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读书笔记

合集下载

古代汉语读书笔记

古代汉语读书笔记

古代汉语读书笔记【篇一】【题解】本文所反映的既是家庭内部(兄郑庄公、弟共叔段、母姜氏)的矛盾,又是统治阶级内部的互相倾轧,文中刻画了郑庄公的阴险毒辣和虚伪。

【补充注释】武姜,“武”为丈夫的官职,“姜”为自己的母家姓,这是古人表示已出嫁的女人的名字的一种方法。

又如文嬴即晋文公夫人(秦穆公之女,姓嬴)。

佗邑唯命:其他地方只听您的命令。

“请京”以下三句:每分句主语不同,第一分句主语为姜氏,第二分句为郑庄公,第三分句为泛指(人们),均已省略。

都城过百雉:都邑的城墙超过一百雉,“都城”是两个词。

“中,五之一”:“中都不过五国之一”的省略,中等城市的城墙不超过首都的五分之一。

下“小九之一”同,均为古汉语常用的分数表示法。

不度:不合法度。

度:名词用如动词。

西鄙北鄙:鄙,边邑,本义。

无生民心:生,动词的使动用法。

暱:“昵”的异体字。

亲昵:指对兄长亲。

夫人将启之:启之,为他开门(作内应)。

有献于公:指有土特产献给庄公。

未尝君之羹:羹,肉羹。

从美从羔,会意字。

其是之谓乎:正常语序为“其谓是”,“谓”为谓语,“是”为宾语前置。

齐桓公伐楚【题解】齐桓公为称霸而讨伐楚国,楚使者面对管仲貌似有理实则无理的讨伐理由,随机应变,楚使者屈完更是在齐侯带有威胁的语气面前,不亢不卑,以理相对,齐终未达到目的。

本文屈完与齐侯的对答表现了《左传》精彩的外交辞令。

【补充注释】以诸侯之师侵蔡:以,介词,带领。

注意“伐”“袭”“侵”的区别,《左传》庄公二十九年:“凡师有钟鼓曰伐,无曰侵,轻曰袭。

”唯是风牛马不相及:一说“风”,放失,走失。

依此,本句意为即使放牧时走失了牛马,也到不了对方国境之内。

赐我先君履:履,这里用作名词,指可以践踏征伐的范围。

双宾结构。

寡人是徵:“徵”现已同音简化为“征”,两字原来意义不相同。

昭王南征而不復:征、復这里都是用本义。

君其问诸水滨:其,语气词,表委婉语气。

不谷是为:宾语前置。

不谷:不好,古代诸侯自称的谦词。

“与不谷同好,如何”:此乃“城下之盟”的要挟之辞。

《古代汉语》笔记

《古代汉语》笔记

一、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1字典辞书的编排:1)按部首和笔画排列。

2)按音序排列。

3)按号码排列。

2 注音方式:1)直音:即用同音字注音。

2)反切:用两个汉字拼注一个汉字读音的注音方法。

其方法是: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声母相同,下字与被切字韵母、声调相同。

如:“呼报反”,即用“呼”的声母h和“报”的韵母ao声调(ˋ)相拼,是“号”或“爱好”的“好”。

3)注音字母和拼音字母注音。

3释义方式:1)直训:也叫语词式。

它用一个词去解释另一个词。

如:元,始也。

2)描写:对被释对象的特征、形状、位置、作用等给予解释。

如:缶,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节歌。

3)义界:也称为定义式。

如:斗,十升也。

4)譬况:即用人们熟知的事物去比方不熟悉的或难以解说的事物。

如:黑,火所熏之色也。

4常用工具书:1)《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东汉许慎著。

是我国规存最早的字典。

全书分汉字为540部,开创了以部首统率汉字的字典编纂法,收字以小篆为主。

2)《康熙字典》:是清朝康熙49看开始编写的,参加编写的有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人,于康熙55看编成。

这部字典按部首笔画的多少,把214个部首分别归入十二集中。

十二集以子丑寅卯等十二地支命名。

3)《汉语大字典》:是一部解释汉字形、音、义的大型语文工具书。

这部大字典是目前我国搜集汉字单字最多的字典,共收单字五万六千个左右。

4)《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专业等单位联合编写,1979年出版。

收古汉语常用字三千七百多个。

修订版于1993年问世。

5)《辞源》:专门为阅读古籍和古代文史研究使用的工具书。

6)《辞海》:是一部综合性的辞书。

所收对象除单字外,主要是语词、人物、著作、历史事件、古今地名、团体组织以及各学科名词术语等。

古语今语、古义今义并收。

7)《汉语大辞典》:由《汉语大辞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辞典》编纂处编纂。

1986年第一卷出版,1994年出版最后一卷。

全书十二卷,共收单字二1万二千个左右,词目约三十七万条,五千余万字。

古代汉语读书笔记

古代汉语读书笔记

古代汉语读书笔记【篇一:古代汉语学习笔记】古代汉语学习笔记姓名:杨涛学号:20912011044 班级:09小学教育中国文化历经五千年沧桑,其博大精深的特质成为世界文化中的一枝独秀,而汉语,这门世界最古老的语言之一,也因其承载了中国厚重的文化而在世界语言中独领风骚。

现代汉语为白话文,为大多数国人理解学习,而古代汉语则为中国独创,很多字词语句和现在相比,意义差别较大,所以了解并掌握一定的古代汉语知识,对研究中国古代文化的作用举足轻重。

在学习了近一个学期的古代汉语后,我对“望文生义”这个词有了更清楚的认识。

现代汉语中有不少成语,这其实是古代汉语的一部分,一般人仅知道一个成语的引申义,但对它的原义则孤陋寡闻。

例如“风马牛不相及”这个成语,我们都知道它用来形容两件事情毫不相干,但究其原义,则会叫许多人大吃一惊,它的原义是指牝牡相诱,即动物交配的意思,如果你“望文生义”了,则会成为一段笑料,因而,学习古代汉语有助于培养一个人严谨治学的态度。

其次,古代汉语句法的独特性也值得推敲一番,诸如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被动句式、判断句式,等等,如果你不把它们理顺,就很难理解这段古文的大意,甚至得到完全相反的意思。

古文尚简洁,基本上是一字一意。

例如“虽然”,这个词在汉代汉语中表示转折,但在古代汉语中则表示让步,翻译为“即使这样”。

因而,学习古代汉语必须对每个字斟酌一番,虽有“咬文嚼字”之嫌,但却有深远的意义,这也是尊重古人成果的表现。

自从文字改革以来,国人多写简化字,有的人为了附庸风雅,会象征性地写几个繁体字,然而他们未必懂得体字代表的意义,因此常常张冠李戴。

例如,“发”这个字,繁体字“髪”和“發”两个,读音意义完全不同,其中前一个读“发展”的“发”,是“发射”、“产生”、“兴起”等义,为动词;后一个读“头发”的“发”,为去声,指“头发”。

这种现象其实为古代汉语中异体字、古今字的常识,异体字是指字音意义完全相同,但字形不同的字,古今字是指古代的某一义经发展而产生了新字,这个新字与古字在字形上有许多相似之处。

胡安顺、郭芹纳《古代汉语》笔记(上、下册全)

胡安顺、郭芹纳《古代汉语》笔记(上、下册全)

第一单元、工具书第一節字典字典是以解释单字的形、音、义为主要目的的工具书。

“字典”一詞出现于《康熙字典》问世以后,在此之前,凡是解释汉字形、音、义的书,都笼统地称之为字书。

古代的字书外延较广,与今天字典相当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常見的字書有以下几种。

一、《說文解字》《說文解字》简称《說文》,東漢許慎撰,《說文解字》是我國第一部通过分析字形探求本义的字书。

《说文》成书于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但直至二十一年后,亦即汉安帝建光元年(公元121年)許慎病卧在床時才讓其子許沖將書献给朝廷。

《說文》的“文”和“字”各有特定的含義,独体的称“文”,合体的称“字”。

全书共收字9353个,重文1163个。

字形不同意义和读音完全相同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叫异体字,古称“或体”“重文”。

