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学

合集下载

《农业经济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农业经济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农业经济学》名词解释+简答题农业经济学

名词解释

1. 农业经济学

农业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农业活动与经济关系的学科,它涉及农业生产、农产品市场、农民收入等与农业相关的经济问题。

2. 农业生产

农业生产是指使用土地、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要素来生产农产品的过程。它包括农田耕作、种植、养殖和农产品收获等环节。

3. 农产品市场

农产品市场是指农产品的买卖交易场所。它涉及农产品的需求与供应、价格形成、市场竞争等经济现象。

4. 农民收入

农民收入是指农民从农业活动中获取的经济收入。它包括农产品销售所得、农田租金、政府补贴等。

简答题

1. 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有哪些?

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农业生产、农产品市场、农民收入等与农业相关的经济问题。

2. 农业生产的主要环节有哪些?

农业生产的主要环节包括农田耕作、种植、养殖和农产品收获等。

3. 农产品市场的特点是什么?

农产品市场的特点包括农产品的季节性、价格波动性较大以及供需关系对价格的影响比较敏感等。

4. 农民收入的组成因素有哪些?

农民收入的组成因素包括农产品销售所得、农田租金、政府补贴等。这些因素对农民的收入产生重要影响。

农业经济学

农业经济学

导论

1.农业的概念1:农业是人们利用太阳能,依靠生物的生长发育来获取产品的社会组织生产部门。

2.农业的根本特性2:农业是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相交织的过程。

3.农业的地位2:(1)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一般地位:首先,农业是提供人类生存必需品的生产部门;其次,农业的发展是社会分工和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的前提和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4.农业的狭义概念1:一般指植物载培业和动物饲养业。

5.农业的产业结构266:从部门来说,一级产业结构指农林牧渔各业;二级产业结构指在一级结构的每个产业部门内部,因产品性质和生产过程不同,又可划分为若干小的生产部门;三级产业结构指在二级生产结构内部,又可以根据产品种类和经济用途不同而划分为若干种类。

6.农业经济学的定义及研究内容ppt

(1)定义:主要是运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研究在土地、劳动力、资金、技术和管理等稀缺资源约束条件下,农产品的供给与需求、农产品价格与市场、农业生产要素价格与市场、农业微观经济组织形式、农业宏观经济制度与政策的部门经济科学。

(2)内容:①农产品市场(农产品供给与需求、价格形成与决定、农产品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国际贸易及相关政策)②农业生产要素(生产要素的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③农业微观经济组织(农户如何通过合作社、一体化等产业化组织形式发展农业)④农业发展与农业保护(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现代化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第一章

1.农产品供给概念23:指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愿意并能

够出售某种农产品的数量。

供给形成的两个条件23:第一生产经营者有出售农产品的愿望;第二,生产经营者有供应能力

西方经济学大辞典·农业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大辞典·农业经济学

“九五”国家重点图书

胡代光、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大辞典》

经济科学出版社

西方经济学大辞典·农业经济学

程漱兰、徐德徽、金燕红、付岩梅

农业经济学(agricultural economics)一个社会为满足基本生存所需食品和其他农产品,将土地等稀缺资源进行配置的理论和方法。农业经济学是一般经济学在农业领域的具体应用或修正。

农产品供给的价格弹性(price elasticity of supply for agricultural commodity)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农产品供给量对该农产品市场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计算供给的价格弹性E s,是用供给量Q s变动的百分比,除以价格P变动的百分比:

E s = ΔQ s / Q s ÷ΔP / P

通常,E s是一个正值。由于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和产品保鲜储运的困难,农产品供给对价格变动的反应会有时滞,所以一些农产品的短期供给弹性极小;但长期会有足够的弹性。农业生产条件的变化、农业科技进步,会导致供给曲线的移动。

农产品需求的价格弹性(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 for agricultural commodity)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农产品需求量对该农产品市场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计算需求的价格弹性E d,是用需求量Q d变动的百分比,除以价格P变动的百分比:

E d = ΔQ d / Q d ÷ΔP / P

通常,E d是一个绝对值小于1的负数。特定农产品的需求弹性取决于它有无很好的替代品,有无其他可供选择的用途,在消费者预算中的重要性。导致需求曲线移动的主要因素是,消费者收入的变化,人口,偏好,相关商品的价格,消费者期望。

农业经济学的研究领域

农业经济学的研究领域

农业经济学的研究领域

农业经济学是一门关于农业经济问题的学科,它研究农业经济生产、农村经济结构和农村经济管理等相关领域。农业经济学的主要研究领

域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业生产与农业经济增长

农业生产是农业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关注农业生产要素

的配置、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以及农业技术的改进等问题。农村农

业经济的发展对农村地区的经济增长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在这一领域,农业经济学家通过研究分析不同的农业生产方式、农业补贴政策等,寻求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方法和策略。

