泪下。
至于老妪,一则因为“先姬抚之甚厚”,二则也有感于母亲一片慈爱之心,所以也随之哭泣。
这一笔明写老姬,实际上进一步赞美了母亲的品德。
(三)第三自然段里叙述了作者束发读书轩中,祖母前来探望的一件佚事。
说说祖母的言语举止表露了她怎样的心情?分析:这件事情是作者亲身经历的。
一次,作者在轩中读书,祖母前来探望。
一见面,祖母就说:“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话语中既含疼宠之情,又有赞许之意。
“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这一段描写,细致入微地写出了老祖母复杂的内心活动。
临走的时候,轻轻阖门,生怕屋外有什么动静会干扰孙儿读书。
一个小小的动作,表露了祖母对孙儿的关切之情。
同时,看到孙儿如此发奋,想见将来必有成就,喜悦之情不能自已,因此喃喃自语,又想到自己年岁大了,怕等不到孙儿获取功名那一天,激动之中,又稍带有几分伤感。
“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希望孙儿取得功名,荣宗耀祖,这无疑有其庸俗的一面,但通过一个细节,几句话语,就把祖母对孙儿的勉励、期待之情摹写得十分真切,在写作上也还有借鉴的价值。
(四)课文第五自然段通过哪几个生活片断来抒写作者当年与其妻的亲密感情的?分析:作者撰写《项脊轩志》一文之后,又有其妻来归一段情事。
项脊轩中原是作者一人独居,或“啸歌”,或“兀坐”,以诗书自娱。
“后五年,吾妻来归”,这时的项脊轩中完全是另一番景象:其妻“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有问即有答,有学即有教。
从字里行间,我们似可以听得见项脊轩中传出来的欢声笑语。
再说,作者安贫乐道,他的妻子问的是大事,学的是书法,志趣既然相近,伉俪间感情之融洽自可想见。
这一层从正面写。
接着,作者又指出一件琐事,“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表面看来,这一句话突然冒出,似与上文全不相关,然而细细体味,文脉似断而实连。
“吾妻”转述的是诸小妹的话。
诸小妹怎么会问起“阁子”的事呢?无疑是“吾妻”经常在她们面前提起的缘故。
那么“吾妻”为什么会经常提起“阁子”呢?上面“时至轩中……”那一句话就是答案。
可以想见,“吾妻”经常在诸小妹面前提起的,不光是“阁子”,而且还有阁子中的人,他们在阁子中柔蜜无间的生活。
这一层从侧面写,对前一层既是补充,又是深化。
“其后六年……其后二年……”这一层,交待了妻子亡故之后的一些事情。
句句记实,字字含情。
第一句,说“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
项脊轩原先是既窄小,又破旧,作者“稍加修葺”,再作美化,独居陋室,自有无穷乐趣。
现在呢?因为“吾妻死”,室坏也不想修了。
作者没有说妻子亡故以后自己如何悲痛,如何怀念。
但读者从前后的对比中自能体会到作者对妻子那种真挚的感情和深切的怀念。
其后写两年以后重修项脊轩等事。
妻子亡故,已有时日,但复葺旧室,全然不见当年的热情。
这一段记叙,语言平实,而无限伤感溢于言外。
(五)这篇课文以记叙庭中那株枇杷树作结。
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分析:结尾,贵有余味。
这篇课文的结尾,可说是“言有尽而意无穷”。
“庭有批把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看到树,就似乎看到妻子的音容笑貌,就似乎听到妻子的欢声笑语。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何况这一番是永别呢!枇杷树“今已亭亭如盖矣”。
由“亭亭如盖”的树,自然就会联想到当年亭亭玉立之人,可现在物虽在而人已去,占据着心头的只是一片怅惘之情。
这一句话,托物寓情;同时又点到“庭”,与题目“项脊轩志”相照应。
言简意丰情深,耐人寻味。
(六)作者写本文时,原是不分段的。
而现在的各种选本里,都给它划分了段落,但划分的方法却不尽相同。
如“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一句,有的划在第二自然段里,有的则放在第一自然段末尾。
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哪一种划分的方法比较合理,为什么?分析:按照林纾的说法,这篇课文“有‘轩’字为主人翁,则人事变迁,家道坎凛,皆归入此轩,作睹物怀人写法”。
(《春觉斋论文》)它记的.是物,写的是情。
如果说项脊轩是谋篇布局的一根明线的话,那么作者对项脊轩生活的怀念,特别是对自己亲人深挚的感情,像一根伏线贯穿全文。
前半篇主要写作者在轩中读书之乐趣;后半篇转为怀旧,主要写“可悲”之事。
因此,“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一句,承上启下,以“然”字作转折。
这句话放在第一自然段末尾不妥。