首创部首分类法,从汉字中归纳出540个部首,將所收字按540部排列,同部首的字排在一起,所谓“分别部居,不相杂厕”。

540个部首的排列順序是“据形系联”,即大致以部首形体相近的特点为依据列次。

各部内部的字,则是根据“依类相从”的原则排列,即按照字的意义,将表示同类事物的字或者意义相近的字排列在一起。

这就是段玉裁所说的“凡每部中字之先后,以义之相引为次。

”《说文》对每个字的说解,都是首列小篆字形,接着解释其意义,然后按“六书”分析其字形结构。

部分字还用“读若”、“读与某同”等术语注出读音。

《說文》专解释字的本义和分析字的形体,而不涉及引申义,这对于我们了解汉字本义和形体结构之间的联系极有帮助。

《说文》一书经过数百年的流传,特別是经过唐代李阳冰的主观篡改,訛誤相当严重。

南唐時徐锴做了一番整理工作,写成《說文解字系傳》一书,世称“小徐本”。

北宋時徐锴之兄徐铉(xuàn)奉诏对《說文解字》进行校理,增列了402个“新附字”,对部分字条作了简要的注释,同時依据《唐韵》給每個字加了反切,世称“大徐本”。

現在通行的本子是大徐本。

清代校理研究《說文》的學者人數最多,成就也最大。

王力古代汉语笔记[1]

王力古代汉语笔记[1]

王力古代汉语整理完整版word下载《古代汉语》(王力)笔记一、填空:1、汉语字典的编排方式主要有三种:A、按音序排列。

现在通行按照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汉语拼音方案);古代按照平水韵106韵排列(上、下平声各15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

B、按部首和笔划排列。

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同一部首内,字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

笔划相同时,在按起笔的笔形排列。

一般是把起笔分成点(、)、横(一)、直(ㄧ)、撇(ノ)四种或点、横、直、撇、折(┐)五种依次排列。

C、按编码排列。

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

汉字方形有四个角,角的形式共十种,用0至9代表。

角的顺序是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

每字得四码。

2、《康熙字典》张玉书、陈廷敬等编,在明代梅膺祚《字汇》和张自烈《正字通》基础上编成。

按照部首排列,分成214部,在按十二地支分十二集,每集分上中下三卷。

释字体例先音后义。

先列主要韵书的反切,再释义,每义引古书为证。

7、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国文字学奠基之作,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分析小篆字形。

宋代徐铉采用孙愐《唐韵》校订过。

清代黎永春的《说文通检》。

徐灏《说文解字注笺》8、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四大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解字义疏》、王筠《说文句读》、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9、清代阮元《经籍籑诂》,一部专门收集唐前各种古书注解的字典。

韵母排列法,以平水韵一韵一卷。

还有清代刘淇《助字辨略》,何乐士《古代汉语虚词通释》。

10、清代王引之《经传释词》(古声母排列)和近人杨树达《词诠》(注音字母),解释虚词。

12、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现代以复音词主要是双音词为主。

单变复主要有三种情况:A、换成完全不同的词。

B、加上词头词尾。

C、用两个同义词作为词素合成。

13、单纯的复音词,绝大部分是联绵字。

文字学主要凭字形辨别本义。

14、文字的创造时期,象形是最基本的原则。

15、隶书是汉字演变史上的重要转折点,是古文字和今文字的分水岭。

《古代汉语》读书笔记_读书笔记_

《古代汉语》读书笔记_读书笔记_

《古代汉语》读书笔记《古代汉语》苏武传一、字:竝==并,毉==医,蹈—搯,畔——叛,县→悬,见→现,旃—氈,去—弆,伏—服,舩==船,驩—欢,- 霑==沾,衿==襟,决→诀,欧→呕,鄉→向,宿—夙,昔—夕,壹—一,以—已,物—歾,(MO)彊→强,须→鬚.二、虚词:1 、少以父任:因(介)。

2 、稍迁:逐渐。

3 、数通使相窥观:屡次。

(副)。

4 、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如果。

5 、明日复然:如此(代词)。

6 、君因我降:依靠,凭借。

7 、即时诛灭:立刻。

8 、羝乳乃得归:才。

9 、信义安所见:哪里(疑代)。

`10 、壹听陵言:一定、务必要。

(副)11、具自陈道:全部。

12、令汉且贳陵罪:令,假设。

且,姑且。

12、庶几乎曹柯之盟:庶几,差不多。

乎,句中语气词。

13、已矣:算了吧。

14、凡随武还者九人:总共。

三、实词:1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丈人”,对年长者的尊称。

“行”,辈份。

3 、因厚赂单于:送厚礼。

4 、置币遗单于:泛指用作礼品的玉、马、皮、帛等物。

5 、会武等至匈奴:正遇上。

6 、数通使相窥观:窥探观察。

7 、欲发使送武等:派遣。

8 、以状语武:“状”情况。

“语”,告诉。

(动)9 、单于使使晓武:前“使”,动词,派。

后“使”,名词,使者。

10、会论虞常:判决罪犯。

11、副有罪,当相坐:相连坐,一个人犯罪,他的亲属也要连带一同受罚,称为“连坐”。

12、马畜弥山:满。

13、即时诛灭:杀。

14、白单于:报告。

15、羝乳乃得归:“羝”公羊,“乳”,生育。

16、杖汉节牧羊:“杖”拄。

(动)“节”,使节。

17、掘野鼠,去屮实而食之:“屮”,草。

“食”吃。

(去,收藏。

)18、扶辇下除:台阶。

19、宦骑亡:逃走。

20、加以老母系保宫:囚禁。

21、法令亡常:无。

22、因泣下沾襟,与武决去:“泣”,泪。

“决”,诀别。

23、旦夕临数月:哭吊死者。

24、如惠语以让单于:责备。

25、陵虽驽怯,令汉且贳陵罪,全其老母:驽,才能低下。

胡安顺、郭芹纳《古代汉语》笔记(上、下册全)

胡安顺、郭芹纳《古代汉语》笔记(上、下册全)

胡安顺、郭芹纳《古代汉语》笔记(上、下册全)第⼀单元、⼯具书第⼀節字典字典是以解释单字的形、⾳、义为主要⽬的的⼯具书。

“字典”⼀詞出现于《康熙字典》问世以后,在此之前,凡是解释汉字形、⾳、义的书,都笼统地称之为字书。

古代的字书外延较⼴,与今天字典相当的只是其中的⼀部分。

常⾒的字書有以下⼏种。

⼀、《說⽂解字》《說⽂解字》简称《說⽂》,東漢許慎撰,《說⽂解字》是我國第⼀部通过分析字形探求本义的字书。

《说⽂》成书于汉和帝永元⼗⼆年(公元100年),但直⾄⼆⼗⼀年后,亦即汉安帝建光元年(公元121年)許慎病卧在床時才讓其⼦許沖將書献给朝廷。

《說⽂》的“⽂”和“字”各有特定的含義,独体的称“⽂”,合体的称“字”。

全书共收字9353个,重⽂1163个。

字形不同意义和读⾳完全相同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叫异体字,古称“或体”“重⽂”。

⾸创部⾸分类法,从汉字中归纳出540个部⾸,將所收字按540部排列,同部⾸的字排在⼀起,所谓“分别部居,不相杂厕”。

540个部⾸的排列順序是“据形系联”,即⼤致以部⾸形体相近的特点为依据列次。

各部内部的字,则是根据“依类相从”的原则排列,即按照字的意义,将表⽰同类事物的字或者意义相近的字排列在⼀起。

这就是段⽟裁所说的“凡每部中字之先后,以义之相引为次。

”《说⽂》对每个字的说解,都是⾸列⼩篆字形,接着解释其意义,然后按“六书”分析其字形结构。

部分字还⽤“读若”、“读与某同”等术语注出读⾳。

《說⽂》专解释字的本义和分析字的形体,⽽不涉及引申义,这对于我们了解汉字本义和形体结构之间的联系极有帮助。

《说⽂》⼀书经过数百年的流传,特別是经过唐代李阳冰的主观篡改,訛誤相当严重。

南唐時徐锴做了⼀番整理⼯作,写成《說⽂解字系傳》⼀书,世称“⼩徐本”。

北宋時徐锴之兄徐铉(xuàn)奉诏对《說⽂解字》进⾏校理,增列了402个“新附字”,对部分字条作了简要的注释,同時依据《唐韵》給每個字加了反切,世称“⼤徐本”。

《古代汉语》(王力)笔记(整理版)