二、农村经济结构与农业产业化

农业经济学也关注农村经济的结构和农业产业化问题。农村经济结

构包括农业、林业、渔业等不同部门的产出和就业状况。随着经济的

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经济结构发生着重大的变化。农业产

业化是指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通过适度规模经

营和农村产业发展,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经济学家通过

对农村经济结构和农业产业化的研究,提出合理的政策和措施,促进

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农村金融与农业保险

农村金融是农业经济学的另一个研究领域。由于农村地区的金融服

务不完善,很多农户难以获得贷款和其他金融服务。因此,农村金融

的发展对于农业经济的增长和农村贫困的减少具有重要的意义。农业

保险是贫困农民重要的风险管理工具,它可以帮助农民减少自然灾害

和市场风险所带来的损失。农业经济学家通过研究农村金融和农业保险,为提高农村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提供理论和政策的支持。

四、农产品市场与农村收入

农产品市场是农业经济学的核心研究领域之一。农业经济学家研究

农业经济学_基础概论

农业经济学_基础概论

农业经济学_基础概论

第一篇农业经济学基础概论

第一章概论

农业经济和农业经济学的概念

农业经济:农业中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总称。农业经济活动的最基本的规律是农业生产方式的运动规律。

农业经济学:指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中,研究农业生产力及其运动规律、农业生产关系及其运动规律和两者相互运动规律的科学。

现代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从生产关系角度:研究农业中的产权关系、经营方式、管理体制、农产品市场组织、农产品价格、农业收入分配、农民的消费及扩大再生产等问题,为选择科学的农业经济制度和管理体制提供依据。

从生产力角度:研究农业生产力的内容、性质、特点;分析现代农业生产力内部结构及其功能;阐明其发展水平和发展趋势,以寻求科学组织与合理利用生产要素的方法和途径。

西方农业经济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一)产生

1.起源:古希腊和罗马

(1)古希腊色诺芬(Xenophen, 约430~354BC )的《经济论》;

(2)古罗马加图的《农业志》,瓦罗的《论农业》和玛鲁麦拉的《论农业》;(3)西欧中世纪(5-17世纪),庄园经济兴盛,使古代农业经济思想得以流传。

2.萌芽:近代初期(17世纪至19世纪30年代)相对独立的农业经济理论逐渐萌芽。

1770年英国经济学家阿瑟.杨出版了《农业经济论》,被视为农业经济学的创始人之一。

(二)发展

18世纪德国,出现了一批重要的农业经济学家:尤斯蒂、贝克曼等。

1.泰尔,1809-1821年出版《合理农业原理》(四卷),确立了追求最大利润的农业经营目标,德国农业经济学创始人和欧洲大陆农业学界的泰斗。

农业经济学重点考点整理

农业经济学重点考点整理

农业经济学重点考点整理

1—6章

1、简述农业的特点:(1)本质特点:自然再生产、经济再生产。(2)具体特点:①土地是农业生产中最基本且不可替代的生产资料。②农业生产具有季节性和周期性特点。③农业生产具有空间上的分散性和地域性。④农业的生产时间和劳动时间不一致。⑤农业生产具有自然和市场的双重风险。

2、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1)衣食之源,生存之本。(2)农业是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独立和进一步发展的基础。(3)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世界性的经济规律并长期发挥作用。

3、农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产品贡献、市场贡献、要素贡献、外汇贡献、增长贡献

4、农业的多功能性:生态环保功能(为社会提供优质的空气、水等良好的生态环境)、社会稳定功能、文化传承功能

5、土地的特性:(1)自然特性:土地面积的有限性、土地位置的固定性、土地土壤肥力的可变性、土地生产力的差异性。(2)经济特性:土地供给的稀缺性、土地利用的区位性、土地用途变更的困难性、土地报酬递减的可能性、土地利用后果的社会性

6、土地资源利用的原则:因地制宜、节约用地、保护资源、有偿利用

7、土地的合理利用与开发措施:遵循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加强土地利用与开发的深度、拓宽土地利用与开发的范围

8、农业劳动的特殊性:时间上的季节性、空间上的分散性和地域性、内容上的多样性、成果的最后决定性及不稳定性

9、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途径:(1)改进农业劳动者的物质技术装备。(2)合理利用和逐步改善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3)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科技素质和劳动熟练程度。(4)采取正确的政策措施,调动农民的积极性。(5)建立合理的劳动组织形式,加强劳动管理。(6)农村劳动力的流动。