因为既已用“然”字作转折,那么这句话的重心在开启下文。
换句话说,这句话跟下文的关系比跟上文的关系更为密切。
顺便说一下,有的选本以“妪亦泣”为界,将“可悲”的事再分为两段:这样,上述那句话就应该独立成为一段,因为它管的范围至少要到“令人长号不自禁”为止。
(七)课文中用了不少叠字,试把它们找出来,并说说它们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分析:短短一篇课文,六用叠字来摹声、绘景、状物,以增加形象性和音乐美。
如用“寂寂”来烘托环境之清静,用“往往”来渲染门墙之杂乱,用“呱呱”来描摹小儿的哭声,用“默默”来状写作者攻读之刻苦。
又如写月下之树随风摇曳,用“珊珊”;写枇杷树高高耸立,用“亭亭”。
用双叠字,摹声更为真切,状物更为细致,写景更为生动;而且诵读起来,音节和谐,更富美感。
还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往往不是纯客观地状物绘景,而是“随物以宛转”,“与心而徘徊”《文心雕龙物色》。
既写物貌,兼写心情,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
如“往往”一词,既强调门墙到处都是,话语中又流露出作者对分家后出现的杂乱现象的厌恶和不满。
如“珊珊”一词,既写出树影晃动时轻盈舒缓的样子,同时也透露了作者对项脊轩无比深挚的感情。
再如“亭亭”一词,既使人想到树木高高耸立,又使人想到人之亭亭玉立,这一笔中间,寄寓了作者对亡人的感慨和惆怅,读来富有余味,黑格尔说:“在艺术里,感性的东西是经过心灵化了,而心灵的东西也借感性化而显现出来了”(《美学》第一卷)。
课文中的不少描写也正说明了这一点。
(八)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分析:本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项脊轩的兴废变迁,一条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
先写项脊轩的小、老、破、漏和昏暗,既而写经过修葺后的项脊轩的优美、宁静和恬适,表现的是作者对项脊轩的喜爱之情和高尚的志趣、恬淡的心境。
“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一句,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引起了对家庭生活琐事的回忆,而这些事又都与项脊轩有关,都表现了作者的悲哀之情:一是写了大家庭的分崩离析和破落,表现作者对家庭衰败的哀痛;二是写母亲对子女的无微不至的关怀,表现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三是写了祖母对作者的牵挂、赞许和期盼,含蓄地表达了怀才不遇、功名未成、辜负亲人的抚育和期望的无限沉痛的心情;四是写了亡妻生前在轩中的生活片段和轩以后的变化,表达了作者对妻子的真挚情意。
作者正是这样把经过选择的零散的材料集中到一定的空间中来,尽管这些材料看来互不关联,可它们都发生在项脊轩,作者用这一小屋的历史把物境、人事、所见、所闻、所感等等,有序地贯穿起来,用自己的思想感情把它们统摄起来,经过滤,使这些本来互不关联的东西产生内部联系,在“形”、“神”上都得到和谐的统一。
(九)本文在选材上有什么特点?分析:作者善于从生活中捕捉平淡的琐事,用典型的细节和场面,寥寥数笔,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使人在情感上易于与之共鸣。
在中作者借项脊轩来写事,这些琐事、琐谈虽是一鳞半爪,但它们是人生活之树上采撷的最有光彩的枝叶,是生命长河中最动人的浪花;是作者用心灵感受过的且感受最深的、历久不忘的,所以这些我们平常熟视但只有感觉而不怎么认识的事,一经作者真切再现,便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便能以“小”、“琐”事令读者产生巨大的震撼。
例如写对母亲的怀念一事,作者早年丧母对母亲的慈爱不可能有太深的记忆,于是由老妪说出,极为自然。
作者没有让老妪说出有关母亲的什么动人的大事,只写“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可谓平淡之极,但对于一个幼年丧母的人来说,是多么的亲切,多么的温暖,又多么让人怀念!所以,“语未毕,余泣,妪亦泣”,读者读之“亦泣”,正如王锡爵所说的“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侧之思溢于言语之外”。
本文在表现手法上有何特色?本文在表现手法上最大的特色是多有白描手法,不着任何色彩,这一点是本文和《阿房宫赋》最明显的区别。
《阿房宫赋》多用排比、夸张、比喻,对宫殿、宫中的人、珍宝等极尽铺叙夸饰之能事,用词华美艳丽;而《项脊轩志》中作者对一事一物一人尽皆平实说来,“不事雕饰”,用语极为清新淡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