《古代汉语》(王力)笔记(整理版)

之阳早格格创做《古代汉语》(王力)条记一、挖空:1、汉语字典的编排办法主要有三种:A 、按音序排列.当前通止依照汉语拼音字母序次排列(汉语拼音规划);古代依照仄火韵106韵排列(上、下仄声各15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进声17韵).B 、按部尾战笔划排列.共一部尾的字归正在所有,部尾的先后以笔划几为序;共一部尾内,字的先后以笔划几为序.笔划相共时,正在按起笔的笔形排列.普遍是把起笔分成面(、)、横(一)、直(ㄧ)、撇(ノ)四种大概面、横、直、撇、合(┐)五种依次排列.C 、按编码排列.通止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汉字圆形有四个角,角的形式共十种,用0至9代表.角的程序是左上角、左上角、左下角、左下角.每字得四码.2、《康熙字典》弛玉书籍、陈廷敬等编,正在明代梅膺祚《字汇》战弛自烈《正字通》前提上编成.依照部尾排列,分成214部,正在按十二天支分十二集,每集分上中下三卷.释字格式先音后义.先列主要韵书籍的反切,再释义,每义引古书籍为证.3、王引之《字典考证》、王力《康熙字典音读订误》,举止纠正.4、《中华大字典》陆费逵、欧阳溥存主编,1915年中华书籍局.部尾排列,注音用《集韵》的反切,还加注直音.5、《辞源》1915商务印书籍馆,陆我奎、圆毅等人编写,是近代出版最早的以语词汇为主,兼瞅百科知识的大辞书籍.部尾排列法,沿用《康熙字典》214部尾.注音反切,局部采与浑代李光天《音韵阐微》的改良的反切.基础奠定了汉语新颖词汇典的编写格式格局.1958年建订为“以语文为主,百科为辅”的工具书籍,吴泽炎、黄秋耘.刘叶秋控制.采与汉语拼音字母战注音字母注音,采与《广韵》的反切.6、《辞海》1936中华书籍局编印,舒新乡、沈颐,弛相主编.1958年建订为综合性辞书籍.舒新乡、陈视道主持.7、东汉许慎《道文解字》,华夏笔墨教奠基之做,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分解小篆字形.宋代缓铉采与孙愐《唐韵》校订过.浑代黎永秋的《道文通检》.缓灏《道文解字注笺》8、浑代钻研《道文解字》的四大家:段玉裁《道文解字注》、桂馥《道文解字义疏》、王筠《道文句读》、墨骏声《道文通训定声》.9、浑代阮元《经籍籑诂》,一部博门支集唐前百般古书籍注解的字典.韵母排列法,以仄火韵一韵一卷.另有浑代刘淇《帮字辨略》,何乐士《古代汉语真词汇通释》.10、浑代王引之《经传释词汇》(古声母排列)战近人杨树达《词汇诠》(注音字母),阐明真词汇.11、近人弛相《诗词汇直语辞汇释》,1953中华书籍局,钻研诗词汇直中特殊词汇语的一部博著.12、古代汉语以单音词汇为主,新颖以复音词汇主假如单音词汇为主.单变复主要有三种情况:A、换成真足分歧的词汇.B、加上词汇头词汇尾.C、用二个共义词汇动做词汇素合成.13、简朴的复音词汇,绝大部分是联绵字.笔墨教主要凭字形辨别转义.14、笔墨的创制时期,象形是最基础的准则.15、隶书籍是汉字演变史上的要害转合面,是古笔墨战今笔墨的分火岭.16、押韵分为三种:A、句句押韵.B、隔句押韵.普遍是奇句不押韵,奇句押韵.如《诗经》C、接韵.奇句与奇句押韵,奇句与奇句押韵17、《诗经》押韵主要要领:隔句押韵的句尾韵;尾句进韵而后隔句押韵的句尾韵.18、古韵指上古时代主要指先秦的韵部,当前被分为三十部.《诗经》押古韵.段玉裁《六书籍音均表》、江有诰《诗经韵读》、王念孙《诗经群经楚辞韵谱》19、注解古书籍启初于汉代.20、注解罕睹的情况有下列四种:A、释词汇.B、串道.把一句大概几句连串起去道解.C、通释齐章大意.使文章的意义更为精确.21、罕睹古书籍术语:A、曰、为、谓之.被释词汇搁于其后.不然而用去释义,且用于分别共义词汇大概近义词汇的不共.B、谓.被释词汇搁于其前.以简直释抽象,大概以普遍释特殊.谓之,被释词汇搁于其后.C、貌.于动词汇大概形容词汇后.被释词汇往往表示某种本量大概状态的形容词汇.等于“…的格式”.D、犹.释者与被释词汇往往是共义大概近义闭系.等于“等于道”.上头简朴用于释义.E、之止、之为止.必定是“声训”除了释义中,释者与被释词汇奇我是共音闭系,奇我是单声叠韵的闭系.F、读为、读曰.用本字去证明假借字.G、读如、读若.普遍用去注音.奇我证明假借字.22、唐人为汉下其余古书籍注释.唐代司马贞《史记索隐》战弛守节《史记正义》;唐代李擅注战五臣注萧统《文选》.北往宋裴紧之的《三国志》注.23、郭象注战成玄英注《庄子》.24、如字,常常表示正在特定的上下文里那个字要依照它本本的读音读.奇我一个字下注“如字”,又注别的反切大概直音,标明那个字正在特定的上下文里保守有分歧的读法.25、古书籍时常有一字同读的情况.分歧的读音往往表示了词汇义大概词汇性的分歧.同读奇我不过音调的好别,奇我不然而是声调、词汇义上的好别,另有词汇性上的转化.26、利用四声辨别词汇义战词汇性,是汉语的特性之一.27、墨熹:《周易转义》、《诗集传》、《大教章句》、《论语集注》、《孟子集注》、《中庸章句》、《楚辞集注》等.28、浑代陈奂《诗毛氏传疏》、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刘宝楠《论语正义》、焦循《孟子正义》、王先谦《庄子集解》、郭庆藩《庄子集释》.29、阮元为《十三经注疏》做《校勘记》.浑代王念孙《读书籍杂志》、王引之《经义述闻》、俞樾《古书籍疑义举例》.30、姚鼐《古文辞类篹》把文章分为十三类.31、古代断句用“、”动做标记.语意已完而需要停顿的场合,面于二字之间.句终正在字的中间.过得果为三种情况:意义不明、语法不明、音韵不明.32、《诗经》是赋的近源,《楚辞》是赋的近源.主要特性铺陈真物.33、明代缓师曾《文体明辨》分赋为古赋、俳赋、律赋、文赋四种.A、汉代为古赋,又称辞赋.普遍较少,多用问问体的形式,韵文中夹杂集文,句式以四六止为主.B、六往赋是俳赋,又喊骈赋.篇幅短小,用韵.骈奇、用典,本量为押韵的骈体文.C、律赋,是唐宋时代科举考查所采与的一种试体赋.押韵庄重节制,由考官命题,出八个韵字,确定八类韵足,所以道八韵律赋.以至押韵词汇序、仄仄也有确定.字数有节制,不超出四百字.D、文赋,受古文疏通做用而爆收.中唐后,古文家的赋渐渐以集代骈,句式整齐,押韵随意.不沉铺排战藻饰,用集文要领写赋,贯脱集文的气魄,沉视浑新流畅,格中靠近集文.34、赋的结构:前里有序,中间为赋,后有“治”大概“讯”等.35、古汉语的建辞要领:A、稽古:援引昔人的遗迹去证据自己的论面.道述一些履历究竟,有正反二里.B、引经:正里援引古代圣贤的止辞.C、代称.a、以真物的特性大概标记代指.如“二毛”.b、以部分代部分.如“风俗”.c、以本料代废品.如“鱼网”.d、以简直代抽象.如“丝竹”.e、以天代人.如“彭泽”.f、以官代人,表尊沉.如“王左军”.g、博名用做通名.如“扁鹊”.h、分裂式的代称.如“吞舟”.D、倒置,词汇序颠倒为了建辞押韵.E、隐喻,不比圆词汇.F、迂回,一种隐晦易懂的建辞脚法.做家不直止,而转直抹足天道出.G、坦率,坦率直合天把意义表黑出去,中接辞令战谦词汇属于坦率语.H、夸饰,一种非常形容语,使谈话减少死动性.36、唐后诗歌分为,古体诗战近体诗,近体诗又喊今体诗,古体诗又喊古风.超出八句的喊搞排律.绝句分为古绝战律绝.古绝普遍只限于五绝.37、四止诗句式普遍为二二,五止诗为二三,七止诗为四三.38、句句进韵的诗歌,果相传汉武帝做柏梁台,与群臣共赋七止联句,句句进韵,故名柏梁体.如曹丕的《燕歌止》.39、《文心雕龙•声律》提到“声律”的问题,北往沈约收明四声,写做《四声谱》.40、三仄调是古风的博用的形式,是古风的特性之一.律绝普遍截与律诗的尾尾二联.41、浑代戈载《词汇林正韵》分为十九词汇韵部,用《集韵》的韵目.42、直有北直北直之分.北直有杂剧战集直.集直有小令战套数二种形式.43、元代周德浑根据北直写成《中本音韵》分仄火韵为十九韵部.二、名词汇阐明.1、直切:用共音字去注音,如“根,音跟”.2、反切:是用二个字合注一个字的音,称为“某某切”大概“某某反”(唐前),上字与声母.下字与韵母合声调,合称被注字的音.