农业经济学要记

农业经济学要记

第一章农业经济学的对象

农业:农业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部门,其本质是人类利用生物机体的生命力,把外界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转化为生物产品,以满足社会需要的一种生产经济活动。

在现代:狭义农业指动植物的产中部门,广义农业包括产前、产中、产后在内的农业产业系统。

农业的特点:1、农业生产中经济的再生产过程同自然的再生产过程密切交织。

2、土地是农业中特殊的生产资料。

3、农产品是人们的生活资料。

4、农业是农民经营的产业。

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客体是农业,研究对象是农业生产方式活动的规律。包括农业生产力的运动规律、农业生产关系的运动规律以及两者之间的运动规律。

心得体会:明白了科学的农业含义以及农业的主要特点和规律。

疑惑难点:无

第二章农业生产方式

农业生产方式:人们生产自己所需要的物质资料的方式。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组成。

生产力是生产方式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生产关系的基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本特征。

五种生产方式:原始社会、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生产方式。

农业生产方式的特点:

1、当农业是该社会的主要生产部门时,社会生产方式由农业生产方式决定。

2、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在农业中尤为突出。

3、农业生产方式深受农业特点影响。

农业生产方式运动的基本规律

生产力一定要适合生产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分析农业生产方式的两条线索:

1、从农业本身观察,农业中的生产关系,首先的,也是主要的由农业生产状况决定。

2、从整个社会观察,农业生产力是要受到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制约的,农业生产关系也要受到整个社会生产关系的制约。

农业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农业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农业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农业经济学是研究农业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过程中的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的学科。以下是一套农业经济学的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 农业经济学研究的核心是:

A. 农业生产技术

B. 农业经济关系

C. 农业政策制定

D. 农业市场分析

答案:B

2. 以下哪项不是农业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A. 土地利用

B. 农产品价格

C. 农业机械化

D. 农业法律法规

答案:D

3. 农业经济学中,土地的边际产出递减规律指的是:

A. 土地产出与投入成正比

B. 土地产出与投入成反比

C. 土地产出随投入增加而递增

D. 土地产出随投入增加而递减

答案:D

4. 农业经济学中的“比较优势”理论是由哪位经济学家提出的?

A. 亚当·斯密

B. 大卫·李嘉图

C. 卡尔·马克思

D.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答案:B

5. 农业保护政策通常包括哪些措施?

A. 降低农产品价格

B. 提供农业补贴

C. 增加农产品出口

D. 限制农产品进口

答案:B

...(此处省略其他选择题)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 简述农业经济学中的“规模经济”概念。

答案:规模经济是指在一定条件下,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单位产品的平均成本逐渐降低的现象。这通常发生在生产过程中固定成本占比较高,而可变成本相对较低的情况下。

2. 农业市场失灵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农业市场失灵的原因可能包括信息不对称、外部性、公共品问题、垄断等。例如,农民可能缺乏市场信息,导致生产决策失误;农业生产可能产生环境污染等外部性问题。

3. 什么是农业可持续发展?其重要性如何?

农业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农业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农业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1.农业经济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

农业经济学是经济科学的一个分支,是一门专门研究农业领域中各类经济问题的的部门经济学。

研究对象是农业生产方式的运动规律,包括农业生产的运动规律,农业生产关系的运动规律,以及两者相互之间的运动规律。

2.农业的概念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部门,在现代社会中成为第一产业。从本质上看,农业是人类利用生物机体和自然力,通过自身的劳动强化和控制生物的生命过程,以取得人类所需要的物质产品的生产部门。

3.农业再生产得基本特征

自然再生产---指生物的自然生长发育过程,即生物有机体同自然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物质、能量交换和转化的过程经济再生产---指在一定的生产方式中,人们通过有目的的活动,利用与改造动植物的生理机能和自然环境条件所反复进行的社会再生产过程

4.如何理解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以及农业的多功能性

一,从农产品对人的重要性来看,农业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

二,从人类社会的发展汗青看,农业是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独立和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三,农业是工业发展的条件。

农业的多功能性是指农业在向人类提供粮食和工业原料的同时,还具有其他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的非商品性产出功能,这些功能所产生的价值无法通过市场交易和产品价格来体现。包括生态环保功能,社会稳定功能,文化传承和教育功能。

5.新世纪以来我国农业的发展阶段主要特征

恢复和“一五”时期(1949~1957年1949-1952年间,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恢复和提高,1954-1956,XXX提出的“先合作化,后机械化”的农业生产力发展思路,到1957年,全面完成了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

农业经济学

农业经济学

农业概念特性地位与作用

人们利用太阳能依靠生物的生长发育来获取产品的社会物生产部门就是农业

农业本质是人类利用生物机体的生命力,把外界环境中的物质能量转化为生物产品,

以满足社会需要的一种生产经济活动

农业生产是一种自然再生产过程,也是一种经济再生产,更是一种自然再生产与经济

再生产相互交织的过程。

农业的地位,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支持国民经济发展阶段,国家对农业实行保护阶

农业的作用,西蒙库滋涅茨:产品贡献,要素贡献,市场贡献,外汇贡献

农业的多功能性,20世纪80年代,提供食物和纤维多种商品的功能外,还同时具有

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非商品产出功能。

中国古代农业经济思想

农本说,春秋战国时期,墨瞿第一次把生财与固本联系起来,李悝称农业衣食之源,

经济发展因素,《管子》农本学说,衣食之源,财政之源,国防之备

农地管理思想,生产关系的角度论述封建土地制度的优越性,缓和社会矛盾提出调整

土地关系的主张,热衷对理想中的土地方案进行阐述讨论。管仲“相地而衰征”,孟

子“井地制”,董仲舒“均田制”,李悝“尽地力之教”。

农业劳动力管理思想,论述投入农业部门劳动力总量及其素质的确定和培养,重点在

于讨论劳动力的选择和报酬管理。

粮食价格思想,春秋末年计然提出“谷贱伤农”概念,战国时期李悝“籴甚贵伤民,

甚贱伤农”,西汉耿寿提出常平仓制度,货币购买力。

历代帝王的农业政策思想---安置流民,减免租税,兴修水利,鼓励垦荒,颁行田制

指导生产,组织屯田,储粮赈灾,平时调剂粮食价格,灾荒年赈济贫民。

中国近代农业经济思想

农本论的发展演变,重农抑商,商战论说,实业救国

农业经济学整理

农业经济学整理

农业经济学整理

1.自然经济

自然经济是建立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以自然分工为基础的、生产仅仅是为了满足劳动者和劳动者单位生存需要的经济形式,也叫自给自足经济。

2、市场农业

市场农业是指在市场经济制度中的农业,即由市场对农业经济活动进行调剂和对农业资源进行配置的农业。

3、剪刀差

剪刀差是指在工农产品交换中,工业品的价格高于其价值,农产品的价格低于其价值,二者的差额呈剪刀状的变化趋势。

4、农业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确实是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是现代集约化农业和高度商品化农业相统一的进展过程。包括和谐进展的工农业关系、经济体制和组织治理的现代化,以及人的现代化。

5、农业产业结构、农村产业结构

农业产业结构,强调的是产业结构中的行业构成,要紧指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

农村产业结构,强调的是产业在农村那个地域的分布,是个区域性的概念,一样包括三大产业。

6、农业生产社会化

农业社会化是指农业由孤立的、封闭的生产方式,转变为分工细密、协作广泛、

开放型的生产方式的过程。

7、价格需求弹性、价格供给弹性

价格〔农产品〕需求弹性,是指某种农产品的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的灵敏度,即指农产品需求量变动率对其价格变动率的比率,其大小用需求弹性系数来表示。

价格〔农产品〕供给弹性,是指某种农产品的供给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的灵敏度,即指农产品供给量变动率对其价格变动率的比率,其大小用供给弹性系数来表示。

8、中性农业技术

中性农业技术是指劳动力节约型技术和资源节约型技术紧密结合,取长补短,综合运用的技术。

9、农业集约经营、农业粗放经营

农业经济学习题参考答案

农业经济学习题参考答案

《农业经济学》习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农业:农业是人们利用太阳能,依靠生物的生长发育来获取产品的社会

物质生产部门。农业生产的对象是生物体,获取的是动植物产品。农业一般指植物栽培业和动物饲养业。

2、农产品供给:是指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条件下愿意

并能够出售某种商品农产品的数量。

3、农产品需求:是指农产品消费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

水平上愿意购买并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农产品的数量。

4、农产品需求价格弹性:是指某种农产品市场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化反应的

敏感程度,即指农产品需求量变动率与其价格变动率的比率。

5、农产品供给价格弹性:是指某种农产品的市场供给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

的敏感程度,即指农产品供给量变动率对其价格变动率的比率。

6、粮食安全: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够在物质上和经济上获得足够的、安

全的、富有营养的食物来满足其积极和健康生活的膳食需要及食物喜好时,才实现了“粮食安全”。

7、农产品的期货交易:按照一定的条件和程序,由买卖双方在交易所内预

先签订产品买卖合同,而贷款的支付与货物的交割则要在约定远期进行的一种贸易形式,属于信用交易范畴。

8、比较成本学说:每个国家不一定生产各种商品,而应集中力量生产那些

利益较大或不利较小的商品,然后通过国际贸易,在资本和劳动力不变的情况下,生产总量将增加,如此形成的国际分工对贸易各国都有利。

9、土地:是由地球陆地部分一定高度和深度的岩石、矿藏、土壤、水文、大气和植被等要素构成的自然综合体,即陆地及其自然附属物。

10、土地集约经营:指在一定土地面积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活劳动,应用先进农业技术装备和技术措施,进行精耕细作,主要靠提高土地生产率来增加农产品产量和收入的经营方式。