如“毛”,“莫袍切”.《康熙字典》用此法.3、偏偏义复词汇:古代汉语中的一种复音词汇,用二个单音的近义词汇大概反义词汇动做词汇素组成,其中一个词汇素的本良心思成为那个复音词汇的意义,而另一个不过动做伴衬.如“有慢慢,非有益也.”“慢慢”指的是“有慢”,“慢”字奇尔思.4、转义:词汇的本良心思.如,背,本本的意义是“背北的窗户”.5、扩充义:从转义“扩充”出去的,即从转义死少出去的意义.,背,本本的意义是“背北的窗户”.扩充意义是“往着”、“对付着”.间接扩充是从转义间接派死出去的意义.间接扩充是由间接扩充而再扩充出去的意义,与转义为间接闭系.6、假借义:如共墨骏声所道是“本无其义,依声托字”,与转义不相.如解通邂(解逅即邂逅).7、六书籍:许慎的《道文解字》认为汉字形骸的构制有六种:象形、指事、领会、形声、转注、假借.惟有象形、指事、领会、形声是制字之法,转注、假借为用字之法.A、象形:把真物表面大概具备特性的部分描绘出去,形成一个字,如日、月.B、指事:用暗号指出真物特性的制字要领.如上、下、本、终、亦、刃.C、领会:是由二个大概二个以上的形骸组成,把它们的意义拉拢成一个新的意义的制字法.时常是二个象形字的分离,如及.D、形声:是由意符(也喊形符)战声符二部分组成的,意符表示意义范畴,声符表示读音类型,如江、沐.意符相共的形声字意义上多数合意符所标示的真物大概止为有闭.如贝与财物有闭,止与止语有闭,心与情绪有闭.E、转注:道法纷歧.F、假借:“本无其字,依声托事”,如“令”本为“收号”的令,厥后借用为“县令”的令.8、古今字:由于履历的死少,汉字的演变,爆收乐一个新的字代表一个字的一个大概者几个意义,分担那字部分的意义,那么前一个字为古字,新爆收的字为今字.如“责”,其“债务”等意义已经为“债”所代替,然而“责任”等意义担当着,故而二者为古今字.9、同体字:由于时间大概天狱的闭系,人们为共一个词汇制出二个大概更多的字去代表它,产死乐形骸结构出进较大,意义真足相共,正在所有情况下皆不妨互换的字,如睹覩.10、简繁字:由于人们革新汉字,举止简化而爆收的局里,简化字要比繁体字的书籍写简朴,笔划较少,往往是一对付一的闭系,也有一对付多的情况.即日所用的许多简化字是历代相传下去的.如礼禮、气氣等.有些简化字战繁体字之间词汇义毫不相搞,果为共音而被采与.如后後、适適、征征、余餘.11、推断句:以名词汇大概名词汇性的词汇组为谓语,表示推断.正在古汉语中普遍不必推断词汇“是”,而是正在谓语后用语气词汇“也”去帮闲推断.如“董狐,古之良史也”.奇我正在主语后用语气词汇“者”表示提顿.新颖汉语中主谓之间普遍用“是”.12、道述句:以动词汇为谓语、道述人大概真物的止径变更的句子.13、可定句:表示可定的句子.必须有可定词汇,古代汉语中可定词汇不妨是副词汇“不”、“弗”、“毋”、“勿”、“已”、“可”、“非”,不妨是动词汇如“无”,不妨是代词汇如“莫”.14、词汇类活用:正在古代汉语中有些词汇临时改变词汇性,如名做动、形容词汇做如动词汇,名词汇做状语,动词汇做状语等等情况.如“秦师遂东”.15、韵母:指一个音节中除声母以中其余果素的总战,包罗韵头、主要元音战韵尾.16、韵:只指主要元音战韵尾(如果有的话).17、诗韵:韵头分歧而韵相共的字如搞、谦、北、叹不妨互相押韵,那些互相押韵的字搁正在共样的位子上便形成诗韵.18、韵足:韵头分歧而韵相共的字如搞、谦、北、叹不妨互相押韵,那些互相押韵的字搁正在共样的位子上便形成诗韵.汉语诗韵普遍搁正在句尾,习惯上喊韵足.19、韵例:便是闭于用韵的格律:什么场合用韵,什么场合不必韵战何如用韵.20,换韵:纷歧韵到底,中途变更身分歧的韵押韵的押韵办法,接韵的情况不是.21、天籁:民歌随心而唱,随心用韵,随时换韵的情况.22、叶韵:昔人为了证明《诗经》的押韵战谐,认为某字是改读某音,便是“叶韵”,大概称“叶句”(叶,共“协”,战谐之意).23、叶音法:一种该当可定的注音法.昔人认为押韵不妨临时改变读音,以供战谐,不根据.24、单声:二个字的声母相共,如新颖汉语中“珍珠”,“微妙”正在先秦是单声.25、叠韵:二个字的韵母相共,韵头分歧也不妨,如新颖汉语中“光芒”.26、古音通假:古代汉语书籍里谈话里共音大概音近的字的通用战假借.大概本有其字,大概本无其字,借用共音近音字表示,二个字本本形骸分歧,意义分歧.如“蚤起”,蚤通早.27、三十六字母:保守认为,有三十六字母,字母指声母,古代不拼音字母,只佳找出三十六个汉字动做声母的代表,如睹溪群疑等,反映了唐宋时期汉语声母系统的情况.而上古的声母当前钻研为三十二个,被分为牙音、舌音、唇音、齿音、喉音、半舌、半齿.28、连绵字:由二个音节连缀成义而不克不迭分隔的词汇,大概有单声叠韵的闭系,如玲珑、徘徊、整齐,大概不,如蜈蚣、妯娌,大概共音相沉复,如渐渐、津津.29疏:由于时代的变迁,前人的注解已经不再简单明黑,出现了一种新的注解,做家不然而阐明正文,还给前人的注解做注解,成为“疏”,也喊“正义”.《十三经注疏》中的《诗经》便是汉代毛亨传,汉代郑玄笺、唐代孔颖达等正义.传指证明经义,笺指补充与订正毛传的意义.30、《十三经》:《周易》、《尚书籍》、《诗经》、《周礼》、《仪礼》、《礼记》、《秋秋左传》、《秋秋公羊传》、《秋秋谷梁传》、《论语》、《孝经》、《我俗》、《孟子》.《十三经注疏》多为汉往大概魏晋人的注.31、衍文:校勘教术语,简称“衍”,也喊“衍字”.用去指明古籍中多出了笔墨的局里.如“‘汉火以为池’,‘火’字衍”.32、脱文:校勘教术语,简称“脱”,也喊“脱字”.用去指明古籍中脱降了笔墨的局里.如“‘孔世家云:颀然而少’”“‘孔’下脱‘子’字”.33、韵文:指有韵的文章,有真足的韵文,也有不真足的韵文.34、仄火韵:隋往陆法止的《切韵》分为206韵,过于细,唐代确定相近的韵不妨共用.北宋仄火刘渊,将共用的韵合并,成107韵,后裔渐为106韵,被成为仄火韵,普遍喊“诗韵”.35、仄仄;近体诗最要害的格律果素,正在诗战韵文中形成一种下矮少短相互接替的节奏,即所谓的“声律”.阳仄、阳仄是仄声,上声、去声、进声为仄声.古代的进声当前转进其余三声中.36、黏:上联的对付句战下联的出句的仄仄典型必须是共一大类的.得黏:诗歌中分歧乎黏的准则的局里.37、对付:每联的出句战对付句必须是好同典型的.也便是对付句的仄仄对付坐.得对付:诗歌中分歧乎对付的准则的局里.38、孤仄:诗歌中除了韵足除中只剩一个仄声字.是律诗的大忌.39、拗句:不依照普遍的仄仄的句子,即该用仄声的已用仄声,该用仄声的已用仄声.拗救:诗人对付于拗句,往往用“救”,便是一个句子该用仄声的场合用了仄声,则正在本句大概者对付句的适合位子,把该用仄声的字改用仄声,以便补救.合起去喊做拗救.40、对付仗:诗歌特天是近体诗中,句法结构相共的语句相为对付仗,那是正格.其余又一种情况,只央供字里相对付即词汇类相共,不央供句法结构相共.对付仗普遍仄仄相对付.共类的词汇相对付是工对付.41、合掌:一联对付仗出句合对付句真足大概者基础共义,是诗家的大忌,喊搞“合掌”.42、流火对付:对付仗中的特殊典型.相对付的二句之间的闭系不是对付坐的,而是一个意义连贯下去,也便是道出句与对付句不是二句话,而是一句话.如“即从巴峡脱巫峡,便下襄阳背洛阳”.43、借对付:对付仗中的特殊典型.一个词汇有二种以上的意义,诗人正在诗中用的是甲义,然而是共时借用它的乙义大概丙义,去与令一词汇相对付.如“岐王宅里觅罕睹,崔九堂前几度闻”.与“觅常”本为“觅常”之意,然而又为古代丈量单位,借对付数目.44、挖词汇:词汇初称为“直子词汇”,相识音乐的词汇人依照乐谱的音律节拍去写词汇,称为挖词汇大概倚声. 45、词汇调:本指写词汇时所依据的乐谱,后指把前人每一种词汇调的做品的句法合仄仄分别加以综合,进而建坐的百般词汇调的仄仄要领.46、杂剧:一种戴科(动做)黑(道黑)的歌剧,唱词汇往往是剧经纪唱.惟有套数,不小令,一个套数称为一合,齐剧常常四合,奇我加上一个楔子.集直:不是戏剧,不科黑,与词汇的本量相近.47、小令:集直的一种,等于一尾单调的词汇.套数:由二个以上的共一宫调的直子依照一定准则连缀起去的套直.48、赘韵:直中不必用韵的场合用韵.49、衬字:直律中正在确定的字数除中所增加的字,大概者加正在句尾,大概者加正在句中,然而不克不迭加正在句尾.。

《古代汉语》笔记

《古代汉语》笔记

《古代汉语》笔记《論語》一、“之”是賓語前置的標誌1.夫子焉不學,而亦何常師之有?——《論語》的《子張》篇,p206二、倒裝句1.“甚哉,有子之言似夫子也”——《有子之言似夫子》p2072.“有是哉,子之迂也”————《子路》篇的(1)p194三、“其”字表“自己”之意的句子1.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宪问》篇的(6)p1972.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子路》篇的(1)p194四、“以”有“用”之意的句子1.“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何以文为:文采有什么用呢?——《颜渊》篇的(4)p1922.“一以貫之”——《里仁》篇的(2)p182五、“以”有“因為”之意1.子曰:“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衛靈公》篇的(3)p1982.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因循”之意)也”——《先進》篇的(3)p188(這句話中的“以”等於“因”,表“因為之意,屬於“陰陽對轉”的現象)五、字词辨析1.“盗”和“贼”《古代汉语》p236有答案在上古时期,他们与现在的意思恰好相反盗:偷东西的人,偷。

贼:抢东西的人,乱臣,杀害,损害。

六、衍文1.愿車馬衣輕裘七、意合複句1.“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子罕》篇的(2)p186八、取消句子獨立成分1.2.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

——《颜渊》的《4》p192九、賓語前置1.夫子焉不學,而亦何常師之有?——《論語》的《子張》篇,p2062.于予與何誅——《公冶長》篇的(1)p182十、話題句1.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公冶長》篇的(4)p1832.子貢問曰:“鄉人皆好之,何如?”——《子路》篇的(5)p1953.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顏淵》篇的(3)p192(解釋:民:并非主语,而是话题。

之:复指“民”。

信:真实,真诚,讲信用。

此时鲜见“相信”义。

此为使动用法。

还原全句:信民。

等于说:使民信,使人民真实、真诚。

《古代汉语》王力笔记整理版

《古代汉语》王力笔记整理版

《古代汉语》(王力)笔记一、填空:1、汉语字典的编排方式主要有三种:A、按音序排列。

现在通行按照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汉语拼音方案);古代按照平水韵106韵排列(上、下平声各15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

B、按部首和笔划排列。

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同一部首内,字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

笔划相同时,在按起笔的笔形排列。

一般是把起笔分成点(、)、横(一)、直(ㄧ)、撇(ノ)四种或点、横、直、撇、折(┐)五种依次排列。

C、按编码排列。

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

汉字方形有四个角,角的形式共十种,用0至9代表。

角的顺序是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

每字得四码。

2、《康熙字典》张玉书、陈廷敬等编,在明代梅膺祚《字汇》和张自烈《正字通》基础上编成。

按照部首排列,分成214部,在按十二地支分十二集,每集分上中下三卷。

释字体例先音后义。

先列主要韵书的反切,再释义,每义引古书为证。

3、王引之《字典考证》、王力《康熙字典音读订误》,进行纠正。

4、《中华大字典》陆费逵、欧阳溥存主编,1915年中华书局。

部首排列,注音用《集韵》的反切,还加注直音。

5、《辞源》1915商务印书馆,陆尔奎、方毅等人编写,是近代出版最早的以语词为主,兼顾百科常识的大辞书。

部首排列法,沿用《康熙字典》214部首。

注音反切,全部采用清代李光地《音韵阐微》的改良的反切。

基本奠定了汉语现代词典的编纂体例格局。

1958年修订为“以语文为主,百科为辅”的工具书,吴泽炎、黄秋耘。

刘叶秋负责。

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和注音字母注音,采用《广韵》的反切。

6、《辞海》1936中华书局编印,舒新城、沈颐,张相主编。

1958年修订为综合性辞书。

舒新城、陈望道主持。

7、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国文字学奠基之作,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分析小篆字形。

宋代徐铉采用孙愐《唐韵》校订过。

清代黎永春的《说文通检》。

徐灏《说文解字注笺》8、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四大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解字义疏》、王筠《说文句读》、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王力《古代汉语》(通论)笔记(精华梳理版)(十一)