农业经济学

农业经济学

农业经济:农业中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总称。

农业经济学: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中研究农业生产力及其运动规律和两者相互运动规律的科学。

农产品特征:1. 生产季节性:(价格波动——价格的调整比较困难;有效储藏等)2. 生产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大——品质确保困难、品质的地域特征、有效供给 3. 易腐性:有机物--易腐品;时间的重要——商品的使用价值与时间关联;购买量受限制4. 品质差异性:分级与选别5. 粗重性6. 各种农产品需求的弹性不同

土地利用的特点:1土地供给的稀缺性2土地利用的区位性3土地利用方向的变更的困难性4土地报酬递减的可能性5土地利用的后果的社会性

农业生产要素的内涵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为了获得人们需要的各种农产品所必须投入的各种基本要素的总称分类以土地和水为代表的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本科学技术

农业集约经营:通过采用先进的农业技术措施和装备,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集中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活劳动,并改善经营方法,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农业经营方式

农业规模报酬农业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变化分为两种:一种是一种生产要素不变,改变另一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另一种是同比例增加或减少。后一种才是严格意义上的规模变化。农业规模经济:是伴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而是单位农产品平均成本不断降低的一种投入产出关系。农业劳动力资源数量包括劳动适龄人口中可以参加农业劳动的人和尚未达到或已经超过农业劳动年龄而实际参加农业劳动的人数。

我国劳动力资源的特点农业劳动力数量多,比重大农业劳动力素质较低人口在地区之间分布不平衡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大量存在

农学专业优质课现代农业与农业经济学

农学专业优质课现代农业与农业经济学

农学专业优质课现代农业与农业经济学

现代农业与农业经济学是农学专业中的重要课程之一,对于培养学生的农业实践能力和经济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从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农业经济学原理以及现代农业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正经历着巨大的变革。以前的农业生产主要依赖人力劳动,效率低下,而现代农业则借助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实现了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智能化。例如,农业机械设备的广泛应用,不仅提高了农民的生产效率,还减轻了他们的劳动负担。同时,农业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农民提供了准确的气象数据和病虫害预警等信息,有助于农业的科学管理和精确施肥。这些新的生产方式,不仅使农业生产更加高效、高产,也为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二、农业经济学原理

农业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农业生产经营和农村经济问题的学科。它以农业经济活动为对象,研究农产品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等经济活动规律。在现代农业中,农业经济学原理的应用尤为重要。

首先,供求关系是农业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农产品的供给取决于农业生产能力和市场需求;而农产品的需求则受到消费者收入、人口

变动和市场价格等因素的影响。通过分析供求关系,可以帮助农民合理安排生产计划,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其次,生产要素配置是农业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农业生产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土地、资本和技术等要素,如何合理配置这些要素,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便成为农业经济学的重要问题。例如,通过技术创新和资本投入,可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降低农产品的生产成本。

农业经济学重点整理-农业经济学重点整理

农业经济学重点整理-农业经济学重点整理

农业经济学

第一章导论

1.农业的地位和作用

(1)农业的地位: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农业是提供人类生存必需品的生产部门。其二,农业的发展是社会分工和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的前提和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在不同的时期,农业也有不同的地位。其一,在经济发展的初期,表现为农业支持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家工业化所需要的资本原始积累主要来自农业剩余的转移,而且为工业品提供市场。农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持,既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且对国家工业化的支持也符合农业本身发展的需要。其二,随着国家工业化的发展,非农业逐渐发展壮大起来,农业逐步完成了为国家工业化提供资本积累的重任,非农业完全弄够依赖自身的积累得到更快的发展。而农业由于自身的原因贸易条件不断恶化,比较优势逐步丧失,比较利益越来越小,市场本身的发展难以使农业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要,为了维护农业的基础性地位,为了实现社会的公平,就有必要对农业实行保护性政策。

(2)农业的作用:

农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四方面的贡献:产品贡献,要素贡献,市场贡献和外汇贡献。

其一,产品贡献。农业的产品贡献表现在食品贡献和对国家工业发展所作出的原料贡献。农业部门所生产的农产品对于国内安定和促进相关产业、加工业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对增加国民生产总值和推动国民经济增长也具有重要作用。