王力《古代汉语》(通论)笔记(精华梳理版)(十一)

王力《古代汉语》(通论)笔记(精华梳理版)(十一)王力《古代汉语》(通论)笔记(精华梳理版)(十一)通论(十一)1、词类活用:在古代汉语中,某词属于某一词类还是比较固定的,各类词在句中的职务也有一定的分工。

这种情况,古今是相同的。

但是在上古汉语里,有些词临时改变词性,如名词用如动词、形容词用如动词,名词作状语,动词作状语等等情况。

如“秦师遂东”。

由于仿古的关系,在后世古文家的作品里,还常常可以见到词类活用的情况。

2、名词用如动词鉴别某一名词是不是用如动词,由上下文决定。

就一般情况说,代词前的名词用如动词(“肘之”“面之”);副词特别是否定副词后面的名词用如动词(“遂东”“不君”);能愿动词后面的名词也用如动词(“能水”“欲刃”);肯定了宾语以后,则宾语前面的名词用如动词(“脯鄂侯”“手剑”)。

3、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使动用法不是由兼语式改造过来的,但它是以动宾式的结构表达了兼语式的内容。

比兼语式的句法精炼。

A、动词的使动用法a、不及物动词常常有使动用法:1)不及物动词后面带有宾语。

如:“亡郑”“归楚公子”“行之”“鸣鼓”“进之”“退之”“则修文德以来之”2)有时虽不带宾语,但从上下文意思来看,仍是使动用法!如: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来”是使远人来)b、及物动词用如使动比较少见:要判断是纯粹的及物动词还是使动用法,非从上下文观察不可。

因为两者的区别不在形式上,只在意义上。

如: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食”为使动,后面省略了宾语“之”)胜之(纯及物)=败之(使动)武丁朝诸侯(使动)-孟子将朝王(纯及物)欲因此时降武(使动)-涉间不降楚(纯及物)B、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常常用如使动。

如:“正其衣冠”“尊长安君之位”“远庖厨”“固国”“劳其筋骨”(注意分清是形容词使动还是动词使动)C、名词的使动用法名词偶然也用如使动。

这种情况非常罕见。

如:吾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

(“生死”的“生”字是不及物动词用如使动,“使死者复生”;“肉骨”的“肉”是名词用如使动,“使白骨生肉”)齐桓公合诸侯而国异姓。

王力《古代汉语》(通论)笔记

王力《古代汉语》(通论)笔记

通论(一)1、汉语字典的编排方式主要有三种:A、按音序排列。

现在通行按照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汉语拼音方案);古代按照平水韵106韵排列(上、下平声各15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

B、按部首和笔划排列。

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同一部首内,字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

笔划相同时,在按起笔的笔形排列。

一般是把起笔分成点(、)、横(一)、直(ㄧ)、撇(ノ)四种或点、横、直、撇、折(┐)五种依次排列。

C、按编码排列。

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

汉字方形有四个角,角的形式共十种,用0至9代表。

角的顺序是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

每字得四码。

2、《康熙字典》张玉书、陈廷敬等编,在明代梅膺祚《字汇》和张自烈《正字通》基础上编成。

按照部首排列,分成214部,再按十二地支分十二集,每集分上中下三卷。

释字体例先音后义。

先列主要韵书的反切,再释义,每义引古书为证。

3、王引之《字典考证》、王力《康熙字典音读订误》,进行纠正。

4、《中华大字典》陆费逵、欧阳溥存主编,1915年中华书局。

部首排列,注音用《集韵》的反切,还加注直音。

5、《辞源》1915商务印书馆,陆尔奎、方毅等人编写,是近代出版最早的以语词为主,兼顾百科常识的大辞书。

部首排列法,沿用《康熙字典》214部首。

注音反切,全部采用清代李光地《音韵阐微》的改良的反切。

基本奠定了汉语现代词典的编纂体例格局。

1958年修订为“以语文为主,百科为副”的帮助阅读古籍的较大较好的语文工具书,吴泽炎、黄秋耘、刘叶秋负责。

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和注音字母注今音。

采用《广韵》和《集韵》的反切,保留反切意在溯源,用来标志这个字的中古音。

6、《辞海》1936中华书局编印,舒新城、沈颐,张相主编。

1958年修订为综合性辞书。

舒新城、陈望道主持。

还收录了百科性的古代词语。

“古今兼收,源流并重”:《汉语大字典》偏重古今的汉字,反映汉字形音义的发展。

《汉语大词典》偏重古今复音词语。

《古代汉语》(王力)笔记(整理版)

《古代汉语》(王力)笔记(整理版)

之宇文皓月创作《古代汉语》(王力)笔记一、填空:1、汉语字典的编排方式主要有三种:A 、按音序排列。

现在通行依照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汉语拼音方案);古代依照平水韵106韵排列(上、下平声各15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

B 、按部首和笔划排列。

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同一部首内,字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

笔划相同时,在按起笔的笔形排列。

一般是把起笔分成点(、)、横(一)、直(ㄧ)、撇(ノ)四种或点、横、直、撇、折(┐)五种依次排列。

C 、按编码排列。

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

汉字方形有四个角,角的形式共十种,用0至9代表。

角的顺序是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

每字得四码。

2、《康熙字典》张玉书、陈廷敬等编,在明代梅膺祚《字汇》和张自烈《正字通》基础上编成。

依照部首排列,分成214部,在按十二地支分十二集,每集分上中下三卷。

释字体例先音后义。

先列主要韵书的反切,再释义,每义引古书为证。

3、王引之《字典考证》、王力《康熙字典音读订误》,进行纠正。

4、《中华大字典》陆费逵、欧阳溥存主编,1915年中华书局。

部首排列,注音用《集韵》的反切,还加注直音。

5、《辞源》1915商务印书馆,陆尔奎、方毅等人编写,是近代出版最早的以语词为主,兼顾百科知识的大辞书。

部首排列法,沿用《康熙字典》214部首。

注音反切,全部采取清代李光地《音韵阐微》的改良的反切。

基本奠定了汉语现代词典的编辑体例格局。

1958年修订为“以语文为主,百科为辅”的工具书,吴泽炎、黄秋耘。

刘叶秋负责。

采取汉语拼音字母和注音字母注音,采取《广韵》的反切。

6、《辞海》1936中华书局编印,舒新城、沈颐,张相主编。

1958年修订为综合性辞书。

舒新城、陈望道主持。

7、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国文字学奠基之作,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分析小篆字形。

宋代徐铉采取孙愐《唐韵》校订过。

清代黎永春的《说文通检》。

徐灏《说文解字注笺》8、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四大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解字义疏》、王筠《说文句读》、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王力《古代汉语》(通论)笔记(精华梳理版)(九~十)

王力《古代汉语》(通论)笔记(精华梳理版)(九~十)

王力《古代汉语》(通论)笔记(精华梳理版)(九~十)通论(九)1、否定句:表示否定的句子。

必须有否定词,古代汉语中否定词可以是副词“不”、“弗”、“毋”、“勿”、“未”、“否”、“非”,可以是动词如“无”,可以是代词如“莫”。

2、上古汉语里,“不”“毋”“未”“莫”四个否定词的否定句,宾语如果是代词,一般总是放在动词的前面。

这是最正常的结构,不是“倒装”。

如: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3、不能将代词宾语前置的否定句:A、“弗”“勿”“非”“无”四个否定词的否定句。

B、宾语不是代词的。

“君”“子”一类的字不是真正的代词,也大多不用此结构。

如“若不许君”、“吾不能早用子”。

4、“不”“弗”:词汇意义相同,都表示一般的否定。

语法意义上的区别:a、“不”后的动词可以是及物也可以是不及物;可以带宾语也可以不带宾语。

如:勇者不惧。

老妇不闻也。

b、“弗”后的动词一般是及物,而且动词后面往往不带宾语(带宾语的非常少见)。

如: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c、都不能否定名词。

因此:1)“不”后的名词用如形容词或动词。

2)“弗”后的名词用如及物动词。

5、“毋”“勿”:词汇意义相同,通常用于祈使句,表示禁止或劝阻,等于现代汉语的“不要”或“别”。

古书上“毋”常写作“無”。

语法意义上的区别与联系:a、“毋”和“不”相当,“毋”后面的动词一般带宾语。

b、“勿”和“弗”相当,“勿”后面的动词一般不带宾语(带宾语的少见)。

c、“毋”“勿”后面的名词都用如动词。

如:毋友不如己者。

王無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d、有时候,“勿”字用于陈述句,意义和“不”差不多。