其二,要素贡献。农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要素贡献,是指农业部门的生产要素转移到非农业部门,从而推动非农业部门的发展。农业部门所提供的生产要素有劳动力、资本和土地。

农业经济学名词解释

农业经济学名词解释

农业经济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

农业:农业是人类利用生物机体和自然力,通过自身的劳动强化和控制生物的生命过程,以取得人类所需要的物质产品的生产部门。狭义的农业专指种植业,广义的农业则包括农、林、牧、渔四个部门。

自然再生产:就是生物的自然生长发育过程,即生物有机体同自然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物质、能量交换和转化的过程。(农业生产的基础)

经济再生产: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方式中,人们通过有目的的活动,利用与改造动植物的生理机能和自然环境条件所反复进行的社会再生产过程。

生产时间:劳动对象处于生产领域的时间。

劳动时间:劳动作用于劳动对象的时间。

恩格尔定律: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支出中用于食物支出的比重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支出中用于食物支出的比重则会下降。

农业的多功能性:是指农业在向人类提供粮食和工业原料的同时,还具有其他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的非商品性产出功能。

配第--克拉克定律: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越低的国家或地区,农业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所占比重越大,而第二、第三产业劳动力所占比重越小;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越高的国家或地区,农业劳动力在全部劳动中的比重越小,而第二、第三产业劳动力所占比重越大。

XXX法则:(1)跟着工夫的推移,农业部门的国民收入在所有国民收入的比重和农业劳动力在所有劳动力中的比重处于不断下降。(2)工业部门国民收入在所有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大体上是上升的,但是,工业部门劳动力在所有劳动力中的比重则大体不变或略有上升。(3)效劳部门的劳动力在所有劳动力中的比重和效劳部门的国民收入在所有国民收入的比重基本上都是上升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国情: • 13亿人口,8亿农民 13亿人口,8 •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中国人均 GDP世界排名105 GDP世界排名105
5
为什么学农业经济学? 为什么学农业经济学?
• 温家宝总理在记者招待会上,回答人民日 温家宝总理在记者招待会上, 报记者提问时,说了这样两段话: 报记者提问时,说了这样两段话:一是 我想起了诺贝尔奖获得者, “我想起了诺贝尔奖获得者,一位经济学 家叫舒尔茨的一句话, 家叫舒尔茨的一句话,他说世界大多数是 贫困人口,如果你懂得了穷人的经济学, 贫困人口,如果你懂得了穷人的经济学, 那么你就会懂得经济学当中许多重要的原 二是“世界大多数贫穷人当中, 理”。二是“世界大多数贫穷人当中,又 主要是以农业为生计的。 主要是以农业为生计的。如果你懂得了农 那你就真正懂得了穷人的经济学” 业,那你就真正懂得了穷人的经济学”6。
• 萌芽:近代初期(17世纪至19世纪30年代)相对 萌芽:近代初期(17世纪至19世纪30年代)相对 独立的农业经济理论逐渐萌芽。
–1770年英国经济学家阿瑟.杨出版了《农业经济论》, 1770年英国经济学家阿瑟 杨出版了《农业经济论》 年英国经济学家阿瑟. 18 被视为农业经济学的创始人之一。 被视为农业经济学的创始人之一。
23
第二节 现代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3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农业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 第二节 现代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 第三节 现代农业经济学的体系结构、内 现代农业经济学的体系结构、 容和方法 • 第四节 学习目的要求和教学、考核安排 学习目的要求和教学、
14
第一节 农业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 一、农业经济和农业经济学的概念 • 二、西方农业经济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 三、中国农业经济学说的形成与发展
8
到2008年年底,全国在任大学生村官 2008年年底, 年年底 总人数达到13万人以上, 13万人以上 总人数达到13万人以上,分布在除港澳 台以外的所有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31个省 台以外的所有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1381个县 个县( ),20% 20%以上的村民 1381个县(市、旗),20%以上的村民 委员会。其中有247个县( 247个县 委员会。其中有247个县(区、市)已 经实现村村有大学生村官, 经实现村村有大学生村官,北京市则率 先实现了3955 3955个行政村每村有两名大学 先实现了3955个行政村每村有两名大学 生村官的目标。 生村官的目标。 村官需要农业经济知识
15
第一节 农业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 一、农业经济和农业经济学的概念 • 农业经济: 农业经济:
• 农业中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总称。 农业中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总称。 • 农业经济活动的最基本的规律是农业生产方式的运动 规律。 规律。
• 农业经济学: 农业经济学:
• 指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 指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关系中,研究农业生产力及其运动规律、 关系中,研究农业生产力及其运动规律、农业生产关 系及其运动规律和两者相互运动规律的科学。 系及其运动规律和两者相互运动规律的科学。 16
9
• 李总报名参加了四川农业大学的研究 生课程进修班, 生课程进修班,他希望能够对鲜活农 产品生产经营的“ 公司+ 农户” 产品生产经营的 “ 公司 + 农户 ” 形式 有所了解, 有所了解,希望能够找出既保证质量 又降低成本的两全其美的好方法; 又降低成本的两全其美的好方法;
1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直接应用农业经济学的,有老余等 直接应用农业经济学的, 各级政府综合部门、 各级政府综合部门、农业及农业关 联部门的职能人员和研究人员, 联部门的职能人员和研究人员,他 们为从各级行政、事业、 们为从各级行政、事业、企业的决 策者提供研究分析资料, 策者提供研究分析资料,在一些场 他们直接是微观、 合,他们直接是微观、宏观和国际 农业问题的决策者。 农业问题的决策者。
• 农业经济学是一个社会为满足基本生存所需食 品和其他农产品, 品和其他农产品,将土地等稀缺资源进行配置 的理论和方法。 的理论和方法。 • 按资源配置范围的大小,农业经济学分为微观、 按资源配置范围的大小,农业经济学分为微观、 宏观和国际三大部分。 宏观和国际三大部分。 • 微观农业经济学旨在实现单个农业和农业关联 微观农业经济学旨在实现单个农业和农业关联 企业的利润最大化; 企业的利润最大化; • 宏观农业经济学旨在最大限度地满足全社会农 宏观农业经济学旨在最大限度地满足全社会农 产品总需求, 产品总需求,实现农民收入与非农民集团的均 保持农业生产能力的可持续; 衡,保持农业生产能力的可持续; • 国际农业经济学旨在保障人类食品安全,帮助 国际农业经济学旨在保障人类食品安全 旨在保障人类食品安全, 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实行健全的农业政策、 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实行健全的农业政策、 17 实现相互之间的利益均衡, 实现相互之间的利益均衡,保持全球农业资源 和环境的可持续。 和环境的可持续。
• 在中国不懂农村就不会真正懂国情。对大学生 在中国不懂农村就不会真正懂国情。 大学,无论将来从事什么工作, 大学,无论将来从事什么工作,了解农村都是 不可或缺的一课。 不可或缺的一课。 • 大学生开展农村调查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大学生开展农村调查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回想六十年代我上大学时, 回想六十年代我上大学时,几乎每个假期都到 农村去,结识了许多农民朋友。 农村去,结识了许多农民朋友。
11
农业经济学的学习和再学习, 农业经济学的学习和再学习,有助 于人们作出更符合客观实际和客观规 更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决策; 律、更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决策; 更重要的是, 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形成正确的决策 方法,避免“情况不明决心大、 方法,避免“情况不明决心大、胸中 无数办法多”的状况, 无数办法多”的状况,使农业政策具 有试错机制和纠错机制, 有试错机制和纠错机制,使农业和农 村发展尽可能少走弯路。 村发展尽可能少走弯路。 12
20