如:齐侯欲勿许。

6、“未”:“未”和“未尝”的区别:a、“未”表示事情还没有实现,等于现代汉语动词前的“没有”。

b、“未尝”是一个凝固形式,表示“不曾”或“没有……过”的意思。

c、“未”着重在和将来实现的可能性对比,或和已经实现的事情对比。

d、“未尝”则是简单地否定过去。

e、“未”有时并非用来表示事情还没有实现,只表示一种委婉的否定,意义和“不”差不多。

古代汉语读后感

古代汉语读后感

古代汉语读后感我读了一本书名叫《古代汉语》,它讲述了中国几千年以来的文化历史。

这本书是由南开大学博士生导师黄厚江教授主编的。

全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讲了文字与书写、识字与阅读;第二部分主要讲了常用词的演变与古代的成语故事;第三部分是讲解各种常见句式,这些句式都非常地优美,既让人容易懂又显得很有气势。

在《古代汉语》中,先说“字”,字是由象形文字演变而来的,然后是“词”,词是对象形文字的进一步发展。

词也可以分为三个等级:单音节词,双音节词,多音节词。

古代词义的变化很复杂,例如:“公乃入”这个句子中的“乃”表示是、就是,翻译为:于是就进去了。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这个句子中的“厌”是满足的意思,翻译为:吃饭不能太随便,吃鱼肉更不能只图好吃,要做到尽量细致,这样才符合礼仪规范。

“此乃国家之急”这个句子中的“此”表示这个,这里是代指“这个”,翻译为:这个事情很重要。

还有词义相近但词性不同的词,词义不同,但是使用的场景却相同,所以区分他们并不难。

如:“粉骨碎身”指为正义献身,同“视死如归”,前者表达的是舍生取义的壮烈之举,后者是不畏艰险的勇敢精神。

除了这些内容,还有一些古代诗歌,这些诗歌体现了诗人的文采,体现了古代汉语的韵律之美。

读完这本书,我想到了:要做到像古人那样清高自守,洁身自好;要有超凡脱俗、博学广闻的品质;要自强不息,把远大的志向坚定地确立下来;要勤奋刻苦,谦虚谨慎。

关于“词”和“字”,《古代汉语》一书提出:通假字:即同一个字的不同写法。

如“士、司”均为“士”。

以通假字形式出现的词:或作通假字的一部分,或用以解释通假字,或省改通假字,或补充说明通假字。

在《古代汉语》这本书中,为了加深我们对通假字的理解,我还买了《通假字字典》来看,因为它能帮助我们更好的认识这些字。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这首咏荷诗想必大家都学过吧!它的作者是北宋著名文学家周敦颐,字茂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汉语》读书笔记导读:本文是关于《古代汉语》读书笔记,希望能帮助到您!《古代汉语》读书笔记苏武传一、字:竝==并,毉==医,蹈—搯,畔——叛,县→悬,见→现,旃—氈,去—弆,伏—服,舩==船,驩—欢,- 霑==沾,衿==襟,决→诀,欧→呕,鄉→向,宿—夙,昔—夕,壹—一,以—已,物—歾,(MO)彊→强,须→鬚.二、虚词:1 、少以父任:因(介)。

2 、稍迁:逐渐。

3 、数通使相窥观:屡次。

(副)。

4 、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如果。

5 、明日复然:如此(代词)。

6 、君因我降:依靠,凭借。

7 、即时诛灭:立刻。

8 、羝乳乃得归:才。

9 、信义安所见:哪里(疑代)。

`10 、壹听陵言:一定、务必要。

(副)11、具自陈道:全部。

12、令汉且贳陵罪:令,假设。

且,姑且。

12、庶几乎曹柯之盟:庶几,差不多。

乎,句中语气词。

13、已矣:算了吧。

14、凡随武还者九人:总共。

三、实词:1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丈人”,对年长者的尊称。

“行”,辈份。

3 、因厚赂单于:送厚礼。

4 、置币遗单于:泛指用作礼品的玉、马、皮、帛等物。

5 、会武等至匈奴:正遇上。

6 、数通使相窥观:窥探观察。

7 、欲发使送武等:派遣。

8 、以状语武:“状”情况。

“语”,告诉。

(动)9 、单于使使晓武:前“使”,动词,派。

后“使”,名词,使者。

10、会论虞常:判决罪犯。

11、副有罪,当相坐:相连坐,一个人犯罪,他的亲属也要连带一同受罚,称为“连坐”。

12、马畜弥山:满。

13、即时诛灭:杀。

14、白单于:报告。

15、羝乳乃得归:“羝”公羊,“乳”,生育。

16、杖汉节牧羊:“杖”拄。

(动)“节”,使节。

17、掘野鼠,去屮实而食之:“屮”,草。

“食”吃。

(去,收藏。

)18、扶辇下除:台阶。

19、宦骑亡:逃走。

20、加以老母系保宫:囚禁。

21、法令亡常:无。

22、因泣下沾襟,与武决去:“泣”,泪。

“决”,诀别。

23、旦夕临数月:哭吊死者。

24、如惠语以让单于:责备。

25、陵虽驽怯,令汉且贳陵罪,全其老母:驽,才能低下。

贳,赦免,宽大。

四、词类活用:1 、宜皆降之:使动。

使…投降。

2 、舆归营:名→状,用车。

3 、单于壮其节:形→意动,认为…壮勇。

4 、欲因此时降武:使动,使…投降。

5 、剑斩虞常已:名→状,用剑。

6 、空以身膏草野:名→动,肥美、滋润。

7 、反欲斗两主:使动,使…斗。

8 、单于愈益降之:使动,使…降。

9 、绝不饮食:使动,使…饮食。

10、别其官属常惠等:使动,使…分开。

11、王必欲降武:使动,使…降。

五、句:1 、何以复加?(疑代)2 、何谓相坐?(同上)3 、何以女为见(同上)。

4 、子卿尚复谁为乎?(同上)5 、皆为陛下所成就:“为所”被动句式。

6 、虽欲报恩将安归:(疑代)六、常用字:1 、赂:(1 )常用义:(赠送的)财物。

(2 )引申义:用财物赠送给别人。

如“因厚赂单于。

”—贿赂(带贬义)。

上古时“贿赂”用“赇”字来表示。

2 、阙:(1 )本义:皇宫门前两边的楼,中间有通道。

如本课“宛王杀汉使者,头县北阙”。

“北阙”就是皇宫北门两边的楼。

(2 )引申义:A 一般的城楼—朝廷—宫殿。

B 豁口、空隙读que ,——缺点、缺漏,此义现多写为“缺”。

(3 )又读jue.通“掘”。

3 、乳:(1 )本义:人或鸟的生育(动),(2 )引申义:A 其他动物的生育。

如本课“羝乳乃得归”—乳房或乳汁—初生的、年幼的(形)B 哺乳期间的动物。

4 、再:用法:作数词,两次或第二次。

不同于现在用来指行为的重复。

如本课“愿勿复再言”。

古代表示行为重复的是“复”。

5 、赐:从贝从易,易亦声,会意兼形声字。

(1 )本义:赏赐、赐给,本课“幸蒙大恩,赐号称王”。

(2 )引申义:赐予的财物或恩惠。

6 、朝:(1 )本义:早晨。

如本课“人生如朝露”。

读zhao(2 )引申义:早晨向父母或君王省视、拜见、问安—拜见—使动,使朝见—朝廷—朝代。

以上音读chao第二十一课班超传一字:研→砚,直→值,覩==睹,裁—才,然→燃,鈆==铅,禽→擒,→势,卹==恤,——邀,张→帐,萌—氓,县→悬,蠲——捐,覩,匈→胸。