二战后西方现代农业经济学科发展的 新趋势
• 1、学科的分化不断加快,各分支学科之间的 学科的分化不断加快, 相互交叉和渗透以及进而产生的综合化不断得 到增强; 到增强; • 2 、 农业经济学科越来越注重多层面 、 多视角 农业经济学科越来越注重多层面、 的分析和研究,加强定性和定量、实证和规范、 的分析和研究,加强定性和定量、实证和规范、 宏观和微观分析的结合, 宏观和微观分析的结合,不断深入地展开各种 比较研究工作; 比较研究工作; • 3 、 农业经济学科还不断突破原来意义上的农 业经济范畴, 业经济范畴,更加系统全面的研究农业经济问 21 题。
三、中国农业经济学说的形成与发展
• 1、中国作为一个古老的农业大国,农业 中国作为一个古老的农业大国, 经济问题一向为人们所重视。 经济问题一向为人们所重视 。 在历代经 济思想中, 济思想中 , 农业经济思想占有较丰富的 成分。 成分。 • 2、新中国成立后,理论界开始对我国农 新中国成立后, 业经济学理论进行广泛研究,但由于 的影响, “ 左 ” 的影响 , 农业经济学科的发展受 阻。
19
• 从一般经济学体系中分离: 从一般经济学体系中分离:
• • • 19世纪末20世纪初 19世纪末 世纪初 世纪末20 1870年后的边际革命使西方经济学理论的面貌 1870年后的边际革命使西方经济学理论的面貌 发生了重大变化。 马歇尔的新古典经济的产生奠定了微观经济学 的基础,也农业经济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前提。 美国,H.C.泰勒的《农业经济学概论》 I.博 美国,H.C.泰勒的《农业经济学概论》和I.博 伊尔的《农业经济学》 伊尔的《农业经济学》是早期应用微观经济学 原理研究农业经济的主要著作。 欧洲、德国的艾瑞保和布林克曼发展了屠能理 论。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写给浙江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写给浙江 大学“三农”协会的浙大学子许雪斌、陈伟、杨子飞和 张栋梁四位本科学生和研究生的亲笔回信。
7
• 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中,尽管农业的份 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中, 额越来越小,但是, 额越来越小,但是,农业经济问题却引 起越来越大的关注。不仅务农的、 起越来越大的关注。不仅务农的、学农 管理农业的,而且加工、 的、管理农业的,而且加工、销售农产 品的,吃用农产品的, 品的,吃用农产品的,以及所有关注社 会问题的人,都需要了解农业、 会问题的人,都需要了解农业、了解经 了解农业经济。 济、了解农业经济。
二、西方农业经济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 (一)产生 • 起源:古希腊和罗马 起源:
– 古希腊色诺芬(Xenophen, 约430~354BC )的《经济 430~ 古希腊色诺芬( 论》; – 古罗马加图的《农业志》,瓦罗的《论农业》和玛鲁 古罗马加图的《农业志》 瓦罗的《论农业》 麦拉的《论农业》 麦拉的《论农业》; – 西欧中世纪(5-17世纪),庄园经济兴盛,使古代农 西欧中世纪( 17世纪),庄园经济兴盛 世纪),庄园经济兴盛, 业经济思想得以流传。 业经济思想得以流传。
二、西方农业经济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 (二)发展 • 18世纪 德国,出现了一批重要的农业经 18世纪 德国, 济学家:尤斯蒂、贝克曼等。 济学家:尤斯蒂、贝克曼等。
– 泰尔,1809-1821年出版《合理农业原理》(四 年出版《 泰尔,1809-1821年出版 合理农业原理》 ),确立了追求最大利润的农业经营目标 确立了追求最大利润的农业经营目标, 卷),确立了追求最大利润的农业经营目标,德 国农业经济学创始人和欧洲大陆的泰斗。 国农业经济学创始人和欧洲大陆的泰斗。 – 屠能发展了他的思想,出版了《孤立国与农业和 屠能发展了他的思想,出版了《 国民经济的关系》 两个基本理论: 国民经济的关系》,两个基本理论:农业集约度 理论和农业生产位置配置理论。 理论和农业生产位置配置理论。
四川省精品课程
四川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1
四川省精品课程《农业经济学》 四川省精品课程《农业经济学》首席专家
傅新红
教授、博士 教授、 博士生导师 农业经济管理博 士点负责人
2
课程组教师
• 陈文宽 教 • • • • • • • • 蒋远胜 漆雁斌 冉瑞平 曾维忠 王 芳 李建强 王雨林 陈 蓉 授 教 授 教 授 教 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讲 师 讲 师 四川省教学名师 硕士生导师 博士生导师 博士生导师 硕士生导师 硕士生导师 博士 硕士生导师 硕士生导师 博士 博士
22
• 3、20世纪60年代以后,逐步探索从中国 20世纪 年代以后 世纪60年代以后, 实际出发的道路, 实际出发的道路 , 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 特色的农业经济学。 特色的农业经济学。 • 4、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学术界展开了 20世纪 年代末以来 世纪70年代末以来, 对新时期我国农业经济若干理论问题的 全面、 深入、 系统的研究, 全面 、 深入 、 系统的研究 , 农业经济学 的内容和学科体系正处在不断发展和日 臻完善之中。 热点问题) 臻完善之中。(热点问题)
3
课程发 展沿革
2008年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精品课程 2008年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精品课程
2004年四川省精品课程 2000年四川省重点建设课程 2000年四川省重点建设课程 1999年四川农业大学优质特色课程 1999年四川农业大学优质特色课程
4
为什么要学农业经济学? 为什么要学农业经济学?
•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同学们将粗略地了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 解今后所从事职业的大致范围和可能面临 的主要问题,从中他们将会发现许多与入 的主要问题, 学时的想象很不同的地方, 学时的想象很不同的地方,他们将能够更 有针对性地准备好毕业后的挑战。此外, 有针对性地准备好毕业后的挑战。此外, 以中国如此之大的农村地区和如此之多的 农民, 农民,农业经济学将会是许多大学毕业生 就业必备的基础知识。 就业必备的基础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