二虚词:1 、而当封侯万里之外:你。

2 、后忽更疏懈:改变。

3 、具服其状:全部。

4 、愿将本所从三十余人足矣:原本、原先(副)。

5 、互抱超马脚不得行:交错、交替,这里有纷纷的意思(副)。

6 、超因此叵平诸国:完全(副)7 、庶几张骞弃身旷野:希望。

(副)8 、宜因其力:依靠、凭借。

9 、盛毁超拥其爱妻:大力、深(程度副词)。

10、莫不宾从:没有(副)。

11、其封超为定远侯:语气副词,表祈使或命令。

三实词:1 、祭酒,布衣诸生耳:“祭酒”,古礼,后因以为官名,这里等于说先生。

“布衣”,平民的代称。

2 、帝乃除超为兰台令史:封官。

3 、后坐事免官:因犯罪。

4 、具服其状:承认。

5 、并求更选使使西域:前“使”,名词,使者,兼语;后“使”,动词,出使。

6 、固欲益其兵:增加。

7 、因辞让之:责备。

8 、逆遣吏田虑先往降之:预先。

9 、下诏征超:招回。

10、效命绝域:献出。

11、尚能和辑诸戎:怀柔、团结。

12、将弛弄及义从千人就超:投向。

13、盛毁超拥其爱妻:诽谤。

14、啖以重利:利诱引诱。

15、阴缓所得生口:“阴”,暗中。

“生口”,俘虏。

16、遂去其妻:离开。

17、若邑任在外者:胜任。

18、便留与从事:办事。

19、可须夜鼓声而发:等待。

20、及臣生在:趁时。

四、活用:1 、不耻劳辱:用于意动,以…为耻。

2 、超手格杀三人:名→状,用手。

3 、帝壮超节:意动,以…为壮,赞许。

4 、超既西:方名→动,向西走。

5 、因辞让之:名→状,用言辞。

6 、逆遣吏田虑先往降之:使动,使……投降。

7 、终不听其东:名→动,向东行。

8 、寇盗河西:名→动,侵犯。

9 、复没都护:使动,使…复没。

即推翻。

10、不动中国,不烦戎士:形→使动:使…苦。

11、狐死首丘,代马依风:名→动,头朝向。

五、句:1 、卿弟安在?(疑代)2 、恐见疑于当时矣:被动句。

3 、是何言之陋也!(感叹句)这说的话是多么的浅薄。

六、常用字:1 、除:(1 )本义:宫殿的台阶。

如“扶辇下除”(2 )引申义:一般的台阶—去旧生新,除去—每年的最后一天—官吏的任命,本课“帝乃除超兰台令史。

”2 、更(1 )本义:改变、更换。

如本课“后忽更疏懈”。

(2 )引申义:A 旧时夜间报时的单位,如三更、五更。

B 另外(副)读去声,如本课“并求更选使使西域”—再、又。

如“更上一层楼”。

(3 )假借为“经”,经历。

(4 )假借为“庚”,继续。

3 、须:(1 )本义:胡须。

(2 )引申义:兽的须。

(3 )假借义:等待如本课“可须夜鼓声而发”—需要—必要、应当(助动词)4 、质:(1 )本义:抵押。

如“遂纳子为质”(2 )引申义:朴实—本质、体质—质地、底子—斩杀犯人时垫底的砧板。

此义后造“櫍”“鑕”以区别。

——质问—对质。

5 、就:(1 )本义:接近、趋向,如“陈力就列”,如本课“广德乃遣使就超请马。

”(2 )引申义:采纳、择取。

——成就、成功,如“三窟已就”6 、格:(1 )本义:树木的长枝条。

如“枝格相交”(2 )引申义:栅栏—阻止、阻拦—抵挡、抵御—搏击,如“超手格杀三人”—方格—格式、规格、标准。

(3 )假借义:常被借为“佫”,表示到达、来到,——通达、感通—穷究、探底。

第二十二课华佗传一字:→…旉→敷,藏→臟,兒→倪,支→肢,管—脘,欬==咳,煖==暖,利→痢,酢→醋,鬲→膈,反→返,县→悬,去—弆,已—以,彊→强,颈—经,猨==猿。

二、虚词:1 、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且”,将近(副)。

“而”,然而。

(连词表转折)。

2 、病亦行差:将(副)。

3 、适至:刚(副)。

4 、卒头眩堕车:突然,同“猝”。

(副)5 、卒可得寐:终于。

6 、病是也:这,指示代词。

7 、其人盛怒则差:非常,程度深,(副)。

8 、佗之绝技,凡此类也:大都(副)。

9 、以医见业:用在动词前,指代自己。

10、适值佗见收:“适”,正好。

“见”,被。

三、实词:1 、太尉黄琬辟,皆不就:“辟”,征如任用。

“就”,就任。

2 、语其节度:服药的禁忌及注意事项。

3 、每处不过七八壮,病亦应除:“壮”,量词,一灸叫一壮。

“应”,应手。

4 、若当针,亦不过一两处,下针言:“当引某许,若至,语人”:“针”,扎针,中医和一种治病方法。

“引”,延长。

“许”,处。

“语”,读去声,告诉。

5 、病亦行差:病愈。

以下同。

6 、人亦不自寤:醒,感觉到。

7 、藏气已绝于内,当涕泣而绝:前一“绝”,断绝。

后一“绝”,死。

7 、故令不时愈:应时。

8 、彭城夫人夜之厕:到(动)。

9 、呻呼无赖:办法。

10、止亲人宿:留宿。

11、五日卒:死。

12、欲造佗:到去。

13、逆见:迎面。

14、士大夫不耐痛痒:疼痛难受。

(偏义复词)。

15、此脉故事有胎:(按照)先例。

16、必燥箸母脊:附着。

17、长可尺所:表示大约的数量。

18、佗恃能厌食事:侍奉,侍侯人。

19、考验首服:拷问审究。

20、普依准佗治:依据按照。

21、人体欲得劳动:运动。

22、动摇则谷气得消:运动。

23、熊颈鸱顾:通“经”,挂。

24、漆叶处所而有:处处。

25、朝歌云:句末语气词,有“据说如此”的意思。

四、活用:1 、缝腹膏摩:名→状,用药膏。

2 、不汗,后三日死:名→动,出汗。

3 、佗脉之:名→动,切脉。

4 、以医见业:名→动,作为职业。

5 、佗久远家思归:形→动,远离。

6 、此可以活人:使动用法,使…活。

7 、太祖累书呼:名→状,用书信。

8 、熊颈鸱顾:名→状,像一样。

9 、动诸关节:使动用法,使…动。

10、轻体:形→使动,使…轻。

11、于是传付许狱:名→状,用传车。

五句:1 、车边病是也:(判断句)2 、耳目聪明:分承修辞方法,即耳聪目明。

六、常用字:1 、传:(1 )本义:古代送信或供使臣往来的一种快车。

如本课“于是传付许狱”(2 )引申义:驿舍或传舍—一般的传递、传送—流传—传记—注释或解释经义的文字—“经”以外的“贤人”著作也称为传。

2 、许:(1 )本义:应允、许可,(动)如“公弗许”。

(2 )引申义:同意、赞许。

(3 )处所(名)如本课“当引某许”(4 )用在数量词后面,表示不能确定的零数,如本课“吐出三升许虫”。

(5 )如此、这样(代),如“许多”。

3 、辟:(1 )本义:刑,刑法。

(2 )引申义:法度、法律—制定与执行法的君主,音读为。

——上对下的征召,如“太尉黄琬辟”。

(3 )假借义:A 避免;B 开辟—消除、排除;C 偏僻—邪僻。

4 、案:(1 )本义:木制的托盘。

(2 )引申义:矮长桌、几案—案卷、文书—查办—查讯、审问。

(3 )通“按”,用手摁或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